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1236-019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巽隐集卷四
            明 程本立 撰
 碑文
  黔宁昭靖王庙碑
有非常之遇而后成非常之功有非常之功而后享非
常之报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也是故汤之兴阿衡聘于
莘野周之兴尚父载于渭滨曰汉曰唐曰宋有所兴必
卷四 第 1b 页 WYG1236-0190d.png
有所遇者矣然而义则君臣亲则父子若我大明皇帝
之黔宁王者未之有也何其盛哉王姓沐氏讳英字文
英凤阳定远人八岁而孤遭元末大乱居室燬于兵随
母逃难母亦病殁茕无所归谒帝濠梁帝为恻然与孝
慈皇后抚之为子赐姓朱氏帝即位金陵建元洪武始
诏复王姓王天资忠孝厚重简默虽在髫龄不乐儿戏
年十八为帐前都尉由都尉为广武卫亲军指挥使改
广信卫亲军指挥使拜佥大都督府事升同知大都督
卷四 第 2a 页 WYG1236-0191a.png
三十有三爵封西平侯授以铁劵赐号开国辅运推诚
宣力武臣阶自昭勇将军镇国将军至荣禄大夫勋为
柱国以都尉守京口以指挥使守广信节制瓯闽以同
知大都督镇抚关西皆有威畏天下兵马实大都督府
总之在府七年裁度机务举无留滞称帝意焉一从大
将南征独取沿山下崇安剪陈友谅拔闽溪千八寨遂
定闽中一从大将北征出古北口独克灰山全宁嵩州
过驴驹河擒元知院李宣俘男女万口一为征西副将
卷四 第 2b 页 WYG1236-0191b.png
军总京畿兵伐川岁抵昆崙山俘男女亦万口马五千
牛羊十三万辟地数千里一为征西将军总京畿河南
陜西山西诸军征朵甘之地降其伪万户且实勒结夷其
部落平纳琳七站之地擒洮州十八族蕃酋曰汪舒多
尔济阿勒都尔并其众二万获马牛羊二十万一总
陜西兵出和林略以集乃路自宁夏历贺兰山渡流沙
擒元国公托和齐元知院爱足俘其全部以归天下已
大定而梁王巴咱尔斡尔密实元之遗裔恃云南险远
卷四 第 3a 页 WYG1236-0191c.png
执我信使纳我逋逃帝命颍国公傅友德为征南将军
王为副将军率师三十万讨之旌旗蔽江而上自辰沅
陆出罗果普定普安皆下之苗蛮犵狫迎降恐后循格
孤山之南出奇兵袭毕节击可渡河皆克之巴咱尔斡
尔密遣其司徒达里玛以精兵十万拒我师于曲靖王
曰彼谓我师罢于深入未有虞心及其无虞心乃可破
也于是倍道进师未及白石江忽大雾四塞冲雾及江
而止雾霁则两军相望达里玛大惊以为我师飞至因
卷四 第 3b 页 WYG1236-0191d.png
拥兵陈水上傅征南亟欲济师王曰未可别遣一军溯
流潜渡出其陈后鸣铜角树旗帜为疑兵山谷间达里
玛军欲乱王乃趣师济江以猛而善泅者先之长刀蒙
盾斫其军而夺之气却数里而后敢陈我师既济整列
而鼓炮声震天地战数合王纵铁骑冲其军遂大败之
生擒达里玛俘甲士二万马万匹死者横尸十馀里巴
咱尔斡尔密闻达里玛败遁滇池岛中先缢其妃而自
饮药不死投水死之父老争出金马山焚香遥拜以迎
卷四 第 4a 页 WYG1236-0192a.png
王师王入鄯阐城市不易肆收梁王金印并官府符信
图籍抚其民洪武十四年冬十二月也自秋九月出师
至是百日云南平分兵下乌萨得七星关以通毕节略
建昌澄江临安沅江寻甸楚雄洱海次第皆下大理城
倚点苍山西洱河为固南诏皮罗阁新筑龙首龙尾二
关号险要王自将取之土酋端实聚众五万扼龙关牢
不可破王以一军付裨将夜从间道绕出点苍山后攀
木缘崖而上立我旗帜迟明彼军惊乱王策马渡河水
卷四 第 4b 页 WYG1236-0192b.png
及马腹将士随之斩关而入彼军腹背受敌遂溃拔其
城擒段世胁从者悉纵遣之分军下鹤庆丽江收三营
砦破石门关略永昌由是西蕃彻尔平缅相率来附云
南平以幅员之广分乌萨以东越巂以北皆𨽻四川馀
列为郡邑凡府州县宣慰司长官司一百八籍其见户
七万四千六百设官以治其民立卫以守其地乌萨东
川建昌谋变王还与傅征南合攻下之并克芒部斩首
三万级获马牛羊数万计王师已东鄯阐诸蛮部乘之
卷四 第 5a 页 WYG1236-0192c.png
以叛围城二十万众都督冯诚以孤军固守伏强弓弩
于埤贼近辄射之往往应弦而毙伺贼怠则出击之贼
