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1236-082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毅集卷十六
             明 解缙 撰
  题跋
   明帝典题词
惟明开天辟地正伦复义通幽达明神识睿知商周汉
唐宋罔匹俊于放勋世系绪本颛顼周诸侯国于邾汉
大司空浮裔丹徒句容族以显渡江樯于泗元淳笃庆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1236-0825b.png
仁祖暨陈后习梦于休灵冠黄舍止索于牟秸糖璿圜
苾芗曰食以食药既寤齰兰郁夙震有娠天历戊辰九
月丁丑旦天光临焱腾龙采登众诧惊己卯膨不怿仁
祖梦之寺抱拭于金人植璋于膂端寤瘳罔疢夕即焱
兴夙祗于上下神灵动徵止随阴郁有应惟不渎岁甲
午梦江东有木天齐日辉帛书帝翱翔大平美中华霁
岁乙未渡江梴登采石遂取太平恊于梦徵止坊日升
平舍陈氏诞懿文陈媪贤梦龙见天云光烂然具盘金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1236-0826a.png
盥欢曰太子生太子生及降陈胜大拔勍兵戡定建业
宥密本基帝曰咨尔善长文政文忠尔达尔遇春尔愈
尔胜尔和尔大海尔璟尔惟战惟守毋或轻于戮无彼
我皆天民惟天是鉴佥曰疑众降用刘帝曰天不违于
人人敢违天惟天殄矧有众克用盛战鄱阳日重轮愈
曰以火攻畴曰底哉俞乃言友谅卒死降十万帝拜手
稽首誓于将士曰惟无杀有戮于一人罪及尔众众拜
手稽首曰唯命乃定姑苏乃定闽海乃定太原乃定西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1236-0826b.png
蜀缚张士诚致陈友定走扩廓降明婴四伐而天下大
定基曰惟帝天一独禀全智文臣将臣惟成算是视雷
行电驰罔有发不利惟天授非人力是致帝曰朕罔闻
知惟罔倾问以私惟克诚阴阳表里赫有明徵非心黄
屋拯生民于涂炭收天下于群雄继天出治经纶万邦
由一心运量岁郊祀祗祗夔夔不敢仰视惠鲜小民一
夫不获如灼于肌极天所覆罔不率俾帝曰尔后妃惟
居中罔有发于外尔外戚惟畏法毋以亲是恃尔寺人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1236-0826c.png
惟给事扫除是司尔将臣惟出则用众襄事则归于第
罔以权或昵天休兹至帝勿休曰朕德罔克臻兹龙据
于顶不震不惊五纬聚河流清云绣卿凤衔图龙马来
廷赤乌翔白兔见莲并萼木孕文屡丰年甘露降嘉禾
秀麦叠然益至于果蔬帝勿休曰朕德罔克臻兹惟勿
怠是非祥惟灾帝经文神焕声中律度夙兴夜寐克俭
克勤不修宫室不为游畋服御无华声色不迩绝不湎
于酒受命五十载惟终始如一惟懿文开天辟地神识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1236-0826d.png
睿知恊于帝佐命丕图夙播于徽柔辅运臣心翼从惟
谦不自庸承天时行克孝克恭克俭克勤乃文乃武阴
骘于下民惟至仁乃殂落民用诚若丧考妣
   跋王鲁斋晋唐法帖
吉文献旧邦必有金石文字之传往时临江戏堂帖乃
镏次庄以淳化官帖刻之今在新淦县南溪水中绛帖
己逸其半间有存者皆模糊帖近在秘府人间皆不可
得见矣此晋唐杂帖数纸皆淳化官本之外金华斋一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1236-0827a.png
百年前石刻也石久己不在独此拓本有鲁斋先生题
识其后人文英宝藏之以示予岂惟字画之工与纸笔
之精好其一时文献犹可因是想见也
   跋王右军法帖
右王羲之帖在淳化第六卷中宋太祖时王著定审真
迹磨勒上石乃相传云木板岂固有两本耶及观太清
楼大观帖乃徽宗再出秘府真迹与米芾蔡京等审定
