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六 第 1a 页
群书治要卷第三十九
    秘书监钜鹿男臣魏徵等奉 敕撰
  吕氏春秋
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平/和)
观于上志(上志/古记)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必以
公其失之必以偏(偏私/不正)凡主之立也生于公故
洪范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荡荡/平易)阴阳之和不
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
人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行私
卷三十六 第 1b 页
阿所爱用竖刁而虫出于户(五子争立无主丧/六十日乃殡至使)
(虫流出/户也)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故智而用私不
若愚而用公(用私以败/用公则齐)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
无私为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遂/成)庖人调
和而不敢食故可以为庖若使庖人调和而食
之则不可以为庖矣伯王之君亦然诛暴而不
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伯王若使王伯
之君诛暴而私之则亦不可以为王伯矣(诛暴/有所)
卷三十六 第 2a 页
(私枉则不可/以为王伯)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庶草
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桀归之故圣王不
务归之者而务其所归(务人使归之末也务/其所行可归本也)
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皆无其/中心也)彊令之为
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大寒既至民煖
是利大热在上民清是走故民无常处见利之
聚无利之去欲为天子民之所走不可不察
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通/达)贵则观其所进富则
卷三十六 第 2b 页
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养则养贤也/行则行仁也)近则观
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好则好义也/言则言道也)穷则观其
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守情/守也)
乐之以验其僻(僻/邪)怒之以验其节(节/性)惧之以验
其特(特独也虽/独不恐也)哀之以验其仁(仁人见可哀者/则不忍之也)
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
也论人必以六戚四隐(六戚六亲也四隐/相匿扬长蔽短也)何谓
六戚父母兄弟妻子何谓四隐交友故旧邑里
门廊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以八观六验人之
卷三十六 第 3a 页
情伪贪鄙羡美无所失矣(言尽/知之)此先圣王之所
以知人也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
之所甚欲也显荣人臣人子之所甚愿也然而
人君人亲不得所欲人臣人子不得所愿此生
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在君父则不仁/不慈在臣子则不忠不孝)不知理
义生于不学(生犹/出也)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
