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0170-041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辩义卷十二    明 卓尔康 撰
僖公四
己丑○襄王二十年
二十有八年○晋文四齐昭公潘元年卫成三蔡庄十
 四郑文四十一曹共二十一陈穆十六卒杞桓五宋
 成五秦穆二十八楚成四十
春晋侯侵曹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0170-0417d.png
晋侯伐卫
 左传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还自南河济
 侵曹伐卫晋侯齐侯盟于敛盂卫侯请盟晋人弗许
 赵子尝曰侵曹伐卫讨其附楚也杜元凯曰再举晋
 侯曹卫两来告也孙明复曰曹卫楚与国也晋侯将
 救宋故侵曹伐卫不言遂者非继事也侵曹既反而
 后伐卫也李尧俞曰遂者因近适远之辞曹远卫近
 不得以为继事而言遂也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0170-0418a.png
 黄正宪氏曰按是时中国诸侯俱已事楚独宋尚存
 为中华屏障而今且受围晋所恃以协力排楚者齐
 秦两大国而两国之师又未能即至若遽击四国以
 攻楚则楚锋甚锐如肉投馁虎与宋俱毙耳若必待
 齐秦至则宋围方急旦夕且下将奈之何于是出一
 偏师先分一支令将领统师潜掠曹境以摇四国之
 心亲自统重兵整师徐进声言伐卫以致楚頵之救
 即未敢与楚交锋而声势遥悬彼此角立则楚人必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0170-0418b.png
 欲救卫未暇攻宋及楚救卫晋又不与战而入曹不
 过使楚人两地奔驰宽缓时日以待齐秦之至也兵
 家之诡道如此
 左传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悦于晋卫
 侯出居于襄牛
公子买戍卫不卒戍刺之
 左传公子买戍卫楚人救卫不克公惧于晋杀子菆
 以说焉谓楚人曰不卒戍也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0170-0418c.png
 晋侯起兵鲁且惭且惧终从楚则不敢改从晋则不
 信于是拚公子买一死以解之谓楚人曰买不卒戍
 𨽻也不力故刺之可以辞楚然因是而释戍可以悦
 晋鲁为计巧而心亦苦矣
 内杀大夫皆书刺用周礼三刺之法讯群吏讯万民
 示以不枉滥也
楚人救卫
 晋侯伐卫仅率孤军楚谓其易与也其大众尚背酅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0170-0418d.png
 而舍而聊遣一旅救之晋正欲楚如此当时特以齐
 秦之兵未至故不与交锋尔
 吴氏曰盖楚人分围宋之兵以救卫也狐偃已先料
 其必然矣
三月丙午晋侯入曹执曹伯畀宋人
 左传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
 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
 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我执曹君而分曹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0170-0419a.png
 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能
 无战乎公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
 书晋侯为入曹也既言晋侯入曹故不可复言晋人
 执曹伯非以伯讨许之也
夏四月己巳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楚
师败绩
 左传子玉使伯棼请战王怒少与之师子玉使宛春
 告于晋师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先轸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0170-0419b.png
 曰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
 后图之公说曹卫告绝于楚子玉怒从晋师晋师退
 楚众欲止子玉不可夏四月戊辰晋侯次于城濮楚
 师背酅而舍子玉使斗勃请战己巳胥臣以下军之
 佐当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
 子西楚左师溃楚师败绩
 及楚人战者与救卫之师战也楚之强甚于齐桓之
 时晋文公一战胜楚终文以及襄之世楚人不敢复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0170-0419c.png
 窥中国者十五年则功莫盛于此矣宋公齐国归父
 秦小子慭既次城濮以师属晋不与战也书宋师从
 齐秦例也陈蔡属右师失位故贱而不书且楚为主
 不书陈蔡可也楚子称人楚当僖公之时未纯称子
 渐进之也熊氏言子玉得臣未命之卿非也楚于是
 称人足矣一二波臣安计其命与未命乎
 永嘉吕氏曰齐桓之楚虽曰猾夏攻蔡伐郑特近楚
 之国受祸未至偃然与中国并驱争先故齐桓犹可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0170-0419d.png
 徐为之谋晋文之楚则执中国盟主而在会诸侯不
 敢与之争战于泓而中国不能与之敌鲁至于乞师
 而戍榖逼齐四国与之合兵而围宋曹卫亦受其节
 制此蛮荆之极盛也故晋文不得不速与之战召陵
 之次一得屈完之盟而退师城濮之役不至败楚师
 不已也盖桓公所为将以服强楚之心晋文之举所
 以挫强楚之势也所遇不同用计亦异立功之缓急
 亦如之其为有功于中国则一也然召陵之师规模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0170-0420a.png
 既定声其罪而伐之楚亦屈服而不敢较此正也晋
 文加兵曹卫以致楚许服二国以携楚又拘子玉之
 使以怒楚三舍避之示怯以诱楚其诡计如此孔子
 断之曰谲岂不信哉故齐桓图楚之功三十年而后
 有召陵之役会诸侯之事亦三十馀年屡盟屡会而
 后有葵丘之盛若文公则侵曹伐卫胜楚围许盟践
 土会温两致天王执曹卫之君而后复之凡霸者之
 事为之略尽皆在一年之内是齐桓犹有近正之意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0170-0420b.png
 若晋文则太谲矣齐桓犹有近厚之心若晋文则太
 迫矣
 张洽氏曰齐桓之伐楚致屈完于召陵楚未大创也
 故次年即灭弦诱郑终桓公之霸楚为患而不能致
 文公欲霸天下以为楚不大创不足以定霸故欲战
 而胜楚以取威而后霸业定
 黄正宪氏曰晋文图伯必先定计当楚未围宋之前
 已遣使往约两国起兵来会预知定期矣故去冬一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0170-0420c.png
 闻楚人围宋春即出一偏师侵曹伐卫及楚子救卫
 遂移师入曹凡此不惟攻楚必救冀解宋围实以疑
