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卷九 第 1a 页 WYG0170-034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辩义卷九    明 卓尔康 撰
僖公一
壬戌○惠王十八年
元年○齐桓二十七年晋献十八年卫文公瑕元年蔡
 穆十六年郑文十四年曹昭三年陈宣三十四年杞
 惠十四年宋桓二十三年秦穆公任好元年楚成十
 三年
卷九 第 1b 页 WYG0170-0347d.png
春王正月
 左传不称即位公出故也
 熊氏曰继弑君隐之也僖公出入不书非讳之也僖
 公年幼季子来归则公不必书矣
齐师宋师曹伯次于聂北救邢
 聂北之次公羊曰救言次不及事也胡氏曰救而书
 次以次为讥予谓书次者不过直叙其事无所褒贬
 也有观望而次者有俄延而次者有审时度势而次
卷九 第 2a 页 WYG0170-0348a.png
 者齐桓不救邢当责耳力未可进而从容以俟何害
 乎卒之夷仪之役邢迁如归使邢不至大创不复者
 谁之力也杜氏曰按兵观衅以待事张元德言屯兵
 便利以援邢惧敌是也齐师非齐侯也齐侯不亲行
 也榖梁曹伯作曹师曹无师曹师者曹伯也曹伯称
 师从齐也
 黄正宪氏曰按先儒皆以卫自盟幽以来背齐不会
 及齐见伐又抗不从故桓公弃卫不图而尽力救邢
卷九 第 2b 页 WYG0170-0348b.png
 以歆之非也盖卫自宣公淫乱国势崩解狄人猝至
 遂尔播迁一时未有救法姑且听其避狄处漕以俟
 后举非弃之也若邢与卫邻实当狄人归路之冲藉
 令狄乘势袭邢邢不能支而入于狄则邢卫之地狄
 得纵横出没后虽欲恢复境土为邢卫计难为力矣
 故帅宋曹之师迁于夷仪遂帅二国城之以固其根
 本邢存则邢卫两国之间彼此犹得联络交制不为
 翟所梗塞庶人民安堵可以为劳来还定之计而楚
卷九 第 3a 页 WYG0170-0348c.png
 丘之城因可渐举矣是救邢亦所以存卫也乃猥云
 弃卫不救岂知伯主之心哉
 聂北地在邢南
 曹伯公榖作曹师
夏六月邢迁于夷仪
 左传诸侯救邢邢人溃师遂逐狄人具邢器用而迁
 之师无私焉
 赵子常曰自迁不书有迁之者而后书非有迁之者
卷九 第 3b 页 WYG0170-0348d.png
 而书则必有关于一国之存亡者也狄伐邢邢迁于
 夷仪狄围卫卫迁于帝丘皆避难也许迁者四偪于
 郑也蔡迁者一避楚仇也皆有关于存亡者也
 夷仪今邢台县西一百四十里地有夷仪山
 夷仪公作陈仪
齐师宋师曹师城邢
 公羊传此一事也曷为复言齐师宋师曹师盖不复
 言师则无以知其为一事也榖梁传是向之师也使
卷九 第 4a 页 WYG0170-0349a.png
 之如改事然美齐侯之功也陆氏曰三国先救邢邢
 迁后乃城之各一事据实书耳然曰再叙三师见春
 秋以来悉力存亡惟有此举不必然也一事而蒙上
 文略者如前称公后称人则可若师与师等师不必
 略而称人也然春秋三人二人即再见必重叙若四
 人以往蒙上文不叙非必尽有意也隐四年宋公陈
 侯蔡人卫人伐郑四国而再叙者以下有翚会之文
 也
卷九 第 4b 页 WYG0170-0349b.png
 高忠宪曰此城夷仪也邢国之矣故书邢
 汪氏曰卫之灭也春秋不书灭戴公庐于曹而不言
 迁桓公使公子无亏戍以甲士归其祭服乘马而不
 书救凡皆所以隐桓公之封卫盖其功不足以掩过
 是以略其事而微其功也夫城邢城杞皆以国书惟
 城缘陵不系国此不系卫则城缘陵之例也城邢序
 三国之师城杞序十一国之大夫城缘陵诸侯以凡
 举惟戍陈归粟于蔡不言诸侯此不言诸侯则戍陈
卷九 第 5a 页 WYG0170-0349c.png
 归粟于蔡之例也然曰戍曰归粟虽若鲁事犹目陈
 蔡而楚丘之书法与鲁邑无异则深讳齐桓之专封
 而责备之也欤汪氏之说如此例则是而意则非书
 城楚丘则庐曹亏戍皆不必书非微功之说也楚丘
 不书卫时尚未迁与缘陵杞未迁同非讳封之说也
 时尚未迁则天子之地还之天子不得系国与初书
 虎牢不系郑同非备责之说也
 董仲舒氏曰桓公存邢卫杞不见春秋内心予之行
卷九 第 5b 页 WYG0170-0349d.png
 法绝而不予止乱之道也
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齐人以归
 何氏曰桓公行霸王诛不阿亲亲
 王樵氏曰此春秋正哀姜之诛予齐桓以讨贼之义
 也本国之辞不得直言故书薨于夷而曰齐人以归
 所以著齐人杀之也左氏乃谓君子以齐人杀哀姜
 为己甚矣女子从人者也何物君子而为是言女子
 从人在夫家有他罪父母国不讨可也与弑二君大
卷九 第 6a 页 WYG0170-0350a.png
 义灭亲使哀姜在鲁鲁不能讨桓公犹不可但已况
 其逸而在于邾乎取而杀之于夷以其尸归桓公之
 意盖以其义已绝于鲁不可反葬于鲁故也以归之
 义胡文定程沙随皆谓齐以丧归鲁窃详若果归其
 丧齐鲁邻境岂得七月死至十有二月丧始至乎经
 凡言以归者以归其国也左氏是矣
 赵氏曰榖梁云夫人薨不地地故也此说非也如夫
 人归宁在路遇疾而薨岂得不书地乎且君薨者皆
卷九 第 6b 页 WYG0170-0350b.png
 记其寝被杀即不言地隐公是也桓公在齐被杀而
 亦书地故知在外不论有故无故皆书地也
 夷今在莒州界
楚人伐郑
 左氏郑即齐故也始书楚以国举也渐进矣
 荆始书楚
八月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人于柽
 左氏盟于荦谋救郑也柽宋地是时楚兵已退郑已
卷九 第 7a 页 WYG0170-0350c.png
 在会此举非谋救郑也谋却楚也季氏曰鲁以齐能
 定难乃始服楚而大国如陈卫许尚皆未至则人心
 犹未尽一可知故与宋公定计而诸侯自此潜孚不
 待再会矣
 柽公作朾今陈州西北有柽亭
九月公败邾师于偃
 邾人既送哀姜齐人杀之因戍虚丘公败其师于偃
 左氏曰虚丘之戍将归者也邾匿姜莒匿遂二国党
卷九 第 7b 页 WYG0170-0350d.png
 恶故鲁皆以兵败之或曰柽之会天下之故也偃之
 师鲁之故也事不相关义各有在
 偃邾地
冬十一月壬午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郦获莒拿
 庆父奔莒莒不同心讨贼乃以赂邀伐我师故详书
 败获以快其事焉季友主此战胡氏谓有所贬非也
 季友帅师安得不季友主战自是直书其事而其中
 更有微旨焉不以贼讨庆父者体季子亲亲之心必
卷九 第 8a 页 WYG0170-0351a.png
