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 第 1a 页
群书治要卷第三十三
秘书监钜鹿男臣魏徵等奉 敕撰
晏子 司马法 孙子
晏子 晏婴
谏上
景公饮酒数日去冠被裳自鼓盆瓮问于左右
曰仁人亦乐此乐乎梁丘据对曰仁人之耳目
犹人也夫何为独不乐此乐也公令趍驾迎晏
子晏子朝服以至公曰寡人甚乐欲与夫子同
秘书监钜鹿男臣魏徵等奉 敕撰
晏子 司马法 孙子
晏子 晏婴
谏上
景公饮酒数日去冠被裳自鼓盆瓮问于左右
曰仁人亦乐此乐乎梁丘据对曰仁人之耳目
犹人也夫何为独不乐此乐也公令趍驾迎晏
子晏子朝服以至公曰寡人甚乐欲与夫子同
卷三十 第 1b 页
此乐请去礼对曰群臣皆欲去礼以事君婴恐
君之不欲也今齐国小童自中以上力皆过婴
又能胜君然而不敢者畏礼义也君若无礼无
以使下下若无礼无以事上夫人之所以贵于
禽兽者以有礼也婴闻之人君无礼无以临其
一邦大夫无礼官吏不恭父子无礼其家必凶
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故礼不可去也公曰
寡人不敏无良左右淫蛊寡人以至于此请杀
之晏子曰左右无罪君若无礼则好礼者去无
君之不欲也今齐国小童自中以上力皆过婴
又能胜君然而不敢者畏礼义也君若无礼无
以使下下若无礼无以事上夫人之所以贵于
禽兽者以有礼也婴闻之人君无礼无以临其
一邦大夫无礼官吏不恭父子无礼其家必凶
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故礼不可去也公曰
寡人不敏无良左右淫蛊寡人以至于此请杀
之晏子曰左右无罪君若无礼则好礼者去无
卷三十 第 2a 页
礼者至君若好礼则有礼者至无礼者去矣公
曰善请易衣冠粪洒改席召晏子晏子入门三
让升阶用三献礼焉再拜而出公下拜送之彻
酒去乐曰吾以章晏子之教也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
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
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
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
曰善请易衣冠粪洒改席召晏子晏子入门三
让升阶用三献礼焉再拜而出公下拜送之彻
酒去乐曰吾以章晏子之教也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
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
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
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
卷三十 第 2b 页
矣乃命出裘发粟以与饥寒孔子闻之曰晏子
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
淳于人纳女于景公生孺子荼景公爱之诸臣
谋欲废公子阳生而立荼公以告晏子晏子不
可夫以贱匹贵国之害也置子立少乱之本也
夫阳生长而国人戴之君其勿易夫服位有等
故贱不陵贵立子有礼故孽不乱宗废长立少
不可以教下尊孽卑宗不可以利所爱长少无
等宗孽无别是设贼树奸之本也君其图之古
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
淳于人纳女于景公生孺子荼景公爱之诸臣
谋欲废公子阳生而立荼公以告晏子晏子不
可夫以贱匹贵国之害也置子立少乱之本也
夫阳生长而国人戴之君其勿易夫服位有等
故贱不陵贵立子有礼故孽不乱宗废长立少
不可以教下尊孽卑宗不可以利所爱长少无
等宗孽无别是设贼树奸之本也君其图之古
卷三十 第 3a 页
之明君非不知繁乐也以为乐淫则哀非不知
立爱也以为义失而忧是故制乐以节立子以
道若夫持谗䛕以事君者不足以责信今君用
谗人之谋乱夫之言废长立少臣恐后人之有
因君之过以资其邪废少而立长以成其利者
君其图之公不听景公没田氏杀荼立阳生杀
阳生立简公杀简公而取齐国
景公燕赏于国内万钟者三千钟者五命三出
而职计筴之公怒令之免职计命三出而士师
立爱也以为义失而忧是故制乐以节立子以
道若夫持谗䛕以事君者不足以责信今君用
谗人之谋乱夫之言废长立少臣恐后人之有
因君之过以资其邪废少而立长以成其利者
君其图之公不听景公没田氏杀荼立阳生杀
阳生立简公杀简公而取齐国
景公燕赏于国内万钟者三千钟者五命三出
而职计筴之公怒令之免职计命三出而士师
卷三十 第 3b 页
筴之公不悦晏子见公谓晏子曰寡人闻君国
者爱人则能利之恶人则能疏之今寡人爱人
不能利恶人不能疏失君道矣晏子曰婴闻之
君正臣从谓之顺君僻臣从谓之逆今君赏谗
䛕之臣而令吏必从则是使君失其道臣失其
守也先王之立爱以亲善也其去恶以禁暴也
昔者三代之兴也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
之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是以
天下平治百姓和集及其衰也行安简易身安
者爱人则能利之恶人则能疏之今寡人爱人
不能利恶人不能疏失君道矣晏子曰婴闻之
君正臣从谓之顺君僻臣从谓之逆今君赏谗
䛕之臣而令吏必从则是使君失其道臣失其
守也先王之立爱以亲善也其去恶以禁暴也
昔者三代之兴也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
之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是以
天下平治百姓和集及其衰也行安简易身安
卷三十 第 4a 页
逸乐顺于己者爱之逆于己者恶之故明所爱
而邪僻繁明所恶而贤良灭离散百姓危覆社
稷君上不度圣王之兴而下不观惰君之衰逆
政之行有司不敢争以覆社稷危宗庙矣公曰
寡人不知也请从士师之策
景公观于淄上喟然而曰呜呼使国可长保而
传子孙岂不乐哉晏子对曰婴闻之明王不徒
立百姓不虚至今君以政乱国以行弃民久矣
而欲保之不亦难乎婴闻之能长保国者能终
而邪僻繁明所恶而贤良灭离散百姓危覆社
稷君上不度圣王之兴而下不观惰君之衰逆
政之行有司不敢争以覆社稷危宗庙矣公曰
寡人不知也请从士师之策
景公观于淄上喟然而曰呜呼使国可长保而
传子孙岂不乐哉晏子对曰婴闻之明王不徒
立百姓不虚至今君以政乱国以行弃民久矣
而欲保之不亦难乎婴闻之能长保国者能终
卷三十 第 4b 页
善者也诸侯并立能终善者为长列士并立能
终善者为师昔先君桓公方任贤而赞德之时
亡国恃以存危国仰以安是以民乐其政而世
高其德行远征暴劳者不疾驱海内使朝天子
诸侯不怨当是时盛君之行不能进焉及其卒
而衰怠于德而并于乐身溺于妇侍而谋因于
竖刁是以民苦其政而世非其行故身死胡宫
而不举虫出而不收当是时也桀纣之卒不能
恶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能终善者不
终善者为师昔先君桓公方任贤而赞德之时
亡国恃以存危国仰以安是以民乐其政而世
高其德行远征暴劳者不疾驱海内使朝天子
诸侯不怨当是时盛君之行不能进焉及其卒
而衰怠于德而并于乐身溺于妇侍而谋因于
竖刁是以民苦其政而世非其行故身死胡宫
而不举虫出而不收当是时也桀纣之卒不能
恶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能终善者不
卷三十 第 5a 页
