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三
卷十三 第 1a 页 WYG1221-05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东维子集卷十三
            元 杨维桢 撰
 



  平江路常熟州知州王公善政记
圣天子君临天下垂二十载周知物情以守令去民为
最近而不可以弗之重也乃下明诏严守令之选以作
兴治道职是者宜其欢忻鼓舞涤濯奋扬以副上德意
卷十三 第 1b 页 WYG1221-0501b.png
夫何廉耻日衰奸伪日滋不幸一日有变民环视而起
不受条令至杀长吏以应寇而莫之能禁朝廷又大发
兵而罪有不胜穷者遂至兵连不解弥旷岁月而民愈
以病告弱者填委沟壑壮者从而污染绵亘数千里地
田菜为芜邑里为墟虽有高才明智之士缩手钤舌无
救弊之术迹其所从来皆守令不振职之过也吁民愤
之积也久矣存千百于一二而特异于庸众人职铨曹
者无以旌别而司文墨者又无以表彰之嘻何以为世
卷十三 第 2a 页 WYG1221-0502a.png
道劝邪知常熟州豫章王公其在任五载政平讼理民
大和悦既而请老以归则民怀其德为其立石志云
  吏部侍郎贡公平籴记
至正十三年春三月中书吏部侍郎贡公奉诏使江浙
民陷贼者曲宥之刑残之家免以土赋朝廷又虑馈饷
不维赈贷不给发内帑钱三十馀万定俾公于稔地兴
民和籴公抵吴兴谂民有储粟者听自陈籴凡六万有
畸于时直益其十之二先付直后纳所直粟且下令曰
卷十三 第 2b 页 WYG1221-0502b.png
朝廷以和为籴官不得齐刑史不得抱案差若等以三
吾与若一以和为义官府始笑之曰民疲久矣悍卒扣
门叫犹不即奉命今若此事其可集耶公曰民为尔
给储多矣吾今诚待之彼亦以诚应吾既而民果听令
相与议曰往时物输官而直不给虽给且垂橐而归今
公先与直豪发不以干有司吾何幸也复与平斗斛使
输粟者自槩司庾不得高下其手县吏与豪民有假是
以渔猎者公徵得之皆置诸法父老以手加额曰公之
卷十三 第 3a 页 WYG1221-0502c.png
为政吾前未之闻也乃相与诣其求书其事于石以为
平籴后法余惟管仲有轻重之权李悝有地力之教而
平籴之法出焉大要裒多益寡称物平施使民适足而
已历代祖之汉曰均输曰常平唐始置和籴使宋有博
籴便籴之科皆为美制而任之不得其人则亦无异于
强取也今公以内帑钱若干不经有司之散敛亲与民
市告以信令民之听之若子听父不三日飞艄挽舶填
塞津隘米积于地槩不暇给未越月廪入于永宁泰定
卷十三 第 3b 页 WYG1221-0502d.png
民不知扰而粟已盈数盖得和籴之本法而足以宣上
德意也岂非朝廷任得其人之效欤不然彫城瘵郭富
家豪室转在草野救死且不瞻何所取财而云和籴哉
此其事为可书也已汉耿寿昌以平籴便益赐特爵关
内侯公入觐吾见公之得赐爵也虽然赐爵一己利耳
吾闻公有箧中书凡一纲二十目皆切于议大政决大
利害而天下资以为治者条陈于上寔吏部献内职也
嘻此其利吾人者可一二计哉又南父老之至望也公
卷十三 第 4a 页 WYG1221-0503a.png
名师泰字泰父宣城人起身胄监尝为名御史云时江
浙行省检校李思义以省委事相籴事而郡监伊斯罕
公与有劳焉故并书之
  樊公庙食记
至正十有二年秋寇自徽犯江浙政府参知政事樊公
宿卫于省省吏皆次第引去独公柀甲上马率宿卫兵
不满伯什急出省攻贼从者心之公曰吾封疆之守不
守而去是以私利废臣道行至省坊口遇它遁将以兵
卷十三 第 4b 页 WYG1221-0503b.png
孤且散控其马首返公怒引佩刀斫其人曰城不守何
适遂跃马逆寇于天水桥巷战以死公在江浙政府凡
二年赞其首相兴利去弊不为猜吏中格力以进贤
退不肖为已任职虽恭实兴提衡伯夷称仁以将军葬
首阳天下伤之(不得全尸故云将/葬事见韩非子)樊公称仁以将军葬
天水东南人伤之吁又岂知其自决于义而人自畏爱
有甚于生死者乎义既决虽碎首涂地无悔焉死不安
于自决而出于有激出于无获已皆非死义而义利之
卷十三 第 5a 页 WYG1221-0503c.png