 以师败莒之庇庆父者著季子诛乱之义庆父弑二
 君通国母危鲁国即季友曲全庆父君子尚谓于义
 不快非周公石碏之法况莒为其逋匿之地平日所
 为押辟闪倏必有不可言者是可忍乎读春秋者于
 败莒获拿而心稍惬然诸家犹有谓其诈战几许絮
 语者何也公羊曰大之是也
 郦公作犁榖作丽当在鲁之东鄙
 左传公赐季友汶阳之田及费
卷九 第 8b 页 WYG0170-0351b.png
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丧至自齐
 熊氏曰夫人氏则何以不称姜杜氏曰阙文也苟有
 所不通者则谓之阙文春秋何文不阙也夫人逊于
 齐不称姜氏亦阙文耶榖梁子曰为桓公讳杀同姓
 也夫人挟小君之尊而杀二子鲁人不敢讨也桓公
 为伯主疾祸乱之所生岂得顾同姓耶此非春秋所
 耻也非春秋所耻则亦非春秋所讳矣古之人有为
 此言者可谓辩矣然文姜去姓字而哀姜存氏终不
卷九 第 9a 页 WYG0170-0351c.png
 能明也赵子常曰一事再见则蒙上文之例上书公
 与夫人姜氏遂如齐则下书夫人逊于齐者即如齐
 之姜氏也上书夫人姜氏薨于夷则下书夫人氏之
 丧至自齐者即薨夷之姜氏也此是古史简奥之体
 可谓有见矣然亦因其可略而略之也春秋之法微
 而婉为鲁人讳哀姜不可书杀为桓公存实则主人
 习其读者思夫人之去姓而桓之大义灭亲其功显
 矣此又史外之法子常之所未及也
卷九 第 9b 页 WYG0170-0351d.png
 苏子繇曰齐人杀哀姜而以其尸归绝之于鲁僖公
 请而葬之不称姜氏何也文姜之孙也不称姜氏以
 为义当绝齐也哀姜之死齐既自绝之矣是以不称
 姜也然则曷为不于其薨葬焉去之薨葬尽礼虽欲
 去之而不可得故于其至焉去之也
 黄正宪氏曰齐桓既以大义缢杀哀姜绝之也绝之
 则必不容复称姜矣当是时既从僖公之请而归其
 丧必有复之之辞曰夫人者因鲁人之称也去其姜
卷九 第 10a 页 WYG0170-0352a.png
 者齐恶而削之也齐曰夫人氏则鲁史亦曰夫人氏
 史官亦书夫人氏圣人仍旧史之文耳不然夫人尊
 号且存之也而独去一姜字以示贬哉
癸亥○惠王十九年
二年○齐桓二十八晋献十九卫文二蔡穆十七郑文
 十五曹昭四陈宣三十五杞惠十五宋桓二十四秦
 穆二楚成十四
春王正月城楚丘
卷九 第 10b 页 WYG0170-0352b.png
 楚丘三传俱以为封卫国语卫人庐于曹桓公城楚
 丘以封之熊过氏曰楚丘鲁地引戎伐凡伯之楚丘
 已足为證载读子贡诗传序题以定中之什为鲁诗
 则楚丘之属鲁益著矣邹肇敏曰楚丘者何鲁之楚
 丘也今山东兖州府曹州曹县东南五十里有楚丘
 城有景山明乎其为鲁地而一统志云卫文公徙居
 楚丘测日景于此则正因缘于定中之诗耳又据舆
 地广记漕楚丘二邑相近今拱州楚丘非卫所迁县
卷九 第 11a 页 WYG0170-0352c.png
 有景山景冈乃后人附会名之括地志拱州之景山
 乃商之景亳在开封府归德州非卫南之景山则窃
 意卫纵或有楚丘而齐桓原无城卫之事何者邢迁
 如归卫国忘亡传所并侈为伯绩也然经于救邢则
 书邢迁夷仪则书城邢则书独于卫无闻焉乃以城
 楚丘为封卫又以不言城卫为卫未迁则何不先之
 曰卫迁于楚丘而继之曰诸侯城卫乎且春秋于诸
 侯迁国惟自迁者不书文十三年邾文公迁绎成六
卷九 第 11b 页 WYG0170-0352d.png
 年晋景公迁新田是也楚迁鄀而不书者外之也至
 如许为楚逼故灵公迁叶则书悼公迁夷则书迁白
 羽则又书许男斯迁容城则又书蔡迁于州来则书
 即如僖三十一年狄围卫卫迁于帝丘则书夫迁帝
 丘书而迁楚丘独不足书乎亦可證此之楚丘本非
 卫地而鲁自城其地如城郎城向城防城武城之类
 云耳先是隐公七年冬天王使凡伯来聘戎伐凡伯
 于楚丘以归玩经文语意夫亦鲁人之授节诘奸实
卷九 第 12a 页 WYG0170-0353a.png
 有所缺而戎系鲁肘掖之患前者会潜盟唐不一而
 足楚丘乃其要地故僖公城之以修备欤此亦一證
 也若夫卫则何封之有公羊云入者得而不居入不
 言围灭不言入皆举重也观经但书狄入卫载驰之
 诗亦称归唁卫侯可见卫原未灭第以残破之馀城
 郭室庐未能完缮而暂处漕邑以避狄锋齐侯乘其
 困以示恩甲士之戍乘马鱼轩之归或在此时及狄
 退仍还旧都耳夫卫未尝灭齐未尝封而三传误以
卷九 第 12b 页 WYG0170-0353b.png
 为封卫拟之庄三十二年城小榖而左氏误以为管
 仲夫齐桓则尝城榖而置管仲矣彼是济北之榖城
 此是曲阜西北之小榖城榖则齐城之而小榖则鲁
 自城之安得强为附合耶是故知城楚丘之为内词
 则知定中之为鲁诗周正建子春秋正月城楚丘与
 定中之期正近其稍不相符者或是节气有早晚或
 是亥月鸠工而子月乃竣役耳然则卫无楚丘与传
 僖十二年春诸侯城卫楚丘之郛惧狄难也其事不
卷九 第 13a 页 WYG0170-0353c.png
 见于经岂以所城者郛与城杞城缘陵城成周不类
 故略之而三传所言封卫其讹或原于此
 楚丘为鲁考古者多从之予谓未然戴公庐漕文公
 播越卫国不绝如线齐桓仗大义封而植之此何等
 大事春秋岂得泯没不书确为卫楚丘无疑也书法
 不言齐不举诸侯第曰城楚丘说者又谓以内辞书
 齐亦非也尔时齐桓公以伯命令诸侯板筑畚插各
 自受功各自令众诸侯奉齐之命第从本国往卫非
卷九 第 13b 页 WYG0170-0353d.png
 与诸国同行不得书诸侯也鲁有此役史书曰城楚
 丘而已其法与襄五年戍陈十年戍郑虎牢定五年
 夏归粟于蔡书法同离至不可得而叙也其不书卫
 者实是卫未迁也
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姜
虞师晋师灭下阳
 晋国大而主谋宜先晋今先虞者左氏以为贿者其
 一也虞公好货之君一得晋赂欣然许之传载虞公
卷九 第 14a 页 WYG0170-0354a.png
 请先伐虢虞欲自效于晋晋欲隐情于虞发号兴师
 友邦告命必𢵧然身先于晋矣春秋探其故而先虞
 此其情也乃虞公爵晋侯爵晋人初见于经春秋于
 各国俱以渐进晋虽大国而未主盟以班次为序自
 当先虞国而曰灭下阳邑尔其书灭何胡氏以虢有
 下阳犹秦有潼关蜀有剑岭一伐下阳而虢在其掌
 中矣是灭国之道也亦非也虢在畿内逼近王都下
 阳采地不言灭虢者讳之也
卷九 第 14b 页 WYG0170-0354b.png
 赵氏曰虢公者天子三公下阳其所封国邑也畿内
 之地天子所制以禄公卿大夫士谓之采邑言不得
 有其土地人民惟采取其租税而已此不可与列国
