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三 第 1a 页
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第四十三
迪功郎新绍兴府嵊县主簿臣郎 晔 上进
书
上韩魏公论场务书
上蔡省主论放欠书
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
上文侍中论榷盐书
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
上韩魏公论场务书
轼再拜献书昭文相公执事轼得从官于西尝以为当
今制置西事其大者未便非痛整齐之其势不足以久
安未可以随欹而拄随坏而补也然而其事宏阔浩汗
迪功郎新绍兴府嵊县主簿臣郎 晔 上进
书
上韩魏公论场务书
上蔡省主论放欠书
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
上文侍中论榷盐书
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
上韩魏公论场务书
轼再拜献书昭文相公执事轼得从官于西尝以为当
今制置西事其大者未便非痛整齐之其势不足以久
安未可以随欹而拄随坏而补也然而其事宏阔浩汗
卷四十三 第 1b 页
非可以仓卒轻言者今之所论特欲救一时之急解朝
夕之患耳往者宝元以前秦人之富强可知也中户不
可以亩计而计以顷上户不可以顷计而计以赋耕于
野者不愿为公侯藏于民家者多于府库也然而一经
元昊之变冰消火燎十不存三四今之所谓富民者向
之仆隶也今之所谓蓄聚者向之残弃也然而不知昊
贼之遗种其将永世而臣伏邪其亦有时而不臣也以
向之民力坚完百倍而不能支以今之伤残之馀而能
办者轼所不识也夫平安无事之时不务多方优𥙿其
民使其气力浑厚足以胜任县官权时一切之政而欲
一旦纳之于患难轼恐外忧未去而内忧乘之也凤翔
京兆此两郡者陜西之囊橐也今使有变则缘边被兵
夕之患耳往者宝元以前秦人之富强可知也中户不
可以亩计而计以顷上户不可以顷计而计以赋耕于
野者不愿为公侯藏于民家者多于府库也然而一经
元昊之变冰消火燎十不存三四今之所谓富民者向
之仆隶也今之所谓蓄聚者向之残弃也然而不知昊
贼之遗种其将永世而臣伏邪其亦有时而不臣也以
向之民力坚完百倍而不能支以今之伤残之馀而能
办者轼所不识也夫平安无事之时不务多方优𥙿其
民使其气力浑厚足以胜任县官权时一切之政而欲
一旦纳之于患难轼恐外忧未去而内忧乘之也凤翔
京兆此两郡者陜西之囊橐也今使有变则缘边被兵
卷四十三 第 2a 页
之郡知战守而巳战而无食则北守而无财则散使战
不北守不散其权固在此两郡也轼官于凤翔见民之
所最畏者莫若衙前之役自其家之瓮盎釜甑以上计
之长役及十千乡户及二十千皆占役一分所谓一分
者名为糜钱十千可办而其实皆十五六千至二十千
而多者至不可胜计也科役之法虽始于上户然至于
不足则递取其次最下至于家赀及二百千者于法皆
可科自近岁以来凡所科者鲜有能大过二百千者也
夫为王民自瓮盎釜甑以上计之而不能满二百千则
何以为民今也及二百千则不免焉民之穷困亦可知
矣然而县官之事岁以二千四百分为计所谓优轻而
可以偿其劳者不能六百分而捕获强恶者愿入焉擿
不北守不散其权固在此两郡也轼官于凤翔见民之
