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九 第 1a 页
经 进东坡文集事略卷第十九
迪功郎新绍兴府嵊县主簿臣郎 晔 上进
进策断
策断上 策断中
策断下
策断上
二虏为中国患至深远也天下谋臣猛将豪杰之士欲
有所逞于西北者久矣闻之兵法曰先为不可胜以待
敌之可胜(孙子军形篇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巳可胜在敌)向
者臣愚以为西北虽有可胜之形而中国未有不可胜
之备故窃尝以为可特设一官使独任其责而执政之
臣得以专治内事(此说见策/略第二篇)苟天下之弊莫不尽去纪
迪功郎新绍兴府嵊县主簿臣郎 晔 上进
进策断
策断上 策断中
策断下
策断上
二虏为中国患至深远也天下谋臣猛将豪杰之士欲
有所逞于西北者久矣闻之兵法曰先为不可胜以待
敌之可胜(孙子军形篇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巳可胜在敌)向
者臣愚以为西北虽有可胜之形而中国未有不可胜
之备故窃尝以为可特设一官使独任其责而执政之
臣得以专治内事(此说见策/略第二篇)苟天下之弊莫不尽去纪
卷十九 第 1b 页
纲脩明食足而兵强百姓乐业知爱其君卓然有不可
胜之备如此则臣因得备论而极言之夫天下将兴其
积必有源天下将亡其发必有门圣人者唯知其门而
塞之古之亡天下者四而天子无道不与焉盖有以诸
侯强逼而至于亡者周唐是也(周以列国并吞而亡/唐以藩镇跋扈而亡)有
以匹夫横行而至于亡者秦是也(谓陈吴刘/项之属)有以大臣
执权而至于亡者汉魏是也(曹操执汉之权至其子丕/卒以代汉是为魏文帝司)
(马懿执魏之权至其孙炎/卒以代魏是为晋武帝)有以蛮夷内侵而至于亡者
二晋是也(公自注云二晋乃司马氏石氏司马氏之世/五胡乱华见晋史载记石氏至少帝为契丹)
(所灭见/五代史)使此七代之君皆能逆知其所由亡之门而塞
之则至于今可以不废惟其讳亡而不为之备或备之
而不得其门故祸发而不救夫天子之势蟠于天下而
胜之备如此则臣因得备论而极言之夫天下将兴其
积必有源天下将亡其发必有门圣人者唯知其门而
塞之古之亡天下者四而天子无道不与焉盖有以诸
侯强逼而至于亡者周唐是也(周以列国并吞而亡/唐以藩镇跋扈而亡)有
以匹夫横行而至于亡者秦是也(谓陈吴刘/项之属)有以大臣
执权而至于亡者汉魏是也(曹操执汉之权至其子丕/卒以代汉是为魏文帝司)
(马懿执魏之权至其孙炎/卒以代魏是为晋武帝)有以蛮夷内侵而至于亡者
二晋是也(公自注云二晋乃司马氏石氏司马氏之世/五胡乱华见晋史载记石氏至少帝为契丹)
(所灭见/五代史)使此七代之君皆能逆知其所由亡之门而塞
之则至于今可以不废惟其讳亡而不为之备或备之
而不得其门故祸发而不救夫天子之势蟠于天下而
卷十九 第 2a 页
结于民心者甚厚故其亡也必有大隙焉而一日溃之
其窥之甚难其取之甚密旷日持久然后可得而间盖
非有一日卒然不救之患也是故圣人必于其全安甚
盛之时而塞其所由亡之门盖臣以为当今之患外之
可畏者西戎北胡而内之可畏者天子之民也西戎北
胡不足以为中国大忧而其动也有以召内之祸内之
民实执存亡之权而不能独起其发也必将待外之变
先之以戎狄而继之以吾民臣之所谓可畏者在此而
巳昔者敌国之患起于多求而不供供者有倦而求者
无厌以有倦待无厌而能久安于无事者天下未尝有
也故夫二虏之患特有远近耳而要以必至于战敢间
今之所以战者何也其无乃出于仓卒而备于一时乎
其窥之甚难其取之甚密旷日持久然后可得而间盖
非有一日卒然不救之患也是故圣人必于其全安甚
盛之时而塞其所由亡之门盖臣以为当今之患外之
可畏者西戎北胡而内之可畏者天子之民也西戎北
胡不足以为中国大忧而其动也有以召内之祸内之
民实执存亡之权而不能独起其发也必将待外之变
先之以戎狄而继之以吾民臣之所谓可畏者在此而
巳昔者敌国之患起于多求而不供供者有倦而求者
