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四 第 1a 页
群书治要卷第四十七
秘书监钜鹿男臣魏徵等奉 敕撰
刘廙别传(政论注/曰备政)蒋子 政要论
刘廙别传
备政
夫为政者譬犹工匠之造屋也广厦既成众棁
不安则梁栋为之断折一物不备则千柱为之
并废善为屋者知梁棁之不可以不安故栋梁
常存知一物之不可以不备故众榱与之共成
秘书监钜鹿男臣魏徵等奉 敕撰
刘廙别传(政论注/曰备政)蒋子 政要论
刘廙别传
备政
夫为政者譬犹工匠之造屋也广厦既成众棁
不安则梁栋为之断折一物不备则千柱为之
并废善为屋者知梁棁之不可以不安故栋梁
常存知一物之不可以不备故众榱与之共成
卷四十四 第 1b 页
也善为政者知一事之不可阙也故无物而不
备知一是之不可失也故众非与之共得其不
然者轻一事之为小忽而阙焉不知众物与之
共多也睹一非之为小也轻而蹈焉不知众是
与之共失也夫政之相须犹輗辖之在车无輗
辖犹可以小进也谓之历远而不顿踬者未之
有也夫为政者轻一失而不矜之犹乘无辖之
车安其少进而不睹其顿踬之患也夫车之患
近故无不睹焉国之患远故无不忽焉知其体
备知一是之不可失也故众非与之共得其不
然者轻一事之为小忽而阙焉不知众物与之
共多也睹一非之为小也轻而蹈焉不知众是
与之共失也夫政之相须犹輗辖之在车无輗
辖犹可以小进也谓之历远而不顿踬者未之
有也夫为政者轻一失而不矜之犹乘无辖之
车安其少进而不睹其顿踬之患也夫车之患
近故无不睹焉国之患远故无不忽焉知其体
卷四十四 第 2a 页
者夕惕若厉慎其愆矣夫为政者莫善于清其
吏也故选托于由夷而又威之以笃罚欲其贪
之必惩令之必从也而奸益多巧弥大何也知
清之为清而不知所以清之故免而无耻也日
欲其清而薄其禄禄薄所以不得成其清夫饥
寒切于肌肤固人情之所难也其甚又将使其
父不父子不子兄不兄弟不弟夫不夫妇不妇
矣贫则仁义之事狭而怨望之心笃从政者捐
私门而委身于公朝荣不足以光室族禄不足
吏也故选托于由夷而又威之以笃罚欲其贪
之必惩令之必从也而奸益多巧弥大何也知
清之为清而不知所以清之故免而无耻也日
欲其清而薄其禄禄薄所以不得成其清夫饥
寒切于肌肤固人情之所难也其甚又将使其
父不父子不子兄不兄弟不弟夫不夫妇不妇
矣贫则仁义之事狭而怨望之心笃从政者捐
私门而委身于公朝荣不足以光室族禄不足
卷四十四 第 2b 页
以代其身骨肉饥寒离怨于内朋友离叛衰捐
于外亏仁孝损名誉能守之而不易者万无一
也不能原其所以然又将佐其室族之不和合
门之不登也疑其名必将忘其实因而下之不
移之士虽苦身于内冒谤于外捐私门之患毕
死力于国然犹未获见信之衷不免黜放之罪
故守清者死于沟壑而犹有遗谤于世也为之
至难其罚至重谁能为之哉人知守清之必困
于终也违清而又惧卒罚之及其身也故不为
于外亏仁孝损名誉能守之而不易者万无一
也不能原其所以然又将佐其室族之不和合
门之不登也疑其名必将忘其实因而下之不
移之士虽苦身于内冒谤于外捐私门之患毕
死力于国然犹未获见信之衷不免黜放之罪
故守清者死于沟壑而犹有遗谤于世也为之
至难其罚至重谁能为之哉人知守清之必困
于终也违清而又惧卒罚之及其身也故不为
卷四十四 第 3a 页
昭昭之行而咸思闇昧之利奸巧机于内而虚
名逸于外人主贵其虚名而不知贱其所以为
名也虚名彰于世奸实隐于身人主眩其虚必
有以闇其实矣故因而贵之敬而用之此所谓
恶贪而罚于由夷好清而赏于盗蹠也名实相
违好恶相错此欲清而不知重其禄之故也不
知重其禄非徒失于清也又将使清分于私而
知周于欺推此一失以至于欺苟欺之行何事
而不乱哉故知清而不知所以重其禄者则欺
名逸于外人主贵其虚名而不知贱其所以为
名也虚名彰于世奸实隐于身人主眩其虚必
有以闇其实矣故因而贵之敬而用之此所谓
恶贪而罚于由夷好清而赏于盗蹠也名实相
违好恶相错此欲清而不知重其禄之故也不
知重其禄非徒失于清也又将使清分于私而
知周于欺推此一失以至于欺苟欺之行何事
而不乱哉故知清而不知所以重其禄者则欺
卷四十四 第 3b 页
而浊知重其禄而不知所以少其吏者则竭而
不足知少其吏而不知所以尽其力者则事繁
而职阙凡此数事相须而成偏废则有者不为
用矣其馀放欺无事而不若此者也不可得一
二而载之耳故明君必须良佐而后致治非良
佐能独治也(必须善法有以用之夫君犹医也/臣犹针也法阴阳补泻也针非人)
(不入人非针不彻于病二者既备而不知阴阳/补泻则无益于疾也又况逆失之哉今用针而)
(不存于善术使所针必死夫然也欲其疾之疗/亦远良医急于速疗而不恃针入之无恙也明)
(君急于治平而不恃/亡失之不便亡也)
不足知少其吏而不知所以尽其力者则事繁
而职阙凡此数事相须而成偏废则有者不为
用矣其馀放欺无事而不若此者也不可得一
二而载之耳故明君必须良佐而后致治非良
佐能独治也(必须善法有以用之夫君犹医也/臣犹针也法阴阳补泻也针非人)
(不入人非针不彻于病二者既备而不知阴阳/补泻则无益于疾也又况逆失之哉今用针而)
(不存于善术使所针必死夫然也欲其疾之疗/亦远良医急于速疗而不恃针入之无恙也明)
(君急于治平而不恃/亡失之不便亡也)
卷四十四 第 4a 页
正名
夫名不正则其事错矣物无制则其用淫矣错
则无以知其实淫则无以禁其非故王者必正
名以督其实制物以息其非名其何以正之哉
曰行不美则名不得称称必实所以然效其所
以成故实无不称于名名无不当于实也曰物
又何以制之哉曰物可以养生而不可废之于
民者富之备之无益于养生而可以宝于世者
则随尊卑而为之制使不为此官不得服此服
夫名不正则其事错矣物无制则其用淫矣错
则无以知其实淫则无以禁其非故王者必正
名以督其实制物以息其非名其何以正之哉
曰行不美则名不得称称必实所以然效其所
以成故实无不称于名名无不当于实也曰物
又何以制之哉曰物可以养生而不可废之于
民者富之备之无益于养生而可以宝于世者
则随尊卑而为之制使不为此官不得服此服
卷四十四 第 4b 页
不得备此饰故其物甚可欲民不得服虽捐之