不敢即攻城王将锐兵一万赴援至曲靖遣一健步怀
檄入城约为内应为贼所得诘之贼皆错愕转相告报
解围宵遁王既入城贼散走安宁罗次邵甸富民晋宁
大棋江川诸山犹据险立栅悉分兵殄灭之斩首六万
级生擒四千诸郡复定奏闻帝大悦诏傅征南班师王
留镇云南辨方物以定其贡赋视民数以均其力役疏
卷四 第 5b 页 WYG1236-0192d.png
其节目以宁便其人麓川之外有国曰缅彻尔之外有
国曰八百媳妇皆请内附在镇十年得帝恩赐悉送官
府以助军费凡遣将讨贼者六逋寇集浪穹鹤庆剑川
辄相应为乱遣大理卫指挥使郑祥掩而歼之平缅叛
结砦于摩隆塔朗甸之摩沙勒遣都指挥使宁正击破
之斩首千五百级东川蛮叛据乌路山为砦山极险峻
上下三百里遣宁正帅云南兵与京畿大兵相为掎角
讨之贼已降复有二志悉平之越州酋阿咱尔叛遣宁正
卷四 第 6a 页 WYG1236-0193a.png
讨之杀火头弄宗等五十九人俘男女马牛羊皆以千
计阿咱尔母出降嘉辉三部不供租赋遣临安卫指挥使
王执讨平之普安酋密结叛遣贵州都指挥张泰击破
之自将讨贼者四广南特磨道未附自将讨之酋出降
广西阿齐部叛自将讨之诛其酋曰卓满曰宜青俘男
女五千口平缅以三十万众寇定边自将兵二万讨之
与寇对垒以轻骑三百当寇寇出万众乘三十象以战
一战而杀寇数百人获一象以还王曰吾知贼不足破
卷四 第 6b 页 WYG1236-0193b.png
也明旦寇集众驱百象以阵象皆背负栏楯左右以大
竹筒置短鎗其中乘以标之势恃以张王分军为三冯
诚领其前宁正领其左都指挥同知汤昭领其右乃下
令曰今日之事有进无退进而揵者一级必尽赏退而
衄者一队必尽戮于是鼓而合两机发箭锋星流烟飞
雷击电走象皆惊北寇之勇而力者曰锡喇亦殊死战
我左军小却王登高望之命左右取左帅之首以来左
帅遥见一人拔刀飞骑而来麾众复前王责战益急三
卷四 第 7a 页 WYG1236-0193c.png
军大呼而鏖不移时寇大败斩首三万级俘万人生获
四十六象馀象被矢如刺猬以死渠帅道斯朗理亦被
百矢殪象上馀党走死百无一还自是平缅岁入贡赋
不复反矣阿咱尔复叛自将讨之击于补冲杀获其众殆
尽阿咱尔仅以身免方搜捕山间俄有旨谕王还镇以前
军佥都督何福为平羌将军宁正为参将代领其兵阿
咱尔遣其子诣王请降王请于朝立卫越州镇之遂罢兵
岁较屯田所入增损以为赏罚计远近垦田至九十七
卷四 第 7b 页 WYG1236-0193d.png
万亩以滇池末流浅狭霖雨泛滥濒池之田不可以稼
乃督万丁自池口入渠滥川中浚而大之无复水患通
盐井之利以来商旅选凡民之俊秀与诸酋之子弟入
云南府学朔望或赐之饮膳岁时或赐之衣服又命行
乡饮酒礼于学民知尊长养老而兴于孝弟矣二十年
十月王入朝帝宴之奉天殿赐黄金二百两白金五千
两缯䌽百钞为贯凡七万五千以西南之人安于王也
复归之镇初王留镇之明年哭孝慈皇后三日不食踊
卷四 第 8a 页 WYG1236-0194a.png
恸几绝及再镇之三年哭皇太子号恸失声饮食为少
一日暴薨二十五年夏六月丁卯也享年四十有八官
僚士庶胥史卒伍缁黄髫白莫不奔号其门泣语于路
讣至京师帝哭之恸不视朝一日自为文遣礼官往祭
命嗣子春奉丧以归诏发兵护丧出境凡所过卫府州
县设祭如礼柩出金马山送者万人蛮夷酋长哭之尽
哀丧至自云南诏封黔宁王谥昭靖三代考皆黔宁王
妣皆黔宁王夫人冬十月庚午以王礼葬江宁县长泰
卷四 第 8b 页 WYG1236-0194b.png
北乡观音山之原自丧归至葬帝遣使祭者三皇太孙
亲王遣使祭者再葬之二日诏春袭西平侯爵嗣镇云
南赐白金若干万两明年太常以太牢祭王功臣庙而
云南父老诸酋首合辞愿立庙祀王守臣奏请帝许可
之又明年庙成父老诸酋请本立纪王勋德刻诸庙石
呜呼自宋靖康之乱高宗僻处临安不念二圣之不还
不耻中原之不复中国之不振宜矣我太祖永清四海
以承大统于是贤豪并出辅成帝业至于西南六诏之
卷四 第 9a 页 WYG1236-0194c.png
地一变而为华夏之俗非斯民之大幸与王之治西南
也以威武定其地者功若速而事反易以德化洽其民
者事若缓而功则难论者谓唐李西平不特良将乃良
相也王其人乎王于濂溪周子之太极图横渠张子之
西铭西山真氏之大学衍义皆尊信而讲明之至于太
极图与晦庵朱子之白鹿洞规刻之于石立之云南府
学则汉之功臣有所谓木彊少文不学无术者得不愧
于斯乎盖非圣贤之学无以为大设施之体非将相之
