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二
卷三十二 第 1a 页
群书治要卷第三十五
    秘书监钜鹿男臣魏徵等奉 敕撰
 文子 曾子
  文子(老子弟子)
道原
夫至人之治也弃其聪明灭其文章依道废智
与民同出乎公约其所守寡其所求去其诱慕
除其嗜欲损其思虑约其所守即察矣寡其所
求即得矣
卷三十二 第 1b 页
水之性欲清沙石秽之人之性欲平嗜欲害之
唯圣人能遗物反己不以智役物不以欲滑和
是以高而不危安而不倾也故听善言便计虽
愚者知悦之称圣德高行虽不肖者知慕之悦
之者众而用之者寡慕之者多而行之者少
精诚
夫水浊者鱼噞政苛即民乱上多欲即下多诈
上烦扰即下不定上多求即下交争不治其本
而救之于末无以异于凿渠而止水抱薪而救
卷三十二 第 2a 页
火也圣人事省而治求寡而赡不施而仁不言
而信不求而得不为而成怀自然保至真抱道
推诚天下从之如响之应声影之象形所脩者
本也
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万物归之而莫之使也至
精之感弗召自来不去自往不知所为者而功
自成待目而照见待言而使令其于以治难矣
皋陶喑而为大理天下无虐刑师旷瞽而为大
宰晋国无乱政不言之令不视之见圣人所以
卷三十二 第 2b 页
为师也民之化上不从其言从其所行也故人
君好勇而国家多难人君好色而国多昏乱故
圣人精诚形于内好憎明于外出言以副情发
号以明旨是故刑罚不足以移风杀戮不足以
禁奸唯神化为贵也夫至精为神精之所动若
春气之生秋气之杀也故治人者慎所以感也
圣人之从事也所由异路而同归其存亡定倾
若一志不忘乎欲利人也故秦楚燕魏之歌异
转而皆乐九夷八狄之哭异声而皆哀夫歌者
卷三十二 第 3a 页
乐之徵也哭者哀之效也愔愔于中而应于外
故在所以感之矣圣人之心日夜不忘乎欲利
人其泽之所及亦远也
夫至人精诚内形德流四方见天下有利喜而
不忘见天下有害忧若有丧夫忧民之忧者民
亦忧其忧乐人之乐者人亦乐其乐故乐以天
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大人行可
悦之政人而莫不顺其令令顺即从小而致大
令逆即以善为害以成为败
卷三十二 第 3b 页
九守
神者智之渊也神清则智明智者心之符也智
公即心平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澄水者以其
清且静也故神清意平乃能形物之情也
天道极即反盈则损物盛则衰日中而移月满
则亏乐终而悲是故聪明广智守以愚多闻博
辨守以俭武力勇毅守以畏富贵广大守以狭
德施天下守以让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也
符言
卷三十二 第 4a 页
人之情服于德不服于力故古之圣王以其言
下人以其身后人即天下推而不厌戴而不重
此德有馀而气顺也故知与之为得知后之为
先即几道矣
道德
文子问道老子曰夫道者小行之小得福大行
之大得福尽行之天下服
文子问德仁义礼老子曰德者民之所贵也仁
者人之所怀也义者民之所畏也礼者民之所
卷三十二 第 4b 页
敬也此四者圣人之所以御万物也君子无德
即下怨无仁即下争无义即下异无礼即下乱
四经不立谓之无道无道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心之精者可以神化而不可以说道故同言而
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行在令外圣人在上民
化如神情以先之也动于上不应于下者情令
殊也三月婴儿未知利害而慈母之忧喻焉者
情也故言之用者小不言之用者大矣夫信君
子之言也忠君子之意也忠信形于内感动应
卷三十二 第 5a 页
乎外贤圣之化也
能成霸王者必得胜者也能胜敌者必强者也
能强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
者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能自得者必柔
弱者也
上德