 相争夺者同文故变伐取言灭与戎伐凡伯于楚邱
 变执言伐同虞晋之罪大矣
 熊过氏曰按左疏汉志武王封仲雍曾孙周章弟虞
 仲为泰伯嗣国今解州平陆县东北古河东太阳县
 为虞公世族谱封虞仲庶孙于中国以为虞仲后为
卷九 第 15a 页 WYG0170-0354c.png
 西吴吴者虞省文也亦谓小虢秦武公十二年灭之
 事当在鲁庄时居中国者指今灵宝亦谓西虢罗氏
 路史指为陜之平陆误矣太阳之虞虽公爵而春秋
 所书先大国者皆主兵也故舍宋一再主兵无先齐
 者岂论爵哉虞国于太阳而下阳虢采邑正在河东
 太阳县界故榖梁子以为虞塞邑盖下阳虽虢采邑
 而虢都河南荥阳相去视虞反若稍远季氏遂疑晋
 绛西南相界不须假道不知晋人恐虞以疆埸相援
卷九 第 15b 页 WYG0170-0354d.png
 耳今虞自撒其藩围以近晋不亦愚哉邑而书灭何
 也马融曰虢仲封下阳叔封上阳此言无出也西虢
 自忌父始为卿士寰内诸侯其采天子亲制之其后
 王巡虢守与之酒泉然则皆周邑也少颖林氏言天
 子之地非诸侯所得取故书灭使若国然是也赵企
 明因谓下阳者虢之采取之采虢复何在故书灭然
 不知酒泉桑田桃林华山皆虢略尚在也其后火中
 成军乃取之始可言虢灭耳季氏以下阳即国名别
卷九 第 16a 页 WYG0170-0355a.png
 无灭虢之事故不再书不知孟子明言假道于虞伐
 虢者止谓虢邑耳虢尝衔王命命曲沃伯为晋侯又
 尝同朝王所情好如此金氏谓曲沃赂周必虢公实
 为之请似矣今狡焉思启封疆越国而取其采邑是
 一举而有数失也
 李琪氏曰晋自武公以支代宗非有王命并吞专主
 读无衣之诗虽晋之臣民不能自安也春秋为是黜
 晋不书
卷九 第 16b 页 WYG0170-0355b.png
 虞今解州平陆县东北下阳也上阳在陕县今陕州
 灵宝县南有虢城晋唐叔虞封国在晋阳曲沃武公
 并晋都绛又从新田复命为绛今平阳府绛州绛县
 下阳公榖作夏阳
 晋始见经
秋九月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
 胡传按左氏盟于贯服江黄也荆楚天下莫强焉江
 黄者其东方之与国也二国来定盟则楚人失其右
卷九 第 17a 页 WYG0170-0355c.png
 臂矣乐毅破齐先结韩赵孔明伐魏申好江东虽武
 王牧野之师亦誓友邦远及庸蜀彭濮八国之人共
 为犄角之势也桓公此盟其服荆楚之虑周矣其攘
 夷狄免民于左衽之义著矣
 王樵氏曰张氏曰齐桓谋楚先服此二国皆近楚之
 国也所以远交而孤楚之势此桓公服楚之规模也
 惟宋预盟不烦诸侯也阳榖之会亦同公榖皆以为
 大国言齐宋远国言江黄则以其馀为莫敢不至也
卷九 第 17b 页 WYG0170-0355d.png
 此推言其势之若是非诸侯之果皆与盟也春秋序
 盟会皆从其实无包举之例
 郝仲舆曰江黄楚与国也盟江黄谋楚也说者谓人
 为大夫岂江黄大夫而与齐宋之君齿乎可知书人
 之非微也
 江今光州息县界黄今光州定城废县界贯梁国蒙
 县宋地今归德府北五十里
 贯公作贯泽
卷九 第 18a 页 WYG0170-0356a.png
冬十月不雨
楚人侵郑
 庄三十年楚頵已杀子元用子文为令尹兵势浸强
 故比年侵伐郑
甲子○惠王二十年
三年○齐桓二十九晋献二十卫文三蔡穆十八郑文
 十六曹昭五陈宣三十六杞惠十六宋桓二十五秦
 穆三楚成十五
卷九 第 18b 页 WYG0170-0356b.png
春王正月不雨
夏四月不雨
 榖梁传不雨者勤雨也一时言不雨者闵雨也有志
 于民者也
徐人取舒
 熊过氏曰凡胜国而不用大师为取诗惩荆舒则舒
 乃荆之与国取舒盖剪楚援也取不言灭孙莘老曰
 不绝其祀是也庄二十六年齐伐徐遂服焉意者取
卷九 第 19a 页 WYG0170-0356c.png
 舒出于伯令也许翰谓倚诸齐其后楚灭舒庸则此
 年取而未灭矣然楚自是疾徐而加兵焉桓公合八
 国于匡使诸侯之大夫救徐亦必以舒之故轻师越
 境以袭强国之党而师无他虞东诸侯之势益张江
 黄远来震其威哉
 舒今庐州府舒城县
六月雨
 左传自十月不雨至于五月不曰旱不为灾也榖梁
卷九 第 19b 页 WYG0170-0356d.png
 传雨云者喜雨也
秋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榖
 左传谋伐楚也赵氏曰明年伐楚江黄不与则此说
 非矣夫江黄小国服役于楚齐师至楚二国可以挠
 齐齐故为此会以携之然伐楚江黄不与赵氏以左
 氏为非此又不然二国于楚近于齐远即不心从楚
 何敢以身从齐楚即信二国不敢从齐亦必疑二国
 不能从楚桓公固计此熟矣岂必帅二国之师同至
卷九 第 20a 页 WYG0170-0357a.png
 城下乃云谋伐哉
 季氏曰阳榖在齐之西非江黄便道也宋致二国远
 至于此盖就桓为谋亦欲密其迹耳
冬公子友如齐涖盟
 公羊传涖盟者何往盟乎彼也来盟者盟于我也公
 盖有故不会阳榖是以季友往涖盟或曰听伐楚之
 期也
 公子友榖作公子季友涖公榖作莅
卷九 第 20b 页 WYG0170-0357b.png
楚人伐郑
 左传郑伯欲成孔叔不可曰齐方勤我弃德不祥
 汪氏曰楚师连年加郑齐桓不救而孔叔犹有勤我
 之言盖知于柽于贯于阳榖皆为谋伐楚谋伐楚正
 所以谋救郑也
乙丑○惠王二十一年
四年○齐桓三十晋献二十一卫文四蔡穆十九郑文
 十七曹昭六陈宣三十七杞惠十七宋桓二十六秦
卷九 第 21a 页 WYG0170-0357c.png
 穆四楚成十六
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
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
 王樵氏曰齐桓图伯二十馀年至是始有事于楚犹
 未敢声言伐之也以侵蔡召诸侯借侵蔡以出楚不
 意蔡自庄十四年荆入蔡蔡哀侯折而事楚不通中
 国者二十有四年蔡已入楚则次及于郑蔡郑当楚
 之冲华夷之门户也故齐不得蔡无以及楚侵蔡伐
卷九 第 21b 页 WYG0170-0357d.png
 楚势当然矣公怒蔡姬归之未绝而蔡嫁之说者遂
 谓齐侯以私憾加兵者谬也桓公有志于制楚合九
 国之众兵莫盛焉楚虽强足以一战乃次陉不战以
 待其来折以话言而楚即服虽然荆楚僣王罪之大
 者也包茅不入罪之小者也昭王之不复则非罪矣
 管仲乃舍其大而问其小且及于事之久远不明而
 非其罪者仗义执言固当如是而已乎吁此其所以
 为伯者之师也楚大国也僣王其大恶也我以大恶