无厌以有倦待无厌而能久安于无事者天下未尝有
也故夫二虏之患特有远近耳而要以必至于战敢间
今之所以战者何也其无乃出于仓卒而备于一时乎
卷十九 第 2b 页
且夫兵不素定而出于一时当其危疑扰攘之间而吾
不能自必则权在敌国权在敌国则吾欲战不能欲休
不可进不能战而退不能休则其计将出于求和求和
而自我则其所以为赂者必重军旅之后而继之以重
赂则国用不足国用不足则加赋于民加赋而不巳则
凡暴取豪夺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天下一动变
生无方国之大忧将必在此盖尝闻之用兵有权权之
所在(国/其)乃胜是故国无小大兵无强弱有小国弱兵而
见畏于天下者权在焉耳千钧之牛制于三尺之童弭
耳而下之曾不如徂猿之奋掷于山林此其故何也权
在人也我欲则战不欲则守战则天下莫能支守则天
下莫能窥昔者秦尝用此矣开关出兵以攻诸侯则诸
不能自必则权在敌国权在敌国则吾欲战不能欲休
不可进不能战而退不能休则其计将出于求和求和
而自我则其所以为赂者必重军旅之后而继之以重
赂则国用不足国用不足则加赋于民加赋而不巳则
凡暴取豪夺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天下一动变
生无方国之大忧将必在此盖尝闻之用兵有权权之
所在(国/其)乃胜是故国无小大兵无强弱有小国弱兵而
见畏于天下者权在焉耳千钧之牛制于三尺之童弭
耳而下之曾不如徂猿之奋掷于山林此其故何也权
在人也我欲则战不欲则守战则天下莫能支守则天
下莫能窥昔者秦尝用此矣开关出兵以攻诸侯则诸
卷十九 第 3a 页
侯莫不愿割地而求和(如周显王三十九年秦伐魏魏/入少梁河西地于秦赧王三年)
(秦及楚战楚败割两/城以请平于秦之类)诸侯割地而求和于秦则秦人未
尝急于割地之利若不得巳而后应故诸侯常欲和而
秦尝欲战如此则权固在秦矣且秦非能强于天下之
诸侯秦惟能日必而诸侯不能是以天下百战而卒归
于秦(秦始皇十/八/年取韩二十年取魏二十五/年取赵晋楚二十六年取燕耴齐初并天下)诸侯之
利固在纵横也朝闻苏秦之说而合为纵暮闻张仪之
计而散为横秦则不然横人之欲为横纵人之欲为纵
皆使其自择而审处之诸侯相顾而终莫能自必则权
之在秦不亦宜乎向者宝元庆历之间河西之役可以
见矣其始也不得巳而后战其终也逆探其意而与之
和从而厚馈之(仁庙宝元元年十一月西夏赵元昊自/陈僣切事二年六月下诏削夺元昊官)
(秦及楚战楚败割两/城以请平于秦之类)诸侯割地而求和于秦则秦人未
尝急于割地之利若不得巳而后应故诸侯常欲和而
秦尝欲战如此则权固在秦矣且秦非能强于天下之
诸侯秦惟能日必而诸侯不能是以天下百战而卒归
于秦(秦始皇十/八/年取韩二十年取魏二十五/年取赵晋楚二十六年取燕耴齐初并天下)诸侯之
利固在纵横也朝闻苏秦之说而合为纵暮闻张仪之
计而散为横秦则不然横人之欲为横纵人之欲为纵
皆使其自择而审处之诸侯相顾而终莫能自必则权
之在秦不亦宜乎向者宝元庆历之间河西之役可以
见矣其始也不得巳而后战其终也逆探其意而与之
和从而厚馈之(仁庙宝元元年十一月西夏赵元昊自/陈僣切事二年六月下诏削夺元昊官)
卷十九 第 3b 页
(爵继而发兵讨之自是连岁入寇至庆历初乃/复请和朝廷亦厌兵遂厚加锡赐而与之和)惟恐其
一日复战也如此则贼常欲战而我常欲和贼非能常
战也特持其欲战之形以乘吾欲和之势屡用而屡得
志是以中国之大而权不在焉欲天下之安则莫若使
权在中国欲权之在中国则莫若先发而后罢示之以
不惮形之以好战而后天下之权有所归矣今夫庸人
之论则曰勿为祸始(此语出/庄子)古之英雄之君岂其乐祸
而好杀唐太宗既平定天下而又岁岁出师以从事于
夷狄(正观三年伐突厥八年伐吐谷浑十二年伐吐/蕃十三年伐高昌十五年伐薛延陁并见夲纪)盖
晚而不倦暴露于千里之外亲击高丽者再焉(正观十/八年命)
(李世绩等率十六㧾管兵亲击高丽二十/一年又命世绩等率三揔管兵以伐高丽)凡此者皆所
