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春秋四传质 卷上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1a 页 WYG0171-022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四传质卷上
            明 王介之 撰
  隐公
元年
 传曰经文如化工以天观圣人之文而尽矣易曰复
 其见天地之心天非无心也又曰鼓万物而不与圣
 人同忧非必有心也故报和以祥报乖以沴庆以贻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1b 页 WYG0171-0228d.png
 善殃以贻不善谓天有为为之可也日月运行之恒
 度寒暑交错之恒数今古相嬗而因其自然谓皆有
 为为之不可也春秋之文谨内外之防正君臣之义
 命德讨罪以一字为褒贬如天之非无心者也因天
 以纪时因地以纪国因前王之制因天下之习以纪
 名如天之非有心者也有心而心著于文以立义学
 者研心以逆之不得略也非有心而文因其实义所
 不系学者平情而顺之不得凿也元年之称元圣人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2a 页 WYG0171-0229a.png
 何容心焉元一也或谓之一或谓之元实同也文虽
 异而非有异也且一者与二为偶与千而万为乘并
 立而数之之辞也年则前者逝而后者续不可以并
 立数矣故祖曰始月曰正日曰初皆不可以一称焉
 易曰初曰上而不可立一六之名即位之始年曰元
 年亦如此而已矣胡氏传云元即仁也是乾资始坤
 资生之元也然则一年而元二年其犹亨乎该四德
 以四年其后将如之何抑仁者贯初终于一心者也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2b 页 WYG0171-0229b.png
 一念之仁不足以保后念一事之仁不足以通万事
 正心以体仁岂仅嗣服之初为当然哉太甲之悔过
 迁善成王之惩毖后患复即远而犹无悔也中材之
 主初心未之有邪而难乎其继则立仁之义于年之
 始端无谓矣舜典之称元日商训之称元祀因乎古
 因乎人之所习因乎文之所宜此与天之非必有心
 者同道若欲彫琢自然之质加以外至之名则俗学
 辞章之巧耳圣言不如是也审矣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3a 页 WYG0171-0229c.png
春王正月(一/)
 周人以建子为岁首则一以建子为春矣而胡氏传
 云建子非春亦明矣何以见其明也以后世寅正所
 定之四时而明之也夫天固未尝自明其为四时宪
 天授时者名之以时而时乃著三统之法千五百三
 十九年而为一统三之四千六百一十七年而为一
 元天统者据四千六百一十七之始年朔旦冬至立
 为历元而以下推者也其时日月之会在子故以子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3b 页 WYG0171-0229d.png
 为首地统者阅千五百三十九年朔旦冬至日月会
 于丑人统者又阅千五百三十九年朔旦冬至日月
 会于寅此三正之历法各殊而二曜五纬之行度亦
 少异焉以气应言之天正子最微者也丑亦微也至
 于寅而始著一日之繇暗以明一岁之繇潜以见皆
 以其微著故曰积三微而成著然则建子之月春气
 之微也建寅之月春气之著也夏正纪其著周正溯
 其微则周人自以建子为春岁之首时之先者也建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4a 页 WYG0171-0230a.png
 子奚必其非春哉春者蠢也一阳动于地中植物则
 生气荣其根动物则暖气熏其蛰其动蠢蠢然历二
 阳三阳而阳气舒矣故至卯中而春气毕达以授夏
 夏者大也卯中以后无蛰不启无木不荣大而充之
 至午中而渐向于实以授于秋秋者收也午中以后
 无特生而有继长物质渐成至于酉中而渐以登以
 授于冬冬者终也酉中以后阴气凝于上物无不老
 而方生之气未萌也至于子中而终乃以始以授于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4b 页 WYG0171-0230b.png
 春特当子卯午酉之中为二分二至之候气虽应而
 未盛故谓之微周正达其微以察天化夏正纪其著
 以利民用各有道焉无容据夏正而断建子之非春
 矣圣人语颜子以为邦曰行夏之时以所敬授者民
 之时从人之著而不从天之微盖谓有王者兴革命
 改制而折衷三王以求允也其自言曰吾从周则未
 得位而遵一王之路也未尝得位而遽改制焉以夏
 之时冠周之月名实驳杂而不安于为下不倍之义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5a 页 WYG0171-0230c.png
 圣人其如是乎按泰誓春大会于孟津而曰星在天
 鼋以历法上推为建子之月二十八日戊午而书言
 春则周人以建子为春正月确有明徵故朱子言周
 有正月有正岁正月建子也正岁建寅也胡氏以理
 谈经而于历未讲故日食传采谷梁既朔晦日及晁
 日有亏伤之象之说而不知其非以是见释经之未
 易也且即以理论生其世反其道用其实易其名然
 则名周之玉辂为殷之木辂周之大武为虞之箾韶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5b 页 WYG0171-0230d.png
 其可乎春秋天子之事亦奉文武之法以治当世之
 诸侯大夫而已岂更易名实以乱昭代之大法哉
春王正月(二/)
 加王于正公羊言大一统者大周之统天下也大鲁
 之遵王而统于周也又曰王者孰谓谓文王也谓文
 王受命称王于殷之末造已改正朔行天子之事其
 义悖其词迂矣鲁所奉之正朔时王所颁当文王之
 时未有鲁而鲁何奉乎文王犹殷之西伯奉殷之丑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6a 页 WYG0171-0231a.png
 正故武王伐纣以建亥之月兴师而历家犹称殷之
 十一月商祀未殄之一日武王且不改而况文王其
 必言王以明一统之大义当东周之世列国僭乱或
 有不奉正朔者且杞宋修先代之事守自用其丑寅
 之正故于鲁之奉正朔而大言之以明一统之义韩
 宣子所谓周礼在鲁亦其一也
春王正月(三/)
 亲所志者不以其道拂而正之以成亲也顺而从之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6b 页 WYG0171-0231b.png
 以全已也为人子者无以有已而有时急于全已而
 不遑于正亲惧其以忘已故而嫌于利已也则嫡庶
 长幼废立之事是已庶之不敢侵嫡幼之不可躐长
 道也然宗臣可守义以行廷臣可援义以正为嫡长
 者不得与焉君父之为正为邪不敢知也故伯夷泰
 伯决去之而不疑隐公从命摄立以待让于桓犹庶
 几焉而谷梁以为成父之恶然则欲公之挟长以据
 位而可曰拂亲之失以成乎善哉夫公庶几近之而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7a 页 WYG0171-0231c.png
 于道则犹未也长而后反其国则何以知其必反也
 不能皎然揭日月而决行之公子翚之请有隙焉乘
 之矣或曰夫公亦犹是中材以下者而何望其遽为
 伯夷泰伯之高行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出
 乎仁即入乎不仁居危疑之地首鼠两端势不能俛
 而就诸臣之位则惟有去之而已不能去而使无馀
 地以自全舍伯夷泰伯而为申生之死且不得为孝
 况居位十一载而无疑乎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7b 页 WYG0171-0231d.png
春王正月(四/)
 嗣子初立于岁首书即位者盖有告庙临民之礼焉
 礼行而史记之不书即位则其未遑修此常礼者尔
 隐公之不书即位三传同辞以为摄也摄则告庙者
 告其摄也诏臣民者诏其摄也因之而告于王室告
 于友邦皆言摄也摄则无即位之事不可起即位之
 文若曰内不承国于先君则子野卒于襄没之后昭
 公不得早有所承昭薨于乾侯而季孙迎宋以立愈无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8a 页 WYG0171-0232a.png
 所受岂但隐哉抑云上不禀命于天子则平王之世
 纲纪犹未尽亡而文公以后周愈弱诸侯愈擅而又
 奚禀耶盖隐之不书即位摄也庄之不书不忍于弑
 父之逆母而情有不安未敢修常事也闵之不书国
 乱而子幼礼未备也僖之不书自外而入仓卒援立
 而未暇也定公戊辰即位之文季孙矜其废立之权
 张大其事非时而礼文备举皆因其实纪其事而顺
 逆得失见矣胡氏举十二公之不禀不承专以责之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8b 页 WYG0171-0232b.png
 四君者抑何以通其馀乎
郑伯克段于鄢
 克之为文经不再见左传曰逐之公谷曰杀之段不
 再见而奔卫者但段之子滑卫人为取廪延使段而
 奔也则卫将居之于廪延不但滑矣以知二传之言
 杀是已克者力胜之辞而有难意榖梁曰缓追逸贼
 亲亲之道诚缓追焉段且固守鄢而不下其遽逸乎
 即使逸焉段已死而滑犹挟卫以内伐段得逸而郑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9a 页 WYG0171-0232c.png
 能一旦安耶范中行之蹂晋也数十年而不息况段
 有君母之援哉盖至是而寤生之所以处段者无一
 焉可也周公不缓管蔡而王室宁唐太宗不缓建成
 元吉而嗣立定周公之不缓为孺子也故不损其仁
 唐太宗之不缓以自得天下也而天理斁要未有缓
 焉而可全恩以远害者缓之而祸延于不已弗缓而
 恩斩于一晁故曰寤生之于段至是而无一焉可也
 夫使寤生欲全恩于段而不害于国则可以全仁难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9b 页 WYG0171-0232d.png
 矣然而无难也王猛之于晁也鲁隐之于轨也晋申
 生之于奚齐也逃而去之而恩全父志也国者父之
 国也段之以少加长而将立者母志也国非母之所
 得制也则孤竹勾吴之事寤生不得而学焉而段以
 怙宠多才而见偪去之非义争之非仁故曰难也唐
 太宗之与兄弟势不相下而高祖在太宗无能自行
 其意制之无术而迫出于贼恩之计夫寤生则已立
 乎其位矣姜氏虽未忘情于立段亦窦后之于梁王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10a 页 WYG0171-0233a.png
 焉耳妇人之情当其未惩则妄不可止一小惩之而
 且以幸免于害为悦故狱辞一烧而窦后加餐姜氏
 虽悍出隧而融融泄泄则其情之易厌见矣寤生已
 立乎其位而国之执政祭仲子封皆其同志大臣持
 谠议以申其罚寤生奉母志以宽其罪段免于诛而
 姜氏之心亦戢非唐高方在权不操于太宗之比故
 曰易也夫寤生者岂责其去国以让段且亦安用为
 尔哉怨姜氏之恶已厚其毒以戕其弟而快志于母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10b 页 WYG0171-0233b.png
 则胡氏恶养天伦之说允矣寤生无能自掩矣缓追
 逸贼苟救过于既偾之馀诚无一而可者也
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子氏薨 尹氏卒
 甚矣读春秋之难也所凭以知数千载以前非传无
 津梁也而传之靡定非但微言之析以毫釐大义之
 区分秦越也地必有定所人必有定名时必有定期
 尤定而不可乱者莫如人而三传之言仲子也或曰
 惠公之母或曰惠公之妾言夫人子氏也或曰隐公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11a 页 WYG0171-0233c.png
 之母或曰隐公之妻言尹氏也或曰君氏隐公之母
 声子或曰周之世卿信左氏以伸仲子为惠公之妾
 乃其以君氏为隐公之妻不可信也信公羊以伸仲
 子为桓公之母乃公羊以子氏为声子不可信也信
 谷梁以伸子氏为隐公之妻乃其以仲子为惠公之
 母不可信也其人异其礼殊其所以生事而没宁之
 者道不可得而同虽然要之于终以观其始则仲子
 为惠公之妾桓公之母可信也以考仲子之宫知之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11b 页 WYG0171-0233d.png
 子氏为隐公之妻可信也以君在而不书葬知之尹
 氏为周之世卿可信也以君氏之不成文义知之或
 曰尹氏者合其族之祖孙而称之卒者一人耳何以
 氏志曰尹不一称而此卒者统言氏犹宿不一君而
 其卒者统言男或曰不以名讣也春秋之异辞三传
 闻者因所传而弗能损益尹氏宿男之不名旧史逸
 之亦未可知也
宋公和卒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12a 页 WYG0171-0234a.png
 传弟殷道也宋修先代之事守故宣公舍其子而立
 穆公夫亦用殷之道也乃殷之传弟也以次相及而
 终立嫡长初嗣者之子太甲之继外丙仲壬成汤之
 定法也至于后世则有传于弟而弟传其子不复归
 于嫡长初嗣之子者矣武丁之所以丰于祢也而成
 汤之法乱夫既两端皆可唯意与𫝑所便而为之则
 贪愤交乘而争乱以兴则殷道之不如周审也而况
 与夷之猜冯之媢二君不能使其子如朱均之帖然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12b 页 WYG0171-0234b.png
 安于在位而要一时仁让之名其能得乎故公羊曰
 宋之祸宣公为之也非过责之也侯于周服而不遵
 时王之制德非尧舜所授者非舜禹而欲希互让之
 贤大臣非伊尹易世且相胥以奉冯而置大位于可
 推移之𫝑宣公岂非祸本哉祸必于此而萌生矣左
 氏曰宣公可谓知人矣立穆公其子飨之命以义夫
 呜呼冯方眕目而盻郑方挟质以逞督与群臣方怀
 刃以俟时而曰其子飨之乎夫宣公犹非以安与夷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13a 页 WYG0171-0234c.png
 故而立和也未害为仁之愚也若左氏者逆计其子
