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0170-052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辩义卷十七    明 卓尔康 撰
宣公二
壬戌○定王八年
十年○晋景公獳元年齐惠十卒卫穆公速元年蔡文
 十三郑襄六曹文十九陈灵十五弑杞桓三十八宋
 文十二秦桓六楚庄十五
春公如齐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0170-0529d.png
公至自齐
齐人归我济西田
 熊过氏曰归不言来济西称我赵伯循曰但言归我
 则足知其来省文尔哀十年归欢及阐岂是公亲授
 乎济长不必皆是鲁田言我以别他田尔公羊言未
 绝于我非也赵企明曰济出齐鲁之西临济之田皆
 曰济西有齐济焉有鲁济焉故曰我济西田非如公
 羊兄弟辞也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0170-0530a.png
 季氏曰济西田即今郓范二县之地盖齐鲁之所互
 争僖三十一年鲁既取之而宣二年又为齐取者也
 今齐与鲁厚故中分以与鲁范近于齐则齐有之郓
 近于鲁则以归鲁田之分属于鲁者谓之我济西田
 齐履谦曰我者对彼之称济西之田鲁不尽有者是
 也何以知郓之属鲁邪盖郓即成四年所城之邑则
 知其当分于鲁也
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0170-0530b.png
己巳齐侯元卒
齐崔氏出奔卫
 左传夏齐惠公卒崔杼有宠于惠公高国畏其偪也
 公卒而逐之奔卫书曰崔氏非其罪也且告以族不
 以名
 熊过氏曰崔氏出奔谷梁子曰举族而出之辞也胡
 子曰书崔氏以族奔也栾盈亦举族出奔何以不曰
 栾氏出奔耶刘原父曰春秋所记大事而已故使举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0170-0530c.png
 上介战举元帅虽有众大夫不与焉者略所微也今
 何为区区崔氏之族夫刘氏可谓辩矣而犹未也使
 圣人果区区崔氏之族曰崔氏奔者尽崔氏之族也
 则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者尽尹氏之一族
 乎即尽其族如先氏灭春秋亦止以先縠书之崔氏
 之奔安得举其族乎公羊子谓讥世卿或曰世卿古
 制也文王治岐仕者世禄诗曰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盖讥不在世卿在专也是时权虽在高国杼虽弱年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0170-0530d.png
 未遽得政然崔出丁公至杼九世国之远宗立君之
 际或有异同足摇人心而用事者惧其见逼故举族
 逐之乎凡诸侯之大夫违告于诸侯曰某氏之守臣
 某失守宗庙敢告则崔氏者杼乎曰左氏以为杼
 丰氏曰三传作崔氏传写之讹盖篆文夭氏相近故
 残缺而意补之耳今据石经子夏传古文为正僖公
 二十八年左传记崔天会战城濮距此三十二年计
 夭之齿仅五六十此时宜尚存尔而于此谓崔杼以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0170-0531a.png
 族奔先儒皆从之然成十七年传始言齐侯使崔杼
 为大夫距此三十年经于襄二十五年书崔杼弑君
 传于襄二十七年言崔子缢计杼为大夫之时纵使
 甚早亦必弱冠而后可与国政则奔卫之时杼尚襁
 褓安能有偪高国之势而以族奔耶其为崔夭无疑
 矣
公如齐
五月公至自齐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0170-0531b.png
 宣公之事齐恭矣而莫甚于奔其丧其后则成公如
 晋奔齐侯之丧甚则襄公如楚且送其丧又甚则昭
 公吊少姜晋人不纳鲁道日以卑矣而其失自宣公
 始然宣公所以自屈于齐者繇其本之不正也
癸巳陈夏徵舒弑其君平国
 苏子繇曰灵公之恶甚矣其称臣以弑何也罪不及
 民也君以无道加其臣子臣子以弑报之而得不名
 是臣得仇君而子得仇父也故罪不及民者皆称臣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0170-0531c.png
 子陈徵舒蔡般是也要之失民而后不称臣子以民
 为重也
六月宋师伐滕
 赵子常曰春秋举重前年宋人围滕今又伐滕其悉
 书之何间晋之不竞也滕小国也介于大国之间上
 无天子下无方伯则为之私而已齐桓卒而宋人执
 其君晋伯衰而宋人围其国中国之无伯小国之忧
 也然宋襄执滕子而身亦见执于楚宋文围滕而国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0170-0531d.png
 亦见围于楚诸夏之无道夷狄之资也
公孙归父如齐葬齐惠公
 季氏曰齐惠公卒三月尔而葬太速者必以孝昭懿
 惠兄弟相及群从有争也观崔氏见逐于君终之际
 而嗣子称侯于未逾年之前则必有故而仓卒即位
 以治丧矣
晋人宋人卫人曹人伐郑
 左传郑及楚平诸侯之师伐郑取成而还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0170-0532a.png
 郑从楚晋不能竞以微者兴师取成胡氏去之师二
 字直曰诸侯伐郑而以不伸讨贼之义称人为贬误
 矣讨贼自讨贼君臣之义也抑楚自抑楚内外之防
 也
秋天王使王季子来聘
 许翰曰自是王灵益亡王聘益轻春秋王聘不复录
 矣
公孙归父帅师伐邾取绎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0170-0532b.png
 间齐也
 高氏曰自文公时邾鲁有隙宣公篡立而邾子首朝
 焉自是绝迹鲁庭者又十年故归父伐之
 绎公作蘱今邹县北峄山下地
大水
季孙行父如齐
 杜氏曰齐侯初即位
