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0170-037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辩义卷十     明 卓尔康 撰
僖公二
辛未○襄王二年
十年○齐桓三十六晋惠公夷吾元年卫文十蔡穆二
 十五郑文二十三曹共三陈宣四十三杞成五宋襄
 公兹父元年秦穆十楚成二十二
春王正月公如齐
卷十 第 1b 页 WYG0170-0376b.png
 左传始朝齐也
 七年公子友如齐是年公如齐十三年公子友如齐
 十五年公如齐诸侯于是奉令伯主行五年一朝之
 制矣不言朝诸侯非正也凡传言朝者承用俗语也
狄灭温温子奔卫
 左传苏子叛王即狄又不能于狄狄人伐之王不救
 赵子常曰温天子寰内之国也灭寰内国不书此何
 以书所以外之也既外之则不必为王室讳也是
卷十 第 2a 页 WYG0170-0376c.png
 故王师败绩不书败绩于茅戎则书之故春秋所
 以外之也
 熊过氏曰温本子爵国郑渔仲曰已姓颛顼裔孙封
 于苏邺西苏城是也邺城今彰德府临漳县西二十
 里其地近卫南东界于狄狄利其近已故灭之地遂
 入狄周圻内别有温周司寇苏忿生食邑在今河南
 怀庆府南本与邺西之温不同左氏误以为一文十
 年鲁及苏子盟于女栗其国尚存然则谓襄王劳文
卷十 第 2b 页 WYG0170-0376d.png
 公而赐之温殆近于诬矣孔疏杜注国名记谓苏所
 都之邑名为温夫温子苏子乌可附会而无别哉
晋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
 赵子常曰奚齐卓子皆献公之嬖子也而奚齐有先
 君之命矣奚齐不书弑则卓子曷为称君正里克之
 罪也奚齐卓子之为君一也董子曰为人君父而不
 知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知春
 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罪篡弑之罪易见而首恶之
卷十 第 3a 页 WYG0170-0377a.png
 名难知也春秋微显而阐幽于申生曰晋侯杀其世
 子于奚齐曰晋里克杀其君之子严适庶之分以昭
 献公首恶之名也于卓子曰晋里克弑其君正君臣
 之名以讨里克弑逆之罪也
 黄楚望曰读晋里克弑其君卓曰国人不君夷齐卓
 子而曰里克弑其君卓何也是里克君之也先儒是
 要推本献公杀申生之事里克又是傅太子之人其
 意欲为重耳夷吾之地故疑里克可以不死不知事
卷十 第 3b 页 WYG0170-0377b.png
 变则情迁在献公时则为宠待淫嬖杀逐诸子绝灭
 纲常在奚齐卓子之时则是继世之君为臣子所弑
 岂容执泥前事乎左氏冬十月杀奚齐十一月杀卓
 子皆九年事也经于冬书杀奚齐去献公薨时不两
 月于十年春书弑卓已踰年矣不两月故书子踰年
 故书君曰其君之子则微辞耳此当弃传以从经
 顾叔时曰世之论荀息者咸谓其徇小信而忘大义
 予疑之而弗信也孰信乎信之春秋而已矣予观春
卷十 第 4a 页 WYG0170-0377c.png
 秋之世其间奋不顾身死于君难者比比矣见于经
 者三人之外无闻焉始曰孔父继曰仇牧终曰荀息
 然则荀息者春秋之所贤也尝因春秋而广其说矣
 盖闻人臣所明者义于君不贵苟而从所立者节于
 身不贵苟而殉献公之黜申生君父之首恶也从容
 就义如荀息其于死生之际且筹之熟矣独爱此首
 领而不一言乎岂惟一言意必再三焉而莫之听也
 再三焉而莫之听于是申生就殒莫适为主当兹时
卷十 第 4b 页 WYG0170-0377d.png
 也而挈国以授奚齐惟君之命耳孰曰非正是故使
 之傅则傅之许之死则死之人臣之致也春秋之义
 或者其然哉向使申生不当黜也袖手旁观而不之
 恤其名曰纵君恶纵君恶非仁也奚齐不当立也甘
 心傅焉而不之辞其名曰助君恶助君恶非义也非
 仁非义之人岂足为天下万世训纵能不偷生圣人
 比之沟渎之匹夫耳乌得予其死而大书之也苟必
 予其死而大书之则天下其谁不曰圣人之贵小信
卷十 第 5a 页 WYG0170-0378a.png
 也如此死之可以沽名也如此于是不务名义争为
 硁硁不务完节争为皎皎有轻一死以求名者耳乌
 有正直忠厚匡君以义者乎春秋决不然也而是息
 者乃从而解之曰世衰道微人蔑廉耻朝而受命日
 未中而弃之者天下皆然也圣人忧焉取息以为苟
 活者戒耳奚暇责其前日之非夫死有轻于鸿毛者
 有重于泰山者是与非之辩也圣人奚择乎生奚择
 乎死择乎是与非而已矣是故华督亦死于闵公之
卷十 第 5b 页 WYG0170-0378b.png
 难而春秋削焉弗书者身有罪也息而辅不以正独
 无罪乎召忽亦死于子纠之难而春秋削焉弗书者
 弟无夺兄之义也息而辅不以正独为义乎徒人费
 亦死于襄公之难而春秋削焉弗书者嬖幸之臣也
 息而辅不以正独非嬖幸乎比类而观春秋之所以
 与息者断可识矣非息者则又从而解之曰春秋而
 果与息也曷为而称息称息者名之也名之者贱之
 也贱之者贱其从君于昏也可谓失春秋之旨矣卓
卷十 第 6a 页 WYG0170-0378c.png
 子息之君也名其君于上则不得字其臣于下君前
 臣名礼之经也刘敞之说审矣春秋何贬焉是是非
