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七
卷三十七 第 1a 页
群书治要卷第四十
    秘书监钜鹿男臣魏徵等奉 敕撰
韩子 三略 新语 贾子
  韩子
十过
十过一曰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二曰顾小利
则大利之残也三曰行僻自用无礼诸侯则亡
身之至也四曰不务听治而好五音则穷身之
事也五曰贪愎喜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六曰
卷三十七 第 1b 页
耽于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七曰离内
远游忽于谏士则危身之道也八曰过而不听
于忠臣而独行其意则灭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九曰内不量力外恃诸侯则削国之患也十曰
国小无礼不用谏臣则绝世之势也
说难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
者罪刖弥子母病人间有夜告弥子弥子矫驾
君车以归君曰孝哉为母故犯刖罪异日与君
卷三十七 第 2a 页
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
我哉忘其口而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
于君君曰是故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馀桃
故弥子之行未移于初也而前所以见贤后获
罪者人主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
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而加疏
解老
工人数变业则失其功作者数摇徙则亡其功
一人之作日亡半日十日则亡五人之功万人
卷三十七 第 2b 页
之作日亡半日十日则亡五万人之功然则数
变业其民弥众其亏弥大矣凡法令更则利害
易利害易则民务变民务变谓之变业故以理
观之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
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桡之则贼其宰治
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虚
静而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说林上
乐羊为魏将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
卷三十七 第 3a 页
其子而遗之乐羊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曰乐
羊以我故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
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孟孙
猎得麑使秦西巴持之以归其母随而呼秦西
巴以不忍而与之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
为其子傅其御曰曩将罪之今使傅子何也孟
孙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
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观行
卷三十七 第 3b 页
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
故以道正己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
无以知迷惑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
