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三 第 1a 页
群书治要卷第十五
秘书监钜鹿男臣魏徵等奉 敕撰
汉书三
传
韩信淮阴人也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常从
人寄食从项羽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弗用亡
楚归汉上未奇之也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
郑诸将亡者十数人信度何巳数言上不我用
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
秘书监钜鹿男臣魏徵等奉 敕撰
汉书三
传
韩信淮阴人也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常从
人寄食从项羽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弗用亡
楚归汉上未奇之也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
郑诸将亡者十数人信度何巳数言上不我用
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
卷十三 第 1b 页
丞相何亡上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
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曰臣非敢亡追
亡者耳上曰所追谁曰韩信上复骂曰诸将亡
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
至如信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
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
东耳何曰王必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信
终亡耳王曰吾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
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必欲拜之择日斋戒设
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曰臣非敢亡追
亡者耳上曰所追谁曰韩信上复骂曰诸将亡
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
至如信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
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
东耳何曰王必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信
终亡耳王曰吾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
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必欲拜之择日斋戒设
卷十三 第 2a 页
坛场具礼乃可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以为
得大将至拜乃韩信也一军皆惊信巳拜上坐
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
因问王曰今东向争天下岂非项王耶曰然大
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曰弗如也信
曰唯信亦以为大王弗如也然臣尝事项王请
言项王为人也项王意乌猝嗟千人皆废(言羽/一嗟)
(千人皆废/不收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也
项王见人恭谨言语姁姁人有疾病涕泣分食
得大将至拜乃韩信也一军皆惊信巳拜上坐
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
因问王曰今东向争天下岂非项王耶曰然大
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曰弗如也信
曰唯信亦以为大王弗如也然臣尝事项王请
言项王为人也项王意乌猝嗟千人皆废(言羽/一嗟)
(千人皆废/不收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也
项王见人恭谨言语姁姁人有疾病涕泣分食
卷十三 第 2b 页
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刻印刓忍不能与此所
谓妇人之仁也又背义帝约而以亲爱王诸侯
不平所过无不残灭多怨百姓百姓不附特劫
于威强服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
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不诛
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
之士何不散且大王之入武关秋豪无所害除
秦苛法秦民无不欲得大王今失职之蜀民无
不恨者今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
谓妇人之仁也又背义帝约而以亲爱王诸侯
不平所过无不残灭多怨百姓百姓不附特劫
于威强服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
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不诛
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
之士何不散且大王之入武关秋豪无所害除
秦苛法秦民无不欲得大王今失职之蜀民无
不恨者今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
卷十三 第 3a 页
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汉王以信为左丞相
击魏信问郦生魏得无用周叔为大将乎曰柏
直也信曰竖子耳遂进击魏虏豹定河东使人
请汉王愿益兵三万人臣请以北举燕赵东击
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王与
兵三万人进破代禽夏说以兵数万欲东下井
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聚兵井陉口广武君
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
王禽夏说议欲以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
击魏信问郦生魏得无用周叔为大将乎曰柏
直也信曰竖子耳遂进击魏虏豹定河东使人
请汉王愿益兵三万人臣请以北举燕赵东击
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王与
兵三万人进破代禽夏说以兵数万欲东下井
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聚兵井陉口广武君
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
王禽夏说议欲以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
卷十三 第 3b 页
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
(樵取薪也/苏取草也)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
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后愿足
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
沟高垒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不至十
日两将之头可致麾下成安君不听信知其不
用大喜乃引兵遂下井陉口斩成安君泜水禽
赵王歇乃令军母斩广武君顷之有缚而至麾
下者于是问广武君仆欲北攻燕东伐齐何若
(樵取薪也/苏取草也)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
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后愿足
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
沟高垒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不至十
日两将之头可致麾下成安君不听信知其不
用大喜乃引兵遂下井陉口斩成安君泜水禽
赵王歇乃令军母斩广武君顷之有缚而至麾
