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
卷八 第 1a 页 WYG1240-075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金文靖集卷八
            明 金幼孜 撰
 记
  赐进士题名记
国朝稽古为治设科取士期在登庸贤俊以裨治化列
圣相承益重其选数十年间誉髦奋兴布列中外所以
阐鸿猷而宣教化者率由是出皇上嗣承大统尤深著
卷八 第 1b 页 WYG1240-0756b.png
意虑选拔或滥也申宾兴解额之制思用人适均也限
南北取士之规故科目之愈严而士之所以自期待者
益重而不敢忽焉乃宣德五年适当论造之期故事以
三月朔旦天子临轩亲策之时车驾谒祭先陵礼部奏
请试期诏更是月望日先是连日阴雨及廷试霁景澄
明士皆欢悦各罄其所欲言翊日复雨传胪之旦复霁
洎锡宴上表竣事而雨复作于乎非上天敷佑以相文
明之运其曷克若是哉是科得进士林震等百人礼部
卷八 第 2a 页 WYG1240-0757a.png
尚书臣濙循旧制请刻石题名以贻永久上以命臣幼
孜撰文以纪之惟天之生才也不偶故上之取才也亦
不易学校以教之宾兴以造之临轩亲策以试之复揭
榜题名以荣之固将望其有益于天下国家也钦惟皇
上圣神文武祗承祖宗敬事上天孜孜求贤以图治理
故天心眷佑于取士之际丕示显休为千万载文明之
徵昔宋天圣中策士胪传至韩琦太史奏日下五色云
见群臣称贺后琦卒以相业为宋名臣今百人中岂无
卷八 第 2b 页 WYG1240-0757b.png
琦辈其人足以当其兆者诸士子尚勉焉饬躬励行措
诸事业以副皇上求贤之盛意以不愧科目取士之令
典庶几俪美前人有光国家俾后之见之者知今日之
徵不徒然也谨记
  重修苏州府庙学记
苏为东南都会学校人才实为诸郡先昔宋景定间范
文正公仲淹请于朝始建先圣庙学于吴盖割钱氏南
园之地而为之者也荏苒三百馀祀荐历兵燹屡兴屡
卷八 第 3a 页 WYG1240-0757c.png
废而比年以来其文庙学舍倾圮渐不可支永乐甲辰
秋临江陈孟浩来典教是郡顾而叹曰学校风化之夲
乃不振若此其何以称崇仰以作兴士类适监察御史
李立按临吴中孟浩以其事白之乃力赞其成为裒大
家富室之有力者俾出金榖而协助焉孟浩复与司训
马寿钱绅韩旸各捐已俸以为之倡于是鸠工庀材首
新大成殿增塑像次新明伦堂傍饰斋庑室庐次及池
桥亭槛阶戺垣墉靡不完缮是役也工不劳民费不出
卷八 第 3b 页 WYG1240-0757d.png
官而岿然更新于一旦之顷往来者但视其成而不知
其所以成也孟浩请予记其事予不敢辞则为之言曰
学所以明人伦不可一日废学校其可一日废耶士游
于其间其理则仁义礼智其器则君臣父子夫妇长幼
朋友其文则易诗书春秋礼乐若是者岂徒托之空言
盖欲明其道以充其性密察于几微致谨于践履积累
以至乎浃洽扩充而极于广大此则学之之要所以成
已成物者不外乎是矣吴素称礼义之乡宗工钜儒后
卷八 第 4a 页 WYG1240-0758a.png
先相望他未暇论有若吾文正公之清脩博雅文章事
业光明俊伟至今为天下重士生于斯游于斯必取法
于公无眩于邪说无夺于利诱充其内以达夫外他日
出而临民则思为良吏立朝则思为名臣真履实践以
求无负于所学无愧于先达则孟浩所以拳拳于斯文
者岂空言而已哉因悉记其事并书其说如此俾归而
刻诸且以示后之典教事者尚思自勉以继于无穷焉
是为记
卷八 第 4b 页 WYG1240-0758b.png
  武进县庙学重脩记
武进旧有学在毗陵郡城之东二里许创自有宋至元
而继脩之国朝洪武初宰邑者复新而大之岁久夫子
庙洎学宫渐至倾圮永乐甲辰训导覃怀逮宏率诸生
王忠辈脩之时前进士白瑜判陈州以内艰家居慨欲
协相其成首捐赀为倡遂募财鸠工粗复其旧洪熙改
元今都御史熊君元节以大理卿承命巡抚过郡谒学
尝督有司脩葺未克讫事宣德丁未鄱阳进士蔡贵来
卷八 第 5a 页 WYG1240-0758c.png
尹兹邑留意学政视学规制稍隘乃捐俸货民之隙地
于灵星门东创三门又于讲堂后劝民分地十馀寻植
以竹树正泮池之偏增筑馔堂射圃使复其常于是庙
貌有严堂庑有序讲诵有所像设藻绘焕然一新而至
是可谓大备矣其郡人礼部尚书胡公原洁叹脩复之
难念继葺者之不易乃来属予记之惟人才之兴夲于
学校而学校之兴系乎宰民者之贤否今观是学之成
其创脩前后累累有人固不俟乎宰民者矣然非贵之
卷八 第 5b 页 WYG1240-0758d.png
卒其成功其能完美壮观若是之盛哉虽然君子之为
政有先后而学校之教有夲末贵之为政能急于兴学
可谓知所先后矣而世之学者徒事于决科名钓利禄
之计于夫为学之夲漫不加省是可乎哉夫微而性命
道德之蕴显而君臣父子之伦日用事为之故莫非民
彝物则之所在也学之者必察乎此端诚意正心之功
造穷神知化之妙以达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要而后
其夲立于内夫如是则所谓科名利䘵之自外至者有
卷八 第 6a 页 WYG1240-0759a.png
不足计矣是固掌教者之任而宰民者亦讵能辞其责
哉尚勉焉端为教之夲以率励其士子而振起俗尚之
弊将见异时贤才之兴皆道德明秀出而为国家恢宏
政治而尧舜其君民卓然为当代名臣则于斯学岂不
重有光乎是又建学之意不可不书
  龙川县治重脩记
龙川古循州在禹贡为扬州之域秦并天下置南海郡
龙川𨽻焉龙川为县自汉唐五代迄于宋元兴废不一
卷八 第 6b 页 WYG1240-0759b.png
洪武中尝经寇掠民户散亡所存者仅八里而县治倾
圮尤甚官于是者恒病无视事之所欲重新之而不能
宣德戊申予友宋常固奉命宰龙川顾而叹曰县治凋
弊如此岂所以称瞻仰施政教于民哉于是斋沐祗率
邑中之父老告于城隍首捐已俸鸠工庀材期在必成
逾数日天大雨河水瀰漫忽得上流巨木三百馀根众
皆惊愕以为常固诚心所感既又采于山得木八百馀
适川竭木不能出一夕大雨水涨木悉至不劳馀力众
卷八 第 7a 页 WYG1240-0759c.png
又曰令尹诚心所感果如此哉乃以其年九月日兴工
十二月日讫工自厅事仪门及后堂廨宇焕然一新是
役也钱榖费用一出于公而毫发不以勤民是以为之
者疾而成之者易斯实常固以诚心为理故山川之神
默有以相之夫岂偶然哉常固为邑之三年来书考间
过予道其事且请为文立石以纪岁月予谓善为政者
当为其所不可不为而不敢妄为其所不得为与轻为
其所不必为若县治为听政之所盖所当为而不可不
卷八 第 7b 页 WYG1240-0759d.png
为者常固于此固不宜有所迟回一旦兴废举坠神相
之人说之逾四月而功成岂不为难矣哉视向之偷惰
庸懦因循苟且而昧于政事之先后缓急者可同年而
语哉呜呼龙川无闻久矣一旦得吾常固而作新之亦
何其幸耶后有莅于斯者览观斯文尚思脩其政举其
职以继于无穷哉
  祁门县庙学重脩记
徽属邑六祁门其一也其地为东越奥区山水奇峭地
卷八 第 8a 页 WYG1240-0760a.png
隘而少田其俗质朴其民刚劲而少争讼唐代宗时析
黟县之西浮梁之东置以为县以其地有祁山阊门遂
名之为祁门云宋端拱中始建学于县治之西后复徙
于西南历岁滋久学宫或脩或否至近年以来礼殿倾
圮尤甚值有司多故弗克以时脩治宣德二年教谕孙
曰让奉命来典学事喟然有志改作乃率训导胡文炳
及邑之富民汪士政䓁十一人相与裒金帛为材木工
徒之直分役会功躬勤程督首大成殿次门庑舍宇牖
卷八 第 8b 页 WYG1240-0760b.png
户阶戺皆撤而新之弘敞通明崇密坚致悉合法度于
是庙学之规始足以称瞻仰经始于三年之秋落成于
明年之夏曰让欲识其岁月以贻永久乃致书属其兄
翰林脩撰曰恭请予文为之记余因告之曰古之所以
重学校者以其为贤才所自出而学校之为教不越乎
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间而已盖人之有是身也
则必有是心有是心则必有是理是理之在天下亘古
今而一日者也而或为气禀习俗所拘则于是理或有
卷八 第 9a 页 WYG1240-0760c.png
所昧故必为之择师儒因其固有者以导之使其读书
穷理以诚其意正其心脩其身自家而国以至于平天
下之道必使之贯通浃洽以极夫体用之全以造夫至
善精微之蕴而后吾之夲立庶几于圣贤之德业有所
造就而至于远大也奈何世之学者往往昧其身心之
所固有因仍苟且徇目前之利汲汲焉惟科举词章之
习而欲以钓声名干利禄者靡然而莫之顾则其夲已
蹶矣尚何远大之足期哉徽故大郡文公先生阙里所
卷八 第 9b 页 WYG1240-0760d.png
在其道德文章昭然具在曰让尚端夲立教以先生觉
斯人者日与诸士子讲明䌷绎使其反诸身心者有自
得之效而超然于科举词章之外则他日推而施之于
天下国家者夲深实茂将无所处而不当岂功利云乎
哉余以曰让有志于斯文而又能兴废举坠以为学校
之光故乐为之记俾刻诸石以警其徒且使后之任教
事者有考焉而无忘曰让之志也
  百鸟图记
卷八 第 10a 页 WYG1240-0761a.png
百鸟图者宋宗室赵千里所画今长洲教谕周君岐凤
之所藏也图用绢素从高不能逾咫衡广三尺适与几
称溪流浅渚岸堤平旷有古木数株疏枝缟叶飒然秋
意脩篁苍蔚莎草微茫淡烟翠霭与波光摇荡上下相
映若鸥鹭凫鹥鸳鸯鸂鶒鸨鹜鸿雁鵁鶄鸊鹈王睢鸲
鹆鹪鹩𪁟鹑鹡鸰鸧鹒山鸡野雀之属不能悉数仰而
顾者俯而视者飞者鸣者行者栖者饮而啄者并而匹
者乘而居者钜细不同形状各异止于树者五十有九
卷八 第 10b 页 WYG1240-0761b.png
于竹者七于棘者二翔而未集者八浮于波者六游息
于岸于洲者十有八其羽毛爪嘴自然之情熊纤悉不
遗巧夺天造顾惟尺素之间而幽间平远有以含不尽
之景而寓无穷之观吁亦奇矣哉而赵公之构思匠意
经营摹状良亦劳矣盖画非难也工为难工非难也得
其趣为难且禽鸟有形之物最难似真今此图匪惟能
工而似真又兼得物之趣焉宜乎世之人宝而传之不
啻珙璧之难得也虽然画一艺耳能造其妙而使人爱
卷八 第 11a 页 WYG1240-0761c.png
慕宝藏至于如此况于学圣贤之道而造其极者乎毋
惑乎世之人争慕而亲爱之不释也周君早以经术发
身有声于时今虽以教职自任恐枳棘不足以栖朝阳
之羽行将和鸣于霄汉之上矣昔人谓啁啾百鸟中忽
见孤凤凰政谓此也此意恐非画者所能喻也姑为记

  瓦头砚记
予尝考汉未央宫诸殿瓦其身如半筒而覆檐者其头
卷八 第 11b 页 WYG1240-0761d.png
有面外向其面径五寸围一尺六寸强有篆字凡六等
曰汉并天下曰长乐未央曰储胥未央曰长生无极曰
万寿无疆曰永寿无疆面至背厚一寸弱后人以其背
平可为砚遂去其半筒因呼为瓦头砚宣德三年戊申
秋八月予奉使庆邸王以此瓦相遗其篆文曰长乐未
央察其规制厚薄皆同但质形稍粗耳呜呼此瓦自汉
至今已千六百馀年矣追想当时金玉珍奇之物可宝
玩者何限然皆澌尽无遗独此尚留人间往往为士大
卷八 第 12a 页 WYG1240-0762a.png
夫所爱重岂非所谓钝者寿之验欤因书此以识岁月
且以发予之一嘅也
  望岩记
君子之所以因名取号有非徒然者盖将以比德而进
于高远焉予友曾君鲁瞻隐德博学布衣疏食澹然无
营尝以其字鲁瞻揭其所居曰望岩盖取诗所谓泰山
岩岩鲁邦所瞻者以见志焉夫泰山为东鲁之望其崇
高配天其重厚配地其悠久绵邈冠乎古今举天下之
卷八 第 12b 页 WYG1240-0762b.png
为山岳者莫与齐焉然所谓崇高重厚者特以山之形
体而言耳若夫钟神毓灵萃奇发秀挥霍阴阳变化莫
测一朝而雨天下者此山之利泽也磅礴杳冥郁然苍
翠而长松巨柏挺拔于霄汉者此山之材用也世之人
徒知山之崇高重厚以为鲁邦之望而不知神灵变化
发育万物又有以资世之大用焉于戏鲁瞻之意其殆
见于斯欤虽然鲁瞻固未尝期于世用也然观其所蕴
蓄浑厚凝重而文采之呈露自有不可掩者其将厚积
卷八 第 13a 页 WYG1240-0762c.png
而薄发者欤是则鲁瞻之岩岩者岂为其一乡一邑之
望盖将与岱宗而同其具瞻矣予昔扈从过泰山之下
尝一览其胜形之咏歌因鲁瞻求言遂得发其梗槩而
著以为记且以求正于他日焉
  致敬堂记
溯淦而西上游五十里为象江其地夷旷水清而驶山
远而秀竹树荫门泉石在户琴书列于几席衣冠集于
家庭是为吾萧氏之居焉萧故文献大族自高曾以来
卷八 第 13b 页 WYG1240-0762d.png
以忠厚起家有若宗望德望雅望尤敦朴谨厚以长者
称宗望之孙曰迪恭兄弟五人俱瑰伟亢爽尝悼其父
钦行甫弗待于养独幸母夫人寿考康强思欲尽养以
纾其爱日之诚乃筑堂而名之曰致敬迪恭之弟迪哲
以明经登进士第今给事户科与予有姻好间以其兄
之意来请文为记于乎五伦之厚孰有过于父母者乎
今天下之事孰有大于敬亲者乎人皆知有亲而不知
所以为养也知所以为养矣而不知所以为敬也是故
卷八 第 14a 页 WYG1240-0763a.png
衣服饮食必时必慎者非敬之存乎定省温凊弗违弗
怠者非敬之著乎婉容愉色以尽其欢非敬以将之乎
先意承颜以顺其志非敬以达之乎扶持于出入之际
不以顷刻而弗恭周旋于杖屦之间不以毫发而弗谨
又非无时无处而不致其敬者乎彼汲汲于口体之奉
而曰吾饮食之甘也吾衣服之美也吾起处之适也吾
无事而不悦无所往而不顺也然求其能尽诚致敬而
得夫事亲之道者盖寡矣于乎此吾迪恭兄弟所以拳
卷八 第 14b 页 WYG1240-0763b.png
拳于敬之一言者可谓得事亲之要矣虽然敬亲固大
而敬身为尤大是故孝子洞洞属属如执玉如奉盈不
以跬步之间而弗致其谨者盖恐贻亲之辱而忝其所
生也是故敬其亲者而尤在于敬其身也未有能敬其
