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1208-052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伊滨集卷十六      元 王沂 撰
  序
   赠伊埒布哈序
古之为教何其异乎今也其为学也亦然舜使契为司
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而夫子教颜渊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皆先立其本者也今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1208-0527b.png
之挈挈乎诂训文辞之末者能若此乎工师之为厦屋
其于基必广以固而后委群材会众工度高深圆方短
长之宜而砻斲焉而结构焉而黝垩焉而斧藻焉苟狭
而不广圮而不固则栋桡是惧何帡幪为古之为学亦
然大本既立而后别理欲分义利殊公私善恶学以聚
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由是致广大而尽精
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由是而位天地而育万物今之逐
逐然施丹漆于粪朽者能若此乎其为教也如此其为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1208-0528a.png
学也又如此人才之不古若也宜余为此叹久矣奈之
何德微官薄而言不信于人也国子生伊埒布哈由分
积优升贡于有司求余言以为乡荣余惧其狃于小成
汨于今学故告之以此诗不云乎天生蒸民有物有则
知有物而不知则虽曰已学吾不谓之学也已生无疑
于斯言
   杏林诗序
汉仙人董奉为人治病法多神验病愈者谢金帛之馈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1208-0528b.png
植杏为报岁久蔚然成林古所谓人貌而天者仙之谓
也余闻医有相道焉弱者恃以强脆者恃以坚危者恃
以安而夭者恃以耆俾服冕搢笏于堂庑之上皆若而
人则良医良相之说不诬矣扬子云言圣人不师仙厥
术异也余谓吴季札鲁仲连安期生皆古之至人得道
而不死者其谊又曷可少哉俾子云而知此庸讵悔其
少作虽法言不作可也合淝蔚章父世为医名其居曰
杏林揭艺文为大书以表之章父子子阳尤精其技古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1208-0528c.png
之由技而进于道如葛稚川陶弘景孙思邈之流皆为
列仙独君异乎哉传曰仁者寿章父父子勖之而已宗
工秀人咸诗以美之而沂为之引元统三年十月十日
襄阴王沂书于国学之崇术斋
   潞城元材卿寿八十诗序
上党古晋地诗唐风言晋本唐之俗其民被尧之德化
勤生以俭啬朴厚而纯固以之治生则殖其家以之养
生则遐其寿最得古之遗风国子生郭德恒潞人也为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1208-0528d.png
余言里之望元材卿者其少也于田亩能尽力树艺于
物能操其奇赢既起赀益折节为俭既老不肯少懈既
致蓄藏能竭劳振乏纾逋已责以德其里以教其子若
孙年至于八十尚能书细字仪状甚伟声音满室拜于
前者不知其已老也余谓虽诚一之所致天之所施与
亦其风土之厚信若诗之所谓也诗去今馀千载矣士
大夫歌蟋蟀山枢葛生之篇慨然有思深哉之叹况见
其人欤从而赋之以表陶唐氏之遗民以俟如吴公子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1208-0529a.png
札者观
   隐轩诗序
言出而为诗原于人情之真声发而为歌本于土风之
素方其未有诗与歌也岂无言若声哉尚而击壤康衢
之谣降而越棹讴楚舂相情有感发流自性真又若辽
交凉蓟生而殊言青越函胡声亦各异于是有唐俭魏
狭卫靡郑淫盖有得于天地之自然莫之为而为之者
矣余尝怪世之宗唐诗者陋中州是盖不知一代之文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1208-0529b.png
有一代之体犹大而忠质文之异尚小而咸酸之殊嗜
夫以一已之好恶而欲人之我同惑矣三百篇以降由
楚汉迄唐宋金二千馀年作者盖尽心极力而追之然
卒莫与之并诗岂易言哉太原李君文美早从遗山元
先生游其为诗与乐歌质不近俚华不至浮婉约而达
敷畅而则甚有似乎遗山也既没之年其里之士相与
集其遗文为如干卷曰隐轩集以传于世隐轩其自号
也国子伴读康某来求余引余故推其渊源所自而书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1208-0529c.png