所最畏者莫若衙前之役自其家之瓮盎釜甑以上计
之长役及十千乡户及二十千皆占役一分所谓一分
者名为糜钱十千可办而其实皆十五六千至二十千
而多者至不可胜计也科役之法虽始于上户然至于
不足则递取其次最下至于家赀及二百千者于法皆
可科自近岁以来凡所科者鲜有能大过二百千者也
夫为王民自瓮盎釜甑以上计之而不能满二百千则
何以为民今也及二百千则不免焉民之穷困亦可知
矣然而县官之事岁以二千四百分为计所谓优轻而
可以偿其劳者不能六百分而捕获强恶者愿入焉擿
卷四十三 第 2b 页
发赃弊者愿入焉是二千四百分者衙前之所独任而
六百分者未能纯被于衙前也民之穷困又可知矣今
之最便惟重难日损优轻日增则民尚可以生此轼之
所为区区议以官榷与民也其详固已具于府之所录
以闻者从轼之说而尽以予民失钱之以贯计者轼尝
粗较之岁不过二万失之于酒课而偿之于税缗是二
万者未得为全失也就使为全失二万均多补少要以
共足此一转运使之所办也如使民日益困穷而无告
异日无以待仓卒意外之患则虽复岁得千万无益于
败此贤将帅之所畏也轼以为陛下新御宇内方求所
以为千万年之计者必不肯以一转运使之所能办而
易贤将帅之所畏况于相公才略冠世不牵于俗人之
六百分者未能纯被于衙前也民之穷困又可知矣今
之最便惟重难日损优轻日增则民尚可以生此轼之
所为区区议以官榷与民也其详固已具于府之所录
以闻者从轼之说而尽以予民失钱之以贯计者轼尝
粗较之岁不过二万失之于酒课而偿之于税缗是二
万者未得为全失也就使为全失二万均多补少要以
共足此一转运使之所办也如使民日益困穷而无告
异日无以待仓卒意外之患则虽复岁得千万无益于
败此贤将帅之所畏也轼以为陛下新御宇内方求所
以为千万年之计者必不肯以一转运使之所能办而
易贤将帅之所畏况于相公才略冠世不牵于俗人之
卷四十三 第 3a 页
论乃者变易茶法至今以为不便者十人而九相公尚
不顾行之益坚今此事至小一言可决去岁赦书使官
自买木关中之民始知有生意向非相公果断而力行
必且下三司三司固不许幸而许必且下本路本路下
诸郡或以为可或以为不可然后监司类聚其说而参
酌之比复于朝廷固已期岁矣其行不行又未可知也
如此而民何望乎方今山陵事起日费千金轼乃于此
时议以官榷与民其为迂阔取笑可知矣然窃以为古
人之所以大过人者惟能于扰攘急迫之中行宽大闲
暇久长之政此天下所以不测而大服也朝廷自数十
年以来取之无术用之无度是以民日困官日贫一旦
有大故则政出一切不复有所择此从来不革之过今
不顾行之益坚今此事至小一言可决去岁赦书使官
自买木关中之民始知有生意向非相公果断而力行
必且下三司三司固不许幸而许必且下本路本路下
诸郡或以为可或以为不可然后监司类聚其说而参
酌之比复于朝廷固已期岁矣其行不行又未可知也
如此而民何望乎方今山陵事起日费千金轼乃于此
时议以官榷与民其为迂阔取笑可知矣然窃以为古
人之所以大过人者惟能于扰攘急迫之中行宽大闲
暇久长之政此天下所以不测而大服也朝廷自数十
年以来取之无术用之无度是以民日困官日贫一旦
有大故则政出一切不复有所择此从来不革之过今
卷四十三 第 3b 页
日之所宜深惩而永虑也山陵之功不过岁终一切之
政当讫事而罢明年之春则陛下逾年即位改元之岁
必将首行王道以风天下及今使郡吏议之减定其数
当复以闻则言之今其时矣伏惟相公留意千万幸甚
上蔡省主论放欠书
轼于门下踪迹绝疏然私自揆度亦似见知于明公者