 兵摇楚使奔救不暇延缓时日以待齐秦之至耳不
 然齐桓之时楚氛不甚猖獗尚会八国之师方敢次
 陉今楚頵威势十倍昔时乃敢以孤军深入以当五
 国之锐哉及宋围既解齐秦已至宜可逞于一决矣
 犹不敢轻动以取败自丙午以迄己巳二十四日迟
 疑熟虑虏已在吾目中于是整师徐行次于城濮与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0170-0420d.png
 楚营对垒楚将子玉轻谋躁进遂出奇以大败之岂
 不算无遗策以万全取胜者哉说者藉口于孔子正
 谲之断遂交口訾其为谲此不惟不识晋楚之时势
 亦昧于兵家制胜之道矣
 钟伯敬曰晋文公城濮之战其谋舅犯始之先轸中
 之又终之总以善用曹卫为主曹卫楚之与国楚之
 有曹卫犹晋之有宋也楚伐宋晋不救宋而执曹伯
 分曹卫之田畀宋以累楚人之心而宋之围自解及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0170-0421a.png
 楚人请复卫侯而封曹乃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曹卫
 告绝于楚曹卫告绝于楚而晋又有曹卫曹卫之形
 反化为宋曹卫之形化为宋而楚孤楚孤而晋之胜
 楚不待战而决矣其颠倒不测之妙能使我之伐曹
 卫者救曹卫而楚之庇曹卫者反以失曹卫用与国
 用敌国又用敌国之与国还以困敌国其绳索收放
 皆在我而不在人谲则谲矣然而不可谓不奇也
 城濮曹卫界上地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0170-0421b.png
楚杀其大夫得臣
 书楚大夫足矣楚君尚未纯称子得臣之去氏与否
 尚未计也王樵氏曰昔屈瑕伐罗而败群帅囚于冶
 父而听刑楚子曰孤之罪也殽之役秦大夫及左右
 请杀孟明秦伯曰孤之过也二君之贤可以为杀得
 臣之断矣得臣自杀而以国杀为文者何楚子之意
 也
 郝仲舆曰得臣令尹子玉也城濮之役楚子欲退令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0170-0421c.png
 尹主战而败楚子诛之说者曰晋再胜楚再败非也
 礼谋人军师败则死之城濮败而诛子玉泜水退而
 诛子上鄢陵战而诛子反属国叛而诛子辛是乃楚
 所以振耳
 楚始书大夫
卫侯出奔楚
 经载卫侯奔楚在此时而传载在三月之前乃奔襄
 牛也今自襄牛奔于楚耳卫侯不名位实未绝是时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0170-0421d.png
 方奉叔武国无二君也归则复名叔武立不可无辩
 矣
五月癸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
于践土
 左传甲午至于衡雍作王宫于践土五月晋侯及郑
 伯盟于衡雍丁未献楚俘于王郑伯传王己酉王飨
 醴命晋侯宥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
 晋侯为侯伯晋侯从命受策以出出入三觐卫侯出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0170-0422a.png
 奔楚遂适陈使元咺奉叔武以受盟癸亥王子虎盟
 于王庭
 胡传践土之会天王下劳晋侯削而不书何也周室
 东迁所存者号与祭耳其实不及一小国晋文之爵
 虽曰侯伯而号令天下几于改物实行天子之事此
 春秋之名实也与其名存实亡犹愈于名实俱亡故
 天王下劳晋侯于践土则削而不书去其实以全名
 所谓君道也父道也晋侯以臣召君则书天王狩于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0170-0422b.png
 河阳正其名以统实所谓臣道也子道也
 杜氏曰王子虎临盟不同歃故不书卫叔武摄位受
 盟从未成君之礼故称子而序郑伯之下晋始伯故
 序齐宋之上齐先宋伯者以强弱升降也莒故附鲁
 即楚邾附宋伐齐鲁宋服遂惧而请盟也
 践土之盟传有下劳之说赵氏力排其诬以二十四
 年天王出居于郑之后未尝归于王城践土即郑地
 天子久居于此何下劳之有乃传于二十五年已记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0170-0422c.png
 王入于王城矣然无论王在王城王在郑晋侯树此
 大业蒙尘之主过自抑损远而劳之亦情也礼也赵
 子尝谓不书王子虎以尊王室全伯功熊氏以为妄
 且曰安知子虎之与盟乎然传明载郑伯傅王王享
 醴命尹氏王子虎盟于王庭则左氏不诬也不书王
 子虎者此大臣殊也翟泉不讳盟王人然已讳公矣
 赵氏又言即在郑地不可言下劳然天子遣使臣不
 论躬亲遣使皆可言下必以往来道路辨其非下者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0170-0422d.png
 泥也此时王即入于王城而乱孽未除尚非平定晋
 侯同盟未会声势尚孤王嘉晋功亲临下劳晋作宫
 践土以伫帝辇既盟之后同朝王所其事本末如此
 殊无所碍周王向在行间不为屈体晋侯约盟朝王
 亦无失节其不书下劳者殆以近故置之也不然即
 侈书天王赏功之命以彰中与盛事可矣
 姜廷善曰按践土台在今荥泽县西北予尝分守河
 南繇洛阳东经偃师巩县汜水荥泽凡三百馀里而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0170-0423a.png
 至其地襄王既于僖二十五年还入王城则由王城
 东出三百馀里至践土下劳晋侯不为不远诸传未
 见明言第榖梁有此说而胡氏信之耳左氏但云晋
 侯自城濮还至衡雍作王宫于践土以待王至献楚
 捷于王当是晋侯胜楚之后作宫于践土谋纳王而
 因献捷焉王自是合王子虎与诸侯盟始还王城取
 太叔于温杀之于隰城而赐晋侯以阳樊温原攒茅
 之田其后晋以温为其所有地会诸侯于此请王出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0170-0423b.png
 而临之因王讲武而就朝盖自嫌强大不敢拥众入
 京以震惊宫阙此则再烦王出是实事是两番事西
 亭辩疑以为河阳乃王还王城所必繇之道故因便
 讲武而诸侯就朝因纳王若然则须过河北复还河
 南始可入于王城非便道矣殆王孙未尝出外不知
 所当经行与否而意想以为当然尔今从其践土纳
 王之说而于温河阳则仍从诸传然诸传以为召王
 亦非也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0170-0423c.png
陈侯如会
 刘侍读曰如会闻会自至也孙明复曰来不及盟也
公朝于王所
 姜廷善曰王将还入王城因晋献捷受诸侯之朝诸
 侯因王在而朝道理当然无所不可榖梁以为非其
 所者非也天王以王室有难而出居于外即就诸侯
 之朝而动以为非然则勤王之义废而凡为大君者
 亦难矣此决非春秋之旨也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0170-0423d.png
 邓元锡曰朝王所非所矣而书朝正名也朝列国书
 如不与其朝也如京师亦曰如不曰朝不成其为朝
 也
六月卫侯郑自楚复归于卫卫元咺出奔晋
 赵氏曰初成公之出晋立叔武于卫践土之盟所谓
 卫子是也今卫侯复归所谓卫子者何以置之哉不
 杀则废矣夫卫子非篡也晋实立之故凡诸侯在丧
