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
卷八 第 1a 页 WYG1236-069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毅集卷八
             明 解缙 撰
  序
   送张崇显重游北京序
北京地形天下之雄杰险要士君子壮游奇伟绝特之
观而名能文章抱负慷慨者尝终其身而不能一至焉
且以孔孟汲汲于济世幽蓟之国欲行仁政岂不贤于
卷八 第 1b 页 WYG1236-0697d.png
滕费中牟绝长补短戛戛乎其难者哉而不幸当衰乱
之时遂无孔孟之迹降及晋宋好奇之士若谢安王逸
少之流宋南渡诸儒务为格物致知之学者僻处一隅
皆无因而至焉及有元入主中夏佐以姚刘许律诸君
子虽因其迩于阴山以定都而形之强实天下之雄杰
险要抚据全盛将几百年一时文章亦颇有奇气未必
非山川形胜风气之观感有以助之也至于元季四方
鼎沸而国都固犹宴然自若也盖其东连沧海西接晋
卷八 第 2a 页 WYG1236-0698a.png
冀前有瀰潴大陆之利北有重关天险之固使非天命
有归其主自逊于荒而以势利相持虽引百万之兵顿
之坚城之下岁月之间成败利钝未知其势孰为得失
也天朝太平三十馀年士君子壮游北京者多矣若吾
友张君崇显盖尝往来而不已者也而予乃不能一遂
其游观之乐每侍闻天语退而稽诸简策所载信古人
之不我欺当孔孟之时地之不幸而不得遇贤圣之人
当晋宋之时人之不幸而不得居混一之世及元之时
卷八 第 2b 页 WYG1236-0698b.png
时之不幸有贤智之士在形胜之地而不获智勇之主
虽有文章其所称道黼黻岂可与六经并传哉故曰其
皆不幸也张君今又将往焉其为我访湾河居庸与其
豪杰俊乂而谢之吾君无为而致垂拱吾民无事而乐
雍熙一忧一豫无乎不宜吾将酌直沽之水磨碣石之
巅作为文章咏歌盛世自庆其希遇固千载一时也某
行旅多暇先为歌诗以俟
   送徐广成之定远教谕序
卷八 第 3a 页 WYG1236-0698c.png
吾乡徐氏来自庐陵故宋孝子知道供奉选德殿致仕
楚州团练使子孙蕃衍至林隐先生尤以长者称好施
予家累千金教子孙为儒者林隐先生先公外大父也
先公少时大父宦游京师由是往来外氏家尤密尝训
迪其子孙今先公捐馆六年而广成由邑庠贡太学太
学以为才廷试经义论策优等仕为凤阳定远县教谕
余与广成尊君耕乐为内弟兄而年长再倍广成与余
同年生而月日差长乃祖奇峰公遇乱时挈家与先公
卷八 第 3b 页 WYG1236-0698d.png
同居止余少时两家子弟相过从无虚日情亲爱厚不
愧古人耕乐先以太学生分教山西既而仕为广东县
官便道还乡里人荣之先公喜甚尝指为余兄弟劝后
余兄弟忝窃高科登朝而奇峰物故已久独耕乐在又
为之喜甚而指以为广成劝今乃独余得见广成之仕
而喜而先公与耕乐皆不及见矣可不为之悠然而遐
思乎原其家世积之忠厚迭出而显荣又皆以儒术发
身故宜以道德相勉而无以学官为秩位之卑廪禄之
卷八 第 4a 页 WYG1236-0699a.png
薄且邑小而英才之少也明时公卿必取经术有行谊
者而廉洁自著尤士之分内事也凤阳中都天子乡也
广成尚凛然思祖宗之传序与父师之期望也哉
   送端木员外郎归溧阳序
圣天子尊临大宝之初雅知端木公孝思名即以问臣
缙时公使朝鲜未还也及还与修太祖高皇帝实录书
成受褒赏升擢武库员外郎阶奉训大夫合部人皆以
老成推敬之未几又念今书学荒落惟公在国初获接
卷八 第 4b 页 WYG1236-0699b.png
诸老宿如翰林学士危公太朴侍制朔公俦皆尝受学
于宋赵文敏公而公皆及师事之暨学士宋公景濂子
仲璲仲珩饶君介之宋君克温杜君叔循皆笃志于书
公俱与之颉颃三四十年间遂空冀北无以为比者此
众人所知而圣天子之所深赏叹者也于是屡书上进
上视其用笔转折微妙处指以示臣缙曰恨老矣犹可
以淑后进也遂命选天下能书者日就文渊阁命君董
成之圣天子所以优待老成之意甚厚而公以疾不能
卷八 第 5a 页 WYG1236-0699c.png
造朝其子入朝告恩命慰劳还第以药其疾且冀其复
来也京师士大夫皆为诗歌送之而缙忝附丝萝之契
末相与最久相知最深知天下之人知公之书者未必
知公之措置设施知公之措置设施者未必知公之高
见远识达道造微出乎事物之表也盖国初公之父为
刑部尚书风裁压于朝著一时俊伟豪杰之士仰尚书
之高风慕公之令誉皆愿纳交而自少学于金华范祖
干之门实朱程道学正传而公之所得深矣其视区区
卷八 第 5b 页 WYG1236-0699d.png
利达为何事哉宜当时俊伟豪杰之士知之者已鲜矣
及后寓于洪州时赵铁峰熊云西熊西宇诸公学问与
范金华同一传授其门人子弟如拱辰傅先生伯机熊
先生一见而契所闻相与推敬之缙以晚学识公于洪
武时但知慕公之书及见公之议论退而问于伯机先
生未有不洒然自失也由是辱公不鄙敬之重之后与
同在史馆同直文渊阁蚤夜切磨未尝不自为之深慰
也今公谢病归优游家居以训其子弟家人宗族乡党
卷八 第 6a 页 WYG1236-0700a.png