寻常无因缘固不敢造次致书今既有所欲言而又默
默拘于流俗人之议以为迹疏不当干说则是谓明公
亦如凡人拘于疏密之分者窃以为不然故辄有所言
不顾惟少留听轼于府中实掌理欠自今岁麦熟以来
日与小民结为嫌恨鞭笞锁系与县官日得千百钱固
不敢惮也彼寔侵盗欺官而不以时偿虽日挞无愧然
政当讫事而罢明年之春则陛下逾年即位改元之岁
必将首行王道以风天下及今使郡吏议之减定其数
当复以闻则言之今其时矣伏惟相公留意千万幸甚
上蔡省主论放欠书
轼于门下踪迹绝疏然私自揆度亦似见知于明公者
寻常无因缘固不敢造次致书今既有所欲言而又默
默拘于流俗人之议以为迹疏不当干说则是谓明公
亦如凡人拘于疏密之分者窃以为不然故辄有所言
不顾惟少留听轼于府中实掌理欠自今岁麦熟以来
日与小民结为嫌恨鞭笞锁系与县官日得千百钱固
不敢惮也彼寔侵盗欺官而不以时偿虽日挞无愧然
卷四十三 第 4a 页
其间有甚足悲者或管押竹木风水之所漂或主持粮
斛岁久之所坏或布帛恶弱佑剥以为亏官或糟滓溃
烂纽计以为实欠或未输之赃责于当时主典之吏或
败折之课均于保任干系之家官吏上下举知其非辜
而哀其不幸迫于条宪势不得释朝廷亦深知其无告
也是以每赦必及焉凡今之所追呼鞭挞日夜不得休
息者皆更数赦远者六七赦矣问其所以不得释之状
则皆曰吾无钱以与三司之曹吏以为不信而考诸旧
籍则有事同而先释者矣曰此有钱者也嗟夫天下之
人以为言出而莫敢逆者莫若天子之诏书也今诏书
且已许之而三司之曹吏独不许是犹可忍邪伏惟明
公在上必不容此辈故敢以告凡四十六条二百二十
斛岁久之所坏或布帛恶弱佑剥以为亏官或糟滓溃
烂纽计以为实欠或未输之赃责于当时主典之吏或
败折之课均于保任干系之家官吏上下举知其非辜
而哀其不幸迫于条宪势不得释朝廷亦深知其无告
也是以每赦必及焉凡今之所追呼鞭挞日夜不得休
息者皆更数赦远者六七赦矣问其所以不得释之状
则皆曰吾无钱以与三司之曹吏以为不信而考诸旧
籍则有事同而先释者矣曰此有钱者也嗟夫天下之
人以为言出而莫敢逆者莫若天子之诏书也今诏书
且已许之而三司之曹吏独不许是犹可忍邪伏惟明
公在上必不容此辈故敢以告凡四十六条二百二十
卷四十三 第 4b 页
五人钱七万四百五十九千粟米三千八百三十斛其
馀炭铁器用材木冗杂之物甚众皆经监司选吏详定
灼然可放者轼已具列闻于本府府当以奏奏且下三
司议者皆曰必不报虽报必无决然了绝之命轼以为
不然往年韩中丞详定放欠以为赦书所放必待其家
业荡尽以至于干系保人亦无孑遗可偿者又当计赦
后月日以为放数如此则所及甚少不称天子一切宽
贷之意自今苟无所隐欺者一切除免不同其他以此
知今之所奏者皆可放无疑也伏惟明公独断而力行
之使此二百二十五家皆得归安其藜糗养其老幼日
晏而起吏不至门以歌咏明公之德亦使赦书不为空
言而无信者干冒威重退增恐悚
馀炭铁器用材木冗杂之物甚众皆经监司选吏详定
灼然可放者轼已具列闻于本府府当以奏奏且下三
司议者皆曰必不报虽报必无决然了绝之命轼以为
不然往年韩中丞详定放欠以为赦书所放必待其家
业荡尽以至于干系保人亦无孑遗可偿者又当计赦
后月日以为放数如此则所及甚少不称天子一切宽
贷之意自今苟无所隐欺者一切除免不同其他以此
知今之所奏者皆可放无疑也伏惟明公独断而力行
之使此二百二十五家皆得归安其藜糗养其老幼日
晏而起吏不至门以歌咏明公之德亦使赦书不为空
言而无信者干冒威重退增恐悚
卷四十三 第 5a 页