也尊师则不论贵贱贫富矣神农师悉诸黄帝
师大桡(悉姓诸名也大/桡作甲子者也)帝颛顼师伯夷父帝喾
卷三十六 第 3b 页
师伯招帝尧师子州支父帝舜师许由禹师大
成摰汤师小臣(小臣谓/伊尹)文王武王师吕望周公
且齐桓公师管夷吾晋文公师咎犯随会秦穆
公师百里奚公孙枝楚庄王师孙叔敖沈尹筮
(沈县/大夫)吴王阖闾师伍子胥文之仪(文氏/仪名)越王勾
贱师范蠡大夫种此十圣六贤者未有不尊师
者也今尊不至于帝智不至于圣而欲无尊师
奚由至哉(至于/道也)此五帝之所以绝三代之所以
(言五帝三代之后不复/重道尊师故以绝灭也)
卷三十六 第 4a 页
音乐之所由来远矣天下太平万民安宁皆化
其上(化犹/随也)乐乃可成故唯得道之人其可与言
乐乎(言/说)亡国戮民非无乐也其乐不乐(不和于/雅故不)
(乐/也)溺者非不笑也(溺人必笑/虽笑不欢)罪人非不歌也(当/死)
(者虽歌/不乐也)狂者非不舞也(虽舞不/能中节)乱世之乐有似
于此君臣失位父子失处夫妇失宜民人呻吟
其以为乐若之何哉(以民人呻吟叹戚不可/为乐也故曰若之何也)
乱世之乐为木革之声则若雷为金石之声则
若霆为丝竹歌舞之声则若噪(噪/叫)以此骇心气
卷三十六 第 4b 页
动耳目摇荡生则可矣(生/性)以此为乐则不乐(不/乐)
(不/和)故乐愈侈而民愈郁(侈淫也/郁怨也)国愈乱主愈卑
则亦失乐之情矣凡古圣王之所为贵乐者为
其乐也夏桀殷纣作为侈乐大鼓钟磬管箫之
音以钜为美(钜/大)俶诡殊瑰耳所未尝闻目所未
尝见(俶始也始作诡异瑰奇之/乐故耳未尝闻目未尝见)务以相过不用
度量(不用乐/之法制)侈则侈矣失乐之情失乐之情其
乐不乐(非正乐也/故曰不乐)乐不乐者其民必怨其主必
(怨悲也/伤病也)此主乎不知乐之情而以侈为务故
卷三十六 第 5a 页

耳之情欲声心不乐五音在前弗听目之情欲
色心弗乐五色在前弗视鼻之情欲香心弗乐
芬香在前弗臭口之情欲味心弗乐五味在前
弗味欲之者耳目鼻口也乐之者不乐者心也
心必和平然后乐心乐然后耳目鼻口有以欲
之故乐之务在于和心和心在于行适(适中/适也)
乐有适心亦有适人之情欲寿而恶夭欲安而
恶危欲荣而恶辱欲逸而恶劳四欲得四恶除
卷三十六 第 5b 页
则心适矣四欲之得也在于胜理胜理以治身
则生全矣生全则寿长矣胜理以治国则法立
矣法立则天下服(服于/理也)故适心之务在胜理凡
音乐通乎政而风乎俗者也(风犹/化也)俗定而乐化
之矣故有道之世观其音而知其俗观其俗而
知其政矣观其政而知其主矣故先王必托于
音乐以论其教(论/明)故先王之制乐也非恃以
欢耳目极口腹之欲也(特止/也)将以教民平好恶
行理义也(平正也/行犹通)
卷三十六 第 6a 页
黄钟之月土事毋作慎毋发盖以固天闭地(十/一)
(月/也)大吕之月数将几终(十二月也几/近也终尽也)岁且更起
而农民毋有所使(使/役)大蔟之月阳气始至(正/月)
木繁动(动/生)令农发土毋或失时(发土/而耕)夹钟之月
宽裕和平行德去刑(夹钟/二月)毋或作事以害群生
(事兵/戍事)姑洗之月达通道路沟渎修利(三月也时/雨将降故)
(修利/沟渎)中吕之月毋聚大众巡劝农事(四月也大/众谓军旅)
(兴功/筑宜)草木方长毋携民心(民当务农长育谷木/徭役聚则心携离逆)
(上命/也)蕤宾之月阳气在上安壮养孩(五月也壮/盛也孩少)
卷三十六 第 6b 页
本朝不静草木早槁(静安也朝政不宁故草/木变动堕落早枯槁也)
钟之月草木盛满阴气将刑(六月也立秋则行/戮故曰阴气将始)
(杀/也)毋发大事以将阳气(发起也/将犹养)夷则之月修法
饰刑选士厉兵(七月也/饰正也)诘诛不义以怀远方(怀/柔)
南吕之月(八/月)趣农收聚毋敢懈怠无射之月疾
断有罪当法勿赦(九月也有罪/当断杀勿赦)应钟之月阴阳
不通闭而为冬(十月也阳伏在下/阴闭于上故不通)修辨丧纪审
民所终(审慎也终卒也修别丧服/亲疏轻重服制之纪也)
周文王立国八年寝疾五日而地动东西南北
卷三十六 第 7a 页
不出周郊百吏皆请曰臣闻地之动也为人主
也今王寝疾请移之文王曰若何其移之也对
曰兴事动众以增国城其可以移之乎文王曰
天之见妖以罚有罪也我必有罪故天以此罚
我也今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不可
(重犹益也移咎徵/于他人是益吾咎)昌也请改行重善以移之其
可以免乎于是谨其礼秩皮革以交诸侯饰其
辞令币帛以礼豪士无几何疾乃止(止/除)立国五
十一年而终
卷三十六 第 7b 页