固甚适矣望馀光而仰后尘者能不为之怅叹乎虽然
圣天子方思起公公之疾行愈金马玉堂之间可坐而
待也姑书此以识一时之别
   送刘孝章归庐陵序
学必有师传朋友讲习而后有所成不然虽至白首犹
为僻学也岂惟成德文艺亦然余少时先君子教以书
辄举所闻于太朴危先生伯琦周先生而溯其源于赵
吴兴以上未尝自为臆说也及教以为文辄举黄文献
卷八 第 6b 页 WYG1236-0700b.png
公欧阳文公之说而溯其源于曾王欧苏柳韩班马董
贾先秦以上极于六经之奥未尝自为臆说也及进而
语诸道德辄举所闻于大父竹梧公而溯其源于刘静
春杨伯子以达于关闽濂洛又未尝为之臆说也是以
一得之遇间有所见实先君子师友之传讲习之馀之
所及也继而登朝以所为文求正于平仲苏先生先生
与先君子受业于黄欧为同门于是倾竭所蕴为余言
余始益有所见焉詹君孟举在元尝及子山巙公之门
卷八 第 7a 页 WYG1236-0700c.png
又尝听教于危周二公于先君子又同门而予与詹君
同官为中书舍人虚心咨问又尽得其说与先君子之
言无二不舍昼夜思惟至于今仅若有一发之见至于
道德则自先君子既没无复有讲论及此者是以碌碌
将为庸人之归方慨然而自叹也庐陵刘君孝章家世
忠厚父兄宗族各以道相勖及授徒环州尝与予友胡
君光大游余亦闻之甚熟也去年光大延致教其子余
亦遣子从之游孝章甚勤于学嗜为文与书而于此来
卷八 第 7b 页 WYG1236-0700d.png
也其尊君惇信先生欲其讲求于京师亦若先君子之
望于予也惜乎为文为书吾党有大愧于危詹诸君子
而道德之懿则又恐茫如捕风何以副吾孝章之意而
承其尊公之志乎于是孝章将归惧无以复其尊公也
姑序余之所就者以相解归而求之家庭之涵濡简编
之讲求将必有大过人者异时重晤孝章必有以副吾
之所望庐陵螺江二程之从周子实始于此则庐陵固
濂洛之渊源也俯仰山川之馀辉宁不有超然而独悟
卷八 第 8a 页 WYG1236-0701a.png
者欤孝章毋若予之徒自苦也
   送彭君永年序
余在京师常起而送行有抱琴者随焉彭君永年也永
年学琴数十年人皆谓永年能琴永年行将以出政也
古之学者六艺之文后世惟琴独存传有师法于古学
其庶几乎永年必造其微矣余且与原其制粤自庖羲
氏作而琴始制非庖羲氏不能作也虚其中通八风合
四时取诸离其长当期之日广视六合前广后狭以言
卷八 第 8b 页 WYG1236-0701b.png
尊卑上圆下方象于天法于地取乾坤取身取物与地
之宜鸟兽之文备矣故其微妙感鬼神动天地回风裂
石鱼鸟仰而听之也永年造其微矣则于从政乎何有
宓子贱不下堂弹琴而单父治非弹琴之可治也如有
庸夫兀坐堂上拂弦视徽事谩不省以求其自治治人
如子贱不亦难哉盖子贱学于圣人审乐知政事物之
应如调若琴鼓宫宫动鼓角角应其体备而用周也子
贱与琴相忘久矣而民亦与子贱相忘于无事也单父
卷八 第 9a 页 WYG1236-0701c.png
之民囿于一琴之中而不能出其胸臆之外也子贱何
下堂之有哉子贱之琴学造其微亦可见矣故曰学古
入官官犹是琴也不虚其中窒碍不通可谓琴乎可谓
官乎尊卑定位方圆合宜法象既具可谓琴矣鼓宫尊
重则不荒以骄鼓商清断则不陂以坏鼓角区别则不
忧以怨鼓徵感生则不哀以勤鼓羽清趣则不危以匮
琴之妙微至矣于从政乎何有永年每弹琴灉灉泠泠
坐以待旦非与琴相忘能如是乎吾欲其施于政矣故
卷八 第 9b 页 WYG1236-0701d.png
说子贱之琴以赠之
   送写真萧士信序
余少时读书得古之断碑遗碣效其布置形似自以为
至矣间有谀之曰比之古碑刻如烛取影殆逼其真则
又喜自负闻有谈用笔之法者未免非而不信也及稍
见古人之真迹虽毫发运转皆遒劲苍润如划砂剖玉
使人心畅神怡然后知用笔之法书之精神运动于形
似布置之外尤不可昧而少之也世言画赵纵者二人
卷八 第 10a 页 WYG1236-0702a.png
其妻曰皆似也其一独得其形态其一乃兼得其精神
二人之画优劣遂判比之学书无异同者泰和萧生士
信十馀年前相见京师以传神称于士大夫间今又相
见余为之序而赠以言世之好画者不以似不似为工
拙善恶丑好惟形态之美之是求诚世之大患也是犹
学书者不择字体但欲增减点画一出私意析地之繁
同天之省者其可乎今士信之画形似布置既肖若精
神意态之微用笔遒劲之功幸亦取古人真迹用心于
卷八 第 10b 页 WYG1236-0702b.png
毫发转移之间而有得焉则形胜与情态两无可议不
患世之不好也予之学字亦然所以勉士信也亦以自
勉也
   送廖伯琛教授滇南序
予乡廖氏自宋中丞刚之裔孙来官吉水因家邑之东
溪世有文章行义之士余尝接其老成交其英俊且相
与有连而伯琛之谦恭自相识至于今将三十年不异
也盖予自为童子时伯琛之诸父昆弟与余交及伯琛
卷八 第 11a 页 WYG1236-0702c.png
年已长所以相敬者如敬其诸父焉后予出而仕而伯
琛壮游四方间或相见未尝狎焉其客于滇南者累岁
滇南之人未有不誉其虚已不伐也归乡与故旧相慰
藉如在家时未尝出一语相加谴也于是圣天子方绥
怀远人以礼义文物同中国而廖氏又素习诗书知伯