 非莫得其据则又有依违于是非之间而解之曰春
 秋之义有因此以见彼者故荀息之与非圣人意也
 与息所以恶里克兹又不通之甚者春秋圣人赏罚
 之书也穷则见诸言达则见诸事里克而有罪也诛
 之而已矣息非贤也而与之乃语人曰所以诛里克
 也虽三尺稚子有不笑焉者乎且弑君之罪罪之极
卷十 第 6b 页 WYG0170-0378d.png
 也克己莫逃于天地间矣奚必待与息而后见克之
 罪也如待与息而后见克之罪则宋万无知之徒其
 无责与春秋决不然也为此纷纷者徒泥于奚齐之
 不可立耳殊不知申生奚齐均献公子也嫡庶之异
 耳故申生而在奚齐之立僭也申生而亡奚齐之立
 分也独庶子而不可立乎圣人于此知天下后世拘
 常守曲之士必有从而议其非者故于奚齐也特笔
 之曰君之子以正其名兹亦可以破天下之惑矣而
卷十 第 7a 页 WYG0170-0379a.png
 榖梁子反为之言曰其君之子云者国人之不子也
 岂不凿甚矣哉然则说荀息者宜奈何徇小信而忘
 大义圣人不与圣人而与焉其非徇小信而忘大义
 也又奚疑
 卓公作卓子
夏齐侯许男伐北戎
 熊过氏曰戎患中国及曹鲁耳狄则邢卫晋温郑齐
 鲁宋皆受其害齐桓召陵之师经营久而方兴者其
卷十 第 7b 页 WYG0170-0379b.png
 先戎狄迭起有以牵制之也然戎弱狄强北戎在燕
 西狄北意今紫荆倒马诸关之地杜即以为山戎非
 也戎讫春秋无大患狄遂代兴敢于灭温温近王畿
 殆将侵败王略无以称一匡矣齐不合诸侯以讨狄
 顾弛劳于许而专役以伐戎虽云节制不失所先后
 哉或狄难猝制又恐与戎合灭戎所以警狄然已细
 矣
晋杀其大夫里克
卷十 第 8a 页 WYG0170-0379c.png
 左传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会齐隰朋立晋侯晋侯
 杀里克以说将杀里克谓之曰微子不及此虽然子
 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克伏剑而死
 惠公忌里克故杀之怀私而讨虽死不服公羊曰不
 以讨贼之辞言之榖梁曰称国以杀罪累上也时君
 杀人大抵出于私意为多不能无累第春秋为鲁史
 使各国不著其国名则杀大夫杀公子不知当属何
 国也若称国称人似有微别单称国似出于君为多
卷十 第 8b 页 WYG0170-0379d.png
 称国人则或有出于众人之公而惬其愿者或有出
 于众人之私而行其强者胡氏之说为是乃诸家以
 称人为讨贼之词亦不尽合总是直书其杀而有罪
 无罪自见非若后世书伏诛为讨罪显然与槩杀者
 不同也称大夫公子已受君命不没其官褒贬不在
 此也
秋七月
冬大雨雪
卷十 第 9a 页 WYG0170-0380a.png
 雪公作雹
壬申○襄王三年
十有一年○齐桓三十七晋惠二卫文十一蔡穆二十
 六郑文二十四曹共四陈宣四十四杞成六宋襄二
 秦穆十一楚成二十三
春晋杀其大夫丕郑父
 苏子繇曰丕郑里克之党也惠公既杀里克丕郑言
 于秦伯请出晋君而纳重耳郑则有罪矣然郑之谋
卷十 第 9b 页 WYG0170-0380b.png
 繇杀里克致之也故称国以杀
 左传天王使召武公内史过赐晋侯命
夏公及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阳榖
 此会及会于卞皆声姜也僖公令妻
 左传夏杨拒泉皋伊雒之戎同伐京师入王城焚东
 门王子带召之也秦晋伐戎以救周
秋八月大雩
冬楚人伐黄
卷十 第 10a 页 WYG0170-0380c.png
 左传黄人不归楚贡楚人伐黄
癸酉○襄王四年
十有二年○齐桓三十八晋惠三卫文十二蔡穆二十
 七郑文二十五曹共五陈宣四十五卒杞成七宋襄
 三秦穆十一楚成二十四
春王三月庚午日有食之
 左传诸侯城卫楚丘之郛惧狄难也
夏楚人灭黄
卷十 第 10b 页 WYG0170-0380d.png
 榖梁传黄之盟管仲曰江黄远齐而近楚楚为利之
 国也若夫伐而不能救则无以宗诸侯矣桓公不听
 遂与之盟管仲死楚伐江灭黄桓公不能救故君子
 悯之也
 胡传春秋灭人之国其罪则一而见灭之君其例有
 三以归者既无死难之节又无克复之志贪生畏死
 甘就执辱之罪为重许斯顿牂之属是也出奔者虽
 不死于社稷有复兴之望焉托于诸侯犹得寓礼其
卷十 第 11a 页 WYG0170-0381a.png
 罪为轻弦子温子之类是也若夫国灭死于其位是
 得正而毙焉者矣于礼为合于时为不幸若江黄二
 国是也其书灭者见楚人之强罪诸侯之弱责方伯
 连帅之不修其职使小国寡民困于强暴不得其所
 公羊子所谓亡国之善词上下之同力者也
 熊过氏曰冬伐而夏始灭历三时矣而救不至齐真
 负黄哉盖是时管仲死矣榖梁之言是也左氏据平
 戎于王之说谓仲尚未死者非
卷十 第 11b 页 WYG0170-0381b.png
秋七月
 左传王以戎难故讨王子带秋王子带奔齐冬齐侯
 使管夷吾平戎于王隰朋平戎于晋
 王樵氏曰按王子带召戎伐京师入王城图危王室
 在王室则管蔡之比也属籍当绝在天下则王室之
 贼天下之所当共讨也今王以戎难之故声其罪而
 讨之齐侯不闻助王而反受其奔又不执以归于京
 师何哉戎伐王室天下古今之大变自幽王以来遂
