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一
卷二十一 第 1a 页 WYG1261-058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东江家藏集卷二十一(中集十七/)
             明 顾清 撰
 北游稿
  记三十首
   翰林院书室壁记
国家设翰林院以居侍从官自学士而下皆以耆儒清
德进士高第者处之台阁元僚胥此焉出高皇帝以人
卷二十一 第 1b 页 WYG1261-0589b.png
之不易得也选编修张唯等十人入禁中肄业文华堂
以备任用命学士宋濂为之师文皇广其员至二十八
以应列宿以状元曾棨辈与庶吉士同业大官给食内
府赐书上亲课其业而高下焉其地则今旧史馆是也
其后始出就外署即两庑而居之盖自文华而旧馆自
旧馆而外署凡三徙而居乃定自洪武癸丑至今上之
六年甲子凡再周自张唯等而下至于今凡几选而清
预焉翰林自唐宋为贵近清华之地所职论思文墨无
卷二十一 第 2a 页 WYG1261-0589c.png
钱榖狱讼簿书出纳之烦至庶吉士则一无所职专以
讲学为事每平明入院候先生出雁行进序揖授受毕
退就别室左右图史研墨几笔备具仰窥唐虞下览秦
汉究治乱之本源穷天人之蕴奥有所得援笔而书之
大篇短章间发交作其未至则先生召而是正之明师
在上良友在下侃侃雍雍信天下之至乐也夫既以贤
科登进之有品秩矣又从而简拔教养之国家岂苟以
虚名荣数十进士哉岂苟使之戏弄笔墨娱悦耳目玩
卷二十一 第 2b 页 WYG1261-0589d.png
愒时日坐享大惠而一无所益哉是室也前人之居之
者众矣今吾得而安之亦可以惕然而深思矣既以自
警且书于壁与同志者共观之
   同年会记
凡士方穷时修业黉序分光几席则同学之情亲已而
擢春官对大廷联镳广路盍簪京室则同年之情亲至
其相责以道相勉以义为子则孝为臣则忠流勋业于
当年垂休光于后世则二者之情一也予年二十入县
卷二十一 第 3a 页 WYG1261-0590a.png
庠三十三而举于有司始来京师大率于同学也久而
同年者多其所未知也故求亲于同年不啻于其同学
白君士珍同予举于乡者也亟倡为此会予闻而乐之
乃五月张燕于武学先期咸告至日则毕会长幼以齿
列山东任文献言于众曰昔人登第后有曲江之燕慈
恩之游至于今以为盛事今吾辈际昌期遭圣明岂让
于彼乎今日之会请各为诗以见志将录而传之众曰
然于是殽核代进觞咏间作酒半年少者以次献其长
卷二十一 第 3b 页 WYG1261-0590b.png
劝酬有容登降有仪雍雍怡怡逮暮始退盖予之于同
年赖是而益亲矣然而广筵长席一日之燕犹未能遍
询而尽识也退伏自念吾同年之亲者以情耳情非面
固无自而通然而心同焉虽未识犹识也唐之时有韩
愈者与欧阳詹同榜去今六百年宋之时有寇准者与
王旦张咏等同榜去今四百年而今读其书想其人精
神意气凛乎犹在目也不特是数公为然凡心同者莫
不皆然也吾同年能如是数公之心乎则远而江海近
卷二十一 第 4a 页 WYG1261-0590c.png
而辇毂内之为岩廊外之为郡邑他日之退处而山林
犹旦暮会也其子孙亦且世讲之或溺于声名苟于荣
禄趋利乾没举平生而尽弃之则虽其同学且羞与为
朋而况所谓四海九州之人登科而始识者哉然则同
年之所以为亲有出于斯会之外者矣诗既成因私记
其说庶他日有考焉
   尚友斋记
昔邹孟氏论士之取友自一乡一国至于尽天下之善
卷二十一 第 4b 页 WYG1261-0590d.png
而犹以未足又进而取于古人诵读其诗书考论其行
事而后极焉夫然后为能尚友而非止为一世之士予
尝于此得为学之道二焉敬扁其读书之斋曰尚友而
记之曰凡学者之存心也贵虚而其立志也贵大其心
虚故能受天下之善其志大故能尽天下之善而受之
夫自乡以至于国自国以至于天下极而上溯于千古
之前凡人之所有吾皆当有之非虚其心则莫之能矣
乡不足而取于国国不足而取于天下天下犹不足而
卷二十一 第 5a 页 WYG1261-0591a.png
进取于古人非大其志则亦莫之能矣予少也有志于
学而才不足以充之心不敢自盈而力未有以副跧伏
海隅虽尝窃诵古人之遗言而仰高太虚望洋海门茫
乎未知所归宿也则名斯斋也敢曰尽一世之善而进
求其上哉坚其志使无安于小成持其心使不以一得
自满庶几乎历阶而上以渐造其极焉此区区之意而
辅翼渐摩俾不懈而益勤则有望于同志之君子也是
为记
卷二十一 第 5b 页 WYG1261-0591b.png
   心月记
予往岁入京吴君大有追饯于阊门外是时积雨初霁
云霾廓清月从城东升光景夺目予顾而乐之夜半客
去月益高而气益清阊门虽剧地商帆宦舶竟日填咽
至是亦寂然仰延清光俯窥澄波襟怀豁然如盛暑濯
泠风而立乎埃壒之外不知其在阛阓喧嚣中也翼日
天未明大有复来别出其友汪文奎心月字示予且属
为之记予心切有感焉而行役匆匆无复畴昔之兴矣
卷二十一 第 6a 页 WYG1261-0591c.png
携其册且行且思方风沙尘土中此心纷然顾阊门之
景恍惚如梦寐不可复遇而念汪君之独得未尝忘之
意其胸次洒落表里明莹如瑶宫玉宇洞彻无壅乎则
尝闻其以赀货来往江湖间未免乎执筹会计之事岂
其久动思静适有所遇而心会焉如予之于阊门邪凡
人之心常失于动而存于静犹月之光蔽于阴而开于
霁也心静而天理明月霁而清光发适相感而相遭焉
此其一时之景象当复何如而岂寻常汨没尘利者之
卷二十一 第 6b 页 WYG1261-0591d.png
所知哉虽然谓心为月则犹有二也方静而明及动而
晦则犹有间也吾儒之论心以动静皆定为极至而其
学在缉熙以极于光明夫缉熙以极于光明而至于动
静之皆定则无将迎无内外廓然大公物来顺应将风
雨晦冥尘网错揉而吾心之灵皎然如冰鉴之在天也
岂必有所遇而后然哉心月之说必如是而后为至予
宿此诺迟迟今三年亦冀吾学之少进以自副其言久
而未有得也姑诵其旧闻以归之而并志吾愧
卷二十一 第 7a 页 WYG1261-0592a.png
   吴县乡社亭记
弘治甲寅任丘邝君为吴县令始至延见其邑人问邑
之名德若废阙所当兴举者礼部主事杨君循吉乡贡
进士史君经医学训科盛君辅合辞言曰故礼部尚书
希颜杨先生博综经史尚古力行在仁宗初以荐入翰
林为侍从受知列圣与修纂三朝实录拜郕府长史升
礼部侍郎方大用公而公遽引年去景皇帝念公不忘
进尚书官其子为吴县簿其始终大节见于公自撰墓
卷二十一 第 7b 页 WYG1261-0592b.png
铭少冢宰文庄叶公之日记甚核为人淳厚而坦夷贞
静而直谅非圣贤之书不读非义理之文不窥孝慈友
弟薰于乡党考德询事无愧古人见于少傅东里杨公
训导陈君永之之序述甚备宣德正统之间中吴士大
夫称厚德者莫先焉而殁不数十年垣宇荡析丘垄弗
守虽学宫有祠春秋不废而闾井之间声响殆绝邦人
