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三
卷十三 第 1a 页 WYG0170-044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辩义卷十三   明 卓尔康 撰
文公一
乙未○襄王二十六年
元年○晋襄二年齐昭七年卫成九年蔡庄二十年郑
 穆二年曹共二十七年陈共六年杞桓十一年宋成
 十一年秦穆三十四年楚成四十六年弑
春王正月公即位
卷十三 第 1b 页 WYG0170-0449b.png
 改元一节说者不同熊过氏曰殷则于王崩之年嗣
 君改元太甲以二十五月而即吉仲壬之末年遂称
 元年矣按伊训之言曰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见
 厥祖则太甲入庙其文甚明而说者乃曰告奉太甲
 之事而已侯甸群后咸在百官总已以听冢宰在者
 在庙是太甲于庙已临群臣有古者王朝觐诸侯于
 庙之礼听者听其政耳冢宰平时亦听之但丧则听
 之不以告君也又其柩前之位即始死之位丧大记
卷十三 第 2a 页 WYG0170-0449c.png
 记国君初死之礼云既正尸子坐于东方卿大夫父
 兄子姓立于东方有司庶士哭于堂下北面初死之
 时即别适庶或疑古经十二卷公即位为公即立以
 诸侯受王命而立不得称即位位文讹多人亦诬矣
 葬蔡平公蔡太子朱失位鲁人知其不终孟子曰即
 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然则摄告庙临群臣非
 也孔子言百官总已以听冢宰而后贤并欲摄告庙
 临群臣其亦不察书义矣又何疑于康王哉吕伋之
卷十三 第 2b 页 WYG0170-0449d.png
 逆正柩前之位其出应门之外与诸侯出庙门俟文
 正相接乌有摄礼哉苏氏疑其冕服为失礼而不知
 凶服之不可入庙且其借黻裳而不易麻冕则亦未
 纯吉矣
 问康王释丧服而被衮冕诸家皆以为礼之变独苏
 氏以为失礼未知当此际合如何区处朱子曰天子
 诸侯之礼与士庶人不同故孟子有吾未之学之语
 谓此类耳如伊训元祀十有二月朔亦是新丧伊尹
卷十三 第 3a 页 WYG0170-0450a.png
 以奉嗣王祗见厥祖固不可用凶服矣汉唐新主即
 位皆行册礼君臣亦皆吉服追述先帝之命以告先
 君盖易世传授国之大事当严其礼而王侯以国为
 家虽先君之丧犹以为已私服也
 林曰先儒皆以春秋君薨嗣子踰年即位为正非也
 不知圣人所书正以讥非礼且启祸乱之门也在礼
 天子崩七日而殡既殡嗣子即位称王以示天下之
 有主也诸侯薨五日而殡既殡嗣子即位以示一国
卷十三 第 3b 页 WYG0170-0450b.png
 之有公也观书顾命及康王之诰曰乙丑王崩齐侯
 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南门之外延入翼室恤
 宅宗癸酉王麻冕黼裳既尸天子太保毕公率四方
 诸侯执壤奠群公既已听命相揖逊而出王释冕反
 丧服此嗣君即位之常礼也
 汪氏曰文定及九峰蔡氏皆以即位之事冢宰摄告
 庙摄临群臣朱子则以他事可摄即位不可摄而又
 谓嗣君以先君之丧为已私服其意盖欲权一时之
卷十三 第 4a 页 WYG0170-0450c.png
 宜如借吉之例以继世正统而三年之服不可废也
 窃详春秋以前必有摄告庙临群臣之礼故孔子言
 君薨百官总已以听于冢宰三年而书有伊尹祠于
 先王之文苟太甲涖政则伊尹不得祠先王矣然春
 秋诸侯皆踰年朝庙改元而命大夫聘问邻国或以
 吉服躬涖会盟侵伐之事汉以后则不待踰年而即
 位矣贾谊谓植遗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乱岂古者典
 礼素明纪纲素定而大臣之摄即位不致生变欤国
卷十三 第 4b 页 WYG0170-0450d.png
 君即位之礼后世虽无传然昭公十年诸侯之大夫
 葬晋平公既葬诸大夫欲因见新君叔向辞之曰以
 嘉服见则丧礼未毕以丧服见是重受吊也襄三十
 一年子产相郑伯如晋晋侯以鲁襄公之丧未之见
 则春秋诸侯丧礼犹未尽废也
 苏子由曰庄襄未葬而子般子野卒其称名未踰年
 也文成定之即位也僖宣昭皆未葬其称公以即位
 既踰年也一年不可以二君故终年称子而未葬则
卷十三 第 5a 页 WYG0170-0451a.png
 名不可以踰年无君故踰年虽未葬而称公以即位
 也其非即位则虽踰年不称公八年八月天王崩九
 年春毛伯来求金不称王命是也
二月癸亥日有食之
 公日上有朔字
天王使叔服来会葬
 叔服天子大夫故不名诸侯之葬天子使大夫会焉
 礼也
卷十三 第 5b 页 WYG0170-0451b.png
 季氏曰襄王当为世子时位几危矣而僖公附齐桓
 盟首止以定之为天子时位既失矣而僖公会晋侯
