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 第 1a 页
经 进东坡文集事略卷第三十
迪功郎新绍兴府嵊县主簿臣郎 晔 上进
奏议
集官详议亲祠北郊诏(哲宗元祐七年九月二/十二日降此诏自元丰)
(以来众议不同故/太皇太后宣论宰相/吕大防䓁议以/皇帝即位以来未尝亲)
(祀天地行合祭之礼/为有名遂降诏云)
敕门下国家郊庙时祀 祖宗以来命官摄事惟三岁
一亲郊则先飨清庙冬至合祭天地干圆丘元丰间有
司援周制以合祭不应古义(元丰三年五月详定郊广/奉祀礼文张璪言先王顺)
(阴阳之义以冬日至祀天于地上之圆丘夏日至祭地/于泽中之方丘夲朝亲祠上帝即设皇地祗位稽之典)
(礼有所未合乞下详定/官具合更改礼文以闻)先帝乃诏定亲祠北郊之礼
(神宗元丰六年五月九日诏亲祠北郊仪尽如南郊其/上公摄事惟改乐舞名及不备官其俎豆乐县圭币之)
迪功郎新绍兴府嵊县主簿臣郎 晔 上进
奏议
集官详议亲祠北郊诏(哲宗元祐七年九月二/十二日降此诏自元丰)
(以来众议不同故/太皇太后宣论宰相/吕大防䓁议以/皇帝即位以来未尝亲)
(祀天地行合祭之礼/为有名遂降诏云)
敕门下国家郊庙时祀 祖宗以来命官摄事惟三岁
一亲郊则先飨清庙冬至合祭天地干圆丘元丰间有
司援周制以合祭不应古义(元丰三年五月详定郊广/奉祀礼文张璪言先王顺)
(阴阳之义以冬日至祀天于地上之圆丘夏日至祭地/于泽中之方丘夲朝亲祠上帝即设皇地祗位稽之典)
(礼有所未合乞下详定/官具合更改礼文以闻)先帝乃诏定亲祠北郊之礼
(神宗元丰六年五月九日诏亲祠北郊仪尽如南郊其/上公摄事惟改乐舞名及不备官其俎豆乐县圭币之)
卷三十 第 1b 页
(数史官奉册/尽如亲祠)未之及行是岁郊不设皇地祗位而宗庙
之享率如旧制(元礼六年十一月三日甲辰荐飨于景/灵宫斋于太庙四日乙巳朝享七室斋)
(于南郊之青城五日丙午冬至祭昊天上/帝于圆丘以/太宗配始罢合祭天地也)朕以寡昧嗣
承 六圣休德鸿绪今兹禋祀奠币上帝祼鬯庙室(元/祐)
(中屡行明/堂之礼)而地祗天神久未亲祀矧朕方脩郊见天地
之始其冬至日南郊宜依熙宁十年故事设皇地祗位
(神宗熙宁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甲戍/冬至合祭天地于圆丘以/太祖配)以荅并贶之报
仍令有司择日遣官奏告施行厥后躬行方泽之祀则
依元丰六年五月之制(即五月九日亲/祠北郊之制)俟郊祀毕依前
降指挥集官详议亲祠北郊事及郊祀之岁庙飨典礼
闻奏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上圆丘合祭六议(元城刘安世若之北郊后序/云元祐中诏议北郊典礼苏)
之享率如旧制(元礼六年十一月三日甲辰荐飨于景/灵宫斋于太庙四日乙巳朝享七室斋)
(于南郊之青城五日丙午冬至祭昊天上/帝于圆丘以/太宗配始罢合祭天地也)朕以寡昧嗣
承 六圣休德鸿绪今兹禋祀奠币上帝祼鬯庙室(元/祐)
(中屡行明/堂之礼)而地祗天神久未亲祀矧朕方脩郊见天地
之始其冬至日南郊宜依熙宁十年故事设皇地祗位
(神宗熙宁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甲戍/冬至合祭天地于圆丘以/太祖配)以荅并贶之报
仍令有司择日遣官奏告施行厥后躬行方泽之祀则
依元丰六年五月之制(即五月九日亲/祠北郊之制)俟郊祀毕依前
降指挥集官详议亲祠北郊事及郊祀之岁庙飨典礼
