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1237-0485a.png
钦定四库全书卷
 毅斋集卷五       明 王洪 撰
  序
   序文
六经之文至矣周秦而下子史百氏可以观其变焉
易之道变书之道治诗之道志礼之道分春秋之道
法孰不以为天下之至文然圣人之心非特为文设
也为天地廓为人道极为万世学者之准也故身行
卷五 第 1b 页 WYG1237-0485b.png
之口宣之策书之苞诸天地而弥纶之探诸鬼神而
微显之叙诸君臣父子夫妇长幼而惇敕之著诸礼
乐刑政而齐一之稽诸吉凶成败盛衰而警励之博
诸鸟兽昆虫百物而区别之其言之所立其道之所
传仰乎百世之上昭乎百世之下性而由之者圣求
而复之者贤悖而绝之者愚而人君用之精则王驳
则伯弃之则灭断断乎不可易此圣人为天下后世
之心虽不为文而自不能不为文也后之学是者吾
卷五 第 2a 页 WYG1237-0485c.png
惑焉不求其心而规其语言不躬行实践而支离乎
笔舌断断焉惟恐言之不文而去道益远务博者庞
好奇者谲论高者诞甚者一切屏去绳墨而诪张之
放情以为高(阙/) 以为(阙/)骋诈以为功用其邪说曲
知以蔽天下耳目使学者心志丧惑而生民泯然不
见先王之治噫文何其不幸至若是也虽然是非文
之过也为文者之过也为文欲以传诏后世而其患乃
若是可不慎乎
卷五 第 2b 页 WYG1237-0485d.png
   序书赠吴从善
钱唐吴君从善以书学为给事中以余尝从事于书也
数有徵于余余愧不能为役则以其所闻而告之曰书
之源古矣至后世而变益盛自科斗之大小篆之𨽻之
行之草恍乎若春夏秋冬之递迁而君子不能无慨然
世道之感焉秦之先也若苍颉沮诵史籀程邈徒以作
书名而已至汉杜蔡魏钟索吴皇象晋王庾隋智永唐
虞欧褚薛颜柳始皆专能书之名至宋米蔡苏黄而其
卷五 第 3a 页 WYG1237-0486a.png
变极矣后之学书者固莫能出于是也然自是来数百
年间未尝闻有升杜钟之堂入二王之室者岂其资性
皆不及古之人欤将法之不传后之人莫之能究欤若
夫形声事意之别偏傍之正波磔努勒之法固有存于
书者矣又岂所谓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欤
盖尝窃以为古人之法具存于书因其法而求其意求
其意而尽其妙则君子宜尽心焉抑亦似吾学者之为
文乎吾学者之为文也圣贤经传史氏纂记诸子百家
卷五 第 3b 页 WYG1237-0486b.png
之著述读焉必究其本涉焉必寻其源咀嚼其菁华吟
咏其音声鼓舞其节奏别其是非而穷其指归其为文
也内纯而外一含和而守固荣不敢慕乎利禄以汨其
志危不敢怀乎患难以挫其气华不敢狃乎采色以昏
其神淫不敢溺乎音乐以荡其守憺乎与天地通肃乎
与神明一超乎宇宙之表而摄之方寸之中邈乎百代
之前而著之瞬息之内于是易之奇书之正诗之温醇
礼之典则春秋之简严史氏之精核诸子之辨博其于
卷五 第 4a 页 WYG1237-0486c.png
物也天地之远大日星之昭布山岳之崇峙江河之奔
放草木之华丽罍洗簠簋之简质孤子之悲出妇之怨
战士之剽悍端人之庄重忠义之感激随其所向各极
其趣盖从容于法度之中而优游于意态之变于是庶
几乎为文之至矣学书之法果异于是否乎今夫农必
勤播五谷之种然后有穫今夫御必习交衢之舞然后
逐水曲上下而无败而况于书乎虽然是皆所谓艺也
古之君子固有欲学问希圣贤德泽润天下名声显后
卷五 第 4b 页 WYG1237-0486d.png
世不屑于此者矣然亦能之足以不朽者又何必待乎
其他哉今圣天子乐天下治平崇尚文学诏天下能书
之士学于禁林嘉会之意甚厚而吴君又能卓然以能
书进有名于时则所谓升堂入室者将有在于吾从善
矣从善因吾言而尽其所用心将复有大于是者由是
得焉岂特书也哉
   赠御医陈德中序
古者圣人立教养民以人之生函阴阳五行之气内凿
卷五 第 5a 页 WYG1237-0487a.png
乎喜怒哀惧爱恶欲外薄乎风寒暑湿燥火不能无病
于心则蛊于目则盲于耳则瞆于手足则废甚者至戕
其生于是因人血胍经络骨髓阴阳表里药物金石草
木鸟兽虫鱼之属味其甘辛咸苦性其刚柔燥湿寒热
臭其芳烈色其青白黄赤而别其伦类等其重轻制其
物宜察乎气之所感疾之所在随向而投之如决渠去
秽驱盗出室而保护赤子俾盲者明瞆者聪废者起蛊
者瘉咸复其初而生不害至后世之士如扁鹊和缓者
卷五 第 5b 页 WYG1237-0487b.png
克精其术亦往往有以济世史氏从而传之与功业豪
杰之士同著不朽且录其文次诸六经诸子是岂徒然
也哉盖圣人之教民之死生所系如此之重诚不可得
而泯也班固尝曰医自仓公以下其学晻昧有病不治
常得中医然自仲景以来数十百年河间东垣洁古云
岐之流著论辨明以上达轩岐之妙学者由是取道焉
则又不可谓天下后世果无其人也吾乡有陈氏者业
医六世尤工治目眚之疾至德中及其弟景中进业益
卷五 第 6a 页 WYG1237-0487c.png
精用荐来京师遂为太医院御医名闻四方今年兵部
尚书方公从子年幼病目尝求诸里医治之弗效求之