重刻上石比前又大不同想王著所摹今世无传者虽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1236-0827b.png
佳亦是翻刻耳此三帖绛帖差瘦大体则与大观同然
则今世所传固当以绛本为上人乃不知爱甚可嗤也
   跋欧阳率更化度寺碑
右欧阳率更书化度寺邕禅师塔铭石本王鲁斋先生
自言儿时见其兄以此临学时二百四十馀字其兄亡
后鲁斋求补为全文而妍媸自见景定庚申人日所为
跋如此至咸淳己巳春又得河南范谔隆兴初跋尾云
庆历初其高王父开府公讳雍奉使关右历南山佛寺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1236-0827c.png
见断石砌下视之乃此碑称叹以为至宝既而寺僧误
以为石中有宝破石求之不得弃之寺后公他日再至
失石所在问之僧以实对公求得之为三断矣乃以数
十缣易之以归置里第赐书阁下靖康之乱诸父取藏
井中兵后好事者出之拓数十本己乃碎其石恐流散
浙右者皆是物也则以是为范公家本矣今又百三十
年而鲁斋六代孙文英宝藏之如旧比今西安府学本
清劲神采相悬绝远甚大抵书法有轻重之势而近无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1236-0827d.png
石本类皆一体填凑字内筋脉举无存者予与他人言
多不省今见此本乃知古人自有真也
   跋李邕墨迹
右李邕永康帖米芾家故物也上有亲迹等印芾甚为
宝惜而此真本子友仁善兴中进之藏之秘府今卷首
唐李邕永康帖六字高宗御书也宋亡归于元国初流
落于凤阳某家洪武庚子余里人侯成章得之章殁后
余兄简约购求以为解氏之宝好事者可以一览而足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1236-0828a.png
兼有装潢题识具在皆为人褫去益售其伪此真者正
不须也
   跋宋真宗赐杨丕手敕
按吉水志杨丕字大中宋真宗祥符八年进士为员外
屯田郎改知康州据史书云大中祥符五年十二月立
德妃妃聪明排群议立之令康州进贺今此敕所云即
其事也当是公知康州日无疑而州志所称登第之年
与此不合然必以史书与此敕为正此敕字画甚佳盖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1236-0828b.png
真宗极盛之时也但不知与书三瑞之时孰前孰后耳
公之裔孙某出以相示为疏所闻宋制署某日及押敕
皆至尊亲笔真宗与刘后坐阁中批答章奏每至中夜
其勤盖如此敕虽未知其何人书但押敕盖真宗御笔
无疑矣杨氏子孙其宝之
   跋欧阳文忠公知谏院诰命
欧阳文忠公庆历二年三月知谏院诰一通与鲁周询
等同受是命宣奉以制列御官知名者中书舍人孙抃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1236-0828c.png
翰林学士吴育也其散官宣德郎勋骑都尉如故无所
加也守太子中允特授守太常丞则迁守官矣知谏院
事则所升职也集贤校理先以中允充今以太常丞充
故言依旧也敕旨言广辟言路崇设谏垣宜进官联往
参谏列通篇专谏言也诰皆文思院织绫用吏部主事
印其文则中书舍人选书令史所书归颍时平生诰命
分与子姓此诰是与庐陵尉房收者后赠直秘阁讳澈
之祖迁居抚州遂携以往今秘阁之八世孙齐以太学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1236-0828d.png
生修书禁中出以相示为之俯仰太息或人论公思颍
而忘吉者或人所不知也近岁常遣人寻访公墓在今
河南锡州新郑县思贤乡巍然独存但苏子由所为神
道碑中经焚烧稍剥落耳闻其傍居民及颍上旧居公
之子孙皆无在者独吾邑水西迹符南山白沙螺陂二
房实出公长子发之后发之子兴世兄弟高宗南渡随
驾来仕为太平守赴都堂给符据还乡今此符据及公
拜参知政事封三代诰敕俱存迹符真象在螺陂又有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1236-0829a.png