卷四 第 9b 页 WYG1236-0194d.png
才无以为大蕴蓄之用王能体之以圣贤之学用之以
将相之才宜其过人远矣虽然向使王乐生无事之日
其所遇所报安能始终若是哉故曰天也夫高莫高于
山岳大莫大于河海本立才劣辞陋涓埃奚赞其万一
父老诸酋思之也哀请之也至辄不自揆谨按王行录
述之系之以诗诗曰上帝有赫降命我明削除群雄以
开太平乃授以臣乃赉以弼龙兴云从日出爝息勇奋
其力智角其能焯有声烈则惟黔宁黔宁始生生元之
卷四 第 10a 页 WYG1236-0195a.png
末煢煢稚年天其我割匪曰割之实将启之维皇父之
维后母之长试以官帐前都尉广武广信指挥兵卫皇
曰汝来汝绩其凝为朕腹心为朕股肱朝夕事朕佥大
都督继升同知累阶荣禄柱国维勋西平是封建侯袭
爵崇德报功铁劵丹书金匮石室子孙保之世世无斁
既平南粤既定西陲北靖沙漠威行四夷惟彼西南古
之六诏元有遗裔阻我声教皇曰西平尔副征南顽民
逋播尔刘尔龛楼舡蔽江师三十万乾旋坤回山擘涛
卷四 第 10b 页 WYG1236-0195b.png
噀悠悠牂牁峨峨格孤罗果犵狫傒我而苏彼昏不知
拥兵曲靖敢遏我师罔畏天命我师其行如霆如雷大
战白石手缚其魁载厉我兵载秣我马直入滇池如裂
其瓦元之遗裔破卵覆巢父老歌舞迎师于郊段世亦
擒罔有不服班师振旅献俘授馘摩些施顺望祼茫河
寻传汉裳婆罗秦婆乌蛮白蛮东爨西爨穿鼻长鬃黑
齿绣面丽水金麸朱提银流白雉孔雀驯象西牛一百
八区三十六部七十城门八百媳妇版图既入职贡是
卷四 第 11a 页 WYG1236-0195c.png
脩大开明堂万国来朝皇曰斯民悉朕赤子一视同仁
无间远迩诏示西平其填抚之以燠其寒以饱其饥西
平奉诏稽首以拜夙夜兢兢罔敢或懈拊摩吹喣于怀
之咳芟夷蕴崇于田之莱于虎于兕以膞以磔于稼于
苗以膏以泽以兴学校以敦诗书农隙讲武夏礼变夷
夷人有言我亦人类远于恩化弱肉强噬今也奚幸昔
也奚辜子有其父妇有其夫夷人有言我枵我羸西平
餔我西平我西平曰吁兹岂在予维皇之命维皇之
卷四 第 11b 页 WYG1236-0195d.png
谟天胡不仁夺我父母擗踊而哭匐匍而走九重眷注
一日哀闻惊动辍朝谕祭以文数备礼登有诔有谥王
以黔宁侯其冢嗣黔宁始薨人莫不哀嗣侯既至人莫
不怀江宁之冈有郁其兆夷人不忘滇则有庙金马左
立碧鸡右昂千万斯年以祀我王
  祭黔宁昭靖王文
维洪武二十五年岁次壬申八月庚戌朔二十日己巳
摩隆塔朗甸长官司吏目程本立谨以庶羞清酌之奠
卷四 第 12a 页 WYG1236-0196a.png
载拜顿首敢昭告于故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
大夫柱国西平侯沐公之灵呜呼西南之夷去中国甚
远汉唐能郡县其地而不能以中国之治治之元得其
地以封梁王数十年至于我朝政教彝伦同乎函夏
自生民以来未有若斯之盛者也固莫非圣人神化之
所及亦莫非我公抚之以威惠之以德所致焉盖天既
命圣人开亘古所无之太平岂不命贤豪为圣人之佐
以成亘古所无之大业乎夫惟古之贤相为能镇抚四
卷四 第 12b 页 WYG1236-0196b.png
裔惟古之贤将为能拊循三军然求其如我公得远人
之心而远人乐为之用得士卒之心而士卒乐为之死
者则未见其人也是以公之生也被其泽者不自知其
乐公之没也怀其德者不能已于哀而况某奔走听命
于下执事者乎虽然某率夷人拜公之柩而哭之者又
岂一人之私情耶为天下生民恸也公其鉴之呜呼哀
哉尚享
 书文卷后
卷四 第 13a 页 WYG1236-0196c.png
  书渭北张公吊祭国使王翰林文后
昔元世祖之取云南也师未出境遣三使入大理谕之
许不杀掠三人者言祖宗之法杀诏使者城拔必屠万
一蛮夷怙恶或贼杀臣愿无以臣而使是城噍无遗类
至则彼以诳磔其尸于树下师及城敕姚文献公枢尽
裂橐帛书止杀之令分号街陌而急求三使之首或曰
投洱水中遣渔者网之无得也俾文献为文以祭火其
骨亟送三家赐其家蛮口人数十世无有与中一人秦
卷四 第 13b 页 WYG1236-0196d.png
州士子王姓蛮口分于州俟其子壮付之后三十年诏
西省臣访求其家在亡蛮口已为郡豪冒有王氏子事
见姚文公燧集中本立尝闻而悲之夫人莫难于杀其
身三人者不难于杀其身而难于屠城可不谓仁乎然
名位不详于记载子孙不终其恩惠何以劝天下后世
之为人臣者哉今读渭北张公吊祭国使王翰林文而
