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九
卷二十九 第 1a 页
群书治要卷第三十二
    秘书监钜鹿男臣魏徵等奉 敕撰
  管子 管夷吾
牧民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仓廪实则
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
维张则君令行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国有四维
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
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
卷二十九 第 1b 页
错也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政之
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
我逸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
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逸乐之则民为之
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
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
足以恐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
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
危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
卷二十九 第 2a 页
者叛之故知与之为取者政之宝也措国于不
倾之地积于不凋之仓藏于不竭之府下令于
流水之原使民于不争之官明必死之路开必
得之门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
不行不可复措国于不倾之地授有德也积于
不凋之仓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养桑麻育
六畜也下令于流水之原令顺民心也使民于
不争之官使民各为其所长也明必死之路严
刑罚也开必得之门信庆赏也不为不可成量
卷二十九 第 2b 页
民力也不求不可得不彊民以其所恶也不处
不可久不偷取壹世也不行不可复不欺其民
也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维君之节御
人之辔在上之所贵导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
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故君求之则臣得之君
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无蔽汝恶无
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
是谓圣王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勇力不
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唯有道者能
卷二十九 第 3a 页
备患于未形也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人
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故知时者可立
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于时而察于用
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缓者后于事吝于
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形势
言而不可复者君不言也行而不可再者君不
行也凡言而不可复行而不可再者有国者之
大禁也
卷二十九 第 3b 页
权脩
万乘之国兵不可以无主土地博大野不可以
无吏百姓殷众官不可以无长操民命朝不可
以无政地博而国贫者野不辟也民众而兵弱
者民无取也故末产不禁则野不辟赏罚不信
则民无取野不辟民无取外不可以应敌内不
可以固守地辟而国贫者舟舆饰台榭广也赏
