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第三
   迪功郎新绍兴府嵊县主簿臣郎 晔 上进
  南省讲三传十事(仁宗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修/考试礼部既寘公第二复以春)
(秋对义居第一即/此十事见公墓志)
    左传三事
     供养三德为善 小雅周之衰
     君子能补过
    公羊三事
     定何以无正月 大夫无遂事
     初税亩
    榖梁四事
     侵不土地分民何以明正
卷三 第 1b 页
     雩月何以为正 鲁作丘甲
     鲁犹三望
   问供养三德为善
易者圣人所以尽人情之变而非所以求神于卜筮也
自孔子没学者惑乎异端之说而左丘明之论尤为可
怪使夫伏羲文王孔子之所尽心焉者流而入于卜筮
之事甚可悯也若夫季友孺牛之事若亲见而指言之
固君子之所不取矣(左传闵公二年云成季之将生也/威公使卜楚丘之父卜之曰男也)
(其各曰友及生有文在其手日友遂以命之又昭公五/年昭子即位欲杀孺牛孺牛惧奔齐孟仲之子杀诸塞)
(关之外初孺牛之生也庄叔以周易筮之遇明夷之谦/以示卜楚丘日是将行而归为子𣏌以谗人入其名曰)
(牛卒以/馁死)虽然南蒯之说颇为近正其卦遇坤之比而其
繇曰黄裳元吉黄者中之色也裳者下之饰也元者善
卷三 第 2a 页
之长也夫以中庸之道守之以谦抑之心而行之以体
仁之德以为文王之兆无以过此矣虽然君子视其人
观其德而吉凶生焉故南蒯之筮也遇坤之比而不祥
莫大焉且夫负贩之人朝而作暮而息其望不过一金
之储使之无故而得千金则狂惑而丧志夫以南蒯而
得文王之兆安得不狂惑而丧志哉故曰供养三德为
善又曰参成可筮(左传昭公十二年南蒯将叛枚筮之/遇坤之比曰黄裳元吉以示子服惠)
(伯惠伯日黄中之色也裳下之饰也元善之长也中不/志不得其色下不恭不得其饰事不善不得其极外内)
(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非此三者弗/当中美能黄上美为元下美则裳参成可筮犹有阙也)
(筮虽吉/未也)而南蒯无以胜之所以使后世知夫卜筮之不
可恃也穆姜筮于东宫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其
繇曰元亨利正而穆姜亦知其无以当之(左传襄公九/年穆姜薨于)
卷三 第 2b 页
(东宫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史日是谓艮之随随其出/也君必速出姜日亡是于周易日随元亨利正无咎元)
(体之长也亨嘉之会也利义之和也正事之干也有四/德者随而无咎我皆无之岂随也哉我则取恶能无咎)
(乎)故左氏之论易唯南蒯穆姜之事为近正而其馀者
君子之所不取也杜预之论得之矣以为洪范稽疑之
说通龟筮以同卿士之数(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杜预注/陈侯之筮云卜筮者圣人所)
(以定犹豫决疑似因生义教者也尚书洪范通龟箧以/同卿士之数南蒯卜乱而遇元吉惠伯荅以忠信则可)
(臧会卜僣遂获其应丘明故举诸验于行事者/以示来世而君子志其善者远者他皆放此)学者观
夫左氏之书而正之以杜氏之说庶乎其可也
   问小雅周之衰
诗之中唯周最备而周之与废于诗为详盖其道始于
闺门父子之间而施及乎君臣之际以被冒乎天下者
存乎二南后稷公刘文武创业之艰难而幽厉失道之
卷三 第 3a 页
渐存乎二雅成王纂承文武之烈而礼乐文章之备存
乎颂其愈削而至夷于诸侯者存乎王黍离盖周道之
盛衰可以备见于此矣小雅者言王政之小而兼陈乎
其盛衰之际者也夫周虽衰文武之业未坠而宣王又
从而中兴之故虽怨刺并兴而未列于国风者以为犹
有王政存焉故曰小雅者兼乎周之盛衰者也昔之言
者皆得其偏而未备也季札观周乐歌小雅曰其周之
衰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为之歌小雅日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
(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文中子曰小雅乌乎衰其周之盛乎(文/中)
(子述史篇日孰谓季子知乐/小雅乌乎衰其周之盛乎)札之所谓衰者盖其当时
亲见周之衰而不睹乎文武成康之盛也文中子之所
谓盛者言文武之馀烈历数百年而未忘虽其子孙之
卷三 第 3b 页
微而天下犹或宗周也故曰二子者皆得其偏而未备
