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一


卷三十一 第 1a 页 WYG1201-072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牧庵集卷三十一
             元 姚燧 撰
 经义
  地天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遗辅相天地之宜
造化之奠位必合两而成其和圣人之成位必参两以
用其中盖和者致泰之极功中者致和之大本也徒知
保合太和而气化之流行者固所以通乎两间之天地
卷三十一 第 1b 页 WYG1201-0723d.png
乃不知允执厥中而道化之运行者实有以位乎一身
之天地吾恐道化之中有时而偏则气化之和亦有时而息矣圣人之宗主是泰岂其然哉且天秉阳而居上
确然其体也而气则下交乎地地秉阴而居下隤然其
形也而气则上交乎天气化交感絪缊磅礴至和流通
在在无间造化之泰何其盛也其必有致此者矣曰有
元后焉天地之道或太过也而元后则以此之中而财
成之天地之宜有不及也而元后则以此之中而辅相
卷三十一 第 2a 页 WYG1201-0724a.png
之道化潜通无过不及一中懋建天地不悖圣人之泰
不亦溥乎合两以致化者造化之泰此泰之蟠际也参
两以赞化者圣人之泰此泰之宗主也有圣人以宗主是泰则成位乎上下者无非中而奠位乎上下者无非
和矣泰之象云云其意如此尝谓有致泰之实应有致
泰之实感应者其验感者其本也应者其流感者其源
也应者其和感者其中也应者其在天地感者其在圣
人也是故天地絪缊万物化醇阴阳妙合万物化生天
卷三十一 第 2b 页 WYG1201-0724b.png
地固以和应矣何应非感天地设位圣人成能皇极茂
建雨旸时若圣人固以中感矣何感非应应者非先感
者非后天地圣人盖相为因成尔或者昧之往往为高
明博厚天地之体也下降上腾天地之气也体立而气行交通而旁达则形和气和而天地之和应矣于圣人
奚赖焉吁是未知有感应之实理相为流通者矣天地
之化而范围者圣人也天地化育而参赞者圣人也圣
人者拟天地而参诸身以一身而赞化育阴阳闼辟我
卷三十一 第 3a 页 WYG1201-0724c.png
转其机寒暑推迁我总其运此精神之感召和气之流
通使之三光全而日月无薄蚀之虞五纪协而风雨无
凄苦之变财之成之辅之相之而无过不及之偏何莫
非大中之感者亦何莫非太和之应者呜呼和在天地
则天地一圣人之应也中在圣人则圣人一天地之感也要其所应则太和所播上际下蟠无彼此也无间断
也天地之泰天地之气化所由通也而位天地育万物
元后之于天地实有功焉太过其财成之不及其辅相
卷三十一 第 3b 页 WYG1201-0724d.png
以斯中也致斯和也气化之和即道化之所由验也原
原其所感则大中一建万物咸睹无偏党也无反侧也
圣人之泰圣人之道化所由通也而亶聪明作父母天
地之于元后实有赖焉寒暑其教化之日月其顺动之
以斯和也验斯中也道化之中即气化之所由基也然
则中和无二致感应无二机在天地者非有馀在圣人者非不足浑浑乎一中和之盛此其所以为泰治之极
欤今夫得气之清穹然而高天之位固奠于上矣得气
卷三十一 第 4a 页 WYG1201-0725a.png
之浊隤然而卑地之位固奠于下矣上下不相紊也而