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清沙土秽之丛兰
欲脩秋风败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蒙尘而欲
无眯不可得也
卷三十二 第 5b 页
山致其高而云雨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龙生焉
君子致其道而德泽流焉夫有阴德者必有阳
报有隐行者必有昭名
微明
相坐之法立即百姓怨减爵之令张即功臣叛
故察于刀笔之迹者即不知治乱之本习于行
陈之事者即不知庙战之权圣人先见福于重
关之内虑患于冥冥之外愚者惑于小利而忘
大害故事有利于小而害于大得于此而亡于
卷三十二 第 6a 页
彼故仁莫大于爱人也智莫大于知人也爱人
即无冤刑知人即无乱政
见本而知末执一而应万谓之术居知所为行
知所之事知所乘动知所止谓之道言出于口
不可止于人行发于近不可禁于远事者难成
易败名者难立易废凡人皆以轻小害易微事
以至于大患也
夫积爱成福积憎成祸人皆知救患莫知使患
无生夫使患无生易于救患今人不务使患无
卷三十二 第 6b 页
生而务于救之虽神圣人不能为谋也患祸之
所由来万万无方故圣人深居以避害静默以
待时小人不知祸福之门动作而陷于刑虽曲
为之备不足以全身故上士先避患而后就利
先远辱而后求名故圣人常从事于无形之外
而不留心尽虑于巳成之内是以患祸无由至
非誉不能尘垢也
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
多事欲少所谓心小者虑患未生戒祸慎微不
卷三十二 第 7a 页
敢纵其欲者也志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是
非辐凑中为之毂也智圆者终始无端方流四
远深泉而不竭也行方者直立而不挠素白而
不污穷不易操达不肆志也能多者文武备具
动静中仪也事少者执约以治广处静以持躁
也故心小者禁于微也志大者无不怀也智圆
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能多者无不治
也事少者约所持也故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
不行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行不用巫祝而鬼
卷三十二 第 7b 页
神不敢先可谓至贵矣然而战战慄慄日慎一
日是以无为而有成
有功离仁义者即见疑有罪不失仁心者必见
信故仁义者事之常顺也天下之尊爵也虽谋
得计当虑患而患解图国而国存其事有离仁
义者其功必不遂矣言虽无中于策其计无益
于国而心周于君合于仁义者身必存矣故曰
百言百当不若舍趣而审仁义也
教本乎君子小人被其泽利本乎小人君子享
卷三十二 第 8a 页
其功使君子小人各得其宜即通功易食而道
达矣人多欲即伤义多忧即害智故治国乐其
所以存亡国乐其所以亡水下流而广大君下
臣而聪明君不与臣争功而治道通故君根本
也臣枝叶也根本不美而枝叶荗者未之有也
慈父之爱子也非求报也不可内解于心圣人
之养民非求为巳用也性不能巳也及恃其力
赖其功勋而必穷矣有以为即恩不接矣故用
众人之所爱即得众人之力举众人之所善即
卷三十二 第 8b 页
得众人之心见所始即知所终矣
人之将疾也必先不甘鱼肉之味国之将亡也
必先恶忠臣之语故疾之将死者不可为良医
国之将亡者不可为忠谋古者亲近不以言来
远不以言使近者悦远者来与民同欲即和与
民同守即固与民同念即智得民力者富得民
誉者显行有召寇言有致祸
道自然
昔者尧之治天下其导民也水处者渔山处者
卷三十二 第 9a 页
木谷处者牧陆处者田地宜其事事宜其械械
便其人如是则民得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巧易
所拙也是以离叛者寡听从者众若风之过箭
忽然感之各以清浊应矣物莫不就其所利避
其所害是以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而足迹
不接于诸侯之境车轨不结于千里之外皆安
其居也夫乱国若盛治国若虚亡国若不足存