上韩丞相论灾伤乎实书
史馆相公执事轼到郡二十馀日矣民物椎鲁过客稀
少真愚拙所宜久处也然灾伤之馀民既病矣自入境
见民以蒿蔓裹蝗虫而瘗之道左累累相望者二百馀
里捕杀之数闻于官者几三万斛然吏皆言蝗不为灾
甚者或言为民除草使蝗果为民除草民将祝而来之
岂忍杀乎轼近在钱塘见飞蝗自西北来声乱浙江之
涛上翳日月下掩草木遇其所落弥望萧然此京东馀
波及淮浙者耳而京东独言蝗不为灾将以谁欺乎郡
已上章详论之矣愿公少信其言特与量蠲秋税或与
倚阁青苗钱疏远小臣腰领不足以荐鈇钺岂敢以非
灾之蝗上罔 朝廷乎若必不信方且重复检按则饥
史馆相公执事轼到郡二十馀日矣民物椎鲁过客稀
少真愚拙所宜久处也然灾伤之馀民既病矣自入境
见民以蒿蔓裹蝗虫而瘗之道左累累相望者二百馀
里捕杀之数闻于官者几三万斛然吏皆言蝗不为灾
甚者或言为民除草使蝗果为民除草民将祝而来之
岂忍杀乎轼近在钱塘见飞蝗自西北来声乱浙江之
涛上翳日月下掩草木遇其所落弥望萧然此京东馀
波及淮浙者耳而京东独言蝗不为灾将以谁欺乎郡
已上章详论之矣愿公少信其言特与量蠲秋税或与
倚阁青苗钱疏远小臣腰领不足以荐鈇钺岂敢以非
灾之蝗上罔 朝廷乎若必不信方且重复检按则饥
卷四十三 第 5b 页
羸之民索之于沟壑间矣且民非独病旱蝗也方田均
税之患行道之人举知之税之不均也久矣然而民安
其旧无所归怨今乃用一切之法成于期月之间夺甲
与乙其不均又甚于昔者而民之怨始有所归矣今又
行手实之法虽其条目委曲不一然大抵特告讦耳昔
之为天下者恶告讦之乱俗也故有不干已之法非盗
及强奸不得捕告其后稍稍失前人之意渐开告讦之
门而今之法揭赏以求人过者十常八九夫告讦之人未
有非凶奸无良者异时州县所共疾恶多方去之然后
良民乃得而安今乃以厚赏招而用之岂
吾君敦化相公行道之本意欤凡为此者欲以均出役
钱耳免役之法其经久利病轼所不敢言也 朝廷必
税之患行道之人举知之税之不均也久矣然而民安
其旧无所归怨今乃用一切之法成于期月之间夺甲
与乙其不均又甚于昔者而民之怨始有所归矣今又
行手实之法虽其条目委曲不一然大抵特告讦耳昔
之为天下者恶告讦之乱俗也故有不干已之法非盗
及强奸不得捕告其后稍稍失前人之意渐开告讦之
门而今之法揭赏以求人过者十常八九夫告讦之人未
有非凶奸无良者异时州县所共疾恶多方去之然后
良民乃得而安今乃以厚赏招而用之岂
吾君敦化相公行道之本意欤凡为此者欲以均出役
钱耳免役之法其经久利病轼所不敢言也 朝廷必
卷四十三 第 6a 页
欲推而行之尚可择其简易为害不深者轼以为定簿
便当即用五等古法惟第四等五等分上中下昔之定
簿者为役役未至虽有不当民不争也役至而后诉耳
故簿不可用今之定簿者为钱民知当户出钱也则不
容有大缪矣其名次细别或未尽其详然至于等第盖
已略得其实轼以为如是足矣但当先定役钱所须几
何预为至少之数以赋其下五等(下五等谓第四等上/中下第五等上中也)
(此五等旧役至轻须令出钱至少/乃可第五等下更不当出分文)其馀委自令佐度三
等以上民力之所任者而分与之夫三等以上钱物之
数虽其亲戚不能周知至于物力之厚薄则令佐之稍
有才者可以意度也借如某县第一等凡若干户度其
力共可以出钱若干则悉召之庭以其数予之不户别
便当即用五等古法惟第四等五等分上中下昔之定
簿者为役役未至虽有不当民不争也役至而后诉耳
故簿不可用今之定簿者为钱民知当户出钱也则不
容有大缪矣其名次细别或未尽其详然至于等第盖
