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二
卷三十二 第 1a 页 WYG1261-073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东江家藏集卷三十二(中集二十八/)
             明 顾清 撰
 北游稿
  讲章二首
   皋陶曰帝德罔愆(止/)兹用不犯于有司(戊辰三月/十二日)
此是虞书大禹谟篇史臣记皋陶的言语皋陶因舜美
其明刑之功故言此以归功于上帝是帝舜愆是过差
卷三十二 第 1b 页 WYG1261-0733d.png
帝德罔愆是总言帝之圣德无有过差下文都是帝德
罔愆的实事简是不烦宽是有容皋陶说临下之道以
简为贵帝之临下则以简不行那烦密的政令御众之
道以宽为本帝之御众则以宽不行那急促的政令罚
是治人之罪赏是报人之功行罚时每患于过重行赏
时每患于有所遗帝于有罪的止罚其本身更不连及
他子孙若是有功的则既赏其身又推恩及其后世过
是不知而误犯故是明知而故犯不知而误犯的不惟
卷三十二 第 2a 页 WYG1261-0734a.png
小罪不问便是那大罪也释放了若明知而故犯的不
惟大罪不赦便是小罪也须要惩治他有罪当罚的若
于法度上可轻可重心有所疑便从那轻处发落有功
当赏的若于法度上可轻可重心有所疑便从那重处
行赏不辜谓非其罪经是用刑的常法皋陶又说有一
样罪人于那法度上也可以杀也可以无杀这样人杀
之则恐其无罪而死不杀又怕轻纵了罪人帝之心只
见得人命至重故与其拘于法而杀无罪之人宁可屈
卷三十二 第 2b 页 WYG1261-0734b.png
了我的常法且全他性命帝之用刑行赏一以仁爱忠
厚为本与那天地好生恶杀的心一般这一念好生之
德随处流布深入那百姓心中所以一时百姓都感动
兴起化而为善都自然不犯有司之法度矣皋陶是古
今第一个善理刑的人然犹不敢自以为功而归德于
舜如此可见帝王之治以德为本刑罚虽不可无然所
以导善迎祥致太平之盛则有不专于是者皋陶此言
真得圣人之心而可为万世帝王之训矣伏惟皇上契
卷三十二 第 3a 页 WYG1261-0734c.png
圣贤之心扩乾坤之量身体而力行之天下臣民不胜
庆幸
   子路问君子(止/)尧舜其犹病诸(甲戌九月/十二日)
这是论语第十四篇孔子与子路问答的言语子路是
孔子弟子姓仲名由子路是他字子路问于孔子说今
夫子教人只是要使为君子弟子来学亦只是要求做
君子不知所谓君子其道何如孔子告他说修已以敬
修是修治已是人之一身敬是敬谨孔子说所谓君子
卷三十二 第 3b 页 WYG1261-0734d.png
者不在他求只要修其一身专以敬谨为主在内则闲
邪存诚使心有定主在外则正容谨节使身有常度与
凡出入起居语默动静件敬谨不敢放肆如此修治
其身则所为尽合道理德日以崇业日以新便成一个
君子人矣修已以敬这地位已高而子路不喻乃说君
子之道只如是而已乎缘他性粗率看得敬字轻了故
以为未足也孔子遂告他修已以安人人是对已而言
安是使之得其所盖人能修已以敬则不惟自家所为
卷三十二 第 4a 页 WYG1261-0735a.png
合理所以处人亦尽合道理就其所接亲疏上下无不
得其所矣修已安人这功用已大而子路犹未达又谓
君子之道只如是而已乎缘他看得敬字轻了故犹以
为未足也孔子又告他说修已以安百姓百姓是尽人
而言安百姓是举天下得其所盖人能修已安人则不
惟处一人者合理而所以处千万人者亦尽合道理极
其所至四海九州无不得其所矣孔子见子路问得轻
易恐其闻此便一向求之高远不得实用故又告他说
卷三十二 第 4b 页 WYG1261-0735b.png
修已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尧舜是唐虞大圣人病