宋景公之时荧惑在心公惧召子韦而闻之曰
荧惑在心何也(子韦宋/之太史)子韦曰荧惑者天罚也
心者宋分野也祸当君虽然可移于宰相公曰
宰相所与治国家也而移死焉不祥曰可移于
民公曰民死寡人将谁为君乎曰可移于岁公
曰岁饥民必饿死为人君而杀其民以自活其
谁以我为君乎是寡人之命固尽巳子无复言
矣子韦再拜曰臣敢贺君天之处高而听卑君
有至德之言三天必三赏君命今昔荧惑必徙三
卷三十六 第 8a 页
舍君延年二十一岁是昔也荧惑果徙三舍
兵之所自来者上矣(自从也/上久也)家无怒笞则竖子
婴儿之有过也立见国无刑罚则百姓之相侵
也立见天下无诛伐则诸侯之相暴也立见故
怒笞不可偃于家刑罚不可偃于国诛伐不可
偃于天下有巧有拙而巳矣(巧者以治/拙者以乱)故古之
圣王有义兵而无偃兵夫有以食死者欲禁天
下之食悖矣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
矣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偃天下之兵悖矣兵
卷三十六 第 8b 页
之不可偃也譬之若水火然(水以疗渴火以熟/食不可乏也兵以)
(除乱亦/不可偃)善用之则为福不能用之则为祸(能者/养之)
(取福不能者/败以取祸也)善用药者亦然得良药则活人得
恶药则杀人义兵之为天下良药也亦大矣(义/兵)
(除天下之凶残解百姓/之倒悬故方之于良药)故兵诚义以诛暴君而
振苦民民之悦之也若孝子之见慈亲也若饥
者之见美食也民之号呼而走之(走/归)若强弩之
射于深溪也义兵至邻国之民归之若流水诛
国之民望之若父母行地滋远得民滋众兵不
卷三十六 第 9a 页
接刃而民服若化(若/顺)
义也者万事之纪也君臣上下亲疏之所由起
也治乱安危之所在也勿求于他必反人情人
情欲生而恶死欲荣而恶辱死生荣辱之道壹
则三军之士可使一心矣
衣人以其寒食人以其饥饥寒人之大害也救
之大义也人之困穷多如饥寒故贤主必怜人
之困也必哀人之穷也如此则名号显矣国土
得矣(得国/土也)人主其胡可以无务行德爱人乎行
卷三十六 第 9b 页
德爱人则民亲其上民亲其上则皆乐为其君
死矣赵简子有两白骡而甚爱之阳城胥渠(阳/城)
(姓胥渠/名也)广门之宦夜款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
渠有疾(广门邑名也宦/小臣也款叩也)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
病则止不得则死谒者通简子曰夫杀畜以活
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杀白骡取肝以与之
无几何赵兴兵而攻翟广门之宦左七百人右
七百人皆先登而获甲首(获衣甲者/之首也)人主其胡
可以不好士也
卷三十六 第 10a 页
孝子之重其亲慈亲之爱其子也痛于肌骨性
也所重所爱死而弃之沟壑人之情不忍为故
有葬死之义葬者藏也慈亲孝子之所慎也(慎/重)
慎之者以生人之心虑也(虑/计)以生人之心为死
者虑莫如无动莫如无发无发无动莫如无有
可利无有可利此之谓重闭(人不发掘不见/动摇谓之重闭)
不可不藏也葬浅则狐狸掘之深则及于水泉
故凡葬必于高陵之上以避狐狸之患水泉之
湿此则善矣而忘奸邪盗贼寇乱之难岂不惑
卷三十六 第 10b 页
(厚葬人利之必有/此难故谓之惑也)慈亲孝子备之者得葬之
情矣今世俗大乱人主愈侈非葬之心也非为
死者虑也生者以相矜也侈靡者以为荣俭节
者以为辱不以便死为故(故/事)而徒以生者之诽
誉为务此非慈亲孝子之心也父虽死孝子之
重之不怠(重尊也/怠懈也)子虽死慈亲之爱之不懈夫
葬所爱重而以生者之所甚欲其以安之若之
何哉(厚葬必发掘故曰其以/安之也若之何言不安)
世之为丘垄也其高大若山其树之若林其设
卷三十六 第 11a 页
阙庭为宫室若都邑以此观世示富则可矣以
此为死者则不可夫死者其视万岁犹一瞬也
人之寿久不过百中寿不过六十以百与六十
为无穷者虑其情必不相当矣以无穷为死者
虑则得之矣今有人于此为石铭置之垄上曰
此其中珠玉玩好财物宝器甚多不可不掘掘
之必大富人必相与笑之以为大惑(惑/悖)世之厚
葬也有似于此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也无
不亡之国者是无不掘之墓也以耳目所闻见
卷三十六 第 11b 页
齐荆燕尝亡矣宋中山巳亡矣赵魏韩皆失其
故国矣自此以上者亡国不可胜数(上犹/前也)是故