以争先而处强也当时群臣不能深明其意以为敌国
一日复战也如此则贼常欲战而我常欲和贼非能常
战也特持其欲战之形以乘吾欲和之势屡用而屡得
志是以中国之大而权不在焉欲天下之安则莫若使
权在中国欲权之在中国则莫若先发而后罢示之以
不惮形之以好战而后天下之权有所归矣今夫庸人
之论则曰勿为祸始(此语出/庄子)古之英雄之君岂其乐祸
而好杀唐太宗既平定天下而又岁岁出师以从事于
夷狄(正观三年伐突厥八年伐吐谷浑十二年伐吐/蕃十三年伐高昌十五年伐薛延陁并见夲纪)盖
晚而不倦暴露于千里之外亲击高丽者再焉(正观十/八年命)
(李世绩等率十六㧾管兵亲击高丽二十/一年又命世绩等率三揔管兵以伐高丽)凡此者皆所
以争先而处强也当时群臣不能深明其意以为敌国
卷十九 第 4a 页
无衅而我则发之(高丽之役房元龄褚/遂良辈皆上疏諌)夫为国者使人
备巳则权在我而使巳备人则权在人当太宗之时四
夷狼顾以备中国故中国之权重苟不先之则彼或已
执其权矣而我又鳃鳃焉恶战而乐罢使敌国知吾之
所忌而以是取必于吾如此则虽有天下吾安得而为
之唐之衰也怪其厌兵而畏战一有败衄则兢兢焉缩
而去之是故奸臣执其权以要天子(唐自肃代德宗以/来兵威不振专事)
(姑息故一时蕃镇/得以擅权跋扈)及至宪宗奋而不顾虽有小挫而不
为之沮(裴度传云于时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会/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战郤他相欲赦贼帝曰一)
(胜一负兵家常势讵一败便沮成计/乎于是左右不能容其间卒擒元济)当此之时天下之
权在于朝廷伐之则足以为威赦之则足以为恩(夲纪/赞云)
(宪宗刚明果断自初即位慨然发愤志平僣乱能用忠/谋不惑群议卒收成功自吴元济诛强蕃悍将皆欲悔)
备巳则权在我而使巳备人则权在人当太宗之时四
夷狼顾以备中国故中国之权重苟不先之则彼或已
执其权矣而我又鳃鳃焉恶战而乐罢使敌国知吾之
所忌而以是取必于吾如此则虽有天下吾安得而为
之唐之衰也怪其厌兵而畏战一有败衄则兢兢焉缩
而去之是故奸臣执其权以要天子(唐自肃代德宗以/来兵威不振专事)
(姑息故一时蕃镇/得以擅权跋扈)及至宪宗奋而不顾虽有小挫而不
为之沮(裴度传云于时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会/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战郤他相欲赦贼帝曰一)
(胜一负兵家常势讵一败便沮成计/乎于是左右不能容其间卒擒元济)当此之时天下之
权在于朝廷伐之则足以为威赦之则足以为恩(夲纪/赞云)
(宪宗刚明果断自初即位慨然发愤志平僣乱能用忠/谋不惑群议卒收成功自吴元济诛强蕃悍将皆欲悔)
卷十九 第 4b 页
(过而效顺当此之时/唐之威令几于复振)臣故曰先发而后罢则权在我矣
策断中
臣闻用兵有可以逆为数十年之计者有朝不可以谋
夕者攻守之方战斗之术一日百变犹以为拙若此者
朝不可以谋夕者也古之欲谋人之国者必有一定之
计勾践之取吴秦之取诸侯高祖之取项籍皆得其至
计而固执之是故有利有不利有进有退百变不同而
其一定之计未始易也勾践之取吴是骄之而巳(国语/曰越)
(王勾践为吴所败栖于会稽王召范蠡而问焉对曰卑/辞厚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巳又身与之市王)
(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卒以灭吴)秦之取诸侯是散其从而巳(苏秦/既死)
(张仪为秦人游说六国解/从约以事奏故秦并天下)高祖之取项籍是间疏其君
臣而巳(陈平传汉王谓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平曰/大王能出捐数万井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