阏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馀补不足
以长续短之谓明主
天下有信数三一曰智有所不能立二曰力有
所不能举三曰强有所不能胜故虽有尧之智
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有乌获之劲而不得
人助不能自举有贲育之强而无术法不得长
卷三十七 第 4a 页
生故势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故乌获轻千钧
而重其身非其身重于千钧也势不便也离娄
易百步而难眉睫非百步近而眉睫远也道不
可也故明主不穷乌获以其不能自举不困离
娄以其不能自见因可势求易道故用力寡而
功名立
用人
释法术而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
奚仲不能成一轮使中主守法术拙匠执规矩
卷三十七 第 4b 页
则万不失也君人者能去贤巧之所不能而守
中拙之所万不失则人力尽而功名立
功名
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时二曰人
心三曰伎能四曰势位非天时虽十尧不能冬
生一穗逆人心虽贲育不能尽人力故得天时
则不务而自生得人心则不趣而自劝因伎能
则不急而自疾得势位则不进而成名若水之
流若船之浮守自然之道行毋穷之令故曰明
卷三十七 第 5a 页

大体
古之全大体者望天地观江海因山谷日月照
四时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心累己寄
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不
逆天理不伤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洒垢而
察难知守成理因自然荣辱之责在乎巳而不
在乎人上不天则下不偏覆心不地则物不毕
载大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
卷三十七 第 5b 页
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措
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志下无伏怨
之患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
之至也
外储说左上
文公反国至河令笾豆捐之席蓐捐之手足胼
胝面目梨黑者后之咎犯闻之而夜哭文公曰
咎氏不欲寡人之反国耶对曰笾豆所以食也
而君捐之席蓐所以卧也而君弃之手足胼胝
卷三十七 第 6a 页
面目梨黑劳有功者也而君后之今臣与在后
中不胜其哀故哭也且臣为君行诈伪以反国
者众矣臣尚自恶也而况于君乎再拜而辞文
公止之乃解左骖而盟于河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疾风左右止文侯
不听曰可以疾风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
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
汝杀彘妻道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其妻止之
卷三十七 第 6b 页
曰特与婴儿戏也曾子曰婴儿者非有知也待
父母而学之者也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
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杀彘
外储说左下
文王伐崇至黄凤墟而袜系解左右顾无可令
结系文王自结之太公曰君何为自结系文王
曰吾闻上君之所与处者尽其师也中君之所
与处者尽其友也下君之所与处者尽其使也
今寡人虽不肖所与处者皆先君之人也故无
卷三十七 第 7a 页
可令结之者也
解狐与邢伯柳为怨赵简主问于解狐曰孰可
为上党守对曰邢伯柳可简主曰非子之雠乎