邑医弗效求之郡医又弗效乃曰京师众医之所萃也
宜得其良于是携至金陵求诸医之良者春坊中允于
公以陈氏荐治之不数月而愈噫天下固未尝无难治
之疾亦未尝无能治之医以难治之疾或付之庸医以
能治之医或置而不问则屡求而屡失若陈氏之善医
于公之知人可谓兼全而两得者矣方公谋有以报陈
卷五 第 6b 页 WYG1237-0487d.png
氏者乃来徵予文予史氏属也百家众艺咸得论著况
陈氏医术其良如此者耶故不辞而赠以言其尚有进
于古之人也乎
   夏日文宴诗序
永乐己丑夏浙江都指挥使蔡公合大参易公翰林检
讨王洪洎学官方外之秀宴于清湖里第风日和美肴
羞维时揖逊献酬以寿以乐大参公嘉是会也举昌言
拜舜禹之句俾诸君子各占韵赋诗而属洪序之洪窃
卷五 第 7a 页 WYG1237-0488a.png
惟今圣天子在上德化宏敷文武效职时和年丰民物
熙鬯二公以方叔山甫之材授藩翰之寄统有浙东西
十一郡之地百万之众克宣上恩忠勤并隆兵农咸和
于是仰政教之大成乐休沐之閒暇徵贤合才设是良
宴雍雍揄扬歌咏太平之风洪也以闾里细氓备职词
苑承恩南归藐焉末学而齿宾席之次谢过弗暇奚敢
当是子夏任哉虽然抑有不可以不志者宴而有礼不
吴不傲一也加礼末学使后进知劝二也举诗以训造
卷五 第 7b 页 WYG1237-0488b.png
次弗违义三也三善具而咏歌继之锵乎金石之奏灿
乎珠贝之列凡在卷者皆可传而诵也故僣次其诗自
大参公以下凡若干首而序以弁之是岁闰四月廿有
七日翰林检讨王洪序
   夹城八景诗序
钱塘山水之胜闻于古尚矣夹城者在郡城之北其一
伪张所筑其一故元将杨完者营也今废地值二城之
间故曰夹城丙午岁天兵自昱岭关下馀杭守将以城
卷五 第 8a 页 WYG1237-0488c.png
内附郡邑数十万之众始得脱去僣伪归于圣朝沐浴
恩德上事父母下育妻子生息作业至于今五十馀年
之间岁时丰登民物滋殖有加于昔而山川之灵亦效
奇献秀或蒸为卿云或溢为醴泉钟于人为贤才同发
舒于光天化日之下盖山川人物乘国家气运之盛固
其理然欤洪友夏文度自城中徙居夹城之北隅凡朝
夕之所游耳目之所及风烟雪月奇伟清秀无不可爱
于是列为八景作诗纪之前礼部郎中王仪之乡贡进
卷五 第 8b 页 WYG1237-0488d.png
士张行素处士项伯藏孙孟博皆和之联为大轴于是
夹城八景遂大传于时人皆以为数百年之秘至文度
始发之而不知皆由上之恩德休养生息太平无事至
于如此之盛也噫洪自七八岁时从大父玉岩公来居
于兹自学至仕三十馀年其于斯景譬如贤知奇俊之
士接膝而莫之省也于此盖有以见文度之识过于洪
远矣故为题其端使乡人观之而咏歌太平君子固不
可以无作也
卷五 第 9a 页 WYG1237-0489a.png
   送张行素序
钱塘张行素自临淄幕官中乡荐会试礼部以疾不克
终事将渡河而东归赋诗别尝所来往者行素予故人
也善为古文诗歌往往清丽可喜其志锐然欲追古之
作者以显名于世顾不能自进乃从诸士子群试于有
司又以疾不得愿而去其可慨也欤岂所谓显晦利钝
有莫知其然欤将莫之为而为而力有莫能强之者欤
夫君子求其可知者而置其不可知者则知益明尽力
卷五 第 9b 页 WYG1237-0489b.png
于可致者而不强其所不可致者则行益至由是言之
则行素是行虽可慨也其又有可重者欤是故进退者
事之机也得失者时之会也感激者勇之发也曹刿名
将也三北于齐一战而胜之名闻诸侯匡衡汉硕儒也
屡荐而弗售卒至宰辅是何以然哉彼固有所激也不
然则彼二子者不免三军之负将而已耳闾巷之小儒
而已耳乌能致远大乎此所谓屈之而伸损之而益困
而亨晦而明郁而通大丈夫有志者之所为而非寻常
卷五 第 10a 页 WYG1237-0489c.png
委堕浅陋自诡以命者之所能至也行素身癯然若不
胜衣言讷然若不出诸口人视之温然儒者也而胸中
所存毅然有莫能禦者负其所学外不求诸人内不失
其守一不如志则摄衣而去略无几微沮衄之色且欲
益励其志广其问学必底于成而后已噫是可重也欤
世之所谓士者幸一得志不翅侈然自足不得志则沮
而怠耳其视行素贤否为何如也夫不以岁之不熟而
辍其耒耜者天下之良农也不以器之不售而废其规
卷五 第 10b 页 WYG1237-0489d.png
矩者天下之善工也苟一遇焉所得不既多乎勖哉行
素方当圣明之际豋明选公有志而不成者未之有也
于其行姑以是赠之
   送沈景清归省序
户科给事中沈君景清之请告归省也始奏之明日翰
林检讨王洪礼部员外郎孙迪仲约暨诸乡邦交游者
踵迹更贺其行也又皆出都门外十里饮而送之雨雪
新霁路无浮埃车服濯濯照映道路仲约谓沈君兹行
卷五 第 11a 页 WYG1237-0490a.png
足为其乡邦父母荣也属洪文以张之予惟凡人父母
之育子也幼而爱长而教恒患其不克成立而贤苟贤
矣又患其不得仕于王朝扬芳迈烈显庸于清时苟壮
矣又患不得躬目其光华身受其禄养以慰教育期望
之意此人之至情然而克全此者鲜矣厥有教而贤贤
而仕仕而身享其报岂非难得者哉宜乎吾党之士为
沈氏庆也古之君子固有身都将相食禄万石出有结
驷之华入有列鼎之奉其心不乐以戚亦有不择官而
卷五 第 11b 页 WYG1237-0490b.png