卷十 第 12a 页 WYG0170-0381c.png
 狃以为常事齐桓曾莫之恤其昧于义而阙于职也
 甚矣方且使管仲平戎于王夫邻好合和之谓平戎
 犯王室而平焉恶用方伯连帅为也
冬十有二月丁丑陈侯杵臼卒
 杵公作处
甲戌 襄王五年
十有三年齐桓三十九晋惠四卫文十三蔡穆二十
 八郑文二十六曹共六陈穆公款元年杞成八宋襄
卷十 第 12b 页 WYG0170-0381d.png
 四秦穆十三楚成二十五
春狄侵卫
 左传春齐侯使仲孙湫聘于周且言王子带事毕不
 与王言归复命曰王怒未怠其十年乎
 王樵氏曰楚灭弦黄戎伐王室狄今年侵卫明年侵
 郑淮夷亦来病杞而不忌盖有所侮而动也五霸以
 假借仁义收灭取胜驩虞一时而其缺露败坏已见
 于其身未死之前其事则直书于策其义则讲于圣
卷十 第 13a 页 WYG0170-0382a.png
 人之道者自知之矣
夏四月葬陈宣公
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咸
 左传淮夷病杞故且谋王室也秋为戎难故诸侯戍
 周齐仲孙湫致之
 熊过氏曰咸今开州东南界即叔孙得臣败狄之地
 在今开州东南六十里杜云东郡濮阳也咸本卫地
 东界于齐狄入卫故会以备之左氏谓为杞故非也
卷十 第 13b 页 WYG0170-0382b.png
 淮夷北距杞都雍丘踰千里东越郯宋西越徐东然
 后乃至不能病杞况近舍卫而远虞杞伯略亦岂然
 哉
秋九月大雩
冬公子友如齐
 王樵氏曰阳榖宁毋及咸之会其后公子友皆如齐
 僖公委曲于季季能善事齐桓数年之间鲁国几治
 而僖公称为贤君季友之力也
卷十 第 14a 页 WYG0170-0382c.png
乙亥○襄王六年
十有四年○齐桓四十晋惠五卫文十四蔡穆二十九
 卒郑文二十七曹共七陈穆二杞成九宋襄五秦穆
 十四楚成二十六
春诸侯城缘陵
 左传诸侯城缘陵而迁杞焉
 公羊传曷为城杞灭也孰灭之盖徐莒胁之
 杜氏曰不言城杞杞未迁也诸侯者君臣之辞
卷十 第 14b 页 WYG0170-0382d.png
 熊过氏曰缘陵者诸家指为杞邑无所详勘独前汉
 志臣瓒以为营丘即营陵营陵即缘陵之说则始胙
 太公者杞安得踰千里邑之况先君分壤有制又去
 新都临淄仅百馀里岂其弃以委杞哉向见季明德
 欲定为沙麓之比云齐卫狄三国接壤然无据不能
 决也而非杞邑则同矣就令杞邑亦不得如胡氏以
 为专封也夫昔未有国而今始有者封也杞古诸侯
 位上公王室衰而夷狄侵桓率诸侯改营使辟难耳
卷十 第 15a 页 WYG0170-0383a.png
 缘陵既杞邑何尝更封而欲罪其专哉
 黄正宪氏曰季氏谓缘陵于齐卫最切而亦宋鲁诸
 国通狄之要道故诸侯同役而自此狄兵不敢犯卫
 者十八年然不踰年而狄有侵郑之役将复城之哉
 故曰在德不在险
 詹莱氏曰孰城之会咸之诸侯也咸卫地叔孙得臣
 所为败狄者是也是年春狄侵卫会咸谋卫也城缘
 陵固卫也以楚丘之城不足以禦狄故复城其塞邑
卷十 第 15b 页 WYG0170-0383b.png
 以藩之也不系之卫者为天下禦狄也或谓为淮夷
 病把故城而迁之非也
 齐桓公存三亡国而书词不同或曰城楚丘为卫则
 没诸侯而不书以内辞几于王矣城邢再叙三师详
 言之以见诸侯之尽力也缘陵再言诸侯诸家以为
 前目后凡也榖梁曰其曰诸侯散辞也聚而曰散何
 也诸侯城有散辞也桓德衰矣盖是时管仲已死桓
 公耄荒宜诸侯之散离至不可得而序也皆非也鲁
卷十 第 16a 页 WYG0170-0383c.png
 从本国至卫受功不与诸侯同行故书法如此城邢
 三师少故列叙其名缘陵八国多故总称诸侯楚丘
 鲁国自行故以内辞书缘陵诸国同行故以诸侯书
 楚丘书法与戍陈戍虎牢归粟于蔡同缘陵书法与
 首止葵丘同首止八国多而盟止书诸侯葵丘七国
 多而盟亦止书诸侯可證也春秋不作意无费辞书
 其事而美恶自见
夏六月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来朝
卷十 第 16b 页 WYG0170-0383d.png
 左氏鄫季姬来宁公怒止之以鄫子之不朝也夏过
 于防而使来朝明年经又书季姬归于鄫季姬之在
 鲁归宁也遇于防嘱其来朝也鄫子既朝鲁怒婿已
 解明年归于鄫仍复归鄫也其事甚明诸家止以归
 鄫为于归生出鲁公爱女使自择配之说夫女子于
 夫家母家俱称曰归岂必新婚耶若女子自择婿天
 下断无是理也
 防今沂州承县十里故鄫城
卷十 第 17a 页 WYG0170-0384a.png
 鄫榖作缯
秋八月辛卯沙鹿崩
 沙鹿晋地也不书晋名山大川不以封非侯国所隶
 也郑渔仲曰沙鹿不书晋地通卫狄按今大名府元
 城县东界有沙鹿土山古阳平地也西为卫东为齐
 北狄地不可系之国也大名去晋地远僖公时晋尚
 未至东方因左氏附著卜偃之言而后儒遂以为晋
 地尔
卷十 第 17b 页 WYG0170-0384b.png
狄侵郑
 狄不能迫卫东不得志于齐西挠郑矣
 黄正宪氏曰按狄在北境其东则入齐之冲东南则
 入宋卫之道西南则入陈郑之道自缘陵既城卫少
 狄患亦非无益之举然不越三时遂繇西道以侵郑
 齐竟坐视不救乃知城缘陵之役桓公实为已谋乎
 当是时齐卫相为犄角发一兵以截其归路狄不一
 大创乎春秋书此见狄之强横亦以罪齐卫之寡谋