且俾学者知学之必有师法也如此是为序
   太微诗序
音之数不过五而五音之变不可胜听也味之和不过
五而五味之化不可胜尝也色之数不过五而五色之
变不可胜观也故音者宫立而五音形矣味者甘立而
五味停矣色者白立而五色成矣道者一立而万物生
矣一也者其道之本欤及其至也视之而不见其形听
之而不闻其声循之而不得其身无形而有形生焉无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1208-0529d.png
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形焉无色而五色成焉其
全也纯兮若朴其散也混兮若浊浊而徐清冲而徐盈
澹兮其若深渊汎兮其若浮云若无而有若亡而存噫
其亦微矣哉虽然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玉石
之相类者唯良工能识之道之微者唯圣人能论之顾
余之陋乌足以言微哉滹阳章元杰早为黄冠师入茅
山事刘宗师弟子王集虚嘉其信道之确也授以杖笠
曰是他日能昌吾教者已而果然参政中书许公为书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1208-0530a.png
太微二字以扁其居而元杰问其说于余故以是告之
   熊石心诗序
至元二年秋九月沂望属车之尘于龙虎台过昌平会
熊石心教授袖诗见示且出翰林待制揭公曼石铭其
先之辞知其为豫章人也与之过刘谏议祠望西山酌
石泉扪古碑而读之留三日而别明年夏五月石心携
其稿如干卷过余京师客舍求书其端观之则知其单
游远寓忧叹愉乐之情必发之于诗载大江过洞庭转彭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1208-0530b.png
蠡鱼龙之宫罴虎之聚风雨明晦寒燠之变一发于诗
过陈蔡梁宋赵代之故墟览山川之形胜风土之美恶
民俗之浇淳又发于诗观光上京仰宫阙之壮丽人物
之繁庶其接乎耳目者纷然层出而心之所属者又一
于诗而发也士生文轨混同之时不能遐观远览以见
于文辞而怀居养安以没者独何人哉石心之诗翰林
供奉黄君子肃称其不雕刻为工故其语质无憔悴之
态故其气平惟其语质而气平故真而不杂余谓言出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1208-0530c.png
而为诗一原于人情之真声发而为歌皆本于土风之
素此盖有得于天地之自然莫之为而为之者古之作
者皆是也所谓真而不杂者有味乎其言也哉是为序
   曹大荣诗序
大同之丰州居民曹大荣家本农也以儒术饰其躬以
孝友笃其行父晚病风大荣时寒燠奉甘毳视药物之
良者而敬进之积十年未尝一解颜而笑夜则礼北斗
乞以身代父父既没治丧一尊朱氏礼兄大举早世三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1208-0530d.png
子甫髫也教育之犹已子其族姻里闬乏绝者给之负
债不能偿者已之其行若此乡人合辞列于州大荣固
谢曰是人之常而欲扬名于世耶余友祖辅卿为余言
如此辅卿不妄人也故余道大荣之事不疑吾先世家
襄山之阴金季迁徙南北大同吾土也闻其山川之形
胜风俗之醇古固已翘翘褰裳奋怀欲访其遗老问里
之社与先曾大夫之故居及闻大荣之行谊则又锐欲
连墙而居共井而饮幅巾杖履相往来也昔陇西耻李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1208-0531a.png
陵之降而祈县名王烈之乡诗不云乎维桑与梓必恭
敬止余为之书孰曰不宜
   东溪诗序
抗思于埃壒之外娱意于清泠之滨乐渔钓而甘蔬鲜
此士之高举深遁者也今杨君俊卿将家子职军旅自
号东溪岂真有慕于高举深遁者耶抑其厌豪侈之习
而思洗濯于山水间耶其友京学提举鲍君仲华为余
言俊卿致孝于亲信于友温密以禔身恭悫以勤职而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1208-0531b.png
无绝俗离世之想其为诗纡馀不迫而无愤郁不平之
气其所以号必有以余闻而笑曰今夫韶夏濩武之作
众人听之或以不知而不爱或一心以谓有鸿鹄至将
缴而射之虽近而不闻故溪山泉石之美未尝无有也
惟好之故乐之惟乐之故名之今巧宦善富震世埒国
者勤其身以营一世不知饥之食渴之饮其于山水之
乐何有澄澜镜波摇曳荡磨凫汀鹤渚间错烟树立芰
圆葭扬芳吐华钓矶芦艇出没掩映千态万状心移神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1208-0531c.png
旷鸥鹭相狎风月相答当此之时不知世间孰贵而孰
贱孰失而孰得也君自号之意有在矣仲华笑曰然子
其为之书以求宗工秀人咏歌之俊卿与仲华同里同
年学同师今由滁州万户府镇抚移镇无为州云