遂其国今君临民若寇雠见善若避热乱政而
危贤必逆于众肆欲于民而虐诛其下恐及于
身矣婴之年老不能待君使矣行不能革则持
节以没世矣
景公出游北面望睹齐国曰呜呼使古而无死
如何晏子曰昔上帝以人之没为善仁者息焉
不仁者伏焉若使古而无死丁公将有齐国桓
襄文武将皆相之吾君将戴笠衣褐执铫耨以
蹲行畎亩之中孰暇患死公不悦无几何梁丘
危贤必逆于众肆欲于民而虐诛其下恐及于
身矣婴之年老不能待君使矣行不能革则持
节以没世矣
景公出游北面望睹齐国曰呜呼使古而无死
如何晏子曰昔上帝以人之没为善仁者息焉
不仁者伏焉若使古而无死丁公将有齐国桓
襄文武将皆相之吾君将戴笠衣褐执铫耨以
蹲行畎亩之中孰暇患死公不悦无几何梁丘
卷三十 第 5b 页
据乘六马而来公曰据与我和者夫晏子曰此
所谓同也所谓和者君甘则臣酸君淡则臣咸
今据也君甘亦甘所谓同也安得为和公不悦
无几何公西北望睹彗星召伯常骞使攘而去
之晏子曰不可此天教也以诫不敬今君若设
文而受谏虽不去彗星将自亡今君嗜酒而并
于乐政不饰而宽于小人近谗好优何暇在彗
茀又将见矣公不悦无几何晏子卒公出屏而
立曰呜呼昔者从夫子而游夫子一日而三责
所谓同也所谓和者君甘则臣酸君淡则臣咸
今据也君甘亦甘所谓同也安得为和公不悦
无几何公西北望睹彗星召伯常骞使攘而去
之晏子曰不可此天教也以诫不敬今君若设
文而受谏虽不去彗星将自亡今君嗜酒而并
于乐政不饰而宽于小人近谗好优何暇在彗
茀又将见矣公不悦无几何晏子卒公出屏而
立曰呜呼昔者从夫子而游夫子一日而三责
卷三十 第 6a 页
我今孰责寡人哉
景公射鸟野人骇之公令吏诛之晏子曰野人
不知也臣闻之赏无功谓之乱罪不知谓之虐
两者先王之禁也以飞鸟犯先王之禁不可今
君不明先王之制而无仁义之心是以从欲而
轻诛也夫鸟兽固人之养也野人骇之不亦宜
乎公曰善自今以来弛鸟兽之禁无以拘民
谏下
景公筑路寝之台三年未息而又为长庲之役
景公射鸟野人骇之公令吏诛之晏子曰野人
不知也臣闻之赏无功谓之乱罪不知谓之虐
两者先王之禁也以飞鸟犯先王之禁不可今
君不明先王之制而无仁义之心是以从欲而
轻诛也夫鸟兽固人之养也野人骇之不亦宜
乎公曰善自今以来弛鸟兽之禁无以拘民
谏下
景公筑路寝之台三年未息而又为长庲之役
卷三十 第 6b 页
二年未息又为邹之长途晏子谏曰百姓之力
勤矣君不息乎公曰途将成矣请成而息之对
曰君屈民财者不得其利穷民力者不得其乐
昔者楚灵王作为顿宫三年未息也又为章华
之台五年未息也而又为乾溪之役八年百姓
之力不足而自息也灵王死乾溪而民不与归
今君不道明君之义而修灵王之迹婴惧君之
有暴民之行而不睹长庲之乐也不若息之公
曰善非夫子寡人不知得罪于百姓深也于是
勤矣君不息乎公曰途将成矣请成而息之对
曰君屈民财者不得其利穷民力者不得其乐
昔者楚灵王作为顿宫三年未息也又为章华
之台五年未息也而又为乾溪之役八年百姓
之力不足而自息也灵王死乾溪而民不与归
今君不道明君之义而修灵王之迹婴惧君之
有暴民之行而不睹长庲之乐也不若息之公
曰善非夫子寡人不知得罪于百姓深也于是
卷三十 第 7a 页
令勿收斩板而去之
景公成路寝之台逄于何遭晏子于涂再拜于
马前曰于何之母死兆在路寝之台牗下愿请
合骨晏子曰嘻难矣虽然婴将为子复之遂入
见公曰有逄于何者母死兆在路寝当牗下愿
请合骨公作色不悦曰自古及今子亦尝闻请
葬人主宫者乎晏子对曰古之君治其宫室节
不侵生人之居其台榭俭不残死人之墓未尝
闻请葬人主宫者也今君侈为宫室夺人之居
景公成路寝之台逄于何遭晏子于涂再拜于
马前曰于何之母死兆在路寝之台牗下愿请
合骨晏子曰嘻难矣虽然婴将为子复之遂入
见公曰有逄于何者母死兆在路寝当牗下愿
请合骨公作色不悦曰自古及今子亦尝闻请
葬人主宫者乎晏子对曰古之君治其宫室节
不侵生人之居其台榭俭不残死人之墓未尝
闻请葬人主宫者也今君侈为宫室夺人之居
卷三十 第 7b 页
广为台榭残人之墓是生者愁忧不得驩处死
者离析不得合骨丰乐侈游兼傲死生非仁人
之行也遂欲满求不顾细民非存之道也且婴
闻之生者不安命之曰蓄忧死者不葬命之曰
蓄哀蓄忧者怨蓄哀者危君不如许之公曰诺
晏子出梁丘据曰自古及今未尝闻求葬公宫
者也若何许之公曰削人之居残人之墓凌人
之丧而禁其葬是于生者无施于死者无礼也
且诗曰谷则异室死则同穴吾敢不许乎逄于
者离析不得合骨丰乐侈游兼傲死生非仁人
之行也遂欲满求不顾细民非存之道也且婴
闻之生者不安命之曰蓄忧死者不葬命之曰
蓄哀蓄忧者怨蓄哀者危君不如许之公曰诺
晏子出梁丘据曰自古及今未尝闻求葬公宫
者也若何许之公曰削人之居残人之墓凌人
之丧而禁其葬是于生者无施于死者无礼也
且诗曰谷则异室死则同穴吾敢不许乎逄于
卷三十 第 8a 页
何遂葬路寝台之牗下解衰去绖布衣玄冠踊
而不哭躄而不拜已乃涕洟而去之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
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所
以忠爱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
司未能我供也则据以其财供我吾是以知其
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之必存吾是以知其爱
也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
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
而不哭躄而不拜已乃涕洟而去之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
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所
以忠爱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
司未能我供也则据以其财供我吾是以知其
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之必存吾是以知其爱
也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
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
卷三十 第 8b 页
之不孝妻专其夫谓之嫉妒为臣道君亲于父
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义于诸侯谓之
忠也为子道父以钟爱其兄弟施行于诸父以
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也为妻使众
妾皆得驩欣于夫谓之不妒也今四封之民皆
君之臣也而唯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耶
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唯据也以其私财忠
于君何忠者之寡耶据之防塞群臣壅蔽君无
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
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义于诸侯谓之
忠也为子道父以钟爱其兄弟施行于诸父以
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也为妻使众
妾皆得驩欣于夫谓之不妒也今四封之民皆