 飨之而以为义则兄弟之际挟市心以求售以祖宗
 之宗社行其欲取姑与之术以徼名实之两获小人
 喻利而徒劳终蹈于害尚何义之云何以知宣公之
 非为与夷终飨故而立和也曰宣公欲授与夷则授
 之已尔而何用此迂曲之小智为若宋祖之授光义
 冀以传光美而及德昭则杜后妇人之鄙私胁太祖
 以盟之尔非太祖之乐为也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13b 页 WYG0171-0234d.png
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
 事有不相蒙罪有不相及事本无与于重轻则因彼
 而蒙此罪本未及于大恶则与于人之罪而分及之
 事本诸已而罪不容于贳乃舍之而旁及焉则本罪
 蔽矣州吁之请宋伐郑也乘郑人纳冯之衅以饵宋
 也州吁弑君而欲固其位罪不贳矣则不得以罪冯
 之恶分罪于宋宋殇忘穆公之德忌冯而逞志于郑
 逆天安忍罪亦不容贳也则抑不得以党贼之恶分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14a 页 WYG0171-0235a.png
 罪于卫矣此一役也宋殇之憯州吁之诡直书而并
 著无所畸重无所畸轻也以宋主兵者当日之首先
 戎行以向卫者固以纳冯争国为名问郑罪而加之
 兵非宋主之其可以卫主之乎州吁定位之志隐宋
 殇忌冯之事张蔑先君之恩以戕天伦罪重而不可
 以党恶蒙者也故诛周兴来俊臣之惨杀无辜不更
 责以事女主论朱清张瑄之驱人填海不更责其谄
 元君两罪俱则从其重舍其轻胡氏之说殆释本而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14b 页 WYG0171-0235b.png
 徇末矣
公观鱼于棠
 隐公摄位十有一年无宫室台榭之役无盘游淫猎
 之娱其观鱼也察水衡之获而与民争利也故三传
 有同辞而胡氏曰轻弃国政远事逸游兖南之壤涓
 涓之泉易涸之渊岂其千网云张巨鳞雪曝之观哉
 而公亦何乐乎此也北方之有鱼仅矣少有之而人
 珍之利斯存焉然其利也微矣故臧孙曰不足以讲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15a 页 WYG0171-0235c.png
 大事备器用公羊曰百金之鱼公张之谷梁曰鱼卑
 者之事也有司者之所察也公之为公其细甚矣有
 谗而不见有贼而不知孳孳焉察秋毫之利呜呼是
 箪豆见色之鄙人也虽贪孝友之名能舍其位以授
 之弟慨然而决乎胡广之志尽于饲猪菟裘未营蔿
 氏之刃已及宜矣哉若其逸游而忘国政也则犹可
 望其脱屣千乘以免祸也
初献六羽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15b 页 WYG0171-0235d.png
 公侯之礼乐异制他无所经见而公羊谷梁皆云诸
 公六佾侯四佾鲁侯而六佾讥僭乐也未能辨其是
 非而旁徵之礼有疑焉均之为诸侯五等皆侯也而
 周礼公之服衮冕侯之服鷩冕则侯有降于公公谷
 之说疑是矣乃公羊曰王者之后称公则宋修天子
 之事守纯用天子之礼乐以郊以禘故知罃见舞旌
 而骇以其为天子之乐也则三恪之舞当用八佾不
 但六矣左氏采众仲之说而胡氏以为别宫降六意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16a 页 WYG0171-0236a.png
 者其然乎处千载之下论千载之史事难矣论千载
 之典礼抑又难矣谷梁早自疑焉并存尸子之说以
 为天子诸侯皆八佾也未能自安兼异说而弗能折
 衷后之人将何据焉无已则降杀以两之说尚不忒
 乎谷梁子者尤其捃拾闻见而未定者也若以仲子
 为惠公之母遂使隐摄桓弑之实漫无所徵亦其不
 审之故也拾闻见以言经有所通必有所蔽非曲畅
 旁通以求之庸可不诬哉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16b 页 WYG0171-0236b.png
无骇卒 挟卒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间事屡变文亦屡易四传各
 成其说而断以义则胡氏精而公谷尤正质以事则
 左氏之有所徵也为可信也无骇挟之以名称胡氏
 曰未赐族也春秋之初犹为近古亦近之矣而左氏
 载羽父请族公命以字为展氏则又未尝不赐族也
 赐族之与赐氏也有别若季孙叔孙仲孙仲婴齐叔
 弓皆赐氏也赐以氏使世为卿矣隐公之世公子彄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17a 页 WYG0171-0236c.png
 称臧氏焉至臧孙纥而后夺其卿则有族而不能为
 氏矣无骇之后为展氏以柳下惠之贤终于小官非
 三家臧仲叔氏之伦也意者春秋之始赐氏者仅有
 之故公子益师公子彄皆得以公子称而无骇挟柔
 溺皆不能以氏世其官公谷皆曰隐不爵大夫未成
 乎君然则桓公之有柔庄公之有溺岂亦桓公之不
 爵大夫乎鲁之有世卿也自臧氏始而无骇挟柔溺
 犹身为卿而不得世故曰胡氏之说近之矣僖公以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17b 页 WYG0171-0236d.png
 后无有不氏者非不赐族也公子之子统曰公而三
 家与公并立虽亲虽贤不得为氏而世变亦于此可
 睹矣
辛未取郜辛巳取防 公及齐侯郑伯入许
 郑庄之狡也克段则养成其恶伐宋则假命于王取
 戴则乘敝于敌射王则劳问其左右当时不得攻其
 瑕后世犹或谅其情算之无遗而慝滋甚矣其尤狡
 而不易窥者则同鲁伐宋而归郜防于鲁也入郜者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18a 页 WYG0171-0237a.png
 郑也归于鲁入防者又郑也抑归于鲁是使鲁不谓
 其轻利而善让也不能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氏之
 阴谋郑并用之审矣郜防小邑也户口土田其于一
 国之都不啻什伯郑庄之所处心积虑垂颐而欲者
 许也虞独力之不能必胜惧连兵之或且分功乃勤
 攻取以拔城邑拱手而授之鲁鲁愧之感之而心折
 之矣且鲁隐者位未安而恐人不以为君者也屑屑
 于一鱼而唯惠是怀者也勿论其不知他日之为郑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18b 页 WYG0171-0237b.png
 并许即知之而情已浃志已盈且怀挟以居实利而
 又何遑他计焉郑庄乃左提右挈蹙许而毙之鲁虽
 欲不俛首授郑而抑岂人之情也哉叔也臣获也守
 土其土人其人视二邑之区区利相什伯而鲁终莫
 尽悟郜防之为饵也呜呼庄之狡也至是哉曹操之
 让还三县师此智也智而狡未有不夺于天者郑终
 不得许而徒使鲁受郜防之归天不可罔操不三世
 而司马氏夺之岂或爽乎左氏之于是非也以迹取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19a 页 WYG0171-0237c.png
 人而其失也奖虚伪之奸曰不贪其土以劳王爵正
 之体也又曰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可谓知礼矣然
 则曹操之让亦正而有礼耶狡者欺后世而或受其
 欺庄之狡加于操矣
  桓公
元年
 文章制度之兴皆积渐而成者也作者之谓圣圣之
 称有二一曰行造其极一曰通明也苟通于天下后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19b 页 WYG0171-0237d.png
 世而使民明焉抑可谓一端之圣矣能作而通于事
 明于理则可谓之圣非必道隆德盛之圣人而后作
 也孔子无所作而允为圣苟能作者不必造圣之极
 而可许之以作则汉武之以号纪年是已天下之大
 庶事之繁情伪之日兴书契文墨之日赜使无号以
 纪年则指新为旧假昔为今上自诏令下至庶民尺
 布斗米之左劵互相乱而奸人之售其奸何不可耶
 如以先帝之谥号时王之尊称为别则市籍狱簿而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20a 页 WYG0171-0238a.png
 辱至尊以临之其不轨不章抑甚矣故起禹汤文武
 于后日抑必师汉武之法以为法而胡氏曰必以春
 秋编年为法是何法也美名有尽胡氏且虑之矣以
 数相仍独无尽乎汉之冲质唐之顺宗昭代之洪熙
 祚不幸而短称元年者将安质正哉且春秋编年侯
 国之元年也周之诸侯千八百国其不可各建号以
 纪年明矣故其辞命因事以纪年如传称会于沙随
 之岁亦以年不可据不得已而徵之事侯国分而年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20b 页 WYG0171-0238b.png
 纪乱又安足为天下一统之法乎古者质而民伪未
 深圣人虑弗及焉以待后故曰百世以俟圣人必有
 俟也圣人不作苟有作者圣弗能违焉是亦作者之
 圣耳汉武骄奢不能掩其一事之通明而胡氏何讥
 焉
公即位
 恶莫憯于意意者不可如者也故春秋之法有诛意
 以殊诸文者矣未有因其意而为文以骫法者也意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21a 页 WYG0171-0238c.png
 动于微而滔天之恶从之以生圣人严笔削以夺其
 意所以窒乱源而遏人心之横流也后之为史者奉
 春秋以为准绳故王莽篡而不代汉以新武照僭而
 不间周于唐乃至蜀汉已分而不正曹丕繁阳之号
 刘石索头慕容履帝位而不假以正统之文以是为
 春秋之遗意也而桓公篡立春秋起即位之文胡氏
 曰如其意焉乱臣贼子之意其可如乎隐公薨而不
 地三年以后春不书王党恶而与会盟者必贬皆非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21b 页 WYG0171-0238d.png
 桓公之意也如其意焉将以愧之乎汉文之以金钱
 愧张武也武之恶小而固知愧者也君子犹以为失
 君人之体春秋天子之事而巧为如意之文以如讦
 如谑而与乱贼相形于心迹之间乎书即位者桓公
 行告庙临群臣之礼因其实而纪之篡与非篡不嫌
 同辞而于他事著之即位之文何容心焉胡氏之说
 巧而诬矣
及其大夫孔父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22a 页 WYG0171-0239a.png
 孔父者谷梁以为字胡氏依程氏之说以为名孔父
 名嘉见于传者审矣孙以王父之字为氏故其族之
 奔鲁者曰孔氏而父者字之通称嘉有孔义如郑公
 孙嘉之字子孔是也谷梁云或曰为祖讳也其说为
 长刘敞谓名其君于前不得字其臣于后此夫子之
 辞非宋人之书也孔氏去国三世以后爵禄不诏于
 宋之廷则君臣之道绝矣春秋鲁国之史而夫子修
 之则为祖讳之义得伸焉或曰临文不讳非此之谓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22b 页 WYG0171-0239b.png
 也臧孙纥不以父讳而改是谓临文此则直载孔父
 之事恶忍斥其名等之仇氏之牧荀氏之息乎孝子
 仁人之事其先于此取法焉可也
滕子来朝
 法之允者必有所止罚弗及嗣舜典之明训炯矣父
 子兄弟勿相及也矧上而祖下而累世之孙而何蔓
 延于无穷越之僭王自勾践始狄勾践焉耳上不及
 于允常故伐吴之役越称人而不以号举弑父与君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23a 页 WYG0171-0239c.png
 躬乎大恶也赵盾弑而不以累武蔡般弑而不以累
 有躬乎大恶者且然况党恶者乎终春秋之世降而
 称子此已甚之刑圣人之不尔必也谷梁氏曰狄道
 也狄道云者以子礼接诸侯简其牺牲玉帛兵赋之
 数以事大国而自替其先世之侯封也噫是可以观
 时变矣名者人之所甚重也贵者人之所欲得也世
 守者子孙之不忍忘者也芟夷此三者而非人之所
 安夫人而必有此情矣滕介齐宋鲁卫之间君不自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23b 页 WYG0171-0239d.png
 强臣不体国民不堪命敝于往来交际之繁而自替
 以同于小国故隐之末年薛以庶姓而敢于争长鲁
 以侯国而敢于旅见其以滕为不足为侯久矣诸侯
 不以为侯滕且隐忍而自处于非侯举叔绣以来世
 守之荣名一旦褫之而俯首甘焉夫滕岂得已哉前
 之不振而日以贫弱至此而无可如何也滕之偷非
 一日也诸姬兄弟之国无相轸恤坐视其疲敝而流
 于卑贱列国之不仁无有能相念者也他日者宗周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24a 页 WYG0171-0240a.png
 降而称君以奉职贡于强秦而三代封建之典遂裂
 亦岂异此哉春秋因其子而子之淩人与淩于人者
 之失道皆见矣薛杞降而称伯亦此也弱者日就于
 弱以趋于亡而强者王矣故曰可以观世变也
公及戎盟于唐冬公至自唐
 圣人诛赏之大法亦人之同情事之允协者而已刘
 裕篡也而灭姚泓灭慕容超天下后世不能没其功
 拓跋佛狸兴师南侵以讨萧鸾之篡弑为名而天下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24b 页 WYG0171-0240b.png
 后世不以之为南齐幸天下之势祸福之深浅人心
 之好恶虽圣人亦未有违之而激以愤出者也乱臣
 贼子之未即刑也旦夕引领以庶几得当圣人固有
 此情矣上有天王下有方伯外有四邻之诸侯内有
 举国之臣子固望其能伸大义矣然而终莫之能伸
 于是而圣人以笔削行天子之事引问罪之责于己
 而知罪不辞恶有即戎而望之冀其伏干戈于玉帛
 以蔑我宗邦也哉戎之为鲁患旧矣幸其无名而不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25a 页 WYG0171-0240c.png
 足以逞也假令执讨贼之名俘其君而杀之乘之以
 入鲁则周公伯禽之祀其不亡也无几楚庄以施之
 夏徵舒而春秋不忍言其灭楚围以施之蔡般而春
 秋正其诱杀之恶诚惧其一纵而不可复收也揖戎
 而进之以大义属望而几幸焉宗国之倾危不恤是
 与一晁之忿不思其难者其相去几何也以君父之
 雠为名而大防自我而毁若此者灾必及身胡氏之
