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首 第 1a 页
陶渊明集序
梁昭明太子统撰
夫自衒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
明达之用心是以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其
故何也含德之至莫踰于道亲己之切无
重于身故道存而身安道亡而身害处百
龄之内居一世之中倏忽比之白驹寄遇
谓之逆旅宜乎与大块而盈虚随中和而
任放岂能戚戚劳于忧畏汲汲役于人间
梁昭明太子统撰
夫自衒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
明达之用心是以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其
故何也含德之至莫踰于道亲己之切无
重于身故道存而身安道亡而身害处百
龄之内居一世之中倏忽比之白驹寄遇
谓之逆旅宜乎与大块而盈虚随中和而
任放岂能戚戚劳于忧畏汲汲役于人间
卷首 第 1b 页
齐讴赵女之娱八珍九鼎之食结驷连骑
之荣侈袂执圭之贵乐既乐矣忧亦随之
何倚伏之难量亦庆吊之相及智者贤人
居之甚履薄冰愚夫贪士竞之若泄尾闾
玉之在山以见珍而终破兰之生谷虽无
人而自芳故庄周垂钓于濠伯成躬耕于
野或货海东之药草或纺江南之落毛譬
彼鸳雏岂竞鸢鸱之肉犹斯杂县宁劳文
仲之牲至于子常宁喜之伦苏秦卫鞅之
之荣侈袂执圭之贵乐既乐矣忧亦随之
何倚伏之难量亦庆吊之相及智者贤人
居之甚履薄冰愚夫贪士竞之若泄尾闾
玉之在山以见珍而终破兰之生谷虽无
人而自芳故庄周垂钓于濠伯成躬耕于
野或货海东之药草或纺江南之落毛譬
彼鸳雏岂竞鸢鸱之肉犹斯杂县宁劳文
仲之牲至于子常宁喜之伦苏秦卫鞅之
卷首 第 2a 页
匹死之而不疑丼之而不悔主父偃言生
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卒如其言岂不痛
哉又楚子观周受折于孙满霍侯骖乘祸
起于负芒饕餮之徒其流甚众唐尧四海
之主而有汾阳之心子晋天下之储而有
洛滨之志轻之若脱屣视之若鸿毛而况
于他人乎是以至人达士因以晦迹或怀
釐而谒帝或披褐而负薪鼓楫清潭弃机
汉曲情不在于众事寄众事以忘情者也
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卒如其言岂不痛
哉又楚子观周受折于孙满霍侯骖乘祸
起于负芒饕餮之徒其流甚众唐尧四海
之主而有汾阳之心子晋天下之储而有
洛滨之志轻之若脱屣视之若鸿毛而况
于他人乎是以至人达士因以晦迹或怀
釐而谒帝或披褐而负薪鼓楫清潭弃机
汉曲情不在于众事寄众事以忘情者也
卷首 第 2b 页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
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彩精
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㓪莫之与
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
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
志不休安道苦莭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
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
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
不同时故加搜校粗为区目白璧微瑕惟
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彩精
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㓪莫之与
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
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
志不休安道苦莭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
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
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
不同时故加搜校粗为区目白璧微瑕惟
卷首 第 3a 页