 盟践土以复之此所以德于鲁而不忘也故当其存
 也则使宰周公来报其朝及其没也则使叔服来会
 其葬锡命文公以及其子赗葬成风以及其亲襄王
 之于鲁厚亦至矣文公亲被宠荣略无感激送死之
 礼不周奔丧之使寻复必致毛伯来求金而后使得
 臣继往其负义不忠如此
卷十三 第 6a 页 WYG0170-0451c.png
夏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
天王使毛伯来锡公命
 锡命者命为诸侯也礼诸侯在丧称子踰年即位丧
 毕以士服见于王王乃于庙命之锡之黼冕圭璧然
 后服之归设奠于祖庙然后临其臣民焉灌甫曰僖
 公从齐桓晋文有攘夷尊周之功襄王念其子文公
 特锡之命亦衰周所仅见第文公尚未免丧又未入
 朝王即使毛伯锡以诸侯之命非也礼有受命无来
卷十三 第 6b 页 WYG0170-0451d.png
 锡命公羊之说得之然苟有此亦已足矣
 汪氏曰诸侯之嫡子必誓于王以为世子及其君薨
 必告于王王遣使省其终事遂命世子嗣为诸侯三
 年丧毕乃以士服入京师见天子于庙而受命焉未
 受命不敢服其服已见天子锡之黼冕之服与命圭
 合瑞于是服之以归设奠于祖庙然后临其臣民焉
 春秋诸侯立世子既不誓于王及其嗣位又不请命
 于京师王不能罪因而命之两失之矣公羊以锡命
卷十三 第 7a 页 WYG0170-0452a.png
 为加服刘氏辨其非或者谓命为诸侯非赐服并文
 定之说为疑夫黼冕圭璧乃所以命为诸侯也盖天
 王之锡命有以始立而锡命者有以有功而锡命者
 有既没而追命之者此年毛伯锡命及虢公命曲沃
 武公为晋侯召武公赐晋惠公命皆始立而赐命者
 也召伯廖赐齐桓公命尹氏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
 命晋文公皆以其有功而锡命者也荣叔锡桓公命
 及成简公追命卫襄公皆既死而追命之者也若召
卷十三 第 7b 页 WYG0170-0452b.png
 伯之赐成公命则始立未赐命历八年而后命之耳
 刘定公之赐齐灵公命虽非有功王将娶于齐故以
 私恩命之也春秋之书锡命莫非讥耳苟谓诸侯不
 往拜命为贬而天王之锡命无责则曷为不待其来
 见而命之哉
 庐陵李氏曰王锡命说已见庄三年此条据杜氏以
 为诸侯初即位天子赐以命圭如侯执信圭之类公
 羊以为赐以命服以晋惠初立王赐之命而晋侯受
卷十三 第 8a 页 WYG0170-0452c.png
 玉惰證之则杜氏得之晋武公以请命于王而诗人
 有子之衣安且吉之辞證之则公羊亦得之故胡氏
 取礼经黼冕圭璧之说然后其义始备
晋侯伐卫
 左传晋文公之季年诸侯朝晋卫成公不朝使孔达
 侵郑伐绵訾及匡晋襄公既祥使告于诸侯而伐卫
 及南阳先且居曰效尤祸也请君朝王臣从师晋侯
 朝王于温先且居胥臣伐卫五月辛酉朔晋师围戚
卷十三 第 8b 页 WYG0170-0452d.png
 六月戊戌取之获孙昭子
 王氏笺义曰卫成怨晋文执归京师故季年不朝而
 且侵其邻国郑示不从盟主也襄公嗣位欲修伯业
 先以卫侯之罪告于诸侯复听先且居之言朝王于
 温乃命大夫伐卫取其戚田诸侯于是畏威复归于
 晋昔齐桓公卒五公子争立伯业遂废今襄公克缵
 父功继为盟主首能威服诸侯故春秋书曰晋侯伐
 卫贵之也
卷十三 第 9a 页 WYG0170-0453a.png
 此先且居胥臣伐卫而书晋侯说者以此證献戎捷
 为非齐侯非也盖襄公告于诸侯已称晋侯起师矣
 及南阳乃用先且居之言朝王于温而令二臣伐卫
 不得再告故承书晋侯耳
叔孙得臣如京师
 拜锡命也
卫人伐晋
 左氏卫孔达帅师伐晋大夫将犹称人也
卷十三 第 9b 页 WYG0170-0453b.png
秋公孙敖会晋侯于戚
 左氏晋侯疆戚田故敖会之内大夫始特会诸侯也
 前此鲁未有大夫自会诸侯者僣实始此
 戚卫邑今开州古顿丘地
 此大夫专会诸侯之始
冬十月丁未楚世子商臣弑其君頵
 苏子由曰頵成王也商臣称世子而頵称君者君之
 于世子有父之亲有君之尊称世子明其亲也称君
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0170-0453c.png
 明其尊也商臣之于尊亲尽矣
 頵公榖作髡
公孙敖如齐
 左传穆伯如齐始聘焉礼也凡君即位卿出并聘忠
 信卑让之道也
 赵子常曰诸侯世相朝礼也继世之朝必三年丧毕
 朝于天子而后及诸侯今未禫而公孙敖聘齐非礼
 也戚会西结晋今东结齐大夫之专甚矣三桓之张
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0170-0453d.png
 皆文之世也
丙申○襄王二十七年
二年○晋襄三齐昭八卫成十蔡庄二十一郑穆三曹
 共二十八陈共七杞桓十二宋成十二秦穆三十五
 楚穆王商臣元年