相去其间不能以寸凡遭祸乱有首鼠义利以奸法筴
者不死司寇幸而死疑似吁何可以亡辨哉故伯夷死
天下谓之义樊公死天下谓之忠兴义不可以声音笑
猊掩而得之必决于忠安于素有而天下至尤之物不
能易得也自昔死鸣甲(雍门/狄)死徇剑(楚/囊)衔须(汉温/序)
嚼齿(张/巡)死呕血(陈/)死郢州(黄从/龙)潭州(李/芾)类皆若是吁若
是始可与言封疆之臣社稷之镇矣议者谓全节未必
成功也吁节无增损功有成败无增损者内有成败者
卷十三 第 5b 页 WYG1221-0503d.png
外春秋录死节亦计其内而外有不计焉岐功与节以
律天下之忠非春秋义已公之死其仆曰田丁者亦徇
主死人比春秋蒯瞆之仆云去公之死两期月姚园寺
僧雪率杭之人为公立祠于天水院肖公之像岁时祀
之树石于门徵余文以书于是论次其死烈如此公名
执政字时申独杭其自号也世为郓人(其世出仕历/见别传云)
  听雪舟记
陵阳刘尚贤氏遭逄今天子龙兴由儤直为浙垣胡公
卷十三 第 6a 页 WYG1221-0504a.png
相府大宾僚自命其退公之室曰听雪舟介吾徒金信
氏致其词云某于十年前慕先生之风于富春山中愿
一接见无由今幸军旅事息钲鼓之听移于虚舟风雪
矣幸先生屑一言为记余异之曰轩以舟名舟以雪听
此江湖漂泊之境也夜深郭索声瑟瑟两冰窍瘁不得
熟寐非烟水之穷旅则草溪之寒渔耳尚贤身服鞬櫜
者十馀年值天子偃武尚文将陟清阶侍钧天所以听
九奏之乐矣其于雪也奚暇为穷旅寒渔之听哉抑有
卷十三 第 6b 页 WYG1221-0504b.png
说听雪以声固不若听雪以理者之为听之深也今夫
雪出玄而尚白似化藏于密而散于六合似道将集而
霰先焉似几阴涸而合睍而消似时匿瑕藏疾似量无
论高下夷险一称物而施似平治若是者雪之具德广
矣尚贤于其具德反诸己而有之则声不在雪其取数
于听者不既多矣乎不则雪舟之听穷旅寒渔耳信以
是说复命越十日尚贤驰书来谢曰某不敏始识听雪
以声不愈于听雪以吾子之听为至也请录诸轩为记
卷十三 第 7a 页 WYG1221-0504c.png
  大树轩记
乌江冯侯仲荣氏有先人之宅一区在霸王庙东自其
大父某手植三槐今皆合抱为百年旧物侯益封培之
扁其轩为大树侯来华亭治暇过余次舍谈及故家乔
木曰吾家节侯公军次大树军中号大树将军吾固不
知其树为何木木居何地今予家树出于吾祖手植吾
敬之亦呼大树敢徵先生一言以为志侯少时以戎行
侍主上其说主以除残理冤以成汤武之业与节侯意
卷十三 第 7b 页 WYG1221-0504d.png
不殊其侍主晨夜草舍(上声/止也)或至饥疲与节侯之豆粥
麦饭亦不殊为人谦退不伐亦似之节侯在关中得军
民誉乃召言者咸阳王之谮赖帝旷度释其所疑侯亦
以律外役椟胥招执臬者劾赖主上蕳知有素枉随雪
而伸益大赤眉之平定安集弘农群盗胥化为良邓禹
之不能者节侯能之上海之变胁以逮华亭名在死籍
人不敢任者侯以百口任之转死而生者殆万齿此又
节侯之所不能为也取前胄之号以字今日之轩孰云
卷十三 第 8a 页 WYG1221-0505a.png
不可侯今去州县劳陟中书幕府位益高施益大誉益
彰又乌知不拔于不次使秉钧轴以赞圣主太平之治
大树之泽其必有振尔祖而大树之号其不有光于节
侯乎侯谢曰某也愿力先生之言以赴先生之所期也
书诸轩为记
  知止堂记
世之高士尝比宦坑为鱼之逆须笱也笱一入虽有具
龙之体欲翔鳞回鬣以掉尾江湖之间乌乎难矣故沦
卷十三 第 8b 页 WYG1221-0505b.png
胥而没者滔滔是也恬而避者自陶鸱夷张赤松疏大
夫陶处士而下曾几人哉老子之经有警人者曰知止
不殆其言也可与悟者道而难与沦胥者告也云间老
人夏谦齐氏为某监漕官年未致仕也即勇退归里名
其燕处斋之堂曰知止是有味乎老氏之言哉老人去
世已五十年兵燹来堂燬去其四叶孙颐贞犹能力护
赵文敏所言之颜登于北山新堂不忘先也贞力学有
仕才丁时艰而不仕知进退出处者也使其仕也宦之
卷十三 第 9a 页 WYG1221-0505c.png
坑人者能坑其六尺之躯哉今年秋贞宴予于堂以落
其颜之新登者且请记于是乎书
  知止堂记
愚者不知止沓者不知止达者知之知而不止与不达