身而不能敬其亲者也然则迪恭兄弟之于敬亲固得
矣其于敬身之道尚兼致其力焉是为记
  环翠堂记
吾家去沙坊可二里许与袁氏有世姻袁为汉太尉安
卷八 第 15a 页 WYG1240-0763c.png
之后世业儒子孙之蕃常数百指予见其家已五世矣
今焕南有子五人曰吉祥曰吉荣吉华吉信吉瑞俱卓
然有立志且能恢复旧业以光其先人尝于所居之傍
构堂数楹为燕休之所高明宏敞杰出尘表四山罗列
若城郭然云岚苍翠绮绾绣错争奇献秀于几席之下
者日不暇接因相与命其堂曰环翠今年春予荷圣天
子推恩先世遂得奉命书归省太夫人于家暇日过沙
坊吉祥兄弟为置酒邀余坐其堂上酒既行拜而请曰
卷八 第 15b 页 WYG1240-0763d.png
斯堂之记硕先生有以教之匪为吉祥兄弟增重且于
来世亦永有光耀焉予谓君子之居室将以进德脩业
也岂特资以游目骋怀为观览之具而已哉今子兄弟
以妙年美质居有华屋衣有美服有童仆可以备使令
有耕稼可以供伏腊有烟霞泉石可以供笑傲所以适
其性情快其耳目者盖无一而不得焉然君子所性则
不在于是君子之道脩之于已则为仁义礼智行之于
家则为孝弟忠信致谨于日用常行之间防慎于几微
卷八 第 16a 页 WYG1240-0764a.png
幽独之际而不使有须臾以乖于其道此则士君子所
当致力而不敢忽者吉祥兄弟相与优游于一堂之上
究之诗书六艺之文于以讲学而脩德勤于揖让进退
于以敦礼而肃教谨之享祀蒸尝于以奉先而敦族协
之琴瑟埙篪于以重伦而厚谊忿疾之言不出于户庭
斗讧之声不作于门墙熙若春旸之和充乎堂奥之内
则子之兄弟所以安处于斯以享其悠久之福而涵濡
太平之泽者岂无自而然哉余于斯堂之记不及夫山
卷八 第 16b 页 WYG1240-0764b.png
川景物之胜而独拳拳于斯者盖以进吉祥兄弟于善
冀其累积之勤以承于其先绍于其后而为乡里之效
法庶几斯堂之有闻而斯文之传亦永永无穷焉
  巢筠别业记
常之宜兴有胜地曰柚山其东南平皋沃壤联络夷旷
而层峰叠嶂崭然高出乎云汉之表北则洮湖之水浩
渺澄深潴汇其傍而蒋氏所居寔在于此居之四隅则
环植以竹其条畅脩耸郁然如翠葆下垂苍玉之交映
卷八 第 17a 页 WYG1240-0764c.png
也其清声逸响锵然如金石递奏韶钧之谐如也其凌
傲雪霜虚心劲节凛然如庄人正士之不可以屈挠也
蒋氏之彦曰希文者日对玩徜徉而心甚爱之乃筑轩
其下以其盘屈若巢焉遂扁之曰巢筠别业间应辟至
京师今少师户部尚书夏公寔延致宾塾以训其子既
而以疾辞归将寻其别业之胜而乐焉滨行公以其先
世龙图阁学士璨之诰词示予曰是居也寔龙图之所
经始当时斋舍亭馆之胜泉石花卉之富中更变故鞠
卷八 第 17b 页 WYG1240-0764d.png
为邱墟乃祖时中尝欲复之而未就今幸别业之存而
竹林之清绝尤足以想见当时之胜槩也祈一言以记
之惟巢居穴处见于鸿荒之世其后有室居之固巢之
居亦寥寥矣况竹之孤直疏抗其枝叶条干非若木之
坚致可搆而巢也果何取于斯焉然予以为筠竹肤也
记礼者谓竹之有筠以明人之有礼然则希文之所谓
巢筠者岂以其处此出入起居必由于礼而真若巢于
筠者耶抑将以筠阴茂密而其居托夫阴翳不暴于外
卷八 第 18a 页 WYG1240-0765a.png
类若有巢氏之所为耶希文之志于是必有所在矣是
归也日与故人宾客开径扫石挹湖上之清风弄林间
之明月咏歌酣觞优游宴逸以终其馀年其视昔人之
巢云松优劣何如耶希文之志岂不可尚哉用以是复
于少师公且以为之记云
  清省居记
友人萧君伯辰尝告于予曰吾自发轫仕途及今几三
十年无过人之长但谨恪奉职不敢违越而已尝取古
卷八 第 18b 页 WYG1240-0765b.png
人清心省事之语以为居之号而名之曰清省以自警
幸一言以发其义予谓君之于仕也有钱榖有徵发有
期会有迎送可谓烦且剧矣心果可得而清乎事果可
得而省乎殊不知心者万化之原神明之舍也而古之
所谓圣贤者以一心之微应天下之变常恢然有馀而
不乱者以此心虚明洞彻无纤毫私欲汨于其间是以
事至物来随而应之略无烦扰胶轕之患而心之所以
常清事之所以常省也彼梏于气禀之偏役于物欲之
卷八 第 19a 页 WYG1240-0765c.png
私既无超异之识又乏清心之夲往往欲肆情胜东驰
西骛志益劳而事益烦卒之困悴忧懑颠倒错乱其弊
有不可胜言者矣萧君历练老成操履纯正方寸之间
湛若冰洁是以临民莅事之馀接之而无不得其情处
之而无不得其当优优焉适适焉从容暇豫若行其所
无事者以故心愈清事愈省所至民服其化著绩循艮
始终一致未尝致于挫衄若是者岂偶然之故哉诚以
所操者得其要而已矣嗟夫君子之所为莫大乎养心
卷八 第 19b 页 WYG1240-0765d.png
养心莫大乎寡欲寡欲之至则心可得而清而天下之
事有不足虑者矣岂徒省之云乎哉君惟有见于此夙
夜拳拳焉服膺于清心省事之一言其所以致谨于存
养省察者可谓至矣乎予与君交游之旧因是得以著
君之素故乐为之言并以自警且俾有官君子闻君之
风者皆有以致其劝勉之意云
  东皋八景记
道金川东下一舍许有地曰莒洲坡陀延袤大江之水
卷八 第 20a 页 WYG1240-0766a.png
交流其傍地宜竹树桑麻森郁蔽亏苍然可爱而连山
高陵远近俯仰环乎汀岸之外者一举目而尽得之诚
天造地设负奇毓秀之奥区故姓谢氏居焉谢故衣缨
家有号碧潭居士者世家洲上数百年来子孙之盛甲
于他族厥后碧潭之曾孙公焕复卜筑于洲之东因自
号曰东皋今公焕之子仕礼益新而大之乃瞰江浒彻
其旧观构以层轩发抗爽而据幽胜盖欲尽得夫山川
之趣也于是指其景之尤胜者命为八题曰凤谷栖云
卷八 第 20b 页 WYG1240-0766b.png
曰鳌湖钓月曰东皋晨牧曰南岸春耕曰莒浦帆归曰
里河鱼跃曰松林巢鹤曰义渡横舟缙绅大夫皆为之
歌咏间来京师丐予文以为之记余谓天下山水之乐
无穷而或地之所寓非奇胜之区景之所得乏雄伟之
观则其乐有不能尽者矣今仕礼所居有幽旷辽夐之
美无尘俗喧嚣之杂长汀远渚映带乎户庭水光山色
涵浸乎几席烟云敛舒于朝暮苍翠绾错于上下以至
菱荷兰芷之纷敷鱼鸟凫鹥之游泳风帆云樯之往来
卷八 第 21a 页 WYG1240-0766c.png
烟蓑雨笠之出没凡可以供临眺之乐者举出于履舄
之下然则东皋之胜所以著名于今日者诚得所遭矣
柳子曰地虽胜得人焉而居之则山若增而高地若辟
而广以此观之东皋非得吾仕礼为之品题其能有闻
于今日乎虽然东皋特隐居之胜耳若仕礼之出为时
用固将建功立事期于远大而思所以为山水之光若
然则东皋之得名不徒为今日之美将必为斯文出色
而同垂不朽矣姑为记其槩以俟徵于他日焉
卷八 第 21b 页 WYG1240-0766d.png
  吴氏西庄记
西庄在淦东上游四十里今北京行部吏曹员外郎吴
君嘉靖之所居也其先居深圳至嘉靖五世祖竹隐翁
始即西庄而家焉西庄去深圳可一里而近其地磅礴
邃廓据玉笥之麓前后峰峦秀拔岩谷杳密长松巨柏
森耸霄汉脩竹茂林蔽亏烟日层青积翠流润户庭嘉
花异卉衣被亭榭其四时之间禽鸟上下鸣声相荅樵
歌野唱旦暮迭作烟蓑雨笠远近相望行旅游人后先
卷八 第 22a 页 WYG1240-0767a.png
杂遝凭高瞩目而庄中之奇胜皆集于几席之下而又
田有稻秫林有桑麻圃有菜茹池有菱芡芙蕖场有鸡
犬牛羊溪有鱼虾凫鸭可以给衣食赋税为宾祭之奉
佳时暇日吴氏之父子兄弟率其宾客故人相与徜徉
庄中乐太平之无事览景物之及时或雅歌投壶或弦
琴赋诗或围棋酌酒或扫石而坐或席树而眠或登丘
而望或临溪而渔笑谈嬉游倡和酬酢熙熙焉适适焉
盖无往而不得由是而观吴氏专西庄之胜所以长子
卷八 第 22b 页 WYG1240-0767b.png
老孙享其乐于悠久者诚世之所难而不易得矣于乎
天下山水奇胜之区所以娱乐极耳目之欲者何限曾
不转瞬鞠为草莽无复遗响者有之吴氏自唐历宋元
以迄于今盖千百年于此矣其间文献之相续世泽之
相承子孙系序之相传绵绵延延致久远而不坠者岂
偶然之故哉实由先世积累之深诗书福泽有以沾溉
于其后者如此耳今嘉靖以文学发身遭值圣明克有
禄位公退之馀企瞻徘徊犹拳拳于家食之日至乃托
卷八 第 23a 页 WYG1240-0767c.png
之图画徵之歌诗以追述乎祖考之旧俾西庄之山水
亦预有荣艳非善于继述者能若此哉予辱与君同乡
里且同官于朝因其徵言故历述西庄之美与其山水
园池之乐及其祖考敷遗积累之厚以为之记且俾其
后之人览斯图而徵诸斯文尚亦有所感发也
  梅雪轩记
吾友徐君仲敬画梅得杨补之遗意时人无能及者故
尝以梅雪自号人亦以其号为宜盖君为人意度洒落
卷八 第 23b 页 WYG1240-0767d.png
雅操澹泊有类乎梅之与雪双清并洁世无间然者且
又筑轩而题其扁曰梅雪士大夫既咏歌之复来徵言
为记夫梅之为植孤芳独立无桃李之艳兰蕙之秀而
其幽姿劲质挺特乎岁寒冻冱之际则凡风霜之凛冽
举不能以挠之此其清贞之操可尚者如此若乃雪之
为物凌寒所凝瑶英六出溢素流辉上天同云万里一
色氛氲交错联翩委积则凡尘土之溷浊举不足以污
之此其皎洁之质可贵者如此今也梅与雪适相值于
卷八 第 24a 页 WYG1240-0768a.png
兹轩之上飘然若姑射之仙骖白凤乘素鸾逍遥乎太
素之境香逾清而可挹光逾净而可濯奇姿异态便娟
陆离不可名状由是观之梅至清也被之以雪而益清
雪至洁也丽之以梅而益洁此不惟二物之相宜而兹
轩之胜亦藉此而愈奇也君之所好如此则其所抱负
者从可知矣君自少卓荦不羁既长由郡庠入补太学
生拜监察御史转右春坊中允出为姑熟太守及今扬
历几三十年所志弥笃所守弥坚而所造者弥深岂非
卷八 第 24b 页 WYG1240-0768b.png
诗所谓惟其有之是以似之者欤予与君相知有素因
君之请遂并书其出处之概以为记
  南麓斋记
予少时尝以先大夫谕德之命游学庐陵道出南岭有
地曰杨家庄是为忠襄公之里庄之西两山崭绝秀耸曰
鹿峰其前衍为平田有二小山突起与鹿峰相直者曰
金鱼峰峰之下有涧水清泠可爱其声淙淙然佳木茂
林阴森蔽日禽鸟上下鸣声相荅白云烟光蔽亏朝夕
卷八 第 25a 页 WYG1240-0768c.png
诚幽绝奇胜之所萃问之居人则曰此杨氏所居之南
麓也为之徘徊留憩久而后去自是十馀年予忝以科
目有官于朝而忠襄公之裔孙季琛以荐者仕为南海
令始获相识又数年季琛自济阳知东平其子黻亦由
进士拜监察御史于是季琛父子与余往来益密一日
黻造予而请曰先曾大父学睡翁少传刘静春之学通
易诗书春秋而于天文历数子史百家之言靡不研究
在宋太学时尝上书一斥贾似道之奸以时事不可为
卷八 第 25b 页 WYG1240-0768d.png
遂翩然来归始筑室所居鹿山之下名曰南麓斋日与
四方学者切磋讲论而凡造公之门者皆为时名人由
是南麓之学遂闻天下至先大祖文川翁从大父济川
俱以清脩雅望知名当时而所以讲明夫南麓之学者
相继不辍近世家君复改筑南麓为堂宇而增修之环
以崇墉列以佳树积书数千卷昆季子弟弦诵其中盖
将以少继先志也今宦游南北逾二十年其心未尝不
拳拳于南麓尝命黻丐先生之文以记之敢冉拜以请
卷八 第 26a 页 WYG1240-0769a.png
予谓杨氏以忠襄大节磊磊落落巍焉焕焉为乡邦冠
冕数百年来其间文献之相续世泽之相承流风遗韵
之相接者犹一日也继忠襄之休烈绍家学之渊源有
若学睡翁之清文懿行师表当世赫然为士子所宗一
洗颓弊之陋则南麓之学有以为之倡也自后若文川
之博洽济川之敏识卓焉以师道自任而南麓之学益
显于时及今季琛父子复以贤良科目显荣中外事业
著而声闻流岂非以忠烈之泽深长而弗绝诗书之教
卷八 第 26b 页 WYG1240-0769b.png
涵养而益茂欤嗟夫世之高甍钜栋严严翼翼所以供
娱乐极耳目之欲者何限曾不转瞬鞠为草莽之墟无
复遗响而杨氏斋居巍然于烟云之表与山川人物相
为悠久卓卓乎为乡里所倚重非先世积累之深后贤
继述之善者能若是哉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又曰
子子孙孙勿替引之吾于杨氏尚深有望焉请以是复
于季琛父子并书以为记
  环山楼记
卷八 第 27a 页 WYG1240-0769c.png
吉水之谷坪李氏为西平忠武王晟之后由唐历宋元
以迄于今诗书礼义之相承衣冠儒雅之相继盖彬彬
焉有曰奇相伯机父子者俱读书乡里以谨愿称尝构
第谌陂之上其地衍沃夷旷茂林佳树扶疏蔽亏清泉
白石辉润洒落四面环以苍翠若崆峒若鹿角若山凹
诸峰逶迤绵亘巉岩秀郁如重城厚郭低昂起伏隐然
如与人拜跪拱揖可喜可爱奇相翁存日尝号其居曰
环两山间盖取李愿居盘谷之意今伯机之嗣子容复
卷八 第 27b 页 WYG1240-0769d.png
作楼若干楹以为宴适游观之所遂更名曰环山介友
人罗君贞吉来徵文为记于乎天下山水奇胜之区所
以供娱乐极耳目之欲者何限然往往未及转瞬鞠为
草莽无复遗响者有之李氏之居谷坪蓄德流庆蕃衍
鬯茂所以享其山水之乐者盖数百年于此矣况以其
代有隐德若奇相伯机之世济其美及今子容之笃厚
谦谨仰承先德之懿祗服礼义之训佳时暇日与故人
宾客盘桓于斯楼之间或雅歌投壶或弹棋酌酒揽云
卷八 第 28a 页 WYG1240-0770a.png
霞于掌握抚苍翠于目前濯清风而挹爽籁送夕阳而
迎素月休休乎适适乎宜何如其乐也若夫春诵夏弦
吾伊相接使其子弟脩业讲学入以事其父母出以友
其兄弟周旋于礼让之域雍雍乎于于乎此其人果何
如哉若是则今日环山之胜可以无愧于盘谷矣俟予
他日谒告南还造谌陂之上登环山之楼尚当为子容
援笔一赋之姑书此以俟
  临清轩记
卷八 第 28b 页 WYG1240-0770b.png
石庄之上多佳山水有溪萦纡如带缘山麓而下复西
折度石桥数十步有田可百亩罗布溪上是为袁君景