对曰臣闻忠臣之举贤也不避仇雠其废不肖
也不阿亲近简主曰善遂以为守邢伯柳闻之
乃见解狐谢解狐曰举子公也怨子私也往矣
怨子如异日
难势
夫良马固车使臧获御之则为人笑王良御之
卷三十七 第 7b 页
而日取千里车马非异也或至乎千里或为人
笑则巧拙相去远矣今以国为车以势为马以
号令为辔衔以刑罚为鞭策尧舜御之则天下
治桀纣御之则天下乱则贤不肖相去远矣夫
欲追远致速不如任王良欲进利除害不如任
贤能此则不知类之患也夫尧舜亦民之王良

明主之治国也适其时事以致财物论其税赋
以均贫富厚其爵禄以尽贤能重其刑罚以禁
卷三十七 第 8a 页
奸邪使民以力得富以事致贵以过受罪以功
置赏而不望慈惠之赐此帝王之政也
奸劫弑臣
凡奸臣者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信幸之势者
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
而毁之凡人之大体取舍同则相是也取舍异
则相非也今人臣之所誉者人主之所是也此
之谓同取人臣之所毁者人主之所非也此之
谓同舍夫取舍合同而相与逆者未尝闻也此
卷三十七 第 8b 页
人臣之所取信幸之道也夫奸臣得乘信幸之
势以毁誉进退群臣者也人主非有术数以御
之非有参验以审之必将以曩之合已信今之
言此幸臣之所以得欺主成私者也故主必蔽
于上臣必重于下矣此之谓擅主之臣国有擅
主之臣则群下不得尽智力以陈其忠百官之
吏不得奉令以致其力矣何以明之夫安利者
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人主者非目若
离娄乃为明也非耳若师旷乃为聪也不任其
卷三十七 第 9a 页
数而待目以为明所见者少矣非不蔽之术也
不因其势而待耳以为聪所闻者寡矣非不欺
之道也明主者使天下不得不为己视使天下
不得不为己听故身在深宫之中明烛四海之
内而天下弗能蔽弗能欺也
  三略
夫主将之法务在于揽英雄之心(揽结/也)赏禄有
功通志于众(凡为人主患在骄志/盈不通下故诫也)故与众同好靡
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治国安家得人者也(人/谓)
卷三十七 第 9b 页
(贤人也伊尹赴而汤/隆宁戚到而齐兴)亡国破家失人者也(微子/去而)
(殷灭伍员/奔而楚亡)是以明君贤臣屈己而申人夫用兵
之要在于崇礼而重禄礼崇则智士至禄重则
义士轻其死故禄贤不爱财赏功不逾时则下
力并而敌国削矣用人之道尊之以爵赡之以
财则士自来(易曰何以/聚人曰财)接之以礼厉之以辞(崇/接)
(士之礼厉士以/见危授命之辞)则士死之
夫将师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乃可
(养士如此乃可/加兵于敌也)昔者良将之用兵也人有馈
卷三十七 第 10a 页
一箪醪者使投诸河与士卒同流而饮之夫一
箪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三军之士思为致
死者以滋味之及已也
军井未达将不言渴(达彻/也)军幕未辨将不言倦
冬不服裘夏不操扇(与众/同也)是谓礼将(是谓达/礼之将)
之安与之危故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将与士同/祸福共安)
(危众如一体/而不可离也)可用而不可疲(不疲者以主恩养/素积策谋和同也)
故曰畜恩不倦以一取万(夫恩以接下则士归/之养一人可以致万)
(人燕养郭隗以/致乐毅是也)良将之统军也恕巳而治人推
卷三十七 第 10b 页
惠施恩士力日新(推此之乐惠而施恩于人皆/忠恕之道将士用力故日益)
(新)战如风发攻如河决故其众可望而不可当
可下而不可胜以身先人故兵为天下雄赏罚
明则将威行官人得则士卒服所任贤则敌国
(所得贤则敌国/畏威而振怖也)贤者所适其前无敌故士可
下而不可骄将者国之命将能制胜国家安定
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善恶同则
功臣倦将专已则下归咎将自臧则下少功(臧/善)
(也)将受谗则下有离心将贪财则奸不禁(上贪/则下)
卷三十七 第 11a 页
(盗/也)将内顾则士卒慕(内顾思/妻妾也)将有一则众不服
