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576-059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北河纪卷三

  明 谢肇浙 撰

  河工纪

  汉文帝十二年冬十一月河决酸枣东溃金堤兴卒塞
(金堤今在濮州南迤东北抵安平镇)

  武帝建元三年河水溢于平原(今德州)

  元帝永光五年冬十二月河决初武帝既塞宣房后河
卷三 第 1b 页 WYG0576-0591b.png
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即今卫河)东北入海广深与大
河等故因其自然不堤塞也是岁河决清河灵鸣犊口
而屯氏河绝

  成帝建始四年河决溃金堤凡灌四郡杜钦荐王延世
为河堤使者延世以竹落长四丈大九围盛以小石两
船夹载而下之三十六日堤成改元河平(堤在今安平镇之南延亘
郓濮)

  鸿嘉三年杨焉言从河上下患底柱隘可鑴广之上从
卷三 第 2a 页 WYG0576-0591c.png
其言使焉鑴之裁没水中不能去而令水益怒是岁渤
海清河河水溢灌县邑三十一败官亭民舍四万馀所
使者赈之(从许商等议故不塞详见河议)

  新莽三年河决魏郡泛清河以东数郡先是莽恐河决
为元城冢墓忧及决东去元城无水故遂不塞

  隋炀帝四年发河北诸郡男女百馀万开永济渠引沁
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名曰御河

  周世宗显德初河决东平杨刘口遣宰相李榖监治堤
卷三 第 2b 页 WYG0576-0591d.png
自阳榖抵张秋以遏之然河决不复故道分为赤河
宋真宗咸平三年五月始赤河决拥济泗郓州城中常
苦水遣工部郎中陈若拙经度徙城于东南十五里
神宗熙宁元年河溢恩冀等州都水监丞宋昌言屯田
都监内侍程昉献议开二股河以导东流司马光是其
策请于二股之西置上约澼水令东东流渐深即塞北
流放出御河以纾恩冀之困从之既塞北流而河自其
南四十里许家□东决泛滥恩德诸境时方浚御河乃
卷三 第 3a 页 WYG0576-0592a.png
罢其役专治东流

  四年十二月令河北转运司开脩二股河上流并塞第
五埽决口

  五年二月甲寅兴役四月河成深十一尺广四百尺水
入于河决口亦塞

  八年发卒万人自王供埽开浚引大河水注之御河以
通江淮漕运仍置斗门以时启闭

  徽宗崇宁元年冬诏开临清县坝子口增脩御河西堤
卷三 第 3b 页 WYG0576-0592b.png
高三尺并计度西堤开置斗门决北京恩冀沧州永静
军积水入御河枯源明年秋黄河涨入御河行流浸大
名府馆陶县败庐舍复用夫七千役二十万馀工脩西
堤三月始毕涨水复坏之

  政和五年闰正月诏于恩州北增脩御河东堤为治水
堤防令京西路差借来年分沟河夫千人赴役于是都
水使者孟揆移拨十八埽官兵分地步脩筑又取枣强
上埽水口以下旧堤所管榆柳为桩木

卷三 第 4a 页 WYG0576-0592c.png
  元世祖至元七年役夫一千疏浚武清县御河八十日
竣工

  九年七月卫辉河决委都水监马良弼与本路官同诣
相视差水夫并力脩完之

  二十六年以寿张尹韩仲晖言遣尚书张孔孙李处巽
董夫起于须城安山之西南开河引汶水达舟于临清
之御河其长二百五十馀里中建闸三十一度高低分
远近以节蓄泄凡六阅月竣工役工二百五十一万七
卷三 第 4b 页 WYG0576-0592d.png
百四十八赐名会通河

  二十七年遣漕副马之贞率放罢输运站户三千脩浚
会通河道易闸以石是后岁委都水监官一员佩分监
印率令史等往职巡视督工至泰定二年竣工

  大德五年诏脩滦河东西二堤用工三十一万

  延祐元年以大船入会通河有碍馀船不得往来乃于
金沟沽头两闸中置二隘闸临清置一隘闸各阔一丈
止许一百五十料船得入其后民乃造长船八九十尺
卷三 第 5a 页 WYG0576-0593a.png
甚至百尺皆五六百料比至闸内不能回转又阻馀船
又于隘闸下约八十步河北立二石中间相离五六十
尺如舟至量长如式方许入闸

  顺帝至正六年河决九年脱脱为丞相荐都漕运使贾
鲁于帝用其策十一年四月命鲁为总治河防使是月
二十二日鸠工七月疏凿成八月决水故河九月舟楫
通行十一月毕工(详见欧阳玄记)

  国朝洪武元年河决曹州双河口流入鱼台命大将军
卷三 第 5b 页 WYG0576-0593b.png
徐达开塌场口入于泗

  二十四年河决原武县黑阳山由旧曹县郓城两河口
漫过安山而会通河淤乃自济宁以北陆运至德州入


  永乐九年命工部尚书宋礼都督周长等发山东济兖
青东四府丁夫十五万登莱二府愿赴工之人一万五
千浚元会通河又用汶上县老人白英计于东平州东
六十里戴村旧汶河口筑坝导汶水西南流由黑马沟
卷三 第 6a 页 WYG0576-0593c.png
至汶上县鹅河口入漕

  王统十三年河决荥阳自开封城北经曹濮北冲张秋
溃沙湾东堤以达于海命工部右侍郎王永和治之至
十四年五月罢役

  景泰三年以沙湾决口久不塞运道胶浅遣工部尚书
兼大理卿石璞治之五月堤成六月大雨河复决十二
月遣工部侍郎赵荣治之复遣都御史王文祭告大河
之神

卷三 第 6b 页 WYG0576-0593d.png
  四年二月筑沙湾决口功成五月复大决北马头河岸
四十馀丈运道绝复遣石璞往十月命都御史徐有贞
治之始塞乃于开封金龙口筒尾厢开渠三十里引黄
河水东北入漕河以济运

  成化间开济宁西河自耐牢坡至塌场口长九十里汶
水入焉改耐牢坡闸名永通

  弘治二年河徙汴城溢流自金龙口黄陵冈东经曹濮
冲张秋运河命刑部尚书白昂治之役夫三十五万遂
卷三 第 7a 页 WYG0576-0594a.png
塞金龙口于荥泽开渠导河由陈颍至寿州达于淮又
筑渠堰于徐兖瀛沧之间以杀河势

  五年河复决金龙口由黄陵冈北趋张秋绝运河而东
掠汶入海命工部侍郎陈政治之未几政卒六年二月
以浙江布政刘大夏为右副都御史往治决河又命太
监李兴平江伯陈锐佐之役丁夫十二万乃先疏祥符
荥泽上流东入于淮又疏贾鲁旧河四十馀里出之徐
州支流既分水势渐杀乃筑张秋决口又于黄陵冈之
卷三 第 7b 页 WYG0576-0594b.png
东西筑长堤各三百馀里金龙口之东西筑长堤各二
百馀里于是黄河东流经归德徐州达于淮而张秋之
决遂塞八年二月河功成赐镇名曰安平大夏等升赏
有差

  十四年二月以通政韩鼎言筑安平镇显惠庙地基并
濒河堤岸

  嘉靖三十一年大水卫河决工部员外郎周思兼督众
筑塞之

卷三 第 8a 页 WYG0576-0594c.png
  四十四年七月河决曹县自棠林集以下分为二支其
北一支绕丰县华山出飞云桥至湖陵城口漫入昭阳
湖沽头一带运河湮塞命工部尚书朱衡治之先筑马
家桥东堤五十馀里遏河使出飞云桥尽入于秦沟乃
开新河自南阳至留城一百四十一里河患始息

  命都御史王文治河敕(景泰三年)

  敕曰近闻南京地震江淮以北直至济宁水涨渰没禾
稼远近乏食或至流移及东昌府接连河南地方往因
卷三 第 8b 页 WYG0576-0594d.png
黄河奔溃北流散漫冲决漕河堤岸阻滞官民运输虽
尝遣人脩浚尚未有经久计此皆朕所昼夜在心不遑
寝食者也朕以尔为宪臣之长素有干济之才特命往
理其事凡所至处苟有可以安辑国家拯济生民通顺
河道一切兴利除害之事悉听尔广询博访便宜而行
有应奏请及与山东河南巡抚方面府州县及公差官
员会同计议从长处置者并听议行务在停当举之有
益行之无弊凡前数事为之果有成效尔即具奏还京
卷三 第 9a 页 WYG0576-0595a.png
尔其钦承朕命毋怠毋忽

  命户部侍郎白昂治河敕(弘治二年)