兴嗟谓德鲜祐振而兴之斯亦表俗明民之一事也君
闻而韪之其明年君作康履之桥于城西至德乡既成
卷二十一 第 8a 页 WYG1261-0592c.png
以赢材属义官叶璋度地于其北得信心庵废宇撤而
平之作亭焉榜之曰乡社取史君所刻白鹿洞规古灵
谕俗文列置左右而位先生于其中乃告其人曰古乡
大夫之贤殁得祭于社吾其于是焉俎豆公何如皆曰
然此吾之志也非侯其孰成之于是以日之良设脯与
齐酹于亭上而作歌曰维吴有民侯则喣之维民有僻
侯则矩之我贤是思侯弗我违我甘我辛侯则具知孰
新斯亭侯实我教孰严公祠俾我民效至德之乡康履
卷二十一 第 8b 页 WYG1261-0592d.png
之陌昔为缁庐今也公宅褒德正回示我民极敕尔妇
子告尔邻比侯尔父母公尔师资尔弗是师宁侯忍斯
歌竟相与顾瞻徘徊如公复生有泣下者史君曰夫表
先贤以励民大义也兴衰振微大惠也咸不可以无纪
乃以其事走京师属予书刻之贞珉用告于后来者先
生讳翥字仲举邝君名璠字廷瑞与予同年进士云
   中兵马司新门记
国家设五兵马司掌城内外徼巡之政中兵马司在宫
卷二十一 第 9a 页 WYG1261-0593a.png
城之艮隅所理南薰时雍澄清诸坊王侯贵人比第联
邸四方之宾贡商贾工术之流九夷八蛮山梯海航之
众咸集其地通衢委巷晓夕阗噎其为人无所不有依
声光作奸利以挠紊公私者恒倍于他城自置司迄今
历祀几百风凌雨颓瓦木土石岁有泐败以务之殷也
官若吏奔走率力供其职之不暇无能及其馀故日以
益坏弘治初指挥蒋君德政始作前后堂旁设吏舍内
为斋房燕息之所规制一新视昔有加矣而门塾仍旧
卷二十一 第 9b 页 WYG1261-0593b.png
庳隘弗称嗣职者孙君云汉恒病之乃谋诸同寅以其
事白大司马钧阳马公展拓故址作大门三间于其外
又为中门如外门而掖以两户吏人由之砻石以固下
陶甓以巩隅设饰以崇美于是黝楹垩垣髹题绘楣奕
如焕如瞻视竦矣乃申旧规严故防出入以限启闭以
时法禁彰矣盖自作堂以来历十有馀年更才有司者
二而制始大备政以有纪人用是宁于是义官刘祯等
愿伐贞石纪其绩以示永久吾观事之美者类非一人
卷二十一 第 10a 页 WYG1261-0593c.png
所能独成而善成天下之事者亦不必其功尽出于已
如是役也蒋君始之于前孙君终之于后由今视之若
出一人焉苟倡而弗和创而弗继使前人之美阙而不
完则我独何人而无愧也哉孙君于是其可书也已程
督章课则副指挥王君瓒若赵君信而下则赞襄之经
始于戊午之三月讫工于明年己未之四月总为费若
干居人率助者具列于碑阴
   三友图记
卷二十一 第 10b 页 WYG1261-0593d.png
三友图者都昌俞宗周淳安王如行送其友方君时济
而作也始方君父虚斋先生判韶阳如行之尊人适知
韶事宗周先府君为推官三人者皆随侍相与同砚席
胥诲饬励志于古人情相亲道相益也已而虚斋殁方
君归其乡连遘家艰遂绝意进取弘治癸丑宗周擢进
士由大行人拜御史如行以丙辰进士主尚书刑部事
联第居京师方君自三衢来幅巾野服翱翔二君间握
手相欢如韶阳日也问其志则曰吾思吾故人故一来
卷二十一 第 11a 页 WYG1261-0594a.png
观之吾岂有他图乎哉士大夫咸高之将行宗周如行
命善绘者貌而为此图以请诸能言者诗之将以为君
赠而予得寓目焉尝以为世之人贱而相与既贵而相
忘其人固不足论而不量其人不惟其志喣喣然惟流
俗嗜好相濡沫使处非其道而以丧其真则古之所谓
善交者亦恐其不若是也若三君其殆庶几乎贵不易
其初贱而无所求于人其相思则千里而命驾不以为
难将行而处者徘徊焉踯躅焉若不能为之情者而终
卷二十一 第 11b 页 WYG1261-0594b.png
不敢强其所不欲以少屈其高昔者尝怪侯君房以尚
书之贵欲坐致子陵李方叔不见录于东坡而终身自
绝以为霸之陋固不足知光而廌之自处亦卑矣使其
若三君者之相与而何以有是哉世降益衰伐木之歌
不闻于天下久矣斯亦足以敦薄俗而励士风者故为
记以归之虽然不为霸易不为廌难吾以是益信方君
之为贤而知岁寒之可保矣
   清丰县重建山川坛记
卷二十一 第 12a 页 WYG1261-0594c.png
凡郡邑之制祀以北郊礼社稷以南郊礼风雷雨山川
土生榖以养人云雷风雨鼓舞而润泽之名山大川则
云雨之自出也故王都至于一邑通祀之而以城隍之
神合焉载在彝典遐方僻壤罔敢有怠焉者清丰为大
名属邑其封域在神州千里之内日月之所照风霆之
所及视天下必先焉政典礼文宜极备具而国阳之祀
阙焉弗虔坛场圮夷垣墉阙倾帛牲豆笾荐奠靡所人
玩而慢神兹弗福盖数十年于此矣弘治戊午吴兴陆
卷二十一 第 12b 页 WYG1261-0594d.png
君以进士来令兹邑既和其人乃考祀典遵王制即其
故而一新焉崇土以荐严设版以为固行木以依神库
以谨藏器庖以洁牲涤所以致斋门以启闭凡宇于地
以楹计者十有二阈于垣以间计者三为器物以奉神
者若干件自经始至迄工凡三月岁役民以守者二人
邑之典礼于是大备将以明年二月率吏民谨将事焉
县学教谕徐君请予书其事以示来者纪载之法凡国
之故始作书废书废而兴有可以训戒者书其无事者
卷二十一 第 13a 页 WYG1261-0595a.png
则不书者也萍乡之政观者即衢梁传室而知之风云
山川国之大祀而忽诸则何以言治陆君于是其可训
也已敬其神所以为民神悦而民安是古贤令之政也
乃为按其实书之授徐君俾归刻之石陆君名昆字如
昆徐君名冠字士元予乡举同年士也坛之役盖有相

   长汀县学重建明伦堂记
学有堂以讲肄而曰明伦重本也始作书改作书弊而
卷二十一 第 13b 页 WYG1261-0595b.png
新必书示知本也长汀县学始建于宋绍兴间历胜国
至今凡三徙乃定定三十年而堂始一新而侈美于前
可经久而弗坏则书之以示后劝宜也初学之建在郡
治之城东元迁于邑南洪武初复于东已而燬于兵荡
于湍流自正统至成化屡葺屡隳士靡宁居而未有以
易也岁壬辰邑人钟正为弟子员请于宪司始迁于郡
治之东开元寺之右今之学是已当学之迁正以身任
其事凡规制率加于昔惟堂即寺之僧寮为之其材国
卷二十一 第 14a 页 WYG1261-0595c.png
初时物也故其弊视他屋为速十馀年来补葺相继而
日以颓压居者忧之而未有以告也弘治戊午新安程
君材以进士出为郡之推官犴狱既清日有馀力佥事
萧山富君玹属以经理撤其故而新之汀之好义者闻
君之首是役也辇材舁钱奔走而效之通判刘渊复有
以助之因农之隙作堂六楹中四楹为正堂左为馔堂
辟其西为讲堂规画必端位置必称工精材良既固既
安髹涂垩镘递发光丽学徒彦士来游来歌降登有阶
卷二十一 第 14b 页 WYG1261-0595d.png
揖让有位进而考业退而息燕莫不严好百年之制至
是大备矣学之师生因贡士丘钦走书京师请纪成绩
予既以程君是役于法当书而监司之倡首郡僚之恊
赞士庶之子来皆不可以无志者乃为叙其始末而并