(自拒谏以下将犯此一条/则众不服以其违主道)有二则军无式(式法/也)
有三则军乖背有四则祸及国(众乖散则国亡/故曰祸及国也)
军无财则士不来军无赏则士不往香饵之下
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故礼者士之所
归赏者士之所死招其所归示其所死则所求
者至(求贤材士至求战则/致死故曰所求者至)故礼而后悔者则士
不止赏而后悔者则士不使礼赏不倦则士争
死矣
卷三十七 第 11b 页
奸雄相称鄣蔽主明毁誉并兴壅塞主听各阿
所私令主失忠故主察异言乃睹其萌主聘儒
贤奸雄乃遁主任旧齿万事乃理主聘岩穴士
乃得实(故傅说陟而殷道兴四皓/至而汉祚长得治之实也)
军势曰出军行师将不得专进退由内御之则
功难成(凡师出专制不禀命于内禀命则无威/无威则士不用命士不用命则功不成)
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则据天下之安(能持天下/之危故天)
(下乐/安之)能除天下之忧者则享天下之乐(天下愿/奉而安)
(乐/之)能救天下之祸者则得天下之福(除天下祸/故天下乐)
卷三十七 第 12a 页
(福/之)故泽及人民则贤归之(恩泽洽人民/和则贤者至)泽及昆
虫则圣归之(万物得其所/则圣人至也)贤人所归则其国强
圣人所归则六合同贤者之政降人以礼(礼服/道化)
(揖让恭谨故曰/降人以礼者也)圣人之政降人以心(心服教令/故降人以)
(心/也)礼降可以图始(礼服道化者/可与谋始也)心降可以保终
(心服道化天下和/亲故可保终也)降礼以礼降心以心
释近而谋远者劳而无功释远而谋近者逸而
有终逸政多忠臣劳政多怨民故曰务广地者
(不修德政而务/广地荒之道)务广德者强也(务崇节俭广/其德教强之)
卷三十七 第 12b 页
(道/也)荒国者无善政广德者其下正(君德广于上/则兆庶正于)
(下/也)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多善者得
其祐恶者受其诛则国安而众善到矣一令逆
者则百令失(君令一逆民不从/故百令皆废也)一恶施者则百
恶结(一恶得施则百/恶结而相从也)故令施于顺民恶加于凶
(教令施于顺化之民/刑恶加于凶逆之人)则令行而不怨群下附
亲矣(教令当刑法值百/姓悦之亲附之也)
有清白之志者不可以爵禄得(四皓/是也)有守节之
志者不可以威刑胁(晏婴季/子是也)故明君求臣必视
卷三十七 第 13a 页
其所以为人者而致焉(视其为人所执/之志而求之也)致清白
之士脩其礼(四皓亢志不屈于革命之主/太子脩礼卑辞而降其节焉)致守
节之士脩其道(不可以非/道屈也)而后士可致而名可
(保犹/全也)
圣王之用兵也非好乐之将以诛暴讨乱夫以
义而诛不义若决江河而溉荧火临不测而挤
欲坠其克之必也所以必优游恬惔者何重伤
人物(兵者凶器战者危事相/杀伤之道故不果为也)是天道也(天道乐/生也)
夫人之有道者若鱼之有水得水而生失水而
卷三十七 第 13b 页
(人失道而亡/得道而存也)故君人者畏惧而不敢失道
贤圣内则邪臣外(舜举皋陶汤举伊尹不仁者/远矣随会在朝则奸邪外奔)
(是)邪臣内则贤圣毙(恶来任而比干死无忌/用而伍奢戮故曰毙)
外失宜祸乱传世(苟失内外之宜为子/孙之祸故曰传世也)伤贤者
殃及三世蔽贤者身受其害进贤者德流子孙
(昔鲍叔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故曰德流子孙也)
妒贤者名不全(昔庞涓妒孙膑身死于/白木故曰名不全也)故君子
急于求贤而美名章矣
利一害百民去城郭利一害万国乃思散去一
卷三十七 第 14a 页
利百民乃慕泽(慕思君之/恩泽也)去一利万政乃不乱
(刑以止刑杀以止杀政/得其所乱无由生也)
  新语 陆贾
夫居高者自处不可以不安履危者任杖不可
以不固自处不安则坠任杖不固则仆是以圣
人居高处上则以仁义为巢乘危履倾则以圣
贤为杖故高而不坠危而不仆昔者尧以仁义
为巢舜以稷契为杖故高而益安动而益固处
宴安之台承克让之涂德配天地光被八极功
卷三十七 第 14b 页
垂于无穷名传于不朽盖自处得其巢任杖得
其人也秦以刑罚为巢故有覆巢破卵之患以
李斯赵高为杖故有顿仆跌伤之祸何者所任
者非也故杖圣者帝杖贤者王杖仁者霸杖智
者强杖谗者灭杖贼者亡诗云谗人罔极交乱
四国众邪合心以倾一君国危民失不亦宜乎