后知上有咸五帝而登三王之君则近代之规模为无
足观下有浮英华而湛道德之臣则士之碌碌者无足
卷四 第 14a 页 WYG1236-0197a.png
数也何以言之元大理之役使于兴师之后师既无名
势已必取纵三使能谕降之亦不存段氏之国矣自元
氏取宋以有天下百年之间鲜闻英衮于是上天眷命
皇明扫除群雄永清四海元君北遁天下已定而其遗
裔梁王犹负固西南渐被弗及于是翰林待制臣祎奉
诏以往谕以天命俾知所归彼乃自绝于天待制公遇
害而国亡矣然天朝犹以八年之久而后声罪致讨其
于师未出境而遣使者规模之大小何如哉嗟乎一人
卷四 第 14b 页 WYG1236-0197b.png
死生关乎一气之分合天之所以不靳公之一死者盖
将以定滇南之地定滇南之地者所以大中国之势也
盖将以一天下之心也然则以公之所处者言之死可
轻于鸿毛以公之所关者言之死可重于泰山矣而况
公以博古通今之学养德制行之实发之为经世载道
之文流声于当时而垂耀于后世者又岂三使所能望
其万一哉不然何三使若是之碌碌无闻也云南平之
十年贤王在蜀顾瞻西南慨然兴怀若曰善善长而恶
卷四 第 15a 页 WYG1236-0197c.png
恶短国朝文节之臣有如王待制者我其可弗恤其胤
爰命使访公之家于金华得其子绅字仲搢者致之国
中恩遇甚至且尝笔于近臣曰匪私王氏于以劝忠于
戏古之列王有若是之贤乎彼三使之子孙有若是之
荣乎仲搢又得请于王自蜀走滇将求父之遗骨以归
求之百方不得乃设主而祭号恸几绝于是渭北为文
以吊公之灵以慰仲搢之哀即其文而论其事则天朝
功德之盛也王国风化之美也臣之忠而子之孝也皆
卷四 第 15b 页 WYG1236-0197d.png
于是乎在本立能无言乎虽然纂脩元史公实总裁不
知得三使之姓名而书之否果得而书之则三使亦赖
公以不朽矣
  书夏荣传后(洪武丙寅/四月癸巳)
余昔居槜李辱交武原沈孝子孝子之没二十年矣今
读夏荣传不能不悲感也孝子讳寿康字原懋家世寒
微蚤岁被推择为州吏薄禄养亲孝养甚备元至正间
父母相继没居丧葬祭一遵文公家礼异教不能惑也
卷四 第 16a 页 WYG1236-0198a.png
庐亲之墓于丰山敝衣菲食以终其身乡里称之为沈
孝子南行台御史尝论荐以官之原懋力辞不就国初
以疾卒于庐墓之所时年五十耳呜呼原懋少年不暇
读书亲没始不仕乃日取五经四书课读之由是信道
愈笃而远识绝人常执余手而言曰世之学者争务科
举以经学为名而无其实窃所不取子之质近厚年且
富当志于圣贤之实学某失学于前而年向迟暮痛悔
无及矣子其勉之余性资庸下而奔走事役学不足以
卷四 第 16b 页 WYG1236-0198b.png
副原懋之深望文不足以发原懋之潜德余之负原懋
多矣如六有吕先生与荣无平生之雅而能为之论赞
足以取信后世因益叹原懋之不遇何荣之多幸哉然
原懋与荣固亦自尽人子之心而已初非为名而为之
也但风俗日坏天理几熄使有忠臣孝子之行而非仁
人君子乐为称道又何以为世道之劝哉余故录原懋
之梗槩附诸末简吕先生或采而著之则庶乎与荣并
传于不朽矣
卷四 第 17a 页 WYG1236-0198c.png
  书孤皇辞后(洪武庚辰十/一月甲子)
洪武岁丙辰余为里之朱节妇作孤皇辞是时节妇之
门未旌表历二十年余自西南夷奏计京师过故乡则
节妇之家已绰楔其门矣又二年里人夏信持节妇卷
来京师得翰林吴侍书为篆贞节二大字余览之重有
感焉呜呼节妇蚤寡不再嫁事舅姑备敬养服丧无违
礼抚幼孤教之有成立此亦尽已职之所当为而已旌
表奚与焉然世有节义著称而朝廷无以旌之又将何
卷四 第 17b 页 WYG1236-0198d.png
以为世劝哉盖人莫不幸于丧节亦莫幸于著其节君
臣夫妇人道之常也人道变而后节义之论兴焉人道
之不幸也虽然节妇固不幸子贤能显其节以表之则
幸矣今节妇年逾七秩精明强健享福未艾天之所以
报节妇者于是乎在子贤而有孙朱氏之兴方自兹始
(阙/)
卷四 第 18a 页 WYG1236-0199a.png
 
 
 
 
 
 
 
 
卷四 第 18b 页 WYG1236-0199b.png
 
 
 
 
 
 
 
  书听潮山房诗卷后
卷四 第 19a 页 WYG1236-0199c.png
始余与永嘉许可远先生同荐因与之同舟往还京师
相会者累数月于时先生之子伯羽侍奉起居应对宾