卷九 第 22a 页 WYG0170-0358a.png
 责之彼肯弭然受责者哉攻之弗克围之弗下将何
 辞以退故舍其所当责者而及其不必责者庶几楚
 人之为辞也易不尽力以抗我我之服楚也亦易不
 劳师而有功呜呼此其所以为霸者之心也
 苏子繇曰楚人方强齐将绥之以德故次于陉以待
 之既而楚屈完来求盟因而许之虽有诸侯之众而
 不用盖伯者之师求以服人而已非若后世必战胜
 为功也二十八年晋楚战于城濮晋文公退三舍避
卷九 第 22b 页 WYG0170-0358b.png
 楚楚成得臣从之不得已而后战方其退舍而楚还
 则文公亦将不战繇此观之桓文用兵皆求服人而
 不求必胜也
 召陵今许州偃城县东四十五里有召陵而陉在召
 城之南有陉亭
夏许男新臣卒
 苏子繇曰卒于师也不言卒于师师未讫事也曹伯
 庐之卒于会也书曰卒于师讫事也榖梁曰诸侯死
卷九 第 23a 页 WYG0170-0358c.png
 于国不地死于外地死于师而不地内桓师也虽内
 桓师使既讫事不可不地也
 熊过氏曰陉今许州郾城东南四十五里召陵之南
 本蔡地也赵企明因杜氏遂定陉在蔡南为楚地其
 后为楚所并则不可知然谓非颖州陉亭而以为非
 卒于师则误矣师方次陉而许男卒卒在退盟召陵
 之先必以召陵许地遂谓非卒于师则不惟失考地
 理而且昧诸侯薨于路寝之说矣盖不卒于师者属
卷九 第 23b 页 WYG0170-0358d.png
 辞当并下文观之春秋无费辞详于下则略于上也
 郝仲舆曰榖梁为许男死于师不地内桓师非也蔡
 近许许男以病归卒何以知之宣公九年书晋侯卒
 于扈成公十三年曹伯庐卒于师襄公十八年曹伯
 负刍卒于师二十六年许男宁卒于楚定公四年杞
 伯成卒于会凡诸侯客死未有不地者故许男卒于
 其国也
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
卷九 第 24a 页 WYG0170-0359a.png
 公羊传曷为再言盟喜服楚也楚荆蛮也而亟病诸
 夏楚人与狄人交中国不绝如线桓公救中国而攘
 却之卒帖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
 庐陵李氏曰来盟不称使正与齐高子同盖齐桓之
 使高子本欲觇鲁之成败楚成之使屈完本只观齐
 之强弱皆非有前定之盟也高子至而安鲁屈完至
 而服齐春秋所以独以权与二子也榖梁与杜氏得
 之但春秋内鲁则高子止书来盟足矣若屈完则安
卷九 第 24b 页 WYG0170-0359b.png
 得不书于师哉榖梁以于师为前定则非也又曰楚
 子使屈完如师正与齐侯使国佐如师同然晋不能
 服国佐而屈完卒能服齐故国佐止书如师而屈完
 得书来盟国佐不服则盟乃晋人所欲屈完既服则
 盟为齐侯之绩故爰娄盟书及而召陵再书盟书绩
 之说公羊得之榖梁以退师为桓不得志者非也
 陈氏传曰桓公合九国之众以讨楚兵未有盛于此
 者也虽楚强足以一战矣而临楚不战楚人为之诎
卷九 第 25a 页 WYG0170-0359c.png
 使其大夫即盟于师桓公不欲临楚盟屈完退而盟
 召陵不以阻隘不以君违臣不以军容乱国容一动
 而三善得桓公不但以力服人矣
 赵氏曰若不重言盟于召陵则无以知退军乃似盟
 于陉也若惟言盟于召陵则莫知与谁盟又无以示
 退军之礼至公羊以屈完不称使为尊屈完榖梁以
 书屈完来为内桓师则曲矣
 孙明复曰按元年桓公救邢城邢皆曰某师某师此
卷九 第 25b 页 WYG0170-0359d.png
 合鲁卫陈郑七国之君侵蔡遂伐楚书爵者以其能
 服强楚攘夷狄救中国之功始著也故自是征伐用
 师皆称爵焉楚卿未有通于中国者特使卿来重其
 事也
 春秋立言有法屈完来盟于师举其来盟也师地为
 陉至盟于召陵则实徵盟焉其文辞详婉如此来不
 称使非但盟无前定且是时春秋尚未进楚楚人楚
 子辞未有举乐正子杜氏俱作两盟及诸说之权在
卷九 第 26a 页 WYG0170-0360a.png
 完者何支离也
 郝仲舆曰诸侯之师次于陉楚使屈完来师遂退次
 于召陵盟说者曰桓公服楚矣春秋与之非也当是
 时桓公称霸二十馀年诸侯力能抗齐不受盟者惟
 秦与楚秦远而楚近楚屈则东诸侯震而齐益张故
 桓公拳拳以楚为事而心畏楚之强也不得楚盟而
 心畏诸侯轻齐也故先举蔡尝楚以示诸侯而次于
 陉夫次陉无必进之志矣何以知其然也齐果能讨
卷九 第 26b 页 WYG0170-0360b.png
 楚于楚使来当首问其称王问其伐郑问其虏蔡侯
 之罪有辞止无辞进服则止不服则进此堂堂问罪
 之师矣释此不言枝梧远引包茅不贡昭王不复是
 明借以易托之辞苟求完局恐逢彼之怒至战而自
 损也守口如瓶畏敌如虎奚贵为讨哉陈师以出未
 践郢国之郊未觌楚子之面仅仅屈完一来遂振旅
 归归未踰年而楚灭弦矣踰年又围许矣自召陵一
 见楚大夫后同盟有事未闻楚一介一旅从其桀骜
卷九 第 27a 页 WYG0170-0360c.png
 如故也齐何尝能服楚而仲尼与之然则楚不当伐
 与曰春秋诸侯无日不相伐也数诸侯之罪可伐不
 但楚论讨罪之权征伐不在齐谓王室不尊乎无如
 子颓叔带之难惠襄之播迁矣然而非楚也谓中国
 不安乎无如狄灭邢卫戎入曹鲁内乱晋亡虢郑伐
 许齐灭遂灭谭迁阳降鄣伐宋非独楚也谓夷猾夏
 乎楚本非夷也管仲让楚不谓猾夏而后儒以为猾
 夏谬也春秋以夷猾夏者莫如狄与夷齐不能攘而
卷九 第 27b 页 WYG0170-0360d.png
 欲攘楚左也故孟子曰春秋无义战仲尼之徒无道
 桓文之事者召陵城濮皆所谓搂诸侯以伐诸侯三
 王之罪人也仲尼奚取焉
 召陵楚地
齐人执陈辕涛涂
 公羊云涛涂说桓公令师滨海而归陷沛泽之中顾
 而执涛涂王樵氏曰按齐实未尝滨海而归安从有
 陷师沛泽之事秋及江黄伐陈江黄皆汝旁国而近
卷九 第 28a 页 WYG0170-0361a.png
 陈自伐楚归就令伐陈则路繇陈郑明矣涛涂之言
 虽私其国然不听则已何至勤师以讨盖陈蔡二国
 终以近楚尝有贰心今不欲齐师反而繇已有厌苦
 之心齐人以为此叛齐即楚之渐故因归师以威之
 坚其意耳观再侵而陈乃成则陈初未肯服也陈不
 心服桓再兴师得其成而后已盖定陈之从齐非专
 以涛涂也
 辕公榖作袁
卷九 第 28b 页 WYG0170-0361b.png
秋及江人黄人伐陈
 左传秋伐陈讨不忠也不忠二字下语最确则知陈
 向非心服矣此齐及不书齐者蒙上文也
 王樵氏曰按江黄虽从齐然不敢明出师以助伐楚
 故陉之师江黄不与顺小国之情且使整旅保境以
 待事也至有讨陈之举而用之然齐桓之计失于是
 矣使小国侵伐结怨深雠而我救或不能及不反以