罚信而兵弱者轻用众使民劳也民劳则力竭
赋敛厚则下怨上民力竭则令不行下怨上令
卷二十九 第 4a 页
不行而求敌勿谋己不可得也欲为天下者必
重用其国欲为其国者必重用其民欲为其民
者必重尽其力无以畜之则往而不可止也无
以牧之则处而不可使也远人至而不去则有
以畜之也民众而可壹则有以牧之也见其可
也喜之有徵见其不可也恶之有刑赏罚信于
其所见虽其所不见其敢为之乎见其可也喜
之无徵见其不可也恶之无刑赏罚不信于其
所见而求其所不见之为之化不可得也地之
卷二十九 第 4b 页
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
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间
则上下相疾矣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正国虽
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无正国虽大必危身
者治之本也故上不好本事则末产不禁末产
不禁则民缓于时事而轻地利轻地利而求田
野之辟仓廪之实不可得也商贾在朝则货财
上流妇言人事则赏罚不信男女无别则民无
廉耻而求百姓之安兵士之死节不可得也朝
卷二十九 第 5a 页
廷不肃贵贱不明长幼不分度量不审衣服无
等下贱侵节而求百姓之尊主政令不可得也
上好诈谋间欺臣下赋敛竞得使民偷壹则百
姓疾怨而求下之亲上不可得也有地不务本
事君国不能壹民而求宗庙社稷之无危不可
得也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立君
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
卷二十九 第 5b 页
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
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者则不可加于尊位功
力未见于国者则不可与重禄临事不信于民
者则不可使任大官故德厚而位卑者谓之过
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宁过于君子而无失于
小人过于君子其为怨浅矣失于小人其为祸
深矣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位不至仁不可授
国柄二曰见贤不能让不可与尊位三曰罚避
亲贵不可使主兵四曰不好本事不务地利而
卷二十九 第 6a 页
轻赋敛不可与都邑此四务者安危之本也故
曰卿相不得众国之危也大臣不和同国之危
也兵主不足畏国之危也民不怀其产国之危
也故大德至仁则操国得众见贤能让则大臣
和同罚不避亲贵则威行于邻敌好本事务地
利则民怀其产矣
七法
言是而不能立言非而不能废有功而不能赏
有罪而不能诛若是而能理民者未之有也是
卷二十九 第 6b 页
必立非必废有功必赏有罪必诛若是治安矣
五辅
古之圣王所以取明名广誉厚功大业显于天
下不忘于后世非得人者未之尝闻也暴主之
所以失国家危社稷覆宗庙灭于天下非失人
者未之尝闻也今有土之君皆处欲安动欲威
战欲胜守欲固大者欲王天下小者欲霸诸侯
而不务得人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
而国亡故曰人不可不务也此天下之极也曰
卷二十九 第 7a 页
然则得人之道莫如利之利之道莫如教之故
善为政者田畴垦而国邑实朝廷间而官府治
公法行而私曲止仓廪实而囹圄空贤人进而
奸民退其君子上忠正而下谄谀其士民贵武
勇而贱得利其庶人好耕农而恶饮食于是财
用足而食饮薪菜饶是故上必宽裕而有解舍
下必听从而不疾怨上下和同而有礼义故处
安而动威战胜而守固不能为政者田畴荒而
国邑虚朝廷凶而官府乱公法废而私曲行仓
卷二十九 第 7b 页
廪虚而囹圄实贤人退而奸民进其君子上谄
谀而下忠正其士民贵得利而贱武勇其庶人
好饮食而恶耕农于是财用匮而食饮薪菜乏
上弥残苟而无解舍下愈覆鸷而不听从上下
交引而不和同故处不安而动不威战不胜而
守不固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国
亡以此观之则政不可不慎也
法法
闻贤而不举殆也闻善而不索殆也见能而不
卷二十九 第 8a 页
使殆也亲仁而不固殆也同谋而离殆也人主
不周密则正言直行之士危正言直行之士危
则人主孤而无内人主孤而无内则人臣党而
成群使人主孤而无内人臣党而成群者此非
人臣之罪也人主之过也号令巳出又易之礼
义巳行又止之度量巳制又迁之刑法巳措又
移之如是则赏庆虽重民不劝也杀戮虽繁民
不畏也使贤者食于能斗士食于功贤者食于
能则上尊而民从斗士食于功则卒轻患而傲
卷二十九 第 8b 页
敌二者设于国则天下治而主安矣
凡赦者小利而大害者也故久而不胜其祸无