旷野而民不敢取也虽简于禁而民皆无欲也
是以民一于业本务而末息有益之物阜而贱
无益之宝省而贵矣所谓贵者民贵愿之也匪
谓贾贵于市也故其政惠其民洁其法易其业
大昔人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其此之谓与
慎爱
夫人主莫不爱爱己而莫知爱己者之不足爱
也故惑小臣之佞而不能废也忘违己之益己
旷野而民不敢取也虽简于禁而民皆无欲也
是以民一于业本务而末息有益之物阜而贱
无益之宝省而贵矣所谓贵者民贵愿之也匪
谓贾贵于市也故其政惠其民洁其法易其业
大昔人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其此之谓与
慎爱
夫人主莫不爱爱己而莫知爱己者之不足爱
也故惑小臣之佞而不能废也忘违己之益己
卷四十四 第 5a 页
而不能用也夫犬之为猛也莫不爱其主矣见
其主则腾踊而不能自禁此欢爱之甚也有非
则鸣吠而不遑于夙夜此自效之至也昔宋人
有沽酒者酒酸而不售何也以其有猛犬之故
也夫犬知爱其主而不能为其主虑酒酸之患
者不噬也夫小臣之欲忠其主也知爱之而不
能去其嫉妒之心又安能敬有道为己愿稷契
之佐哉此养犬以求不贫爱小臣以丧良贤也
悲夫为国者之不可不察也
其主则腾踊而不能自禁此欢爱之甚也有非
则鸣吠而不遑于夙夜此自效之至也昔宋人
有沽酒者酒酸而不售何也以其有猛犬之故
也夫犬知爱其主而不能为其主虑酒酸之患
者不噬也夫小臣之欲忠其主也知爱之而不
能去其嫉妒之心又安能敬有道为己愿稷契
之佐哉此养犬以求不贫爱小臣以丧良贤也
悲夫为国者之不可不察也
卷四十四 第 5b 页
审爱
为人君者莫不利小人以广其视听谓视听之
可以益于己也今彼有恶而己不见无善而己
爱之者何也智不周其恶而义不能割其情也
己不能割情于所爱虑不能睹其得失之机彼
亦能见己成败于所闇割私情以事其上哉其
势适足以厚奸人之资此朋党者之所以日固
独善之所以孤弄也故视听日多而闇蔽日甚
岂不诡哉
为人君者莫不利小人以广其视听谓视听之
可以益于己也今彼有恶而己不见无善而己
爱之者何也智不周其恶而义不能割其情也
己不能割情于所爱虑不能睹其得失之机彼
亦能见己成败于所闇割私情以事其上哉其
势适足以厚奸人之资此朋党者之所以日固
独善之所以孤弄也故视听日多而闇蔽日甚
岂不诡哉
卷四十四 第 6a 页
欲失
夫人君莫不愿众心之一于己也而疾奸党之
比于人也欲得之而不知所以得之故欲之益
甚而不可得亦甚疾之益力而为之者亦益勤
矣何也彼将恐其党也任之而不知所以信之
朝任其身夕访于恶恶无毁实善无赏分事无
小大访而后知彼众之不必同于道也又知访
之不能于己也虽至诚至忠俾曾参以事其亲
借龙逢以贯其忠犹将屈于私交况世俗之庸
夫人君莫不愿众心之一于己也而疾奸党之
比于人也欲得之而不知所以得之故欲之益
甚而不可得亦甚疾之益力而为之者亦益勤
矣何也彼将恐其党也任之而不知所以信之
朝任其身夕访于恶恶无毁实善无赏分事无
小大访而后知彼众之不必同于道也又知访
之不能于己也虽至诚至忠俾曾参以事其亲
借龙逢以贯其忠犹将屈于私交况世俗之庸
卷四十四 第 6b 页
臣哉故为君而欲使其臣之无党者得其人也
得其人而使必尽节于国者信之于己也
疑贤
自古人君莫不愿得忠贤而用之也既得之莫
不访之于众人也忠于君者岂能必利于人苟
无利于人又何能保誉于人哉故常愿之于心
而常先之于人也非愿之之不笃而失之也所
以定之之术非也故为忠者获小赏而大乖违
于人恃人君之独知之耳而获访之于人此为
得其人而使必尽节于国者信之于己也
疑贤
自古人君莫不愿得忠贤而用之也既得之莫
不访之于众人也忠于君者岂能必利于人苟
无利于人又何能保誉于人哉故常愿之于心
而常先之于人也非愿之之不笃而失之也所
以定之之术非也故为忠者获小赏而大乖违
于人恃人君之独知之耳而获访之于人此为
卷四十四 第 7a 页
忠者福无几而祸不测于身也得于君不过斯
须之欢失于君而终身之故患荷赏名而实穷
于罚也是以忠者逝而遂智者虑而不为为忠
者不利则其为不忠者利矣凡利之所在人无
不欲人无不欲故无不为不忠矣为君者以一
人而独虑于众奸之上虽至明而犹困于见闇
又况庸君之能睹之哉庸人知忠之无益于己
而私名之可以得于人得于人可以重于君也
故笃私交薄公义为己者殖而长之为国也抑
须之欢失于君而终身之故患荷赏名而实穷
于罚也是以忠者逝而遂智者虑而不为为忠
者不利则其为不忠者利矣凡利之所在人无
不欲人无不欲故无不为不忠矣为君者以一
人而独虑于众奸之上虽至明而犹困于见闇
又况庸君之能睹之哉庸人知忠之无益于己
而私名之可以得于人得于人可以重于君也
故笃私交薄公义为己者殖而长之为国也抑
卷四十四 第 7b 页
而割之是以真实之人黜于国阿欲之人盈于
朝矣由是田季之恩隆而齐鲁之政衰也虽成
之市朝示之刀锯私欲益盛齐鲁日困何也诚
威之以言而赏之以实也好恶相错政令日弊
昔人曰为君难不其然哉
任臣
人君所以尊敬人臣者以其知任人臣委所信
而保治于己也是以其听察其明昭身日高而
视日下事日远而听日近业至难而身至易功
朝矣由是田季之恩隆而齐鲁之政衰也虽成
之市朝示之刀锯私欲益盛齐鲁日困何也诚
威之以言而赏之以实也好恶相错政令日弊
昔人曰为君难不其然哉
任臣
人君所以尊敬人臣者以其知任人臣委所信
而保治于己也是以其听察其明昭身日高而
视日下事日远而听日近业至难而身至易功
卷四十四 第 8a 页
至多而勤至少也若多疑而自任也则其臣不
思其所以为国而思其所以得于君深其计而
浅其事以求其指撝人主浅之则不陷于之难
人主深之则进而顺之以取其心所阙者忠于
国而难明于君者也所修者不必忠于国而易
行于时者也因其所贵者贵之故能同其贵因
其所贱者贱之故能殊于贱其所贵者不必贤
所贱者不必愚也家怀因循之术人为悦心易
见之行夫美大者深而难明利长者不可以仓
思其所以为国而思其所以得于君深其计而
浅其事以求其指撝人主浅之则不陷于之难
