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九
卷十九 第 1a 页
群书治要卷第二十二
    秘书监钜鹿男臣魏徵等奉 敕撰
  后汉书二

宋弘字仲子长安人也世祖尝问弘通博之士
弘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几能及扬雄刘向父
子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帝每宴辄令鼓琴
好其繁声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伺谭内出正
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
卷十九 第 1b 页
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
进郑声以乱雅颂非忠正者也能自改耶将令
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
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
之弘乃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
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帝改容
谢之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弘推进
贤士三十馀人或相及为公卿者弘当宴见御
坐新施屏风图画列女帝数顾视之弘正容言
卷十九 第 2a 页
曰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帝即为彻之笑谓弘曰
闻义则服可乎对曰陛下进德臣不胜其喜时
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
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
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
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韦彪字孟达扶风人也拜大鸿胪是时陈事者
多言郡国贡举率非功次故守职益懈而吏事
卷十九 第 2b 页
寖疏咎在州郡彪上议曰孔子曰事亲孝故忠
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夫人才
行少能相兼是以孟公绰优于赵魏老不可以
为滕薛大夫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练之吏持
心近薄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者在其所以磨
之故也士宜以才行为先不可纯以阀阅然其
要归在于选二千石二千石贤则贡举皆得其
人矣帝深纳之彪以世承二帝吏治之后多以
苛刻为能又置官选职不必以才上疏谏曰农
卷十九 第 3a 页
民急于务而苛吏夺其时赋发充常调而贪吏
割其财此其巨患也夫欲急民所务当先除其
所患天下枢要在于尚书尚书之选岂可不重
而间者多从郎官超升此位虽晓习文法长于
应对然察察小惠类无大能宜简尝历州宰素
有名者虽进退舒迟时有不逮然端心向公奉
职周密宜鉴啬夫捷急之对深思绛侯木讷之
功也往时楚狱大起故置令史以助郎职而类
多小人好为奸利今者务简可皆停省又谏议
卷十九 第 3b 页
之职应用公直之士通才謇正有补益于朝者
今或从徵试辈为大夫又御史外迁动据州郡
并宜清选其任责以言绩其二千石视事虽久
而为吏民所便安者宜增秩重赏勿妄迁徙惟
留圣心书奏帝纳之
杜林字伯山扶风人也为光禄勋建武十四年
群臣上言古者肉刑严重则民畏法令今宪章
轻薄故奸轨不胜宜增科禁以防其源诏下公
卿林奏曰夫人情挫辱则义节之风损法防繁
卷十九 第 4a 页
多则苟免之行兴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古