以告汀之学者曰昔学之未迁也患居之弗宁既迁也
患堂之弗称今则具美矣良有司之设是也夫岂专以
为州邑之观视哉圣学之不明久矣离经言饰文句以
取合当世而人伦日用之实无关焉意诸君之病此亦
卷二十一 第 15a 页 WYG1261-0596a.png
久矣考诸经以探其本反之身以践其实始于家邦达
之天下为子必孝为臣必忠以成至治而扬洪休斯庶
几乎名堂之意而无负有司者之盛心不然游居之安
而德业之荒则亦诸君子之忧也请以是为记
   艾坡记
艾坡王先生医名满京城数百里外重趼而迎之刀圭
所行远及江岭闾阎女妇皆知所谓艾坡者而莫识其
名之所自也近有吴生者写其像于杨鍊师山水图中
卷二十一 第 15b 页 WYG1261-0596b.png
茂松清泉映带左右艾芃芃生其前先生黄冠氅衣手
一编坐盘石童子执书侍其后泊乎其无思淡乎其无
为浩乎其不可拘超乎其绝迹风尘之外也客见而呀
曰兹其为艾坡者乎其在苏台之阳长干之坂乎将西
湖之隈瓮山之阻乎是何其境之清地之幽从先生久
而未尝一至而优游也先生笑曰子未足以涉吾之坡
也子游方之内而未始游方之外也游方之外者视吾
身寄也坡又身之寄也若此者又坡之寄也而庸知其
卷二十一 第 16a 页 WYG1261-0596c.png
所哉且夫艾之用主于灸而灸非医之全也坡艾之所
出而坡之出不专于艾也执艾而言医指坡而求艾且
必求其所而执焉吾惧其胶而不解哉于是客洒然而
寤曰昔之至人有悬一壶而卖药于市者日暮则跳而
入壶中时人莫之见也先生之坡其斯人之壶欤丹崖
千重青壁万寻吾又安得而窥之姑书此为记以俟如
葛陂君者从先生而请焉先生名经字伯常其先姑苏
人生于南京今家于京师瓮山西湖其别业所在也壬
卷二十一 第 16b 页 WYG1261-0596d.png
戌冬十二月十八日记(是日其/生辰也)
   霸州修河缮城记
霸为州在京师南二百馀里厥壤卑下西北诸山水散
行燕赵间比其合皆聚于是既聚而盈然后东流出丁
字沽会白河以入于海其源众而委迫遇霖潦则溢而
四出坏民田庐舍岁恒不登氓以告病州之城相传筑
于燕昭王宋杨延朗尝修之以备北边当其时号为北
方重地然皆土墉无砖石之固山水至则齧而倾之故
卷二十一 第 17a 页 WYG1261-0597a.png
岁久益坏弘治戊午东鲁刘君珩来治是邦巡抚使洪
公察其才首属以河事既复以城役委之君受命曰吾
职也其敢不力是岁筑河堤起涿州东境接固安杨先
务荆垈等村至州之赵州务临津水口经州南门过保
定文安县苏家桥抵大城县辛张口总为长三百馀里
广寻有二尺址倍之崇丈有八尺傍植柳以为固其间
为水窦总百六十有七堤既成水用无患己未甓州城
先北面当水冲者以次及其馀城旧无南门楼至是始
卷二十一 第 17b 页 WYG1261-0597b.png
新作之亦为楼于北城与故东西二楼相望皆饰以丹
垩基以刚石华焕确坚可久弗坏其外为壕为四桥于
壕上当城之门城之高丈有七尺周几里若干步壕之
深如城之高而杀其一尺其上为周防防之上亦植以
柳首尾涉二年作十有几月而堤与城俱成城既成而
水益以无患凡二役所费薪藁楗瓦木石砖之类为钱
以钜万计皆官自经纪不以烦民既讫工又以其馀力
作大桥于州东苑家口以济往来新州学祭器诸生会
卷二十一 第 18a 页 WYG1261-0597c.png
食器作顺天行府太仆分寺马神祠暨诸藏庾廨舍坛
壝衢路以次一新而民不知费于是州人士太学生顾
升等状侯之绩因工科都给事中于君朝瑞属予书按
修河缮城实保国利人之本务得孟子佚道使民之义
其馀亦皆郡政之不可阙者为州若此可以称振职矣
不书无以示后来且使妄庸不事事者窜其间而莫辨
也用摭实而著之以附于郡乘俟观风者采焉
   先垄记
卷二十一 第 18b 页 WYG1261-0597d.png
吾先垄有二茔西茔为高祖秀一府君而下所葬东茔
则吾祖遗善府君祖妣沈孺人与吾母陆孺人之兆也
吾母葬事毕家君以西茔彫圯弗称命葺而崇之东傅
于东茔别其趾而右之西距水可三步而南至茔门而
止其后为长冈东属于外垣包东茔东北而西枕于河
壖亡儿天叙及诸殇之葬依焉其后列植杉松抱冈身
左右而南属于南河其内植以柏桧凡若干本故树之
弗就行列者咸斸而更植之不可植者去之于是两茔
卷二十一 第 19a 页 WYG1261-0598a.png
翼然相望若一视旧改观矣顾西茔之葬于礼有未安
者而铭碣未备恐久而益迷用因葺治图而列之而记
其说如左高祖秀一府君葬茔东北隅圆封高祖妣施
孺人葬专穴其昭则曾祖文理府君而曾祖妣沈孺人
稍东自为冢近秀一府君之墓伯祖文用府君伯祖妣
姜孺人次其南为一冢高曾而下分合稍乖而于法犹
近也若曾祖姑赘沈氏者葬穆穴与文理府君相向其
下茔门之西为丛冢者三而其二子源澄与源之二子
卷二十一 第 19b 页 WYG1261-0598b.png
章玉澄之子妇戴以下杂葬焉曾祖姑夫官一以没于
行役祔秀一府君之侧则紊矣论葬法之大经改而正
之若故树之弗就行列者礼也重念吾祖宗之仁能合
异姓而同之吾祖遗善君与沈氏兄弟并居至老而无
间推是心则虽其生存而葬在庭阶若杜氏之于季武
亦将有不计者况在今日而吾忍以议此哉虽然即其
故而图之而源本之异同昭穆之理乱亦自有不可混
者盖不敢议者先祖之仁而不敢同者为后世虑也岂
卷二十一 第 20a 页 WYG1261-0598c.png
好为是区别也哉秀一府君而下葬壬山丙向遗善府
君葬癸山丁向茔地东西二十步南北二十二步有奇
东北皆唐氏地水自茔东吉丽桥入薛家浜西行折而
南至茔而复东尽茔而止
   环翠楼记
天下之山皆以翠为色而莫多于江南江南之山其苍
翠比北州为甚而尤莫多于新安之歙歙之山其他未
暇悉数其北之蒲南之方百花之台西望南山尤所谓
卷二十一 第 20b 页 WYG1261-0598d.png
杰然者而汪君绮之居独得其中绮之先世家新安至
是数百年矣君之祖耕教翁始作轩以面方山而榜之
以其号其父(某/)又作楼于轩之侧甃石衢百丈于其后
以便行者而以环翠名其楼山四面围绕若列幄排障
而楼居其中志实景也初轩之成士大夫皆为之作诗
翁季子九江推府浚既集而传之矣及楼成绮惧无以
承先志思托之名笔为不朽计而以记请予予固非其
人也顾念汪氏自越公来若司农少卿叔詹直秘阁若
卷二十一 第 21a 页 WYG1261-0599a.png
海建宁府倅择善常州判时中以至于江州累叶衣缨
照映仕版其处而不仕又有若绮之祖若父者敦本尚
实以裕其家父室子堂轮奂相属而江山之秀亦因以
有光此其人自足以传后而何系予言哉乃不辞而书
之以附其家乘俾为君后者知斯楼之所自云
   饶州鄱阳县学进士题名记
饶州吴楚之冠冕也鄱阳于饶为附郭县江山之秀独
当其全又饶之冠冕也县有学在兴贤坊弘治戊午御
卷二十一 第 21b 页 WYG1261-0599b.png
史王君(某/)始迁于城外实宋州学故址文正范公之所
择而宝文彭公器资由是以魁天下者其形胜平视东