人主深之则进而顺之以取其心所阙者忠于
国而难明于君者也所修者不必忠于国而易
行于时者也因其所贵者贵之故能同其贵因
其所贱者贱之故能殊于贱其所贵者不必贤
所贱者不必愚也家怀因循之术人为悦心易
见之行夫美大者深而难明利长者不可以仓
卷四十四 第 8b 页
卒形也故难明长利之事废于世阿易见之行
塞于侧为非不知过知困不知其乏此为天下
共一人之智以一人而独治于四海之内也其
业大其智寡岂不蔽哉以一蔽主而临不量之
阿欲能不惑其功者未之有也苟惑之则人得
其志矣人得其志则君之志失矣君劳臣逸上
下易所是一君为臣而万臣为君也以一臣而
事万君鲜不用矣有不用人之名而终为人所
用也是以明主慎之不贵知所用于巳而贵知
塞于侧为非不知过知困不知其乏此为天下
共一人之智以一人而独治于四海之内也其
业大其智寡岂不蔽哉以一蔽主而临不量之
阿欲能不惑其功者未之有也苟惑之则人得
其志矣人得其志则君之志失矣君劳臣逸上
下易所是一君为臣而万臣为君也以一臣而
事万君鲜不用矣有不用人之名而终为人所
用也是以明主慎之不贵知所用于巳而贵知
卷四十四 第 9a 页
所用于人能用人故人无不为巳用也昔舜恭
巳正南面而巳天下不多皋陶稷契之数而贵
圣舜独治之功故曰为之者不必名其功获其
业者不必勤其身也其舜之谓与
下视
夫自足者不足自明者不明日月至光至大而
有所不遍者以其高于众之上也灯烛至微至
小而无不可之者以其明之下能照日月之所
蔽也圣人能睹往知来不下堂而知四方萧墙
巳正南面而巳天下不多皋陶稷契之数而贵
圣舜独治之功故曰为之者不必名其功获其
业者不必勤其身也其舜之谓与
下视
夫自足者不足自明者不明日月至光至大而
有所不遍者以其高于众之上也灯烛至微至
小而无不可之者以其明之下能照日月之所
蔽也圣人能睹往知来不下堂而知四方萧墙
卷四十四 第 9b 页
之表有所不喻焉诚无所以知之也夫有所以
知之无远而不睹无所以知之虽近不如童昏
之履之也人岂踰于日月而皆贤于圣哉故高
于人之上者必有以应于人其察之也视下视
下者见之详矣人君诚能知所不知不遗灯烛
童昏之见故无不可知而不知也何幽冥之不
尽况人情之足蔽哉
蒋子万机论 蒋济
政略
知之无远而不睹无所以知之虽近不如童昏
之履之也人岂踰于日月而皆贤于圣哉故高
于人之上者必有以应于人其察之也视下视
下者见之详矣人君诚能知所不知不遗灯烛
童昏之见故无不可知而不知也何幽冥之不
尽况人情之足蔽哉
蒋子万机论 蒋济
政略
卷四十四 第 10a 页
夫君王之治必须贤佐然后为泰故君称元首
臣为股肱譬之一体相须而行也是以陶唐钦
明羲氏平秩有虞明目元恺敷教皆此君唱臣
和同亮天功故能天成地平咸熙于和穆盛德
之治也夫随俗树化因世建业慎在务三而巳
一曰择人二曰因民三曰从时时移而不移违
天之祥也民望而不因违人之咎也好善而不
能择人败官之患也三者失则天人之事悖矣
夫人乖则时逆时逆则天违天违而望国安未
臣为股肱譬之一体相须而行也是以陶唐钦
明羲氏平秩有虞明目元恺敷教皆此君唱臣
和同亮天功故能天成地平咸熙于和穆盛德
之治也夫随俗树化因世建业慎在务三而巳
一曰择人二曰因民三曰从时时移而不移违
天之祥也民望而不因违人之咎也好善而不
能择人败官之患也三者失则天人之事悖矣
夫人乖则时逆时逆则天违天违而望国安未
卷四十四 第 10b 页
有也
刑论
患之巨者狡猾之狱焉狡黠之民不事家事烦
贷乡党以见厌贱因反忿恨看国家忌讳造诽
谤崇饰戏言以成丑语被以叛逆告白长吏长
吏或内利疾恶尽节之名外以为功遂使无罪
并门灭族父子孩耄肝脑涂地岂不剧哉求媚
之臣侧入取舍虽烝子啖君孤巳悦主而不惮
也况因捕叛之时无悦亲之民必获尽节之称
刑论
患之巨者狡猾之狱焉狡黠之民不事家事烦
贷乡党以见厌贱因反忿恨看国家忌讳造诽
谤崇饰戏言以成丑语被以叛逆告白长吏长
吏或内利疾恶尽节之名外以为功遂使无罪
并门灭族父子孩耄肝脑涂地岂不剧哉求媚
之臣侧入取舍虽烝子啖君孤巳悦主而不惮
也况因捕叛之时无悦亲之民必获尽节之称
卷四十四 第 11a 页
乎夫妄造诽谤虚书叛逆狡黠之民也而诈忠
者知而族之此国之大残不可不察也
用奇
或曰官人用士累功积效以次相叙明主之法
忠臣之节尽矣若拔奇求异超等踰第非臣之
事也应之曰顾当忧世无奇人傥有又不能识
耳明法忠节未必己尽也自昔五帝之冠固有
黜陟之谟矣复勤扬侧陋殷有考诫之诰矣复
力索岩穴西伯有呈效之誓矣复旁求鱼钓小
者知而族之此国之大残不可不察也
用奇
或曰官人用士累功积效以次相叙明主之法
忠臣之节尽矣若拔奇求异超等踰第非臣之
事也应之曰顾当忧世无奇人傥有又不能识
耳明法忠节未必己尽也自昔五帝之冠固有
黜陟之谟矣复勤扬侧陋殷有考诫之诰矣复
力索岩穴西伯有呈效之誓矣复旁求鱼钓小
卷四十四 第 11b 页
伯有督课之法矣复遽求囚俘汉祖有赏爵之
约矣复急追亡信若脩叙为明法拔奇为非事
是两帝三君非圣哲而鲍萧非忠吏也然则考
功案第守成之法也拔奇取异定社稷之事也
当多事之世而论无事之法处用奇之时而必
效一官之智此所以上古多无严之国也是以
高世之主成功之臣张法以御常人厚礼以延
奇逸求之若不及索之若骨肉故能消灾除难
君臣同烈也曩使五主二臣牵于有司束于脩
约矣复急追亡信若脩叙为明法拔奇为非事
是两帝三君非圣哲而鲍萧非忠吏也然则考
功案第守成之法也拔奇取异定社稷之事也
当多事之世而论无事之法处用奇之时而必
效一官之智此所以上古多无严之国也是以
高世之主成功之臣张法以御常人厚礼以延
奇逸求之若不及索之若骨肉故能消灾除难
君臣同烈也曩使五主二臣牵于有司束于脩
卷四十四 第 12a 页
常不念畴咨则唐民康哉之歌不作殷无高宗
之号周无殪商雅颂之美齐无九合功汉歼于
京索而不帝矣故明君良臣垂意于奇异诚欲
济其事也使奇异填于沟壑有国者将不兴其
治矣
汉元帝为太子时谏持法泰深求用儒生宣帝
作色怒之云俗儒不达不足任乱吾家者太子
也据如斯言汉之中灭职由宣帝非太子也乃
知班固步骤盛衰发明是非之理弗逮古史远
之号周无殪商雅颂之美齐无九合功汉歼于