有气以行焉两者交合二气絪缊天禀阳之清而至阳
赫赫必下交乎地地秉阴之浊而至阴肃肃必上交乎
天其未交也则上下异位交焉则二气薰蒸而成和其
未交也则阴阳异质交焉则二气流通而成泰交斯和
矣和斯泰矣将见协气嘉生薰为太平时和岁丰百祥
交致天地固和矣而万物则咸和天地固泰矣而万物则咸泰甘露降醴泉出溢而为和气之祥也嘉禾生芝
卷三十一 第 4b 页 WYG1201-0725b.png
草植郁而为和气之应也由此和而推之其往不穷其
施生无方其嘘吸变化无非此和之升降飞扬也不然
则和气一乖天地否矣非大易有取于乾坤交泰之象
也然成气化之泰者在天地而开道化之泰者在圣人
圣人者出父乾母坤而藐然中处则成位乎天地矣大
生广生而大宝曰位则成能乎天地矣聪明作元后也
而有道以运焉两仪同流一中不踰阴惨而阳舒天地
之道也过则不能和春生而秋敛天地之宜也不及不
卷三十一 第 5a 页 WYG1201-0725c.png
能和一喜怒有间乎阴阳之惨舒惟皇作极而财成之
则无愆阳无伏阴而天地之道所由泰一赏罚有同乎
乎秋之生杀惟皇作极而辅相之则无暑雨无祁寒而
天地之宜所由泰协斯中矣中斯泰矣将见王道正直
荡荡平平会其有极是行是训吾之道无非天地之道
吾之宜无非天地之宜鼓元气雷域中天地之豫也即
圣人之中也腾百川雨天下天地之解也即圣人之中
也由此中而推之其平秋平在寅饯寅宾其在璿玑玉
卷三十一 第 5b 页 WYG1201-0725d.png
衡无非此中之弥纶曲成也不然则中道不立天地否矣非大易有取于财成辅相之义也大抵有气化之泰
有道化之泰气化之泰一天地之和也道化之泰一圣
人之中也若不相关也而实相因若不相与也而实相
为用其殆一道气之相为贯通者乎何者有道斯有气
降而而气其在天地则为阴阳之运其在圣人则为中
节之和气统于道其在天地则为阴阳之粹其在圣人
则为未发之中天地以气运则有上下交通之妙气即
卷三十一 第 6a 页 WYG1201-0726a.png
道之流行焉耳圣人以道运则有财成辅相之功道气
气之主宰焉耳融道气致中和天地大造化也圣人权造化也天地圣人同一中和之泰也使天地徒以气化
之泰奠位乎上下而不有圣人以道化之泰成位乎其
中则阴阳失其道寒暑失其宜日月失其经和者流矣
其何泰也哉抑尝考泰之为卦而有疑焉天尊地卑而
乾坤以定皇极建中而彝伦以叙今而象泰之卦则有
取于乾下而坤上元后之任则有及于天地之道与宜
卷三十一 第 6b 页 WYG1201-0726b.png
何也盖天地以形言乾坤以气言天地奠位而乾下坤
上者气也天地之交以气而交是谓之泰乾坤其父母
也元后其宗子也乾坤以气化而赋形赋色于元后元后其可不存吾顺事而财成辅相之以尽其宗子之职
哉是知乾下坤上气化以交而成和矣而乾坤以定则
和者未有不中曰道曰宜元后财成辅相之以中矣而
彝伦攸叙则中者未有不和此其所以有取于泰之象
欤虽然圣人之用中其应在天地其感在民心民心罔
卷三十一 第 7a 页 WYG1201-0726c.png
中惟尔之中则人和而天时地利无不应矣古之圣人
端居乎宥密之中而尸财成辅相之职岂必曰夏则致
天地之阳气而导行之冬则闭藏之欤又岂必曰秋则
取天地之阴气而施用之春则闭止之欤夫乖气致异和之反也和气致祥泰之极也礼乐所以合天地之化
中和所以致万物之育吾之于民苟能以礼乐导其中
和之教以中和行其左右之道则吾民之中即天地之
中也吾民之和即天地之和也圣人象泰以财成辅相