策断中
臣闻用兵有可以逆为数十年之计者有朝不可以谋
夕者攻守之方战斗之术一日百变犹以为拙若此者
朝不可以谋夕者也古之欲谋人之国者必有一定之
计勾践之取吴秦之取诸侯高祖之取项籍皆得其至
计而固执之是故有利有不利有进有退百变不同而
其一定之计未始易也勾践之取吴是骄之而巳(国语/曰越)
(王勾践为吴所败栖于会稽王召范蠡而问焉对曰卑/辞厚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巳又身与之市王)
(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卒以灭吴)秦之取诸侯是散其从而巳(苏秦/既死)
(张仪为秦人游说六国解/从约以事奏故秦并天下)高祖之取项籍是间疏其君
臣而巳(陈平传汉王谓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平曰/大王能出捐数万井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
卷十九 第 5a 页
(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㪯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从其策项王果大疑亚父)此其
至计不可易者虽百年可知也今天下晏然未有用兵
之形而臣以为必至于战则其攻守之方战斗之术固
未可以豫论而臆断也然至于用兵之大计所以固执
而不变者臣请得以豫言夫西戎北胡皆为中国之患
而西戎之患小北胡之患大此天下之所明知也管仲
曰攻坚则瑕者坚攻瑕则坚者瑕(管子制分篇云故凡/用兵者攻坚则轫乘)
(瑕则神攻坚则瑖者/坚乘瑕则坚者瑕)故二者皆所以为忧而臣以为兵
之所加宜先于西故先论所以制御西戎之大略今夫
邹与鲁战则天下莫不以为鲁胜大小之势异也然而
势有所激则大者失其所以为大而小者忘其所以为
小故有以邹胜鲁者矣夫大者有所短小者有所长地
至计不可易者虽百年可知也今天下晏然未有用兵
之形而臣以为必至于战则其攻守之方战斗之术固
未可以豫论而臆断也然至于用兵之大计所以固执
而不变者臣请得以豫言夫西戎北胡皆为中国之患
而西戎之患小北胡之患大此天下之所明知也管仲
曰攻坚则瑕者坚攻瑕则坚者瑕(管子制分篇云故凡/用兵者攻坚则轫乘)
(瑕则神攻坚则瑖者/坚乘瑕则坚者瑕)故二者皆所以为忧而臣以为兵
之所加宜先于西故先论所以制御西戎之大略今夫
邹与鲁战则天下莫不以为鲁胜大小之势异也然而
势有所激则大者失其所以为大而小者忘其所以为
小故有以邹胜鲁者矣夫大者有所短小者有所长地
卷十九 第 5b 页
广而备多备多而力分小国聚而大国分则强弱之势
将有所反大国之人譬如千金之子自重而多疑小国
之人计穷而无所恃则致死而不顾是以小国常勇而
大国常怯恃大而不戒则轻战而屡败知小而自畏则
深谋而必克此又其理然也夫民之所以守战至死而
不去者以其君臣上下欢忻相得之际也国大则君尊
而上下不交将军贵而吏士不亲法令繁而民无所措
其手足若夫小国之民截然其若一家也有忧则相恤
有急则相赴凡此数者是小国之所长而大国之所短
也使大国而不用其所长常出于其所短虽百战而百
屈岂足怪哉且夫大国则固有所长矣长于战而不长
于守夫守者出于不足而巳譬之于物大而不用则易
将有所反大国之人譬如千金之子自重而多疑小国
之人计穷而无所恃则致死而不顾是以小国常勇而
大国常怯恃大而不戒则轻战而屡败知小而自畏则
深谋而必克此又其理然也夫民之所以守战至死而
不去者以其君臣上下欢忻相得之际也国大则君尊
而上下不交将军贵而吏士不亲法令繁而民无所措
其手足若夫小国之民截然其若一家也有忧则相恤
有急则相赴凡此数者是小国之所长而大国之所短