闻奏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上圆丘合祭六议(元城刘安世若之北郊后序/云元祐中诏议北郊典礼苏)
卷三十 第 2a 页
(子瞻主合祭之议从之者五人予谓须/当分祭从者仅四十人即此议是也)
元祐八年三月日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左朝
奉郎守礼部尚书苏轼劄子奏臣伏见九月二十二日
诏书节文俟郊礼毕集官详议设皇地祗事及郊祀之
岁朝飨典礼闻奏者臣恭睹 陛下近者至日亲祀郊
庙(元祐七年十一月癸巳冬至合/祭天地于圆丘以/太祖配)神祗享荅实蒙休应
然则圆丘合祭允当天地之心不宜复有改更臣切惟
议者欲变 祖宗之旧圆丘祀天而不祀地不过以谓
冬至祀天于南郊阳时阳位也夏至祀地于北郊阴时
阴位也以类求神则阳时阳位不可以求阴也(刘元城/议云古)
(者求神以类天阳物也地阴物也岁/月时日方位牲器乐舞皆从其类)是大不然冬至南
郊既祀上帝则天地百神莫不从也古者秋分祀月于
元祐八年三月日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左朝
奉郎守礼部尚书苏轼劄子奏臣伏见九月二十二日
诏书节文俟郊礼毕集官详议设皇地祗事及郊祀之
岁朝飨典礼闻奏者臣恭睹 陛下近者至日亲祀郊
庙(元祐七年十一月癸巳冬至合/祭天地于圆丘以/太祖配)神祗享荅实蒙休应
然则圆丘合祭允当天地之心不宜复有改更臣切惟
议者欲变 祖宗之旧圆丘祀天而不祀地不过以谓
冬至祀天于南郊阳时阳位也夏至祀地于北郊阴时
阴位也以类求神则阳时阳位不可以求阴也(刘元城/议云古)
(者求神以类天阳物也地阴物也岁/月时日方位牲器乐舞皆从其类)是大不然冬至南
郊既祀上帝则天地百神莫不从也古者秋分祀月于
卷三十 第 2b 页
西郊(礼云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别外内)亦可谓阴位矣至于从祀上帝
则以冬至而祀月于南郊(古者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议者不以
为疑今皇地祗亦从上帝而合祭于圆丘独以为不可
则过矣书曰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
神舜之受禅也日上帝六宗山川群神莫不毕告而独
不告地祗岂有此理哉武王克商庚戍柴望柴祭上帝
也望祭山川也一月之间自上帝而及山川必无南北
郊之别也而独略地祗岂有此理哉臣以此知占者祀
上帝则并祀地祗矣何以明之诗之序曰昊天有成命
郊祀天地也此乃合祭天地经之明文而说者乃以比
之丰年秋冬报也曰秋冬各报而皆歌丰年则天地各
祀而皆歌昊天有成命也(刘元城议云说者又引昊天/有成命之诗以为證臣等窃)
则以冬至而祀月于南郊(古者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议者不以
为疑今皇地祗亦从上帝而合祭于圆丘独以为不可
则过矣书曰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
神舜之受禅也日上帝六宗山川群神莫不毕告而独
不告地祗岂有此理哉武王克商庚戍柴望柴祭上帝
也望祭山川也一月之间自上帝而及山川必无南北
郊之别也而独略地祗岂有此理哉臣以此知占者祀
上帝则并祀地祗矣何以明之诗之序曰昊天有成命
