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群书治要卷第十一
    秘书监钜鹿男臣魏徵等奉 敕撰
  史记上
本纪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名曰轩
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侚齐(侚疾也齐速/也言圣德幼)
(而疾/速也)长而敦敏成而聪明神农氏世衰诸侯相
侵伐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
修德振兵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阪泉/地名)三战
卷十 第 1b 页
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乃杀蚩尤而代神农氏
是为黄帝东至于海西至于空桐(山名也/在陇右)南至
于江北逐荤粥(猃狁/也)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
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时
播百谷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
之瑞故号黄帝(帝王世纪曰神农氏衰蚩尤氏/叛不用帝命黄帝于是脩德抚)
(民始垂衣裳以班上下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服牛乘马以引重致远重门)
(击柝以待暴客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用/以利万人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
卷十 第 2a 页
(天下诸侯咸叛神农而归之讨蚩尤氏禽之于/涿鹿之野诸侯有不服者从而征之凡五十二)
(战而天下大服俯仰天地置众官故以风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圣配下台谓之三公其馀)
(地典力牧常先大鸿等或以为师或以为将分/掌四方各如巳视故号曰黄帝四目又使岐伯)
(尝味草木典医疾今经方本草之书咸出焉其/史仓颉又象鸟迹始作文字自黄帝以上穴居)
(而野处死则厚衣以薪葬之中野结绳以治及/至黄帝为筑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而易以)
(棺椁制以书契百官以序万民以察神而化之/使民不倦后作云门咸池之乐周礼所谓大咸)
(者也于是人事毕具黄帝在位百年而崩年百/一十岁矣或传以为仙或言寿三百年故宰我)
(疑以问孔子孔子曰民赖其利百年而崩民畏/其神百年而亡民用其教百年而移故曰三百)
(年)
卷十 第 2b 页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养材以
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
絜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济于
流沙东至于蟠木(东海中有山焉名度索上/有大桃树屈蟠三千里也)
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砥平也/四远皆)
(平而来服属也帝王世纪曰帝颛顼平九黎之/乱使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
(于是民神不/杂万物有序)
帝喾高辛者(高阳高辛皆所兴地名也颛顼/与喾以字为号上古质故也)
帝之曾孙也生而神灵聪以知远明以察微仁
卷十 第 3a 页
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
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
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
服也士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弗从服(帝王世/记曰帝)
(喾以人事纪官故以句芒为木正祝融为火正/蓐收为金正玄冥为水正后土为土正是五行)
(之官分/职而治)
帝尧放勋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
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帝王世纪曰帝尧置/欲谏之鼓命羲和四)
(子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掌四时方岳之职故/名徵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老人击壤于道)
卷十 第 3b 页
(观者叹曰大哉尧之德也老人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
(墨子以为尧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剪棌椽不斲夏服葛衣冬服鹿裘)
虞舜名曰重华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
舜舜顺适不失子道以孝闻于是尧乃以二女
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二女不
敢以贵骄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
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
皆不苦窳(窳病/也)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
年成都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以揆百
卷十 第 4a 页
事莫不时序流四凶族以禦螭魅尧乃使舜摄
行天子政尧崩天下归舜(帝王世纪曰舜立诽/谤之木论曰孔子称)
(古者三皇五帝设防而不犯故无陷刑之民是/以或结绳而治或象画而化自庖牺至于尧舜)
(神道设教可谓至政无所用刑矣夫三载考绩/黜陟幽明善无微不著恶无隐不章任自然以)
(诛赏委群心以就制故能造御乎无为运道于/至和百姓日用而不知含德若自有者也诗云)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斯之谓乎)
夏禹名曰文命当尧之时洪水淊天舜登用乃
命禹平水土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
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洫
卷十 第 4b 页
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行相地宜所
有以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朔北/方也)
教讫于四海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
下于是大平治帝舜荐禹于天舜崩遂即天子
位国号曰夏后十七世帝履癸立是为桀不务
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汤脩德诸侯皆归汤
汤遂伐桀桀走鸣条(南夷/地名)遂放而死
汤始居亳征诸侯(为夏方伯/得专征伐)葛伯不祀汤始伐
之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视形视民知治不伊尹
卷十 第 5a 页
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在王
官勉哉勉哉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
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
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
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
汤乃伐桀践天子位帝太戊立伊陟为相(伊陟/伊尹)
(子/也)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一暮大拱(祥妖怪也/二木合生)
(不恭/之罚)太戊惧问伊陟曰臣闻妖不胜德帝之政
其有阙与帝其修德太戊从之而祥桑枯死殷
卷十 第 5b 页
复兴故称中宗帝辛立天下谓之纣帝纣资辨
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智足以拒
谏饰是非之端矜人臣以声以为皆出巳之下
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姐巳(有苏氏/美女也)姐巳之言
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
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鹿台在朝/歌城中也)而盈钜桥
之粟(钜桥鹿水之大/桥也有漕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
益广沙丘苑台(沙丘在钜/鹿东北)多取野兽飞鸟置其
中慢于鬼神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
卷十 第 6a 页
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而诸侯有叛者
于是纣乃重辟刑有炮烙之法(膏铜柱加之炭/上令有罪者行)
(焉辄堕炭中姐巳笑/名曰炮烙之刑也)以西伯昌九侯(邺县有/九侯城)
侯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憙淫
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强并脯鄂侯西
伯昌闻之窃叹纣囚西伯羑里(河内汤阴/有羑里城)西伯
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
赦西伯用费中为政费中善䛕好利殷人弗亲
又用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多叛纣微子
