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第 1a 页
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第四
迪功郎新绍兴府嵊县主簿臣郎 晔
进论(此系应制科/时所上进卷)
中庸论上 中庸论中
中庸论下 大臣论上
大臣论下
中庸论上
甚矣道之难明也论其著者鄙滞而不通论其微者污
漫而不可考其弊始于昔之儒者求为圣人之道而无
所得于是务为不可知之文庶几乎后世之以我为深
知之也后之儒者见其难知而不知其空虚无有以为
将有所深造乎道者而自耻其不能则从而和之曰然
迪功郎新绍兴府嵊县主簿臣郎 晔
进论(此系应制科/时所上进卷)
中庸论上 中庸论中
中庸论下 大臣论上
大臣论下
中庸论上
甚矣道之难明也论其著者鄙滞而不通论其微者污
漫而不可考其弊始于昔之儒者求为圣人之道而无
所得于是务为不可知之文庶几乎后世之以我为深
知之也后之儒者见其难知而不知其空虚无有以为
将有所深造乎道者而自耻其不能则从而和之曰然
卷四 第 1b 页
相欺以为高相习以为深而圣人之道日以远矣自子
思作中庸儒者皆祖之以为性命之说嗟夫子思者岂
亦斯人之徒欤盖尝试论之夫中庸者孔氏之遗书而
不全者也其要有三而巳矣三者是周公孔子之所从
以为圣人而其虚词蔓延是儒者之所以为文也是故
去其虚词而取其三其始论诚明之所入其次论圣人
之道所从始推而至于其所终极而其卒乃始内之于
中庸盖以为圣人之道略见于此矣记曰自诚明谓之
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夫诚者何也乐
之之谓也乐之则自信故曰诚夫明者何也知之之谓
也知之则达故曰明夫惟圣人知之者未至而乐之者
先入先入者为主而待其馀则是乐之者为主也若夫
思作中庸儒者皆祖之以为性命之说嗟夫子思者岂
亦斯人之徒欤盖尝试论之夫中庸者孔氏之遗书而
不全者也其要有三而巳矣三者是周公孔子之所从
以为圣人而其虚词蔓延是儒者之所以为文也是故
去其虚词而取其三其始论诚明之所入其次论圣人
之道所从始推而至于其所终极而其卒乃始内之于
中庸盖以为圣人之道略见于此矣记曰自诚明谓之
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夫诚者何也乐
之之谓也乐之则自信故曰诚夫明者何也知之之谓
也知之则达故曰明夫惟圣人知之者未至而乐之者
先入先入者为主而待其馀则是乐之者为主也若夫
卷四 第 2a 页
贤人乐之者未至而知之先入先入者为主而待其馀
则是知之者为主也乐之者为主是故有所不知知之
未尝不行知之者为主是故虽无所不知而有所不能
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
者与乐之者是贤人圣人之辨也好之者是贤人之所
由以求诚者也君子之为学谨乎其始何则其所先入
者重也知之多而未能乐焉则是不如不知之愈也人
之好恶莫如好色而恶臭是人之性也好善如好色恶
恶如恶臭是圣人之诚也故曰自诚明谓之性孔子盖
长而好学适周观礼问于老聃苌洪之徒而后明于礼
乐(家语观周篇云孔子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洪/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于是喟然叹)
(日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五十而后读易盖亦有晚而后知
则是知之者为主也乐之者为主是故有所不知知之
未尝不行知之者为主是故虽无所不知而有所不能
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
者与乐之者是贤人圣人之辨也好之者是贤人之所
由以求诚者也君子之为学谨乎其始何则其所先入
者重也知之多而未能乐焉则是不如不知之愈也人
之好恶莫如好色而恶臭是人之性也好善如好色恶
恶如恶臭是圣人之诚也故曰自诚明谓之性孔子盖
长而好学适周观礼问于老聃苌洪之徒而后明于礼
乐(家语观周篇云孔子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洪/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于是喟然叹)
(日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五十而后读易盖亦有晚而后知