发授殿中丞诰一通存泰和蜀江则公之族房也公之
子孙散居吉之九县者尚多而颍上乃无之岂公有遗
命使居吉欤公之行义文章非后学所能赞一辞者独
旌述其不忘乡里之意以告其子孙且解世之惑者云
   跋蔡端明谢赐御书真迹
予尝读蔡端明文集载其所上谢赐御书诗一首后有
答诏时宋仁宗皇祐四年距今永乐四年丙戌三百五
十有馀年今存此卷当其时所上真迹必藏之秘府此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1236-0829b.png
诏当在汇聚文集者故得之诏之存亡不可知而此本
不知何时流落人间然递遭兵火中原多故公此纸独
为人所爱惜夫岂惟其书之善哉彼若蔡元长父子书
非不工偶有传者人必不能以此易彼且论之者非有
慨然而叹则必丑诋之矣又安能如此书之合口一辞
敬羡而无间也呜呼书之美恶不诚系于人也哉
   跋苏文忠公书
书之为艺非他艺比也历世圣贤重之盖宣人文施治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1236-0829c.png
化述六经应万事经天纬地不能外此至百千万年日
用而不可阙者岂他技艺之可比哉是故自庖牺作书
契三皇五帝无不在于书者世远不能得见其迹古文
尚书与世传石刻亦彷佛其万一皆非缪妄者矣周人
善篆书孔子为人作题扁大字观阙里床前砚延陵季
子墓石可见矣汉晋唐宋帝王皆学书汉光武帝章帝
晋武帝元帝唐太宗宋太宗高宗其尤也当时臣庶多
能书者杜度张芝钟元常王逸少欧虞褚薛苏黄米蔡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1236-0829d.png
其尤也其志工于书也岂徒为人观美哉盖天之文与
地之文人之文一也景星庆云人皆仰之精金美玉人
皆宝之缪恶之书见者贱之观且不暇何以垂世传远
哉余尝患世之不能书者不自咎其拙恶而以书为末
技艺藉口也苏文忠公大节表著文章妙天下其书师
颜鲁公规模淳厚筋骨隐映古意浑成中藏至巧如周
鼎秦钟使人可爱固可以破愚起懦于千百载之下余
既耽学古人书于文忠公此纸宝之不啻珙璧书之所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1236-0830a.png
进他曰安知不与古人并传哉余姑识此为之兆云
   跋萧定基神道碑
右荆国王公所为萧公神道碑一通树立墓次岿屹犹
存今属吉水县中鹄乡故舍之原碑为端明学士蔡君
谟书以御史之行荆公之文端明之书动人耳目模脱
固多御史十二世孙某惧其久而讹舛也蕲予重书此
纸或刻之石又可俾益久远但碑称武宁令仕李氏考
其官诰则杨氏乾贞其曰李氏盖误也郡志御史后有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1236-0830b.png
庐陵郡侯之赠则在此碑之后故不及载云
   跋萧服侍郎印历
此宋吏部侍郎萧公讳服政和间除授尚书吏部员外
郎考功印历也吏部历官事己具宋史本传予尝观其
伴辽语录己深有靖康之忧惜哉公之早世也其孙仲
素又视予此印历为之怃然使公当执选靖康群小何
由得进
   跋王仙都手书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1236-0830c.png
翰林王君文英宝其六世祖仙都令手书诸葛孔明初
见先主问答羊祐平吴疏王朴献周世宗策寇准澶渊
出师事谓之硕画以寓其有为之志其子鲁斋装治为
卷为之题识时淳祐庚戌二百九十有七年于此矣太
史苏公谪仙都不以白其兄丞相致成功业予谓当孝
宗之时无几可乘吴文正公尝有云志欲有为时未可
为处丞相之时然后知其难耳宴安一隅夫岂豪杰之
本心哉不然则古今天下无可遗恨之事矣悲夫有时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1236-0830d.png
