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第 1a 页 WYG1178-0041a.png

筼窗集卷五 宋 陈耆卿 撰
书
上水心先生书
十月五日迪功郎处州青田县主簿陈耆卿谨斋沐裁
书再拜献于崇福待制侍郎先生阁下耆卿闻道之在
人犹日月之在天有晦有明而未始有泯灭也何也晦
明者日月之光也人能以光见日月也而不能以光尽
卷五 第 1b 页 WYG1178-0041b.png

道之有晦明非道也亦道之光也庸人之于道犹行者
之于日月也行者一息不见日月则瞽其目矣庸人一
日不见道则瞽其心矣诗书易春秋孔子发源之书也
其所谓仁昉于易之元其所谓诚昉于易之无妄其所
谓造端乎夫妇昉于诗之二南其所谓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昉于书之尧典其所谓羞桓文而黜管晏昉于
春秋之尊王经种子也四书艺之以为谷者也经曲蘖
卷五 第 2a 页 WYG1178-0041c.png

思曲蘖之美此所以为善饮食者也今六合之士伥伥
然其无所之者指先生之门以为户牖拾先生之咳唾
以为八珍大飨也耆卿起山林中不敢自绝于斯道窃
窥先生之学千载一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
赖以勿替嘘吸太极轇轕三光驾风鞭霆斡乾转坤闻
所著述有曰习学记言者天下学子争师诵之期与古
圣贤同一不朽而耆卿则未也今日之来惟提耳以告
卷五 第 2b 页 WYG1178-0041d.png

答王君梦松书
七月二十四日天台陈耆卿顿首复书秘省王君足下
曩辱惠顾猝猝不及款继奉手墨示以经史训说二编
勤甚厚甚观足下之用心大槩欲刋落葩蔓而从事于
本根之学又惧其力不胜从有志者问津焉而耆卿非
其人也读甫半病暍在告故未得一一考绎以附见其
愚方怃然愧而来书复在门矣何足下访我之惓惓而
卷五 第 3a 页 WYG1178-0042a.png

者求之愈高故去之愈远要之主宰在心而其用散于
天地人物日用常行之间逐于外而不反诸心者非也
以为心最微妙而一切障塞其外者尤非也止吾所止
物各付物终日酬酢而若未尝酬酢者焉夫是之谓善
用心大学曰定而后能静易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足
下之学盖欲进此所谓通天地制事物而不遗之语亦
诚有察于是而曰初见其可守久乃泊无一物则毋乃
卷五 第 3b 页 WYG1178-0042b.png

所宗焉物有一理理具一心古之人谓之心君谓之心
官盖必有所总摄于此而非泊然荡然之谓也人必有
是心也岂曰任其自为出入而无所用吾力哉孟子曰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又曰操则存舍则亡
操即守也若曰无物可守则操存之功何所措特所谓
守者非曰守物守此理尔尧舜禹之执中是也来书又
曰不用力则纷扰而失其统欲日夜用力则一毫无所
卷五 第 4a 页 WYG1178-0042c.png

勿忘勿助长之论而已所谓用力者岂是欲加益乎此
理哉欲加益则是欲助长也助长之患胜于忘太用力
之弊甚于不用力其要莫若主敬敬立则守固矣披阅
旬日姑据所问以对更幸详之不宣耆卿顿首
上楼内翰书
月日具位耆卿再拜献书国史侍读内翰执事某窃以
文于天地间为物最钜放之则横八极斥四海充塞乎
卷五 第 4b 页 WYG1178-0042d.png

之则翻沆瀣披鸿濛引星辰而上也抑之则洞山岳达
河汉决土壤而下也其清也则澄波月明寒松露滴孤
鹤唳空惊鸿叫夕乙乙冥冥韵韶武而杂咸英也其壮
也则崩涛裂山狞飙摺石雷车响空铁骑临敌震震慄
慄绝甬道而赴赵壁也其惨然而思也则荒域悲风空
山暮景远客怀归孤嫠吊影戚戚悽悽歌楚些而赋湘
累也其薰然而和也则春来东郊气回寒谷发秀山川
卷五 第 5a 页 WYG1178-0043a.png

而彰彰乎其明也愔愔乎其古而肃肃乎其泽也倏幽
而忽彰骤钜而遽细恍乎其不可名也远能见之近晦
能揭之著泛乎其不可形也是非文之体欤论文之至
六经为至经者道之所寓也故经以载道文以饰经文
近则经弗传经弗传而道即不存也书之质诗之变易
之动礼之宜乐之和春秋之严盖与天地均阖辟与日
月争光明优优乎大哉必如是而后为天下之至文也
卷五 第 5b 页 WYG1178-0043b.png

