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1228-054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苏平仲文集卷二    明 苏伯衡 撰
  杂著
   分野论
分野之说其传也远而周礼春秋传始详焉春官保章
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
左氏内传曰参为晋星商主大火外传曰岁星所在则
我有周之分野也此分野之说见于周礼春秋传然也
卷二 第 1b 页 WYG1228-0545b.png
至汉地理志言分野乃为始详密谓秦为东井舆鬼之
分野魏为觜觿参之分野周为柳七星张韩为角亢氐
赵为昴毕燕为尾箕齐为危虚鲁为奎娄宋为房心卫
为营室东壁楚为轸翼吴为斗越为牵牛婺女而郑康
成则谓堪舆虽有郡国所入度非古数也今其分可言
者十二次之分也星纪吴越也玄枵齐也娵訾卫也降
娄鲁也大梁赵也实沈晋也鹑首秦也鹑火周也鹑尾
楚也寿星郑也大火宋也析木燕也观乎左氏谓荧惑
卷二 第 2a 页 WYG1228-0546a.png
守心宋景禳其咎实沈为祟晋侯受其殃郑氏谓分野
之妖祥主用客星彗孛之气以为象则验灾祥于星土
其法盖古有之不可诬也然而吴越之地南而星纪则
在丑齐之地东而玄枵则在子鲁之地亦东而降娄则
在戍东西南北往往相反而不相配是则诚为可疑者
杜预等注既莫能详而郑氏则谓国中之封域于星则
有分焉其书亡矣夫有其书而既亡此后人所以求其
说而不得自汉以下星官史家参之以度数毫分缕析
卷二 第 2b 页 WYG1228-0546b.png
各极其至而十二次分野相配之理卒莫有明言之者
嗟乎夫岂不以不足言而不言之欤唐天文志浮图一
行皆以河汉为言固已疏远及贾公彦辈乃援古昔受
封之日岁星所在之辰其国属焉以为證若然则三
之分野皆当不同而列国所属亦必有不同焉者矣尝试
论之分野视分星古不谓地也地有彼此之不齐而分
野在天则一定而不易以彼此不齐之地必欲求配于
在天十二次整然之分野其说之难通也固宜盖天有
卷二 第 3a 页 WYG1228-0546c.png
三垣紫微太微天市是也紫微太微皆将相辅佐之位
而天市下垣则列国星宿之所在其星东西二十有二
宋南海燕南东海徐吴越齐中山九河赵魏韩楚梁巴
蜀秦周晋河间河中曰分野者指列宿所属之分而言
也郑氏所谓星土者是也其国在此而星则在彼彼此
各不相配而其为象未尝不相属非地之在北者其分
野在天亦居北地之在南者其分野在天者亦居南也
列国之在天下彼此从衡之不齐犹犬牙然而欲以其
卷二 第 3b 页 WYG1228-0546d.png
地之不齐者求合乎在天之分野之整然者彼此之不
相配无足怪者甚者至以天之北极为天之首其体及
背故有吴北鲁东之差其惑甚矣易不云乎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水火木金土其形在地者也而天有其五星
焉所谓象者岂惟五星哉凡物莫不皆然矣故夫齐吴
燕宋韩楚周秦魏赵诸国之地地之形也而其星在天
象之谓也地有是形则天有是星天有是星则有是名
曰齐吴燕宋韩楚周秦魏赵列国者非后世有是名而
卷二 第 4a 页 WYG1228-0547a.png
举以为分野之名也何以知其然也徵诸东海南海九