哲之所居焉君尝筑轩溪傍后负林樾前俯清流以其
燕息于斯遂颜之曰临清来徵言为记于乎天地之间
物之极于清者人所同好也是故处江湖而萧散者则
嗜夫风月处丘园而幽独者则嗜夫烟霞处山林而高
洁者则嗜夫冰雪虽好之情有不同而所以同其清者
则一而已今君之居是轩也高明邃朗可以远尘嚣幽
卷八 第 29a 页 WYG1240-0770c.png
寂夷旷可以怡心神无烦扰以乱其形无喧啾以乱其
耳水光云影晨夕浮动于琴书几席之间一碧澄莹纤
尘不生佳时暇日宾客游从则列坐轩中谈论古今观
鱼鸟之游泳袭兰芷之芳馨君乃焚香煮茗鼓绿绮之
琴和沧浪之歌于以濯清风而挹湍濑于以送夕阳而
迎素月徜徉逍遥惟意所适曾不知世之纷华胶胶扰
扰有一毫以膺于其中则其极于清者果何如哉虽然
君之有取于此者岂徒为一时之美观盖将以进于道
卷八 第 29b 页 WYG1240-0770d.png
焉道固未窥也而川上之流孔子则取之盈科而进孟
子则取之君处于是轩观其流之清则思疏瀹澡雪以
涤其旧染之污观其流之不息则思惕厉自强以造夫
远大之域如此则德日加进业日加脩而于是轩有光
矣君温纯笃厚有子三人曰大鸿曰大鹏曰大鹗俱读
书嗜学必能继君之志以昌大其家者因君之请故历
叙其轩之胜并致其期望之意如此云
  进脩堂记
卷八 第 30a 页 WYG1240-0771a.png
豫章罗公器质美而好文志锐而善学尝于所居作堂
以为藏修之所而名之曰进脩盖取周易君子进德脩
业之说予友佥宪李公原此为篆三大字揭诸楣间而
国子祭酒胡公复为之铭士大夫与之游者又皆为诗
以勖之间来请予言为之记尝观易乾卦之九三有曰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而夫子释之曰君子进
德脩业忠信所以进德也脩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盖
君子之学以勤励不息为本终日乾乾所以法天之刚
卷八 第 30b 页 WYG1240-0771b.png
健欲其无一时而不强无一息而不强也使少有须臾
之间以害其天德之刚岂所谓自强哉然忠信心也脩
辞事也主于心者欲其无一念之不诚见于事者欲其
无一言之不实主于心所以见于事也脩于事所以养
其心也表里相须内外兼进无牵制于私欲无摇夺于
外物庶几德日以进业日以脩而无愧夫君子之学矣
若曰今日进之而明日退焉今日脩之而明日辍焉既
无闲邪存诚之实又无择言笃志之功如是而欲望其
卷八 第 31a 页 WYG1240-0771c.png
德之进业之脩者鲜矣古之大圣若尧舜之兢业禹之
勤励成汤之日新文武之勤用明德孔子之学不厌诲
不倦皆所以进德脩业也圣人且然况众人乎公器尚
孜孜勉勉夙作而夜思乾乾不息致知以力行无以半
途而废千里之勤无以一篑而隳九仞之功则于名堂
之义可以无忝矣予嘉公器有志于学故乐与之言且
以期公器于大成也
  辋川图记
卷八 第 31b 页 WYG1240-0771d.png
距新淦邑治之西沿流而下一舍许有地曰辋川曾氏
之族居焉盖其所居山明而水清洲渚交互烟云敛舒
鱼鸟之浮沉上下樯帆之往来开阖长天镜涵远树栉
比真江乡胜绝处也曾氏之尤彦者曰仲方尝慨然以
为昔王右丞居辋川其名胜至今不绝乎谈士之口今
吾所居之地其名适同而幽奇伟丽之观清閒旷远之
趣亦若不减于彼吾甚乐之于是好事者为写辋川图
以状其景物之妙间来请予文记之夫天地间山水之
卷八 第 32a 页 WYG1240-0772a.png
奥区无处无之然大抵因人而重王右丞为唐名人其
诗律冠绝当代故其别业之在辋川四时嬉游其间形
之歌咏至于今为人所传诵虽未造其地亦皆引领想
慕其胜此无他因其人而增重也昔人所谓山若增而
高水若增而深其此之谓欤今仲方之居其景幽地胜
固已若此而又能求之当时能赋者相与歌咏而赞述
之安知他日不与右丞之居同一不朽也予与仲方同
邑盖尝历览其处而想慕其胜者故乐为之记于是乎
卷八 第 32b 页 WYG1240-0772b.png

  澹湖八景记
夫天下之乐莫过于山水泉石烟云花竹鱼鸟之物会
于心而触于目以供游赏之适临眺之娱使人神志舒
畅意态萧散无一毫尘累足以动其中然后有以浮游
于万物之表此其快且适当何如哉渝川距县治一舍
许曰大港平旷衍迤沃壤弥望风气清淑山水回合竹
树烟云蓊郁秀茂李氏世居焉历宋洎元子姓蕃盛有
卷八 第 33a 页 WYG1240-0772c.png
曰东湖处士者始析居里之澹湖又四世至仁斋翁益
广其业尝览其所居之最胜者题为八景曰澹湖秋月
曰回冈晴岚曰仰渡归帆曰株溪古木曰美洲雁落曰
匡岭猿啼曰大港云耕曰鸦滩雪钓于是山水之清胜
得于观游者悉备于此翁既殁其二子曰伯恂仲固皆
能承父志善继善述而俾其先躅所履历者云霞草木
蔼然无恙而反增其胜槩有过于昔间尝走京师求言
以记其事夫人于山川之胜或一丘一壑之美已足以
卷八 第 33b 页 WYG1240-0772d.png
陶其情性寄其踪迹以穷夫游眺之乐况李氏之居其
景非一随其所遇皆有可乐者此岂世之人所常有哉
宜其表而出之以见于题品也且夫世之人固有得夫
山水之胜以为乐者率不能一再传后嗣弗继遂使向
之遗迹沦于莽苍閒旷之墟而为狐兔鸟鼠叫嗥栖息
之所矣若李氏父子祖孙连世相承守而勿失而又益
能思有以显扬而开扩之以济厥美其视平泉草木之
转瞬而废者岂不霄壤哉予以是乐为之记使李氏子
卷八 第 34a 页 WYG1240-0773a.png
孙永有所劝焉
  重脩阳山白龙祠记
龙之为灵著矣下上日星浮游海岳感风云霈惠泽变
幻恍惚不可为象则夫世之所称神灵有逾于龙者哉
宜其笔迹之地人益崇信庙食之久神愈彰应而祀典
之盛累千百年为不替焉距姑苏郡城西二舍许曰阳
山有白龙祠其神诞育之异相传肇自晋隆安中而其
灵显感应莫盛于唐尤莫盛于宋元之间锡号崇祠后
卷八 第 34b 页 WYG1240-0773b.png
先相望逮我圣朝饬严祀事命有司春秋致祭著在令
典乃宣德五年礼部郎中况伯律奉命来守是邦是岁
夏秋之交阖郡大旱禾则尽槁伯律乃摅诚祷神已而
大雨沾溉岁以获稔仲秋之月适当祀神先期望夕伯
律斋宿公馆梦神告以祠宇将倾丐将脩葺翊日以其
故语诸僚佐咸嗟异之且天气澄明灵飙飒爽云彩发
祥蜿蜒焜耀至诚感孚神实降歆既竣事伯律周览祠
下喟然兴叹以为神之泽被及一方而祠宇倾圯若是
卷八 第 35a 页 WYG1240-0773c.png
宜乎神之预协梦徵吾侪忝莅斯郡讵可不思改创以
荅神庥耶遂倡郡邑僚属捐俸市材鸠工而重修之而
民之好事乐助者益众未几栋宇赫奕庙貌一新既相
与落其成复谋勒贞石以贻永久伯律乃致书请余文
记之惟禦灾捍患神之功而事神治人守之职也白龙
之神其肇迹之故余不能详而自庙食以来历世滋久
能霈泽敷惠以荫苏人所谓有禦灾捍患之功者伯律
出牧于兹天子尝赐玺书委以重寄而能钦承德意兴
卷八 第 35b 页 WYG1240-0773d.png
利除弊和洽其政人以大治复以馀力脩葺神祠徼兹
福祉以惠其民可谓能尽事神治人之职矣二者皆不
可不书也予故表著之以为苏人告且俾后之继守于
是者读斯文尚求如伯律之举于其政哉
  琴川桥记
苏之常熟有地曰琴川盖以境内七港其源皆发于县
西诸山而并趋大江若琴之七弦焉故因以得名县南
一港旧有桥跨之以通行者宋淳熙癸卯县令曾启累
卷八 第 36a 页 WYG1240-0774a.png
石重脩而更名曰琴川桥历岁既久霖潦之所喷激沙
石之所荡啮近年以来寖就颓圯经涉者病之永乐丙
申予友傅玉良繇进士擢知常熟下车之初召父老问
政之所急咸曰莫急于琴川之桥且言桥之路凡四方
行旅与其民人之所经者盖大半焉今坏且久而弗克
脩葺此吾民之深病也既又言邑人有金珵者性好施
与尝有志率众成之而未果遂其为人善经画可任使
也乃以其事委珵率僚属捐廪俸与其民之乐施者鸠
卷八 第 36b 页 WYG1240-0774b.png
工凿石拯颓捍隳筑而坚之然后叠石于岸之两傍甃
深垒欹以完以固越三月告讫工而其款密精致实加
于旧于是僚属与其父老皆置酒相贺曰此邑民无穷
之惠也东西行者且啧啧称于道路焉既而父老具石
请书其事且来徵文于乎夫亲民之职莫大于令而令
之责又莫先乎其所急苟不知其政之缓急先后而求
其理吾未见其可也是故津梁道路虽民政之一端而
最不可后者玉良读书列科目历政有声一旦承上命
卷八 第 37a 页 WYG1240-0774c.png
出宰百里能因民之利而利之而其民亦皆趋事赴工
有若不知其劳焉是皆可书也遂以此为记并识其岁
月俾后之人有所考焉
  鸡曙轩记
吾邑金水之东有邹氏焉邹故大家其居书田者盖数
世矣至宜升兄弟始徙居历山筑室买田家益饶裕尤
嗜学不怠尝辟一轩而名之曰鸡曙所以示勤励以警
懈惰也间来京师求予言记之夫羽虫之类可爱者众
卷八 第 37b 页 WYG1240-0774d.png
若凤凰有九苞之奇鹍鹏有万里之运野鹤之清唳山
雉之文采莺之迁乔鹊之送喜鹓鹭之行鸿雁之序至
于戴胜之知时王睢之有偶皆有足称焉而古今人盖
尝托之以资咏歌或儗于图画以传示永久若鸡者无
羽毛之奇声音之美乃独有取于斯者何哉盖尝闻是
禽也备美五德专职司晨称于孟氏见歌于诗人其来
也尚矣吾想夫宜升兄弟当东方未明之际旦气既清
之时惕然而省恍然而悟谨之于几微之始防之于念
卷八 第 38a 页 WYG1240-0775a.png
虑之初使吾为善之心无一毫之敢忽而怠慢之志无
一息之敢萌夫如是则朝斯夕斯惟日孜孜所以致勤
励以警怠惰者宁有穷哉彼有自暴自弃终日沉酣如
醉生梦死而恬然弗省者视吾宜升所志岂不有愧焉
余嘉宜升托物命名而有志于学也故乐为之记且以
致余期望之意云
  吟室记
夫诗自三百篇以降变而为汉魏为六朝各自成家而
卷八 第 38b 页 WYG1240-0775b.png
其体亦随以变其后极盛于唐沨沨乎追古作者故至
于今言诗者以为古作不可及而唐人之音调尚有可
以模仿下此固未足论矣大抵诗发乎情止乎礼义古
之人于吟咏必皆本于性情之正沛然出乎肺腑故其
哀乐悲愤之形于辞者不求其工而自然天真呈露意
趣深到虽千载而下犹能使人感发而兴起何其至哉
后世之为诗者皆率雕锼藻绘以求其华洗磨漱涤以
求其清粉饰涂抺以求其艳激昂奋发以求其雄由是
卷八 第 39a 页 WYG1240-0775c.png
失于诗人之意而有愧于古作者多矣予友饶俊民自
少喜工于诗其家居时尝搆屋为游息之所而题之曰
吟室盖俊民所居据眉湘之胜得山水之秀有烟霞泉
石之萧爽有园池鱼鸟之閒适触目兴怀即物起兴皆
可发而为诗其必有得于性情之正而非世之流连光
景徒事于风花雪月为藻绘涂抺者之比矣俊民来京
师徵予为记予亦有志于诗者今齿逾五十尚未能得
指归隽咏古人之馀固不能不为之一慨也既不可辞
卷八 第 39b 页 WYG1240-0775d.png
遂举古今人之所以为诗者以告之且以为记焉
  林泉逸乐记
友人孙孟修近自吴中来谓予言其所交曰黎庶清者
世居淦之官洲尝以林泉逸乐自号丐一言以为记予
日直禁林早出暮归于文字鲜暇属笔凡四方有求者
必恳恳以辞而孟脩以知已故请再三不辍且以予与
其父大恒有一日之雅必欲得一言以塞其愿望之意
予不能以辞也则为之告曰呜呼君子未始无所乐也
卷八 第 40a 页 WYG1240-0776a.png
而众人之所乐者君子有弗与焉是故肥甘以为羞居
室以为华舆马声色以为驩金玉珍宝以为玩此众人
之所乐也而君子则曰吾布衣疏食诵诗读书怡神于
恬寂之境寄迹于閒旷之乡不必有肥甘居室之美不
必有舆马声色金玉珍宝之好而其乐反有过于众人
者此无他由其趣向之异而所志者有不同也然则庶
清之取适于林泉者其亦几于君子之乐乎虽然君子
之志惟勤可以成德以逸自放者非美德也庶清妙龄
卷八 第 40b 页 WYG1240-0776b.png
美质好读书吟诗明圣贤之道慕恬寂而尚閒旷其志
甚适也然所谓逸乐者岂流连光景放肆于形骸之外
者之比哉盖必以勤于逸优游自适以乐其乐而异夫
众人者之所为矣大抵居山林者恒远夫圭组之荣有
圭组之荣者恒远夫山林之乐忆予昔在乡校时常往
来官洲之上与二三朋从延览登眺撷芳漱流嘲风弄
月其乐盖悠悠然殆与庶清无异也今宦游几二十年
追思昔时之乐恍若梦寐每翘首金川玉笥于长天落
卷八 第 41a 页 WYG1240-0776c.png
照之间未尝不为之怅然也异时幸得归省于家舣舟
江上访庶清于林泉之下弦琴赋诗以求其乐吾知庶
清必有以相告也姑书此为记以俟
  沂江八景记
淦之上游二十里近曰沂江山清而水秀地幽而景胜
缘江上下绿树连坡长林蔽郭天光云影荡摩吞吐浮
岚翠霭掩冉阴翳沙禽水鸟飞鸣上下农家渔舍映带
远近村歌野唱相和相答风帆浪舶蔽亏出没四时之
卷八 第 41b 页 WYG1240-0776d.png
间男勤于耕女勤于织有蔬可茹有稻可食有鱼肉酒
醴可以供宾客有麻枲布帛可以给用度而孙氏之居
所以享其土地之宜乐其山水之胜于此者盖亦数世
矣孙氏有彦士曰永字孟脩豪爽俊迈喜读书吟咏往
来江湖间甚为贤士大夫所称赏予扈从两京十馀年
与孟脩数相见暇日过予谈论恒倾倒相得也其家在
沂江潇洒幽迥景物之美具集目前孟脩顾而乐之乃
取其景之尤胜者命为八题一时士大夫咸为赋八景
卷八 第 42a 页 WYG1240-0777a.png
之诗而请予为之记予谓山水之区因人而胜者尚矣
岘山之高不逾于嵩华以羊祜而得名于后世兰亭之
美不逾于金谷以右军而流芳于千载今沂江之胜不
逾于萧滩玉峡也一旦得吾孟脩为之品题而其名遂
播之四方此无他盖因时而有所遇者然也柳子曰地
虽胜得人焉而居山若增而高水若辟而广以此观之
为尤信虽然孟脩之为志吾得而知矣以泉石为枕席
以鱼鸟为朋侣寄高情于风月䌷雅志于云烟牢笼百
卷八 第 42b 页 WYG1240-0777b.png