湖既雄且爽又诸学之冠冕也然自近岁以来科举得
人反落落非他邑比邦人病之按察副使锡山卲君宝
督学至饶按州之故得宝文遗迹所谓状元阁者既举
以励诸士且属郡守侯君溪县令张君萱新其旧碑自
彭公迄今举进士者悉题名焉以表示于人人而走书
云间属予记其事卲君所以望鄱人者切矣夫人才之
卷二十一 第 22a 页 WYG1261-0599c.png
生各视其地而山川灵秀之气蜿蜒磅礴亦必待时而
始发鄱阳之为县旧矣然自有科目以来杰然于时如
汉之吴芮晋之陶侃盖未有闻焉者至范公建学于兹
且尅其期谓二十年当有以状元及第者而彭公果出
焉东湖之秀钟于彭公必得范公振起之而后发此其
故岂偶然也抑古称名世之士率五百年而一出吴陶
至彭相望皆五百年自彭至今其数亦将及矣而王君
复迁学于此卲君又举其事而表章之天之时地之理
卷二十一 第 22b 页 WYG1261-0599d.png
于人事适相参焉今而后其不有如宝文公者袖然为
多士冠茅茹汇征以为兹学之光哉果然则明使者之
期待良有司之作新皆为不孤而予言亦与有荣矣若
夫讲学力行之要希贤作圣之功所以为科目之根柢
者邵公之积厚矣诸生其尚从而请焉是为记
   钱与谦墓记
吾与谦太史既殁之明年为弘治乙丑其子元始克营
葬事先事请铭于太常少卿乔君希大请墓表于阁老
卷二十一 第 23a 页 WYG1261-0600a.png
西涯李公使未返而葬期已迫郡守宜春刘侯闻而太
息曰先生生吾松为一代人豪翰墨之光贲及草木旁
烛海内而身殁之后遗魄所藏酹奠靡所碑版弗饰虽
先生之不朽不系乎是而邦之人士其谓我何天下之
人闻之其卲谓我何乃发其俸馀庀工于庭浮石辇木
作享堂三间于墓前外为石门属以周垣植二碑于门
内左以刻西涯之表而以其右属予书其事曰使邦之
俊乂与后之人观于是而兴起也予少与与谦及今府
卷二十一 第 23b 页 WYG1261-0600b.png
学生沈悦惟馨游志同而气合相责以道谊君尝慷慨
谓吾三人者异时入翰林则以年递为作传皆笑而诺
之时相传以为戏今三十年予幸忝从君后而惟馨犹
困场屋君复奄先朝露追惟平生不知涕之横臆而侯
重以是命予予尚忍辞之哉乃用侯之意即惟馨所为
君行状摭而书之曰先生讳福字与谦姓钱氏家近鹤
滩人称为鹤滩先生遂因以自号幼而颖异八岁能属
文长益闳肆淩驾今古波澜横溢锋焰逼人有万夫莫
卷二十一 第 24a 页 WYG1261-0600c.png
禦之势而义理精覈情景切至剪裁融化恒言近事名
理粲然用是捷乡闱冠南省遂魁大廷登禁近名满天
下霆发霞举从者如云而媢之者亦至矣既以疾告归
扫迹城府葺田园为终老计夷犹山泉若初未尝涉世
者知先生者日望其出以张斯文而先生已厌世矣盖
先生之材大故所立每超于众其气勇故有为而必成
其洞识远览旷视一世既非辈流之所几及而震荡淩
厉将造物者亦难为容之故就其所得虽足以少酬其
卷二十一 第 24b 页 WYG1261-0600d.png
志而用弗究宣数弗及远非惟吾人实古今所同惜也
昔郑玄以儒学名汉世北海相孔融表其乡为郑公乡
先生官止修撰品在第六又终于散地恤典所未及而
刘侯克倡义举崇饰而尊显之假先生年而究其学殆
无愧郑公而侯之心其即融之心哉翼翼墓垣幽幽玄
宫华表有辉过者增敬钱氏之子孙其为感何如也先
生生三十而及第三年而告归又四年而致仕又七年
而终年四十四葬以十二月十一日辛酉刘侯名琬字
卷二十一 第 25a 页 WYG1261-0601a.png
德资成化戊戌进士相之者同知张侯什金侯山通判
姚侯渊何侯鼎张侯绅知县华亭张侯岐上海石侯腆
教授汪君集教谕傅君鼎而下恊恭尚贤有辅教道皆
于法所得书也
   重修建安县儒学记
建安县重修儒学成教谕许黼以状走云间白予曰建
安之有学旧矣宋熙宁初在宁远门内旧县治之东偏
建炎毁于寇以其地置丞厅而学附于府后乃迁于城
卷二十一 第 25b 页 WYG1261-0601b.png
外国朝洪武初尝即而新之十一年始迁于今所其地
则故屏山书院以祀宋忠靖刘公者实公从子忠肃公
共父之故第也始学之迁因书院之旧规卑隘弗饬其
后余知县子恭杨县丞陈陈通判翼桂知县镐刘知府
玙相继有作凡学之制以次略备而以地之隘补葺改
移不出其旧终弗称厥邑弘治甲子河东院侯宾佥宪
事于八闽至而叹息属知县虞夔改作之义兴杭侯济
以宪副适来董学政乂申以饬之买地庙壖之东其广
卷二十一 第 26a 页 WYG1261-0601c.png
半旧址深称之作讲堂五间于其中撤旧堂之在庙西
者益以两楹为馔堂于其后讲堂左右为两斋诸生之
舍附焉前为仪门其下为泮池石梁跨焉又前为外门
门之外复梁石以跨渠经途属焉大成殿作于辛酉岁
而面势与新学戾改而合之作两庑二十间戟门五间
作棂星门三座于其外戟门右个为屏山祠馔堂之后
文庙之西为教官廨宇讲堂之左为学仓饰故鼎新各
以其度于是庙与学一朝而新升堂而坐则诰轴之山
卷二十一 第 26b 页 WYG1261-0601d.png
当其前出门而顾则黄华之峰峙其后有水出北山贯
西垣注泮池东出而南行折而西过门桥合故流南去
皆甃以坚石回环洁清采芹而游濯缨而歌又他学之
所无也而以黼之无似适会其成得与一二寅僚与建
之髦俊周旋揖让于其间顾非幸欤用是敢徼福于先
师乞一言以纪成绩昭示于永久以无忘诸公之赐予
与许君同邑里提学宪佥皆同年虞君举进士予忝与
有事之数君子恊规同力以兴起斯文固予之所乐闻
卷二十一 第 27a 页 WYG1261-0602a.png
也而庸敢以不文辞虽然诸君之为此非自以为功也
将兴贤才以为天下用也兹学之地既屏山之祠而忠
肃之故第兹又充广而一新之则游于是者岂直无忘
诸公之赐而已乎屏山之学其传为朱子而忠肃之成
德本于屏山骑箕尾而托星辰者固无所不之而遗台
荒径之间翰藻之馀光履綦之遗尘犹应有髣髴也仰
高山于泰华步景行于周京遇则为忠肃不遇则屏山
敢谓建安之多士而无庶几焉者乎进乎是则考亭而
卷二十一 第 27b 页 WYG1261-0602b.png
洙泗有不难致者此固诸君子之本心而游于是者之
所当勉也是役也经始于甲子之冬十一月十六日落
成于乙丑之冬十月八日建宁知府沈君瀚同知于君
珇通判程君宽邑人御史滕君祐指授经画以底厥成
皆于法所得书者而于君捐俸以资费盖尤有足尚云
   黄氏存诚堂记
黄氏之家新安旧矣始自祁门左田迁于黄屯至唐孝
子芮始迁于潭渡潭渡之居至今八百有馀年矣有曰
卷二十一 第 28a 页 WYG1261-0602c.png
士彰者始作存诚之堂以为奉亲之所历彦康克诚有
中皆以孝行闻以至于资仁资仁性慷慨轻财尚义而
尤笃于事亲亲尝患闭疾君吁天祈代亲以口吸而通
之客游四方得轻暖珍异之物必以寄至玄宫寿藏凡
所以为亲地者无弗致其力焉弘治已酉堂燬于回禄
君率先诸弟作新之既成仍揭其旧扁婚冠宾祭率于
此成礼焉昭先志也予南还松上资仁遣子伦从予学
间为予道其事请文以记之夫五常百行其本曰诚而