卷三十一 第 7b 页 WYG1201-0726d.png
之任属之圣人而必以左右民继言之厥有旨矣昔之
言泰和者必曰唐虞则唐虞之时地天交泰之时也以
言其治则地平天成也以言其道则精一执中也以言
其化则黎民于变也中和之应未有盛于此时也然要
其所以致中和无非用中于民始之作讹成易有其时析因夷隩有其序六府则孔修三事则允治彼其潜通
天地之和默制造化之机固有左右尔民之治存焉如
曰舍斯民而他有所谓财成辅相之事特阴阳固闭之
卷三十一 第 8a 页 WYG1201-0727a.png
学聋巫瞽史之为尧舜其然乎不然也春秋以来日蚀
有书地震有书不雨又有书是何阴阳缪戾如是耶得
非治不唐虞世则春秋大中之治不建而太和之治不
复乎吁是必有寤寐尧舜于千百载之上而为天地立
极为万世开太平者
 名字说  李纶字说
李明之以其子让来见曰愿易名而字之予思古之人
卷三十一 第 8b 页 WYG1201-0727b.png
生子三月而父名之避其在常语而难为讳者所以为
他日为父计也故曲礼曰不以国不以日月不以山川
不以隐疾而春秋传亦曰不以官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让也已久矣虽其名无国官日月山川隐疾畜牲器币
之犯而犯举世人之常语使其子宜如何而讳于今哉
亦观夫治丝乎其绪之弱不大于秋毫之末力引铢锱
则纷然而绝苟治而绳之则可以转百钧故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言纶者比其类而合之也或曰青丝绶亦
卷三十一 第 9a 页 WYG1201-0727c.png
为纶为训虽异其组织为服亦垂首千百而比其类为
之也反而求之盖人心之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者
之端其始甚微其丝之绪乎学者为能体验扩充之使
可以放四海塞两间其比其类之纶乎邵子曰人于心
上起经纶士而知此始可语自治治人之道矣名以纶
字曰治夫
  梁氏三子名说
梁宣慰君三子其伯也既名矣由犯先讳求予避之尝
卷三十一 第 9b 页 WYG1201-0727d.png
闻诵简约而嗜静重迟而可久然先民以湛静安舒者
戒于后时予惧其流或后事也惟力于果敏斯可正其
失质诸字训有以疾为适者古之人有伯适南宫容亦
名适然司马长卿以慕蔺相如赵相国邓高密名不避
尧禹士而希贤固其志也伯适南容奚避焉故名曰适
而字亦不能即其旧又易曰子容焉呜呼伯适同名南
容一字吾固以先贤望子适曷知自勉哉其下二人仲
曰迪叔曰述有父兄者迪以蹈之述以继之无所自遂
卷三十一 第 10a 页 WYG1201-0728a.png
焉亦孝子悌弟之一事也然古人之名有非徒义意
是择如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必二
人相从而谐其韵焉可谓言无所苟出而有章者矣故
予于适迪述亦三人谐韵其古之遗意哉迪述未冠不

  高氏诸子名说
袁之尚佐洛人高直夫以予少与其先子游拜于洪都
请为其子侄十二人制名为训长曰统次经绩绎缉约
卷三十一 第 10b 页 WYG1201-0728b.png
维绚纮绂絇絅且字而序之曰家政统于尊其传者大
小宗之子传必立法法立而家道用成统宜曰元宗经元立绩元用然非本学亦乌乎成学则始思思而成辍