态漱涤万汇弘其中以廓其外若是则其所得而乐者
必有出于八景之外者矣姑以是谂于孟脩并书以为

  乐善堂记
新喻习均泰氏诚笃谨愿士也尝名其所居之堂曰乐
善石门梁孟敬先生既为之铭今均泰墓已宿草矣其
子怀恭念先训之不能忘也而复请予言为之记予时
直禁林晨出暮归未暇属笔而怀恭请之数四不置乃
卷八 第 43a 页 WYG1240-0777c.png
因退朝之隙举所闻告之曰天下之道二善与恶而已
矣善者天命所赋之本然恶者物欲所生之邪秽也人
之常性莫不有善而无恶一为气禀之拘物欲之蔽于
是天命之本然者日以微削而凡目之欲色耳之欲声
口之欲味鼻之欲臭四肢之欲安佚纷纷扰扰举皆窘
吾室庐作我蟊贼矣君子知其然必有以克而复之谨
之于戒惧之际慎之于言行之间涵养操存不使有一
毫之不善以害吾天理之公如是则仰不愧俯不怍心
卷八 第 43b 页 WYG1240-0777d.png
广体胖优游于天理之内涵养乎德义之中其乐油油
然有不可胜言者矣嗟夫天下之物若金玉珠玑珍奇
玩好声音采色之属可乐者多矣苟无道以制之孰不
沉酣汨溺于此以丧其本然之天而均泰独有见于此
终其身惟德是好惟善是脩不惟得之于已而又以乐
之于心其志趋高远识见超迈视彼寻常声利之徒营
营汲汲以为不善而不能适其乐者霄壤不侔矣虽然
均泰之善岂惟著于其身其遗训之在斯堂者及今犹
卷八 第 44a 页 WYG1240-0778a.png
昭昭然登降俯仰之间使其子若孙徘徊瞻企感发兴
起一皆勉于为善而有以乐其乐则斯堂之庆所以垂
裕于将来者其有穷哉怀恭谦慎廉退以明经举为平
江县学训导今以书满称职升湘潭县学教谕能世其
家云
  赉溪钓者记
新喻多佳山水而赉溪尤占其胜是为傅氏之居而钓
者孟素之所游处者也孟素以布衣栖迟乡里冲澹寡
卷八 第 44b 页 WYG1240-0778b.png
欲不慕荣利尝持一竿钓溪上憩清风而弄明月濯烟
波而友鸥鹭其志休休焉无一物以婴于怀抱谢簪组
于朝市养嘉遁于邱樊希古人而为徒慕前修以自砺
皎皎乎不可尚矣于是孟素遂寄迹于钓因自号曰赉
溪钓者一时同志之士咸为之歌咏以写其山水幽閒
之乐而石门梁先生孟敬复为之序以发其恬逸雅澹
之趣所以嘉尚于孟素者其意深矣今孟素倾逝已久
其子常熟令玉良乃以先生所为文及乡里诸君子所
卷八 第 45a 页 WYG1240-0778c.png
为诗凡若干篇装潢成卷将以垂示永久复来属予记
之夫士之所志莫难于甘澹泊而尤莫难于远荣利苟
为利诱所牵其不汨没于卑污苟贱之中者鲜矣余闻
孟素家居力问学克敦俭素无一毫外慕之心其以钓
者自居特其迹而已盖迹者身之所寓而心者德之所
蕴也故善观人者不于其迹而于其心苟以心求之则
其人之趍向从可知矣余与孟素居同郡未尝有一日
之雅因推其心之所存与其志之所向而孟素之为人
卷八 第 45b 页 WYG1240-0778d.png
可以想见矣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然则闻孟素之
风者尚亦有所感发乎余重玉良之请用述此为记以
遂其爱亲之心且俾其后之人相传无穷而知所爱重

  雍穆堂记
淦邑城之南阛阓辐辏室屋鳞次远蹄轮纷蹂之区出
尘埃喧嚣之境而傅氏彦荣之居实在焉彦荣敦朴质
俭克承其世慕贤尚德之心孜孜不怠而于世虑外物
卷八 第 46a 页 WYG1240-0779a.png
恒澹然无营二子长孟说次孟楫翘然不群佳时吉日
升堂展叙家庆父父子子兄兄弟弟欢欣怡愉椿桂并
列花萼交映天伦和乐之美盖可想见于是士大夫相
与题其堂曰雍穆且来徵予言以记之嗟夫人之至亲
莫父子兄弟若也自世教衰民彝物则有不能得其正
者多矣故借耰德色取箕谇语以至操戈同室阋墙以
搆怨者比比而是于是家庭之内始失其和不相亲睦
不相逊顺而大义遂乖君子不能不为之一慨焉今傅
卷八 第 46b 页 WYG1240-0779b.png
氏父子兄弟蔼然和洽不竞不凌揖让后先不愆不恶
恩义之隆同气之感迭应而交孚使其中油然皆有以
念其天显之真敦夫伦谊之重而无有一毫违拂之意
于其间非底夫雍穆笃于民彝者能若是哉其视世之
蠹伦败礼乖恩悖义怠傲凌戾者不可同日而语矣虽
然彦荣父子之美岂特著于其家将使其宗族乡党之
为父子兄弟者皆有以兴于其行而成敦厚之风将见
积之之久和气之盛薰蒸融液感孚浃洽发而为骈头
卷八 第 47a 页 WYG1240-0779c.png
之花连理之木以昭其应者又未可量也姑书此以俟
是为记
  慈寿堂记
吾里泉井孔氏系出宣圣诗礼衣冠之盛非他族可比
宣圣之五十六世孙曰志仁者聪敏好学克承其家尝
念其父之不见而幸其母之独存也乃即其室之西偏
为堂数楹以奉起居名之曰慈寿屡属余记而未有以
复之今年春二月志仁买舟下鄱阳逾采石上金陵逦
卷八 第 47b 页 WYG1240-0779d.png
迤淮泗过邹鲁之乡览幽冀之区访余于金台之上间
因退朝之暇篝灯夜坐谈论往昔志仁复以前记为请
余不敢固辞遂以所闻者而告之曰人子之心莫不欲
其母之慈也然慈主于爱而或流于姑息爱失于慈则
又伤夫情义莫不欲其亲之寿也然或臻于高年而养
有所不足或力足以致养而亲有所不逮斯二者皆人
之所难能而有不可以必焉者志仁赖其母之贤鞠育
教诲闵闵焉惟恐其弗成也谆谆然以望其有立也既
卷八 第 48a 页 WYG1240-0780a.png
不失于姑息而又不伤于情义是诚可谓慈矣母之所
以慈爱于志仁者如此则志仁之所以愿望其亲者又
当何如哉其必曰吾之于亲恭为子职亦惟竭诚以致
养而已然又恐吾亲之不待也故必期其寿考而后可
庶几焉余意志仁之于母思菽水之尽欢而恒存喜惧
之情念桑榆之渐晚而不忘爱日之诚愿母之寿必如
冈如陵也如松柏之后凋也如南山不骞不崩也斯诚
可谓能致孝而不负于母矣余兹窃禄于朝尚幸沐恩
卷八 第 48b 页 WYG1240-0780b.png
南还登斯堂之上诵白华南陔之诗奉觞酌酒以为其
母夫人之寿庶因有颂歌志仁之乐岂不快哉姑书此
以俟
  齐寿堂记
华亭诸文亮氏司教京兆之九年秩满得漳州之长泰
县学教谕将行来请于予曰吾昔家居时尝构堂为奉
亲之所名之曰齐寿所以期吾亲于高年者也今将归
为吾亲寿幸先生赐一言为记庶以为诸氏子孙之荣
卷八 第 49a 页 WYG1240-0780c.png
敢再拜以请予辞不获则告之曰寿者人之所同欲也
故洪范五福之畴寿为之先然不可强而致是以世之
介眉寿以享有多福者甚不多见其或幸而黄发儿齿
则嗣世之贤举案之乐又有不得以尽其美者焉何哉
盖寿也者天之所锡福之所钟也非人力所可强致者
也苟为不然其谁克有之此世之所以跻高年者为难
而孝子仁人得二亲之康宁寿考者为尤难也今文亮
昆弟既得夫人之所难又能尽美于其所尤难则齐寿
卷八 第 49b 页 WYG1240-0780d.png
之堂讵可无作而作又可无记乎予想其昆弟之处此
也二亲期颐鹤发交映䌽衣斓斑子妇先后奉觞上寿
歌南陔之篇颂和乐之章又赓之以既醉太平之什方
是时也爱日之诚油然而无已婉愉之乐蔼然而相得
是虽有猗陶之富金张许史之贵韩彭之勋爵尚谁与
易之然斯乐也非人力也福之所钟天之所锡其视世
之幸而得其难者为何如哉抑尝观之昔人能有是乐
者不过老莱子欧阳詹以及郭元振包龙图数人而止
卷八 第 50a 页 WYG1240-0781a.png
耳夫数子之外岂无其人哉盖不具其庆也矧夫之数
子者或以行义称或以政绩显于是其亲之寿不唯享
有盛福于当时而史牒之书光采辉耀传至今不朽也
然则文亮昆弟既乐二亲之寿以是而名其堂又必徵
诸翰墨以图诏之后世者良有以也夫虽然福者寿之
源德者福之基自今诸氏兄弟子姓其惟德是植则福
寿之盛固未艾也若夫德之不脩而一以诿诸天则岂
余之所敢知坤之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斯堂之
卷八 第 50b 页 WYG1240-0781b.png
谓矣姑书此揭诸堂间庶有徵于方来云
  迎薰斋记
永丰有地曰石溪赵氏士伟实家于此尝以其所居狭
隘不足以延宾客乃于屋之南为斋若干楹而名之曰
迎薰中列琴书图画外植兰蕙松竹诚隐居之佳胜也
间来京师属余友礼部员外吴君嘉靖来徵文为记夫
人之所居必有胜地而后可以寓幽迥萧散之趣既得
其胜矣又必有宴居而后可以适性情暇豫之乐今士
卷八 第 51a 页 WYG1240-0781c.png
伟之居当山水幽旷之区而复为是斋以与宾客子弟
宴休于此夫安得不快且适哉吾想其居是斋也蕤宾
应候薰风徐来窗户之间爽气浮动林柯之外清响逸
发荐微凉于枕簟散澄灏于檐楹士伟于是或弦琴或
觞酒或憩松竹之荫或挹兰蕙之芬周旋起居无不适
意啸歌徘徊皆有其乐至若思解愠之遗音想阜财于
盛世慨然遐慕乎千载之上此其高怀远兴又当何如
哉而是斋之名于是为称矣余闻士伟洎其弟士郁皆
卷八 第 51b 页 WYG1240-0781d.png
喜宾客好文翰而子侄六七人又能温淳笃厚以承其
家则斋居之胜必将有闻于世而迎薰之乐抑讵可涯
哉昔人爱夏日之长而惬薰风之爽者诚有在矣士伟
之斋岂得其心之同然者欤是可尚矣遂为之记焉
  望思堂记
渝川周鼎镇仕为汶上丞以其亲老家居而身在宦途
道路寥阔弗得迎养于官舍乃作望思之堂于公署西
偏退食之暇辄登降徘徊于此念关河之邈悠慨桑榆
卷八 第 52a 页 WYG1240-0782a.png
之既莫而弗得朝夕承欢膝下以罄爱日之诚虽昔人
所谓三釜而心乐者盖终有不遂矣其将曷以纾吾之
思乎若夫引睇于太空也则有白云之孤飞瞩目于长
川也则有春晖之和煦以至凝情延伫之际凡触物而
感于心者皆有以弗忘于吾亲然则何由而己乎此堂
之所以作也今年夏鼎镇以公务至北京介其友钟瓛
来请文为记嗟夫人子之于亲孰不欲日在其侧以尽
菽水之欢而不可以必得然后不能不致其惓惓之思
卷八 第 52b 页 WYG1240-0782b.png
如古人之于陟屺陟岵者可见矣今鼎镇宦游齐鲁之
间而其亲年八十馀远在江南相距数千里定省之礼
滫瀡之奉不得以少尽其养则其情之笃其思之切所
以寓意于无穷而托斯堂以见志者盖有过于昔人屺
岵之悲者矣虽然显亲扬名孝之大者鼎镇于莅官行
事能思有以贻亲之令名以无忝所生则所以报亲之
德而致其终慕之情者殆庶几焉鼎镇尚于此求之因
书以为记且以致劝勉之意云
卷八 第 53a 页 WYG1240-0782c.png
  耕读轩记
古之人于学无所往而不致其力盖以学者皆切于日
用常行之实故虽居江湖畎亩之间耕牧渔樵之中未
尝以无所用而忘乎学也予从姑子袁孟卓质粹而器
纯志锐而行笃自幼孳孳慕古人之为学居石庄之上
结屋数间左右皆乔林古木清泉白石交映几席良田
美壤罗布屋傍孟卓躬耕之馀则读书讲道操觚染翰
以乐其乐因扁其游息之轩曰耕读比来北京以其意
卷八 第 53b 页 WYG1240-0782d.png
请予为之记予谓耕所以为食盖资之以给其家学所
以求道盖资之以裕其身古之贤士大夫未尝以农亩
为卑贱而弃乎耕亦未尝以隐居不用而忘乎学也孟
卓幸生圣明之世居畎亩之间诵诗读书以乐尧舜之
道天下和平雨旸顺序四郊无虞百榖顺成于以治粢
盛以祀其先人于以出贡赋以供夫公上退而优游以
教其乡之子弟劝之力本务农使知衣食之所自导之
以孝弟忠信使知礼义之所重夫如是则孟卓之于耕
卷八 第 54a 页 WYG1240-0783a.png
既足以给其家而其学又足以裕乎身而及乎人其视
世之不耕而食而不知学者霄壤不侔矣虽然孟卓岂
终处畎亩而已哉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固君
子之心也彼有托退耕以为高离群绝类高蹈长往而
遂以忘世者岂君子之所为哉孟卓久处山林幸一至
此周览奇胜睹太平制作之盛衣冠文物之富山河城
阙之壮仰日月之光华感风云之际会其能无致君泽
民之念而共为帝臣者乎诗曰梧桐生矣于彼高冈凤
卷八 第 54b 页 WYG1240-0783b.png
凰鸣矣于彼朝阳吾将候孟卓于黄金之台朝阳一鸣
必有知吾孟卓者孟卓尚勉之哉
  全冲堂记
夫天地之气运行于亭毒之表絪缊坱圠未尝有一息
之或间寒暑以之而成序万物以之而生育盖莫非冲
和之所为也然而雨旸之弗若燠寒之愆候则遂失其
和者有焉人禀阴阳之气以生四肢百骸运动举措者
亦冲和之所为也然六气之弗调则阴淫寒疾阳淫热
卷八 第 55a 页 WYG1240-0783c.png
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是淫者伐
和之斧斤而戕生之蟊贼也于是不可以无医医也者
所以推明五运六气之秘察夫阴阳升降之候审其表
里虚实之證斟酌损益使无过不及之偏然后疾可差
而人身之和可得而复全也于乎医之功亦神矣哉姑
苏刘康民其先世皆业儒兼攻于医祖启源尝任昆山
州学录父叔昭有学行以医济人尤得时誉康民温纯
谨愿克绍其家今天子即位之初有司以其名上京师
卷八 第 55b 页 WYG1240-0783d.png
得𨽻太医院复以选与扈从凡三至北京而其术益显
尝取全冲二字为堂名以予交之久来请文为记予故
为序天地之和与夫人身之和相为流通者以告之俾
益脩其业以诊夫人之所以伤而保其所以全变其呻
吟愁叹之声以为忻愉顺适之情斯则和之至也又岂
非全冲之大本者乎康民尚勉而行之以求造夫全冲
之实将见超跻显融而禄位之加有不可得而辞者矣
姑为记以俟
卷八 第 56a 页 WYG1240-0784a.png
  朴斋记
括苍郭文通作小斋为退休之所而名之曰朴来请文
为之记或质于予曰文通性聪敏有巧思善画用大小
李之法作金碧山水尤精妙似非朴者而以是名斋不
几于相戾乎予谓善观人者于其内不于其外于其实