客甚恭谨敏悟可喜余用是私敬许氏父子其后余羁
宦远方东南士友相识者益以疏绝间独追想于平日
游从谈论之乐而慨然于荒閒寂寞之间而许氏父子
之往来于余心者盖数数焉今年秋余以亲王长史随
侍来朝而伯羽以秀才随牒京师相见则伯羽伟然冠
带一官员矣已而相与论叙其近事则其学问识虑视
卷四 第 19b 页 WYG1236-0199d.png
初时益以加进既足以大慰其暌旷之怀而余之衰退
无成尤可愧也会伯羽授建昌之南城簿将之官矣持
其所谓听潮山房诗卷者示余曰愿有述盖伯羽尝读
书于瞿玙之下玙濒海伯羽听潮汐之声而乐之因此
为名而此卷则士大夫为之歌咏其幽致雅趣称道之
者余以伯羽之贤其进也若决江河而赴之海其游天
下当就其名山大川而纵观之以广其所见则夫瞿玙
一拳呻吟佔哔之地何足以系恋而不置而犹区区于
卷四 第 20a 页 WYG1236-0200a.png
余言何哉夫仁者不敢忘其初孝者不敢离其亲余想
伯羽方以隐居养亲诗书积学为事一旦舍其所务而
夺其素志以从宦逐禄数千里之外宜其非所乐也自
兹以往期会徵发之烦簿书勾稽之积苦其形而拂其
心者交至于是时欲解衣曳履而自放于泉石之间隐
之几而听潮汐之声何可得哉宜非其所乐也顾以余
之凡鄙庸陋无以发其幽致雅趣而其仁与孝之本心
有足多者况以平日慕用之久而重以离合忻戚之感
卷四 第 20b 页 WYG1236-0200b.png
皆有不能自已于言者乃为书之卷末而归之
  书朱孟曦远游卷后
昔平洋陈礼尝从东阳许先生游其游金陵也淳安夏
大之先生叙以送之大之之言曰游于圣人之门而匡
后颜子也愠见子路也回何敢死颜其游于圣人之天
矣君子穷语路未得圣人之天而游也孟子之游梁游
齐若有不豫色者其游几于天而犹人也降及苏秦张
仪之游且未足以言人而论天乎哉况司马子长之游
卷四 第 21a 页 WYG1236-0200c.png
于艺之末乎本立少之时读其言已慨然有大其游之
志二十年来南观钱塘北览河洛游且壮矣然学问不
加于已声誉不闻于人四十而不能有得于圣人之天
可悲也夫临川朱孟曦尝执经张进士之门其来江左
也王孟远亦叙以送之读孟远之言犹大之之言也本
立能不重愧于心乎因书以自咎且以告孟曦庶孟曦
益勉于孟远之言而游圣人之游也
 说
卷四 第 21b 页 WYG1236-0200d.png
  拙斋说
拙者巧之反也巧者世之所趋拙者人之所弃余尝究
二者之得失而论之盖古之人其本在于生人之具取
足焉而止矣不求称欲而过役其智也饮食取其充腹
而已故污尊抔饮而足焉衣服取其蔽形而已故大布
博褐而足焉室屋取其待风雨而已故茅茨土阶而足
焉器什取其赡用而已故冶金陶土而足焉乐取其达
天地之和而已故比声切律而足焉刑取其除暴禁非
卷四 第 22a 页 WYG1236-0201a.png
而已故明法慎罚而足焉政取其遏恶扬善而已故审
令施制而足焉至若言取其道宾主之情而已故辞达
而足焉行与事取其尽父子君臣长幼夫妇朋友之分
而动静云为亦行其所无事而已故尽伦正躬迪德而
足焉夫如是故其民相安于无事而并生于天地之间
其道弊朴散人伪日滋务求称欲而不知止足也遂以
古人之所为者谓之拙于是淳熬煎醢必求其味之美
轻纨纤縠必求其饰之丽瑶台琼室必求其居之华刻
卷四 第 22b 页 WYG1236-0201b.png
文雕镂必求其制之异礼之弊至于便辟习熟而无忠
信恻怛之实乐之过至于流荡忘返而无和平淡泊之
趣刑之失至于深文峻诋而无哀矜钦恤之意政之衰
至于杂霸任智而无关雎麟趾信厚仁顺之风要君證
父卖友斁伦败类之行兴而凡其所行事日趋于浇恶
狙诈镌凿其本真剥琢其天性刓其大者使之细朘其
厚者使之薄究天下之物不足以给竭天下之虑不足
以赡角天下之人至于相与攘敚窃乱而不知纪极是
卷四 第 23a 页 WYG1236-0201c.png
皆世俗所谓巧者而其敝至于如是是则天下之患皆
巧之所致而非拙之罪也其间或有豪杰之士鉴其祸
败苦其智之穷而欲反其本惩其欲之过思复乎古于
饮食也宁菲衣服也宁素室屋也宁陋器什也宁朴礼
宁失之野乐宁失之淡刑宁失之不经而政宁失之疏
略言宁失之讷而少文行宁失之迟钝而椎木径情而
直行一切美丽华异淫慝刻薄佞伪之类凡所为巧者
悉推以与人而不与之校而唯拙以自处及其至也天
卷四 第 23b 页 WYG1236-0201d.png
下之人莫不受其敝而已独高拱而无事由是而观是
拙者未尝不为巧而巧者未尝不为拙也是拙者可以
