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四
卷十四 第 1a 页
群书治要卷第十六
    秘书监钜鹿男臣魏徵等奉 敕撰
  汉书四

郦食其陈留人也好读书身长八尺人皆谓之
狂生自谓我非狂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食
其至入谒沛公方踞床令两女子洗而见食其
食其入即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
欲率诸侯破秦乎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
卷十四 第 1b 页
秦久矣故诸侯相率攻秦何谓助秦食其曰必
欲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
沛公辍洗起衣延食其上坐谢之汉王据守敖
仓而使食其说齐王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曰
不知也天下何归曰归汉齐王曰先生何以言
之曰汉王与项王约先入咸阳者王之项王背
约不与而迁杀义帝汉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
出关而责义帝之负处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
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则以分其士与天下
卷十四 第 2a 页
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诸侯之兵四面
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项王有背约之名杀
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
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
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刓断无复/廉锷也)攻城
得赂积财而不能赏天下叛之贤材怨之而莫
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可坐而策也夫
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水援上党之兵
下井陉破北魏此黄帝之兵非人之力天之福
卷十四 第 2b 页
也今巳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
杜太行之阨拒飞狐之口天下后服者先亡矣
王疾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
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广乃听食其罢历下兵守
战备
陆贾楚人也有口辩常居左右时时前说称诗
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贾
曰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且文武并用长
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
卷十四 第 3a 页
刑法不变卒灭赵氏(秦之先造父封于/赵城其后曰赵氏)向使秦
巳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
帝不怿有惭色谓贾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
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败之国事贾凡著十
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称其书曰新
语吕大后时王诸吕诸吕擅权欲劫少主危刘
氏右丞相陈平患之贾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
危注意将将相和则士豫附士豫附天下虽有
变则权不分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
卷十四 第 3b 页
平因结谋于大尉勃卒诛诸吕安刘氏立文帝
贾之谋也
娄敬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雒阳高帝在焉
敬脱挽辂(辂以木当胸/挽重辇车也)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
见上言便宜虞将军入言上上召见问敬说曰
陛下都雒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敬曰
陛下取天下与周异周之先自后稷积德累善
十馀世及武王伐纣不期会孟津上八百诸侯
遂灭殷成王即位周公之属傅相焉乃营成周
卷十四 第 4a 页
都雒以为此天下中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钧
矣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凡居此者欲
令周务以德致人不欲阻险令后世骄奢以虐
民也及周之衰分而为二天下莫朝周不能制
非德薄形势弱也今陛下起丰沛收卒三千人
卷蜀汉定三秦与项籍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