 未踰年则称子以其未踰年不敢君也践土之会叔武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0170-0424a.png
 非在丧亦以卫子书卫子盖迫于晋命而摄卫政实
 不敢君以待卫侯之反也则卫子亦所谓贤者欤卫
 侯书复归则国逆之非外纳之矣国逆之是卫子之
 意也卫侯入而不察以为卫子篡也故杀之夫卫子
 者乃隐公而卫成即桓公也以逊而得逆以贤而得
 罪此圣人于叔武书子以见其逊且贤于卫侯书名
 以见其逆且有罪也其义盖已著矣
 王樵氏曰按如左氏之言则杀叔武者颛犬也而非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0170-0424b.png
 卫侯之意知其无罪而哭之即诛颛犬亦足以自白
 矣元咺复何诉乎吾观卫侯在外则杀元咺之子返
 国则已盟而先入是皆有忌叔武之心颛犬之徒盖
 探旨承意者耳其使二人为前驱前驱云者即汉人
 清宫诛少帝之意也归罪颛犬犹以彭生除之之谓
 也枕之股而哭之随杀颛犬盖欲以此欺晋而免其
 讨次必杀元咺以灭口而不料元咺之觉而先奔也
 晋侯所以疾卫侯之深盖以叔武也而后儒皆以为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0170-0424c.png
 偏信元咺之诉否则又谓以不礼之旧怨妄矣
陈侯款卒
 王氏曰陈既与楚而践土之盟穆公独后会期其薄
 于吊赠无疑曹共公背殡出会诸侯于温遂围许明
 年春还又即会翟泉则陈穆公之葬不会宾主皆有
 所不暇也
秋杞伯姬来
公子遂如齐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0170-0424d.png
 高忠宪曰始平于齐也张洽氏曰杞伯姬来而入杞
 之怨释公子遂如齐而取榖之憾解中国贵于伯权
 之立如此
冬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陈子莒子邾子秦人
于温
 左传讨不服也
 杜氏曰讨卫许也中国诸侯服楚而同围宋者陈蔡
 郑许也楚败之后蔡郑即从晋陈亦如会惟许不至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0170-0425a.png
 故讨许卫侯既赦之复国矣犹欲讨卫者元咺有讼
 也
 秦与中国之会矣秦伯爵初皆称人西周既替诸侯
 或即夷或僣号多不能从朝会纪纲之旧作春秋者
 繇微至盛以渐进之陈共公称子先君未葬例在九
 年宋襄公称子自在本班陈共公称子降在郑下陈
 怀公称子在郑上传无义例盖主会所次非褒贬也
 秦与中国会始此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0170-0425b.png
 温即今温县其驿今为河阳驿云
 晋侯下榖无齐侯
天王狩于河阳
 左传是会也晋侯召王以诸侯见且使王狩仲尼曰
 以臣召君不可以训
 襄王出奔君纲不振晋侯创伯约友邦诸侯勤王复
 辟其心甚盛功甚大无可訾议狩于河阳者固自有
 说河阳地较宽衍可以聚会观文公元年晋襄公朝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0170-0425c.png
 王于温溴梁之盟晋侯与诸侯宴于温可见一也太
 叔在温称孤挟制当入其地扫除清明二也是时已
 会诸侯于温率其朝周未必同心三也列侯万众微
 弱之周难以供应四也自嫌强大拥兵骤入五也史
 记载冬晋侯会诸侯于温欲率之朝周力未能恐其
 有畔者乃使人言周襄王狩于河阳当日情形实是
 如此此一举也使间关琐尾之天子复睹车攻马同
 之盛夫子书曰天王狩于河阳盖所以大晋侯之功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0170-0425d.png
 探其志而为之扬诩耳天子所在称幸入必称警出
 必称跸食必称膳进必称御狩于河阳立言自是如
 此左氏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又于其中推出当时
 之势与夫子之心发此一段议论自少不得后儒泥
 之诛责晋文几许罪恶亦过矣且其所言不可以训
 盖所以训后人也犹禅受之藉为篡立征诛之藉为
 放伐也至于召之一字亦是立文如此晋侯即有召
 王之举非遣官具表即面君口奏如后世之请驾幸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0170-0426a.png
 奉天驾幸成都者岂命一人呼之如小儿乎诸人又
 云晋侯不朝徒勤召集此又不通文理之说也尔时
 诸侯凡两朝天子践土之后公朝于王所温之后壬
 申公朝于王所春秋鲁史也鲁史书公朝则晋史亦
 必书文朝也鲁史不得书他国事也晋侯辟周再造
 日月同朗而不理于后儒之口亦可悲矣胡传原其
 自嫌之心嘉其尊王之意则请王之狩忠亦至焉其
 意惟近时黄正宪氏得之盖曰晋文藉齐秦以胜楚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0170-0426b.png
 又欲纠齐秦以纳王故三国在温诸国渡河而北会
 之耳但襄王出奔五载纲纪荡然人心蔑视则回銮
 之际防范当严况颓叔之党尽在滑雒间尤不可不
 备晋文乃命诸侯各整师徒为扈卫从行之计先于
 河阳简集训练耀武扬威以振刷人心请天王大阅
 以观戎备遂举田猎如宣王会东都蒐狩讲武故事
 于是史官据实书曰天王狩于河阳见晋文公先事
 谋始预戒不虞为勤王之大节而天子蒙尘之后复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0170-0426c.png
 睹会同大狩威仪矣圣人盖有嘉与之意焉而可泥
 左氏之说以没人善乎李琪氏曰按晋杜预载晋汲
 冢得古书科斗文字其纪篇有周襄王会诸侯于河
 阳之文即春秋狩于河阳之书睹此则尊王之辞信
 为仲尼特笔也然谓以之训正天下则可以之讥贬
 晋文则不可
 程子曰晋文公欲率诸侯以朝王正也惧其不能故
 谲以行之召王以就焉人独见其召王之非而不见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0170-0426d.png
 其欲朝之本心是以谲而掩其正也
 姜廷善曰按当时晋以许不会践土欲讨许卫侯为
 元咺所讼欲讨卫又以温为王所赐地会诸侯于此
 以谋讨贰而即欲王至其地一藉宠灵焉自嫌强大
 不敢入京师之意晋容有之自以地小力薄不足以
 待诸侯因晋侯之请有出而就之之意王亦容有之
 此春秋所取也故书诸侯会温天王狩于河阳公朝
 王所若曰诸侯自相为会王因行狩而诸侯因相与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0170-0427a.png
 朝王云尔如此则王与诸侯两无所嫌皆可纪也惟
 主召而言故当为王讳又当为晋解不费几许周旋
 哉温主邑言河阳主方言大天子之狩故言方而不
 定其地今温县河阳驿其实温即河阳也
 狩榖作守
壬申公朝于王所
 庐陵李氏曰春秋书鲁之朝王者三此年二成十三
 年如京师是也皆因伯事以行礼然此虽在外而得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0170-0427b.png
 书朝彼虽至京师而反书如者盖此若书如则无以
 见天王就朝之实彼若书朝则无以见诸侯之不臣
 礼义各有在也彼书朝于伐秦之先此书朝于盟践
 土之后者盖彼不先书朝无以见朝王之为重此不
 后书朝无以见讳王之实义亦各有在也然此书朝
 犹为下事上之词彼书如则不过彼适此之例矣亦
 微有分别