不于其迹文通之于朴盖几于道也几于道者思欲矫
俗以近本实而造夫君子之域也嗟夫蚩蚩蠢蠢习为
便儇矫伪者孰近于朴乎诩诩讦讦流为漫靡哇淫者
卷八 第 56b 页 WYG1240-0784b.png
孰务于朴乎文通不能以便儇矫伪也非全其真欤不
能以漫靡哇淫也非存其质欤夫全真则无伪存质则
无凿无伪无凿故澹然而自适泊然而自得游乎太素
之域处乎无为之乡休休乎适适乎涵泳大朴以终其
身者非文通之所以为志者乎夫如是固几于道矣几
于道以近本实则为之朴也固宜于是质者释然曰先
生之言诚当也请以是为文通告且书以为朴斋记
  环溪堂记
卷八 第 57a 页 WYG1240-0784c.png
文江李撝谦纯谨笃厚力学好古自其少时往来淦之
西江乐其山水园池之美遂徙居之予尝历览其处观
其地势之平衍风气之翕合田畴弥望竹树森列云霞
敛舒绮绾绣错风泉喷激金鸣玉应鸟禽鳞介之翔泳
渔歌樵唱之互答于是四时之间风雨晦明无不可爱
而撝谦犹以为未也以其居之左右有桂林明溪二水
交映此为绝胜之处又欲揽而有之乃作堂于二流之
交而名之曰环溪暇则宴休其中或临流而钓或扫石
卷八 第 57b 页 WYG1240-0784d.png
而坐或濯缨而歌或登邱而望侣渔樵而友鸥鹭席烟
波而枕泉石徜徉夷犹莫不自得由是言西江之胜者
以环溪为首称而撝谦之意亦甚乐之以为胜也既而
撝谦膺荐有司宦游于外者几三十年而环溪之胜往
往形之梦寐间来京师求予文记之夫常人之情始而
隐遁则放情丘壑间若将终身焉及其出而有禄仕则
又耽视贵富而遂忘其初服者比比皆是撝谦既有山
水之乐于其未仕时及其出而效用驱驰四方今发已
卷八 第 58a 页 WYG1240-0785a.png
星然白矣而犹惓惓于昔者钓游之乐可谓笃厚之君
子矣诗曰维桑与梓必恭敬止矧有若环溪之胜者乎
异时撝谦遂休致之愿予亦得告还乡幅巾杖屦相与
往来环溪之上酣嬉咏歌以乐太平尚当为撝谦一赋
之姑为记以俟
  独知处记
友人钟君玉宇司训于北京顺天府庠尝辟一室为藏
脩之所取中庸子思子慎独之语而榜其室曰独知处
卷八 第 58b 页 WYG1240-0785b.png
间以相告求一言以申其义予谓慎独之说子朱子言
之无遗蕴矣顾予何人尚敢容喙于其间哉辞让不获
则以所闻与自勉者而为之告曰大哉心乎万理之统
而神明之舍者乎其广也可以包六合贯古今而无不
充其微也可以合天人会性命而无所遗方其未动也
湛然虚明如鉴空衡平固无善恶之可议也及念虑既
萌而善与恶之几始形于此于是有不可以不致其察
者察之将如何亦曰慎其独而已矣独者人所不知而
卷八 第 59a 页 WYG1240-0785c.png
已所独知之地也所谓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者此甚言
独之当谨而毫釐顷刻不可以忽焉者是故目能见矣
而谓之隐则有不可得而见者耳能闻矣而谓之微则
有不可得而闻者夫以不可见不可闻之处孰不易而
忽之以为可以欺天罔人而不必谨者君子则曰皇皇
上帝孰敢弗钦昭昭灵台孰敢以欺曰隐曰微迹固未
形也而几则已动人固不知也而我独知之则是昭晰
于中固已甚于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者矣是以君子于
卷八 第 59b 页 WYG1240-0785d.png
耳目之所不睹不闻者既戒谨恐惧以全其本然之体
而于此尤不敢不致其谨者所以审善恶之几遏人欲
之萌又以防之于未然者也钟君行纯志洁强于学问
平居和易简默兢兢然动循轨则其于隐微之际谨之
至而审之精内不欺于已外不欺于人所以致力于存
养省察者盖非一朝夕矣呜呼此君之所以为独知而
非体道之深者其何足以与此虽然君子之所以为学
者不越乎敬而已戒慎于不睹不闻者敬也致谨于幽
卷八 第 60a 页 WYG1240-0786a.png
隐细微者亦敬也未发而敬者所以存天理之本然既
发而敬者所以遏人欲于将然戒惧则静而敬者也慎
独则动而敬者也推而至于天地位万物育笃恭而天
下平者亦无往而非敬也钟君讲道之馀尚于独知之
处反而思之从事于敬之一言孳孳勉勉以求造夫高
明广远之域则所谓贤希圣圣希天者举不外乎是矣
请书此为记俟他日造室中尚相与共讲之
  澹斋记
卷八 第 60b 页 WYG1240-0786b.png
蕲州学正傅君子楫以去冬被纂脩之命来京师今年
秋九月竣事圣天子褒嘉宠锡复命还官将行以所名
藏脩之室曰澹斋来徵言为记予谓澹之义有所谓恬
澹有所谓澹泊释者以为皆安静也夫惟澹故安静能
安静未有不澹者矣苟为轇轕于是非动摇其心志汨
没于庸俗之中奔驰于事为之际欲其澹而安静者鲜
矣子楫和易乐善不事表襮布衣韦带泊然自处无一
毫外慕之心与人交久而能敬不为翕翕热相倚附往
卷八 第 61a 页 WYG1240-0786c.png
来士大夫间怡怡熙熙无所忤自始至终未尝苟且急
遽出一语妄谬周旋进退于于焉舒舒焉绰乎其有馀
裕也非有得于澹者能若是哉或曰子楫之所谓澹者
居室不事乎丹垩衣服不事乎华靡饮食不事乎旨甘
文词不事乎雕琢言语不事乎矫饰是其志固有所在
者矣若子之言殆非子楫所以为名斋之意也呜呼为
此说者又岂足以知子楫者哉夫澹可以养志可以寡
欲可以体道可以观万物之情可以察天地之化怡神
卷八 第 61b 页 WYG1240-0786d.png
于至静之中游心于无为之表得失利害不足以为其
累荣辱欣戚不足以为其挠若是者非子楫之所志欤
或者闻之释然曰先生诚有道之言非体澹之深何足
以与此于是书以遗子楫子楫拜而谢曰子之命我者
至矣请以是为记
  谨思堂记
吾友胡子琛佐安庆之属邑太湖名其退休之堂曰谨
思来请言以为记盖将以自勉而勤于其政也予谓人
卷八 第 62a 页 WYG1240-0787a.png
必有思也而后可以有为然泛思则无益弗思则无成
三思则多惑故善思者必致其谨乃为无过若思而不
谨必至于私欲妄动放情肆意而不知检冥行瞽蹈而
无所从其不至害道败德者几希子琛取是以名堂可
谓知所本者矣然思之所谓谨者岂徒然哉晨而兴必
思行吾之政当有以化其民也夜而寝必思推吾之惠
当有以及夫物也上而令长其将赞佐而敬承之乎下
而簿尉其将寅恭而协和之乎一事之不举必思所以
卷八 第 62b 页 WYG1240-0787b.png
振起之一政之不脩必思所以作兴之凡百里之内有
关于吾民之利病者莫不谨思而力行之如是则可以
举于其职而无忝于赞佐抚字之意矣苟惟思之不谨
而营营扰扰汨没于利诱之私以昧夫天理之公则非
惟蠹政厉民而所谓败名丧德者寔基于此矣子琛归
而思之必有得于予言俟他日重来尚有以复我哉是
为记
  友顺楼记
卷八 第 63a 页 WYG1240-0787c.png
吾乡去金田可一舍许张氏世居之张故名族其先出
自分宜之峡石距今十有五叶衣冠之美甲于乡闾而
吾友张郁尤金田之俊秀者也郁字文范敦茂淳实居
家读书积学入郡庠为博士弟子员屡试于乡不偶比
年充荐成均厕高等适车驾巡幸北京开馆延文学之
士编摩经籍而文范以工书选入馆中书成获被宠赉
命待选吏部一日款门告于予曰郁不佞昔者家居时
与吾弟文节文篆三人同室而处同爨而食同业而游
卷八 第 63b 页 WYG1240-0787d.png
同心而弗贰同情而莫逆以至朝夕出入服勤任劳治
家理生又同事而相成也兄弟怡愉之情手足友爱之
谊自始至终未尝有毫发乖忤尝于所居之傍为楼数
楹纵横广袤各若干尺佳时暇日吾兄弟三人相与进
退揖让于斯游息寝处于斯其乐盖油油也而斯楼之
名至今未称执事知郁之深幸为我名之且求一言为
之记庶以警郁之不逮而示训于方来也予闻其言而
异之则为之告曰子之兄弟并秀竞爽克笃伦义相睦
卷八 第 64a 页 WYG1240-0788a.png
相好愈久而不替若是非友而顺者不能也请以友顺
为子名之可乎呜呼天下有至亲而不可离有至厚而
不可薄者莫兄弟若也人之于兄弟分形而同气异体
而同胞由孩提以至于成立其亲且厚不啻若胶漆之
固自常情观之岂有至于可离可薄哉奈何天理易微
人欲易滋一旦略关利害义即疏绝阋墙发于忿懫攘
袂起于门庭化骨肉为仇雠视同气为寇敌若此者往
往而是此无他由其不友不顺之所致耳张氏之先世
卷八 第 64b 页 WYG1240-0788b.png
有处德若文范之先君时美祖安道皆孝友乐善乡以
长者称至于文范兄弟尤饬身谨行克任继述萃庆美
于三世毓和气于一门友焉而弥笃顺焉而益恭雍雍
乎彬彬乎可谓能尽乎为人兄为人弟者之道矣由是
推而及于其家以达于其乡俾凡为兄弟者咸取则于
斯则所以风劝乡党教戒后昆而裨益于伦谊者岂浅
浅哉抑吾闻文范有母年七十馀尚康强无恙昆弟之
间勤勤恳恳所以致养于其母者未尝少衰此尤人之
卷八 第 65a 页 WYG1240-0788c.png
所不能及者观乎此则其得于兄弟者既如此而所以
得于其亲者又如此诚可谓孝友俱至而无忝于其先
者矣虽然文范丁方壮之年怀经济之术其意以为士
生斯世际熙洽之运有可为之时苟得一命施于有政
遂其济时泽物之心以上报国家养育之厚庶几无愧
矣是又文范报君之诚而存心于忠孝者也书称君陈
惟孝友于兄弟夫子言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文范行
将上青云登要津矣尚益致力于此励其所已至而勉
卷八 第 65b 页 WYG1240-0788d.png
其所未及以求无愧于为人子为人臣为人兄之道是
则予之所望而期子于远大者如此姑书此为楼记以
俟且以告诸来者
  思恩堂记
深州有蒋氏世家滹沱河之北其地曰五龙塘衍沃夷
旷山水秀丽树林茂密云岚烟霭卷舒朝暮盖其州之
胜处也有名卣者今为北京行部户曹主事尝筑堂数
楹而题之曰思恩客有过而问之曰名堂之义何居卣
卷八 第 66a 页 WYG1240-0789a.png
慨然曰夫所以生我而劬劳鞠育之勤提挈抚摩之笃
闵闵焉以望其成勤勤焉以厚其生者父母之恩也拔
于凡民登于庠序迪之以礼义化之以道德使之琢磨
淬砺于学术以底于造就者君上之恩也卣幸今遭值
圣明忝有禄位既未能显扬光大以致孝于吾亲又未
能竭力殚虑以报效于吾君君亲之恩如天地之大以
覆育于我而皆弗有所答如之何其弗思也客闻其言
而韪之今年夏五月友人萧公伯辰自深州来为卣徵
卷八 第 66b 页 WYG1240-0789b.png
言以为记予谓人有莫大之恩而终身莫之能报者子
之于其亲臣之于其君者是矣盖非不知为报也虽报
之亦岂足以称其施哉是故可得而报者其恩小不可
得而报者其恩大子之于亲也虽不可得而报然不可
不尽为子之道以求无负于亲之所以恩我者之笃臣
之于君也虽不可得而报然不可不尽为臣之道以求
无负于君之所以恩我者之厚尽为子之道所以事亲
也尽为臣之道所以事君也子道尽而于亲无负焉斯
卷八 第 67a 页 WYG1240-0789c.png
报亲之诚也臣道尽而于君无负焉斯报君之诚也所
以然者亦曰致吾之思以尽夫天理之当然耳夫惟能
致其思也是以一跬步而不敢忘乎亲一食息而不敢
忘乎君敬恭于朝夕之际致谨于操履之间不以毫发
而有玷不以隐显而有亏惟其所在而莫不戒谨恐惧
以尽其思虑之微则所以报吾君亲者庶几在是矣间
以是复于伯辰并以答卣之请而致其劝勉之意焉是
为记
卷八 第 67b 页 WYG1240-0789d.png
  锦杏轩记
太医院御医金刚中世家浙之钱塘代以其术显钱塘
之人有抱札瘥疾疢者不之他氏必诣金之庐而请焉
自其祖父至于刚中以其术济人多所全活刚中居家
时愈人之疾未尝有责报之心欲效昔董奉事第令种
杏数年之间杏皆成林根株盘固枝叶荟蔚春阳时至
千葩万萼一时竞吐如披䌽缬如烘丹砂如点绛雪如
蒸赤霞光采秾丽烂绚云锦刚中顾而乐之乃筑轩杏
卷八 第 68a 页 WYG1240-0790a.png
林之中而颜之曰锦杏既而以选召至京师𨽻太医院
以拜今官尝从容为予具道其轩之胜且徵文以记之
余闻董奉居庐山治人疾愈不责其报但令种杏岁久
成林后奉竟以仙去其迹诞漫不经故后人间有一造
其境则荒烟白露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深欲求向之红
霞万树灿然可爱而赏者已皆不可复得然则奉之杏
与其出处果信然否欤是固不可得而辨已今刚中之
学世有显著而钱塘实其故业杏林之锦诚非誇诩无
卷八 第 68b 页 WYG1240-0790b.png
实之景而及今又得以其术遭遇圣明之世列官于朝
为国上医则其名誉事迹赫然光显视向之种杏如奉
者盖霄壤不侔矣虽然锦杏之在轩固为可爱而四时
代谢有不可以常得孰若活人之心如春阳之泽物使
疲癃夭阏者皆如杏树之敷荣畅达不复枯槁则其可
爱又当何如哉姑书此以复刚中以为信然否也
  象江八景记
余友萧君迪哲世家淦之象江上距玉峡下接湄湘前
卷八 第 69a 页 WYG1240-0790c.png
瞻玉笥羊角诸峰之秀后据百丈均山鹤峰之胜其地
夷旷饶沃居远近皆竹树桑麻缘江多兰芷鱼雁凫鸥
游泳上下风帆浪舶往来蔽亏水光云影浮动大空而
四时之间凡可以供临眺者举出于履舄之下萧君顾
而乐之乃以其景之胜者命为八题贤士大夫相继为
之歌咏而学士曾君子棨既为之序乃复以书来属余
记之予谓象江为淦川之胜而八景又象江之胜然自
开辟以来其景之在象江者若无所增损也何旷世之
卷八 第 69b 页 WYG1240-0790d.png
间无一人为之品题乃始闻于今日耶是知山水之胜
亦必得所遭也呜呼岘山之高不逾于太华得羊叔子
而其名遂传于天下兰亭之胜不逾于金谷得王右军
而其美遂冠于古今象江非有潇湘洞庭之广不得吾
萧君为之摅幽发奇又安能显著于今日然则柳子所
谓地因人而胜者不其信欤虽然天下山水之乐无穷
而或地之所寓非奇胜之区景之所得乏伟丽之观则