 快敌而负小国效顺之心哉
卷九 第 29a 页 WYG0170-0362a.png
 孙明复曰凡内师无不与谋而出会者故君大夫将
 皆言会必微者而后言及盖会以合谋君与国卿之
 事也及则受成命于国微者之事也义与内盟称及
 称会者不同经书及伐唯此与桓十七年及宋人卫
 人伐邾二事桓十二年及郑师伐宋蒙上文公会盟
 庄八年师及齐师围郕讳公书师不入此例
八月公至自伐楚
 榖梁云后事小则以前事致何氏以为危之皆非此
卷九 第 29b 页 WYG0170-0362b.png
 举原为伐楚陈乃乘便为之故以伐楚致吴氏为重
 大其事且以师出三时见久役之劳是也
葬许穆公
 左传卒于师葬之以侯礼也凡诸侯薨于朝会加一
 等死王事加二等于是有以衮敛
 穆公作缪
冬十有二月公孙兹帅师会齐人宋人卫人郑人许人
曹人侵陈
卷九 第 30a 页 WYG0170-0362c.png
 陈蔡邻楚朝夕急势难心服蔡已被侵不必言陈侯
 身虽与召陵之盟而心未尝一日不在楚也齐桓公
 借申侯之谮执涛涂秋与江黄伐陈冬又会七国侵
 陈以兵威慑之自是首止之盟新城之围洮之盟陈
 无不与威陈者所以制楚也不然涛涂谋国忠言执
 以示法足矣奚必牵连诸国两次侵伐哉
 侵浅事也一侵楚后无以慑之此后衣裳之会十一
 兵车之会四蔡竟不来杨子以斁论桓恐非而胡氏
卷九 第 30b 页 WYG0170-0362d.png
 遂以魏武才得荆州而张松见忽唐庄自矜取汴而
 高氏不朝为比且曰称人以执所以罪之矣
 兹公作慈
 霸国大夫会诸大夫侵与国自此始
丙寅○惠王二十二年
五年○齐桓三十一晋献二十二卫文五蔡穆二十郑
 文十八曹昭七陈宣三十八杞惠十八宋桓二十七
 秦穆五楚成十七
卷九 第 31a 页 WYG0170-0363a.png
春晋侯杀其世子申生
 申生自缢而书杀书晋侯书世子蔽其罪在晋侯也
 董仲舒氏曰公子目夷复其君终不与国祭仲已与
 后改之晋荀息死而不德卫曼姑拒而弗内此四臣
 事异而同心其义一也目夷之弗与重宗庙祭仲与
 亦重宗庙荀息死之贵先君之命曼姑拒之亦贵先
 君之命也事虽相反所为同俱是重宗庙贵先君之
 命耳难者曰公子目夷祭仲之所为皆存之事君善
卷九 第 31b 页 WYG0170-0363b.png
 之可矣荀息曼姑非有此事而所欲恃者皆不宜立
 者何以得载乎义春秋之法君立不宜立不书予君
 之得立也君之立不宜立者非也既立之大夫奉之
 是也荀息曼姑之所得为义也
杞伯姬来朝其子
 伯姬归宁成风因见其子于公时年十岁是年德公
 卒即朝之子立是为成公
 榖梁传诸侯相见曰朝伯姬为志乎朝其子也伯姬
卷九 第 32a 页 WYG0170-0363c.png
 为志乎朝其子则是杞伯失夫之道矣诸侯相见曰
 朝以待人父之道待人子非正也故曰杞伯姬来朝
 其子参讥也
 高氏曰先王之制诸侯未冠而即位谓之童子侯童
 子侯不朝盖不可以成人之礼接之也伯姬归杞方
 十三年有子必尚幼稚如之何而胜朝乎
 王樵氏曰伯姬归杞方十五年有子必尚幼是年杞
 惠公卒昔曹伯有疾遣其世子射姑来是时惠公疑
卷九 第 32b 页 WYG0170-0363d.png
 亦有疾朝其子而伯姬俱来盖托之于鲁也
夏公孙兹如牟
 左传如牟娶焉
 郝仲舆曰其事不可考未闻大夫娶而书者必有故
 姜廷善曰牟自来朝后属于鲁齐桓事从简便不令
 小国与会而贡赋则助大国供事鲁人以从齐征伐
 会盟之故使兹如牟取贡赋之助未可知也左氏谓
 兹以私娶行恐非
卷九 第 33a 页 WYG0170-0364a.png
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世子于
首止
 左传会于首止会王太子郑谋宁周也
 汪氏曰晋制皇太子在三恪下宋升太子在三恪之
 上齐梁陈因之隋制皇太子与会设坐于御东南西
 向唐制朝贺首皇太子次上公
 初惠王娶陈妫为后生太子郑后母惠后生叔带王
 以惠后故将废郑而立带故齐桓帅诸侯而会之以
卷九 第 33b 页 WYG0170-0364b.png
 定其位世子不名而殊会尊之也苏子繇曰首止之
 会非王志也帅诸侯而定世子为义也然而诸侯不
 以王命而会世子世子不以王命而出会诸侯衰世
 之事也书及者有鲁公在是内辞书法榖梁曰及以
 会尊之也啖叔佐曰齐不敢为会主故言及皆非也
 张洽氏曰杜氏曰陈留襄邑东南有首乡襄邑今属
 拱州然以为卫地则非也
 首止公榖作首戴
卷九 第 34a 页 WYG0170-0364c.png
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止
 公羊传诸侯何以不序一事而再见者前目而后凡
 也
 赵子常曰榖梁传无中事而复举诸侯何也尊王世
 子不敢与盟也尊则其不敢与盟何也盟者不相信
 也故谨信之不敢以所不信而加之尊者陈氏传曰
 会而后盟间有异事书诸侯盟于某则有不盟者也
 此其言诸侯则王世子不与盟也是故会有周人盟
卷九 第 34b 页 WYG0170-0364d.png
 无周人书会于某某日诸侯盟则齐桓之孙也会有
 周人盟有周人书会于某但曰某日盟则晋厉之伉
 也
 是役也树太子以胁惠王惠王必不惬王世子块然
 受诸侯之尊己而立乎其位世子必不安当是时诸
 侯必不以定嫡显言世子亦必不以定位出会左氏
 曰会于首止谋宁周也谋之一字最得本旨或者更
 以左氏为失载非也盖齐桓伐楚一师已声大义于
卷九 第 35a 页 WYG0170-0365a.png
 天下必告成献捷于天子天子不可下盟奉世子以
 涖焉而世子之位固己定矣如列国诸侯即负大罪
 而已列于会则位定而不讨也然此一事三传皆无
 明文左公仅寂寥一二语耳若榖梁累累数十言止
 言诸侯尊王世子于首止齐桓不享觐世子含王命
 会齐桓为变之正而不及子带一字郑伯逃归不盟
 左传载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汝以从楚辅之以
 晋可以少安此亦为郑计耳亦未尝及子带也予谓
卷九 第 35b 页 WYG0170-0365b.png
 此俱是当时君臣父子意中事使人心知默会潜消
 于无形而不使觉乃足贵耳果若人言则人子为植
 党人臣为胁君世子果有人心即一朝举全盛之天
 下挈而与之当不忍受夫子必不轻下一笔以助其
 澜故左传谋宁周三字真化笔也不减经文矣
 杜氏以首止为卫地即今睢州之首乡此去雒阳七
 百里恐世子不能远出
郑伯逃归不盟
卷九 第 36a 页 WYG0170-0365c.png
 胡氏曰平丘之盟恶也请鲁无勤是以为幸故直书