赦者小害而大利者也故久而不胜其福故赦
者奔马之委辔也无赦者痤疽之砭石也先王
制轩冕足以著贵贱不求其观也使君子食于
道小人食于力君子食于道则上尊而民顺小
人食于力则财厚而养足
凡人君之所以为君者势也势在下则君制于
臣势在上则臣制于君故君臣之易位势在下
卷二十九 第 9a 页
也故曰堂上远于百里堂下远于千里门廷远
于万里今步者一日百里之情通矣堂上有事
十日而君不闻此所谓远于百里也步者十日
千里之情通矣堂下有事一月而君不闻此所
谓远于千里也步者百日万里之情通矣门廷
有事㫷年而君不闻此所谓远于万里也故请
入而不出谓之灭出而不入谓之绝入而不至
谓之侵出而道止谓之壅灭绝侵壅之君者非
杜其门而守其户也为政之有所不行也政者
卷二十九 第 9b 页
正也圣人明正以治国故正者所以止过而逮
不及也过与不及皆非正也非正则伤国一也
勇而不义伤兵仁而不法伤正故军之败也生
于不义法之侵也生于不正故言有辩而非务
者行有难而非善者故言必中务不苟为辩行
必思善不苟为难规矩者方圜之正也虽有巧
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圜也故巧者能生
规矩不能废规矩而正方圜圣人能生法不能
废法而治国故虽有明智高行背法而治是废
卷二十九 第 10a 页
规矩而正方圜也贤人不至谓之蔽忠臣不至
谓之塞令之不行谓之障禁而不止谓之逆蔽
塞障逆之君者不杜其门而守其户也为贤者
之不至令之不行也凡民从上也不从口之所
言从情之所好也上好勇则民轻死上好仁则
人轻财故上之所好民必甚焉是故明君知民
之必以上为心也故置法以自治立义以自正
也故上不行则民不从是以有道之君行法脩
制公国壹民以听于世忠臣直进以论其能明
卷二十九 第 10b 页
君不以禄爵私所爱忠臣不诬能以干爵禄君
不私国臣不诬能行此道者虽未大治正民之
径也
中匡
管仲朝公曰寡人愿闻国君之信对曰民爱之
邻国亲之天下信之此国君之信公曰善请问
信安始而可对曰始于为身中于为国成于为
天下公曰请问为身对曰道血气以求长年长
心长德此为身也远举贤人慈爱百姓此为国
卷二十九 第 11a 页
也法行而不苛刑廉而不赦此为天下也
小匡
桓公自苢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辞曰君有加
惠于其臣使臣不冻喂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
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
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
失柄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
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
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子民之父母
卷二十九 第 11b 页
也将欲治其子不可以弃其父母公曰管夷吾
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
彼为其君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
公使人请之鲁囚管仲以与齐桓公亲迎之郊
遂与归礼之于庙而问为政焉管仲相三月请
论百官公曰诺管仲曰升降揖让进退闲习臣
不如隰朋请立以为大行辟土聚粟尽地之利
臣不如宁戚请立以为司田平原广牧车不结
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
卷二十九 第 12a 页
如王子城父请立以为大司马决狱折中不杀
不辜不诬无罪臣不如宾胥无请立以为大理
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避死亡不挠贵富臣不
如东郭牙请立以为大谏之官此五子者夷吾
一不如然君若欲治国彊兵则五子者存若欲
霸王夷吾在此桓公曰善
霸形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贰鸿飞而过
之桓公叹曰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四
卷二十九 第 12b 页
方无远所欲至焉寡人之有仲父犹飞鸿之有
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壹言教寡
人乎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
从其本事矣桓公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
齐国百姓公之本也民甚忧饥而税敛重民甚