仕其志乐者何则父母在虽小亦足自乐也况沈君于
此其小者固万万其乐大者又足以自致者乎沈君赋
性明敏好学而笃行发迹邑庠蜚英太学一旦袖然居
侍从之列扬言王庭珥笔丹陛依日月之清光仰天威
于咫尺今兹承恩而南归也䌽衣高堂奉觞拜庆禄足
以养之官足以显之名足以昭之贺声洋洋盈溢闾里
贤哉沈君兹行真足以为乡邦父母荣也虽然吾闻君
子之仕荣其身必荣其亲荣于一乡必荣于天下荣于
卷五 第 12a 页 WYG1237-0490c.png
天下必荣于万世此忠孝之大者以沈君之材之学而
又加勉焉其患不至哉洪与沈君同学于蓬居先生之
门仲约又其同志者也故于其行喜之最深期之最重
而序之特详焉
   送湛用和序
钱塘湛君用和以明经中进士第擢内江知县将行友
人庶吉士吴子厚张宪刑科给事中曹德脩来徵余言
为赠余惟郡国之化自县令始盖令于民也甚近近则
卷五 第 12b 页 WYG1237-0490d.png
易亲亲则易化顾其政何若耳是故猛可以使民畏未
可以得民心宽可以得民心未可以善其俗语而或悖
之禁而或犯之招而或去之其心未得也沉于利悯于
义呰于德易于法而懵于教训其俗未善也是故君子
必教之以孝弟忠信风之以诗书礼乐养之以宽厚和
惠选其贤良而表章之擿其奸犷而芟锄之存其饥寒
而衣食之时其力役课其耕桑而休息富庶之民于是
乎靖嘉风俗丕和而政治以辑古之所谓良有司亦不
卷五 第 13a 页 WYG1237-0491a.png
过若是而已而后之为是者吾惑焉汨其本原而䆒其
末流患德之难循而快于威之易行于是狙之草菅之
斧斤之民喔咻而政益急俗苦窳而教益弛虽良二千
石亦莫之能理此余所以常叹吏之不学而善治或寡
也湛君华年好修且其为人聪惠端谨穷经力学尤潜
心于诗人温柔敦厚之教以是而为政也其将有以得
民之心欤有以善民之俗欤诗曰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余于湛君是望故以此告之且使夫读诗书者知所以
卷五 第 13b 页 WYG1237-0491b.png
为良有司在此而不在彼也
   送张愿中序
钱塘张君愿中由进士中高等为工科给事中未几出
判永宁其行也友人李君孟博徵余言为愿中赠永宁
古西南夷之地其山川险恶其民椎结蓝缕鸟兽与居
性复愚犷怒则拔剑相刺击至亲戚不顾盖三代所不
治也汉武帝开夜郎略羌僰久而后得魏晋以降羁縻
弗绝或纷不可治则一举而歼之不少贷至于天朝威
卷五 第 14a 页 WYG1237-0491c.png
德鬯洽无远弗届西南诸夷皆俯首面内愿出租赋听
约束奉法度与中国氓等于是因前代制立郡县置吏
以治亦务安辑之而已然吏或贪暴则雉惊兔逸入山
林险阻晻昧不见踪迹政用不集而人靡宁呜呼亦难
矣哉是以君子于斯必知其俗平其政而后可得而理
也昔者太公治齐平易而民归之班超在西域以宽大
得士卒心因其俗也黄霸守颖川民用不扰诸葛武侯
治蜀南人畏服平其政也于是乎德以劳徕之和以柔
卷五 第 14b 页 WYG1237-0491d.png
之威以镇之宽以待之如是而人不服政不成者未之
有也是故震风撼木不若惠风之煦万物也鹰鹯搏击
不若凤凰出众鸟驯服也君子强察以为政不若仁厚
之入人深也故林木茂而鸟兽至焉江河深而鱼鳖萃
焉君子仁义积而众庶归焉易曰信及豚鱼豚鱼至无
知也信尚能动之而况于人乎张君英材俊学一举而
为名进士其登崇进显固将有待然所以宣布上德嘉
惠夷人使其帖然安乐而政治以兴吾于张君之行深
卷五 第 15a 页 WYG1237-0492a.png
有望也若夫纷更以为能擿拾以为明欲速不达者此
则琐琐者所为余可无告故于其行特以是赠之且冀
其成焉
   送柴叔舆知岳州府序
予读班固书至所传循吏未尝不辍而叹息以为汉之
初兴萧张陈平之流智略辐辏应时出奇以成功名及
天下已定而廉直悃愊之士往往奋起于其间以师帅
郡邑抚摩细民而使怡然安乐于田野乡邑之间而无
卷五 第 15b 页 WYG1237-0492b.png
不得分愿之叹庶几古君子恺悌之风迹其功效与智
谋奇伟立武功辅王业者并传于不朽何其盛也噫岂
特时之异哉盖应变以智安民以德固自然之理也今
国家平定四海德泽涵育休养而生息五六十年圣天
子嘉惠元元尤严重守令之选必有所谓奉法循理之
士如古人所传者卓然出于其间故喜求而乐得之而
凡士之为是职者亦未尝不以是而致其祝望之意况
时论之尤贤者乎柴公自江西参政再入为兵部郎中
卷五 第 16a 页 WYG1237-0492c.png
今年以荐授岳州知府命下之日湖湘南北之閒为良
二千石者非他人必柴公也公闻之曰车不敢当也然
不敢不勉夫赞政司马为贤郎官出参大藩为贤方牧
又况为是一郡者乎吾知公必卓然无愧于古而不止
于是也故书素所尝论与士大夫之望者以为公赠庆
其邦人且使凡为守令者视予之言有以重其职
   送广东按察佥事李公之任序
今之所谓执法之官在内曰都察院大理寺在外曰提
卷五 第 16b 页 WYG1237-0492d.png
刑按察司司之长曰使其次副使又其次佥事也每视
事长与其贰列坐堂上参决一道之政凡刑狱重轻官
吏刺举号令设施宪使曰可副使曰不可副使曰然佥