为巧而巧者虽欲为拙不可得也呜呼拙者有馀巧者
不足巧者劳拙者逸巧者贼拙者德巧者争拙者平巧
者扰拙者宁其弗信矣乎延陵吴君克让以拙名其斋
而徵文于余克让名将之子生而富贵又聪明而有文
章其才与力皆可自致于巧以驰骋于世乃耻之而弗
为而取其所弃盖亦所谓豪杰之士志乎古而反其本
卷四 第 24a 页 WYG1236-0202a.png
者故余因为之说以赠之以发其意云洪武壬戌冬十
一月也
  嘉瓜说
或有问于余曰瓜并蒂而实者此何祥也余应之曰非
和无以同天下之心非同无以成天下之事故申叔时
曰民生敦庞和同以听夫物之副者瓜也乃异实而共
蒂也其感于和同也欤且艮为果蓏卦之象也姤之九
五以杞包瓜爻之象也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
卷四 第 24b 页 WYG1236-0202b.png
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此吾夫子释卦之辞也上下之
遇日相求也处高体大而可以包物者杞也美实之在
下者瓜也尊居君位而下求侧微之贤以至高而求至
下犹以杞叶而包瓜此程子释爻之辞也其在洪范曰
庶草蕃庑曰百榖用成者无非所以明夫天人相感应
之理也和同之感应之于瓜厥有故哉问者乃曰以子
之言其故可得而知矣瓜生于余彦智氏之圃者三年
彦智为州幕官于西南夷者九年圣天子视四裔犹中
卷四 第 25a 页 WYG1236-0202c.png
国天下之和同也彦智视民犹家一州之和同也异实
共蒂之物产于兹土也不亦宜乎彦智贤才也州幕官
下位也以贤才而居下位不犹美实之在下乎处九年
而安之时止则止也及三考而陟之时行则行也时止
则止静不失其时也时行则行动不失其时也其道不
亦光明乎兹行必有遇矣又作而叹曰噫佳祥之应和
同之召也和同之应君子之兆也愚何幸闻造化之妙
也既已因叙之为嘉瓜说云
卷四 第 25b 页 WYG1236-0202d.png
  听琴轩记
琴君子之所常御也古之人于其身之所接皆为防范
节度以养其德而尤谨于听盖于视有文章彩色之观
于听有声音歌颂之节于言语有法度伦理之则于动
容有仪文度数之制其所接者莫非天理流行之机其
所入者自无非僻邪慝之累故物不能蔽于外而德有
所养于内然其机之来也皆杂至于日用之间而生于
应物之际或无所事于幽独可肆之地则其心无所寓
卷四 第 26a 页 WYG1236-0203a.png
以为捡摄绳约故其为具独详于听以致其谨然后动
静之端自相贯续而无须臾之间是故和鸾设于衡镳
珩瑀施于步趋工歌不辍于飨献而瞽师不离于左右
若是备矣而又无故玉不去身而琴瑟不释也故曰琴
君子之所常御也自道之衰所以为防范节度之具次
第尽废而古乐之亡久矣惟琴犹有古之遗声而人往
往有能传之者虽律吕之制不知其合与否而其和平
淡泊冲雅幽远之趣犹有存者夫三尺之缗方寸之越
卷四 第 26b 页 WYG1236-0203b.png
引宫商角徵羽间作而天地之𤓖化山川之流峙君臣
父子之恩义人伦政事之纪纲动植品物之性情与夫
放臣逐子之所悲切去妇孤嫠之所感激铿然迭出其
变无穷或涣然如阳之舒或揫然如阴之惨则其理之
所寓亦远矣喜怒哀乐之感动其心而好恶生杀之形
见乎声则机之应亦微矣故以躁心听之者能使之释
以和以怠心听之者能使之抗以武以欲心听之者能
使之淡以平以慕心听之者能使之广以适则其用之
卷四 第 27a 页 WYG1236-0203c.png
所见亦众矣夫桑间濮上之音咬哇下俚之曲君子既
皆屏之而不听而古人所以为防范节度者皆废则有
志于古者欲有以寓其心以为检摄绳约者舍琴则何
以为具而致其谨哉是以山林隐约之士畸人静者之
伦每于是焉听之亦庶几古人所以养其德之遗意哉
永丰钟君某隐者也好琴因题其轩曰听琴其子深省
徵文于余而予为之说如此
  刘仲和字说
卷四 第 27b 页 WYG1236-0203d.png
吴氏婿骐自京师走万里谒余西南夷因致其友刘仲
和父之言以字说请仲和名庸吾郡医学正科天然翁
子也居京师仪凤门外以善医称于人夫男子二十曰
弱冠冠则宾字之辞而祝焉仲和年已强壮且不远万
里而愿有申其说意亦廑矣志亦笃矣余虽不敏其何
敢辞乃为之说曰天地之气不和而灾沴生焉人身之
气不和而疾病生焉虽天地之大不能无待乎燮理况