之明王深识远虑动居其厚不务多辟周之五
刑不过三千大汉初兴详览失得故破矩为圆
斲雕为朴蠲除苛政更立疏网海内欢欣人怀
宽德及至其后渐以滋章吹毛索疵诋欺无限
果桃菜茹之馈集以成赃小事无妨于义以为
大戮故国无廉士家无完行至于法不能禁令
不能止上下相遁为弊弥深臣愚以为宜如旧
卷十九 第 4b 页
制帝从之
桓谭字君山沛国人也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
陈时政所宜曰臣闻国家之废兴在于政事政
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治
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
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治道未理者其
所谓贤者异也盖善治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
立防威德更兴文武迭用然后政调于时而躁
人可定昔董仲舒言治国譬若琴瑟其不调者
卷十九 第 5a 页
则解而更张夫更张难行而咈众者亡是故贾
谊以才逐而晁错以智死世虽有殊能而终莫
敢谈者惧于前事也且设法禁者非能尽塞天
下之奸皆合众人之所欲也大抵取便国利事
多者则可矣又见法令决事轻重不齐或一事
殊法同罪异论奸吏得因缘为市所欲活则出
生议所欲陷则与死比是为刑开二门也今可
令通义理明习法律者校定科比一其法度班
下郡国蠲除故条如此天下知方而狱无怨滥
卷十九 第 5b 页
矣书奏不省是时帝方信谶多以决定嫌疑谭
复上疏曰今诸巧慧小才伎数之人增益图书
矫称谶记以欺惑贪邪诖误人主焉可不抑远
之哉其事虽有时合譬犹卜数只偶之类陛下
宜垂明听发圣意屏群小之曲说述五经之正
义略雷同之俗语详通人之雅谋帝省奏愈不
悦其后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帝谓谭曰吾欲以
谶决之何如谭默然良久曰臣不读谶帝问其
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
卷十九 第 6a 页
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得解出为六安
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
冯衍字敬通京兆人也更始二年遣尚书仆射
鲍永行大将军事安集北方乃以衍为立汉将
军与上党太守田邑等缮甲养士捍卫并土及
世祖即位遣宗正刘延攻天井关与田邑连战
十馀合后邑闻更始败乃遣使诣洛阳献璧马
即拜为上党太守因遣使者招永衍永衍等疑
不肯降而忿邑背前约衍乃遗邑书曰衍闻之
卷十九 第 6b 页
委质为臣无有二心挈瓶之智守不假器是以
晏婴临盟拟以曲戟不易其辞谢息守郕胁以
晋鲁不丧其邑由是言之内无钩颈之祸外无
桃莱之利而被畔人之声蒙降城之耻窃为左
右羞之时讹言更始随赤眉在北地永衍信之
故屯兵界休方移书上党云皇帝在雍以惑百
姓审知更始已殁乃共罢兵幅巾降于河内帝
怨衍等不时至永以立功得赎罪遂任用之而
衍独见黜永谓衍曰昔高祖赏季布之罪诛丁
卷十九 第 7a 页
固之功今遭明主亦何忧哉衍曰记有之人有
挑其邻之妻者挑其长者长者詈之挑其少者
少者报之后其夫死而取其长者或谓之曰夫
非骂尔者耶曰在人欲其报我在我欲其骂人
也夫天命难知人道易守守道之臣何患死亡
顷之帝以衍为曲阳令诛斩剧贼郭胜等降五
千馀人论功当封以谗毁故赏不行建武六年
日食衍上书陈八事其一曰显文德二曰褒武
烈三曰㫦旧功四曰招俊杰五曰明好恶六曰
卷十九 第 7b 页
简法令七曰差秩禄八曰抚边境书奏帝将召
见初衍为浪孟长以罪摧陷大姓令狐略是时
略为司空长史谗之于尚书令王护尚书周生
丰曰衍所以求见者欲毁君也护等惧之即共
排间衍遂不得入后卫尉阴兴新阳侯阴就以
外戚贵显深敬重衍衍遂与之交结由是为诸
王所聘请寻为司隶从事帝惩西京外戚宾客
故以法绳之大者抵死徙其馀至贬黜衍由此
得罪尝自诣狱有诏赦不问归故郡闭门自保
卷十九 第 8a 页
不敢复与亲故通建武末上疏自陈曰臣伏念
高祖之略而陈平之谋毁之则疏誉之则亲以
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