卷十 第 18a 页 WYG0170-0384c.png
 也
冬蔡侯肸卒
丙子○襄王七年
十有五年○齐桓四十一晋惠六卫文十五蔡庄公甲
 午元年郑文二十八曹共八陈穆三杞成十宋襄六
 秦穆十五楚成二十七
春王正月公如齐
 高忠宪曰昭三年子太叔曰文襄之伯其务不烦诸
卷十 第 18b 页 WYG0170-0384d.png
 侯令三岁而聘五岁而朝有事而会不恊而盟今按
 公十年如齐此又如齐用五年一朝之制同于事天
 子之礼矣
楚人伐徐
 左传徐即诸夏故也
 徐自僖公三年为齐取舒以开入楚之路楚欲甘心
 久矣以其相距甚远且畏伯主救援故未报复今齐
 桓年耄业衰威灵日弛又何所惮而不伐乎且徐齐
卷十 第 19a 页 WYG0170-0385a.png
 之南土伐徐所以震齐之邻也
三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
丘遂次于匡
 左传寻葵丘之盟且救徐也
公孙敖帅师及诸侯之大夫救徐
 黄正宪氏曰牡丘齐地与徐为邻匡卫地与徐相远
 欲救徐而至卫地倦行可知矣
 牡丘城今在东昌府东北七十里匡在陈留长垣县
卷十 第 19b 页 WYG0170-0385b.png
 今长垣属大名府而匡则割在睢州矣
 帅公作率
夏五月日有食之
秋七月齐师曹师伐厉
 左传秋伐厉以救徐也
 姜廷善曰厉神农之后楚与国也牡丘之会齐桓畏
 怯既不能败楚救徐于是欲伐其与国以塞责然厉
 非楚所急何益于事哉故冬楚败徐于娄林是激楚
卷十 第 20a 页 WYG0170-0385c.png
 怒而祸之也诸侯志怠不欲重烦而曹共公之位齐
 所定也故独劳之耳
 厉今德安府北一百八十里有厉乡
八月螽
 螽公作𧑄
九月公至自会
 公羊传桓公之会不致此何以致久也桓自是德衰
 矣
卷十 第 20b 页 WYG0170-0385d.png
季姬归于鄫
 季姬见止于鲁为鄫子不朝故尔鄫子既来朝归而
 以季姬请故复以季姬归鄫明前此非遂绝鄫而离
 婚也
己卯晦震夷伯之庙
 左传罪之也于是展氏有隐慝焉
 夷谥伯字犹云共仲僖叔成季云尔此大夫已没之
 恒称先儒以夷伯为公子展展时尚未赐氏宜以字
卷十 第 21a 页 WYG0170-0386a.png
 行何以不曰夷展乎此盖鲁大夫而不可知其为谁
 矣夷伯盖大夫之始祖当有特庙者也左氏谓展氏
 有隐慝焉恐亦未必然
 公羊曰晦者何冥也榖梁曰晦冥也用修曰慎按晦
 非冥也月之三十日也春秋书晦者二此及成公十
 六年甲午晦晋侯及楚子郑伯战于鄢陵楚子郑师
 败绩是也公羊乃曲为之说于是月六鹢退飞过宋
 都之传曰是月者何仅逮是月也何以不日晦也晦
卷十 第 21b 页 WYG0170-0386b.png
 则何以不言晦春秋不书晦也朔有事则书晦虽有
 事亦不书公羊之言何其野哉善乎刘歆之言曰及
 朔书朔及晦书晦刘原父曰晦朔天之所有取朔弃
 晦乖伪之深者甲午书晦则无说矣左氏曲说以为
 陈不违晦故败噫楚以晦而败晋不晦而胜乎是皆
 剿说之无理者也
 春秋书月书日农功狝狩祭祀俱有常变不可不记
 其馀不过系时日耳有则书之无则缺之残文断简
卷十 第 22a 页 WYG0170-0387a.png
 则听之何至琐琐以此定美恶寓褒贬哉公榖好为
 穿凿赵子常于此经亦思过半而独于时日之义执
 滞不通至览二氏晦冥之说真堪捧腹矣
冬宋人伐曹
 齐桓末年诸侯多散观七月所与同伐厉者一曹耳
 宋向从齐伯令者也今又伐曹何哉子产曰曹畏宋
 盖壤地相接欲吞噬之素矣左氏曰修旧怨也庄十
 四年曹与诸侯伐宋迨今几年矣而讨旧怨乎陈氏
卷十 第 22b 页 WYG0170-0387b.png
 传曰诸侯之相加兵自庄之十九年未之有也于是
 再见宋襄公为之也其轻齐逞霸之心已见于此矣
楚人败徐于娄林
 左传徐恃救也陈氏曰桓合七国以救徐而徐卒败
 于楚以是为盟主病矣
 娄林今临淮县
十有一月壬戌晋侯及秦伯战于韩获晋侯
 左传晋侯之入也烝于贾君不纳群公子是以穆姬
卷十 第 23a 页 WYG0170-0387c.png
 怨之晋侯许赂中大夫既而皆背之赂秦伯以河外
 列城五东尽虢略南及华山内及解梁城既而不与
 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故秦伯伐晋
 此一战也曲自在晋韩为晋地则秦伐晋可知既已
 战矣何必书伐不书秦伯伐晋省文也秦至此始得
 入经文告入鲁书法有渐固自如此且晋为同姓大
 国与秦亦有间矣惠公不君自是可伐夫子抑何必
 尽其辞以抑晋哉胡氏曰秦伯伐晋而经不书伐专
卷十 第 23b 页 WYG0170-0387d.png
 罪晋也获晋侯以归而经不书归免秦伯也皆非也
 不言师败绩君获则不言师败绩君重于师也
 秦今巩昌府秦州韩在同州今韩城县
 秦始见经
丁丑○襄王八年
十有六年○齐桓四十二晋惠七卫文十六蔡庄二郑
 文二十九曹共九陈穆四杞成十一宋襄七秦穆十
 六楚成二十八
卷十 第 24a 页 WYG0170-0388a.png
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
 苏子繇曰陨星也庄五年书曰星陨如雨见星之陨
 而不见其石也今曰陨石于宋五见其为石而不见
 星之陨也
 今归德府城北有漆沟水涸时五石存焉即此一名