君之臣也而唯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耶
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唯据也以其私财忠
于君何忠者之寡耶据之防塞群臣壅蔽君无
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
卷三十 第 9a 页
也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
责群臣陈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
姓大悦
问上
景公问晏子曰君子常行曷若对曰衣冠不中
不敢以入朝所言不义不敢以要君身行不顺
治事不公不敢以莅众衣冠中故朝无奇僻之
服所言义故下无伪上之报身行顺治事公故
国无阿党之义三者君子常行也
责群臣陈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
姓大悦
问上
景公问晏子曰君子常行曷若对曰衣冠不中
不敢以入朝所言不义不敢以要君身行不顺
治事不公不敢以莅众衣冠中故朝无奇僻之
服所言义故下无伪上之报身行顺治事公故
国无阿党之义三者君子常行也
卷三十 第 9b 页
景公问晏子曰请问臣道对曰见善必通不私
其利荐善而不有其名称身居位不为苟进称
事受禄不为苟得君用其言人得其利不伐其
功此臣道也
景公问晏子曰明王之教民何若对曰明其教
令而先之以行养民不苛而防之以刑所求于
下者不务于上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故下从
其教也称事以任民中听以禁邪不穷之以劳
不害之以罚上以爱民为法下以相亲为义是
其利荐善而不有其名称身居位不为苟进称
事受禄不为苟得君用其言人得其利不伐其
功此臣道也
景公问晏子曰明王之教民何若对曰明其教
令而先之以行养民不苛而防之以刑所求于
下者不务于上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故下从
其教也称事以任民中听以禁邪不穷之以劳
不害之以罚上以爱民为法下以相亲为义是
卷三十 第 10a 页
以天下不相违也此明王之教民也
景公问晏子曰忠臣之事君何若对曰有难不
死出亡不送公不悦曰君裂地而富之疏爵而
贵之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其说何也对曰言而
见用终身无难臣何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出
臣何送焉若言不用有难而死是妄死也谋而
不从出亡而送是诈伪也忠臣也者能纳善于
君而不与君陷于难者也
景公问晏子曰忠臣之行何如对曰选贤进能
景公问晏子曰忠臣之事君何若对曰有难不
死出亡不送公不悦曰君裂地而富之疏爵而
贵之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其说何也对曰言而
见用终身无难臣何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出
臣何送焉若言不用有难而死是妄死也谋而
不从出亡而送是诈伪也忠臣也者能纳善于
君而不与君陷于难者也
景公问晏子曰忠臣之行何如对曰选贤进能
卷三十 第 10b 页
不私乎内称身就位计能受禄睹贤不居其上
受禄不过其量不权君以为行不称位以为忠
不掩贤以隐长不刻下以谀上顺即进否即退
不与君行邪
景公问晏子曰临国莅民所患何也对曰所患
者三忠臣不信一患也信臣不忠二患也君臣
异心三患也是以明君居上无忠而不信无信
而不忠者是故君臣无狱而百姓无恐也
庄公问晏子曰威当世而服天下时耶对曰行
受禄不过其量不权君以为行不称位以为忠
不掩贤以隐长不刻下以谀上顺即进否即退
不与君行邪
景公问晏子曰临国莅民所患何也对曰所患
者三忠臣不信一患也信臣不忠二患也君臣
异心三患也是以明君居上无忠而不信无信
而不忠者是故君臣无狱而百姓无恐也
庄公问晏子曰威当世而服天下时耶对曰行
卷三十 第 11a 页
也公曰何行对曰能爱邦内之民者能服境外
之不善重士民之死力者能禁暴国之邪中听
任圣者能威诸侯安仁义而乐利世者能服天
下不能爱邦内之民者不能服境外之不善轻
士民之死力者不能禁暴国之邪逆谏傲贤者
不能威诸侯背仁义而贪名实者不能威当世
而服天下者此其道巳公不用任勇力之士而
轻臣仆之死用兵无休国疲民害期年百姓大
乱而身及崔氏祸
之不善重士民之死力者能禁暴国之邪中听
任圣者能威诸侯安仁义而乐利世者能服天
下不能爱邦内之民者不能服境外之不善轻
士民之死力者不能禁暴国之邪逆谏傲贤者
不能威诸侯背仁义而贪名实者不能威当世
而服天下者此其道巳公不用任勇力之士而
轻臣仆之死用兵无休国疲民害期年百姓大
乱而身及崔氏祸
卷三十 第 11b 页
景公问晏子曰圣人之不得意也何如晏子对
曰上作事反天时从政逆鬼神藉敛单百姓四
时易序神祇并怨道忠者不听荐善者不行谀
过者有赏救失者有罪故圣人伏匿隐处不干
长上静身守道不与世陷于邪是以卑而不失
义蔽而不失廉此圣人之不得意也公曰圣人
之得意何如晏子对曰世治政平举事调乎天
藉敛和乎民百姓乐其政远者怀其德四时不
失序风雨不降虐天明象而致赞地育长而具
曰上作事反天时从政逆鬼神藉敛单百姓四
时易序神祇并怨道忠者不听荐善者不行谀
过者有赏救失者有罪故圣人伏匿隐处不干
长上静身守道不与世陷于邪是以卑而不失
义蔽而不失廉此圣人之不得意也公曰圣人
之得意何如晏子对曰世治政平举事调乎天
藉敛和乎民百姓乐其政远者怀其德四时不
失序风雨不降虐天明象而致赞地育长而具
卷三十 第 12a 页
物神降福而不靡民服教而不伪治无怨业居
无废民此圣人之得意也
景公问求贤晏子对曰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
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夫
上难进而易退也其次易进而易退也其下易
进而难退也以此数物者取人其可乎
景公问晏子曰古之莅国治民者其任人何如
对曰地不同宜而任之以一种责其俱生不可
得也人不同能而任之以一事不可责遍成焉
无废民此圣人之得意也
景公问求贤晏子对曰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
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夫
上难进而易退也其次易进而易退也其下易
进而难退也以此数物者取人其可乎
景公问晏子曰古之莅国治民者其任人何如
对曰地不同宜而任之以一种责其俱生不可
得也人不同能而任之以一事不可责遍成焉
卷三十 第 12b 页
责焉无巳知者有不能洽矣求焉无餍天地有
不能赡矣故明王之任人谄谀不迩乎左右阿
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
不强其拙此任人之大略也
景公问晏子曰富民安众难乎对曰易节欲则
民富中听则民安行此两者而巳矣
景公问晏子曰古者离散其民而陨失其国者
其常行何如对曰国贫而好大智薄而好专尚
谗谀而贱贤人乐简慢而轻百姓国无常法民
不能赡矣故明王之任人谄谀不迩乎左右阿
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
不强其拙此任人之大略也
景公问晏子曰富民安众难乎对曰易节欲则
民富中听则民安行此两者而巳矣
景公问晏子曰古者离散其民而陨失其国者