  敕曰近闻河南黄河泛溢自金龙等口分为二股流经
北直𨽻山东地方入于张秋运河所过闸座间有渰没
堤岸多被冲塌若不趁时预先整理明年夏秋大水必
至溃决旁出有妨漕运所系匪轻今以尔曾监督工程
绩效著闻特改前职驰驿会同山东河南北直𨽻巡抚
都御史督同三处分巡分守并知府等官自上源决口
卷三 第 9b 页 WYG0576-0595b.png
至于运河一带经行地方逐一踏看明白从长计议脩
筑疏浚应改图者从便改图各照地方量起军民人夫
趁时兴工务要随在有益各为经久不可虚应故事仍
须禁约所司毋得指此妄加科𣲖骚扰地方凡用工军
夫皆须抚恤周备毋令下人逼迫剥害违者轻则量加
惩治重则送各该问刑衙门问理尔为朝廷重臣受兹
委托尤须昼夜用心躬亲勤劳博采众长相机行事务
使军民不扰工程易集斯为尔能事完之日尔即回京
卷三 第 10a 页 WYG0576-0595c.png
仍将修过缘由并用过工料数目造册奏缴以凭查考
故敕

  命工部侍郎陈政治河敕(弘治五年)

  敕曰朕闻黄河流经河南山东南北直𨽻平旷之地迁
徙不常为患久矣近者颇甚盖旧自开封东南入淮今
故道淤浅渐徙而北与沁水合流势益奔放河南兰阳
考城山东曹县郓城等处俱被渰没势逼张秋运道潦
水一盛难保无虞廷臣屡请脩浚且言事连四省不相
卷三 第 10b 页 WYG0576-0595d.png
统摄须得大臣总理庶克济事今特命尔带同本部员
外郎陶嵩署员外郎事张谟前去会同各该巡抚巡按
督同布按二司直𨽻府卫掌印并管河官自河南上流
及山东直𨽻一带直抵运河躬亲踏勘计议何处应疏
浚以杀其势何处应脩筑以防其决会计桩木等料若
干着落各该军卫有司措办然后相度事势缓急工程
大小起倩附近民相兼在官人夫趁时用工务使民患
消弭运道通行不可虚应故事然此系国家大计凡事
卷三 第 11a 页 WYG0576-0596a.png
有相关及敕内该载不尽者听尔计议停当便宜而行
文武职官敢有怠慢误事者轻则量情责罚重则文职
五品以下径自送问四品以上并方面军职参奏尔受
兹重托尤当昼夜筹画勉图成功仍抚恤下人使皆乐
于趋事则工易完而人不怨斯无负委任其勉之故敕

  命副都御史刘大夏治河敕(弘治六年)

  敕曰朕闻黄河自宋元以来与淮河合流由南清河口
入海所经河南山东南北直𨽻之境迁徙不常屡为民
卷三 第 11b 页 WYG0576-0596b.png
患近年汴城东南旧道淤浅河流北徙合于沁水势益
奔河南之兰阳考城山东之曹县郓城等处俱被渰没
逼张秋有妨运道先命工部侍郎陈政会同各该巡抚
巡按等官设法脩理今几半年未及即工而政物故有
司以闻朕念古人治河只是除民之害今日治河乃是
恐妨运道致误国计其所关系盖非细故且闻陈政
行多有非宜故诏有司会举佥以尔大夏名闻故特升
尔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往理其事尔至彼先须案查
卷三 第 12a 页 WYG0576-0596c.png
陈政所行事务酌量其当否当者绪续之否者改正之
会同各该巡抚巡按都布按三司及南北直𨽻府州掌
印官并管河官自河南上流及山东两直𨽻河患所在
之处逐一躬亲踏勘从长计议何处应疏浚以杀其势
何处应脩筑以防其决及会计椿木等料有无而设法
分派军民夫役多寡趁时起集必须相度地势询访人
言务在万全毋贻后患然事有缓急而施行之际必以
当急为先今已春暮运船将至敕尔即移文总督漕运
卷三 第 12b 页 WYG0576-0596d.png
巡河管河等官约会自济宁循会通河一带至于临清
相视见今河水漫散其于运河有无妨碍今年船往来
有无阻滞多方设法必使粮运通行不至过期以失岁
额粮运既通方可溯流寻源按视地势商度用工以施
疏塞之方以为经久之计必须役不再兴河流循轨国
计不亏斯尔之能此系国家大事凡敕内该载不尽事
理尔有所见或人言可采听尔便宜而行一应文武职
官敢有怠慢误事者轻则量情责罚重则文职五品以
卷三 第 13a 页 WYG0576-0597a.png
下径自送问刑衙门问理四品以上并方面军职参奏
尔受朝廷重托尤当画夜筹昼勉图成功不许苟且粗
率劳民力于无用糜财用于不赀以致生他变仍须抚
恤下人使皆乐于趋事则功易完而人不怨斯无负于
委任其勉之慎之故敕

  命平江伯陈锐等同刘大夏治河敕(弘治七年)

  敕曰朕惟天下之水黄河为大国家之计漕运为重即
今河决张秋有妨运道先命都御史刘大夏往治之未
卷三 第 13b 页 WYG0576-0597b.png
见成功兹特命尔等前去总督脩理尔等至彼会同大
夏相与讲究次第施行仍会各该巡抚巡按并管河官
自河南上流及山东直𨽻河患所经之处逐一躬亲踏
勘从长计议何处应疏导以杀其势何处应补脩以防
其决何处应筑塞以制其横溃何处应浚深以收其汎
滥或多为之委使水力分散以泻其大势或疏塞并举
使挽河入淮以复其故道虽然事有缓急而施行之际
必以当急为先今河既中决运渠乾浅京储不继事莫
卷三 第 14a 页 WYG0576-0597c.png
急焉尔等必须多方设法使粮运通行不致过期以亏
岁额斯尔之能然此乃国家大事或敕内该载不尽事
理尔等有所见闻听尔便宜而行其一应合用竹木麻
铁等料应役军民夫匠人力如原先科派起集不敷方
许量添不可轻信人言过为科差恒念此时濒河军民
方困饥疫不幸值此大役甚不聊生万一功不成物为
徒费或生他变悔之何及各该司府州县等衙门委任
集办并借用顺带夫料等项不许推调稽违误事有应
卷三 第 14b 页 WYG0576-0597d.png
奏闻者奏来处置其见用官属非不胜任者不必改委
所委文武职官敢有误事作弊者轻则听尔量情责罚
重则文职五品以下拿送问刑衙门问理四品以上并
方面军职参奏究治尔等受兹重任必思廉以律己勤
以建功广询博访事不必专于一已深谋远虑计必出
于万全仍禁戢下人使不敢怙势作威以凌人招赂爱
惜物用使不至假公营私以浪费冒支所用军夫尤宜
用心抚恤必使劳逸均平不至失所如此则役不徒兴
卷三 第 15a 页 WYG0576-0598a.png
而大功可成矣不然则劳民力于无用之地弃民财于
不测之渊咎将谁归尔等其钦承朕命毋怠毋忽

  沧州导水记略     元王大本

  黄河既南徙九河故道遂以湮没漳渎不与同归独行
二千里会于今北海之涯其流滔滔汨汨视黄河伯仲
间耳垠岸高于平地亦犹黄河之水下成皋虎牢而东
也皇元定都于燕漳河为运漕之渠控引东南居货千
樯万艘上供军国经用巨商富贾懋迁有无胥此焉出
卷三 第 15b 页 WYG0576-0598b.png
至元五年秋八月大雨河决八里塘之湾为口者三湍
流滚激如万马奔突长驱而前南皮清池之境东西二
百馀里南北三十馀里潴而泽汇而渊灶陉而蜗产焉
场圃而鱼生焉荡析离居之民相与言曰沧州古雄藩
其濠深广又距海孔迩水行故地第有屯府小左卫曲
防之阻无由径达泰定间乡民吕叔范抗疏陈情奉旨
开掘以便民又为大渠以泄水莫不举手加额以承无
疆之休继有方命圯族实繁有徒乘时射利遂以复塞
卷三 第 16a 页 WYG0576-0598c.png
今则牢不可破矣脱因不花者以国学上舍生闻其言
慨然以为己任而不辞闻者壮其谋从之如云各执其
物立于两堧破其筑若摧枯拉朽去其壅如决痈溃疣
义民所趋水亦随赴始屯军先率其徒数百人盛气以
待我众直而壮彼自度非敌逡巡而去事可以稽旧典
而义可以激流俗也因刻石以遗后来