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骸中野不可胜数
哭泣之声不绝伤痍者未起而欲比隆成康之
时臣窃以为不侔矣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
卷十四 第 4b 页
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因秦之故资
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陛下入关而都之
山东虽乱秦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扼
其亢(亢㗋/咙也)拊其背未能全胜今陛下入关而都
按秦之故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高帝
即日驾西都关中于是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号
曰奉春君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至晋
阳闻信与匈奴欲击汉上使人使匈奴匈奴匿
其壮士肥牛马徒见其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
卷十四 第 5a 页
来皆言匈奴易击上使敬复往还执曰两国相
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胔老弱此
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
也是时汉兵三十馀万众兵巳业行上怒骂敬
曰齐虏以舌得官乃今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
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
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
以困平城乃封敬二千户号建信侯
叔孙通薛人也为太子太傅高帝欲以赵王如
卷十四 第 5b 页
意易太子通谏曰昔者晋献公以骊姬故废太
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
早定扶苏胡亥诈立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
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
(食无菜/茹为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嫡而立少臣
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高帝曰公罢矣吾特戏
耳通曰太子天下本本壹摇天下震动奈何以
天下戏高帝曰吾听公
蒯通范阳人也韩信定齐地自立为齐假王通
卷十四 第 6a 页
知天下权在于信说信曰今刘项分争使人肝
脑涂地流离中野不可胜数非天下贤圣其势
固不能息天下之祸当今之时两主悬命于足
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方今为足下
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
势莫敢先动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弗
行反受其殃愿足下孰图之信曰汉王遇我厚
吾岂可见利而背恩乎遂谢通通说不听惶恐
乃阳狂为巫天下既定后信以罪废为淮阴侯
卷十四 第 6b 页
谋反诛临死叹曰悔不用蒯通之言高帝闻之
召通通至上欲亨之曰若教韩信反何也通曰
狗各吠非其主当彼时臣独知齐王韩信非知
陛下也且秦失其鹿(以鹿喻/帝位也)天下共逐之高材
者先得天下匈匈争欲为陛下所为顾力不能
可殚诛邪上乃赦之至齐悼惠王时曹参为相
礼下贤人请通为客初齐处士东郭先生梁石
入深山隐居通乃见相国曰妇人有夫死三
日而嫁者有幽居守寡不出门者足下即欲求
卷十四 第 7a 页
妇何取曰取不嫁者通曰然则求臣亦犹是也
彼东郭先生梁石君齐之俊士也隐居不嫁未
尝卑节下意以求仕也愿足下使人礼之曹相
国曰敬受命皆以为上宾
贾谊洛阳人也孝文时为梁怀王太傅是时匈
奴强侵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拟地
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
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臣窃惟事势可为痛
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
卷十四 第 7b 页
他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进言者皆曰天
下巳安巳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
愚则䛕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
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
今之势何以异此陛下何不壹令臣得孰数之
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使为治劳智
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乐与今同而