下者于是问广武君仆欲北攻燕东伐齐何若
卷十三 第 4a 页
有功广武君辞曰臣闻之亡国之大夫不可以
图存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若臣者何足以权
大事乎信曰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之秦
而秦伯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
不听耳使成安君听子计仆亦禽矣仆委心归
计愿子勿辞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
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
焉顾恐臣计未足用愿效愚忠故成安君有百
战百胜之计一日而失之军败鄗下(今高邑/是也)身
图存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若臣者何足以权
大事乎信曰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之秦
而秦伯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
不听耳使成安君听子计仆亦禽矣仆委心归
计愿子勿辞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
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
焉顾恐臣计未足用愿效愚忠故成安君有百
战百胜之计一日而失之军败鄗下(今高邑/是也)身
卷十三 第 4b 页
死泜水上今足下虏魏王禽夏说不旬朝破赵
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诸侯众庶
莫不倾耳以待命者然而众劳卒疲其实难用
也今足下举勌弊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情见
力屈欲战不拔旷日持久粮食单竭若燕不破
齐必拒境而自强二国相持则刘项之权未有
所分也当今之计不如按甲休兵飨士大夫北
首燕路然后发一乘之使奉咫尺之书以使燕
燕必不敢不听从燕而东临齐虽有智者亦不
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诸侯众庶
莫不倾耳以待命者然而众劳卒疲其实难用
也今足下举勌弊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情见
力屈欲战不拔旷日持久粮食单竭若燕不破
齐必拒境而自强二国相持则刘项之权未有
所分也当今之计不如按甲休兵飨士大夫北
首燕路然后发一乘之使奉咫尺之书以使燕
燕必不敢不听从燕而东临齐虽有智者亦不
卷十三 第 5a 页
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可图也兵固有先
声后实者此之谓也信曰善于是发使燕燕从
风而靡遂度河袭历下军破龙且楚巳亡龙且
项王恐使武涉往信信谢曰臣得事项王数年
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策不用故
背楚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数万之众解衣
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吾得至于此人深亲
信我背之不祥武涉巳去蒯通知天下权在于
信深说以三分天下之计信不忍背汉又自以
声后实者此之谓也信曰善于是发使燕燕从
风而靡遂度河袭历下军破龙且楚巳亡龙且
项王恐使武涉往信信谢曰臣得事项王数年
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策不用故
背楚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数万之众解衣
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吾得至于此人深亲
信我背之不祥武涉巳去蒯通知天下权在于
信深说以三分天下之计信不忍背汉又自以
卷十三 第 5b 页
功大汉不夺我齐遂不听项羽死徙信为楚王
信初之国陈兵出入有变告信欲反上伪游于
云梦信谒于陈高祖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
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上曰人告公反遂械
信至雒阳赦以为淮阴侯信知汉王畏恶其能
称疾不朝
黥布六人也汉封为淮南王十一年高后诛韩
信布心恐忧复诛彭越盛其醢以遍赐诸侯王
布见醢大恐遂聚兵反书闻上召诸将问布反
信初之国陈兵出入有变告信欲反上伪游于
云梦信谒于陈高祖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
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上曰人告公反遂械
信至雒阳赦以为淮阴侯信知汉王畏恶其能
称疾不朝
黥布六人也汉封为淮南王十一年高后诛韩
信布心恐忧复诛彭越盛其醢以遍赐诸侯王
布见醢大恐遂聚兵反书闻上召诸将问布反
卷十三 第 6a 页
为之奈何皆曰发兵坑竖子耳何能为汝阴侯
滕公以问其客薛公薛公曰是固当反滕公曰
上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疏分/也)南面而立万
乘之主其反何也薛公曰前年杀彭越往年杀
韩信三人皆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
反耳
楚元王交高祖少弟也玄孙向字子政本名更
生为谏大夫向见光禄勋周堪光禄大夫张猛
二人给事中大见信弘恭石显惮之数谮毁焉
滕公以问其客薛公薛公曰是固当反滕公曰
上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疏分/也)南面而立万
乘之主其反何也薛公曰前年杀彭越往年杀
韩信三人皆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
反耳
楚元王交高祖少弟也玄孙向字子政本名更
生为谏大夫向见光禄勋周堪光禄大夫张猛
二人给事中大见信弘恭石显惮之数谮毁焉
卷十三 第 6b 页
向上封事曰臣前幸得以骨肉备九卿奉法不
谨乃复蒙恩窃见灾异并起天地失常徵表为
国欲终不言念忠臣虽在圳亩犹不忘君况重
以骨肉之亲又加以旧恩乎臣闻舜命九官(禹/作)
(司空弃后稷契司徒咎繇作士垂共工益/朕虞伯夷秩宗夔典乐龙纳言凡九官也)济济
相让和之至也众贤和于朝则万物和于野故
四海之内靡不和宁及至周文开基西郊杂遝
众贤罔不肃和崇推让之风以销分争之讼武
王周公继政朝臣和于内万国驩于外故尽得
谨乃复蒙恩窃见灾异并起天地失常徵表为
国欲终不言念忠臣虽在圳亩犹不忘君况重
以骨肉之亲又加以旧恩乎臣闻舜命九官(禹/作)
(司空弃后稷契司徒咎繇作士垂共工益/朕虞伯夷秩宗夔典乐龙纳言凡九官也)济济
相让和之至也众贤和于朝则万物和于野故
四海之内靡不和宁及至周文开基西郊杂遝
众贤罔不肃和崇推让之风以销分争之讼武
王周公继政朝臣和于内万国驩于外故尽得
卷十三 第 7a 页
其驩心以事其先祖下至幽厉之际朝廷不和
转相非怨君子独守正勉强以从王事则反见
憎毒谗愬故其诗曰密勿从事不敢告劳无罪
无辜谗口嗷嗷当是之时天变见于上地变动
于下水泉沸腾山谷易处由此观之和气致祥
乖气致异祥多者其国安异众者其国危天地
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今陛下开三代之业招
文学之士优游宽容使得并进今贤不肖浑淆
白墨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朝臣更相谗愬
转相非怨君子独守正勉强以从王事则反见
憎毒谗愬故其诗曰密勿从事不敢告劳无罪
无辜谗口嗷嗷当是之时天变见于上地变动
于下水泉沸腾山谷易处由此观之和气致祥
乖气致异祥多者其国安异众者其国危天地
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今陛下开三代之业招
文学之士优游宽容使得并进今贤不肖浑淆
白墨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朝臣更相谗愬
卷十三 第 7b 页
转相是非文书纷糺毁誉浑乱所以荧惑耳目
感移心意者不可胜载分曹为党将同心以陷
正臣进者治之表也正臣陷者乱之机也乘治
乱之机未知孰任而灾异数见此臣所以寒心
者也夫乘权席势之人子弟鳞集于朝羽翼阴
附者众毁誉将必用以终乖离之咎是以日月
无光雪霜夏陨陵谷易处列星失行皆怨气之
所致也夫遵衰周之轨迹循诗人之所刺而欲
以成太平致雅颂犹却行而求及前人也初元
感移心意者不可胜载分曹为党将同心以陷
正臣进者治之表也正臣陷者乱之机也乘治
乱之机未知孰任而灾异数见此臣所以寒心
者也夫乘权席势之人子弟鳞集于朝羽翼阴
附者众毁誉将必用以终乖离之咎是以日月
无光雪霜夏陨陵谷易处列星失行皆怨气之
所致也夫遵衰周之轨迹循诗人之所刺而欲
以成太平致雅颂犹却行而求及前人也初元
卷十三 第 8a 页
以来六年矣按春秋六年之中灾异未有稠如
今用贤人而行善政如或谮之则贤人退而善
政还夫执狐疑之心者来谗贼之口持不断之
意者开群枉之门谗邪进者众贤退群枉盛者
正士销故易有否泰小人道长则君子道销君
子道销则政日乱故为否否者闭而乱也君子
道长则小人道销小人道销则政日治故为泰
泰者通而治也昔者鲧共工欢兜与舜禹杂处