以德则为功逮至晚世董仲舒言道德见妒于
公孙弘李广奋节于匈奴见排于卫青此臣之
常所为流涕也臣衍自惟微贱之臣上无无知
之荐下无冯唐之说乏董生之才寡李广之势
而欲免谗口济怨嫌岂不难哉臣衍之先祖以
忠贞之故成私门之祸而臣衍复遭扰攘之时
卷十九 第 8b 页
值兵革之际不敢回行求世之利事君无倾邪
之谋将帅无虏掠之心卫尉阴兴敬慎周密内
自修敕外远嫌疑故与交通兴知臣之贫数欲
本业之臣自惟无三益之才不敢处三损之地
固让而不受之昔在更始大原执货财之柄居
仓卒之间据位食禄二十馀年而财产岁狭居
处日贫家无布帛之积出无舆马之饰于今遭
清明之世敕躬力行之秋而怨雠丛兴讥议横
世盖富贵易为善贫贱难为工也疏远垄亩之
卷十九 第 9a 页
臣无望高阙之下惶恐自陈以救罪尤书奏犹
以前过不用论曰冯衍之引挑妻之譬得矣夫
纳妻皆知取詈巳者而取士则不能何也岂非
反妒情易而恕义情难光武虽得之于鲍永犹失
之于冯衍夫然义直所以见屈于既往守节故
亦弥阻于来情呜呼
申屠刚字巨卿扶风人也迁尚书令世祖尝欲
出游刚以陇蜀未平不宜晏安逸豫谏不见听
遂以头乘舆轮帝遂为止时内外群官多帝
卷十九 第 9b 页
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至
乃捶扑牵曳于前群臣莫敢正言刚每辄极谏
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

鲍永字君长上党人也父宣为王莽所杀事后
母至孝妻尝于母前叱狗而永即去之莽以宣
不附己欲灭其子孙太守苟谏拥护召以为吏
更始二年徵再迁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持节
将兵安集河东并州朔部世祖即位遣谏议大
卷十九 第 10a 页
夫储大伯持节徵永永乃收系大伯遣使驰至
长安既知更始已亡乃发丧出大伯等封上将
军列侯印绶悉罢兵伹幅巾与诸将及同心客
百馀人诣河内帝见永问曰卿众所在永离席
叩头曰臣事更始不能令全诚惭以其众幸富
贵故悉罢之帝曰卿言大而意不悦为司隶校
尉行县到霸陵路经更始墓引车入陌从事谏
止之永曰亲北面事人宁有过墓不拜虽以获
罪司隶所不避也遂下拜哭尽哀而去西至扶
卷十九 第 10b 页
风椎牛上谏冢帝闻之意不平问公卿曰奉使
如此何如太中大夫张湛对曰仁者行之宗忠
者义之主也仁不遗旧忠不忘君行之高者也
帝意乃释论曰鲍永守义于故主斯可以事新
主矣耻以其众受宠斯可以受大宠矣若乃言
之者虽诚而闻之者未譬岂苟进之悦易以情
纳持正之忤难以理求乎诚能释利以循道居
方以从义君子之概也
郅恽字君章汝南人也举孝廉为上东城门侯
卷十九 第 11a 页
帝常出猎车驾夜还恽拒关不开帝令从者见
面于门间恽曰火明辽远遂不受诏帝乃回从
东中门入明日恽上书谏曰陛下远猎山林夜
以继昼其如社稷宗庙何暴虎冯河未至之诫
诚小臣所窃忧也书奏赐布百匹贬东中门侯
为参封尉
郭伋字细侯扶风人也王莽时为并州牧建武
九年拜颍川太守十一年调为并州刺吏引见
宴语伋因言选补众职当简天下贤俊不宜专
卷十九 第 11b 页
用南阳人帝纳之伋前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
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所过问民
疾苦聘求耆德雄俊设几杖之礼朝夕与参政
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
马于道次迎拜伋问曰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
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后
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计日告之既还
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
乃入
卷十九 第 12a 页
樊宏字靡卿南阳人世祖之舅也宏为人谦柔
畏慎不求苟进常戒其子曰富贵盈溢未有能
终者吾非不喜荣势也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代
贵戚皆明戒也保身全己岂不乐哉宗族染其
化未尝犯法帝甚重之