郊祀天地也此乃合祭天地经之明文而说者乃以比
之丰年秋冬报也曰秋冬各报而皆歌丰年则天地各
祀而皆歌昊天有成命也(刘元城议云说者又引昊天/有成命之诗以为證臣等窃)
卷三十 第 3a 页
(详此诗终篇未尝有合祭之文序乃后儒之辞亦谓成/周之世圆丘方泽各歌此诗以为乐章耳如潜之序曰)
(季冬献鱼春荐鲔也礼年之序曰礼年秋冬/报也如此之类不知为一祭耶抑二祭耶)是大不然
丰年之诗曰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
为醴烝卑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歌于秋可也歌于
冬亦可也昊天有成命之诗曰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成王不敢康夙夜墓命宥密于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
终篇言天而不及地颂所以告神明也未有歌其所不
祭祭其所不歌也今祭地于北郊歌天而不歌地岂有
此理也臣以此知周之世祀上帝则地祗在焉歌天而
不歌地所以尊上帝故其序曰郊祀天地也春秋书不
郊犹三望(春秋僖公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左氏传曰望郊
之细也(传云四卜郊不从乃免牲非礼也犹三望/亦非礼也望郊之细也不郊亦无望可也)说者
(季冬献鱼春荐鲔也礼年之序曰礼年秋冬/报也如此之类不知为一祭耶抑二祭耶)是大不然
丰年之诗曰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
为醴烝卑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歌于秋可也歌于
冬亦可也昊天有成命之诗曰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成王不敢康夙夜墓命宥密于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
终篇言天而不及地颂所以告神明也未有歌其所不
祭祭其所不歌也今祭地于北郊歌天而不歌地岂有
此理也臣以此知周之世祀上帝则地祗在焉歌天而
不歌地所以尊上帝故其序曰郊祀天地也春秋书不
郊犹三望(春秋僖公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左氏传曰望郊
之细也(传云四卜郊不从乃免牲非礼也犹三望/亦非礼也望郊之细也不郊亦无望可也)说者
卷三十 第 3b 页
曰三望泰山河海(此公羊/之说)或曰淮海岱也(此范宁/之说)又或
曰分野之星及山川也(此杜预/之说)鲁诸侯也故郊之细及
其分野山川而已周有天下则郊之细独不及五岳四
渎乎岳渎犹得从祀而地祗独不得合祭乎秦燔诗书
经籍散亡学者各以意推类而巳王郑贾服之流(王肃/郑元)
(贾公彦服虔皆/曾/及郊祀)未必皆得其真臣以诗书春秋考之则
天地合祭久矣议者乃谓合祭天地始于王莽(平帝元/始五年)
(莽请天子亲合祭天地于南郊先祖配天先妣/配地祭天南郊则以地配天地位皆南向从之)以为不
足法(刘元城云今议者于圣人成法则/弃而不行猥用王莽不经之说)臣切谓礼当论
其是非不当以人废光武皇帝亲诛莽者也尚采用元
始合祭故事(后汉祭祀志建武元年光武即位于鄗为/坛营于鄗之阳祭告天地采用元始中郊)