 陨石河
 陨公作霣
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
卷十 第 24b 页 WYG0170-0388b.png
 五石六鹢外灾也何以书为三恪且在中土书也
 周内史叔兴聘宋宋襄公问曰是何祥也对曰今兹
 鲁大丧明年齐有乱君将得诸侯而不终退而告人
 曰君失问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也吉凶繇人吾
 不敢逆君故也灾祥变应夫人溺之叔兴吉凶繇人
 之说其尚德君子也可以破千载之惑矣乃其所举
 三言一一如响即使裨灶占天师旷探䇲何以加之
 岂亦有所徵于人事乎盖齐桓年耋老而多内宠其
卷十 第 25a 页 WYG0170-0388c.png
 乱可必也宋襄以狡焉之志奔走齐侯会盟征伐无
 所不与而乘虚伐曹快其夙志使救徐不力义举不
 成其得诸侯而不终亦可必也独言鲁多大丧而是
 年丧公子友及公孙兹此何以也
三月壬申公子季友卒
 赵子常曰大夫卒名则其兼字之何也褒恤之数异
 也季友僖之叔父也而有功于僖仲遂宣之叔父也
 而有功于宣其丧之有加礼焉故卒皆字之叔肸非
卷十 第 25b 页 WYG0170-0388d.png
 有功而以母弟之亲宣公丧之视季友襄仲故三臣
 者皆世为卿也
 熊过氏曰大夫日卒其卒名正也兼字之志恩礼之
 隆史之变例也与仲遂皆生而三命为世卿叔王世
 及婼尚曰三命踰父兄以知牙未三命故不书也程
 子曰生而赐族使世为卿胡氏遵之然不可通于叔
 孙叔孙世卿据经曷尝族哉赵子常曰叔肸之子婴
 齐复称公孙叔本非氏此子常之诬也叔牙桓之庶
卷十 第 26a 页 WYG0170-0389a.png
 子叔肸自文公子岂可误合耶叔牙之后称叔孙叔
 肸二子婴齐以公子之子称公孙叔老者亦肸之子
 不称公孙而称公叔其后老之子弓弓子辄及辄子
 诣皆氏叔安断自婴齐以叔非氏哉古者氏以世禄
 孙以王父字为氏常礼也后世以世官则有若季友
 仲遂叔肸者故叔肸子老遂得称叔非系于王父矣
 季明德言祖卒而孙受氏则称其祖者为氏而非字
 此明德之误也孙以王父字为氏氏即字也在王父
卷十 第 26b 页 WYG0170-0389b.png
 在孙异称耳又何必辩之哉至谓友之子无佚可称
 季遂之子归父可称仲不必更言公孙其说是也而
 又自疑何也夫行父逮事四君无佚未立乎位其称
 公孙与否于经无见也归父当仲遂卒后二年如齐
 伐邾已胜其任其齿必长羁贯就傅其遂未命之时
 已如常礼称公孙以自别其后因不改耳非谓不可
 称仲也婴齐乃归父之弟而即称仲义自可见传者
 不知乃谓婴齐后归父耳又谓称字以师礼尊而不
卷十 第 27a 页 WYG0170-0389c.png
 臣如齐仲父亦非也季非字也友岂非名哉是故知
 此说者知弟不可以后兄知王父字为氏非通论也
 岂细故哉
 王樵氏曰凡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公
 孙之子不复言公孙则以王父字为氏如郑穆公之
 子曰公子騑字子驷其子曰公孙夏其孙则曰驷带
 驷乞宋桓公之子曰公子目夷字子鱼其子曰公孙
 及其孙则曰鱼莒鱼石是也亦有以王父名为氏者
卷十 第 27b 页 WYG0170-0389d.png
 鲁孝公之子曰公子展其子曰公孙夷伯其孙则曰
 展无骇展禽郑穆公之子曰公子丰其子曰公孙段
 其孙则曰丰卷丰施是也亦有不以王父字为氏而
 以父字为氏者如公子遂之子曰公孙归父字子家
 其后为子家氏是也又如公孙枝字子桑其后为子
 桑氏亦是也亦有以父名为氏者如公孙牙之子曰
 公孙兹字戴伯其后为兹氏是也又如季孙锄字子
 弥其后为公锄氏亦是也以名字为氏者甚多左氏
卷十 第 28a 页 WYG0170-0390a.png
 但记王父字而已其二曰以次为氏次者长幼之次
 伯仲叔季之类是也次亦为字人生其始也皆以长
 幼呼及乎往来既多交亲稍众则长幼有不胜呼然
 后命字焉长幼之次可行于家里而已此次与字之
 别也所以鲁国三家皆以次命氏而亦谓之字焉良
 繇三家同出其始也一家之人尔礼诸侯之卿命于
 天子平王东徙诸侯无复请命故隐桓及庄之初如
 无骇侠之类不书族者未赐也未赐族而身为大夫
卷十 第 28b 页 WYG0170-0390b.png
 则称名而已卒而后赐氏故无骇卒不书氏自宋立
 华氏于是有未死而赐族者矣赐族者皆命之世为
 卿也季友立僖襄仲立宣二君者不胜私情欲以异
 赏报之故皆生而赐氏俾世其官经于其卒各以氏
 书者志变法乱纪之端贻权臣窃命之祸其垂戒远
 矣亦不止如鲁三家他如丁氏癸氏以先后别也祖
 氏祢氏以上下别也第五氏第八氏同居之别也南
 宫氏南伯氏同称之别也
卷十 第 29a 页 WYG0170-0390c.png
夏四月丙申鄫季姬卒
 鲁女嫁于诸侯多不书而鄫季姬归与卒详焉鄫为
 淮夷所病齐桓伯图系焉鲁公休戚关焉淮之会三
 国谋城鄫而公所以周旋恐后者以有季姬也鄫子
 不朝公必曰吾劳民动众为子国道长而子不出门
 安得不怒其卒不果朝齐桓将死怠于从事耳书淮
 会故书遇防使朝之事书遇防使朝之事故书归卒
 以始终之此与庄初年书王姬卒同且遇防使朝其
卷十 第 29b 页 WYG0170-0390d.png