阴识字次伯南阳人光烈皇后之兄也以征伐
军功增封识叩头让曰天下初定将帅有功者
众臣托属掖庭仍加爵邑不可以示天下帝甚
美之
卷十九 第 12b 页
兴字君陵识弟也帝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
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陈之功而一家数人
并蒙爵土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
人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帝
嘉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
读书记耶亢龙有悔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
欲配侯王取妇眄聣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
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贵人感其
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族求位帝后复欲以兴
卷十九 第 13a 页
代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
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至诚发中感动左
右帝遂听之
朱浮字叔元沛国人也为幽州牧渔阳太守彭
宠败后世祖以二千石长吏多不胜任时有纤
微之过者必见斥罢交易纷扰百姓不宁建武
六年有日蚀之异浮因上疏曰臣闻日者众阳
之宗君上之位也凡居官治民据郡典县皆为
阳为上为尊为长若阳上不明尊长不足则干
卷十九 第 13b 页
动三光垂示王者陛下哀悯海内新离祸毒保
宥生民使得苏息而今牧民之吏多未称职小
违治实辄见斥罢岂不粲然黑白分明哉然以
尧舜之盛犹加三考大汉之兴亦累功效吏皆
积久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当时吏职
何能悉治论议之徒岂不諠哗盖以为天地之
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也间者守宰数
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寻其视事日浅未
足昭见其职既加严切人不自保各相顾望无
卷十九 第 14a 页
自安之心有司或因睚眦以骋私怨苟求长短
求媚上意二千石及长吏迫于举劾惧于刺讥
故争饰诈伪以希虚誉斯皆群阳骚动日月失
行之应夫物暴长者必夭折功卒成者必亟坏
如摧长久之业而造速成之功非陛下之福也
天下非一时之用也海内非一且之功也愿陛
下游意于经年之外望化于一世之后天下幸
甚帝下其议群臣多同于浮自是牧守易代颇
简旧制州牧奏二千石长吏不任位者事皆先
卷十九 第 14b 页
下三公三公遣掾史案验然后黜退帝时用明
察不复委任三府而权归刺举之吏浮复上疏
曰陛下清明履约率礼无违自宗室诸王外家
后亲皆奉绳墨无党势之名斯固法令整齐下
无作威者也求之于事宜以和平而灾异犹见
者而岂徒然哉天道信诚不可不察窃见陛下
疾往者上威不行下专国命即位以来不用旧
典信刺举之官黜鼎辅之任至于有所劾奏便
加退免覆案不关三府罪谴不蒙澄察陛下以
卷十九 第 15a 页
使者为腹心而使者以从事为耳目是为尚书
之平决于百石之吏故群下苛刻各自为能兼
以私情容长憎爱在职皆竞张空虚以要时利
故有罪者心不厌服无咎者坐被空文不可经
盛衰贻后王也夫事积久则吏自重吏安则民
自静传曰五年再闰天道乃备夫以天地之灵
犹五载以成其化况人道哉
陈元字长孙苍梧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大司农
江冯上言宜令司隶校尉督察三府元上疏曰
卷十九 第 15b 页
臣闻师臣者帝宾臣者霸故武王以大公为师
齐桓以夷吾为仲父孔子曰百官总巳听于冢
宰近则高帝优相国之礼大宗假宰辅之权及
亡新王莽遭汉中衰专操国柄以偷天下况已
自喻不信群臣夺公辅之任损宰相之威以刺