(祭故事六宗/郡神皆从)谨按后汉祭祀志(前书有郊祀志后书有/祭祀志今诸夲多作郊)
曰分野之星及山川也(此杜预/之说)鲁诸侯也故郊之细及
其分野山川而已周有天下则郊之细独不及五岳四
渎乎岳渎犹得从祀而地祗独不得合祭乎秦燔诗书
经籍散亡学者各以意推类而巳王郑贾服之流(王肃/郑元)
(贾公彦服虔皆/曾/及郊祀)未必皆得其真臣以诗书春秋考之则
天地合祭久矣议者乃谓合祭天地始于王莽(平帝元/始五年)
(莽请天子亲合祭天地于南郊先祖配天先妣/配地祭天南郊则以地配天地位皆南向从之)以为不
足法(刘元城云今议者于圣人成法则/弃而不行猥用王莽不经之说)臣切谓礼当论
其是非不当以人废光武皇帝亲诛莽者也尚采用元
始合祭故事(后汉祭祀志建武元年光武即位于鄗为/坛营于鄗之阳祭告天地采用元始中郊)
(祭故事六宗/郡神皆从)谨按后汉祭祀志(前书有郊祀志后书有/祭祀志今诸夲多作郊)
卷三十 第 4a 页
(疑传写/之误)建武二年初制郊兆于洛阳为圆坛八陛中又
为重坛天地位其上皆南乡西上此则汉世合祭天地
之明验也又按水经注(即郦道/元水经)伊水东北至洛阳县圆
丘东大魏郊天之所(魏景初元年十月乙卯/始营洛阳南为圆丘)准汉故事
为圆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此则魏世合祭
天地之明验也唐睿宗将有事于南郊贾曾议曰有虞
氏禘黄帝而郊喾夏后氏禘黄帝而郊鲧郊之与庙皆
有禘禘于庙则祖宗合食于太祖禘于郊则地祗群望
皆合祭于圆丘以始祖配享盖有事祭非常祀也三辅
故事祭于圆丘上帝后土位皆南面则汉尝合祭矣时
褚无量郭山恽等皆以曾言为然(睿宗太极元年正月/初将有事于南郊时)
(有司议唯祭昊天上帝而不设皇地祗位谏议大夫贾/曾遂上表谏且请设皇地祗并从祀䓁座时又将亲享)
为重坛天地位其上皆南乡西上此则汉世合祭天地
之明验也又按水经注(即郦道/元水经)伊水东北至洛阳县圆
丘东大魏郊天之所(魏景初元年十月乙卯/始营洛阳南为圆丘)准汉故事
为圆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此则魏世合祭
天地之明验也唐睿宗将有事于南郊贾曾议曰有虞
氏禘黄帝而郊喾夏后氏禘黄帝而郊鲧郊之与庙皆
有禘禘于庙则祖宗合食于太祖禘于郊则地祗群望
皆合祭于圆丘以始祖配享盖有事祭非常祀也三辅
故事祭于圆丘上帝后土位皆南面则汉尝合祭矣时
褚无量郭山恽等皆以曾言为然(睿宗太极元年正月/初将有事于南郊时)
(有司议唯祭昊天上帝而不设皇地祗位谏议大夫贾/曾遂上表谏且请设皇地祗并从祀䓁座时又将亲享)
卷三十 第 4b 页
(北郊曾/訯竟寝)明皇天宝元年二月敕曰凡所祠享必在躬亲
朕不亲祭礼将有阙其皇地祗宜加南郊合祭是月二
十日合祭天地于南郊自后有事于圆丘皆合祭此则
唐世合祭天地之明验也今议者欲冬至祀天夏至祀
地盖以为周礼也(谓冬日至祀天于地上之圆丘/夏日至祭地于泽中之方丘也)臣请
言周礼与今礼之别古者一岁祀天者三(冬日至祀昊/天于圆丘正)
(月上辛祈榖干圆丘/孟夏雩祀干圆丘)明堂享帝者一(每岁季秋大/享于明堂)四时
迎气者五(丘春祀青帝于南郊立夏祀赤帝于南郊季/夏祀黄帝于南郊立秋祀白帝于西郊立冬)
(祀黑帝于北郊/皆以迎气故也)祭地者二(夏日至祭皇地祗于方/丘孟冬祭神州于北郊)享宗
庙者四(春礿夏祠/秋烝冬尝)凡此十五者皆天子亲祭也而又朝
日夕月四望山川社稷五祀及群小祀之类亦皆亲祭
此周祀也 太祖皇帝受天眷命肇造宋室建隆初郊