琛师道之立于滇南久矣遂以为宣慰教授赴京受命
而朝之士大夫为之诗文以华其行而予独念伯琛名
其堂曰自牧盖力行所由始而学之所由进师道所由
卷八 第 11b 页 WYG1236-0702d.png
立也予可无一言以为之助乎夫人惟自满者无益非
无益也其势自不能受也自高之人日就于卑污沦陷
颠溢而不能已而不自觉也惟谦受者如大谷之生万
物也如沧海之纳百川也纳之坏壤而不以为少塞之
丘陵而不以为多而况区区穷达得丧而足以动其心
哉伯琛所以自牧之地其大盖如此固非但有以自立
于滇南已也亦非教授于滇南始也余所见三十年矣
后此功深养邃而独立不浮者在于伯琛之所将从事
卷八 第 12a 页 WYG1236-0703a.png
毋自画而怠也余于伯琛有厚望焉
   送孝感令裴子彦归省序
裴君子彦为孝感之二年其所亲刘何岳就省之还言
孝感之俗朴以忠其民俭而兴于让耕樵渔牧各事其
业而不浮子彦文之以礼节镇之以不烦孝感之民各
适其适也予因谓孝感之易治而亦爱吾子彦之能因
其俗也今永乐元年秋子彦以再考来京师其属自府
与布按两司官课绩皆言子彦廉能为政有方天官卿
卷八 第 12b 页 WYG1236-0703b.png
与之往复论难必欲穷其所以然且不明言其善于爱
民者子彦颜色自若徐曰有爱民之心恨催科政拙耳
闻者为惭因曰若尝部馈饷程期急道里远孝感又小
邑独能僦商船苏民力商人服其信而民怀其德上司
以无责而孝感以为绩若之何信孚于人而称其易耶
对曰信非一旦暮能立也惟事事信于民而且信于啇
则易然耳又曰若尝部孳畜赴汝南时暑雨道远同部
迭多亡失若独无欠阙若何术之以耶曰非有异也仁
卷八 第 13a 页 WYG1236-0703c.png
民爱物初无二理察其利害欲恶时其饥饱劳逸勤迪
其下人心存乎是而严于其事无怨疾之程也其失或
寡矣问者遽曰诚如是书上考休哉尔且去子彦悠然
而退于是有母在年八十馀矣子彦援例得归省扁舟
衣锦耀荣金川之上京师士大夫想其意气之欢愉风
采之华溢既贵而有能名足以为亲之庆且可以为乡
之劝也皆为诗歌咏之予友金君幼孜请为之序余尝
谓孝感易治而爱子彦之能因其俗也及今而知子彦
卷八 第 13b 页 WYG1236-0703d.png
当催科之烦寓抚字之意处之有法岂非仁者哉是不
惟长于镇静而又优于应变也书不能尽言且其言益
不繁杂也而皆有旨趣其意不迫切也而皆有讽谕岂
不可书以为序乎
   送储先生赴官序
公孙丑问于孟子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其道若是
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此谓富贵不能
淫也贫贱之不能移威武之不能屈穷达得丧祸福
卷八 第 14a 页 WYG1236-0704a.png
之凡自外至者皆不足为之动可以类推也岂惟孟氏
为然哉饭糗茹草若将终身被袗鼓琴若固有之舜之
不动其心也鼓刀渭滨不为之困心鹰扬牧野不为之
得意处畎亩嚣嚣然处阿衡嚣嚣然何阿衡畎亩之有
异哉伊尹太公之不动其心也委吏乘田不足为之辱
大夫司寇不足为之荣者孔子之不动心也孟子曷不
引以明之而北宫黝之徒之养勇嘐嘐然与其弟子辨
耶立言以为教辟而示之门引天下后世学者以入于
卷八 第 14b 页 WYG1236-0704b.png
圣人之途也骤而语之莫知乎其所用力矣奈何孟氏
以来求若圣贤之不动其心者何其少也若今仕者之
所患皆重内而轻外喜近而恶远乐荣要而厌卑散至
于外与远之卑官散秩尤以为厌憧憧然往来于心者
日夜惟在于是也得所重所喜乐洋溢光采焕发于外
而遇所轻所厌恶憔悴如被疾然呜呼知言养气之功
是曾有一日之义之集也哉于是可以观人之尝学否
也吾友延陵储君为先生有年矣一旦受命为王府纪
卷八 第 15a 页 WYG1236-0704c.png
善冒大雪携挈妻子适万里外其友皆欢然送之行先
生之不动其心可见矣盖其心知奉命为王府纪善不
知其为外为远为卑官散秩也是以送者亦为之喜而
谓予不可无一言以赠之知君学圣贤之学为众人所
难也纪善以辅导为职非卑官散秩之比天子慎择而
命之寄以展亲之任非学圣贤之学如吾储先生者不
可也况先生家世名宗读书好德予少时已有艳慕之
心知言养气之功尤当致其力以进于成昔者滕文公
卷八 第 15b 页 WYG1236-0704d.png
之见孟子片言晓之而终遂不疑今之亲王岂在诸侯
之下欤吾知其不疑于先生也必矣
   送徐崇威任宿州序
崇威徐君天性孝友在乡里以善事其亲为人所称道
后出仕时迎亲觐省之礼未尝有缺及调居广右边夷
烦剧之所崇威恐非其亲之所宜处也劝以东归其亲
不忍与之离也则曰吾安之未几而崇威擢为中书舍
人与俱至京师盖余自童时得趋侍后别二十馀年乃
卷八 第 16a 页 WYG1236-0705a.png
复见其父子娱乐于宦游羁旅中而皆欣欣焉此古所
谓慈父孝子者于是乃复见其真而尝以此卜崇威之
必将显荣也既而崇威连任跋涉水陆往返几万里馀道
淮入关踰南山以出溯江入广人皆谓崇威之仕为不
达也而崇威处之夷然无愠无怨安于义命不援不陵