一身之微讵能无赖乎调摄耶勖尔仲和父天人一体
卷四 第 28a 页 WYG1236-0204a.png
也医相一理也保天之和受天之祉也勉乎哉抑尝闻
之秦有名和者古之良医也其言曰天有六气降生五
味发为五声徵为五色淫生六疾观其言信其为医之
良也已有同乎其名有得于其言乎得其言斯得其术
矣苟不得其术而徒有其名君子奚取焉勉乎哉虽然
和未必知道也董子云远近莫不一于正亡有邪气奸
其间阴阳调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正蒙云不如
野马絪缊不足谓之太和中庸云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卷四 第 28b 页 WYG1236-0204b.png
噫余之言合天人者不可因之以求董子之言乎正蒙
之言状道体者不可因之以求中庸之言乎中庸之言
至矣以德行言之曰中庸以性情言之曰中和也必戒
惧而存喜怒哀乐未发之中必慎独而有发而中和之
节必推而及之而天地位万物育仲和血气方盛苟思
其名若字之所谓庸所谓和者而俛学焉圣贤可希也
医和云乎哉余老矣窜伏远夷孤陋已甚所以告仲和
者如是止耳凡缙绅先生号能言天人者莫不在京师
卷四 第 29a 页 WYG1236-0204c.png
尚以余言质之
  凭虚子说
都督冯公少读蒙庄之书而说之自号凭虚子年既壮
而德愈盛位既崇而行亦尊明乎性理之学而实践凭
虚之号自若也或者疑问于愚曰庄周之所学公之所
自号可得而闻其说欤愚应之曰老聃去仁义而言道
德蒙庄其流也愚未尝学其学固尝见其书而识其说
之一二焉耳夫凭虚御风非神仙不能周之言曰列子
卷四 第 29b 页 WYG1236-0204d.png
御风而行泠然虽免于行犹有所待也乘天地之正御
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恶乎待哉则凭虚御风亦有间
矣何也乘天地之正者实无所乘也御六气之辨者实
无所御也斯谓之凭虚也有所乘有所御则有所待矣
凭虚无所凭也无所凭无所待也无所待以游无穷也
其为至人乎公号凭虚其以此乎曰夫天下仁义以治
之夫兵仁义以行之天子命大将军帅师三十万平南
蛮三十六部公实佐之以成厥功可谓奋仁义之勇者
卷四 第 30a 页 WYG1236-0205a.png
矣奚取乎去仁义而言道德之流号凭虚以求神仙哉
曰周之言皆寓也公之号亦寓也公以道德仁义为体
用之实而犹寓意于神仙者不有其功不淫于富贵故
也且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已者周之所与亦公之所与
也决性命之情以饕富贵者周之所鄙亦公之所鄙也
公岂亦学其学者有其言以契于心而说之耳抑周有
言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傅
说得之以相武丁公其傅说欤虽然傅说进于王之言
卷四 第 30b 页 WYG1236-0205b.png
公所知也积于厥躬之道与周之所道公能辨之矣夫
令名德之舆也公有令德则有令名奚庸疑于自号问
之者唯唯而退故叙之为凭虚子说
 传
  朱节妇传
嘉禾之梧桐乡凤鸣里有节妇方氏与夫朱原震生一
子未晬而夫死节妇时年一十有八自誓不再嫁以教
养其子冠而成人乡里识与不识皆称之曰朱节妇人
卷四 第 31a 页 WYG1236-0205c.png
生天地间所以异于禽兽者贵有别而已五常之道皆
由是而出焉故众卦生于乾坤王化始于关雎此圣人
立极之大意也女子从人者也夜行则秉烛下堂则有
傅男女衣服不同椸架饮食不共宰器笄珈鞶鉴袆翟
絺袢咸有式焉史有箴女有训所以革其荡心而申其
别也既嫁夫子则从夫子夫死则称未亡人先王制礼
如是其严也然墙茨之刺屡兴于壸寝凯风之诗每歌
于闾巷桑间濮上终然乱雅三代之时已如此矣况当
卷四 第 31b 页 WYG1236-0205d.png
元之季年风纪为之大坏而朱节妇素非圭舄之胄固
未尝夙膺成训者也不幸盛年遭人伦之变感激矢心
不为血气所使而能自拔流俗坚刚松柏之操傲霜雪
而后凋真女子中之特立独行者岂但失节之妇闻此
而惭恧世有士君子身不离先王之法服口不绝先王
之法言而为移座客之行者闻朱节妇之风亦可稍知
愧哉其子焯读书孝谨恐泯其母氏之德也求当世大