幽庄周得之而博降是则有太史公之洁贾生之明相
如之富扬雄之雅班固之典韩愈之闳深柳宗元之健
元结之约李白之逸杜甫之工门庭轨辙不能一槩某
少小读书猥欲以文词自命每一篇出同流叹誉之颇
亦自以为不可及也年来悔悟惩创又自谓其可厌返
求之六经又求之诸子既久爽然自失知向之学乃时
文之学而非六经诸子之学也更以六经诸子涵泳演
卷五 第 6a 页 WYG1178-0043c.png

洋洋然视时文之学或自谓远过之矣然己以为然而
人则不谓然退之云小称意则人小怪之大称意则人
大怪之然则怪之者是欤怪于人者是欤以怪者为是
则称意不足道也以怪于人者为是则愈怪愈可贺也
有一时之毁誉有千载之是非君子常惧夫千载之非
不惧夫一时之毁使可以耀生前而不可以垂死后君
子不由也又况天下之文章苟合乎古必不合乎今合
卷五 第 6b 页 WYG1178-0043d.png

某佩执事之盛名四十年矣恨未得一望颜色以快此
生去秋忽有以骪骳之文呈于堂下者执事实爱赏之
以为近于古人之文夫古人之文人之弃也而执事顾
有取焉将使世俗移其所以议某者而议执事某之归
感宜何如哉不远千里俯伏于门盖欲略叙此以祈一
言之诲庶或有所持循以几乎道而执事私淑之名善
诱之功亦昭灼于无穷顾不韪欤昔李氏子蟠年十七
卷五 第 7a 页 WYG1178-0044a.png

山北斗等高大某也年远过蟠才不逮蟠而志则蟠之
志也执事自许宜不在退之下执事其裁之不宣某再
拜
上蔡侍郎书
正月吉日天台陈耆卿谨斋沐裁书再拜献于诏使宝
学直院侍郎阁下耆卿闻天之生物一也而有美恶焉
有贵贱焉美而贵者生之甚难而去之则甚易也恶而
卷五 第 7b 页 WYG1178-0044b.png

护宝玉而常有风雨霜露之忧至于野草之不根则随
刬随植今日凋瘁而明日复翘秀矣此君子小人之喻
而有国者之所兢兢也夫天之生君子也必间气磅礴
而后一见焉其难非止如奇花也而为君子者守道不
阿去之又甚易也人之爱护之非止如宝玉也人之忌
嫉排摈之又甚于风雨霜露之惨也夫以间气之珍负
守道之节生之既难去之复易以爱者之勤而又不足
卷五 第 8a 页 WYG1178-0044c.png

以为难也而君子处之固易也其心以为天之所以予
我者贵矣而其所以自贵者在我抗而上之吾自若也
抑而下之吾亦自若也故其穷达祸福不足以为一身
之休戚而常足以为一世之轻重闻其进于朝则跃然
而喜闻其退于野则惨然而悲闻其有所施设而获遂
也则以为天下贺闻其有所捍格而不得骋也则以为
生民之寡祐而治世之难于接踵也夫为君子者岂以
卷五 第 8b 页 WYG1178-0044d.png

披拂鼓一世而乐趋之虽万里之遐千岁之久而人
之所以歆艳慕用之者不胶漆而固也耆卿儿童时即
知阁下以光明瑰玮之文雷霆六合其咳唾珠璧朝落
京师而暮传岭海以视汉贾洛阳未知其孰后孰先也
已而阁下位日尊名日高而人之歆艳慕用者望而难
即盖所以屹然砥柱于一世者德业行义动皆范模而
耆卿向日之所闻者特其文尔夫古之文非缀辑絺绘
卷五 第 9a 页 WYG1178-0045a.png

以糟粕眩世而索之则穷摧之则败此流俗之文而非
阁下所贵也阁下正而非固和而不流其未更化也未
尝见其少贬于宵人之党也其既更化也又未尝见其
苟同于君子之徒也进而从橐退而帅阃又退而祠庭
卷舒阖辟如机之旋而未尝有几微见于颜面虽使小
人之巧于忌嫉排摈者欲摘其白璧之瑕以肆其毒而
卒无间可入焉此耆卿之所以愿见下风而再拜以颂
卷五 第 9b 页 WYG1178-0045b.png