常有乐志古所谓夷险一节者复得见其真而又以此
卜吾崇威之必将显荣也今果用荐擢知宿州宿州为
帝乡重地民浮事简崇威又将迎其亲以就禄养而以
卷八 第 16b 页 WYG1236-0705b.png
身教宿之人凡交游皆为之喜其亲必将闻而喜之也
余之所以卜之者将由是而验又私窃自喜也翰林李
宗白辑送行诗得若干首属余为之序
   送养蒙罗先生归庐陵序
国初乡先辈复仁罗公朴直无华受知先朝以宏文馆
学士致仕而归玉带裘马之赐焜耀闾里未几卒而上
思之不已即其嗣将授以官而其从子养蒙以疾辞上
亦不能强之养蒙肥遁山林以诗书自娱从而受学者
卷八 第 17a 页 WYG1236-0705c.png
亦弗拒也于今垂四十年矣先朝至圣至仁天地之量
于是亦可槩见其万一而养蒙豪杰之才蕴于烟霞泉
石之间而时时发于议论见于文章则人亦未必尽知
而天之所以报之者盖甚厚而不薄也予家君学士君
之莫逆交也由是养蒙与家君亦密而予因得识其为
人及壮而归自京师与会于文江之西谌溪谷平之间
学士君之风流固在每高谈剧饮坐客尽倾间语余曰
吾无以报朝廷吾将训吾子以为国家之光吾老矣死
卷八 第 17b 页 WYG1236-0705d.png
且不朽亦先季父志也余甚壮其言及永乐甲申予知
礼部贡得汝敬之文而进之蒙上恩宠擢入翰林在二
十八人之列则养蒙君之令子也又日与之游恂恂然
务学日夜思所以承君之志于是益知君之善教其子
而其前所以语予非虚也又明年君来京师入见退就
禄于汝敬未几而归兴如建瓴矣其仲子汝完又乘舟
来迓之予惟君之出处从容诚有道之士也孟子所谓
进退绰绰然有馀裕者非罗君而谁欤君之膺寿考康
卷八 第 18a 页 WYG1236-0706a.png
宁之福以为江乡之重者天之所赋未可涯也
   送萧典祠序
舜之命伯夷曰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季路问
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甚哉祠事之难也所
以动天地之感治幽明之故通隐显之情积微著之渐
其几不可测而其应为甚速其理不可昧而其事为至
神以方寸之光辉洁白括今古于须臾一六合而无间
也而况祀事为官守宗庙坛墠坎瘗柴燎之所俎笾簠
卷八 第 18b 页 WYG1236-0706b.png
簋缶鼎之器粢盛牲涤酒醴之物升降俯仰进退之容
繁简疏数往来之节纷乎其间非敬直内而尽事人之
道者不能也圣天子推恩复怋王于旧国以萧氏紫霞
为其典祠紫霞庐陵人自少有飘然出尘之想无物欲
之累清而不同于俗是以寄迹老子法中洪武癸丑应
太祖高皇帝宠召𨽻太常乐生陪郊庙之舞秩海岳之
祀为乐师于藩府屡省其亲与予见于朝三十年来不
见其有傲惰之容舜与孔子之言庶几乎其有默契者
卷八 第 19a 页 WYG1236-0706c.png
焉而敬之一字终身诵之可也或曰秩宗司天下之祀
而紫霞秉一郡之典且季路孔门之高弟也疑未可同
日语曰恶是何言也统万事者固当谨专一职者不容
忽持满捧盈一杯水之微顷刻之心不谨覆溢之患响
应幽明祸福应感之机岂有二乎哉孔门所以日致其
省也于是紫霞佩印绶行矣其交与者籍田奉祠葛清
隐太常奉礼彭永年及其郡人相与饯而属余序之
   送朝夫弟归省序
卷八 第 19b 页 WYG1236-0706d.png
余弟朝夫名绘以字行同出高祖庄山公庄山为宋季
大儒在太学以赋斥贾似道径归忠厚之德精博之学
富而好礼享高寿以卒而二子八孙若先祖真我与弟
观我求我朝夫大父渊静公成我尤知名当世观我求
我谒进士举而先祖登第为显官人皆谓庄山之积德
也既而先公筠涧与弟恭先同举胄监又谓先祖之积
庆也入国朝诸父皆由科目出身仕著名声人或谓先
祖弟兄皆积德也及余与祠部兄联登进士第又谓先
卷八 第 20a 页 WYG1236-0707a.png
祖之积德将多于前人也前朝夫弟文夫举进士今为
翰林检讨今年朝夫又擢进士甲科且敕赐南归绩学
所以期待之甚重人皆谓渊静之积德为盛也况朝夫
自少大父渊静教之母刘养之及渊静没朝夫从予学
青灯勤苦甚与余相似今其归也又与余遭遇略同众
皆以为祖考之庆岂不信然哉朝夫尚日孜孜焉务德
俾后之子孙又有善继者焉则人又将推而归之先德
之无穷也今日之荣光他日之富贵皆不足自羡自期
卷八 第 20b 页 WYG1236-0707b.png

   赠灵川教谕王君考满序
国朝承运肇基革元之弊当经纶草昧之际首务为崇
儒重道之礼是以太祖渡江之初辟礼贤馆于建康幸
京口礼秦从龙驻姑熟延陶主敬下金华币聘宋景濂
等皆为名臣著在史册其后定制虽要职皆或以他才
进惟学官非明经饬行不得与其选其重为人师范如
此及其教养得人视为成效升之胄监陟之翰林其有
卷八 第 21a 页 WYG1236-0707c.png
材充德大进位台鼎惟上所简拔其重学官之进用如
此是皆以古大贤之事期待之也今圣天子继志述事
勒名太学以风励四方自有学校以来未之有也延平
王君洪武丙子以治礼经举于乡仕为灵川教谕十有
二年于兹矣灵川在桂林为小邑其俗以家富子壮辄