国若有馀虚者非无人各守其职也盛者非多
人皆徼于末也有馀者非多财欲节事寡也不
卷三十二 第 9b 页
足者非无货民躁而费多也故先王之法非所
作也所因也其禁诛非所为也所守也上德之
道也
以道治天下非易民性也因其有而条畅之故
渎水者因水之流产稼者因地之宜征伐者因
民之欲能因即无敌于天下矣故先王之制法
因民之性而为之节文无其性无其养不可使
遵道也人之性有仁义之资非圣王为之法度
不可使向方也因其所恶以禁奸故刑罚不用
卷三十二 第 10a 页
威行如神矣因其性即天下听从咈其性即法
度张而不用
帝者贵其德也王者尚其义也霸者迫于理也
道狭然后任智德薄然后任刑明浅然后任察
王道者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因循任下责
成不劳谋无失策举无过事进退应时动静循
理美丑弗好憎赏罚不喜怒其听治也虚心弱
志是故群臣辐凑并进无愚智不肖莫不尽其
能君得所以制臣臣得所以事君即治国之道
卷三十二 第 10b 页
明矣
智而好问者圣勇而好同者胜乘众人之知即
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即无不胜也用众人之
力乌获不足恃也乘众人之势天下不足用也
故圣人举事未尝不因其资而用之也有一功
者处一位有一能者服一事力胜其任即举者
不重也能胜其事即为者弗难也圣人兼而用
之故人无弃人物无弃财矣
所谓无为者非谓其引之不来推之不往迫而
卷三十二 第 11a 页
不应感而不动坚滞而不流捲握而不散也谓
其私志不入公道嗜欲不枉正术循理而举事
因资而立功推自然之势也圣人不耻身之贱
恶道之不行不忧命之短忧百姓之穷也故常
虚而无为抱素见朴不与物杂
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养其欲也圣人之践位
者非以逸乐其身也为天下之民强掩弱众暴
寡诈者欺愚勇者侵怯又为其怀智诈不以相
教积财货不以相分故立天子以齐一之为一
卷三十二 第 11b 页
人明不能遍照海内故立三公九卿以辅翼之
为绝国殊俗不得被泽故立诸侯以教诲之是
以地无不任时无不应官无隐事国无遗利所
以衣寒食饥养老弱息劳倦无不以也神农形
悴尧瘦癯舜梨黑禹胼胝伊尹负鼎而干汤吕
望鼓刀而入周百里奚传卖管仲束缚孔子无
黔突墨子无煖席非以贪禄慕位将欲起天下
之利除万民之害也自天子至于庶人四体不
勤思虑不用于事赡者未之闻也
卷三十二 第 12a 页
下德
治身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宁
养生之本也肥肌肤充腹肠开嗜欲养生之末
也治国太上养化其次正法民交让争处卑财
利争受少事力争就劳日化上而迁善不知其
所以然治之本也利赏而劝善畏刑而不敢为
非法令正于上百姓服于下治之末也上世养
本而下世事末
欲治之主不世出可与治之臣不万一以不世
卷三十二 第 12b 页
出求不万一此至治所以千岁不一至霸王之
功不世立也顺其善意防其邪心与民同出一
道即民性可善风俗可美矣所贵圣人者非贵
其随罪而作刑也贵其知乱之所生也若纵之
放僻淫逸而禁之以法随之以刑虽残天下不
能禁其奸矣
目悦五色口欲滋味耳淫五声七窍交争以害
一性日引邪欲竭其天和身且不能治奈天下
何所谓得天下者非谓其履势称尊号也言其
卷三十二 第 13a 页
运天下心得天下力也有南面之名无一人之
誉此失天下者也故桀纣不为王汤武不为放
也天下得道守在四夷天下失道守在左右故
曰无恃其不吾夺恃吾不可夺也行可夺之道
而非篡杀之行无益于持天下矣
治世之职易守也其事易为也其礼易行也其
责易偿也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农士商工
乡别州异故农与农言藏士与士言行工与工
言巧商与商言数是以士无遗行工无苦事农
卷三十二 第 13b 页
无废功商无折货各安其性也夫先知远见人
材之盛也而治世不以责于民博闻强志口辨
辞给人智之溢也而明主不以求于下傲世贱
物不污于俗士之伉行也而治世不以为民化
故高不可及者不以为人量行不可逮者不以
为国俗故人材不可专用而度量道术可世传
也故国治可与愚守而军旅可与性同不待古
之英俊而人自足者所有而并用之也末世之