等陶朱汎五湖留侯从赤松知止也使不知止则革尸
夷族为伍韩二子而已耳此谢公伯礼名堂之义非愚
沓者之所能识也谢为淞望族至伯礼始以仕籍显官
卿郡至奉训大夫年未五十即挂冠归隐谓其子若孙
卷十三 第 9b 页 WYG1221-0505d.png
曰若知夫马与舟乎舟之运也满风送般捷若流矢千
里可一息逮也贪捷不止则瞿塘滟滪在樯橹奔
间马之驰也星流电掣快意所乘可朝燕而暮越也贪
逸不休则太行井陉在衔勒之下吾年未及致事而志
已勌矣祖父之某邱某水足以耕钓师友宾客足以觞
豆宴乐而一二家老足以主办王赋苟不知止漂蹶之
患将在我矣遂以知止命退处之室东藩大臣屡挽而
不起至以疾谢免参政周公琦既为书其室而复求予
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1221-0506a.png
记予为之喟然曰伯礼之贤于人也远矣今之仕者惟
患进不锐升不高孰肯先几于赤松五湖之侣称达人
于时乎于乎上蔡之犬华亭之鹤贻悔其身及其子孙
者几何人视谢氏之堂其亦少警乎书其说为记
  守约斋记
淞汪氏自其曾大父敦武公由枣阳从淮安王南度至
其考君泽三世皆以武符袭将门世泽至文裕始以文
学换门荫教谕当涂毗陵两邑升兰溪州正所在有教
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1221-0506b.png
绩自名其书斋曰守约夫世俗之约与圣门之约异服
破褐衣饭脱粟饭俭薄其身而一毫不以利于人非守
约也阳让阴竞研极利害守鼠两端虽大义弗勇于应
非守约也蕳伦理削礼法土木形骸率性而径发者又
非守约也孟子尝曰守约矣孟施舍之约不如曾子之
约者以舍徒力于气而曾子循诸理而持其要者也守
约若曾子可矣孟子之心学盖出于此其功用极于浩
然之气塞乎天地之间吁守至约而功至大此圣门能
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1221-0506c.png
事也虽然曾子之约必自博始不博以文不约以礼又
乌知曾子之守者哉文裕心学进于是始知施之守者
不足多其于三叶将祖不大有光乎文裕以吾言勉之
而已
  一笑轩记
庐陵张昱氏居南垣都司而命其寓轩为一笑求余言
为志圣门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余乌知张子之乐
何乐而必为张子推笑为何笑乎张子无乐而笑则其
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1221-0506d.png
笑为伪矣谁敢当张子之笑乎庄子以开口笑一月中
不过四五日此槩常情而言魏宗室苌一生不笑宋包
拯笑几比河清一笑之难有如此者晋陆云有笑疾梁
王筠见人必笑一笑之易有如此者张子一笑不以乐
必居一于此乎不然张子一笑吾不得而推也虽然陈
希夷一笑而天下自此定季义父一笑而天下自此敝
笑哉笑哉可畏也哉吾将质诸张子毋轻一笑
  三友堂记
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1221-0507a.png
河间公子李志学氏蚤年读书九华之山尝结草堂于
山之阳今仕虎林开元戎府客堂一所为藏修之地一
日将客渡钱湖入茅步登鹫岭憩客晚亭见有三人者
草衣木形类木客各以辞相提唱一客曰五鬣老仙赤
松裔青牛归来已千岁仙客元是风雨师不识人间汉
秦帝一客曰渭水龙孙孤竹种海波影拂珊瑚动一竿
持寄蟠上公钓得双璜六鳌重一客曰玉龙声嘶五更
了绿衣倒挂扶桑晓梅仙相见大树间梨花梦落春云
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1221-0507b.png
小三人者见公子各以辞就评公子异之曰赤松氏者
盖傲兀世变而不知有秦封者也孤竹氏者将仕矣治
则苍姫氏之治也梅仙者又梦觉人间世而将脱履于
蛮烟蜑雨之国也赤松似吾初节孤竹似吾志梅仙又
似吾末境也三客者行若异其归一也吾将尚而有之