加之以诸侯䡄道兵革不动民保首领匈奴宾
服四荒向风百姓素朴狱讼衰息天下顺治生
卷十四 第 8a 页
为明帝没为明神名誉之美垂于无穷建久安
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庙以奉六亲至孝也
以幸天下以育群生至仁也立经陈纪轻重同
得后可以为万世法程虽有愚幼不肖之嗣犹
得蒙业而安至明也以陛下之明达因使少知
治体者得佐下风致此非难也臣谨稽之天地
验之往古按之当今之务日夜念之至孰也虽
使禹舜复生为陛下计无以易此夫树国固必
相疑之势也(树国于险固诸侯强大则/必与天子有相疑之势也)下数被
卷十四 第 8b 页
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今或
亲弟谋为东帝(淮南厉/王长也)亲兄之子西向而击(谓/齐)
(悼惠王子兴居为济/北王反欲击取荥阳)天子春秋鼎盛(鼎/方)行义未
过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况莫大诸侯权力且
十此者乎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国之王幼弱
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数年之后诸侯
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
罢彼自丞尉以上遍置私人如此有异淮南济
北之为邪此时而欲为治安虽尧舜不治也今
卷十四 第 9a 页
令此道顺而全安甚易不肯早为巳乃堕骨肉
之属而抗刭之(抗其头而/刭之也)岂有异秦之季世乎
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尚惮以危
为安以乱为治假设天下如曩时淮阴侯尚王
楚黥布王淮南彭越王梁韩信王韩张敖王赵
卢绾王燕陈狶在代令此六七公者皆亡恙当
是时而陛下即天子位能自安乎臣有以知陛
下之不能也天下殽乱高皇帝与诸公并起诸
公幸者乃为中涓其次仅得舍人材之不逮至
卷十四 第 9b 页
远也高皇帝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
地以王诸公多者百馀城少者三四十县德至
渥也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陛下之与诸
公非亲角材而臣之也又非身封王之也自高
皇帝不能以是一岁为安故臣知陛下之不能
也臣请试言其亲者假令悼惠王王齐元王王
楚中子王赵幽王王淮阳恭王王梁灵王王燕
厉王王淮南六七贵人皆无恙当是时陛下即
位能为治乎臣又知陛下之不能也若此诸王
卷十四 第 10a 页
虽名为臣实皆有布衣昆弟之心虑无不帝制
而天子自为者擅爵人赦死罪甚者或戴黄屋
令不肯听召之安可致乎幸而来至法安可得
加动一亲戚天下圜视而起陛下之臣虽有悍
如冯敬者(为御史大夫奏/淮南厉王诛也)适启其口匙首巳陷
其匈矣陛下虽贤谁与领此故疏者必危亲者
必乱巳然之效也其异姓负强而动者汉巳幸
而胜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同姓袭是迹而动
既有徵矣殃祸之变未知所移明帝处之尚不
卷十四 第 10b 页
能以安后世将如之何屠牛坥一朝解十二牛
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至于
髋髀之所非斤则斧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
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今诸侯王皆众髋
髀也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臣以为不缺
则折胡不用之淮南济北势不可也(二国皆反/诛何不施)
(之仁恩势/不可故也)臣窃迹前事大抵强者先反淮阴王
楚最强则最先反韩王信倚胡则又反贯高因
赵资则又反陈狶兵精则又反彭越用梁则又
卷十四 第 11a 页
反黥布用淮南则又反卢绾最弱最后反长沙
乃在二万五千户耳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
非独性异人亦形势然也曩令樊郦绛灌据数
十城而王今虽巳残亡可也令信越之伦列为
彻侯而居虽至今存可然则天下之大计可知
也欲诸王之皆忠附则莫若令如长沙王欲臣
子之勿𦵔醢则莫若令如樊郦等欲天下之治
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
国小则无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
卷十四 第 11b 页
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虽在细
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割地定制
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其子孙各受祖之分
地地尽而止及燕梁他国皆然其分地众而子
孙少者建以为国空而置之须其子孙生者举
使君之天子无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故天下
咸知陛下之廉地制壹定宗室子孙莫虑不王
下无背叛之心上无诛伐之志天下咸知陛下
之仁法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细民向善大臣
卷十四 第 12a 页
致顺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义当时大治后世诵