卷十 第 6b 页
数谏不听乃遂去比干强谏纣怒剖比干观其
心箕子惧乃详狂为奴纣又囚之周武王于是
遂率诸侯伐纣纣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武
王遂斩纣头悬之白旗杀姐巳殷民大悦
周后稷名弃好耕农天下得其利有功封于邰
曾孙公刘修后稷之业民赖其庆古公复修后
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古公卒季
历立季历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遵后稷公
刘之业则古公之法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
卷十 第 7a 页
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诸侯皆来决平
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
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皆惭俱让而去诸侯
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也武王即位太公望
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
文王绪业闻纣昏乱暴虐滋甚于是伐纣纣师
皆倒兵以战武王遂入斩纣散鹿台之钱发钜
桥之粟以振贫弱封诸侯班赐殷之器物纵马
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墟偃干戈振兵释
卷十 第 7b 页
(入曰振/旅也)示天下不复用成康之际天下安宁
刑措四十馀年不用(措者置也民不犯/法无所置刑也)穆王即
位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祭畿内之国为王/卿士谋父字也)
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
玩玩则无震(震惧/也)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
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乡/方)
(也)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
保世以滋大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奕
世载德不忝前人至于文王武王昭前之光明
卷十 第 8a 页
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无不欣喜商王帝辛
大恶于民庶民不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
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夫先王之制
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此总言之也侯/侯圻卫卫圻)
夷蛮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供日/祭也)侯服者祀
(供月/祀也)宾服者享(供时/享也)要服者贡(供岁/贡也)荒服者王
(诗云莫敢/不来王也)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顺
(外传云先/王之训也)有不祭则脩意(先修志意/以自责也)有不祀
则修言(言号/令也)有不享则修文(文典/法也)有不贡则修
卷十 第 8b 页
(名谓尊卑职/贡之名号也)有不王则修德(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也)
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序成谓上五者次序巳/成不至则有刑罚也)
于是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
于是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
威让之命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有不至则
增脩于德无勤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
服今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
征之且观之兵无乃废先王之训而几顿乎王
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
卷十 第 9a 页
至诸侯有不睦者厉王即位好利近荣夷公芮
良夫谏曰王室其将卑乎夫荣公好专利而不
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
有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
也所怒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其能久
乎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
百物无不得极(极中/也)犹日怵惕惧怨之来今王
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
其归鲜矣荣公有用周必败王不听卒以荣公
卷十 第 9b 页
为卿士用事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召公谏
(召穆/公也)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卫国/之巫)使监谤
者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王益严国
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以目相/眄而巳)主喜告召公曰吾
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
口甚于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
故为水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民之
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
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
卷十 第 10a 页
于是乎兴夫民虑之心而宣之口成而行之若
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
三年乃相与叛袭王王出奔于彘宣王即位脩
政法文武成康遗风诸侯复宗周幽王嬖爱褒
娰欲废后并去太子用褒娰为后以其子伯服
为太子褒娰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
幽王为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娰乃大
笑幽王欲悦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益不至
王之废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乃与缯西夷犬戎
卷十 第 10b 页
共攻王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

秦缪公与晋惠公合战为晋军所围于是岐下
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解围遂脱缪公而
反生得晋君初缪公亡善马岐下野人共得而
食之者三百馀人吏逐得欲法之缪公曰君子
不以畜产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
皆赐酒而赦之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
而见缪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
卷十 第 11a 页
是缪公虏晋君以归戎王使由余于秦缪公示
以宫室积聚由余曰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
为之亦苦民矣缪公怪之问曰中国以诗书礼
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
不亦难乎由余笑曰此乃中国所以乱也夫自
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
及其后世日以骄淫阻法度之威以责督于下
下疲极则以仁义怨望于上上下交争怨而相
篡弑至于灭宗皆以此类也夫戎夷不然上含
卷十 第 11b 页
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
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于
是缪公退而问内史廖曰孤闻邻国有圣人敌
国之忧也今由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何廖曰戎
王处僻匿未闻中国之声君试遗其女乐以夺
其志为由余请以疏其间君臣有间乃可虏也
缪公曰善因以女乐二八遗戎王戎王受而悦
之于是秦乃归由余由余数谏不听遂去降秦
缪公以客礼礼之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
卷十 第 12a 页
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秦始皇帝庄襄王子也名政二十六年初并天
下自号曰皇帝事皆决于法刻削无仁恩收天
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置廷宫
中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坂上(在/长)
(安西北别/名渭城)南临渭自雍门(在高/陵县)以东至泾渭殿