河河间河中巴蜀中山有以知之也东海南海九河河
间河中巴蜀中山在天皆为列星而东海南海九河河
间河中非国中山巴蜀非若诸国之显也故曰地有是
形则天有是星而分野者指列星所属而言也或曰若
然则十二次之说将无所徵欤曰十有二次所以验天
运之度数日躔之次舍此盖古法而历家之所取證者
也因其度数次舍之所在而妖祥见焉则其所属之地
卷二 第 4b 页 WYG1228-0547b.png
从亦可徵矣抑分野之说岂专系于是哉
   问刑
或问曰圣人尚德不尚刑信欤曰信然则帝舜何为殛
鲧流共工放驩兜窜三苗周公何为戮蜚廉杀武庚致
辟管蔡孔子何为诛少正卯曰德其本也刑其末也是
故不得巳而后用刑初未尝以之专造天下也而圣人
至于无已而用刑也必本之以钦恤行之以哀矜钦恤
仁也哀矜恕也恕故不喜刻而致深也仁故不加之罪
卷二 第 5a 页 WYG1228-0547c.png
而求其死也是故圣人之刑不徒曰刑而曰义刑圣人
之杀不徒曰杀而曰义杀义者宜也在下者非不宜于
天理不宜于人情不见刑见杀也在上者非宜于天理
宜于人情不刑之杀之也宜于天理人情而后刑之杀
之虽刑之杀之而无愧焉不宜于天理人情而后见刑
见杀虽见刑见杀而不怨焉是故义杀举而天下莫不
畏威矣义刑施而天下莫不远罪矣帝舜在位所殛窜
流放者鲧共工驩兜三苗而已不闻他有所殛窜流放
卷二 第 5b 页 WYG1228-0547d.png
也周公相周所杀戮致辟者蜚廉武庚管蔡而已不闻
他有所杀戮致辟也孔子相鲁所诛者少正卯而巳不
闻他有所诛也盖德以刑而辅刑以德而去此所谓圣
人尚德而不尚刑也不尚刑体天也故曰天齐于民㑭
我一日不尚刑保国也故曰式敬尔由狱以长我王国
周道既衰判为十二折为七国而刑日非古矣至于秦
而极焉商鞅倡之李斯和之赵高从臾之吕政力行之
胡亥成就之有弃灰之刑有偶语之刑有腹诽之刑有
卷二 第 6a 页 WYG1228-0548a.png
督责之刑有相收同坐之刑有见知故纵之刑刑人半
于道上而尸积于市成陵自是以来有国家者耳目习熟谓刑不重奸慝不息也谓刑不重号令不行也谓刑
不重纪纲不存也谓刑不重远近不肃也故虽仁人之
议刑宁过于重虽仁君之用刑宁失于重往往以刑而
鼓其势以刑而作其威以刑而济其怒以刑而绳其下
甚者则以刑为嬉而庙堂之上郡邑之间朝夕之所务
无非刑者夫刑故圣人之所不废也曷尝以专造天下
卷二 第 6b 页 WYG1228-0548b.png
而后世奈何独尽心焉喜刻而致深加之罪而求其死
其刑其杀果义乎果非义乎果无愧乎果无怨乎曰然
则三代以上刑愈省而犯者愈寡三代以下刑愈繁而
犯者愈众何欤曰古之刑用必得其当无罪有罪生死
殊涂人心灼然知所好恶则安得不爱重其性命如泰
山也后之刑用不得其当有罪无罪同归于戮人心悯
然莫知所趍舍则安得不轻视其死生犹朝暮也是故
人之重性命于泰山而重犯法者由在上者视之重故
卷二 第 7a 页 WYG1228-0548c.png
亦自重也人之轻死生于朝暮而轻犯法者由在上者
视之轻故亦自轻也夫不此之思而戾戾焉有疾视其
臣民之心而惟恐其刑之不胜也前刀锯而后鼎镬左
鞭棰而右桎梏使无辜之徒骈首接迹以就死岂刑期
无刑之道哉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则人之善恶顾所以道
之者何如耳又安用多杀为且牛羊犬彘鸡豚鱼鳖人