朕不亲祭礼将有阙其皇地祗宜加南郊合祭是月二
十日合祭天地于南郊自后有事于圆丘皆合祭此则
唐世合祭天地之明验也今议者欲冬至祀天夏至祀
地盖以为周礼也(谓冬日至祀天于地上之圆丘/夏日至祭地于泽中之方丘也)臣请
言周礼与今礼之别古者一岁祀天者三(冬日至祀昊/天于圆丘正)
(月上辛祈榖干圆丘/孟夏雩祀干圆丘)明堂享帝者一(每岁季秋大/享于明堂)四时
迎气者五(丘春祀青帝于南郊立夏祀赤帝于南郊季/夏祀黄帝于南郊立秋祀白帝于西郊立冬)
(祀黑帝于北郊/皆以迎气故也)祭地者二(夏日至祭皇地祗于方/丘孟冬祭神州于北郊)享宗
庙者四(春礿夏祠/秋烝冬尝)凡此十五者皆天子亲祭也而又朝
日夕月四望山川社稷五祀及群小祀之类亦皆亲祭
此周祀也 太祖皇帝受天眷命肇造宋室建隆初郊
卷三十 第 5a 页
先享宗庙并祀天地(太祖乾德元年十一月十六日合/祭天地于圆丘奉禧祖配十四日)
(先赴太庙宿斋翌日方飨礼于室自是/每亲行郊祀前一日朝飨太庙如仪)自 真宗以来
三岁一郊必先有事景灵遍享太庙乃祀天地(真宗太/中祥符)
(五年十二月诏以圣祖临降令择地建宫名曰景灵六/年正月详定所请自今后每岁孟飨腊及国家与天地)
(社稷宗庙同奏告即于此宫行礼从之至天僖三年十/一月十七日车驾至景灵宫荐献翌日行朝飨之礼于)
(太庙十九日奉天/书引坛合祭天地)此国朝之礼也夫古之礼亲祭如彼
其多而岁行之不以为难今之礼亲祭如此其少而三
岁一行不以为易其故何也古者天子出入仪物不繁
兵卫甚简用财有节而宗庙在大门之内朝诸侯出爵
赏必于太庙不止时祭而已天子所治不过王畿千里
惟以斋祭礼乐为政事能守此则天下服矣是故岁岁
行之率以为常至于后世海内为一四方万里皆听命
(先赴太庙宿斋翌日方飨礼于室自是/每亲行郊祀前一日朝飨太庙如仪)自 真宗以来
三岁一郊必先有事景灵遍享太庙乃祀天地(真宗太/中祥符)
(五年十二月诏以圣祖临降令择地建宫名曰景灵六/年正月详定所请自今后每岁孟飨腊及国家与天地)
(社稷宗庙同奏告即于此宫行礼从之至天僖三年十/一月十七日车驾至景灵宫荐献翌日行朝飨之礼于)
(太庙十九日奉天/书引坛合祭天地)此国朝之礼也夫古之礼亲祭如彼
其多而岁行之不以为难今之礼亲祭如此其少而三
岁一行不以为易其故何也古者天子出入仪物不繁
兵卫甚简用财有节而宗庙在大门之内朝诸侯出爵
赏必于太庙不止时祭而已天子所治不过王畿千里
惟以斋祭礼乐为政事能守此则天下服矣是故岁岁
行之率以为常至于后世海内为一四方万里皆听命
卷三十 第 5b 页
于上机务之繁亿万倍于古力有所不能给自秦汉以
来天子仪物日以滋多有加无损以至于今非复如古
之简易也今所行皆非周礼三年一郊非周礼也先郊
二日而告原庙(此即景/灵宫)一日而祭太庙非周礼也郊二
肆赦非周礼也优赏诸军非周礼也自后妃以下至文
武官皆得荫补亲属非周礼也自宰相宗室巳下百官
皆有赐赉非周礼也此皆不改而独于地祗则曰周礼
不当祭于圆丘此何义也议者必曰今之寒暑与古无
异(元丰中曾公肇言夏至祭地先王之所行论者乃谓/暑旸之时势有未便臣窃思之古今虽殊寒暑之于)
(冬忧其为/天时一也)而宣王薄伐猃狁六月出师则夏至之日何
为不可祭乎臣将应之曰舜一岁而巡四岳五月方暑
而南至衡山十一月方寒而北至常山亦今之寒暑也
来天子仪物日以滋多有加无损以至于今非复如古
之简易也今所行皆非周礼三年一郊非周礼也先郊
二日而告原庙(此即景/灵宫)一日而祭太庙非周礼也郊二
肆赦非周礼也优赏诸军非周礼也自后妃以下至文
武官皆得荫补亲属非周礼也自宰相宗室巳下百官