春王二月甲子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衙秦师败绩
 秦虽以忿兴师其师尚未出境晋襄出其不虞逆而
 败之
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0170-0454a.png
 左传晋人谓秦拜赐之师战于殽也秦伯犹用孟明
 孟明增修国政
 彭衙秦地今同州彭衙县
丁丑作僖公主
 书不时也
 左传凡君薨卒哭而祔祔而作主特祀于主烝尝禘
 于太庙公羊传虞主用桑练主用栗
 汪氏曰左氏云卒哭而祔服氏云造木主立几筵焉
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0170-0454b.png
 特祀在寝三年丧毕遭烝尝乃于庙郑氏又云唯祔
 与练祭在庙祭讫主反于寝其大祥与禫祭其主自
 然在寝祭之榖梁谓吉主于练于练焉坏庙则待练
 而始祔今考檀弓云殷既练而祔周卒哭而祔孔子
 善殷窃谓祔庙则当吉祭苟卒哭而迁庙遽用吉祭
 不近人情故文定取榖梁言练祭易栗主而后祔庙
 也
 何氏曰期年练祭埋虞主于两阶之间易用栗也夏
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0170-0454c.png
 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礼士虞记曰桑主不
 文吉主皆刻而谥之
 黄正宪氏曰按主者以栗木为之所以刻谥而依神
 者也葬而后有谥始死未谥亦未作主但以木为重
 而竖之以主其神迨既葬返虞之后始作主刻谥而
 彻重埋之檀弓曰重主道也殷主缀重焉周主重彻
 焉是已虞之明日举卒哭祭告神将祔庙是为吉祭
 以哀杀故称吉也檀弓曰卒哭曰成事是日也以吉
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0170-0454d.png
 祭易丧祭明日祔于祖父是已当祔时复设祭于祖
 父之庙以妥神而告祔是为祔祭祔祭毕奉新主还
 主处自后凡宗庙四时之常祀新主皆迁祭于庙祭
 已复寝而练祥禫除之特祀仍于寝焉行之以终孝
 子三年之爱至丧毕而后新主始迁入庙杜元凯以
 为三年丧终则迁入于庙疏云新主既特祀于寝而
 其馀宗庙四时常祀自如旧不废也王制曰丧三年
 不祭盖凶服不可入宗庙则使人摄可也但未卒哭
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0170-0455a.png
 之前则宜暂废宗庙数月之祭耳何也新主未祔生
 事未终则不可以易先君时高曾祖考之称故祔必
 以卒哭为常者恐宗庙彻祭之久也夫主以刻谥依
 神则孝子思其亲而不见见主即见亲也神所凭依
 从一而终宁忍复易公羊氏乃云虞主用桑练主用
 栗是两主也夫殷练而祔周卒哭而祔经书作僖公
 主正卒哭而祔时事也而曰练主岂周时而用殷礼
 耶若虞也卒哭也祔也皆在旬日之内何所见而用
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0170-0455b.png
 栗数数更易使神之不惮烦也如谓栗主坚久所以
 便藏则虞后卒哭之主何不即用栗而用桑以致骤
 易耶且杜氏又曰主者殷人以柏周人以栗则殷练
 祔者始未必用桑而况周以卒哭祔者始乃用桑耶
 公羊两主之说不足据明矣孔颖达谓左氏惟言祔
 而作主主一而已非虞练所作谅哉然诸侯五月而
 葬七月而卒哭僖公之薨至是十有五月而始作主
 者何哉左氏公羊皆云讥不时榖梁云丧主于虞吉
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0170-0455c.png
 主于练讥其后也则又同公羊两主之说不惟昧于
 时王之制且失春秋之旨矣夫孔子善殷之练祔以
 不急于鬼其亲也今僖主作于练祥之后已过殷祔
 三月矣反以其后而讥之耶大抵文公以闵公为僖
 公弟而位次居先因欲升僖于闵上以便祫祭而国
 是难协迟迟始决而作主之期亦迁延至十五月之
 久观去冬不祫今既作主祔庙遂于八月大事太庙
 跻僖公可知矣
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0170-0455d.png
三月乙巳及晋处父盟
 左传晋人以公不朝来讨公如晋夏四月乙巳晋人
 使阳处父盟公以耻之书曰及晋处父盟以厌之也
 适晋不书讳之也
 赵子常曰齐晋伯业盛时未尝使诸侯受盟于其国
 鲁闵公襄公童子侯也桓公出盟闵于落姑悼公出
 盟襄于长樗不敢以非礼加于列国也鲁君如伯国
 受盟自文公始而晋襄怒其不朝使其大夫盟公以
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0170-0456a.png
