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七
卷四十七 第 1a 页
群书治要卷第五十
    秘书监钜鹿男臣魏徵等奉 敕撰
 袁子正书 抱朴子
  袁子正书 袁淮
礼政
治国之大体有四一曰仁义二曰礼制三曰法
令四曰刑罚四本者具则帝王之功立矣所谓
仁者爱人者也爱人父母之行也为民父母故
能兴天下之利也所谓义者能辨物理者也物
卷四十七 第 1b 页
得理故能除天下之害也兴利除害者则贤人
之业也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
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夫礼教之
治先之以仁义示之以敬让使民迁善日用而
不知也儒者见其如此因谓治国不须刑法不
知刑法承其下而后仁义兴于上也法令者赏
善禁淫居治之要会商韩见其如此因曰治国
不待仁义不知仁义为之体故法令行于下也
是故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耻导之以政
卷四十七 第 2a 页
齐之以刑则民苟免是治之贵贱者也先仁而
后法先教而后刑是治之先后者也夫远物难
明而近理易知故礼让缓而刑罚急是治之缓
急也夫仁者使人有德不能使人知禁礼者使
人知禁不能使人必仁故本之者仁明之者礼
也必行之者刑罚也先王为礼以达人之性理
刑以承礼之所不足故以仁义为不足以治者
不知人性者也是故失教失教者无本也以刑
法为不可用者是不知情伪者也是故失威失
卷四十七 第 2b 页
威者不禁也故有刑法而无仁义久则民忽民
忽则怒也有仁义而无刑法则民慢民慢则奸
起也故曰本之以仁成之以法使两通而无偏
重则治之至也夫仁义虽弱而持久刑杀虽强
而速亡自然之治也
经国
先王之制立爵五等所以立蕃屏利后嗣者也
是故国治而万世安秦以列国之势而并天下
于是去五等之爵而置郡县虽有亲子母弟皆
卷四十七 第 3a 页
为匹夫及其衰一夫大呼而天下去及至汉家
见亡秦之以孤特亡也于是大封子弟或连城
数十廓地千里自关巳东皆为王国力多而权
重故亦有七国之难魏兴以新承大乱之后民
人损减不可则以古治于是封建侯王皆使寄
地空名而无其实王国使有老兵百馀人以卫
其国虽有王侯之号而力侪于匹夫县隔千里
之外无朝聘之仪邻国无会同之制诸侯游猎
不得过三十里又为设防辅监国之官以司察
卷四十七 第 3b 页
之王侯皆思为布衣不能得既违宗国蕃屏之
义又亏亲戚骨肉之恩昔武王既克殷下车而
封子弟同姓之国五十馀然亦卜世三十卜年
七百至乎王赧之后海内无主三十馀年故诸
侯之治则辅车相持翼戴天子以礼征伐虽有
乱君暴主若吴楚之君者不过恣睢其国恶能
为天下害乎周以千乘之赋封诸侯今也曾无
一城之田何周室之奢泰而今日之俭少也岂
古今之道不同而今日之势然哉未之思耳夫
卷四十七 第 4a 页
物莫不有弊圣人者岂能无衰能审终始之道
取其长者而巳今虽不能尽建五等犹宜封诸
亲戚使少有土地制朝聘会同之义以合亲戚
之恩讲礼以明其职业黜陟以讨其不然如是
则国有常守兵有常强保世延祚长久而有家

设官
古者三公论王职六卿典事业事大者官大事
小者官小今三公之官或无事或职小又有贵
卷四十七 第 4b 页
重之官无治事之实此官虚设者也秦汉置丞
相九卿之官以治万机其后天子不能与公卿