举为明徼吁为直至乃陪仆告其君长子弟变
其父兄罔密法峻大臣无所措手足然不能禁
董忠之谋身为世戮故人君患在自骄不患骄
臣失在自任不在任人是以文王有日昃之劳
卷十九 第 16a 页
周公执吐握之恭不闻其崇刺举务督察也方
今四方尚扰天下未一百姓观听咸张耳目陛
下宜循文武之圣典袭祖宗之遗德劳心下士
屈节待贤诚不宜使有伺察公辅之名帝从之
桓荣字春卿沛郡人也以明经入授太子每朝
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帝称善曰得卿
几晚建武二十八年大会百官诏问谁善可傅
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执金吾阴
识可博士张佚正色曰今陛下立太子为阴氏
卷十九 第 16b 页
乎为天下乎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
宜用天下之贤才帝称善曰欲置傅者以辅太
子也今博士不难正朕况太子乎即拜佚为太
子太傅而以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人也举孝廉帝问以政事
大悦与语至夕帝谓伦曰闻卿为吏篣妇公不
过从兄饭宁有之耶伦对曰臣三娶妻皆无父
母少遭饥乱实不敢妄过人餐帝大笑拜会稽
太守会稽俗多淫祀好卜筮人常以牛祭神百
卷十九 第 17a 页
姓财产以之困匮其有自食牛肉而不以荐祠
者发病且死先为牛鸣前后郡将莫敢禁伦到
官移书属县晓告百姓其巫祝有依托鬼神诈
怖愚民皆案验之有妄屠牛者吏辄行罚民初
恐惧或祝诅妄言伦案之愈急后遂断绝百姓
以安肃宗初为司空及马防为车骑将军当出
征西羌伦上疏曰臣愚以为贵戚可封侯以富
之不当职事以任之何者绳以法则伤恩私以
亲则违宪伏闻马防今当西征臣以太后恩仁
卷十九 第 17b 页
陛下至孝恐卒有纤介难为意爱也伦虽峭直
然常疾俗吏苛刻及为三公值帝长者屡有善
政乃上疏褒称盛美因以劝成风德曰陛下即
位躬天然之德体晏晏之姿以宽弘临下出入
四年前岁诛刺史二千石贪残者六人斯皆明
圣所鉴非群下所及然诏书每下宽和而政急
不解务存节俭而奢侈不止者咎在俗弊群下
不称故也世祖承王莽之馀颇以严猛为治后
世因之遂成风化郡国所举类多辨职俗吏殊
卷十九 第 18a 页
未有宽博之选以应上求者也陈留令刘豫冠
军令驷协并以刻薄之姿临民宰邑专念掠杀
务为严苦吏民愁怨莫不疾之而今之议者反
以为能违天心失经义诚不可不慎也非徒应
坐豫协亦当宜谴举者务进仁贤以任时政不
过数人则风俗自化矣臣尝读书记知秦以酷
急亡国又目见王莽亦以苛法自灭故勤勤恳
恳实在于此又闻诸王主贵戚骄奢踰制京师
尚然何以示远故曰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以身
卷十九 第 18b 页
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夫阴阳和岁乃丰君臣同
心化乃成也其刺史太守以下拜除京师及道
出洛阳者宜皆召见可因博问四方兼以观察
其人诸上书言事有不合者可伹报归田里不
宜过加喜怒以明在宽也伦奉公尽节言事无
所依违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
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
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
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
卷十九 第 19a 页
岂谓无私乎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人也显宗即位徵为尚书
时交阯太守坐藏千金徵还伏法以资物簿入
太司农诏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
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曰臣闻孔子忍渴于盗
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藏