 耻之卿不会公侯而况于盟乎况于受盟乎晋卑诸
 侯甚矣故及处父盟不书公而公如晋并没不书若
 深讳其事者处父不称族又以别于来寻盟大夫传
 曰以厌之也桓氏曰恶处父也抑以晋为失宗诸侯
 之道矣
 熊氏以及为微者公不行也别一说
夏六月公孙敖会宋公陈侯郑伯晋士縠盟于垂陇
 左传公未至六月穆伯会诸侯及晋司空士縠盟于
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0170-0456b.png
 垂陇晋讨卫故也书士縠堪其事也陈侯为卫请成
 于晋执孔达以说
 熊过氏曰垂陇何为为伐秦也左氏误以为伐卫伐
 卫则嗣是不书而冬伐秦者正垂陇之大夫也司空
 士縠士蔿子以官为氏晋卿也左疏因成二年司空
 亚旅受一命服證司空非卿夫縠以世官氏曰士以
 旧官举曰司空安知其不繇司空超为执政乎啖叔
 佐称既命之卿书名是已其后处父士縠卒以专权
卷十三 第 16a 页 WYG0170-0456c.png
 见杀其端微矣哉
 晋卫交伐何惧而求成且卫不预盟何从而执达左
 氏之言诬矣
 垂陇郑地荥阳县东有陇城
 縠榖作谷垂陇公榖作垂敛
自十有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僖二年冬十月不雨三年春正月不雨夏四月不雨
 六月雨夫十月不雨引领而望曰庶几其雨乎及春
卷十三 第 16b 页 WYG0170-0456d.png
 不雨也公忧之故书正月不雨夏复然公忧之故书
 四月不雨至六月今雨矣而公喜可知也故书六月
 雨书法之详而公心之勤可写矣若此时不雨共八
 月天甚旱民甚焦而文公不忧也故以一语总之谨
 识其时如此而已
八月丁卯大事于太庙跻僖公
 此年大事称祫公榖皆同杜氏以为禘李廉曰戎祀
 皆国之大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此以兵事为有事
卷十三 第 17a 页 WYG0170-0457a.png
 也天子有事于文武此以祭祀为有事也故春秋书
 大祫为大事书礿祠烝尝为有事此年大事祫也宣
 八年有事礿也昭十五年有事烝也此皆于祭无讥
 故不书祭名其郊禘大雩皆书祭名者祭之僣也烝
 尝有书祭名者祭之失也此年大事为祫公榖皆同
 杜氏以为禘者非也李氏说仅矣未尽也祫者合也
 合祭之名也祫非祭名援古可證予别有书公榖不
 知其解以此为祫祭固非即以有事为礿为烝亦非
卷十三 第 17b 页 WYG0170-0457b.png
 也有事者止祭一庙以事而特举大有事者合祭群
 庙以事而大享皆非正祭之名也诗序将跻僖公季
 孙行父请命于周作颂
 灌甫曰闵僖父子之说左公榖胡氏皆以僖继闵而
 立犹子之继父故传以昭穆祖父为喻固无可疑矣
 范宁不从其说乃以祖为庄亲为僖谓文公以僖居
 庄之上杨士勋辨之已是但左氏正义曰父子异昭
 穆兄弟同昭穆闵僖本同为穆但闵当在僖上今升
卷十三 第 18a 页 WYG0170-0458a.png
 僖于闵故云逆祀此二公位次之逆非昭穆乱也若
 兄弟相代即异昭穆设令兄弟四人皆立为君则祖
 父之庙即已从毁矣理必不然故杜氏只以为位次
 之逆不以为昭穆之异甚得
 陆粲氏曰先师太常钱公曰按左氏以闵之为君也
 僖实为臣僖之位当在闵下故首以子不先父明之
 其下又杂引孙不先祖稷不先帝姊不先姑皆所以
 明臣不得先君之意初非有所谓祖祢昭穆之云也
卷十三 第 18b 页 WYG0170-0458b.png
 至公榖或以昭穆言之而胡氏遂并述左氏以为證
 谓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世次惟一而不知左氏之
 说不然也或曰君臣犹父子也僖尝臣于闵而又继
 其位独不可以父子言乎曰是固然也然遂以兄弟
 为父子而使昭穆异焉则又紊伦序之常损世次之
 数矣岂理也哉故谓闵僖如父子也则可谓闵僖为
 父子也则不可王文恪公曰大事于太庙升僖于闵
 之上是以臣而加君故春秋书跻以讥之而非父子
卷十三 第 19a 页 WYG0170-0458c.png
 昭穆之谓也故范宁引旧说曰以昭穆父祖为喻孔
 颖达曰闵僖不得为父子同为穆耳升僖先闵是位
 次之逆非昭穆乱也今谓闵祖而僖父是以兄而父
 乎弟也而可乎礼兄弟不相为后盖兄弟一体无父
 子之道昭常为昭穆常为穆天秩之次不可易也商
 人自阳甲至小乙兄弟相承者四世如各为一世而
 祧则小乙之祀不及其父矣唐之穆宗宣宗皆宪宗
 之子如各为一世而祧则懿宗之祭不及高祖矣吾
卷十三 第 19b 页 WYG0170-0458d.png
 以是知其必不然也晋贺循之议曰殷之盘庚不叙
 阳甲汉之光武不继成帝昭穆父子位也若兄弟满
 辄毁上祖则祖位空悬世数不足何取于三昭三穆
 与太祖之庙而七哉温峤亦曰凡言兄弟不相入庙