皆有赐赉非周礼也此皆不改而独于地祗则曰周礼
不当祭于圆丘此何义也议者必曰今之寒暑与古无
异(元丰中曾公肇言夏至祭地先王之所行论者乃谓/暑旸之时势有未便臣窃思之古今虽殊寒暑之于)
(冬忧其为/天时一也)而宣王薄伐猃狁六月出师则夏至之日何
为不可祭乎臣将应之曰舜一岁而巡四岳五月方暑
而南至衡山十一月方寒而北至常山亦今之寒暑也
卷三十 第 6a 页
后世人主能行之乎周所以十二岁一巡者惟不能如
舜也夫周巳不能行舜之礼而谓今可以行周之礼乎
天之寒暑虽同而礼之繁简则异是以有虞氏之礼夏
有所不能行夏商之礼周有所不能用时不同故也宣
王以六月出师驱逐猃狁盖非得已且吉父为将王不
亲行也今欲定一代之礼为三岁常行之法岂可以六
月出师为比乎议者必又曰夏至不能行礼则遣官摄
祭祀亦有故事(元礼中议者又谓亲郊之岁夏至方丘/之祀盛夏不可躬往宜遣冢宰摄事)
此非臣之所知也周礼大宗伯若王有故则摄位郑氏
注曰王有故则代行其祭事贾公彦疏曰有故谓王有
疾及哀惨皆是也然则摄事非安吉之礼也后世人主
不能岁岁亲祭故命有司行事其所从来久矣若亲郊
舜也夫周巳不能行舜之礼而谓今可以行周之礼乎
天之寒暑虽同而礼之繁简则异是以有虞氏之礼夏
有所不能行夏商之礼周有所不能用时不同故也宣
王以六月出师驱逐猃狁盖非得已且吉父为将王不
亲行也今欲定一代之礼为三岁常行之法岂可以六
月出师为比乎议者必又曰夏至不能行礼则遣官摄
祭祀亦有故事(元礼中议者又谓亲郊之岁夏至方丘/之祀盛夏不可躬往宜遣冢宰摄事)
此非臣之所知也周礼大宗伯若王有故则摄位郑氏
注曰王有故则代行其祭事贾公彦疏曰有故谓王有
疾及哀惨皆是也然则摄事非安吉之礼也后世人主
不能岁岁亲祭故命有司行事其所从来久矣若亲郊
卷三十 第 6b 页
之岁遣官摄事是无故而用有故之礼也议者必又曰
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曾肇又言先王能以/五月㪯事而后世乃)
(以仪卫之暴露为疑然则损仪卫之虚文/以就躬事地祗之实施之于今宜无不可)臣将应之曰
古者以亲郊为常礼故无繁文今世以亲郊为大礼则
繁文有不能省也若帷城幔屋盛夏则有风雨之虞
陛下自宫入庙出郊冠通天乘大辂日中而舍百官卫
兵暴露于道铠甲具装人马喘汗皆非夏至所能堪也
王者父事天母事地不可偏也事天则备事地则简是
于父母有隆杀也岂得以为繁文末节而一切欲省去
乎 国家养兵异于前世自唐之时未有军赏犹不能
岁一亲祠天子出郊兵卫不可简省大辂一动必有赏
给今三年一郊倾竭帑藏犹恐不足郊赉之外岂可复
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曾肇又言先王能以/五月㪯事而后世乃)
(以仪卫之暴露为疑然则损仪卫之虚文/以就躬事地祗之实施之于今宜无不可)臣将应之曰
古者以亲郊为常礼故无繁文今世以亲郊为大礼则
繁文有不能省也若帷城幔屋盛夏则有风雨之虞
陛下自宫入庙出郊冠通天乘大辂日中而舍百官卫
兵暴露于道铠甲具装人马喘汗皆非夏至所能堪也
王者父事天母事地不可偏也事天则备事地则简是
于父母有隆杀也岂得以为繁文末节而一切欲省去
乎 国家养兵异于前世自唐之时未有军赏犹不能
岁一亲祠天子出郊兵卫不可简省大辂一动必有赏
给今三年一郊倾竭帑藏犹恐不足郊赉之外岂可复
卷三十 第 7a 页
加若一年再赏国力将何以给分而与之人情岂不失
望(元丰中或欲当郊之岁冬夏至日分祭南北郊以军/赏为二而分给之刘元城等亦谓郊禋赐予乃五代)