尧朝周公与管蔡并居周位当是时迭进相毁
今用贤人而行善政如或谮之则贤人退而善
政还夫执狐疑之心者来谗贼之口持不断之
意者开群枉之门谗邪进者众贤退群枉盛者
正士销故易有否泰小人道长则君子道销君
子道销则政日乱故为否否者闭而乱也君子
道长则小人道销小人道销则政日治故为泰
泰者通而治也昔者鲧共工欢兜与舜禹杂处
尧朝周公与管蔡并居周位当是时迭进相毁
卷十三 第 8b 页
流言相谤岂可胜道哉帝尧成王能贤舜禹周
公而销共工管蔡故以大治孔子与季孟偕仕
于鲁李斯与叔孙俱宦于秦定公始皇贤季孟
李斯而销孔子叔孙故以大乱故治乱荣辱之
端在所信任所信任既贤在于坚固而不移诗
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言守善笃也易曰涣汗
其大号言号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今出号
令未能踰时而反是反汗也用贤未能三旬而
退是转石也论语曰见不善如探汤今二府奏
公而销共工管蔡故以大治孔子与季孟偕仕
于鲁李斯与叔孙俱宦于秦定公始皇贤季孟
李斯而销孔子叔孙故以大乱故治乱荣辱之
端在所信任所信任既贤在于坚固而不移诗
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言守善笃也易曰涣汗
其大号言号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今出号
令未能踰时而反是反汗也用贤未能三旬而
退是转石也论语曰见不善如探汤今二府奏
卷十三 第 9a 页
佞谄不当在位历年而不去也出令则如反汗
用贤则如转石去佞则如拔山而望阴阳之调
不亦难乎是以群小窥见间隙巧言丑诋流言
飞文哗于民间故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
人成群诚足愠也昔孔子与颜渊子贡更相称
誉不为朋党禹稷与皋陶传相汲引不为比周
何则忠于为国无邪心也故贤人在上位则引
其类而聚之朝在下位则思与其类俱进故汤
用伊尹不仁者远而众贤至类相致也今佞邪
用贤则如转石去佞则如拔山而望阴阳之调
不亦难乎是以群小窥见间隙巧言丑诋流言
飞文哗于民间故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
人成群诚足愠也昔孔子与颜渊子贡更相称
誉不为朋党禹稷与皋陶传相汲引不为比周
何则忠于为国无邪心也故贤人在上位则引
其类而聚之朝在下位则思与其类俱进故汤
用伊尹不仁者远而众贤至类相致也今佞邪
卷十三 第 9b 页
与贤臣并在交戟之内合党共谋违善依恶数
设危险之言欲以倾移主上如忽然用之此天
地之所以先戒灾异之所以重至者也自古明
圣未有无诛而治者也故舜有四放之罚而孔
子有两观之诛然后圣化可得而行也今以陛
下明智诚深思天地之心迹察两观之诛览否
泰之卦历周唐之所进以为治原秦鲁之所销
以为戒考祥应之福省灾异之祸以揆当世之
变放远佞邪之党坏散险诐之聚杜闭群枉之
设危险之言欲以倾移主上如忽然用之此天
地之所以先戒灾异之所以重至者也自古明
圣未有无诛而治者也故舜有四放之罚而孔
子有两观之诛然后圣化可得而行也今以陛
下明智诚深思天地之心迹察两观之诛览否
泰之卦历周唐之所进以为治原秦鲁之所销
以为戒考祥应之福省灾异之祸以揆当世之
变放远佞邪之党坏散险诐之聚杜闭群枉之
卷十三 第 10a 页
门广开众正之路决断狐疑分别犹豫使是非
炳然可知则百异销灭而众祥并至太平之基
万世之利也向又见成帝营起昌陵数年不成
制度泰奢上疏谏曰臣闻易曰安不忘危存不
忘亡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故贤圣之君博
观终始心通三统(一曰天统二曰/地统三曰人统)天命所授者
博非独一姓也孔子论诗至于殷士肤敏灌将
于京喟然叹曰大哉天命善不可不传于子孙
是以富贵无常不如是则王公其何以戒慎民
炳然可知则百异销灭而众祥并至太平之基
万世之利也向又见成帝营起昌陵数年不成
制度泰奢上疏谏曰臣闻易曰安不忘危存不
忘亡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故贤圣之君博
观终始心通三统(一曰天统二曰/地统三曰人统)天命所授者
博非独一姓也孔子论诗至于殷士肤敏灌将
于京喟然叹曰大哉天命善不可不传于子孙
是以富贵无常不如是则王公其何以戒慎民
卷十三 第 10b 页
萠其何以劝勉盖伤微子之事周而痛殷之亡
也虽有尧舜之圣不能化丹朱之子虽有禹汤
之德不能移末孙之桀纣自古及今未有不亡
之国也故常战慄不敢讳亡孔子所谓富贵无
常盖谓此也孝文皇帝居霸陵顾曰以北山石
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
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
戚乎孝文寤焉遂为薄葬易曰古之葬者厚衣
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
也虽有尧舜之圣不能化丹朱之子虽有禹汤
之德不能移末孙之桀纣自古及今未有不亡
之国也故常战慄不敢讳亡孔子所谓富贵无
常盖谓此也孝文皇帝居霸陵顾曰以北山石
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
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
戚乎孝文寤焉遂为薄葬易曰古之葬者厚衣
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
卷十三 第 11a 页
棺椁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垄皆小葬具
甚微舜葬苍梧二妃不从禹葬会稽不改其列
(不改官里树木/百物之行列也)殷汤无葬处文武周公葬于毕
秦穆公葬于雍樗里子葬于武库皆无丘垄之
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
也其贤臣孝子亦承命顺意而薄葬之此诚奉
安君父忠孝之至也故仲尼孝子而延陵慈父
舜禹忠臣周公悌弟其葬君亲骨肉皆微薄矣
非苟为俭诚便于体也宋桓司马为石椁仲尼
甚微舜葬苍梧二妃不从禹葬会稽不改其列
(不改官里树木/百物之行列也)殷汤无葬处文武周公葬于毕
秦穆公葬于雍樗里子葬于武库皆无丘垄之
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
也其贤臣孝子亦承命顺意而薄葬之此诚奉
安君父忠孝之至也故仲尼孝子而延陵慈父
舜禹忠臣周公悌弟其葬君亲骨肉皆微薄矣
非苟为俭诚便于体也宋桓司马为石椁仲尼
卷十三 第 11b 页
曰不如速朽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馀
年越人发之及秦惠文武昭严襄五王皆大作
丘垄多其瘗藏咸尽发掘暴露甚足悲也秦始
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棺椁
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又多杀宫人生埋工
匠计以万数天下苦其役而叛之骊山之作未
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数年之间外被
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
厚者葬弥薄智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智者葬
年越人发之及秦惠文武昭严襄五王皆大作
丘垄多其瘗藏咸尽发掘暴露甚足悲也秦始
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棺椁
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又多杀宫人生埋工
匠计以万数天下苦其役而叛之骊山之作未
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数年之间外被
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
厚者葬弥薄智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智者葬
卷十三 第 12a 页
愈厚丘垄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
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陛下即位躬
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明及
徙昌陵增埤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
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馀(大万一/亿也)
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
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悯焉以死者
为有知发人之墓其害多矣若其无知又安用
大谋之贤智则不悦以示众庶则苦之若苟以
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陛下即位躬
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明及