已略得其实轼以为如是足矣但当先定役钱所须几
何预为至少之数以赋其下五等(下五等谓第四等上/中下第五等上中也)
(此五等旧役至轻须令出钱至少/乃可第五等下更不当出分文)其馀委自令佐度三
等以上民力之所任者而分与之夫三等以上钱物之
数虽其亲戚不能周知至于物力之厚薄则令佐之稍
有才者可以意度也借如某县第一等凡若干户度其
力共可以出钱若干则悉召之庭以其数予之不户别
卷四十三 第 6b 页
也令民自相差择以次分占尽数而已第二等则逐乡
分之凡某乡之第二等若干户度其力可以共出钱若
干召而分之如第一等第三等亦如之彼其族居相望
贫富相悉利害相形不容独有侥倖者也相推相诘不
一二日自定矣若析户则均分役钱典卖则著所割役
钱于契要使其子孙与买者各以其名附旧户供官至
三年造簿则不复用举从其新如此而 朝廷又何求
乎所谓浮财者决不能知其数凡告者亦意之而已意
之而中其赏不赀不中杖六十至八十极矣小人何畏
而不为乎近者军器监须牛皮亦用告赏农民丧牛甚
于丧子老弱妇女之家报官稍缓则挞而责之钱数十
千以与浮浪之人其归为牛皮而已何至是乎轼在
分之凡某乡之第二等若干户度其力可以共出钱若
干召而分之如第一等第三等亦如之彼其族居相望
贫富相悉利害相形不容独有侥倖者也相推相诘不
一二日自定矣若析户则均分役钱典卖则著所割役
钱于契要使其子孙与买者各以其名附旧户供官至
三年造簿则不复用举从其新如此而 朝廷又何求
乎所谓浮财者决不能知其数凡告者亦意之而已意
之而中其赏不赀不中杖六十至八十极矣小人何畏
而不为乎近者军器监须牛皮亦用告赏农民丧牛甚
于丧子老弱妇女之家报官稍缓则挞而责之钱数十
千以与浮浪之人其归为牛皮而已何至是乎轼在
卷四十三 第 7a 页
钱塘每执笔断犯盐者未尝不流涕也自到京东见官
不卖盬狱中无盬囚道上无迁乡配流之民私窃喜幸
近者复得漕檄令相度所谓王伯瑜者欲变京东河北
盬法置市易盬务利害不觉慨然太息也密州之盬岁
收税钱二千八百馀万为盬一百九十馀万秤此特一
郡之数耳所谓市易盬务者度能尽买此乎苟不能尽
民肯舍而不煎煎而不私卖乎顷者两浙之民以盬得
罪者岁万七千人终不能禁京东之民悍于两浙远甚
恐非独万七千人而已纵使官能尽买又须尽卖而后
可苟不能尽其存者与翼土何异其害又未可以一二
言也愿公救之于未行若已行其孰能已之轼不敢论
事久矣今者守郡民之利病其势有以见及又闻自
不卖盬狱中无盬囚道上无迁乡配流之民私窃喜幸
近者复得漕檄令相度所谓王伯瑜者欲变京东河北
盬法置市易盬务利害不觉慨然太息也密州之盬岁
收税钱二千八百馀万为盬一百九十馀万秤此特一
郡之数耳所谓市易盬务者度能尽买此乎苟不能尽
民肯舍而不煎煎而不私卖乎顷者两浙之民以盬得
罪者岁万七千人终不能禁京东之民悍于两浙远甚
恐非独万七千人而已纵使官能尽买又须尽卖而后
可苟不能尽其存者与翼土何异其害又未可以一二
言也愿公救之于未行若已行其孰能已之轼不敢论
事久矣今者守郡民之利病其势有以见及又闻自
卷四十三 第 7b 页
京师来者举言公深有拯救斯民为社稷长计远虑之
意故不自揆复发其狂言可则行之否则置之愿无闻
于人使孤危衰废之踪重得罪于世也干冒威重不胜
战慄
上文侍中论榷盐书
留守侍中执事当今天下勋德俱高为主上所倚信望
实兼隆为士民所责望受恩三世宜与社稷同忧皆无
如明公者今虽在外事有关于安危而非职之所忧者
犹当尽力争之而况其事关本职而忧及生民者乎窃