其常行何如对曰国贫而好大智薄而好专尚
谗谀而贱贤人乐简慢而轻百姓国无常法民
卷三十 第 13a 页
无经纪好辨以为智刻民以为忠流湎而忘国
好兵而忘民肃于罪诛而慢于庆赏乐人之哀
利人之害德不足以怀人政不足以匡民赏不
足以劝善刑不足以防非此亡国之行也今民
闻公令如寇雠此古之离其民陨其国常行也
景公问晏子曰谋必得事必成有术乎对曰有
公曰其术何如晏子曰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
于民者必成反义而谋背民而动未闻存者也
昔三代之兴也谋必度于义事必因于民及其
好兵而忘民肃于罪诛而慢于庆赏乐人之哀
利人之害德不足以怀人政不足以匡民赏不
足以劝善刑不足以防非此亡国之行也今民
闻公令如寇雠此古之离其民陨其国常行也
景公问晏子曰谋必得事必成有术乎对曰有
公曰其术何如晏子曰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
于民者必成反义而谋背民而动未闻存者也
昔三代之兴也谋必度于义事必因于民及其
卷三十 第 13b 页
衰也谋者反义兴事伤民故度义因民谋事之
术也
景公问晏子曰治国之患亦有常乎对曰谗夫
佞人之在君侧者好恶良臣而行与小人此治
国之常患也公曰谗佞之人则亦诚不善矣虽
然则奚曾为国常患乎晏子曰君以为耳目而
好谋事则是君之耳目缪也夫上乱君之耳目
而下使群臣皆失其职岂不诚足患哉公曰如
是乎寡人将去之晏子曰公不能去也公不悦
术也
景公问晏子曰治国之患亦有常乎对曰谗夫
佞人之在君侧者好恶良臣而行与小人此治
国之常患也公曰谗佞之人则亦诚不善矣虽
然则奚曾为国常患乎晏子曰君以为耳目而
好谋事则是君之耳目缪也夫上乱君之耳目
而下使群臣皆失其职岂不诚足患哉公曰如
是乎寡人将去之晏子曰公不能去也公不悦
卷三十 第 14a 页
曰夫子何少寡人之甚也对曰臣非敢矫也夫
能自用于君者材能皆非常也夫藏大不诚于
中者必谨小诚于外以成其大不诚入则求君
之嗜欲能顺之君怨良臣则具其往失而益之
出则行威以取富夫可密近不为大利变而务
与君至义者此难得而其难知也公曰然则先
圣奈何对曰先圣之治也审见宾客听治不留
患日不足群臣皆得毕其诚谗谀安得容其私
公曰然则夫子助寡人止之寡人亦事勿用矣
能自用于君者材能皆非常也夫藏大不诚于
中者必谨小诚于外以成其大不诚入则求君
之嗜欲能顺之君怨良臣则具其往失而益之
出则行威以取富夫可密近不为大利变而务
与君至义者此难得而其难知也公曰然则先
圣奈何对曰先圣之治也审见宾客听治不留
患日不足群臣皆得毕其诚谗谀安得容其私
公曰然则夫子助寡人止之寡人亦事勿用矣
卷三十 第 14b 页
对曰谗夫佞人之在君侧者若社之有鼠也不
可熏去谗佞之人隐君之威以自守也是故难
去也
景公问晏子曰古之盛君其行何如对曰薄于
身而厚于民约于身而广于世其处上也足以
明政行教而不以威下其取财也权有无均贫
富不以养嗜欲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不淫于乐
不遁于哀尽智道民而不伐焉劳力事民而不
责焉政尚相利故下不以相害为行教尚相爱
可熏去谗佞之人隐君之威以自守也是故难
去也
景公问晏子曰古之盛君其行何如对曰薄于
身而厚于民约于身而广于世其处上也足以
明政行教而不以威下其取财也权有无均贫
富不以养嗜欲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不淫于乐
不遁于哀尽智道民而不伐焉劳力事民而不
责焉政尚相利故下不以相害为行教尚相爱
卷三十 第 15a 页
故民不以相恶为名刑罚中于法废罪顺于民
是以贤者处上而不华不肖者处下而不怨四
海之内一意同欲生有厚利死有遗教此盛君
之行也
问下
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吾欲循海而南至于琅
耶寡人何脩以则夫先王之游也晏子曰婴闻
之天子之诸侯为巡狩诸侯之天子为述职故
春省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
是以贤者处上而不华不肖者处下而不怨四
海之内一意同欲生有厚利死有遗教此盛君
之行也
问下
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吾欲循海而南至于琅
耶寡人何脩以则夫先王之游也晏子曰婴闻
之天子之诸侯为巡狩诸侯之天子为述职故
春省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
卷三十 第 15b 页
者谓之豫夏语曰吾君不游我曷以休吾君不
豫我曷以助壹游壹豫为诸侯度今君之游不
然师行而贫苦不补劳者不息夫从高历时而
不反谓之流从下历时而不反谓之连从兽而
不归谓之荒从乐而忘归谓之亡古者圣王无
流连之游无荒亡之行公曰善令吏出粟以与
贫者三千钟公所身见老者七十人然后归
景公问晏子曰寡人意气衰身甚病今吾欲具
圭璧牺牲令祝宗荐之乎上帝宗庙意者礼可
豫我曷以助壹游壹豫为诸侯度今君之游不
然师行而贫苦不补劳者不息夫从高历时而
不反谓之流从下历时而不反谓之连从兽而
不归谓之荒从乐而忘归谓之亡古者圣王无
流连之游无荒亡之行公曰善令吏出粟以与
贫者三千钟公所身见老者七十人然后归
景公问晏子曰寡人意气衰身甚病今吾欲具
圭璧牺牲令祝宗荐之乎上帝宗庙意者礼可
卷三十 第 16a 页
以干福乎晏子对曰婴闻之古者先君之干福
也政必合乎民行必顺乎神节宫室不敢大斩
伐以无偪山林节饮食无多田渔以母偪川浦
祝宗用事辞罪而不敢有祈求也是以神民俱
顺而山川纳禄今君政反于民而行悖乎神大
宫室多斩伐以偪山林羡饭食多田渔以偪川
浦是以神民俱怨而山川收禄司过荐至而祝
宗祈福意者逆乎公曰寡人非夫子无所闻此
请革心易行于是废公阜之游止海食之献斩
也政必合乎民行必顺乎神节宫室不敢大斩
伐以无偪山林节饮食无多田渔以母偪川浦
祝宗用事辞罪而不敢有祈求也是以神民俱
顺而山川纳禄今君政反于民而行悖乎神大
宫室多斩伐以偪山林羡饭食多田渔以偪川
浦是以神民俱怨而山川收禄司过荐至而祝
宗祈福意者逆乎公曰寡人非夫子无所闻此
请革心易行于是废公阜之游止海食之献斩
卷三十 第 16b 页
伐者以时田渔者有数居处饮食节之勿羡祝
宗用事辞罪而不敢有祈求焉
景公问晏子曰寡人欲从夫子而善齐国之政
可乎对曰婴闻之国有具官然后其政可善公
作色不悦曰齐国虽小则可谓官不具乎对曰
昔吾先君桓公身体惰解辞令不给则隰朋昵
侍左右多誉狱谳不中则弦宁昵侍田野不修
民萠不安则宁戚昵侍军士惰戎士肆则王子
城甫昵侍居处逸怠左右慑畏则东郭牙昵侍
宗用事辞罪而不敢有祈求焉
景公问晏子曰寡人欲从夫子而善齐国之政
可乎对曰婴闻之国有具官然后其政可善公
作色不悦曰齐国虽小则可谓官不具乎对曰
昔吾先君桓公身体惰解辞令不给则隰朋昵
侍左右多誉狱谳不中则弦宁昵侍田野不修
民萠不安则宁戚昵侍军士惰戎士肆则王子
城甫昵侍居处逸怠左右慑畏则东郭牙昵侍
卷三十 第 17a 页
德义不中意行衰怠则管子昵侍先君能以人
之长续其短以人之厚补其薄是故诸侯朝其
德而天子致胙焉今君之过失多矣未有一士
以闻者也故曰官不具公曰善
景公问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从车三百乘九
合诸侯一匡天下今吾从车千乘可以逮先君
桓公之后乎对曰桓公从车三百乘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者左有鲍叔右有仲父今君左为倡
右为优谗人在前谀人在后又焉可逮先君桓
之长续其短以人之厚补其薄是故诸侯朝其
德而天子致胙焉今君之过失多矣未有一士
以闻者也故曰官不具公曰善