 曾非礼文若一庙自为一世则祢有不祭是庶人之
 不若也故自晋及唐以来兄终弟及其礼无弗然者
 亦可见人心之所安天伦之不可紊矣曰兄弟一世
 则闻命矣其祭也犹同一室乎各自为室乎曰亦同
卷十三 第 20a 页 WYG0170-0459a.png
 一庙而已礼兄弟共食则虽四世三世一庙可也同
 位异坐前代皆然曰同位异坐其次也如之何曰是
 有君臣之先后焉而年之长幼有不得论若世之同
 堂异室以西为上者亦庶乎其可也
 郝仲舆曰传曰礼无不顺宋祖帝乙郑祖厉王犹上
 祖也是以鲁颂曰春秋匪懈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
 祖后稷君子曰礼谓其后稷亲而先帝非也礼诸侯
 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公庙设于私家繇三
卷十三 第 20b 页 WYG0170-0459b.png
 桓始耳自成王以王礼祀周公其后嗣郊天禘祖夫
 子伤之故修春秋世儒不达春秋之义以宋郊为天
 子之事守本传祖帝乙之意宋后殷而郑非后周也
 并以祖厉王为上祖世遂谓诸侯大夫都家皆有祖
 王庙若是则鲁郊禘非僣而周公不为衰矣鲁颂誇
 诞季孙行父史克从臾为之夫子删鲁风存鲁颂即
 诗亡之意非以鲁颂为有礼也诸侯祀天祖天子至
 亡等也而以先尊后亲为礼曾是丘明而谬若此与
卷十三 第 21a 页 WYG0170-0459c.png
冬晋人宋人陈人郑人伐秦
 左传冬晋先且居宋公子成陈辕选郑公子归生伐
 秦取汪及彭衙而还卿不书为穆公故尊秦也
 春秋自成襄以前大夫将恒称人赵子常所谓政在
 诸侯义不系于大夫是也陈君举以为繇救郑之后
 略之始称人非矣至于专使特遣则不得不书名故
 楚称屈完晋称处父又不得拘于此法他如众国同
 举不能立异如曹无大夫而书公子首陈君不当人
卷十三 第 21b 页 WYG0170-0459d.png
 而从宋称人附庸小国之君如邾仪父辈从人则人
 从子则子亦有忽而置之称人亦有远而略之称人
 不可一法尽也此年四国称人当繇晋舍楚弑君之
 罪不讨而从事于秦穷兵结怨故忽而置之然六月
 垂陇之盟为伐秦而此即垂陇大夫自是一事再见
 之例也
公子遂如齐纳币
 公羊传纳币不书此何以书讥丧娶也娶在三年之
卷十三 第 22a 页 WYG0170-0460a.png
 外则何讥乎丧娶三年之内不图婚三年之恩疾矣
 非虚加之也以人心为皆有之娶者大吉也其为吉
 者主于已以为有人心焉者宜于此变矣
 董仲舒氏曰春秋之论事莫重乎志今娶必纳币纳
 币之月在丧分故谓之丧娶也三年之丧肌肤之情
 也虽从俗而不能终犹宜未平于心今全无悼远之
 志反思念娶事是春秋之所甚疾也
 公羊仲舒之言如此固儒者礼法之言不可易也然
卷十三 第 22b 页 WYG0170-0460b.png
 文公之币仅不满二十五月而成婚则远在四十一
 月纳币差蚤成婚甚迟则特书纳币未必尽以丧娶
 也春秋既以差蚤之纳币致讥宁不以甚迟之成婚
 贳罪乎此盖是以出姜故详其末故记其本也
 赵子常曰纳币致女使卿行皆非礼纳币史不书使
 卿则书之杜氏曰成公逆夫人最为得礼而无纳币
 者文阙绝也盖不知此义
丁酉○襄王二十八年
卷十三 第 23a 页 WYG0170-0460c.png
三年○晋襄四齐昭九卫成十一蔡庄二十二郑穆四
 曹共二十九陈共八杞桓十三宋成十三秦穆三十
 六楚穆二
春王正月叔孙得臣会晋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伐沈
沈溃
 左传春庄叔会诸侯之师伐沈以其服于楚也
 熊过氏曰商臣之弑其君在元年冬矣已阅岁时伯
 主置而不问乃憪然声钟鼓于荆豫之间以伐其与
卷十三 第 23b 页 WYG0170-0460d.png
 国是师也失其轻重无名甚矣而谓无贬何哉或曰
 何以见其贬曰属辞比事焉见之矣吕仲木言诸卿
 称人以示贬其义是也其事非也春秋外大夫将者
 自阳处父外恒称人非皆贬也据左氏称诸侯之师
 则本非命卿吕氏之言明于义而暗于类例也
 此去垂陇之盟半年耳卫在行间伐沈则垂陇之盟
 非为伐卫熊氏之言益可信也
 沈今汝宁府汝水南汝阳县即沈地
卷十三 第 24a 页 WYG0170-0461a.png
夏五月王子虎卒
 左传王叔文公卒赴吊如同盟礼也
 翟泉之盟卒王子虎皋鼬之盟卒刘卷舍是王臣无
 卒者矣不称爵必不应称爵者熊氏以左氏称文公
 而谓有爵或者又因其有爵不称爵而谓其以外交
 贬春秋之时安得无外交乎二说皆未尽也
 庐陵李氏曰后十四年星孛之变又载叔服之言则
 与王子虎分明两人矣啖子陈氏亦以公榖为非不
卷十三 第 24b 页 WYG0170-0461b.png
 知胡氏何据且胡氏于星孛之下又引叔服之言则
 亦不以左氏为非矣不知何不照应如此
秦人伐晋