法高为量而罪不及重为任而罚不胜危为难
卷三十二 第 14a 页
而诛不敢民困于三责即饰智而诈上犯邪而
行危虽峻法严刑不能禁其奸兽穷即触鸟穷
即啄人穷即诈此之谓也
国有亡主世无亡道人有穷而理无不通也故
不因道理之数而专巳之能其穷不远矣夫君
人者不出户以知天下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
知人也故积力之所举既无不胜也众智之所
为即无不成也工无二技士不兼官人得所宜
物得所安是以器械不恶而职事不慢也夫责
卷三十二 第 14b 页
小易偿也职寡易守也任轻易劝也上操约少
之分下效易为之功是以君臣久而不相厌也
地广民众不足以为彊也甲坚兵利不足以恃
胜也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也严刑利杀不足
以为威也为存政者无小必存为亡政者无大
必亡故善守者无与御善战者无与斗乘时势
因民欲而取天下也故善为政者积其德善用
兵者蓄其怒德积而民可用也怒蓄而威可立
也故材之所加者浅即权之所服者大德之所
卷三十二 第 15a 页
施者博即威之所制者广广即我强而敌弱矣
善用兵者先弱敌而后战费不半而功十倍故
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万乘之国好用兵者亡
王兵先胜而后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此不明
于兵道也
上行
非漠真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
以并覆非平正无以制断以天下之目视以天
下之耳听以天下之智虑以天下之力争故号
卷三十二 第 15b 页
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闻百官脩通群臣辐凑
喜不以赏赐怒不以罪诛法令察而不苛耳目
通而不暗善否之情日陈于前而不逆贤者尽
其智不肖者竭其力近者安其性远者怀其德
用人之道也夫乘舆马者不劳而致千里乘舟
楫者不能游而济江海使言之而是虽在匹夫
刍荛犹不可弃也言之而非虽在人君卿相不
可用也是非之处不可以贵贱尊卑论也其计
可用不羞其位矣其言可行不贵其辨矣
卷三十二 第 16a 页
文子问曰何行而民亲其上老子曰使之以时
而敬慎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天地之间善即
吾畜也不善即吾雠也昔日夏商之臣反雠桀
纣而臣汤武宿沙氏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神农
氏故曰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
治大者道不可以小地广者制不可以狭位高
者事不可以烦民众者教不可以苛事烦难治
法苛难行求多难赡寸而度之至丈必差铢而
称之至石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大较易为
卷三十二 第 16b 页
智曲辨难为惠故无益于治有益于乱者圣人
不为也无益于用有益于费者智者不行也故
功不厌约事不厌寡功约易成事省易治求寡
易赡夫调音者小弦急大弦缓立事者贱者劳
贵者逸道之言曰芒芒昧昧与天同气同气者
帝同义者王同功者霸无一焉者亡故不言而
信不施而仁不怒而威是以天心动化者也施
而仁言而信怒而威是以精诚为之者也施而
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为之者也
卷三十二 第 17a 页
故有道以理之法虽少足以治矣无道以临之
命虽众足以乱矣
鲸鱼失水而制于蝼蚁人君舍其所守而与民
争事则制于有司以无为持位守职者以听从
取容臣下藏智而弗用反以事专其上君人者
不任能而好自为则智日困而数穷于下智不
足以为治威不足以行刑即无以与下交矣喜
怒形于心嗜欲见于外即守职者离正而阿上
有司枉法而从风矣赏不当功诛不应罪即上
卷三十二 第 17b 页
下乖心群臣相怨矣百官烦乱而智不能解非
誉萌生而明弗能照非已之失而反自责即人