意明公必已言之而人不知若犹未也则愿效其愚须
者三司使章惇建言乞榷河北京东盬 朝廷遣使案
视召周革入觐已有成议矣惇之言曰河北与陜西皆
意故不自揆复发其狂言可则行之否则置之愿无闻
于人使孤危衰废之踪重得罪于世也干冒威重不胜
战慄
上文侍中论榷盐书
留守侍中执事当今天下勋德俱高为主上所倚信望
实兼隆为士民所责望受恩三世宜与社稷同忧皆无
如明公者今虽在外事有关于安危而非职之所忧者
犹当尽力争之而况其事关本职而忧及生民者乎窃
意明公必已言之而人不知若犹未也则愿效其愚须
者三司使章惇建言乞榷河北京东盬 朝廷遣使案
视召周革入觐已有成议矣惇之言曰河北与陜西皆
卷四十三 第 8a 页
为边防而河北独不榷盬此 祖宗一时之误思也轼
以为陜西之盬与京东河北不同解池广袤不过数十
里既不可捐以予民而官亦易以笼取青盐至自虏中
有可禁止之道然犹法存而实不行城门之外公食青
盬今东北循海皆盐也其欲笼而取之正与淮南两浙
无异轼在馀杭时见两浙之民以犯盬得罪者一岁至
万七千人而莫能止奸民以兵仗护送吏士不敢近者
常以数百人为辈特不为他盗故上下通知而不以闻
耳东北之人悍于淮浙远甚平居椎剽之奸常甲于他
路一旦榷盐则其祸未易以一二数也由此观之 祖
宗以来独不榷河北盬者正事之适宜耳何名为误哉
且榷盬虽有故事然要以为非王政也陜西淮浙既未
以为陜西之盬与京东河北不同解池广袤不过数十
里既不可捐以予民而官亦易以笼取青盐至自虏中
有可禁止之道然犹法存而实不行城门之外公食青
盬今东北循海皆盐也其欲笼而取之正与淮南两浙
无异轼在馀杭时见两浙之民以犯盬得罪者一岁至
万七千人而莫能止奸民以兵仗护送吏士不敢近者
常以数百人为辈特不为他盗故上下通知而不以闻
耳东北之人悍于淮浙远甚平居椎剽之奸常甲于他
路一旦榷盐则其祸未易以一二数也由此观之 祖
宗以来独不榷河北盬者正事之适宜耳何名为误哉
且榷盬虽有故事然要以为非王政也陜西淮浙既未
卷四十三 第 8b 页
能罢又欲使京东河北随之此犹患风痹人曰吾左臂
既病矣右臂何为独完则以酒色伐之可乎今议者曰
吾之法与淮浙不同淮浙之民所以不免于私贩而灶
户所以不免于私卖者以官之买价贱而卖价贵耳今
吾贱买而贱卖借如每斤官以三钱得之则以四钱出
之盬商私买于灶户利其贱耳贱不能减三钱灶户均
为得三钱也宁以予官乎将以予私商而犯法乎此必
不犯之道也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东海皆盬也苟民力
之所及未有舍而不煎煎而不卖者也而近岁官钱常
若窘迫遇其急时百用横生以有限之钱买无穷之盬
灶户有朝夕薪米之忧而官钱在期月之后则其利必
归于私贩无疑也食之于盬非若饥之于五榖也五榖
既病矣右臂何为独完则以酒色伐之可乎今议者曰
吾之法与淮浙不同淮浙之民所以不免于私贩而灶
户所以不免于私卖者以官之买价贱而卖价贵耳今
吾贱买而贱卖借如每斤官以三钱得之则以四钱出
之盬商私买于灶户利其贱耳贱不能减三钱灶户均
为得三钱也宁以予官乎将以予私商而犯法乎此必
不犯之道也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东海皆盬也苟民力
之所及未有舍而不煎煎而不卖者也而近岁官钱常
若窘迫遇其急时百用横生以有限之钱买无穷之盬
灶户有朝夕薪米之忧而官钱在期月之后则其利必