 说过矣然则何以书至危也隐之盟唐不危而此危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25b 页 WYG0171-0240d.png
 者戎之情不可恃俄而可以顺矣俄而可以逆矣当
 其逆而危则书至义止此耳
宰渠伯纠
 胡氏曰宰冢宰渠氏伯爵宰之为冢宰非宰夫内宰
 是也纠与咺与周公俱称宰而无殊则其为冢宰也
 无疑公羊谓下大夫者非也伯之为爵是也系渠于
 伯之上则渠为纠之封邑所谓寰内诸侯而曰渠氏
 非也系渠于伯与周之公刘单之子均为国邑不与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26a 页 WYG0171-0241a.png
 武尹仍之称氏而无爵者均则渠为伯国无疑也左
 氏曰父在故名何休曰伯为王敬老之辞皆不得书
 名之故而为之说耳则胡氏赗诸侯之妾礼弑君之
 贼贬而书名于义为允而群疑可释矣一纠也而左
 氏以为人之子弟何休以为国之老臣以为老则老
 矣以为少则又少矣是射覆者之游词也奉命以使
 诸侯非人子事亲之日而何有于父前子名之礼非
 天子上庠之养乞言执酳之事亦何容施敬于出疆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26b 页 WYG0171-0241b.png
 之使乎凿说以求实必泥而不足以通
甲戌己丑
 左氏曰于是陈乱国人分散故再赴公羊曰㤜也甲
 戌之日亡己丑之日得谷梁亦云甲戌出己丑得其
 说不同而抑有可通者国人虽再赴赴至于鲁之日
 异尔非必所赴之日异也则必其死之日不确而赴
 者各以所知而异也陈侯虽㤜而以国君之尊狂疾
 而出必有随之而迹其所往者且在国中非野外也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27a 页 WYG0171-0241c.png
 市朝廛肆之间何至君死其地而不知盖唯陈侯之
 有㤜疾故陈佗因之而作乱国既乱公惊悸狂走从
 之者死亡分散而不得其死所左氏亦曰公疾病而
 乱作则其出走也以乱而乱之生也以疾因分散而
 不得其死之日不得其死之日而赴者异辞通三传
 而条理明矣蔡人杀陈佗与楚杀夏徵舒之词同则
 佗之为乱贼可知公谷知陈侯之出走而死而不知
 因佗之乱乃出或曰外淫或曰争禽则非也陈桓公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27b 页 WYG0171-0241d.png
 卒厉公跃立明年而佗为蔡杀盖佗之不容于国而
 出奔蔡杀之耳抑或既奔于蔡因其淫与猎而杀之
 未可知也
实来
 隐桓之纪其为阙文也多矣实来盖阙文也来者之
 为州公疑也其来也为来朝为过我则未可知也以
 外相如不书例之则可云来者为州公而公羊云是
 人来也于文为不顺胡氏云实者州公名则没其爵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28a 页 WYG0171-0242a.png
 而独举其名亦春秋所未有皆所谓求为之说而凿
 者也榖邓来朝名之而公谷曰失国邾子来朝不名
 而亦曰失国则经无阙讹而传强为记愈凿矣信传
 不如信经也
焚咸丘
 杜氏预以咸丘为鲁地焚者焚林而田胡氏从之左
 氏无传而杜氏决言之与三传谓为邾邑而火攻之
 者异盖杜之解经考历以定日考地以定事为密而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28b 页 WYG0171-0242b.png
 确以钜野之有咸亭而在鲁封内故知二传之非是
 岁也与狩郎之岁皆阙秋冬阙文耳故三传皆阙而
 不论胡氏独谓以远人朝桓党贼逸讨与天王之聘
 桓为大乱而削之党恶者人之罪也于天道奚累哉
 春秋天子之事则治天下之诸侯一也非独以治鲁
 也且于鲁有宗国之道焉则容有宽解之微辞焉桓
 宣与闻乎弑而没不书弑不使与赵盾公子归生同
 其不可掩之罪臣子辞也胡氏终桓之世极致其诛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29a 页 WYG0171-0242c.png
 讨之词累乎诸侯累乎天子而且上累乎天夫翚弑
 而桓立亦与督弑而冯立剽弑而衎归均尔未至如
 齐无知楚商臣蔡般之恶自己作而夺之也然三凶
 之逆且不以上累乎天而况桓乎去天之秋冬以极
 致其讨桓之辞所谓已甚也仲尼不为也
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
 春秋就事立法未有舍此事之曲直而追既往以咎
 之者故曰圣人之心如鉴空衡平而无适莫也鲁以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29b 页 WYG0171-0242d.png
 周班后郑直也郑怒而兴师入其近郊而战曲也曲
 直当前而持其平书来战而不言伐若曰是何词之
 可奉特怙其愤怒以求快志于一逞耳东迁而后垂
 及于桓王之世天下不知有宗周矣鲁守一王之制
 而郑蔑之无王之罪罪莫大焉前乎此之不讨贼非
 仅三国之罪也舍其无王之显恶而追咎其纵贼于
 十年之前胡氏之说不已迂乎春秋成而乱臣贼子
 惧简则惧渎则玩尽桓公十八年天下之大故诸侯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30a 页 WYG0171-0243a.png
 之功罪无一事而不以讨桓为法不已玩乎左氏曰
 我有辞也于义允矣
柔会宋公陈侯蔡叔盟于折 公会宋公于夫钟 公会
宋公于阚 公会宋公于虚 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于

 鲁之汲汲然不遑宁处而讲于宋者为郑突请也宋
 出忽立突而责赂无已鲁求之也愈急宋胁之也愈
 力鲁自辱已甚而宋之恶甚矣嫡庶之分非人之所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30b 页 WYG0171-0243b.png
 得乱也废立之权非友邦之所得擅也诸侯而擅邻
 国之废立义所不容矣然有因甥舅之亲而私之者
 有出奔在其国久与居而援之者有受前君之托而
 树之者未有乘人兄弟之隙起而制之以要求重赂
 以友邦之社稷为已贸货之资不得则忿焉以逞者
 也宋于是而人理灭矣勤勤然走鲁侯于道路若牙
 侩居间而争物价者然春秋屑屑以纪之言之长而
 愈可丑也且宋冯亦念已之何以君宋哉见忌于殇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31a 页 WYG0171-0243c.png
 公而不自保郑庄屡受兵以屈护之至于长葛之围
 经年而终丧其邑勿恤也郑庄之死未几而胁其大
 臣废其冢嗣执劵以邀赂于突而不厌其无人理也
 惟其无人之心也夫然则一盟四会具书于策而恶
 无以加左氏仅以无信讥之胡氏且引天下为公之
 大德以责禽行兽志之匪人不已迂乎一会不可而
 再再而三至于五六而会盟之约终不定也鲁辱而
 宋之贪狠不戢也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31b 页 WYG0171-0243d.png
公会纪侯郑伯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
师燕师败绩
 以持重为万全之道者国家方盛而外寇窃发待其
 自敝而敝之善于胜者也故赵充国得之西𦍑而吴
 明彻失之淮北若夫狡焉启疆之巨敌成乎不可解
 之难孤弱自守日渐丧亡则出万死一生以与争存
 亡之命内顾祖宗之世守不忍自我而坐饷他人寸
 心未死其能隐忍而莫之较乎其胜也或犹可激臣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32a 页 WYG0171-0244a.png
 民之气以与胥效死也即其不然而亦足以报先王
 先公于地下矣存一日之宗祊尽一日之人事束手
 待尽岂复有生人之气哉纪之战胡氏取谷梁之说
 以为纪与齐战是也谓其倖胜以召亡则过矣纪与
 齐比邻而齐包其外齐襄欲拓地以取威始自东国
 而纪居其股掌垂腴已久不吞纪而梦不恬岂果有
 九世之雠乎欺其弱而并之易耳夫然而纪欲委曲
 以图存必不可得矣欲引咎则九世之恩怨无可复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32b 页 WYG0171-0244b.png
 追欲班谕则无㨿之曲直非可理感上告天子而已
 请命矣连姻王室而齐无所忌下诉方伯而东夏之
 征五侯九伯者齐也若鲁则已告而无如齐何也效
 死以守则守与战相资者也不能战则不足以守战
 固守之善术也乃以战为纪罪而谓胜之必亡其惟
 肉袒牵羊奉先祖之封疆以归齐版六国之日敝于
 秦而不亡不已者此也为谋若此与秦桧汤思退之
 谋国又奚以异耶其曰鲁桓弑郑突篡不足为援而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33a 页 WYG0171-0244c.png
 恃之以战其说似矣乃当是时也秦晋僻处西陲宋
 卫方睦于齐而共图亡纪东方之小国若谭遂莱阳
 之属且地纳于齐而自保不给固无力以援人纪舍
 鲁郑又将谁托哉等死耳等亡耳臣有同死之心民
 有同亡之气捐躯命以不忍宗社之倾移不犹愈乎
 他日者盟于黄而齐有悛心此战为之也春秋以纪
 为主壮其战喜其胜也胡氏之说殆为高宗秦桧挫
 折岳韩之嚆矢与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33b 页 WYG0171-0244d.png
郑世子忽复归于郑
 世子者国储君副当嗣其位之称也于是忽之出四
 年矣而不没其世子所以正世适之尊正孽突之篡
 甚宋人之恶而深著祭仲之逆也胡氏曰亡其君位
 明矣庄公卒未几而忽逐未踰年而即位不得为君
 是忽未尝有其君位而何言亡耶未尝有其君位不
 得称爵而称世子其宜有郑也明矣称复者谷梁曰
 反正也是已以为既绝而复归孰绝之乎春秋不以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34a 页 WYG0171-0245a.png
 大义绝之非郑人之所得绝也
葬桓公
 君父之雠不共戴天无内外一也则雠之未复而不
 书葬无内外一也所以不书葬者何也报雠者不以
 葬为期而葬者死者之终事则亦臣子事其君亲之
 终事也至于葬而死者安矣生者亦可姑尽其道而
 止其哀矣故祭而谓之虞虞之为言安也虞而卒哭
 卒之为言止也君父死于人之锋刃而雠不复死者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34b 页 WYG0171-0245b.png
 未安生者之哀怨未能已也故原其情而不书葬公
 羊曰君子辞者君子之道不以忘亲待臣子伤死者
 之未安悼生者之哀怨不能止虽已封已树已虞已
 祔犹未葬也惟日望之矣而鲁同者君子之所弗矜
 其情弗望其复故不以未葬之词加之诛其心也君
 父手刃于人与之连兵与之同好主其婚娶其女射
 侯趋跄与施施于观社之下则是以车中为正寝以
 彭生拉胁为卜人左射人右之令终死则死矣葬则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35a 页 WYG0171-0245c.png
 葬矣无仇雠在其意中而奚为其不书葬哉贼之在
 外与在内也奚以别在内者非篡立之君则擅权之
 执政国人且受其胁持而庶子孤臣摈逐流亡志不
 得遂犹可矜也在外者阑入而戕贼其君父嗣子犹
 有其国家臣民犹可鼓励甘心伏服而不与争死生
 之命罪愈大矣而曰不责踰国而讨则怀悯青衣之
 憾可以怀安于建业徽钦北狩之辱可以北向而称
 臣此公谷之说所以异于圣人而胡氏因之尤非南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35b 页 WYG0171-0245d.png
 宋臣子之所忍言也
  庄公
春王正月
 公羊曰不与念母是也母弑父即不加讨焉固不得
 而念也谷梁曰继弑君不言即位先君不以其道终
 子不忍即位也非也不忍于父则何为其念是母也
 自庄公即位以后之事而观之未及期而释衰绖将
 皮币为仇雠作嘉礼之主庄固忘父之何以死忘母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36a 页 WYG0171-0246a.png
 之何以出而唯母是昵唯雠是即矣则当其踰年之
 始修告庙临民之礼又何忌乎其居然即位而无所
 恤也无疑然则春秋削之者所以示人子报雠之常
 而存人道于澌灭之馀也与闻乎弑而篡立若桓公
 宣公之即位而书之雠虽不报而视彼有间矣然而
 于彼书即位而不削与闻乎弑而篡者不足与存人
 道矣不与闻乎弑而忘其亲犹可与存人道焉庄公
 自忍而君子代为不忍之词以示万世使为人子不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36b 页 WYG0171-0246b.png
 幸而遇此者于心尤戚戚焉此春秋之微言游夏不
 能赞也二传未足以达此若胡氏概以内无所承上
 不禀命而夺之则文公以后孰为禀命而襄公继子
 野以嗣定公为季氏所立又何承耶愈失之矣
齐人迁纪郱鄑郚
 公谷二传作于世远言湮之后持说而不自信者多
 矣如此经者谷梁既云纪国也郱鄑郚国也又云或
 曰迁纪于郱鄑郚盖无所徵㨿从文句而亿度之已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37a 页 WYG0171-0246c.png
 不自信恶足以示后哉谓郱鄑郚为国而鄑也郚也
 他日皆属于鲁败宋师于鄑遂城郚经志之矣谓迁
 纪于郱鄑郚则纪已为齐所迁矣迁者君民俯首以
 从移宗社朝市而居于新邑纪非其国矣后书大去
 其国又何地为其国耶纪侯虽不能不亡而大去之
 日民之从之也犹四年其君民相依必不一日稽服
 于雠人之廷志义如此而肯相率以听其驱置乎此
 之不审则纪之志义不章而是非失实矣左氏公羊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37b 页 WYG0171-0246d.png
 以为纪邑既有徵而确言之且考诸经之后事而合
 焉合前后事以證不定之文乃释经之通义而传之
 迂谬者可正矣
公子庆父帅师伐于馀丘
 公羊曰不系乎邾娄国之也曷为国之君存焉尔于
 咸丘曰君存于于馀丘又曰君存求其说而不得曲为
 之辞耳诸侯之有国提封无几邾又微乎微者岂如