 曰公不与盟首止之盟善也犯众不盟是以为贬故
 特书曰郑伯逃归逃者匹夫之事也
楚人灭弦弦子奔黄
 江黄道柏者齐之睦而弦之姻也灭弦者图四国之
 渐也楚于是始灭中国矣
 弦即今光山县
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卷九 第 36b 页 WYG0170-0365d.png
冬晋人执虞公
 左传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八月晋侯围上阳冬
 十二月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遂袭虞灭之执
 虞公修其职贡于王
 胡传公羊子曰虞己灭矣其言执何不与灭也灭者
 亡国之善辞上下之同力也若夫虞公地之缊于晋
 久矣晋命行乎虞民信矣其曰晋人执之者犹众执
 独夫耳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为独夫商纣是也
卷九 第 37a 页 WYG0170-0366a.png
 贵为诸侯富有一国而身为独夫虞公是也其曰公
 者非存其爵犹下执之之词也不言以归验其为匹
 夫之实也书灭下阳于始而记执虞公于后可以见
 弃义趋利黩货无厌之能亡国败家审矣
 赵子常曰春秋凡灭无不书虞己灭矣曷为不言灭
 讳灭也曷为于此焉讳之春秋诸侯有相灭者矣未
 有灭天子寰内之国者于是晋人灭虢又灭虞恶其
 灭寰内诸侯以偪天子故为王室讳之也此以归之
卷九 第 37b 页 WYG0170-0366b.png
 其但言执之何讳不言灭则言执不言以归也春秋
 笔削不足以尽义而后有变文故灭虢不书灭下阳
 不言取灭虞不书执虞公不言以归以不书为王室
 讳则变文以明晋罪也虞公何以不名上公故不名
 也
 熊氏曰林少颖言圣人不忍周衰诸侯再取其地故
 不斥言灭而但言执此言非也春秋治其名实者也
 宁有不忍周衰没其亡地之实者乎灭下阳晋据而
卷九 第 38a 页 WYG0170-0366c.png
 有之者也虢公丑奔京师未尝执也故书其重重在
 地也虞灭而修其职贡于王谓输其甸服之贡则虞
 公犹存于国置之而不得他去其事与下阳异而执
 天子三公重在人也
 啖氏曰春秋时以强暴弱执诸侯皆称人乱词也
 苏子繇曰虞公之不名未通也凡执诸侯称侯以执
 伯讨也称人以执私执之也执诸侯重于执大夫故
 得以斥其君也
卷九 第 38b 页 WYG0170-0366d.png
丁卯○惠王二十三年
六年○齐桓三十二晋献二十三卫文六蔡穆二十一
 郑文十九曹昭八陈宣三十九杞成公元年宋桓二
 十八秦穆六楚成十八
春王正月
夏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伐郑围新城
 左传以其逃首止之盟故也
 王樵氏曰伐而不服故围新城合六国之师围新造
卷九 第 39a 页 WYG0170-0367a.png
 之邑宜若振槁然围而不举见桓公以德绥郑志不
 在于为暴也子常以为惮遇楚师榖梁以为桓之帖
 楚为仅矣者非也
 新城今禹州之密县
秋楚人围许
 左传楚子围许以救郑诸侯救许乃还
诸侯遂救许
 郑已坚志从楚许与郑世仇国在郑之西实界楚郑
卷九 第 39b 页 WYG0170-0367b.png
 之间中国诸侯藉许以制郑适楚之路楚人之围实
 欲得许以为郑声援非止攻其所必应以解新城之
 围也黄正宪氏曰救稍缓则楚必入许将据其要害
 与郑相为犄角以制我矣故遂释围以救之此见齐
 桓不为敌所制如前缓于救卫而急于救邢皆伯主
 权时应变之术耳胡康侯但曰善之尤而不言所以
 尤善之意是明于书法而或未知兵法也
公至自伐郑
卷九 第 40a 页 WYG0170-0367c.png
 王樵氏曰按左传载蔡穆侯将许僖公见楚子面缚
 衔璧夫楚本围许以救郑诸侯救许郑已解围楚师
 亦退许有何惧乃随蔡侯为灭国之礼乎若尔许已
 从楚齐何故不伐许乎八年许男即会盟于洮岂既
 尝降楚而又即齐如是之速也左史楚人辞多右楚
 其诬明矣况面缚者围急而出降之事也秋救许楚
 子已还至冬则围解在数月之后乃无故而行此乎
 且引微子面缚尤妄也纣之末年微子行遁商书有
卷九 第 40b 页 WYG0170-0367d.png
 明文矣谓之出迪谓之行遁则去于商未亡之前其
 踪迹必不可物色矣周师至而面缚衔璧亦非微子
 之事也武庚也
戊辰○惠王二十四年
七年○齐桓三十三晋献二十四卫文七蔡穆二十二
 郑文二十曹昭九卒陈宣四十杞成二宋桓二十九
 秦穆七楚成十九
春齐人伐郑
卷九 第 41a 页 WYG0170-0368a.png
夏小邾子来朝
 杜元凯曰郳黎来也邾之别封曹姓故曰小邾始得
 王命来朝也
 小邾子公作小邾娄子
郑杀其大夫申侯
 左传郑杀申侯以说于齐且用辕涛涂之谮也
 熊过氏曰申以邑为氏即今信阳州本楚邑也侯者
 名也左氏谓陈涛涂怨申侯反已于齐谮而杀之若
卷九 第 41b 页 WYG0170-0368b.png
 然则申侯盖忠于齐者杀之是怒齐也何名为说按
 申侯始反涛涂之言虽齐所说然美其赐城将以为
 叛齐侯入其谮久矣齐既赐申侯又难遽杀故郑杀
 之所以悦齐
 季明德曰凡别族之臣以名系氏贵戚之臣称公子
 公孙皆为卿者也置卿因国大小大国三卿次国二
 卿小国一卿皆命于天子若大夫则诸侯自命而以
 名通此礼之常而卿大夫之所以别也春秋时凡为
卷九 第 42a 页 WYG0170-0368c.png
 卿者皆不请王命矣故于其见杀皆不称卿而谓之
 大夫王制以卿为上大夫而下言大夫又别于上中
 下三等前后自相牴牾至以次国二卿小国一卿命
 于其君而不命于天子则于礼尤为不通汉儒附会
 之说其亦不察于诸侯不书卿而书大夫之义矣然
 卿必有职如太宰司空之类皆官名也春秋于大夫
 未有书其官者见其非公选也当时用人或以私爱
 而登庸或以世官而承袭官无专职兼摄无常皆德
卷九 第 42b 页 WYG0170-0368d.png
 不称其任者也非义所系则略而不书耳胡康侯以
 为不书官者不与其自为卿也夫鲁之单伯郑之祭
 仲皆命大夫也而亦不书官岂系于不命而自为卿
 乎张主一以为宋统承先王得自命官故有司马司
 城之书亦非也盖司马司城义系于官耳若宋果得
 自命则华向皇乐之族以贵卿而见于经者亦多矣
 何以悉不书官乎皆不通之论也
秋七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宁毋