晋人执卫侯归之于京师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0170-0427c.png
 晋侯执卫侯者固以背同姓戕骨肉之故然而为臣
 执君终非伯讨故称人啖氏曰春秋时以强暴弱故
 执诸侯皆称人乱辞也
卫元咺自晋复归于卫
 左传立公子瑕
 国语晋侯执卫成公归之于周请杀之王曰不可夫
 君臣无狱今元咺虽直不可听也君臣皆狱父子将
 狱是无上下也而叔父听之一逆矣又为臣杀其君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0170-0427d.png
 其安庸刑布刑而不庸再逆矣一合诸侯而有再逆
 政余惧其无后也不然余何私于卫侯
 王樵氏曰文公始治卫侯杀叔武之罪虽非尽出于
 公然亦足以警意忌信谗残害骨肉者且执以归于
 京师亦得讨罪之礼乃春秋之意则若不与之何哉
 岂非启君臣之讼其所伤反多耶且虽归之京师而
 实专听其狱囚诸深室使医酖之皆晋侯之意未尝
 取舍决于天王而轻重付之公论也则安得而与之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0170-0428a.png
 哉故称晋人受臣之诉以执其君同于以强暴弱执
 诸侯皆称人之乱辞而不殊也曰归之于京师者强
 致之之词也且其君既坐其臣亦安得无问而纵释
 元咺君囚臣归复擅立君无礼如此而晋懵如也是
 可忍也哉
 熊过氏曰惠王复周公忌父郑复公父定叔宋复荡
 意诸不书必挟外援以归然后书其曰自晋讥在晋
 也君归则身出而归晋君出则晋奉而归卫陈君举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0170-0428b.png
 曰卫元咺复归宋鱼石晋栾盈复入皆伉辞也
诸侯遂围许
 胡传诸侯比再会天子再至皆朝于王所而许独不
 会以其不臣也故诸侯围许按古者巡狩诸侯各朝
 于方岳今法天子行幸三百里内亦皆问起居许距
 河阳践土近矣而可以不会乎其称遂继事之辞
 此会温之诸侯也遂围许遂义继会温之辞也温之
 会左氏无明文而杜氏谓讨卫许盖因此遂字生义
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0170-0428c.png
 耳是也
 季氏曰许自二十三年从宋伐郑不复与中国会盟
 后因宋败则又从楚围宋虽践土河阳距许甚近而
 天子在是亦弗之顾诸侯罢朝而即往围之其义岂
 不正哉故翟泉之盟许犹不至而三十三年尚勤再
 伐亦不过得其救郑及盟新城之二役而许竟终安
 楚宇下矣伯威及人之浅固如是夫
曹伯襄复归于曹遂会诸侯围许
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0170-0428d.png
庚寅○襄王二十一年
二十有九年○晋文五齐昭二卫成四蔡庄十五郑文
 四十二曹共二十二陈共公朔元年杞桓六宋成六
 秦穆二十九楚成四十一
春介葛卢来
 介未通鲁而兹突如其来明年即有侵萧之事岂欲
 侵萧先以结鲁欤
 公羊传不言朝不能乎朝也朝者附庸朝属国之称
卷十二 第 24a 页 WYG0170-0429a.png
 介非鲁附庸故不言朝
 介今莱州府高密县西南
公至自围许
 前年书公朝于王所诸侯遂围许不以王所致而致
 围许亦犹成三年如京师会伐秦不以京师致而致
 伐秦王所京师不当至也
夏六月会王人晋人宋人齐人陈人蔡人秦人盟于翟

卷十二 第 24b 页 WYG0170-0429b.png
 左传公会王子虎晋狐偃宋公孙固齐国归父陈辕
 涛涂秦小子慭盟于翟泉寻践土之盟且谋伐郑也
 卿不书罪之也在礼卿不会公侯会伯子男可也
 践土之盟郑伯如楚致其师为楚师既败而惧使子
 人九行成于晋郑之从晋心本不纯许与郑连许之
 从楚晋必疑郑实主之故翟泉之盟欲以谋郑此其
 情实也王臣在盟大臣殊而小臣不殊故王人同列
 王樵氏曰盟不寒则不必寻也践土之盟有齐宋蔡
卷十二 第 25a 页 WYG0170-0429c.png
 郑及后至之陈今齐宋陈蔡皆在而郑独不至郑已
 怠于从晋矣文公于此盍亦姑自反乎卫既归而后
 执曹纳赂而后归诸侯之不心服宜矣卒之围许而
 竟不能服许围郑而竟不能得郑故曰以力服人者
 未有能服人者也
 熊过氏曰雒阳城中有太仓其西南有水池焉斯翟
 泉也雒去王城二十里耳襄王复辟晋文虑群小未
 安故为此盟盟以微者则人不惊王子虎与诸大夫
卷十二 第 25b 页 WYG0170-0429d.png
 与盟也则是盟也者晋侯虑事之周有关于天下之
 故矣左氏以为公会王子虎盟公羊传会上有公字
 胡子遂以为讳公贬卿失经意矣然遂启大夫交政
 及其甚也有君从臣盟若郑伯及伯有卫侯及析朱
 锄北宫喜者矣又其甚则臣逼君于盟若赵鞅盟于
 公宫者矣渐可畏哉秦后蔡班杜氏曰襄二十六年
 澶渊宋向戌列郑下与此皆后会或然也春秋未遽
 进秦温之会秦且在邾下矣
卷十二 第 26a 页 WYG0170-0430a.png
 赵子尝曰翟泉之失与践土不殊而书法不同者践
 土乃晋文尊王定伯之始诸侯不可不序故没王子
 不书以全大体而已翟泉王子又出会诸大夫以寻
 盟而鲁君与焉故但书会使若微者会盟然为公讳
 也传曰卿不书罪之也在礼卿不会公侯会伯子男
 可也左氏非知笔削之旨者知卿不当会公侯而不
 知大夫不可盟王子知大夫不书为有罪而不知公
 盟王臣为当讳也春秋于会外臣不讳唯盟则讳左
卷十二 第 26b 页 WYG0170-0430b.png
 氏皆不能发例以是知内不书公同微者皆笔削之
 法襄王卒顷王新立王室无难而苏子特盟鲁侯岂
 非以晋方不足恃而强臣自出以盟诸侯乎夫诸侯
 事天子待盟而后信非所以示天下也故但书及使
 若微者受盟然而苏子书爵以见实与践土翟泉有
 伯主之日异也
 会上公有公字
 翟公作狄
卷十二 第 27a 页 WYG0170-0430c.png
秋大雨雹
冬介葛卢来
辛卯○襄王二十二年
三十年○晋文六齐昭三卫成五蔡庄十六郑文四十
 三曹共二十三陈共二杞桓七宋成七秦穆三十楚
 成四十二
春王正月
夏狄侵齐
卷十二 第 27b 页 WYG0170-0430d.png
 左传晋人侵郑以攻其可攻与否狄间晋之有郑虞
 也遂侵齐
秋卫杀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
 左氏瑕立为君逾年矣今但曰公子者赵氏以瑕为
 元咺所立而自秉国权如未君故以君杀大夫之辞
 言之而在元咺下夫子书此以见公子瑕未尝为君
 杀之非其罪也
 高忠宪曰称国以杀罪累上也卫侯在外而以累上
卷十二 第 28a 页 WYG0170-0431a.png
 何也待其杀而后入也兵莫憯于志故春秋诛意然
 则元咺讼君无罪与曰罪也不正名其罪而阴使人
 杀之诛之不以其罪也
 王樵氏曰按今法子孙告祖父母父母者杖一百徒
 三年但诬者绞此可以定元咺之狱矣周礼大司马
 以九伐之法正邦国贼杀其亲则正之卫侯宜正此
 罪而当时王法不明伯讨不正使大义反为私曲则
 文公不能无罪也君臣皆狱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
卷十二 第 28b 页 WYG0170-0431b.png
 而叔父听之周王此数言者义理分明圣人复起不
 能易也故以外传晋侯请杀卫侯而王不可推之则
 知必无使医衍酖之之事晋侯虽鸷忍既不专杀之
 又岂阴行酖之哉纳玉于王与晋侯皆十瑴此亦诬
 也当因侯獳货筮史而联饰之耳曹事容有之晋侯
 必不亲受赂而释卫侯也叔武君命奉之以受盟故
 称卫子公子瑕乃元咺伪立之咺实自秉国权瑕固
 未如君春秋亦不与咺君之也瑕因咺而得诛故言