夫士为文章歌诗以贻于后王蒙遂为之立传而继之
卷四 第 32a 页 WYG1236-0206a.png
以诗诗曰梧桐凤鸣千秋来下夫死不嫁惟朱节妇凤
凰梧桐和鸣嗈嗈凤死凰孤巢有鷇雏雏之鷇矣凤单
而哺竹实不食孰啄孰呼雏凤既成五彩其翮翱翔于
汉惟凤之德卓哉节妇行冠姬姜载汎柏舟中流汤汤
髧彼两髦实惟我匹矢死靡他为妇之则嗟嗟夏姬乱
者数国颜如舜华乃妇之螣皇兮皇兮千载见之庶敦
薄俗作此颂诗
  夏节妇传
卷四 第 32b 页 WYG1236-0206b.png
节妇顾姓吴兴之琏市顾辅辰女也幼敏慧勤女工年
二十一适秀之凤鸣里夏子昭相夫治生克尽妇职善
事舅姑年二十七生子信才四岁其夫与姑相继而殁
居丧尽哀竭力营葬事终三年丧舅使人谕之曰吾自
有子能养吾亦能抚汝子汝宜自处泣而谢曰妾闻烈
女不更二夫舍此将何之父母亦使人讽之曰汝舅老
叔能养也汝子幼叔能抚也人生几何汝毋自苦也答
曰吾身为夏氏妇吾知奉吾舅抚吾子尽吾职而已岂
卷四 第 33a 页 WYG1236-0206c.png
有他哉讽之屡终不易辞人知其志不可夺不可复言
娣或傲待之愈和娣亦化之由是家庭之间孝弟蔼然
也既十年叔亦亡视孤侄犹已子又七年舅与娣侄俱
亡独节妇母子备尝艰苦保其家不至于覆坠今节妇
年五十四信年二十一矣其比邻有朱节妇者朝廷已
旌表其门复其家而夏氏之事独未上有司之失也史
官曰去古既远民风日媮人欲炽而天理熄矣今二节
妇连芳并耀于凤鸣一里巷中天理之在人心者岂终
卷四 第 33b 页 WYG1236-0206d.png
熄耶是宜旌之以扶植彝伦为世道劝也呜呼女子之
从人犹臣之事君也不幸而遇患难当死生以之是故
从一而终妇之贞也不事二君臣之忠也然则世有拜
卢乞生望敌先遁之臣闻二妇之节者其亦知所愧也
夫其亦知所愧也夫
 箴
  御史箴(此本元张文忠公所作公为都御史时/有取焉为添如鉴之明如弦之直两句)
太微执法御史象之周官小宰则维其司耳目之寄纲
卷四 第 34a 页 WYG1236-0207a.png
之纪之为其举措休戚系之为其邪正善恶随之激浊
扬清时汝之休吐刚茹柔时汝之羞毋玩法以偷毋怙
势以仇斁我彝宪时汝之尤母皦皦沽名毋庸庸保禄
毋毛举细事毋猬兴大狱刚果正直神介尔福阴贼险
狠天厚其毒于氏父子世尚其贤亦有延年盖父之愆
持斧作威幸宠一时冤魂塞路持此安归有铁斯冠有
朱斯衣德不称服中心恧怩神草指佞神羊触邪顾忌
畏避汝之职邪劲松不屈鸷鸟无朋如霜之清如鉴之
卷四 第 34b 页 WYG1236-0207b.png
明如弦之直如衡之平不幸遇患亦全令名既铭汝前
实铭汝心敢告司仆敬哉斯箴
 铭
  思贻斋铭(金华张彦熙氏有斋曰思贻今为经/历云南氶宣布政使司徵余铭故铭)
人有子孙无不爱之惟其爱之必思遗之子于父母宜
无不爱父母虽没思贻为大子孙何遗厥谋则难勿遗
以危惟遗以安父母何遗往者不复贻以令名勿贻羞
辱惟善不善在思不思苟能思之不差毫釐思其令名
卷四 第 35a 页 WYG1236-0207c.png
为善则勇思其羞辱不善则恐记礼有经训言昭兹张
氏纯孝斋名思贻曰昔父母以安遗我我其为善曷云
不果始以将思终以果成如泉之出如木之萌木之欣
欣泉之混混岂唯显亲亦锡其胤择而固执止而不迁
舜徒孳孳回也拳拳我铭其斋匪张是美凡为子者视
我铭只
 跋
  跋平轩卷
卷四 第 35b 页 WYG1236-0207d.png
处天下之事莫如平内而平其心外无不平矣然公则
平私则险君子小人之分公私平险之异尔上虞施改
之氏昔尝仕于时名其轩曰平其能公而平者哉今其
孙谦持卷蓬莱驿谒余文余非能以文鸣不平者姑与
之论平谦谢曰得吾大父之志矣请书之故书
  跋三友图卷
王山农所画梅固多见之此图作掀蓬尤佳笔也顾云
松高士谦竹固不多见今观二图足配掀蓬矣姚江
卷四 第 36a 页 WYG1236-0208a.png
陈履初合三图为一卷命之曰三友夫友也者友其德
也植物奚取焉然三者之植物犹君子之于众人也惟
知道者识之若履初者可谓善取友者矣画云乎哉洪
武岁癸亥春三月余使越上故人赵撝谦氏持卷索韵
语以公事未暇也姑书是以归之
 
 
 
卷四 第 36b 页 WYG1236-0208b.png
 
 
 
 
 
 
 
 巽隐集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