是心有所不足盖修已以敬固有安百姓之理然四海
九州如此广大便是极治之世岂能无一人不得其所
者如有一人不得其所便不得谓之安矣所以圣如尧
舜说到此处犹不敢自以为足况其下者安可轻议孔
子言此正所以抑子路使切已用功而不徒骛于高远
也臣尝闻之先儒云敬之一字乃圣学始终之要修已
以敬圣人之言已是尽了其下安人安百姓乃因子路
卷三十二 第 5a 页 WYG1261-0735c.png
不足而极言之非别有一道也然孔子只是说得不曾
见诸实事若是人君敬与不敬则其明效便在目前诚
以人君一身天地民物之主能敬则此心常存虚静清
明而邪妄不能惑施之于政则赏罚明用舍当人心以
悦和气以应而天下蒙其福不敬则中无所主邪妄乘
之而天理为之灭施之于政则或以非为是或以正为
邪人心郁和气乖而天下被其祸人君敬与不敬其端
甚微而其关乎天下者甚大古之帝王所以兢兢业业
卷三十二 第 5b 页 WYG1261-0735d.png
不敢荒宁诚有见于此也仰惟皇上睿性英姿度越前古
其于圣贤论学之要古今治忽之几察之精而讲之熟
矣亿兆无疆之福系于圣心一转移之间伏惟燕閒留
意天下幸甚
  讲前一日送稿阁下及当讲则自不敬以下四十
  馀字并已删去一时讲过而木天留稿遗笑将来
  避忌至此可为世道叹矣
 策问
卷三十二 第 6a 页 WYG1261-0736a.png
  问王者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其宫阙之制朝
   著之仪舆卫之饰要皆有义理存焉唐虞远矣
   秦隋之侈无以议为也周制王宫有五门有三
   朝或以为有四朝汉有长乐宫有未央前后殿
   有南北宫唐宋有正衙有便殿而又有正至会
   朝之所朝之政令或掌于司士或掌于朝士或
   掌于宰夫而又有太仆小司寇之职臣日朝于
   君或北面或南面或东西面而有拜与揖礼各
卷三十二 第 6b 页 WYG1261-0736b.png
   不同或常参或六参或再参而又有入阁起居
   之礼今皆可举其略欤周制天子有五路有九
   旗而又有四路之说汉唐而下有大驾有法驾
   有小驾有黄麾仗而又有五时三盖四望之车
   有七辇有五仗而又有半仗角仗细仗之别其
   仪物之等其施用之宜历代诸儒之讨论撰定
   今皆可闻其说欤我国家稽古法天事有定制
   固万世子孙当守而不失者不知今朝著之仪
卷三十二 第 7a 页 WYG1261-0736c.png
   式舆卫之采章其斟酌损益视前代何如而诸
   士子观光国都俯仰今古其亦有得于中而可
   言者否邪愿扬厉而铺张之
  问周道衰圣人没而诸子作老𣆀倡之庄周列禦
   寇杨朱之徒和之而其说始盛汉兴文帝喜黄
   老曹参汲黯太史谈辈主之而其说始行诸子
   之学不用于衰周之世而用于文帝之贤君何
   欤杨朱学老子者也庄列祖杨朱者也孟子辟
卷三十二 第 7b 页 WYG1261-0736d.png
   杨墨而不辟老庄后之儒者于其言亦多取焉
   何欤用黄老者治拟于成康之盛而表章六经
   者反以致海内之虚耗何欤或者以是为叛经
   之效然欤晋室之衰由清谈之废事也而或以
   为然老庄之罪其又然欤自宋以来理学大明
   缙绅之士非孔孟不师非六经不学上以是求
   材下以是致用诸子之言至是而一洗矣而刑
   措之教未闻浇薄之风日炽何欤无亦有口诵
卷三十二 第 8a 页 WYG1261-0737a.png
   其文心违其教而支离于异学者欤道德一而
   风俗同治之盛也诸君其有意于是乎愿明辩
   而言之
  问今海内承平田野之民不见兵革老子长孙百
   五十年于兹矣迩者顽民弗靖首乱山东延及
   梁楚江西四川亦复蟠结所在烝黎肝脑涂地
   至烦九重旰食为之发边兵辍禁旅远涉江湖