圣陛下谁惮而久不为此天下之势方病大尰
(肿足/曰尰)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
不可屈伸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
能为巳可痛哭者此病是也天下之势方倒悬
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也今
匈奴嫚娒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无巳也
而汉岁致金絮采缯以奉之足反居上首顾居
下倒悬如此莫之能解犹为国有人乎可为流
卷十四 第 12b 页
涕者此也今民卖僮者(僮谓/隶妾)为之绣衣丝履偏
诸缘内之闲中(闲卖奴/婢阑也)是古天子后服所以庙
而不宴者也而庶人得以衣婢妾白縠之表薄
纨之里緁以偏诸是古天子之服也今富人大
贾嘉会召客者以被墙古者以奉一帝一后而
节适今庶人屋壁得为帝服倡优下贱得为后
饰然而天下不屈者殆未有也夫俗至大不敬
也至无等也至冒上也进计者犹曰无为可为
长太息者此也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
卷十四 第 13a 页
取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
壮则出赘(出作/赘婿)借父耰锄虑有德色(假其父锄/而德之)
母取箕帚立而谇语(谇犹/责也)抱哺其子与公并倨
其慈子嗜利不同禽兽者无几耳然并心而赴
时者犹曰蹶六国兼天下功成求得矣终不知
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众掩寡知欺愚勇威怯
壮凌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
从天下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然其遗风
馀俗犹尚未改今世以侈靡相竞而上无制度
卷十四 第 13b 页
弃礼谊捐廉耻日甚杀父兄盗者剟寝户之帘
(剟取/也)搴两庙之器(搴取也两庙高/祖惠帝庙也)白昼大都之
中剽吏而夺之金矫伪者出几十万石粟(吏矫/伪徵)
(发盈出十/万石粟)赋六百馀万钱乘传而行郡国此其
无行义之尤至者也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
会之间以为大故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
不知怪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向道类非
俗吏之所能为也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
而不知大体陛下又不自忧窃为陛下惜之夫
卷十四 第 14a 页
立君臣等上下使父子有礼六亲有纪(父母兄/弟妻子)
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人之所设不为不
立不植则僵不修则坏管子曰礼义廉耻是谓
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使管子愚人也则可
管子而少知治体则是岂可不为寒心哉秦灭
四维而不张故君臣乖乱六亲殃戮奸人并起
万民离叛凡十三岁而社稷为墟今四维犹未
备也故奸人几幸而众心疑惑岂如今定经制
令君臣上下有差父子六亲各得其宜奸人无
卷十四 第 14b 页
所几幸此业壹定世世常安若夫经制不定是
犹渡江河无维楫中流而遇风波船必覆矣可
为长大息者此也夏为天子十有馀世殷为天
子二十馀世周为天子三十馀世秦为天子二
世而亡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
长而秦无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
子乃生固举以礼使士负之有司齐肃端冕见
于天也过阙则下过庙则趍孝子之道也故自
为赤子而教固巳行矣昔者成王幼在襁褓之
卷十四 第 15a 页
中召公为大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保保
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导之教训此三公职也
于是为置三少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
也故乃孩提有识三公三少明孝仁礼义以导
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于是皆选天下之
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
居处出入故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
道左右前后皆正人夫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
正犹生长楚之乡不能不楚言也孔子曰少成
卷十四 第 15b 页
若天性习贯如自然太子既冠成人免于保傅
之严则有记过之史彻膳之宰进善之旌诽谤
之木敢谏之鼓瞽史诵诗工诵箴谏大夫进谋
士传民语习与智长故切而不愧化与心成故
中道若性春秋入学坐国老执酱而亲馈之所
以明有孝也行以鸾和(鸾在衡/和在轼)步中采齐趍中
肆夏(乐诗也步则/歌之以中节)所以明有度也其于禽兽见
其生不食其死闻其声不食其肉故远庖厨所
以长恩且明有仁也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以
卷十四 第 16a 页