则怠而不能文又有要焉必由博而趋约固以守之而
后德业积中辉光发越而不可掩譬设色然必先资夫
可受之质绎曰元思缉元文约元博维元固绚元质絇
之所以华身者莫服若首纮膝绂足絇曰元瞻元粲元
履衣之丈备矣又恶其著絅以尚之故絅曰元著其意
卷三十一 第 11a 页 WYG1201-0728c.png
义相仍皆有徵于书然字者名之副也有是德则为称
情无之而弗自勉亦非予乡先生所期于后来者
 题跋  跋雪堂雅集后
释统仁公见示雪堂雅集二帙因最其目序四诗十有
九跋一真赞十七送丰州行诗九凡五十篇有一人再
三作者去其繁复得二十有七人副枢左山商公讳挺
中书则平章张九思右丞马绍燕公楠左丞杨镇参政
卷三十一 第 11b 页 WYG1201-0728d.png
张思立翰林承旨则麓庵王公讳磐董文用徐琰李谦
阎复王构学士则东轩徐公讳世隆李槃王恽集贤学
士则苦斋雷君膺周砥宋渤张孔孙赵孟頫御史中丞
王博文刘宣吏曹尚书则谷之奇刘好礼郎中张之翰太子宾客宋道提刑使胡祗遹廉访使崔瑄皆咏歌其
所志喜与缙绅游者求古人之近似惟唐文畅故柳送
其行曰晋宋以来桑门上首道林道安慧远慧休其所
与游谢安石王逸少习凿齿谢灵运鲍照皆时之选夷
卷三十一 第 12a 页 WYG1201-0729a.png
考其言有失有得其失者以天官顾少连夏官韩睪之
徒为有安石之德逸少之高凿齿之才其不伦何啻相
去千百而十一又且近谀其得者文畅亦桑门上首时
不相及方以林安远休夫谁曰不然与以灵运明远之
文自居皆无愧德斯自唐视晋宋者也自今而视唐独不可为之比乎柳之颂文畅曰道源生知善根宿植脱
弃秽累宣涤凝滞施之仁公亦声闻称情而不过者然
求如灵澈澄观重巽浩初元皓文郁希操深浚之流与
卷三十一 第 12b 页 WYG1201-0729b.png
文畅生同其时若是之多则仁公为独行而无徒矣又
彼少连睪者岂足躅二十有七人之遗尘而求安石逸
少凿齿之德之高之才吾亦不能必其当者何人况文
乎哉其敢以灵运明远自居如柳州者盖不知其谁也
然此中予未有识四人镇琰好礼瑄然已皆物故其存
者閰季两承旨而已可为人物眇然之叹至大庚戌秋八月下弦日跋
  跋张梦卿所藏紫阳杨先生墨迹
卷三十一 第 13a 页 WYG1201-0729c.png
此先妇翁紫阳辞翰也尝闻自幼孩时文已奇由歌白
水满长于紫阳阁底清风细后遂号紫阳初名焕后由
上金季主河朔中兴颂季主壮之置红箧中黄龙战北
红箧为我元所获恐踪迹物色姓名获戾有避更为奂
及后受我太宗简文制误奂为英遂不敢私更始就名
英其平生于书差喜米南官故笔法时时似之其卒以
乙卯时燧已闻公遗命托二事于我光世父一遗文二以先妻见配时燧未婚也其岁上距今二十四年当至
卷三十一 第 13b 页 WYG1201-0729d.png
元戊子张总管梦卿持来求题梦卿嗜古博雅该洽之
士虑其未得平生之槩故敛襟书此其年二月子婿姚
燧观于穰城寓舍
  师濂堂跋
周君宣仲以师濂名其堂濂溪万世师也天下师也而
况派其宗者哉夫子为我朝正学之祖师夫子取水初
源也侯师圣见程先生语未彻往见夫子语三日自谓
如见天之广大再见程子程子曰是必从濂溪来师濂
卷三十一 第 14a 页 WYG1201-0730a.png
之功如此夫虽然侯生之言止可隔壁听程先生终未
深与之何也受学之初每思求仲尼颜子乐处既得矣
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呜呼是真师濂者乎