   然后渐次扑灭而劳亦甚矣圣明在上无骊山
卷三十二 第 8b 页 WYG1261-0737b.png
   之役辽左之师以毒吾民而使之变也其何以
   至此极欤辍边兵以平内盗于古亦有之欤国
   家内外卫所凡几所养之兵凡几内之亲兵与
   诸军之营垒视国初时增创凡几外之分守守
   备与兵备之宪臣增创复几是皆所以防未然
   而威不轨者也而成功何独异欤古之人有治
   渤海而单车至府盗贼解散者矣有刺交南而
   移书招抚岁间荡定者矣而或以为患莫大于
卷三十二 第 9a 页 WYG1261-0737c.png
   招降有讨黄巾而鸣鼓掩击乞降不听者矣为
   长朝歌而纵诱设伏遇贼辄禽者矣而或以为
   患莫深于穷治将谁从欤论弭盗者或请先诛
   贪浊简牧守或谓宜据形势收遗才果孰要欤
   今日所行其亦有合于此欤夫使天下之势如
   身足以使臂臂足以使指而赤子不至为龙蛇
   诸君于此其必有长策矣
  问诸君以材武应诏角艺广场驺发的破万众改
卷三十二 第 9b 页 WYG1261-0737d.png
   观矣所未知者胸中之方略耳兵之方略今世
   所传武经七书者具之谓孙子吴子司马法李
   卫公问对尉缭子三略六韬是也说者谓古兵
   书多至百八十馀家汉初定著三十五家其后
   又分四种然则今七书者定于何时欤三略六
   韬司马法云皆出于太公则古书也而斯以孙
   吴先之何欤或以司马法非穰苴所著或以六
   韬为后人假托或并疑三略为伪书其果然欤
卷三十二 第 10a 页 WYG1261-0738a.png
   七书之言有得失先儒之去取互有同异折其
   衷以为吾用岂无说欤夫读书而不知合变固
   不足以言兵而背水囊沙则固有所出也尚相
   与极言之无诿之曰此古人之糟粕也
 拟策
  问古者圣人拟圆极以运璇玑列方舆而配景曜
   以正天时以授民事以考灾祥黄虞以来世有
   专职今所宗者何人之法欤九州十二曜三分
卷三十二 第 10b 页 WYG1261-0738b.png
   或系之北斗或系之五星或系之二十八宿而
   干支方位亦互有所属焉何所本而言欤穹壤
   之相衔位固有相值者矣若齐东而玄枵在子
   鲁东而降娄在戍吴越南而星纪在丑干支方
   位与此复相戾焉其说可得闻欤或谓诸侯始
   封岁星所在之辰而其国属焉亦既有占验矣
   而或又以为非是何欤自古占天者几家其说
   互相诋訾论者谓惟浑天最近而或又以为圣
卷三十二 第 11a 页 WYG1261-0738c.png
   人之意初不在是者何欤其说皆可闻欤五星
   列宿随其变而祸福应焉以为不足畏者诚悖
   矣而亦有有其变而无其应与宜有变而顾得
   其常者何欤方今圣人在上而四方郡国天妖
   地异屡形奏章春旱秋霖郊甸之间耕获交病
   岂昔人所谓天心仁爱欲有以警动之欤不然
   而何以有是也天人之际诸君子留心久矣推
   明象类之外有可以消变弭灾者尚无吝一言
卷三十二 第 11b 页 WYG1261-0738d.png
观象纬而审禨祥者星官历翁之事也推天以及人者
也因禨祥而修德政者人君宰相之职也以人而合天
者也轨事春闱终试策诸生以星野之占验傅之以当
日之事而欲闻所以消变弭灾之说执事之意岂徒以
数术望诸生哉虽然清台占象领之太史则是亦儒者
之事而愚未之学也请陈其槩而系以书生之管见可
乎星官之书自黄帝则有之矣高阳氏命南正重司天
北正黎司地而其职始专唐虞则羲和继晷有夏则昆
卷三十二 第 12a 页 WYG1261-0739a.png
吾绍德商有巫咸周有史佚鲁有梓慎晋有卜偃郑有
裨灶齐有甘德魏有石申皆明著天文各谨图验而巫
咸甘石之术则历世之所宗也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