冬公孙归父如齐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0170-0532c.png
 左传伐邾故也
齐侯使国佐来聘

楚子伐郑
 左传晋士会救郑逐楚师于颍北诸侯之师戍郑不
 书晋终不竞于楚不足书也
 左传郑子家卒郑人讨幽公之乱斲子家之棺而逐
 其族改葬幽公谥之曰灵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0170-0532d.png
癸亥○定王九年
十有一年○晋景二齐顷公无野元年卫穆二蔡文十
 四郑襄七曹文二十陈成公午元年杞桓三十九宋
 文十三秦桓七楚庄十六
春王正月
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
 左传楚子伐郑及栎子良曰晋楚不务德而兵争与
 其来者可也晋楚无信我焉得有信乃从楚夏盟于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0170-0533a.png
 辰陵陈郑服也
 胡氏曰鲁与齐方用兵伐莒晋与狄方会于攒函而
 不谋少西氏之逆也而楚人能谋之夷狄之有君也
 赵子常曰新城之后晋楚交争陈郑晋加兵于陈者
 二于郑者四楚加兵于陈者二于郑者五陈侯郑伯
 既与楚子为辰陵之盟而陈侯即如晋郑亦徼事于
 晋故楚子入陈明年围郑春秋书之以见中国无伯
 之祸至于如此而陈郑之暂屈于楚非其心也陈氏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0170-0533b.png
 乃谓序楚子于陈侯郑伯之上初与楚以伯也则反
 乎春秋之义矣
 辰陵今陈州西华县古长平县
 谷作夷陵
公孙归父会齐人伐莒
 汪氏曰伐邾伐莒皆以归父将重兵而后此会齐侯
 会楚子皆归父特会国君以见宣公之德仲遂而宠
 其子使专权于鲁也笙之逐得非肇端于此欤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0170-0533c.png
 鲁以伐邾之故恐齐以为讨遂从之伐莒焉甚矣鲁
 之惧齐也
秋晋侯会狄于攒函
 左传晋郤缺求成于众狄众狄疾赤狄之役遂服于
 晋是行也诸大夫欲召狄郤成子曰吾闻之非德莫
 如勤非勤何以求人能勤有济其从之也
 戎狄在春秋为患而狄尤甚齐桓伯业却戎有馀而
 攘狄不足于狄仅能却之而已僖公三十三年为晋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0170-0533d.png
 襄之元年仗文之威败狄于箕始一大创焉此后文
 公九年十年狄两侵齐三十年间狄固无大举动也
 至是众狄疾赤狄之役遂服于晋传载会于攒函盖
 交白狄以制赤狄也故庄三十一年书齐侯来献戎
 捷识却戎之功成也僖三十三年书晋人败狄于箕
 文公十一年书叔孙得臣败狄于咸识攘狄之功成
 也齐伯当世却戎而晋伯易世攘狄齐伯得献戎捷
 而晋伯仅及狄会则盛衰难易之故可知矣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0170-0534a.png
 胡传楚庄意在灭陈虽复封之然乡取一人焉以归
 谓之夏州而又纳其乱臣是制人之上下使不得其
 君臣之道也晋人以币如郑问驷乞之立故子产对
 曰若寡君之二三臣而晋大夫专制其位是晋之县
 鄙也何国之为辞客币而报其使晋人舍之他国非
 所当与也而必欲纳其乱臣存亡兴灭其若是乎
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徵舒丁亥楚子入陈
 左传楚子谓陈人无动将讨于少西氏遂入陈杀陈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0170-0534b.png
 夏徵舒轘诸栗门
 熊过氏曰左氏传异经经先书杀后书入胡子曰与
 楚子之能讨贼故先之也谓春秋而果有是乎赵匡
 曰经文皆以先后次第而书凡称日以隔文者皆以
 明先后赵氏说是也当楚杀徵舒时实未尝入陈如
 蔡人杀陈佗蔡非入陈而后得佗也谓圣人许楚而
 先书杀乎且楚怵孔宁行父之诱县陈者其始谋姑
 假徵舒以为之辞也圣人何为遽以讨贼与之又何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0170-0534c.png
 为特从末减乎称人者众辞杀不归其君以正典刑
 也胡子又曰不称取而书入虽与之可也夫入者未
 取也桓二年僖二十七年皆入杞不闻其能取也隐
 十一年鲁及齐侯郑伯入许郑既有许地矣徒以许
 叔居许东偏则不言取哀七年鲁伐邾以邾子益来
 矣徒以八年归邾子益则不言取此实入耳方入县
 陈而申叔时之諌入实未成乎取何谓不称取而与
 之乎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0170-0534d.png
 黄楚望曰公羊谷梁似此等处多云实与而文不与
 却全未得旨盖此时本已县陈以申叔时之諌而止
 圣人许人迁善故没其县陈本意而止以入陈为文
 又本是先入陈而后杀徵舒讨弑君贼今却先书杀
 夏徵舒而后书入陈便是圣人先正其讨贼之义观
 圣人于此实有所激缘齐桓晋文俱有正天下扶持
 周室之功然皆包容弑君之贼置而不问所以养天
 下之乱是以于楚子入陈一事特显此义既已取其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0170-0535a.png
 讨乱之功而后书楚子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
 者以见楚之用师不过讨贼纳此二卿以定陈乱而
 已便与寻常侵伐不同此皆圣人取人为善止遏乱
 略之意所以为书法之妙也
 陆氏曰使楚庄真有讨贼之心则辰陵之盟执徵舒
 而诛之一匹夫之力奚待以重兵造其国都而后戮
 之乎繇其本无是心而假其事以为功故不足以进
 于此吕氏曰楚人杀徵舒讨贼之辞且众同欲也故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0170-0535b.png