 左传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晋人不出遂
 自茅津济封殽尸而还
 秦伯而称人春秋于秦楚未有纯与或始而称国称
 人或终而称国称人无定辞也秦自韩原不以爵见
 于经至康公而遂狄之杜元凯曰晋耻不出以微者
卷十三 第 25a 页 WYG0170-0461c.png
 告非也秦伯此举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晋人不出
 遂自茅津济封殽尸而还遂霸西戎左氏艳称之后
 世遂列秦穆于五伯而夫子书春秋曰秦人伐晋而
 已掀天功业若毫无事然至于书载秦誓举列国偏
 善而续之于二帝三王之后又何其赫奕焜耀也善
 无小功无大一言之善功莫大焉一念之悔善莫大
 焉
 仁山金氏曰按秦誓秦穆公晚年悔过之书也左氏
卷十三 第 25b 页 WYG0170-0461d.png
 记秦晋之故甚详而不记作誓之事书序误以为败
 殽还之作惟史记系于取王官封殽尸之后盖穆公
 自是不复东征矣
 郝仲舆曰孟明三败博一胜得不补亡而是役也晋
 坚壁清野秦师空还何足以雪三败之耻穆公称伯
 在定夷吾纳重耳之时不待取王官之后矣岂孟明
 之功与
 钟伯敬曰秦伯伐晋济河焚舟秦计固必胜晋而晋
卷十三 第 26a 页 WYG0170-0462a.png
 亦不当复胜秦矣晋人不出处之亦自高封殽尸而
 还使秦胜而晋不见其败持功守威人知秦之胜晋
 而不知晋之妙于待秦也又曰败于滑而用孟明人
 所能也败于彭衙又用之人所不能也不以成败论
 英雄古今惟秦穆一人
秋楚人围江
 左传晋先仆伐楚以救江
雨螽于宋
卷十三 第 26b 页 WYG0170-0462b.png
冬公如晋
十有二月己巳公及晋侯盟
 左氏晋人惧其无礼于公也请改盟熊氏曰非也惧
 无礼何不改盟地乎鲁于二年微者已盟处父丧毕
 则亲受盟于晋君其自托于晋甚矣此说是也
晋阳处父帅师伐楚以救江
 左传晋以江故告于周王叔桓公晋阳处父伐楚以
 救江门于方城遇息公子朱而还
卷十三 第 27a 页 WYG0170-0462c.png
 胡传楚尝伐郑矣齐桓公远结江黄合九国之师于
 召陵然后伐郑之谋罢又尝围宋矣晋文公许复曹
 卫会四国之师于城濮然后围宋之役解今江国小
 而弱非能与宋郑比楚人围之必不待彻四境屯戍
 守禦之众与宿卫尽行也当是时楚有覆载不容之
 罪晋主夏盟宜合诸侯声罪致讨命秦甲出武关齐
 以东兵略陈蔡而南处父等兵方城之外楚必震恐
 而江围自解计不出此乃独遣一军远攻强国岂能
卷十三 第 27b 页 WYG0170-0462d.png
 济乎故书伐楚以救江言救江虽善而所以救之者
 非其道矣
 春秋记事书其故者甚少此书以救江者何也晋襄
 公兴师不讨楚弑君之罪而区区以救江伐楚舍其
 大而事其细矣夫书其故者必有故也灌甫曰伐不
 目事此目事者以见晋襄失先后缓急之义是也王
 樵氏曰襄公屡战胜秦不胜满溢又欲勤远略以为
 名本畏楚兵之强不敢径趋江之城下乃扬声伐楚
卷十三 第 28a 页 WYG0170-0463a.png
 救江偏师涉其境而不敢入门于方城遇息公子朱
 而还无异于秦兵出关而五国之师皆遁走也既不
 能救江又不能伐楚亦可笑矣杜预谓子朱者伐江
 之师也闻晋师起而解江围夫四年楚灭江江围何
 尝解也楚势方张岂为晋师一闯其境而即解去乎
 盖阳处父之徒藉口以退师犹夹坻诳子上之故智
 耳襄公实无制楚忧诸夏之心故仅遣偏师以塞责
 胡氏乃议其宜合诸侯以秦甲出武关以齐兵略陈
卷十三 第 28b 页 WYG0170-0463b.png
 蔡而南是时秦方为怨耦岂所能合然使襄公有真
 志而务其实则亦无赖于秦也
 公榖无以字
戊戌○襄王二十九年
四年○晋襄五齐昭十卫成十二蔡庄二十三郑穆五
 曹共三十陈共九杞桓十四宋成十四秦穆三十七
 楚穆三
春公至自晋
卷十三 第 29a 页 WYG0170-0463c.png
 左传晋人归孔达于卫卫侯如晋拜
夏逆妇姜于齐
 春秋一经书夫人惟此年最略左氏以贱逆之公羊
 曰娶乎大夫也榖梁曰礼成乎齐也熊氏曰夫人加
 氏字便于言尔今既曰妇姜故不必言氏季德明言
 其族党不从若众媵然故不氏亦不字胡子曰方逆
 也而已成为妇盖禫制未终而纳币故原意诛之夫
 穆姜齐姜不称妇乎今谓诛意则宣元年穆姜是矣
卷十三 第 29b 页 WYG0170-0463d.png
 齐姜归成在十四年而称妇是可为丧娶乎出姜以
 祖姑成风姑声姜穆姜以敬嬴齐姜以穆姜其薨葬
 经皆有日月可考也谓讥妇可乎赵伯循曰有姑义
 可施于至而不施于逆特以公自逆成礼于齐耳夫
 君举必书此岂常事可略哉故妇者非有所贬亦非
 公逆也陈君举曰有成风则出姜不氏有敬嬴则穆
 姜不氏所以别嫡姑也而赵子常信之尤为不道夫
 可以贬妻子可以贬母乎妇者有姑之辞熊氏辩驳
卷十三 第 30a 页 WYG0170-0464a.png