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
无讽諌何足摇其笔端惜哉亡是可也并
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尝谓有能观渊明
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
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
禄可辞不必傍游泰华远求柱史此亦有
助于风教也
无讽諌何足摇其笔端惜哉亡是可也并
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尝谓有能观渊明
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
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
禄可辞不必傍游泰华远求柱史此亦有
助于风教也
卷首 第 3b 页
卷首 第 4a 页
笺注陶渊明集目录
︻卷之一
诗四言
停云(并序)时运(并序)
荣木(并序)赠长沙公(并序)
酬丁柴桑 答庞参军(并序)
劝农 命子
归鸟
︻卷之二
︻卷之一
诗四言
停云(并序)时运(并序)
荣木(并序)赠长沙公(并序)
酬丁柴桑 答庞参军(并序)
劝农 命子
归鸟
︻卷之二
卷首 第 4b 页
诗五言
形赠影(并序)影答形
神释 九日闲居(并序)
归园田居(六首)问来使
游斜川(并序)示周祖谢三郎
乞食 游周家墓柏下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答庞参军(并序)五月旦作和戴簿
连雨独饮 移居(二首)
形赠影(并序)影答形
神释 九日闲居(并序)
归园田居(六首)问来使
游斜川(并序)示周祖谢三郎
乞食 游周家墓柏下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答庞参军(并序)五月旦作和戴簿
连雨独饮 移居(二首)
卷首 第 5a 页
和刘柴桑 酬刘柴桑
和郭主簿(二首)于王抚军座送客
别殷晋安(并序)赠羊长史并序
和张常侍 和胡曹示顾曹
悲从弟仲德
︻卷之三
诗五言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二首)
和郭主簿(二首)于王抚军座送客
别殷晋安(并序)赠羊长史并序
和张常侍 和胡曹示顾曹
悲从弟仲德
︻卷之三
诗五言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二首)
卷首 第 5b 页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癸卯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乙巳岁三月使都经钱溪
还旧居 戊申岁六月遇火
已酉岁九月九日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穫早稻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噀田舍穫
饮酒(二十首)止酒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癸卯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乙巳岁三月使都经钱溪
还旧居 戊申岁六月遇火
已酉岁九月九日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穫早稻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噀田舍穫
饮酒(二十首)止酒
卷首 第 6a 页
述酒 责子
有会而作(并序)蜡日
四时
︻卷之四
诗五言
拟古(九首)杂诗(十二首)
咏贫士(七首)咏二疏
咏三良 咏荆轲
读山海经(十三/首)拟挽歌辞(三首)
有会而作(并序)蜡日
四时
︻卷之四
诗五言
拟古(九首)杂诗(十二首)
咏贫士(七首)咏二疏
咏三良 咏荆轲
读山海经(十三/首)拟挽歌辞(三首)
卷首 第 6b 页
卷首 第 6b 页
闲情赋
︻卷之七
传赞
天子孝传赞 诸侯孝传赞
卿大夫孝传赞
士孝传赞 庶人孝传赞
︻卷之八
疏祭文
与子俨䓁疏 祭程氏妹文
︻卷之七
传赞
天子孝传赞 诸侯孝传赞
卿大夫孝传赞
士孝传赞 庶人孝传赞
︻卷之八
疏祭文
与子俨䓁疏 祭程氏妹文
卷首 第 7a 页
祭从弟敬远文
自祭文
︻卷之九
集圣贤群辅录上
︻卷之十
集圣贤群辅录下
笺注陶渊明集目录终