  开会通河功成之碑   杨文郁

  圣神文武大光孝皇帝在位之十七年江南平薄海内
卷三 第 16b 页 WYG0576-0598d.png
外罔不拱北臣顺奔走率职汶合泗分流以达东阿乃
置汶泗都漕运使司控引江淮岭海以供亿京师自东
阿至临清二百里舍舟而陆车输至御河徒民一万三
千二百七十六户除租庸调奈道经茌平其间地势卑
下遇夏秋霖潦牛偾輹脱艰阻万状或使驿旁午贡献
相望负戴底滞晦暝呼警行居骚然公私以为病久矣
寿张县尹韩仲晖前太史边源相继建言汶水属之御
河比陆运利相十百时诏廷臣求其策未得要便以仲
卷三 第 17a 页 WYG0576-0599a.png
晖源言为然遂以都漕运使马之贞同源按视之贞等
至则循行地形商度功用参之众议图上曲折备言可
开之状政府信其可成于是丞相相哥合同僚敷奏且
以图进上俞允赐中统楮币一百五十万缗米四万石
盐五万斤以给佣直备器用徵傍近郡丁夫三万驿遣
断事官忙达儿礼部尚书张礼孙兵部郎中李处巽洎
之贞源同主其役二十六年正月己亥首事起须城安
山之西南寿张西北行过东昌又西北至临清达御河
卷三 第 17b 页 WYG0576-0599b.png
其长二百五十馀里吏谨督程人悉致力渠寻毕功益
加浚治以六月辛亥决汶流以趣之滔滔汨汨倾注顺
适如迫大势如复故道舟楫连樯而下仍起堰闸以节
蓄泄完堤防以备荡激凡用工二百五十一万七百四
十有八滨渠之民老幼携扶纵观徊翔不违按堵之安
喜见泛舟之役于时大驾临幸上都驿置以闻上诏翰
林院其为运河命名且文其碑臣等乞赐名会通百拜
稽首而属辞曰谨按书以食货为八政之首易称舟楫
卷三 第 18a 页 WYG0576-0599c.png
有济川之利故大舜命禹既平水土定九州之贡赋皆
浮舟达河以入冀都自兹以降汉用郑当时之言引渭
至河以利西都唐用刘晏之策由汴入河以济关辅盖
京师者四方辐辏兆姓云集六师所依以疆百司所资
以办不丰储积政将奚先我国家新天邑于析木之津
建万亿年无疆之业规模宏远治具周密若夫漕运流
通国之大计舟车致远功利悬绝所宜讲而行之虽费
而不可省劳而不可已者今则费取于官利及于民役
卷三 第 18b 页 WYG0576-0599d.png
不逾时功垂后世加以随时丰歉权事重轻以深致曲
成万物之意致国殷富由此途出臣因窃迹舆地图若
近代辽氏金源氏皆尝立国当时经度曾不是思岂不
以兴王之功非僻陋者所能与而前弗逮乃所以启肇
建也欤先儒有言圣人在上则兴利除害易成而难废
钦惟皇上开物成务迈舜禹而轶汉唐区区近代之君
固无以议为也臣备属北门职在纪事之成不敢以固
陋辞仰奉明诏以识岁月且推衍舆诵昧冒论著至若
卷三 第 19a 页 WYG0576-0600a.png
神功圣德之盛沛惠泽以浸八荒资始资生上下与天
地同流盖非纂河渠沟洫者所能髣髴也九月日臣文
郁谨记

  浚洸河记       李惟明

  洸河阅祀久渐堙乎汶沙底平相较反崇汶三尺许山
水涨后其流涓涓几不接会通汶岁筑沙堰堨水如洸
堰寻决而洸自若所在浅涩漕事不遄至元四年戊寅
秋七月涨溃东闸闸司并上之分监遣壕寨李让相度
卷三 第 19b 页 WYG0576-0600b.png
截斗际雪山麓石刺馀十有八里堙淤为尤揆日较工
知监力浚不易因言分监倩有司赞翼功庶可就监丞
马兀承德为覆实备关内监禀中书允发泰安之奉符
东平之汶上一县夫六千馀期浚五年春创闸未遑冬
监丞宋公伯颜不花文林分治会通役先上源乃抡豪
寨官岳聚统监夫千合二县权舆于六年仲春望日底
阔五步上倍之深五尺浚如式公以令史周守信奏差
不花驿来任之而聚也勤敏厥职监守者不迫趋事者
卷三 第 20a 页 WYG0576-0600c.png
不缓居者不扰役者不劳未阅月工毕而深固坚完水
济会通漕运无虞汶上尹王侯居敬辈状其实徵文以
记余沗部民义弗获辞余闻论者谓堰壅沙以致堙洸
河是得其一未知其二也近年泰山徂徕等处故所谓
山坡杂木怪草盘根之固土者今皆垦为熟地由霖雨
时降山水涨逸冲突沙土萃贯汶河年复若是以致汶
沙其浩浩若彼而洸因以淤淀也设无冈城堰洸自尔
奚独尤彼也闸司不知虞此直以水之盈缩民之利害
卷三 第 20b 页 WYG0576-0600d.png
为节而开闭之非知所先务矣要之洸河既浚宜令闸
司严饰闸板谨杜闸口绝塞沙源勿令流沙上漫入洸
后撤堰石底流又闸口涨落扒去淤沙不使少停闸水
益深俾洸常受清水以输注南北役闸似繁浚洸实简
此源洁流清而永益也不然以岁益无穷之汶沙注新
浚有限之洸河数年之中余恐淤淀有甚于今日矣梗
漕勚民后将有不胜其淘浚之患谨记

  重脩洸河记

卷三 第 21a 页 WYG0576-0601a.png
  洸河乃今汶水支流也名不载于传记或因旧而加以
新名尤不可知其源则出于泰山郡莱芜县原山之阳
折而之南达于会通漕运南北其利无穷会通之源洸
也洸之源汶也时霖雨作泰岱万壑沟渎之间合注而
之汶洪涛汹涌泥沙溷奔径入于洸此洸所以淤填也
至元六年监丞宋公浚自闸口至石刺事鑴于珉然洸
之源虽通而其流犹梗公谓不疏其流源将安之又恐
前功徒费后患复萌使会通之津从而涸也询及其佐
卷三 第 21b 页 WYG0576-0601b.png
得壕寨岳聚所度自石刺至高吴桥南王家道口浅涩
者延袤五十六里百八十步呈准中书符下东平济宁
兼赞厥役本监及二路夫以口计者万有二千浚自至
正二年二月十八日落成于三月十四日以举武计者
二万三百四十有奇以尺为工计者四十万七百数同
知东平路事伯颜察儿佥议少监公之功宜勒石以昭
悠久乃请文于予义弗获辞遂援笔而纪其岁月

  重浚会通河记     赵元进

卷三 第 22a 页 WYG0576-0601c.png
  前至元二十六年开挑会通河道南自乎徐中由于济
北抵临清远及千里各处脩筑闸坝积水行舟漕运诸
货官站民船偕得通济北河殊无上源必须疏瀹汶水
来注于洸决引泗源西逾于兖南入于济达于任城合
新河而流迩者山水泛涨上自冈城闸口下至石刺之
碛□延一十八里淤填河身反高于汶是以水浅几不
能接漕运今至元五年冬十月都水监丞宋公韩伯颜
不花擢升斯职遂差壕寨梁仲祥诣彼度其里步计其
卷三 第 22b 页 WYG0576-0601d.png
人工时方冰冱地冻难便为力越明年春二月选差壕
寨岳聚监董本监并汶上奉符等县人夫七千馀名备
糗粮具畚锸挑洗各处河身之浅公乃亲督其役朝夕
无怠五旬而工毕汶泗洸济之水源源而来凑乎会通
舟无浅涩之患公又见济州会源石闸二座中央天井
广袤里馀停泊舟航相次上下内常储水满溢方许放
闸近年渐以淤淀浍水甚少今复淘浚已深水常潋滟
以宽栊舣夏四月公又率领令史奏差巡视源闸北元
卷三 第 23a 页 WYG0576-0602a.png
有济河旧迹河身填平水已绝流再委壕寨岳聚领夫
千名挑去泥沙衍三百馀步广二丈五尺东连米市西
接草桥水势分流舟航往来无碍百姓大悦持状请予
为记予乃采摭其实而书之用规于后

  河防记        欧阳玄(翰林学士承旨)