古大墓无不掘者也而皆争为之岂不悲哉尧
葬于谷林通树之(通林以/为树也)舜葬于纪市不变其
(市肆如故/言不烦民)禹葬于会稽不变人徒(变动也言/无所兴造)
(不扰/民也)是故先王以俭节葬死也非爱其费非恶
其劳以为死者也(为犹/便也)先王之所恶唯死者之
辱也发则必辱俭则不发故先王之葬必俭也
谓爱人者众知爱人者寡(谓凡爱死人者众多/厚葬之也知所以爱)
卷三十六 第 12a 页
(之者寡能俭/葬者少也)故宋未亡而东冢掘(文公/冢也)齐未亡
庄公冢掘(以葬厚/冢见发)国安宁而犹若此又况百
世之后而国巳亡乎故孝子忠臣亲父佼友不
可不察也夫爱之而反害之安之而反危之其
此之谓乎
至忠逆于耳倒于心(倒亦/逆也)非贤主其孰能听之
(听/受)故贤主之所说不肖主之所诛也(贤主悦忠/言不肖主)
(反/之)今有树于此而欲其美也人时灌之则恶之
(恶其灌/之者也)而日伐其根则必无活树矣夫恶闻忠
卷三十六 第 12b 页
言自伐之精者也(精犹甚甚于/自伐其根也)
贤主必自知士故士尽力竭智直言交争而不
辞其患(士为知巳者死故尽/力竭智何患之辞也)豫让公孙弘是巳
当是时也智伯孟尝君知之矣(智伯知豫让故/为之报雠孟尝)
(君知公孙弘故为/之不受折于秦也)世之人主得地百里则喜四
境皆贺得士则不喜不知相贺不通乎轻重也
汤武千乘也而士皆归之桀纣天子也而士皆
去之孔墨布衣之士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不
能与之争士也(士不归之而归孔墨/故曰不能与之争士)自此观之
卷三十六 第 13a 页
尊贵富大不足以来士矣(来犹/致也)必自知之然后
(可者/可至)豫让之友谓豫让曰子尝事范氏中行
氏诸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至于智氏而子必
为之报何故豫让曰范氏中行氏我寒而不我
衣我饥而不我食而时使我与千人共其养是
众人畜我也夫众人畜我者我亦众人事之至
于智氏则不然出则乘我以车入则足我以养
众人广朝而必加礼于吾所是国士畜我也夫
国士畜我者我亦国士事之豫让国士也而犹
卷三十六 第 13b 页
以人于己也(于犹/厚也)又况于中人乎孟尝君为从
(关东/曰从)公孙弘谓孟尝君曰不若使人西观秦意
者秦王帝王之主也君恐不得为臣何暇从以
难之(言不能成/从以难秦)意者秦王不肖主也君从以难
之未晚也孟尝君曰善愿因请公往矣公孙弘
见昭王昭王曰薛之地小大几何公孙弘对曰
百里昭王笑而曰寡人之国地数千里犹未敢
以有难也今孟尝君之地方百里而欲以难寡
人犹可乎公孙弘对曰孟尝君好士大王不好
卷三十六 第 14a 页
士也昭王曰孟尝君之好人何如对曰义不臣
乎天子不友乎诸侯得意暂为人君不得意不
肯为人臣如此者三人能治可为管商之师(管/管)
(仲商/商鞅)能致其主霸王如此者五人万乘之严主
辱其使者退而自刎必以其血污其衣与如臣
者七人昭王笑而谢焉
世之听者多有所尤多有所尤即听必悖矣(尤/过)
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色言语动作态
度无为而不窃鈇(窃/盗)掘其谷得其鈇(谷/坑)他日复
卷三十六 第 14b 页
见其邻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其邻之子
非变也己则变之变之者无他有所尤也邾之
故法为甲裳以帛(以帛/缀甲)公息忌谓邾君曰不若
以组邾君曰将何所得组公息忌对曰上用之
则民为之矣邾君曰善下令令官为甲必以组
公息忌因令其家皆为组人有伤之者曰公息
忌之所以欲用组者其家多为组也(伤/败)邾君不
悦于是乎止无以组(以/用)邾君有所尤也为甲以
组而便公息忌虽多为组何伤以组不便公息
卷三十六 第 15a 页
忌虽无为组亦何益为组与不为组不足以累
公息忌之说(累犹/辱也)凡听言不可不察(察者/详也)不察
则善不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
昔禹一沐而三捉发一食而三起以礼有道之
士通乎己之不足(欲以闻所不闻/知所不知故也)通乎己之不
足则不与物争矣(情欲之/物不争)愉易平静以待之使
夫自以之(以/用)因然而然之使夫自言之亡国之
主反此自贤而少人少人则说者持容而不极
(极/至)听者自多而不得(自多/自贤)
卷三十六 第 15b 页
三王之佐皆能以公及其私矣俗主之佐其欲
名实也与三王之佐同其名无不辱者其实无