自祭文
︻卷之九
集圣贤群辅录上
︻卷之十
集圣贤群辅录下
笺注陶渊明集目录终
卷首 第 8a 页
补注陶渊明集总论
庐陵后学李公焕集录
朱文公语录曰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
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
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是能不要
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
朱文公语录曰作诗须从陶柳门中来乃
佳不如是无以发萧散冲澹之趣不
免于局促尘埃无由到古人佳处
庐陵后学李公焕集录
朱文公语录曰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
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
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是能不要
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
朱文公语录曰作诗须从陶柳门中来乃
佳不如是无以发萧散冲澹之趣不
免于局促尘埃无由到古人佳处
卷首 第 8b 页
杨龟山语录曰渊明诗所不可及者冲澹
深粹出于自然若曾用力学然后知
渊明诗非着力所能成也
真西山曰渊明之作宜自为一编以附于
三百篇楚词之后为诗之根本准则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曰东坡在颖州时因
欧阳叔弼读元载传叹渊明之绝识
遂作诗云渊明求县令本缘食不足
束带向督邮小屈未为辱翻然赋归
深粹出于自然若曾用力学然后知
渊明诗非着力所能成也
真西山曰渊明之作宜自为一编以附于
三百篇楚词之后为诗之根本准则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曰东坡在颖州时因
欧阳叔弼读元载传叹渊明之绝识
遂作诗云渊明求县令本缘食不足
束带向督邮小屈未为辱翻然赋归
卷首 第 9a 页
去岂不念穷独重以五斗米折腰营
口腹云何元相国万钟不满欲胡椒
铢两多安用八百斛以此杀其身何
翅抵鹊玉往者不可悔吾其反自烛
渊明隐约栗里柴桑之间或饭不足
也颜延年送钱二十万即日送酒家
与蓄积不知纪极至藏胡椒八百斛
者相去远近岂直睢阳苏合弹与蜣
螂粪丸比哉
口腹云何元相国万钟不满欲胡椒
铢两多安用八百斛以此杀其身何
翅抵鹊玉往者不可悔吾其反自烛
渊明隐约栗里柴桑之间或饭不足
也颜延年送钱二十万即日送酒家
与蓄积不知纪极至藏胡椒八百斛
者相去远近岂直睢阳苏合弹与蜣
螂粪丸比哉
卷首 第 9b 页
东坡曰孔子不取微生高孟子不取于陵
仲子恶其不情也陶渊明欲仕则仕
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
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
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东坡曰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
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
莫及也
葛常之曰东坡拈出渊明谈理之诗有三
仲子恶其不情也陶渊明欲仕则仕
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
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
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东坡曰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
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
莫及也
葛常之曰东坡拈出渊明谈理之诗有三
卷首 第 10a 页
一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曰
笑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三曰客养
千金躯临化消其宝皆以为知道之
言盖摛章绘句嘲风弄月虽工亦何
补若睹道者出语自然超诣非常人
能蹈其轨辙也
黄山谷跋渊明诗卷曰血气方刚时读此