京索而不帝矣故明君良臣垂意于奇异诚欲
济其事也使奇异填于沟壑有国者将不兴其
治矣
汉元帝为太子时谏持法泰深求用儒生宣帝
作色怒之云俗儒不达不足任乱吾家者太子
也据如斯言汉之中灭职由宣帝非太子也乃
知班固步骤盛衰发明是非之理弗逮古史远
卷四十四 第 12b 页
矣昔秦穆公近纳英儒招致智辩知富国强兵
至于始皇乘历世馀灭吞六国建帝号而坑儒
任刑疏扶苏之谏外蒙恬之直受胡亥之曲信
赵高之谀身没三岁秦无噍类矣前史书二世
之祸始皇所起也夫汉祖初以三章结黔首之
心并任儒辩以并诸侯然后罔漏吞舟之鱼烝
民朴谨天下大治宣帝受六世之洪业继武昭
之成法四夷怖征伐之威生民厌兵革之苦海
内归势适当安乐时也而以峻法绳下贱儒贵
至于始皇乘历世馀灭吞六国建帝号而坑儒
任刑疏扶苏之谏外蒙恬之直受胡亥之曲信
赵高之谀身没三岁秦无噍类矣前史书二世
之祸始皇所起也夫汉祖初以三章结黔首之
心并任儒辩以并诸侯然后罔漏吞舟之鱼烝
民朴谨天下大治宣帝受六世之洪业继武昭
之成法四夷怖征伐之威生民厌兵革之苦海
内归势适当安乐时也而以峻法绳下贱儒贵
卷四十四 第 13a 页
刑名是时名则石显弘恭之徒便僻危崄杜塞
公论专制于事使其君负无穷之谤也如此谁
果乱宣帝家哉向使宣帝豫料柱石之士骨鲠
之臣属之社稷不令宦竖秉持天机岂近于元
世栋桡榱崩三十年间汉为新家哉推计之始
皇任刑祸近及身宣帝好刑短丧天下不同于
秦祸少者耳
政要论 桓范
为君难
公论专制于事使其君负无穷之谤也如此谁
果乱宣帝家哉向使宣帝豫料柱石之士骨鲠
之臣属之社稷不令宦竖秉持天机岂近于元
世栋桡榱崩三十年间汉为新家哉推计之始
皇任刑祸近及身宣帝好刑短丧天下不同于
秦祸少者耳
政要论 桓范
为君难
卷四十四 第 13b 页
或曰仲尼称为君难夫人君者处尊高之位执
赏罚之柄用人之才因人之力何为不成何求
不得功立则受其功治成则厚其福故官人舜
也治水禹也稼穑弃也理讼皋陶也尧无事焉
而由之圣治何为君难耶曰此其所以为难也
夫日月照于昼夜风雨动润于万物阴阳代以
生杀四时迭以成岁不见天事而犹贵之者其
所以运气陶演协和施化皆天之为也是以天
万物之覆君万物之焘也怀生之类有不浸润
赏罚之柄用人之才因人之力何为不成何求
不得功立则受其功治成则厚其福故官人舜
也治水禹也稼穑弃也理讼皋陶也尧无事焉
而由之圣治何为君难耶曰此其所以为难也
夫日月照于昼夜风雨动润于万物阴阳代以
生杀四时迭以成岁不见天事而犹贵之者其
所以运气陶演协和施化皆天之为也是以天
万物之覆君万物之焘也怀生之类有不浸润
卷四十四 第 14a 页
于泽者天以为负员首之民有不沾濡于惠者
君以为耻是以在上者体人君之大德怀恤下
之小心阐化立教必以其道发言则通四海行
政则动万物虑之于心思之于内布之于天下
正身于庙堂之上而化应于千里之外虽黈纩
塞耳隐屏而居照幽达情烛于宇宙动作周旋
无事不虑服一䌽则念女功之劳御一榖则恤
农夫之勤决不听之狱则惧刑之不中进一士
之爵则恐官之失贤赏毫氂之善必有所劝罚
君以为耻是以在上者体人君之大德怀恤下
之小心阐化立教必以其道发言则通四海行
政则动万物虑之于心思之于内布之于天下
正身于庙堂之上而化应于千里之外虽黈纩
塞耳隐屏而居照幽达情烛于宇宙动作周旋
无事不虑服一䌽则念女功之劳御一榖则恤
农夫之勤决不听之狱则惧刑之不中进一士
之爵则恐官之失贤赏毫氂之善必有所劝罚
卷四十四 第 14b 页
纤芥之恶必有所沮使化若春气泽如时雨消
凋污之人移薄伪之俗救衰世之弊反之于上
古之朴至德加于天下惠厚施于百姓故民仰
之如天地爱之如父母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
霆且佐治之臣历世难遇庸人众而贤才寡是
故君人者不能皆得稷契之干伊吕之辅犹造
父不能皆得骐骥之乘追风之匹也御踶齧必
烦辔衔统庸臣必劳智虑是以人君其所以济
辅群下均养小大审覈真伪考察变态在于幽
凋污之人移薄伪之俗救衰世之弊反之于上
古之朴至德加于天下惠厚施于百姓故民仰
之如天地爱之如父母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
霆且佐治之臣历世难遇庸人众而贤才寡是
故君人者不能皆得稷契之干伊吕之辅犹造
父不能皆得骐骥之乘追风之匹也御踶齧必
烦辔衔统庸臣必劳智虑是以人君其所以济
辅群下均养小大审覈真伪考察变态在于幽
卷四十四 第 15a 页
冥窈妙之中割毫折芒纤微之间非天下之至
精孰能尽于此哉故臣有立小忠以售大不忠
效小信以成大不信可不虑之以诈乎臣有貌
厉而内荏色取仁而行违可不虑之以虚乎臣
有害同侪以专朝塞下情以壅上可不虑之以
嫉乎臣有进邪说以乱是因似然以伤贤可不
虑之以奸乎臣有因赏以恩因罚以佐威可不
虑之以奸乎臣有外显相荐内阴相谋事托公
而实侠私可不虑之以欺乎臣有事左右以求
精孰能尽于此哉故臣有立小忠以售大不忠
效小信以成大不信可不虑之以诈乎臣有貌
厉而内荏色取仁而行违可不虑之以虚乎臣
有害同侪以专朝塞下情以壅上可不虑之以
嫉乎臣有进邪说以乱是因似然以伤贤可不
虑之以奸乎臣有因赏以恩因罚以佐威可不
虑之以奸乎臣有外显相荐内阴相谋事托公
而实侠私可不虑之以欺乎臣有事左右以求
卷四十四 第 15b 页
进托重臣以自结可不虑之以伪乎臣有和同
以取谐苟合以求荐可不虑之以祸乎臣有悦
君意以求亲悦主言以取容可不虑之以佞乎
此九虑者所以防恶也臣有辞拙而意工言逆
而事顺可不恕之以直乎臣有朴騃而辞讷外
疏而内敏可不恕之以质乎臣有犯难以为士
离谤以为国可不恕之以忠乎臣有守正以逆
众意执法而违私志可不恕之以公乎臣有不
曲己以求合不耦世以取容可不恕之以贞乎
以取谐苟合以求荐可不虑之以祸乎臣有悦
君意以求亲悦主言以取容可不虑之以佞乎
此九虑者所以防恶也臣有辞拙而意工言逆
而事顺可不恕之以直乎臣有朴騃而辞讷外
疏而内敏可不恕之以质乎臣有犯难以为士
离谤以为国可不恕之以忠乎臣有守正以逆