经地有十二辰王侯之所国周官保章氏辩九州十二
域皆有分星以验妖祥而分野之说有自来矣甘德石
申以十二次更配十二辰班固以三统历参之陈皋复
加以诸国所入宿度而其说益明其或系之北斗或系
之五星或系之二十八宿或属之干或属之支先儒谓
卷三十二 第 12b 页 WYG1261-0739b.png
起于战国之末则亦甘石之遗规也疑星野之不相值
自昔为然先儒盖有说矣所谓始封之日岁星所在之
辰而其国属焉者虽梓慎亦然然若此者以言乎七国
之前可也秦汉以来郡国之废置不知其几而犹以往
迹寻之不已胶乎故唐僧一行非之以为天之云汉实
应地之山河其精气之升降始终实应之脉络纲纪诸
国之分列或负险而用武或四战而用文或负海而阜
殖其相属也以精气为本而不系乎方隅其占测也以
卷三十二 第 13a 页 WYG1261-0739c.png
山河为主而不泥于州国此说行而群疑为冰释矣占
天者之不能相一亦自昔为然然察玑象以齐七政实
舜之遗法而三代之时已不闻有其制矣则浑天周髀
宣夜诸说亦何怪其纷纷乎故一行断之以为古之人
所以步圭影之意将以节宣和气辅相物宜而不在于
辰次之周径所以重历数之意将以恭授人时钦若乾
象而不在乎浑盖之是非若乃述无稽之言于视听之
所不及则君子当阙疑而不讲也此说行而众言为一
卷三十二 第 13b 页 WYG1261-0739d.png
洗矣夫有道之世而星辰顺轨者其常也衰乱之世而
星辰错逆者亦常也若夫时有道而灾异兴焉若汉孝
文之山崩地震宋仁宗之地裂星流则虽有其变而无
其应德有以胜之也时无道而祥祯应焉若鲁宣之大
有年则是宜有变而反得其常君子以为异而不以为
祥也古之明君遇灾变则恐惧而修德遇祥瑞则谦让
而不居盖有见于此矣洪惟我国家法度修明纪纲振
举若稽天道宜获休应而仰占圆象俯察方舆犹有未
卷三十二 第 14a 页 WYG1261-0740a.png
得其常者执事所谓四方之奏报虽未得尽窥而往岁
寝宫之灾与频年日月之交蚀水旱之相仍则闻之颇
详而郊甸之间邑里之萧条原田之芜废又有身履而
目击之者矣区区之愚方恨无阶上达而执事导之使
言其容以默默乎虽然方变之初兴皇上侧席求言痛
自修省而公卿百执事所论列于前者亦多矣其切劘
剂量的见而可行者计岂草茅疏远之所能及哉然闻
之道路初亦未尽举行而左右之臣未几有岭海之行
卷三十二 第 14b 页 WYG1261-0740b.png
者矣则愚虽有言岂能过此而舍乎此则何以当执事
之问乎传曰弃法律逐功臣则火不炎上简宗庙废祭
祀则水不润下又曰上不俭下不节谗夫昌邪胜正则
火失其性燔宫室五行之变未有不由于人事者古之
王者顺天地以治人而取材于万物以足用政得其道
用物有度故天地顺成万物畅茂而民以安乐谓之至
治后世政失其道物用夭伤民用愁苦故天地之气沴
而三光寒暑错逆而为灾先儒此言可谓穷治乱之原
卷三十二 第 15a 页 WYG1261-0740c.png
达天人之际而昔者纶音之播告列辟之敷言盖亦有
及于此者矣虽然天道难言而人事亦未易尽也何也
盖今日州郡之患在于民力之困穷然而钩陈紫宫之
营建北门少府之工作程督之使冠盖相望于道路者
未可以卒止也朝廷之患在于冗食之猥众然而名器
之踰制世禄之滥及未可以遽绝也边方之患在于兵
政之废弛士卒之凋弊然而辕门之掊尅幕府之倖功
其源未可以遽塞也挽漕之兵民艰苦万状计其所入
卷三十二 第 15b 页 WYG1261-0740d.png
曾不足以供所出而三条九陌之间宫居而玉食者视
往昔不知几倍其财必非天降而地出也凡兹数者有
本有源处之甚安享之甚乐而不知出之者之不堪也
生民之所以愁苦沴气之所以交作灾变之所以荐臻
岂可谓无其自乎夫知变之所从来则知所以消之之
术知灾之所从起则知所以弭之之方其要在吾君一
念转移之间而愚所谓向者纶音之播告列辟之敷言
固有及于是者矣九重閒暇时取而观之取其合于是