也太史公曰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此语/见史)
(记屈/原传)当周之衰虽君子不能无怨要在不至于乱而巳
文中子以为周之全盛不巳过乎故通乎二子之说而
小雅之道备矣
   问君子能补过
甚哉圣人待天下之通且恕也朝而为盗蹠暮而为伯
夷圣人不弃也孟僖子之过也其悔亦晚矣虽然圣人
不弃也曰犹愈乎卒而不知悔者也孟僖子之过可悲
也巳(左传昭公七年云孟僖子将死语其大夫曰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吾闻将有达者曰孔丘圣人)
(之后也而减于宋其祖弗父何以有宋而授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共臧孙屹有言曰圣人有明)
(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今其将在孔丘乎我若/获没必属说与何忌于夫予使事之而学礼焉以定其)
卷三 第 4a 页
(位故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师事/仲尼仲尼日能补过者君子也)仲尼之少也贱天下莫
知其为圣人鲁人曰此吾东家丘也(见史记孔/子世家)又曰此
鄹人之子也楚之子西齐之晏婴皆当时之所谓贤人
君子也其言曰孔丘之道迂阔而不可用(世家云楚昭/王将以书社)
(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日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士坏贤弟子为佐非)
(楚之福也昭王乃止又云齐景公将以尼溪田封孔子/晏婴进日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
(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景公乃止)况夫三家之间
而孰知夫有僖子之贤哉僖子之病也告其子曰孔丘
圣人之后也其先正考父三命益恭而弗父何以有宋
而授厉公华父督之乱无罪而绝于宋(杜预解灭于宋/云孔子六世祖)
(孔父嘉为宋华督/所杀其子在鲁也)其后必有圣人今孔丘博学而好礼
殆其是欤小必往师以学礼呜呼孔子用于鲁三月而
卷三 第 4b 页
齐人畏其霸(世家云孔子摄鲁相事齐人闻而惧日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
(矣盍致地焉犁锄日请先沮之于是遗鲁/以女乐季子受之三日不听政孔子遂行)以僖子之贤
而知夫子之为圣人也使之未亡而授之以政则鲁作
东周矣故曰孟僖子之过可悲也巳虽然夫子之道充
乎天下者自僖子始敬叔学乎仲尼请于鲁君而与之
车使适周而观礼焉而圣人之业然后大备(家语观周/篇云孔子)
(谓南宫敬叔日吾闻老聃博古知今则吾师也今将往/矣对日谨受命遂言于鲁君曰今孔子将适周观先王)
(之遗制君盍以乘资之臣请与往公曰诺与孔子车一/乘焉二疋孺子待御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
(于苌洪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于是喟/然日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诸本皆作)
(懿子学乎仲尼以家语考之懿子虽学乎仲/尼至请于鲁君之说实出敬叔恐传写之误)僖子之功
虽不能用之于未亡之前而犹能救之于巳没之后左
丘明惧后世不知夫僖子之功也故叮咛而称之以为
卷三 第 5a 页
补过之君子昔仲虺言汤之德曰改过不吝夫以圣人
而不称其无过之为能而称其改之为善然则补过者
圣人之徒欤孟僖子者圣人之徒也
    公羊三事
   问定何以无正月
始终授受之际春秋之所甚谨也无事而书首时(公羊/传隐)
(公五年春秋七月此无事何以书春秋虽无/事首时过则书春秋编年四时具然后为年)事在二月
而书王二月事在三月而书王三月者例也至于公之
始年虽有二月三月之书而又特书正月隐元年春王
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庄元年春王正月三月
夫人孙于齐所以揭天子之正朔而正诸侯之始也公
羊传曰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缘终始之义一年