卷二十一 第 28b 页 WYG1261-0602d.png
人之行莫先于孝贯金石而孚豚鱼通神明而光四海
皆是物也黄氏自唐来奕叶衣冠久而弗坠诸房竞爽
而潭渡之族尤甲于其乡此岂偶然之故哉盖自芮公
而下孝慈一念恳款恻怛其存于中者厚矣存之久故
积之深而发于其后者若是其大也有如斯堂士彰作
之彦康而下守之中罹灾变而资仁复改作焉五世一
心堂构相属不替而益隆夫孰非诚之发哉本乎诚以
有斯堂而因以为号至毁而复而名尤不改乎其先名
卷二十一 第 29a 页 WYG1261-0603a.png
存则诚存而堂与之永存矣然则黄氏之泽其未艾也
哉伦笃厚有文显扬非远而惓惓以白其亲之孝为事浚
黄之泽以衍于无穷其不在斯人邪并识以待之
   顾汝亨一山记
东吴之地多水而少山见于纪载者数不及三十秀出
而著名者曰九峰而已而郡之名人韵士视他邦为特
多文翰之馀寄兴幽远若横云凤凰玉屏赤壁细林之
属往往丽于名衔著于篇题与林屋洞庭相甲乙下至
卷二十一 第 29b 页 WYG1261-0603b.png
溪湖潭涧丘壑泉石稍涉名胜者靡有遗焉山川之在
吾邦钟为英秀者无穷而其情状之发露亦已甚矣而
吾宗人汝亨乃复以一山自名汝亨之一山其能出诸
公之所名邪灵区异境固有閟于昔而显于今若柳之
西山温之雁荡者其将别有得乎则吾不可知而卒未
有闻也间以质汝亨汝亨笑曰吾之山非子之谓也吾
山高不踰楹栋远不出庭户畚土以为崇累石以为奇
植松竹以为深莳花药以为幽凿池架轩傍映侧带以
卷二十一 第 30a 页 WYG1261-0603c.png
益其胜趣而合以为吾燕閒之所支颐而观之隐然有
超出尘寰之意而无登陟之劳盖吾之所为者寓也子
之所论者迹也迹故有穷而寓则无穷故吾山非子之
谓也吾闻汝亨先祖石泉翁以才能著永乐宣德间与
二沈埒而尤妙于丹青林泉人物片纸尺素至于今人
宝藏之累石以为山与施诸绘画皆寓也然则汝亨之
于是其得之远矣敛乾坤于壶中脱城市之烦嚣招浮
休挟洪崖而与之逍遥嵩与华与泰岱与方壶蓬瀛玄
卷二十一 第 30b 页 WYG1261-0603d.png
圃与惟所适而皆可而又何论夫区区一耳目所接之
间哉汝亨欣然曰是足以贲吾山矣乃请书其说出文
梓材手刻以为记
   竹泉记
杜君以芳家城市而志在山林于声利泊如也而尤爱
清泉与修竹境与心会辄流连徘徊移日不能去顾世
业轩岐以活人为事老癃羸瘠候其门者无虚日高门
贵家长舟巨榜越江湖而迎致者迹相接于途日出而
卷二十一 第 31a 页 WYG1261-0604a.png
应之至暮不得息一出或逾旬乃还虽欲流连徘徊一
日于其间不可得也有好事者知其然为凿地以潴水
舁美箭以遗之植之其傍累石以映之指而谓君曰此
亦竹泉也而奚山林为君顾而乐之举酒属客抚楹而
歌曰绿竹之猗猗荫彼清渠昔不可望兮今在吾庐吾
与尔好兮终吾生以无渝于是众起而欢曰竹与泉既
君有矣宜呼为竹泉君君亦受之不辞以称于缙绅缙
绅咸乐而诗之则以告于予俾为之记吾观天下之物
卷二十一 第 31b 页 WYG1261-0604b.png
无小大皆必当其分而后乃得而有之丹崖翠壁之间
清流曲涧之侧樵童野夫荷担操斤终日游而不知其
趣岩廊通显之士乃或望终南而怅人事之违何者非
其分也是故角而驰者齿无上翼而飞者两其足食有
熊掌者不可以兼鱼士之出而縻于时则山林之乐有
不得而专之矣有如以芳韬光潜馨远迹朝著韩伯休
陶弘景之徒也徒以术在生人酬对靡间则虽其所甚
乐若樵童野夫日游而不知者亦不能以自遂焉至假
卷二十一 第 32a 页 WYG1261-0604c.png
人力经营以移易其耳目陶冶其性灵以慰其所不能
忘者而士大夫且侈而歌之于此见古之至人为不可
及而婴情轩冕往不知归者其视此又何如哉予也山
林之士也知物之不可兼而且出焉未有裨于人而凛
乎其有之失也故于以芳事深有感焉遂书以复之而
并以自励
   无锡华氏义庄记
华氏义庄者为其远祖孝子祠堂及其族人而作也孝
卷二十一 第 32b 页 WYG1261-0604d.png
子故有祠在其乡惠山第二泉之东岁久颓废成化间
其三十二世孙晞颜尝一新之庙貌虽存而仪式未立
祭祀弗继族人聚祠下者数百家有富有贫亦未有以
合也三十三世孙守吉乃与其子燠等谋仿古义庄遗
意割常稔之田五百亩籍记于官推族人之贤者一人
递掌之收其租入以充岁时祭享修葺之费因其赢馀
以赡族党之贫不给者事具未上而守吉卒燠乃与其
弟煇爟勋及兄子谨等早夜经画思永厥图以成先志
卷二十一 第 33a 页 WYG1261-0605a.png
既定乃使煇走阙下以闻孝宗皇帝览而嘉之下有司
悉从其所请时弘治甲子某月日也燠既得请遂率诸
弟大修孝子祠籍田亩卜庄居立条约一如其父遗命
七月祠成明年八月义庄成乃使其子诰以书走松属
予记未成而燠卒又六年煇为申前请始克述而记之
嗟乎天之厚善人也至矣人自不为善天固未尝忘之
啬于身必丰其子孙晦于今必彰于其后人以其旦暮
之心责于天而不得因以天为无知而岂天之意邪孝
卷二十一 第 33b 页 WYG1261-0605b.png
子以髫龀之年承亲之命守之终身至废人道之常而
终不忍易用能感其国人庙食千祀子孙绵衍历久而
不衰晞颜以来益炽以大至于守吉又能推广慈爱隆
及本支以为此举而其子若孙克成厥志著之金石以
垂则于无穷推孝子之心固不为其有今日而寻源探
本夫亦岂偶然也哉孝义庄之制始宋吴奎而盛于范
文正其后东阳陈德高近世阁老义兴徐文靖皆尝为
之然至于身殁而如存阅数百年而不坠言于天下而
卷二十一 第 34a 页 WYG1261-0605c.png
皆知者惟范氏而已岂非公忠孝大节有以格于天通
于神明而子孙实有所凭籍如所谓国于天地有与立
者哉若华氏德业功名固不敢望范公之盛而其先孝
子一念之诚天固有以与之矣继自今贤子贤孙守之
而不懈积之而愈宏则是庄也安知与天平之业不媲
美而并传乎诗不云乎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夫葺先祠
以严报本大孝也因而以赡其族人大义也孝以生义
义以成孝相为无穷而天之锡华氏也又岂有穷哉予
卷二十一 第 34b 页 WYG1261-0605d.png
因孝子之事而知天之厚善人者为可必又因守吉父
子而知其得于天者之未艾至原诗人之旨推不匮之义
则所以望其后者亦无穷也敢并以为记用永告于方
来庄居田亩及条约等列诸碑阴此不赘
   华氏敕命碑阴记
弘治十二年己未正月二十有五日诏封今贵州左参
政华昶父守庄为户科给事中母杨氏为孺人各赐敇
一通时昶官未半岁盖特恩也昶受命踰月以言事罢
卷二十一 第 35a 页 WYG1261-0606a.png
所居官调主南京太仆寺簿后十年以本寺丞出知广
东之韶州又三年而杨氏守庄相继殁殁两月而昶有
贵州之命明年及兄炳葬二亲于所居涂林之西原乃
植碑墓前录命词其上刻之以侈上恩昭先德而属清
记其阴惟华氏自其始祖宝以诚孝上通于天以能保