卷三十二 第 16a 页 WYG1261-0741a.png
者次第而行之使朝廷之泽究于下田野之情达于上
上下之际欢欣交通而无有壅蔽隔塞之患愁恨叹息
之声以干乎其间如是而三光之不全寒暑之不平五
榖之不熟民人之不育则是造化无恒而圣言为我欺
也语曰动人以诚不以言应天以实不以文愚敢以是
为终篇献执事其进教之
  问天下事未至而忧则人以为迂已至而忧则无
   及于事然与其为无及无宁其为迂也以今天
卷三十二 第 16b 页 WYG1261-0741b.png
   下言之内寇初平而民力已疲边陲方靖而兵
   卫疏略国赋有常入而世禄者日增赏功有定
   格而滥冒者溢出此四者皆今日之深患而有
   识之所共忧也诸君随计而来不可谓无心于
   当世者藜灯雪案之馀道涂耳目所涉历而见
   闻亦多矣是岂能无慨于中而思所以处之者
   乎伫闻谠言无诿之曰此肉食者之谋也
忧天下之忧者知天下之患者也知天下之患者有天
卷三十二 第 17a 页 WYG1261-0741c.png
下之心者也长一家者以一家为心则一家之患无不
知长一国者以一国为心则一国之患无不知知其患
则知其忧矣国者家之积也天下者一国之积也事有
大小势有难易而其理一也执事发策春闱举方今所
深患而可忧者四事谋之诸生求所以处之之说执事
其有忧天下之心哉虽然执事之所忧者四而愚则以
为八也何以见其然也盖执事之意以为方今盗贼平
矣所忧者民力之困穷愚则曰民力诚穷而盗贼未见
卷三十二 第 17b 页 WYG1261-0741d.png
其果平也边方靖矣所忧者兵卫之疏略愚则曰兵卫
诚疏而边方未见其果靖也忧世禄之侈而谓常赋不
足以供忧滥冒之多而谓赏格由之以坏愚则谓常赋
未必其皆充赏格未见其有定也何以明其然也盖自
权奸窃柄以淫刑劫天下而括取其财继之以盗贼加
之以军旅水旱疾疫因而间作无良有司曾莫究心而
且有假豺狼之威以食人之肉者其流风馀虐至今犹
未已也而寝宫之营役及海内官吏承风苟免罪责大
卷三十二 第 18a 页 WYG1261-0742a.png
弦既急小弦何如困苦无聊亦奚所不至今贵州已告
病矣迫而不已安知不有相挻而起者乎故曰民力诚
穷而盗贼未见其果平也国家北边万里皆与他族为
邻而上谷云中寔为京师屏蔽顷岁以来兵威屡䘐敌
人得志前年窥雁门去年犯宣府列营以久驻分兵而
四掠白羊口之烽火至通于西郊而边臣若罔闻也平
居则朘削军士以为身谋有警则告急请兵而闭城坐
守使犬羊狐鼠长驱而入厚载而归肆然若蹈无人之
卷三十二 第 18b 页 WYG1261-0742b.png
境以为常近者偏头关之截杀仅能小挫其锋而来往
徜徉犹未闻其远迹也而告捷论功秾爵厚赏已若登
燕然而临瀚海矣彼笾圉亦人也知我如此求欲无幕
南之王庭得乎故曰兵卫诚疏而边方未见其果靖也
国家自肇建北京卫兵之增已半于旧然而官有定员
禄无滥与故岁漕四百万石给之而有馀近岁法弛恩
宽乃有擒获盗贼缉捕妖言而赏以世袭者至于门荫
恩泽内苑廪稍日益岁滋无有纪极如闻一岁之出已
卷三十二 第 19a 页 WYG1261-0742c.png
踰所入之数正使常运皆充犹恐不足以给而自盗起
以来漕法阻滞江淮南北水旱疾疫岁无全收其得入
于太仓者决不能如往日也然则所当忧者岂独世禄
之增乎国家赏功之制藏在金匮掌于有司北伐南征
擒获斩馘各有等第其论功也须同在一日其升职也
每不过三等馀功虽多止酬以赏立法如此犹有窜名
戎伍委币辕门而窃我名器者而近岁复开并功之例
取旧坊而尽决之于是子得并于父弟得并于兄家人
卷三十二 第 19b 页 WYG1261-0742d.png
得并于其主向之诡名窃姓私相贸易迁就改移之弊
此一法足以兼之公行而无忌甚至有一人之身千里
之外同日报功而并得升赏者矣然则所当忧者岂直
下人之滥冒乎夫知盗贼未必其果平则所以用民之