   王氏寿八十诗序
诸生张震请曰震祖母氏王理家有仪矩身处其劳而
佚子于学临诸妇甚严凛凛如奉槃水犹莫能当其意
于内外姻属承趋宾接无一间言闺门千指无敢私烹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1208-0531d.png
炊者用是震等得缀弟子员今祖母年八十二内外亲
伏腊燕聚长少䜣䜣就列举酒为寿皤然危坐训其子
若孙皆持身之大节乡先生之评贤母者皆曰吾祖母
而圣朝诏赐高年帛吾祖母必在其间先生其笔之以
求大夫士咏歌以祝寿考益昌延于无期也余嘉其情
而为之书
   城西小隐图诗序
去都门而西群山苍翠丛出冈岭起伏峰峦蔓延炊烟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1208-0532a.png
林霏变灭异态过者莫不踌躇相羊而喜翛然不能去
夫岂既餍于尘埃车马之烦嚣而欣得于山林登览之
乐而人意物境若与之期者此城西小隐之所以为胜
阴君彦晖之所名而好事者之所以图大夫士之所以
咏歌也士蹈其义者鲜矣逐逐然印组为务者狃于利
而不知返邻猿狖之居厕麋鹿之游者安于故而不肯
出二者皆非义也阴君出则跬步乎市朝处则俯仰乎
山林无留禄之讥无绝俗之弊岂所谓无出而阳无入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1208-0532b.png
而藏柴立乎其中央者耶
   如在堂诗序
沛国师君具瞻准程氏式为木主祀曾祖以下仿朱氏
仪为祠同室异龛以奉享尝署曰如在国子助教陈君
绎曾既为之记且求大夫士为之诗请沂序其端昔有
学祠于宋子车者子车曰礼乐之节牲币之数我何敢
爱然祠之所贵者诚因春气之来而怵愓焉因秋气之
往而悽怆焉祭之日僾然肃然如见所祭则诚之所修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1208-0532c.png
在子乎在我乎诚者其存亡形而属荒绝乎噫一气之
所感通何如哉是未易以有无论也传曰致爱则存致
悫则著顾在已者耳虽然君子生则敬养死则敬享思
终身弗辱也诗云明发不寐有怀二人诸公之为师君
咏言者其在斯欤
   鲍仲华诗序
诗造于平淡非工之至不能也昔之业是者齿壮气盛
挟其英锐其探远取绚烂为绮绣明洁为珠璧高之为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1208-0532d.png
颠崖峭壑浩乎为长江巨河引而跃之为骧龙舞凤及
其年至而功积华敛而实食向之英且锐刮落则平淡
可造矣是盖功力之至而然不以血气盛衰而言也苟
微志以基之微学以成之恃夫才驱气驾则岁迈月逝
颠秃齿缺其见于言辞者若寒蛩之声槁椔之色且求
与盛年比不可得尚何平淡之敢言噫独诗乎哉滁上
鲍君仲华早以诗名诸公问翰林学士袁公伯长称其
言完气平不刻削以为工而合乎理之正有得乎欧阳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1208-0533a.png
氏者如此其知言哉而仲华欿然不以其能自足晚而
肆志琅琊山水间以写其怀以昌其诗而庶几所谓平
淡者故其自序亦属意韦应物陶渊明余慨夫五言之
道近世几绝仲华独知所希慕此其志何如哉其功力
所至盖将与滁之山水俱传故述其所以然者书其编
端文实老人者仲华自号云
   靳母王氏诗序
始余居虎林闻于潜县大夫靳君汝弼声名公既没而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1208-0533b.png
县人思之至顺间余游京师史馆杨君士杰为余言其
里母王氏仁厚庄静能读论语孝经曹大家书刘向列
女传始于为女中于为妇终于为母皆尽其道问其夫
则于潜靳大夫余于是叹于潜之为理亦其妻有以相
之也初于潜之没王氏于羁旅艰阨中教养二子德固
德润皆为成材能世其先人余又叹王氏不独相其夫
又能成其子可谓贤也已今年八十五耳目聪明秀眉
华发子妇诸孙诜诜在列其寿盖未艾也夫寿所谓五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1208-0533c.png
福德者福之基也惟王氏有之余观古后妃至于诸侯
大夫之妻内修法度辅佐其夫而兔罝之人江汉汝坟
之妇女皆承其化笃于礼而诗人歌之若王氏之善宜
歌于风而被之于无穷故余为之书
   戴孝子诗序
涟水戴子玉蚤以孝闻既丧母慕刘师贞作像以事之
朝夕反告羞甘鲜奉匕箸如常所以存亡形致隆敬也
大夫士咸咏言以表其行因李敬叔请予序读其诗则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1208-0533d.png
参议中书许可用翰林待制刘时中奎文学士李溉之
之笔参焉同年也同馆也吾知其不妄以诗与人者敬
叔又与余言子玉恂恂蹈规矩其卫身也肃括其为吏
也谨文法其教子也俭以严其视族人也爱以均得耳