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何以言之昔舜
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
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
卷三十七 第 15a 页
无为者乃有为者也秦始皇设刑法为车裂之
诛筑长城以备胡越蒙恬讨乱于外李斯治法
于内事愈烦下愈乱法愈众奸愈纵秦非不欲
治也然失之者举措大众刑罚大极故也
君子尚宽舒以褒其身行身中和以致疏远民
畏其威而从其化怀其德而归其境美其治而
不敢违其政民不罚而畏不赏而劝渐渍于道
德而被中和之所致也
夫法令所以诛暴也故曾闵之孝夷齐之廉此
卷三十七 第 15b 页
宁畏法教而为之者哉故尧舜之民可比屋而
封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诛何者化使其然也故
近河之地湿而近山之木长者以类相及也高
山出云丘阜生气四渎东流百川无西行者小
象大而少从多也
夫南面之君乃百姓之所取法则者也举措动
作不可以失法度故上之化下由风之靡草也
王者尚武于朝则农夫缮甲兵于田故君子之
御下也民奢应之以俭骄淫者统之以理未有
卷三十七 第 16a 页
上仁而下贼让行而争路者也故孔子曰移风
易俗岂家令人视之哉亦取之于身而巳矣众
口毁誉浮石沈木群邪相抑以直为曲以白为
黑曲直之异形白黑之殊色天下之易见也然
而目缪心惑者众邪误之
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
驾鹿高曰马也于是乃问群臣群臣半言马半
言鹿当此时秦王不敢信其直目而从邪臣之
言鹿与马之异形乃众人之所知也然不能别
卷三十七 第 16b 页
其是非况于闇昧之事乎
人有与曾子同姓名者杀人有人告曾子母曰
参乃杀人母方织如故有顷人复告之若是者三
曾子母投杼踰垣而去夫流言之并至众人之
所是非虽贤智不敢自毕况凡人乎
质美者以通为贵才良者以显为大楩梓豫章
天下之名木也生深山之中溪谷之旁立则为
众木之珍仆则为世用因江河之道而达于京
师因斧斤之功得舒其文色上则备帝王御物
卷三十七 第 17a 页
下则赐公卿庶贱而得以备器械及其戾于山
陵之阻隔于九派之间仆于块磥之津顿于窈
窕之溪广者无舟车之道狭者无徒步之蹊知
者所不见见者所不知当斯之时尚不如道傍
之枯杨生于大都之广地近于大匠之名工材
器制断规矩度量贤者补朽短者接长大者治
樽小者治觞彼则枯槁而远弃此则为宗庙之
瑚琏者通与不通也人亦犹此
夫穷泽之民据犁接耜之士或怀不羁之能有
卷三十七 第 17b 页
禹皋陶之美然身不容于世无绍介通之者也
公卿之子弟贵戚之党友虽无过人之能然身
在尊重之处辅之者强而饰之众也
夫欲富国强威辟地服远者必得之于民欲建
功兴誉垂名烈流荣华者必取之于身故据千
乘之众持百姓之命苞山泽之饶主士众之力
而功不存乎身名不显于世者统理之非也
天地之性万物之类怀德者众归之恃刑者民
畏之归之则充其侧畏之则去其城故设刑者
卷三十七 第 18a 页
不厌轻为德者不厌重行罚不患薄布赏不患
厚所以亲近而致远也夫刑重者则心烦事众
者则身劳心烦者则刑罚纵横而无所立身劳
者则百端回邪而无所就是以君子之为治也
混然无事寂然无声官府若无人亭落若无吏
邮无夜行之卒乡无夜召之征犬不夜吠鸡不
夜鸣耆老甘味于堂丁男耕芸于野在朝忠于
君在家孝于亲于是虽不言而信诚不怒而威
行岂待坚甲利兵深牢刻令朝夕切切而后行
卷三十七 第 18b 页

昔者晋厉齐庄楚灵宋襄乘大国之权杖众民
之威军师横出凌铄诸侯外骄敌国内刻百姓
邻国之雠结于外群臣之怨积于内而欲建金
石之统继不绝之世岂不难哉故宋襄死于泓
之战三君杀于臣之手皆轻师尚威以致于斯
故春秋重而书之嗟叹而伤之三君强其威而
失其国急其刑而自贼斯乃去事之戒来事之
师也
卷三十七 第 19a 页
庄公一年之中以三时兴筑作之役规虞山
林草泽之利与民争田渔薪采之饶刻桷丹楹
眩矅靡丽收民十二之税不足以供邪曲之欲
缮不足好以快妇人之目财尽于骄淫力疲于
不急上困于用下饥于食于是为齐卫陈宋所
伐贤臣出邪臣乱子般杀鲁国危也故为威不
强还自亡立法不明还自伤庄公之谓也
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故尊于位而无
德者绌富于财而无义者刑贱而好道者尊贫