造事外之而置尚书又外之而置中书转相重
累稍执机事制百官之本公卿之职遂轻则失
体矣又有兵士而封侯者古之尊贵者以职大
故贵今列侯无事未有无职而空贵者也世衰
礼废五等散亡故有赐爵封侯之赏既公且侯
失其制今有卿相之才居三公之位修其治政
以安宁国家未必封侯也而今军政之法斩一
卷四十七 第 5a 页
牙门将者封侯夫斩一将之功孰与安宁天下
也安宁天下者不爵斩一将之功者封侯失封
赏之意矣夫离古意制外内不壹小大错贸转
相重累是以人执异端窥欲无极此治道之所
患也先王置官各有分职使各以其属达之于
王自己职事则是非精练百官奏则下情不塞
先王之道也
政略
夫有不急之官则有不急之禄国之蛑贼也明
卷四十七 第 5b 页
主设官使人当于事人当于事则吏少而民多
民多则归农者众吏少则所奉者寡使吏禄厚
则养足则无求于民无求于民奸轨息矣禄足
以代耕则壹心于职壹心于职则政理政理则
民不扰民不扰则不乱其农矣养生有制送终
有度嫁娶宴享皆有分节衣服食味皆有品帙
明设其礼而严其禁如是则国无违法之民财
无无用之费矣此富民之大略也非先王之法
行不得行非先王之法言不得道名不可以虚
卷四十七 第 6a 页
求贵不可以伪得有天下坦然知所去就矣本
行而不本名责义而不责功行莫大于孝敬义
莫大于忠信则天下之人知所以措身矣此教
之大略也夫礼设则民贵行分明则事不错民
贵行则所治寡事不错则下静壹此富民致治
之道也礼重而刑轻则士劝爱施而罚必则民
服士劝则忠信之人至民服则犯法者寡德全
则教诚教诚则感神行深则著厚著厚则流远
尚义则同利者相覆尚法则贵公者相刻相刻
卷四十七 第 6b 页
则无亲相覆则无疏措礼则政平政平则民诚
设术则政险政险则民伪此礼义法术之情也
论兵
夫为政失道可思而更也兵者存亡之机一死
不可复生也故曰天下难事在于兵今有人于
此力举重鼎气盖三军一怒而三军之士皆震
世俗见若人者谓之能用兵矣然以吾观之此
亡国之兵也夫有气者志先其谋无策而径往
怒心一奋天下若无人焉不量其力而轻天下
卷四十七 第 7a 页
之物偏遇可以幸胜有数者禦之则必死矣凡
用兵正体不备不可以全胜故善用兵者我谓
之死则民尽死我谓之生则民尽生我使之勇
则民尽勇我使之怯则民尽怯能死而不能生
能勇而不能怯此兵之半非全胜者也夫用战
有四有大体者难与持久有威刑者难与争险
善柔者待之以重善任势者禦之以坚用兵能
使民坚重者则可与之赴汤火可与之避患难
进不可诡退不可追所在而民安尽地而守固
卷四十七 第 7b 页
疑间不能入权谲不能设也坚重者备物者也
备物者无偏形无偏形故其变无不之也故礼
与法首尾也文与武本末故礼正而后法明文
用而后武法故用兵不知先为政则亡国之兵
也用人有四一曰以功业期之二曰与天下同
利三曰乐人之胜己四曰因才而处任以功业
期之则人尽其能与天下同利则民乐其业乐
人胜己则下无隐情因才择任则众物备举人
各有能有不能也是以智者不以一能求众善
卷四十七 第 8a 页
不以一过掩众美不遗小类不弃小力故能有
为也夫治天下者其所以行之在一一者何也
曰公而巳矣故公者所以攻天下之邪屏谗慝
之萌兵者倾危之物死生之机一物不至则众
乱兴矣故以仁聚天下之心以公塞天下之隙
心公而隙塞则民专而可用矣公心明故贤才
至一公则万事通一私则万事闭兵者死生之
机也是故贵公
  王子主失
卷四十七 第 8b 页
有王子者著主失之书子张甚善之为袁子称
之曰夫人之所以贵于大人者非为其官爵也