卷九 第 43a 页 WYG0170-0369a.png
 左传谋郑故也齐侯修礼于诸侯诸侯官受方物郑
 太子华曰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实违君命君去之
 以为成管仲曰君其勿许齐侯辞焉冬郑伯使请命
 于齐
 或曰左传以为谋郑非也郑既杀申侯以说齐桓矣
 何以谋为然观前后传文郑伯恐桓公不解其杀申
 侯之故先使子华求通谢过以求盟至冬郑伯使请
 盟于齐必郑君身亲之盟乃成也观下郑伯乞盟可
卷九 第 43b 页 WYG0170-0369b.png
 
 宁母今兖州鱼台县地近曹
曹伯班卒
 班公作般
公子友如齐
 杜氏曰罢盟而聘谢不敏也
冬葬曹昭公
 左传闰月惠王崩襄王恶太叔带之难不发丧而告
卷九 第 44a 页 WYG0170-0369c.png
 难于齐
己巳○惠王二十五年崩
八年○齐桓三十四晋献二十五卫文八蔡穆二十三
 郑文二十一曹共公襄元年陈宣四十一杞成三宋
 桓三十秦穆八楚成二十
春王正月公会王人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世子
款盟于洮郑伯乞盟
 左传盟于洮谋王室也郑伯乞盟请服也襄王定位
卷九 第 44b 页 WYG0170-0369d.png
 而后发丧
 熊过氏曰谋子带于首止之会世子已定位矣谓惠
 王崩襄王患太叔带之难惧不立不发丧而告难于
 齐乎则盟洮之后位亦当定何至历四时始以崩讣
 乎宁毋之盟子华在焉郑伯未盟也郑伯之逃本出
 王意郑将寻盟故王人下齐为郑求解焉此以属辞
 知之王樵氏曰秘不发丧难于经年而叔带乃襄王
 亲弟非外国远人亦难以秘丧为欺也此谋为谋王
卷九 第 45a 页 WYG0170-0370a.png
 室则不可知惟秘丧决不可信或曰宁毋及洮两合
 诸侯皆为郑也
 公羊传王人微者也曷为序乎诸侯之上先王命也
 何休氏曰王人衔王命会诸侯诸侯当北面受之故
 尊序于上杜元凯曰王人法不与诸侯盟此王室有
 难使之出盟也榖梁传兵车之会也
 赵氏曰周礼巡狩则有方岳之盟不巡狩则有殷同
 之盟王官临之而已王官犹不盟况卿士乎夫盟以
卷九 第 45b 页 WYG0170-0370b.png
 结信非所以施于尊者是以葵丘之盟齐桓盛时也
 宰周公不与皋鼬之盟晋弗伯久矣刘子不与其次
 则黄父之盟王叔桓公临之以谋不协犹为近之经
 书王人与诸侯盟自洮始天子将崩世子近惧子带
 之难远惩子颓之祸王臣出盟诸侯事非得已不必
 讳也晋文一战而伯作王宫致天子天子命为侯伯
 犹不能自信于诸侯而亲屈王臣于践土襄王策命
 晋侯专征犹不能委任方伯而复使大臣盟诸侯于
卷九 第 46a 页 WYG0170-0370c.png
 王所是以天子与斯盟也故经没王子虎不书使若
 诸侯自相与盟者为王与晋侯讳之也传言王子虎
 实盟诸侯故于翟泉释曰寻践土之盟也使践土之
 盟而王子不与则翟泉盟王子何与焉柯陵晋久不
 竞而厉公有鄢陵之绩鸡泽悼公初兴而未集平丘
 晋不复伯其请王臣出会犹曰假公义以建盟主而
 立中国庶几天下知有王室而已虽皆与盟不足讳
 矣至于黄池鲁君会晋侯及吴夫差而单平公与焉
卷九 第 46b 页 WYG0170-0370d.png
 则未知何以为礼何以为辞乎故经没单子不书为
 周室讳也盖春秋于是终焉
 庐陵李氏曰此会以齐侯辞郑世子之事观之则与
 首止相类盖首止正天下之人伦而此正一国之人
 伦也以诸侯官受方物之传观之则与邢丘相类盖
 此明王室之贡而邢丘亦改命朝聘之类也正义曰
 周礼大行人云侯服贡祀物甸服贡嫔物男服贡器
 物采服贡服物卫服贡材物要服贡货物王室盛明
卷九 第 47a 页 WYG0170-0371a.png
 之时每国贡有常赋天子衰诸侯惰慢故伯主总帅
 诸侯量其国之大小号令所出之物以贡天子也
 洮今濮州南
 陈世子款下公有郑世子华
夏狄伐晋
 报采桑之役也狄近晋而远齐齐晋又未尝通也吴
 幼清谓桓公不能攘过矣
秋七月禘于太庙用致夫人
卷九 第 47b 页 WYG0170-0371b.png
 此一夫人或为哀姜非也哀姜淫恶与庙当绝桓公
 杀之何虑于齐或为僖公妻见于阳榖者亦非也夫
 纳币逆女不见于经无所考据或以为胁于媵女先
 至者亦非也齐楚同强齐女为夫人楚女岂肯降心
 为妾况鲁自桓以下皆娶于姜无此事理然则如何
 刘向曰夫人成风也孙明复从榖梁以夫人为成风
 曰禘天子大祭夫人成风也成风僖公妾母嫁非庙
 见不得与祭僖公既为君欲尊其母故因此秋禘用
卷九 第 48a 页 WYG0170-0371c.png
 夫人之礼致于太庙使之与祭也妾母称夫人僣之
 大者故不言风氏以示贬孙氏说已得之特以不言
 风氏为贬还未尽僖公止有一母国人止是一尊是
 时而书夫人舍成风何人哉此与孙齐至齐书夫人
 不同苏氏又谓成风夫人春秋以为非正而不可废
 故与之不足之文公榖皆以不称姓为立妾之贬议
 论纷纷予谓礼可以义起不可槩以嫡妾论也哀姜
 以淫缢死义绝庄公得罪宗庙僖公虽请于齐而葬
卷九 第 48b 页 WYG0170-0371d.png
 以夫人之礼亦姑以修情面耳决不祔于庙也不祔
 庙则父无配姑无祔其可乎僖公既以次立为鲁君
 母以子贵则成风将终不得为夫人乎此正与汉文
 帝以薄太后配高祖同故曰礼可以义起不可槩以
 嫡妾论也
 郝仲舆曰僖公夫人声姜也不书氏公夫人不别也
 远则氏以别之归鲁不书何也无故不书文哀出三
 姜故详也鲁禘非礼五月禘非时致夫人用禘是以
卷九 第 49a 页 WYG0170-0372a.png
 夫人禘也诸传谓祔哀姜哀姜无祔礼五年而后袝
 乎非也
 范守己氏曰夫人声姜也致者婚礼所谓三月庙见
 也或曰经传无据何以知为声姜曰僖公之立至是
 八年矣前此未有书夫人者后三年书公及夫人姜
 氏会齐侯于阳榖则所谓夫人姜氏岂不娶而自至
 哉故知是岁用致夫人为公娶也
 邹肇敏曰夫人榖梁以为成风其说与刘向同而孙
卷九 第 49b 页 WYG0170-0372b.png
 明复从之卓去病之论尤确愚读公羊传注更有疑
 焉僖二十年西宫灾何休注云僖公为所胁以齐媵
 为嫡楚女废西宫而不见恤悲愁怨旷所生此言似
 非凿空则窃意夫人即声姜而前此不书纳币逆女
 者以原非正配也赵子常疑声姜是僖为公子时所
 娶故婚礼不见于经今观何休以齐媵为嫡之说或
 僖公先是所娶元妃已卒于未为君之日声姜乃其
 继室如惠公之声子或僖公未有伉俪先畜嫔御声
卷九 第 50a 页 WYG0170-0372c.png
 姜抑如庄公之孟任或声姜与楚女本俱媵妾而后
 之升坠异或僖为公子时已娶楚女及即位后见胁