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
之三十二年燕人卢生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
(胡胡亥秦二世名也秦见图/书不知此为人名反备北胡)始皇乃使将军
卷十 第 12b 页
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三十四年始皇置
酒咸阳宫仆射周青臣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
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日月所照莫不宾
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
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
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王千馀岁封子弟功
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
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
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
卷十 第 13a 页
陛下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斯曰五
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
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
知也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今诸生不
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闻令下则各
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率群下以造
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
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天下敢有藏诗书
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
卷十 第 13b 页
(禁民聚语/畏其谤也)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与同
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且若欲有学法令
以吏为师三十五年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
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
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
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隐宫徒刑者七十馀万人
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
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馀于是立
卷十 第 14a 页
石东海上以为秦东门因徙三万家骊邑五万
家云阳皆复不事十岁卢生说始皇曰臣等求
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人主所居
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愿上所居宫无令人知
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于是始皇乃令咸阳
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
帷帐钟鼓美人充之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
其处者罪死自是后莫知行所在侯生卢生相
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以为自古莫及已
卷十 第 14b 页
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
弗用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
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天下之
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
求仙药于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卢生
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也诸生在咸阳
者或为訞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
生诸生传相告引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坑
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长子扶苏谏始皇
卷十 第 15a 页
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三十六年荧惑守
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
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
尽取石旁居人诛之三十七年始皇出游丞相
斯少子胡亥从至平原津而病病益甚乃为玺
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始皇崩赵
高乃与胡亥李斯阴谋更诈为始皇遗诏立子
胡亥为太子赐扶苏蒙恬死
二世皇帝元年赵高为郎中令(掌宫殿/门户)任用事
卷十 第 15b 页
二世与高谋曰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强威服海
内今晏然不巡行即见弱无以臣畜天下二世
东行郡县尊用赵高乃阴与高谋曰大臣不服
官吏尚强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奈何高曰
臣固愿言而未敢也先帝之大臣皆天下累世
名贵人也积功劳世以相传久矣今高素小贱
陛下幸称举令在上位管中事大臣鞅鞅特以
貌从臣其心实不服也今上出不因此时案郡
县守尉有罪者诛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上
卷十 第 16a 页
生平所不可者今时不师文而决于武力愿陛
下遂从时无疑即群臣不及谋矣明主收举馀
民贱者贵之贫者富之远者近之则上下集而
国安矣二世曰善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
过连逮无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于杜群臣谏
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戍卒陈
胜等反山东郡县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
涉不可胜数也谒者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
怒下吏后使者至上问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
卷十 第 16b 页
捕今尽得不足忧上悦三年章邯等围钜鹿邯
等数却二世使人让邯邯使长史欣请事赵高
弗见又弗信欣恐亡去欣见邯曰赵高用事于
中将军有功亦诛无功亦诛邯等遂以兵降诸
侯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
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耶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
阴中以法后群臣畏高高前数言关东盗无能
为及项羽虏将王离等自关以东大氐尽叛高
卷十 第 17a 页
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朝见二世梦白
虎齧其骖马杀之心不乐怪问占梦卜泾水为
祟二世乃齐望夷宫欲祠泾沈四白马使使责
让高以盗贼事高惧乃阴与其婿咸阳令阎乐
其弟赵成谋使郎中令为内应诈为有大贼令
乐召发吏卒追乐将吏卒千馀人至望夷宫前
即二世数曰足下骄恣诛杀无道天下叛足下
足下其自为计二世曰丞相可得见否乐曰不
可二世曰吾愿得一郡为王弗许又曰愿为万
卷十 第 17b 页
户侯弗许曰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阎乐
曰臣受命于丞相为天下诛足下足下虽多言
臣不敢报二世自杀赵高乃立二世之兄子公
子婴为秦王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玉玺斋五日
子婴称病不行高自往曰宗庙重事王奈何不
行子婴遂刺杀高于斋宫三族高家以徇咸阳
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沛公破秦军至霸上子
婴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诸侯兵至项籍杀子
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
卷十 第 18a 页
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
太史公曰秦自穆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竟成始
皇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