不危者无功故也皆患其身之不贵于国也而
不患其主之不贵于天下也皆患其家之不富
也而不患其国之不大也此所以欲荣而愈辱
欲安而愈危故荣富非自至缘功伐也今功伐
甚薄而所望厚诬也(以薄获/厚为诬)无功伐而求荣富
诈也(以虚取/之为诈)诈诬之道君子不由(由/用)
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其本也务本莫贵于孝
卷三十六 第 16a 页
人主孝则名章荣天下誉(誉/乐)人臣孝则事君忠
处官廉临难死士民孝则耕芸疾守战固不疲
北夫执一术而百喜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唯
孝乎故论人必以所亲而后及所疏必以所重
而后及所轻曾子曰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
贵贵贵德贵老敬长慈幼此五者先王之所以
定天下也(定/安)所为贵贵为其近于君也所为贵
德为其近于圣也所为贵老为其近于亲也所
为敬长为其近于兄也所为慈幼为其近于弟
卷三十六 第 16b 页
也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
曰楚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
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足犹/厌也)君亦诈
之而巳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
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
而明年无兽(言尽/其类)诈伪之为道虽今偷可后将
无复(不可/复行)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
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左右谏曰城濮
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后其身或者不
卷三十六 第 17a 页
可乎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
时之务也(务犹/事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
者乎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郤敌返而尊
贤足以报德文公虽不终始焉足以霸矣
贤主愈大愈惧愈彊愈恐(愈/益)凡大者小邻国也
彊者胜其敌也(大者侵削/邻国使小)胜其敌则多怨小邻
国则多患多怨国虽大恶得不惧恶得不恐(恶/安)
故贤主于安思危(安不/忘危)于达思穷(显不/忘约)于得思
(丧亡也有得必/有失故思之也)
卷三十六 第 17b 页
惠盎见宋康王康王曰寡人之所悦者勇有力
也不悦为仁义者客将何以教寡人惠盎对曰
臣有道于此(有道于此/勇有力也)使人虽勇刺之不入虽
有力击之弗中夫刺之不入击之不中此犹辱
也臣有道于此使人虽有勇弗敢刺虽有力弗
敢击夫弗敢非无其志也臣有道于此使人本
无其志(本无有击/刺之志也)夫无其志未有爱利之心也
臣有道于此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驩然皆欲
爱利之此其贤于勇有力也(言以仁义之德使/民皆欲爱利之故)
卷三十六 第 18a 页
(贤于勇/有力也)大王独无意耶宋王曰此寡人之所欲
得也曰孔墨是也(言当为孔丘墨翟/之德则得所欲也)孔丘墨翟
无地为君(以德见/尊也)无官为长(以道/见敬)天下丈夫女
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愿其尊高/而利己也)今大
王万乘之主也诚有其志(孔墨/之志)则四境之内皆
得其利矣其贤于孔墨也远矣(得贤名过/于孔墨)
武王使人候殷反报曰殷乱矣武王曰其乱焉
至对曰谗匿胜忠良武王曰尚未也又往反报
曰贤者出走矣武王曰尚未也又往反报曰其
卷三十六 第 18b 页
乱甚矣百姓不敢诽怨矣武王遽告太公太公
曰其乱至矣不可以驾矣(驾加/也)
凡国之亡也有道者必先去古今一也(君子见/机而作)