景公问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从车三百乘九
合诸侯一匡天下今吾从车千乘可以逮先君
桓公之后乎对曰桓公从车三百乘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者左有鲍叔右有仲父今君左为倡
右为优谗人在前谀人在后又焉可逮先君桓
卷三十 第 17b 页
公之后乎
高子问晏子曰子事灵公庄公景公皆敬子三
君一心耶夫子之心三耶对曰婴闻一心可以
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故三君之心非一
心也而婴之心非三心也
杂上
景公使晏子为阿宰三年而毁闻于国公不悦
召而免之晏子谢曰婴知婴之过矣请复治阿
三年而誉必闻于国公复使治阿三年而誉闻
高子问晏子曰子事灵公庄公景公皆敬子三
君一心耶夫子之心三耶对曰婴闻一心可以
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故三君之心非一
心也而婴之心非三心也
杂上
景公使晏子为阿宰三年而毁闻于国公不悦
召而免之晏子谢曰婴知婴之过矣请复治阿
三年而誉必闻于国公复使治阿三年而誉闻
卷三十 第 18a 页
于国公悦召而赏之辞而不受公问其故对曰
昔者婴之治阿也筑蹊径急门闾之政而淫民
恶之举俭力孝悌罚偷窳而惰民恶之决狱不
避贵强贵强恶之左右之所求法则与非法则
否而左右恶之事贵人体不过礼而贵人恶之
是以三邪毁乎外二谗毁于内三年而毁闻乎
君也今臣更之不筑蹊径而缓门闾之政而淫
民悦不举俭力孝悌不罚偷窳而惰民悦决狱
阿贵强而贵强悦左右所求言诺而左右悦事
昔者婴之治阿也筑蹊径急门闾之政而淫民
恶之举俭力孝悌罚偷窳而惰民恶之决狱不
避贵强贵强恶之左右之所求法则与非法则
否而左右恶之事贵人体不过礼而贵人恶之
是以三邪毁乎外二谗毁于内三年而毁闻乎
君也今臣更之不筑蹊径而缓门闾之政而淫
民悦不举俭力孝悌不罚偷窳而惰民悦决狱
阿贵强而贵强悦左右所求言诺而左右悦事
卷三十 第 18b 页
贵人体过礼而贵人悦是以三邪誉于外二谗
誉乎内三年而誉闻于君也昔者婴之所以当
诛者宜赏而今之所以当赏者宜诛是故不敢
受景公乃任以国政焉
景公正昼被发乘六马御妇人以出正门刖跪
击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公惭而不朝晏子
入见景公曰昔者寡人有罪被发乘六马以出
正门刖跪击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寡人以
子大夫之赐得率百姓以守宗庙今见戮于刖
誉乎内三年而誉闻于君也昔者婴之所以当
诛者宜赏而今之所以当赏者宜诛是故不敢
受景公乃任以国政焉
景公正昼被发乘六马御妇人以出正门刖跪
击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公惭而不朝晏子
入见景公曰昔者寡人有罪被发乘六马以出
正门刖跪击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寡人以
子大夫之赐得率百姓以守宗庙今见戮于刖
卷三十 第 19a 页
跪以羞社稷吾犹可以齐于诸侯乎晏子对曰
君勿恶焉臣闻之下无直辞上有惰君民多讳
言君有骄行古者明君在上下多直辞君上好
善民无讳言今君有失行而刖跪禁之是君之
福也故臣来庆请赏之以明君之好善礼之以
明君之受谏公笑曰可乎晏子曰可于是令刖
跪倍资无征时朝无事
景公饮酒夜移于晏子前驱款门曰君至晏子
被玄端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故乎国家得微
君勿恶焉臣闻之下无直辞上有惰君民多讳
言君有骄行古者明君在上下多直辞君上好
善民无讳言今君有失行而刖跪禁之是君之
福也故臣来庆请赏之以明君之好善礼之以
明君之受谏公笑曰可乎晏子曰可于是令刖
跪倍资无征时朝无事
景公饮酒夜移于晏子前驱款门曰君至晏子
被玄端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故乎国家得微
卷三十 第 19b 页
有事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
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晏子曰夫布荐席陈簠
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公移于司马穰苴之家
前驱款门曰君至穰苴介冑操戟立于门曰诸
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
不服乎君何为非时而来公曰酒醴之味金石
之声愿与夫子乐之穰苴对曰夫布荐席陈簠
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公移于梁丘据之家前
驱款门曰君至梁丘据左拥琴右挈竽行歌而
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晏子曰夫布荐席陈簠
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公移于司马穰苴之家
前驱款门曰君至穰苴介冑操戟立于门曰诸
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
不服乎君何为非时而来公曰酒醴之味金石
之声愿与夫子乐之穰苴对曰夫布荐席陈簠
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公移于梁丘据之家前
驱款门曰君至梁丘据左拥琴右挈竽行歌而
卷三十 第 20a 页
出公曰乐哉今夕吾饮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
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景公探雀鷇鷇弱而反之晏子闻之不时而入
见北面再拜贺曰吾君有圣王之道矣公曰寡
人探雀鷇鷇弱故反之其当圣王之道者何也
晏子曰君探雀鷇鷇弱故反之是长幼也君曾
禽兽之加焉而况于人乎此圣王之道也
景公使养所爱马暴病死公命人操刀解养马
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之而
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景公探雀鷇鷇弱而反之晏子闻之不时而入
见北面再拜贺曰吾君有圣王之道矣公曰寡
人探雀鷇鷇弱故反之其当圣王之道者何也
晏子曰君探雀鷇鷇弱故反之是长幼也君曾
禽兽之加焉而况于人乎此圣王之道也
景公使养所爱马暴病死公命人操刀解养马
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之而
卷三十 第 20b 页
问于公曰敢问古时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
惧焉遂止曰以属狱晏子曰请数之使自知其
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有三罪
公使汝养马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
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杀人百姓