也使大国而不用其所长常出于其所短虽百战而百
屈岂足怪哉且夫大国则固有所长矣长于战而不长
于守夫守者出于不足而巳譬之于物大而不用则易
卷十九 第 6a 页
以腐败故凡击搏进取所以用大者孙武之法十则围之
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
能避之(出孙子/谋攻篇)自敌以上者未尝有不战也自敌以上
而不战则是以有馀而用不足之计固巳失其所长矣
凡大国之所恃吾能分兵而彼不能分吾能数出而彼
不能应譬如千金之家日出其财以罔市利而贩夫小
民虽有桀黠之才过人之智而其势不得不折而入于
千金之家何则其所长者不可以与较也西戎之于中
国可谓小国矣向者惟不用其所长是以聚兵连年而
终莫能服今欲用吾之所长则莫若数出数出莫若分兵
臣之所谓分兵者非分屯之谓也分其居者与行者而巳
今河西之戍卒惟患其多而莫之适用故其便莫若分
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
能避之(出孙子/谋攻篇)自敌以上者未尝有不战也自敌以上
而不战则是以有馀而用不足之计固巳失其所长矣
凡大国之所恃吾能分兵而彼不能分吾能数出而彼
不能应譬如千金之家日出其财以罔市利而贩夫小
民虽有桀黠之才过人之智而其势不得不折而入于
千金之家何则其所长者不可以与较也西戎之于中
国可谓小国矣向者惟不用其所长是以聚兵连年而
终莫能服今欲用吾之所长则莫若数出数出莫若分兵
臣之所谓分兵者非分屯之谓也分其居者与行者而巳
今河西之戍卒惟患其多而莫之适用故其便莫若分
卷十九 第 6b 页
兵使其十一而行则一岁可以十出十二而行则一岁
可以五出十一而十出十二而五出则是一人而岁一
出也吾一岁而一出彼一岁而十被兵焉则众寡之不
侔劳逸之不敌亦巳明矣夫用兵必出于敌人之所不
能我大而敌小是故我能分而彼不能此吴之所以肄
楚(左传昭公三十年吴子问伍员伐楚何如对曰楚执/政众而乖莫适任患若为三师以肄焉一师至彼必)
(皆出彼出则归彼归则出楚必道敝亟肄以罢之多方/以误之既罢而后以三军继之必大克之阖庐从之楚)
(于是乎始病古/注云肄劳也)而隋之所以狃陈欤(文帝问取陈之策/于高敏对曰江北)
(地寒田收差晚江南水田早熟量彼收穫之际微发士/马声言掩袭彼必屯兵守禦足得废其农时彼既聚兵)
(我便解甲再三若此彼以为常后更集兵彼必不信尤/豫之顷我乃济师登陆而战兵气益倍不出数年自可)
(财力俱尽文帝用其策陈人始困事见隋书/高之名犯旧讳故用敏字以其一名敏故也)夫御戎之
术不可以逆知其详而其大略臣未见有过此者也
可以五出十一而十出十二而五出则是一人而岁一
出也吾一岁而一出彼一岁而十被兵焉则众寡之不
侔劳逸之不敌亦巳明矣夫用兵必出于敌人之所不
能我大而敌小是故我能分而彼不能此吴之所以肄
楚(左传昭公三十年吴子问伍员伐楚何如对曰楚执/政众而乖莫适任患若为三师以肄焉一师至彼必)
(皆出彼出则归彼归则出楚必道敝亟肄以罢之多方/以误之既罢而后以三军继之必大克之阖庐从之楚)
(于是乎始病古/注云肄劳也)而隋之所以狃陈欤(文帝问取陈之策/于高敏对曰江北)
(地寒田收差晚江南水田早熟量彼收穫之际微发士/马声言掩袭彼必屯兵守禦足得废其农时彼既聚兵)
(我便解甲再三若此彼以为常后更集兵彼必不信尤/豫之顷我乃济师登陆而战兵气益倍不出数年自可)
(财力俱尽文帝用其策陈人始困事见隋书/高之名犯旧讳故用敏字以其一名敏故也)夫御戎之
术不可以逆知其详而其大略臣未见有过此者也
卷十九 第 7a 页
策断下
其次请论北狄之势古者匈奴之众不过汉一大县然
所以能敌之者其国无君臣上下朝觐会同之节其民
无榖米丝麻耕作织纴之劳其法令以言语为约故无
文书符传之繁其居处以逐水草为常故无城郭邑居
聚落守望之勤其旃裘肉酪足以为养生送死之具故
战则人人自斗败则驱牛羊远徙不可得而破盖非独
古圣人法度之所不加亦其天性之所安者犹狙猿之
不可使冠带虎豹之不可被以羁绁也故中行说教单