其辅翼太子有此具也至秦而不然其俗固非
贵辞让也所上者告讦也固非贵礼义也所上
者刑罚也使赵高傅胡亥而教之狱所习者非
斩劓人则夷人之三族也故胡亥今日即位而
明日射人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
其视杀人若刈草菅然岂唯胡亥之性恶哉彼
其所以导之者非其理故也鄙谚曰不习为吏
视巳成事又曰前车覆后车诫夫三代之所以
长久者其巳事可知也夫存亡之变治乱之机
卷十四 第 16b 页
其要在是矣夫天下之命悬于太子太子之善
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夫心未滥而先谕教则
化易成也开于道术智谊之指则教之力也若
其服习积贯(贯习/也)则左右而巳臣故曰选左右
早谕教最急夫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太
子正而天下定矣若夫庆赏以劝善刑罚以惩
恶先王执此之政坚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四
时据此之公无私如天地岂顾不用哉孔子曰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为人主计者莫
卷十四 第 17a 页
如先审取舍取舍之极定于内而安危之萠应
于外矣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
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人主之所积在其
取舍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
刑罚刑罚积而民怨背礼义积而民和亲故世
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异或导之
以德教或驱之以法令导之以德教德教洽而
民气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哀乐
之感祸福之应也秦王之欲尊宗庙而安子孙
卷十四 第 17b 页
与汤武同然而汤武广大其德行六七百岁而
弗失秦王持天下十馀岁则大败此无他故矣
汤武之定取舍审而秦王之定取舍不审也夫
天下大器今人之置器置诸安处则安置诸危
处则危天下之情与器无以异在天子之所置
之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而德泽洽禽兽草
木广裕德被子孙数十世此天下所共闻也秦
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德泽无一有而怨毒盈
于世人憎恶之如仇雠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
卷十四 第 18a 页
天下之所共见也是非其明效大验邪人之言
曰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
今或言礼谊之不如法令教化之不如刑罚人
主胡不引殷周秦事以观之也人主之尊譬如
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古者圣王制为等列内
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等级分明而
天子加焉故其尊不可及也鄙谚曰欲投鼠忌
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贵臣之近主乎廉耻
礼节以治君子故有赐死而无戮辱是以黥劓
卷十四 第 18b 页
之罪不及大夫顾其离主上不远也君之宠臣
虽或有过刑戮之罪不加其身者尊君故也所
以体貌大臣而厉其节也今自王侯三公之贵
皆天子之所改容而礼之古天子之所谓伯父
伯舅也而今与众庶同黥劓髡刖笞傌弃市之
法然则堂不无陛乎被戮辱者不泰迫乎廉耻
不行大臣无乃握重权大官而有徒隶无耻之
心乎今而有过帝令废之可也退之可也赐之
死可也灭之可也若夫束缚之系緤之输之司
卷十四 第 19a 页
寇编之徒官司寇小吏詈骂而榜笞之殆非所
以令众庶见也夫天子之所尝敬众庶之所尝
宠死而死耳贱人安得如此而顿辱之哉故主
上遇其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
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故古者礼不及庶人刑
不至大夫所以厉宠臣之节也其有大罪者闻
命则北面再拜跪而自裁上不使人捽抑而刑
之也曰子大夫自有过耳吾遇子有礼矣遇之
有礼故群臣自熹婴以廉耻故人矜以节行上
卷十四 第 19b 页
设廉耻礼义以遇其臣而臣不以节行报其上
者则非人类也故为人臣者利不苟就害不苟
去唯义所在上之化也故父兄之臣诚死宗庙
法度之臣诚死社稷辅翼之臣诚死君上守圄
捍敌之臣诚死城郭封疆故曰圣人有金城者
比物此志也(比谓比方使忠臣以死/社稷之志比于金城)彼且为我
死故吾得与之俱生彼且为我亡故吾得与之
俱存为我危故吾得与之皆安顾行而忘利守
节而仗义故可以托不御之权可以寄六尺之
卷十四 第 20a 页
孤此厉廉耻行礼谊之所致也主上何丧焉此
之不为而顾彼之久行(彼亡/国也)故曰可为长太息
者此也
爰盎字丝楚人也孝文时为中郎将从霸陵上
欲西驰下峻阪盎揽辔上曰将军怯邪盎曰臣
闻千金子不垂堂百金子不骑衡(骑倚/也)圣主不
乘危不徼幸今陛下骋六飞(六马之疾/若飞也)驰不测
山有如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
上乃止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
卷十四 第 20b 页
同坐及坐郎署盎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
