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四
卷五十四 第 1a 页
经 进东坡文集事略卷第五十四
   迪功郎新绍兴府嵊县主薄臣郎 晔 上进
  记
    盐官大悲阁记 成都大悲阁记
    胜相藏经记 胜相院记
    黄州安国寺记 四菩萨阁记
    净因院画记
   盐官大悲阁记
羊豕以为羞五味以为和秫稻以为酒曲蘖以作之天
下之所同也其材同其水火之齐均其寒煖燥湿之候
一也而二人为之则美恶不齐岂其所以美者不可以
数取欤然古之为方者未尝遗数也能者即数以得其
卷五十四 第 1b 页
妙不能者循数以得其略其出一也有能有不能而精
粗见焉人见其一也则求精于数外而弃迹以逐妙曰
我知酒食之所以美也而略其分齐舍其度数以为不
在是也而一以意造则其不为人之所呕弃者寡矣今
吾学者之病亦然天文地理音乐律历宫庙服器冠昏
丧纪之法春秋之所去取礼之所可刑之所禁历代之
所以废兴与其人之贤不肖此学者之所宜尽力也曰
是皆不足学学其不可传于口而载于书者子夏曰日
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巳古之学者其
所亡与其所能可以一二数而日月见也如今世之学
其所亡者果何物而所能者果何事欤孔子曰吾尝终
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由是观之废学
卷五十四 第 2a 页
而徒思者孔子之所禁而今世之所上也(乌台诗话云/熙宁八年轼)
(知徐州自有杭州监官县安国寺相识僧居则请轼作/大悲阁记意谓旧日科场以赋耴人赋题所出多关涉)
(天文地理礼乐律历故学者不敢不留意于此等事今/来科场以大义耴人故学者只务大言高论而无实学)
(以见朝廷改更科/场法度不便也)岂惟吾学者至于为佛者亦然斋戒
持律讲诵其书而崇饰塔庙此佛之所以日夜教人者
也而其徒或者以为斋戒持律不如无心讲诵其书不
如无言崇饰塔庙不如无为其中无心其口无言其身
无为则饱食游嬉而巳是为大以欺佛者也杭州盬官
安国寺僧居则自九岁出家十年而得恶疾且死自誓
于佛愿持律终身且造千手千眼观世音像而诵其名
千万遍病巳而力不给则缩衣节口三十馀年铢积寸
累以迄于成其高九仞为大屋四重以居之而求文以
卷五十四 第 2b 页
为记余尝以斯语告东南之士矣盖仅有从者独喜则
之勤苦从事于有为笃志守节老而不衰异夫为大以
欺佛者故为记之且以风吾党之士云
   成都大悲阁记
大悲者观世音之变也观世音由闻而觉始于闻而能
无所闻始于无所闻而能无所不闻能无所闻虽无身
可也能无所不闻虽千万亿身可也而况于手与目乎
虽然非无身无以举千万亿之众非千万亿身无以示
无身之至故散而为千万亿身聚而为八万四千母陁
罗臂八万四千清净宝目其道一尔昔吾尝观于此吾
头发不可胜数而身毛孔亦不可胜数牵一发而头为
之动拔一毛而身为之变然则发皆吾头而毛孔皆吾
卷五十四 第 3a 页
身也彼皆吾头而不能为头之用彼皆吾身而不能具
身之智则物有以乱之吾将使世人左手运斤而右手
执削目数飞雁而耳节鸣鼓首肯旁人而足识梯级虽
有智者有所不暇矣而况千手异执而千目各视乎吾
燕坐寂然心念凝默湛然如大明镜人鬼鸟兽杂陈乎
吾前色声香味交通乎吾体心虽不起而物无不接必
有道耶千手之出千目之运虽未可得见而理则具矣
彼佛菩萨亦然虽一身不成二佛而一佛能变河沙诸
国非有他也触而不乱至而能应理有必至而何独疑
于大悲乎成都西南大都会也佛事最胜而大悲之像
未睹其杰有法师敏行者能读内外教传通其义欲以
如幻三昧为一方首乃以大旃檀作菩萨像端严妙丽
卷五十四 第 3b 页
具慈悯性手臂错出开合捧执指弹摩拊千态具备手
各有目无妄举者复作大阁以覆菩萨雄伟壮峙工与
像称都人作礼因敬生悟余游于四方二十馀年矣虽
未得归而相见其处敏行使其徒法震乞文为道其所
以然者且颂之曰吾观世间人两目两手臂物至不能
应狂惑失所措其有欲应者颠倒作思虑思虑非真实
无思无手目菩萨千手目与一手目同物至心亦至曾
不作思虑随其所当应无不得其当引弓挟白羽剑盾
诸械器经卷及香华盂水青杨枝珊瑚大宝炬白拂诸
藤枝所遇无不执所执无有疑缘何得无疑以我无心
故若犹有心者千手当千心一人而千心内自相攫攘
何暇能虑物千手无一心手手得其处稽首大悲尊愿
卷五十四 第 4a 页
具慈悯性手臂错出开合捧执指弹摩拊千态具备手
各有目无妄举者复作大阁以覆菩萨雄伟壮峙工与
像称都人作礼因敬生悟余游于四方二十馀年矣虽
未得归而相见其处敏行使其徒法震乞文为道其所
以然者且颂之曰吾观世间人两目两手臂物至不能
应狂惑失所措其有欲应者颠倒作思虑思虑非真实
无思无手目菩萨千手目与一手目同物至心亦至曾
不作思虑随其所当应无不得其当引弓挟白羽剑盾
诸械器经卷及香华盂水青杨枝珊瑚大宝炬白拂诸
藤枝所遇无不执所执无有疑缘何得无疑以我无心
故若犹有心者千手当千心一人而千心内自相攫攘
何暇能虑物千手无一心手手得其处稽首大悲尊愿
卷五十四 第 4b 页