分爨异居各为身计虽有聪明俊秀莫能自资以为学
入国朝举进士者鲜有闻王君十年之间彬彬造就予
因至其学舍取诸生所为文读之皆可与进于高明也
卷八 第 21b 页 WYG1236-0707d.png
王君可谓有效于灵川者矣而又当满去吾知其将就
升擢可期也其训导谭某江某与诸生不能已于情求
予言赠之予为推本我太祖与今圣天子所以待学官
之意俾王君知以古贤哲自期也且其去此而富贵不
足云但自宋以来师儒之学仕于桂林者有广陵张公
东莱吕公至今桂林之人谈者有矜色王君勉焉使他
日灵川之人谈者有矜色是所望焉不然是将有愧于
灵川也
卷八 第 22a 页 WYG1236-0708a.png
   送河南参政夏君归天台序
天台夏公廷简以洪武丁卯举进士历官二十年擢为
河南参政恩例得归故乡京师士大夫莫不谓廷简之
荣也于是翰林王君孟旸为序以送之而且谓余不可
无言盖予与廷简为同年廷简学问文章诚不在同年
后以疾不及试寄业太学中未尝有愠辞及历臬司狱
讼清明听决无壅同年中鲜能及者廷简未尝有矜色
后同辈多擢为大官廷简以事留不果廷简未尝有不
卷八 第 22b 页 WYG1236-0708b.png
足之意及出为县官上之人誉其能治剧下之人誉其
能爱民廷简未尝自负其能再升为理官继掌铨衡人
皆谓选士决狱事当不同廷简皆优为之如素习及当
迁擢又如昔在臬司时留不得遣廷简未尝有过高之
望但闻其谦抑之言而舆论益不可掩矣圣明亲擢付
以重藩又得归故乡为桑梓之荣自常情观之廷简不以
常人之所愠惜者为不满而今岂以常人之所自喜者
为矜溢耶既不以天官刑曹与有司之职高卑烦简为
卷八 第 23a 页 WYG1236-0708c.png
劳逸为难易则岂独于今藩阃之寄而遽为之动也哉
想其桑梓之敬恭钓游之思念固无异于葛巾杖屦之
顷岂以黄金横带而有异哉若夫廷简之素志则曰大
行不加焉穷居不损焉又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自今以往虽复入为公卿老而休逸悬车锡爵夙心不
异于弹冠三命循墙俯偻益恭于筮仕凡外至之荣无
一毫动其意者此则廷简之志庶几在是而孟旸所以
必徵予言者其亦在于是也庶可与廷简乡之人道之
卷八 第 23b 页 WYG1236-0708d.png

   送州牧刘公潜赴汉川序
公潜刘君大父伯琛先生尝与季大父求我举进士江
西为同年时年最少隽誉洋溢故家君尤相与莫逆晚
为郡学师家兄从之为弟子往来必过予家或淹旬月
予时甚少辱先生奇爱之为之延誉继而举进士江西
先生为座主宴集堂中先生不胜喜后予归乡而先生
没久矣于是识公潜县学中恂恂然先生之仪型也厥
卷八 第 24a 页 WYG1236-0709a.png
后廷试予受卷廷中从旁见所对策深为叹服公潜能
以文学世其家已而除行人将命遍天下未尝有过盖
八年于兹始用荐为汉川知州不知者以为峻擢也知
者则以为不胜其晚矣盖古称近民之官必先岂弟之
德若吾公潜者始真可谓恺悌君子者也吾尝私评当
时之人其才智可取者不为不多求其渊源家学而可
与从事于圣贤道学之功者公潜殆绝无而仅有者欤
时承恩归故乡上丘垄祭先庙为闾里之荣为乡人之
卷八 第 24b 页 WYG1236-0709b.png
劝士大夫多为诗而予序之皆非溢美者也
   送宋子环赴京序
子环居字水西时从乡先生学余知其颖敏淳厚出于
等夷也及居郡城时从余游西昌遇景假物赋诗甚有
奇气而其家世多大人长者积累忠厚予知必复振其
家声也后予遭谗西迁适会于京师情深意戚依依离
别之怀甚使人不忍也因为诗与之颇以古道相期及
还闻其益务为学继入郡庠举于乡擢甲科入翰林舍
卷八 第 25a 页 WYG1236-0709c.png
子寓所一榻萧然青灯勤苦甚有加于前余又有以知
其志之高远也间与论事则视一切在外者皆以为适
然随所寓而安无所动于中不汲汲于崇高不戚戚于
穷困且不以众人之毁誉而喜愠焉庶几闻道而进德
者欤中间值其尊君捐馆时予亦出临桂藩相违者久
之今年余自京师还而子环遇当起复朋游多为诗以
远大期之余惟见其自幼至长日有增益语言文章固
已可喜每有制作铿锵炳耀浩乎伟然洞观古今词翰
卷八 第 25b 页 WYG1236-0709d.png
超卓予每为之击节凡今朋游之所期者谓富贵显荣
乃子环之所不动心者可以坐而筴之也凡为儒者将
无施不可而后无愧于天地孔子云不患无位患所以
立子环以世德之所钟朋游之所祝愿勿以所能自足
而以未能为勉且慎无变其初志焉是能立乎其位而
吾所深望于子环者也子环宋氏系出景文公云
   送张用礼赴京考满序
余观岭表民生之艰难与其山川之险恶风气之暄郁
卷八 第 26a 页 WYG1236-0710a.png
悯其习俗之乖离察其性之本善而治化不难也盖其
地田少而土瘠拙于生业而习于傲惰敢于斗争而易
于劫夺虫蛇毒螫草木蔽翳寒暄不时而不知节适也
故病者多枉死而生者多贫艰习俗之乖离由是也岂
重可悯哉而其好尚淫祀宴乐歌舞供其豪户惟谨至
于猺獞苗獠号为好乱生事叛服不常者无不皆然然
间有得中州人士教之以识字不问久近遇之于涂辄
拜跪尽恭然则孰谓其性之不善哉予尝以为若猺獞苗