在帅阃也人曰不四海而一道泽未遍也其在祠庭也
人曰一道已狭矣而又蟠屈于家吾未知君相意也虽
然天而未欲行道则已果欲行道也其召之未晚也今
果召矣则又曰天果欲行道矣向之所谓大用而泽四
海者今有其日矣某利某害某可某否阁下之方寸当
自有权衡焉此耆卿之所以愿见下风而再拜以请也
耆卿少之时但知有举子业既不利则弃之而学为古
卷五 第 10a 页 WYG1178-0045c.png

弃之惟欲浸灌乎仁义之渊菑畬于忠信之田穷经汲
古以终天年而世俗之所谓得丧荣辱者曾不芥蒂怀
抱矣晚窃末第邂逅入觐始得俯伏道左以吐所怀行
或使之此岂可谓其非天哉平生著述颇多笔札未尽
具诗文一编姑以藉手阁下傥有意教之当嗣此以进
也不宣耆卿再拜
代通王舍人书
卷五 第 10b 页 WYG1178-0045d.png

惟天下之人情每骛于远而玩于近非近之可玩也食
于鱼稻之乡者贱螺蛤轻鲂鲤而至于淮白吴鲙巴蜀
之蹲䲭独垂涎焉其于山水也亦然闻巫山十二峰之
奇往往欲乘风鶱举至于家在天台雁荡之侧云霭交
于耳目乃不能一托足闻洞庭彭蠡之雄险可怪慨然
起乘桴之兴至于身滨大海蛟龙之波与户础相接乃
不能搥鼓叩舷以觅一快其于人也亦然见交广一隅
卷五 第 11a 页 WYG1178-0046a.png

至于名公伟卿近在邑里桑梓连阴松楸接干则每每
汩没自障不得略窥光采以自濯焉玩近之弊一至是
邪伏惟明公硕大高明鲠亮渊特名扬于帷幄而声震
于轩墀东西南北之人耳闻公名结裾敛衽效荆州之
识而希季布之诺者满眼皆是而某以桑梓松楸之旧
独不得一见天下可耻之事孰有甚于此者昔者窃闻
之至贱托于至贵王承福之圬托于韩退之而显郭橐
卷五 第 11b 页 WYG1178-0046b.png

者也而犹若是况大者乎某少而读书长而砥行织文
撷往哲之馀芳漱前闻之末润有年数矣虽不敢妄自
菲薄贻斯文羞然度未遇名公伟卿为之印可是犹衣
不温而食不饱也辄以近作二十篇藉手自白执事试
取读之示可否焉不宣
代上楼参政书
月日具位姚某再拜献书宫宾大参相公阁下某闻天
卷五 第 12a 页 WYG1178-0046c.png

极则钟为名世之君子然山岳河海可以常有而名世
之君子常落落然故人之视山岳河海者虽高且广不
甚以为异至于一君子作于世则虽里巷之儿童营垒
之卒伍亦皆咨嗟叹息喜愕庆幸以一望颜色为终身
荣贤于此者可知也苏子由生于西蜀怀奇挟迈使其
高卧岷山之云而嘘吸峨眉之风月岂不足以忘死而
乃赪肩茧足万里而来京师其所自述则曰于山见终
卷五 第 12b 页 WYG1178-0046d.png

君子也如此哉其后欧阳公一置齿牙而子由之名遂
闻天下人见其如此而不知有以为之先也盖自老泉
先生以六经论谒公公即掀髯爱赏以为荀卿子之文
且以其书荐之朝几以为古人复出当是时老苏既显
矣一子继之遂皆蒙国士之遇非此父固不生此子非
此子固不肖此父而非欧阳公之特达则委弃泥淖人
亦莫知其为苏氏父子也若某者诚不敢望子由而阁
卷五 第 13a 页 WYG1178-0047a.png

天下亦共知之其为欧阳公盖庶几焉而某也独无以
自达于庭岂惟阁下弃之将举世弃之矣虽然有一于
此昔者先人官于鄞川鄞川阁下之乡里也三年之间
餐和茹教投分最昵其后得侍同朝所以眄遇者益深
视欧阳公之知老苏无以异也以老苏视先人则所以
知某者当视子由然昔之子由能遇欧阳公于老苏之
生前而某之今日未能遇阁下于先人之死后此其故
卷五 第 13b 页 WYG1178-0047b.png