主愈劳人臣愈逸矣是代大匠斲者希不伤其
手也与马逐远筋绝不能及也上车摄舆马服
衔下伯乐相之王良御之明主乘之无御相之
劳而致千里善乘人之资也
国之所以存者得道也所以亡者理塞也故得
生道者虽小必大有亡徵者虽成必败国之亡
也大不足恃道之行也小不可轻故存在得道
卷三十二 第 18a 页
不在于小亡在失道不在于大故乱国之主务
于广地而不务于仁义务于高位而不务于道
德是舍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
主与之以时民报之以财主遇之以礼民报之
以死生而贵者骄生而富者奢故富贵不以明
道自鉴而能无为非者寡矣
上义
凡学者能明于天人之分通于治乱之本见其
终始可谓达矣治之本仁义也其末法度也先
卷三十二 第 18b 页
本后末谓之君子先末后本谓之小人法之生
也以辅义重法弃义是贵其冠履而忘其头足
也仁义者广崇也不益其厚而张其广者毁不
广其基而增其高者覆故不大其栋不能任重
重莫若国栋莫若德人主之有民犹城之有基
木之有根根深即本固基厚即上安故事不本
于道德者不可以为经言不合于先王者不可
以为道
治人之道其犹造父之御马也内得于中心外
卷三十二 第 19a 页
合乎马志故能取道致远气力有馀进退还曲
莫不如意诚得其术也今夫权势者人主之车
舆也大臣者人主之驷马也身不可以离车舆
之安手不可以失驷马之心故舆马不调造父
不能以取道君臣不和圣人不能以为治执道
以御之中材可尽明分以示之奸邪可止物至
而观其变事来而应其化近者不乱则远者治
矣不用适然之教而行自然之道万举而无失

卷三十二 第 19b 页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道而令行为右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故圣
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
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循俗未足多
诵先王之书不若闻其言闻其言不若得其所
以言得其所以言者言弗能言也故道可道者
非常道也名可名者非常名也故圣人所由曰
道所为曰事道由金石壹调不可更事犹琴瑟
每终改调故法制礼乐者治之具也非所以为
卷三十二 第 20a 页
治也
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反已自正也
诚达其本不乱于末知其要不惑于疑有诸巳
不非诸人无诸巳不责于下所禁于民者不行
于身故人主之制法也先以自为检戒故禁胜
于身即令行于民矣夫法者天下之准绳也人
主之度量也悬法者法不法也法定之后中绳
者赏缺绳者诛虽尊贵者不轻其赏卑贱者不
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无罪
卷三十二 第 20b 页
是故公道行而私欲塞也古之置有司也所以
禁民使不得恣也其立君也所以制有司使不
得专行也法度道术所以禁君使无得横断也
人莫得恣即道胜而理得矣故反于无为无为
者非谓其不动也言其莫从已出也
善赏者费少而劝多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与
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故圣人因
民之所善以劝善因民之所憎以禁奸赏一人
而天下趣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至赏不费至
卷三十二 第 21a 页
刑不滥圣人守约而治广此之谓也
君臣异道即治同道即乱各得其宜处其当即
上下有以相使也故枝不得大于干末不得强
于本言轻重大小有以相制也夫得威势者所
持甚小所任甚大所守甚约所制甚广十围之
木持千钧之屋得势也五寸之关能制开阖所
居要也下必行之令从之者利逆之者害天下
莫不听从者顺也义者非能尽利天下之民也
利一人而天下从暴者非能尽害海内也害一
卷三十二 第 21b 页
人而天下叛故举措废置不可不审也
屈寸而伸尺小枉而大直圣人为之今人君之