卷四 第 2b 页
者然其所先得于圣人者是乐之而巳孔子厄于陈蔡
之间问于子路子贡二子不悦而子贡又欲少贬焉(家/语)
(在厄篇云楚昭王聘孔子路出于陈蔡陈蔡大夫使兵/徒距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乃召子路而问焉子路愠)
(至作色而对又问子贡子贡日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盍少贬焉)是二子者非
不知也其所以乐之者未至也且夫子路能死于卫(家语/弟子)
(解云子路仕卫为大夫遇蒯/与其子辄争国子路遂死辄难)而不能不怛于陈蔡是
岂其知之罪邪故夫弟子之所为从孔子游者非专以
求闻其所未闻盖将以求乐其所有也明而不诚虽挟
其所有伥伥乎不知所以安之苟不知所以安之则是
可与居安而未可与居忧患也夫惟忧患之至而后诚
明之辨乃可以见由此观之君子安可以不诚哉
中庸论中
之间问于子路子贡二子不悦而子贡又欲少贬焉(家/语)
(在厄篇云楚昭王聘孔子路出于陈蔡陈蔡大夫使兵/徒距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乃召子路而问焉子路愠)
(至作色而对又问子贡子贡日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盍少贬焉)是二子者非
不知也其所以乐之者未至也且夫子路能死于卫(家语/弟子)
(解云子路仕卫为大夫遇蒯/与其子辄争国子路遂死辄难)而不能不怛于陈蔡是
岂其知之罪邪故夫弟子之所为从孔子游者非专以
求闻其所未闻盖将以求乐其所有也明而不诚虽挟
其所有伥伥乎不知所以安之苟不知所以安之则是
可与居安而未可与居忧患也夫惟忧患之至而后诚
明之辨乃可以见由此观之君子安可以不诚哉
中庸论中
卷四 第 3a 页
君子之欲诚也莫若以明夫圣人之道自本而观之则
皆出于人情不循其本而逆观之于其求则以为圣人
有所勉强力行而非人情之所乐者夫如是则虽欲诚
之其道无由故曰莫若以明使吾心晓然知其当然而
求其乐今夫五常之教惟礼为若强人者何则人情莫
不好逸豫而恶劳苦今吾必也使之不敢箕踞(箕踞谓/伸其两)
(脚而坐又日/其形似箕)而磬折百拜以为礼(磬折谓屈身如磬/之曲折言其敬也)人
情莫不乐富贵而羞贫贱今吾必也使之不敢自尊而
卑逊退抑以为礼用器之为便而祭器之为贵亵衣之
为便而衮冕之为贵哀欲其速巳而伸之三年乐欲其
不巳而不得终日此礼之所以为强人而观之于其末
者之过也盍亦反其本而思之今吾以为磬折不如立
皆出于人情不循其本而逆观之于其求则以为圣人
有所勉强力行而非人情之所乐者夫如是则虽欲诚
之其道无由故曰莫若以明使吾心晓然知其当然而
求其乐今夫五常之教惟礼为若强人者何则人情莫
不好逸豫而恶劳苦今吾必也使之不敢箕踞(箕踞谓/伸其两)
(脚而坐又日/其形似箕)而磬折百拜以为礼(磬折谓屈身如磬/之曲折言其敬也)人
情莫不乐富贵而羞贫贱今吾必也使之不敢自尊而
卑逊退抑以为礼用器之为便而祭器之为贵亵衣之
为便而衮冕之为贵哀欲其速巳而伸之三年乐欲其
不巳而不得终日此礼之所以为强人而观之于其末
者之过也盍亦反其本而思之今吾以为磬折不如立
卷四 第 3b 页
之安也而将惟安之求则立不如坐坐不如箕踞箕踞
不如偃仆偃仆而不巳则将祼袒而不顾苟为祼袒而
不顾则吾无乃亦将病之夫岂独吾病之天下之匹夫
匹妇莫不病之也苟为病之则是其势将必至于磬折
而百拜由此言之则是磬折而百拜者生于不欲祼袒
之间而巳也夫岂惟磬折百拜将天下之所谓强人者
其皆必有所从生也辨其所从生而推之至于其所终
极是之谓明故记曰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
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
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有所不能焉君子之道推
其所从生而言之则其言约约则明推其逆而观之故
其言费费则隐君子欲其不隐是故起于夫妇之有馀
不如偃仆偃仆而不巳则将祼袒而不顾苟为祼袒而
不顾则吾无乃亦将病之夫岂独吾病之天下之匹夫
匹妇莫不病之也苟为病之则是其势将必至于磬折
而百拜由此言之则是磬折而百拜者生于不欲祼袒
之间而巳也夫岂惟磬折百拜将天下之所谓强人者
其皆必有所从生也辨其所从生而推之至于其所终
极是之谓明故记曰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