其后人原泉以来虽隐显不同并有令德以及于守庄
质任自天不事机械而恭俭一德终始不渝杨氏自龟
山先生讲道锡山云仍支分流庆兹土孺人载其世芳
卷二十一 第 35b 页 WYG1261-0606b.png
克配君子而孝敬俭勤动合典训用厚积厥嘉克成令
子扬于王庭以显受宠命是固非偶然者昶以言得调
自清要为冗员能安其官以举厥职遂陟方州绩用日
章以荐有今命而祗抑畏慎动归德其先人凡可以裨
吾君仁吾民以为显扬地者盖莫不用其至命词之刻
其一事也而昶之诚孝存焉忠荩形焉华氏之子孙登
兹丘顾瞻徘徊思其先所以获是者而益勉于忠孝以
永其令图则所谓光前人以裕后昆者独不在斯举哉
卷二十一 第 36a 页 WYG1261-0606c.png
昶举于乡与清为同年读书翰林为同官其践剔中外
休有令闻荷国宠灵以为其亲荣固清之所乐闻也敢
再拜稽首推本而敷张之用对扬天子之休命
   鹤坡记
名区胜境穹壤间随所在有之而骚人墨客寄兴幽奇
者多即以自况至于宦途旅辙冥感神游往往有未至
其地而先以知之者比其合也虽越千万里更数十年
若符契朝夕然此其故岂心思意料之所能及哉番禺
卷二十一 第 36b 页 WYG1261-0606d.png
何先生下第时客游阳江尝梦作诗有云随身出鹤随
步閒之句寤而异之而未暇徵其兆也既而有欲为先
生号拟议而未定夜梦一人曰子前诗已谶矣曷不曰
鹤坡而他求先生喜遂以自号而亦未暇徵其实也正
德庚午自南昌改教吾华亭览邑之图志则鹤坡在焉
废卷而叹曰梦之徵其在此乎始以其事语缙绅属为
之诗而请予记夫鹤江海皆有之而论其格以出华亭
者为上坡在邑东南百里海滨盖鹤之所出也鹤既以
卷二十一 第 37a 页 WYG1261-0607a.png
华亭为上故邑之胜多以鹤名而坡之称最古土人亦
谓之鹤窠先生家岭南去华亭几及万里非惟足迹所
未经固心思所不及也方梦作诗尚不知其有是号岂
知其地之在吾乡与身自历之也宦游南北二十年朋
友之称呼简札之题记盖不知其几矣至于是始合焉
而往日之兆始有所归着世言造物者善戏人又以为
得丧穷通事悉前定若此者其戏乎而朕兆之先形事
会之符合真若有默计而预料之者然则所谓前定者
卷二十一 第 37b 页 WYG1261-0607b.png
岂止人之所计得丧穷达之间而已哉吾闻鹤之寿以
千岁为期其贵下凤凰一等故诗家美其称为仙人骐
骥而国家命服之采章亦以是为首先生襟宇夷旷风
度洒落不役役于庆利固有鹤之韵焉而霜髯酡颜貌
亦维肖则其感是梦而有是号也夫岂偶然而其兆之
未徵者又何可以限量邪予故乐书之以示夫称先生
而不知其自者先生名海字朝宗弘治己酉贡士以乙
榜教沙县在南昌为左迁今为泉之同安谕盖昔人云
卷二十一 第 38a 页 WYG1261-0607c.png
自此升矣
   遗善堂名物记
予家在松城之西南古西湖之南涯先世自宋元来安
土力穑未尝他徙守分循理称于乡邻而先祖之名行
尤著西涯少师为之表墓所谓遗善处士者也先考可
閒学士无恙时尝一新所居追维先志拟作堂以宝善
名之及堂成少师为之题扁易以先祖之号是为遗善
之堂堂凡三间先祠在其东西偏小室曰芳兰以延宾
卷二十一 第 38b 页 WYG1261-0607d.png
客堂之后有楼五间西南皆稻田当夏秋时黄云绿浪
极目数十里因题曰观稼其东下瞰流渠小楼傍之楼
之初立有人遗以双鹤其后复有双鹤飞来驯扰不去
岁岁孳乳因名之曰来鹤循阶而下花竹隐翳俛而东
出石山峙焉曰小东山山皆古石多得之水际及土中
面山有堂曰东奥取柳龙城奥如也之义山之西南有
小茅茨碧梧覆之曰南亭予未得此地时尝梦游其处
赋诗一联名盖诗中字也东奥之左介植牡丹曰天香
卷二十一 第 39a 页 WYG1261-0608a.png
室右介芭蕉数本曰绿净轩天香之后东辟而轩曰静
观外临小池池北有亭傍列石峰映以文杏间以杂花
曰锦石池南面竹有亭曰碧寒亭后架池为梁俯观游
鯈曰鱼乐其间蔬茹之畦瓜果之区间错隐蔽颇为深
静宾客之辱斯堂者皆得以憩息焉既列其名物为十
二题求善吟者为之赋咏复私记其说如此使我后之
人获芘荫于斯者皆不可以忘所自云
  东奥一区在元为张万户园后居之者亦张氏弘
卷二十一 第 39b 页 WYG1261-0608b.png
  治壬戌冬将图归省念食指众故庐不能容汤君
  尧德言张氏鬻产不售价可五十千予谓太贱无
  成理明年丁内艰归以银六十两得之其后乃闻
  二弟亦尝图之卜筮皆吉而皆云不成谓若先有
  属者问之在先宜人殁后正汤君与予言时也岂
  事有前定汤君特发其端而鬼神所知固不系于
  此邪并记于此
   记周太仆遇贼事
卷二十一 第 40a 页 WYG1261-0608c.png
庚午冬宁都周公仪以云南按察副使迁山西行太仆
卿明年三月携妻子之官六月抵广平之威县谍报流
贼在曲周去县六十里方疑问间已至城下知县崔节
素无备贼遂入城公仪闻变麾妻子越墙避身留公馆
待之贼意其知县也从索马不得以刀背乱击且射之
一矢着右胁流血被地时知县已出走独典史曹安不
去公仪虽重伤犹正衣冠抱所赍诰敕坐堂上以死自
誓贼豗突前后恐胁百方或砺刃于阶不为动然势已
卷二十一 第 40b 页 WYG1261-0608d.png
危甚俄贼首有朱千户者至众始少戢朱视其伤㾗骇
且骂曰朝廷大官何人敢无礼即解其血衣手自束缚
邀至其寓所公仪不可曰我官人宁死官衙不死民居
也贼言我去后群小无知恐不测曹典史亦从傍为请
不得已从之贼置公仪楼上命其家具食饮遣人求善
药傅其创戒约其左右所以防卫之甚至明日将去犹
嘱曹典史使谨事之曰我不残此城以有此好官在也
公仪妻子既踰墙复缒城行十馀里有某秀才者迎归
卷二十一 第 41a 页 WYG1261-0609a.png
其家遂俱免于难始予闻公仪事而危之疑何以得生
今年冬公仪来京师始为道其详如此朱千户者名辅
本山东人公仪见其有善意因以义讽之贼叹息言为
刘瑾虐害发愤而为此非本心也又问瑾既诛何不改
行则曰罪大不可宥且无人为我处者公仪为予言贼
虽诡谲不足信然观其遇我宛转如此且自知罪大是
犹有畏心非悍然欲与朝廷抗者若处之有道不主故
常或可以不劳而定又言贼在城通夕酣饮喧閧无复
卷二十一 第 41b 页 WYG1261-0609b.png
部伍若乘其醉昏屠之可以立尽惜一时无人后乃闻
是夕果有忿其奸污杀之卧内者使人皆若此贼岂足
灭也贼去不半日而官军至急追之可以尽杀从容至
明日远矣语至此扼腕久之公仪既被伤力不能进道
却回临清就医药上疏乞致仕养病皆不许未几擢湖
广按察使丁家艰归其来以服阕也公仪素沈静有守
闻变不乱临白刃而不屈职非守臣可以不死然其不
死乃出于义感非苟得全妻子出亡又适有衣冠家遇
卷二十一 第 42a 页 WYG1261-0609c.png
之不犯危辱凡此类若有阴相之者呜呼方变故仓卒
时章缝介胄死于疆场者多矣然有腼面目奉头鼠窜