(不待终日/故必先去)天下虽有有道之士固犹少千里而
有一士比肩也累世而有一圣人继踵也士与
圣人之所自来若此其难也而治必待之治奚
由至乎虽幸而有未必知也不知则与无同(不/知)
(其贤而用之故不治/不治则与无贤同)此治世之所以短而乱世
之所以长也(短少也/长多也)故亡国相望(言不/绝也)贤主知
卷三十六 第 19a 页
其若此也故日慎一日以终其世譬之若登山
者处巳高矣左右视尚魏魏焉山在其上矣圣
者之所与处有似于此身巳贤矣行巳高矣左
右视尚尽贤于己也故周公曰与我齐者吾不
与处无益我者也(齐等也等则不能胜/己故曰无益我者也)以为贤
者必与贤于已者处贤者之得可与处也礼之
诸众齐民不待知而使不待礼而令(令亦/使也)若夫
有道之士必礼必知然后其智能可尽也(可尽/得而)
(用/也)
卷三十六 第 19b 页
凡人主必审分然后治可以至(分谓仁义礼律/杀生与夺之分)
(至至于/治也)凡为善难任善易奚以知之今与骥俱
走则人不胜骥矣居于车上而任骥则骥不胜
人矣人主好人官(好为臣/之官事)则是与骥俱走也必
多所不及矣(言力不/赡也)夫人主亦有车无去其车
则众善皆尽力竭能矣人主之车所以乘物也
不知乘物而自怙恃奋其智能多其教诏而好
自以(诏亦教/也以用)则百官恫扰(恫动/扰乱)少长相越万邪
并起权威分移(政在/家门)此亡国之风(风/化)王良之所
卷三十六 第 20a 页
以使马者约审握其辔而四马莫敢不尽力有
道之主其所以使群臣者亦有辔正名审分是
治之辔也故案其实审其名以求其情听其言
察其类毋使放悖(放纷也/悖乱也)尧舜之民不独义禹
汤之臣不独忠得其数也(御之得/其术也)桀纣之民不
独鄙幽厉之臣不独僻失其理也今有人于此
求牛则名马求马则名牛所求必不得矣(失其/名故)
(不/得)而因用威怒有司必诽怨矣牛马必扰乱矣
百官众有司也万物群牛马也不正其名不分
卷三十六 第 20b 页
其职而数用刑罚乱莫大焉昊天无形而万物
以成(天无所制作物/形而物自成也)大圣无事而千官尽能(官/得)
(其人其人任其/职故尽能也)此之谓不教之教无言之诏故
有以知君之狂以其言之当(君狂言臣下不敢/谏止而喜轻言自)
(以其言为当是/以知其言之当)有以知君之惑以其言之得(狂/言)
(而得所以/知其惑也)君也者以无当为当以无得为得者
也当得不在于君而在臣(待臣/匡之)今之为车者数
官然后成(轮舆辕轴各自有材/故曰数官然后成也)夫国岂特为车
哉众智众能之所持也不可以一物一方安也
卷三十六 第 21a 页
(方道/也)思虑自伤也(思虑劳/精神也)智差自亡也(用智过/差极其)
(情欲以/自消亡)奋能自殃也(奋/彊)凡奸邪险诐之人也必
有因何因因主之为(因犹/随也)人主好以已为(巳所/好情)
(欲则/为也)则守职者舍职而阿主之为有过则主无
以责之则人主日侵而人臣日得(得其阿/主之心)是宜
动者静宜静者动尊之为卑卑之为尊从此生
矣此国之所以衰而敌之所以攻也
凡官者以治为任以乱为罪今乱而无责则乱
愈长矣人主以好为示能(以能/示众)以好唱自奋(奋/彊)
卷三十六 第 21b 页
人臣以不争持位以听从取容是君代有司为
有司也(大臣匡君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此以听/从取容无有正君者君当自正耳是为)
(代有司/为有司)是臣得后随以进其业也(后随随后也/其业不争取)
(容之/业也)君臣不定(君不君臣不/臣故不定也)
人主自智而愚人自巧而拙人若此则愚拙者
请矣(君自谓智而巧故/愚拙者从之请也)巧智者诏矣诏多则请
者愈多矣请者愈多且无不请也主虽巧智未
无不知也(未能尽无/所不知也)以未无不知应无不请其
道固穷(固/必)穷而不知其穷其患又将反以自多
卷三十六 第 22a 页
是之谓重重塞塞之主无存国矣故有道之主
因而不为(因循旧法/不改为也)责而不诏(责臣成功不/妄有所教诏)
伐之言不夺之事督名审实官使自司以不知
为道以奈何为实(以不知为道道尚因循长养/不违戾自然之性故以不可)
(奈何为/实也)绝江者托于船致远者托于骥霸王者
托于贤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此霸王之船
骥也释父兄与子弟非疏之也任庖人钓者与
仇人仆虏非阿之也用持社稷立功名之道不
得不然也(庖人则伊尹钓者即吕尚仇人则管/夷吾仆虏即百里奚也非阿私近之)
卷三十六 第 22b 页
(也用其以持社稷立功名/之道也故曰不得不然)