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
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有所不能焉君子之道推
其所从生而言之则其言约约则明推其逆而观之故
其言费费则隐君子欲其不隐是故起于夫妇之有馀
卷四 第 4a 页
而推之至于圣人之所不及举天下之至易而通之于
至难使天下之安其至难者与其至易无以异也孟子
曰箪食豆羹得之则生不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
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
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朋友妻
妾之奉而为之此之谓失其本心且万钟之不受是王
公大人之所难而以行道乞人之所不屑而较其轻重
是何以异于匹夫匹妇之所能行通而至于圣人之所
不及故凡为此说者皆以求安其至难而务欲诚之者
也天下之人莫不欲诚而不得其说故凡此者诚之说
也
中庸论下
至难使天下之安其至难者与其至易无以异也孟子
曰箪食豆羹得之则生不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
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
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朋友妻
妾之奉而为之此之谓失其本心且万钟之不受是王
公大人之所难而以行道乞人之所不屑而较其轻重
是何以异于匹夫匹妇之所能行通而至于圣人之所
不及故凡为此说者皆以求安其至难而务欲诚之者
也天下之人莫不欲诚而不得其说故凡此者诚之说
也
中庸论下
卷四 第 4b 页
夫君子虽能乐之而不知中庸则其道必穷记曰君子
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巳矣君子非其信道之不
笃也非其力行之不至也得其偏而忘其中不得终日
安行乎通涂夫虽欲不废其可得邪记曰道之不行也
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以为过者之难欤
复之中者之难欤宜若过者之难也然天下有能过而
未有能中则是复之中者之难也记曰天下国家可均
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既不可过
又不可不及如斯而巳乎曰未也孟子曰执中为近之
执中无权犹执一也书曰不恊于极不罹于咎皇则受
之又曰会其有极归其有极而记曰君子之中庸也君
子而时中皇极者有所不极而会于极时中者有所不
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巳矣君子非其信道之不
笃也非其力行之不至也得其偏而忘其中不得终日
安行乎通涂夫虽欲不废其可得邪记曰道之不行也
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以为过者之难欤
复之中者之难欤宜若过者之难也然天下有能过而
未有能中则是复之中者之难也记曰天下国家可均
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既不可过
又不可不及如斯而巳乎曰未也孟子曰执中为近之
执中无权犹执一也书曰不恊于极不罹于咎皇则受
之又曰会其有极归其有极而记曰君子之中庸也君
子而时中皇极者有所不极而会于极时中者有所不
卷四 第 5a 页
中而归于中吾见中庸之至于此而尤难也是故有小
人之中庸焉有所不中而归于中是道也君子之所以
为时中而小人之所以为无忌惮记曰小人之中庸也
小人而无忌惮也嗟夫道之难言也有小人焉因其近
似而窃其名圣人忧思恐惧是故反覆而言之不厌何
则是道也固小人之所窃以自便者也君子见危则能
死勉而不死以求合于中庸见利则能辞勉而不辞以
求合于中庸小人贪利而苟免而亦欲以中庸之名私
自便也此孔子孟子之所为恶乡原也一乡皆称原人
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同乎流俗合乎污世曰古之人
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善斯可矣以古之人为迂
而以令世之所善为足以巳矣则是不亦近似于中庸