卷三 第 5b 页
不二君不可旷年无君(公羊传文公九年云踰年称公/矣则曷为于其封内三年称子)
(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称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不可旷年无君绿孝子之心则三年不忍当也)
诸侯皆踰年即位而书正月定公三年书曰王正月晋
人执宋几仲于京师先儒疑焉而未得其当也尝试论
之春秋十有二公其得终始之正而备即位之礼者四
文公成公襄公哀公也(经书僖公薨于小寝宣公成公/薨于路寝定公薨于高宸先君)
(如此可见文成/襄哀之得其正)摄而立不得备即位之礼者一隐公也
(经于隐公元年春王正/月不书即位以其摄也)先君不以其道终而巳不得备
即位之礼者六威公庄公闵公僖公宣公昭公也(羽父/弑隐)
(公而立威公彭生弑威公而立庄公庄公虽薨于路寝/子般为园人荦所贼而立闵公闵公为卜齮所贱而立)
(僖公以至宣公之立由文公之薨于台下昭公之立由/襄公之薨于楚宫凡此皆先君不以其道终故不得备)
(即位之/礼也)先君不以其道终而又在外者二庄公定公也
卷三 第 6a 页
(庄公之父威公薨于齐定公之/父昭公薨于乾侯故云在外)在外踰年而后至者一
定公也(定公先君昭公薨于三十二年十二月巳末至/明年夏六月癸亥公之丧至自乾侯故云在外)
(踰年而/后至)且夫先君虽在外不以其道终未尝有踰年而
后至者则是二百四十二年未尝一日无君而定公之
元年鲁之统绝者自正月至于六月而后续也(昭公十/二月薨)
(至六月戊辰/定公方即位)正月者正其君也昭公未至定公未立季
氏当国而天子之正朔将谁正耶此定之所以无正月
也公羊传曰正月者正即位也定无正月者即位后也
定哀多微辞(公羊传云元年春王定何以无正月正月/者正即位也定无正月者即位后也即位)
(何以后昭公在外得入不得入未可知也曷为未可知/在季氏也定哀多微辞主人习其读而问则未知巳之)
(有罪/焉尔)而何休以为昭公出奔国当绝定公不得继体奉
正故讳为微辞(何休公羊解云虽书即位于六月实当/如庄公有正月今无正月者昭公出奔)
卷三 第 6b 页
(国当绝定公不得继体奉正故讳为微/辞使若即位在正月后故不书正月)呜呼昭公绝而
定公又不得立是鲁遂无君矣榖梁以为昭无正终定
无正始(谷梁传云元年春王不言正月定无正也定之/无正何也昭公之终非正终也定公之始非正)
(始也昭无正终故定无正/始不言即位丧在外也)观庄公元年书正则不言而
知其妄矣
   问大夫无遂事
春秋之书遂一也而有善恶存焉君子观其当时之实
而巳矣利害出于一时而制之于千里之外当此之时
而不遂君子以为固上之不足以利国下之不足以利
民可以复命而后请当此之时而遂君子以为专专者
固所贬也而固者亦所讥也故曰春秋之书遂一也而
有善恶存焉君子观其当时之实而巳矣公子结媵陈
卷三 第 7a 页
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公羊传曰媵不书此何
以书以其有遂事书大夫无遂事此其言遂何大夫出
疆有可以安国家利社稷则专之可也(事见公羊传庄/公二十年何休)
(解云先是鄄幽之会公比不至公子结出竟遭齐宋欲/深谋伐鲁故专矫君命而与之盟除国家之难全百姓)
(之命故善/而详录之)公子遂如周遂如晋公羊亦曰大夫无遂事
此其言遂何公不得为政也(事见公羊传闵公三十年/何休解云不从公政令也)
(时见使如京师而横生事矫/君命聘晋故疾其骄蹇自专)其书遂一也而善恶如此
之相远岂可以不察其实哉春秋者后世所以学为臣
之法也谓遂之不讥则愚恐后之为臣者流而为专谓
遂之皆讥则愚恐后之为臣者执而为固故曰观乎当
时之实而巳矣西汉之法有矫诏之罪而当时之名臣
皆引此以为据若汲黯开仓以赈饥民(黯传云河内失/火烧千馀家上)
卷三 第 7b 页
(使黯往视之还报日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臣过/河内河内贫人伤水旱万馀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
(宜特节发河内仓粟以振贫民/请归节伏矫制罪上贤而释之)陈汤发兵以诛郅支(汤/传)
(云汤与甘延寿发兵攻郅支单/于乃上疏自效矫制陈言兵状)若此者专之可也
   问初税亩
古者公田曰藉藉者借也言其借民力以治此也诗曰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言民之必先公田也传曰私田稼
不善则非吏公田稼不善则非民(出谷梁传宣/公十五年)言上之
必恤私田也民先其公而上恤其私故民不劳而上用