力者不得而不纾知边方未必其果靖则所以修明军
政者不得而不肃知常赋之不能皆充则爵人之际不
容以或轻知赏格之坏自于上则拟议之际不容以不
审愚以为寝宫之役诚有不得而已者然宽一分则民
卷三十二 第 20a 页 WYG1261-0743a.png
受一分之赐宜深诏有司量民之力裁阔狭以处之而
无亟其成其他不急之功无名之费皆如近者徐州采
石之役以诏旨停之则民感上恩虽劳不怨大功可成
而田野宁谧矣梗化之患虽唐虞所不能无然内治既
修则远人自服宜明饬有司清我政本首绳失律之罪
申严偾事之罚举兵权归之列阃而责其成功其有牵
掣于中侵轶于外者如唐李德裕之平藩镇明约监军
均以功赏而不令其预事其尤甚者明告于上以王法
卷三十二 第 20b 页 WYG1261-0743b.png
裁之则兵政以修旁无沮挠精神折冲而远人畏服矣
若夫世禄之多由功赏之滥此二事者实相首尾而处
之尤难司计者曰吾量入以为出者也入不足而出无
艺吾何以供之本兵者曰吾按籍而论功者也功如是
则赏宜如是吾安得而不予各司其事各守其官宜不
能相一也至总而决之于上则将安所委乎守虢而忧
他州宰相之事也唐卢杞犹能之而况不为杞者乎愚
以为身履戎行显有庸于疆场者诚宜厚其赏也然开
卷三十二 第 21a 页 WYG1261-0743c.png
国辅运之云仍且有不能举其世者矣彼攀附依凭如
前之云者独不可以少损乎既予者纵不能复敚也然
世勋之家支胤旁入者犹递有降杀而况非旁支比者
乎往者不可谏将来犹可追也不然春生之不节以秋
仁育之不裁以义举有限之财而填无穷之壑岂惟国
力之不支而其子孙生而仰给于县官长而游闲于京
国男不知稼穑女不知桑麻负而乘焉无事而食焉是
岂可以久哉执事以此为国家忧而愚以为使斯人而
卷三十二 第 21b 页 WYG1261-0743d.png
知此则不惟为国忧而且将自忧之不暇矣夫万物群
生于地而其命在天万几敷布于下而其本在上执事
所问分之则为四合之则惟一一者何此心是也区区
之愚以为是四者不患无以处之而贵乎有以听之不
惟听之而贵乎有以行之其要在乎心天下之心而已心
天下之心而后能知天下之患知天下之患而后能忧
天下之忧忧之则必求所以去之求以去之而后能听
人之言行人之策矣是心也下有之而上不知体之不
卷三十二 第 22a 页 WYG1261-0744a.png
可也上有之而下无以承之不可也上下一心君臣同
德乃可以祛患而释忧矣谨对
  表
   代武进伯朱江谢恩表
武进伯臣朱江钦蒙圣恩以臣侄朱本无嗣命臣袭祖
前爵臣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上表称谢者伏以存亡
继绝荷覆载之隆恩袭组传圭与公侯而接武荣逾望
表欣与惧并言念臣生也不辰幼而失怙虽忝膏粱之
卷三十二 第 22b 页 WYG1261-0744b.png
胤裔几同闾里之单微蔬食布衣久安愚分玉章蝉冕
敢有侥心永惟骠骑之奋翼风云重以忠悫之横身草
野宜子孙之蒙祐顾嗣续之多艰惟河山不替而永存
肆瓜瓞五传而再绝司封为之请命当宁闻而悯伤念
先臣霖尝以弟而后兄谓愚臣江得以孙而绍祖疏封
朝进俞旨夕颁拔之泥涂之中寘彼云霄之上其于恩
造曷罄名言兹盖伏遇皇帝陛下仁合生成孝隆继述
思祖宗之创立艰难如在于目中悯将帅之勤劳眷恤
卷三十二 第 23a 页 WYG1261-0744c.png
每加于身后盖尝闻鼓鼙而注想不待挤沟壑而兴
哀遂令一线之宗再衍九河之泒臣才非赵武滥凭
成季之勋宠过王乔尽有乐乡之赐顾衣裳之在笥
凛负乘之交怀敢不力绍前猷率先来嗣相与执干戈而
卫社稷庶几效犬马以答君亲伏愿圣德日新天心世
享文谟武烈之并用迈至治于三王神孙圣子相继承
抚洪图于亿载臣无任瞻天仰圣欢忭感激之至谨奉
表称谢以闻
卷三十二 第 23b 页 WYG1261-0744d.png
   代忻城伯谢恩表