于无爱汉物所得缯絮皆以驰草棘中使衣裤弊裂以
示不如旃裘之坚善也得汉食物皆去之以示不如湩
酪之便美也(汉匈奴传老上单于初立文帝复遣宗人/女翁主为单于阏氏使官者燕人中行说)
其次请论北狄之势古者匈奴之众不过汉一大县然
所以能敌之者其国无君臣上下朝觐会同之节其民
无榖米丝麻耕作织纴之劳其法令以言语为约故无
文书符传之繁其居处以逐水草为常故无城郭邑居
聚落守望之勤其旃裘肉酪足以为养生送死之具故
战则人人自斗败则驱牛羊远徙不可得而破盖非独
古圣人法度之所不加亦其天性之所安者犹狙猿之
不可使冠带虎豹之不可被以羁绁也故中行说教单
于无爱汉物所得缯絮皆以驰草棘中使衣裤弊裂以
示不如旃裘之坚善也得汉食物皆去之以示不如湩
酪之便美也(汉匈奴传老上单于初立文帝复遣宗人/女翁主为单于阏氏使官者燕人中行说)
卷十九 第 7b 页
(傅公主说不欲行汉强使之说曰必我也为汉患者中/行说既至因降单于单于爱幸之初单于好汉缯絮食)
(物中行说曰匈奴人众不能当汉之大郡然所以强之/者以衣食异无卬于汉今单于变俗好汉物汉物不过)
(什二则匈奴尽归于汉矣其得汉缯絮以驰草棘中衣/裤皆裂弊以视不如旃裘坚善也得汉食物皆去之以)
(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注云姓中行名说行胡/郎反说读曰悦重乳汁也竹用反字夲作湩)由此观
之中国以法胜而匈奴以无法胜圣人知其然是故精
修其法而谨守之筑为城郭堑为沟池大仓廪实府库
明烽燧远斥候使民知金鼓进退坐作之节胜则相先
败不相弃此其所以谨守其法而不敢失也一失其法
则不如无法之为便也今夫佩玉服韨冕而垂旒者此
宗庙之服所以登降揖逊折旋俯仰为容者也而不可
以骑射今夫蛮夷而用中国之法岂能尽如中国哉苟
不能尽如中国而杂用其法则是佩玉服韨冕而垂旒
(物中行说曰匈奴人众不能当汉之大郡然所以强之/者以衣食异无卬于汉今单于变俗好汉物汉物不过)
(什二则匈奴尽归于汉矣其得汉缯絮以驰草棘中衣/裤皆裂弊以视不如旃裘坚善也得汉食物皆去之以)
(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注云姓中行名说行胡/郎反说读曰悦重乳汁也竹用反字夲作湩)由此观
之中国以法胜而匈奴以无法胜圣人知其然是故精
修其法而谨守之筑为城郭堑为沟池大仓廪实府库
明烽燧远斥候使民知金鼓进退坐作之节胜则相先
败不相弃此其所以谨守其法而不敢失也一失其法
则不如无法之为便也今夫佩玉服韨冕而垂旒者此
宗庙之服所以登降揖逊折旋俯仰为容者也而不可
以骑射今夫蛮夷而用中国之法岂能尽如中国哉苟
不能尽如中国而杂用其法则是佩玉服韨冕而垂旒
卷十九 第 8a 页
而欲骑射也昔吴之先断发文身与鱼鳖龙蛇居者数
十世而诸侯不敢窥也其后楚申公巫臣始教以乘车
射御使出兵侵楚(史记吴世家大伯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从太伯至寿梦)
(十九世寿梦二年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将子反/而奔晋自晋使吴教吴用兵乘车吴于是始通于中国)
(吴遂伐楚/夲见左传)而阖闾夫差又逞其无厌之求开沟通水遂
与齐晋争强黄池之会强自冠带吴人不胜其弊卒臣
于越(世家阖闾九年破楚入郢阖庐死夫差乃立十年/伐齐十一年复伐齐国语云夫差既杀申胥乃起)
(师北征阙为深沟通于商鲁之间北属之沂西属之济/以会晋公午于黄池后与越战三战三北吴王惧请为)
(臣御遂/自杀)夫吴之所以强者乃其所以亡也何者以蛮夷
之资而贪中国之美宜其可得而图之哉西晋之亡也
匈奴鲜卑氐羌之类纷纭于中国而其豪杰间起为之
君长如刘元海符坚石勒慕容隽之俦皆以绝异之姿
十世而诸侯不敢窥也其后楚申公巫臣始教以乘车
射御使出兵侵楚(史记吴世家大伯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从太伯至寿梦)