度一切众皆證无心法皆具千手目
   胜相院藏经记
元丰三年岁在庚申有大比丘惟简号曰宝月修行如
幻三摩钵提在蜀成都大圣慈寺故中和院赐名胜相
以无量宝黄金丹砂琉璃真珠旃檀众香庄严佛语及
菩萨语作大宝藏涌起于海有大夭龙背负而出及诸
小龙纠结环绕诸化菩萨及护法神镇守其门天魔鬼
神各执其物以禦不祥是诸众宝及诸佛子光色声香
自相磨激璀璨芳郁玲珑宛转生出诸相变化无穷不
假言语自然显见苦空无我无量妙义凡见闻者随其
根性各有所得如众饥人入于太仓虽未得食巳有饱
意又如病人游于药市闻众药香病自衰减更能取米
卷五十四 第 5a 页
作无碍饭恣食取饱自然不饥又能取药以疗众病病
有尽而药无穷须臾之间无病可疗以是因缘度无量
众时见闻者皆争舍施富者出财壮者出力巧者出技
皆舍所爱及诸结习而作佛事求脱烦恼浊恶苦海有
一居士其先蜀人与是比丘有大因缘去国流浪在江
淮间闻是比丘作是佛事即欲随众舍所爱习周视其
身及其室庐求可舍者了无一物如焦榖芽如石女儿
(此二语出/维摩经)乃至无有毫发可舍私自念言我今惟有无
始巳来结习口业妄言绮语论说古今是非成败以是
业故所出言语犹如钟磬黼黻文章悦可耳目如人善
博日胜日贫(僧惠洪冷斋夜话云舒/王在终山有客自/黄州来王曰东坡近日有何妙语客曰东坡)
(宿于临泉亭醉梦而起作成都胜相三经记千余言点/定才一两字有墨本适留船中王遣徙步取而至时月)
卷五十四 第 5b 页
(出东南林影在地王展读于风檐喜见眉间曰子瞻人/中龙也然有一字未稳客曰愿闻之王曰日胜日负不)
(若曰如人善博日胜日贫耳东坡闻之拊掌大笑亦以/王为知言据惠洪之说如此然公尝自书此记后云予)
(夜梦宝月索此文既觉巳三鼓引纸信笔一挥而成元/丰三年九月十二日四鼓书仲虎尚书跋其后曰此先)
(祖文成日所书如人善博日胜日贫贫初不作/负字可见世所传荆公事为妄也符拜手书)自云是
巧不知是业今舍此业作宝藏偈愿我今世作是偈巳
尽未来世永断诸业尘缘妄想及事理障一切世间无
取无舍无憎无爱无可无不可时此居士稽首西望而
说偈言曰
我游诸宝山见山不见宝岩谷及草木虎豹诸龙蛇虽
知宝所在欲取不可得复有求宝者自言巳得宝见宝
不见山亦未得宝故譬如梦中人未尝知是梦既知是
梦巳所梦即变灭见我不见梦因以我为觉不知真觉
卷五十四 第 6a 页
者觉梦两无有我观大宝藏如以蜜说甜众生未谕故
复以甜说蜜甜蜜更相说千劫无穷尽自蜜及甘蔗查
黎与橘柚说甜而得酸以及咸辛苦忽然反自味舌根
有甜相我尔默自知不烦更相说我今说此偈于道亦
云远如眼根自见是眼非我有当有无耳人听此非舌
言于一弹指顷洗我千劫罪
   中和胜相院记
佛之道难成言之使人悲酸愁苦其始学之皆入山林
践荆棘蛇虺袒祼雪霜或刲割屠脍燔烧烹煮以肉饲
虎豹鸟乌蚊蚋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
后成其不能此者犹弃绝骨肉衣麻布食山木之实昼
日力作以给薪水粪除莫夜持膏火薰香事其师如生
卷五十四 第 6b 页
务苦瘠其身自身口意莫不有禁其略十其详无数终
身念之寝食见之如是仅可以称沙门比丘虽名为不
耕而食然其劳苦卑辱则过于农工远矣计其利害非
侥倖小民之所乐今何其弃家毁服坏毛发者之多也
意亦有所便欤寒耕暑耘官又召而役作之凡民之所
患苦者我皆免焉吾师之所谓戒者为愚夫未达者设
也若我何用是为剟其患专取其利不如是而巳又爱
其名治其荒唐之说摄衣升坐问荅自若谓之长老吾
尝究其语矣大抵务为不可知设械以应敌匿形以备
败窘则推堕滉漾中不可捕捉如是而巳矣吾游四方
见辄反覆折困之度其所从遁而逆闭其涂往往面颈
发赤然业巳为是道势不得以恶声相反则笑曰是外
卷五十四 第 7a 页
道魔人也吾之于僧慢侮不信如此令宝月太师惟简
乃以其所居院之本末求吾文为记岂不谬哉然吾昔
者始游成都见文雅大师惟度器宇落落可爱浑厚人
也能言唐末五代事传记所不载者因是与之游甚熟
惟简则其同门友也其为人精敏过人事佛齐众谨严
如官府二僧皆吾之所爱而此院又有唐僖宗皇帝像
及其从官文武七十五人其奔走失国与其所以将亡
而不遂灭者既足以感槩太息(广明元年黄巢陷长安/僖宗趋凤翔幸㒷元复)
(幸成都改元中和至四年李/克用等恢复长安车驾乃还)而画又皆精妙冠世有足
称者故强为记之始居此者京兆人广寂大师希逊传
六世至度与简简姓苏氏眉山人吾远宗子也今主是
院而度亡矣
卷五十四 第 7b 页

   黄州安国寺记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
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
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
自新之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以得
罪者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者于