卷八 第 26b 页 WYG1236-0710b.png
獠者择其豪户之良因而管束之而有司与之分理以
古者家塾党庠之制而立之师以教之顺其俗而习之
以射御田猎祭祀燕享以渐而归之于正宽其赋役而
渐摩之以礼乐则朝廷有司之力足以制其豪户其豪
户之积威素足以服其土人比于中州似为尤易也予
持此论疑其未必行乃十数年来得贤有司治之良法
美意亦渐施行矣抑其间尚有强梗者岂后起有司未
尽行中州之道而重有赖于化民成俗者欤桂林之属
卷八 第 27a 页 WYG1236-0710c.png
县有阳朔襄阳张用礼为其县官三年矣将赴天官而
阳朔之人士颂之予问用礼曰阳朔之人易治也先是
用礼由太学生出为县于义宁义宁与阳朔接境义宁
之民至今识之犹曰吾县父母也予问用礼又曰义宁之
民易治也然则非可谓之得其道者欤予之所见诚是
欤他日相见两县之民欣欣然而相告语政成而化洽
益知官于岭表者果不难于中州而必以中州之治治
之也用礼将由是而擢大官亦理之可必也夫
卷八 第 27b 页 WYG1236-0710d.png
   修家谱序
解氏系出山西平阳府解州秦汉之际徙家雁门今山
西大同府也予尝道经弘农入函谷关滨河而行百数
十里太行中条在河东隔岸依依然如与人兼行问其
土人云渡河去解州才一日程然以事拘系不得径造
其地未尝不为之踌躇叹息裴褢顾望而俛仰于百年
之先也因是益知木本水源之义亘古不泯矧近而且
亲者讵可少忽乎哉故予于家谱自生七年以来即知
卷八 第 28a 页 WYG1236-0711a.png
诵习为之考證至于今三十馀年未尝废以怠也旧谱
相传唐天宝中有讳隐字退翁与子禹字德远并举进
士及第退翁仕为蕲州司户参军德远为湖州安吉令
值安史之乱父子皆寓于蕲由蕲迁金陵德远用荐为
吉州刺史因家庐陵同水乡臻善里今吉水县西鹧鸪
洞迹符南山之麓世传许逊治蛟孽迹其所篆符于此
地故得名俗讹呼为积富而吉水县则南唐后主保大
八年析庐陵县所置或云隋大业中尝置而旋废史传
卷八 第 28b 页 WYG1236-0711b.png
不载不知其果然否也黄巢之乱吉之世族相与率乡
兵拒却之由是吉独不罹害或云吉州有山名天狱巢
亦闻而恶之遂敛兵去盖得之传闻云今吉水县治有
招义寨实刺史公之曾孙讳盛字世隆者所筑以禦巢
而子孙因家焉世隆在南唐追赠仆射子孙皆仕为制
置至宋仁宗嘉祐己亥仆射之元孙讳希孟字伯轲天
圣进士茂州司户参军知廉州致仕子安字吉甫熙宁
进士濮州参军秘书丞致仕父子始即县东之鉴湖书
卷八 第 29a 页 WYG1236-0711c.png
院居焉先是其傍有道院梁上二钟以索自相击一夕
地陷名曰陷湖其曰鉴湖者因制置公之请而南唐烈
祖赐名也书院本仆射公之所作环垒而可见者有五
皆为湖其前而傍皆有第宅周垣其南曰平湖北曰茭
湖皆淤为平畴西曰青湖为江水所决独鉴湖与东湖
夹两山之脊而潴其水虽淤泥不至泯没尤多芙蕖绕
岸林木蔚然解氏之居在其上者盘矗如旧而弦诵之
声不绝宋丞相刘冲之少时游学其所题句犹在也缙
卷八 第 29b 页 WYG1236-0711d.png
上距濮州公才十世家谱之传中更大乱收拾幸存世
有纂续而其世年表姻家别录先垄图志宗支图记姓原
记画像记显扬记委曲详尽比于他谱似为尤胜又出
于欧苏之谱之先而世未能尽见也嗟乎自中唐以来
七百馀年才三徙居而不出于州里之间考其山川已
有变易而一卷之谱犹存其旧子孙不失其业非连世
之有积于已而有得于天之厚安能不与山川俱变易
而与时世俱转移也哉惟谱之所载既久虽山川不能
卷八 第 30a 页 WYG1236-0712a.png
无异此考證之所为作也谱有显扬自唐至今每举必
父子兄弟联芳袭武而起以为常其讳元者累功封太
原王讳诚者连三世国公可谓盛矣比于他姓功名富
贵过此者亦有诸然求其能与此谱同久远而无所阙
遗者则诚所谓绝无而仅有者也然则欲长有家谱而
永亢厥宗者固不徒在于功名富贵而有重于功名富贵
之外者欤此谱之修续者为亲而作初非为人而作也
凡出于吾宗而或贫而贱而不通于文学之类而流落
卷八 第 30b 页 WYG1236-0712b.png
穷困者而可不念而恤之欤其在祖法有不义当黜谱
为讳其名字但书曰某而不绝其子孙者此又谱之所
以为忠厚也况解氏在今山西固多而江南之族甚少
其在庐陵吉水安福永丰永新万安新淦才数房又皆
不及鉴湖之盛为鉴湖之子孙者尤当凛然于斯也旧
谱无序先人以为不欲载之空言然予窃惟世年表记
诸作可谓尽善而世未之知故序而传之使凡为谱者
或来取法而有所激劝不为无补此又区区之用心也
卷八 第 31a 页 WYG1236-0712c.png
   重修家谱题辞
吾宗得于天者何其盛不得于人者何其阨哉天定胜
人久而必信人定胜天偶然一时耳安知非至阨所以
为至盛乎解在春秋之晋扬几不免于楚张侯忍血制
胜未闻功赏狐才得举年不及施迨汉兴福为代相后
虽位侍中仆射不大显延年经学不传乃传他人万年
教陈汤立大功不赏竟罪徙燉煌东汉至胜才得世袭
侯爵国除复微梁邹侯父子显魏晋遭贼伦之祸宗族
卷八 第 31b 页 WYG1236-0712d.png
流离隋大将军忠鲠衍兵法夭死世但传其书公琰事