其乐有不能尽者今萧君之居象江其于奇胜伟丽盖
卷八 第 70a 页 WYG1240-0791a.png
兼有焉宜其抚而乐之而摅诸歌咏也如此余年逾六
十渐进衰老幸他日谢官南还得从萧君往来于象江
之上揽玉山之白云招金川之明月相与酣嬉觞酌以
极夫奇胜伟丽之观然后发群公八景之诗援琴而赓
之吾知其乐又非他人所得而与者姑以是谂于萧君
且以致余愿慕之私云
  德隐堂记
吾家去东梅五里许有龙氏为著姓余自弱冠时识龙
卷八 第 70b 页 WYG1240-0791b.png
君添德脩眉广颡身长而体丰气宇超迈卓荦不羁乡
之人莫不敬焉已而君谢世又获与君之子仲龄季脩
相往来今春之三月仲龄过京师访余寓舍因张灯出
酒相与道契阔酒再行仲龄作而言曰吾先君存日尝
以德隐为堂名山阴仲脩刘先生为篆三大字揭诸楣
间仆兄弟朝夕曕对每为之惕然兴怀今欲托诸文字
以垂不朽且以寓夫孝敬之思子其为我记焉余心许
之而未克属笔比来伯兄季质就省慈闱复以仲龄之
卷八 第 71a 页 WYG1240-0791c.png
意为请虽欲无言其能已于怀也君子之生乎世也不
出则处不隐则显未出而隐也固不以隐为高而显为
非既出而显也固不以隐为卑而显为荣出处隐显惟
天所命天者德之所在违夫德而求合于天者未之有
也方龙君当有为之日怀慷慨之志虽未获显融于时
然于公家之剧务人事之酬酢鞠躬尽力一循乎理是
以推究规画之间不劳而集暨后故家右族相继凋谢
君独晚节自持栖迟林涧杜门谢客日以教子读书自
卷八 第 71b 页 WYG1240-0791d.png
娱卒得令终此殆天之所以为报而德之徵于人可信
不诬大抵德虽隐而其应甚显天虽远而其理甚著隐
显幽微之际皆天理所存故君子畏而谨之若龙君者
可谓审于德而获于天者矣揭名斯堂诚有望于将来
也宜夫仲龄兄弟不忘所自拳拳以先德为念其贤于
庸众人者远矣虽然天下之物其本厚者其积高其源
深者其流长君子脩德以为其本不必期于天而天自
祐之不必求乎福而福自归之将见斯德之徵垂庆于
卷八 第 72a 页 WYG1240-0792a.png
子孙者其有穷乎诗曰毋念尔祖聿脩厥德又曰永言
孝思孝思维则惟仲龄兄弟其勉之
  春晖堂记
或问于余曰人子之于亲可得报乎曰非不可报也欲
报之而有所不能也是故视寒暖之节以适其体治甘
旨之具以备其养谓之奉乎亲则可而谓报乎亲则未
也婉容愉色以将之先意承颜以接之谓之悦乎亲则
可而谓报乎亲则未也立身行道以致于用荣爵厚禄
卷八 第 72b 页 WYG1240-0792b.png
以贲其身谓之显乎亲则可而谓报乎亲则未也大抵
可得而报者其恩小不可得而报者其恩大子之于亲
政所谓不可得而报者故小雅之诗曰欲报之恩昊天
罔极而孟东野亦云难将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盖甚
言父母之德愈大而难酬愈厚而不可报也豫章李君
彦琪温纯孝友恒念其先人殁不待养独幸其母夫人
高年无恙爱日之诚悠然无已而凡可以奉其亲以慰
释其心者无所不用其情乃筑堂而名之曰春晖来徵
卷八 第 73a 页 WYG1240-0792c.png
言为记余谓彦琪之取是以名堂者非以著其能孝也
诚以亲之德同乎天大而难报所以慊焉于此而常若
有所不足者彼汲汲焉致奉于口体勤勤焉强勉于承
顺切切焉徼荣于爵禄而曰此足以报吾亲之德其亦
异乎彦琪之所志矣彦琪尝与予同领江西乡荐仕为
泰兴学官秩满升苏之儒学教授有文行称于时行将
跻显融践华要自致青云之上则所以报其亲者其有穷
哉予言不足为彦琪重姑述夫名堂之义以告于来者
卷八 第 73b 页 WYG1240-0792d.png
且俾世之欲报其亲者不可有自足之心而益加劝勉

  梅溪清隐记
梅溪在新淦金滩宋氏世居之宋故钜族诗书阀阅之
华为望于乡邑者数百年至其裔孙曰惟学甫尤好学
蓄德以承其休尝种梅溪上岁久蕃茂大者交柯屈铁
如龙盘虬攫偃蹇樛曲不可名状其小者杂然以生挺
然以遂弥布于水滨篱落之际者尤众也当穷冬冱寒
卷八 第 74a 页 WYG1240-0793a.png
百卉凋谢孤芳独秀鲜妍高洁而残雪初霁溪流浅清
月色澄映惟学甫方乃幅巾杖屦延伫徘徊咏歌逍遥
招逋仙于天外揖姑射于云间芳馨袭人万籁俱寂恍
然如入罗浮之境游西湖之涘一时高怀雅致邈不可
尚因作轩俯临溪傍名之曰梅溪清隐士大夫相知者
皆为之作诗以写其幽逸清旷之怀由是梅之植日盛
而溪之名遂显焉厥后惟学甫去世其孙常固以斯梅
先祖所爱者乃益加培殖而不敢废又惧其历年之久
卷八 第 74b 页 WYG1240-0793b.png
或泯而无传复汲汲焉以其意请为之记于乎士君子
之有取于物者岂徒适性情资玩好而已哉盖将以砺
行而媲德焉耳草木花卉之植竞芳菲艳春阳非不美
也而世俗之所同好君子有不取焉惟夫梅质坚而不
脆花素而不妖香洁而益清挺立于岁寒冻冱之际独
秀于群芳既谢之后非正人君子不足以媲之若惟学
甫之所好尚可谓超轶凡情而媲德于君子者矣今常
固追想遗爱久而不忘而拳拳焉思有以继绳于祖武
卷八 第 75a 页 WYG1240-0793c.png
其志固有足嘉者然予尚有告焉夫仕之与处其趋异
而隐之与显其迹殊常固以经术发身任职民牧正致
力效用之时继今以往益思所以濯磨淬砺卓然自立
不为夭冶以徇俗不为靡丽以矜时志乃祖之所志脩
乃祖之所行以期建功立事为梅溪之光庶几兹轩之
名传之无穷而于乃祖亦重有荣耀矣是为记
  静深堂记
文江之西一舍许为富溪其地衍迤饶沃乔林嘉木掩
卷八 第 75b 页 WYG1240-0793d.png
冉阴翳连峰叠巘含滋毓翠清流碧湍环抱逶迤云烟
朝夕室屋蔽亏而望之岿然出于溪南之上者则萧氏
所为静深之堂也萧故大家其先自西昌徙居于此者
若干世至伯渊甫尤植德不倦抚世酬物一归于厚尝
因其字伯渊遂以静深为其堂之扁盖取朱夫子中庸
释渊泉之义其饬躬裕后之意可谓切矣伯渊即世其
子希迪希用仰瞻遗训益笃不忘而希迪慨然以为非
托之文字则不足以传远示后乃遣其孙积训走京师
卷八 第 76a 页 WYG1240-0794a.png
属余丈为记余谓君子之所以承其先以贻诸后者莫
先于积累而德善者其本也易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
善积于此而庆流于彼此自然之理也彼积之不至培
养之无素忽焉而赫奕俄焉而销歇者以无其本故也
今夫水之积为渊泉泓渟澹濧挠之而不溷出之而不
竭者其本之厚也沟渎沼沚之聚蹄涔蚁垤之积不一
朝而枯竭无馀者其本之不厚也萧氏以德善为藩屏
以礼义为根柢自伯渊甫以至于今父祖子孙彬彬杰
卷八 第 76b 页 WYG1240-0794b.png
出敦本务实油然乐易之心入孝出弟蔼乎和顺之意
田园日饶乎生息门第益致于蕃盛公上之供不缺伏
腊之资有馀混混乎其益厚源源乎其益深百年之间
所以享其安利而沾被于庆泽者岂无自而然哉于戏
此伯渊甫所为名堂以期于将来者其寓意亦深矣太
史公曰德厚者流泽广德薄者流泽卑使萧氏后之人
因是而益务于敦德笃善以培其本以浚其源则其庆
泽及于久远者其可涯涘哉诗曰子子孙孙勿替引之
卷八 第 77a 页 WYG1240-0794c.png
又曰以似以续续古之人请诵此以为希迪告且以为
静深堂记
  重建陆宣公祠堂记
槜李旧有陆宣公祠历有唐宋元废兴迭徙不一国朝
洪武初郡守刘泽民重建于城内寔元江南书院之故
址且以公十六世孙应奇守其祠岁久风雨颓圯因循
弗治民有力者侵夺其地乃宣德二年大理卿胡元节
承上命巡抚吴浙诸郡锄奸植良政行化洽慨念公之
卷八 第 77b 页 WYG1240-0794d.png
忠诚而庙食未称寔为缺典遂购材鸠工复厥侵地命
郡人王恺之董其后祀享有堂燕处有室门庑庖库序
列轮奂周垣崇崇环以林木胡君于是率其郡之僚属
祭告落成焉遗象有严登降有礼数年之废一日而举
士人耆耄瞻望嗟咨咸请书其事于石而郡教授张万
选乃来京师求予记之予尝读唐史而得公之所以立
身事君之大者其要不出于一诚而已观公之进言于
德宗有四人之所助在乎信信之所在由乎诚一不诚
卷八 第 78a 页 WYG1240-0795a.png
则心莫之保一不信则言莫之行又曰诚信之道不可
斯须去身夫诚者圣贤之所以成始成终者也人君舍
之无以成开国之务人臣舍之无以尽匡辅之道公之
言若此岂非得夫圣贤诚身之学者哉当有唐中叶藩
镇跋扈銮舆播迁宗社几覆赖公密谋赞襄再造有邦
而公之忠诚切至不以夷险易节一论讨河北破李希
烈之策不用再陈制李怀光之计不行而陈论愈力窦
参忌之于前裴延龄沮之于后而自守益固非诚而能
卷八 第 78b 页 WYG1240-0795b.png
之乎从守奉天所下诏书皆公视草痛自引过曲尽情
事虽武人悍卒闻之无不感激思奋非一诚之所推乎
惜乎唐祚不竞德宗以猜防信谗之君用不克终而公
卒殁于贬所岂非天哉虽然公虽不尽究其蕴于当时
而其忠诚之所感奏议之所存垂之天下后世虽与日
月争光可也则今日祠事之复于公固不足为重轻而
所以起邦人瞻仰之诚励臣子忠君之义则不为无助
也予既嘉胡君之能敬崇先哲举废坠之政因论公生
卷八 第 79a 页 WYG1240-0795c.png
平立身事君之大者以明公之心于数百载之上且俾
后人谒公之祠者读之得有所劝焉
  重建灵安寺记
新淦玉峡灵安寺者僧弥勒之所重建也寺自唐宋来
已有之迨元末而废惟观音阁存洪武丙子僧道成始
自永丰之灵泉寺住持于此以兴起其坠绪寔玉峡巡
检张子昂乡之耆宿李子雅相与制疏迎致之也弥玉
嗣道成克扬宗风顾旧址局于地势位置弗合毅然以
卷八 第 79b 页 WYG1240-0795d.png
兴复为己任乃距其寺二里许得胜地于今四顾台下
都督金刚诸峰舒奇献秀环列左右石牛岭蜿蜒奔放
矗乎其后诚天造地设之佳境也而乡之乐施之士曰
刘文仲杨贵敏寔捐是山俾之以成其志弥玉乃夷荆
榛辟土壤出衣盂之资劝导众力市材鸠工首创佛殿
高四寻有奇深广倍之殿之后为法堂为毗卢阁左为
藏殿右为地藏十王殿其前则钟鼓有楼门庑有序而
丈室库庾庖湢之庐莫不毕备经始于永乐十五年丁
卷八 第 80a 页 WYG1240-0796a.png
酉八月落成于宣德年月宝相玉毫辉映霄汉金碧髹
彤照耀林壑伟制宏模人天具瞻猗欤盛矣惟吾淦多
佳山水而玉峡玉笥其雄胜奇伟又为江右最但往往为
道流释子之宫所据虽其为教易以动人亦为其徒者
多才智勤力之辈而丰家巨族有轻财乐施之士以相
之也且吾闻弥玉为人精脩苦行孝敬而善学其师祖
深省坚公旧居百华寺特迎致于灵安晨昏奉养备至
又不以其能自足间师天宁都纲新公复古讲其禅宗
卷八 第 80b 页 WYG1240-0796b.png
之旨而又能甘勤苦淡薄以成此胜刹其可谓难也已
弥玉间来京师求予文记其兴造始末之故欲归勒诸
石而邑人李万魁复捐金为之助予家距玉峡不一舍
许虽慨佳山水为弥玉所有然爱其能开创是山以为
远近之巨观他日幸谢事南归穷登览之胜时从玉峡
访灵安以徜徉暮景之乐盖素志也遂喜而为之记以
示其后之嗣守者复以识予之私云
  归田别墅记
卷八 第 81a 页 WYG1240-0796c.png
宣德戊申之夏福建左参政永嘉杨公景衡引年致政
乃临行以告予曰吾所居即古东瓯山水之奥区今幸
复退休于此将筑室以为燕逸之所而名之曰归田别
墅子幸为我记之予谓墅者田庐也古者田中有庐以
为耕者之所憩息后世大家钜族往往即山林幽绝之
处作为陂池亭榭以为游观临眺之所谓之别墅若公
者以少壮出仕南北驰驱更历多故夷险忧乐终始一
致而扬践中外几四十年至是始克谢事而去盖四方
卷八 第 81b 页 WYG1240-0796d.png
之志倦矣其所以惓惓于是者不过欲托此以为终老
之计此别墅之所以作也欤吾意公之去此而休也其
林壑泉石之美足以资玩赏其池馆轩槛之适足以备
栖息其图史琴尊之具足以娱心目而又有骚人韵士
子孙宾客朝夕相与登山临水弦歌赋诗以逍遥畅适
乎其间斯则别墅之胜而公之所以为志者盖如此虽
然公之志槩可知矣然古之君子居畎亩之间一饭不
敢以忘乎君公念生平之出处荷累朝之恩遇慕恋感
卷八 第 82a 页 WYG1240-0797a.png
激思所以咏歌太平铺张鸿猷以报圣天子生成之德
盖亦庶几不忘其所自邪公于此亦岂能自止也姑以
是复于公公以为如何是为记
  永慕堂记
淦人李宗祚以其二亲之没久而思之不忘尝揭其堂
之楣曰永慕间以其情求为之记宗祚之尊府彦澄公
与先少保雪厓学士实为忘年交予自童丱时已识之
其为人刚方严毅不苟谐于俗布衣疏食泊如也奉其
卷八 第 82b 页 WYG1240-0797b.png
亲极孝亲殁哀毁不胜累然衰绖三载如一日其后以
荐者擢兴宁知县慈祥岂弟有及人之惠居数载以老
休致于家年七十六而殁既而宗祚不幸婴祸难举家
谪戍远方寒暑瘴疠艰苦万状日思其亲无须臾而休
也每以兴怀辄泣下沾襟闻者为之感动呜呼孝弟天
性也子于父母亲亲之至一跬步而不敢忘者况于既
殁之后终天之痛其思宜何如也然人之情一经贫穷
患难富贵利达未有不异其思者能不以是而异其思
卷八 第 83a 页 WYG1240-0797c.png
愈久而益切愈远而不忘者可不谓之孝子哉宗祚自
幼服公之训敦于孝道故虽蹭蹬艰虞之际炎荒瘴徼
之外未尝以失意而忘其亲此人情所最难者卒之万
里生还克复旧业存宗祀于板荡之馀此非天道神明
有以默相之者乎若公者可以瞑目泉下矣因宗祚求
言遂记之如此用以告其后之人且讽于乡里俾闻宗
祚之风者庶亦知所劝勉云
  具庆堂记
卷八 第 83b 页 WYG1240-0797d.png
具庆堂者新淦横溪何祐奉亲之堂也易曰积善之家
必有馀庆夫庆莫大乎亲之存世有父存而母不待养
者谓之严侍有母存而父见背者谓之慈侍严侍慈侍
虽皆为庆而不足为具庆独父母俱存者为具庆此祐