归于私贩无疑也食之于盬非若饥之于五榖也五榖
卷四十三 第 9a 页
之乏至于节口并日而况盬乎故私贩法重而官盬贵
则民之贫而懦者或不食盬往在浙中见山谷之人有
数月食无盬者今将榷之东北之俗必不如往日之嗜
咸也而望官课之不亏疏矣且淮浙官盬本轻而利重
虽有积滞官未病也今已三钱为本一钱为利自禄吏
购赏修筑敖庾之外所获无几矣一有积滞不行官之
所丧可胜计哉失民而得财明者不为况民财两失者
乎且祸莫大于作始作俑之渐至于用人今两路未有
盬禁也故变之难遣使会议经年而未果自古作事欲
速而不取众议未有如今日者也然犹迟久如此以明
作始之难也今既已榷之矣则他日国用不足添价贵
卖有司以为熟事行半纸文书而决矣且明公能必其
则民之贫而懦者或不食盬往在浙中见山谷之人有
数月食无盬者今将榷之东北之俗必不如往日之嗜
咸也而望官课之不亏疏矣且淮浙官盬本轻而利重
虽有积滞官未病也今已三钱为本一钱为利自禄吏
购赏修筑敖庾之外所获无几矣一有积滞不行官之
所丧可胜计哉失民而得财明者不为况民财两失者
乎且祸莫大于作始作俑之渐至于用人今两路未有
盬禁也故变之难遣使会议经年而未果自古作事欲
速而不取众议未有如今日者也然犹迟久如此以明
作始之难也今既已榷之矣则他日国用不足添价贵
卖有司以为熟事行半纸文书而决矣且明公能必其
卷四十三 第 9b 页
不添乎非独明公不能也今之执政能自必乎苟不可
必则两路之祸自今日始夫东北之蚕衣被天下蚕不
可无盬而议者轻欲夺之是病天下也明公可不深哀
而速救之欤或者以为 朝廷既有成议矣虽争之必
不从窃以为不然乃者手实造簿方赫然行法之际轼
尝论其不可以告今太原韩公公时在政府莫之行也
而手实卒罢民赖以少安凡今执政所欲必行者青苗
助役市易保甲而已其他犹可以庶几万一或者又以
为明公将老矣若犹有所争则其请老也难此又轼之
所不识也使明公之言幸而听屈已少留以全两路之
民何所不可不幸而不听是议不中意其于退也尤易
矣愿少留意轼一郡守也犹以为职之所当忧而冒闻
必则两路之祸自今日始夫东北之蚕衣被天下蚕不
可无盬而议者轻欲夺之是病天下也明公可不深哀
而速救之欤或者以为 朝廷既有成议矣虽争之必
不从窃以为不然乃者手实造簿方赫然行法之际轼
尝论其不可以告今太原韩公公时在政府莫之行也
而手实卒罢民赖以少安凡今执政所欲必行者青苗
助役市易保甲而已其他犹可以庶几万一或者又以
为明公将老矣若犹有所争则其请老也难此又轼之
所不识也使明公之言幸而听屈已少留以全两路之
民何所不可不幸而不听是议不中意其于退也尤易
矣愿少留意轼一郡守也犹以为职之所当忧而冒闻
卷四十三 第 10a 页
于左右明公其得已乎干渎威重俯伏待罪而已
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
轼再拜轼备员偏州民事甚简但风俗武悍恃好强劫
加以比岁荐饥椎剽之奸殆无虚日自轼至此明立购
赏随获随给人用竞劝盗亦敛迹准法获强盗一人至
死者给五十千流以下半之近有旨灾伤之岁皆降一
等既降一等则当复减半自流以下得十二千五百而
已凡获一贼告与捕者率常不下四五人不胜则为盗
所害幸而胜则凡为盗者举雠之其难如此而使四五
人者分十二千五百以捐其躯命可乎 朝廷所以深
恶强盗者为其志不善张而不已可以驯致胜广之资
也由此言之五十千岂足道哉夫灾伤之岁尤宜急于
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