事曰不然交致其能以共成其政必使刑无不中令无
不善民无不安官无不得其人此盖朝廷设官分职之
盛意然居是任者非才且贤固莫克称也钱塘李公孟
博由名进士为兵部主事今年冬以贤劳擢授广东佥
事之职命下之日凡知李公者莫不为公贺既有以为
卷五 第 17a 页 WYG1237-0493a.png
广人之庆也来徵予言以赠其行予尝闻之人有受人
之佣而为之耕者必耨其狼莠养其良苗以底于成苟
怠且肆则必怒而黜之固也苗其如之何哉良苗者百
姓也狼莠者害百姓者也耨之养之按察之职不如是
不足以称其职况乎岭海百越之陬地大以远俗杂乎
夷獠而犀象珍奇之产足以荡惑心志而可不益慎之
乎今圣天子在上明刑慎狱好生之德洽于民心日月
之明照乎四海虽在遐荒万里之远待之无异畿甸之
卷五 第 17b 页 WYG1237-0493b.png
閒辇毂之下而李公之居是任也才有以为之识有以
达之廉有以守之吾知其彰善瘅恶树之风声卓然为
贤佥事以无负擢任之意也审矣是固足为广东一道
庆也能无言乎
   贞孝堂诗序
御医赵君彦殊示予云间张氏贞孝堂诗文一卷凡若
干首予读而叹曰盛哉何其多也非张氏母子之贤其
何能致若是耶当其夫之亡子之弱也家既危矣非母
卷五 第 18a 页 WYG1237-0493c.png
能守畴克以立及子既壮而母且老非子能孝畴克以
养世固有冒终天之哀而二其操不克肖似贻羞父母
者宜诸君子之文之美张氏也然吾闻之古者君子之
为文为可传也言之而不文不传也文之而非(阙/) 不
传也察乎古今之变酌乎是非之公烛乎性情之(阙/)
本乎义理之正凡臣之忠子之孝妇之贞与凡不(阙/)
值变故不失其节者彼不能言吾代之言并其难言者
而尽言焉彼不能传吾为之传并其不传者而尽传焉
卷五 第 18b 页 WYG1237-0493d.png
其言之所立其行之所传仰乎百世之上昭乎百世之
下泰山不足为其高也江河不足为其深也金石不足
为其坚也而天地之运不足为其久也由是观之张氏
母子之贤其果有传哉庄姜之诗孔子所录南陔白华
之什君子惜其阙焉予于是盖为之深叹也故僣序其
文而传之
   送姜润华序
行出于众人者惟士为能若吾友姜君润华其出于众
卷五 第 19a 页 WYG1237-0494a.png
者乎润华以良家子幼而愿长而敏壮而益和以谨事
父母孝兄弟友爱特厚其季润英以乡贡游成均居京
师有年矣润华岁来视焉或再至焉触寒暑冒霜露跋
涉山水之险阻不少惮避其来也视其衣服而凉燠之
察其匮乏而周济之问其德业而敦训之噫吾所谓卓
然出于庸众之士者非吾润华者邪吾观于人友于之
弗戒者多矣贫贱一不省视或富贵得志则煦煦然外
托骨肉私焉以为利不幸而患难掉臂去不顾不翅如
卷五 第 19b 页 WYG1237-0494b.png
途人然斯人也视吾润华岂不有愧也哉棠华之诗圣
人所录鹡鸰之喻君子感焉吾于是益重吾润华也故
于其归举以赠之
   送营缮所正蔡士新秩满复任序
营缮周冬官属也凡国之宫室朝市涂轨经纬兴作之
事皆出营缮时序其法以令其属辨之域以定其位立
之表以识其景准之水以酌其平必才足以任事勤足
以律下智足以守法然后可以训饬百工仰谕天意成
卷五 第 20a 页 WYG1237-0494c.png
国之制而大著于后毗陵蔡君士新居是职三年矣其为
人也敦笃而好礼和敏而尚义其施之政也奏功圣天子
嘉能焉计事同寮让善焉约众而百工服义焉是故休显
之闻流于天朝荣承上恩日大以著人或问之则曰吾知
尽吾力焉耳吾何能哉虽然吾亦尝学于师矣凡吾所营
作也患材之弗良材良矣患用之弗当高者不可削而庳
也短者不可益而长也栋不可桷也栌不可柱也而扂不
可臬也用当矣患制之弗善制善矣患力之弗齐且至是
卷五 第 20b 页 WYG1237-0494d.png
故用之当斯无枉其材者矣制之善斯无楛其器矣用
力齐且至斯无遗其善者矣此吾所学于师而勉焉者吾
何能哉吾知尽吾力焉耳今年春秩满天官考其课最
以例复职前浙江佥宪刘公嘉其为人欲有以赠之也
命余为文且道其语若是余嘉其义书此以复之云
   送杨教谕序
钱塘杨公遂初为全椒学官翰林庶吉士潘进学中书
舍人叶仲荣前内江知县湛用和庆学校得师且以余
卷五 第 21a 页 WYG1237-0495a.png
尤与遂初好也徵文送之余因仰而言曰学校王政之
本师者学校之所由兴者也昔太祖皇帝受天命一四
海干戈甫定即崇庠序之教府州县皆命立学博选俊
秀礼求师儒廪而教之有大学之贡有乡举之选拔其
贤能列于庶位其为卿辅而尤贤者则求其师而聘之
崇其礼秩擢为侍从六卿以旌其教育之功于是天下
之为学官者靡然知劝矣今皇上表章六经弘阐圣学
尤严重师儒之选教养益具得人尤多公卿大夫文学
卷五 第 21b 页 WYG1237-0495b.png
之士彬彬然揄扬鸿猷论荐功德郁郁然与三代同风
盖上之所以养育与师所以教诲而造就之者其效有
不偶然也夫汉之治盛矣高帝马上之习不加意于诗
书至武帝时因董仲舒公孙弘之议始立学官置弟子
员宋以文教治天下至庆历时始州县有学虽盛美之
事积久而后成其养士之隆待师之厚未有如我朝之
盛者也然则士君子生于斯时抱其所学卓然为学者
师作成人材以益隆太平之治其任岂不重耶知所以