诗如嚼枯木及绵历世事知决定无
所用智又云谢康乐庾义城之诗炉
笑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三曰客养
千金躯临化消其宝皆以为知道之
言盖摛章绘句嘲风弄月虽工亦何
补若睹道者出语自然超诣非常人
能蹈其轨辙也
黄山谷跋渊明诗卷曰血气方刚时读此
诗如嚼枯木及绵历世事知决定无
所用智又云谢康乐庾义城之诗炉
卷首 第 10b 页
锤之功不遗馀力然未能窥彭泽数
仞之墙者二子有意于俗人赞毁其
工拙渊明直寄焉持是以论渊明亦
可以知其关键也
山谷道人曰宁律不谐不使句弱用字不
工不使语俗此庾开府之所长也然
有意于为诗也至于渊明则所谓不
烦绳削而自合者虽然巧于斧斤者
多疑其拙窘于检括者辄病其放孔
仞之墙者二子有意于俗人赞毁其
工拙渊明直寄焉持是以论渊明亦
可以知其关键也
山谷道人曰宁律不谐不使句弱用字不
工不使语俗此庾开府之所长也然
有意于为诗也至于渊明则所谓不
烦绳削而自合者虽然巧于斧斤者
多疑其拙窘于检括者辄病其放孔
卷首 第 11a 页
子曰宁武子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
及也渊明之拙与放岂可为不知者
道哉道人曰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
暂举心尘劳先起说者曰若以法眼
观无俗不真若以世眼观无真不俗
渊明之诗要当与一丘一壑者共之
耳
山谷曰退之于诗本无解处以才高而好
耳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耳无
及也渊明之拙与放岂可为不知者
道哉道人曰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
暂举心尘劳先起说者曰若以法眼
观无俗不真若以世眼观无真不俗
渊明之诗要当与一丘一壑者共之
耳
山谷曰退之于诗本无解处以才高而好
耳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耳无
卷首 第 11b 页
韩之才与陶之妙而学其诗终乐天
耳
胡仔苕溪渔隐曰钟嵘评渊明诗为古今
隐逸诗人之宗余谓陋哉斯言岂足
以尽之不若萧统云渊明文章不群
词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
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
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
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
耳
胡仔苕溪渔隐曰钟嵘评渊明诗为古今
隐逸诗人之宗余谓陋哉斯言岂足
以尽之不若萧统云渊明文章不群
词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
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
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
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
卷首 第 12a 页
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
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是
乎此言尽之矣
葛常之韵语阳秋曰陶潜谢眺诗皆平澹
有思致非后来诗人怵心刿目雕琢
者所为也老杜云陶谢不枝梧风骚
共推激紫燕自超诣翠駮谁剪剔是
也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落
其纷华然后可造平淡之境如此则
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是
乎此言尽之矣
葛常之韵语阳秋曰陶潜谢眺诗皆平澹
有思致非后来诗人怵心刿目雕琢
者所为也老杜云陶谢不枝梧风骚
共推激紫燕自超诣翠駮谁剪剔是
也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落
其纷华然后可造平淡之境如此则
卷首 第 12b 页
陶谢不足进矣今之人多作拙易诗
而自以为平澹识者未尝不绝倒也
梅圣俞和晏相诗云因令适性情稍
欲到平澹苦词未圆熟刺口剧菱芡
言到平澹处甚难也李白云清水出
芙蓉天然去彫饰平澹而到天然处
则善矣
陈后山曰鲍昭之诗华而不弱陶渊明之
诗切于事情但不文耳
而自以为平澹识者未尝不绝倒也
梅圣俞和晏相诗云因令适性情稍