故师濂者当如程子宝祐五年夏闰之晦姚燧书
  书观台刘氏嘉莲卷后
往年燧在翰林使有持宪节干山之南曰马公煦者驰
书来言吾邢之观台刘氏所自出先夫人之兄轨字子
范蕃字子荣皆金文臣其官所止舅范京兆转运判官
卷三十一 第 14b 页 WYG1201-0730b.png
荣汶上令方范决科之年池莲一茄数花十三亦祥之不世有者虽见之夷坚续志而略愿持笔之时以史事
己修而未之进也无遑致思今年以葬告还郢郢适公
所督刺郡再书促之乃求续志以较谓范易转运为按
察又不载荣登第呜呼志所传闻不若其甥之可信惟
十三花者为同因思草木之祥或以二而合或由一而
分二焉而已耳甘泉之芝九茎同叶河中之木残本连
理此以二而合者也渔阳之麦两岐李翕之禾九穗此
卷三十一 第 15a 页 WYG1201-0730c.png
由一而分者也然未若是十有三花之分之多岂天钟
祥不以言喻惟假草木得气之先者异其花实而示人耶其既应范荣一世而遂泯泯己耶无亦犹有遗嗣蒙
其未斩之泽也然是气也所以父母万物者也和之盛
或溢而旁畅他达如人子于其父母貌必有一肖也何
也随其气之盛者也夫天钟祥于刘如是同不专范荣
兄弟之身亦必及先夫人移其盛于所家者理容有也
故公兄弟蝉嫣簪绂列居台阁他曰载勋旂常勒铭景
卷三十一 第 15b 页 WYG1201-0730d.png
钟未可知也夫然后可当宅相十三花之祥
  跋西溪珍翰
中执法之书计今在人间者无虑数万番而诸贤独感泣此轴者由张君式者不忘知与求评赏之也呜呼古
之人所重乎门生故吏者岂不以是夫使其遗嗣人人
持是手泽求光前烈其为先友者操笔之情又何如也
至元苍龙壬辰暮春姚燧跋
  书米元晖画山水
卷三十一 第 16a 页 WYG1201-0731a.png
米敷文之画全法其父山水树石不事工细多以云烟
映带只喜作横挂长不三尺自题曰墨戏今此独双幅
钜轴岂当时奉诏与米敦儒辈对画禁中者耶真旷代
希有物也张肖斋梦卿以至元戊子夏四十千购得之姚燧寓目焉为识末幅
 铭
  简仪铭
旧仪昆仑六合包外经纬纵横天常斜带三辰内旋黄
卷三十一 第 16b 页 WYG1201-0731b.png
赤道交其中四游俯仰钧箫凡今改为皆析而异取其
(案元文类/作由能)疏明无室于视四游两轴二极是当南轴下
贯赤道天常(案此二句元文类作/南轴攸沓下乃天常)天常不摇则乾安静
(案此二句元文类作/惟北敧倾取轴矩应)上镂(案元文类/作镂以)百刻及时初正赤
道上载周列经星三百六十五度奇赢紫微安加北极攸戴穹然哭出状同倚盖别置立运下履平地错勒于
隅十二子名五环挈周文有八尺紫微等之三旋在一
六环之安三负衡旋衡缀窥距随捩流迁(案紫微以下/十六句元文)
卷三十一 第 17a 页 WYG1201-0731c.png
(类止八句其文曰地平安加立运所履错勒于隅若/十二子五环三旋四衡絜马雨缀窥距随捩留迁)
知出地究兹立运去极几何即游是问赤道重衡四弦
(案中州文/表作牙)张上弦(案元文/类作结)北轴移影相望筴(案元文/类作测)
日用一推星兼二定距入宿两侯齐视巍巍其高漠漠
其遥荡荡其大赫赫其昭孰曰无形而兼颐考(案此二/句元文)
(类作步仞之/间肆所颐考)明乎制器运掌有道法简而中用密不穷历较古陈未与侔工猗欤皇元发帝之蕴畀厥羲和万
世其训
卷三十一 第 17b 页 WYG1201-0731d.png