卷五 第 22a 页 WYG1237-0495c.png
重则知所以益尽其职以无负教养之意或者以为卑
秩而莫之自振是盖未知尽职也遂初笃学弘伟之士
也尝以周易举礼部为训导建安有名瓯越之南今兹
升秩全椒造就之功宜益倍于昔以无愧吾向之所谓
师者也然则吾䣊之士又安得不为全椒之士庆也故
于其行与论其大者盖亦遂初之志也
   送杨君遂初还宜兴诗序
予幼时与君同游郡庠善相劝过相规心相敬又相乐
卷五 第 22b 页 WYG1237-0495d.png
也居三年同领乡荐既又同试于春官予幸齿俊造之
末备员行人君怀抱利器不得志出为宜兴县文学自
是别去不得一相见今年以事来朝京师得与君会连
衽促席追论往昔甚乐也昔者诗人之思君子也其诗
曰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又曰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及其
见也则曰既见君子我心则悦又曰既见君子乐且有
仪言得见君子为可乐也今予与君别四三年而得胥
会于此叙其平生之欢于旦夕之顷岂天耶人耶宜乎
卷五 第 23a 页 WYG1237-0496a.png
予乐之而不忘也然乐不久而遽别则凡我夙昔交游
之士又乌可已于言乎故同里蒋良夫合诸显融赋诗
以赠书在卷轴予窃序而引之亦所以厚人伦怀旧俗
敦乎礼义不悖诗人之旨也仍系以诗玉衡指春暮风
日淑以暄驱车城南陌言送夫君还送远终有别何以
慰离颜沽酒为君饮取琴为君弹弹罢长叹息会面诚
所难桃李自成蹊松柏守岁寒愿言崇令德永矢同心

卷五 第 23b 页 WYG1237-0496b.png
   胡祭酒诗集序
国子祭酒豫章胡公以所著颐庵诗集若干卷示洪俾
为之序洪因作而言曰诗三百篇盛矣五言之作出于
苏李唐山夫人之歌则骎骎乎雅颂之遗意至于建安
悲壮而激烈君子不能无世变之感及乎齐梁而侈靡
极矣唐诗倡于陈子昂遂有李杜韩柳之盛若宋诸大
儒其精深造诣盖亦可以求其本焉元起于朔漠文制
疏略至元天历之间若赵文敏公虞文靖公范文白公
卷五 第 24a 页 WYG1237-0496c.png
揭文安公亦各鸣一时之盛及其衰也学者以粗豪为
壮以尖新为奇语言纤薄音律惉懘盖自晚唐皆然末
世文弊固其势之然也圣明混一四海肇复先王之制
兴礼立学以风厉学者至于今五十馀年之间政教之
隆并乎三代年谷丰稔民物滋殖四夷宾服瑞应荐至
麒麟驺虞嘉禾芝草之祥日献月进圣天子方举唐虞巡
狩之典以宣省风俗怀柔百神施恩惠于万国公卿大
夫文学之士莫不各奋所长揄扬盛德铺张洪休洋洋
卷五 第 24b 页 WYG1237-0496d.png
乎雅颂之音盈于朝廷而达于天下当是时公以儒学
德行由翰林侍读春坊谕德为大司成师表四方之士
而文章卓然名于一时盖其所作必欲追踪古人事核
而喻切辞醇而旨远沨乎舂容正大之音可以无愧于
古而公则欿然自视若不足也呜呼尧舜之盛尚书载
之商周之兴诗人颂焉文章有关于世道尚矣洪与公
同游禁林十有馀年朝夕承公之诲至论古之作者未
尝不慨然于斯惜乎以洪之昏陋而莫能进也姑序诸
卷五 第 25a 页 WYG1237-0497a.png
卷端俾观公之诗者有以发焉
   送夏文度序
丈度昔举进士时洪始束发挟书册从郡博士受业懵
未有明也当是时文度上春官衣盛服策大马自方伯
及郡县之长吏咸出饯都门外道路辟易父老观者莫
不叹誉洪时在诸生之后文度虽不识洪洪窃慕焉后
三年洪忝名荐书列官于朝文度亦仕在外不见者盖
久既而洪归钱塘文度亦自武昌屏居于家洪因其季
卷五 第 25b 页 WYG1237-0497b.png
始克与文度游握手笑谈予二人者慨然自以为相得
之晚也然文度志气卓绝尤豪于文辞不以洪之无似
愧不轻而重者多矣永乐七年洪扈从来北京文度以
事迁谪上书阙下圣天子命礼部试其文中优等遂命
复为太学生洪时窃赞颂圣天子天地之德立贤无方
不遗一介之才退而又贺丈度之遭逢圣明得蒙显拔
如此当何如报也然不久予别去矣今年复来与文度
会于金台之下窃窥文度学益笃志益厉行益恪噫洪
卷五 第 26a 页 WYG1237-0497c.png
不见文度久矣何其老而愈成若此也至于感激奋励
自谓蒙圣天子非常之恩拔之幽微之中置之贤俊之
列虽竭驽钝不足以报万一此其志又过常人远矣当
是时六馆之士莫不知其才爱而重之而不知其志如
此也君子之于事业患学之不足学足矣患才之不赡
才赡矣患志之不远以大今文度若此吾知其造就愈
非人所能测者矣然文度不自以为足也是岁之十月
将归省其亲谓洪曰子知我者何以赠我洪为文度友
卷五 第 26b 页 WYG1237-0497d.png
将二十馀年愧无以益其高远也故述其旧而告之以
此俾文度益知自重而观予文者知圣朝之作成人材
而怀学抱志者果足以有为庶知所以自发也
   送钱参政序
永乐十一年七月二十日诏以兵部郎中钱公述等七
人为福建参政及盐运使之职明日上御奉天殿复诏
进对从容劳问并谕所以为政恤民之意厚赐而遣之
七人者顿首俯伏言臣等驽薄不足以当大任副圣意
卷五 第 27a 页 WYG1237-0498a.png