延致于客堂遂命其堂曰三友而颜之其客铁心道人
志之道人者将进三益于公子期公子为岁寒交也因
录三友辞而为之志
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1221-0507c.png
  雪坡记
淮阳谢公既得余雪坡文曰先生为余立言殆吾座右
矣然余视今之取富贵者真幻耳奚以异于雪之不
可控抟者耶先生言苏雪之误于幻亦有味哉请我终
其说余曰投雪于炉以闭坚者幻也至人者一体诸盈
虚消息于雪也目击道存而讫亦允所客必于其间吁
雪之资于道者如是幻云幻云何哉何哉余闻今淮海
之杰五人焉公存中公自幼喜读书一遍即了大义年
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1221-0507d.png
踰三十不屑为章句儒而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杭为
南大都会加以师旅因以饥馑虽有大才智不能善其
后公守将于斯谈笑而理之三军无骄容百姓无菜色
盖必有度越今之大才智者人不得而识也吁观其寓
雪于坡者则得已世之豪杰身罹丧乱私其托于砺京
于金坞于狡兔穴自谓保固厥身至若子孙无止不知
人境一易如大幻物适偕之以速毙吁可哀也哉惟高
识之士得于盈虚消息之外于不可控抟者是托若雪
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1221-0508a.png
坡者是也已其友俞孚斋录吾文去曰知道于雪坡如
先生者是为真知苏雪堂之幻入于道矣雪坡能味幻
其何远于苏也哉
  凝香阁记
光禄大夫平章政事张公分治江浙之三年筑城堡脩
仓庾广庭台辟田畴休兵息民于是详延海内方闻之
士谈仁义讲礼乐收东南遗书于宾贤之馆而名燕处
之室曰凝香徵记于客乡会稽杨维祯维祯喜公之厌
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1221-0508b.png
兵乐治也遂为之言曰善乎韦应物之诗曰兵卫森画
戟燕处凝清香吾取其诗有文武道森戟之兵不忘武
也凝香之燕不厌文也文武脩而天下之事无不理矣
今士有深山长谷而出者咸曰吾闻光禄公善尊贤也
善养士也善求善内谏也无不忻忻然相告曰南垣有
贤相臣如此民其瘳矣乎光禄公下士如周公取友如
仲山甫士友之在其席者有帷幄之筹也有樽俎折冲
之道也广厦细旃之庙谟也非是无以入其室者于是
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1221-0508c.png
横经论道之顷投壶雅歌之馀清香之凝于一阁者不
翅如道山风日穆然其舒且和也君子观凝香之凝如
大昜之论鼎可以凝乎命也凝之旨也远矣哉光禄公
上以佐天子之太平下以安黎民之永定吾于凝香乎
占之然则是香也五木百蕴不论其侈矣瑞麟辟邪不
论其贵矣鳌山数十仞𤑔沈沃甲闻数十里者适足以
招吊民之窥也吁岂知吾凝之有其道哉岂知吾凝
有其道哉书诸室为记
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1221-0508d.png
  寿斋记
论得寿之道者有三李少君谓丹砂可化为黄金金成
以为饮食之器则益寿此方技家之论寿也广成子曰
必静必清毋劳女形毋摇女精乃可以长生此道家氏
之论寿也孔子曰仁者寿子思子曰有大德者必得其
寿此吾儒氏之论寿也方技以术道家以智儒家以德
德为上也淮阴汤公仁字寿之承旨赵公尝为书之于
燕处之堂今年登八帙矣为其子者中书省宣使某与
卷十三 第 16a 页 WYG1221-0509a.png
诸孙持酒以庆公之高年宣使某又命座客刘仲威氏
不远数百里求公寿说于予将以光其身而且垂庆于
后人也予谓齿踰七十子孙目击乎四世汤氏之福于
寿也不诬矣顾未知其得寿之道出于方技乎道氏乎
儒氏乎仲威曰汤公素以诗礼教子孙不远千里延明
师若刘正安之徒且将捐田若干亩立义塾以淑及里
中儿矣汤公岂方技氏道家氏之习乎夫德莫大于文
王文王谓武王曰我寿百吾与尔三焉是寿不出于天