论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细行而求其不善即
失贤之道也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人有大
誉无疵其小故夫人情莫不有所短诚其大略
是也虽有小过不足以为累诚其大略非也闾
里之行未足多也
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
于一人夫夏后氏之璜不能无瑕明月之珠不
卷三十二 第 22a 页
能无秽然天下宝之者不以小恶妨大美也今
志人之所短而忘人之所长而欲求贤于天下
即难矣夫众人见位卑贱事之洿辱而不知其
大略也故论人之道贵即观其所举富即观其
所施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即观其所不为视其
所患难以知其勇动以喜乐以观其守委以货
财以观其仁振以恐惧以观其节如此即人情
得矣
圣人以仁义为准绳中绳者谓之君子弗中者
卷三十二 第 22b 页
谓之小人君子虽死亡其名不灭小人虽得势
其罪不除左手据天下之图而右手刎其㗋愚
者不为身贵乎天下也死君亲之难者视死若
归义重于身故也天下大利比身即小身所重
也比义即轻此以仁义为准绳者也
地广民众主贤将良国富兵强约束信号令明
两敌相当未接刃而敌人奔亡此其次也知土
地之宜习险隘之利明奇正之变察行阵之事
白刃合流矢接舆死扶伤流血千里暴骸盈野
卷三十二 第 23a 页
义之下也
国之所以强者必死也所以必死者义也义之
所以行者威也威义并行是谓必强白刃交接
矢石若雨而士争先者赏信而罚明也上视下
如子下事上如父上视下如弟下视上如兄上
视下如子必王四海下视上如父必正天下上
视下如弟即不难为之死下视上如兄即不难
为之亡故子父兄弟之寇不可与斗是故义君
内修其政以积其德外塞其邪以明其势察其
卷三十二 第 23b 页
劳逸以知饥饱战期有日视死如归恩之加也
上礼
昔之圣王仰取象于天俯取度于地中取法于
人调阴阳之气和四时之节察高下之宜除饥
寒之患行仁义之道以治人伦列地而州之分
职而治之立大学而教之此其治之纲纪也得
道即举失道即废夫物未尝有张而不弛盛而
不败者也唯圣人可盛而不衰圣人初作乐也
以归神杜淫反其天心至其衰也流而不反淫
卷三十二 第 24a 页
而好色至以亡国其作书也以领理百事愚者
以不忘智者以记事及其衰也为奸伪以解有
罪而杀不辜其作囿也以奉宗庙之具简士卒
戒不虞及其衰也驰骋弋猎以夺民时其上贤
也以平教化正狱讼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泽施
于下万民怀德至其衰也朋党比周各推其与
废公趍私外内相举奸人在位贤者隐处天地
之道极即反益即损故圣人治弊而改制事终
而更为矣圣人之道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无
卷三十二 第 24b 页
廉耻不可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教
不孝不能使人孝能刑盗者不能使人廉耻圣
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人经非誉以导之亲贤而
进之贱不肖而退之刑措而不用礼义修而任
贤德也
夫使天下畏刑而不敢盗窃岂若使无有盗心
哉故知其无所用虽贪者皆辞之不知其无所
用廉者不能让夫人之所以亡社稷身死人手
为天下笑者未尝非欲也知冬日之扇夏日之
卷三十二 第 25a 页
裘无用于巳则万物之变为尘垢故以汤止沸
沸乃益甚知其本者去火而巳
夫有馀则让不足则争让则礼义生争则暴乱
起故物多则欲省求赡则争止故世治则小人
守正而利不能动也世乱则君子为奸而法不
能禁也
酆水之深十仞而不受尘垢金铁在中形见于
外非不深且清也鱼鳖莫之归石上不生五谷
秃山不游麋鹿无所荫蔽也故为政以苛为察
卷三十二 第 25b 页
以切为明以刻下为忠以计多为功如此者譬
犹广革者也大即大矣裂之道也
  曾子(参)
脩身
曾子曰君子攻其恶求其过强其所不能去私
欲从事于义可谓学矣君子爱日以学及时以
行难者弗避易者弗从唯义所在日且就业夕