 事颇异又不可以不书
 左传齐伐厉不克救徐而还
秋七月甲子公孙兹卒
 其后为叔孙氏
 左传王以戎难告于齐齐徵诸侯而戍周
冬十有二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邢侯
曹伯于淮
 左传谋鄫且东略也城鄫役人病有夜登丘而呼曰
卷十 第 30a 页 WYG0170-0391a.png
 齐有乱不果城而还
 熊过氏曰淮今泗州盱眙淮水所经处古临淮也鄫
 今沂州据左氏淮夷病鄫故即而谋之且东略然以
 经考之则去年楚人败徐娄林泗州近古徐城故今
 为徐谋楚以会其地徐子虽未会明年与徐伐英氏
 则兹会之以也而伯主之功亦细矣哉
 邢侯未尝与齐桓会盟而会淮独忽与焉何也邢自
 请从于会尔邢旧属于卫十八年与狄伐卫岂不堪
卷十 第 30b 页 WYG0170-0391b.png
 卫之徵求耶欲伐卫故今年请从于会犹介人欲伐
 萧乃先来鲁也
 淮今泗州盱眙县淮水所经
戊寅○襄王九年
十有七年○齐桓四十三卒晋惠八卫文十七蔡庄三
 郑文三十曹共十陈穆五杞成十二宋襄八秦穆十
 七楚成二十九
春齐人徐人伐英氏
卷十 第 31a 页 WYG0170-0391c.png
 桓为宋谋楚不能病楚而绕伐其与国君子以为细
 矣徐之称人何也与齐序称齐人不可不称徐人也
 熊过氏曰英郾姓皋陶后国在今寿州六安间楚与
 国之小者杜氏不志其地路史国名记亦止言汉为
 黥布国而汉志九江郡不定英所在晏元献类要皋
 陶子孙封英六连言英六黥布传正义云英改为蓼
 杜元凯曰蓼国安丰蓼县则正今霍丘界于寿州六
 安者也
卷十 第 31b 页 WYG0170-0391d.png
夏灭项
 左传师灭项淮之会公有诸侯之事未归而取项齐
 人以为讨而止公
 左氏以项为鲁灭胡氏信之而精其说王樵氏以公
 尚在会乃季氏故且引襄在楚而宿取卞昭在晋而
 意如纳邾莒叛人以断之其实不然熊氏曰项本汝
 阴县而汉志汝南郡有故项城今陈州之项城楚旁
 小国也齐桓为徐娄林之败伐厉不克乃伐英氏又
卷十 第 32a 页 WYG0170-0392a.png
 不得于是愤而灭项也杜氏不考地里事势信左氏
 之诬以公有诸侯之事未归取项自鲁至项不啻千
 里公又在会孰为是谋而能分兵以取人国者乎且
 前后书法甚明非间有事上伐英氏矣虽书夏而间
 无事故不再举齐人如六年齐执陈辕涛涂秋间无
 事止书及江人黄人伐陈不再举齐也杜氏不言师
 讳灭赵企明曰取邿取鄟皆灭也何独讳灭项乎是
 止公讨项者亦诬也夫人会齐侯于卞因止公之故
卷十 第 32b 页 WYG0170-0392b.png
 亦诬也淮会在十六年冬至十七年灭项谓淮之会
 未归取项而踰年犹见讨至十七年始书灭而讨之
 乎下书公至自会则非自齐足明左氏之诬矣其得
 失则以齐之不能加于楚而已第蒙上文而止言齐
 人义稍不合齐救徐不得意徐为楚所败发愤于楚
 与国英项耳灭项者齐人徐人共举也僖公身从伯
 主屡树勋伐为鲁国中兴之君事权在握与襄昭不
 同季氏必不敢专兵灭国且去岁季孙方卒其子初
卷十 第 33a 页 WYG0170-0392c.png
 立当亦未能作此事也且灭国天子之事春秋为鲁
 讳凡鲁所取未有言灭者也以此益信非鲁灭项也
秋夫人姜氏会齐侯于卞
 夫人声姜也卞今泗水县古姑蔑鲁地也项繇齐灭
 桓何故止公左氏之说非实也卞为齐桓归国所经
 之道夫人齐公族之女故因桓公在境而会之乞光
 宠尔妇人送迎不出门见兄弟不踰阈况僖公尚未
 至国而私自出会非礼甚矣
卷十 第 33b 页 WYG0170-0392d.png
 临川吴氏曰此盖会淮之后诸侯各归其国齐独止
 公将执之以归夫人齐女也闻公见止要齐侯于路
 而会之非齐侯已归而再出会姜氏也妇人无外事
 鲁之诸夫人声姜颇为贤妇诗人以令妻颂之而犹
 有此失
九月公至自会
冬十有二月乙亥齐侯小白卒
 左传宋襄公以诸侯伐齐齐人杀无亏
卷十 第 34a 页 WYG0170-0393a.png
 东莱吕氏曰管仲始进说于桓公盘游纵佚之属皆
 曰不害伯其深戒痛绝以为害伯者独参用小人而
 已仲之意谓有抑必有扬有操必有纵故其得政之
 始首与君约举一国之乐皆归君举一国之权皆归
 已其所以得有为者固以此至寺人貂漏师多鱼恃
 宠干政正犯仲之约而不能诛则固已阴悔初约之
 谬矣迨仲将死始言竖刁开方易牙之奸欲并逐之
 平时则不敢排击之为保身之计将死则尽言不讳
卷十 第 34b 页 WYG0170-0393b.png
 以取知人之名其自为谋亦巧矣呜呼管仲辅桓之
 初心其自期何如邪卒使桓公不能自定其子区区
 与仲属所欲立于宋襄公者乃内嬖郑姬之子于次
 未当立者也公子交争国统殆绝身死不殡虫流户
 外其亦可哀也夫其亦可鉴也夫
 李琪氏曰春秋之世盛衰凡三变焉桓公未兴与桓
 公之方伯及桓公之既殁世变各异也然桓公一人
 之身盛衰又凡三变焉图伯之初与定伯之日及成
卷十 第 35a 页 WYG0170-0393c.png
 伯之后得失各殊也王臣下聘而不答王师出救而
 无功凡伯蒙伐戎强于北蔡师书败荆盛于南郑分
 许鄙宋废郑嗣纪小而并于齐郕弱而逼于晋此桓
 公之未兴也王禁明而王臣不下聘者六十年盟会
 同而诸侯无私争者三十年序绩召陵而荆帖矣陈
 旅聂北而狄退矣献捷过鲁而戎弭矣此桓公之主