(姑息之弊法㪯朝宽仁不欲/遽罢若分而二何所不可)议者必又曰三年一祭天
三年一祭地(苏黄门云今别祭之议有欲三年一祭天/三年一祀地者足天地均为六年乃获一)
(祭而以地废/天尤为不顺)此又非臣之所知也三年一郊巳为疏阔
若浊祭地而不祭天是因事地而愈疏于事天自古未
有六年一祀天者如此则典礼愈坏欲复古而背古益
远神祗必不顾享非所以为礼也议者必又曰当郊之
岁以十月神州之祭易夏至方泽之祀则可以免方暑
举事之患(刘元城北郊后序云合祭分祭之外又有三/人欲于十月以神州地祇之祭易夏至方泽)
(之/祀)此又非臣之所知也夫所以议此者为欲举从周礼
也今以十月易夏至以神州代方泽不知此周礼之经
望(元丰中或欲当郊之岁冬夏至日分祭南北郊以军/赏为二而分给之刘元城等亦谓郊禋赐予乃五代)
(姑息之弊法㪯朝宽仁不欲/遽罢若分而二何所不可)议者必又曰三年一祭天
三年一祭地(苏黄门云今别祭之议有欲三年一祭天/三年一祀地者足天地均为六年乃获一)
(祭而以地废/天尤为不顺)此又非臣之所知也三年一郊巳为疏阔
若浊祭地而不祭天是因事地而愈疏于事天自古未
有六年一祀天者如此则典礼愈坏欲复古而背古益
远神祗必不顾享非所以为礼也议者必又曰当郊之
岁以十月神州之祭易夏至方泽之祀则可以免方暑
举事之患(刘元城北郊后序云合祭分祭之外又有三/人欲于十月以神州地祇之祭易夏至方泽)
(之/祀)此又非臣之所知也夫所以议此者为欲举从周礼
也今以十月易夏至以神州代方泽不知此周礼之经
卷三十 第 7b 页
耶抑变礼之权邪若变礼从权而可则合祭圆丘何独
不可十月既祭地十一月亲祭天先地后天古无是理
而一岁再郊军国劳费之患尚未免也议者必又曰当
郊之岁以夏至祀地祇于方泽上不亲郊而通爟火天
子于禁中望祀(元祐中权兵部侍郎杜纯请于苑中设/望祠位置爟火于坛所侯躬祠南郊之)
(岁则夏至北郊上公摄/事每献㪯爟火以诏拜)此又非臣之所知也书之望秩
周礼之四望春秋之三望皆谓山川在境内而不在四
郊者故远望而祭也今所在之处俛则见地而云望祭
是为京师不见地乎此六议者合祭可否之决也夫汉
之郊祀尤与古戾唐亦不能如古 本朝 祖宗钦崇
祭祀儒臣礼官讲求损益非不知圆丘方泽皆亲祭之
为是也盖以时不可行是故参酌古今上合典礼下合
不可十月既祭地十一月亲祭天先地后天古无是理
而一岁再郊军国劳费之患尚未免也议者必又曰当
郊之岁以夏至祀地祇于方泽上不亲郊而通爟火天
子于禁中望祀(元祐中权兵部侍郎杜纯请于苑中设/望祠位置爟火于坛所侯躬祠南郊之)
(岁则夏至北郊上公摄/事每献㪯爟火以诏拜)此又非臣之所知也书之望秩
周礼之四望春秋之三望皆谓山川在境内而不在四
郊者故远望而祭也今所在之处俛则见地而云望祭
是为京师不见地乎此六议者合祭可否之决也夫汉
之郊祀尤与古戾唐亦不能如古 本朝 祖宗钦崇
祭祀儒臣礼官讲求损益非不知圆丘方泽皆亲祭之
为是也盖以时不可行是故参酌古今上合典礼下合
卷三十 第 8a 页
时宜较其所得已多于汉唐矣天地宗庙之祭皆当岁
遍是故遍于三年当郊之岁又不能于一岁之中再举
大礼是故遍于三日此皆因时制宜虽圣人复起不能
易也今并祀不失亲祀而北郊则必不能亲往二者孰
为重乎若一年再郊而遣官摄事是长不亲事地也三
年间郊当祀地之岁而暑雨不可亲行遣官摄事则是
天地皆不亲祭也夫分祀天地决非今世之所能行议
者不过欲于当郊之岁祀天地宗庙分而为三耳分而
为三有三不可夏至之日不可以动大众举大礼一也
军赏不可复加二也自有国以来天地宗庙惟享此祭
累圣相授惟用此礼此乃神祇所歆 祖宗所安不可
轻动动之则有吉凶祸福不可不虑三也凡此三者臣