卷十二 第 29a 页 WYG0170-0431c.png
 及赵子谓以君杀大夫之辞言之而反在元咺下以
 咺罪重于瑕也此言是也
 元咺为卫侯居守杀其子角不废命咺亦无可议矣
 使其杀叔武之后出奔他国终身不视卫以识痛恨
 之心则纯臣也然而咺不能也不然咺慷慨愤懑为
 叔武请命告天子诉诸侯以伸匹夫之冤于天下子
 胥报父仇至发平王墓鞭其尸君臣之礼安在天下
 后世亦有哀其志而恕之者则咺可知也讼既胜矣
卷十二 第 29b 页 WYG0170-0431d.png
 义既白矣然后仗节而死以明为臣讼君之罪咺亦
 岂不耿耿于天下乎复归于卫立公子瑕则乱臣矣
 能辞春秋之笔哉
卫侯郑归于卫
 叔武公子瑕虽死然卫有三君书名以辨其实也卫
 侯出奔楚不名自楚复归于卫名名其复归而奔楚
 自见也执卫侯不名归于卫名名其归卫而执卫侯
 自见也褒贬之义不在此也卫侯名曹伯襄同难者
卷十二 第 30a 页 WYG0170-0432a.png
 亦不可不名以从同
晋人秦人围郑
 左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
 之武见秦君秦伯悦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
 之乃还
 晋侯之出也郑文公亦不礼焉故晋侯秦伯围郑秦
 多称人晋亦从之称人晋为私讨亦可以人也
 熊过氏曰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各使微者围郑故称
卷十二 第 30b 页 WYG0170-0432b.png
 人也诸家谓晋侯秦伯贬称人不知函陵汜南尚远
 郑都也秦叛夏盟与晋连兵之始且晋秦渐进初皆
 称人人秦故亦人晋以属辞苟非事系其君亲之即
 身在行间亦不必目君也
 王樵氏曰郑贰于楚无乃晋德犹有所阙乃觌武不
 已既失之于郑矣秦西州之劲国也齐桓之所不能
 致而晋以甥舅之好土壤之接得其同力以挫强楚
 此计之最得者也况穆公之贤可以义动晋不能以
卷十二 第 31a 页 WYG0170-0432c.png
 信义固其亲而尝以诈谖启其贰城濮之役齐秦之
 未肯战无亦晋义之有未孚乃使宋阴赂之而激之
 使战今与秦围郑而秦伯私与郑盟盖亡郑以倍邻
 阙秦以利晋晋之心人皆窥见之矣我信之不足而
 彼亦背我不难固其所也齐桓公不从郑子华之请
 而郑伯受盟今晋文公乃以郑公子兰从于伐郑何
 以训乎无怪乎秦伯之先叛而又何以责郑为也
介人侵萧
卷十二 第 31b 页 WYG0170-0432d.png
 萧宋附庸国
冬天王使宰周公来聘
 高忠宪曰冢宰兼三公下聘盖非常之礼莫大之宠
 自春秋以来未之有也或以僖有两朝王所之勤而
 报之与
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
 并称如皆以聘礼行也不书聘不许其聘也
壬辰○襄王二十三年
卷十二 第 32a 页 WYG0170-0433a.png
三十有一年○晋文七齐昭四卫成六蔡庄十七郑文
 四十四曹共二十四陈共三杞桓八宋成八秦穆三
 十一楚成四十三
春取济西田
 左传分曹地也使臧文仲往
 王樵氏曰济西田不系曹鲁故田也汶阳田不系齐
 亦鲁故田也非吾田则系国邾田是也漷东沂西田
 不系国者承上伐邾文也言归者其所欲也熊过氏
卷十二 第 32b 页 WYG0170-0433b.png
 曰济西之田盖鲁之田也济水自荥阳东过鲁之西
 至乐安入海故有鲁济齐济钜野之西为今东平东
 平西北为范皆济西也今东平汶上县与寿张故城
 接而济水流经其西则为济东故曰自洮以南转于
 济东皆鲁济矣东界鲁北界齐南界曹其地绕鲁今
 云济西鲁济也宣元年齐人取济西田至宣十年齐
 人归我济西田则济西鲁田而以为曹田左氏公羊
 之妄也襄十九年取邾田自漷水书邾济西苟曹田
卷十二 第 33a 页 WYG0170-0433c.png
 也曷为不书曹哉晋执曹伯不应踰四年而始分其
 地赵伯循指传妄是也且分曹田者晋人怒楚之谲
 谋今曹伯襄既反楚又已退虽宋人必不能保其赐
 也鲁何为者而分曹田哉传前后自乖亦不察于事
 情矣诗颂僖复周公之宇考僖年经无其事岂非即
 此为颂哉书法与成二年取汶阳田同济西汶阳皆
 鲁旧地也
 赵子尝衍杜氏之说谓受之伯主故不系曹此过信
卷十二 第 33b 页 WYG0170-0433d.png
 传也宋大鼎系郜岂有实曹田而不书者哉然则于
 何取之取之乎齐鲁之间閒田也
公子遂如晋
 左传拜曹田也
 熊过氏曰言济西也
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
 左传孟献子曰郊祀后稷以祈农事也是故启蛰而
 郊郊而后耕今既耕而卜郊宜其不从也
卷十二 第 34a 页 WYG0170-0434a.png
 三望说左氏者以为分野星及国内山川按楚昭王
 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雎漳楚之望也韩宣子
 谓子产曰寡君寝疾并走群望记曰晋人将有事于
 河必先有事于恶池齐人将有事于泰山必先有事
 于配林又曰周公祀泰山召公为尸此并诸侯望祭
 之事
 汪氏曰左传家语皆云鲁以启蛰而郊朱子谓夏正
 之孟春汉太初以前以启蛰为正月中气也然啖氏
卷十二 第 34b 页 WYG0170-0434b.png
 谓以周之二月卜三月且辨榖梁以周之十二月卜
 正月非是今考宣三年成七年定十五年哀元年之
 改卜牛皆在正月盖成王所赐止是祈榖之郊乃夏
 之孟春啖氏所言卜起二月下旬而尽于三旬者礼
 之正也榖梁所言卜起十二月者礼之末失也故子
 服惠伯云鲁将以十月上辛有事于上帝孟献子曰
 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而明堂位注疏以孟春
 为周之正月郊特牲疏崔氏王氏用王肃之说又以
卷十二 第 35a 页 WYG0170-0434c.png
 鲁冬至郊天建寅之月又郊以祈榖皆因鲁郊之非
 时而误也圣證论引榖梁言鲁止一郊或用子月或
 用寅月盖鲁郊非时或僣天子日至之期而失之太
 早或踰启蛰之莭则失之后时也或谓卜自建子之
 月而始又谓郊非祈农事则与程子冬祀圜丘春祈
 榖之说异矣
 庐陵李氏曰鲁之有郊何也程子曰成王以周公有
 大勋劳赐鲁重祭也此主礼记明堂位及礼运等说
卷十二 第 35b 页 WYG0170-0434d.png
 三传皆同独临江刘氏以为成王周之盛王未必过
 赐故以为鲁之有郊惠公请之引史记曰鲁惠公使
 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天子使史角往公止之其
 后实为墨翟之学于鲁陈氏用其说历举东迁以来
 秦襄祠西畤齐桓欲封禅晋郊鲧等事證谓此皆东
 迁之后礼且引定四年祝鮀举成王命鲁之词不及
 郊祀等辩难甚至但史角事不知所出而祝鮀之言
 亦有备物典册语则又未敢以此而尽弃礼记诸书
卷十二 第 36a 页 WYG0170-0435a.png
 也又曰郊之用卜何也古者大事皆决于卜公羊以
 为天子之郊常事则不卜鲁郊非常是以卜之卜止
 于三吉则为凶则已左氏以为常礼不卜止卜牲与
 日按周祀五帝前期太宰帅执事而卜日则天子亦
 卜也但所卜者不过卜日与牲而已春秋所书亦卜
 日与牲也
 庐陵李氏曰三望之异同何也说左氏者以为分野
 星及封内山川说公羊者以为泰山河海说榖梁者
卷十二 第 36b 页 WYG0170-0435b.png
 以为海岱淮据三家皆不以三望为非礼止讥其舍
 郊而望此已失之况望乃祭山川之名何得以为分
 野之星若以三望为鲁之封内鲁所得祭则常事不