奉亲之堂所为名欤祐不独父母俱存而其兄弟四人
又相友爱无或间言盖庶几诗所谓兄弟既翕和乐且
耽以顺父母孟轲所谓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然
则祐奉亲之堂盖又有超乎具庆之外矣谓非由善积
卷八 第 84a 页 WYG1240-0798a.png
而致然欤祐之父士端敬贤尚义教诸子以学而自笃
好于医务以泽物为心而凡有求之者施之未尝责报
此其积善之可见者是以能致具庆之福而有子如祐
兄弟之贤者焉祐自少志气不群尝自江涉淮历齐鲁
以达辽海转而之乎京师周览奇胜充然若有所得而
归分行以其具庆之堂未有为之记者属其内姻吴主
事扬来请文于予予屡辞不获因为之书使其益务善
于已以为家庆之本而施及后之人以继承于无穷焉
卷八 第 84b 页 WYG1240-0798b.png
是为记
  思亲堂记
君子之于其亲未有不思者不思者岂人情哉然世之
人又岂皆能思而不忘其亲耶惟其有不思是以思之
者为难而思之不忘者所以为尤难也吾新淦玉峡驿
丞陈光振世居广之笔庆其为人谦恭而习于礼敏给
而达于事尝以其父早殁独母氏年七十馀在堂不得
供养以尽子职恒蹙然于怀每翘首岭表未尝不咨嗟
卷八 第 85a 页 WYG1240-0798c.png
浩叹而继之以泣也士大夫闻者为作诗以摅其悲遂
相与名其退休之署曰思亲之堂屡以其意丐予为记
未有以答之今年夏来考满京师复温前请至再三不
已予不能以终拒也则为之告曰古人以行役之劳念
其亲者则有陟岵陟屺之悲以宦游之远念其亲者则
有白云亲舍之想所以然者岂非以旷缺定省不得致
其养为慊欤光振蚤丧严父不逮于养幸赖母存可以
少尽菽水之欢而又以宦游不得遂其志此所以切于
卷八 第 85b 页 WYG1240-0798d.png
思慕而不能置者欤虽然昔人有子在京师其志乐者
子在亲侧其志不乐者何哉岂非以人子所存当志其
远且大者而区区衣服饮食之奉依依庭闱孺慕之私
殆不足以尽其务孝之实欤光振于此尚思以远大自
期若何而忠君报国若何而显亲扬名必求所以尽为
人臣子之道以无负君亲天地之大恩则其所以为思
超出于常情万万矣予以远大望光振光振亦当以远
大致其思无徒区区溺于常情孺慕之私则他日所以
卷八 第 86a 页 WYG1240-0799a.png
显荣其亲者又乌可量哉姑为记以俟
  万木图记
古之君子脩德为善恒不求人之知而责其报盖以为
已之当然非有求于人而勉强为之者若吾建安杨公
达卿殆其人者欤公为人忠信笃厚敦德好善施予弗
吝岁尝歉乡人饥甚公私自叹曰吾有粟而不以散于
人非仁人也将谋发粟以赈之而又惧有其名乃指所
居龙潭之山语人曰若等能为我植木吾酬之以粟闻
卷八 第 86b 页 WYG1240-0799b.png
者皆竞趋之其植与否公亦弗之较也不数年木繁夥
畅茂久之郁然林立而干霄可以为材公惧其子孙将
货以自利也戒之曰慎守之毋伐惟民居学宫仙释之
庐及死者之棺椁济涉者之舟梁则悉以施之而无所
计以是惠利之及于人者甚广公殁后二十馀年山木
之萌蘖者至是复发荣滋长沛然若前日之畅茂而不
可禦人咸以为公德善积久之应其见于生物之盛者
岂徒然而已哉盖将以为公子孙蕃衍盛大之徵耳公
卷八 第 87a 页 WYG1240-0799c.png
存日元左丞阮德柔尝为公写万木图以传播于时兵
燹之馀图不复存而公之孙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侍
讲荣惧其久而无闻也复命中书舍人毗陵王孟端为
图万木以寓其思且以告其后之人既装潢成卷而持
以示予不鄙谓予记之于乎人之行莫大于为善善有
诸已固无与于人也而世之人往往好名要誉务为矜
肆誇诩旦暮汲汲焉恒恐其不见称于人又且期望责
报于人者甚至于乎此岂诚于为善者哉若公以布衣
卷八 第 87b 页 WYG1240-0799d.png
居乡里恬澹冲退不事表襮自少壮至老勤勤恳恳一
以敦德力善为务而其惠之施于人及于物者盖不可
以一二计使他人有此其为矜眩誇张不知为如何而
公乃惴惴焉益自韬晦泯其迹以逃其名未尝求人之
知而责其报焉方于古之笃行君子又何多让哉宜夫
公之获报于天而敷遗于后者如此其盛且大也然则
斯图之作所以传于永久以启迪杨氏之后人者视吾
庶子之用心不亦勤且至哉予窃慕公之为人可以教
卷八 第 88a 页 WYG1240-0800a.png
劝乡里且以庶子之克承其家而不违夫公之志故乐
为之言并书以为记
  映雪斋记
新淦溯流而上可半舍许曰沂江江之上衍迤脩旷其
民聚处者凡数百家而孙氏为最盛孙故望族多衣冠
之士所居有佳树茂林清泉白石前睇大秀玉笥诸峰
左挹枫冈之秀右枕大江之流云岚苍翠山光水影回
抱映带宛然在门庭几席之下而吾孟脩之居尤占其
卷八 第 88b 页 WYG1240-0800b.png
胜焉孟脩资质秀爽胸襟洒落好读书为歌诗孳孳不
怠前年来北京袖其所作数十首相示余读之且赏且
叹与往来谈论者累日间请于余曰孟脩不佞窃慕先
哲之遗芳而有志于学尝辟一斋为藏脩之所而名之
曰映雪盖欲愤悱自励以求分寸之益幸赐一言为记
且以示教焉余即许诺未有以答之今年秋七月孟脩
复自南来相见之顷又以其斋记为请余不获辞则为
之告曰夫雪之为物极天下之至洁而无以加极天下
卷八 第 89a 页 WYG1240-0800c.png
之至白而无以过者当严冬之际锢阴冱寒同云万里
上下一色霰淅沥以先集雪缤纷而交下溪流无声万
籁俱寂日晃晃以就夕月辉辉而向夜吾想夫孟脩之
居是斋也正襟危坐凝神定虑四壁洞彻朗然虚白于
是延揽光景窥阅简编含英咀华探赜蕴奥会至理于
一心契冲漠于无眹极乎高明超焉自得盖将与造物
者为徒而游乎太素之表矣然则孟脩名斋之意而所
取于映雪者殆以此欤虽然孟脩之为学岂徒然而已
卷八 第 89b 页 WYG1240-0800d.png
哉去其昏则必湛然如雪之洁而不污濯其垢则必皦
然如雪之白而不变砥其操以厉其行持其志以养其
气如是则所学者益笃所得者益密所造诣者益深而
于景行先哲者庶亦可企而及矣若徒骛其外而不察
其内徇其名而不究其实致其远而不由其近此则非
孟脩之志而亦非予之所以望于孟脩者也孟脩尚归
而求之俟予他日谒告南还造映雪之斋相与援琴赋
诗发猗兰白雪之操吾知孟脩之所以起予者又非今
卷八 第 90a 页 WYG1240-0801a.png
日之比矣姑书此以俟
  永思堂记
先大夫谕德司训临江郡庠时有杜士宾者尝从游而
学焉其为人英迈颖敏善记诵为经义有法则每属笔
伸纸辄先就未尝有窘束艰涩之状时郡守王敬仲
以兴学为己任每见士宾必加奖劝先大夫于诸生中
少许可独异目视士宾盖将进之于成德达材之地而
期之以远大也居无何士宾遘疾竟赍志以殁闻者莫
卷八 第 90b 页 WYG1240-0801b.png
不嗟悼之方士宾殁时未有子顾其兄士昂曰吾妇已
娠幸而有子善抚育之俾克成人以继吾之志虽死且
无憾矣士宾卒后果生子观自孩提为成童敏慧过人
其乡里族姻莫不庆士宾有后而谓观必能继士宾之
志也比弱冠观以士昂之命复入郡庠为博士弟子员
业春秋奋然以科第自期今天子即位之明年改元永
乐其秋观以第四人魁荐乡闱明年上春官登乙榜授
山东济阳县教谕观恒以不得识其父为终身之憾赖
卷八 第 91a 页 WYG1240-0801c.png
其母辛勤鞠育底于成立以为见其母犹见其父之存
也故凡可以报其母者无所不尽其情虽以山东去乡
里之远而念母之心拳拳不寘乃极力迎致以养焉已
而母没观悲不自胜苟可以致力于襄事者又靡不尽
其诚敬每与人言辄呜咽流涕既伤其父之早世又念
其母之不见怅怅焉贸贸焉若欲求之而不可得者此
永思之不忘所以托于名堂以自见也呜呼人莫不有
亲也独观不幸而未识其父当其时虽赖母以生而其
卷八 第 91b 页 WYG1240-0801d.png
成与否有未可必观乃能刻苦自奋卒由庠序发身登
名荐书无负于乃父之所望且又得禄为母养以寿考
终自他人观之若可以无憾矣而观犹日夜悲念其亲
愈久而情愈切愈远而思愈深非纯孝笃至者能若是
哉虽然观以方壮之年强于问学由是而益致其力益
广其思立身扬名以显其亲则所以为孝者不既大矣
乎观间以其情相告复丐予一言遂书此为记且以致
期望之意云
卷八 第 92a 页 WYG1240-0802a.png
  墨林清玩记
天下之物可玩者非一若金玉绮绣之珍声音采色之
美凡有以悦心志娱耳目者皆是也然而好之以为玩
小者致怨大者贾祸甚者至于灭身此无他清浊之玩
异焉若夫天下至清之物可赏可玩决不致于招怨贾
祸使人终身玩之不厌而得其乐者其惟翰墨之事乎
友人萧公伯辰宦游四方几三十年澹然无所嗜好平
生笃志于翰墨图书公退之暇辄操觚染翰赋诗酌酒
卷八 第 92b 页 WYG1240-0802b.png
以乐其乐未尝汲汲汨汨而有所不足焉今年夏公以
报政来京师间求当时士大夫名公能书者辑为一卷
题之曰墨林清玩属予言以识之嗟乎天下之物可玩
者多矣所谓金玉绮绣声音采色之属皆众人所酷好
以为玩之至美而至贵者也公不同众人之所欲而独
嗜好于翰墨非惟嗜而好之又能因是以怡情养性而
得其所以为乐者诚可谓极天下之清而无害极天下
之玩而无厌者矣虽然人之所好要不可没溺以陷夫
卷八 第 93a 页 WYG1240-0802c.png
一偏之癖凡世之可玩而经于目者付之一赏而足矣
古之士所以不免于抚心呕血复壁走舸之讥者盖以
此耳若公有民社之寄出而临民施政以尽其职入而
周旋于文墨以乐其志视彼之汨没终身而不悟者霄
壤不侔矣卷中所书若翰林侍讲曾棨子启翰林脩撰
沈度民则中书舍人许翰鸣鹤朱寅孔旸沈粲民望朱
晖庭晖前浮梁丞陈登思孝皆擅名于一时有不俟予
言者故特书公之志有足尚者以识夫岁月俟公他日
卷八 第 93b 页 WYG1240-0802d.png
归休林下与宾客故人酣歌赋咏时展而玩之以想夫
当时人物之盛与夫平生交游之美岂不重停云之思
而有无穷之感者乎
  村乐记
新淦之官洲黄氏为山谷先生之后自双并来居于淦
者盖若干世矣予游乡校时尝识伯原父又尝识其子
公器父子一门衣冠于于雅有风致甫既殁公器克振
其家表表乡闾间以隐为高因所居号曰村乐属姻家
卷八 第 94a 页 WYG1240-0803a.png
赵君公复来徵文为记予尝一至官洲见公器之居四
面皆平村迥野衍沃夷旷山远而秀川涵而清园池巷
径杳密静幽竹树阴翳泉石疏涤菱荷兰芷郁郁纷纷
鱼鸟凫鹥游泳翔集农耕妇织密迩而相闻樵歌野唱
朝呼而暮应风帆出于林端棹讴发于户外与夫云霞
雾霭之相滋寒暑晦明之变化四时景物之奇可喜可
爱可赏可玩可歌可咏者无一不出乎履舄之下宜乎
公器抚之而得其乐乐之而久且不厌也虽然人知公
卷八 第 94b 页 WYG1240-0803b.png
器居村之乐而不知公器之居于家者有父子兄弟之
和以乐于其身有诗书琴瑟之美以乐于其心有觞咏
倡酬之适以乐其性情熙熙然陶陶然盖无不得者然
犹未也至若时和岁登年榖丰阜公器与其村之人幅
巾褐衣婆娑嬉游含哺鼓腹和康衢之谣诵日出日入
之歌黄鸡白酒相劝相酬抃舞于青天白日之下此其
乐果何从而得哉是盖天之所锡圣上之所赐而太平
千载之盛福也惜予不得与公器乐之幸他日来归结
卷八 第 95a 页 WYG1240-0803c.png
屋沧洲之上共寻村中之乐与公器为邻吾知村中之
乐又将推以与予夫岂黄氏所得而专哉姑书此为记
置于壁间以俟
  一乐堂记
余氏故江右令族其先自饶阳徙成都至成德以武功
授六品官因家北京城东门之左尝辟地构堂一楹不
雕绘不丹漆惟置图书尊俎其中以为燕休之乐永乐
己丑春余扈跸来北京赐第禁城东密迩余氏其仲子
卷八 第 95b 页 WYG1240-0803d.png
信一日奉父命来徵堂名予告之曰子之亲年方强壮
而未耆耋子之昆弟联芳竞爽而相友悌非孟轲氏所
谓一乐者乎请以是名之信谢曰先生既不鄙夷而赐
之名敢祈一言以为斯堂之记庶以昭示将来而传之
永久则余氏世世受惠庸有既哉予乃告之曰天下之
物可乐者非一而皆可以力致之是故珠玑金玉之贵
可乐也山海出焉锦绣宝货之产可乐也商贾通焉舆
马居室服食子女之美可乐也富人有焉至若天下太
卷八 第 96a 页 WYG1240-0804a.png
平四方无斗争金革之声一门之内二亲康强寿考未
艾朱颜鹤发煇映于一堂之上昆弟辑睦雁行后先佳
时吉日服莱氏之衣诵华萼之章旨甘定省之不违乖
争凌暴之不作和气满堂熙然如春怡怡焉愉愉焉有
不知人世之乐可以代此者是岂偶然之故㦲盖有得
于天而非人力勉强可以倖而致也乐出于天而得于
已又能昭其所以乐者以传诸后则余氏父子之贤不
徒能乐其乐于今日又将使后之人慕其贤而知其所
卷八 第 96b 页 WYG1240-0804b.png
以乐夫天者然也于乎人孰无父母无兄弟也而百岁
之内其盛衰欣戚死生存亡可感者何限岂能皆如所
愿必其俱存而无故者哉余氏世笃庆烈父作子述克
济其美获于天者既厚则所以垂裕于后昆者讵有涯
哉姑以是复于成德遂书以为记
  梅雪斋记
淦之下游三十里有谢氏刘氏何氏皆名族文雅俊爽
之士彬彬辈出而辱交于予者先后相望予至北京之
卷八 第 97a 页 WYG1240-0804c.png
明年有何氏名淮润者自齐鲁而来既相见揖而请曰
吾家世居莒洲洲之上幽閒夷旷多佳山水尝构一斋
置图书琴册其中左右环植以梅四时之间惟雪最宜
而心又酷好之因以梅雪颜其斋之楣敢丐一言为之
记且以自勖焉予惟物之植于天地间莫非春阳以喣
之雨露以濡之风霜以收敛之故其萌而为敷蘖发而
为英华结而为果实皆足以悦人心目而致人之好尚
也独梅之于群卉中又若有异者焉是故不荣于春不
卷八 第 97b 页 WYG1240-0804d.png
实于秋不凋瘁于冬而清姿劲质适有类乎雅操之士