 曰楚人入陈非众志也故曰楚子按楚庄本欲县陈
 固以申叔时之言而止然实以陈成公在晋恐晋率
 诸侯内其故君而陈人应之楚终不能有陈故不若
 以复封陈为名而非其本心也
 邹肇敏曰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徵舒丁亥楚子入陈
 此条经传互异胡氏遂以能讨贼与楚子然经明书
 丁亥入陈在杀夏徵舒之下岂圣人与其能讨贼而
 故迁日以就之乎按诗云株林株野夫牧外谓之野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0170-0535c.png
 野外谓之林国语曰民将筑台于夏氏然则夏氏之
 邑盖在国都外轘诸栗门非必国门也传先言入陈
 以株林亦陈境耳传所书入入其境经所书入入其
 都自当以经文为据楚望之说似乎与楚太过
 董仲舒氏曰楚庄杀陈夏徵舒春秋贬其文不予专
 讨也灵王杀齐庆封而直称楚子何也曰庄王之行
 贤而徵舒之罪重以贤君讨重罪其于人心善若不
 贬孰知其非正经春秋尝于其嫌得者见其不得也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0170-0535d.png
 是故齐桓不予专地而封晋文不予致王而朝楚庄
 弗予专杀而讨此楚灵之所以称人而讨也
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
 胡传此二臣者从君于昏宣淫于朝诛杀諌臣使其
 君见弑盖致乱之臣也肆诸市朝与众同弃然后快
 于人心今乃诡辞奔楚托于讨贼复雠以自脱其罪
 而楚庄不能察其反覆又使陈人用之是犹人有饮
 毒而死者幸而复生又彊以毒饮之可乎故圣人外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0170-0536a.png
 此二人于陈而特书曰纳纳者不受而强纳之者也
 为楚庄者宜柰何潴徵舒之宫封泄冶之墓尸孔宁
 仪行父于朝谋于陈众定其君而去庶几乎
 茅堂胡氏曰南唐李氏既臣于周以进退大臣之事
 请之而世宗无所可否以他国非所当与也
 王樵氏曰夏徵舒不胜忿耻以弑其君其贼易知也
 而孔宁仪行父之为贼难见也何则公告泄冶之故
 宁行父请杀之公弗禁遂杀之然则躬杀泄冶者二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0170-0536b.png
 贼也徵舒之耻发于似女亦似君之言然则激自厩
 之射者又二贼也平国既弑不他奔而奔楚盖志在
 以陈饵楚而杀徵舒矣楚庄动于利而兴师非申叔
 时之言则陈遂县矣然则致胡公大姬几不祀也又
 二贼也使尽乎天讨则二贼之诛不当在徵舒之后
 而反纳之楚庄之志可知矣
 黄楚望曰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圣人所重在存国
 唯不灭陈故二子得纳此是圣人忠厚爱人存亡继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0170-0537a.png
 绝乐与人为善者若以为贬虽未必不通然却狭了
 圣经也盖楚伐陈本以讨徵舒纳公孙宁仪行父为
 说今杀徵舒而却县陈则二子无所归是楚食言矣
 唯不灭陈故二子得所归故详书之所以予楚
 赵子常曰左传载以诸侯讨而戮之孔氏曰经无诸
 侯而云以诸侯讨之时有楚之属国从行也十二年
 邲之战经不书唐而传云唐侯为左拒昭十七年长
 岸之战经不书随而传言使随人守舟明此时亦有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0170-0537b.png
 诸侯但为楚私属不以告尔今按谓楚不告非人情
 也
 左传厉之役郑伯逃归郑既受盟于辰陵又徼事于
 晋
甲子○定王十年
十有二年○晋景三齐顷二卫穆三蔡文十五郑襄八
 曹文二十一陈成二杞桓四十宋文十四秦桓八楚
 庄十七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0170-0538a.png
春葬陈灵公
楚子围郑
 左传春楚子围郑旬有七日郑人卜行成不吉卜临
 于大宫且巷出车吉国人大临守陴者皆哭楚子退
 师郑人修城进复围之三月克之入自皇门至于逵
 路郑伯肉袒牵羊以逆退三十里而许之平
 郑与陈皆服楚盟于辰陵矣口血未乾楚先叛盟入
 陈而欲县之若以为讨于少西氏然帅师入国不曰
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0170-0538b.png
 利之其谁信之陈郑一体也既已县陈郑安得不生
 贰心其徼事晋无怪也楚不自反而又肆其虐国人
 大临守陴者皆哭不太暴乎王樵氏曰灭不言入陈
 常县之矣而不书曰灭入不言围郑入自皇门至于
 逵路矣而但书曰围此圣人义存中国不使楚人尽
 其虐满其辞之微意也若曰与其能有讨于少西故
 末减其凭陵之罪而曰入曰围则大乖圣人之意矣
 在陈犹可郑则何辞
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0170-0538c.png
夏六月乙卯晋荀林父帅师及楚子战于邲晋师败绩
 左传晋师救郑荀林父将中军及河闻郑既及楚平
 桓子欲还随武子曰善彘子不可以中军佐济韩献
 子谓桓子曰彘子以偏师陷子罪大矣不如进也师
 遂济楚子北师次于郔嬖人伍参欲战令尹孙叔敖
 勿欲次于管以待之郑皇戌请击楚师栾武子曰郑
 不可从赵括赵同曰必从彘子楚子又求成于晋晋
 人许之魏锜欲败晋师请致师请战而还赵旃求卿
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0170-0538d.png
 未得请挑战遂疾进师车驰卒奔及昏楚师军于邲
 晋之馀师不能军
 黄正宪氏曰按楚庄强暴蔑视中国入陈围郑莫敢
 谁何其威势猖獗十倍楚成矣且齐桓召陵之师尚
 约六国为援晋文城濮之战亦以三大国为助今景
 公初立伯业已衰视文公时威力人心消索几尽乃