可乘者不可以不为无时可乘者亦不可以强为硕画
之传于后世英雄识世务者尚知所择焉可也
   跋文信国公手简
按庐陵自宋季惟崇政殿说书欧阳公守道以程朱学
倡东南而须溪刘辰翁心远方峰二聂先生最称高弟
先有声名方峰讳济而心远即吉甫也文信公厥后方
事欧阳公则于吉甫固同门而吉甫又先故此书尤致
其敬其故可考也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1236-0831a.png
   再跋催请书
聂继善方峰聂先生之七世孙也间以家谱求予序予
家与聂氐世好相仍而方峰又为余族祖秀发公子婿
方峰侄以道仕元至广东宣尉廉声者于天下尝从秀
发游为子弟往时信国文公与其宾客故人书札或藏
于家兵燹无遗独此二书副本犹存故谨书而归之继

   跋罗神童诗卷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1236-0831b.png
虞翰林负豪伟不群之气蓄经经纬史之学出乎蝉联
轩冕之家而际乎丰亨豫大之时文章禄位自有空天
下小宇内之意平生诗文何啻数万独此诗为罗先生
作盖题其归来匆也想慕高风杖履相从之语非一时
深交遽能使之降其尊大致其殷勤景仰如此神童公
之高风百世之下可想见矣神童今有孙子澄侨居吉
水故墅遗墅规模俱存然皆不能如旧观之足以动人
独子澄为予诵此诗且言虞公江乡往还后必过从更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1236-0831c.png
书冰雪相看四大字刻石犹存尚使予戚然而仰悠然
而思也世间何物足以传不朽哉虞公先祖丞相雍公
与先世荆南安抚公伯翔少保公善长御史都总制元
整俱事宋高宗皇帝而先祖太史公真我在元京相与
莫逆自雍公至其身与予家五世交游遗文无一存者
重可感也予所以尤愧于子澄之能忆此说也
   跋楚奇刘公与丘氏书并梅南刘公跋
乡先生楚奇刘公仕元终广宪贰死节于赣近日予过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1236-0831d.png
其处父老犹能言之此前一纸其所与乡亲戚丘民则
书也前后书名及奉启等字皆亲笔盖此时以江州守
万洪都机务丛冗时也然犹谆切敬谨如此亦可见前
辈诚实之风矣后纸乃肇庆守梅南刘先生跋语叙公
事甚备盖其子作哲所书民则令子思勖出以相示予
感二刘公皆先君子之友而作哲教学中相与交甚厚
今皆不可得见矣而此二纸之传非但可为丘氏之宝
江乡前辈之风即千百年间欲有考者岂能无取于斯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1236-0832a.png

   跋浮云公墨迹
欧乡刘旦文昌钱汉滨公之外孙也昔尝来文江从翰
林张公伯颖游持其曾大父楚奇翁诗文一帖示予观
之其文词古淡意气雄伟忠君报国之心隐然在于言
表千载而下休光遗烈耿耿而不磨者也旦读书乡庠
受业名师他曰擢高科登显仕益以见刘氏之不乏贤
也矧其序之于前者皆名公钜卿犹之金石丝竹铿锵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1236-0832b.png
于钧天之奏桓圭衮冕从容于庙堂之上读之令人起
敬旦其勖之哉遂书此以发其继志之诚俾其保爱斯
文以传诸不朽
   跋金幼孜所藏刘仲修书
清江自范太史以攻诗之馀兼力于书赵吴兴常推之
以为不可及国朝来仲修刘公奋然拔特郁为一时宗
尚固不在范公下也恨其命与时违卒陷非辜如陈子
昂之幽没而天下少知者甚可痛惜公初与先世交游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1236-0832c.png
三十年今又获见幼孜所藏则又知为幼孜先友也两
家子弟抚卷慨然
   跋苏太史书柴宗礼传
缙受学于太史苏公平仲诵习其文知公之文必可传
世也今夏官主事柴君谓先处士君行虽不下于古人