不敢不勉又三日陛辞以行同官员外郎浦城萧福主
事钱塘周文及诸交游之贤咸饯之都门之外复谒予
禁林曰愿有赠也夫今之所谓布政使及参政者盖古
方伯之任其大且重可知钱公资干伟秀而才性明敏
敦重有守而处事周给卓然为群官称首今兹任也其
勉焉以善其职以称所谓重且大者又奚待于予之言
也虽然予尝观今之方伯所谓贤者固多见称于时至
于徵文簿书挠法讼狱厚饰厨传潦汉之所及百姓利
卷五 第 27b 页 WYG1237-0498b.png
害休戚之所在漫不加省苟焉以待满者盖亦有之矣
夫为方伯者苟焉以待满为郡者苟焉以待满为县若
众职事者苟焉以待满上下交相苟如吾民何圣天子
所以加惠元元超擢属任其意果若是乎若使为方伯
者勉焉以善其职为郡若县者勉焉以善其职为众职
事者勉焉以善其职政底于治民获其所庶几乎有以
称上之意然所以致此者则自贤方伯始也夫一介之
士穷处草茅之中布衣韦带幸遭逢圣明位任方岳端
卷五 第 28a 页 WYG1237-0498c.png
居庙堂之上表率数千里之地而不思所以勉焉可乎不
可也世固有才而不得位者矣亦有得其位而才不足
以有为者得其位而才又足以为之予之所以望于钱
公者岂有量哉予于是而知钱公能善其职者也贤方
伯者也于是为之文也
   会试录后序
国家之盛必观乎贤才之众多唐虞之治万邦咸宁必
曰野无遗贤而济济多士文王之所以宁也卷阿之诗
卷五 第 28b 页 WYG1237-0498d.png
召康公诵成王福禄土宇之广矣必申之以蔼蔼王多
吉士而嘉乐君子宜民宜人受禄于天者盖有取于百
辟卿士之不懈于位焉夫臣子祝颂君上之福禄可谓
至矣然必归于得贤之盛盖贤才有系于天下国家者
其重如此然必圣人在位乐育而造就之然后有以成
焉惟我太祖高皇帝受天命一海内武功既成兴礼立
学教育天下之士经术以造之师长以训之廪饩以养
之衣冠以表之及才之成则科目以登之爵禄以荣之
卷五 第 29a 页 WYG1237-0499a.png
由是四方万里海隅徼塞之外莫不有学弦诵之声溢
于郡邑而文学贤能之士彬彬乎盛矣皇上缵承鸿业
抚绥万方益弘仁义道德之化崇奖儒术作成士类政
教昭明民物康阜而和气充洽驺虞嘉禾醴泉甘露之
祥日献月进仁厚之麟游于郊薮盖轶乎三代而过之
矣然明诏屡颁宾兴贤能蒐举遗逸必欲得天下之贤
才以隆万世太平之基盖养之也厚教之也详取之也
周而用之也重宜乎得人之盛有加于昔乃永乐十三
卷五 第 29b 页 WYG1237-0499b.png
年春二月天下乡贡之士会试于北京者三干人而与
选者得三百五十人焉盖自设科以来未有盛于兹者
也然则士生斯时遭逢圣明得蒙造就如此又岂不为
荣幸也欤虽然余闻之古之贤才所以异于人者以所
行无愧于所学也惟诸士子必思所以自励益懋其学
卓然若古人施诸事业上忠乎君而下润乎生民荣于
当时而传于不朽庶无负于选擢之盛意俾天下之士
亦景慕而兴起焉不亦美哉洪钦承圣恩忝预校文之
卷五 第 30a 页 WYG1237-0499c.png
列乐颂国家得人之盛而尤为诸士子劝也谨以是为
会试录序其尚勉哉
   鲸波万里图序
三代封域西不尽流沙南不尽衡山东不尽东海北不
尽恒山蛮夷荒服不及以政皇明受天命举三代所无
之天下一统而有之远夷君长自古所不能致者莫不
朝觐率职时节致水土百物日献月贡不绝于道路朝
廷加恩怀柔遣使镇抚之马迹所及楼橹所至赋政宣
卷五 第 30b 页 WYG1237-0499d.png
德如东西郡县何盛也永乐三年吾乡林叔旻氏以医
从使者航海至倭国踰年而后归遂图其山川所历以
志一时之盛时出而玩焉凡江海之浩洋岛屿之迥绝
波涛之薄潏鱼虾水兽烟帆云树蛮樯贾舶出没于海
潮汹涌渺茫之间者俨乎如在眉睫之下虽工人所不
能及者亦可意想而目睹也夫一草一木可以见天地
化育之功斯图虽细而圣朝德化之大亦庶几于是见
之而叔旻以乡里布衣卓然能扬芳于万里之外其志
卷五 第 31a 页 WYG1237-0500a.png
亦可壮也故为识之
   送柴佥事之任序
以侍从近臣出治方岳宣圣天子之法以纠正乎郡吏
千里之内仰其风采而畏其威严率其表仪而听其号
召君子之仕至于是其可谓荣且重矣以荣且重必有
以称之然非公明仁厚有莫能为者泊乎无私物至而
应苟有举焉不吐不茹斯可谓公矣在迩知远人莫能
欺奸无遁情幽隐毕达斯可谓明矣父之如恐伤师之
卷五 第 31b 页 WYG1237-0500b.png
如恐亡去其贪残而拯其颠连通其壅塞而达其分愿
斯可谓仁矣信能如是则千里之内枉者皆将有以正
矣冤者皆将有以伸矣贪者皆将有以化矣暴者皆将
有以戢矣远方小邑幽细之民皆将有以安其所矣推
是以往有大于是者亦足以为也举之非公也察之非
明也抚之非仁也虽乘田委吏有不可为者况所谓荣
且重者乎吴兴柴公景春由给事中秩满擢任湖广按
察佥事其友中书舍人鲍君应文荣其行也求余言赠
卷五 第 32a 页 WYG1237-0500c.png
之夫赠之为言增也柴公宽厚明敏珥笔殿廷克举其
职摄政京兆郡民安之以是材也居是职也固不待予
之增者然余与公同仕于朝又夙有乡里之好于是行也
嘉鲍君赠人之义而知柴公为一道之福也故以是赠之
   送蒋知县序