遍是故遍于三年当郊之岁又不能于一岁之中再举
大礼是故遍于三日此皆因时制宜虽圣人复起不能
易也今并祀不失亲祀而北郊则必不能亲往二者孰
为重乎若一年再郊而遣官摄事是长不亲事地也三
年间郊当祀地之岁而暑雨不可亲行遣官摄事则是
天地皆不亲祭也夫分祀天地决非今世之所能行议
者不过欲于当郊之岁祀天地宗庙分而为三耳分而
为三有三不可夏至之日不可以动大众举大礼一也
军赏不可复加二也自有国以来天地宗庙惟享此祭
累圣相授惟用此礼此乃神祇所歆 祖宗所安不可
轻动动之则有吉凶祸福不可不虑三也凡此三者臣
卷三十 第 8b 页
熟计之无一可行之理伏请从旧为便者西汉之衰元
帝纳贡禹之言毁宗庙成帝用丞相康衡之议改郊位
皆有殃咎著于史册(元帝时贡禹建言汉家宗庙祭祀/多不应古礼上是其言后韦元成)
(为丞相议罢郡国庙自太上皇孝惠帝诸园寝庙皆罢/后元帝寝疾梦神灵谴罢诸祠庙成帝初即位丞相康)
(衡议甘泉河东之祠非神灵所飨宜徙就正阳太阴之/处天子从之初罢甘泉泰畤作南郊日大风坏竹宫折)
(拔林木十围以上/百馀事见效祀志)往鉴甚明可为寒心伏望 陛下详
览臣此章则知合祭天地乃是古今正礼本非权宜不
独初郊之岁所当施行实为无穷不刋之典愿 陛下
谨守 太祖建隆 神宗熙宁之礼无更改易郊祀庙
享以敉宁上下神祇仍乞下臣此章付有司集议如有
异论即须画一解破臣所陈六议使皆屈伏上合典礼
下不为当今军国之患不可固执更不论当今可与不
帝纳贡禹之言毁宗庙成帝用丞相康衡之议改郊位
皆有殃咎著于史册(元帝时贡禹建言汉家宗庙祭祀/多不应古礼上是其言后韦元成)
(为丞相议罢郡国庙自太上皇孝惠帝诸园寝庙皆罢/后元帝寝疾梦神灵谴罢诸祠庙成帝初即位丞相康)
(衡议甘泉河东之祠非神灵所飨宜徙就正阳太阴之/处天子从之初罢甘泉泰畤作南郊日大风坏竹宫折)
(拔林木十围以上/百馀事见效祀志)往鉴甚明可为寒心伏望 陛下详
览臣此章则知合祭天地乃是古今正礼本非权宜不
独初郊之岁所当施行实为无穷不刋之典愿 陛下
谨守 太祖建隆 神宗熙宁之礼无更改易郊祀庙
享以敉宁上下神祇仍乞下臣此章付有司集议如有
异论即须画一解破臣所陈六议使皆屈伏上合典礼
下不为当今军国之患不可固执更不论当今可与不
卷三十 第 9a 页
可施行所贵严祀大典决以时定取进止
贴黄唐制将有事于南郊则先朝献太清宫朝享太
庙(明皇天宝初始定三岁一亲郊于致斋之日先/享太清宫皮享太朝然后合祭天地从化百神)亦
如今礼先二日告原庙先一日享太庙然议者或以
为非三代之礼臣谨按武王克商丁未祀周庙庚戍
柴望相去三日则先庙后郊亦三代之礼也奉 圣
旨令集议官详议闻奏
请诘难圆丘六议
臣近奏论圆丘合祭天地非独适时之宜亦自然上合
三代六经为万世不刋之典然臣不敢必以为是故发
六议以开异同之端欲望 圣旨行下令议者与臣反
复诘难尽此六议之是非而取其通者则其论可得而
贴黄唐制将有事于南郊则先朝献太清宫朝享太
庙(明皇天宝初始定三岁一亲郊于致斋之日先/享太清宫皮享太朝然后合祭天地从化百神)亦
如今礼先二日告原庙先一日享太庙然议者或以
为非三代之礼臣谨按武王克商丁未祀周庙庚戍
柴望相去三日则先庙后郊亦三代之礼也奉 圣
旨令集议官详议闻奏
请诘难圆丘六议
臣近奏论圆丘合祭天地非独适时之宜亦自然上合
三代六经为万世不刋之典然臣不敢必以为是故发
六议以开异同之端欲望 圣旨行下令议者与臣反
复诘难尽此六议之是非而取其通者则其论可得而
卷三十 第 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