卷十三 第 16b 页 WYG1221-0509b.png
而果出于德也信矣公之德充则公之寿可以及其身
而延子孙矣汤氏之祖若孙尚以予言勉之
  衍泽堂记
太史公自叙司马氏受姓所从上起颛顼子孙官居功
烈文辞下及其身而上嘻世德子孙固不嫌于自铭也
明泰州孔希道氏自著宣圣五十六孙泰州之𣲖实繇
宋朝散公端朝出守泰得赐田建家庙于州之东北地
因名孔家堡朝散七叶孙瑛仕中山府教授希道瑛子
卷十三 第 17a 页 WYG1221-0509c.png
也遭罹兵难挟家庙碑渡江与温衢之𣲖恭会不诬盖
以世德自重如此所次之舍又以衍泽二籀文颜之来
淞首谒予草玄阁求言以为志予谓圣人殁千五百年
自衍圣公袭封而下文子秀孙得试胄子监以表嫡氏
者鲜矣况散而四方坠在编户稍知自拔游庠序以为
食或者又以谱裔不自遭黜者不免若希道氏为先圣
仕裔钦钦乎恒惧世德之不嗣入吴执经于名师传且
将试有司与胄监之士角庶圣泽千五百年之衍于我
卷十三 第 17b 页 WYG1221-0509d.png
者未艾也嘻圣人德厚其流光其泽隆万世而不斩嗣
其世者又克光其载德其载德其泽不益衍矣此系希
道之自期而吾侪以期希道者吾闻君子谈世泽者不
在累名叠爵而在行应礼义希道行脩而名至其衍泽
也何以尚兹
  正心斋记
淞江万户侯石伯玉氏自颜其燕居之东室曰正心伯
玉尝谦予其所在客列者皆士之卿大夫之贤或雅颂
卷十三 第 18a 页 WYG1221-0510a.png
投壶或鼓琴赋诗不知伯玉之为武夫长也明日且请
余文曰记正心余曰士抱豪杰才而知圣贤之学亦寡
矣而况才已显宦已成恐恐焉惧心之不正思求圣门
切已之学者乎予观代之万户侯往往以少年子弟袭
先爵伎以习武为名懵不喻于学刚愎自用侈盛自骄
又幸而生于太平之世武无所于用惟务臂鹰走马挟
弓矢为畋游已则炰羔击鲜招无良狎徒酣歌舞为事
者比比也而岂有英年老志切切乎正心之学又求儒
卷十三 第 18b 页 WYG1221-0510b.png
先生之言著之座右以为警省如石侯者哉故为之言
曰人之所以正者身也身之所以正者心也心之所以
正者其道何繇敬而已矣请以射喻射者必正已而后
发内志正外体直而后不失于其正鹄此非敬何恃哉
文士之心正者占笔武士之心正者占射伯玉知射之
不可以心不正也则凡临事而惧有大于射者其可不
恃正心之法哉嘻棘门之戏不如细柳之肃飞将军之
纵不如程将军之拘此敬与不敬心正不正之效也伯
卷十三 第 19a 页 WYG1221-0510c.png
玉尚以予言勉之  归来堂记
予入吴首谒三高祠以其去国者非忘君还乡者非怀
土而放迹江湖者非方外败教之士也吴人至今高三
人之高而未知其继其高者范张而后为何人也或曰
上洋有章吉父氏殆其人已乎吉父少年以奇才为丞
相府舍人未知乘传遽为宣使者遂通籍贯近宦游京
师者三十年出贰尹江浙府适以内艰去制阕镇抚海
卷十三 第 19b 页 WYG1221-0510d.png
道裁数月即幡然归曰吾发种种矣太夫人之年且望
耄矣城南有桑麻田若干顷足以待禄养士不知体人
谓我何人谓我何于是作归来堂于室西偏遂雅志也
余今年东游过青龙江吉父之宅在江上延致于堂中
具声乐酒事为余驩因得奉觞为太夫人寿明日吉父
请文记归来堂吾尝嘅晋处士之归来矣不知者以为
耻五斗之折腰知之者以为典午氏将踣而不忍二姓
之事人也今吉父生于盛时遭逄圣君贤相之明用于
卷十三 第 20a 页 WYG1221-0511a.png
才也而吉父且以才选登要路年未及致仕而即退然
以归则以母故而爱日之诚有不能已者处士之归其
归以义吉父之归其归以孝孝义一道也归以义非世
道之幸归以孝实风教之荣归来名堂又岂诡晋处士
之迹以自高而求振夫䲭夷子张季鹰之后者耶虽然
吉父年未老神爽峻而才识茂进贤者未肯辄遗于吉
父也求忠臣于不孝门则已如以孝门则吉父其得卒
志于归来乎请以复吉父命书诸堂为记
卷十三 第 20b 页 WYG1221-0511b.png
 
 
 
 
 
 
 
 东维子集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