卷三十七 第 19b 页
而有义者荣夫酒池可以运舟糟丘可以远望
岂贫于财哉统四海之权主九州之众岂弱于
武力哉然功不能自存而威不能自守非贫弱
也乃道德不存乎身仁义不加于下也故察于
利而惛于道者众之所谋也果于力而寡于义
者兵之所图也君子笃于义而薄于利敏于行
而慎于言所广功德也故曰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夫怀璧玉要环佩服名宝藏珍怪玉
斗酌酒金罍刻镂所以夸小人之目者也高台
卷三十七 第 20a 页
百仞金城文画所以疲百姓之力者也故圣人
卑宫室而高道德恶衣服而勤仁义不损其行
以好其容不亏其德以饰其身国不兴不事之
功家不藏不用之器所以稀力役而省贡献也
璧玉珠玑不御于上则玩好之物弃于下雕琢
刻画之类不纳于君则淫伎曲巧绝于下夫释
农桑之事入山海采珠玑捕豹翠消筋力散布
帛以极耳目之好快淫侈之心岂不谬哉
君明于德可以及于远臣笃于义可以至于大
卷三十七 第 20b 页
何以言之昔汤以七十里之封升帝王之位周
公自立三公之官比德于五帝三王斯乃口出
善言身行善道之所致也故安危之效吉凶之
符壹出于身存亡之道成败之事一起于善行
尧舜不易日月而兴桀纣不易星辰而亡天道
不改而人道易也
夫持天地之政操四海之纲屈申不可以失法
动作不可以离度谬误出口则乱及万里之外
何况刑无罪于狱而诛无辜于市哉故世衰道
卷三十七 第 21a 页
失非天之所为也乃君国者有以取之恶政生
恶气恶气生灾异螟虫之类随气而生虹蜺之
属因政而见治道失于下则天文变于上恶政
流于民则螟虫生于野
夫善道存乎心无远而不至也恶行著乎已无
近而不去也周公躬行礼义郊祀后稷越裳奉
贡而至麟凤白雉草泽而应殷纣无道微子弃
骨肉而亡行善者则百姓悦行恶者则子孙怨
是以明者可以致远否者以失近
卷三十七 第 21b 页
夫长于变者不可穷以诈通于道者不可惊以
怪审于辞者不可惑以言远于义者不可动以
利是以君子博思而广听进退顺法动作合度
闻见欲众而采择欲谨学问欲博而行已欲敦
见邪而知其直见华而知其实目不淫于炫耀
之色耳不乱于阿谀之辞虽利之以齐鲁之富
而志不移谈之以王乔赤松之寿而行不易然
后能壹其道而定其操致其事而立其功也凡
人则不然目放于富贵之荣耳乱于不死之道
卷三十七 第 22a 页
故多弃其所长而求其所短不得其所无而失
其所有是以吴王夫差知艾陵之可以取胜而
不知携李之可以破亡也故事或见可利而丧
万机取壹福而致百祸圣人因变而立功由异
而致太平尧舜承蚩尤之失而思钦明之道君
子见恶于外则知变于内矣今之为君者则不
然治不以五帝之术则曰今之世不可以道治
也为臣者不师稷契则曰今之民不可以仁义
正也为子者不执曾闵之质朝夕不休而曰家
卷三十七 第 22b 页
人不和也学者不操回赐之精昼夜不懈而曰
世所不行也自人君至于庶人未有不法圣道
而师贤者也易曰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
无人无人者非无人也言无圣贤以治之也故
仁者在位而仁人来义者在朝而义士至是以
墨子之门多勇士仲尼之门多道德文王之朝
多贤良秦王之庭多不详故善者必有所主而
至恶者必有所因而来夫善恶不空作祸福不
滥生唯心之所向志之所行而巳矣
卷三十七 第 23a 页
  贾子 贾谊
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梁
王曰陶之朱叟以布衣而富侔国是必有奇智
乃召朱公而问之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
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
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
王曰径与色泽皆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
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其一者厚倍之是以
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
卷三十七 第 23b 页
国大悦墙薄亟坏缯薄亟裂器薄亟毁酒薄亟