  至正四年夏五月大雨二十馀日黄河暴溢水平地深
二丈许北决白茅堤六月又北决金堤并河郡邑济宁
单州虞城砀山金乡鱼台丰沛定陶楚邱武城以至曹
卷三 第 23b 页 WYG0576-0602b.png
州东明钜野郓城嘉祥汶上任城等处皆罹水患民老
弱昏垫壮者流离四方水势北浸安山沿入会通运河
延袤济南河间省臣以闻朝廷患之遣使体量仍督大
臣访求治河方略九年冬脱脱既复为丞相慨然请任
其事帝嘉纳之乃命集群臣议廷中言人人殊唯都漕
运使贾鲁昌言必当治先是鲁尝为山东道奉使宣抚
首领官循行被水郡邑具得脩捍成策后又为都水使
者奉旨诣河上相视验状为图以二策进献一议脩筑
卷三 第 24a 页 WYG0576-0602c.png
北堤以制横溃其用功省一议疏塞并举挽河使东行
以复故道其功费甚大至是复以二策对脱脱韪其后
策议定乃荐鲁于帝大称旨十一年四月命鲁以工部
尚书为总治河防使进秩二品授以银印发汴梁大名
十有三路民十五万人庐州等戍十有八翼军二万人
供役一切从事大小军民咸禀节度便宜兴缮是月二
十二日鸠工七月疏凿成八月决水故河九月舟楫通
行十一月水土工毕诸埽诸堤成河乃复故道东汇于
卷三 第 24b 页 WYG0576-0602d.png
淮又东入于海帝遣贵臣报祭河伯召鲁还京师论功
超拜荣禄大夫集贤大学士其宣力诸臣迁赏有差赐
丞相脱脱世袭答剌罕之号特命翰林学士承旨欧阳
玄制河平碑文以旌劳绩玄既为河平之碑又自以为
司马迁班固记河渠沟洫仅载治水之道不言其方使
后世任斯事者无所考则乃从鲁访问方略及询过客
质吏牍作至正河防记欲使来世罹河患者按而求之
其言曰治河一也有疏有浚有塞三者异焉酾河之流
卷三 第 25a 页 WYG0576-0603a.png
因而导之谓之疏去河之淤因而深之谓之浚抑河之
暴因而扼之谓之塞疏浚之别有四曰生地曰故道曰
河身曰减水河生地有直有纡因直而凿之可就故道
故道有高有卑高者平之以趋卑高卑相就则高不壅
卑不潴虑夫壅生溃潴生堙也河身者水虽通行身有
广狭狭虽受水水溢悍故狭者以计辟之广虽为岸岸
善崩故广者以计禦之减水河者水放旷则以制其狂
水隳突则以杀其怒治堤一也有创筑脩筑补筑之名
卷三 第 25b 页 WYG0576-0603b.png
有剌水堤有截河堤有护岸堤有缕水堤有石船堤治
埽一也有岸埽水埽有龙尾栏头马头等埽其为埽台
及推卷牵制薶挂之法有用土用石用铁用草木用𣏾
用絙之方塞河一也有缺口有豁口有龙口缺口者已
成川豁口者旧常为水所豁水退则口下于堤水涨则
溢出于口龙口者水之所会自新河入故道之潨也此
外不能悉书因其用功之次序而就述于其下焉其浚
故道深广不等通长二百八十里百五十四步而强功
卷三 第 26a 页 WYG0576-0603c.png
始自白茅长百八十二里继自黄陵冈至南白茅辟生
生地十里口初受广百八十步深二丈有二尺已下停
广百步高下不等相折深二丈及泉曰停曰折者用古
算法因此推彼知其势之低昂相准而取匀停也南白
茅至刘庄村接入故道十里通折垦广八十步深九尺
刘庄至专固至黄固垦生地八里面广百步底广九十
步高下相折深丈有五尺黄固至哈只口长五十一里
八十步相折停广垦六十步深五尺乃浚凹里减水河
卷三 第 26b 页 WYG0576-0603d.png
通长九十八里百五十四步凹里村缺河口生地长三
里四十步面广六十步底广四十步深一丈四尺自凹
里生地以下旧河身至张赞店长八十二里五十四步
上三十六里垦广二十步深五尺中三十五里垦广二
十八步深五尺下十里二百四十步垦广二十六步深
五尺张赞店至杨青村接入故道垦生地十有三里六
十步面广十六步底广四十步深一丈四尺其塞专固
缺口脩堤三重并补筑凹里减水河南岸豁口通长二
卷三 第 27a 页 WYG0576-0604a.png
十里三百十有七步其创筑河口前第一重西堤南北
长三百三十步面广二十五步底广三十三步树置桩
橛实以土牛草苇杂稍相兼高丈有三尺堤前置龙尾
大埽龙尾者伐大树连梢系之堤旁随水上下以破齧
岸浪者也筑第二重正堤并补两端旧堤长十有一里
三百步缺口正堤长四里两堤相接旧堤置桩堵闭河
身长百四十五步用土牛草苇稍土相兼脩筑底广三
十步脩高一丈其岸上土工脩筑者长三里二百十有
卷三 第 27b 页 WYG0576-0604b.png
五步有奇高广不等通高一丈五尺补筑旧堤者长七
里三百步表里傍薄七步增卑六尺计高一丈筑第三
重东后堤并接脩旧堤高广不等通长八里补筑凹里
减水河南岸豁口四处置桩木草土相兼长四十七步
于是塞黄陵全河水中及岸上脩堤长三十六里百三
十六步其脩大堤剌水者二长十有四里七十步其西
复作大堤剌水者一长十有二里百三十步内创筑岸
上土堤西北起李八宅西堤东南至旧河岸长十里百
卷三 第 28a 页 WYG0576-0604c.png
五十步颠广四步趾广三之高丈有五尺仍筑旧河岸
至入水堤长四百三十步趾广三十步颠杀其六之一
接脩入水两岸埽堤并行作西埽者夏人水工徵自灵
武作东埽者汉人水工徵自近畿其法以竹络实以小
石每埽不等以蒲苇绵腰索径寸许者从铺广可一二
十步长可二三十步又以曳埽索绹径三寸或四寸长
二百馀尺者衡铺之相间复以竹苇麻苘大繂长三百
尺者为管心索就系绵腰索之端于其上以草数千束
卷三 第 28b 页 WYG0576-0604d.png
多至万馀匀布厚铺于绵腰索之上囊而纳之丁夫数
千以足踏实推卷稍高即以水工二人立其上而号于
众众声力举用大小推梯推卷成埽高下长短不等大
者高二丈小者不下丈馀又用大索或五为腰索转致
河滨选健丁操管心索顺埽台立踏或挂之台中铁□
大橛之上以渐缒之下水埽后掘地为渠陷管心索渠
中以散草厚覆筑之以土其上复以土牛杂草小埽稍
土多寡厚薄先后随宜脩叠为埽台务使牵制上下缜
卷三 第 29a 页 WYG0576-0605a.png
密坚壮互为犄角埽不动摇日力不足火以继之积累
既毕复施前法卷埽以厌先下之埽量水浅深制埽厚
薄叠之多至四埽而止两埽之间置竹络高二丈或三
丈围四丈五尺实以小石土牛既满系以竹缆其两旁
并埽密下大桩就以竹络上大竹腰索系于桩上东西
两埽及其中竹络之上以草土等物为埽台约长五十
步或百步再下埽即以竹索或麻索长八百尺或五百
尺者一二杂厕其馀管心索之间候埽入水之后其馀
卷三 第 29b 页 WYG0576-0605b.png
管心索如前薶挂随以管心长索远置五七十步之外
或铁猫或大桩曳而系之通管束累日所下之埽再以
草土等物通脩成堤又以龙尾大埽密挂于护堤大桩
分析水势其堤长二百七十步北广四十二步中广五
十五步南广四十二步自颠至趾通高三丈八尺其截
河大堤高广不等长十有九里百七十七步其在黄陵
北岸者长十里四十一步筑岸上土堤西北起东西故
堤东南至河口长七里九十七步颠广六步趾倍之而
卷三 第 30a 页 WYG0576-0605c.png
强二步高丈有五尺接脩入水施土牛小埽稍草杂土
多寡厚薄随宜脩叠及下竹络安大桩系龙尾埽如前
两堤法唯脩叠埽台增用白阑小石并埽上及前荐脩
埽堤一长百馀步直抵龙口稍北栏头三埽并行埽大
堤广与剌水二堤不同通前列四埽间以竹络成一大
堤长二百八十步北广百一十步其颠至水面高丈有
五尺水面至泽腹高二丈五尺通高三丈五尺中流广
八十步其颠至水面高丈有五尺水面至泽腹高五丈
卷三 第 30b 页 WYG0576-0605d.png
五尺通高七丈并创筑缕水横堤一东起北截河大堤
西抵西剌水大堤又一堤东起中剌水大堤西抵西剌
水大堤通长二里四十步亦颠广四步趾三之高丈有
五尺脩黄陵南岸长九里百六十步内创岸土堤东北
起新补白茅故堤西南至旧河口高广不等长八里二
百五十步乃入水作石船大堤盖由是秋八月二十九
日乙已道故河流先所脩北岸西由剌水及截河三堤
犹短约水尚少力未足恃决河势大南北广四百馀步
卷三 第 31a 页 WYG0576-0606a.png
中流深三丈馀益以秋涨水多故河十之八两河争流
近故河口水刷岸北行洄漩湍激难以下埽且埽行或
迟恐水尽涌入决河因淤故河前功遂隳鲁乃精思障
水入故河之方以九月七日癸丑逆流排大船二十七
艘前后连以大桅或长桩用大麻索竹絙绞缚缀为方
舟又用大麻索竹絙用船身缴绕上下令牢不可破乃
以铁猫于二流硾之水中又以竹絙绝长七八百尺者
系两岸大橛上每絙或硾二舟或三舟使不得下船腹
卷三 第 31b 页 WYG0576-0606b.png
略铺散草满贮小石以合子板钉合之复以埽密布合
子板上或二重或三重以大麻索缚之急复缚横木三
道于头桅皆以索继之用竹编笆夹以草石立之桅前
约长丈馀名曰水帘桅复以木榰拄使帘不偃仆然后
选水工便捷者每船各二人执斧凿立船首尾岸上槌
鼓为号鼓鸣一时齐凿须臾舟穴水入舟沉遏决河水
怒溢故河水暴增即重树水帘令后复布小埽土牛白
阑长稍杂以草土等物随宜填垛以继之石船下诣实
卷三 第 32a 页 WYG0576-0606c.png
地出水基跕渐高复卷大埽以厌之前船势略定寻用
前法沉馀船以竟后功昏晓百刻役夫分番其劳无少
间断船堤之后草埽三道并举中置竹络盛石并埽置
桩用缆四埽及络一如脩北截水堤之法第以中流水
深数丈用物之多施工之大数倍他堤船堤距北岸才
四五十步势迫东河流峻若自天降深浅叵测于是先
卷下大埽约高二丈者或四或五始出水面脩至河口
一二十步用功尤艰薄龙口喧豗猛疾势撼埽基陷裂
卷三 第 32b 页 WYG0576-0606d.png
欹倾俄远故所观者股弁众议腾沸以为难合然势不
容已鲁神色不动机解捷出进官吏工徒十馀万人日
加奖谕辞旨恳至众皆感激赴工十一月十一日丁巳
龙口遂合决河绝流故道复通又于岸前通港栏头埽
各一道多者或三或四前埽出水管心大索系前埽硾
后栏头埽之后复埽管心大索亦系小埽硾前栏头埽
之前后先羁縻以铜其势又于所交索上及两埽之间
压于小石白阑土牛相伴厚薄多寡相势措置埽堤
卷三 第 33a 页 WYG0576-0607a.png
之后自南岸复脩一堤抵已闭之龙口长二百七十步
船堤四道成堤用农家场圃之具曰辘轴者穴石立木
如比栉薶前埽之旁每一步置一辘轴以横木贯其后
又穴石以径二寸馀麻索贯之系横木上密挂龙尾大
埽使夏秋潦水冬春凌薄不得肆力于岸此堤接北岸
截河大堤长二百七十步南广百二十步颠至水面高
丈有七尺水面至泽腹高四丈二尺中流广八十步颠
至水面高丈有五尺水面至泽腹高五丈五尺通高七
卷三 第 33b 页 WYG0576-0607b.png
丈仍治南岸护堤埽一道通长百三十步南岸护岸马
头埽三道通长九十五步脩筑北岸堤防高广不等通
长二百五十四里七十一步白茅河口至板城补筑旧
堤长二十五里二百八十五步曹州板城至英贤村等
处高广不等长一百三十三里二百步稍冈至砀山县
增倍旧堤长八十五里二十步归德府哈只口合至徐
州路三百馀里脩筑缺口一百七处高广不等积脩计
三里二百五十六步亦思刺店缕水月堤高广不等长
卷三 第 34a 页 WYG0576-0607c.png
六里三十步其用物之凡桩木大者二万七千榆柳杂
稍六十六万六千带稍连根株者三千六百藁秸蒲苇
杂草以束计者七百三十三万五千有奇竹竿六千二
万五千苇席十有七万二千小石二千艘绳索大小不
等五万七千所沉大船百有二十铁缆三十有二铁□
三百三十有四竹筏以斤计者十有五万硾石三千块
铁钻万四千二百有奇大钉三万三千二百三十有二
其馀若木龙蚕椽木麦楷扶桩铁叉铁吊枝麻搭火钩
卷三 第 34b 页 WYG0576-0607d.png
汲水贮水等具皆有成数官吏俸给军民衣粮工钱医
药祭祀赈恤驿置马乘及运竹木沉船渡船下桩等工
铁石竹木绳索等匠佣赀兼以和买民地为河并应用
杂物等价通计中统钞百八十四万五千六百三十六
锭有奇鲁尝有言水工之功视土工之功为难中流之
功视河滨之功为难决河口视中流又难北岸之功视
南岸为难用物之效草虽至柔能狎水水溃之生泥泥
与草并力重如碇然维持夹辅缆索之功实多盖由
卷三 第 35a 页 WYG0576-0608a.png
鲁习知河事故其功之所就如此玄之言曰是役也朝
廷不惜重费不吝高爵为民辟害脱脱能体上意不惮
焦劳不恤浮议为国极民鲁能竭其心惠智计之巧乘
其精神胆气之壮不惜劬瘁不畏讥评以报君相知人
之明宜悉书之使职史氏者有所考證也