三代之道无二以信为管(管准/法也)宋人有取道者
其马不进刭而投之溪水(刭杀也/投弃)又后取道其
马不进又刭而投之溪水如此者三虽造父之
所以威马不过此矣不得造父之道而徒得其
威无益于御人主之不肖者有似于此不得其
道而徒多其威威愈多民愈不用(民不为/之用也)亡国
之主多以威使其民矣故威不可无有而不足
专恃譬之若盐之于味凡盐之用有所托也不
卷三十六 第 23a 页
适则败所托而不可食威亦然矣恶乎托托于
爱利(爱则/利民)爱利之心息而徒疾行威身必咎矣
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
导之务除其灾致其福故民之于上也若玺之
于涂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庄公以为造父不过也颜
阖曰其马将败少顷东野稷之马放而至庄公
召颜阖而问之曰子何以知其放也对曰夫进
退中绳左右旋中规造父之御无以过焉犹求
卷三十六 第 23b 页
其马臣是以知其放也故乱国之使其民不论
人之性不反人之情烦为教而过不识(过责也/识知也)
重为任而罪不胜(不能胜其所/任者而罚)民进则欲其赏
退则畏其罪知其能力之不足也则以伪继矣
知则上又从而罪之(罪其/伪也)是以罪召罪也(召/致)
礼烦则不庄业众则无功令苛则不听禁多则
不行桀纣之禁不可胜数故民不用而身为戮
凡使贤不肖异使不肖以赏罚(不肖者喜生恶/死则可使也矣)
使贤以义(唯义所在/死生一也)故贤主之使其下也必以
卷三十六 第 24a 页
义必审赏罚然后贤不肖尽为用也
凡人筋骨欲其固也心志欲其和也精气欲其
行也若此则病无所居而恶无由生矣病之留
恶之生精气郁也(郁滞/不通)故水郁则为污(水浅不/流曰污)
树郁则为蠹(蠹/蝎)草郁则为菑(菑/秽)国亦有郁主德
不通民欲不达此国之郁也国之郁处久则百
恶并起而万灾丛生矣(丛/聚)故圣人贵豪士与
忠臣也为其敢直言而决郁塞也赵简子曰厥
也爱我铎也不我爱也(厥简子家臣也/铎尹铎亦家臣)厥之谏
卷三十六 第 24b 页
我也必于无人之所铎之谏我也喜质我于人
(质/正)必使我丑尹铎对曰厥也爱君之丑(爱/惜)
不爱君之过也铎也爱君之过而不爱君之丑
也不质君于人中恐君之不变也(变/改)此简子之
贤也人主贤则人臣之言刻(刻/尽)人主执民之命
执民之命重任也不得以快志亡国之主必骄
必自智必轻物(自谓有过人智/故轻物物人也)骄则简士(简/贱)
智则专独(不咨/忠良)轻物则无物(传曰无备而/官辩犹拾沈)无备
召祸专独位危简士雍塞(士不尽规故/雍塞无闻知)欲无雍
卷三十六 第 25a 页
塞必礼士欲位无危必得众欲无召祸必完备
三者君人之大经也(经/道)
赵简子沈栾徼于河曰吾尝好声色矣而栾徼
致之吾尝好宫室台榭矣而栾徼为之吾尝好
良马善御矣而栾徼来之今吾好士六年矣而
栾徼未尝进一人是长吾过而绌吾善也(所得/者皆)
(过也所不进乃善故曰/长吾过而绌吾善也)故若简子能以理督责
于其臣矣以理督责于其臣则人主可与为善
而不可与为非可与为直而不可与为枉此三
卷三十六 第 25b 页
代之盛教也
吴起行魏武侯自送之曰先生将何以治西河
对曰以忠以信以勇以敢武侯曰安忠曰忠君
(尽忠/于君)安信曰信民(施信/于民)安勇曰勇去不肖(勇于/去不)
(肖/也)安敢曰敢用贤(用贤/无疑)武侯曰四者足矣
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者也玉人之所患
患石之似玉者贤主之所患患人博闻辩言而
似通者(通/达)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似之
物此愚者之所大惑而圣人之所加虑也(思则/知之)
卷三十六 第 26a 页
贤主所贵莫如士所以贵士直言也言直则枉
者见矣人主之患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原
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自/从)是贱其所欲而贵其
所恶也所欲奚自来(所欲欲闻己枉所恶恶闻/直言也直言何从来至)
能意见齐宣王宣王曰寡人闻子好直有之乎
(能姓也/意名也)对曰意恶能直意闻好直之士家不处
乱国身不见污君今身得见王而家宅乎齐意
恶能直(宅居也/恶安也)若能意者使谨乎论主之侧亦
必不阿主(阿/曲)不阿主主之所得岂少哉此贤主
卷三十六 第 26b 页
之所求而不肖主之所恶也