以其言忠信行笃敬人主授之不虚人臣受之
不妄也若居其位不论其能赏其身不议其功
则私门之路通而公正之道塞矣凡世之所患
非患人主之有过失也患有过欲改而不能得
也是何也夫奸臣之事君固欲苟悦其心夫物
未尝无似象似象之言漫润之谀非明者不能
察也奸臣因以似象之言而为之容说人主不
卷四十七 第 9a 页
能别也是而悦之惑乱其心举动日缪而常自
以为得道此有国之常患也夫佞邪之言柔顺
而有文忠正之言简直而多逆使忠臣之言是
也人主固弗快之矣今奸臣之言巳掩于人主
不自以为非忠臣以逆迕之言说之人主方以
为诬妄何其言之见听哉是以大者刳腹小者
见奴忠臣涉危死而言不见听奸臣飨荣利而
言见悦则天下奚蹈夫危死而不用去夫荣乐
而见听哉故有被发而为狂有窜伏于窟穴此
卷四十七 第 9b 页
古今之常也凡奸臣者好为难成之事以徼幸
成功之利而能先得人主之心上之人不能审
察而悦其巧言则见其赏而不见其罚矣为人
臣有礼未必尊无礼未必卑则奸臣知所以事
主矣虽有今日之失必知明日所以复之涂也
故人主赏罚一不当则邪人为巧滋生其为奸
滋甚知者虽见其非而不敢言为将不用也夫
先王之道远而难明当世之法近而易知凡人
莫不违其疏而从其亲见其小而闇其大今贤
卷四十七 第 10a 页
者固远主矣而执远而难明之物奸人固近主
矣而执近而易知之理则忠正之言奚时而得
达哉故主蔽于上奸成于下国亡而家破伍子
胥为吴破楚令阖闾霸及夫差立鸱夷而浮之
江乐毅为燕王破强齐报大耻及惠王立而驱
逐之夫二子之于国家可谓有功矣夫差惠王
足以知之矣然犹不免于危死者人主不能常
明而忠邪之道异故也又况于草茅孤远之臣
而无二子之功涉奸邪之门经倾险之涂欲其
卷四十七 第 10b 页
身达不亦难哉今人虽有子产之贤而无子皮
之举有解狐之德而无祁奚之直亦何由得达
而进用哉故有祁奚之直而无宣子之听有子
皮之贤而无当国之权则虽荆山之璞犹且见
瓦耳故有管仲之贤有鲍叔之友必遇桓公而
后达有陈平之智有无知之友必遇高祖而后
听桓公高祖不可遇虽有二子之才夫奚得用

厚德
卷四十七 第 11a 页
恃门户之闭以禁盗者不如明其刑也明其刑
不如厚其德也故有教禁有刑禁有物禁圣人
者兼而用之故民知耻而无过行也不能止民
恶心而欲以刀锯禁其外虽日刑人于市不能
制也明者知制之在于本故退而修德为男女
之礼妃匹之合则不淫矣为廉耻之教知足之
分则不盗矣以贤制爵令民德厚矣故圣人贵
恒恒者德之固也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
未有不恒而可以成德无德而可以持久者也
卷四十七 第 11b 页
用贤
治国有四一曰尚德二曰考能三曰赏功四曰
罚罪四者明则国治矣夫论士不以其德而以
其旧考能不以其才而以其久而求下之贵上
不可得也赏可以势求罚可以力避而求下之
无奸不可得也为官长非苟相君也治天下也
用贤非以役之尚德也行之以公故天下归之
故明王之使人有五一曰以大体期之二曰要
其成功三曰忠信不疑四曰至公无私五曰与
卷四十七 第 12a 页
天下同忧以大体期之则臣自重要其成功则
臣勤惧忠信不疑则臣尽节至公无私则臣尽
情与天下同忧则臣尽死夫唯信而后可以使
人昔者齐威王使章子将而伐魏人言其反者
三威王不应也自是之后为齐将者无有自疑
之心是以兵强于终始也唯君子为能信一不
信则终身之行废矣故君子重之汉高祖山东
之匹夫也无有咫尺之土十室之聚能任天下