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
畜民施政教者臣窃以为厚之而可耳
楚惠王食寒𦵔而得蛭因遂吞之腹有疾而不
能食令尹入问曰王安得此疾也王曰我食寒
𦵔而得蛭念谴之而不行其罪是法废而威不
立也谴而行其诛则脆尝监食者法皆当死心
又不忍也故吾恐蛭之见也因遂吞之令尹避
席再拜而贺曰臣闻天道无亲唯德是辅王有
卷三十七 第 24a 页
仁德天之所奉也病不为伤是昔也惠王之后
而蛭出心腹之积皆愈
邹穆公食不众味衣不杂采自刻以广民亲贤
以定国亲民犹子臣下顺从若手之投心也故
以邹之细鲁卫不敢轻齐楚不能胁穆公死邹
之百姓若失慈父四境之邻于邹者士民向方
而道哭琴瑟无音期年而后始复故爱出者爱
反福往者福来
宋康王之时有雀生鹯于城之陬使史占之曰
卷三十七 第 24b 页
小而生大必霸天下康王大喜于是灭滕伐诸
侯取淮北之地乃愈自信欲霸之亟成射天笞
地斩社稷而焚之骂国老之谏者为无头之冠
以示有勇国人大骇齐王闻而伐之民散城不
守王乃逃而死故见祥而为不可祥必为祸
怀王问于贾君曰人之谓知道者为先生何也
对曰此博号也大者在人主中者在卿大夫下
者在布衣之士乃其正名非为先生也为先醒
也彼世主未学道理则嘿然惛于得失不知治
卷三十七 第 25a 页
乱存亡之所以然忙忙犹醉也而贤主者学问
不倦好道不厌慧然先达于道理矣故未治也
知所以治未乱也知所以乱未安也知所以安
未危也知所以危故昭然先寤乎所以存亡矣
故曰先醒譬犹俱醉而独先发也故世主有先
醒者有后醒者有不醒者昔楚庄王与晋人战
大克归过申侯之邑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
申侯请罪王喟然叹曰非子之罪也吾闻之曰
其君贤君也而又有师者王其君中君也而有
卷三十七 第 25b 页
师者霸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者亡今我
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也吾闻之世不绝贤天
下有贤而我独不得若吾生者何以食为故庄
王战服大国义从诸侯思得贤佐日中忘饭可
谓明君矣此之谓先寤所以存亡此先醒者也
昔宋昭公出亡至乎境喟然叹曰呜呼吾知所
以亡失矣被服而立侍御者数百人无不曰吾
君圣者内外不闻吾过吾是以至此吾困宜矣
于是革心易行昼学道而昔讲之二年而美闻
卷三十七 第 26a 页
宋人迎而复之卒为贤君谥为昭公既亡矣而
乃寤所以存亡此后醒者也昔者虢君骄恣自
伐谄谀亲贵谏臣诛逐政治舛乱国人不服晋
师伐之虢君出走至于泽中曰吾渴而欲饮其
御乃进清酒曰吾饥而欲食御进腵脯梁糗虢
君喜曰何给也御曰储之久矣曰何故储之对
曰为君出亡而道饥渴也君曰子知寡人之亡
也对曰知之曰知之何不以谏对曰君好谄䛕
而恶至言臣愿谏恐先亡虢君作色而怒御谢
卷三十七 第 26b 页
曰臣之言过也君曰吾所以亡者诚何也其御
曰君不知也君之所亡者以大贤也虢君曰贤
人之所以存也乃亡何也对曰天下之君皆不
肖疾君之独贤也故亡虢君喜笑曰嗟贤故若
是苦耶遂徒行而逃于山中饥倦枕御膝而卧
御以块自代而去君遂饿死为禽兽食此巳亡
矣犹不寤所以存亡此不醒者也
梁大夫有宋就者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
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梁之边亭劬力而数灌
卷三十七 第 27a 页
其瓜瓜美楚人窳而希灌其瓜瓜恶楚令怒其
亭瓜之恶也楚亭恶梁亭之贤己因往夜窃搔
梁亭之瓜皆有华焦者矣宋就令人往窃为楚
亭夜善灌其瓜其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
乃梁亭也楚王闻之悦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
币而请交于梁王故梁楚之驩由宋就始语曰
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
之谓也
翟王使者之楚王欲夸之故飨客于章华之台
卷三十七 第 27b 页
上者三休乃至其上楚王曰翟国亦有此台乎
使者对曰不翟窭国也恶见此台翟王之自为
室也堂高三尺萯葺弗剪采椽不刮然且翟王
犹以为作之者大苦居之者大逸翟国恶见此
台也楚王愧焉