  敕脩河道功完之碑   明徐有贞(长洲人武功伯)

  惟景泰纪元之四年冬十月十有一日天子以河决沙
湾久弗克治集左右丞弼暨百执事之臣于文渊阁议
卷三 第 35b 页 WYG0576-0608b.png
举可以治水者佥以臣有贞应诏乃锡玺书命之行天
子若曰咨尔有贞惟河决于今七年东方之民厄于昏
垫劳于堙筑靡有宁居既屡遣治而弗即功转漕道阻
国计是虞朕甚忧之兹以命尔尔其往治钦哉臣有贞
祗承惟谨既至乃奉扬明命戒吏饬工抚用士众咨询
群策率兴厥事已乃周爰巡行自东北徂南西踰济汶
沿卫及沁循大河道濮范以还既究厥源流因度地行
水乃上陈于天子曰臣闻凡平水土其要在乎天时地
卷三 第 36a 页 WYG0576-0608c.png
利人事而已天时既经地利既纬而人事于是乎尽且
夫水之为性可顺焉以导不可逆焉以堙禹之行水行
所无事用此道也今势反是治所以难盖河自雍而豫
出险固而之夷斥其水之势既肆又由豫而兖土益
疏水益肆而沙湾之东所谓大洪之口者适当其冲于
是决焉而夺济汶入海之路以去诸水从之而泄堤以溃
渠以淤涝则溢旱则涸此漕途所为阻者与然欲骤而
堙焉则不可故溃者益溃淤者益淤而莫救也今欲救
卷三 第 36b 页 WYG0576-0608d.png
之请先疏其水水势平乃治其决决止乃浚其淤因为
之方以时节宣俾无溢涸之患必如是而后有成制曰
可臣有贞乃经营焉作制水之闸疏水之渠渠起张秋
金堤之首西南行九里而至濮阳之滦九里而至博陵
之陂又六里而至寿张之沙河又八里而至东西影塘
又十有五里而至白岭之湾又三里而至李𡺾之涯由
李𡺾而上又二十里而至竹口莲花之池又三十里而
至大潴之潭乃踰范暨濮又上而西北数百里经澶渊
卷三 第 37a 页 WYG0576-0609a.png
以接河沁之水过则害微则利故遏其过而导其微用
平水势既成名其渠曰广济闸曰通源渠有分合而闸
有上下凡河流之旁出而不顺者则堰之堰有九长袤
皆至丈万九堰既设其水遂不东冲沙湾乃更北出以
济漕渠之涸阿西鄄东曹南郓北之地出沮洳而资灌
溉者为顷百数十万行旅既便居民既安有贞知事可
集乃参综古法择其善而为之加神用焉爰作大堰其
上楗以水门其下缭以虹堤堰之崇三十有六尺其厚
卷三 第 37b 页 WYG0576-0609b.png
什之长百之门之广三十有六丈厚倍之堤之厚如门
崇如堰而长倍之架涛截流欐木络竹实之石而键之
铁盖合土木火金而一之用平水性既乃导汶泗之源
而出诸川汇澶濮之流而纳诸泽遂浚漕渠由沙湾而
北至于临清凡二百四十里南至于济宁凡二百一十
里复作放水之闸于东昌之龙湾魏湾凡八为水之度
其盈过丈则放而泄之皆通古河以入于海上制其源
下放其流既有所节且有所宣用平水道由是水害以
卷三 第 38a 页 WYG0576-0609c.png
除水利以兴初议者多难其事至欲弃渠弗治而由河
沁及海以漕然卒不可行也时又有发京军疏河之议
有贞力奏蠲濒河州县之民马牧庸役而专事河防以
省军费纾民力天子从之是役也凡用人工聚而间役
者四万五千有奇分而常役者万三千有奇用木大小
之材九万六千有奇用竹以竿计倍木之数用铁为斤
十有二万键三千絙百八釜一千八百有奇用麻百万
荆倍之藁稍又倍之而用石若土则不计其算然其用
卷三 第 38b 页 WYG0576-0609d.png
粮于官以石计仅五万而止焉盖自始告祭兴工至于
工毕凡五百五十有五日于是治水官佐工部主事臣
□参议山东布政使司事臣云鹏佥山东按察司事臣
兰等咸以为惟水之治自古为难矧兹地当两京之中
天下之转输贡赋所由以达使终弗治其为患孰大焉
夫白之渠以溉不以漕郑之渠以漕不以贡而工皆累
年费皆钜亿若汉武之瓠子不以溉不以漕又不以贡
而役久弗成兵民俱敝至躬劳万乘投璧马吁神祗而
卷三 第 39a 页 WYG0576-0610a.png
后已以彼视此孰轻孰重孰难孰易乃今役不再期费
不重科以溉焉以漕焉以贡焉无弗便者是于军国之
计生民之资大矣厚矣其可以无纪述于来世臣有贞
曰凡此成功实惟我圣天子之致所以俾臣之克效不
夺浮议非天子之至明孰恃焉所以俾民之克宁不苦
重役非天子之至仁孰赖焉有贞之于臣职其惟弗称
是惧矧敢贪天之功惟天子至明至仁之德不可以弗
纪也臣有贞常备员翰林国史身亲承之不可以嫌故
卷三 第 39b 页 WYG0576-0610b.png
自辍乃拜手稽首而为之文曰皇奠九有历年维久延
天之祐既豫而丰有蔀以蒙见沬日中阳九百六数丁
厥鞠龙蛇起陆水失其行河决东平漕渠以倾否泰相
乘运维中兴殷忧乃凝天子曰吁是任在予予可弗图
图之孔亟岁行七易曾靡底绩王会在兹国赋在兹民
便在兹孰其干济其为予治去害而利惟汝有贞勉为
朕行便宜是经臣拜受命朝严夕警将事惟敬载驱载
驰载询载谋载度以为乃分厥势乃堤厥溃乃疏厥滞
卷三 第 40a 页 WYG0576-0610c.png
分者既顺堤者既定疏者既浚乃作水门键制其根河
防永存有埽如龙有堰有虹护之重重水性斯从水利
斯通水道斯同以漕以贡以莫不用邦计维重惟天子
明浮议弗行功是用成惟天子仁加惠东民民是用宁臣
拜稽首天子万寿仁明是懋爰纪厥实勒兹贞石昭示
无极