之智力举大体而不苛故王天下莫之能禦也
卷四十七 第 12b 页
项籍楚之世将有重于民横行天下然而卒死
东城者何也有一范增不能用意忌多疑不信
大臣故也宽则得众用贤则多功信则人归之
悦近
孔子曰为上不宽吾何以观之苛政甚于猛虎
诗人疾掊克在位是以圣人体德居简而以虚
受人夫有德则谦谦则能让虚则宽宽则爱物
世俗以公刻为能以苛察为明以忌讳为深三
物具则国危矣故礼法欲其简禁令欲其约事
卷四十七 第 13a 页
业欲其希简则易明约则易从希则有功此圣
贤之务也汉高祖山东之匹夫也起兵之日天
下英贤奔走而归之贤士辐凑而乐为之用是
以王天下而莫之能禦唯其以简节宽大受天
下之物故也是故宽则得众虚则受物信则不
疑不忌讳则下情达而人心安夫高祖非能举
必当也唯以其心旷故人不疑况乎以至公处
物而以聪明治人乎尧先亲九族文王刑于寡
妻物莫不由内及外由大信而结由易简而上
卷四十七 第 13b 页
安由仁厚而下亲今诸侯王国之制无一成之
田一旅之众独坐空宫之中民莫见其面其所
以防禦之备甚于仇雠内无公族之辅外无藩
屏之援是以兄弟无睦亲之教百姓无光明之
德弊薄之俗兴忠厚之礼衰近者不亲远者不
附人主孤立于上而本根无庇荫之助此天下
之大患也圣人者以仁义为本以大信持之根
深而基厚故风雨不愆伏也
贵公
卷四十七 第 14a 页
治国之道万端所以行之在一一者何曰公而
已矣唯公心而后可以有国唯公心可以有家
唯公心可以有身身也者为国之本也公也者
为身之本也夫私人之所欲而治之所甚恶也
欲为国者一不欲为国者万凡有国而以私临
之则国分为万矣故立天子所以治天下也置
三公所以佐其王也观事故而立制瞻民心而
立法制不可以轻重轻重即颇邪法不可以私
倚私倚即奸起古之人有当市繁之时而窃人
卷四十七 第 14b 页
金者人问其故曰吾徒见金不见人也故其爱
者必有大迷宋人有子甚丑而以胜曾上之美
故心倚于私者即所知少也乱于色者即目不
别精粗沈于声者则耳不别清浊偏于受者即
心不别是非是以圣人节欲去私故能与物无
尤与人无争也明主知其然也虽有天下之大
四海之富而不敢私其亲故百姓超然背私而
向公公道行即邪利无所隐矣向公即百姓之
所道者一向私即百姓之所道者万一向公则
卷四十七 第 15a 页
明不劳而奸自息一向私则繁刑罚而奸不禁
故公之为道言甚约而用之甚博
治乱
治国之要有三一曰食二曰兵三曰信三者国
之急务存亡之机明主之所重也民之所恶者
莫如死岂独百姓之心然虽尧舜亦然民困衣
食将死亡而望其奉法从教不可得也夫唯君
子而后能固穷故有国而不务食是责天下之
人而为君子之行也伯夷饿死于首阳之山伤
卷四十七 第 15b 页
性也管仲分财自取多伤义也夫有伯夷之节
故可以不食而死有管仲之才故可以不让而
取然死不如生争不如让故有民而国贫者则
君子伤道小人伤行矣君子伤道则教亏小人
伤行则奸起夫民者君之所求用也民富则所
求尽得民贫则所求尽失用而不得故无强兵
求而皆失故无兴国明主知为国之不可以不
富也故率民于农富国有八政一曰俭以足用
二曰时以生利三曰贵农贱商四曰常民之业
卷四十七 第 16a 页
五曰出入有度六曰以货均财七曰抑谈说之
士八曰塞朋党之门夫俭则能广时则农修贵
农则谷重贱商则货轻有常则民壹有度则不
散货布则并兼塞抑谈说之士则百姓不淫塞
朋党之门则天下归本知此八者国虽小必王
不知此八者国虽大必亡凡上之所以能制其
下者以有利权也贫者能富之之谓利有罪者