 汉唐之有两都惟其所幸而建宫阙乎不系之邾者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38a 页 WYG0171-0247a.png
 盖有说焉邾鲁接壤疆埸之一彼一此无定矣于馀
 丘殆固为鲁邑而邾夺之邾人守之于馀丘之人民
 且顺乎邾故伐焉而欲复其故宇本鲁邑也不可系
 之邾犹棘不系齐郓不系莒此春秋之以正疆域也
 若胡氏云邑而言伐志庆父之得兵权欲明鲁臣之
 僭而夺邾之属邑以为文不亦迂乎
葬桓王
 桓王崩七年而后葬左氏曰缓也虽缓岂其缓以七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38b 页 WYG0171-0247b.png
 年而公谷曰改葬是也雒阳谷雒之冲东迁之兆域
 初定而未审或有龁蚀之变焉然而非也鲁会葬而
 始书葬其始葬也不会而会其改葬乎谷梁又曰郤
 尸以求诸侯盖几得之矣郤云者不葬之谓盖待诸
 侯之会而诸侯不至因不葬以胁之于是而始有至
 者鲁则以微者往矣诸侯之不臣天子之不君大臣
 谋国之不振皆于此见矣桓王之将崩使家父求车
 焉为丧地也求之求之迟久以要之而至者犹鲜不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39a 页 WYG0171-0247c.png
 得已而葬焉王室之卑一至此乎盖桓王者失信无
 刑尽丧宗国之德威以启天下之叛久矣宋不王而
 依郑以伐之郑不服而交质以要之又不得而率陈
 蔡以亲征之曲沃赋无衣之傲辞而蔑文侯之冢嗣
 以命之天下既已离矣生而求车死而以暴尸胁诸
 侯而哀恳之其嗣子大臣弗能正也则七年不葬而
 以懿亲之鲁微者仅往焉天下岂能蔑周哉桓王自
 蔑之耳纪其崩葬之年如是其阔远也圣人之心戚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39b 页 WYG0171-0247d.png
 矣孟子曰诗亡然后春秋作谓桓王之时也故平王
 将崩之三年而春秋托始
纪季以酅入于齐
 国之立君君之有臣凡以为社稷也君为社稷死则
 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况其在贵戚之卿生死与共
 者乎宗社而将危矣君方奋不顾身以与敌争一旦
 之命为之臣者义无可生情无可去若其贪生怀利
 以君之土为已献纳之资归命仇雠而无所恧忌其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40a 页 WYG0171-0248a.png
 必诛不赦也无疑而犹为之曲说胡氏之于此犹辞
 奖乱之愆而不可得矣纪季者纪侯之弟也是先王
 之血胤与宗社为存亡者也不书弟不得为纪侯之
 弟不书公子不得为先君之子不书奔降雠叛国而
 逸然去之非奔也入者逆辞齐之规以得纪者久幸
 而季至焉招徕安抚之不遑而谓为难辞者何难耶
 以者不以者也非其所以而以之挟而去焉其横逆
 甚矣春秋之诛季至矣如曰将以请后五庙地已入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40b 页 WYG0171-0248b.png
 齐身已臣齐未有亡国之大夫可立先君之庙于他
 国者也藉令齐人姑许其立以诱之纪之先君怨恫
 于幽讵忍甘叛臣之血食乎微子之去未尝早归于
 周也箕子曰我旧云刻子纣以少夺长猜忌弗能容
 去而之于荒野以全恩耳抱祭器之说好事者之辞
 也使微子早归周以奉商祀则纣之亡武王何为立
 武庚以奉殷祀乎故不可以服微子者伸纪季而抑
 为之辞曰不得已叛臣降将孰非不得已者刘嘉投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41a 页 WYG0171-0248c.png
 王莽以免诛赵孟頫依蒙古以献艺皆不得已也充
 其类则宋高宗称臣于北朝以全赵氏之祀于江南
 亦不得已而情可原胡氏之云岂非秦桧之嚆矢欤
 纪季之罪臣子之义岂细故哉
齐侯陈侯郑伯遇于垂
 有其国之谓君会于戚者卫侯剽也盟于鄟陵者莒
 郊公也享郊之驾既出首止之援已成郑人君之齐
 陈以友邦接之有郑土而称郑伯者非子仪而谁胡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41b 页 WYG0171-0248d.png
 氏谓仪不敢轻去其国然处危而有国者将旦旦夕
 夕居于路寝之上以握固而后安乎仪虽弱有强齐
 以与遇突虽在栎独不畏仪之挟齐陈以反攻之耶
 曰实厉公非子仪臆度而无足徵也突以庶孽而篡
 出奔于外追而予之以爵将使与鲁昭之正位为君
 者比奚其可
纪侯大去其国
 灭者攻陷其都城而灭之也齐兵未至于纪而纪侯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42a 页 WYG0171-0249a.png
 去之齐国决于灭纪而纪侯不受其灭先齐兵之未
 至而去故不言灭宗社人民宫室车器悉舍而去之
 故曰大此春秋之特辞闵之责之而矜其事之异焉
 于斯时也鲁郑不能为之援天子不能为之庇郱鄑
 郚迁矣民去之矣季以酅叛兄弟离之矣不待齐兵
 之加而去之故谷梁曰不使小人加乎君子是或君
 子不争之一道也而公羊以为贤齐侯能复九世之
 雠何其迂谬以召乱也孟子曰霸必有大国齐晋之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42b 页 WYG0171-0249b.png
 谓也桓文以亡公子反国而即伯其先已大矣而后
 成乎伯齐之大也始于吞纪而桓公之降鄣迁阳灭
 谭灭遂也踵之晋则耿魏虞虢皆献公灭之而文公
 席有之也齐之霸肇于襄晋之霸成于献狡焉启疆
 国大兵众乃以制天下有馀威顾当齐襄之始之也
 先王封建之制未裂也列国会盟之好未能恝弃于
 一朝也非假为之名则不敢以轻灭人之社稷而襄
 创为之犹于天下之清议有戒心焉故为之名曰复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43a 页 WYG0171-0249c.png
 九世之雠虽然按其实原其情终观其已事将谁欺
 乎九世可雠也则百世亦可雠也三代之盛王申九
 伐之法命方伯率诸侯以灭不道之国者多矣诛其
 君而不亡其社稷者亦多矣皆求赞襄行法者而雠
 之胥天下而无非雠也齐哀侯之获罪于周其曲直
 无考天子之命临焉且齐之宗祊未易而犹为五侯
 九伯之长乃报之以夷灭其社稷则曹操报父之雠
 而屠徐州数十万之生灵不尤贤乎故曰公羊之说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43b 页 WYG0171-0249d.png
 迂谬而止以召乱也
郕降于齐师
 庄公帅师以出俟陈蔡而不至围郕而不服役久而
 归胡氏讥其黩武是责其轻于用众而不知其有众
 而不能用也刚柔之过也皆足以启祸而刚以召祸
 祸速而浅柔以致祸祸迟而大以庸庸为福者弱不
 知惧辱不知耻于是而奸宄潜窥忠良卷舌外侮浸
 深覆亡有渐是犹元气已羸痿痹先见于肢体而府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44a 页 WYG0171-0250a.png
 藏日敝以亡也祸之已发乃曰已无大过而遭时不
 幸且咸咎之曰不守祖宗忠厚之家法以养和平之
 福也岂不过哉鲁当五伯未兴之世以周公之胤为
 王室辅隐虽弱桓虽逆犹与强大并驱而不为之下
 役于齐而不自振自庄公始逮其后役于晋役于楚
 役于吴越一受人之役而终为人役不可复振矣夫
 庄公父死不报而甘为齐下或者其力不逮而臣民
 无自竞之心欤而非然也围郕之役鲁主之齐从耳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44b 页 WYG0171-0250b.png
 乃睥睨鲁为不足屈望望然纳款于齐师此有生人
 之气者何能俯首而听也于是而鲁人怒矣庆父请
 矣乘众怒以加齐愤盈之气致死于贪骄之敌齐人
 之气折而鲁可雄长诸姬以藩宗国在此役矣公顾
 曰我实不德盍修德以待时固将曰是周公禽父忠
 厚立国之遗训也为人子而忘其父徇淫纵大逆之
 母而昵于不戴天之雠如是以为修德何德之修耶
 自知不德无如弗围围而不降乃言修德则德者其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45a 页 WYG0171-0250c.png
 偷庸巽愞之鄙夫所可据乎连兵纳朔而齐专有其
 俘母氏请之而若分齐之馀惠其于齐也犹兽之尾
 也洋洋然掉以为悦而已矣于是齐之势成矣襄虽
 殪国虽乱终以雄长天下而为创伯之始齐之强而
 霸焉鲁贻之也于是庆父之窥之也深矣庄虽倖保
 其首领而嗣子相踵以承庆父之刃曰惟母是徇而
 忘父不足以为桓之子而何容世有国也身死而庆
 父之祸发焉庄召之也故不以次郎至不以围郕至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45b 页 WYG0171-0250d.png
 而但曰师还谷梁曰事未毕也不能毕其事而贸贸
 然往贸贸然以还也以修德之虚声为养痈之实祸
 古今一辙而后嗣当之万历中年以后宽大柔和之
 害易世而发亦犹是矣悲夫
齐人取子纠杀之
 三传皆言鲁杀之经既明言齐取而杀之而传何异
 焉或者其为鲁讳与讳者没之已耳未有已杀人而
 嫁其实于他人以诬为讳也鲁而听齐之命以杀纠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46a 页 WYG0171-0251a.png
 矣既屈服于齐而何为有长勺之战鲁既听命于齐
 以杀纠矣齐忿当释抑何为有长勺之战耶齐杀之
 则以齐为不仁得矣而春秋之意亦不然不仁者桓
 公也恶其不仁则当如郑庄之克段直言郑伯人者
 众辞也而桓公之罪减矣曰齐人取子纠杀之著齐
 之强加鲁之弱胁以去而杀之所以哀鲁之弱而恶
 之也纳纠不称子胡氏曰纠不当立是也子者君未
 踰年之称纠未入国而践阼齐所弗君而何称子鲁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46b 页 WYG0171-0251b.png
 则以纠为齐君而君之矣从鲁之辞也以之为齐君
 而又任其取而杀鲁之弱于是乎不可复振矣以义
 言之齐鲁之大雠也而所雠者诸儿纠则僖公之庶
 子也非雠也纳之可矣既纳之则必终之齐方强欲
 役诸侯以成霸使纠入立而受命于鲁则亦可以制
 齐而鲁不失为王室辅弗能焉而鲁之望绝矣胁纠
 以去始悻悻然为长勺之战何益乎取所奉以君人
 国之公子以去而杀之何其易也鲁之不自强王之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47a 页 WYG0171-0251c.png
 终伯之始也
荆败蔡师于莘
 或曰荆或曰楚何也先王分地建国因其地而名之
 有与州同名而无嫌者梁徐荆是也荆之为荆旧矣
 故诗曰蠢尔蛮荆又曰荆舒是惩皆以国言也荆者
 丛生之木名一谓之荆一谓之楚诗曰言刈其楚楚
 亦荆也荆山之南多产此木故州以之名国亦以之
 名先王剖土鬻熊受封国皆曰荆至于其后自改曰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47b 页 WYG0171-0251d.png
 楚犹吴之去勾越之去于耳而二传曰州名也州不
 若国胡氏因有州举之说非也书曰荆及衡阳惟荆
 州荆山之南衡阳之北其地辽阔是不一国楚未尝
 全有其土而春秋何容以州与之然则吴可称为扬
 赤白之狄可称为冀乎一字褒贬非此之谓也未有
 贬之而子之以一州者也
齐大灾
 宋大水公羊曰及我也齐大灾公羊亦曰及我也先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48a 页 WYG0171-0252a.png
 王有救患恤灾之侯度圣人有天下为公之至仁邻
 国之民犹吾民也苟其来告岂必及我而后志之灾
 既及我抑岂舍我之灾不言而言他国乎宋灾杜氏
 曰大也公羊曰大瘠也大瘠者何痢也以襄公末年
 书宋灾而伯姬卒例之非痢明矣痢之相染间数百
 里而必不相及同时俱痢亦疫气乘乎天时莫知其
 所自来奚必齐之痢浸淫以及鲁且以宋大水言之
 定王以前禹河未决宋在南河河沿卫而入齐之北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48b 页 WYG0171-0252b.png
 境水南溢于宋不得北滥于鲁又如陈灾纪于鲁史
 陈之去鲁也愈远安得千里而相及公羊之说不然
 审矣
曹羁出奔陈赤归于曹 郭公 曹杀其大夫
 左氏之文有徵而失之无断公羊谷梁多所断而失
 之无徵此春秋之所以难知也有徵矣虽断非其义
 然据事以求圣人之情也不远则左氏愈矣乐于断
 而于所疑者强相拟以立义不得则割裂支离而唯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49a 页 WYG0171-0252c.png
 其意诘曲穿凿二氏之妄也至于强合郭公于曹赤
 则文不成而事益以舛羁之为曹大夫无徵也赤之
 不可云郭公经有徵而公羊乱之也曹之杀大夫不
 名者与宋同于羁何与不可以羁奔徵大夫之杀也
 惟郭公为阙文而义不可晓耳羁之奔赤之归赤归
 而立为僖公杀大夫于赤立三年之后皆如日星之
 炳而何可紊也二传之诬于斯为最矣于是而胡氏
 之传允为定论于郭公曰义不可晓群疑释矣存郭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49b 页 WYG0171-0252d.png
 亡之异说借以发用贤远奸之理为宋高宗之疑李
 纲赵鼎而用汪伯彦黄潜善言也虽未必然不可废
 矣郭之亡谁灭之管子之书后人之赝作要未足信
 也
公子友如陈葬原仲
 公子友之如陈去庄公之薨九年庄公年方壮而政
 自己出牙与庆父弑般擅国之情形未能著也如其
 夙怀不轨而友虑及之身为公子立乎卿位弥缝而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50a 页 WYG0171-0253a.png
 匡救之其任也祸机初发而遽远引以避之焉用彼
 相哉二传以为避难出奔而托言会葬且曰春秋为
 之讳全躯以弃宗社之庸臣何足讳耶谷梁曰不言
 卒不葬者也不死而曰死不葬而曰葬将谁欺二传
 诘屈而诬于斯甚矣叔牙之诛友尚执政其奔陈也
 在子般既弑之后左氏之纪理势之无可疑者也此
 书如陈自以私交而出又何疑焉原仲之不卒外大