 欲林父以偏师当虎狼之楚乎藉令诸将同心三军
 用命胜负之势犹未可知况林父节制不严计谋不
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0170-0539a.png
 一始惑于韩厥分恶专罪之言既坏于锜旃致师召
 盟之请故楚师一乘仓卒无措然则致此败者岂可
 专归咎于先縠哉自邲一败而楚灭萧围宋势益横
 行晋楚胜负之分从此决矣
 季氏曰邲郑地在敖山之东衡雍之北大河之南今
 当为荥泽河阴界上地一统志以为在郑州东六里
 非也
秋七月
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0170-0539b.png
冬十有二月戊寅楚子灭萧
 左传冬楚子伐萧宋华椒以蔡人救萧萧溃
 萧者宋封萧叔大心之邑宋附庸也楚既得陈郑而
 遂灭萧所以威宋也楚有事中国尝自郑及宋宋不
 能自固轻事伐陈以报萧怨于是为明年之伐又明
 年之围又明年之平而南北之势成矣
晋人宋人卫人曹人同盟于清丘
 左传晋原縠宋华椒卫孔达曹人同盟于清丘曰恤
卷十七 第 19a 页 WYG0170-0539c.png
 病讨贰于是卿不书不实其言也
 楚服陈郑败晋师于邲灭萧以威宋其志不小于是
 为清丘之盟虽有惧难联交之心而势实不竞谋之
 无成故称人以略之左氏言卿不实其言不书特言
 一节耳
 清丘卫地在濮阳县东南今开州西南有清丘县故
 城
 此大夫同盟之始
卷十七 第 19b 页 WYG0170-0539d.png
宋师伐陈卫人救陈
 左传宋为盟故伐陈卫人救之孔达曰先君有约言
 焉若大国讨我则死之
 高忠宪曰楚讨陈乱而定其国陈之即楚未足责也
 宋不知自反而伐之书卫人救陈意在责宋也卫之
 背盟义自著矣
 姜廷善曰卫之此举恐以与宋同盟见讨于楚而聊
 出单师以图解塞观宋以师伐而卫以人救可见其
卷十七 第 20a 页 WYG0170-0540a.png
 实非欲与宋为敌也孔达自谓巧于谋国而卒罹身
 祸如此季彭山以调停之术不得不然恐非然则宋
 之伐陈固失策而卫之救陈亦未为策之得也书卫
 救以责其叛盟意卫亦不得而辞胡文定说是第以
 为恶则过矣
 楚入陈围郑非得宋不已萧之灭已威宋矣宋不得
 不为争先处强之计伐陈亦欲威楚意非不是非其
 任耳
卷十七 第 20b 页 WYG0170-0540b.png
乙丑○定王十一年
十有三年○晋景四齐顷三卫穆四蔡文十六郑襄九
 曹文二十二陈成三杞桓四十一宋文十五秦桓九
 楚庄十八
春齐师伐莒
 左传莒恃晋而不事齐故也
 公作伐卫
夏楚子伐宋
卷十七 第 21a 页 WYG0170-0540c.png
 左传以其救萧也君子曰清丘之盟惟宋可以免焉
 盖清丘之盟曰恤病讨贰宋伐陈卫救之不讨贰也
 楚伐宋晋不救不恤病也
 陈郑宋皆在河南中国要枢也郑处其西宋处其东
 陈则介乎郑宋之间得郑则可以致西诸侯得宋则
 可以致东诸侯得陈则可以致郑宋陈郑既皆归楚
 若复得宋则河南之地尽为楚有自是可图天下楚
 岂能一日忘情于宋哉而去年宋又伐陈攻其与国
卷十七 第 21b 页 WYG0170-0540d.png
 则楚有辞于伐矣
秋螽
冬晋杀其大夫先縠
 左传赤狄伐晋及清先縠召之也晋人讨邲之败与
 清之师归罪于先縠而杀之尽灭其族
 邲之役当晋师至河时众皆欲返独先縠惧晋失伯
 奋欲济师虽或失于观衅亦以效武臣力士之忠耳
 况师据敖鄗地利己得若元帅审机应变诸将戮力
卷十七 第 22a 页 WYG0170-0541a.png
 同心岂遂无致胜之理即不然林父果知无及于郑
 焉用𠞰民则下令三军坚壁清野违命者无赦中军佐
 必不敢先济而胜败犹未分也乃惑于韩厥仓卒济
 河轻信锜旃酿成大败是林父者罪之魁而魏锜诸
 人皆不应末减者今独致罪先縠何以服其心乎夫
 越椒将杀楚子庄王尚思子文之治楚而复克黄之
 所晋乃不念先轸之旧勋而尽灭其族乎故称国以
 杀不去其大夫罪累上也赤狄伐晋及清经不载而
卷十七 第 22b 页 WYG0170-0541b.png
 传谓縠实召之此所谓欲加之罪者也縠召狄欲何
 为哉说者谓六卿争强互相仇灭盖近之矣
丙寅○定王十二年
十有四年○晋景五齐顷四卫穆五蔡文十七郑襄十
 曹文二十三卒陈成四杞桓四十二宋文十六秦桓
 十楚庄十九
春卫杀其大夫孔达
 左氏孔达缢而死卫人以悦于晋而免称国杀者君
卷十七 第 23a 页 WYG0170-0541c.png
 之意也卫人以悦于晋而告于诸侯自称君意国杀
 可也为卫君者别无同心禦敌为国自彊之法而杀
 一无罪以祈免累上何也孔庄叔历事两君不闻缺
 德当成公出奔时请成不许至执达以说晋今晋来
 讨救陈又以罪自任其言曰苟利社稷请以我说是
 亦不避艰险卫之良大夫也然究其情事达亦不得
 无罪陈方摄楚必折而入楚楚得陈郑而又威宋中
 国之忧也宋人伐陈自关大计孔达以先君约言救
卷十七 第 23b 页 WYG0170-0541d.png
 之顾小信而失大义惜此一死矣
夏五月壬申曹伯寿卒
晋侯伐郑
 左传为邲故也
 赵子常曰晋君将常不书矣楚入陈得陈围郑得郑
 且将围宋也而晋师不出楚之得志于诸侯未有甚
 于此时也景公为邲故伐郑告于诸侯蒐焉而还则
 其得书何中国不可以终无伯也景公有志文襄之
卷十七 第 24a 页 WYG0170-0542a.png
 业自伐齐而后一合诸侯伐郑四同盟皆其君亲之
 于是齐鲁从而郑服楚亦无能为是故晋侯伐郑始
 书之予之以复伯也
秋九月楚子围宋
 左传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子
 冯聘于晋不假道于郑申舟及宋宋人止之楚子闻
 之投袂而起
 王樵氏曰是时楚已得陈郑许蔡非得宋不已故灭
卷十七 第 24b 页 WYG0170-0542b.png
 萧以偪之不假道以挑之历三时而围不解卒得宋
 平而后已宋服则齐鲁可摇矣此楚图中国之序也
 郑在楚彀中未易旦夕争是时急莫先于救宋宋救
 捷则郑亦可招矣而晋不知所先后劳师于郑而缓
 于救宋乃听伯宗不及马腹之言而止不知宋既去
 则楚威震及齐鲁而南北之势成矣岂但失郑而已
 甚矣晋人之颠冥也胡氏以端本为说专一责宋夫