侔足巳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
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
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
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
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
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钳口而不言
卷十 第 18b 页
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天下
巳乱奸不上闻岂不哀哉先王知雍蔽之伤国
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饬法设刑而天下治其
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
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
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
叛矣故周得其道千馀岁不绝秦本末并失故
不长久由此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野谚曰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
卷十 第 19a 页
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
宜去就有序变化应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
矣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
而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
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
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
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惠王武王蒙故业因遗
册南兼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
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
卷十 第 19b 页
肥美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缔结/也)相与
为一当是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
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并韩魏燕赵宋卫中山
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
属为之谋陈轸楼缓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
起孙膑田忌廉颇之朋制其兵常以十倍之地
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
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
卷十 第 20a 页
诸侯巳困矣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奉秦秦
有馀力而制其弊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
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及至秦王续六世之馀
(孝公惠文王武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
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拊拍也/一作槁)
(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北筑
长城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
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百姓隳
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
卷十 第 20b 页
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后斩华为城
(断华山/为城也)因河为津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
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
而谁何(何犹/问也)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
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秦王既没馀威振
殊俗陈涉瓮牗绳枢之子(以绳系户枢/瓦瓮为窗也)氓隶之
(氓/民)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
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出倔起什佰之中(首/出)
(十长佰/长中也)率疲散之卒将数百之众斩木为兵揭
卷十 第 21a 页
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
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
之地殽函之固自若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韩
魏之君锄耰棘矜(以锄柄及棘作矛/𥎊也耰椎块椎也)非锬于长
铩矛戟(长刃/矛也)适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深谋
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
败异变功业相反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
絜大(絜束/之絜)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
以区区之地千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
卷十 第 21b 页
馀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
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仁义不施而
攻守之势异也秦兼诸侯南面称帝天下之士
斐然向风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
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
矣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
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
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孤独而有之故
其亡可立而待借使秦王计上世之事并殷周
卷十 第 22a 页
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而未有倾
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
久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
者利短褐(小襦/也)而饥者甘糟糠天下之嗷嗷斯
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
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
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
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除去
收帑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
卷十 第 22b 页
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
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
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威德与天
下天下集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
处唯恐有变虽有狡猾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
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止矣二世不
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
严诛赋敛无度天下多事百姓困穷然后奸伪
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而天下苦之自君
卷十 第 23a 页
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咸不安其位
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藉公侯