(十九世寿梦二年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将子反/而奔晋自晋使吴教吴用兵乘车吴于是始通于中国)
(吴遂伐楚/夲见左传)而阖闾夫差又逞其无厌之求开沟通水遂
与齐晋争强黄池之会强自冠带吴人不胜其弊卒臣
于越(世家阖闾九年破楚入郢阖庐死夫差乃立十年/伐齐十一年复伐齐国语云夫差既杀申胥乃起)
(师北征阙为深沟通于商鲁之间北属之沂西属之济/以会晋公午于黄池后与越战三战三北吴王惧请为)
(臣御遂/自杀)夫吴之所以强者乃其所以亡也何者以蛮夷
之资而贪中国之美宜其可得而图之哉西晋之亡也
匈奴鲜卑氐羌之类纷纭于中国而其豪杰间起为之
君长如刘元海符坚石勒慕容隽之俦皆以绝异之姿
卷十九 第 8b 页
驱驾一时之贤俊其强者至有天下太半然终于覆亡
相继远者不过一传再传而灭何也(晋书载记刘元海/新兴匈奴人名渊)
(冒顿之后冒姓刘氏僣号称汉元海卒子和立和为弟/聪所杀聪死子粲立为靳准所杀符坚临渭氏人雄之)
(子也僣号称秦凡五世四十四年而灭石勒其先匈奴/别部羌渠之胄僣号称赵凡二主二十三年而灭慕容)
(隽夲鲜卑人皝之第二子/也凡四世八十五年而灭)其心固安于无法也而束縳
于中国之法中国之人固安于法也而苦其无法君臣
相戾上下相厌是以虽建都邑立宗庙而其心岌岌然
常若寄居于其间而安能久乎且人而弃其所得于天
之分未有不亡者也契丹自五代南侵乘石晋之乱掩
至京邑(五代史四夷附录云晋出帝开运四年正月/丁亥朔旦契丹主德光至京师入自封丘门)睹
中原之富丽庙社宫阙之壮而悦之知不可以留也故
归而窃习焉山前诸郡既为所并则中国士大夫有立
相继远者不过一传再传而灭何也(晋书载记刘元海/新兴匈奴人名渊)
(冒顿之后冒姓刘氏僣号称汉元海卒子和立和为弟/聪所杀聪死子粲立为靳准所杀符坚临渭氏人雄之)
(子也僣号称秦凡五世四十四年而灭石勒其先匈奴/别部羌渠之胄僣号称赵凡二主二十三年而灭慕容)
(隽夲鲜卑人皝之第二子/也凡四世八十五年而灭)其心固安于无法也而束縳
于中国之法中国之人固安于法也而苦其无法君臣
相戾上下相厌是以虽建都邑立宗庙而其心岌岌然
常若寄居于其间而安能久乎且人而弃其所得于天
之分未有不亡者也契丹自五代南侵乘石晋之乱掩
至京邑(五代史四夷附录云晋出帝开运四年正月/丁亥朔旦契丹主德光至京师入自封丘门)睹
中原之富丽庙社宫阙之壮而悦之知不可以留也故
归而窃习焉山前诸郡既为所并则中国士大夫有立
卷十九 第 9a 页
卷十九 第 10a 页
(记大梁人尉缭说秦王曰以秦之强诸侯譬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
(所以亡也愿大王母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卒并六国陈平)
(素多阴谋尝/六出奇计)彼契丹者有可乘之势三而中国未之思
焉则亦足惜矣臣观其朝廷百官之众而中国士大夫
交错于其间固亦有贤俊慷慨不屈之士而詈辱及于
公卿鞭扑行于殿陛贵为将相而不免囚徒之耻宜其
有惋愤郁结而思变者特未有路耳凡此者可以致其
心虽不为吾用亦以间疏其君臣此由余之所以入秦
也(史记秦本纪戎王使由余于秦由余其先晋人也缪/公与语怪之退而问内史廖曰孤闻邻国有圣人敌)
(国之忧也今由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之何内史廖曰君/试遗其女乐以夺其志为由余请以疏其间戎王怪之)
(必疑由余君臣有间乃可虏也缪公曰善因以女乐一/八遗戎王戎王受而说之终年不还于是秦乃归由余)
(由余数諌不听缪公又数使/人间要由余由余遂去降秦)幽燕之地自古号多雄杰
(所以亡也愿大王母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卒并六国陈平)