微太史之文亦安能卓卓表见如是哉按传处士君之
友金用宾本括人侍父宦游因家于杭元末尝仕矣己
而内附遂不仕徙家义溪宗礼家近焉从假牛种耕植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1236-0832d.png
以养母家益削而守益固或以其困也劝之仕终不出
丧其母久而不克举葬日夜号痛人不忍闻宗礼方请
为举葬之用宾竟以哀毁卒其妻亦死宗礼恸哭告其
朋友故旧出财力立举三丧葬之又负畚锸亲与其子
封树会大雪手僵不顾也嗟乎此宗礼之义诚可于古
人中求之而其责用宾之朋友故旧有曰用宾在时诸
公敬重每不惜千万钱供具为宴乐用宾未尝赴今用
宾死独不为举其家三丧则平日敬重者皆伪耳宜乎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1236-0833a.png
用宾不肯与诸君宴乐也由是人人感动处士君重乎
友谊亦工于言语哉传又言予不识处士君闻其义延
与相见容止草率言未既不辞竟拂袖去不知者谓纵
恣礼法之外不知此乃所以为处士君也嗟乎其于太
史公尚如此则其傲睨一世高视旷古岂不可想见哉
太史公谓特立独行之事非特立独行之人不能为余
谓非特立独行之文不能传太史公之文之必传于后
无疑也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1236-0833b.png
   跋雪月轩篆额
右雪月轩三篆字前中书舍人宋君仲珩书也仲珩讳
璲金华宋学士景濂先生仲子能诗歌而小篆之工国
朝第一初学巙子山行草书而篆师张有讲宋秀子吴
志淳孙子林朱孟辨及见太朴危公乃令师献之行草
而篆法以李斯为宗尝见梁朝有草堂法师墓篆字奇
古及吴天玺中皇象书三段石刻皆真迹观之至忘寝
食遂悟笔法绝出流辈学士君亦甚爱其书每见佳处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1236-0833c.png
便曰写老夫名足可传世矣此三字余友萧君世英得
之余犹及见有学士姓名印识萧君与余别几二十年
中间亦播迁南北兹幸会于桂林复以相示则姓名印
识不知为何人裁去萧君甚惋惜之俾余追书其事以
示后之人若夫雪月名轩则有贤士大夫诗文所以称
美萧君而劝之备矣余但祝颂君之必有以副其所期

   跋袁端智拙逸卷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1236-0833d.png
袁端智万安人寓于永新高子龙先生之子婿也先生
没后高氏益落端智经纪其家甚至盖忠厚之意有可
嘉者今其卷名拙逸岂少陵所谓用拙存吾道欤抑用
濂溪拙赋之意欤岂大巧若拙欤总不外淳朴之意岂
惟可以示之终身又将以遗其子孙也
   自跋临刘山阴书后二则
仲修刘先生文章识量节槩凛然不慕声利国初徵集
贤礼书尝拜官以瞆辞宋公景濂极畏服之其生平交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1236-0834a.png
友若季大父求我礼部侍郎曾公得之文学掾金公守
正皆乡里莫逆也今刘先生无后人曾氏亦落寞独予
家藏其手书若干卷数年离家亦不知存否矣此为金
公书赠方壶道士诗金公令子幼孜宝藏每以示予为
好事者持去情不能已遂俾予书之并识岁月传之后
世古人交友之际可以想见也
 右山阴刘先生为守正金先生书所作诗一篇而又
 加跋语先生令子幼孜侍讲每宝惜之为人持去请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1236-0834b.png
 余重写以见前辈交友同志文章如出一己相善而
 不相忌如此昔欧阳公作集古录序叹无君子之知
 巳以梅圣俞先亡不及见为恨今幼孜复俾予书岂
 谓拙书之可传哉亦使其子孙又见予一时相与之
 情耳初不论其书之工拙也
   跋简约兄所藏樵舍舟中书
书莫难于楷法而小楷尤难吾少时极用功至今未得