徙昌陵增埤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
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馀(大万一/亿也)
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
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悯焉以死者
为有知发人之墓其害多矣若其无知又安用
大谋之贤智则不悦以示众庶则苦之若苟以
卷十三 第 12b 页
悦愚夫淫侈之人又何为哉陛下慈仁笃美甚
厚聪明疏达盖世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
比方丘垄悦愚夫之目隆一时之观违贤智之
心忘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唯陛下上览
明圣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仲尼之制下观
贤智穆公延陵樗里张释之意孝文皇帝去坟
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秦昭始皇增山厚葬
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摹宜从公卿大臣
之议以息众庶书奏上甚感向言而不能从其
厚聪明疏达盖世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
比方丘垄悦愚夫之目隆一时之观违贤智之
心忘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唯陛下上览
明圣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仲尼之制下观
贤智穆公延陵樗里张释之意孝文皇帝去坟
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秦昭始皇增山厚葬
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摹宜从公卿大臣
之议以息众庶书奏上甚感向言而不能从其
卷十三 第 13a 页
计向见上无继嗣政由王氏遂上封事极谏曰
臣闻人君莫不欲安然而危莫不欲存然而亡
失御臣之术也夫大臣操权柄持国政未有不
为害者也昔晋有六卿(智伯范中行/韩赵魏也)齐有田崔
卫有孙宁鲁有季孟常掌国事世执朝柄后田
氏取齐六卿分晋崔杼杀其君光孙林父宁殖
出其君衎弑其君剽季氏卒逐昭公皆阴盛而
阳微下失臣道之所致也故书曰臣之有作威
作福害于而家凶于而国孔子曰禄去公室政
臣闻人君莫不欲安然而危莫不欲存然而亡
失御臣之术也夫大臣操权柄持国政未有不
为害者也昔晋有六卿(智伯范中行/韩赵魏也)齐有田崔
卫有孙宁鲁有季孟常掌国事世执朝柄后田
氏取齐六卿分晋崔杼杀其君光孙林父宁殖
出其君衎弑其君剽季氏卒逐昭公皆阴盛而
阳微下失臣道之所致也故书曰臣之有作威
作福害于而家凶于而国孔子曰禄去公室政
卷十三 第 13b 页
逮大夫危亡之兆也秦昭王舅穰侯及泾阳叶
阳君(皆昭王/母之弟)专国擅势假大后之威三人者权
重于昭王家富于秦国国甚危殆赖寤范雎之
言而秦复存二世委任赵高赵高专权自恣壅
蔽大臣终有阎乐望夷之祸秦遂以亡近事不
远即汉所代也汉兴诸吕无道擅相尊王吕产
吕禄席大后之宠据将相之位欲危刘氏赖忠
正大臣绛侯朱虚等竭诚尽节以诛灭之然后
刘氏复安今王氏一姓乘朱轮华毂者二十三
阳君(皆昭王/母之弟)专国擅势假大后之威三人者权
重于昭王家富于秦国国甚危殆赖寤范雎之
言而秦复存二世委任赵高赵高专权自恣壅
蔽大臣终有阎乐望夷之祸秦遂以亡近事不
远即汉所代也汉兴诸吕无道擅相尊王吕产
吕禄席大后之宠据将相之位欲危刘氏赖忠
正大臣绛侯朱虚等竭诚尽节以诛灭之然后
刘氏复安今王氏一姓乘朱轮华毂者二十三
卷十三 第 14a 页
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鱼鳞左右大将军秉事
用权五侯骄奢僭盛并作威福击断自恣行汗
而寄治身私而托公依东宫之尊假甥舅之亲
以为威重尚书九卿州牧郡守皆出其门筦执
枢机朋党比周称誉者登进忤恨者诛伤游谈
者助之说执政者为之言排摈宗室孤弱公族
其有智能者尤非毁而不进远绝宗室之任不
令得给事朝省恐其与己分权数称燕王盖主
以疑上心避讳吕霍而弗肯称内有管蔡之萠
用权五侯骄奢僭盛并作威福击断自恣行汗
而寄治身私而托公依东宫之尊假甥舅之亲
以为威重尚书九卿州牧郡守皆出其门筦执
枢机朋党比周称誉者登进忤恨者诛伤游谈
者助之说执政者为之言排摈宗室孤弱公族
其有智能者尤非毁而不进远绝宗室之任不
令得给事朝省恐其与己分权数称燕王盖主
以疑上心避讳吕霍而弗肯称内有管蔡之萠
卷十三 第 14b 页
外假周公之论兄弟据重宗族磐牙历上古至
秦汉外戚贵未有如王氏者也虽周皇甫秦穰
侯汉武安吕霍上官之属皆不及也物盛必有
非常之变先见为其人徵象孝昭帝时冠石立
于泰山(有石自立三石为足一/石在上故曰冠石也)仆柳起于上林
而孝宣帝即位今王氏先祖坟墓在济南者其
梓柱生枝叶扶疏上出屋根垂地中虽立石起
柳无以过此明也事势不两大王氏与刘氏亦
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则上有累卵之危
秦汉外戚贵未有如王氏者也虽周皇甫秦穰
侯汉武安吕霍上官之属皆不及也物盛必有
非常之变先见为其人徵象孝昭帝时冠石立
于泰山(有石自立三石为足一/石在上故曰冠石也)仆柳起于上林
而孝宣帝即位今王氏先祖坟墓在济南者其
梓柱生枝叶扶疏上出屋根垂地中虽立石起
柳无以过此明也事势不两大王氏与刘氏亦
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则上有累卵之危
卷十三 第 15a 页
陛下为人子孙守持宗庙而令国祚移于外亲
降为皂隶纵不为身奈宗庙何妇人内夫家而
外父母家此亦非皇太后之福也孝宣皇帝不
与舅平昌乐昌侯权所以全安之也夫明者起
福于无形销患于未然宜发明诏吐德音援近
宗室亲而纳信黜远外戚无授以政以则效先
帝之所行厚安外戚全其宗族诚东宫之意外
家之福也王氏永存保其爵禄刘氏长安不失
社稷所以褒睦外内之姓子子孙孙无疆之计
降为皂隶纵不为身奈宗庙何妇人内夫家而
外父母家此亦非皇太后之福也孝宣皇帝不
与舅平昌乐昌侯权所以全安之也夫明者起
福于无形销患于未然宜发明诏吐德音援近
宗室亲而纳信黜远外戚无授以政以则效先
帝之所行厚安外戚全其宗族诚东宫之意外
家之福也王氏永存保其爵禄刘氏长安不失
社稷所以褒睦外内之姓子子孙孙无疆之计
卷十三 第 15b 页
也如不行此策田氏复见于今六卿必起于汉
为后嗣忧昭昭甚明不可不深图不可不早虑
也唯陛下深留圣思览往事之戒居万安之实
用保宗庙久承皇太后天下幸甚书奏天子召
见向叹息悲伤其意谓曰君且休矣吾将思之
向每召见数言公族者国之枝叶枝叶落则本
根无所庇荫方今同姓疏远母党专政禄去公
室权在外家非所以强汉宗卑私门保守社稷
安固后嗣也向自见得信于上故常显讼宗室
为后嗣忧昭昭甚明不可不深图不可不早虑
也唯陛下深留圣思览往事之戒居万安之实
用保宗庙久承皇太后天下幸甚书奏天子召
见向叹息悲伤其意谓曰君且休矣吾将思之
向每召见数言公族者国之枝叶枝叶落则本
根无所庇荫方今同姓疏远母党专政禄去公
室权在外家非所以强汉宗卑私门保守社稷
安固后嗣也向自见得信于上故常显讼宗室
卷十三 第 16a 页
讥刺王氏及在位大臣其言多痛切发于至诚
终不能用向卒后十三岁而王氏代汉
季布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项籍灭高
祖购求布千金敢舍匿罪三族布匿濮阳周氏
周氏乃髡钳布衣褐置广柳车中(载以丧车欲/人不知也)
之鲁朱家卖之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
乃之雒阳见汝阴侯滕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
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耶今上始得
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
终不能用向卒后十三岁而王氏代汉
季布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项籍灭高
祖购求布千金敢舍匿罪三族布匿濮阳周氏
周氏乃髡钳布衣褐置广柳车中(载以丧车欲/人不知也)
之鲁朱家卖之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
乃之雒阳见汝阴侯滕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
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耶今上始得
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
卷十三 第 16b 页
之贤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故南走越耳夫
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
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心知朱家大
侠意布匿其所乃许诺侍间果言如朱家旨上
乃赦布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召欲