足也宣公无恩信于民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故按行择
其善亩而税之(自宣公而下/皆何休之说)公羊传曰税亩者何履亩
而税也(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初税亩何以书讥何諓尔讥)
(始履亩/而税也)夫民不尽力于公田者上之过也宣公不责已
卷三 第 8a 页
悔过而择其善亩而税之宜其民之谤讟而灾异之作
也税亩之明年冬蝝生公羊传曰蝝生不书此何以书
幸之也犹曰受之云耳上变古易常应是而有天灾其
诸则宜于此焉变矣何休以为宣公惧而复古故其后
大有年(休解云言宣公于此天灾饥后能改过变寤明/矣复古行中冬大有年其功美过于无灾故君)
(子深喜焉/而侥幸之)愚以为非也按春秋书作三军(襄公十有三/年春王正月)
(作三/军)后又书舍中军(昭公五年春王/正月舍中军)书跻僖公(文公二/年八月)
(丁卯大事于太庙跻僖公注云大事禘也跻升也僖公/闵公庶兄继闵而立庙坐宜次闵下今升在闵上故书)
(而讥/之)后又书从祀先公(定公八年经书从祀先公注云/从顺也先公闵公僖公也将正)
(二公之位次所顺非/一亲尽故通言先公)事之复正未尝不书宣公而果复
古也春秋当有不税亩之书故何休之说愚不信也
    谷梁四事
卷三 第 8b 页
   问侵不土地分民何以明正
三传侵伐之例非正也左氏有钟鼓曰伐无曰侵(左传/庄公)
(二十九年夏郑人侵许凡/师有钟鼓日伐无日侵)公羊觕曰侵精曰伐(公羊传/庄公十)
(年二月公侵末曷为或言侵/或言伐觕者日侵精者日伐)榖梁苞人民牛马曰侵
斩林木坏宫室曰伐(谷梁隐公五年囚宋人/伐郑围长葛故有此说)愚以谓有
隙曰侵有辞曰伐齐威公侵蔡隙也蔡渍遂伐楚辞也
(左传僖公四年终书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遂伐楚次于陉传言责楚包茅)
(不贡是奉辞/以伐罪也)司马九伐之法负固不服则侵之贼贤害
民则伐之(见周礼夏/官司焉)然则负固不服者近乎隙贼贤害
民者近乎辞周之衰也诸侯相吞而先王疆理城郭盖
坏矣故侵伐之间夫子尤谨而书之盖古者有分土而
无分民(此语见何休/公羊传注)诸侯之侵地者犹不容于春秋而
卷三 第 9a 页
况苞人民欧牛马哉威公侵蔡不书所侵之地者侵之
无辞也楚子入陈乡取一人谓之夏州春秋略而不书
以谓驱民之非正也(左传宣公十一年冬楚子为陈夏/氏乱故伐陈因县陈申叔时谏之)
(乃复封陈乡取一人焉以归谓之夏/州而经止书冬十月丁亥楚子入陈)呜呼春秋之际非
独诸侯之相侵也晋侯取阳樊之田而阳樊之人不服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请隧弗许与之阳樊温原攒/茅之田晋于是始启南阳阳樊不服围之成公三年晋)
(叔孙侨如圆棘汶阳之田棘不服故围之观此则阳樊/汶阳前后不同今诸本皆作晋侯取汶阳之田而阳樊)
(之人不服疑/传写人误)愚又知春秋之不忍书乎此也
   问雩月何以为正
雩者先王所以存夫爱民之心而巳也天之应乎人君
者以其德不以其言也人君修其德使之无愧乎其中
而又何祷也虽然当岁之旱也圣人不忍安坐而视民
卷三 第 9b 页
之无告故为之雩雩者先王之所以存夫爱人之心而
巳也为传者不达乎此而为是纷纷之论亦可笑矣谷
梁传曰月雩正也秋大雩非正也冬大雩非正也月雩
之为正何也其时穷人力尽是月不雨则无及矣雩之
必待其时穷人力尽何也雩者为旱请也古之人重请
以为非逊也呜呼为民之父母安视其急而曰毛泽未
尽人力未竭以行其区区之逊哉(谷梁传云定公元年/九月大雩雩月雩之)
(正也秋大雩非正也冬大雩非正也秋大雩之为非正/何也毛泽未尽人力未竭未可以雩也雩月雩之正也)
(月之为雩之正何也其时穷人力尽是月不雨则无及/矣是年不艾则无食矣是谓其时穷人力尽也雩之必)
(待其时穷人力尽何也雩者为旱求者也求者请也古/之人重请何重乎请人之所以为人者逊也请道去逊)
(也则是舍其所以为/人也是以重之焉)愚以为凡书雩者记旱也一月之
旱故雩书月一时之旱故雩书时书雩之例时月而不
卷三 第 10a 页
日惟昭公之末年七月上辛大雩季辛又雩而昭公之
雩非旱雩也公羊以为又雩者聚众以逐季氏(公羊传/昭公二)
(十五年秋七月上辛大雩季辛又雩又雩/者何又雩者非雩也聚众以逐季氏也)然则旱雩之
例亦可见矣传例曰凡灾异历日者月历月者时历时
加日(公羊传隐公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电何休注云/日者一日之中也凡灾异一日者日历日者月历)
(月者时历时者/加自文为异)又雩记旱也旱记灾也故愚以此为例