则其可好又宜不在于众人而在于士君子也淮润以
梅雪名斋可谓好之得其宜者矣予想夫隆冬冱寒万
木摧折黄云在空密雪交下天宇无尘上下一色斋居
晃然益清而洁梅粲粲而始花香霏霏而在树回孤根
于厚地与六出而争奇淮润焚香静坐歌白雪之章操
猗兰之曲神清气和万虑俱息抑不知梅之为雪雪之
为梅而我之为梅为雪也虽然君子之有取于物者岂
卷八 第 98a 页 WYG1240-0805a.png
徒然而已哉若渊明之于菊周子之于莲六逸之于竹
广平之于梅皆以其有坚贞孤直之操可以比德以进
于道非徒嗜好之而已也淮润励志脩行不挠于物欲
不污于尘浊景慕先哲以成其德以进于道庶几无愧
于梅雪而无忝于是斋之名矣淮润勉之尚有以复我

  廉泉书舍记
廖氏为章贡望族其居之邑曰兴国乡曰衣锦在宋时
卷八 第 98b 页 WYG1240-0805b.png
有讳某者为大学生后登显仕洎归老于家捐私财创
廉泉书舍聚宗族乡党之子弟而训之雨雪之朝灯火
之夕弦诵之声洋洋乎盈耳厥后嗣续益蕃以盛衣冠
俎豆之习诗书仁义之泽蔼如也而其中叶尤攻于郭
景纯蔡季通之学累世相承显于江右阴阳家皆师宗
之至均卿复以其术见知于朝得膺灵台之任永乐八
年予以扈从留寓北京而辱与均卿以乡故相往还间
请于予曰均卿上世所建书舍未有记丐一言以记之
卷八 第 99a 页 WYG1240-0805c.png
余谓自三皇五帝以降载之方册若经史诸子天文地
理医药卜筮稗官小说之类名虽不同而总谓之书然
而经以载道史以记事至于百家之书人亦莫不资之
以为用焉予尝观夫古人藏书之多至于汗牛充栋则
凡于此又岂有一之不备哉然或有束而不观以来新
若手未触之讥者亦比比有焉是可叹也今廖氏书舍
所积之富固未可量而其涵泳圣涯嚅哜道味以昭前
闻而淑后胤者亦必有所在若其能博涉地理阴阳之
卷八 第 99b 页 WYG1240-0805d.png
书超取名位以克大其家声斯可谓盛矣视世之儒者
寻常摘句占毕竟日至于终其身不得一命者诚有间
哉此书舍所以久存而不坏也均卿尚勖之是为记
  深州八景记
深故冀州之域七国为赵地秦置郡二为上谷钜鹿汉
为饶阳县复改置博陵郡隋始置深州取州西故深池
为名唐天宝初改深为饶阳郡已复为州后又以其州
徙居陆泽五代因之宋熙宁间复徙静安即今之州治
卷八 第 100a 页 WYG1240-0806a.png
是也永乐八年友人萧公伯辰来理其州州之地卑下
四面皆缭以深池每雨潦骤至辄汗漫泛溢至入州坏
公宇荡毁民舍弥旬月弗解民甚患之而前守皆因循
未有能计虑为久安之谋者公始至乃遍历其州相地
之宜以图之于是去州可三十里曰吴庄广袤爽垲周
回翕聚宜为州以居民且道里甚近便于迁徙而不劳
也遂进诸父老而谋之众皆大悦公即日疏闻于朝以
永乐十年七月十又六日告其州之人而迁焉凡州之
卷八 第 100b 页 WYG1240-0806b.png
厅事廨宇以及夫子之学宫与夫山川社稷之坛壝皆
公所经画纤毫之费不以干于民由是政协人和咸适
厥居官无烦剧之虑民无劳苦之思公乃得以其暇日
与其僚友宾客登临寄眺于山水之间因取其景之胜
者有八而名之曰吴庄新市博陵旧治束鹿晴岚凌消
暮霭滹沱春涨芜蒌夕照房渊飞燕衡水归鸿遂相与
倡和而咏歌焉间为予道其事且命为之记予谓山水
泉石之胜燕赏游观之美非幽人逸士不足以专之苟
卷八 第 101a 页 WYG1240-0806c.png
一为爵禄所縻非其志有所不暇则其迹之有所不能
及而又势之有不得为者也独予居北京数年以来幸
从属车之后巡历郊甸徘徊登览仰居庸西山之高俯
桑乾易水之深访黄金之台吊涿鹿之野其厌饫于山
水之奇胜古人之陈迹亦可谓荣且幸矣若公之莅于
是州其职业异于予官守异于予而乃能遐观物外揽
奇摭秀摅幽发粹结藻思于烟霞吐奇葩于云汉浩乎
无穷超焉自得顾其所遇又有过于予者岂非柳子所
卷八 第 101b 页 WYG1240-0806d.png
谓理达事成而得夫高明游息之道者欤虽然后有闻
公之风欲继其迹以追夫胜游之美则非有公之志欤
公之所以及夫民者固未易遽至也因公请记其八景
并述公为治之槩与其迁州之大略俾来者有所考徵
而斯文之幸或因是亦得以贻诸久远也
  贞节堂记
吾乡之金滩山水清丽林木秀茂良田沃壤远近栉比
环金滩而居者无虑数十姓其族有刘氏温氏相与皆
卷八 第 102a 页 WYG1240-0807a.png
世姻温自宋元以来衣冠相承子孙之盛盖彬彬焉近
时有允恭甫尤豪迈磊落著声乡闾允恭有子一人曰
同海今乡贡进士彦登之先人也同海之配龙孺人年
十七来归事舅姑极于孝敬允恭甫既没而同海亦相
继以逝维时彦登几十岁其弟彦博才五岁孺人守节
自誓间关劬瘁躬纺绩以给其家勤勤焉教其子底于
成立于是孺人益臻于康强而年且六十矣彦登作堂
以奉毋名之曰贞节所以昭母之志而崇孝养也缙绅
卷八 第 102b 页 WYG1240-0807b.png
大夫既为诗以歌咏之以予乡人复来徵言为记于乎
节义之在人天爵之至贵者也然保而勿失士君子尤
或难之况欲责之于妇人女子哉今观孺人所守自嫠
居以至于今三十有馀年矣始终之际未尝有毫发亏
玷非志于贞节者能之乎易曰恒其德贞吉传曰临大
节而不可夺夫贞则处变而不失乎正节则守志而不
二其操斯皆女妇所难能者而孺人赫赫乎如秋霜烈
日之不可犯皎皎乎如冰壶玉鉴之无玷诚无愧于为
卷八 第 103a 页 WYG1240-0807c.png
人妇为人母者之道矣虽然孺人之贞节岂惟著之于
家推而达之于乡党州闾使凡为女妇者咸取则于斯
风俗其有不厚者哉予深嘉孺人志操之美而又喜孺
人有贤子为之显扬故不辞而记之俾昭示将来且以
俟他日观民风者有所采取焉
  省庵记
永乐辛丑夏四月予始识庐陵彭敷哲于京师其为人
高迈绝俗有气节不肯翕翕然相附倚与世浮沉通经
卷八 第 103b 页 WYG1240-0807d.png
学古充充乎其有得而沛乎其应之无穷也予甚敬畏
焉以为若敷哲者诚无愧于儒者之道矣一日来请曰
仆不佞无过人之长窃尝景慕先哲思日反躬自省以
期于寡过乃取省字揭诸室间而名之曰省庵盖将以
自勖而进于道焉先生幸赐一言以相其志予闻而叹
曰至矣哉子之所以名其庵也是可无一言以为告哉
惜予不足以知之不足以言之也虽然予尝闻之在易
之震曰君子以恐惧修省在书之无逸曰严恭寅畏在
卷八 第 104a 页 WYG1240-0808a.png
诗之抑曰尚不愧于屋漏古之君子未有舍此而为学
而所以致省于其身者亦未有出于此数者之外也今
夫人之生也自屋漏以至于户庭之外自一身以及乎
万事之众何一而非天命之所在苟一念之不省则人
伪将杂之一息之不省则私欲将间之若是则天之所
以命我者其能保而勿失哉是故君子之于其心也静
而未发则省以存之动而将萌则省以察之检之于平
居幽独之际而谨之于日用常行之间所以正心修身
卷八 第 104b 页 WYG1240-0808b.png
而尽人道者在此所以克己复礼而存天理者在此所
以裁成辅相参天地而赞化育者亦在于此然则君子
自脩之要其有大于省者乎今敷哲以文学发身师表
郡学笃志厉行务勤修省然犹以为未足而兢兢焉栗
栗焉不敢少自暇逸思欲致其力以造乎高明广远之
域其贤于人也远矣予忝职禁林日俛焉弗逮方且切
切焉以求内省之弗疚视敷哲之力于自治宁不重有
所警乎因以是告于敷哲且书以为省庵记
卷八 第 105a 页 WYG1240-0808c.png
  宽所记
庐陵宋仲宽以才荐仕为淮安满浦坝官尝筑一室于
公署之偏而题之曰宽所间来京师属侍读李君时勉
来请文为记夫宽者猛之对也为政之道贵于宽猛得
宜然太宽则必至于纵太猛则必至于残苛二者固常
相济而后设施举措皆不失其当焉今仲宽专以宽为
务无乃失于一偏乎仲宽之意予有以知之矣盖其职
实司官府漕运以暨商贾舟船之役而国家建都北京
卷八 第 105b 页 WYG1240-0808d.png
淮安为水道之冲凡四方舟楫往来绵亘联络远近相
望而𨽻其役者皆淮甸之民夙夜勤劳以供所事苟非
宽以抚之则未免涉于驱迫束缚而不得其情矣又安
能使其人乐于趋事而不至于怨咨哉仲宽之居此优
游暇裕不烦不亟承上驭下无稽缓之责有疏通之利
民不知劳而事易以集者非得之于宽乎昔人有闭户
自责蒲鞭示辱者皆为政之宽者以取效也岂必在于
猛乎惜夫仲宽位秩卑下独未得大用于时以展其政
卷八 第 106a 页 WYG1240-0809a.png
事之才耳虽然仲宽报政天官行将登于显融以有民
社之托其于为治之道他日尚有足徵焉
  卧雪图记
予外弟袁孟卓尝命善画者写袁安卧雪图装潢成卷
持以求予记按史安字劭公少甚贫其居洛阳尝值天
大雪洛阳令访之安闭门僵卧不出令为除雪入户见
之安曰今大雪人多冻馁岂宜千人耶令贤之举孝廉
历官至河南尹迁司空复改司徒其后四世皆居三公
卷八 第 106b 页 WYG1240-0809b.png
夫安以廉洁介特之操受知于令卒蒙荐辟为汉名臣
显荣盛大延于数世天下后世莫不景仰而企慕之况
其后裔之贤宁不有所感发而兴起者乎孟卓读书励
学安贫乐道希古人之高节慕先世之流风乃以其意
著之于图复求予言以自勖则其志趣之超异操守之
严洁所以期致于高远而不肯以凡近自居者于此可
见矣虽然善学人不以其迹以其心则今之图者乃其
迹耳若以心而言则虽炎风酷日常若六花之飘积而
卷八 第 107a 页 WYG1240-0809c.png
干谒之私未尝少萌于方寸此其志岂不与安为一哉
孟轲氏有云人惟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观孟卓之
所志如此则其他日所造诣者又乌可量乎诗曰无念
尔祖聿修厥德又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孟卓其尚
勖之将见徵书贲门蹑青云而登要津者有日矣姑书
此以俟
  乐善堂记
人之所乐众矣都富贵者乐舆马服御之美处閒旷者
卷八 第 107b 页 WYG1240-0809d.png
乐烟霞泉石之秀居贾贩者乐珍宝奇玩货财之盛是
皆常人之同情其所寓虽异为乐一也若夫脱然于物
欲之私而知善之可乐者岂不为君子之所嘉美欤盖
彼之所乐惟娱心志悦耳目欲以取适于一时此之所
乐必从容于礼法周旋乎道义欲以贻谋于永久然取
适于一时者每易贻谋于永久者恒难宜乎善之乐者
鲜焉乡友萧子良世居邑之花坑其地幽旷而回合环
左右泉石清丽树林秀密云岚苍翠卷舒朝夕耕有良
卷八 第 108a 页 WYG1240-0810a.png
田可以收稻秫种有嘉圃可以取蔬茹畜有牛羊鸡犬
可以给宾亲故自其祖父以来恒以农为业而敦实务
善尤为乡闾所称道洪武中子良始以材谞出仕于时
初授陜之兰县大使继授广东之象江镇巡检所至称
其职今年夏秩满上京师屡过予道故旧间复请记其
所谓乐善堂者予辞不获因告之曰天下之道二善与
恶而已矣善者天命所赋之本然恶者物欲所生之邪
秽也是以人之常性莫不有善而无恶其情莫不好善
卷八 第 108b 页 WYG1240-0810b.png
而恶恶但为气禀所拘物欲所蔽而所谓天命之本然
者有不得而著矣君子知其然必加以克治之功兢兢
焉勤勤焉日求造夫至善之域而后天理可复私欲可
胜心广体胖无毫发之累表里澄彻无纤芥之系周旋
俯仰之间出入起居之际优游暇裕无往而不得此其
乐果何如哉世之人汨没于卑污苟贱之中既不知善
之当脩又焉能知善之可好而乐之于乎此子良之志
为可嘉也虽然子良以是名堂将恶夫世之人所乐而
卷八 第 109a 页 WYG1240-0810c.png
故异之耶抑将因其名而履其实耶子良曰予非恶彼
之乐而远之是有命焉不可倖而致也予之志惧夫日
用事为之际或一言之戾乎道一事之乖其宜则人欲
日滋天理日消而所谓善者或几乎息矣且昔人有云
为善最乐故揭之楣间以示规盖将徇名以求实非恶
乎世人之所乐而异之也予闻君子与人为善子良之
意善矣遂书以为记
  金川八景记
卷八 第 109b 页 WYG1240-0810d.png
吾家去金溪仅半舍许溪之上室居鳞次良畴沃壤星
罗棋布水光映带莹若澄练冈峦回抱风景清淑余自
幼时慕金溪之胜与张君子仪为忘年友子仪齿少长
于余而聪明博达抱负奇气洪武庚午以明经举进士
于乡得典教莆田后复教授成都既而以外艰去官家
居优游因得以穷幽阅胜乃目其所居为八景属善画
者绘为图士夫皆咏歌之今年服除上吏部因过余徵
言以弁首简观其二石壁立秀隐云霄俯瞰下流如削
卷八 第 110a 页 WYG1240-0811a.png
苍玉则双简朝天也三石连峙错落断续绝顶倚空圆
若华星则三台贯日也长出特立枝干屈铁绿阴下覆
六月无暑则孤松擎盖也修竹猗猗森若玉立天风时
至音响锵然则千篁戛玉也四山逶迤涧壑盘纡长林
深池景物幽丽则螺峰旧隐也老树千章凌厉霜雪繁
阴四布仰不见天则乔木清阴也远近诸山空翠晻霭
旌旗飞翻万马并驰则群峰耸翠也二水横前势若玉
玦波光乍澄膏停黛滀则双溪环碧也八者既备金溪
卷八 第 110b 页 WYG1240-0811b.png
之胜尽之于戏天壤之内山水林壑之美可好者何限
然必遭遇其人而后可以传述无穷不然亦徒为风雨
閒旷之乡而已有若金川八景之胜自有天地以来固
自若也苟不遇子仪而品题之亦将韬奇秘异于数千
载之下尚得以见称于世而为骚人墨客之所取哉然
则金溪亦得所遇而可传于后矣俟子仪他日宦成致
政余亦卸事南还尚得同游溪上周览八景之胜与宾
客故人酣歌叹咏以乐夫太平之盛斯时也当与子仪
卷八 第 111a 页 WYG1240-0811c.png
一赋之是为记
 
 
 
 
 
 
 
卷八 第 111b 页 WYG1240-0811d.png
 
 
 
 
 
 
 
 金文靖集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