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
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脩竹陂池亭榭间三日
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
垢所从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
卷五十四 第 8a 页
所附丽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寺僧曰
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后
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
余是以愧其人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元礼七年甲子/三月公自黄州)
(量移/汝州)连曰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余不得辞寺立于伪
唐保大二年始各护国嘉祐八年赐今名堂宇斋阁连
皆易新之严丽深稳悦可人意至者忘归岁正月男女
万人会庭中饮食作乐且祠瘟神江淮旧俗也四月六
日汝州团练副使眉山苏轼记
   四菩萨阁记
始吾先君于物无所好燕居如斋言笑有时顾常嗜画
弟子门人无以悦之则争致其所嗜庶几一解其颜故
卷五十四 第 8b 页
虽为布衣而致画与公卿等长安有故藏经龛唐明皇
帝所建其门四达八板皆吴道子画阳为菩萨阴为天
王凡十有六躯广明之乱(僖宗乾符六年改元广明/时黄巢陷两京天下大乱)
贼所焚有僧忘其名于兵火中拔其四板以逃既重不
可负又迫于贼恐不能皆全遂窍其两板以受荷西奔
于𡵨而寄死于乌牙之僧舍板留于是百八十年矣客
有以钱十万得之以示轼者轼归其直而取之以献诸
先君先君之所嗜百有馀品一旦以是四板为甲治平
四年先君没于京师轼自汴入淮溯于江载是四板以
归既免丧所尝与往来浮屠人惟简诵其师之言教轼
为先君舍施必所甚爱与所不忍舍者轼用其说思先
君之所甚爱轼之所不忍舍者莫若是板故遂以与之
卷五十四 第 9a 页
且告之曰此明皇帝之所不能守而焚于贼者也而况
于余乎余视天下之蓄此者多矣有能及三世者乎其
始求之若不及既得惟恐失之而其子孙不以昜衣食
者鲜矣余惟自度不能长守此也是以与子子将何以
守之简曰吾以身守之吾眼可霍吾足可斮吾画不可
夺若是足以守之欤轼曰未也足以终子之世而巳简
曰吾又盟于佛而以鬼守之凡取是者与凡以是予人
者其罪如律若是足以守之欤轼曰未也世有无佛而
蔑鬼者然则何以守之曰轼之以是予子者凡以为先
君舍也天下岂有无父之人欤其谁忍取之若其闻是
而不悛不惟一观而巳将必取之然后为快则其人之
贤愚与广明之焚此者一也全其子孙难矣而况能久
卷五十四 第 9b 页
有此乎且夫不可取者存乎子取不取者存乎人子勉
之矣为子之不可取者而巳又何知焉既以予简简以
钱百万度为大阁以藏之且画先君像其上轼助钱二
十之一期以明年冬阁成熙宁元年十月二十六日记
   净因院画记
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
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
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
者必托于无常形者也虽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
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以其形之无常
是以其理不可不谨也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
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与可之于竹石枯木真可
卷五十四 第 10a 页
谓得其理者矣如是而生如是而死如是而挛拳瘠蹙
如是而条达遂茂根茎节叶牙角脉缕千变万化未始
相袭而各当其处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盖达士之所寓
也欤昔岁常画两丛竹于净因之方丈其后出守陵阳
而西也余与之偕别长老道臻师又画两竹梢一枯木
于其东斋臻方治四壁于法堂而请于与可与可既许
之矣故余并为记之必有明于理而深观之者然后知
余言之不妄
经 进东坡文集事略卷第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