之遥苕霅之距行都一苇可至而某也不之至其自画
昭昭矣然尚有可诿者盖闻古之君子修其身而后可
以求闻于人阁下方以道德文章为时匠石而某抱其
无用之识以求进于阁下无益祇取辱耳自时厥后矻
矻偲偲非圣人之书不读冷官三载日与学者磨砻乎
理道鞭策于教化浚之日深筑之日高庶不等涂之人
虽倥侗如昔疏鲁如昔亦不可谓懵无所见者盖前日
卷五 第 14a 页 WYG1178-0047c.png

矣昔某之高大父盖与老苏同为欧阳公所知嘉祐定
礼实付之二人之手往者阁下之在中都尝亲跋其堂
牒矣百世宝之固将与尺璧同价也然苏得子名益彰
姚之后未有甚显者故欧阳公之所以施于苏者类厚
而所以施于姚者几于不继继之者在阁下阁下其进
教之则区区之愚可以悉吐于阶戺而不自暴于草莽
鸿毛之名一日达乎四境人将以为苏之父子发早而
卷五 第 14b 页 WYG1178-0047d.png

止姚氏得两欧阳公焉若之何弗荣此亦阁下所以亲
跋堂牒之意望终惠之不宣某再拜
代吴守上水心先生求先铭书
四月日具位吴某斋沐裁书再拜献于观使待制侍郎
阁下某窃惟天地之大以其能荣枯万物而生生无尽
也然枯其荣者易荣其枯者难繁霜之晨积雪之夕凡
物莫不陨柯秃叶摧香夺艳凛凛然不能自必其命及
卷五 第 15a 页 WYG1178-0048a.png

未有不荣者也故能荣物于既枯者天地之神机也人
者物之灵也物枯能荣而人死则终于死也人固不及
物邪虽然人固有可以不死之道也今夫爵命之穹窿
足以尊其生而不足以尊其死车服之烜丽足以华其
生而不足以华其死凡百可喜可玩之具足以乐其生
而皆不足以乐其死也惟有功伐德美得附丽于良史
之笔则不爵命而尊不车服而华不可喜可玩而足乐
卷五 第 15b 页 WYG1178-0048b.png

之死而犹生者可生之于百世物固不及人矣虽然史
法至近世略矣非大官大职及天子之所旌别而显异
者不得预虽有功伐德美往往蝉蜕于摧檐败壁之下
蚁腐于荒林幽墟之侧其遗落可胜道哉故天下之人
进而不得附于圣世之史则退而求托于宗工钜伯之
文盖附于史则为传而托于文则为铭使人虽死而犹
生是或一道也仰惟阁下以五百年间生之材而抱千
卷五 第 16a 页 WYG1178-0048c.png

宇越宙无往不在而无物不该故今天下人子之欲显
其亲者不以得三公九卿为荣而以不得阁下之一言
为耻中州近壤遐陬僻峤咸曰水心先生铭我则死犹
生也虽使韩柳欧苏叠足于世其述作能如阁下之盛
哉夫人而求之不能人人而予之也予之者近或二三
年远或十年其难如此而求之者日益众或寝苫方新
或登门未久而衔哀请命者踵相蹑也某之先君子实
卷五 第 16b 页 WYG1178-0048d.png

淳熙之戊戌四十四年矣视前所谓方新而未久者可
谓过之而犹踌躇以至今日非忘之而不求盖欲求之
而不敢也其意曰彼求者之多也予之不暇遍也以某
之不肖而又譊譊于其间其进之退之恐未可必也岁
在壬戌侍坐隅于京口酒畔跪陈盖尝微发其端而未
能毕吐其傃负此耿耿又二十年今投迹山城距郑乡
一苇此天与之便而先君子得发扬之秋也故每一东
卷五 第 17a 页 WYG1178-0049a.png

泣且请縻系尺组心驰而足不赴用敢沥其区区之款
以徐公子才所述行事瓣香而投诚焉重念某先君子
少而孤羁晚而坎凛其志非不慕古人其才非不若今
人而天啬其逢如水渟泽故不得以丰功伟绩铿戛震
耀而其粗可表见者仅如疏星挂晓微茫一二而已死
而得传则视世之丰功伟绩固无以异也不传则零落
翳坠抑可痛已日月双驰霜露几感头白如许衷丹未
卷五 第 17b 页 WYG1178-0049b.png

人易失者时阁下许之则某亲之死犹生矣拒之则某
亲之死真死矣虽然以某二十七年之摧割与四十四
年之邂逅抱夙心而遐慕挥老泪而近愬阁下其能忘
情乎出春阳之肤寸顷刻嘘舞之此天地荣其枯之术
也某俟命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