  治水功成题名记

  有贞之治水于山东而作沙湾等处之河防也承命于
卷三 第 40b 页 WYG0576-0610d.png
景泰癸酉之冬经始于甲戍之春收功于乙亥之夏而
告成于其秋上诏见奉天门嘉劳焉因命之居京管台
事丙子春有贞请敕载至乃扩前功益为大水之备时
方暵乾众莫喻其意颇以为过防及秋而大水荐至泗
汶淇卫河沁一时俱溢环东兖之间若海之浸者三日
逮冬始平运河南北馀千里故堤高岸之缺而不完者
无虑百数十所而沙湾之正堤大堰独岿然而存嶷然
而安其旁近城郭田畴皆恃焉而免垫役之患以水之
卷三 第 41a 页 WYG0576-0611a.png
来有所捍而去有所泄也于是东兖军民耆老合辞以
请今兹之水盖洪武以来所未尝有而大耋之人所未
尝见也非堤与堰为之保障非闸与渠为之排解吾田
吾产其池潢矣吾耋吾倪其鱼鳖矣彼四方之舟楫往
来于斯者乃亦有曰昔也沙湾如地之狱今也沙湾如
天之堂之语而况吾斯土之军民乎哉而吾侪小人窃
伏计焉惟水之变不测如今兹之溢以龙湾六闸泄之
而犹未尽也以故感应祠之缺堤又烦公为之救筑焉
卷三 第 41b 页 WYG0576-0611b.png
微公在是其不又将延患累年乎愿及今规画而益为
之防吾军吾民幸甚有贞曰唯唯月中既筑感应神之
缺而作堰月之堤鳌甲之堰比沙湾水门大堰差小而
埽法略等复行度东昌龙湾六闸之上官窑之口置闸
一疏新渠而属之笃马东平戴庙之津置闸一疏古河
而属之大清并前六闸为八而皆注之海焉乃探禹遗
之秘本星土经纬之理铸玄金而作法象之器建之堤
表大河感应二祠之中以为悠久之镇盖尽人事符天
卷三 第 42a 页 WYG0576-0611c.png
造制物宜辟神奸其道并行也既讫工有贞将归奏于
朝而从事诸贤亦合辞以请曰治水之功其既成矣经
久之效其亦著矣惟古人作事而有成也必题其名愿
以碑之有贞乃言曰于乎是惟吾君之德与诸大夫士
之力耳有贞其何敢当此且夫治水固圣人事也次则
贤者能之如有贞又何足以与此虽然有贞闻之士以
天下为心则天下事皆吾分内事也矧吾徒食君之禄
受君之命而干君之事哉臣干君事视子干父事而加
卷三 第 42b 页 WYG0576-0611d.png
重吾徒而弗尽其心乌乎可大禹圣者也而于治水必
胼手而胝足吾徒而弗尽其力乌乎可夫水之大而为
中国患者莫如河自禹而下世之治者非一然可法者
少而可戒者多也其不能成事者不必道就其成事者
而论之如战国之白圭汉之王延世王景元之贾鲁是
已圭之治河无所考见然观其以邻国为壑则悖甚矣
延世之治河无所节宣而徒亟塞其决虽以此取侯封
而不足善也至如鲁之治河见于欧阳玄之记者亦皆
卷三 第 43a 页 WYG0576-0612a.png
塞之之具初无得乎行水之法矧当世季民穷之时而
兴十七万众之役又无抚安之策卒之为元召乱是又
可以为戒者惟景之堰流分水颇得古法而孝明之治
有惠于民故能保其成功而终汉世无河患方之于彼
其特善乎有贞虽不敏也乃所愿则上法大禹下取仲
章而为之不敢不尽其心力洪惟圣明听纳臣言而大
赉濒河之民与之休息此吾与二三子之幸以有成功
也是不可不知皆应曰然后题诸从事大夫士之名于
卷三 第 43b 页 WYG0576-0612b.png
石而记之将俾后世之当治河之任者知所法戒云尔
是行也前后历三载焉凡作正堤一副堤二护堤四水
门大堰一小堰一蓄水之堰三截水之堰九导水之渠
二分水之渠二泄水之渠五制水之闸二放水之闸八
若其备作功用次序本末之详则具载前碑兹不重出

  弘治庚戍治河记    王 㒜(武进人吏部尚书)

  上即位改元弘治之明年己酉秋七月河决封邱泛金
龙口溢开封诸郡邑蹙张秋淩会通河之长堤巡抚山
卷三 第 44a 页 WYG0576-0612c.png
东都御史臣钱钺以闻上命南京兵部左侍郎臣白昂
为左侍郎授之玺书俾往治之时河自原武中牟分流
为三其大者切近汴堤之西北偶合沁河泛阳武封邱
祥符陈留杞县兰阳仪封考城曹县宁陵睢州归德虞
城永城夏邑砀山萧县而下徐淮其次者横流于封邱
之于家集决孙家口漫长垣曹濮郓城阳榖寿张东昌
至临清下卫河延患于德州沧州兴济青县静海天津
始入于海又其次者自中牟南下尉氏虽稍成川而不
卷三 第 44b 页 WYG0576-0612d.png
通舟楫若其故道自汴城西南杏花营入涡河者则淤
淀矣上意以汴梁为宗室藩省所在漕河为京师馈饷
所由而被灾都郡为亿兆生灵之所聚其系尤重且急
致廑圣虑省躬脩德图惟治平乃命户部撙边庾之粮
价计河南之储积得白金一十七万八千馀两以备资
费及谕臣昂以疏浚脩筑改图之方尤惓惓以抚绥为
要臣昂于是祗承德意敷宣于众经画考量佥谋克协
时维寒冱预令有司集财用缮工具迨明年春乃大发
卷三 第 45a 页 WYG0576-0613a.png
夫卒河南得五万三千山东得一十一万南北直𨽻共
九万有奇预戒所司役其富而舍其贫日食给以官廪
故皆欢呼子来而镇守巡按三司若御史臣杜忠臣陈
宽臣张冕臣陈璧臣邹鲁臣马良玉布政使臣王道臣
吴珉臣徐恪按察使臣侯恂副使臣傅希说亦罔不同
匡济且选有司之良以分董其役既而河倏北徙去汴
城者三十里金龙缺口日自淤塞然后人力可施而地
理之宜不可以不审也于是奏举钦天监漏刻博士臣
卷三 第 45b 页 WYG0576-0613b.png
李源以相度之而以布政臣岫副使臣晓综北堤之役
自阳武封邱祥符兰阳仪封凡五县环而筑之亘三百
馀里高则因地之崇卑由七尺以及丈馀广则视水之
缓急自七丈而至十丈以防张秋之冲激以卫诸郡之
泛溢若汴梁之旧堤岁渐卑薄乃以佥事臣俊都指挥
臣刘胜董之增其高以尺计者自五而至七益其广者
皆五丈保障既固而向尝为迁省之议者无事于行矣
开封知府臣卫英同知臣刘悉经理之副使臣晓又
卷三 第 46a 页 WYG0576-0613c.png
导南河自原武中牟下南顿至颍州由涂山达于凤阳
故道仍环绕于皇陵祖陵之前合淮以入海又奏举南
京兵部郎中臣娄性之睢河自归德至宿州下睢宁出
宿迁以入运河疏浚脩筑综理益密主事臣谢缉筑塞
萧县之徐渠等口皆所以杀黄沁二水侵汴徐之势臣
昂又以为东兖徐淮河间诸郡皆古九河所经之地其
故迹已湮而陜西山西河南诸水皆源源而来以通诸
海惟淮河直沽二道来者多而逝者少泛溢之患亦势
卷三 第 46b 页 WYG0576-0613d.png
所必至盍亦经理其地南自徐州北至天津时有工部
主事臣莫骢筑堤浚河于济宁之境添石坝于各闸之
旁巡河御史臣孙衍郎中臣吴瑞开复河三十里于高
邮湖堤之东畔以免风涛之险脩陈雷诸塘于扬州之
域以兴水利副使臣纲浚东平州戴家庙之里河四十
里参政臣纯东昌知府臣赵琮凿里河十其一于东昌
至博平者一百二十里一于张秋之北者二十里馀八
各数里有奇俱下大清河以入于海副使臣仲宇于德
卷三 第 47a 页 WYG0576-0614a.png
州之南四女树凿里河二十五里至古黄河之九龙口
及管河郎中臣吴珍河间知府臣谢文于沧州之境亦
开土河共为十四每河口各建减水石闸以节运河水
利盈则泄之于海而东兖德沧之水患以纾缩则蓄之
于河而漕艘商舶之运行益利随河脩堤二千馀里随
堤植柳百万馀株又以管泉主事臣黄肃参政臣纯浚
莱芜诸泉一百八十馀处以济漕河大名知府臣李瓒
亦筑长堤以障沁卫漳河之暴水并始事于仲春僝工
卷三 第 47b 页 WYG0576-0614b.png
于首夏工佣稍食之资材水竹石草苇百物之费皆取
官羡馀而不科于民总为榖粟二十五万馀石白金二
十万馀两其费出河南脩堤备者不及八千两而犹存
一十七万馀两为赈民之用若临清会通河大闸岁又
颓圯复偕都御史臣钺议新之且迁置于卫河之滨去
旧址百馀丈以衍其内足以容舟楫便漕运而以郎中
臣珍主事臣陈玉副使臣仲宇程其工推官臣戴澄知
州臣张增则集其事不三月而工亦完缮上闻是役既
卷三 第 48a 页 WYG0576-0614c.png
成乃遣使赍香帛命臣昂代祀大河之神臣㒜适以公
事自南都入朝道经东昌知府臣琮述其颠末请为之
记尝试论之河自昆崙入中国沿洄数千里其奔放逸
悍之势盖触处皆然此有事四方者之所骇瞩自瓠子
之决金堤之溃以迄于天台梁山之溢其激射浸淫之
患亦无代无之此稽古者之所深慨自都水有监河渠
有署自时厥后或遣使按行命官监治其施功当时敷
被后世者亦时复有焉此又志功业者之所艳慕如臣
卷三 第 48b 页 WYG0576-0614d.png
昂固其人也矧又重圣明之简注群贤之协赞者哉是
故宜其役不踰时缵有成绩以上纾当宁之忧下庇蒸
人之生非偶然之故也是为记