以为御史大夫人又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
一月见罢布进曰臣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
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
去此人必有毁臣者夫以一人誉召臣一人毁
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
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心知朱家大
侠意布匿其所乃许诺侍间果言如朱家旨上
乃赦布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召欲
以为御史大夫人又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
一月见罢布进曰臣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
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
去此人必有毁臣者夫以一人誉召臣一人毁
卷十三 第 17a 页
去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窥见陛下/深浅也)
上默然惭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栾布梁人也为梁大夫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
责以谋反夷三族枭首雒阳下诏有收视者辄
捕之布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以闻
上召骂曰若与彭越反耶吾禁人勿收若独祠
哭之与反明矣趣烹之方提趋汤顾曰愿壹言
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彭城败荥阳成
皋项王所以不能遂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
上默然惭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栾布梁人也为梁大夫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
责以谋反夷三族枭首雒阳下诏有收视者辄
捕之布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以闻
上召骂曰若与彭越反耶吾禁人勿收若独祠
哭之与反明矣趣烹之方提趋汤顾曰愿壹言
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彭城败荥阳成
皋项王所以不能遂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
卷十三 第 17b 页
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壹顾与楚则汉破
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巳定彭王
割符受封亦欲传之万世今汉壹徵兵于梁彭
王病不行而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细诛之
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巳死臣生不如
死请就烹上乃释布拜为都尉
萧何沛人也汉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群
臣争功岁馀不决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
食邑八千户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
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巳定彭王
割符受封亦欲传之万世今汉壹徵兵于梁彭
王病不行而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细诛之
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巳死臣生不如
死请就烹上乃释布拜为都尉
萧何沛人也汉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群
臣争功岁馀不决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
食邑八千户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
卷十三 第 18a 页
百馀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
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居臣
等上何也上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
曰知之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
兽处者人也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
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
者两三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
也群臣后皆莫敢言列侯毕巳受封奏位次皆
曰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
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居臣
等上何也上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
曰知之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
兽处者人也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
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
者两三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
也群臣后皆莫敢言列侯毕巳受封奏位次皆
曰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
卷十三 第 18b 页
宜第一关内侯鄂千秋时为谒者进曰群臣议
皆误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待一时之
事夫上与楚相拒五岁失军亡众跳身遁者数
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
召而数万众会上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
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
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侍陛下此万
世功也今虽无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
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万世之
皆误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待一时之
事夫上与楚相拒五岁失军亡众跳身遁者数
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
召而数万众会上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
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
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侍陛下此万
世功也今虽无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
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万世之
卷十三 第 19a 页
功哉萧何当第一曹参次之上曰善于是乃令
何第一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是日悉封何父
母兄弟十馀人皆食邑何为民请曰长安地陜
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母收稿为兽