人之中庸焉有所不中而归于中是道也君子之所以
为时中而小人之所以为无忌惮记曰小人之中庸也
小人而无忌惮也嗟夫道之难言也有小人焉因其近
似而窃其名圣人忧思恐惧是故反覆而言之不厌何
则是道也固小人之所窃以自便者也君子见危则能
死勉而不死以求合于中庸见利则能辞勉而不辞以
求合于中庸小人贪利而苟免而亦欲以中庸之名私
自便也此孔子孟子之所为恶乡原也一乡皆称原人
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同乎流俗合乎污世曰古之人
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善斯可矣以古之人为迂
而以令世之所善为足以巳矣则是不亦近似于中庸
卷四 第 5b 页
邪故曰恶紫恐其乱朱也恶莠恐其乱苗也何则恶其
似也信矣中庸之难言也君子之欲从事乎此无循其
迹而求其味则几矣记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大臣论上
以义正君而无害于国可谓大臣矣天下不幸而无明
君使小人执其权当此之时天下之忠臣义士莫不欲
奋臂而击之击之而不胜身死其祸止于一身击之而
胜君臣不相安天下必亡是以春秋之法不待君命而
诛其侧之恶人谓之叛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是也(公/羊)
(传定公十三年秋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鞅取晋阳之/甲以逐荀寅与士吉射荀偶与士吉射者曷为者也君)
(侧之恶人也此逐君侧之恶/人曷为以叛言之无君命也)世之君子将有志于天下
欲扶其衰而救其危者必先计其后而为可居之功其
似也信矣中庸之难言也君子之欲从事乎此无循其
迹而求其味则几矣记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大臣论上
以义正君而无害于国可谓大臣矣天下不幸而无明
君使小人执其权当此之时天下之忠臣义士莫不欲
奋臂而击之击之而不胜身死其祸止于一身击之而
胜君臣不相安天下必亡是以春秋之法不待君命而
诛其侧之恶人谓之叛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是也(公/羊)
(传定公十三年秋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鞅取晋阳之/甲以逐荀寅与士吉射荀偶与士吉射者曷为者也君)
(侧之恶人也此逐君侧之恶/人曷为以叛言之无君命也)世之君子将有志于天下
欲扶其衰而救其危者必先计其后而为可居之功其
卷四 第 6a 页
济不济则命也是故功成而天下安之今小人君不诛
而吾诛之(则/是)侵君之权而不可居之功也夫既巳侵君
之权而能北面就人臣之位使君不吾疑者天下未尝
有也国之有小人犹人之有瘿今夫瘿必生于颈而附
于咽是以不可去有贱丈夫者不胜其忿而决去之夫
是以去疾而得死汉之亡唐之灭由此故也自威灵之
后至于献帝天下之权归于内孺贤人君子进不容于
朝退不容于野天下之怒可谓极矣当此之时议者以
为天下之患独在官官官官去则天下无事然窦武何
进之徒击之不胜止于身死袁绍击之而胜汉遂以亡(后/汉)
(窦武传灵帝时武秉政太傅陈蕃私谓武日中常侍曹/节王甫等自威帝以来操弄国权浊乱海内今不诛节)
(等后必难图遂与武定计诛之武奏收节等谋泄其党/王甫颖兵千馀与武对陈武军稍稍归甫武走诸军追)
而吾诛之(则/是)侵君之权而不可居之功也夫既巳侵君
之权而能北面就人臣之位使君不吾疑者天下未尝
有也国之有小人犹人之有瘿今夫瘿必生于颈而附
于咽是以不可去有贱丈夫者不胜其忿而决去之夫
是以去疾而得死汉之亡唐之灭由此故也自威灵之
后至于献帝天下之权归于内孺贤人君子进不容于
朝退不容于野天下之怒可谓极矣当此之时议者以
为天下之患独在官官官官去则天下无事然窦武何
进之徒击之不胜止于身死袁绍击之而胜汉遂以亡(后/汉)
(窦武传灵帝时武秉政太傅陈蕃私谓武日中常侍曹/节王甫等自威帝以来操弄国权浊乱海内今不诛节)
(等后必难图遂与武定计诛之武奏收节等谋泄其党/王甫颖兵千馀与武对陈武军稍稍归甫武走诸军追)
卷四 第 6b 页
(围之乃自杀枭首洛阳都亭何进传献帝时进录尚书/事素知中官天下所疾阴规诛之袁绍又为昼策多召)
(四方猛将以胁太后进遂召董卓等屯关中进久不决/其谋颇泄中官惧而思变张逊乃率常侍段圭数十人)
(伏兵省中矫诏召进入坐省閤于是拔剑斩进于嘉德/殿前袁绍闻乱遂闭北宫门勒兵捕宦者无少长皆杀)