目者如此是可谓能子矣呜呼孝非一家之行也始于
一乡推之无远迩而化表于金石示之后世而劝其效
有如此者使子玉持此心久而愈笃则不独化及夫人
而天锡瑞物神见秘祉将见其园庐丘陇之间甘露醴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1208-0534a.png
泉三秀之珍丛生而涌出骈枝连理之植蓊然而交荫
而白乌驯兔之翔集其间也余备员史馆当书之以彰
圣代政治之纯而俗化之厚宣延风美观示将来子玉
勖之毋俾观人审其作辍而已也
   孟母庆寿诗序
兰阳居民孟母以丝蓄粒聚大其家以训诲不倦成其
子年八十四苍颠秀眉耳目聪明子妇诸孙诜诜在列
搢绅先生为诵歌之其孙文式请余序余观诗人之歌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1208-0534b.png
其后妃至于诸侯大夫之妻内修法度辅佐君子则见
于关雎葛覃卷耳樛木之诗而其效之见始于子孙之
盛故次以螽斯延及于男女之及时故次以桃夭其化
之所被者远则见于兔罝之人江汉汝坟之妇女鹊巢
采繁言其德其职也草虫采蘋言其礼其法也夫妇之
怀思者不失其义则见于殷其雷之诗男女之嫁娶者
不失其时则见于摽有梅之诗上不忌而下自恭则见
于小星之诗下不怨而上自悔则见于有汜之诗又若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1208-0534c.png
泉水载驰赋归宁也柏舟凯风赋寡居也绿衣终风日
月竹竿之怨也雄雉击鼓伯兮之思也硕人之言容饰
之盛至矣备矣而诗寿考者无闻焉将治化隆洽而寿
亦修短不同人道之常耶乃今洋洋诵歌若是岂其子
之心显扬其亲者切而求之笃耶抑升堂以介望夫彤
管之仪者将同是乐而不知其言之不足耶亦履霜践
露䀌然有以悲感而形于叹羡也耶虽然汉制长吏存
问高年岁时致帛絮牛酒初不间于男女圣世有赐帛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1208-0534d.png
之令犹其遗意也然则诵歌者可不知其所自也耶
   䌽衣亭诗序
余尝过成皋之墟览山川形胜吊楚汉之遗迹彷佛临
望意其民俗剽悍上气力少礼文也今熊生枢贞确端
懿气象甚茂研精经术不告劬勚是以知王教诚中和
之所致古所谓风俗与化移易信矣枢因余友集贤修
撰同初请曰枢之曾大父别驾字继先以孝闻乡里名
堂曰䌽衣宗工秀人咸为歌诗今枢居之轮奂日以葺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1208-0535a.png
草树日以茂英辞妙画未泯泯也而吾大父之音容日
远矣泫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先生其为我序之余闻其
言又以知生贤固世教所奖成亦其教行于家者使然
也余生也后不与而祖接观其名堂其孝于亲可知观
子之承德袭训其泽于后者又可知此大夫士之所以
咏歌也
   萧东崖诗序
东阳故为文学郡县沈隐侯赋八咏而诗人骚客角立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1208-0535b.png
杰出禹锡谓教得邦人解吟咏非虚言也萧君兰坡于
诗险不入怪巧不近浮行云流水姿态横出其得于隐
侯为多建安中徐陈应刘驰骋于一时识者谓两京馀
泽犹十七尚存自后文体屡变工而愈下丽而益靡庶
几古道者惟隐侯耳兰坡诗律敛情约性因狭出奇吾
所谓有得于隐侯者其子和之欲板以传世求余书其
端余旧闻东阳佳山水欲登八咏楼访黄初平之遗迹
吊唐悦斋吕东莱陈同父学术之同异未暇也今读兰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1208-0535c.png
坡诗历历在吾目中矣奚必赋远游哉
   卢祥伯挽诗序
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其子若孙惧后世之
不知既铭而掩诸幽又揭于道其与游者则又感畴昔
之好声以寄其哀若田横之客歌薤露蒿里后世则又
与其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而发挥之若杜子美之赋八
哀今之为人子孙者往往请诸人为之盖其褒扬亲之
心也切而然亦诗之感人也深有不待夫金石而后传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1208-0535d.png
者昔阮思旷有饰车人欲以葬而难之思旷曰车而使
人惮借何以为也遂焚之工诗者心乎思旷宁忍拒而
莫之与耶江右处士卢祥伯殁其子顺孙璹孙既葬曾
君传道状其行实云盖隐遁而非自洁者余因推而序
之其亦思旷之心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