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
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令
以属狱公喟然曰赦之
鲁昭公失国走齐齐景公问焉曰子之迁位新
惧焉遂止曰以属狱晏子曰请数之使自知其
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有三罪
公使汝养马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
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杀人百姓
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
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令
以属狱公喟然曰赦之
鲁昭公失国走齐齐景公问焉曰子之迁位新
卷三十 第 21a 页
奚道至于此乎昭公对曰吾少之时人多爱我
者吾体不能亲人多谏我者吾志不能用是以
内无弼外无辅辅弼无一人谄谀我者甚众譬
之犹秋蓬也孤其根荄密其枝叶春气至偾以
揭也景公以其言语晏子曰使是人反其国岂
不为古之贤君乎晏子曰不然夫愚者多悔不
肖者自贤溺者不问隧迷者不问路譬之犹临
难而遽铸兵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
景公游于麦丘问其封人曰年几何对曰鄙人
者吾体不能亲人多谏我者吾志不能用是以
内无弼外无辅辅弼无一人谄谀我者甚众譬
之犹秋蓬也孤其根荄密其枝叶春气至偾以
揭也景公以其言语晏子曰使是人反其国岂
不为古之贤君乎晏子曰不然夫愚者多悔不
肖者自贤溺者不问隧迷者不问路譬之犹临
难而遽铸兵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
景公游于麦丘问其封人曰年几何对曰鄙人
卷三十 第 21b 页
之年八十五矣公曰寿哉子其祝我封人曰使
君之年长于国家公曰善哉子其复之封人曰
使君之嗣寿皆若鄙人之年公曰善哉子其复
之封人曰使君无得罪于民公曰诚有鄙民得
罪于君则可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晏子对曰
君过矣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公曰寡人过
矣于是赐封人麦丘以为邑
晏子侍于景公朝寒曰请进煖食对曰婴非君
奉馈之臣也敢辞公曰请进服裘对曰婴非君
君之年长于国家公曰善哉子其复之封人曰
使君之嗣寿皆若鄙人之年公曰善哉子其复
之封人曰使君无得罪于民公曰诚有鄙民得
罪于君则可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晏子对曰
君过矣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公曰寡人过
矣于是赐封人麦丘以为邑
晏子侍于景公朝寒曰请进煖食对曰婴非君
奉馈之臣也敢辞公曰请进服裘对曰婴非君
卷三十 第 22a 页
茵席之臣也敢辞公曰然夫子之于寡人何为
者也对曰社稷之臣公问社稷之臣若何对曰
能立社稷别上下之义使当其理制百官之序
使得其所作为辞令可布于四方也自是之后
君不以礼不见晏子
杂下
晏子朝乘弊车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
寡耶何乘不佼之甚也晏子出公使梁丘据遗
之路舆乘马三反不受公不悦趍召晏子晏子
者也对曰社稷之臣公问社稷之臣若何对曰
能立社稷别上下之义使当其理制百官之序
使得其所作为辞令可布于四方也自是之后
君不以礼不见晏子
杂下
晏子朝乘弊车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
寡耶何乘不佼之甚也晏子出公使梁丘据遗
之路舆乘马三反不受公不悦趍召晏子晏子
卷三十 第 22b 页
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对曰君使臣监
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食饮之养以先齐国之
民然犹恐侈靡而不顾行也今路舆乘马君乘
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食而多
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不受
晏子相景公其论人也见贤即进之不同君所
欲见不善则废之不避君所爱行己而无私直
言而无讳
景公游淄闻晏子卒公乘而驱自以为迟下车
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食饮之养以先齐国之
民然犹恐侈靡而不顾行也今路舆乘马君乘
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食而多
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不受
晏子相景公其论人也见贤即进之不同君所
欲见不善则废之不避君所爱行己而无私直
言而无讳
景公游淄闻晏子卒公乘而驱自以为迟下车
卷三十 第 23a 页
而趍知不若车之速则又乘比至于国者四下
而趍行哭而往至伏尸而号曰子大夫日夜责
寡人不遗尺寸寡人犹且淫逸而不收怨罪重
积于百姓今天降祸于齐国不加寡人而加之
夫子齐国之社稷危矣百姓将谁告乎晏子没
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
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大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
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矣未尝闻吾不
善今射出质唱善者如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
而趍行哭而往至伏尸而号曰子大夫日夜责
寡人不遗尺寸寡人犹且淫逸而不收怨罪重
积于百姓今天降祸于齐国不加寡人而加之
夫子齐国之社稷危矣百姓将谁告乎晏子没
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
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大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
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矣未尝闻吾不
善今射出质唱善者如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
卷三十 第 23b 页
臣之不肖也智不足以知君不善勇不足以犯
君之颜然而有一焉臣闻君好之则臣服之君
嗜之则臣食之尺蠖食黄其身黄食苍其身苍
君其犹有食谄人之言乎公曰善
司马法
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治之谓正(治民用兵/平乱讨暴)