轼再拜轼备员偏州民事甚简但风俗武悍恃好强劫
加以比岁荐饥椎剽之奸殆无虚日自轼至此明立购
赏随获随给人用竞劝盗亦敛迹准法获强盗一人至
死者给五十千流以下半之近有旨灾伤之岁皆降一
等既降一等则当复减半自流以下得十二千五百而
已凡获一贼告与捕者率常不下四五人不胜则为盗
所害幸而胜则凡为盗者举雠之其难如此而使四五
人者分十二千五百以捐其躯命可乎 朝廷所以深
恶强盗者为其志不善张而不已可以驯致胜广之资
也由此言之五十千岂足道哉夫灾伤之岁尤宜急于
卷四十三 第 10b 页
盗贼今岁之民上户皆阙食冬春之交恐必有流亡之
忧若又纵盗而不捕则郡县之忧非不肖所能任也欲
具以闻上而人微言䡖恐不见省向见报明公所言无
不立从东武之民虽非所部明公以天下为度必不闻
也故敢以告比来士大夫好轻议旧法皆未习事之人
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也常窃怪司农寺所行文书措置
郡县事多出于本寺官吏一时之意遂与制敕并行近
者令诸郡守根究衙前重难应缘此毁弃官文书者皆
科违制且不用赦降原免考其前后初不被旨谨案律
文毁弃官文书重害者徒一年今科违制即是增损旧
律令也不用赦降原免即是冲改新制书也岂有增损
旧律令冲改新制书而天子不知三公不与有司得专
忧若又纵盗而不捕则郡县之忧非不肖所能任也欲
具以闻上而人微言䡖恐不见省向见报明公所言无
不立从东武之民虽非所部明公以天下为度必不闻
也故敢以告比来士大夫好轻议旧法皆未习事之人
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也常窃怪司农寺所行文书措置
郡县事多出于本寺官吏一时之意遂与制敕并行近
者令诸郡守根究衙前重难应缘此毁弃官文书者皆
科违制且不用赦降原免考其前后初不被旨谨案律
文毁弃官文书重害者徒一年今科违制即是增损旧
律令也不用赦降原免即是冲改新制书也岂有增损
旧律令冲改新制书而天子不知三公不与有司得专
卷四十三 第 11a 页
之者今监司郡县皆恬然受而行之莫敢辨此轼之所
深不识也昔袁绍不肯迎天子以谓若迎天子以自近
则每事表闻从之则权䡖不从则拒命非计之善也夫
不请而行袁绍之所难也而况守职奉上者乎今圣人
在上 朝廷清明虽万无此虞司农所行意其出于偶
然或已尝被旨而失于开坐皆不可知但不请而行其
渐不可开耳轼愚惷无状孤危之迹日以岌岌夙蒙明
公奖与过分窃怀忧国之心聊复一发于左右犹幸明
公密之无重其罪戾也
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第四十三
深不识也昔袁绍不肯迎天子以谓若迎天子以自近
则每事表闻从之则权䡖不从则拒命非计之善也夫
不请而行袁绍之所难也而况守职奉上者乎今圣人
在上 朝廷清明虽万无此虞司农所行意其出于偶
然或已尝被旨而失于开坐皆不可知但不请而行其
渐不可开耳轼愚惷无状孤危之迹日以岌岌夙蒙明
公奖与过分窃怀忧国之心聊复一发于左右犹幸明
公密之无重其罪戾也
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第四十三
卷四十三 第 1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