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
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车驾数
幸广成苑意常当车陈谏般乐游田之事天子
卷十九 第 19b 页
即时还宫永平三年夏旱而大起北宫意诣阙
免冠上疏曰伏见陛下以天时小旱忧念元元
降避正殿躬自克责而比日密云遂无大润岂
政有未得应天心者耶昔成汤遭旱以六事自
责曰政不节耶使民疾耶宫室荣耶女谒盛耶
苞苴行耶谗夫昌耶窃见北宫大作民失农时
此所谓宫室荣也自古非苦宫室小狭伹患民
不安宁宜且罢止以应天心帝策诏报曰汤引
六事咎在一人其冠履勿谢今又敕大匠止作
卷十九 第 20a 页
诸宫减省不急庶消灾谴诏因谢公卿百僚遂
应时澍雨焉时诏赐降胡子缣尚书案事误以
十为百帝见簿大怒召郎将笞之意因入叩头
曰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
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乃解
衣就格帝意解使复冠而贳郎帝性褊察好以
耳目隐发为明故公卿大臣数被诋毁近臣尚
书以下至见提拽常以事怒郎药崧以杖撞之
崧走入床下帝怒甚疾言曰郎出郎出崧曰天
卷十九 第 20b 页
子穆穆诸侯煌煌未闻人君自起撞郎帝乃赦
之朝廷莫不悚慄争为严切以避诛责唯意独
敢谏争数封还诏书臣下过失辄救解之帝虽
不能用然知其至诚亦以此故不得久留出为
鲁相后德阳殿成百官大会帝思意言谓公卿
曰钟离尚书若在此殿不立意卒遗言上书陈
升平之世难以急治宜少宽假帝感伤其意下
诏嗟叹赐钱二十万
宋均字叔庠南阳人也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
卷十九 第 21a 页
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到下记
属县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
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人患咎
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
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
虎相与东游渡江中元元年山阳楚沛多蝗其
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
遒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
女以为山妪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
卷十九 第 21b 页
令莫敢禁断均乃下书曰自今以后为山娶者
皆娶巫家勿扰良人于是遂绝徵拜尚书令尝
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收郎即缚格之诸
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顾厉色曰盖忠臣执
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也小
黄门在傍入具以闻帝善其不挠即令贳郎迁
抣司隶校尉
寒朗字伯奇鲁国人也守侍御史与三府掾属
共考案楚狱颜忠王平等辞连及隧乡侯耿建
卷十九 第 22a 页
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建等辞
未尝与忠平相见是时显宗怒甚吏皆惶恐诸
所连及率一切陷入无敢以情恕者朗心伤其
冤试以建等物色独问忠平而二人错忤不能
对朗知其诈乃上言建等无奸专为忠平所诬
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帝乃召朗入问曰建等
即如是忠平何故引之朗对曰忠平自知所犯
不道故多有虚引冀以自明帝曰即如是四侯
无事何不早奏而久系至今耶朗对曰臣虽考
卷十九 第 22b 页
之无事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故未敢时上