 宋伐陈固有启衅之道然清丘之盟晋宋卫曹咸在
卷十七 第 25a 页 WYG0170-0542c.png
 以同惧楚为志而相要以恤病讨贰其策未为不善
 但诸侯不同心而遂败此盟耳
葬曹文公
冬公孙归父会齐侯于榖
 鲁西南与宋为界楚人围宋则鲁有剥床以肤之虑
 矣是时行父当国欲使归父会楚谋其不免但鲁素
 服于齐恐未得楚庇先受齐患故预遗归父会齐侯
 于谷一以观齐图楚之志一以尽已事齐之礼季氏
卷十七 第 25b 页 WYG0170-0542d.png
 云将谋救宋岂其然乎
丁卯○定王十三年
十有五年○晋景六齐顷五卫穆六蔡文十八郑襄十
 一曹宣公庐元年陈成五杞桓四十三宋文十七秦
 桓十一楚庄二十
春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
 楚兵加宋鲁常迎而会之昔楚执宋公以伐宋献捷
 威鲁而鲁惧先诸侯而趋之今楚子围宋威未至鲁
卷十七 第 26a 页 WYG0170-0543a.png
 而鲁震先宋之未平而求媚焉盖宋绌而及鲁也
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
 楚师宋城下宋举国以当楚楚亦君臣共之华元专
 战楚子督师故俱称人
 熊过氏曰或问宋楚之平华元纾情子反不欺及平
 而盟胥戒虞诈揆之人理几于自反经乃称人将如
 胡子贬二卿否谷梁有言平成也善其量力而反义
 也人者众辞上下欲之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
卷十七 第 26b 页 WYG0170-0543b.png
 在下盖自公羊发之赵匡申之胡氏循环斯旨以明
 经义而今之言者无能改也夫弭兵之议宋楚之人
 谁不乐者华元子反倡予和女释然取平楚庄之强
 忍而屈义宋国不亡楚迷遂复虽曰圣人明微不计
 功利而民之受赐尝叹微管之仁苟能纾难足称仁
 术即兹而言可明宋楚之平春秋所予盖议于衰世
 以解倒悬义固宜然也顾其君不能早谋所以息民
 及其既成则不得不听失君道矣戴溪赵鹏飞李廉
卷十七 第 27a 页 WYG0170-0543c.png
 之伦并号推隐不以为非公羊安见吾欲问之然天
 下自是分南北之势矣
 袁仁氏曰传记宋华元楚子反自以情实私相告语
 取必于上以成平国之功其君不预知焉故不称卿
 而称人此说非也按楚筑室反耕者宋人惧使华元
 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而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
 则华元之出承君命也非其君不与知也华元以情
 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㸑子反亦告曰吾军亦
卷十七 第 27b 页 WYG0170-0543d.png
 有七日之粮子反以告庄王庄王怒子反曰以区区
 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庄王曰诺舍
 而止亦非其君不与知也观楚子欲处而子反欲去
 则取必于上或有之谓其君不与知则过矣圣人不
 以信易食者宁使国人咸饿以死而卒不可怀诈以
 相与也春秋之世犹有华元子反王道之在人心盖
 未尽泯哉然则曷为人之其臣谋之而其君听之独
 书其君则遗臣独书其臣则遗君故书曰宋人及楚
卷十七 第 28a 页 WYG0170-0544a.png
 人平主其臣而亦不遗君也曷不书宋及楚平而必
 曰人哉人者主华元子反也事起于华元子反而后
 其君从之故曰及
 钟伯敬曰楚伐宋宋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
 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㸑子反亦以楚之情告曰
 楚军亦有七日之粮尔两者不几于输国情乎然楚
 君臣实堕华元彀中华元告子反之言曰吾见子之
 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子反归告楚庄王则曰以
卷十七 第 28b 页 WYG0170-0544b.png
 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子反心
 动于君子之名以听华元庄王又心动于不欺人之
 名以听子反名之于人如此故曰楚君臣皆堕华元
 彀中者宋以名制楚也越灭吴吴请成范蠡提桴鼓
 应之曰余虽腼然人面哉余犹禽兽也顽钝如此安
 得以名制之
 董仲舒氏曰夫目惊而体失其容心惊而事有所忘
 人之情也通于惊之情者取其一美不尽其失诗云
卷十七 第 29a 页 WYG0170-0544c.png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此之谓也今子反往视宋闻人相
 食大惊而哀之不意之至于此也是以心骇目动而
 违常礼
六月癸卯晋师灭赤狄潞氏以潞子婴儿归
 灌甫曰春秋中狄为内患屡矣自晋鲁两败而狄稍
 衰狄衰而赤狄复兴三年侵齐四年又侵齐其势渐
 及列国故晋景灭潞氏再灭甲氏繇是诸侯终春秋
 之世无赤狄患者孰谓非晋力耶说者以灭字生义
卷十七 第 29b 页 WYG0170-0544d.png
 为贬晋过矣
 春秋书灭赤狄以潞子婴儿归晋交白狄以制赤狄
 于是赤狄果孤遂有潞氏甲氏之灭此予晋攘狄之
 功也公羊传曰离于夷狄而未能合于中国晋师伐
 之中国不救狄人不有而董菑川因言潞子欲合中
 国之礼义离乎夷狄未合乎中国所以亡也又曰潞
 子之于诸侯无所能正春秋予之有义其身正也公
 羊之说必有所本顾于当日事势不知何如然观魏
卷十七 第 30a 页 WYG0170-0545a.png
 太武金章宗却蹈此弊近日顺义王后久为土司好
 饵中国物味抚赏中有糖缠蜜浸等果亦异矣然待
 之久失礼也
 潞氏今潞安府
秦人伐晋
 晋自八年以白狄伐秦不复交兵至是秦以晋败绩
 于楚又有事于狄乘其隙而伐之其曰人者或微者
 或略词未可知也