   问鲁作丘甲
先王之为天下也不求民以其所不为不强民以其所
不能故其民优游而乐易周之盛时其所以赋取于民
者莫不有法故民不告劳而上不阙用及其衰也诸侯
恣行其所以赋取于民者唯其所欲而刑罚随之故其
民至于穷而无告夫民之为农而责之以工也是犹居
卷三 第 10b 页
山者而责之以舟楫也鲁成公作丘甲而春秋讥焉榖
梁传曰古者农工各有职甲非人人之所能为也丘作
甲非正也(谷梁传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作为也丘为/甲也丘甲国之事也丘作甲非正也丘作甲)
(之为非正何也古者立国家百官具农工皆有职以事/上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夫甲非)
(人人之所能为也/丘作甲非正也)而杜预以为古者四丘为甸甸出长
毂一乘戎马四疋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而鲁使丘出之也(杜预解云周礼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出戎马一疋牛)
(四头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出长毂一乘戎马四疋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此甸所赋今鲁使丘)
(出之讥重/敛故书)夫四丘而后为甸鲁虽重敛安至于四倍而
取之哉哀公用田赋(左传哀公十有二年春用田赋杜/预云直书之者以示改法重赋)
田二吾犹不足而夫子讥其残民之甚未有四倍而取
者也且夫变古易常者春秋之所讥也故书作三军舍
卷三 第 11a 页
中军初税亩作丘甲用田赋者皆所以讥政令之所由
变也而榖梁杜氏之说如此之相类安得不辨其失而
归之正哉故愚曰榖梁之说是
   问鲁犹三望
先儒论书犹之义可以巳也(公羊云犹者何通可以巳/也谷梁云犹之为言可以)
(巳/也)愚以为不然春秋之所以书犹者二曰如此而犹如
此者甚之之辞也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辛巳有事于
太庙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万入去籥是也(此事书于/春秋宣公)
(八/年)曰不如此而犹如此者幸之之辞也闰月不告月犹
朝于庙不郊犹三望是也(文公六年经书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僖公三十一年经)
(书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性犹三望宣公三年经书/春王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犹三望)
夫子伤周道之衰礼乐文章之坏而莫或救之也故区
卷三 第 11b 页
区焉掇其遗亡以为其全不可得而见矣得见一二斯
可矣故闰月不告月犹朝干庙者悯其不告月而幸其
犹朝于庙也不郊犹三望者伤其不郊而幸其犹三望
也夫郊祀者先王之大典而夫子不得亲之于周也故
周鲁之所行郊祀之礼而备言之焉耳春秋之书三望
者皆为不郊而书也或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或郊
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犹三望榖梁传曰乃者
亡乎人之辞也犹者可以巳之辞也(此说见杀梁传/僖公三十一年)
夫鲁虽不郊而犹有三望者存焉此夫子之所以存周
之遗典也若曰可以巳则是周之遗典绝矣或曰鲁郊
僣也而夫子何存焉(公羊传日鲁郊非礼也鲁郊何/以非礼天子祭天诸侯祭土)
鲁郊僣也而夫子不讥夫子之所讥者当其罪也赐鲁
卷三 第 12a 页
以天子之礼乐者成王也受天子之礼乐者伯禽也(礼/记)
(明堂位云成王以周公有大勋劳于天/下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春秋而讥鲁郊
也上则讥成王次则讥伯禽成王伯禽不见于经而夫
子何讥焉故曰犹三望者所以存周之遗典也范宁以
三望为海岱淮公羊以为泰山河海而杜预之说最备
曰分野之星及国中山川皆因郊而望祭之此说宜可

卷三 第 12b 页

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