众意执法而违私志可不恕之以公乎臣有不
曲己以求合不耦世以取容可不恕之以贞乎
卷四十四 第 16a 页
臣有从侧陋而进显言由卑贱而陈国事可不
恕之以难乎臣有孤特而执节分立而见毁可
不恕之以劲乎此七恕者所以进善接下之理
也御臣之道岂徒七恕九虑而巳哉
臣不易
昔孔子言为臣不易或人以为易言臣之事君
供职奉命敕身恭己忠顺而巳忠则获宠安之
福顺则无危辱之忧曷为不易哉此言似易论
之甚难夫君臣之接以愚奉智不易以明事闇
恕之以难乎臣有孤特而执节分立而见毁可
不恕之以劲乎此七恕者所以进善接下之理
也御臣之道岂徒七恕九虑而巳哉
臣不易
昔孔子言为臣不易或人以为易言臣之事君
供职奉命敕身恭己忠顺而巳忠则获宠安之
福顺则无危辱之忧曷为不易哉此言似易论
之甚难夫君臣之接以愚奉智不易以明事闇
卷四十四 第 16b 页
为难唯以贤事圣以圣事贤为可然贤圣相遭
既稀又周公之于成王犹未能得斯诚不易也
且父子以恩亲君臣以义固恩有所为亏况义
能无所为缺哉苟有亏缺亦何容易且夫事君
者竭忠义之道尽忠义之节服劳辱之事当危
之难肝脑涂地膏液润草而不辞者以安上治
民宣化成德使君为一代之圣明己为一世之
良辅辅千乘则念过管晏佐天下则思丑稷禹
岂为七尺之躯宠一官之贵贪充家之禄荣华
既稀又周公之于成王犹未能得斯诚不易也
且父子以恩亲君臣以义固恩有所为亏况义
能无所为缺哉苟有亏缺亦何容易且夫事君
者竭忠义之道尽忠义之节服劳辱之事当危
之难肝脑涂地膏液润草而不辞者以安上治
民宣化成德使君为一代之圣明己为一世之
良辅辅千乘则念过管晏佐天下则思丑稷禹
岂为七尺之躯宠一官之贵贪充家之禄荣华
卷四十四 第 17a 页
嚣之观哉以忠臣之事主投命委身期于成功
立事便国利民故不为难易变节安危革行也
然为大臣者或仍旧德藉故势或见拔擢重任
其所以保宠成功承上安下则当远威权之地
避嫌疑之分知亏盈之数达止足之义动依典
礼事念忠笃乃当匡上之行谏主之非献可济
否匪躬之故刚亦不吐柔亦不茹所谓大臣以
道事君也然当托于幽微当行于隐密使怨咎
从己身而众善自君发为群寮之表式作万官
立事便国利民故不为难易变节安危革行也
然为大臣者或仍旧德藉故势或见拔擢重任
其所以保宠成功承上安下则当远威权之地
避嫌疑之分知亏盈之数达止足之义动依典
礼事念忠笃乃当匡上之行谏主之非献可济
否匪躬之故刚亦不吐柔亦不茹所谓大臣以
道事君也然当托于幽微当行于隐密使怨咎
从己身而众善自君发为群寮之表式作万官
卷四十四 第 17b 页
之仪范岂得偷乐容悦而巳哉然或为邪臣所
谮幸臣所乱听一疑而不见信事似然而不可
释忠计诡而为非善事变而为恶罪结于天无
所祷请激直言而无所诉深者即时伏剑赐死
浅者以渐斥逐放弃盖比干龙逢所以见害于
飞廉恶来孔子周公所以见毁于管蔡季孙也
斯则大臣所以不易也为小臣者得任则治其
职受事脩其业思不出其位虑不过其责竭力
致诚忠信而巳然或困辱而不均厌抑而失所
谮幸臣所乱听一疑而不见信事似然而不可
释忠计诡而为非善事变而为恶罪结于天无
所祷请激直言而无所诉深者即时伏剑赐死
浅者以渐斥逐放弃盖比干龙逢所以见害于
飞廉恶来孔子周公所以见毁于管蔡季孙也
斯则大臣所以不易也为小臣者得任则治其
职受事脩其业思不出其位虑不过其责竭力
致诚忠信而巳然或困辱而不均厌抑而失所
卷四十四 第 18a 页
是以贤者或非其议预非其事不著其陋不嫌
其卑庶贯一言而利一事然以至轻至微至疏
至贱干万乘之主约以礼义之度匡以行事之
非忤执政之臣暴其所短说合则裁自若不当
则离祸害或计不欲人知事不从人豫而己策
谋适合陈偶同上者或显戮其身以神其计在
下者或妒其人而夺其策盖关思见杀于郑韩
非受诛于秦庞涓刖孙膑之足魏齐折应侯之
胁斯又孤宦小臣所以为难也为小臣者一当
其卑庶贯一言而利一事然以至轻至微至疏
至贱干万乘之主约以礼义之度匡以行事之
非忤执政之臣暴其所短说合则裁自若不当
则离祸害或计不欲人知事不从人豫而己策
谋适合陈偶同上者或显戮其身以神其计在
下者或妒其人而夺其策盖关思见杀于郑韩
非受诛于秦庞涓刖孙膑之足魏齐折应侯之
胁斯又孤宦小臣所以为难也为小臣者一当
卷四十四 第 18b 页
恪恭职司出内惟允造膝诡辞执心审密忠上
爱主媚不求奥灶而巳若为苟若此患为外人
所弹邪臣所嫉以职近而言易身亲而见信奉
公侠私之吏求害之以见直怀奸抱邪之臣欲
除之以示忠言有若是事有似然虽父子之间
犹不能明况臣之于君而得之乎故上官毁屈
平爰盎谮朝错公孙排主父张汤陷严助夫数
子者虽示纯德亦亲近之臣所以为难也为外
臣者尽力致死其义一也不以远而自外疏而
爱主媚不求奥灶而巳若为苟若此患为外人
所弹邪臣所嫉以职近而言易身亲而见信奉
公侠私之吏求害之以见直怀奸抱邪之臣欲
除之以示忠言有若是事有似然虽父子之间
犹不能明况臣之于君而得之乎故上官毁屈
平爰盎谮朝错公孙排主父张汤陷严助夫数
子者虽示纯德亦亲近之臣所以为难也为外
臣者尽力致死其义一也不以远而自外疏而
卷四十四 第 19a 页
自简亲涉其事而掌其任苟有可以兴利除害
安危定乱虽违本朝之议诡常法之道陈之于
主行之于身志于忠上济事忧公无私善否之
间在己典主可也然患为左右所轻重贵臣所
壅制或逆而毁之使不得用或用而害之使不
得成或成而谮之使不得其所吴起见毁于魏
李牧见杀于赵乐毅被谗于燕章邯畏诛于秦
斯又外臣所以为危也此举梗槩耳曲折纤妙
岂可得备论之哉夫治国之本有二刑也德也
安危定乱虽违本朝之议诡常法之道陈之于
主行之于身志于忠上济事忧公无私善否之
间在己典主可也然患为左右所轻重贵臣所
壅制或逆而毁之使不得用或用而害之使不
得成或成而谮之使不得其所吴起见毁于魏
李牧见杀于赵乐毅被谗于燕章邯畏诛于秦
斯又外臣所以为危也此举梗槩耳曲折纤妙
岂可得备论之哉夫治国之本有二刑也德也
卷四十四 第 19b 页
二者相须而行相待而成矣天以阴阳成岁人
以刑德成治故虽圣人为政不能偏用也故任
德多用刑少者五帝也刑德相半者三王也杖
刑多任德少者五霸也纯用刑强而亡者秦也