惧死而刑政险民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轻其
税敛则民不忧饥缓其刑政则民不惧死举事
以时则民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命矣
霸言
卷二十九 第 13a 页
夫明王之所轻者马与玉其所重者政与军然
轻与人政而重与人马轻与人军而重与人玉
重宫阙之劳而轻四境之守其所以削也圣人
能辅时不能违时智者善谋不如当时精时者
日少而功多夫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是以
圣王务具其备而慎守其时以备待时以时兴
事德利百姓威振天下令行而不咈近无不服
远无不听

卷二十九 第 13b 页
管仲复于桓公曰任之重者莫如身涂之畏者
莫如口期之远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涂至远
期唯君子为能及矣
君臣
国之所以乱者四内有疑妻之妾此宫乱也庶
有疑嫡之子此家乱也朝有疑相之臣此国乱
也任官无能此众乱也四者无别主失其体群
官朋党以怀其私则失彊矣故妻必定子必正
相必直立以听官必忠信以敬
卷二十九 第 14a 页
小称
管子曰身不善之患无患人莫己知民之观也
察矣不可遁逃故我有善则立誉我我有过则
立毁我当人之毁誉也则莫归问于家矣故明
王有过则反之于身有善则归之于民有过而
反之身则身惧有善而归之民则民喜往喜民
来惧身此明王之所以治民也今夫桀纣则不
然有善则反之于身有过则归之于民有过而
归之于民则民怒有善而反之于身则身骄往
卷二十九 第 14b 页
怒民来骄身此其所以失身也可无慎乎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病矣若不
可讳将何以诏寡人管仲对曰臣愿君之远易
牙竖刁堂巫公子开方夫易牙以调味事公公
曰唯烝婴儿之未尝也于是烝其首子而献之
公人情非不爱其子也于子之不爱将何有于
公公喜宫而妒竖刁自刑而为公治内人情非
不爱其身也于身之不爱将何有于公公子开
方事公十五年不归视其亲于亲之不爱焉能
卷二十九 第 15a 页
有于公桓公曰善管仲死巳葬公召四子者废
之逐堂巫而苛病起逐易牙而味不至逐竖刁
而宫中乱逐公子开方而朝不治桓公曰嗟圣
人固有悖乎乃复四子者处期年四人作难围
公一室十日不通公曰嗟死者无知则巳若有
知吾何面目以见仲父于地下乃援素幭以裹
首而绝死十一日虫出于户葬以扬门之扇以
不终用贤也
桓公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人饮饮酣桓公谓叔
卷二十九 第 15b 页
牙曰盍不起为寡人寿乎叔牙奉杯而起曰使
公无忘出而在于莒使管仲无忘束缚在于鲁
也使宁戚无忘饭牛车下也桓公避席再拜曰
寡人与二大夫能无忘夫子之言则国之社稷
必不危矣
治国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必
难治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
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
卷二十九 第 16a 页
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
难治也故曰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是以善为
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昔者七十九代之君
法制不壹号令不同然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
富而粟多也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
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
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
富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
所谓兴利者利农事也所谓除害者禁害农事
卷二十九 第 16b 页
也国富则安乡家安乡家则虽变俗易习驱众
移民至于杀之而不怨也民贫则轻家易去轻
家易去则上令不能必行上令不能必行则禁
不能必止禁不能必止则战不必胜守不必固
矣夫令不必行禁不必止战不必胜守不必固
命之曰寄生之君此由不利农少粟之害也粟
者王者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治国之道也
桓公问
齐桓公问管子曰吾念有而勿失得而勿忘为
卷二十九 第 17a 页