坐上亦怒起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
下和今陛下既巳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
以同坐哉且陛下幸之则厚赐之陛下所以为
慎夫人适所以祸之独不见人豕乎(戚夫/人也)于是
上乃悦入语慎夫人夫人赐盎金五十斤然盎
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调选/也)
仁爱士卒皆争为死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
卷十四 第 21a 页
强数寇边上发兵以禦之错上言兵事曰臣闻
兵法有必胜之将由此观之安边境立功名在
于良将不可不择也臣又闻用兵临战合刃之
急者三一曰得地形二曰卒服习三曰器用利
兵法曰丈五之沟渐车之水山林积石经川丘
阜草木所在此步兵之地也车骑二不当一土
山丘陵曼衍相属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也步
兵十不当一平陵相远川谷居间仰高临下此
弓弩之地也短兵百不当一两阵相近平地浅
卷十四 第 21b 页
草可前可后此长戟之地也剑楯三不当一萑
苇竹萧草木蒙茏支叶茂接此矛鋋之地也长
戟二不当一曲道相伏险阨相薄此剑楯之地
也弓弩三不当一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
精动静不集趍利弗及避难不毕前击后解与
金鼓之音相失此不习勒卒之过也百不当十
兵不完利与空手同甲不坚密与袒裼同(袒裼/肉袒)
弩不可以及远与短兵同射不能中与无矢同
中不能入与无镞同此将不省兵之祸也五不
卷十四 第 22a 页
当一故兵法曰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敌也卒不
可用以其将与敌也君不择将以其国与敌也
四者兵之至要也臣又闻小大异形强弱异势
险易异备夫卑身以事强小国之形也合小以
攻大敌国之形也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
今匈奴地形伎艺与中国异上下山阪出入溪
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侧且驰且射中国
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
与也此匈奴之长技也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
卷十四 第 22b 页
骑则匈奴之众易挠乱也劲弩长戟射疏及远
则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
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弗能当也材官
驺发矢道同的(材官骑射之官也射者驺发其/用矢者同中一的言其工妙)
则匈奴之革笥木荐(革笥以皮作如铠也/木荐以木板作如楯)弗能
支也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薄则匈奴之
足弗能给也此中国之长技也以此观之匈奴
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五陛下又兴数十万之
众以诛数万之匈奴众寡之计以一击十之术
卷十四 第 23a 页
也虽然兵凶器战危事也以大为小以强为弱
在俛仰之间耳夫以人死争胜跌而不振(蹉跌/不可)
(复/起)则悔之无及也帝王之道出于万全今降胡
义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其众数千饮食长技
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
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将
之即有险阻以此当之平地通道则以轻车材
官制之两军相表里各用其长技衡加之以众
此万全之术也文帝嘉之乃赐错玺书宠答焉
卷十四 第 23b 页
错复言守边备塞劝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曰
臣窃闻秦时北攻胡貉筑塞河上南攻扬粤(扬/州)
(之南/越也)置戍卒焉其起兵而攻胡粤者非以卫边
地而救民死也贪戾而欲广大也故功未立而
天下乱且夫起兵而不知其势战则为人禽屯
则卒积死夫胡貉之地积阴之处也其性能寒
扬粤之地少阴多阳其性能暑秦之戍卒不能
其水土戍者死于边输者偾于道(偾仆/也)秦民见
行如往弃市因以谪发之名曰谪戍发之不顺
卷十四 第 24a 页
行者深怨有背叛之心凡民守战至死而不降
北者以计为之也故战胜守固则有拜爵之赏
攻城屠邑则得其财卤以富家室故能使其众
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今秦之发卒也有万
死之害而无铢两之报死事之后不得一算之
复天下明知其祸烈及己也陈胜行戍至于大
泽为天下先唱天下从之如流水者秦以威劫
而行之敝也胡人衣食之业不著于地其势易
扰乱边境如飞鸟走兽放于广野美草甘水则
卷十四 第 24b 页
止草尽水竭则移以是观之往来转徙时至时
去此胡人生业而中国之所以离南亩也今使
胡人数处转牧行猎于塞下或当燕代或当上
郡北地陇西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陛下不
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少发则不足多
发远县才至胡又巳去聚不罢为费甚大罢之