能罚之之谓权今为国不明其威禁使刑赏利
禄壹出于巳则国贫而家富离上而趣下矣夫
卷四十七 第 16b 页
处至贵之上有一国之富不可以不明其威刑
而纳公实之言此国之所以治乱也至贵者人
夺之至富者人取之是以明君不敢恃其尊以
道为尊不敢恃其强以法为强亲道不亲人故
天下皆亲也爱义不爱近故万里为近也天下
同道万里一心是故以人治人以国治国以天
下治天下圣王之道也凡有国者患在壅塞故
不可以不公患在虚巧故不可以不实患在诈
伪故不可以不信三者明则国安三者不明则
卷四十七 第 17a 页
国危苟功之所在虽疏远必赏苟罪之所在虽
亲近必罚辨智无所横其辞左右无所开其说
君子卿大夫其敬惧如布衣之虑故百姓蹈法
而无徼幸之心君制而臣从令行而禁止壅塞
之路闭而人主安太山矣夫礼者所以正君子
也法者所以治小人也治在于君子功在于小
人故为国而不以礼则君子不让制民而不以
法则小人不惧君子不让则治不立小人不惧
则功不成是以圣人之法使贵贱不同礼贤愚
卷四十七 第 17b 页
不同法毁法者诛有罪者罚爵位以其才行不
计本末刑赏以其功过不计轻重言必出于公
实行必落于法理是以百姓乐义不敢为非也
太上使民知道其次使民知心其下使民不得
为非使民知道者德也使民知心者义也使民
不得为非者威禁也威禁者赏必行刑必断之
谓也此三道者治天下之具也欲王而王欲霸
而霸欲强而强在人主所志也
损益
卷四十七 第 18a 页
夫服物不称则贵贱无等于是富者踰侈贫者
不及小人乘君子之器贾竖袭卿士之服被文
绣佩银黄重门而玉食其中左右叱咄颐指而
使是故有财者光荣无财者卑辱上接卿相下
雄齐民珍宝旁流而刑放于贿下而法侵能无
亏乎
世治
天地之道贵大圣人之道贵宽无分寸之曲至
直也以是绳之则工不足于材矣无纤分之短
卷四十七 第 18b 页
至善也以是规之则人主不足于人矣故凡用
人者不求备于一人桓公之于宁戚也知之矣
夫有近会者无远期今之为法曰选举之官不
得见人曰以绝奸私也夫处深宫之中而选天
下之人以为明奚从而知之夫交接人之道不
可绝也故圣人求所以治交而不求绝交人莫
问不交以人禁人足以私禁私也先王之用人
不然不论贵贱不禁交游以德底爵以能底官
以功底录贝赏罚以待其归虽使之游谁敢离
卷四十七 第 19a 页
道哉
刑法
礼法明则民无私虑事业专则民无邪伪百官
具则民不要功故有国者为法欲其正也事业
欲其久也百官欲其常也天下之事以次为爵
禄以次进士君子以精德显夫德有次则行修
官有次则人静事有次则民安农夫思其疆畔
百工思其规矩士君子思其德行群臣百官思
其分职上之人思其一道侵官无所由离业无
卷四十七 第 19b 页
所至夫然故天下之道正而民壹夫变化者圣
人之事也非常者上智之任也此入于权道非
贤者之所窥也才智至明而好为异事者乱之
端也是以圣人甚恶奇功天下有可赦之心而
有可赦之罪无可赦之心而无可赦之罪明王
之不赦罪非乐杀而恶生也以为乐生之实在
于此物也夫思可赦之法则法出入法出入则
奸邪得容其议奸邪得容其议则法日乱犯罪
者多而私议并兴则虽欲无赦不可巳夫数赏
卷四十七 第 20a 页
则贤能不劝数赦则罪人徼幸明主知之故不
为也夫可赦之罪千百之一也得之于一而伤
之于万治道不取也故先王知赦罪不可为也
故所俘虏壹断之于法务求所以立法而不求
可赦之法也法立令行则民不犯法法不立令
不行则民多触死故曰能杀而后能生能断而
后仁立国之治乱在于定法定法则民心定移
法则民心移法者所以正之事者也一出而正