(素多阴谋尝/六出奇计)彼契丹者有可乘之势三而中国未之思
焉则亦足惜矣臣观其朝廷百官之众而中国士大夫
交错于其间固亦有贤俊慷慨不屈之士而詈辱及于
公卿鞭扑行于殿陛贵为将相而不免囚徒之耻宜其
有惋愤郁结而思变者特未有路耳凡此者可以致其
心虽不为吾用亦以间疏其君臣此由余之所以入秦
也(史记秦本纪戎王使由余于秦由余其先晋人也缪/公与语怪之退而问内史廖曰孤闻邻国有圣人敌)
(国之忧也今由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之何内史廖曰君/试遗其女乐以夺其志为由余请以疏其间戎王怪之)
(必疑由余君臣有间乃可虏也缪公曰善因以女乐一/八遗戎王戎王受而说之终年不还于是秦乃归由余)
(由余数諌不听缪公又数使/人间要由余由余遂去降秦)幽燕之地自古号多雄杰
卷十九 第 10b 页
名于图史者往往而是(汉江充传云燕赵固多奇士韩/退之亦云燕赵古称多感慨悲)
(歌之士如荆轲高渐离/之流皆名于图史者也)自 宋之兴所在贤俊云合响
应无有远迩皆欲洗濯磨淬以观上国之光而此一方
独陷于非类昔 太宗皇帝亲征幽州未克而班师(太/宗)
(大平典国四乍六月车驾北征范阳下易涿二州次幽/州七月督诸将攻城甲申诏班师乙酉车驾至自范阳)
(先是/太宗平并汾回欲乘胜取范阳诸将皆/恊赞其事至是以土卒疲顿转漕回远遂班师)闻之谍
者曰幽州士民谋欲执其帅以城降者闻乘舆之还无
不泣下且胡人以为诸郡之民非其族类故厚敛而虐
使之则其思内附之心岂待深计哉此又足为之谋也
使其上下相猜君民相疑然后可攻也语有之曰鼠不
容穴衔窭薮也(前汉杨恽传云我不能自保真人所谓/鼠不容穴衔窭薮也注云窭薮戴器也)
(以盆盛物戴于头者则以窭薮荐之盆下之物有饮食/气故鼠衔之所以不容穴坐衔窭薮自妨故不得入穴)
(歌之士如荆轲高渐离/之流皆名于图史者也)自 宋之兴所在贤俊云合响
应无有远迩皆欲洗濯磨淬以观上国之光而此一方
独陷于非类昔 太宗皇帝亲征幽州未克而班师(太/宗)
(大平典国四乍六月车驾北征范阳下易涿二州次幽/州七月督诸将攻城甲申诏班师乙酉车驾至自范阳)
(先是/太宗平并汾回欲乘胜取范阳诸将皆/恊赞其事至是以土卒疲顿转漕回远遂班师)闻之谍
者曰幽州士民谋欲执其帅以城降者闻乘舆之还无
不泣下且胡人以为诸郡之民非其族类故厚敛而虐
使之则其思内附之心岂待深计哉此又足为之谋也
使其上下相猜君民相疑然后可攻也语有之曰鼠不
容穴衔窭薮也(前汉杨恽传云我不能自保真人所谓/鼠不容穴衔窭薮也注云窭薮戴器也)
(以盆盛物戴于头者则以窭薮荐之盆下之物有饮食/气故鼠衔之所以不容穴坐衔窭薮自妨故不得入穴)
卷十九 第 11a 页
(薮音数/钱之数)彼僣立四都分置守宰仓廪府库莫不备具有
一旦之急适足以自累守之不能弃之不忍华夷杂居
易以生变如此则中国之长足以有所施矣然非特如
此而巳也中国不能谨守其法彼慕中国之法而不能
纯用是以胜负相持而未有决也夫蛮夷者以力攻以
力守以力战顾力不能则逃中国则不然其守以形其
攻以势其战以气故百战而力有馀形者有所不守而
敌人莫不忌也势者有所不攻而敌人莫不惫也气者
有所不战而敌人莫不慑也苟去此三者而角之于力
则中国固不敌矣尚何云乎惟 国家留意其大者而
为之计其小者臣未敢言焉
经 进东坡文集事略卷第十九
一旦之急适足以自累守之不能弃之不忍华夷杂居
易以生变如此则中国之长足以有所施矣然非特如
此而巳也中国不能谨守其法彼慕中国之法而不能
纯用是以胜负相持而未有决也夫蛮夷者以力攻以
力守以力战顾力不能则逃中国则不然其守以形其
攻以势其战以气故百战而力有馀形者有所不守而
敌人莫不忌也势者有所不攻而敌人莫不惫也气者
有所不战而敌人莫不慑也苟去此三者而角之于力
则中国固不敌矣尚何云乎惟 国家留意其大者而
为之计其小者臣未敢言焉
经 进东坡文集事略卷第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