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故
先王见始终之变知存亡之机是以牧民之道
务在安之而巳天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
之助矣故曰安民可与行义而危民易与为非
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于戮杀
者正倾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世家
卷十 第 23b 页
齐釐公同母弟夷仲年死其子曰公孙无知釐
公爱之令其秩服奉养比太子襄公立绌无知
秩服无知怨数欺大臣群弟子纠奔鲁管仲召
忽傅之小白奔莒鲍叔傅之及雍林人杀无知
高国先阴召小白于莒鲁亦发兵送子纠而使
管仲将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巳立欲
杀管仲鲍叔曰君将治齐则高傒与叔牙足矣
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于是桓公厚礼以
为大夫任政齐人皆悦于是始霸焉管仲病桓
卷十 第 24a 页
公问曰群臣谁可相者管仲曰知臣莫如君公
曰易牙何如对曰杀其子以适君非人情也不
可公曰开方何如对曰背亲以适君非人情也
难近(卫公子/开方也)公曰竖刁何如对曰自宫以适君
非人情也难亲管仲死而桓公不用管仲言卒
近用三子三子专权桓公卒易牙与竖刁因内
宠杀群吏(群吏诸大夫也内宠/内官之有权宠者)而立公子无诡
为君太子昭奔宋桓公病五公子各树党争立
及桓公卒宫中空莫敢棺桓公尸在床上六十
卷十 第 24b 页
七日尸虫出于户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封于鲁成王使其子伯
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
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
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武公与长子
括少子戏朝宣王宣王爱戏欲立为鲁大子仲
山父谏曰废长立少不顺不顺必犯王命犯王
命必诛之故出令不可不顺也令之不行政之
卷十 第 25a 页
不立(令不行则/政不立也)今天子建诸侯立其少是教民
逆也若鲁从之诸侯效之王命将有所壅(言先/王立)
(长之命将壅/塞不行也)若弗从而诛之是自诛王命也(先/王)
(之命立长今鲁亦立长/若诛之是自诛王命也)诛之亦失不诛亦失(诛/之)
(诛王命不诛/则王命废也)主其图之弗听卒立戏为太子是
为懿公括之子伯御攻弑懿公宣王伐鲁杀伯
御自是后诸侯多叛王命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
卷十 第 25b 页
小力少不足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
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
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
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趍燕燕王遂以
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
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
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聊莒
即墨其馀皆属燕昭王卒惠王为太子时与乐
卷十 第 26a 页
毅有隙及即位疑毅使骑劫代将乐毅亡走赵
齐田单以即墨击败燕军骑劫死燕兵引归齐
悉复得其故城
微子开者纣之庶兄也纣既立不明淫乱于政
微子数谏箕子者纣亲戚也纣为象箸箕子叹
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
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
振也纣为淫泆箕子谏不听乃被发详狂王子
比干见箕子谏不听乃直言谏纣纣怒曰吾闻
卷十 第 26b 页
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乃遂杀王子比干
刳视其心微子曰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
去矣于是遂行周公诛武庚乃命微子代殷后
奉其先祀曰宋
唐叔虞者周成王弟也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
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
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
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

卷十 第 27a 页
赵烈侯好音谓相国公仲连曰寡人有爱可以
贵之乎公仲曰富之可贵之则否烈侯曰然夫
郑歌者枪石二人吾赐之田人万亩公仲曰诺
不与居一月烈侯从代来问歌者田公仲曰求
未有可者有顷烈侯复问公仲终不与乃称疾
不朝番吾君(常山有/番吾县)自代来谓公仲曰君实好
善未知所持今公仲相赵于今四年亦有进士
乎公仲曰未也番吾君曰牛畜荀欣徐越皆可
公仲乃进三人及朝烈侯复问歌者田何如公
卷十 第 27b 页
仲曰方使择其善者牛畜侍烈侯以仁义约以
王道明日荀欣侍以选练举贤任官使能明日
徐越侍以节财俭用察度功德所与无不充君
悦烈侯使使谓相国曰歌者之田且止官牛畜
为师荀欣为中尉徐越为内史赐相国衣二袭
(单复具为/一袭也)
魏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
轼也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
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
卷十 第 28a 页
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教寡人曰家贫则思良
妻国乱则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文侯弟/名成也)
子何如对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
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
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寡人相
定矣李克曰魏成子为相矣翟璜忿然作色曰
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子西河之守
臣之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谋
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巳拔无使守之臣进
卷十 第 28b 页
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臣何以负于魏
成子李克曰且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
周以求大官哉且子安得与魏成子比乎魏成
子以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
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
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子比也
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齐威王初即位九年之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
卷十 第 29a 页
于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
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开民人给
官无留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
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守阿誉
言日闻然使使视阿田野不开民贫苦昔日赵
攻甄子弗能救卫取薛陵而子弗知是子以币
厚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
誉者皆并烹之遂起兵西击赵卫败魏于浊泽
于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
卷十 第 29b 页
大治诸侯闻之莫敢致兵于齐二十四年与魏
王会田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
有梁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
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
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
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
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则
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
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齐之北门西门也/言燕赵之人畏见)
卷十 第 30a 页
(侵伐故祭/以求福也)徙而从者七千馀家吾臣有种首者
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
乘哉梁惠王惭不怿而去
群书治要卷第十一
卷十 第 3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