者亦何止一人公仪固为彼而不为此使为此未必得
全得全未必其一家内外首尾明白可对人言如此也
士于斯二者其将何所处哉公仪论处盗欲不主故常
不尽其说谓乘醉屠贼真痛快矣然非城中人所办若
官军能料事间道星驰掩其不备事必有成不然贼去
后急追之纵不能尽杀清河以北可以不破人每言贼
卷二十一 第 42b 页 WYG1261-0609d.png
往在献县时单家桥已断欲渡不得我军无一人至者
使得从容济险在新桥镇疲困醉卧日高不能起官兵
已及而主帅以一纸追还其后遂猖獗不可制以为有
遗恨由今观之岂独单家桥哉岂独新桥镇哉公仪在
临清有述怀诗四首间以示予予恐读者不得其事之
详而以为寻常赋咏也为即其卷首书之而并及其谋
议如此呜呼若公仪者充其志略使当时任事其肯使
人论之而有遗憾哉
卷二十一 第 43a 页 WYG1261-0610a.png
   诵抑斋记
阁老京江靳公扁其燕休之斋曰诵抑予他日造焉公
指而谓之曰子盍为我记予退而思之抑之诗本卫之
武公自警而作盖三百篇之一尔公于书无所不读自
六经而下诸子百氏莫不举其要而掇其精发之文章
而措之事业矣而犹有取于是诗则公之意可知也乃
绎而为之记曰六经皆圣人之垂训也而其论学则曰
兴于诗为之说者曰诗本人情该物理其言近而易知
卷二十一 第 43b 页 WYG1261-0610b.png
而吟咏之间抑扬反覆其感人又易入故六经之教诗
为之先而学者于是经得效尤速若抑之一篇则又其
该综之全而感发之尤大者其为言自一身以及于万
事自威仪言语以至于谟谋政令之施自听言进德以
至于动物感人之要国家之所以理乱天命之所以去
留本末巨细罔不毕举而不愧屋漏之一言则又圣门
之至教正心诚意之极功也故说者谓非知圣贤之学
者不能作其曲折次第非笃志力行身履其地者不能
卷二十一 第 44a 页 WYG1261-0610c.png
知玩而味之信乎其若是也古之君子其学固无所不
知无所不能而其心之所存主身之所运用要必有独
得之妙而人不及知者以公之博大而终身讽咏不释
乎是诗又取而颜其斋室此其精神之相感义理之相
涵岂徒识其次第晓其曲折而已哉且公方以旧学佐
天子寄腹心之重握机秉衡临照四海苟非其本源之
地足以格神明而孚豚鱼经纶之蕴足以烛万几而周
庶物其好学不厌之心又足以集群言而包众善如诗
卷二十一 第 44b 页 WYG1261-0610d.png
之所云则亦何以及此而无以及此又何以信此诗之
笃而悦之深耶故谓公之学全有得于是诗则不可谓
其无所取而徒退托以为谦则亦非知公者也清之少
也尝幸陪公场屋之游比入词林又幸而获从公后熟
公之行业而仰其声光盖不后于诸人也故不让以承
公命异时石渠金马之英赞伊皋而颂申甫及公之事
尚有徵于斯文也
   十峰记
卷二十一 第 45a 页 WYG1261-0611a.png
天下之山皆起于西北而水会于东南东南吴分也而
松又吴之东南也故水于其地为至多山之所处不能
当其什一焉松之山不能当水之什一而其形皆特秀
于秀之中又有以名著者九焉水之名其著者尤多而
其大者曰泖泖之名亦有三焉故语松之胜曰九峰而
以三泖配之钱塘之西湖馀杭之天目苏之穹窿天平
石湖震泽相望于数百里间虽大小殊量高下异势而
鹤长凫短各有称焉殆未可以甲乙也富林曹氏居三
卷二十一 第 45b 页 WYG1261-0611b.png
泖之东九峰第四细林山之下世以衣冠诗礼望于其
乡至进士时和宪副时中兄弟者出而其名益大乡之
人因其自号称进士曰九峰先生宪副曰北山先生而
不名焉是其为州邑之胜又不止一水石林壑之间而
已也西台司务孚若于两先生为季弟少学于九峰而
卒业于北山自以居两贤兄之后而尝得从于众山之
间反观其身犹群垄之一支别出于烟岚云霭之馀而
回翔眷顾意未始相离也遂以十峰自号乡之人又称
卷二十一 第 46a 页 WYG1261-0611c.png
为十峰先生而不名焉予少与先生同游学又同举于
乡志相孚气相合也比观于京又同巷相邻近游从还
往无日而不与俱譬则岩栖之子谷隐之人日与山为
徒陟其崇深揽其秀异袭其烟云之辉润而咀其草木
之芳甘非止城郭之间徒仰而望之者比也方将藉以
为依止而先生以微疾遽浩然起怀山之兴予往留之
迎而谓予曰人呼我为十峰而不知吾峰之所以名也
子为我记其意吾携之以归有来问者以示之庶酬对
卷二十一 第 46b 页 WYG1261-0611d.png
之不烦斯子之惠也若子之说则吾不能从也于是酌
酒为先生别退援笔而书之又从而为之歌以明先生
之志歌曰九峰离列邦之纪兮袭九而十自君伊始兮
彼峙而凝我行靡底兮逍遥翱翔惟所止兮京尘冥濛
长途迤兮孰迟予归使予飧之不美兮溪藤亭亭屐两
齿兮今晨何晨复我里兮仰睇丹崖俯清泚兮长林回
风岩花纷委兮阳冈有苓涧有杞兮嗟彼尘区蠛蠓纷
纭何时已兮归兮归兮吾视子犹园绮兮
卷二十一 第 47a 页 WYG1261-0612a.png
   世庆堂记
孟子云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有世臣之谓也
为之说者以为乔木世臣皆故国所宜有然所以为故
国者则在此而不在彼也予尝即是而观于吾松其土
壤之大小不能当荆楚间之一邑而论其地望隐然出
畿甸诸州之上此岂独其生齿之蕃租入之富而已哉
盖自汉氏以来谷水亭林之鼎盛汴都而下朱钱卫柳
之迭兴数百千年门阀诗书相望不绝斯其为山水之
卷二十一 第 47b 页 WYG1261-0612b.png
光多矣其在于今则富林之曹亦其著者也曹氏之上
世相传出宋宝章待制文恭公豳文恭之先自闽徙温
其后又自温徙湖有曰富二翁者始家松江则湖之𣲖
也其源流远矣富二有孙曰楚旸者别号云樵尝从萧
山魏先生学先生器之传其子屏山老人廷献而家始
益大诸子皆贤而九峰时和定庵时中皆以文学登进
士第定庵官至按察副使清德雅望为乡人楷则而其
弟孚若及群子姓继登乡榜者又数人咸有名行称于
卷二十一 第 48a 页 WYG1261-0612c.png
士林松江虽信多名族若曹氏者指可以多屈哉屏山
尝作堂于所居名之曰世庆昭先德也中厄于火定庵
重作而仍其旧名属予为之记予及定庵游几三十年
又辱与孚若同乡举闻其世泽行谊为详而举酒称诗
登斯堂者亦屡矣乃不让而记之曰屏山所谓庆自一
家而言也以予而论非止其家乃一邦之庆也又非止
一邦乃天下之庆也使夫世之人隐而处者皆若云樵
与屏山修其身以教于家出而仕者皆若九峰与定庵
卷二十一 第 48b 页 WYG1261-0612d.png
有文章以达于政其老而归也又有以淑其乡人如是
而俗之不美化之不成天下之不治则亦未之有也然
则斯堂也其庆源之衍又可以世计而方限也哉请以
是书之堂壁以告于观风者富林镇名在佘山之阳细
林山之东麓中有八景名人皆赋之堂居镇中回环林
樾甚美其前绰楔郡表为双进士山林轩冕盖兼有之

   惇睦堂记
卷二十一 第 49a 页 WYG1261-0613a.png