高宗至元宗传称为小人谗谮数屈若是之历历见于
前世者固未暇更仆数矣而吉之有余家也则自十九
世祖吉州刺史禹始至唐末黄巢之乱世隆举宗奋义
保障吉阳全活甚众才得朝奉郎告身数通而已彭玕
劫众归马殷时先制置公不从乱亦活万馀人终身不
言功濮州公不悦于蔡京父子弃官隐居太原王佐宋
高宗中兴立殊勋沮于秦桧奋郁以死元世修宋史史
卷八 第 32a 页 WYG1236-0713a.png
臣亦私愤不著其先世里居但云不知何许人吉阳侯
晖有文章而史云鸷猛木强荆南制置潜忠义天知贬
死南安其战功甚多史不为立传评事公子宣于董德
元为至戚德元显附权要公贻书切责不与相见江华
公龙翔殁于王事夫人江氏能复其仇亦无褒恤国学
庄山公以赋斥贾似道摈处于家易国公诚三世为公
竟亦绝享太史公元亡死义子殁北方一门勤王战殒
相继伯中公兄弟连举海内知名为世所忌摈以不第
卷八 第 32b 页 WYG1236-0713b.png
后伯中奉诏修三史论以宋为正统小人龃龉拂衣径
归其他以节义自高徵辟不拜官者谱不胜书世不易
业视当时鬼蜮能为祸害云化烟消死生堪羞耳正谊
不谋利明道不计功吾宗有焉不致怨于人亦不责报
于天天定胜人之说吾姑为此谱发论后世子孙观于
此者庶亦将有所感也夫
   欧阳文忠公家谱序
庐陵自春秋战国以来为吴楚文物之地伍子胥孙叔
卷八 第 33a 页 WYG1236-0713c.png
敖之徒多有遗迹若新淦子胥庙在羊山庐陵敖城叔
敖之故居断碑残碣往往出于荒榛瓦砾之墟传记所
不及采史官所不及录后世所不及知徒秘于私家子
孙相传今千数百年余犹及见其一二得以补闻见之
遗乃知欧阳氏谱比今所传文忠公之所修续盖犹未
得其详也按宋仁宗嘉祐中欧阳公归庐陵得其谱于
吉水与其所藏者参较而刻之泷江盖草草旬月间耳
宜其不及详也余尝过万安见梁国公墓穹碑石兽巍
卷八 第 33b 页 WYG1236-0713d.png
然尚存国公讳忠与宋太祖为布衣交梁国其追封也
今宋史不及载而文忠公亦不及录推其缺遗者岂不
多哉文忠公平生亦念念于庐陵者故不远千里归葬
其考妣刻石表阡期以不坏此其意可见也而或者咎
其思颍而不思吉此岂知公者哉公没后发奕辨子孙
相继归于庐陵然始皆寓于新淦之万全盖欧公归时
李太伯在临江公托为买新喻田宅以居故也吉水同
水乡臻善里则自发之孙绍世南渡随高宗至杭都堂
卷八 第 34a 页 WYG1236-0714a.png
审给部符今在迹符余犹及见之此其最可信者绍世
生日俊日俊生三子长云居迹符次霖居新淦季雩字
季泽始居吉水之螺陂雩生克用克用生炎起新昭州
教授先六世祖生春之姻娅也炎起生梦旗进士擢靖
江军节推节推生我行我行生师尹讳衡至正庚寅贡
士号莘云余少时尝从讲学令子仲讷与予交莫逆予
兄大经其妹婿也莘云既没仲讷亦早世其谱藏予
家仲讷有子孝忠少鞠于予家于其长也授之谱与
卷八 第 34b 页 WYG1236-0714b.png
文忠公画像俾谨藏焉永乐丙戌孝忠来京将谋之梓
以遗后人而予为序其事如此且俾知此谱盖连世修
明之比于文忠公所修辑为尤备也
   泰和杨氏族谱序
余尝读先贤杨文节公自序其谱称古书传杨姓皆从
木或者见子云传偶阙其点遂以子云为抑扬之扬非
也德祖答子建书云修家子云老不晓事则雄与修初
非异姓也由是知凡谓杨有二族且以扬为出于晋大
卷八 第 35a 页 WYG1236-0714c.png
夫解扬之后者其皆不足信也序又称欧阳文公志大
雅墓曰九世祖隐朝生燕客燕客生堪堪生承休而唐
书世系表则曰朝生燕客燕客生宁宁生虞卿虞卿生
堪何其自相异也及考之宋文景公作虞卿传虞卿父
宁子堪乃与表合盖志误也今按欧公作在表之先意
其时未有所考或据杨氏家传书之耳由是知家传承
讹类有可疑者不特此也大雅自序其谱云震之后承
休在蜀从昭宗以子岩从真宗时以家谱授职方公职
卷八 第 35b 页 WYG1236-0714d.png
方公复以授侃真宗时岩固尚在也而文节序称岩曾
孙辂仕江南为虞部侍郎按唐守官志无此官或者偏
方创为名不然则传者之误也今考之九江萧氏谱其
曰霁者在吴乾贞初以策干伪主得仕为武宁长官乾
贞之敕尚在乡先生题识皆云霁长沙人其舅杨辂守
吉州因家庐陵则辂之守吉实在唐末杨吴之初年而
虞部侍郎盖伪吴官号耳以时势考之岩在唐末当尚
少而岂有曾孙已仕刺史耶予意其必兄弟而皆承休
卷八 第 36a 页 WYG1236-0715a.png
之子耳而文节公所序乃如此何也读王荆公所为萧
定基神道碑铭亦以乾贞为南唐年号较然谬误抑又
何耶然杨氏既多所至迭盛予尝观其阃乡谱大同谱
四院谱龙图谱靖共两院谱蜀中院谱渡江院谱浙院
谱浦城谱吉水杨庄谱上径谱湴塘谱小南江谱今翰
林杨公士奇所辑泰和谱何其随寓而盛也龙图已上
不待言矣其曰靖共者长安坊名其在唐元和长庆间
一院不下数十百口族长堂前有木榻朝退问安掷笏
卷八 第 36b 页 WYG1236-0715b.png
其上堆积明旦乱取以去俸钱所入至逾百万禄仕之
盛古未有也李唐之乱播迁东西浙院之盛相吴越王
六十馀年与钱氏相终始吉水杨庄湴塘自侍郎长子