之有道乎对曰勿创勿作时至而随无以私好
恶害公正察民所恶以自为戒黄帝立明台之
议尧有衢室之问舜有告善之旌禹立谏鼓于
朝汤有总街之庭以观民诽也此古圣帝明王
所以有而勿失得而勿忘者也
形势解
人主之所以令则行禁则止者必令于民之所
好而禁于民之所恶也民之情莫不欲生而恶
死莫不欲利而恶害也故上令于生利人则令
卷二十九 第 17b 页
行禁于杀害人则禁止矣令之所以行者必民
乐其政也而令乃行故曰贵有以行令也
人主之所以使下尽力而亲上者必为天下致
利除害也故德泽加于天下惠施厚于万物父
子得以安群生得以育故万民驩尽其力而乐
为上用入则务本疾作以实仓廪出则尽节死
敌以安社稷虽劳苦卑辱而不敢告也民利之
则来害之则去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于四
旁无择也故欲来民者先起其利虽不召而民
卷二十九 第 18a 页
自至设其所恶虽召之而民不可来也莅民如
父母则民亲爱之导民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
曰吾亲民而民亲矣莅民如仇雠则民疏之导
之不厚遇之无实虽言曰吾亲民民不亲也
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偷得利而
后有害偷得乐而后有忧者圣人不为也故圣
人择言必顾其累择行必顾其忧
圣人之求事也先论其理义计其可否故义则
求之不义则止可则求之不可则止故其所得
卷二十九 第 18b 页
事者常为身宝小人求事也不论其理义不计
其可否不义亦求之不可亦求之故其所得事
者未尝为赖也故曰必得之事不足赖也
人主者温良宽厚则民爱之整齐严庄则民畏
之故民爱之则亲畏之则用夫民亲而为用主
之所急也故曰且怀且威则君道备矣
人主能安其民则民事其主如事其父母故主
有忧则忧之有难则死之人主视民如土则民
不为用主有忧则不忧有难则不死故曰莫乐
卷二十九 第 19a 页
之则莫哀之莫生之则莫死之
民之所以守战至死而不衰者上之所以加施
于民者厚也故上施厚则民之报上亦厚上施
薄则民之报上亦薄故薄施而厚责君不能得
于臣父不能得于子
民之从有道也如饥之先食也如寒之先衣也
如暑之先阴也故有道则民归之无道则民去
之故道在身则言自顺行自正事君自忠事父
自孝遇人自理天之道满而不溢盛而不衰明
卷二十九 第 19b 页
主法象天道故贵而不骄富而不奢故能长守
富贵久有天下而不失也故曰持满者与天
明主救天下之祸安天下之危者也必待万民
之为用也而后能为之故曰安危者与人地大
国富民众兵彊此盛满之国也虽巳盛满无德
厚以安之无度数以治之则国非其国而民非
其民也故曰失天之度虽满必涸臣不亲其主
百姓不信其吏上下离而不和故虽自安必且
危之故曰上下不和虽安必危
卷二十九 第 20a 页
古者三王五伯皆人主之利天下者也故身贵
显而子孙被其泽桀纣幽厉皆人主之害天下
者也故身困伤而子孙蒙其祸故曰疑今者察
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
古者武王地方不过百里战卒之众不过万人
然能战胜攻取立为天子而世谓之圣王者知
为之术也桀纣贵为天子富有海内地方甚
大战卒甚众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戮者不知
为之术也故能为之则小可以为大贱可以
卷二十九 第 20b 页
为贵不能为之则虽为天子人犹夺之
明王度量人力之所能为而后使焉故令于人
之所能为则令行使于人之所能为则事成乱
主不量人力令于人之所不能为故其令废使
于人之所不能为故其事败夫令出而废举事
而败此彊不能之罪也
明主不用其智而任圣人之智不用其力而任
众人之力故以圣人之智思虑者无不知也以
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能自去而因天下
卷二十九 第 21a 页
之智力起则身逸而福多乱主独用其智而不
任圣人之智独用其力而不任众人之力故其
身劳而祸多故曰独任之国劳而多祸
明主者人未之见而皆有亲心焉者有使民亲
之之道也故其位安而民往之故曰未之见而
亲焉可以往矣
人主出言不逆于民心不悖于理义其所言足
以安天下者也人唯恐其不复言也出言而离
父子之亲疏君臣之道害天下之众此言之不
卷二十九 第 21b 页
可复者也故明君不言也
人主身行方正使人有理遇人有礼行发于身
而为天下法式人唯恐其不复行也身行不正
使人暴虐遇人不信行发于身而为天下笑者
此不可复之行也故曰行而不可再者君不行

言之不可复者其言不信也行之不可再者其
行暴贼也故言而不信则民不附行而暴贼则
天下怨民不附天下怨此灭亡之所从生也故
卷二十九 第 22a 页
明主禁之故曰凡言行之不可复者有国者之
大禁也
板法解
治国有三器乱国有六攻明君能胜六攻而立
三器故国治不肖君不能胜六攻而立三器故
国不治三器者何也曰号令也斧钺也禄赏也
六攻者何也曰亲也贵也货也色也巧佞也玩
好也三器之用何也曰非号令无以使下非斧
钺无以威众非禄赏无以劝民六攻之败何也