夫人君欲治者既达专持刑德之柄矣位必使
当其德禄必使当其功官必使当其能此三者
治乱之本也位当其德则贤者居上不肖者居
下禄当其功则有劳者劝无劳者慕未之有也
凡国无常治亦无常乱欲治者治不欲治者乱
以刑德成治故虽圣人为政不能偏用也故任
德多用刑少者五帝也刑德相半者三王也杖
刑多任德少者五霸也纯用刑强而亡者秦也
夫人君欲治者既达专持刑德之柄矣位必使
当其德禄必使当其功官必使当其能此三者
治乱之本也位当其德则贤者居上不肖者居
下禄当其功则有劳者劝无劳者慕未之有也
凡国无常治亦无常乱欲治者治不欲治者乱
卷四十四 第 20a 页
后之国士人民亦前之有也前之有亦后之有
也而禹独以安幽厉独以危斯不易天地异人
民欲与不欲也吴坂之马庸夫统衔则为弊乘
伯乐执辔即为良骥非马更异教民亦然也故
遇禹汤则为良民遭桀纣则为凶顽治使然也
故善治国者不尤斯民而罪诸己不责诸下而
求诸身传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
其亡也忽焉由是言之长民治国之本在身故
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也若詹者可谓知
也而禹独以安幽厉独以危斯不易天地异人
民欲与不欲也吴坂之马庸夫统衔则为弊乘
伯乐执辔即为良骥非马更异教民亦然也故
遇禹汤则为良民遭桀纣则为凶顽治使然也
故善治国者不尤斯民而罪诸己不责诸下而
求诸身传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
其亡也忽焉由是言之长民治国之本在身故
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也若詹者可谓知
卷四十四 第 20b 页
治本矣
政务
凡吏之于君民之于吏莫不听其言而则其行
故为政之务务在正身身正于此而民应于彼
诗云尔之教矣民胥效矣是以叶公问政孔子
对曰子帅而正孰敢不正又曰苟正其身于从
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故君子为政
以正己为先教禁为次若君正于上则吏不敢
邪于下吏正于下则民不敢僻于野国无倾君
政务
凡吏之于君民之于吏莫不听其言而则其行
故为政之务务在正身身正于此而民应于彼
诗云尔之教矣民胥效矣是以叶公问政孔子
对曰子帅而正孰敢不正又曰苟正其身于从
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故君子为政
以正己为先教禁为次若君正于上则吏不敢
邪于下吏正于下则民不敢僻于野国无倾君
卷四十四 第 21a 页
朝无邪吏野无僻民而政之不善者未之有也
凡政之务务在节事事节于上则民有馀力于
下下有馀力则无争讼之有乎民民无争讼则
政无为而治教不言而行矣
节欲
夫人生而有情情发而为欲物见于外情动于
中物之感人也无穷而情之所欲也无极是物
至而人化也人化也者灭天理矣夫欲至无极
以寻难穷之物虽有贤圣之姿鲜不衰败故脩
凡政之务务在节事事节于上则民有馀力于
下下有馀力则无争讼之有乎民民无争讼则
政无为而治教不言而行矣
节欲
夫人生而有情情发而为欲物见于外情动于
中物之感人也无穷而情之所欲也无极是物
至而人化也人化也者灭天理矣夫欲至无极
以寻难穷之物虽有贤圣之姿鲜不衰败故脩
卷四十四 第 21b 页
身治国也要莫大于节欲传曰欲不可纵历观
有家有国其得之也莫不阶于俭约其失之也
莫不由于奢侈俭者节欲奢者放情放情者危
节欲者安尧舜之居土阶三等夏日衣葛冬日
鹿裘禹卑宫室而菲饮食此数帝者非其情之
不好乃节俭之至也故其所取民赋也薄而使
民力也寡其育物也广而兴利也厚故家给人
足国积饶而群术也以仁义兴而四海安孔子
曰以约失之者鲜矣且夫闭情无欲者上也咈
有家有国其得之也莫不阶于俭约其失之也
莫不由于奢侈俭者节欲奢者放情放情者危
节欲者安尧舜之居土阶三等夏日衣葛冬日
鹿裘禹卑宫室而菲饮食此数帝者非其情之
不好乃节俭之至也故其所取民赋也薄而使
民力也寡其育物也广而兴利也厚故家给人
足国积饶而群术也以仁义兴而四海安孔子
曰以约失之者鲜矣且夫闭情无欲者上也咈
卷四十四 第 22a 页
心消除者次之昔帝舜藏黄金于崭岩之山抵
珠玉于深川之底及仪狄献旨酒而禹甘之于
是疏远仪狄纯上旨酒此能闭情于无欲者也
楚文王悦妇人而废朝政好獠猎而忘归于是
放逐丹姬断杀如黄及共王破陈而得夏姬其
艳国色王纳之宫从巫臣之谏坏后垣而出之
此能咈心消除之也既不能闭情欲能抑除之
斯可矣故舜禹之德巍巍称圣楚文用朝邻国
恭王终谥为恭也
珠玉于深川之底及仪狄献旨酒而禹甘之于
是疏远仪狄纯上旨酒此能闭情于无欲者也
楚文王悦妇人而废朝政好獠猎而忘归于是
放逐丹姬断杀如黄及共王破陈而得夏姬其
艳国色王纳之宫从巫臣之谏坏后垣而出之
此能咈心消除之也既不能闭情欲能抑除之
斯可矣故舜禹之德巍巍称圣楚文用朝邻国
恭王终谥为恭也
卷四十四 第 22b 页
详刑
夫刑辟之作所从尚矣圣人以治乱人以亡故
古今帝王莫不详慎之者以为人命至重壹死
不生一断不属故也夫尧舜之明犹惟刑之恤
也是以后圣制法设三槐九棘之吏肺石嘉石
之讯然犹复三判佥曰可杀然后杀之罚若有
疑即从其轻此盖详慎之至也故苟详则死者
不恨生者不忿忿恨不作则灾害不生灾害不
生太平之治也是以圣主用其刑也详而行之
夫刑辟之作所从尚矣圣人以治乱人以亡故
古今帝王莫不详慎之者以为人命至重壹死
不生一断不属故也夫尧舜之明犹惟刑之恤
也是以后圣制法设三槐九棘之吏肺石嘉石
之讯然犹复三判佥曰可杀然后杀之罚若有
疑即从其轻此盖详慎之至也故苟详则死者
不恨生者不忿忿恨不作则灾害不生灾害不
生太平之治也是以圣主用其刑也详而行之
卷四十四 第 23a 页
必欲民犯之者寡而畏之者众明刑至于无刑
善杀至于无杀此之谓矣夫闇乱之主用刑弥
繁而犯之者益多而杀之者弥众而慢之者尤