荆文王得茹黄之狗宛路之矰(矰弋射/短矢也)以田于
云梦(田猎也云/梦楚泽也)三月不反得丹之姬淫期年不
听朝(淫/惑)保申曰先王卜以臣为保吉(保大保/宫申名)
王之罪当笞王曰愿请变更而无笞保申曰臣
承先王之令不敢废也王不受笞是废先王之
令也臣宁抵罪于王毋抵罪于先王王曰诺引
席王伏保申束细荆五十跪而加之于背如此
者再谓王起矣王曰有笞之名一也遂致之(遂/痛)
卷三十六 第 27a 页
(致/之)保申曰臣闻君子耻之小人痛之耻之不变
痛之何益保申起出请死文王曰此不谷之过
也保申何罪王乃变更召保申杀茹黄之狗折
宛路之矰放丹之姬务治荆国兼国三十九令
荆国广大至于此者保申之力也极言之功也
齐宣王好射悦人之谓己能用彊弓(示有/力也)其尝
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开
而止(开开弓弦/至半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
用是宣王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伤其/自诬)
卷三十六 第 27b 页
(而不/知实)非直士其孰不阿主故乱国之主患在乎
用三石为九石(力不足而自以为有馀也/其功德其治理皆亦如之)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
欲自知则必直士(唯直士/能正言)故天子立辅弼设师
保所以举过也(举犹/正也)务在自知尧有欲谏之鼓
舜有诽谤之木汤有司过之士武有戒慎之鼗
(欲戒者摇/其鼗鼓也)犹恐不能自知今贤非尧舜汤武也
而有掩蔽之道奚由自知哉荆成齐庄不自知
而杀吴王智伯不自知而亡故败莫大于不自
卷三十六 第 28a 页
知范氏之亡也(范氏/晋卿)百姓有得其钟者欲负而
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
之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之闻之可也
恶己自闻之悖矣为人主而恶闻其过亦由此
(此自掩其/耳之类也)
荆有善相人者所言无遗策(遗/失)庄王见而问焉
对曰臣非能相人也能视人之友也布衣也其
友皆孝悌纯谨畏令如此者家必日益身必日
安此所谓吉人也事君也其友皆诚信有行好
卷三十六 第 28b 页
善如此者事君日益官职日进此所谓吉臣也
人主也朝臣多贤左右多忠主有失敢交争正
(交/俱)如此者国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谓
吉主也臣非能相人也能观人之友也庄王善
之于是疾收士日夜不懈遂霸天下
先王用非其有如已有之通乎君道者也为宫
室必任巧匠奚故(奚/何)曰匠不巧则宫室不善也
夫国重物也其不善也岂特宫室哉(特犹/直也)巧匠
为宫室为圆必以规为方必以矩为平直必以
卷三十六 第 29a 页
准绳功巳就(就/成)不知规矩准绳而赏巧匠宫室
巳成不知巧匠而皆曰此某君某王之宫室也
人主之不通乎主道者则不然自为之则不能
任贤者恶之与不肖者议之此功名之所以伤
(伤/败)国家之所以危(危/亡)汤武一日而尽有夏商之
民尽有夏商之地尽有夏商之财以其民安而
天下莫敢危之以其地封而天下莫不悦以其
财赏而天下皆竞劝(劝/进)通乎用非其有也
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恐伤民
卷三十六 第 29b 页
(伤/病)公曰天寒乎哉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是
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组君则不寒民
则寒矣公曰善令罢役左右以谏曰公凿池不
知天之寒也而春也知之以春之知也而令罢
之福将归于春也而怨将归于君公曰不然夫
春也鲁国之匹夫也而我举之(举/用)夫民未有见
(未见/其德)今将令人以此见之且春也有善如寡
人有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欤灵公之论宛春也
可谓知君道矣
卷三十六 第 30a 页

群书治要卷第三十九
卷三十六 第 3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