余尝以为守令之于民非独势论之也衣食抚育有亲
之爱训诲策励有师之教勤以振惰威以挫恶惠以周
匮是故政教之成也事不烦而风俗美民乐其治而不
卷五 第 32b 页 WYG1237-0500d.png
厌去也挽之而欲留久也思之而不忘而君子亦遂书
之简策传之后世为长民者之劝岂徒然哉余尝观古
传记所谓贤守令者其设施布置非有甚高难行之事
其才知亦君子之所可及然后世鲜称焉者岂果无其
人邪彼能尽心此不能尽心焉耳此余所以尝慨然于
此也钱唐蒋公文惠以南丰令丁内艰今年起复改知
南康蒋公余同年友也始以才荐知江阴再迁南丰皆
有惠政可称道今兹起复而来也江阴之民遇于途者皆
卷五 第 33a 页 WYG1237-0501a.png
曰吾贤父母也南丰之士仕于朝者曰吾贤令长也噫
是何以致此于人邪盖其为人疏通而有守敦笃而不
滞通儒术而精吏事达民隐而惠下人所谓卓然尽心
者是宜致此而不难也以江阴南丰之为政如此益知
公之为南康尤有加于前时也余无似忝官于朝闻郡
县守令之有政绩者未尝不乐道其政而歆艳之况余
同年而交厚也耶故于其去也尤欲其勉而大之心无
愧于古之人也故为之序
卷五 第 33b 页 WYG1237-0501b.png
   送董孟声序
余始与孟声同为郡邑博士弟子朝夕相见辄以经史
相质问婆娑嬉游有足乐者后余忝仕于朝孟声亦以
进士官四方不见者久今季夏获遇于北京握手相劳
追论向时事多可笑者于是二十有馀年矣向时孟声
容貌白晰为人恂恂和易与人交温然久而愈可敬慕
今叩其学浩然无所不窥察其为人益加于往时远甚
于是吾又甚自愧也岁之八月孟声复拜建阳校官之
卷五 第 34a 页 WYG1237-0501c.png
命将治装而南凡与孟声游者莫不为建阳士子得师
之庆况余又相知之深者耶夫校官位虽不加于州县
之吏其道固甚重也彼州县之吏苟善其职施不过一
州一县而止耳若夫身而率之正其德论而宣之明其
道作而振之成其材譬之深山大谷楩楠杞梓惟用者
取焉其效不亦大乎由此观之则凡为建阳士子者宜
何如其庆也抑吾闻建阳当瓯越之交密迩崇安剑津
其间多名山水幽深辽阒宽间之地亦有如昔时隐君
卷五 第 34b 页 WYG1237-0501d.png
子者乎孟声讲授之暇倘得其人而与之游吾固不独
为士子庆又将以是为吾孟声庆也孟声行矣他日有
得北归以告我请执鞭而从事焉
   送江西右布政使于克恭之任序
古者建侯树牧以承化宣德阜康兆民肆惟圣朝稽古
建官惟贤惟能用列庶位而外牧藩之任尤重于昔永
乐十六年四月诏以刑部郎中于公为江西右布政使
朝之大夫士暨凡交游莫不为江右得人之庆其行也
卷五 第 35a 页 WYG1237-0502a.png
祖而送之车马溢路观者叹息大丈夫遭遇圣朝致位
如是诚可谓不负所志矣然予尝观古之君子抱其魁
伟卓绝之才欲超出世俗勒名当时昭勋业于天下后
世恒患弗遇其时遇其时矣患弗获用获用矣患弗重且
大重且大矣又患弗克负荷而有瘝职之讥于公早以文
学起家振铎郡庠为良师儒升秩执法为才御史侍讲
春坊为贤宫僚载迁秋官为能郎中夫为师儒也良斯
知所以为教矣为御史也才斯知所以用法矣为官僚
卷五 第 35b 页 WYG1237-0502b.png
也贤斯知所以事上矣为郎中也能斯知所以赋政矣
事上恭为教勤用法审赋政均以是出任一面之重卓
然为贤方伯岂虚也哉宜乎命下之日吾䣊之士莫不
弹冠而相庆也昔者申伯出治于谢尹吉甫作诗送之
其诗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又曰申伯之德柔惠且直
以见宣王任贤使能致中兴王业之盛著之大雅万世
诵咏余无似幸忝朝署之末于公斯行仰颂圣天子用
贤之明且欲公流功名于无穷也窃取诗人之义为序
卷五 第 36a 页 WYG1237-0502c.png
以赠并以致祝望之意焉同邑王洪序
   送沈副使秩满序
钱塘沈均仲声为北京库官秩满将上政于吏部其乡
之仕于朝者前浙江按察佥事刘必荣刑部郎中方杲
主事朱勤杨勉兵部主事周文监察御史周建中书舍
人叶臻钱博朱晖王宾卫经历祝祐翰林庶吉士潘勤
冠带举人万完太学生朱斡扈从来北京喜其为人与
之游又乐其政之有成也属洪为文赠之洪曰君子之
卷五 第 36b 页 WYG1237-0502d.png
职也尽心焉耳矣昔者孔子为乘田曰牛羊长而已矣
为委吏曰会计当而已矣夫委吏乘田卑吏牛羊会计
细事孔子大圣也以孔子之大圣行卑吏之细事宜若
不数数然者必曰会计当焉牛羊长焉其小者如此况
其大者有不尽心矣乎故曰我战则克祭则受福后之
君子其不及孔子也益远矣或仕而卑职则鲜事其事
曰我非是材人亦将曰彼非是材噫洪尝观之矣未有
举千钧而不能举儋石者小者之不足大者之有馀天
卷五 第 37a 页 WYG1237-0503a.png
下无是理也直不能尽其心焉耳政之患莫大于不尽
心尽其心者任大且重虽材不足犹克举焉不然虽小
且易亦偾焉而已矣洪闻仲声自授官以来期岁之间
凡金帛泉布百贷器用之出入簿书之会计顿置之方
略寸较而铢察之曰燥者不可蠹也湿者不可腐也盈
者不可损也人问之则曰无负兹职而已吾非他求也
嗟夫使职如仲声者皆若是政其有不举者乎朝廷设