 夫之死史所略也其书葬原仲者直言其事而友之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50b 页 WYG0171-0253b.png
 罪自见胡氏谓归责王臣为私行之倡而列国无贬
 亦非也端本责上而下可无讥则尽春秋之文责周
 天子足矣其他又何求焉
齐人伐山戎
 易曰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故裔戎遐处于荒
 郊者偶有不戢驱而远之不欲勤兵以罢中国也若
 夫逼处五服之侧与我兄弟甥舅奉冠带祠春秋者
 相错也而吾土吾民以居以食秀者庠序朴者耕桑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51a 页 WYG0171-0253c.png
 生以之奠俗以之美五帝三王劳心力而为民立极
 所争者此大防耳而与我为敌者越山度堑以践蹂
 而灭裂之则赴之也如救焚剪之也如除莠不可爱
 终岁之劳以养数百年之祸讵留馀力以使有遗患
 于兹土哉燕者冀之北境并之东国大禹之所甸也
 武王以召公之明德肤功建国于此为王畿之北屏
 其在于齐则弥望平原一发而旋至尤不可视为越
 人之瘠无与我何者也桓公始霸以匡中国将欲南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51b 页 WYG0171-0253d.png
 问楚罪而戎之病燕牵其北顾苟其不惩方南辕而
 忧从北发且使楚人反唇而诘曰山戎之剪食诸姬
 曾莫能问而何但多求于祝融鬻熊之裔也束马悬
 车北踰卑耳以靖卢龙之塞诚有不容己于斯者而
 公羊曰操之为己蹙矣不操也而纵之不蹙也而佚
 之彼且操我而蹙我其如之何哉胡氏曰舍近政而
 务远略然则株守目睫以画地而自固割弃友邦之
 安危待其害之压境而始悔唇亡齿寒之非计不亦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52a 页 WYG0171-0254a.png
 晚乎书伐山戎于前记献戎捷于后大其绩也诗曰
 赫赫南仲猃狁于夷所以威蛮荆也汉武帝曰南越
 王首已悬阙下所以震匈奴也陉亭之师楚服罪而
 通王贡伐山戎之威震之夙矣远略之讥出于宰孔
 周之所以不竞也曾是以为定论乎
城小谷
 孙氏曰曲阜西北有小谷城沙随程氏曰齐地别有
 谷在济北有管仲邑非小谷也公及齐侯盟于谷盖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52b 页 WYG0171-0254b.png
 鲁地在济西者左氏云为管仲城之非也使为管氏
 之邑则宜书齐小谷如郑虎牢宋彭城之比矣庄僖
 之时虽上陵下替而诸侯犹耻为大夫役其后大夫
 之执政者益张然后唐邓之君并荐贿于囊瓦仲虽
 大功赫著而泗上诸侯未有奔走其门者庄公虽不
 自振不应勤民动众远为营筑且管仲让不忘君之
 贤大夫也其子孙未闻据采邑而列世卿则不敢勤
 鲁以为己城必矣向戌知辞偪阳之封而况仲非向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53a 页 WYG0171-0254c.png
 戌之比者乎
  闵公
春王正月 公薨
 谷梁氏之为说也曲以深苟曲折以求深则大义隐
 而贤者之志不白讨贼于肘腋之地视其力之可胜
 而后法可伸故董狐之责赵盾曰亡不越境反不讨
 贼非谓越境而君臣之义可废也力不胜讨不可伸
 姑隐忍外避而观衅焉外有大国之援内系国人之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53b 页 WYG0171-0254d.png
 望而后贼可必讨而宗社可安此庆父再弑而季子
 姑出以避之及其反而天讨行焉莫能禦也贤者之
 用心也密而大义则固昭然共白始终一讨贼之心
 而已叔牙之可酖庄公犹存季子可藉以行法也庆
 父弑般而季子出季子归庆父再弑而不能安于鲁
 出奔而追讨之于莒以庆父之久擅兵权才足以济
 其恶故不能亟以讨牙者讨庆父耳越境以徐图之
 迫之驱之而后杀之顺势之必然而法以伸国以安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54a 页 WYG0171-0255a.png
 斯其所以为社稷之臣耳谷梁氏必曲折而为之说
 曰公子牙今将尔而季子不为之免必致讨焉以遏
 恶也庆父既弑而不可及遏则归狱于邓扈乐以不
 探其情而诛庆父及其再弑又曰缓追逸贼亲亲之
 道也何其言之曲耶以是为义之精而义愈乱矣庆
 父也牙也季子也其亲均也则亲亲也亦均也缓追
 逸贼以为道牙之今将独不可缓之而使逸耶已成
 乎弑而曰不探其情今将尔而探其情一为深文一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54b 页 WYG0171-0255b.png
 为故纵也何居今将尔而蚤杀之曰以遏恶也然则
 诛庆父于弑般之日虽救般之弗及而再弑闵公之
 恶遏矣何为弗遏而使卜齮之刃无忌而发乎若夫
 狱有所归而首恶免焉尤党贼者之邪说君子所恶
 久矣司马昭杀成济朱全忠杀氏叔琮而可以覆其
 辜乎弥天之恶加于君父而姑以愚狠听嗾之小丑
 任之置稔恶之元凶于议外哉甚哉谷梁氏曲折以
 求深自诩以析义之精而不知其罔适以成乎诐淫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55a 页 WYG0171-0255c.png
 之辞而已矣
齐仲孙来 季子来归 齐高子来盟
 春秋以一字为褒贬有所施有所不施概以例之而
 义固有不可通者矣孔子之作春秋笔削之义始终
 一也若其因史之旧文而不容以意改则因时而屡
 变历二百四十二年史非一人之笔非一代之书也
 无骇挟柔溺之不氏至庄公以后而无不氏者矣史
 异辞也闵公之世大夫不名仲孙季子高子皆不名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55b 页 WYG0171-0255d.png
 焉前此后此无不名者矣此闵公一代之史辞如是
 也圣人如史文以笔之而时事可知矣当其时鲁国
 大乱闵公幼而不任为君邻国之君无有亲至其国
 者国之人知有大夫而已政无章国无纪名以不正
 圣人之所重伤也而胡氏以季友高徯之不名为贤
 春秋之所贤大夫有矣未闻贤而不名乱君臣之大
 纪者贤而子之耶则何以异于邾莒之君贤而孙之
 何以异于萧叔之叔单伯之伯乎则胡氏之说不足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56a 页 WYG0171-0256a.png
 以立矣仲孙曰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其欲睦鲁而
 安之犹笃于高子而在仲孙则曰略其君臣以示讥
 在高子则曰权在高子以美之斯亦论之不平者矣
 若公羊以仲孙为庆父讳而系之齐立说尤迂宜胡
 氏之决从左氏也
齐人救邢 高子来盟 城楚丘
 传曰桓公存三亡国以属诸侯意者桓公重自矜诩
 引为己功天下诸侯畏其威莫敢不归功焉传及子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56b 页 WYG0171-0256b.png
 鱼耳食而未之察耳桓公之于邢也邢受狄之伐在
 闵公之元年踰再岁而始有夷仪之迁其始救也则
 将卑师少不足以捍狄也狄之势方张邢之受围经
 年矣而何其不夙也其于卫也狄之入卫在闵公之
 二年踰再岁而始有楚丘之城懿公死戴公弱但遣
 无亏以甲士三百戍之未能拯之于渡河之后又何
 其不夙也其于鲁也子般弑国已大乱立闵公而不
 固其位仲孙湫请俟其自毙而姑待之使闵公再弑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57a 页 WYG0171-0256c.png
 而国几亡矣又何其不夙也盖修方伯之职而恤邻
 患者以邻为心及其未病而亟拯之邻不甚困已不
 甚劳而大难早已平矣以图伯为事而存亡国者以
 伯为心情不急不足以市德势不危不足以居功控
 告愈切持之愈缓假节兵之名勤往反之使市祭服
 乘马之恩聊以羁靡而弗绝及势穷矣力蹙矣贼益
 猖狂而将毙矣乃徐纠与国于聂北筑新造于楚丘
 委祸于蕞尔保奸之莒乃使邢卫凋残之父老鲁廷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57b 页 WYG0171-0256d.png
 縻散之君臣倾倒铭心戴其再造而泗上诸侯且诧
 方伯之功能起白骨而肉之弗敢不颂德焉自君子
 视之则如见肺肝而莫能隐也且夫邢与卫犹可托
 辞以谢责也狄方张而不易与争待其恶已盈而扑
 之易或一道矣鲁则区区一蛊淫狂逆之公子内乱
 其室家执而归之士师如缚豕于圈耳而又有季友
 以为之内主是岂骄悍之敌人横逞而无忌者此哉
 则其舒徐怠缓实怀取鲁之心不得而后与安存焉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58a 页 WYG0171-0257a.png
 是将亡其存而非存其亡何得云存三亡国乎义士
 谓之薄德诚薄德也三传不察于此皆以为予桓之
 救患子鱼之言先中之矣
  僖公
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郦获莒拿
 僖公承大乱之馀初立乎位位未定也季友诛叔牙
 逐庆父而执鲁之政权未定也鲁于斯时岌岌乎蕞
 尔之莒不能为鲁讨贼任其逸而之齐鲁人自讨焉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58b 页 WYG0171-0257b.png
 何所挟以求赂不得而兴师来伐深入鲁地于此而
 纵之四方观望且知鲁之终不足以自立鲁其能终
 以自立乎季友起锐师迎而击之斩获其将国以宁
 威以建四邻诸侯爱我者劝伺我者服忮我者惧鲁
 于是乃有生人之气故其败其获详纪而序季友之
 绩左氏曰嘉之公羊曰大之诚哉其可嘉而大也而
 胡氏责以抑锋止锐喻以词命使知不缩而引去此
 唯三代盛时执九伐之权以驭诸侯而少有忿争可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59a 页 WYG0171-0257c.png
 以理遣为能不用兵而敌自却若莒之乘约肆淫无
 名之贪愤而可宾宾然以笔舌折之乎王者之师不
 妄兴以搆怨诚无事居功于斩馘乃汤之于葛文王
 之于崇密词穷而必继以芟夷鲁不修怨以伐莒而
 但败其来侵之师又奚不可哉况乎莒之求赂鲁人
 弗与其弗与也岂竟置之忘言哉抑必有辞命焉而
 无如莒之不听何耳锋不可抑锐不可止束手以待
 其淩践我人民动摇我社稷惟驱使请和以冀缓其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59b 页 WYG0171-0257d.png
 祸宋之于金人正此术也然则汪黄秦汤其为王者
 之事哉胡氏此言得勿赞高宗以隐忍而称臣构耶
 若曰诈谋取胜则据谷梁手搏之说殆同儿戏盖里
 巷之语也而君子奚取焉
夫人氏之丧至自齐
 夫人氏者阙文也公羊以为贬非也哀姜之恶不甚
 于文姜文姜不去姓而何独于哀姜去之且不贬于
 孙邾之日而贬于丧至之日非法矣书薨于夷书以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60a 页 WYG0171-0258a.png
 归书丧至则哀姜不容于宗国之讨足以彰其恶矣
 欲加以讨罪之辞削其夫人可矣于姓乎何尤谷梁
 曰为齐讳杀同姓也管蔡畔而周公行诛何讳焉胡
 氏曰不称姓杀于齐不去氏受于鲁亦求其说而曲
 为之辞也
城楚丘
 文以表实实之为美为恶非文不彰也实以成文文
 之或褒或贬非实莫据也春秋文成数万而善必蒙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60b 页 WYG0171-0258b.png
 赏恶必即刑皆于文焉传之如日之照无隐也如雷
 之击无避也其或势有险阻而情可原迹有委曲而
 志可谅尤必大书特书以达其隐微如纪侯失国而
 书大去晋文召王而书王狩使天下后世读其文而
 众著其实圣人无不白之实无虚设之文也曲士之
 匿情而不欲显言之也心有私而理不曙诚不立而
 辞多蹇将有如周顗之救王导适以自灾其身者而
 圣人岂若是哉五伯功罪之首春秋赏罚之尤重者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61a 页 WYG0171-0258c.png
 也恶其专则正其罪嘉其劳则序其功孤竹之师陉
 亭之次一书再书详而不厌然则城楚丘以封卫固
 齐桓自诩以存亡国而天下震矜之者实与之文必
 与之而何吝耶略而不序不与审也公羊曰实与而
 文不与圣人将有匿情而不可与天下共白乎且文
 不与矣公羊氏未尝登夫子之堂而密相诏亦何从
 知圣人之与之哉胡氏曰不与专封正王法也近之
 矣虽然岂徒以罪桓哉不书城者之何人若天下之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61b 页 WYG0171-0258d.png
 公城之也若周之城之也鲁亦与焉若鲁之城之也
 不以功归齐而封建之大义显矣
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 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
于阳谷
 左氏曰服江黄耳公谷以为远国至则诸侯莫不至
 大国言齐宋远国言江黄大会而末言之夫恶从知
 诸侯之群至而略言之亿其然耳桓公之合诸侯屡
 矣鲁宋卫郑许陈曹滑滕或与或否各以事异大会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62a 页 WYG0171-0259a.png
 而末言之则何以知其谁与而谁否且齐之不勤诸
 侯而独与宋偕也不一江黄羸者闻风而就中国以
 盟得宋公与同事焉足矣奚用控大扶小群焉敝敝
 于道涂乎夫春秋之褒贬徵于详略缘陵之城扈之
 盟皆以略示贬若晋悼三驾功足尚者则均此友邦
 一年之中再序而不厌诚若胡氏所言与是谋也则
 当详纪以著其盛而何略耶夫齐桓之服江黄江黄
 自服耳管仲且欲却之矣使以结江黄为谋则其谋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62b 页 WYG0171-0259b.png