帝怒骂曰吏持两端促提下左右方引去朗曰
愿一言而死小臣不敢欺欲助国耳诚冀陛下
一觉悟而已臣见考囚在事者咸共言妖恶大
故臣子所宜同疾今出之不如入之可无后责
是以考一连十考十连百又公卿朝会陛下问
以得失皆长跪言旧制大罪祸及九族陛下大
恩裁止于身天下幸甚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
仰屋窃叹莫不知其多冤无敢忤陛下者臣今
卷十九 第 23a 页
所陈诚死无悔帝意解诏遣朗出后二日车驾
自幸洛阳狱录囚徒理出千馀人论曰左丘明
有言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齐侯省刑
若钟离意之就格请过寒朗之廷争冤狱笃矣
乎仁者之情也
东平王苍显宗同母弟也少好经书雅有智思
显宗甚爱重之及即位拜骠骑将军位在三公
上在朝数载多所隆益而自以至亲辅政声望
日重意不自安数上疏乞上印绶退就藩国诏
卷十九 第 23b 页
不听其后数陈乞辞甚恳切乃许还国而不听
上将军印绶加赐钱五千万布十万匹永平十
一年苍与诸王朝京师月馀还国帝临送归宫
悽然怀思乃遣使手诏告诸国中传曰辞别之
后独坐不乐因就车归伏轼而吟瞻望永怀实
劳我心诵及采菽以增叹息日者问东平王处
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其言甚大副是腰
腹矣肃宗即位尊重恩礼踰于前世诸王莫与
为比建初元年地震苍上便宜后帝欲为原陵
卷十九 第 24a 页
显节陵起县邑苍闻之遽上疏谏帝从而止自
是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咨问苍悉心以对皆
见纳用帝飨卫士于南宫因从皇太后周行掖
庭池阁乃阅阴太后旧时器服怆然动容乃命
留五时衣各一袭及常所御衣馀悉分布诸王
主及子孙在京师者特赐苍及琅耶王京书曰
岁月骛过山陵浸远孤心悽怆如何如何间飨
卫士于南宫因阅视旧时衣物闻于师曰其物
存其人亡不言哀而哀自至信矣惟王孝友之
卷十九 第 24b 页
德亦岂不然今送光烈皇后假髻帛巾各一及
衣一箧可时奉瞻以慰凯风寒泉之思又欲令
后生子孙得见先后衣服之制愿王宝精神加
供养苦言至戒望之如渴建初六年冬请朝明
年正月帝许之后有司奏遣诸王归国帝特留
苍八月饮酎毕有司复奏遣乃许之手诏赐苍
曰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为亲疏然数见颜色
情重昔时念王久劳思得还休欲署大鸿胪奏
不忍下笔顾授小黄门中心恋恋恻然不能言
卷十九 第 25a 页
于是车驾祖送流涕而诀苍薨后帝东巡守幸
东平宫追感念苍谓其诸子曰思其人至其乡
其处在其人亡因泣下沾襟遂幸苍陵祠以大
牢亲拜祠坐哭泣尽哀赐御剑于陵前而去
朱晖字文季南阳人也为尚书仆射是时谷贵
县官经用不足朝廷忧之尚书张林上言谷所
以贵由钱贱故也可尽封钱一取布帛为租以
通天下之用又盐食之急者虽贵民不得不须
官可自鬻又宜因交趾益州上计吏往来市珍
卷十九 第 25b 页
宝收采其利武帝时所谓均输者也帝然之有
诏施行晖独奏曰王制天子不言有无诸侯不
言多少食禄之家不与百姓争利今均输之法
与贾贩无异盐利归官则下人穷怨布帛为租
则吏多奸盗诚非明主所宜行也帝卒以林等
言为然得晖重议因发怒切责诸尚书晖因称
病笃不肯复署议尚书令以下惶怖谓晖曰今
临得谴让奈何称疾其祸不细晖曰行年八十
蒙恩得在机密当以死报若心知不可而顺旨
卷十九 第 26a 页
雷同负臣子之义今耳目无所闻见伏待死命
遂闭口不言诸尚书不知所为乃共劾奏晖帝
意解寝其事
袁安字邵公汝南人也为司徒时和帝幼弱太
后临朝安以天子幼弱外戚擅权每朝会进见
及与公卿言国家事未尝不噫鸣流涕自天子
及大臣皆倚赖之章和四年薨朝廷痛惜焉后
数月窦氏败帝始亲万机追思前议者邪正之
节乃除安子赏为郎
卷十九 第 26b 页
郭躬字仲孙颖川人也明法律有兄弟共杀人
者而罪未有所归帝以兄不训弟故报兄重而
减弟死中常侍孙章宣诏误言两报重尚书奏
章矫制罪当腰斩帝复召躬问之躬对章应罚
金帝曰章矫诏杀人何谓罚金躬曰法令有故
误章传命之谬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帝曰
章与囚同县疑其故也躬曰周道如砥其直如
矢君子不逆诈君王法天刑不可以委曲生意
帝曰善迁躬廷尉正
卷十九 第 27a 页