 伯也天王出居而官守不问卫文灭亲而义师无讨
 楚书子而主会矣狄书人而参盟矣此桓公之既殁
卷十 第 35b 页 WYG0170-0393d.png
 也所谓春秋之世盛衰凡三变者此也伐郳侵宋侯
 度未一入蔡侵郑戎疾未殄灭遂降鄣履事未久设
 施多舛遇榖盟扈阅理未熟简防易肆盖桓公图伯
 之初也贯泽而下葵丘以前衣裳不歃血兵车无大
 战仲尼称其一匡孟氏与其为盛在是数年盖桓公
 定伯之日也九国叛而萌震矜管仲死而放绳墨城
 杞贬于城邢救徐怠于救许伐黄则外忧起灭项则
 众志离会卞则家法隳盖桓公成伯之后也所以桓
卷十 第 36a 页 WYG0170-0394a.png
 公一人之身盛衰又凡三变者此也
己卯○襄王十年
十有八年○宋襄九齐孝公昭元年晋惠九卫文十八
 蔡庄四郑文三十一曹共十一陈穆六杞成十三秦
 穆十八楚成三十
春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
 齐桓末年内多嬖宠国事纷纭既属孝公于宋襄公
 又许雍巫立无亏孝公奔宋左氏所载甚详熊氏以
卷十 第 36b 页 WYG0170-0394b.png
 为诬非也灌甫曰宋襄乘齐乱欲以图伯帅三国之
 兵伐之传者不究其故谓伐齐纳孝公也若纳孝公
 则当书曰宋以曹伯卫人邾人伐齐纳公子昭如庄
 九年鲁纳子纠之法或书曰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
 齐师救齐齐昭入于齐如庄六年鲁齐陈蔡伐卫王
 人救卫卫朔入于卫之法今四国伐齐不见纳孝公
 事迹祗见其幸桓死而伐丧耳不然孝公既纳乃五
 月何以有甗之战邪按灌甫之说亦未必然宋襄图
卷十 第 37a 页 WYG0170-0394c.png
 伯之志虽未必无然此时伐齐实为孝公甗之战不
 胜四公子之徒正所以立孝公也
 左传郑伯始朝于楚
 宋公下公有会字
夏师救齐
 无亏长公子昭有先君之命二公子皆当立者也而
 孝公为正当时宋襄公以诸侯师伐齐因有五公子
 之乱故言伐其实非伐也即伐亦不可以伐丧例论
卷十 第 37b 页 WYG0170-0394d.png
 也然宋襄公假仁之人得则进否则退惟利是从故
 书曰伐齐鲁僖辅桓以伯又姻也力不能定齐则有
 之其意主于亿宁上下镇抚齐国而已故曰救齐然
 不目我不举将第曰师救齐何也鲁虽出师事固难
 料故不命卿大夫主兵惟以偏师从诸国后随其势
 之自定焉此一役也谓鲁从容调剂以定齐善之可
 谓鲁逡巡宽缓以观齐讽之亦可然狄救齐何也狄
 于齐公子心无偏主惟身与定齐之事以为荣而已
卷十 第 38a 页 WYG0170-0395a.png
 矣与以救齐且不甘况伐齐乎其与鲁同书救齐美
 恶不嫌同辞也
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战于甗齐师败绩
 左传齐人将立孝公不胜四公子之徒遂与齐人战
 夏五月宋败齐师于甗立孝公而还
 甗齐地
狄救齐
 书狄救齐悲齐也责诸侯也恶狄也狄灭卫侵郑侵
卷十 第 38b 页 WYG0170-0395b.png
 晋为中国患甚炽齐桓公攘之不遗馀力焉吾兄弟
 不逞于鬼神一旦丧乱覆亡惟吾伯舅二三兄弟之
 有请谒也何忍假手乞救于狄人迂儒泥例以为救
 者未有不善今年救齐明年又伐卫矣卫为谁人
 所封非乘桓公之死而报仇乎
 苏子繇曰救四公子也
秋八月丁亥葬齐桓公
冬邢人狄人伐卫
卷十 第 39a 页 WYG0170-0395c.png
 左传邢人伐卫围菟圃卫侯以国让父兄子弟及朝
 众曰苟能治之燬请从焉众不可而后师于訾娄狄
 师还
 狄称人邢挈之也徐氏曰凡夷狄用兵惟举国号如
 与诸侯列叙侵伐会盟则称人以便文而君臣同辞
 他皆仿此榖梁曰善累而后进之伐卫所以救齐也
 此说非是夫公子无亏虽是卫姬所出然废立之谋
 卫姬与易牙竖刁所自为卫文公绝不与也岂但不
卷十 第 39b 页 WYG0170-0395d.png
 与且与宋公同伐齐纳孝公矣况文公贤君为齐桓
 所树实切卵翼肉骨之感焉岂强与人家事邪即使
 卫助无亏然三月无亏已死孝公固齐桓属有成命
 者也卫何必伐齐何必救及详之左传载长卫姬生
 武孟此为无亏矣少惠姬生惠公此岂卫欲立惠公
 而邢狄方从诸国拥护孝公故有此举邪狄怀祸心
 于中国久矣桓公在已尝侵卫今乘齐乱又以救齐
 为名而兴师伐卫邢卫皆尝亡于狄赖齐以存邢忘
卷十 第 40a 页 WYG0170-0396a.png
 雠弃亲而听其驱以伐兄弟同难之国春秋书之所
 以伤中国也或者反谓善其救齐大失春秋之旨矣
 邢人伐卫邢自与卫同壤之国也狄人伐卫狄自与
 卫有宿昔之仇也卫非伐齐丧邢狄或借言耳然左
 传无考
 狄始称人
庚辰○襄王十一年
十有九年○宋襄十齐孝二晋惠十卫文十九蔡庄五
卷十 第 40b 页 WYG0170-0396b.png
 郑文三十二曹共十二陈穆七杞成十四秦穆十九
 楚成三十一
春王三月宋人执滕子婴齐
 熊过氏曰此寻齐桓图伯之迹效其灭谭耳执诸侯
 不名婴齐名婴齐即位于隐乙丑迄僖己卯七十五
 年矣距其未立通计殆且百岁执而不书以归未归
 其国而即释必不能任国事而子立乎位二十三年
 伐郑之滕子非婴齐矣名者诸侯之终事婴齐舍是
卷十 第 41a 页 WYG0170-0396c.png