 极详惟曰称妇姜故不言夫人则成十四年侨如以
 夫人妇姜氏又何说乎盖妇姜加夫人者尊之之辞
 也成十四年之夫人盖因侨如生也此年左氏以贱
 逆者是为得之侨如命卿故可以至夫人从侨如称
 夫人是以命卿当夫人也贱逆者不可以至夫人从
 姑止称妇姜是以姑当妇也其义似无出此矣
狄侵齐
 汪克宽氏曰狄自箕之败至是始复侵齐以晋襄无
卷十三 第 30b 页 WYG0170-0464b.png
 攘却之谋而齐伯不绍故也
秋楚人灭江
 黄正宪氏曰按江本服楚自齐桓倡伯始服中国楚
 之围江仍欲其背华从楚而已未必灭也江之灭盖
 自阳处父之救速之晋贾虚名江受实祸何不幸哉
晋侯伐秦
 左传围邧新城以报王官之役
 郝仲舆曰报王官之役君子曰晋襄公之于秦已甚
卷十三 第 31a 页 WYG0170-0464c.png
 矣厥考受施不为不厚文嬴归晋穆姬归秦两君之
 好不为不戚背父之德违母之亲而以敛怨岂人情
 哉覆于殽胜于彭衙取汪三施而一报犹谓不平乎
 其求之无已也
 王樵氏曰按春秋有只据经文不待观传而其本末
 自可见者如楚人围江晋阳处父帅师伐楚以救江
 狄侵齐楚人灭江晋侯伐秦晋坐视荆楚之横而不
 救江之遂灭而不耻乃兴师亲将而以伐秦此其义
卷十三 第 31b 页 WYG0170-0464d.png
 至分明者也秦纳文公城濮之战攘楚又同力焉秦
 之德于晋也大矣私与郑盟秦伯之小过晋文公既
 隐讳之而不欲言矣迨秦潜师以袭郑机泄不果而
 还晋乃邀而败之于殽此秦人莫大之恨也秦自取
 王官讨殽尸之后见伐不复报此秦晋曲直之辨秦
 之负晋也小晋之负秦也大秦悔过而晋不悔过使
 有明主听之必不易斯言矣秦自殽之败怨晋而即
 楚故榖梁曰秦之为狄自殽之战始
卷十三 第 32a 页 WYG0170-0465a.png
 陈君举曰楚之伯秦之力也自灭庸以后秦为楚没
 矣陆粲氏曰胡传晋人三败秦师见报乃常情耳而
 穆公济河焚舟则贬而称人秦取王官及郊未至结
 怨如晋师之甚也襄公又报之于常情过矣而得称
 爵何也圣人以常情待晋襄而以王事责秦穆所以
 异乎夫以常情待晋襄以王事责秦穆信乎此求其
 说而不可得从而为之辞非圣人之心也圣人之心
 犹权衡焉锱铢无所偏重前乎此者郑伯克段于鄢
卷十三 第 32b 页 WYG0170-0465b.png
 传曰专目郑伯罪在伯也吾恶知今之伯爵晋侯也
 非专目之词乎后此者晋人纳捷菑于邾弗克纳传
 曰此赵盾也闻义能徙故为之讳吾恶知今之人秦
 伯也非讳词乎昔之君子有言春秋无达例如以例
 言则有时而穷矣惟其有时而穷也是故求其说而
 不可得从而为之辞
卫侯使宁俞来聘
 吴氏曰按左氏所载晋文公之季年诸侯朝晋卫成
卷十三 第 33a 页 WYG0170-0465c.png
 公独不朝又使孔达侵郑伐绵訾及匡晋襄公既祥
 使告于诸侯而伐卫围戚取之卫不服罪而孔达敢
 伐伯主其明年晋会诸侯于垂陇将伐卫幸得陈侯
 为之请成执孔达以说于晋而卫遂得免于伐自孔
 达遭执之后宁俞代之为政至次年春卫从晋伐沈
 自此卫服伯主而无事矣至次年春晋遂归孔达其
 夏卫侯朝晋至秋而来聘鲁焉事大睦邻以安社稷
 或者皆出宁俞之谋也夫子称其知可及者盖以此
卷十三 第 33b 页 WYG0170-0465d.png
冬十有一月壬寅夫人风氏薨
 隐公之丧桓母犹有疑焉是故别庙也祔姑称夫人
 伉然如夫人则自文公之丧成风始也
 熊过氏曰妾不为夫人也防爱夺也妾母之为夫人
 也盖推人子之情也周礼元妃没则以媵为继室继
 室之礼摄女君继室先右媵其立子也亦然其母故
 妾也鲁嫡夫人薨乃推尊妾母惟定公夫人未薨故
 姒氏不得推尊也然其子立者则复不然晋杜班在
卷十三 第 34a 页 WYG0170-0466a.png
 第二以偪姞生襄公故让而上之公羊子曰母以子
 贵此言未必非也而儒者不达从而非讪之胡氏之
 说春秋曰欲崇贵其所生而不虞贱其父夫继室以
 媵圣人之所许也继室则共承宗祀非贱矣生以贵
 假之而没以贱治之可乎王子有母死者其傅为请
 数月之丧孟子曰虽加一日愈于已夫王子之不丧
 其母圣人之法也而孟子许之胡子又曰庶子为君
 为其母无服按仪礼丧服传大夫以上为庶母无服
卷十三 第 34b 页 WYG0170-0466b.png
 此名服也施于庶母耳非为其所生母也谓其所生
 无服非深于礼者也礼服问君之母非夫人则群臣
 无服唯近臣及仆骖乘从服唯君所服服也唯君所
 服则其君非无服也谓其无服者非深于礼者也古
 者父在而服母则其情常诎以其有所厌也无所厌
 其情常伸矣厌父而已于嫡母无所厌也故曰君之
 所不服子亦有不敢服也仪礼庶子为父后者为母
 缌注曰君卒为母大功乃谓之无服乎又其祔也妾
卷十三 第 35a 页 WYG0170-0466c.png
 祔于妾祖姑无则中一以上中一以上是祔高妾祖
 姑矣夫妾至玄孙而犹有可祔之主谓圣人不缘人
 情乎榖梁子曰礼庶子为君为其母筑宫其言是也