陈宠字昭公沛国人也章帝初为尚书是时承
永平故事吏治尚严切尚书决事率近于重宠
乃上疏曰臣闻先王之政赏不僭刑不滥与其
不得已宁僭不滥陛下即位数诏群僚弘崇晏
晏而有司执事犹尚深刻治狱者急于篣格酷
烈之痛执宪者烦于诋欺放滥之文或因公行
私逞纵威福夫为政犹张琴瑟大弦急者小弦
绝故子贡非臧孙之猛法而美郑乔之仁政诗
云不刚不柔布政优优方今圣德充塞假于上
卷十九 第 27b 页
下宜隆先王之道荡涤烦苛之法轻薄箠楚以
济群生帝敬纳宠言每事务于宽厚其后遂诏
有司绝诸惨酷之科解妖恶之禁除文致之请
谳五十馀事定著于令是后民俗和平屡有嘉

宠子忠字伯始擢拜尚书安帝始亲朝事连有
灾异诏举有道公卿百僚各上封事忠以诏书
既开谏争虑言事者必多激切或致不能容乃
上疏豫通广帝意曰臣闻仁君广山薮之大纳
卷十九 第 28a 页
切直之谋忠臣尽謇谔之节不畏逆耳之害是
以高祖舍周昌桀纣之譬孝文嘉爰盎人豕之
讥世宗纳东方朔宣室之正元帝容薛广德自
刎之切昔者晋平公问于叔向曰国家之患孰
为大对曰大臣重禄不极谏小臣畏罪不敢言
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今明诏崇高宗之德
推宋景之诚引咎克躬咨访群吏言事者见杜
根成翊世等新蒙表录显列二台必承风响应
争为切直若嘉谋异策宜辄纳用如其管穴妄
卷十九 第 28b 页
有讥刺虽苦口逆耳不得事实且优游宽容以
示圣朝无讳之美若有道之士对问高者宜垂
省览特迁一等以广直言之路
杨终字子山蜀郡人徵诣兰台拜校书郎建初
元年大旱谷贵终以为广陵楚淮阳济南之狱
徙者万数又远屯绝域吏民怨旷乃上疏曰臣
闻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百王常典不易之
道也秦政酷烈违忤天心一人有罪延及三族
高祖平乱约法三章太宗至仁除去收孥万姓
卷十九 第 29a 页
廓然蒙被更生泽及昆虫功垂万世陛下圣明
德被四表今以比年久旱灾疫未息躬自菲薄
广访得失三代之隆无以加焉臣窃案春秋水
旱之变皆应暴急惠不下流自永平以来仍连
大狱有司穷考转相牵引掠治冤滥家属徙边
加以北征匈奴西开三十六国又远屯伊吾楼
兰车师戊巳人怀土思怨结边域昔殷民近迁
洛邑且犹怨望何况去中土之肥饶寄不毛之
荒极乎且南方暑湿障毒互生愁困之民足以
卷十九 第 29b 页
感动天地移变阴阳矣惟陛下留念省察以济
元元孝元弃珠崖之郡光武绝西域之国不以
介鳞易我衣裳今伊吾之役楼兰之屯久而不
还非天意也帝从之听还徙者悉罢边屯
庞参字仲达河南人也顺帝以为大尉是时三
公之中参名忠直数为左右所陷以所举用忤
帝旨司隶承风案之时会茂才孝廉参以被疾
称疾不得会上计掾广汉段恭因会上疏曰伏
见道路行人农夫织妇皆曰太尉庞参竭忠尽
卷十九 第 30a 页
节徒以直道不能曲心孤立群邪之间自处中
伤之地臣犹冀在陛下之世当蒙安全而复以
谗佞伤毁忠正此天地之大禁人主之至诫昔
白起赐死诸侯酌酒相贺季子来归鲁人喜其
纾难夫国以贤治君以忠安今天下咸欣陛下
有此忠贤愿卒宠任以安社稷书奏诏即遣小
黄门视参疾太医致羊酒复为太尉
崔骃字亭伯涿郡人也窦太后临朝窦宪以重
戚出内诏命骃献书戒之曰生而富者骄生而
卷十九 第 30b 页
贵者傲生富贵而能不骄傲者未之有也今宠
禄初隆百僚观行当尧舜之盛世处光华之显
时岂可不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弘申伯之美致
周邵之事乎语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昔冯野
王以外戚居位称为贤臣近阴卫尉尅己复礼
终受多福郯氏之宗非不尊也阳侯之族非不
盛也重侯累将建天枢执斗柄其所以获讥于
时垂愆于后者何也盖在满而不挹位有馀而
仁不足也汉兴以后迄于哀平外家二十保族
卷十九 第 31a 页
全身四人而已书曰鉴于有殷可不慎哉夫谦
德之光周易所美满溢之位道家之所戒故君
子福大而愈惧爵隆而益恭远察近览俯仰有
则铭诸机杖刻诸槃杅矜矜业业无殆无荒如
此则百福是荷庆流无穷矣及宪为车骑将军
辟骃为掾宪擅权骄恣骃数谏之及出击匈奴
道路愈多不法骃为主簿前后奏记数十指切
长短宪不能容稍疏之因察骃高第出为长岑
长骃自以远去不得意遂不之官而归卒于家
卷十九 第 31b 页

群书治要卷第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