 也不亦陋乎讨楚不患无辞胜楚不患无与蕞尔小
 国初不足恃为重轻嗫嚅呴妪求助于叛楚之弱邻
 力不足而示怯于楚楚且自笑其无能矣刘裕之伐
 姚泓也拒拓拔氏而姚泓灭气夺之也蜀汉恃吴之
 败曹休而陈仓之出无功吴人恃诸葛诞之抗司马
 昭而淮上之军几覆梁武纳侯景以攻魏而几亡窦
 建德结王世充以胜唐而速毙宋之以金攻辽以元
 攻金皆此故智也齐而恃江黄以谋楚八国之师其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63a 页 WYG0171-0259c.png
 歼乎桓公之服江黄也以睦道柏亦远人来而不容
 不绥之也岂度德不堪量力不如而求助于区区之
 小国乎桓公未尝亟于是谋而又奚善之云
许男新臣卒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盖病夫以一
 偏之识论人生死之际安危之几者也君薨必于正
 寝岂徒以自尊而图安哉正其死者所以重社稷而
 授嗣君也有时而躬莅戎行有进无退以祖宗付托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63b 页 WYG0171-0259d.png
 之身死于境外而不恤则惟成败决于呼吸身轻而
 社稷为重也汉高帝扶疾以击陈豨帝不出豨不破
 幸而得反不幸而道崩可矣若夫进非独任夫勤王
 匡天下之责退无见迫于危国亡师之祸而轻以其
 身殉于原野外有乘约之惧内有窥伺之防不能凭
 几顾命以消衅隙负刍乱曹赵高亡秦皆此由也而
 可不为寒心哉宾宾然从诸侯之后忘死以听人之
 鞭弭即无他虞亦不可谓之知生而知死矣陉亭之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64a 页 WYG0171-0260a.png
 师八国皆与江黄外应蕞尔者许何当于胜败之大
 乃新臣之卒胡氏不许其归即正寝而以不知命责
 之不已过欤礼称出疆载椑人臣之为君父虑者忧
 危病之起于旦夕恐终之不慎也非谓出则虽死而
 不可归也士大夫之仕也年老疾笃则以乞骸归骨
 为礼非是者贪而无厌者矣此义不明则将有忘身
 而徇利禄者非大人之能权则小人之昧义矣可不
 辨哉若谷梁曰何为不地内桓师也恶有因伐楚之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64b 页 WYG0171-0260b.png
 善而竟以普天率土为其域中乎
盟于召陵
 召陵之绩大矣传春秋者达圣人之旨而重许之无
 异辞焉而谷梁氏曰桓之得志于楚为已仅矣岂非
 以胶舟之罪不伸包茅之贡不速方城汉水之对不
 孙乎扬雄氏之言曰齐桓之时缊而春秋美召陵明
 于时之义者可与论古今之功罪而责人也不至于
 无已夫桓公之时何时也平桓以后周之不能为天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65a 页 WYG0171-0260c.png
 下君久矣楚有先王之怨且僭号以相淩夺惠王嬖
 其庶孽且谓郑曰吾抚汝以从楚桓所戴之君如此
 矣作宾如宋而不王矣懿亲惟郑而射王肩矣受命
 以得国如晋而曰吾岂无衣七矣鲁其宗国而求赙
 求车不求而不应矣桓所与共事之友邦又如此矣
 楚地广兵强凭冥阨之塞以亢中国在殷高宗伐之
 三年而易称其惫则却屈完之请牵率八百瓦合之
 诸侯上无天子之宠灵以未经血战之轨里踸踔于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65b 页 WYG0171-0260d.png
 方城汉水之间能保其不为泓之伤股邲之掬指乎
 直斥其僭号之罪以临之岂患无名而彼业已枵然
 自大于其臣民甫一加兵而即削号必不可得之数
 也汉文帝之诏尉陀也不问其南粤武帝之妄世祖
 之喻公孙述也犹假以公孙皇帝之称席极盛之时
 有必胜之势且弗迫责之以一朝况齐桓之时无可为
 者乎晋文大胜之于城濮而楚旋受卫侯之逋晋悼
 制胜于萧鱼而楚旋修吴宋之怨屈完受盟楚兵不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66a 页 WYG0171-0261a.png
 敢窥申息者终其世桓公已没犹曰无忘桓公之德
 桓之得志如是而亦可止矣而犹曰仅也何哉三苗
 来格尉陀称臣桓之德固未足以及此而亦时之未
 可也夬之九三遇雨而不能速决愠而不咎非褊衷
 者之所知也
晋人执虞公
 褒贬者王道之权衡也两美互形而咸奖两恶各出
 而并诛弗或任意而偏出之此之谓大公虞公贪赂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66b 页 WYG0171-0261b.png
 以灭亲其为晋前驱之日罪恶已盈虽不亡而固不
 赦春秋冠于晋师之上定为首恶而虞之罪已蔽矣
 及其抱璧牵马而俘于晋身为臣仆宗社丘墟自嗟
 何及而召祸在昔至于此而可哀矣于是而一字之
 诛在晋不在虞矣首造灭虢之谋而利其国者晋也
 下阳之役以诛虞故而晋几逸罚非逸晋也有执虞
 之刑书在后则略晋而专罪于虞可耳晋之灭虢穷
 兵以蹙之强大吞并之习未尝有深奸巨慝也至举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67a 页 WYG0171-0261c.png
 虞而奸乃深慝乃巨将为覆载之所不容何也人莫
 憯于语笑违其心而转盼易其故当其假道之日辞
 婉矣猊恭矣连兵以出病相恤而功相让矣此时之
 顺以下虞者心与猊不可自问也虢已亡师已旋虞
 之愚方恃成劳以固兄弟之好一旦猝起而系累其
 君以轻移其国今与昔不可自问也均是一人而旦
 暮不能自保均是一身而心口不能自知楚之于蔡
 般秦之于楚怀皆是物也变诈兴廉耻丧则孱人不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67b 页 WYG0171-0261d.png
 能敌奸人之慧弱国不能胜敌国之黠金之与元幸
 宋愚而与合兵以灭辽金旋反戈而相向圣人于是
 怒之甚惧之甚特书曰晋人执虞公贱词也公贵称
 也以至贱加至贵假虞之愚以君子之称而穷晋之
 奸以匹夫之辞大义炳然矣矜虞而后诛晋盖特笔
 也三传皆舍晋而罪虞愚者一贬再贬国亡身辱而
 犹不蔽其辜奸者略无所惩灭人两国而终佚于罚
 此盖任意而偏出之非赏罚大公之权衡也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68a 页 WYG0171-0262a.png
郑伯乞盟
 公羊曰处其所而请与盖酌之也谷梁酌作汋义同
 谓酌所歃之血使受于国中也其义迂矣乞者郑乞
 之非彼乞而酌以强之齐乞之矣郑伯前此之逃归
 已得罪于诸侯兹敢枵然自大安处其所而致诸侯
 之汋何郑之强而齐之弱也二传之疑此者以其不
 列郑于盟而系于后耳系于后者盟事毕而郑始至
 哀祈复盟而齐固不与之复盟其后也怀贰心焉非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68b 页 WYG0171-0262b.png
 若袁侨之偶不及事而晋听大夫之覆与盟也
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来朝
 公谷皆曰季姬使鄫子请己胡氏因之左氏则曰中
 绝也以情理推之左氏得之矣处子未字越境遇人
 而使请婚唯垝垣之淫俗有之他不及见然亦蚩蚩
 之氓来即之谋非往而就之也鲁之去鄫也数百里
 季姬乌从知鄫子而欲嫁之如其知也则又不待遇
 而后使求良媒蕞尔小国之君得婚大国岂不夙夜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69a 页 WYG0171-0262c.png
 以请而必季姬使之哉鲁秉周礼岂僖公之昵爱以
 蔑大伦如是之酷哉故知夺婚中绝季姬不欲而使
 朝鲁以请复为情理之固然也即此而僖公之无道
 亦见矣以女适人而责其无礼怒人无礼而止其婚
 禽兽之道也即此而鄫子之不自强亦见矣不以礼
 事大国而逢其责听命于妇人而亟为请亡道也故
 详书于策以交讥之
震夷伯之庙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69b 页 WYG0171-0262d.png
 公羊曰夷伯季氏之孚也于时季友始执政而未擅
 命其陪臣为之孚者下士之未命者尔恶得有庙而
 又以谥称之故左氏以为展氏之祖是已乃左氏又
 曰罪之也于是展氏有隐慝焉则非也展氏之祖无
 骇也无骇之慝岂过于公子翚而天独谴之春秋纪
 其卒而无贬辞何待庙震而始加之罪若以为子孙
 有慝而震其庙春秋因灾罪之则僖公之时柳下惠
 方崇其和介之德而何弗佑其先耶阳气缊于地下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70a 页 WYG0171-0263a.png
 而必达于地上其奋出也则为雷霆出无择地当其
 所发而室宇人物受其击则若此之震庙是已既出
 于地触空中少阳之气相丽而为火则宫室林木为
 之灼燬传所谓人火曰火天火曰灾是也其为震为
 灾也天无心而无择非拣有慝者而震之灾之而由
 其所召则乖气致沴不祥者婴之由其固然则天之
 所灾不祥将集故君子恐惧修省以思过而弭其患
 能然者圣人之所嘉予也不能然者圣人之所警戒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70b 页 WYG0171-0263b.png
 也岂遇灾而加之以罪乎然则书此以谨天灾为鲁
 戒也为夷伯之子孙戒也左氏殆流俗之论欤
葬齐桓公
 观于桓公之薨诸侯竞寻兵于齐而置其殡于弗恤
 知高子存鲁之说为不然矣以大义而言则立孝公
 为负恩救无亏为报德以桓公之遗志而言则伐无
 亏为怀惠而欲抚其孤拒孝公为乘乱以自逞其志是
 故卫从宋以伐齐木瓜之志感非虚也鲁偕狄以救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71a 页 WYG0171-0263c.png
 齐鹿门之讴思非实也子般之弑僖公已长矣齐与
 为婚姻者再世而方伯中国以令诸侯舍僖立闵利
 其幼而思图其国仲子高子交驰于道路以窥伺而
 思乘之僖公既立虽屈于势而不得不从之征伐而
 岂尝旦夕忘其夙怨哉桓公死五子争夫今而后得
 反之也援其所不欲立以拒其所欲立使其国分裂
 纷争殡宫无主六十七日而后敛十有七月而后葬
 鲁人之志惬矣皆桓公昔所持鲁使争之故智也呜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71b 页 WYG0171-0263d.png
 呼以术制人者授人以术而制已司马懿相国九锡
 之谋曹操之己迹也苏子瞻乌台诗案之祸章惇之
 覆辙也而胡氏曰功利之在人浅矣夫桓亦何功于
 鲁而鲁蒙其利哉互相助乱而已
卫人伐邢
 左氏之诬非一其不足以坏世教乱治理者姑可弗
 辨卫旱而伐邢之师兴偶而得雨左氏遂取宁庄子
 之言信以为然而著之于篇逆天则害教贼民则乱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72a 页 WYG0171-0264a.png
 治弗辨焉不可也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求之理而不
 差徵之事而屡验黩武以召灾必矣未闻佳兵以致
 祥者也天之道大矣非人之所能与也遇灾而惧则
 有缓刑舍禁弛力薄征之事以拯民之饥馑流亡而
 苏之然而因此以得雨亦未可必也师兴则尽其死
 力多其刍粟之征重其节制之禁严其戮社之罚助
 天为虐天所弗佑而曰可以致雨将谁欺欺天乎卫
 之欲并邢也处心积虑非一日矣使因旱而悔祸犹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72b 页 WYG0171-0264b.png
 有瘳焉而佞臣不恤民之疾苦逞邪说以快其志不
 折其非而顾传之后世且信以为己事之验其害岂
 浅鲜哉周之颂武王曰绥万邦屡丰年言屡者伐
 商之前年数登而民数足故兴师而不劳也宁庄子
 之言曰周饥伐殷而屡丰诬经以益其妄殆汉人谶
 纬之滥觞欤
西宫灾
 谷梁以西宫为闵公之庙不言新宫者不继祢不言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73a 页 WYG0171-0264c.png
 闵公非疏之展转而为之辨其实非也宗庙在公宫
 之东太祖东向昭北而面南穆南而面北西则庙门
 在焉闵公安得居西若据公宫而言则右为社稷非
 宗庙之所是以知谷梁之说非也公羊以为小寝近
 是矣然宫者环群室之墙也小寝在路寝之后与路
 寝合为一宫亦不得称西宫西宫其别宫欤古之侯
 国虽不若后世天子宫室之盛如西内南内之制然
 亦自可有别宫为燕游之所传公羊者又谓楚女不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73b 页 WYG0171-0264d.png
 得为嫡怨思而致灾则诬甚矣僖公娶于楚无明文
 齐为楚媵先至而夺嫡说尤不经一女子争宠之微
 亦闺阃之亵事何容致阴阳之变记西宫之灾志灾
 也知其为离宫知其为灾而已矣若此类废传可也
公伐邾取须句
 胡氏言凡书救者未有不善之也初受兵而国未有
 危亡之势但能救而即善之则国已亡君已走声灭
 国者之罪复取其土地人民而授之使保其祀其为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74a 页 WYG0171-0265a.png
 善也不尤大乎须句之取左氏以为礼非溢美矣胡
 氏顾以不请王命为贬将他救邻邦者皆请命而行
 乎如其均是不请则因功之大小为善之深浅何独
 于救已亡之国而责之苛也须句为成风之母家因
 责之曰为母报怨私也恤邻之义不得因母而伸岂
 因母而反不得伸乎即以母言渭阳之情亦君子之
 所许天伦之党有三非涂之人也宗社丘墟国君播
 越而拯之于危亡未尝有专封之事夫岂不可而必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74b 页 WYG0171-0265b.png
 恝然弃之曾不如孺子入井之动其怵惕又岂可哉
 不请命而兴师通春秋之世之公罪也因事以为善
 恶非一切之法所专施于一事精义以辨得失讵执
 一而可乎如曰宋公被辱于蛮荆舍其大而存其小
 未为知务犹之可也而胡氏未之及也虽然须句之
 祸急矣不能待中原之无事而始及之也
天王出居于郑