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乃
下何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
胡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有
善归主有恶自予今相国多受贾竖金为请吾
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
何第一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是日悉封何父
母兄弟十馀人皆食邑何为民请曰长安地陜
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母收稿为兽
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乃
下何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
胡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有
善归主有恶自予今相国多受贾竖金为请吾
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
卷十三 第 19b 页
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
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狶黥布
反时陛下自将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摇足即
关西非陛下有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乃利贾人
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夫李斯之分
过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是日使
使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上曰
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
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
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狶黥布
反时陛下自将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摇足即
关西非陛下有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乃利贾人
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夫李斯之分
过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是日使
使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上曰
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
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
卷十三 第 20a 页
吾过也
曹参沛人也为齐丞相参闻胶西有盖公善治
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为言治道贵
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参于是避正堂舍
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萧何薨使者召参参去属其后相曰以齐狱市
为寄慎勿扰也后相曰治无大于此者乎参曰
不然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奸人安
所容乎吾是以先之(夫狱市兼受善恶若穷极/奸人奸人无所容窜反且)
曹参沛人也为齐丞相参闻胶西有盖公善治
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为言治道贵
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参于是避正堂舍
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萧何薨使者召参参去属其后相曰以齐狱市
为寄慎勿扰也后相曰治无大于此者乎参曰
不然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奸人安
所容乎吾是以先之(夫狱市兼受善恶若穷极/奸人奸人无所容窜反且)
卷十三 第 20b 页
(为乱秦人极刑而天下叛孝武峻法而狱繁此/其效也老子曰我无为民自化我好静民自正)
(参欲以道化为本/不欲扰其末也)始参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宰
相有隙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相国
举事无所变更壹遵何之约束择郡国吏长大
(取年长/大者)讷于文辞谨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
史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辄斥去之日夜饮酒卿
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不事丞/相之事)来者
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度之欲有言复
饮酒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开谓有/所启白)相舍后园
(参欲以道化为本/不欲扰其末也)始参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宰
相有隙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相国
举事无所变更壹遵何之约束择郡国吏长大
(取年长/大者)讷于文辞谨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
史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辄斥去之日夜饮酒卿
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不事丞/相之事)来者
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度之欲有言复
饮酒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开谓有/所启白)相舍后园
卷十三 第 21a 页
近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患之无如何乃请参游
后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
酒张坐饮大歌呼与相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
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
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窋曰汝归
试私从容问乃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
秋君为相国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然无
言吾告汝也窋既洗沐归谏参参怒而笞之二
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乃所当言也至朝时帝
后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
酒张坐饮大歌呼与相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
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
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窋曰汝归
试私从容问乃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
秋君为相国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然无
言吾告汝也窋既洗沐归谏参参怒而笞之二
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乃所当言也至朝时帝
卷十三 第 21b 页