卷十七 第 30b 页 WYG0170-0545b.png
王扎子杀毛伯召伯
 左传王孙苏与召氏毛氏争政使王子捷杀召戴公
 及毛伯卫卒立召襄
 主谋者王孙苏何以不名盖首从不敌则书其首以
 从为不足治也听其使令而已矣首从敌则书其从
 从者既罪而首不言可知也
 左传晋侯使赵同献狄俘于周
秋螽
卷十七 第 31a 页 WYG0170-0545c.png
仲孙蔑会齐高固于无娄
 黄正宪氏曰按无娄王葆氏云即牟娄夫牟娄已为
 莒取齐鲁方与莒为雠安得往会其地季氏私考云
 是袁娄之误亦无的据汉书光武自蓟东南驰至饶
 阳无娄亭考饶阳即古之深州今一统志属真定府
 之晋州春秋列传图齐与深相去不远彼时无娄当
 是齐地耳鲁素服齐齐虽不振鲁未敢背故欲使归
 父会楚子则先为谷之会今欲决意从晋则先使蔑
卷十七 第 31b 页 WYG0170-0545d.png
 与高固会皆观其强弱以为行止耳
 熊过氏曰大夫非伯事而私会诸侯自十四年谷始
 非国事而私相会自无娄始
 无娄公作牟娄
初税亩
 左传非礼也谷出不过籍以丰财也
 胡传孟子曰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
 耕于其野矣书初税亩者讥宣公废助法而用税也
卷十七 第 32a 页 WYG0170-0546a.png
 殷制公田为助助者藉也周因其法为彻彻者通也
 其实皆什一也古者上下相亲上之于下则曰骏发
 尔私终三十里惟恐民食之不给也下之于上则曰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恐公田之不善也故助法行
 而颂声作矣世衰道微上下交恶民惟私家之利而
 不竭力以奉公上惟邦赋之入而不恻怛以利下水
 旱凶灾相继而起公田之入薄矣所以废助法而税
 亩乎初者志变法之始也其后作丘甲用田赋至于
卷十七 第 32b 页 WYG0170-0546b.png
 二犹不足则皆宣公启之也
 李氏曰税亩之说公谷何氏范氏胡氏皆以为仍是
 什而取一但废古之助法尔左氏传文亦无什取二
 之意惟杜氏以为既取其公田又税其私田什之一
 则为什而取二此说似太过徐邈注谷梁以为除去
 公田之外又税私田之什一杨仕勋亦从之然于去
 公田之解亦牵强而朱子集注亦曰鲁自宣公税亩
 又逐亩什取其一则为什而取二矣似亦从杜氏之
卷十七 第 33a 页 WYG0170-0546c.png
 说盖未详孰是但变法之初未必遽至倍取故当且
 从胡氏
 熊过氏曰即彻田之法复贡法凶年取盈之政也贡
 法若计亩取租彻若就田分稻耳左氏传本不言什
 取二杜元凯乃以为既取其公田又复税其私田什
 一其说本谷梁去公田履亩之说朱子亦主以解二
 吾犹不足也哀公始用田赋二吾不足之对当在其
 后宣但废助为税不复察其丰凶民将有被其害而
卷十七 第 33b 页 WYG0170-0546d.png
 先王之惠政亡矣书曰初谨之也孟子请野九一而
 助国中什一使自赋者助法久废难于卒变而论其
 施为缓急序当如此盖国中则兼并可稽丰凶易察
 野外贪污积弊情伪难知故助法之行以野为急而
 后徐议中国非谓国中无田终可不助滕地绝长补
 短可行井田故授田随地不必皆方说者言助法必
 平地乃可画野成井则田在山谷溪涧之间者夏既
 五十亩行贡法殷又改画七十亩行助法周又改画
卷十七 第 34a 页 WYG0170-0547a.png
 百亩行彻法一一更置于沟涂畛域之间虽圣人亦
 安能烦扰如此哉周之授田每夫必以百亩为率苟
 有肥瘠则以不易一易再易法约归于中而授之是
 以约实之家定八家也彻之为通以一夫之田或有
 病疾死丧不得尽力则同井侯疆之家通力以作而
 田之分获则各归其主未尝混而为一也殷之助以
 力亦未尝不同但人不讲此义终至各治其私故名
 助为彻以示所重在通耳若其所得之田则公私固
卷十七 第 34b 页 WYG0170-0547b.png
 有定分曷尝少异于助哉说者所谓周之彻法计亩
 均分殊不知孟子以通彻解初未以均收言也何则
 公私无别勤惰一施非分殊之理就如其说则通力
 之时何必公事毕然后治私事而农夫之获又何得
 于上下五等之差耶法之中以其什一也贡法什一
 固得其常惟助法则必有各家私田合所得公田一
 分内所入界多一亩二十分五釐数属畸零亦不害
 其为什一矣说者乃谓周之制公田百亩二十亩为
卷十七 第 35a 页 WYG0170-0547c.png
 庐舍一夫所耕公田实计十亩通私田百亩是以十
 一分而助其一视贡为轻安得实皆什一耶五亩之
 宅就田斯可以治农业故田野之间必有閒旷草莱
 之地而八家聚庐焉市井之廛但为官府造作之处
 商贾懋迁之居而已曷尝以处民哉说者乃谓二亩
 半在田二亩半在邑春则令民毕出于外冬则毕入
 于邑吾恐尽田邑之民必非邑市之所能容而死徙
 出乡亦非农民之所便圣人何为而立此徒劳之法
卷十七 第 35b 页 WYG0170-0547d.png
 哉故后儒习闻衰世变乱之事过信礼家迂腐之言
 牵于见闻靡有定论至谓孟子自成一家而卒诿井
 田于难晓矣然宣公税亩之田即先王助法之田也
 有志于治何必舍税亩之田而别求先王之意乎
 黄正宪氏曰按公羊传曰税亩者履亩而税也谷梁
 传曰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盖于公田租
 外又步其亩十取其一是公私兼取也孟子曰耕者
 藉而不税哀公云二吾犹不足正谓税亩耳若去公
卷十七 第 36a 页 WYG0170-0548a.png
 田而于一井中均行什一之法所得与藉何殊又何
 以谓之二乎后世赋法日重皆是计亩起科则皆宣
 公之作俑也
冬蝝生
 胡传始生曰蝝既大曰螽秋螽未息冬又生子灾重
 及民也
 赵子常曰凡蝝生未为灾本不书此为一岁再生纪
 异也使成螽则亦不书蝝生而又书螽如哀十三年
卷十七 第 36b 页 WYG0170-0548b.png
 十二月螽之例矣

戊辰○定王十四年
十有六年○晋景七齐顷六卫穆七蔡文十九郑襄十
 二曹宣二陈成六杞桓四十四宋文十八秦桓十二
 楚庄二十一
春王正月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
 左传三月献狄俘晋侯请于王以黻冕命士会将中