再出而邪三出而乱法出而不正是无法也法
卷四十七 第 20b 页
正而不行是无君也是以明君将有行也必先
求之于心虑先定而后书之于策言出而不可
易也令下而不反也如阴阳之动如四时之行
如风雨之施所至而化所育而长夫天之不可
逆者时也君之不可逆者法也使四时而可逆
则非天也法令而可违是非君也今有十人彍
弩于百万之众未有不震怖者也夫十矢之不
能杀百万人可知也然一军皆震者以为唯无
向则巳所中必死也明君正其礼明其法严其
卷四十七 第 21a 页
刑持满不发以牧万民犯礼者死逆法者诛赏
无不信刑无不必则暴乱之人莫敢试矣故中
人必死一矢可以惧万人有罪必诛一刑可以
禁天下是以明君重法慎令
人主
人主莫不欲得贤而用之而所用者不免于不
肖莫不欲得奸而除之而所除者不免于罚贤
若是者赏罚之不当任使之所由也人主之所
赏非谓其不可赏也必以为当矣人主之所罪
卷四十七 第 21b 页
非以为不可罚也必以为信矣智不能见是非
之理明不能察浸润之言所任者不必智所用
者不必忠故有赏贤罚暴之名而有戮能养奸
之实此天下之大患也
致贤
虽有离娄之目不能两视而明夔旷之耳不能
两听而聪仲尼之智不能两虑而察夫以天下
之至明至智犹不能参听而俱存之而况于凡
人乎故以目虽至明有所不知以因虽凡人无
卷四十七 第 22a 页
所不得故善学者假先王以论道善因者借外
智以接物故假人之目以视奚适夫两见假人
之耳以听奚适夫两闻假人之智以虑奚适夫
两察故夫处天下之大道而智不穷兴天下之
大业而虑不竭统齐群言之类而口不劳兼听
古今之辨而志不倦者其唯用贤乎
明赏罚
夫干禄者唯利所在智足以取当世而不能日
月不违仁当其用智以禦世贤者有不如也圣
卷四十七 第 22b 页
人明于此道故张仁义以开天下之门抑情伪
以塞天下之户相赏罚以随之赏足荣而罚可
畏智者知荣辱之必至是故劝善之心生而不
轨之奸息赏一人而天下知所从罚一人而天
下知所避明开塞之路使百姓晓然知轨疏之
所由是以贤者不忧知者不惧干禄者不邪是
故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畏罪者强仁天下尽为
仁明法之谓死者人之所甚恶也杀人者仁人
之所不忍也人之于利欲有犯死罪而为之先
卷四十七 第 23a 页
王制肉刑断人之体彻膳去乐咨嗟而行之者
不得巳也刑不断则不威避亲贵则法日弊如
是则奸不禁而犯罪者多惠施一人之身而伤
天下生也圣人计之于利害故行之不疑是故
刑杀者乃爱人之心也涕泣而行之故天下明
其仁也虽贵重不得免故天下知其断也仁见
故民不怨立断下不犯圣王之所以禁奸也先
王制为八议赦宥之差断之以三槐九棘之听
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全正义也而后断之仁
卷四十七 第 23b 页
心如此之厚故至刑可为也
 抱朴子 葛洪
酒诫
抱朴子曰目之所好不可从也耳之所乐不可
不慎也鼻之所喜不可任也口之所嗜不可随
也心之所欲不可恣也故惑目者必逸容鲜藻
也惑耳者必妍音淫声也惑鼻者必芷蕙芬馥
也惑口者必珍羞嘉旨也惑心者必势利功名
也五者毕惑则或承之祸为身患者不亦信哉
卷四十七 第 24a 页
是以其抑情也剧乎堤防之备决其御性也过
乎腐辔之乘奔故能内保永年外免舋累也夫
酒醴之近味生病之毒物无豪锋之细益有丘
山之巨损君子以之败德小人以之速罪耽之
惑之鲜不及祸世之士人亦知其然既莫能绝