卷二十九 第 22b 页
曰虽不听而可以得存虽犯禁而可以得免虽
无功而可以得富夫国有不听而可以得存者
则号令不足以使下有犯禁而可以得免者则
斧钺不足以威众有无功而可以得富者则禄
赏不足以劝民号令不足以使下斧钺不足以
威众禄赏不足以劝民则人君无以自守也
明法解
明主者审于法禁而不可犯也察于分职而不
可乱也故群臣不敢行其私贵臣不得蔽贱近
卷二十九 第 23a 页
者不得塞远孤寡老弱不失其职此之谓治国
故曰所谓治国者主道明也
法度者主之所以制天下而禁奸邪也私意者
所以生乱长奸而害公正也故法度行则国治
私意行则国乱明主虽心之所爱而无功者弗
赏也虽心之所憎而无罪者弗罚也案法式而
验得失非法度不留意焉故曰先王之治国也
不淫意于法之外
明主之治国也案赏罚行其正理其当赏者群
卷二十九 第 23b 页
臣不得辞也其当罚者群臣弗敢避也夫赏功
诛罪者所以为天下致利除害也草茅弗去则
害禾谷盗贼弗诛则伤良民夫舍公法而行私
惠则是利奸邪而长暴乱也行私惠而赏无功
则是使民偷幸而望于上也行私惠而赦有罪
则是使民轻上而易为非也夫舍公法用私惠
明主弗为也故曰不为惠于法之内
权衡者所以起轻重之数也然而人弗事者非
心恶利也权不能为之多少其数而衡不能为
卷二十九 第 24a 页
之轻重其量也人知事权衡之无益故弗事也
故明主在上位则官不得枉法吏不得为私民
知事吏之无益故货财不行于吏权衡平正而
待物故奸诈之人不得行其私故曰有权衡之
称者不可欺以轻重也
尺寸寻丈者所以得短长之情也故以尺寸量
短长则万举而万不失矣是故尺寸之度虽富
贵众彊不为益长虽卑辱贫贱弗为损短公平
而无所偏故奸诈之人弗能误也故曰有寻丈
卷二十九 第 24b 页
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
凡所谓忠臣者务明法术日夜佐主明于度数
之理以治天下者也奸邪之臣知法术明之必
治也治则奸臣困而法术之士显是故奸邪之
所务事者使法无明主无寤而己得所欲也故
方正之臣得用则奸邪之臣困伤矣是方正之
与奸邪不两进之势也奸邪之在主之侧者不
能勿恶之惟恶之则必候主间而日夜危之人
主弗察而用其言则忠臣无罪而困死奸臣无
卷二十九 第 25a 页
功而富贵故曰忠臣死于非罪而邪臣起于非

富贵尊显久有天下人主莫弗欲也令行禁止
海内无敌人主莫弗欲也蔽欺侵陵人主莫不
恶也失天下灭宗庙人主莫不恶也忠臣之欲
明法术以致主之所欲而除主之所恶者也奸
臣之擅主者有以私危之则忠臣无从进其公
正之数矣故曰所死者非罪所起者非功然则
为人臣者重私而轻公矣
卷二十九 第 25b 页
明主之择贤人也言勇者试之以军言智者试
之以官试于军而有功者则举之试于官而事
治者则用之故以战攻之事定勇怯以官职之
治定愚智故勇怯愚智之见也如白黑之分乱
主则不然听言而不试故妄言者得用任人而
不课故不肖者不困故明主以法案其言而求
其实以官任其身而课其功专任法不自举焉
故曰先王之治国也使法择人弗自举也
凡所谓功者安主上利万民者也夫破军杀将
卷二十九 第 26a 页
战胜攻取使主无危亡之忧而百姓无死虏之
患此军士之所以为功者也奉主法治境内使
彊不凌弱众不暴寡万民欢尽其力而奉养其
主此吏之所以为功也匡主之过救主之失明
理义以导其主主无邪僻之行蔽欺之患此臣
之所以为功也故明主之治也明分职而课功
劳有功者赏乱治者诛诛赏之所加各得其宜
而主不自与焉故曰使法量功不自度也
明主之治也审是非察事情以度量案之合于
卷二十九 第 26b 页
法则行不合于法则止功充其言则赏不充则
诛故言智能者必有见功而后举之言恶败者
必有见过而后废之如此则士上通而莫之能
妒不肖者困废而莫之能举故曰能不可蔽而
败不可饰也
轻重
管子入复桓公曰终岁之租金四万二千金请
以一朝素赏军士桓公即诺期于泰舟之野朝
军士桓公即坛而立管子执𫀆而揖军士曰谁
卷二十九 第 27a 页
能陷阵破众者赐之百金三问不对有一人秉
剑而前问曰几何人之众也管子曰千人之众
曰千人之众臣能陷之赐之百金管子又曰兵
接弩张谁能得卒长者赐之百金问曰几何人
卒之长也管子曰千人之长千人之长臣能得
之赐之百金管子又曰谁能听旌旗之所指而
得执将首者赐之千金言能得者累千人赐之
人千金其馀言能外斩首者赐之人十金一朝
素赏四万二千金廓然虚桓公惕然大息曰吾
卷二十九 第 27b 页
曷以识此管子曰君勿患且使外为名于其内
乡为功于其亲家为德于其妻子若此则士必
争名报德无北之意矣吾举兵而攻破其军并
其地则非特四万二千金之利也公曰诺乃戒
大将曰百人之长必为之朝礼千人之长必拜
而送之降两级其有亲戚者必遗之酒四石肉
四鼎其无亲戚者必遗其妻子酒三石肉三鼎
行教半岁父教其子兄教其弟妻谏其夫曰见
礼若此不死列阵可以反于乡乎桓公终举兵
卷二十九 第 28a 页
攻莱战于莒鼓旗未相望而莱人大遁故遂破
其军兼其地而虏其将故未列地而封未出金
而赏破莱军并其地禽其君此素赏之计也
卷二十九 第 28b 页

群书治要卷第三十二
卷二十九 第 2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