锐次子鋋始迁居其地文节序称二族入国朝来至于
今第进士者十有三人杨庄居其九曰丕曰纯师曰安平
曰求曰同曰邦乂曰迈曰炎正曰梦信湴塘居其四曰
存曰杞曰辅世曰万里杨氏自太尉以来大抵以忠孝
文学相承而近世卓然冠吾族者忠襄公也公之死节
卷八 第 37a 页 WYG1236-0715c.png
有传矣而十三人之中公父子及一孙一家而四人焉
忠襄公即邦乂而万里则文节公也观其自叙盖亦以
为杨庄湴塘之极盛也浦城谱亦出自湴塘而至文公
大年始盛及元延祐中公十世孙杨载字仲宏又以诗
名显亦有光于湴塘也今泰和之谱自锐之孙延安从
上径其孙允素始居泰和又六世至德明德宽兄弟积
善于前是以德宽五传而有贤可延祐进士与仲宏同
年历官翰林待制元史有传为泰和杨之显盛自是而
卷八 第 37b 页 WYG1236-0715d.png
两府君之子孙第进士与明经入仕者亦十有三人矣
德宽之后居其十二举进士者贤可升云起予自立相
有官者公望公安公荣仲升子肃逸民及士奇也德明
之后居其一守吾也而公之子及曾孙元孙五世七人
相继益显又何其与忠襄文节之合辙而同符耶岂非
其本之一也欤天之报施善人不爽锱铢固如是欤今
士奇以旧谱刻于延真观者不存而据旧之失其节序
者列置后卷予考之世次华甫至定甫虽失其上三世
卷八 第 38a 页 WYG1236-0716a.png
然皆德明之元孙于谱为第十世惠可以下为第十六
世也元可至达观虽失其上四世然皆德宽之五世孙
于谱为十六世但以某字补其缺而上有德宽德明以
为之宗下有惠可升云著可绪引而申之虽百世而谱之
昭穆尊卑序而秩之又何嫌于有所阙而釐之于他卷
欤予请合而著之他日延真之谱复出不易吾言也
   吉水桑园周氏族谱序
桑园周雪江先生讳志远仕元为东宫说书其犹子子
卷八 第 38b 页 WYG1236-0716b.png
直为太学生先君子与同出入于大司徒楚国欧阳文
公翰林学士揭文安公之门子直不幸早卒雪江与其
弟静隐达泉交游于金革之会复际明时予少时得侍
杖屦听其议论及其世系私窃识之后其犹子子用驰
美誉博涉经传尤长于史学得与之同乡校予方修家
谱历访名族质其疑难子用剖析据于周氏谱又加详
焉其曰吉有周氏显者大抵皆出乌东世皆曰乌东系
出公瑾而不知公瑾何以有后于乌东彼不知读史者
卷八 第 39a 页 WYG1236-0716c.png
指公瑾为都乡侯有以公瑾为汉周景从孙以忠为太
尉以异为洛阳令则又读史三国志误之也瑜实景孙
而陈寿以为从孙忠非太尉而曰太尉洛阳令晖也而
以为异且晖异遇害董卓而寿亦不知故曰寿误之也
今新淦峡江镇有周瑜将台台下有庙去市北行可数
里故汉巴丘县治也本传云下庐陵留镇巴丘即此也
后云道卒巴丘则巴陵之巴丘撰地志者弗考误以台
为墓遂致论者争言其卒在今之巴丘考其陵墓在今
卷八 第 39b 页 WYG1236-0716d.png
安庆宿松而不知其留镇在古之庐陵今之峡江也瑜
长子循早卒次胤都乡侯罪徙庐陵后当召还卒于乌
东长子豫袭都尉居汝南少子泰留守冢庐陵此公瑾
之所以有后于乌东也其后子孙散处若今庐陵之观
草永新之厚田安福之后林泰和之爵誉里吉水泥田
枥坑是也桑园之有周氏由吾仲山翁自枥坑徙也仲
山翁之先屡更世变谱牒散逸其世次迁易之详莫可
考见此子用之辩同予少所闻未尝敢忘不幸子用早
卷八 第 40a 页 WYG1236-0717a.png
卒今年其兄子善子彦与其族人咸相与谓予曰惟予
上及闻诸老之言与亡弟为莫逆凡于氏族之书号能
辨博庶几下足以启慈孙之心上有以正史传异同之
缺不可无一言著于谱牒之末庶乎可以袪其疑后世
有赖焉非惟族人独私感之予辞不敢则又遣其子恂
来京求之予不得已为著子直等数小传记旧所闻叙
之如此云
   旴江胡氏族谱序
卷八 第 40b 页 WYG1236-0717b.png
旴江胡君子昂出其家谱求予序按谱胡氏始于金陵
五代末有曰公霸仕宋累赠庐陵郡开国侯家值夏遂
为庐陵祖至讳杞徙居南丰后迁南城则为今健湖祖
由公霸迄今十九世其间诗礼簪缨之传历历可考其
尤著者宋资政殿学士忠简公上高宗封事乞斩秦桧
大理评事刚简公理宗朝言济邸事忤史弥远二公刚
风毅气贯彻金石名昭史册落落与日星争光至今读之
凛有生气是为胡氏之显祖稽古自十一世御史延祯
卷八 第 41a 页 WYG1236-0717c.png
山西佥宪子孙以来尚皆修饬礼义砥砺名节不愧负
于前闻人是谱重编于延祯子完淳与其子原鹏从子
原牧而成书则其孙承仕郎连江知县子昂也溯昂而
上世次历官有详有略自昂而下则名行官爵娶葬又
特著之详焉系其族虽贫且贱不弃匪族虽富贵在所
不录嗟乎明矣哉胡氏之谱也不强其所难知不略其
亲且近昭昭穆穆秩然有序而无冒昧欺妄之愆俾为
子孙者知祖宗之一原则夫相亲相爱相勉励以相周
卷八 第 41b 页 WYG1236-0717d.png
恤孝弟之心油然而生不至于途人之讥者庶在兹欤
子昂好学善仕宦于其忠简刚简之事业知之素矣予
特嘉胡氏之多贤也故又表而出之是为序
 
 
 
 
 文毅集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