(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汉室亦自此立矣)唐之衰也其迹亦大类此自辅国
元振之后天子废立听于宦官当此之时士大夫之论
亦惟宦官之为去然而李训郑注元载之徒击之不胜
止于身死至于崔昌遐击之而胜唐亦以亡(唐史宦官/传肃宗时)
(李辅国用事及立代宗以定策功愈跋扈程元振与辅/国助讨难立太子是为代宗其后废立多出于刘
亮)
(仇士良王守澄之徒而杨复恭至自称定策国老门生/天子文宗始倚宋申锡谋诛守澄不克而死官官益横)
(帝愈愤耻乃与李训郑注定计诛之因令仇上良鱼洪/志等往观甘露欲伏兵杀之会风动幕开见执兵者士)
(良等因劫帝杀训注而王涯贾餗之流皆死昭宗时韩/全诲与崔昌遐争权昌遐乃召朱全忠入诛宜官韩全)
(诲等皆死又诛八百人于内侍省哀号之声闻于/路君侧虽清而全忠势遂张帝卒弑死唐室以亡)方其
(四方猛将以胁太后进遂召董卓等屯关中进久不决/其谋颇泄中官惧而思变张逊乃率常侍段圭数十人)
(伏兵省中矫诏召进入坐省閤于是拔剑斩进于嘉德/殿前袁绍闻乱遂闭北宫门勒兵捕宦者无少长皆杀)
(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汉室亦自此立矣)唐之衰也其迹亦大类此自辅国
元振之后天子废立听于宦官当此之时士大夫之论
亦惟宦官之为去然而李训郑注元载之徒击之不胜
止于身死至于崔昌遐击之而胜唐亦以亡(唐史宦官/传肃宗时)
(李辅国用事及立代宗以定策功愈跋扈程元振与辅/国助讨难立太子是为代宗其后废立多出于刘
![](/kanripo/KR-Gaiji/images/KR1285.png)
(仇士良王守澄之徒而杨复恭至自称定策国老门生/天子文宗始倚宋申锡谋诛守澄不克而死官官益横)
(帝愈愤耻乃与李训郑注定计诛之因令仇上良鱼洪/志等往观甘露欲伏兵杀之会风动幕开见执兵者士)
(良等因劫帝杀训注而王涯贾餗之流皆死昭宗时韩/全诲与崔昌遐争权昌遐乃召朱全忠入诛宜官韩全)
(诲等皆死又诛八百人于内侍省哀号之声闻于/路君侧虽清而全忠势遂张帝卒弑死唐室以亡)方其
卷四 第 7a 页
未去是累然者瘿而巳矣及其既去则溃裂四出而继
之以死何者此侵君之权而不可居之功也且为人臣
而不顾其君捐其身于一决以快天下之望亦巳危矣
故其成则为袁为崔败则为何窦为训注然则忠臣义
士亦奚取于此哉夫窦武何进之亡天下悲之以为不
幸(何窦赞云事败阉孺/身死功颓为世所悲)然亦幸而不成使其成也二子
亦将何以居之故曰以榖正君而无害于国可谓大臣
矣
大臣论下
天下之权在于小人君子之欲击之也不亡其身则亡
其君然则是小人者终不可去乎闻之曰迫人者其智
浅迫于人者其智深非才有不同所居之势然也古之
之以死何者此侵君之权而不可居之功也且为人臣
而不顾其君捐其身于一决以快天下之望亦巳危矣
故其成则为袁为崔败则为何窦为训注然则忠臣义
士亦奚取于此哉夫窦武何进之亡天下悲之以为不
幸(何窦赞云事败阉孺/身死功颓为世所悲)然亦幸而不成使其成也二子
亦将何以居之故曰以榖正君而无害于国可谓大臣
矣
大臣论下
天下之权在于小人君子之欲击之也不亡其身则亡
其君然则是小人者终不可去乎闻之曰迫人者其智
浅迫于人者其智深非才有不同所居之势然也古之
卷四 第 7b 页
为兵者围师勿遏穷寇勿迫(孙子军争扁云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
(兵之/法也)诚恐其知死而致力则虽有众无所用之故曰同
舟而遇风则吴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孙子九地篇大/夫吴人与越人)
(相恶也当其同舟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小人之心自知其负天下之怨
而君子之莫吾赦也则将日夜为计以备一旦卒然不
可测之患今君子又从而疾恶之是以其谋不得不深
其交不得不合交合而谋深则其致毒也忿戾而不可
解故凡天下之患起于小人而成于君子之速之也小
人在内君子在外君子为客小人为主主未发而客先
焉则小人之词直而君子之势近于不顺直则可以欺
众而不顺则难以令其下故昔之举事者常以中道而
众散以至于败则其理岂不甚明哉(如窦武诸军多/降王甫之类)若
(兵之/法也)诚恐其知死而致力则虽有众无所用之故曰同
舟而遇风则吴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孙子九地篇大/夫吴人与越人)
(相恶也当其同舟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小人之心自知其负天下之怨