 书矣胡氏取公羊说以为泰山河海泰山鲁所得祀
 河海非鲁封内故不当祀然既曰鲁视王室则杀故
 望止于三而又用朱长文之说曰礼天子有四望鲁
 惟得祭泰山馀三望僣礼故书之则是鲁祭泰山之
 外犹有三望之祭也与前说稍不合矣要之后说是
卷十二 第 37a 页 WYG0170-0435c.png
 又曰三望书犹何也犹者可已之词三传皆合但诸
 传皆以大礼之不举为恨胡氏则独以僣礼之未尽
 除为讥则词虽同而意异矣胡氏说是苏氏曰如此
 而犹如此者甚之之词也不如此而犹如此者幸之
 之词也此说发明二犹字甚佳但以犹三望为幸之
 之词则失之矣
 熊过氏曰周以建子为正王者必以岁首为郊百神
 受职矣三代不同周郊适与冬至同月非为迎长日
卷十二 第 37b 页 WYG0170-0435d.png
 之至也日常用辛岂至皆辛哉周礼小祝司寇戎之
 事保郊祀于社薛尚书远曰王安石两读者非据文
 郊社同墠也泰坛言三百步四周为泽宫魏儒刘芳
 言坛有四门门外有四郊观觐礼大略可见故逸周
 书曰设大社于周中当四周之中立大社即泽中方
 丘而圆其顶即地上圆丘也大司乐冬日至以阳声
 召阳气其律相继故天神降夏日至以阴声召阴气
 其律相生故地祗出合为九变其律相合故人鬼格
卷十二 第 38a 页 WYG0170-0436a.png
 此所谓大合乐非分祀也二至演乐则分阴阳以召
 验之及祀天地配以后稷则同于大社乃坤顺承天
 合同而化之义循中庸郊社事上帝之言薛氏是也
 鲁之郊史角为惠公请也然曹刿諌观社曰天子祀
 上帝诸侯会之受命焉诸侯祀先王先公卿大夫佐
 之受事焉则其有制而未尝敢用也僖首举之故鲁
 颂曰周公之孙庄公之子龙旂承祀谓庄公之子明
 郊始于僖也
卷十二 第 38b 页 WYG0170-0436b.png
 公羊曰泰山河海郑康成以河不在鲁境故以海岱
 及淮为徐州之境而鲁之所祀杜氏以为分野之星
 国中山川孔氏疏曰鲁于十二次降娄鲁之分野其
 祭奎娄之神也临江刘氏曰星辰民所瞻仰也山川
 民所取财用也
 张洽氏曰按公羊之说必有所传郑氏恐臆说盖天
 子四望故王虽令鲁郊而止行祈谷之郊今鲁得望
 祭而特比天子阙其一故三望与郊书之无异而书
卷十二 第 39a 页 WYG0170-0437a.png
 曰犹书犹亦言不当望而犹望祭也如使鲁望祭不
 出境则何为书三望而又加之曰犹若壬午犹绎之
 书乎故每于免牲不郊之下特书犹以讥之也
 鲁郊滋议皆谓其冬至有事以僣天子也乃家语明
 载周有二郊一为长至之日大报天而主日一为启
 蛰之月祈谷于上帝鲁无冬至祭天之事春秋记郊
 者九在三月者皆不书盖三月为夏之正月适启蛰
 之时应当祈谷此正与六月大雩不书者同乃鲁即
卷十二 第 39b 页 WYG0170-0437b.png
 启蛰之郊亦不敢主必待卜吉与否而后行事凡三
 卜四卜五卜不郊者四可证也然则鲁郊原非僣礼
 可知矣僖公四月卜郊过时失礼故特书之以后八
 郊或在正月或在五月甚至在于九月皆与此同夫
 鲁郊既非僣礼僖公三十一年以前何以不见岂尽
 皆得礼耶吕氏春秋与竹书记年俱载鲁惠公使宰
 让请郊庙之礼周使史角谕止之至于僖公修政立
 国数从伯讨沛然中兴遂为望国故因缘前请而小
卷十二 第 40a 页 WYG0170-0438a.png
 变天子之郊过饰诸侯之社作此一祭以为焜耀欤
 夫为农祈谷公卿有田禄者莫不皆然岂以诸侯不
 与祈谷一郊况传载晋亦有郊何止于鲁既非僣郊
 而僖公三十一年以前绝不书者必有其故载考诗
 述云僖公八年始用郊禘意前时鲁本行郊以周王
 谕止之后适值隐公摄位并常行郊礼亦不敢行也
 又考史记鲁世家成王乃命鲁郊祭文王鲁有天子
 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则郊祭文王应或有之然
卷十二 第 40b 页 WYG0170-0438b.png
 文庙在鲁他无所据左传凡诸侯之丧同姓临于宗
 庙所出王之庙也吴子寿梦卒临于周庙则鲁有文
 王之庙矣并识之以俟博雅君子览观焉
 书郊之始
秋七月
 左传秋晋蒐于清原作五军以禦狄赵衰为卿
冬杞伯姬来求妇
 高忠宪曰妇人与国事非礼也求妇者姑之辞也求
卷十二 第 41a 页 WYG0170-0438c.png
 僖公女叔姬也是为杞桓公妻成公世叔姬之不终
 其权舆于此欤
狄围卫
十有二月卫迁于帝丘
 卜年而迁盖宁俞与谋焉卫成不自强而晋文莫之
 救伯业替矣
 季氏曰卫成公自归国之后用宁俞以为政徙帝丘
 以图安气象一新非复前日故三十年间国家安靖
卷十二 第 41b 页 WYG0170-0438d.png
 则强于政治之效也而卫文公不能及矣孔子尝称
 宁俞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而说者以文公为有
 道成公为无道失指矣
 熊过氏曰帝丘今开州滑县东北七十五里古濮阳
 颛帝之墟故曰帝丘今淇县西古朝歌卫都其左正
 受狄冲盖狄在今真定府以南古中山连亘顺德府
 平乡县本在卫北故徙东南帝丘以避之
 于榖作于
卷十二 第 42a 页 WYG0170-0439a.png
癸巳○襄王二十四年
三十有二年○晋文八卒齐昭五卫成七蔡庄十八郑
 文四十五卒曹共二十五陈共四杞桓九宋成九秦
 穆三十二楚成四十四
春王正月
 左传楚斗章请平于晋晋阳处父报之晋楚始通晋
 文之志荒矣
夏四月己丑郑伯捷卒
卷十二 第 42b 页 WYG0170-0439b.png
 捷公作接
卫人侵狄
秋卫人及狄盟
 左传夏狄有乱卫人侵狄狄请平焉
冬十有二月己卯晋侯重耳卒
 李琪氏曰桓文虽并称而文固非桓匹也桓公二十
 馀年蓄威养晦始能向楚文公一驾而城濮之功多
 于召陵桓公屡盟数会迟回晚岁始会宰周公文公
卷十二 第 43a 页 WYG0170-0439c.png
 再合而温之事敏于葵丘桓公终身与诸侯周旋会
 鄄失鲁盟幽失卫首止失郑葵丘失陈文公三会则
 大侯小伯莫敢不至其得诸侯又盛乎桓公而曰文
 非桓匹何也文公之功多于桓公者罪亦多于桓公
 也事速就于桓公者义尤坏乎桓公也春秋不以功
 盖罪不以事掩义不以名诬实此其非桓匹欤桓公
 得江黄而不用于伐楚文公则谓非致秦不可与楚
 争楚抑而秦兴矣此桓之所不肯为也桓公会则不
卷十二 第 43b 页 WYG0170-0439d.png
 迩三川盟则不加王人文公会畿内则抗矣盟子虎
 则悖矣此桓之所不敢为也桓公宁不得郑不纳子
 华惧其奖臣抑君不可以训文公为元咺执卫侯则
 三纲五常于是废矣此又桓之所不忍为也
甲午○襄王二十五年
三十有三年○晋襄公驩元年齐昭六卫成八蔡庄十
 九郑穆公兰元年曹共二十六陈共五杞桓十宋成
 十秦穆三十三楚成四十五
卷十二 第 44a 页 WYG0170-0440a.png
春王二月秦人入滑
 左氏杞子自郑告秦以袭郑蹇叔不可公辞焉郑人
 知之使弦高犒有备灭滑而还
 黄正宪氏曰秦虽系颛顼之后然弃礼义上首功未
 免西戎习气自晋文藉其力以胜楚始与中国通盟
 会抑楚以兴秦傥亦有拒虎进狼之意乎当其与晋
 围郑一闻烛之武亡郑倍邻阙秦利晋之说遂背晋
 而去已有与晋争雄之心使杞子三人戍郑郑已在
卷十二 第 44b 页 WYG0170-0440b.png
 此掌握中矣滑在河南偃师乃秦至郑所经之道师
 经其国故曰入滑当是时使无弦高之计秦且得志
 于郑而乘胜长驱诸侯必有再受其毒者幸而谋泄
 于滑师败于殽此实秦兵不敢东下之一机而中国
 之大幸也然而秦晋相报仇杀者历四五世于是晋
 之威力稍衰而楚得以复横矣
 滑在偃师县南
齐侯使国归父来聘
卷十二 第 45a 页 WYG0170-0440c.png
 报二十九年公子遂之聘也
夏四月辛巳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殽