卷十七 第 37a 页 WYG0170-0548c.png
 军且为太傅
夏成周宣榭火
 胡传成周天子之东都宣榭宣王之庙也按吕大临
 考古图𨚕敦者称王格于宣榭呼内史策命𨚕是知
 宣榭者宣王之庙也古者爵有德禄有功必于太庙
 示不敢专也榭者射堂之制其堂无室以便射事故
 凡无室者皆谓之榭宣王之庙谓之榭者其庙制如
 榭也宣榭火何以书以宗庙之重书之也高邮孙氏
卷十七 第 37b 页 WYG0170-0548d.png
 曰公谷皆云乐器之所藏榭藏乐器则何独名宣乎
 熊过氏曰成周者天子之东都也宣谓宣王榭者屋
 有东西厢无室谓之歇前也歇前者前无壁也胡氏
 谓庙则其制有室不得称榭楚语曰先王之为台榭
 也不过讲军实然则榭是讲武屋有明徵矣宣王内
 修外攘复会诸侯于东都车攻所谓驾言徂东者其
 事也其诗曰射夫既同当是于此榭行之公谷皆云
 藏乐器汪氏曰榭既无室何藏乐器乎
卷十七 第 38a 页 WYG0170-0549a.png
 汪氏曰啖氏谓宣王庙当在王城然成周乃王城下
 都之总名分言之则涧水东瀍水西为王城都邑在
 焉瀍水东下都为成周商民居焉合言之则总曰成
 周故雒诰多士序言往营成周成周既成是也或谓
 原庙始于汉东周未应立宣王庙然诗称于周受命
 自召祖命书称王在新邑烝祭文王武王则雒邑岐周
 镐京皆有庙矣先王立庙盖有故也杜氏以为宣王
 讲武屋外传亦云榭不过讲军实窃疑宣王南征北
卷十七 第 38b 页 WYG0170-0549b.png
 伐讲武于此遂以为庙故其制如榭与宗庙不同张
 氏亦谓宣王复会诸侯于东都因存其庙古者祖有
 功故不毁是也二传谓乐器存焉非也周官守祧掌
 守先王先公之庙祧其遗衣服藏焉未闻藏乐也况
 榭既无室何以藏乐器乎
 榭公作谢火公榖作灾
秋郯伯姬来归
 左传出也
卷十七 第 39a 页 WYG0170-0549c.png
 詹莱氏曰来归出也礼诸侯出夫人夫人比至于其
 国以夫人之礼行至以夫人入使者将命曰寡君不
 敏不能从而事宗庙社稷使使臣某敢告于执事主
 人对曰寡君固前辞不教矣寡人敢不敬须以俟命
 有司官陈器皿主人亦有司官受之礼有之何以书
 志变伦也
冬大有年
己巳○定王十五年
卷十七 第 39b 页 WYG0170-0549d.png
十有七年○晋景八齐顷七卫穆八蔡文二十卒郑襄
 十三曹宣三陈成七杞桓四十五宋文十九秦桓十
 三楚庄二十二
春王正月庚子许男锡我卒
丁未蔡侯申卒
夏葬许昭公
葬蔡文公
六月癸卯日有食之
卷十七 第 40a 页 WYG0170-0550a.png
己未公会晋侯卫侯曹伯邾子同盟于断道
 鲁复事晋志同欲也谷梁谓之外楚盖前年楚已得
 宋南方势盛为中国忧曹卫故背华即戎者翻然有
 中国之思晋为是纠率而盟也邾本附庸今急于得
 众故遂列会其同欲可见晋之伯业不至陨坠者赖
 此也此盟原自外楚齐侯独不来又有笑躄之隙故
 齐使四子来高子之逃盖以齐君不来恐其执也熊
 过氏曰胡子因传言郤克愤齐执其大夫遂谓同谋
卷十七 第 40b 页 WYG0170-0550b.png
 伐齐释其愤怒夫徵会之始岂拟其见笑以启衅哉
 此亦不详传故也盖断道之盟原是外楚郤献子徵
 会于齐受笑躄之辱请伐齐故齐使四子来高固闻
 之及敛盂逃归至断道之会辞齐人遂执晏弱蔡朝
 南郭偃三子则外楚者其本谋而伐齐者其近事也
 黄正宪氏曰郤克徵会于齐齐妇人见笑不知左氏
 自创此说以为战鞍张本耳但同盟谋楚实关天下
 大计而齐顷不躬与则四卿见执宜亦有之观十六
卷十七 第 41a 页 WYG0170-0550c.png
 年伐齐可见矣
秋公至自会
冬十有一月壬午公弟叔肸卒
 左传公母弟也公在曰公子不在曰母弟凡称弟皆
 母弟
 高忠宪曰公母弟也不称公子不为卿也称字贤也
 其贤之何宣弑而非之也与之财则曰我足矣织屦
 而食终身不食宣公之食非之而不去也兄弟无绝
卷十七 第 41b 页 WYG0170-0550d.png
 道也情可以明亲亲义可以厉不轨以取贵乎春秋
 赵子尝曰先君之子称公子有谓称弟肸公子也则
 其称弟以卒何以公之丧其母弟举其重者卒之也
 非大夫之卒此何以卒丧以大夫之礼也公以大夫
 之礼丧其弟则卒之记礼之变则曷为兼称字录异
 恩也宣公以庶篡适于是丧其母弟恩视季友仲遂
 而得为世卿以比桓庄之族也
 郝仲舆曰叔肸宣公母弟初宣公篡立叔肸辞禄织
卷十七 第 42a 页 WYG0170-0551a.png
 屦食至是卒书惜之说者谓书叔仲赐姓而世官也
 书卒大夫也有如叔肸不仕亦氏亦卒大夫世官也
 与哉人死不称卒遇伯兄不称叔季若何可凡世儒
 说春秋迂诞类此
 公孙婴齐与叔老皆肸之子叔老生叔弓叔弓生辄
 与叔鞅辄生叔诣
庚午○定王十六年
十有八年○晋景九齐顷八卫穆九蔡景公固元年郑
卷十七 第 42b 页 WYG0170-0551b.png
 襄十四曹宣四陈成八杞桓四十六宋文二十秦桓
 十四楚庄二十三卒
春晋侯卫世子臧伐齐
 左传至于阳谷齐侯会晋侯盟于缯
 赵子尝曰晋文公卒齐不复从晋盟晋是以不竞于
 楚而历三君问不及齐齐东方大国也晋不得齐则
 诸侯不附景公为断道之会始徵会于齐而齐侯不
 至于是自将以伐齐庶乎知所伐矣
卷十七 第 43a 页 WYG0170-0551c.png
公伐杞
 陈氏传曰自是内不言君将征伐在大夫矣
夏四月
 左传公使如楚乞师欲以伐齐公不事齐齐与晋盟
 故惧而乞师于楚
秋七月邾人戕鄫子于鄫
 左传凡自虐其君曰弑自外曰戕杜氏曰弑者积渐
 之事戕者卒暴之名谷梁传戕犹残也棁杀也
卷十七 第 43b 页 WYG0170-0551d.png
甲戌楚子旅卒
 左传楚庄王卒楚师不出既而用晋师楚于是乎有
 蜀之役
 旅谷作吕
 楚始书卒
公孙归父如晋
 灌甫曰宣公篡立由公子遂请于齐故宣公事齐最
 谨任遂最专以此齐鲁自为一党不与诸侯之交也
卷十七 第 44a 页 WYG0170-0552a.png
 当是时晋虽主盟而郑宋陈卫时服时叛岂楚之强
 能得诸侯亦以齐鲁二十年不与中国之会约而盟
 主之势孤矣及齐惠没宣公断道之盟已改事晋己
 与归父谋欲去三桓而宣公薨而归父去不特鲁之
 所以衰亦中国之所以衰也
 高忠宪曰鲁谨事齐断道之盟始改事晋故始聘晋