让参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皇帝
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参曰陛下观参孰与萧
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之言是也且
高皇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具陛下垂拱
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
矣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讲若画一(讲或/作较)曹参
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壹
张良字子房韩人也沛公欲以二万人击秦峣
关下军良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
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参曰陛下观参孰与萧
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之言是也且
高皇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具陛下垂拱
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
矣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讲若画一(讲或/作较)曹参
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壹
张良字子房韩人也沛公欲以二万人击秦峣
关下军良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
卷十三 第 22a 页
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令郦食其持重宝啖
秦将秦将果欲连和俱西良曰此独其将欲叛
士卒恐不从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
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沛公
入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
居之樊哙谏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
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为资今始
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资质也欲令/沛公反秦奢)
(俭素以/为质也)且忠言逆于耳利于行毒药苦于口利
秦将秦将果欲连和俱西良曰此独其将欲叛
士卒恐不从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
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沛公
入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
居之樊哙谏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
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为资今始
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资质也欲令/沛公反秦奢)
(俭素以/为质也)且忠言逆于耳利于行毒药苦于口利
卷十三 第 22b 页
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陈平户牖人也背楚因魏无知见汉王汉王拜
为都尉典护军绛灌等或谗平曰闻平居家时
盗其嫂事魏王不容亡而归楚不中又亡归汉
今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使诸将金多者
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
之汉王疑之以让无知问曰有之乎无知曰有
汉王曰公言其贤人何也对曰臣之所言者能
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巳之行(孝巳/高宗)
陈平户牖人也背楚因魏无知见汉王汉王拜
为都尉典护军绛灌等或谗平曰闻平居家时
盗其嫂事魏王不容亡而归楚不中又亡归汉
今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使诸将金多者
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
之汉王疑之以让无知问曰有之乎无知曰有
汉王曰公言其贤人何也对曰臣之所言者能
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巳之行(孝巳/高宗)
卷十三 第 23a 页
(之子有/孝行也)而无益于胜败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
今楚汉相拒臣进奇谋之士王召平而问曰吾
闻先生事魏不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
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
去事项王项王不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
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臣居楚闻汉王之能
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
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大
王所赐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
今楚汉相拒臣进奇谋之士王召平而问曰吾
闻先生事魏不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
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
去事项王项王不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
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臣居楚闻汉王之能
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
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大
王所赐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
卷十三 第 23b 页
厚赐拜以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
复言
周勃沛人也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
事惠帝以勃为大尉高后崩吕禄以赵王为汉
上将军吕产以吕王为相国秉权欲危刘氏勃
与丞相平朱虚侯章共诛诸吕遂共迎立代王
是为孝文皇帝初即位以勃为右丞相后乃免
丞相就国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逮
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
复言
周勃沛人也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
事惠帝以勃为大尉高后崩吕禄以赵王为汉
上将军吕产以吕王为相国秉权欲危刘氏勃
与丞相平朱虚侯章共诛诸吕遂共迎立代王
是为孝文皇帝初即位以勃为右丞相后乃免
丞相就国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逮
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
卷十三 第 24a 页
金与狱吏乃书牍背示之以公主为證公主者
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證
薄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曰绛侯绾
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
顾欲反耶文帝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
使持节赦勃复爵邑勃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