又不肯节纵口心之近欲轻名灾之根原似热
肠之恣冷虽适己而身危小大乱丧亦罔非酒
然而俗人是酣是湎其初筵也抑抑济济言希
容整咏湛露之厌厌歌在镐之恺乐举万寿之
卷四十七 第 24b 页
觞诵温克之义日未移晷体轻耳热流离海螺
之器并用满酌罚馀之令遂急醉而不出拔辖
投井于是口涌鼻溢濡首及乱屡舞仙仙舍其
座迁载号载呶如沸如羹或争辞尚胜或哑哑
独笑或无对而谈或呕吐机筵或颠蹶梁倡或
冠脱带解贞良者流华督之顾盻怯愞者效庆
忌之蕃捷迟重者蓬转而波扰整肃者鹿踊而
鱼跃口讷于寒暑者皆抚掌以谐声谦卑而不
竞者悉裨瞻以高交廉耻之仪毁而荒错之疢
卷四十七 第 25a 页
发阘茸之性露而傲狠之态出精浊神乱臧否
颠倒或奔车走马赴坑谷而不惮以九折之坂
为蚁封也或登危蹋颓虽堕坠而不觉以吕梁
之渊为牛迹也或肆忿于器物或酌醟于妻子
加枉酷于臣仆用剡锋乎六畜炽火烈于室庐
迁威怒于路人加暴害于士友亵严主以夷戮
者有矣犯凶人而受困者有矣言虽尚辞烦而
叛理拜伏徒多劳而非敬臣子失礼于君亲之
前幼贱悖慢于老宿之座谓清谈为诋詈以忠
卷四十七 第 25b 页
告为侵巳于是白刃抽而忘思难之虑棒杖奋
而罔顾乎先后构洒血之雠招大辟之祸以少
凌长则邦党加重责矣辱人父兄则子弟将推
刃矣发人所讳则壮士不能堪矣计数深刻则
醒者不能恕矣起众患于须臾结百痾于膏肓
奔驷不能追既往之悔思改而无自反之蹊盖
知者所深防而庸人所不免也其为祸败不可
胜载然而欢集莫之或释举白盈耳不论能否
料沥霤于小馀以稽迟为轻己倾筐注于所敬
卷四十七 第 26a 页
慇勤变而成薄劝之不持督之不尽恶色丑音
所由而发也夫风经府藏使人忽恍或遇斯疾
莫不忧惧吞苦忍痛欲其速愈至于醉之病性
何异于兹而独居密以逃风不能割情以节酒
若畏酒如畏风憎醉如憎病则荒沈之咎塞而
流连之失止矣夫风之为病犹展攻治酒之为
变在乎呼噏及其闷乱若存若亡视泰山如弹
丸见苍海如盘盂仰哗天堕俯呼地陷卧待虎
狼投井赴火而不谓恶也夫用身之如此亦安
卷四十七 第 26b 页
能惜敬恭之礼护喜怒之失哉昔仪狄既疏大
禹以兴糟丘酒池辛癸以亡丰侯得罪以戴樽
衔杯景升荒坏以三雅之爵赵武之失众子反
之诛戮灌夫之灭族季布之疏斥子建之免退
徐邈之禁言皆是物也世人之好之乐之者甚
多而戒之畏之者至少彼众我寡良箴安施且
愿君子节之而巳
疾谬
抱朴子曰世故继有礼教斯颓敬让莫崇傲慢
卷四十七 第 27a 页
成俗畴类饮会或蹲或踞暑夏之月露首袒体
盛务唯在樗蒲弹棋所论极于声色之间举足
不离绮襦纨裤之侧游步不去势利酒客之门
不闻清言讲道之言专以丑辞嘲弄为先以如
此者为高远以不尔者为騃野于是驰逐之庸
民偶俗之近人慕之者犹宵虫之赴明烛学之
者犹轻毛之应飙风嘲戏之言或上及祖考或
下逮妇女往者务其深焉报者恐不重焉唱之
者不虑见答之后患和之者耻于言轻之不塞
卷四十七 第 27b 页
以不应者为拙劣以先止者为负败如此交恶
之辞焉得嘿哉其有才思者之为之也犹善于
依因机会言微理举雅而可笑中而不伤若夫
疏拙者之为之也则枉曲直凑使人愕然妍之
与蚩其于宜绝岂唯无益而巳哉乃有使酒之
客及于难侵之性不能堪之拂衣拔棘而手足
相及丑言加于所尊欢心变而成雠绝交坏厚
构隙致祸以杯螺相掷者有矣以阴私相讦者
有矣昔陈灵之被矢灌氏之泯族匪降自天口
卷四十七 第 28a 页
实为之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三缄之戒岂欺我