 晋文公未葬子墨衰绖以从戎晋于是始墨后人援
 此以为故典则晋侯实在行间矣宜称子而称人者
 贬之也论惠则秦有援立之功论义则秦有伐同姓
 之罪然背惠是真而仗义为假
 赵子尝曰此得已不已之事是也又谓予之以继霸
 过矣
卷十二 第 45b 页 WYG0170-0440d.png
 殽之师李琪氏曰晋襄公能继文之统孝公之初宋
 有抑齐之志襄公之初秦怀驾晋之谋宋启甗之争
 秦寻殽之衅皆争伯之端也孝公不能抗宋而襄公
 首能挫秦晋所以未失伯则殽之功当大书之与城
 濮等可也李氏之说盖为人君继世抚业禦侮处强
 者劝耳若以春秋之势纵秦与纵楚一也君子之义
 还以贬之为正
 胡氏曰荷殡逼葬冒丧起兵故晋侯称人
卷十二 第 46a 页 WYG0170-0441a.png
 姜廷善曰秦欲袭郑而灭滑非晋门庭之寇也晋襄
 何得援伯禽故事以吉礼从金革乎属辞专罪秦而
 不责晋非也或谓晋弃亲为雠卒不竞于楚以失秦
 殽之役为之专责晋亦非也
 姜戎今陕州卢氏县北连灵宝古虢略姜戎当在其
 处殽今陜州东硖石关杜注弘农渑池西晋河外虢
 略东境之地晋在北戎在南故因秦入滑邀其归也
 败秦下公无师字
卷十二 第 46b 页 WYG0170-0441b.png
癸巳葬晋文公
狄侵齐
 左传因晋丧也
 吴氏曰三十年狄侵齐传以谓间晋之有郑虞此年
 狄侵齐传以为因晋丧狄未尝无畏晋之心也晋纵
 狄而莫之攘是为可罪焉
公伐邾取訾娄
 訾娄公作丛榖作訾楼邾地
卷十二 第 47a 页 WYG0170-0441c.png
秋公子遂帅师伐邾
 左传以报升陉之役
晋人败狄于箕
 左传狄伐晋及箕八月晋侯败狄于箕郤缺获白狄
 子以三命命先且居将中军以再命命先茅之县赏
 胥臣曰举郤缺子之功也以一命命郤缺为卿
 熊过氏曰人谓郤缺也称人者未为卿传曰郤缺获
 白狄子也季明德以为今广平北鼓肥之狄非白狄
卷十二 第 47b 页 WYG0170-0441d.png
 非也箕晋地今太原太谷县东三十里古城邑县南
 狄至是盖深入矣陈君举曰中国败夷狄不书如隐
 九年郑人大败戎师闵二年虢公败犬戎之类唯晋
 特书之特书晋者晋帅天下诸侯以攘夷狄存中国
 也前年狄侵齐去年狄侵卫而不能救于是伐晋盖
 仅而后胜之也以是为盟主病矣
 传称晋侯败狄于箕人未必指郤缺也晋襄公箕殽
 二役衰绖行师圣人以其与得已不得已者不同故
卷十二 第 48a 页 WYG0170-0442a.png
 略而称人然君臣民恒称人若以二役为褒则殽为
 继伯箕为攘夷可矣
冬十月公如齐十有二月公至自齐
 左传公如齐朝且吊有狄师也
乙巳公薨于小寝
 左传即安也
 李琪氏曰弃夏盟而即楚则有从楚之罪先晋室而
 后周则无敬君之节须句之功不足掩升陉之辱取
卷十二 第 48b 页 WYG0170-0442b.png
 榖之师不足以洗至酅之耻此僖之所以不得为全
 贤也
陨霜不杀草李梅实
 王樵氏曰陨霜二此年不杀草定元年杀菽榖梁云
 未可杀而杀举重可杀而不杀举轻重谓菽轻为草
 轻者不死则重者可知
 高忠宪曰季友受费而季孙氏始公孙兹帅师而叔
 孙氏始公孙敖帅师而孟孙氏始三桓之盛自僖公
卷十二 第 49a 页 WYG0170-0442c.png
 始文公以闇弱继之率以专鲁咎徵已先著矣
晋人陈人郑人伐许
 左传讨其贰于楚也
 许从楚最坚虽晋文伯业方盛而温会翟泉盟皆不
 能致其来即以诸侯围之犹然弗服盖深信楚之可
 恃也伐许固宜赵子尝以为非序者过矣
卷十二 第 50a 页 WYG0170-0443a.png
僖公列国本末
惠王将废太子郑而立带故齐侯会王世子于首止以
定其位惠王怨齐至令郑文公叛齐以从楚殊足笑也
惠王崩于僖公八年襄王恶太叔带之难不发丧而告
于齐于是八年有洮之会然子带召扬拒泉皋伊雒之
戎伐京师入王城遂奔齐秦晋且伐戎以救之齐桓图
伯前不讨颓今不讨带且使管夷吾平戎于王隰朋平
戎于晋使仲孙湫聘于周言王子带何耶至十六年以
卷十二 第 50b 页 WYG0170-0443b.png
戎难戍周抑末矣二十年王以富辰之言召叔带岂奉
之自齐乎二十四年王以狄伐郑取栎狄女隗后与子
带通被废狄师攻王天王出于汜太叔以隗氏居于温
于是告鲁告晋告秦秦欲师于河上纳王而独不告齐
而果知齐之嫟带也二十五年晋侯辞秦师以二师逆
王杀太叔而周室复宁
鲁自三年公子遂如齐涖盟而继好益坚召陵葵丘等
会无不与焉至十年十三年十五年公皆如齐善邻事
卷十二 第 51a 页 WYG0170-0443c.png
伯鲁国以安是年与十六年于匡之会以救徐于淮之
会以谋徐皆以从齐也于是齐桓公卒立君不定鲁亦
有救齐之师宋襄公妄行伯政鹿上之盟盂之会鲁俱
不与楚使宜申献捷盖胁而诱之二十一年僖公同盟
于薄以释宋公楚似归德于鲁以坚其服从矣洮向二
盟修卫文公之好且及莒平也齐以盟主自任讨是二
盟二十六年两伐鲁然僖公何至不竞令公子遂如楚
乞师伐齐取榖哉楚令申公叔侯戍榖而鲁以公子买
卷十二 第 51b 页 WYG0170-0443d.png
与有事焉楚又会诸侯围宋是时鲁业从楚晋为宋伐
楚仗义执言鲁又难违晋不得已以不卒戍刺买既以
谢楚又以媚晋僖公至此亦已馁矣践土之盟黾勉奔
赴公之颜面安在以后翟泉河阳无不与会至三十年
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三十一年又如晋始以聘礼事
晋矣是年鲁始记郊用郊自僖公始
齐桓公之入僖公也救邢聂北城卫楚丘为第一举元
之会柽盖谋楚也二三年楚两侵郑齐固思所以救之
卷十二 第 52a 页 WYG0170-0444a.png
矣江黄二国近楚得之可以导我可以孤楚二年有贯
之盟三年有阳榖之会于是以蔡为兵端四年侵蔡遂
伐楚次于陉所谓召陵之师也陈蔡皆邻楚朝夕急其
不敢背楚势也蔡已被兵且不必计陈侯身与召陵而
心不能不畏楚于是借辕涛涂以为兵端是年秋搂江
黄伐陈冬又同鲁宋六国侵陈盖摄陈正以威楚也五
年首止之会以定世子而外攘夷内匡国矣然近楚之
国舍陈蔡即郑郑亦不敢背楚况王心愠首止之举诱
卷十二 第 52b 页 WYG0170-0444b.png
郑从楚以逃齐六年齐合诸侯伐郑围新城楚人围许
以救郑七年齐又伐郑郑杀申侯以悦齐宁毋之盟亦
以谋郑也八年盟洮而郑伯乞盟陈郑服王室安于是
九年会于葵丘寻盟申禁五伯为盛焉然夷狄为中国
患者戎狄更甚救邢城卫之后八年狄伐晋十年狄灭
温入王圻矣此时齐桓应先首狄而是年与许同伐北
戎似单治戎不暇治狄也十三年狄又侵卫矣咸之会
其以谋狄乎十四年缘陵之城传以为迁杞其实为卫
卷十二 第 53a 页 WYG0170-0444c.png
备狄也卫方有备狄即侵郑其如狄何哉楚既已灭黄
又以黄姻故灭弦而舒楚与国也三年徐人取舒楚宁
忘之十五年伐徐齐会诸侯于牡丘以救徐救之不畅
伐楚与国之厉以泄其愤而徐竟为楚败于娄林盖桓
公是时耄矣十六年淮之会传以淮夷病鄫谋鄫也实
以为徐也十七年伐英灭项发愤于与国犹厉志也树
子未定为谋不臧五公子争国齐大乱十八年宋曹卫
邾伐齐宋属孝公卫属无亏也于是郑伯以其隙朝于
卷十二 第 53b 页 WYG0170-0444d.png
楚矣邢狄伐卫矣宋襄公且思继伯矣独以狄固入卫
者乃攘臂救齐楚人固仇齐者乃借陈作会以修好十
八年而齐且与狄同盟为邢谋卫不亦悲哉孝公非宋
不立楚好非真宋盟难背少不知事二十三年围宋伐
缗不义甚矣而且以盟主自居二十五年侵鲁西郑又
伐北鄙盖以鲁卫莒两会洮向为私盟也然鲁不竞而
乞楚师伐齐以取榖亦可怜矣二十七年齐孝公卒昭
公立而晋文公兴齐于城濮之战践土之盟温之会翟
卷十二 第 54a 页 WYG0170-0445a.png
泉之盟无所不与昭公之初为二十八年鲁令公子遂
如齐三十三年齐使国归父来聘以报之是冬公亦如
齐而齐鲁之好复通