  安平镇治水之碑    徐 溥(宜兴人大学士)

  安平镇旧名张秋实运河要地也景泰间黄河支流决
镇之沙湾坏运河朝廷命佥都御史徐有贞塞而堤之
暨弘治六年复决于下流十里许汶水从之由东阿旧
盐河以入海厥后霖涝大溢广至九十馀丈运河自东
卷三 第 49a 页 WYG0576-0615a.png
而下率多淤涸舟楫不通今上以为忧既敕右副都御
史臣刘大夏往治之又特敕内官监太监李兴平江伯
陈锐总督山东兵民夫役与之共事时夏且半漕舟已
集一经决口挽力数倍稍失手辄覆溺不可救佥谓宜
急先务乃于西岸稍南凿月河长三里许引舟由之次
第皆济岁运赖以不失及冬水落乃为塞决计规仿古
法酌以时宜筑东西二台植木为表多施大索众埽交
下两岸渐合中流用船杂寘土石凿而沉之厌以巨埽
卷三 第 49b 页 WYG0576-0615b.png
囊土以实其鏬役夫番代阅三昼夜弗息而决始塞于
外则甃石树𣏾累筑而固之又于其南为石坝以备宣
节于上流为重堤以防奔溃至是运道复通而旧决皆
为陆地矣初议以安平之上流为黄陵冈黄陵未塞则
安平之功亦不易保故二役并兴而湍势悍激再塞再
决群喙汹汹莫知所定迄八年之二月皆以成告上累
遣奖劳赐羊酒金币诸物易镇名曰安平又敕建神祠
以祈冥佑名曰显惠命有司春秋脩祀事是役也凡用
卷三 第 50a 页 WYG0576-0615c.png
夫四万馀薪刍以束计者八十四万五千竹木以根计
者三万七千麻铁以斤计者六十万四千有奇而黄陵
之役不与焉比复命于朝上若曰河决既塞越惟尔二
三臣之劳尔兴赐岁禄二十四石尔锐加太保兼太子
太傅增岁禄二百石尔大夏升左副都御史佐院事分
董其役者山东左参政张缙擢通政司右通政仍治河
防按察佥事廖中为副使暨文武官进秩加俸者百数
十人各有差既又敕臣溥为文纪功绩岁月以诏来世
卷三 第 50b 页 WYG0576-0615d.png
臣故叙事纪日俾刻金石如宋灵平埽故事用复明命
且儆于有职者系之以铭铭曰河出西域亘行域中土
疏水迁广武之东虞周世邈汉患尤数历宋至元治法
益凿我明北都会为漕渠再决张秋四纪之馀自西徂
东赴海如注渠流中涸南北殊路帝命在廷惟内外臣
来咨来营以拯艰屯乃疏其源乃塞其决群工具兴百
虑或竭断石于山伐木于林实土于囊载积载沉至再
而三功乃克就故漕复通万舰交辏奏章北上劳使南
卷三 第 51a 页 WYG0576-0616a.png
行天子有命锡之嘉名坤灵效顺河亦南徙水菑告平
民乃宁止民赞且颂良臣之勋臣拜稽首天子圣神皇
不自神子民父母匪天惠民孰我能佑堤石岩岩川流
淙淙惟兹安平永镇东邦

  安平镇治水功完碑   王 鏊(长洲人大学士)

  皇明建都燕蓟岁漕东南以给都下会通河实国家气
脉而张秋又南北之咽喉景泰四年河决张秋武功伯
徐有贞治之旋复故道弘治二年河势北徙六年夏遂
卷三 第 51b 页 WYG0576-0616b.png
决黄陵冈溃张秋堤夺汶水以入海张秋上下渺㳽际
天东昌临清河流几绝前后遣官治之绩用弗成上乃
命右副都御史刘大夏往涖时讹言沸腾谓河不可治
治之祗劳且费或谓河不必治宜复前元海运或谓陆
挽虽劳无虞上复命太监李兴平江伯陈锐同往涖之
时夏且半漕集张秋帆樯鳞次财货山委决口奔猛戒
莫敢越或贾勇先发至则战掉失度人船灭没锐等聚
谋始于上流开月河长可三里轶决口属之河于是舳
卷三 第 52a 页 WYG0576-0616c.png
舻相衔顺流毕发欢喜载道事闻玺书奖励乃始议筑
黄陵冈之决初大梁之北为沁河东南流入徐西为黄
河东流入淮其后黄河忽溢入沁合流以北遂决黄陵
冈以及张秋锐等议不治上流则决口不塞于是浚河
及孙家渡七十馀里由陈颍以入淮又浚河自中牟扶
沟陈颍二十馀里由宿迁以达于淮又浚贾鲁旧河四
十馀里由曹以入于徐于时向冬水且落乃于张秋两
岸东西筑台立表贯索网联巨舰穴而窒之实以土牛
卷三 第 52b 页 WYG0576-0616d.png
至决口去窒沉舰压以大埽合且复决随决随筑吏戒
丁励畚锸如云连昼夜不息水乃自月河以北决既塞
缭以石堤辅以榥柱又于上流作减水坝又浚南旺湖
诸泉源又堤河三百馀里漕道复通役始于六年之夏
其冬告成用军民凡四万馀人铁为斤一万九千有奇
木三万七千薪为束六十三万刍二百二十万次其役
者通政使张缙山东按察副使廖中臣兴臣锐臣大夏
以其事闻上遣使慰劳令作庙镇其上赐额曰显惠神
卷三 第 53a 页 WYG0576-0617a.png
祠镇曰安平镇命臣鏊纪其事臣拜手稽首而献诗曰
翼翼皇都殿此上游灌输东南艨艟来浮黄河奔溢势
如万马遂齧黄冈溢于钜野帝咨于朝畴予治者咨汝
大夏汝锐汝兴协谋合力绩乃用登三臣受命单车来
属乃相乃巡乃酾乃凿既堤黄冈张秋乃筑维天与时
维人效力神谋鬼输隤林菑石昔事之始讹言震惊不
震不夺由天子明维明天子维慎厥使殷其如山功成
有伟涂人歌矣居人和矣舟之方之维其多矣□□安
卷三 第 53b 页 WYG0576-0617b.png
平新命孔虔四方攸同于万斯年