而君子之莫吾赦也则将日夜为计以备一旦卒然不
可测之患今君子又从而疾恶之是以其谋不得不深
其交不得不合交合而谋深则其致毒也忿戾而不可
解故凡天下之患起于小人而成于君子之速之也小
人在内君子在外君子为客小人为主主未发而客先
焉则小人之词直而君子之势近于不顺直则可以欺
众而不顺则难以令其下故昔之举事者常以中道而
众散以至于败则其理岂不甚明哉(如窦武诸军多/降王甫之类)若
卷四 第 8a 页
夫智者则不然内以自固其君子之交而厚集其势外
以阳浮而不逆于小人之意以待其间宽之使不吾疾
狃之使不吾虑啖之以利以昏其智顺适其意以杀其
怒然后待其发而乘其隙推其坠而挽其绝故其用力
也约而无后患莫为之先故君不怒而势不偪如此者
功成而天下安之今夫小人急之则合宽之则散是从
古以然也见利不能不争见患不能不避无信不能不
相诈无礼不能不相渎是故其交易间其党易破也君
子不务宽之以待其变而急之以合其交亦过矣君子
小人杂居而未决为君子之计者莫若深交而无为苟
不能深交而无为则小人倒持其柄而乘吾隙(梅福传/云秦倒)
(诗太阿授/楚其柄)昔汉高之亡以天下属平勃(高帝纪上疾吕/后问日陛下百)
以阳浮而不逆于小人之意以待其间宽之使不吾疾
狃之使不吾虑啖之以利以昏其智顺适其意以杀其
怒然后待其发而乘其隙推其坠而挽其绝故其用力
也约而无后患莫为之先故君不怒而势不偪如此者
功成而天下安之今夫小人急之则合宽之则散是从
古以然也见利不能不争见患不能不避无信不能不
相诈无礼不能不相渎是故其交易间其党易破也君
子不务宽之以待其变而急之以合其交亦过矣君子
小人杂居而未决为君子之计者莫若深交而无为苟
不能深交而无为则小人倒持其柄而乘吾隙(梅福传/云秦倒)
(诗太阿授/楚其柄)昔汉高之亡以天下属平勃(高帝纪上疾吕/后问日陛下百)
卷四 第 8b 页
(岁后萧相国怃死谁令代之上日曹参可问其次日王/陵可然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馀然难独任周)
(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及高后临朝擅王诸吕废黜刘
氏(高后纪惠帝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乃立兄子吕合产禄合子通四人为王且下诏废少)
(帝后立常山王其馀赵/王如意之流皆被害)平日纵酒一旦及用陆买计以
千金交欢绛侯卒以此诛诸吕定刘氏(陆贾传贾谓陈/平日足下不过)
(患诸吕少主耳平日为之柰何贾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豫附士豫附天下虽有变)
(则权不分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君何不交/驩太尉深相结平用其计乃以五百金为绛侯寿厚具)
(乐饮太尉亦报如之两人深相结/吕氏谋益壤卒诛吕氏立孝文)使此二人者而不相
能则是将相相攻之不暇而何暇及于刘吕之存士哉
故其说曰将相和调则士豫附士豫附则下虽有变而
权不分呜呼知此其足以为大臣矣
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第四
(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及高后临朝擅王诸吕废黜刘
氏(高后纪惠帝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乃立兄子吕合产禄合子通四人为王且下诏废少)
(帝后立常山王其馀赵/王如意之流皆被害)平日纵酒一旦及用陆买计以
千金交欢绛侯卒以此诛诸吕定刘氏(陆贾传贾谓陈/平日足下不过)
(患诸吕少主耳平日为之柰何贾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豫附士豫附天下虽有变)
(则权不分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君何不交/驩太尉深相结平用其计乃以五百金为绛侯寿厚具)
(乐饮太尉亦报如之两人深相结/吕氏谋益壤卒诛吕氏立孝文)使此二人者而不相
能则是将相相攻之不暇而何暇及于刘吕之存士哉
故其说曰将相和调则士豫附士豫附则下虽有变而
权不分呜呼知此其足以为大臣矣
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