欲到平澹苦词未圆熟刺口剧菱芡
言到平澹处甚难也李白云清水出
芙蓉天然去彫饰平澹而到天然处
则善矣
陈后山曰鲍昭之诗华而不弱陶渊明之
诗切于事情但不文耳
卷首 第 13a 页
西溪诗话曰渊明意趣真古清淡之宗诗
家视渊明犹孔门视伯夷也
休斋曰人之为诗要有野意语曰质胜文
则野盖诗非文不腴非质不枯能始
腴而终枯无中边之殊意味自长风
人以来得野意者渊明而已
雪浪斋日记曰为诗欲词格清美当看鲍
照谢灵运欲浑成而有正始以来风
气当看渊明
家视渊明犹孔门视伯夷也
休斋曰人之为诗要有野意语曰质胜文
则野盖诗非文不腴非质不枯能始
腴而终枯无中边之殊意味自长风
人以来得野意者渊明而已
雪浪斋日记曰为诗欲词格清美当看鲍
照谢灵运欲浑成而有正始以来风
气当看渊明
卷首 第 13b 页
刘后村曰士之生世鲜不以荣辱得丧挠
败其天真者渊明一生惟在彭泽八
十馀日涉世故馀皆高枕北窗之日
无荣恶乎辱无得恶乎丧此其所以
为绝唱而寡和也二苏公则不然方
其得意也为执政侍从及其失意也
至下狱过岭晚更忧患于是始有和
陶之作二公虽惓惓于渊明未知渊
明果印可否
败其天真者渊明一生惟在彭泽八
十馀日涉世故馀皆高枕北窗之日
无荣恶乎辱无得恶乎丧此其所以
为绝唱而寡和也二苏公则不然方
其得意也为执政侍从及其失意也
至下狱过岭晚更忧患于是始有和
陶之作二公虽惓惓于渊明未知渊
明果印可否
卷首 第 14a 页
蔡宽夫曰柳子厚之贬其忧悲憔悴之叹
发于诗者特为酸楚卒以愤死未为
达理白乐天似能脱屣轩冕者然荣
辱得失之际铢铢校量而自矜其达
每诗未尝不着此意是岂真能忘之
者哉亦力胜之耳惟渊明则不然观
其贫士责子与其他所作当忧则忧
当喜则喜忽然忧乐两忘则随所寓
而皆适未尝有择于其间所谓超世
发于诗者特为酸楚卒以愤死未为
达理白乐天似能脱屣轩冕者然荣
辱得失之际铢铢校量而自矜其达
每诗未尝不着此意是岂真能忘之
者哉亦力胜之耳惟渊明则不然观
其贫士责子与其他所作当忧则忧
当喜则喜忽然忧乐两忘则随所寓
而皆适未尝有择于其间所谓超世
卷首 第 14b 页
遗物者要当如是而后可观三人之
诗以意逆志人岂难见以是论贤不
肖之实何可欺乎
东坡曰所贵于枯淡者谓外枯而中膏似
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
边皆枯亦何足道佛言譬如食蜜中
边皆甜人食五味知其丼苦皆是能
分别其中边者百无一也
汤文清公曰按诗中言本志少说固穷多
诗以意逆志人岂难见以是论贤不
肖之实何可欺乎
东坡曰所贵于枯淡者谓外枯而中膏似
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
边皆枯亦何足道佛言譬如食蜜中
边皆甜人食五味知其丼苦皆是能
分别其中边者百无一也
汤文清公曰按诗中言本志少说固穷多
卷首 第 15a 页
矣惟忍于饥寒之苦而后能存莭义
之闲西山之所以有饿夫也世士贪
荣禄事豪侈而高谈名义自方于古
之人余未之信也
按祁宽曰靖莭先生以义熙元年秋为彭
泽令其冬解绶去职时四十一岁矣
后十六年晋禅宋又七年卒是为宋
文帝元嘉四年南史及梁昭明太子
传不载寿年晋书隐逸传及颜延之
之闲西山之所以有饿夫也世士贪
荣禄事豪侈而高谈名义自方于古
之人余未之信也
按祁宽曰靖莭先生以义熙元年秋为彭
泽令其冬解绶去职时四十一岁矣
后十六年晋禅宋又七年卒是为宋
文帝元嘉四年南史及梁昭明太子
传不载寿年晋书隐逸传及颜延之
卷首 第 15b 页
诔皆云年六十三以历推之生于晋
哀帝兴宁三年乙丑岁(张演云先生/辛丑游斜川)
(诗言开岁倏五十若以诗为正则先/生生于壬子岁自壬子至辛丑为年)
(五十迄丁卯考终是/得年七十六并记之)
按张演曰梁昭明太子传称陶渊明字元
亮或云潜字渊明颜延之诔亦云有
晋徵士浔阳陶渊明以统及延之所
书则渊明固先生之名非字也先生
作孟嘉传称渊明先亲君之第四女
哀帝兴宁三年乙丑岁(张演云先生/辛丑游斜川)
(诗言开岁倏五十若以诗为正则先/生生于壬子岁自壬子至辛丑为年)
(五十迄丁卯考终是/得年七十六并记之)
按张演曰梁昭明太子传称陶渊明字元
亮或云潜字渊明颜延之诔亦云有
晋徵士浔阳陶渊明以统及延之所
书则渊明固先生之名非字也先生
作孟嘉传称渊明先亲君之第四女
卷首 第 16a 页
嘉于先生为外大父先生又及其先
亲义必以名自见岂得自称字哉统
与延之所书可信不疑晋史谓潜字
元亮南史谓潜字渊明皆非也先生
于义熙中祭程氏妹亦称渊明至元
嘉中对檀道济之言则云潜也何敢
望贤年谱云在晋名渊明在宋名潜
元亮之字则未尝易此言得之矣
亲义必以名自见岂得自称字哉统
与延之所书可信不疑晋史谓潜字
元亮南史谓潜字渊明皆非也先生
于义熙中祭程氏妹亦称渊明至元
嘉中对檀道济之言则云潜也何敢
望贤年谱云在晋名渊明在宋名潜
元亮之字则未尝易此言得之矣
卷首 第 16b 页
笺注陶渊明集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