哉激电不能追既往之失辞班轮不能磨斯言
之既玷虽不能三思而吐情谈犹可息谑调以
杜祸萌也然而迷谬者无自见之明触情者讳
逆耳之规恢美而无直亮之针艾群惑而无指
南以自反谄媚小人欢笑以赞善面从之徒拊
节以称功益使惑者不觉其非自谓有端晏之
捷过人之辨而不寤斯乃招患之旌召害之符
也岂徒减其方策之令问亏其没世之德音而
卷四十七 第 28b 页
巳哉然敢为此者非必笃顾也率多冠盖之后
势援之门素颇力行善事以窃虚名名既粗立
本情便放或假财色以交权豪或因时运以叨
荣位或以婚姻而成贵戚故并毁誉以合威柄
器盈志溢态发病出党成交广道通步高清论
所不能复制绳墨所不能复弹遂成鹰头之蝇
庙垣之鼠所未及者则低眉扫地以奉望之其
下者作威作福以鞚御之故胜己者则不得闻
闻亦阳不知也减己者则不敢言言亦不能禁
卷四十七 第 29a 页

刺骄
盖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
多矣附之者众则安之徵也去之者多则危之
诊也存亡之机于是乎在轻而为之不亦蔽哉
自尊重之道乃在乎以贵下贱卑以自牧也非
此之谓也乃衰薄之弊俗膏肓之废疾安共为
之可悲者也不修善事即为恶人无事于大则
为小人纣为无道见称独夫仲尼陪臣谓为素
卷四十七 第 29b 页
王即君子不在乎富贵矣今为犯礼之行而不
喜闻遄死之讥是负豕而憎人说其臭投泥而
讳人言其污也夫节士不能使人敬之而志不
可夺也不能使人不憎之而道不可屈也不能
令人不辱之而荣在我也不能令人不摈之而
操之不可改也故分定计决劝沮不能干乐天
知命忧惧不能入困瘁而益坚穷否而不悔诚
能用心如此者亦安肯草靡萍浮效礼之所弃
者之所为哉俗之伤破人伦剧于寇贼之来不
卷四十七 第 30a 页
能经久其所损坏一时而巳若夫贵门子孙及
在位之士不惜典刑而皆科头袒体踞见宾客
毁辱天官又移染庸民后生晚出见彼或巳经
清资或叨窃虚名而躬自为之则凡夫便谓立
身当世莫此之为美也夫守礼防者苦且难而
其人多穷贱焉恣骄放者乐且易而为者皆速
达焉于是俗人莫不委此而就彼矣世间或有
少无清白之操业长以买官而富贵或亦其所
知足以自饰也其党与足以相引也而无行之
卷四十七 第 30b 页
子便指以为證曰彼纵情恣欲而不妨其赫奕
矣此整身履道而不免于贫贱矣而不知荣显
者有幸而顿沦者不遇皆不由其行也
博喻
抱朴子曰民财匮矣而求不巳下力极矣而役
不休欲怨叹之不生规其宁之惟永犹断根以
续枝剜背以裨腹刻目以广明割耳以开聪也
抱朴子曰法无一定而慕权宜之随时功不倍
前而好屡变以偶俗犹剸高马以适卑车削跗
卷四十七 第 31a 页
踝以就褊履断长剑以赴短鞞剖尺璧以纳促
匣也
抱朴子曰禁令不明而严刑以静乱庙算不精
而穷兵以侵邻犹钐禾以计蝗虫伐木以杀蛣
蝎减食以中蚤虱撤舍以逐雀鼠也
广譬
抱朴子曰三辰蔽于天则清景闇于地根苃蹶
于此则柯条瘁于彼道失于近则祸及于远政
缪于上而民困于下
卷四十七 第 31b 页
抱朴子曰贵远而贱近者常人之用情也信耳
而疑目者古今之所患也是以秦王叹息于韩
非之书而想其为人汉武慷慨于相如之文而
恨不同世及既得之终不能拔或纳谗而诛之
或放之乎穴散此盖叶公之好伪形见真龙而
失色也
群书治要卷第五十终
卷四十七 第 3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