其妙近见唐人墨迹乃皆略重想其用笔亦甚高通篇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1236-0834c.png
顾盼精神是可为准则也予此书颇慕之而笔不如意
樵舍中书墨是广信玉山周家制颇坚细有黑光简约
兄得此古经纸有年矣因写渊静传一首寄回今年丁
亥二月予南归简约又付予将赴桂藩六月持赴京还
至今九月二十八日樵舍舟中始得满卷中有处士墓
表筠涧挽诗再杂帖数首真行草书小楷略备盖周回
水陆数千里时经五六年然后得此以见事之难成类
如此后之子孙宝藏之毋忽是先世之遗德在焉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1236-0834d.png
   跋赵松雪墨梅
赵松雪蚤岁喜画墨梅印以水晶宫图书因浙中有玛
瑙寺或戏以为对后遂不用此图书而梅亦少画闻之
高竹闇云季常近得此纸有钱选舜举跋语其为公早
年画无疑及观公所题二首追怀惋惜未尝咎其少作
之不工者盖其才情超逸下笔过人有自得之妙亦必
有自得之趣固不足以尽识公之为人然亦可想见公
之为人矣季常其永宝之
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1236-0835a.png
   跋杨补之墨梅
予乡先辈杨君补之世家清江所居萧洲有梅树大如
数间屋苍皮藓斑繁花如簇补之日临画之大得其趣
间以进之徽庙徽庙戏曰村梅因自署奉敕村梅更作
疏枝冷叶清意逼人惜徽庙未及见也南渡后宫中以
其梅张之壁间有蜂蝶集其上惊怪求补之而己物故
不可得矣其平生耿介不慕荣利故不俯仰时好人不
得而知也侍郎王君得此绍兴中作正其奉敕村梅巳
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1236-0835b.png
后晚年得意之笔重可宝也
   跋存耕堂记
今国子祭酒胡公若思所为存耕堂记为清江刘子耕
作藏予期年矣昕舒夕讽灯前酒边发明心学有味其
言世之能存心者或寡而又以卤莽耕之不力之勖为
田之咎比比皆然故书此于记后以归子耕但能存者
有种斯穫无肥硗之异雨露之不齐也
   跋思绍堂记
卷十六 第 21a 页 WYG1236-0835c.png
杜聘君清溪先生予乡道学士也常至其所居烟云台
清流白沙竹溪森然而故址芜没为之怅然闻其故老
云子孙有居闽中者欲见而不可得今观思绍堂记然
后知德基为聘君曾孙而记乃乡先辈周君子治所作
历序聘君师友之盛而江右为多德基岂能忘情哉且
方以教官入选相见当有日必思有以慰予之夙心者
德基岂能忘情哉
   琴逸轩跋
卷十六 第 21b 页 WYG1236-0835d.png
予归自词垣复之临桂通家子胡端方持其琴逸轩卷
请予序其后匆匆中不暇为之聊塞责数语以副其意
吾想子之寓意于琴也或焚香煮茶扫石待月一鼓则
冷然再作则澹然若万丈银河一泻秋壑半空翔凤九
皋鸣鹤其于五音之旨趣不可胜数而董宗器一记亦
庶几得之矣今子岂以此为隐逸乎吾愿子毋怠厥志
他日出膺盛世羽仪天朝蓬莱之音与子一奏跻天下
之民于泰和仁寿之域中然后可也勉之勉之
卷十六 第 22a 页 WYG1236-0836a.png
   题安义卷
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惟能安于义则不
至于利矣良辅勉之
   题缚笔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书一文艺尔非得善笔羲献
复生无所用其巧吾寻常欲作佳书为传后计非陆颖
笔不可陆颖本农家而善缚笔长子尤能知笔之病次
子亦能缚笔而不废农事朴茂尤可喜农隙时读书农
卷十六 第 22b 页 WYG1236-0836b.png
时手自耕种古者士大夫皆然风俗日薄遂不肯为尔
 
 
 
 
 
 
 文毅集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