(必以/义)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以杀止杀杀/可以生也)攻
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除民害去/乱君也)以战去战虽
战可也故仁见亲义见悦智见恃勇见方信见
君之颜然而有一焉臣闻君好之则臣服之君
嗜之则臣食之尺蠖食黄其身黄食苍其身苍
君其犹有食谄人之言乎公曰善
司马法
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治之谓正(治民用兵/平乱讨暴)
(必以/义)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以杀止杀杀/可以生也)攻
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除民害去/乱君也)以战去战虽
战可也故仁见亲义见悦智见恃勇见方信见
卷三十 第 24a 页
信(将有五材则民亲/悦恃方而信之也)故内得爱焉所以守也外
得威焉所以战也(利加于民则守固/威加敌民则战胜)故战道不
违时不历民病所以爱吾民也(春秋兴师为违/时饥疲不行所)
(以爱/己也)不加丧不因凶所以爱其民也(敌有丧饥/疲不加兵)
(爱彼/民也)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民也(大寒甚暑吏/士懈倦难以)
(警戒大寒以露则生外疾甚暑以暴/则生内疾故不出师爱己彼之民也)故国虽大
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天下既平春蒐
秋狝振旅治兵所以不忘战也古者逐奔不远
从绥不过三舍不穷不能而哀怜伤病是以明
得威焉所以战也(利加于民则守固/威加敌民则战胜)故战道不
违时不历民病所以爱吾民也(春秋兴师为违/时饥疲不行所)
(以爱/己也)不加丧不因凶所以爱其民也(敌有丧饥/疲不加兵)
(爱彼/民也)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民也(大寒甚暑吏/士懈倦难以)
(警戒大寒以露则生外疾甚暑以暴/则生内疾故不出师爱己彼之民也)故国虽大
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天下既平春蒐
秋狝振旅治兵所以不忘战也古者逐奔不远
从绥不过三舍不穷不能而哀怜伤病是以明
卷三十 第 24b 页
其仁也成列而鼓是以明其信也争义不争利
是以明其义也又能舍服是以明其勇也知始
知终是以明其知也五德以时合散以为民纪
古之道也(仁义勇智信民之本随时而施/舍为民纲纪古之所传政道也)先王
之治顺天之道设地之宜官人之德而正名治
物(正者正官名也/名正则可法)立国辨职(立国治民分守/境界各治其职)诸
侯悦怀海外来服(服从/己也)狱弭而兵寝圣德之治
也其次贤王制礼乐法度乃作五刑兴甲兵以
讨不义巡狩省方会诸侯考不同其有失命乱
是以明其义也又能舍服是以明其勇也知始
知终是以明其知也五德以时合散以为民纪
古之道也(仁义勇智信民之本随时而施/舍为民纲纪古之所传政道也)先王
之治顺天之道设地之宜官人之德而正名治
物(正者正官名也/名正则可法)立国辨职(立国治民分守/境界各治其职)诸
侯悦怀海外来服(服从/己也)狱弭而兵寝圣德之治
也其次贤王制礼乐法度乃作五刑兴甲兵以
讨不义巡狩省方会诸侯考不同其有失命乱
卷三十 第 25a 页
常圯德逆天之时遍告于诸侯章明有罪天子
正刑(刑者正天子之法也刑以征/不义伐不从王者之法也)冢宰与伯布
命于军曰入罪国之地无暴神祇无行田猎无
有暴虐无弃土功无燔墙屋无伐树木无取六
畜无取禾粟无取器械见其老幼奉归勿伤虽
遇壮者不校勿敌敌若伤之医药归之既诛有
罪王及诸侯修正其国举贤更立明正复职(王/者)
(与四方诸侯伐无道之国整顿其民人举贤/良更立为君奉尊王法复五官之职事也)古
者逐奔不远从绥不及所以示君子且有礼不
正刑(刑者正天子之法也刑以征/不义伐不从王者之法也)冢宰与伯布
命于军曰入罪国之地无暴神祇无行田猎无
有暴虐无弃土功无燔墙屋无伐树木无取六
畜无取禾粟无取器械见其老幼奉归勿伤虽
遇壮者不校勿敌敌若伤之医药归之既诛有
罪王及诸侯修正其国举贤更立明正复职(王/者)
(与四方诸侯伐无道之国整顿其民人举贤/良更立为君奉尊王法复五官之职事也)古
者逐奔不远从绥不及所以示君子且有礼不
卷三十 第 25b 页
远则难诱不及则难陷以礼为固以仁为胜既
胜之后其教可复是以君子贵之也故礼与法
表里也文与武左右也古者贤王明民之德尽
民之善故无废德无简民赏无所生罚无所诫
也(民有一善处一事故能尽民之善无损/德弃民也能堪其事故赏罚无所施也)有虞
氏不赏不罚而民可用至德也夏赏而不罚至
教也殷罚而不赏至威也周以赏罚德衰也赏
不踰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罚不迁列欲民
速睹为不善之害也(赏功不移时罚恶不转列/所以劝善惩恶欲速疾也)
胜之后其教可复是以君子贵之也故礼与法
表里也文与武左右也古者贤王明民之德尽
民之善故无废德无简民赏无所生罚无所诫
也(民有一善处一事故能尽民之善无损/德弃民也能堪其事故赏罚无所施也)有虞
氏不赏不罚而民可用至德也夏赏而不罚至
教也殷罚而不赏至威也周以赏罚德衰也赏
不踰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罚不迁列欲民
速睹为不善之害也(赏功不移时罚恶不转列/所以劝善惩恶欲速疾也)
卷三十 第 26a 页
大捷不赏上下皆不伐善也(一军皆胜上下/俱不取功也)上
苟不伐善则不骄矣下苟不伐善必不登矣上
下不伐善若此让之至也大败不诛上下皆不
善在己也(一军奔北人皆有罪故/不诛上下俱有过失也)上苟以不善
在己必悔其过下苟以不善在己必远其罪上
下分恶若此让之至也(上下不取其善君不/骄下下不求进也)
孙子兵法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兴兵/深入)
(长驱据其都邑绝其外内敌举国来/服为上以兵击破服得之为次也)全军为上
苟不伐善则不骄矣下苟不伐善必不登矣上
下不伐善若此让之至也大败不诛上下皆不
善在己也(一军奔北人皆有罪故/不诛上下俱有过失也)上苟以不善
在己必悔其过下苟以不善在己必远其罪上
下分恶若此让之至也(上下不取其善君不/骄下下不求进也)
孙子兵法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兴兵/深入)
(长驱据其都邑绝其外内敌举国来/服为上以兵击破服得之为次也)全军为上
卷三十 第 26b 页
破军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是故百战百胜
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未战而敌/自屈服也)故上兵伐谋(敌始有谋/伐之易也)其次伐交(交/将)
(合/也)其次伐兵(兵形/巳成)下攻攻城(敌国巳收其外粮/城守攻之为下)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
非攻也毁人之国而不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
故兵不钝而利可全也兵形象水水行避高而
就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故水因地而制行兵