而自省思以没其身亦可谓守业矣君子学必
由其业问必以其序问而不决承间观色而复
卷三十二 第 26a 页
之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习
也既习之患其不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
既能行之患其不能以让也君子之学致此五
者而巳矣君子博学而浅守之微言而笃行之
行欲先人言欲后人见利思辱见难思诟嗜欲
思耻忿怒思患君子终身守此战战也君子已
善亦乐人之善也已能亦乐人之能也君子好
人之为善而弗趍也恶人之为不善而弗疾也
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不说人之过而成
卷三十二 第 26b 页
人之美朝有过夕改则与之夕有过朝改则与
之君子终日言不在尤之中小人一言终身为
罪矣君子之于不善也身勿为可能也色勿为
不可能也心勿为不可能也太上乐善其次安
之其下亦能自强也太上不生恶其次生而能
夙绝之其下复而能改复而不改陨身覆家大
者倾社稷是故君子出言愕愕行身战战亦殆
免于罪矣昔者天子日旦思其四海之内战战
唯恐不能乂也诸侯日旦思其四封之内战战
卷三十二 第 27a 页
唯恐失损之也大夫日旦思其官战战唯恐不
能胜也庶人日旦思其事战战唯恐刑罚之至
也是故临事而慄者鲜不济矣
立孝
曾子曰君子立孝其忠之用也礼之贵也故为
人子而不能孝其父者不敢言人父不能畜其
子者为人弟而不能承其兄者不敢言人兄不
能顺其弟者为人臣而不能事其君者不敢言
人君不能使其臣者故与父言言畜子与子言
卷三十二 第 27b 页
言孝父与兄言言顺弟与弟言言承兄与君言
言使臣与臣言言事君君子之孝也忠爱以敬
反是乱也尽力而有礼敬而安之微谏不倦听
从不怠欢欣忠信咎故不生可谓孝矣尽力而
无礼则小人也致敬而不忠则不入也是故礼
以将其力敬以入其忠诗言夙兴夜寐母忝尔
所生不耻其亲君子之孝也是故未有君而忠
臣可知者孝子之谓也未有长而顺下可知者
悌弟之谓也未有治而能仕可知者先脩之谓
卷三十二 第 28a 页
也故孝子善事君悌弟善事长君子壹孝壹悌
可谓知终矣
制言
曾子曰夫行也者行礼之谓也夫礼贵者敬焉
老者孝焉幼者慈焉小者友焉贱者惠焉此礼
也弟子毋曰不我知也鄙夫鄙妇相会于墙阴
可谓密矣明日则或扬其言者故士执仁与义
而不闻行之未笃也故蓬生麻中不扶乃直白
沙在泥与之皆黑是故人之相与也譬如舟车
卷三十二 第 28b 页
然相济达也已先则援之彼先则推之是故人
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
流弟子问于曾子曰夫士何如则可为达矣曾
子曰不能则学疑则问欲行则比贤虽有险道
脩行达矣今之弟子病下人不知事贤耻不知
而又不问是以惑闇终其世而巳矣是谓穷民
疾病
曾子曰君子之务盖有矣夫华繁而实寡者天
也言多而行寡者人也鹰隼以山为庳而巢其
卷三十二 第 29a 页
上鱼鳖鼋鼍以川为浅而窟穴其中卒其所以
得者饵也是故君子苟母以利害义则辱何由
至哉亲戚不悦不敢外交近者不亲不敢来远
小者不审不敢言大故人之生也百岁之中有
疾病焉故君子思其不可复者而先施焉亲戚
既没虽欲孝谁为孝乎年既耆艾虽欲悌谁为
悌乎故孝有不及悌有不时其此之谓与言不
远身言之主也行不远身行之本也言有主行
有本谓之有闻也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
卷三十二 第 29b 页
其所闻则广大矣高明广大不在于他加之志
而巳矣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
闻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腻乎如入鱼次之室
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是故君子慎其所去就
与君子游如长日加益而不自知也与小人游
如履薄冰每履而下几何而不陷乎哉
群书治要卷第三十五
卷三十二 第 3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