甚者何由用之不详而行之不必也不详则罪
不值所罪不值则当死反生不必则令有所亏
令有所亏则刑罚不齐矣失此二者虽日用五
刑而民犹轻犯之故乱刑之刑刑以生刑恶杀
之杀杀以致杀此之谓也
兵要
善杀至于无杀此之谓矣夫闇乱之主用刑弥
繁而犯之者益多而杀之者弥众而慢之者尤
甚者何由用之不详而行之不必也不详则罪
不值所罪不值则当死反生不必则令有所亏
令有所亏则刑罚不齐矣失此二者虽日用五
刑而民犹轻犯之故乱刑之刑刑以生刑恶杀
之杀杀以致杀此之谓也
兵要
卷四十四 第 23b 页
圣人之用兵也将以利物不以害物也将以救
亡非以危存也故不得巳而用之耳然以战者
危事兵者凶器不欲人之好用之故制法遗后
命将出师虽胜敌而反犹以丧礼处之明弗乐
也故曰好战者亡忘战者危不好不忘天下之
王也夫兵之要在于修政修政之要在于得民
心得民心在于利之利之之要在于仁以爱之
义以理之也故六马不和造父不能以致远臣
民不附汤武不能以立功故兵之要在得众者
亡非以危存也故不得巳而用之耳然以战者
危事兵者凶器不欲人之好用之故制法遗后
命将出师虽胜敌而反犹以丧礼处之明弗乐
也故曰好战者亡忘战者危不好不忘天下之
王也夫兵之要在于修政修政之要在于得民
心得民心在于利之利之之要在于仁以爱之
义以理之也故六马不和造父不能以致远臣
民不附汤武不能以立功故兵之要在得众者
卷四十四 第 24a 页
善政之谓也善政者恤民之患除民之害也故
政善于内兵强于外历观古今用兵之败非鼓
之日也民心离散素行豫败也用兵之胜非阵
之朝也民心亲附素行豫胜也故法天之道履
地之德尽人之和君臣辑穆上下一心盟誓不
用赏罚未施消奸慝于未萌折凶邪于殊俗此
帝者之兵也德以为卒威以为辅修仁义之行
行恺悌之令辟地殖榖国富民丰赏罚明约誓
信民乐为之死将乐为之亡师不越境旅不涉
政善于内兵强于外历观古今用兵之败非鼓
之日也民心离散素行豫败也用兵之胜非阵
之朝也民心亲附素行豫胜也故法天之道履
地之德尽人之和君臣辑穆上下一心盟誓不
用赏罚未施消奸慝于未萌折凶邪于殊俗此
帝者之兵也德以为卒威以为辅修仁义之行
行恺悌之令辟地殖榖国富民丰赏罚明约誓
信民乐为之死将乐为之亡师不越境旅不涉
卷四十四 第 24b 页
场而敌人稽颡此王者之兵也
辨能
夫商鞅申韩之徒其能也贵尚谲诈务行苛剋
则伊尹周邵之罪人也然其尊君卑臣富国强
兵有可取焉宁成郅都辈放商韩之治专以残
暴为能然其抑强抚弱背私立公尚有可取焉
其晚世之所谓能者乃犯公家之法赴私门之
势废百姓之务趣人间之事决烦理务临时苟
辨伹使官无谴负之累不省下民吁嗟之冤复
辨能
夫商鞅申韩之徒其能也贵尚谲诈务行苛剋
则伊尹周邵之罪人也然其尊君卑臣富国强
兵有可取焉宁成郅都辈放商韩之治专以残
暴为能然其抑强抚弱背私立公尚有可取焉
其晚世之所谓能者乃犯公家之法赴私门之
势废百姓之务趣人间之事决烦理务临时苟
辨伹使官无谴负之累不省下民吁嗟之冤复
卷四十四 第 25a 页
是申韩宁郅之罪人也而俗犹共言其能执政
者选用不废者何也为贵势之所持人间之士
所称听声用名者众察实审能者寡故使能否
之分不定也夫定令长之能者守相也定守相
之能者州牧刺史也然刺史之徒未必能考论
能否也未必能端平也或委任下吏听浮游之
誉或受其戚党贵势之托其整顿传舍待望迎
宾听其请谒供其私求则行道之人言其能也
治政以威严为先行事务邀时取辨悕望上官
者选用不废者何也为贵势之所持人间之士
所称听声用名者众察实审能者寡故使能否
之分不定也夫定令长之能者守相也定守相
之能者州牧刺史也然刺史之徒未必能考论
能否也未必能端平也或委任下吏听浮游之
誉或受其戚党贵势之托其整顿传舍待望迎
宾听其请谒供其私求则行道之人言其能也
治政以威严为先行事务邀时取辨悕望上官
卷四十四 第 25b 页
之指敬顺监司之教期会之命无降身以接士
之来违法以供其求欲人间之事无不循言说
之谈无不用则寄寓游行幅巾之士言其能也
有此三者为之谈听声誉者之所以可惑能否
之所以不定也
尊嫡
凡光祖祢安宗庙传国土利民人者在于立嗣
继世继世之道莫重于尊嫡别庶也故圣人之
制礼贵嫡异其服数殊其宠秩所以一群下之
之来违法以供其求欲人间之事无不循言说
之谈无不用则寄寓游行幅巾之士言其能也
有此三者为之谈听声誉者之所以可惑能否
之所以不定也
尊嫡
凡光祖祢安宗庙传国土利民人者在于立嗣
继世继世之道莫重于尊嫡别庶也故圣人之
制礼贵嫡异其服数殊其宠秩所以一群下之
卷四十四 第 26a 页
望塞变争之路杜邪防萌深根固本之虑历观
前代后妻贱而侄媵贵太子卑而庶子尊莫不
争乱以至危亡是以周有子带之难齐有无知
之祸晋有庄伯之患卫有州吁之篡故传曰并
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
谏争
夫谏争者所以纳君于道矫枉正非救上之谬
也上苟有谬而无救焉则害于事害于事则危
道也故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
前代后妻贱而侄媵贵太子卑而庶子尊莫不
争乱以至危亡是以周有子带之难齐有无知
之祸晋有庄伯之患卫有州吁之篡故传曰并
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
谏争
夫谏争者所以纳君于道矫枉正非救上之谬
也上苟有谬而无救焉则害于事害于事则危
道也故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
卷四十四 第 26b 页
扶之之道莫过于谏矣故子从命者不得为孝
臣苟顺者不得为忠是以国之将兴贵在谏臣
家之将盛贵在谏子若托物以风喻微生而不
切不切则不改唯正谏直谏可以补缺也诗云
衮职有缺仲山甫补之柔亦不茹刚亦不吐正
谏者也易曰王臣謇謇传曰愕愕者昌直谏者
也然则咈人之耳逆人之意变人之情抑人之
欲不尔不为谏也虽有父子兄弟犹用生怨隙
焉况臣于君有天壤之殊无亲戚之属以至贱
臣苟顺者不得为忠是以国之将兴贵在谏臣