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定势水无常形能与敌变
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未战而敌/自屈服也)故上兵伐谋(敌始有谋/伐之易也)其次伐交(交/将)
(合/也)其次伐兵(兵形/巳成)下攻攻城(敌国巳收其外粮/城守攻之为下)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
非攻也毁人之国而不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
故兵不钝而利可全也兵形象水水行避高而
就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故水因地而制行兵
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定势水无常形能与敌变
卷三十 第 27a 页
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君命有所不受(苟便于事/不拘于君)
(命/也)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能待之也无恃其不
攻恃吾之不可攻也夫唯无虑而易于敌者必
禽于人故卒未附亲而罚之即不服不服即难
用也卒巳附亲而罚不行者即不可用矣故令
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则民服令
素行者与众相得也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
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故进不求名退不避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君命有所不受(苟便于事/不拘于君)
(命/也)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能待之也无恃其不
攻恃吾之不可攻也夫唯无虑而易于敌者必
禽于人故卒未附亲而罚之即不服不服即难
用也卒巳附亲而罚不行者即不可用矣故令
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则民服令
素行者与众相得也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
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故进不求名退不避
卷三十 第 27b 页
罪唯民是保而利全于主国之宝也视卒如婴
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
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全乱而不能治譬若
骄子不可用也(恩不可专用/罚不可专任)知吾卒之可以击
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
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
之半也(胜之半者/未可知也)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
天知地胜乃可全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
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
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全乱而不能治譬若
骄子不可用也(恩不可专用/罚不可专任)知吾卒之可以击
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
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
之半也(胜之半者/未可知也)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
天知地胜乃可全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
卷三十 第 28a 页
赴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不得巳/而用兵)主不可以怒而
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用不合于
利而止怒可复喜愠可复悦亡国不可复存死
者不可复生也故曰明王慎之良将敬之此安
国之道也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
之奉日千金内外骚动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古者八家为邻一家从军七家奉之言/十万之师不事不耕者凡七十万家也)相守数
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
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
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用不合于
利而止怒可复喜愠可复悦亡国不可复存死
者不可复生也故曰明王慎之良将敬之此安
国之道也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
之奉日千金内外骚动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古者八家为邻一家从军七家奉之言/十万之师不事不耕者凡七十万家也)相守数
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
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
卷三十 第 28b 页
之主也故明王圣主贤君胜将所以动而胜人
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
(不可祷祀/以求也)不可象于事也(不可以事/类求也)不可验于
度(不可以行/事度也)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群书治要卷第三十三
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
(不可祷祀/以求也)不可象于事也(不可以事/类求也)不可验于
度(不可以行/事度也)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群书治要卷第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