官制禄待天下之贤俊黜陟之明赏罚之公足以砥砺
卷五 第 37b 页 WYG1237-0503b.png
而惩劝若仲声之才其有不进而升者乎进而不止勤
而益励洪知其将无不至焉也洪亦与仲声同里闬今
来北京始识于数千里外观其温温谦让廉敏而勤事
宜其克称其职如此也以仲声之称职如此益知洪之
罢软者有不可以不勉也故乐为道之而赠以言
   送沈大使之任序
今之递运使盖周礼大司徒稍人之职掌州邑车船徒
役之数而治其政凡内外宾客往来及财货之出纳于
卷五 第 38a 页 WYG1237-0503c.png
官者至则督其徒役饬其舟车以待上之所命州邑长
吏岁书其劳而殿最之其为任盖亦重也夫道路转输
与夫劳来宾客皆三代为政之先务然所以旁达四方
轮运辐辏往复万里若在朝夕亦岂非得其人而然与
不然吾见滞而废事者多矣钱塘沈仲声氏北京筦库
秩满擢鄱阳递运所大使仲声余友也为人修洁通敏
而和谨可喜其为筦库也夙夜小心综理详密日谦谦
焉从贤大夫求所以自益者虽位不加崇而休闻益著
卷五 第 38b 页 WYG1237-0503d.png
今兹往也咸以为仲声之才有可以至远且大而沉郁
若是夫职无大小惟称之为贵苟称矣虽小荣也不然
秪益所以为愧耳由是而观之若仲声之才其不至于
远且大者吾未之信也古之君子有自微职而至于华
显者矣在仲声(阙/)      吉买舟而南凡与仲
声游者咸追而饯之(阙/)   故赠之以言
   送琼台云君之官交阯序
圣天子受天明命君(阙/) 国提封之广声教之大极日
卷五 第 39a 页 WYG1237-0504a.png
月所出入惟安南盗臣黎季犛怀虐无道罔畏天宪戕
其主窃位毒痡生民以俶扰我南鄙亿兆面内并告无
辜圣天子命大将率熊罴之士征鼓横徂水陆并进霆
震彗扫天兵所至罔不披靡遂败其徒众墟其城邑縳
黎氏父子阙下于是立方伯守令一如内制遴选英俊
往莅其土以抚以辑于是琼台云君以太学生被选往
官其土夫交阯之民苦黎氏久矣今幸出汤火沐浴膏
泽子之往也其可不体上所以止暴抚新之意乎盖惟
卷五 第 39b 页 WYG1237-0504b.png
廉则无欲静则无扰寅而严则人爱且畏循良爱惠而悍
者不得肆能若是其可谓不负所任使矣云君竭志好
学温厚而有断今之行吾知其能有为也为序以送之
   送武功某君之吴县令序
姑苏为三吴望郡吴县其壮邑也稻梁丝帛之富足以
供京师而转给于他州其民亦乐于自足力穑工贾有
常业吏易以治去年时雨为戾三吴郡县水今年又水
高下沮洳地无所出百姓告病圣天子轸念东南之民
卷五 第 40a 页 WYG1237-0504c.png
遣一二重臣往总治之高其堤防遏其横溃泄其污塞
而东注之海又除其一切繇税廪其尤贫不能存者既
复选贤守令以字之于是武功某君为吴县焉滨行太
学生某徵予言为赠予窃以为民未病易治也既病而
未甚亦易治也然不可以不慎譬犹强壮之人一旦有
疾良医者谨而护调之袪其外邪养其正气则不劳而
病去不然则或至于甚而不可救然则君之往其可不
慎也时而存之宽而济之勤而辑之抚摩之衣食之身
卷五 第 40b 页 WYG1237-0504d.png
历其艰难延见其父老究其利病而迁就之俾居者不
匮来者如归泰然不知患之及已此盖圣天子钦恤之
至意而君所宜行者也果能是吾民其有瘳矣君始以
太学才俊为浙江佥宪仁而有威继为太平令有惠爱
在民予同官萧君尝称之今之行吾知其能为也故以
是赠之
   赠李士文序
世之医务于高者驰思玄远议论枝蔓而罕切于用朴
卷五 第 41a 页 WYG1237-0505a.png
者胶守古人成法而莫知变通是二者皆过也夫人以
五脏六腑耳目手足百骸之身或(阙/)  或劳于形或
伤于情性固不能以无疾其强弱虚实表里寒热之感
不可胜穷也死生之候变于顷刻不可胜测也欲以一
定之法槩之不已难乎又其甚者不权缓急轻重盗已
入室方且欲修其房闼壮其门户揖让谈论而退之噫
其不至伤也盖亦幸而已矣昔汉文谓张释之曰卑之
无甚高论恐迂远之无当于事也盖药不必同也期以
卷五 第 41b 页 WYG1237-0505b.png
中病而已矣政不必泥也期以适治而已矣不然虽谈
天之衍彫龙之奭亦何益于用哉吴郡李士文氏其先
世以医名于郡中至士文益精其业凡农轩岐伯伊尹
之书与夫汉唐以来名医之述作无不究心求极其指
趣尝以为河间得医之权学者不达或失之过东垣得
医之正学者不达或失之迂以故视人之疾攻补汗下
咸求其中振危而起废既退无矜容无倦色恂恂然言
若不出诸口是果有以异于人者矣由是被荐登于太
卷五 第 42a 页 WYG1237-0505c.png
医而良医之名一日隐然闻于京师及扈从来北京而
人趋士文者益众夫京师贤才百艺之所集而士文卓
然若此岂虚得也哉今年余友监察御史吴宪章氏得
疾甚剧众医莫治士文独能起之顾金帛不足谢也乃
求予文以为赠余言何足为轻重哉然予因士文之医
有悟其大者而世之业是术者或因予言有所发也故
书以赠之
 
卷五 第 42b 页 WYG1237-0505d.png
 
 
 
 
 
 
 
 毅斋集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