 于齐不敢正其夫人之号又不欲遽以声姜为嫡故
 迁延至是而后致欤盖自屈完受盟齐已帖楚一栖
 固莫能两雄矣春秋时诸侯以妾为妻者比比齐桓
 特为申此禁然伯者假之且不能自守其禁纵未尝
 胁鲁安能使鲁之不犯哉禘而致者昔未庙见今乃
 庙见也其后哀公欲立公子荆之母为夫人宗人衅
卷九 第 50b 页 WYG0170-0372d.png
 夏对无其礼盖不欲引僖之禘致以逢君可耳至所
 谓自桓以下娶于齐亦止言其大槩昭不娶吴定不
 娶杞乎安在所娶之尽齐姜则安必声姜之为正娶
 也者故以致夫人属声姜似为得解范守已氏亦意
 致夫人之为声姜矣第谓娶合礼故春秋不书书其
 三月庙见禘致之戾礼者则犹之肤说而已
 或问以上二解一是必有一非夫人定当谁属予再
 四思之二说皆是也何以證之以閟宫之诗證之诗
卷九 第 51a 页 WYG0170-0373a.png
 述曰僖公八年始用郊禘史克赋閟宫夫此春秋禘
 于太庙用致夫人之年也今观閟宫之八章云令妻
 寿母以妻与母叠称当时妇姑必同与庙祭兼致崇
 号春秋若止书用致夫人风氏则遗其妇若止书致
 夫人姜氏则遗其姑若并书用致夫人风氏姜氏则
 并妻于母尤觉不伦况成风及声姜前此素未尝为
 夫人安得遽称夫人某氏若书致某氏为夫人则某
 氏之上又无书母书妻之理故第槩之曰用致夫人
卷九 第 51b 页 WYG0170-0373b.png
 而不言其为谁氏也者则词固有所难尽也雅咏思
 齐先太任后太姒鲁颂乃以令妻先寿母徒取叶韵
 此岂立言之体哉于是益知春秋书法之精融不可
 易而彼或以不书风氏为贬或以不书姜氏为所讥
 不在齐女者皆未深究其义焉耳然则致夫人礼欤
 曰其致成风不失为母以子贵所谓礼可义起也其
 致声姜以媵干中宫之位则非礼也一言而曲直寓
 孰谓春秋可以例测哉
卷九 第 52a 页 WYG0170-0373c.png
冬十有二月丁未天王崩
 左传冬王人来告丧难故也是以缓
 赵氏曰左氏云七年闰月惠王崩襄王恶太叔之乱
 不发丧而告难于齐八年正月会于洮谋王室也襄
 王定位而后𤼵丧据此则正月二月位已定何至十
 二月而后告丧诸侯乎左氏殆不足凭也吴氏谓惠
 王前年冬有疾而今年冬乃崩者近之
庚午○襄王元年
卷九 第 52b 页 WYG0170-0373d.png
九年○齐桓三十五晋献二十六卒卫文九蔡穆二十
 四郑文二十二曹共二陈宣四十二杞成四宋桓三
 十一卒秦穆九楚成二十一
春王正月丁丑宋公御说卒
 高忠宪曰不葬鲁不会也赵氏曰迫于葵丘之会也
 正月公榖作二月御公榖作禦
夏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
 左传会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
卷九 第 53a 页 WYG0170-0374a.png
 陈氏传曰桓之会有天子之事三于洮王人同盟焉
 于葵丘宰周公不敢同盟焉盟于首止不但不同盟
 也而率诸侯以会世子桓知节矣
 榖梁曰宋称子何也未葬之辞也礼柩在堂上孤无
 外事今背殡而出会以宋子为无哀矣左氏未葬而
 襄公会诸侯故曰子凡在丧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熊氏曰葵丘晋地在河东汾阴杜氏及国名记并指
 陈留外黄宋地庄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
卷九 第 53b 页 WYG0170-0374b.png
 则临淄西界齐地知不然者唐孔氏谓传言齐侯不
 务德而勤远略西为此会则此地远处齐西不得近
 在临淄也汾阴晋地故晋侯欲往会之若宋则晋齐
 素不通何缘欲往且宋在齐南不得为西孔氏以盟
 无晋侯遂谓非晋地不知晋侯以宰孔言还不会尚
 安得盟哉据史记襄王使宰孔锡桓公彤弓矢大路
 矣而经不书啖氏曰桓公之伯不书锡命盖有微旨
 也按葵丘临淄西界今睢州熊氏泥远略之说以为
卷九 第 54a 页 WYG0170-0374c.png
 晋地在河东汾阴夫齐晋素不通好岂其远会晋地
 哉宰孔谓远略盖槩指北伐山戎南伐荆楚耳非仅
 以此西会为远也
 姜廷善曰文王都丰分岐周故地为周公旦召公奭
 之采邑即今凤翔府岐山县至平王以西都与秦故
 二公别于东都受采仍存周召之名而已非西周矣
 今绛州垣曲县有召亭盖召公邑亦东周畿内地而
 周地无闻焉岂亦近于成周者耶周为采邑起于周
卷九 第 54b 页 WYG0170-0374d.png
 公旦其元子伯禽既封于鲁采邑当以其次子世守
 则春秋中凡言周公者皆公旦之裔矣葵丘在今临
 淄县西二十里杜氏以为陈留外黄县非也
秋七月乙酉伯姬卒
 榖梁传内女也许嫁而死则以成人之丧治之
九月戊辰诸侯盟于葵丘
 赵子常曰桓公有事诸侯二十馀年矣其盟会之故
 非以求诸侯则以谋王室也至葵丘而中夏小康王
卷九 第 55a 页 WYG0170-0375a.png
 室安诸侯信之其规模方略于是甫定则莫盛于斯
 矣
 公羊传贯泽之会桓公有忧中国之心不召而至者
 江人黄人也葵丘之会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国
 九国谓叛者多耳非实有九国也宋儒赵鹏飞云葵
 丘之会惟六国会咸牡丘皆七国会淮八国宁有九
 国乎公羊本意谓一震矜而九国叛犹汉纪云叛者
 九起云尔赵氏如数求之真痴人说梦也古人言数
卷九 第 55b 页 WYG0170-0375b.png
 之多止于九逸周书云左儒九谏于王孙武子善攻
 者动于九天之上善守者伏于九地之下此岂实数
 耶楚辞九歌乃十一篇九辩亦十篇宋人不晓古人
 虚用九字之义强合九辩二章为一章以协九数兹
 又可笑
甲子晋侯佹诸卒
 甲子公作甲戌佹公榖作诡
冬晋里克杀其君之子奚齐
卷九 第 56a 页 WYG0170-0375c.png
 榖梁传其君之子云者国人不子也不正其杀世子
 申生而立之也陈氏传曰遇弑虽未踰年称君此其
 称君之子何献公杀申生绌重耳夷吾而立其嬖子
 晋之乱献公为之也故奚齐不称君而称君之子
 王樵氏曰按奚齐齐舍皆未踰年书奚齐曰其君之
 子书齐舍曰君舍舍正而奚齐不正也
 左传齐侯以诸侯之师伐晋及高梁而还讨晋乱也
 令不及鲁故不书
卷九 第 56b 页 WYG0170-0375d.png
 杀公作弑
 
 
 
 
 
 
 春秋辩义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