 无以见于经故详之也
夏六月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
 曹南者曹之南也二国称人盖亦效桓公北杏之会
 使大夫听命也宋公图伯先属东诸侯以固其约仅
 得二小国为此盟也亦细矣
鄫子会盟于邾
 杜氏曰不及曹南之盟诸侯既罢鄫子乃会之于邾
 故不言如会盖鄫子如会适愚宋公归国及邾之境
卷十 第 41b 页 WYG0170-0396d.png
 故言会盟于邾
己酉邾人执鄫子用之
 左传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欲以属东
 夷司马子鱼曰古者六畜不相为用小事不用大牲
 而况敢用人乎
 二传曰叩其鼻以衈社陆氏谓取其血与之盟鄫子
 非卒非失地自不得名
 执用鄫子熊氏辩非宋执甚力请即其说而折之其
卷十 第 42a 页 WYG0170-0397a.png
 曰曹南之会宋称公而人曹邾何也盖大夫称人也
 宋公在而曹邾敢以大夫会乎公羊实书宋人则曹
 南无宋君此公羊赵匡之遗意而陈氏谓人曹邾以
 贬宋实不然矣予曰宋襄初因齐桓之卒心思继伯
 欲连属东诸侯执滕子以威之且曹邾不心服令大
 夫听命宋公何敢不身与会以订盟约则曹南无宋
 公之说非矣其曰鄫隶今沂州邾在兖之西曹南界
 于邾宋之间曹南之盟既毕则邾东归邾宋南归宋
卷十 第 42b 页 WYG0170-0397b.png
 不繇邾也予谓鄫为小国东西南北惟马首是瞻曹
 南界于邾宋不甚远宋或以曹南已会不堪重烦故
 一适邾以成好会亦未可知或宋徐令邾执鄫子使
 就其国以便其计亦未可知则归不繇邾之说非矣
 其曰用鄫子者邾人自用之非宋之罪也盖曹南与
 邾两会宋鄫不与邾会何以命邾子用鄫子耶此以
 道里往复论事势也予曰邾蕞尔国使非宋命何敢虐
 用鄫子曹南宋与邾会鄫既与宋会盟于邾安知邾
卷十 第 43a 页 WYG0170-0397c.png
 宋不会且大国命令无不趋风岂必面相订语始乃
 服从则用邾非宋罪之说非矣其曰假宋使邾执鄫
 子春秋乃宽宋而蔽罪于邾是为纵首谋而讨朋恶
 矣即使治朋恶亦当如季姬使鄫子来朝之例书之
 以两见其罪今宋没不书而反以罪归之可乎此以
 圣人权衡定书也予曰春秋严于其党宋公不度德
 不量力妄思兴伯无罪而执滕子虐鄫子罪恶甚大
 书邾人所以重其罪也灌甫曰杀人者书其从则主
卷十 第 43b 页 WYG0170-0397d.png
 谋可知是也则书纵首谋之说非矣其曰邾服宋而
 与鄫邻鄫为鲁婿则邾所仇之国且观后日戕鄫子
 亦出于邾之肆虐初不必待宋此以本国事迹定狱
 辞也予曰邾戕鄫子亦辣手用熟耳既能用之即能
 戕之安知非从今日宋命启其贼心则不必待宋之
 说亦非矣予固知用鄫子必宋命也
 邾用鄫子叩鼻取血已属不道杜氏吴氏谓杀之而
 用其尸为牲以祭如此则执而缚之如孤豚然断不
卷十 第 44a 页 WYG0170-0398a.png
 然也乃其事似鄫为服罪之极邾作献俘之耀亦或用
 之以自快者观汤之救旱剪发为牺牲可见其后流而
 为楚虔之冈山邪巫之沈水则残虐惨毒甚于豺狼矣
秋宋人围曹
卫人伐邢
 左传以报菟圃之役于是卫大旱师兴而雨
冬会陈人蔡人楚人郑人盟于齐
 微者盟会不志于春秋凡所志者必有君与贵大夫
卷十 第 44b 页 WYG0170-0398b.png
 居其间也曷为内则没鲁外则人陈蔡乎此楚与盟
 之始不与楚也楚虽大国当称子即子且未遽称之
 君臣同辞故称人也陈蔡皆楚与国人楚不得不人
 陈蔡也然则何以没鲁我鲁难以称人也先陈主是
 盟也即次蔡中国之体也郑后楚何也桓公没郑首
 朝于楚郑为楚私不可不后楚也陈蔡故从楚者也
 先陈蔡为正其体也郑新服楚者也后郑正其罪也
 皆特笔也此一役也楚人有志中国妄窥伯政而故
卷十 第 45a 页 WYG0170-0398c.png
 为是盟以陈为借言陈穆公曰修好于齐以无忘桓
 德岂诚语哉
 郝仲舆曰诸侯不忘齐桓而相与修好于齐楚人与
 焉则是楚于齐素交也蒙孙通好管子之书在不然
 桓公死矣楚其突至耶以是知桓公摈楚非独力不
 能亦并无是事以是知仲尼黜楚非独理不可亦并
 无是心世儒谓春秋夷楚何据春秋于戎狄不书族
 而书戎狄亦甚明矣与诸侯同人同爵同国其微
卷十 第 45b 页 WYG0170-0398d.png
 也与陈蔡齿其盛也列于诸侯上如以为夷则宜书
 蛮与山戎长狄等况兹始盟岂其无别而辄与诸侯
 齿乎与诸侯齿是初未尝夷楚也
 王樵氏曰或者皆知合南北之成自向戌始而不知
 此会已为之权舆矣陈合齐楚之成而楚执宋公宋
 合晋楚之成而楚争为长楚人衷甲寇不可启渐不
 可长此之谓也
 会公作公会
卷十 第 46a 页 WYG0170-0399a.png
 楚始与齐盟
梁亡
 左传梁伯好土功秦将袭之梁溃秦遂取梁
 赵子常曰其言梁亡何不繇赴告之辞也不繇赴告
 则何以书叔鞅归自京师言王室之乱也然则孰亡
 之秦亡之曷为不言秦亡之梁近秦而远于中国无
 为以灭亡者避不敏也
 梁在今同州合阳县东四十里
卷十 第 46b 页 WYG0170-0399b.png
 
 
 
 
 
 
 
 春秋辩义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