 汰哉左氏之以礼许人也天王在郑郑之君臣省视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75a 页 WYG0171-0265c.png
 官具而后听其私政礼之末节也昔者寤生之逆射
 中王肩而旋使劳王此其故智也夫郑始违王命以
 入滑而致狄人之难狄之祸郑为之悔过自艾急起
 而兴勤王之师庶可以免如曰国小力微则奔告大
 国而身为前驱岂其坐视琐尾于汜水之上仅修刍
 粮器物之文而曰礼止于是乎襄王怒郑而用狄狄
 人迫之而又奔郑为耻多矣郑之庀官具也故目笑
 王而姑以安之者傲之也自周无出而书出胡氏以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75b 页 WYG0171-0265d.png
 为贬王之不能家天下其义一也普天之下莫非王
 土郑不勤王而自外于周室则言出而郑非中国之
 郑亦见焉他日秦晋兴河上之师郑无只轮之扈从
 郑之心路人知之矣紾兄之臂而以揖谢焉以是为
 礼宜老庄之流以礼为忠信之薄也而礼岂其然哉
晋侯侵曹晋侯伐卫
 威福者天下之公义也非乘权者饰喜饰怒之具也
 亦非任事者避恩避怨之途也义之所不可废锡之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76a 页 WYG0171-0266a.png
 福以绥之即庇其亲昵而不以为讳晋文之急于救
 宋虽为赠马之主人君子不以为私于所好义之所
 必伸施之威以惩之则怨在睚眦而固不可容晋文
 之问罪于曹卫虽有观胁与块之夙忿君子不以为
 偏于所恶而胡氏之以此讥晋侯过矣宋之图伯而
 败也楚乘之而威加于上国冠带之君翕然听命而
 独于曹卫乎有诛此疑晋侯为报怨之私所自来也
 乃察其情之所自离与审乎势之所必争则执大义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76b 页 WYG0171-0266b.png
 者固不容避小嫌而姑缓二国之讨也以其情而言
 之鲁有齐难不得已而乞师陈蔡郑许则道与楚邻
 而力不足与相抗从之姑以缓祸耳曹在山东卫在
 河北隔以大河而东连齐西连晋南有宋以为之捍
 蔽国又未有警焉闻风遥附甘为之下而与讲昏媾
 其去顺从逆之情王者所不赦也以势言之楚虽得
 陈蔡郑许而交连南国未足及乎大河以北则乘河
 山之险下临荆豫而固有惮也曹卫导之以中贯于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77a 页 WYG0171-0266c.png
 北方亘南北以压衰周三川归其怀袖矣曹卫而外
 所与楚者鲁耳而鲁为周之宗邦图伯者投鼠忌器
 而不容先致难焉且鲁所资以交楚者曹卫为之居
 间故曹卫受兵而公子买之首蚤已为谢罪之资故
 讨曹卫者击蛇而击其项之道也则晋之于二国也
 有恩而不得恤有难而不得避务徇长者之名以逸
 党恶之罚私也非公也矜虚名而堕实义也晋文能
 忍于寺人披里凫须而岂悁悁修怨者哉原田之歌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77b 页 WYG0171-0266d.png
 舍旧而不以为愧知成大事者之不屑屑于壶觞豆
 肉间矣曹被围而犹尸晋之门者于城上卫已破而
 犹南投于荆蛮二国之决于从楚如此其坚其可觌
 文匿武以致之乎再书晋侯大其功也录楚人之救
 以见卫之固合于楚而楚亟于争卫也即经文观之
 义自见矣
公子买戌卫不卒戍刺之
 春秋之杀大夫未有书其杀之由者于鲁则公子牙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78a 页 WYG0171-0267a.png
 之今将公子偃之谋篡罪可以书而略之则知不卒
 戍之文非鲁人以为公子买之罪案而经因录之也
 言不卒戍者纪戍卫之事耳鲁之君臣自畏晋而不
 卒戍因刺公子买以著鲁之迹若悔过而实谋国之
 陋也俄而戍之俄而撤之既遣戍之又从而杀之尚
 足以有国而君人哉而鲁始终以此为趋利避害之
 良谋宗国若此圣人之所伤也齐桓死伯势衰而亟
 于背齐齐孝之位既定三受侵伐而急于投楚以抗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78b 页 WYG0171-0267b.png
 齐楚昏于卫晋兵始出而未卜其胜败则急于援卫
 以媚楚申叔去申子玉之孤军有覆败之形则急于
 叛卫以求好于晋兵之出入无恒将之祸福莫必在
 廷之谋臣四顾观望而无定情终春秋之世始而齐
 中而楚继而晋又倏而楚未几而又依于吴终走于
 越为人役者一人役而已矣旦役一人焉夕役一人
 焉仆𨽻之所耻而鲁之无恒以不自竞也亦至斯乎
 燕丹血气之勇耳然且不忍背樊于期而为之泪下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79a 页 WYG0171-0267c.png
 宋函韩侂胄之首以谢过于金人而终弱以亡鲁之
 改图从晋虽较从楚为正乎而耻心荡然矣书戍卫
 者决于戍也书不卒戍者决于不卒也方言戍卫旋
 言不卒戍者著其反覆之速也书刺之者著其忍也
 楚不讨其不卒者败而力不及也晋不讨其戍者忌
 伐鲁之名而姑容之也皆幸而免尔若云杀一大夫
 而两易其词以欺二国楚之狡晋文之智曾是而可
 欺乎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79b 页 WYG0171-0267d.png
晋侯宋师齐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楚师败绩
 晋实率三国以与楚战楚得臣实违命狂逞而致败
 经之所书皆纪实也楚兵在宋卫之交晋未尝伐楚
 而问罪胡氏曰宜有美词称扬其绩将何以施之美
 词耶晋侯之意在败楚以抑其横昭然无所匿乃曰
 诛其意也以中国禦蛮荆此意非不善也而又何诛
 焉三代之文略见于诗书者有扈之征南巢之放崇
 密之伐孟津之会未尝知其用兵之何若也而要于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80a 页 WYG0171-0268a.png
 不败讳诈而废谋宋襄之自取殄殪而已子曰临事
 而惧好谋而成者也然则王者之师岂无谋而但鼓
 以进乎原田之诵伏盬之梦晋文未尝不有惧心焉
 惧则必谋携其党激其怒退舍以骄之曳柴以诱之
 皆谋也意自有征伐以来无不以此为尚而况中国
 之于蛮荆高宗克之而已惫宣王征之而不服乃可
 宾宾然使宋襄之后复有宋襄乎若曰奚不若齐桓
 陉亭之次也则犹不审于时之论也齐桓经营天下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80b 页 WYG0171-0268b.png
 二十馀年而后有事于楚北剿山戎以保燕西却狄
 以存邢卫威振天下而叩楚之门庭以问其罪所恃
 者不可败矣晋文反国未久内难初平年已迟暮不
 容姑待鲁卫之衅未平齐秦之交未固雍容整暇以
 临楚人心且懈而事去矣当桓之世楚頵新立其势
 未张踰黾阨以窥中原者甫及于郑而未能得志也
 从之者蔡耳迨及宋襄两辱齐缗受围曹卫踰河而
 纳款鲁遥服而代戍所仅存未下者宋而已矣得臣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81a 页 WYG0171-0268c.png
 骄横乘屡胜之威修词而固不服坐守而益其势与
 之按律以周旋而狡焉者且挟诈以制已乃欲效陉
 亭之故智万不可得之数也宋襄无谋而致败传讥
 之矣晋文又以有谋而贬无谋不可有谋不可唯有
 割地请和称臣纳款而后可耶谢玄淝水之战诱苻
 融以却师诈之也刘锜顺昌之捷抗乌珠而请战激
 之也晋宋之所以仅存也胡氏当汪黄误国之馀犹
 以志战为晋罪将无为秦桧之先声乎子曰晋文公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81b 页 WYG0171-0268d.png
 谲而不正致王之狩而以诸侯见避难以出而间以
 里丕纳从子之妻而固结秦好其于君臣父子兄弟
 之伦皆市心之谓也非城濮之好谋而成也
楚杀其大夫得臣
 得臣之诛士伯曰是晋再克而楚再败盖幸其亡者
 素也前此者楚虽横暴而其为毒也至郑蔡而止得
 臣秉政遂深入而有灭宋之志宋亡则中裂天下而
 东诸侯皆其所并包城濮败得臣戮而毁家纾难之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82a 页 WYG0171-0269a.png
 相反而思固其圉中国得以息肩无荆尸之祸者二
 十馀年皆得臣授首之效也春秋特书其无罪而即
 诛于城濮之后志天之悔祸而幸中国之蒙安也两
 敌相持有道者胜故姜维急战魏之利也羊祜静守
 吴之忧也而所患于悍敌者异是拓拔两临江而无
 能为宋齐难完颜氏败张浚于苻离而不能为南宋
 伤其不虑胜而狂骋无忌者正无可如何者也犬之
 猘也噬人则死而驯者不然子文虽贤晋可自贺曰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82b 页 WYG0171-0269b.png
 莫予毒也王猛不死苻坚无入寇之师得臣之强忿
 无谋所以生忧晋侯而其死为幸是猘犬之毙也春
 秋者圣人之典晋人幸之而能不为之幸乎胡氏犹
 若惜其死而以责楚之轻戮非大义矣况乎违命丧
 师本法所不贷也哉
天王狩于河阳
 黍离降为国风而春秋作所以维系宗周昭一王之
 统也故凡僭王擅命者皆贬斥之以著其罪至于倒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83a 页 WYG0171-0269c.png
 逆已极坏万古纲常之大有目所不忍见耳所不忍
 闻口所不忍言笔所不忍书者则宁隐其罪而以全
 名义于已亡之馀则天王狩于河阳是已习闻习见
 之恶狎焉不知其非不明著其罪恶悖者以为固然
 也罕见罕闻之逆日言之而开后世乱臣贼子以效
 尤之端直录其事无忌惮者且曰古之人尝有之矣
 而何不可踵之以兴也略其罪而若为之矜全岂以
 矜全权臣而谅其志哉所争者万世之纲常非一事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83b 页 WYG0171-0269d.png
 之顺逆也故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圣人之情
 非褊衷以行诛赏者之所测也晋文之不肯朝而召
 王以挟之以令诸侯也其情有二倔强自尊而不屑
 乘卿车绌偏驾肉袒待罪于黼扆之前是桓温至建
 业而不入见之骄横也其假淫威以受诸侯之职贡
 而专制之使周失其君天下之尊又惧夫歌黍离悲
 下泉之忠臣志士或有起而问其罪者而不敢入则
 曹操汗流浃背不复入朝之隐慝也顾非天子无以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84a 页 WYG0171-0270a.png
 令诸侯展转以思两全之计而王果欣然命驾下就
 之而不敢违其谲也正后世之所谓奸也创自有君
 臣以来未有之事而开万世逆天胁主之源圣人重
 伤焉为周讳也而岂为晋原也哉书曰天王狩于河
 阳若效夏禹涂山之会成王岐山之蒐者然王自狩
 也诸侯自朝也而晋弗与焉以夺权奸之柄还之天
 子非圣人莫能修春秋此之谓与左氏曰明德啖氏
 曰忠胡氏曰顺之三说者将无为逆臣之奸狡劝乎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84b 页 WYG0171-0270b.png
犹三望
 立一家之言者始末必相类而后使读者知所适从
 况传圣人经世之大典乎胡氏之传春秋参差而不
 类者有矣而无如三望之自相背戾也谓天子有四
 望鲁杀其礼而三公羊氏之说也望者望其方而杞
 杀其一东西南北何杀而可乎望则已僭矣三不可
 减其僭之罪此其为失也明甚谓泰山在鲁之封内
 鲁所得祭馀三为僭故去泰山而言之朱长文之说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85a 页 WYG0171-0270c.png
 也较为近之然使鲁本四望而春秋以其一非僭而
 谓之三则季氏八佾四佾其所得用而可云舞四佾
 乎盖望者远望而祭之周公定祀典以雒邑为中四
 望皆王畿之外故天子遥望而躬祀事泰山在鲁封
 内鲁即山而旅祭焉故不复与于望祀之列其实然
 也非春秋之以得祀故而略之也折衷于长文之说
 而不究其实惑乱于公羊之言而不知其谬始末异
 说读者将何所折衷甚矣立言之不易也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85b 页 WYG0171-0270d.png
  文公
秦人伐晋
 左氏曰遂伯西戎用孟明也举人之周用人之壹也
 夫穆公听子桑而终用孟明以寻兵于不已而可谓
 之贤乎秦窃西周之故地据山河之险地沃民强据
 穴自固东诸侯莫能致难所难者独晋尔若其西扼
 诸戎而为之雄长初非竞于晋而后可以收戎舍西
 不图而东窥郑以与晋争其不为诸戎之乘虚而袭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86a 页 WYG0171-0271a.png
 者幸耳孟明既败于殽复败于彭衙四国之师叩关
 而问罪忿之不惩复为济河焚舟之举亡国之道也
 以霸西戎为此役之成绩岂理也哉再败之师白骨
 蔽野孤人之子寡人之妻东望而悲号者渭水南山
 为之震动复率孑遗之子弟为必死之计求逞不遂
 仅以一抔土掩久寒之骨戎而有知目笑而心非之
 久矣曾是而遂足以霸乎君子谓秦穆之为君也悔
 过之吝也任人之诐也孟明之为臣也其逞欲也不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86b 页 WYG0171-0271b.png
 知惧也子桑之不忠也植私人也祗长乱也诗云不
 用其良覆俾我悖秦穆之谓也不吊昊天不宜空我
 师孟明之谓也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子桑之谓也
 闭关而仅为之渠长中国诸侯耻与会盟秦之伯恶
 足比数于桓文哉秦穆戎也楚庄蛮也宋襄俘也列
 之五伯传者之讹也夏之昆吾商之大彭豕韦与桓
 文而为五赵氏之说韪矣宜乎胡氏谓为忿欲之师
 而备责之也乃及晋伐秦而遽许之王事若举嬴政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87a 页 WYG0171-0271c.png