  釜仪铭(案釜元文/类作仰)
不可体形莫天大也无竞维人仰釜载也六尺为深广
自倍也兼深广倍挈釜兑也环凿为沼准以溉也(案此/二句)
(元丈类作振溉/不泄潦以浍也)辨方正位日子卦也衡缩度中平斜再
(案元文/类作载)也斜起南极平釜镦也小大必周入地画也始
周寖断寖极外也极入地深四十太也北九十一赤道
齘也列刻五十六时配也衡竿加卦巽坤内也以负缩竿子午对也首旋机板(案此句元文类/作末旋机杖)窾纳芥也上下
卷三十一 第 18a 页 WYG1201-0732a.png
悬直与镦会也视日漏光何度在也旸谷朝宾夕饯昧
也寒暑发敛验进退也薄蚀终起鉴生杀也以避赫曦
夺目害也南北之偏亦可槩也极浅十七林邑介也黄
道夏高人所戴也夏永冬短犹小差也深五十奇铁勒
塞也黄道寖平冬昼晦也夏则不暮永短最也(案元文/类林邑)
(介也下即接深五二句奇作二黄道夏高作浅赤道高/戴作载夏永冬短作夏短冬永小作少黄道寖平作深)
(故赤平/暮作没)安浑宣夜昕穹盖也六天之书言殊话也(案四/句元)
(文类止作二句曰二/天之书曰浑盖也)一仪之揆孰善悖也(案之元文类/作即孰善作)
卷三十一 第 18b 页 WYG1201-0732b.png
(何/不)以指为告无烦喙也闇资以明疑者沛也智者是之
胶者怪也古今(案元丈类/作过者)巧历不亿辈也非让不为思
不逮也将窥天眹造物爱也其有俟然昭圣代也泰山
砺兮河如带也黄金不磨悠久赖也鬼神禁诃勿铭(案/元)
(丈类作/庶勿)坏也
  太史院灵台钟铭
灵台设𥵂嵬以尊元间大吕非其昆摰旷善鼓手自烦
官商良谐等釜盆请勿以以声以功论一日之中两昕
卷三十一 第 19a 页 WYG1201-0732c.png
昏二十四鸣有度存九围一圃折柳樊黔首时作时饔
日月如是相告敦三辰听命循轨垣四序不忒迭寒暄
万物生翕盈乾坤何独治历侦此源凝熙帝绩高羲轩
积世而运会而元吉金之舌慎莫扪辍响谁其代天言
  大朝元宫钟铭
吾闻储祥千石之钟离世荡讧不胫而趋朝兀之宫器
硕而声洪震百里而干层穹千柱之下侯叟侯童万指
攸丛旦旭而昏蒙其出其作其偃其饛必告而使之齐
卷三十一 第 19b 页 WYG1201-0732d.png
同尚其微功从可卜斯道之污隆方昔污也金函索索
以灰灭故噎希声而为聋及其隆也玉书幡幡而天出则播大音而为聪矧善藏用乎中不择弃人皂𨽻王公
手以问之喙应无穷如橐之鼓风我书鱼虫畀之镂工
期万斯年与之宫兮相终
  宣慰都司郭君实持眉歙研相寿仆以端研报之
  渠后遗姬令伯阳
端为州滨海浦孕奇石研资取虽器也视为主彼其子
卷三十一 第 20a 页 WYG1201-0733a.png
腹枵窭求一辞瘖不吐第尘弃瓦甓伍中道归伯阳父
迁乔木莺其羽之贤胸蟠三五出言章气风雨述圣哲
诛奸窳其为价琮琛琥资山石非远腐后视今后犹古读吾铭孰敢侮
  刘无竞歙石研铭
黟歙之产石则实黄金为声苍璧质德先如是畴可匹
无竞惟人士之吉铭以发幽友燧述
 赞
卷三十一 第 20b 页 WYG1201-0733b.png
  无名人真赞
古之遗直今见髣髴何其百年凛有生意缅怀用世愈
益可畏宜使群公笑言宽味烜赫大名其所被衣世百
年千其有可既也耶  太傅楚公像赞
盈常之躬硕大而丰气肃而神充自非降嵩与三光之
钟岂能生上材之伟雄
 牧庵集卷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