 于子祭于孙止非也苟于孙止后之妾母将何所祔
 哉故公羊子之意未必非也昔商人之颂祖德有长
 发禘祭之诗也其诗曰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有娀
 喾之次妃也按祭法殷人禘喾今禘诗乃及于有娀
 而不称元妃明殷禘及于喾与有娀耳圣人之不以
卷十三 第 35b 页 WYG0170-0466d.png
 为非礼也次妃可以大禘则与元妃何异乎奈何其
 谓妾母不可为夫人也周无喾庙而有姜嫄之宫周
 礼大司乐盖舞大濩以享先妣非谓夫喾既与禘喾
 妃本多故别祀其亲者如商之有娀不以元妃之故
 耶在礼丧服小记祖姑有三人则祔于亲者盖其遗
 意也然则书夫人小君春秋无讥乎春秋治名实之
 书经世之大法也吴楚之王僣也经未尝以王书惧
 名实之乱也今之书夫人小君而不惧名实之乱是
卷十三 第 36a 页 WYG0170-0467a.png
 仲尼缘人子之情以志礼之变而无讥也或曰并后
 匹嫡古何以禁之乎曰郑之突忽卫之衎剽皆两君
 也奚翅其恐名实之乱也若夫人继室存没自别出
 入之际春秋必异其辞以辨之嫌也亦岂若生存并
 后之意哉今之妾母称夫人小君不异辞故知春秋
 缘人子之情书礼之变而无所讥也哀公欲以公子
 荆之母为夫人宗人衅夏曰以妾为夫人无其礼则
 妾母为夫人之始其有司必损益旧文以行之苟无
卷十三 第 36b 页 WYG0170-0467b.png
 其礼其宗人岂无持衅夏之说者而传不一言及之
 哉乱嫡庶大恶也春秋之法内大恶讳今而无讳明
 人子之尊其母以为至情非恶也然则圣人之制礼
 果未尝拂于人之情也矣孟子曰诸侯之礼吾未之
 学呜呼安得古诸侯之礼以證同然之情也哉
己亥○襄王三十年
五年○晋襄六齐昭十一卫成十三蔡庄二十四郑穆
 六曹共三十一陈共十杞桓十五宋成十五秦穆三
卷十三 第 37a 页 WYG0170-0467c.png
 十八楚穆四
春王正月王使荣叔归含且赗
 赵氏曰公榖皆云兼之非礼也据礼含赗襚止一人
 兼行耳若每事须一人则罄王朝之臣不足以充丧
 礼之使也
 灌甫曰此天子厚礼诸侯之妾母其义自明传谓来
 归仲子之赗而宰书名则曰贬之也荣叔归含且赗
 而王不书天亦曰贬之也岂归仲子之赗罪在冢宰
卷十三 第 37b 页 WYG0170-0467d.png
 而不在天王乎归成风之含赗咎在天王不在荣叔
 乎春秋书王本以正名分而夫子乃自贬王而去其
 天则将以是为正名分可乎
 熊过氏曰杂记含者执璧将命坐安于殡东南有苇
 席既葬蒲席唐孔氏曰含襚者所以昭丧尽恩示其
 有礼而已既葬犹尚致之不必济用天子与邻国莫
 不道路长远赴者犹尚不到责其未殡而来此是礼
 之不通也
卷十三 第 38a 页 WYG0170-0468a.png
 何氏曰天子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碧士以贝春秋
 之例也
三月辛亥葬我小君成风
 高忠宪曰仲子之宫羽数特异盖不祔于姑犹有辨
 焉至是有二夫人祔庙矣自成风始也
王使召伯来会葬
 季氏曰召召公奭之后采地本在岐周召公封燕其
 后有留佐周室者以邑为氏至平王时别于东都受
卷十三 第 38b 页 WYG0170-0468b.png
 采伯字天子大夫也此与甘棠诗称召伯者不同盖
 彼实召公封为燕伯故云尔此召伯当与毛伯同例
 杜元凯以伯为爵非矣
 召榖作毛
夏公孙敖如晋
秦人入鄀
 左传鄀贰于楚
 季氏曰秦自僖三十三年入滑将以窥东诸侯窥东
卷十三 第 39a 页 WYG0170-0468c.png
 诸侯而不得至是入鄀又以窥楚也使非晋以勍敌
 迫居其东则其肆行岂在楚下哉圣人书此盖有经
 世之虑矣
 高氏曰鄀微国秦以其叛而入之后为楚所并楚昭
 王复国之后畏吴之强去郢而都于鄀
 季氏曰杜元凯曰鄀本在商密秦楚界上小国其后
 迁于南郡鄀县又曰商密鄀别邑南乡丹水县也今
 按南阳府南阳县南一百里有南乡城邓州内乡县
卷十三 第 39b 页 WYG0170-0468d.png
 西南一百二十里有丹水城内乡县即蔡所迁之白
 羽其本名为析亦鄀别邑也今郧阳府上津县与内
 乡相界处置析川县属邓州然则今之上津其即切
 近古之鄀国者乎其后迁于南郡鄀县则郑渔仲所
 谓襄阳府宜城县西南有鄀亭山是也而秦人入鄀
 时则尚在商密不然则宜城距商密且九百里秦人
 岂能越境而远至其地乎
 鄀今襄阳府上津县
卷十三 第 40a 页 WYG0170-0469a.png
秋楚人灭六
 六人叛楚即东夷楚灭之又灭蓼皆皋陶后
 六今庐州舒城县
冬十月甲申许男业卒
 
 
 
 
卷十三 第 40b 页 WYG0170-0469b.png
 
 
 
 
 
 
 
 春秋辩义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