家之将盛贵在谏子若托物以风喻微生而不
切不切则不改唯正谏直谏可以补缺也诗云
衮职有缺仲山甫补之柔亦不茹刚亦不吐正
谏者也易曰王臣謇謇传曰愕愕者昌直谏者
也然则咈人之耳逆人之意变人之情抑人之
欲不尔不为谏也虽有父子兄弟犹用生怨隙
焉况臣于君有天壤之殊无亲戚之属以至贱
卷四十四 第 27a 页
干至贵以至稀间至亲何庸易耶恶死亡而乐
生存耻困辱而乐荣宠虽甚愚人犹知之也况
士君子乎今正言直谏则近死辱而远荣宠人
情何好焉此乃欲忠于主耳夫不能谏则君危
固谏则身殆贤人君子不忍观上之危而不爱
身之殆故蒙危辱之灾逆人主之鳞及罪而弗
避者忠也义也深思谏士之事知进谏之难矣
决壅
夫人君为左右所壅制此有目而无见有耳而
生存耻困辱而乐荣宠虽甚愚人犹知之也况
士君子乎今正言直谏则近死辱而远荣宠人
情何好焉此乃欲忠于主耳夫不能谏则君危
固谏则身殆贤人君子不忍观上之危而不爱
身之殆故蒙危辱之灾逆人主之鳞及罪而弗
避者忠也义也深思谏士之事知进谏之难矣
决壅
夫人君为左右所壅制此有目而无见有耳而
卷四十四 第 27b 页
无闻积无闻见必至乱正故国有壅臣祸速近
邻人臣之欲壅其主者无国无之何也利在于
壅也壅则擅宠于身威权独于己此人臣日夜
所祷祝面求也人臣之壅其君微妙工巧见壅
之时不知也率至亡败然后悔焉为人君之务
在于决壅决壅之务在于进下进下之道在于
博听博听之义无贵贱同异隶竖牧圉皆得达
焉若此则所闻见者广所闻见者广则虽欲求
壅弗得也人主之好恶不可见于外也所好恶
邻人臣之欲壅其主者无国无之何也利在于
壅也壅则擅宠于身威权独于己此人臣日夜
所祷祝面求也人臣之壅其君微妙工巧见壅
之时不知也率至亡败然后悔焉为人君之务
在于决壅决壅之务在于进下进下之道在于
博听博听之义无贵贱同异隶竖牧圉皆得达
焉若此则所闻见者广所闻见者广则虽欲求
壅弗得也人主之好恶不可见于外也所好恶
卷四十四 第 28a 页
见于外则臣妾乘其所好恶以行壅制焉故曰
人君无见其意将为下饵昔晋公好色骊女乘
色以壅之吴王好广地太宰陈伐以壅之桓公
好味易牙烝首子以壅之及薛公进美珥以劝
立后龙阳临钓鱼行微巧之诈以壅制其主沈
寞无端甚可畏矣古今亡国多矣皆由壅蔽于
帷幄之内沈溺于谄谀之言也而秦二世独甚
赵高见二世好淫游之乐遗于政因曰帝王贵
有天下者贵得纵欲恣意尊严若神固可得闻
人君无见其意将为下饵昔晋公好色骊女乘
色以壅之吴王好广地太宰陈伐以壅之桓公
好味易牙烝首子以壅之及薛公进美珥以劝
立后龙阳临钓鱼行微巧之诈以壅制其主沈
寞无端甚可畏矣古今亡国多矣皆由壅蔽于
帷幄之内沈溺于谄谀之言也而秦二世独甚
赵高见二世好淫游之乐遗于政因曰帝王贵
有天下者贵得纵欲恣意尊严若神固可得闻
卷四十四 第 28b 页
而不可得睹高遂专权欺内二世见杀望夷临
死乃知见之祸悔复无及岂不哀哉
赞象
夫赞象之所作所以昭述勋德思咏政惠此盖
诗颂之末流矣宜由上而兴非专下而作也世
考之导实有勋绩惠利加于百姓遗爱留于民
庶宜请于国当录于史官载于竹帛上章君将
之德下宣臣吏之忠若言不足纪事不足述虚
而为盈亡而为有此圣人之所疾庶几之所耻
死乃知见之祸悔复无及岂不哀哉
赞象
夫赞象之所作所以昭述勋德思咏政惠此盖
诗颂之末流矣宜由上而兴非专下而作也世
考之导实有勋绩惠利加于百姓遗爱留于民
庶宜请于国当录于史官载于竹帛上章君将
之德下宣臣吏之忠若言不足纪事不足述虚
而为盈亡而为有此圣人之所疾庶几之所耻
卷四十四 第 29a 页
也
铭诔
夫渝世富贵乘时要世爵以赂至官以贿成视
常侍黄门宾客假其气势以致公卿牧守所在
宰莅无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害为臣无忠诚
之行而有奸欺之罪背正向邪附下内上此乃
绳墨之所加流放之所弃而门生故吏合集财
货刋石纪功称述勋德高邈伊周下凌管晏远
追豹产近踰黄邵势重者称美财富者文丽后
铭诔
夫渝世富贵乘时要世爵以赂至官以贿成视
常侍黄门宾客假其气势以致公卿牧守所在
宰莅无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害为臣无忠诚
之行而有奸欺之罪背正向邪附下内上此乃
绳墨之所加流放之所弃而门生故吏合集财
货刋石纪功称述勋德高邈伊周下凌管晏远
追豹产近踰黄邵势重者称美财富者文丽后
卷四十四 第 29b 页
人相踵称以为义外若赞善内为己发上下相
效竞以为荣其流之弊乃至于此欺曜当时疑
误后世罪莫大焉且夫赏生以爵禄荣死以诔
谥是人主权柄而汉世不禁使私称与王命争
流臣子与君上俱用善恶无章得失无效岂不
误哉
序作
夫著作书论者乃欲阐弘大道述明圣教推演
事义尽极情类记是贬非以为法式当时可行
效竞以为荣其流之弊乃至于此欺曜当时疑
误后世罪莫大焉且夫赏生以爵禄荣死以诔
谥是人主权柄而汉世不禁使私称与王命争
流臣子与君上俱用善恶无章得失无效岂不
误哉
序作
夫著作书论者乃欲阐弘大道述明圣教推演
事义尽极情类记是贬非以为法式当时可行
卷四十四 第 30a 页
后世可修且古者富贵而名贱废灭不可胜记
唯篇论俶傥之人为不朽耳夫奋名于百代之
前而流誉于千载之后以其览之者益闻之者
有觉故也岂徒转相放效名作书论浮辞谈说
而无损益哉而世俗之人不解作体而务汎溢
之言不存有益之义非也故作者不尚其辞丽
而贵其存道也不好其巧慧而恶其伤义也故
夫小辩破道狂简之徒斐然成文皆圣人之所
疾矣
唯篇论俶傥之人为不朽耳夫奋名于百代之
前而流誉于千载之后以其览之者益闻之者
有觉故也岂徒转相放效名作书论浮辞谈说
而无损益哉而世俗之人不解作体而务汎溢
之言不存有益之义非也故作者不尚其辞丽
而贵其存道也不好其巧慧而恶其伤义也故
夫小辩破道狂简之徒斐然成文皆圣人之所
疾矣
卷四十四 第 30b 页
群书治要卷第四十七
卷四十四 第 3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