惇睦堂者新安李一元氏与其从父兄弟聚居之室而
一元之所自名也李氏本唐宗姓始家田再徙居长
庆诸房竞爽望于新安而一元所与同居者凡七人可
谓盛矣一元既早自修饬以明经取科第恪居官守显
及其先人涉世以来见夫时之俗日趋于薄而忧及其
乡忧其乡以及其族而惧其家之不免也盖尝慨然叹
息以为天下之大非我所能为一乡之事亦有未易以
力致者澄源端本当自吾同室始于是以惇睦名其堂
卷二十一 第 49b 页 WYG1261-0613b.png
实取书五典五惇礼大司徒教民亲睦之意曰吾将以
是励吾身以率吾弟昆率吾弟昆以倡于同族庶几乎
相观而善去薄而归厚合疏而为亲无忝于先世之箕
裘以共成圣朝之美化也而谓予曰子其为我记庶族
之有徵也新安山水奇峻风气凝固自昔号多故家其
人大抵尚意气重门阀更数十世族居而不散丘坟第
宅有隋唐以来世守不易者李氏其一家也夫聚族而
居更数十世而不散丘坟第宅历千百年而不易苟非
卷二十一 第 50a 页 WYG1261-0613c.png
其重本源而笃恩义则亦何以及此而一元之意犹凛
乎薄俗之移人而坠其先德之为惧也则斯堂之名所
以望其兄弟宗族者何如而聚处于斯者宜何如其策
励而兴起也井田学校之制废而风俗之不古久矣然
天理民彝万古一日而豪杰之士盖未尝以薄自居缪
肜以不能正家自责而诸弟之求分者谢罪更为敦睦
范希文置义庄以赡宗族而流风美化及其乡人此吾
人所共知也仙李之柯条万无有分披如缪氏者而一
卷二十一 第 50b 页 WYG1261-0613d.png
元志业当不后于古人则惇睦之云又岂直揭之堂颜
而已哉一元之请记也谓未知所以求之之方与进之
之力夫求之之方君既已得之非徒知之而已若所以
进之则孰有要于此者此则予之所望于一元亦一元
所以请于予之意也
   固安县新城记
都城南百二十里有邑曰固安本汉广阳国之新城县
至隋易今名历唐宋至元常为州邑入国朝又百五十
卷二十一 第 51a 页 WYG1261-0614a.png
年而城池之守迄未尝备承平宴熙上下循习官寺民
居露立迥野若以为当然正德辛未群盗起山东转掠
河北邑尝被戕民始知惧上亦以廷臣议诏增筑郡县
之无城郭者而固安犹未有以应也乃乙亥六月御史
卢君雍按立其地慨然念之召知县王君宇图所以为
兴筑计宇曰此令之责也敢不共命以告其民民曰此
使君之生我也敢不尽力于是为之表蕝其方位剂量
其土物隐度其工费具为条画授王君俾经营之王既
卷二十一 第 51b 页 WYG1261-0614b.png
受事复言于朝得霸州及永清等县各以其众来助群
心欢趋版筑并作一唱百和无偷窳者起是岁七月至
明年四月而城成先甓其四门而为楼于其南北曰南
薰曰拱极东曰宁远西曰丰乐则以次第成之城周方
五里二百六十有九步高二十有二尺其上为女墙四
角仍为楼下广如高加二尺焉而杀其三之一以为上
濠周于城深广若干尺总役夫三千五十人食米二千
三十有五石木以株计者三千七百九十馀灰铁洎石
卷二十一 第 52a 页 WYG1261-0614c.png
炭以斤计者十五万八千一百有六十凡木炭灰铁费
公帑银七百两有奇米则民间义助馀一无扰焉民居
当城表者迁之蔬茹林木之当门术者启之而更赋以
其旁之隙地辟马厂中为通衢而以其地益迁者徙预
备仓于城中而给民以其故址如其数应迁者皆优与
资给民忘劳焉于是邑教论胡君士元训导某某诸生
张让王谧于崇礼等相顾而言曰天下之事惟有备则
可以无患故重关击柝实于豫取之然而备之豫不知
卷二十一 第 52b 页 WYG1261-0614d.png
者恒指以为迂或反以生怨患至而为备则又苦于无
及人之情喜逸而恶劳而自私者幸其事之不在已此
世之所以多祸乱也固安之为县馀二千年中更变故
亦多矣而防畛之阔略如此以有往年之祸非不知与
自私者之说有以误之与惩其误而为之备舍我逸而
亲彼劳不私其一身而为来者无穷之虑御史君之志
大矣而以身任责不避嫌怨成一方之保障于数月之
间使此邦之民子子孙孙得安枕而卧者皆王君之功
卷二十一 第 53a 页 WYG1261-0615a.png
也而何可忘之乃相与具书走京师请纪其事刻之石
以告来者御史名雍字师邵苏之吴县人正德辛未进
士详慎而敏遇事优为不动声色城其一事也王君西
安乡贡士当官举职在蜀之仁寿已有声城成遂入判
天府享途在前其可称述不止此县丞刘璿张经主簿
王庆典史张纶等赞襄左右与有劳焉法皆得联书速
予文者嗣令孙君璁毕生惟义实来致君命其意有足
尚者呜呼其相与勉之以无废前人之功哉
卷二十一 第 53b 页 WYG1261-0615b.png
   行人司题名记
行人司题名倡自仰君世用既而迁去然更代不一尘
卧石匠氏所几二十有年矣及谢君弘谟始缵兴若事
杨给事中士宜尝为之请记未就而君复迁去戴君丝
材夏君公谨又取其未尽刻与后至者刻之为续题名
既成以朱君大武来申前请以终谢君之事行人古者
掌宾客使命之官其名见于周礼春秋之世郑以公孙
子羽为之其人之贤乃与子产并列吴之札鲁之叔弓
卷二十一 第 54a 页 WYG1261-0615c.png
齐之高子皆国之选也而结驷联轸交骛于中原则是
官之重可知也两汉及唐为大鸿胪之属及宋而为诸
使臣走马承受之任则微矣皇明以六典建官参之近
制以宾客𨽻鸿胪而立行人司专使命之职凡国有大
诏令若亲藩外夷封建吊祭及有所谕告巡督则承之
以行非是皆不得遣焉又定制司正副而下皆以进士
为之非是人不得以与列给事中御史若省郎或外台
佥佐阙则取诸其中盖秩虽下而选甚高禄虽微而任
卷二十一 第 54b 页 WYG1261-0615d.png
则重今日之行人真成周盛时之行人矣官府之有题
名虽以识履历要实有鉴戒存焉行人之职重于周轻
于近代至我朝而复古岂徒以其名哉孔子曰行已有
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又曰诵诗三百授之
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夫谓之
专对谓之不辱圣人之论则使之体也春秋列国之用
人则使之式也方今天下一家四海一君威灵所加荒
外裔夷奔走恭命为行人者凭轺轩乘康庄雍容以临
卷二十一 第 55a 页 WYG1261-0616a.png
之则夫宣上德而达下情尊主威而重国体者岂无其
道哉谢君始刻自南京吏部尚书黄公宗载至太常少
卿李君阳春止二百六十有七人续题者武冈州守唐
君荣而下又一百五十有三人尚论前修斯亦足以观
矣嗣而兴者其殆有思乎踵傒季之芳尘超国侨而先
驾以无忝宣尼之训使将来永有述焉则三君者之志
不孤而庶几我国家稽古命官之意矣
 
卷二十一 第 55b 页 WYG1261-0616b.png
 
 
 
 
 
 
 
 东江家藏集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