晋自二年以灭下阳始见经五年杀申生九年献公卒
奚齐卓子相继被弑秦纳惠公不终其好十五年与晋
战于韩获惠公是年即归十七年太子圉为质于秦二
十二年逃归二十三年惠公卒二十四年秦伯纳重耳
二月入于曲沃使杀怀公于高梁是为文公二十七年
卷十二 第 54b 页 WYG0170-0445b.png
楚合陈蔡郑许围宋宋如晋告急先轸曰报施救患取
威定伯于是焉在矣楚始得曹而新婚于卫晋伐曹卫
以致楚师之救使宋赂齐秦藉之告楚晋乃执曹伯分
曹卫之田以畀宋人而又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宛春
以怒楚楚不得不战而楚师败晋文公一战而伯于是
为王宫于践土天王狩于河阳赫然与葵丘争烈焉许
不与践土之盟遂与诸侯围许许与郑连许之从楚晋
疑郑主之二十九年复有翟泉之盟谋伐郑践土河阳
卷十二 第 55a 页 WYG0170-0445c.png
郑俱在今年何以谋伐郑明年何以与秦人伐郑夫谓
郑终当从楚不得不为是伐以摄之殆与齐桓伐陈同
一作用矣三十一年鲁使公子遂如晋三十二年传载
楚斗章请平于晋晋阳处父报之晋楚始通晋文之志
荒矣十二月文公卒襄公继起亦是铮铮先是三十年
秦晋之围郑也秦听烛之武私与郑盟而还于是秦人
入滑杞子以袭郑告秦伯谋潜师取郑曲诚在秦然在
晋非门庭之寇也襄公新立争先处强缞墨从戎败秦
卷十二 第 55b 页 WYG0170-0445d.png
于殽李琪氏谓齐孝公不能继桓之业殊非撑达而艳
称殽功与城濮等是亦一说也然晋自后与秦交兵历
四五世不解此役使然韪哉至攘狄一事尤为晋功盖
齐桓于却戎有馀而于攘狄不足救邢城卫不过一逐
狄人已耳狄九年伐晋十年灭温十三年侵卫而齐桓
仅一合咸以谋之城缘陵以备之未尝以一矢及狄鍪
已狄又侵郑矣至十七年桓公卒后妄自矜大以师救
齐且以伐卫齐孝公僝孺子也二十年且与之盟邢救
卷十二 第 56a 页 WYG0170-0446a.png
卫欢然坛坫然其十八年之侵卫如故也二十四年之
伐郑如故也齐昭公卒而三十年狄又侵齐矣三十年
狄围卫且迫其迁帝丘矣三十二年与卫盟矣三十三
年又侵齐矣是当日之屡寻干戈未有如狄之甚者也
秋伐晋及箕郤缺获白狄子狄纵横为患四十年箕之
一败始足吐气岂文公之遗灵襄公之胜算哉
救邢之役宋亦与焉召陵首止葵丘外无会不与无战
不从自齐桓公卒以前止十五年伐曹曰讨庄十四年
卷十二 第 56b 页 WYG0170-0446b.png
之旧怨也然宋自启疆耳其为旧怨也远矣齐桓以孝
公属宋伐齐战甗固所当然乃执滕子虐鄫子伐郑以
挑楚会曹南鹿上以求诸侯二十一年会盂一执为天
下笑于泓败绩伤足而死悲夫齐侯忘其大德间泓之
败伐宋围缗何无义也二十四年宋成公立明年杀其
大夫盖讨不力于泓者二十六年楚伐宋围缗二十七
年楚同陈蔡郑许围宋暴宋已甚于是晋文公藉为取
威定伯之资约齐秦伐曹卫以救宋宋仇得以稍泄而
卷十二 第 57a 页 WYG0170-0446c.png
晋伯成
僖二年齐桓公封卫功同再造而文公自此至齐桓没
年勤王定交之事无役不与矣独十三年狄侵卫十八
年邢人狄人伐卫十九年卫人伐邢二十一年狄侵卫
狄欺齐桓没屡伐中国而邢以同姓助狄伐卫二十五
年卫灭邢亦世俗报复之常也是年卫侯燬卒成公立
当是时齐卫各非旧君世好已绝鲁与卫莒为洮向二
盟而齐人两侵鲁以其私盟也二十六年卫人为鲁伐
卷十二 第 57b 页 WYG0170-0446d.png
齐以报之卫于是附楚二十八年楚败城濮卫侯惧而
奔楚遂适陈使元咺奉叔武受盟于晋践土之盟卫子
与焉盖叔武也是年六月卫侯自楚复归于卫先驱杀
叔武元咺讼之晋人执卫侯归之于京师三十年释卫
侯周颛冶廑先杀元咺公子瑕而卫侯入三十一年狄
围卫迁于帝丘以避之次年卫侵狄卫与狄盟
齐桓公心虞陈终从楚既借涛涂以伐陈十九年齐桓
已卒齐之盟陈穆公已借此结楚矣二十三年楚人伐
卷十二 第 58a 页 WYG0170-0447a.png
陈取焦夷城顿而还左氏以为讨其贰于宋恐未是宋
公曹南之盟伐郑之役陈皆不与会盂执宋公盟薄释
宋公陈皆从楚未见其贰于宋也齐桓心疑陈从晋伐
之楚人心疑陈贰宋亦伐之处大国之间而皆以腹诽
被诛两姑之间难为妇矣顿逼于陈出奔楚二十五年
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二十七年陈与楚围宋晋文公
有城濮之战践土之盟陈侯如会温与翟泉陈皆与焉
末年与晋郑伐许讨许之贰于楚矣
卷十二 第 58b 页 WYG0170-0447b.png
元年楚人伐郑以其即齐故也二年楚人侵郑三年楚
人伐郑四年郑从齐伐楚次于陉首止之盟为周王所
诱逃归不盟于是六年齐有新城之围楚人围许以救
之七年齐人伐郑郑杀申侯以悦于齐宁毋之盟世子
华请去泄氏孔氏子人氏以为成管仲不可而止八年
洮之盟郑伯乞盟自是郑无不从齐十七年齐桓公卒
二十二年三月郑伯如楚宋公同卫许滕伐之泓之战
宋公以亡二十四年天王出居于郑二十七年郑从楚
卷十二 第 59a 页 WYG0170-0447c.png
围宋晋合齐秦以图之城濮之战楚败而晋兴践土及
温郑复从晋然郑终虞楚而有贰心二十九年践土之
盟谋伐郑也三十年晋与秦围郑秦伯私与郑盟而归
三十二年郑文公卒晋文公亦卒秦穆公听杞子之言
潜师伐郑晋襄公新立处强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
姓墨缞从事败秦于殽
杞伯姬于五年来朝其子以托鲁也是年德公卒鲁不
吊伯姬所朝之子终身不敢朝鲁十四年齐桓城缘陵
卷十二 第 59b 页 WYG0170-0447d.png
传谓迁杞二十三年杞子卒二十七年杞子来朝其弟
桓公也二传俱曰用夷礼故曰子秋公子遂入杞责无
礼也然鲁人所谓不共无礼者直以玉帛之将不备耳
二十八年杞伯姬来伯姬拳拳相夫托子当其身国且
见破僖公号贤君且不念姑姊妹况其他乎至僖末年
伯姬又来求妇于是以女叔姬归杞而伯姬之卒亦不

鲁之所欲者邾也元年败邾于偃夫人逊邾为之逋薮
卷十二 第 60a 页 WYG0170-0448a.png
故伐之左传未得其实下文即败莒师可见盖邾匿夫
人莒匿庆父相比为奸者也十九年邾人执鄫子用之
虽出宋令何其虐也邾人灭须句二十二年鲁伐邾取
须句因成风也升陉之战为邾所败辱甚矣僖公末年
伐邾取訾娄以报之
六年夏小邾子来朝
元年救邢邢迁夷仪城邢皆齐桓存亡国一大事也
五年公孙兹如牟
卷十二 第 60b 页 WYG0170-0448b.png
十四年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来朝十五年季姬
归于鄫十九年邾人执鄫子用之
十九年宋执滕子婴齐
十九年梁亡
二十年郜子来朝
二十年郑人入滑三十三年秦人入滑
二十年楚人伐随
二十五年十一月公会卫子莒庆盟于洮二十六年正
卷十二 第 61a 页 WYG0170-0448c.png
月公会莒子卫宁向盟于向
二十六年楚人灭夔以夔子归
二十九年春介葛卢来冬介葛卢来三十年秋介人侵

二年虞师晋师灭下阳五年晋人执虞公
二年齐盟江黄于贯三年齐盟江黄于阳榖四年鲁及
江人黄人伐陈楚人灭弦弦子奔黄十一年楚人伐黄
十二年楚人灭黄
卷十二 第 61b 页 WYG0170-0448d.png
四年许男新臣卒六年楚人围许诸侯遂救许十年从
齐伐北戎
二十六年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
三年徐人取舒三月诸侯之师救徐七月齐师伐厉十
五年楚人伐徐诸侯之大夫救徐七月齐师曹师伐厉
所以救徐也楚人败徐于娄林十七年齐人徐人伐英
氏所以报娄林也灭项
 春秋辩义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