然安知狱吏之贵也勃子亚夫文帝封为条侯
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
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亚夫为将军
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證
薄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曰绛侯绾
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
顾欲反耶文帝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
使持节赦勃复爵邑勃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
然安知狱吏之贵也勃子亚夫文帝封为条侯
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
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亚夫为将军
卷十三 第 24b 页
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
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巳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
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
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
将军之令不闻天子之诏有顷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使使持节诏将军曰吾欲劳军亚夫乃
传言开壁门壁门士请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
得驱驰于是乃按辔徐行至中营将军亚夫持
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礼介者/不拜)天
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巳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
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
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
将军之令不闻天子之诏有顷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使使持节诏将军曰吾欲劳军亚夫乃
传言开壁门壁门士请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
得驱驰于是乃按辔徐行至中营将军亚夫持
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礼介者/不拜)天
卷十三 第 25a 页
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成礼而去既出军
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向者霸
上棘门军如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亚夫
可得而犯耶称善者久之
樊哙沛人也与高祖俱起高帝尝病恶见人卧
禁中诏户者毋得入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
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
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巳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
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向者霸
上棘门军如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亚夫
可得而犯耶称善者久之
樊哙沛人也与高祖俱起高帝尝病恶见人卧
禁中诏户者毋得入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
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
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巳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
卷十三 第 25b 页
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
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周昌沛人也为御史大夫为人强力敢直言自
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入奏事(以上宴时/入奏事也)高
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昌项问曰我
何如主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
之然尤惮昌及高帝欲废太子大臣固争莫能
得而昌庭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
曰臣口不能言然臣心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
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周昌沛人也为御史大夫为人强力敢直言自
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入奏事(以上宴时/入奏事也)高
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昌项问曰我
何如主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
之然尤惮昌及高帝欲废太子大臣固争莫能
得而昌庭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
曰臣口不能言然臣心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
卷十三 第 26a 页
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太子遂定
申屠嘉梁人也为丞相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
爱幸赏赐累钜万文帝常燕饮通家其宠如是
是时嘉入朝而通居上旁有怠慢之礼嘉奏事
毕因言曰陛下幸爱群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
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
府中为檄召通通恐入言上上曰汝第往吾今
使人召若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嘉责
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
申屠嘉梁人也为丞相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
爱幸赏赐累钜万文帝常燕饮通家其宠如是
是时嘉入朝而通居上旁有怠慢之礼嘉奏事
毕因言曰陛下幸爱群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
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
府中为檄召通通恐入言上上曰汝第往吾今
使人召若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嘉责
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
卷十三 第 26b 页
大不敬当斩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上使使持
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通既至
为上泣曰丞相几杀臣
群书治要卷第十五
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通既至
为上泣曰丞相几杀臣
群书治要卷第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