 左氏谓归父谋之于公欲以晋人去三桓则何以不
 谋于素厚之齐而遽请于新交之晋及为行父所逐
卷十七 第 44b 页 WYG0170-0552b.png
 又何以不奔请去三桓之晋而又奔齐耶恐不然
冬十月壬戌公薨于路寝
归父还自晋至笙遂奔齐
 左传公孙归父以襄仲之立公也有宠欲去三桓以
 张公室与公谋而聘于晋欲以晋人去之冬公薨季
 文子言于朝曰使我杀嫡立庶以失大援者仲也夫
 臧宣叔怒曰当其时不能治也后人何罪子欲去之
 许请去之遂逐东门氏
卷十七 第 45a 页 WYG0170-0552c.png
 行父始与归父同谋以成宣公之篡使齐纳赂身为
 之役无所不至及君死未殡即发其恶而逐之视嗣
 君无如也季氏无君世济其恶岂不行父为之首哉
 臧孙许阳怒而不力争又代为去之奸臣之党也夫
 此时季氏方盛公室未衰归父欲为此谋诚骤然得
 果如其意使其国后日免于削弱亦达人谋国之先
 识也坛帷复命括发三踊自是常礼士大夫所宜知
 经书自书遂直书其本末而义自见书法从容公羊
卷十七 第 45b 页 WYG0170-0552d.png
 曰善辞亦是赵子常曰其济则仲氏一三桓也不济
 则君受其名过矣
 笙公榖作柽
卷十七 第 46a 页 WYG0170-0553a.png
宣公列国本末
十年天子使王季来聘自是王灵益亡王聘不复录矣
十五年王札子杀召伯毛伯争政也成周宣榭火
仲遂杀嫡立庶故厚事齐即位即为逆女季孙如齐纳
赂公会齐侯于平州公子遂如齐齐人取济西田经文
数条而当时弑主结齐之恶一一毕照不待传矣四年
鲁欲为郯平莒挟齐侯以为重莒人不肯伐莒取向则
恃强而贪利矣是年公如齐五年公如齐齐挟制鲁至
卷十七 第 46b 页 WYG0170-0553b.png
止公而为其臣娶叔姬故书之以志变晋侯之立也朝
聘不行晋人止公于会以赂免故黑壤书会而不书盟
九年公如齐是年齐侯伐莱取根牟十年公如齐齐人
归我济西田四月齐惠公卒公如齐宣公事齐甚谨而
莫甚于奔丧其后成公奔晋丧襄公送楚丧昭公吊少
姜一解不如一解矣秋鲁间齐令公孙归父伐邾取绎
十一年归父从齐伐莒十三年齐师伐莒宣公向不事
晋又不事楚今齐惠公没顷公立楚子围宋将摇鲁矣
卷十七 第 47a 页 WYG0170-0553c.png
鲁人恐十五年先会楚子于宋以求媚焉既会楚不可
不事晋十七年公从晋盟于断道鲁复事晋矣公苦见
制于三桓乃与归父谋欲以晋人去之故如晋迨归父
归而公没其计已泄季文子借公行私宣言于朝曰使
我杀嫡立庶以失大援者仲矣夫遂逐东门氏文子此
计去仇专政结晋狡矣哉十五年初税亩十八年公伐
杞此后内不言君将而征伐在大夫矣
晋人二扈之盟皆取赂而还郑穆公曰晋不足与也受
卷十七 第 47b 页 WYG0170-0553d.png
盟于楚宣元年楚子郑人侵陈宋冬晋赵盾救陈又会
宋伐郑以报之二年郑公子归生受命于楚伐宋败之
大棘获华元夏晋同宋卫侵郑以报之九月晋灵公弑
三年楚人侵郑冬郑穆公卒四年郑灵公弑冬楚子伐
郑五年冬楚人伐郑陈及楚平晋荀林父救郑伐陈七
年郑及晋平盟于黑壤先是六年楚人伐郑取成而还
说者以为是厉之役也楚子恨厉之役故伐郑郤缺帅
师救郑郑伯败楚师于柳棼子良忧之自是晋楚交伐
卷十七 第 48a 页 WYG0170-0554a.png
郑矣十年晋楚皆伐郑子良曰晋楚不务德而兵争与
其来者可也晋楚无信我焉得有信乃从楚于是十一
年楚陈郑有辰陵之盟然郑既受盟于辰陵又徼事晋
岂其无信亦不得已耳十二年楚子围郑晋救之遂与
晋有邲之战晋师败绩楚是以强楚既得陈郑又伐萧
所以威宋也晋惧而与宋卫曹有清丘之盟然而宋人
伐陈卫人救之是不讨二也故楚子灭萧而宋救之君
子曰惟宋可免然欤晋讨卫救陈故卫杀孔达以悦晋
卷十七 第 48b 页 WYG0170-0554b.png
而免十四年晋侯伐郑楚子围宋十五年宋人及楚人
平楚已得宋南方势盛晋为是紏率曹卫而为断道之
盟先是郤克徵会于齐妇人笑于房郤克请伐齐断道
之会辞齐人而执其使晏弱蔡朝南郭偃说者谓晋伯
业不至陨坠者赖有此耳十八年晋侯卫世子臧伐齐
郑穆公受盟于楚陈灵公受盟于晋元年楚子郑人侵
陈宋是年陈从宋晋会棐林伐郑二年又同侵郑五年
陈及楚平六年赵盾同卫侵陈陈即楚也是为晋楚争
卷十七 第 49a 页 WYG0170-0554c.png
陈之始七年楚灭舒蓼疆滑汭盟吴越而还中国失南
藩而楚庄益炽矣八年陈及晋平楚师伐陈取成而还
九年晋会于扈陈侯不至晋荀林父帅师伐陈晋成公
卒乃还十年夏徵舒弑其君而十一年楚陈郑有辰陵
之盟传曰陈郑服也使楚真有讨逆之心斥陈侯于会
数而执之一夫力耳何必入陈是冬楚入陈杀徵舒纳
二子向非申叔时之言陈其县哉十二年楚子围郑三
月克之子良为质楚既得陈郑又必得宋此天下之势
卷十七 第 49b 页 WYG0170-0554d.png
也十四年楚子围宋十五年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五
月宋人及楚人平而中国遂坚于从楚矣晋于是有断
道之盟
戎于宣公止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一事说者以为观
兵周疆窥王室然驱非族类不容鼾睡于卧榻亦快事
也狄自文公十一年得臣败后而狄分赤白矣宣公三
年赤狄侵齐始见于经而赤狄盛四年赤狄侵齐八年
晋帅白狄伐秦传载晋及狄平十一年晋侯会狄于攒
卷十七 第 50a 页 WYG0170-0555a.png
函盖交白狄以制赤狄也于是赤狄果孤而十五年十
六年潞氏甲氏尽歼矣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仍复
黎氏地立黎侯而还
七年公会齐侯伐莱元年齐侯伐莱秋取根牟三年宋
师围曹九年宋人围滕因其丧也十年宋师伐滕滕人
恃晋而不事宋也
元年邾子来朝十年公孙归父伐邾取绎恐齐之见讨
也十一年鲁从齐伐莒以悦之十三年齐师伐莒莒恃
卷十七 第 50b 页 WYG0170-0555b.png
晋而不事齐盖邾莒近齐鲁齐之所欲者莒也鲁之所
欲者邾也陵弱启强而已矣十八年邾人戕鄫子于鄫
十二年楚子灭萧
十八年公伐杞
 
 
 
 春秋辩义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