  黄陵冈河工完之碑   刘 健(大学士)

  弘治二年河徙汴城东北过沁水溢流为二一自祥符
于家店经兰阳归德至徐邳入于淮一自荆隆口黄陵
冈东经曹濮入张秋运河所至坏民田庐且损南北运
河道天子忧之尝命官往治时运道尚未损也六年夏
大霖雨河流骤盛而荆隆口一支尤甚遂决张秋运河
东岸并汶水奔注于海由是运道淤涸漕舟阻绝天子
卷三 第 54a 页 WYG0576-0617c.png
益以为忧复命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刘大夏治之既而
虑其功不时上也又以总督之柄付之内官监太监臣
李兴平江伯臣陈锐俾衔命往三臣者乃同心协力以
祗奉诏命遂自张秋决口视溃决之源以西至河南广
武山淤涸之迹以北至临清卫河地形事宜既悉然以
时当夏半水势方盛又漕舟鳞壅口南因相与议曰治
河之道通漕为急乃于决口两岸凿月河三里许属之
旧河以通漕舟漕舟既通又相与议黄陵冈在张秋之
卷三 第 54b 页 WYG0576-0617d.png
上而荆隆等口又在黄陵冈溃决之源筑塞固有缓急
然治水之法不可不先杀其势遂凿荥泽孙家渡河道
七十馀里浚祥符四府营淤河二十馀里以达淮疏贾
鲁旧河四十馀里由曹县梁进口出徐州运河支流既
分水势渐杀于是乃议筑塞诸口其自黄陵冈以上凡
地属河南者悉用河南兵民夫匠即以其方面统之按
察副使臣张鼐都指挥佥事臣刘胜分统荆隆等口按
察佥事臣李善都指挥佥事臣王杲分统黄陵冈而臣
卷三 第 55a 页 WYG0576-0618a.png
兴臣锐臣大夏往来总统之博采群议昼夜计画殆忘
寝食故官属夫匠等悉用命筑台捲埽齐心毕力遂获
成功焉初河南诸口之塞惟黄陵冈屡合而屡决为最
难塞之后特筑堤三重以护之其高各七丈厚半之又
筑长堤荆隆口之东西各二百馀里黄陵冈之东西各
三百馀里直抵徐州俾河流恒南行故道而下流张秋
可无溃决之患矣是役也用夫匠以名计五万八千有
奇柴草以束计一万二千有奇竹木大小以根计一万
卷三 第 55b 页 WYG0576-0618b.png
二百有奇铁生熟以斤计一万九百有奇麻以斤计三
十二万有奇其兴工以弘治甲寅十月而毕以次年二
月会张秋以南至徐州工程俱毕臣兴等遂具功完始
末以闻天子嘉之特易张秋镇名为安平赐臣兴禄米
岁二十四石加臣锐太保兼太子太傅禄米岁二百石
进臣大夏左副都御史理院事及诸方面官属进秩增
俸有差乃从兴等请于塞口各赐额立庙以祀水神安
平镇曰显惠黄陵冈曰昭应已而又命翰林儒臣各以
卷三 第 56a 页 WYG0576-0618c.png
工完之迹文之碑石昭示永久臣健以次撰黄陵冈臣
惟前代于河之决而塞之者汉瓠子宋澶濮曹济之间
皆积久而后成功或至临塞躬劳万乘今黄陵冈诸口
溃决已历数年且其势洪阔奔放若不可为而筑塞之
功顾未盈二时此固诸臣协心夫匠用命之所致然非
我圣天子至德格天水灵效职及宸断之明委任之专
岂能成功若是之速哉臣职在文字睹兹惠政诚不可
以无纪述谨摭其事撰次如右且系之以诗曰中州之
卷三 第 56b 页 WYG0576-0618d.png
水河其最大龙门底柱犹未为害太行既北平壤是趋
奔放溃决遂无宁区粤稽前代筑脩屡起瓠子宣房实
肇其始皇明启运亦屡有闻安平黄冈奏决纷纭坏我
民庐损我运道帝心忧之成功欲蚤乃命宪臣乃弘庙
谟谆谆戒谕冀效勤劬功不时上复遣近侍继以勋臣俾
同往治三臣协力兼采群谋昼夜焦劳罔或暂休既分
别支以杀其势遂遏洪流永坚其闭水由故道河患斯
平运渠无损舟楫通行工毕来闻帝心嘉悦加禄与官
卷三 第 57a 页 WYG0576-0619a.png
恩典昭晰惟兹大役不日告成感召之由天子圣明天
子圣明化行德布匪直河水万灵咸附殊方异域靡不
来王以漕以贡亿世无疆

  夏镇新河记      徐 阶(华亭人大学士)

  先皇帝之四十四年秋七月河决而东注自华山出飞
云桥截沛以入昭阳湖于是沛之北水逆行历湖陵孟
阳至榖亭四十里其南溢于徐渺然成巨浸运道阻焉
事闻诏吏部举大臣之有才识者督河道都御史直𨽻
卷三 第 57b 页 WYG0576-0619b.png
河南山东之抚臣洪闸之司属暨诸藩臬有司治之得
今万安朱公衡爰自南京刑部尚书改工部尚书兼都
察院右副都御史奉玺书总理其事公至驾轻舠凌风
雨周视河流规复沛渠之旧而时潴者为泽淤者为沮
洳疏与塞俱不得施公喟然汉曰夫水之性下而兹地
下甚不独今不可治也即能治之他岁河水至且复沦
没若运事何召诸吏士及父老而问计或曰道南阳折
而南东至于夏村又东南至于留城其地高河水不能
卷三 第 58a 页 WYG0576-0619c.png
及昔中丞盛公应期尝议凿渠于此而不果就其迹尚
存可续也公率僚属视之果然驰疏以请先皇帝从之
工既举而民之规利与士大夫之泥于故常者争以为
复旧渠便先皇帝若曰兹国之大事谋之不可不审也
敕工科右给事中何君起鸣勘议焉何君具言旧渠之
难复者五急宜治新渠而增其所未备以济漕运诏工
部集廷臣议佥又以为然诏报可公乃庐于夏村昼夜
督诸属程役以工授匠以式测水之平铲高而实下道
卷三 第 58b 页 WYG0576-0619d.png
鲇鱼诸泉薛沙诸河会其坝三河口以杜浮沙之壅堤
马家桥遏河之出飞云者尽入于秦沟涤泥沙使不得
积凡凿新渠起南阳迄留城百四十一里有奇疏旧渠
起留城迄境山五十三里建闸九减水闸十有六为月
河于闸之旁者六为坝十有三石坝一堤于渠之两涯
以丈计者四万一千六百有奇以里计者五十三为石
堤三十里又疏支河九十六里一千六百馀丈脩其堤
六千三百四十六丈而运道复通由徐达于济舟行坦
卷三 第 59a 页 WYG0576-0620a.png
然视旧加捷阶惟国家建都燕蓟百官六军之食咸仰
给于东南漕运者盖国之大计也自海运罢而舟之转
漕独兹一线之渠其通与塞又国之所谓大利大害也
河势悍而流浊塞之则复决浚之则辄淤事在往代及
先朝者姑弗论即嘉靖间疏筑之役屡矣而卒未有数
岁之宁则今徙渠而避焉诚计之所必由也然当议之
初上也或以为方命或以为厉民哗之以众口挠之以
贵势诬之以重谤胁之以危言于其时公之身且不能
卷三 第 59b 页 WYG0576-0620b.png
自保况敢冀渠之成哉赖先皇帝明圣不怒不疑徐以
公论付之諌臣择两端之中而因得夫久远之策由是
公始得竭智毕力以竟其初志而实其谋之非迂然则
兹渠之成固公之功实先皇帝成之也昔禹受治水之
命于尧尽舍其前人堙塞之图而创为疏导之说彼其
骤闻焉者岂无或骇且谤乎惟尧信之深任之笃至八
年而不二禹是以得建万世永赖之绩奉玄圭以告厥
成则洪水底平虽谓尧之功可也而虞夏之史臣与后
卷三 第 60a 页 WYG0576-0620c.png
世之文人学士咸知称禹而莫知颂尧呜呼此尧之德
所以为无能名欤洪惟先皇帝力持国是以就兹渠功
德之隆较之帝尧可谓恊矣阶曩岁备员内阁尝屡奉
治河之谕迩者谢政南归复得亲至新渠观其水土而
考论其事之始末追感往昔不自知涕泗之交颐也遂
因公请僭为之记且以告夫脩实录者役始于四十四
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成于次年九月初九日用夫九万
一千有奇银四十万赞其议者河道都御史孙公慎潘
卷三 第 60b 页 WYG0576-0620d.png
公季驯综理于其閒者工部郎中程道东游季勋沈子
木朱应时涂渊主事陈楠李汶吴善言李承绪王宜唐
鍊张纯参政熊桴副使梁梦龙徐节胡涌张任陈奎李
幼滋佥事董文采黎德克郭天禄刘贽并列名左方




  北河纪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