则胡复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
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然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
卷十四 第 25a 页
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以便为之
高城深堑先为室屋具田器乃募罪人令居之
不足募以丁奴婢赎罪及输奴婢欲以拜爵者
不足乃募民之欲往者皆赐高爵复其家与冬
夏衣禀食能自给而止其无夫若妻者县官买
与之人情非有匹敌不能久安其处塞下之民
禄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难之地胡人入驱而
能止其所驱者以其半与之(谓胡人驱收中国/能夺得之者以半)
(与之/也)县官为赎(得汉人官/为赎也)其民如是则邑里相
卷十四 第 25b 页
救助赴胡不避死非以德上也欲全亲戚而利
其财也此与东方之戍卒(东方诸郡/次当戍边)不习地势
而心畏胡者功相万也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
使远方无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无系
虏之患利施后世名称圣明其与秦之行怨民
相去远矣上从其言募民徙塞下错复言陛下
幸募民相徙以实塞下使屯戍之事益省甚大
惠也使先至者安乐而不思故乡则贫民相募
而劝往矣臣闻古之徙远方以实广虚也相其
卷十四 第 26a 页
阴阳之和尝其水泉之味审其土地之宜观其
草木之饶然后营邑立城制里割宅通田作之
道正阡陌之界先为筑室家置器物焉民至有
所居作有所用此民所以轻去故乡而劝之新
邑也为置医巫以救疾病生死相恤坟墓相从
此所以使民乐其处而有长居之心也择其邑
之贤材习地形知民心者居则习民于射法出
则教民于应敌故卒伍成于内则军正定于外
服习以成勿令迁徙幼则同游长则共事夜战
卷十四 第 26b 页
声相知则足以相救昼战目相见则足以相识
驩爱之心足以相死如此而劝以厚赏威以重
罚则前死不还踵矣文帝诏举贤良文学之士
错在选中上亲策诏之曰昔者大禹勤求贤士
施及方外近者献其明远者通厥聪比善勠力
以翼天子是以大禹能无失德故诏有司选贤
良明于国家之大体通于人事之终始及能直
言极谏者将以匡朕之不逮永惟朕之不德吏
之不平政之不宣民之不宁四者之阙悉陈其
卷十四 第 27a 页
志无有所隐错对诏策曰通于人事终始愚臣
窃以古之三王臣主俱贤故合谋相辅计安天
下莫不本于人情人情莫不欲寿三王生而不
伤也人情莫不欲富三王厚而不困也人情莫
不欲安三王扶而不危也人情莫不欲逸三王
节其力不尽也其为法令也合于人情而后行
之其动众使民也本于人事然后为之取人以
巳内恕及人情之所恶不以强人情之所欲不
以禁民是以天下乐其政而归其德望之若父
卷十四 第 27b 页
母从之若流水百姓和亲国家安宁名位不失
施及后世此明于人情终始之功也诏策曰吏
之不平政之不宣民之不宁愚臣窃以秦事明
之臣闻秦始并天下之时其主不及三王而臣
不及其佐然功力不迟者何也地形便财用足
民利战其所与并者六国六国者臣主皆不肖
谋不辑民不用故当此之时秦最富强夫国富
强而邻国乱者帝王之资也故秦能兼六国立
为天子当此之时三王之功不能进焉及其末
卷十四 第 28a 页
涂之衰也任不肖而信谗贼宫室过度耆欲无
极民力疲尽赋敛不节矜奋自贤群臣恐䛕(恐/机)
(发陷祸而谀/以求自全)骄溢纵恣不顾患祸妄赏以随喜
意妄诛以快怒心法令烦憯刑罚暴酷轻绝人
命天下寒心莫安其处奸邪之吏乘其乱法以
成其威狱官主断生杀自恣上下瓦解各自为
制秦始乱之时吏之所先侵者贫人贱民也至
其中节所侵者富人吏家也及其末涂所侵者
宗室大臣也是故亲疏皆危外内咸怨离散逋
卷十四 第 28b 页
逃人有走心陈胜先倡天下大溃绝祀亡世为
异姓福此吏不平政不宣民不宁之祸也对奏
天子善之迁大中大夫错以诸侯强大请削之
后吴楚反会窦婴言爰盎诏召入见上问曰计
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
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谪诸侯削夺之地以故
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
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无血刃
而俱罢于是上默然良久曰顾诚何如吾不爱
卷十四 第 29a 页
一人谢天下也后十馀日乃使中尉召错绐载
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错巳死谒者仆射邓公
为校尉击吴楚还上书言军事上问曰闻晁错
死吴楚罢不也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
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
之士钳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
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
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被大戮内杜忠臣之口
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
卷十四 第 29b 页
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群书治要卷第十六
卷十四 第 3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