伏以汉祖开基绛灌列河山之誓唐宗绍统褒鄂延茅
土之封创始实艰仰成何幸载念臣世本农亩家邻帝
乡始祖祥释耒操戈首从渡江之役高祖彝应机乘运
遽叨列爵之荣玉带锦衣超班五府虎符金钥历位两
京皇恩不替而有隆世祚中衰而复振遂缘亡父以及
微臣生长膏粱岂识韬钤之要周旋京辇讵亲戎马之
劳顾当哀疚之中有此骈蕃之命兹盖伏遇皇帝陛下
卷三十二 第 24a 页 WYG1261-0745a.png
英明神授睿哲天成安不忘危所帝王之无逸仁而有
勇总文武以成功永惟丰芑之谋深重丹青之信致兹
庸菲滥被彝章臣服宠有阶酬恩无地乾坤洪造既莫
罄于名言葵藿丹衷徒仰倾于朝日惟当竭其驽钝效
此忠贞纵未能折冲尊俎之间誓愿与驰驱疆场之外
庶几风行草偃九重宽猛士之思海晏河清万国播词
臣之颂臣无任欢忭踊跃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
   代平虏伯谢恩表
卷三十二 第 24b 页 WYG1261-0745b.png
后军都督府右都督臣江彬伏蒙圣恩封臣为平虏伯
食禄一千石世世承袭臣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上表
称谢者伏以天威远布汛沙漠以全清云泽旁流露菅
茅而溥及赏惭功懋喜与惧并伏念臣先世起自田农
遭逢兴运仗剑效顺拥高帝于龙飞之辰挺戈靖难翊
文皇于虎变之日由列校而登指帅历四世恒守边陲
徒怀奋臂以当车无路倾心而向日属潢池之弄刅继
瀚海之扬波拔臣疆埸之间置臣环卫之列偏师南讨
卷三十二 第 25a 页 WYG1261-0745c.png
忝备戎行万乘西巡载捍牧圉念驰驱之恐后顾劳绩
以何称遽沾列土之封殊溢畴庸之典兹盖伏遇皇帝
陛下总揽权纲兼资文武修政事以攘外侮内顺治而
外威严家国为心推神功而弗有鼓鼙在念惟勋阀之
是求肆俾凡庸荐膺渥宠锡之国姓付以戎机五府既
列于名衔诸营兼属以综理封疆事重盖屡贡于巽章
海岳恩深竟莫回于睿断臣敢不虔奉明训允若先猷
夙夜小心庶无忘于满溢敬共有位期不负于生成尚
卷三十二 第 25b 页 WYG1261-0745d.png
愿圣德日新皇图益巩戢五兵于不试海晏河清与三
寿而作朋天长地久臣无任激切感恩之至谨奉表称
谢以闻
  故事公侯伯谢恩皆礼部官代为撰表彬与安边
  伯许泰并封彬居次表当予作既缮写择日引进
  忽有旨下仪制司并原稿取入彬既匪人寻伏宪
  典此本不足录以予被劾时或传出彬风旨而竟
  不行恐好事者因而有所增饰也存之使后日有
卷三十二 第 26a 页 WYG1261-0746a.png
  考云
   代会昌侯谢恩表
袭封会昌侯臣孙杲钦蒙圣恩准袭祖爵臣诚惶诚恐
稽首顿首谨上表称谢者伏以周显亲贤姜望启营丘
之宇汉隆恩泽吕公表临泗之封在古为荣于臣何幸
言念臣恩承五世家本一经高祖父以诸生备礼寺之
员曾祖姑以德选贰椒宫之政属渚虹之流庆继坤极
以覃恩爰从一命之班超陟五等之列洎乎嗣子躬翼
卷三十二 第 26b 页 WYG1261-0746b.png
龙飞荐沐宠嘉褒进地律丹青明信既不爽于河山赤
绂馀辉乃复延于胤裔兹盖伏遇皇帝陛下尧仁睦族
舜孝隆亲行苇登延情不遗于外属嵩高流咏礼式备
于南邦遂令肺腑之馀遽袭金貂之重臣有凭锡类无
地酬恩五百年沙麓之祥自天佑启亿万载华封之寿
如日方升徒怀蝼蚁之私莫报乾坤之大伏愿皇仁四
达圣德惟新内顺外宁寝五兵于不试人和物阜与六
合而同春臣无任云云
卷三十二 第 27a 页 WYG1261-0746c.png
 
 
 
 
 
 
 
 
卷三十二 第 27b 页 WYG1261-0746d.png
 
 
 
 
 
 
 
 东江家藏集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