王者官人有六等一曰师二曰友三曰大臣四
曰左右五曰侍御六曰厮役智足以为原泉行
足以为表仪问焉则应求焉则得入人之家足
以重人之家入人之国足以重人之国者谓之
卷三十七 第 28a 页
师智足以为砻厉行足以为辅助明于进贤敢
于退不肖内相匡正外相扬美谓之友智足以
谋国事行足以为民率仁足以合上下之驩国
有法则退而守之君有难则能死之职之所守
君不以阿私托者大臣也修身正行不怍于乡
曲道路谈说不怍于朝廷执戟居前能举君之
失过不难以死持之者左右也不贪于财不淫
于色事君不敢有二心君有失过虽不能正谏
以死持之愁悴有忧色不劝听从者侍御也柔
卷三十七 第 28b 页
色伛偻唯谀之行唯言之听以睚眦之间事君
者厮役也故与师为国者帝与友为国者王与
大臣为国者霸与左右为国者强与侍御为国
者若存若亡与厮役为国者亡可立而待
闻之于政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
吏以为本故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
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民无不为
命也国以为命君以为命吏以为命故国以民
为存亡君以民为盲明吏以民为贤不肖此之
卷三十七 第 29a 页
谓民无不为命也民无不为功也故国以为功
君以为功吏以为功故国以民为兴坏君以民
为强弱吏以民为能否此之谓民无不为功也
故夫民者至贱而不可简也至愚而不可欺也
故自古而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
必胜之矣道也者福之本也祥也者福之荣也
无道者必祸之本不祥者必失福之荣矣故行
而不缘道者其言也必不顾义矣故纣自谓天
王也而桀自谓天子也巳灭之后民以骂也以
卷三十七 第 29b 页
此观之则位不足以为尊而号不足以为荣矣
故君子之贵也士民贵之故谓之贵故君子之
富也士民乐之故谓之富故君子之贵也与民
以福故士民贵之故君子之富也与民以财故
士民乐之
君能为善则吏必能为善矣吏能为善则民必
能为善矣故民之不善吏之罪也吏之不善君
之过也呜呼戒之戒之故夫士民者率之以道
然后士民道也率之以义然后士民义也率之
卷三十七 第 30a 页
以忠然后士民忠也率之以信然后士民信也
故为人君者出其令也其如声士民学之其如
响曲折而从君其如影
渚泽有枯水而国无枯士矣故有不能求士之
君而无不可得之士故有不能治民之吏而无
不可治之人故君明而吏贤矣吏贤而民治矣
故见其民而知其君矣故君功见于选士吏功
见于治民王者有易政而无易国有易吏而无
易民故因是国也而为安因是民也而为治是
卷三十七 第 30b 页
以汤以桀之乱民为治武王以纣之北卒为强
周武王问鬻子曰寡人愿守而必存攻而必得
战而必胜则吾为此奈何鬻子对曰攻守战胜
同道而和与严其备也故曰和可以守而严可
以守严不若和之固也和可以攻而严可以攻
严不若和之得也和可以战而严可以战严不
若和之胜也则唯由和而可也故诸侯发政施
令政平于人者谓之文政矣诸侯接士而使吏
礼恭于人者谓之文礼矣诸侯听狱断治刑仁
卷三十七 第 31a 页
于人者谓之文诛矣故三文行于政立于治陈
于行其由此守而不存攻而不得战而不胜者
自古而至于今未之尝闻也今也君王欲守而
必存攻而必得战而必胜则唯由此为可也武
王曰受命矣
周成王曰寡人闻之圣在上位使民富且寿云
若夫富则可为也寿则不在天乎鬻子对曰圣
人在上位则天下无军兵之事民不私相杀则
民免于一死而得一生矣君积于道而吏积于
卷三十七 第 31b 页
德而民积于用力故妇人为其所衣丈夫为其
所食则民无冻饿则民免于二死而得二生矣
君积于仁而吏积于爱而民积于财刑罚废矣
而民无夭竭之诛则民免于三死而得三生矣
使民有时而用之有节则民无厉疾则民免于
四死而得四生矣兴贤良以禁邪恶贤人必用
不肖人不作则民得其命矣故夫富且寿者圣
王之功也王曰受命矣
殷汤放桀武王杀纣此天下之所同闻也为人
卷三十七 第 32a 页
臣而放其君为人下而杀其上天下之至逆也
而所以长有天下者以其为天下开利除害以
义继之也故声名称于天下而传于后世以其
后世之隐其恶而扬其德美立其功烈而传于
久远故天下皆称圣帝至治其道之也当矣
卷三十七 第 32b 页

群书治要卷第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