 之暴窃天位而归功于穆公抑又何也书存文侯之
 命见天子之庆赏无其实而仅有其文也存秦誓见
 诸侯之修政用贤有其言而非其心也犹诗之变风
 以伤王道之绝于天下而胡氏曰圣贤诰命不越此
 矣不亦过乎
雨螽于宋
 雨螽于宋异也而鲁书之公羊曰为王者之后记异
 也周崇三恪之封其爵命礼乐有异焉耳至于庆吊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87b 页 WYG0171-0271d.png
 之邦交则与诸侯齿而不殊王者之后社已屋矣有
 异而不系于天下之安危异何足记哉公羊之言此
 以春秋外灾唯宋为详水灾陨石六鹢退飞皆备记
 之外此则齐灾书四国之灾同日甚异而一书陈灾
 则因叔弓往见而书故公羊有疑焉而曰为王者之
 后记之而非然也盖灾而以告礼也而诸侯讳而不
 以告者多矣宋修天子之事守而用殷礼殷道尚鬼
 而慎于灾汤之旱大戊之拱桑高宗之雉雊先王之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88a 页 WYG0171-0272a.png
 馀泽施及后世故灾必告而鲁史因得备书之螽而
 言雨死螽也螽为灾而死则瑞宋其以为瑞而告之
 矣于是而知瑞之在德不在物也宋于是时屡挫于
 楚死伤未复嗣君无道庶孽怀奸弑逆之祸伏而且
 发何德以承天休则螽死而雨或偶一有之小人献
 谀闇主自矜施施然以告之邻国有识者笑其妄也
 久矣后世贼臣怀死蝗以入告且请表贺未几而飞
 蝗蔽天殆此类与春秋存而弗削以为后世诬天罔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88b 页 WYG0171-0272b.png
 人以自取丧亡者之戒非徒记异而已也
逆妇姜于齐
 妇姜之迎四传之说各异而谷梁为允左氏曰卿不
 行非礼也贵戚之卿纳币而微者往迎何前恭而后
 倨事之所无也公羊曰娶乎大夫者略之娶乎大夫
 而纳币何以须卿且诸侯而下娶礼所不禁宋尝娶
 乎季孙矣春秋弗讥下娶与下嫁一也宋荡氏齐高
 国之娶公女未尝略而何独略此胡氏曰禫制未终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89a 页 WYG0171-0272c.png
 思念娶事方逆而已成乎妇原其意而诛之有补于
 名教之说也然方丧图昏已讥于纳币矣迎在三年
 之外岂念旧恶而重贬之且称妇者责姜氏之辞也
 不孝在公而非姜氏之不顺又何诛焉于是而知谷
 梁礼成乎齐之说得之矣不书公讳也以是为大恶
 故讳之也齐鲁昏媾之事黩乱久矣一乱于庄再乱
 于文鲁不以为恶齐不以为耻故哀姜出姜终不允
 于鲁故晏子曰唯礼可以已乱此义行而后世风俗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89b 页 WYG0171-0272d.png
 之坏士大夫纳婿于室乱昏嫁之大义以趋苟简家
 其可以昌乎
王使荣叔归含且赗
 天王不能正嫡妾使归含赗成之为夫人其悖天道
 也固然而犹不仅此也列国有丧天子之使临之礼
 也而十二公之至者阙如若夫人则未有及焉者独
 于成风则荣叔亟行召伯继至何也列国之不知有
 王久矣丧或不告告或以微者而王亦简略以应之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90a 页 WYG0171-0273a.png
 盖诸侯视王命无足为重轻任其厚薄而无所望惟
 风氏以妾乱嫡而母家式微无大国之援以增其宠
 虽致之为夫人而友邦视之蔑如也乃假宗周之命
 以示荣王且幸其借己为重而已亦重乘其急而市
 之过所望以悦之施施然曰列侯之夫人待我而成
 也吾固为天下之共主也其惫如此犹足以承天而
 王天下乎仲子之后旷百年而一见自是之后虽敬
 嬴之逆不复借王灵以乱嫡鲁且玩王为终无足重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90b 页 WYG0171-0273b.png
 轻而王益赘立于人上矣削天之号圣人之所重伤
 也左氏且以为礼何礼乎公谷以兼之为非礼黩已
 甚矣尚欲其含一使而赗又一使耶
晋杀其大夫阳处父
 节之初九曰不出户庭无咎而夫子示密道焉节之
 为卦坎险也泽所以载水而不泄也涉乎险则不容
 不密以谨之于未行之先故寺人貂漏师于多鱼而
 知齐霸之衰若用人行政议之于廷而行之先王设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91a 页 WYG0171-0273c.png
 外朝以询于众君博访之臣昌言之非可屏人私语
 秘谋而遽于行者也唐虞之畴咨禹皋岂忌共驩哉
 阳处父为晋太傅才赵盾而抑狐射姑公言之众听
 之君乃断之夫岂不可即令襄公访于处父而处父
 以正告亦何所畏忌而不可飏之于众曰此处父之
 以诏寡人者也射姑之骄狠怙乱即其后事观之民
 众不说处父之言允矣是不可使为上卿而任军将
 之重处父即不幸而祸及乎身亦人臣捐躯报国之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91b 页 WYG0171-0273d.png
 当然者晋襄卒太子幼襄夫人保孤不给射姑逞其
 戕贼刃发于不及知之地亦如李师道之刺武元衡
 宪宗不任其咎若必使附耳嚅嗫阴为谋而阳若不
 与则且开后世留身陈乞之私中旨斜封之弊而其
 臣沾沾畏祸全躯保妻子之情长进贤退不肖之心
 馁以是为免祸之图抑且有周顗杀贼取印之言卒
 以自殒其命君臣之际乌容有此婢妾之忠效于房
 闼者乎春秋书晋杀而不归刑于射姑者射姑以私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92a 页 WYG0171-0274a.png
 怨乘君薨国危之际贼杀大臣国贼也国贼而纵之
 晋无刑矣赵盾当国德处父而不能明敕国法且听
 臾骈送其帑而逸之非盾之德怨不明也新得政而
 姑以市人心也逮后位已固权已操先克一狱五大
 夫骈首就戮盾之为福为威惟己意而蔑刑典始末
 昭然矣称国者君臣同责之辞也谷梁曰造辟而言
 诡辞而出小人之术非君子事君之道胡氏袒其说
 而引易以责其不密何以垂训于后世乎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92b 页 WYG0171-0274b.png
叔孙得臣败狄于咸
 谷梁之好异也有身横九亩眉见于轼之说骇人为
 已甚天地之间何所不有然偶一有之则怪也非并
 生之类也怪或出于荒远人所不至之地而曰兄弟
 三人一在齐一在晋一在鲁夫恶知其为兄弟而近
 居之三国何所居何所食又何能一朝容在人间耶
 古之为亩也广十步径十步九亩为地九十步五百
 九十文轼之高四尺耳身长五百馀丈而首仅四尺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93a 页 WYG0171-0274c.png
 乎富父终甥之戈又几何长而得摏其喉耶胡氏据
 刘原父之说而以为非长狄然使即名长狄亦偶其
 国之人较人而差长耳犹赤狄白狄之非赤如朱而
 白如玉也败者与战而败之若如谷梁之说得臣又
 能以七尺之躯轻与之敌哉
秦伯使术来聘
 秦术之来略其姓氏其说有二诸侯之大夫生而赐
 氏俾世其卿春秋之中叶齐晋鲁卫之乱政若其始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93b 页 WYG0171-0274d.png
 则无骇挟溺柔皆犹秦术之不氏或秦无赐氏之世
 卿而传言西乞术非其赐姓未可知也或术之来聘
 将结鲁以伐晋文公事晋方谨躬亲执玉者三大夫
 执币者五而晋无一介之使报之秦间晋之不亲鲁
 而来乃鲁终畏晋辞玉而不答其使因轻术而略之
 史不录其姓氏未可知也乃传曰秦介戎狄之间其
 礼未同于中国以吴楚例而削其使之氏此恶秦巳
 甚之辞耳秦岂介于戎者哉其地则周西京之故地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94a 页 WYG0171-0275a.png
 其民则文武周召化行俗美之遗民也声名文物夫
 岂尽湮况远慕礼教其修礼于鲁越千馀里以亲鲁
 而曰徼福于周公鲁公岂有倔强倨侮如吴楚之自
 王而索好冠者鲁自畏晋而不与之亲其曲在鲁而
 传者何恶之已甚耶所恶于秦者废井田急耕战窥
 山川志兼并之孝公也尤恶于秦者铲灭宗周蚕食
 六国罢侯置守焚书坑儒以骊山阿房役民而死之
 吕政也若穆康之世安于西陲无狡焉之志襄王出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94b 页 WYG0171-0275b.png
 奔且戮力以勤王室其与晋为难则三置其君而三
 背之曲在晋而不在秦鲁自党晋以拒秦而春秋何
 恶焉后世以数百年之后无道之吕氏归恶于嬴氏
 之先君而绝之圣人虽曰前知而岂以辽远不可知
 之兴亡豫斥绝其先人乎传者之已甚也滕朝桓而
 累及后世终春秋而子之越勾践僭王而累及先代
 未称王而先王之皆此类也
晋人纳捷菑于邾弗克纳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95a 页 WYG0171-0275c.png
 治外者先自内内不胜而欲令行乎外虽以义而不
 胜而非义者弗论已春秋以大国令小国不从者有
 二皆特笔以纪之晋纳捷菑曰弗克纳鲁平郯莒曰
 鲁人不肯皆义之绌势之穷也合八国以谋之率八
 百乘以临之抑岂不知捷菑之少待邾人之辞而后
 知焉故谷梁曰何知之晚也夫晋岂但以义诎而辍
 哉邾人曰齐出貜且长曰长者秉义以为名曰齐出
 挟齐以为势也晋之霸三世矣何畏乎齐兴大师而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95b 页 WYG0171-0275d.png
 苶然以返若是其不自振者何也灵公之立非盾志
 也襄夫人迫以义而姑屈也君非其所欲立而终踞
 乎其上灵公之芒刺在背赵盾之辛螫在心谋尽于
 国中而志摇于阃外捷菑有请姑以是酬之而身在
 邾郊心营故绛又何敢取怨于齐以自重其患哉故
 范山曰晋君少不在诸侯君少而卿有异心此役盖
 不在诸侯之明验也赵鞅以忧荀范而屈志于吴刘
 裕以忌镇恶而弃秦于夏秦桧以惮岳韩而北面于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96a 页 WYG0171-0276a.png
 金皆此志也曰弗克纳其神疑气沮心乱力穷之情
 形著矣胡氏以乘墉弗克之义称之盾暌也非同也
 载鬼一车而非乘墉求同也君子岂以其辞之似顺
 而为所欺哉
宋司马华孙来盟
 臣子之于尊亲扬其美不扬其恶礼之所不敢实心
 之所不忍也华督弑殇公子孙欲弭其恶而末由矣
 华耦其裔孙使诚恻然愧其先之为大逆则辞位屏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96b 页 WYG0171-0276b.png
 居以灭其迹可也褚渊之子贲所以辞爵而不仕乎
 齐也奋立志节以盖其愆可也沈充之子劲所以求
 死于敌而报晋也至于名在诸侯之策掩之而不能
 则有耳不忍闻目不忍见口不忍言者乃言之不怍
 据为口实以自鸣其逊顺耦于是绝无生人之理而
 心丧久矣鲁人以为敏鲁岂复有人哉经书华孙所
 以著其为华督之孙丑之也而左氏曰贵之奚贵乎
 篡弑之苗裔辱先之子姓乎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97a 页 WYG0171-0276c.png
公四不视朔
 三传皆以为疾胡氏据经断传辨其无疾夫无疾则
 信然矣无疾而言有疾传亦必有所传闻焉盖文公
 托疾而或遂以为疾文公何为而称疾哉一视朔耳
 非不可胜之劳也端冕搢圭月仅一至于庙崇晁而
 毕事文公虽怠何至冒不祥之名于月吉而不恤臣
 民之笑耶此盖有故存焉夫鲁自隐公以来得位之
 安未有如公者也乘僖公戴伯之馀托齐晋之荫国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97b 页 WYG0171-0276d.png
 不见兵者二十馀年公一试之于邾而事亦速已优
 游卒岁自谓人无如已何也迨及末年商人怀忮以
 相惎一再加兵而忿犹未息公于是时内无兵食之
 可恃外则赵盾之志不在诸侯而无以相援无足与
 齐抗者乃使行父以乞盟非不欲躬涖盘敦以释齐
 之怒也而兵卫寡弱恐齐之衷甲以见胁将有往而
 不归之忧商人曰请俟君閒则公畏恧之情齐已洞
 知之矣不得已而令于国曰吾疾也朔且不能视而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98a 页 WYG0171-0277a.png
 固弗能出疆也展转趋避自以为避咎之谋呜呼其
 惫至此尚足以立国而免四邻之侮乎及仲遂之赂
 既入郪丘之盟已定再踰月而公乃起不知前此之
 托疾以求免于齐复何面目以谢天下齐人且益挟
 以相陵师期之戒幸不及秋不然殆矣宗国之耻圣
 人之所重闵也书曰四不视朔非但讥其怠者也
毁泉台
 世室屋坏屋自坏也毁泉台人毁之也台非旦夕之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98b 页 WYG0171-0277b.png
 可毁也文公之怠弃国政坏且不修而敝敝焉役人
 以毁先君之台乎故左氏蛇自宫出如先君之数声
 姜薨而泉台毁其说是也灾祥之至人召之匪天也
 生死之数理之自然匪灾也邪妄之说兴流俗之所
 自靡国家有此其不祥也弥甚文公之为君臧辰之
 为相不徵于人而徵于鬼祀爰居崇虚器莫非妄也
 夏父弗忌且白昼而见鬼矣乃至举鲁公以来奕叶之
 尊亲而蛇之声姜既髦死亦其恒乃以归咎于先君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99a 页 WYG0171-0277c.png
 之螫其愚若是其狂若是其诬亲不孝如是妖妄兴
 流俗相竞于传讹抑孰知其获罪于天公未几而即
 死于台下哉教衰民僻上下交狂于是而有诅咒厌
 胜之术于是而有相宅相墓之说死丧偶然讹言纷
 起乃令生者无安居死者无安骨君子之所必诛而
 不赦者也胡氏曰暴扬其室有轻先祖之心则终骊
 山之役修华清之游者而可以为孝乎春秋所讥在
 此而不在彼明矣
春秋四传质 卷上 第 99b 页 WYG0171-0277d.png
 
 
 
 
 
 
 
 春秋四传质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