资焉以养生者也其于人也异类圣人之杀之犹有所
卷二 第 7b 页 WYG1228-0548d.png
不忍也而用之必以礼焉杀之必以时焉何至为民父
母视其同类曾牛羊犬彘鸡豚鱼鳖之不若而忍于旦
旦劓之刖之诛之夷之也虽能使人屏气股慄不能自
必其性命而于国脉亦已伤矣兽穷则噬鸟穷则攫况
于人乎或者不堪其毒而群起恣肆以决性命于斯须
不识能尽诛之否也昔人有云刑以势行其滥也甚势
以刑张其亡也速故嬴秦以刑惧天下传国二世成周
刑措不用历年八百此往事之验也自古有国者其于
卷二 第 8a 页 WYG1228-0549a.png
社稷之灵长则皆欲同周之历其于刑之轻用则不免
效秦之尤此吾每观前史未尝不叹其何心也曰然则
如之何而用刑曰明德义以训之谨好尚以仪之旌善
良以劝之申命令以敕之而犹有不率不悛者焉于是
择其尤无赖者诛一以儆百是之谓张其势以德不以
刑用其刑以义不以势
   兰雪轩铭(并序/)
天台陈庭学给事仪曹虽在繁剧而意度闲雅间则退
卷二 第 8b 页 WYG1228-0549b.png
休一室取诗书而咏歌焉因扁其居曰兰雪夫生于深
林者兰也而其芳无远不闻雨于穷冬者雪也而其白
垢莫能滓故闻兰之芳者悠然而心神清挹雪之白者
凛然而毛发竦人之于兰未有不爱之而于雪未有不
畏之者也人之生斯世也行不脩而善名无称节不立
而随俗雅化不足起人之爱慕畏敬殆二物之不若矣
大抵善学者往往会万物之理以为一已之用是故乔
梓俯仰观之而明父子之道棣萼相承见之而得兄弟
卷二 第 9a 页 WYG1228-0549c.png
之情于风激雷厉而相益之义以著于日昳月盈而持
满之方以寓于松柏而识固穷之节于履霜而知防微
之戒凡若此者未易以殚述也古人之观物如此则庭
学之于兰雪也夫岂徒哉因其请为著铭曰
有兰菲非有雪霙霙伊谁取之以为轩名洵美陈生式
燕以安匪物之玩惟德是观莫馨匪兰莫洁匪雪馨故
不泯洁故不涅不泯不涅君子攸同匪玩乎物德焉是
崇和顺中积英华外溢清白自持势利莫移匪兰而馨
卷二 第 9b 页 WYG1228-0549d.png
匪雪而洁君子之风君子之节   全有堂箴
监察御史王君元辅以全有名其堂余知其有志于学
也因其请为作全有堂箴其辞曰
惟人之初出一而已焉及其至也为智为愚为狂为圣
不啻天之与渊其何以则然岂不由固有之性能全与
不能全乎于戏在我之天其孰能迁之奈何不勉以希
夫圣贤有如斲丧而不克奉以周旋则处斯堂犹将局
卷二 第 10a 页 WYG1228-0550a.png
蹐其将何以无愧于两者之间也
   桂衡孟平字箴
人之取则者三尺之衡权之设也有前有却物之悬者
有重有轻而凡铢两斤钧惟于衡焉是徵寡则低多则
昂不低不昂斯得其平夫然后民情以服莫之敢欺亦
莫之敢争而衡之所以平则由其无物我之情斯衡也
犹出于人之经营若夫人之具手足形也盖有自然之
衡与形俱生故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又曰天之经地
卷二 第 10b 页 WYG1228-0550b.png
之义民之行惟人日用之间虽不能无情而能若斯衡
之不用其情自一言一动以至于造次颠沛惟王道之
攸行惟天君之是听浩乎其无适莫也泊乎其无将迎
也荡乎其无偏党也澹乎其无爱憎也漠乎其不作聪
明也则事变之错出于吾前者虽轇轕而纵横吾之视
听何至不免于荧吾之酬酢何患不得其正而吾之于
践形也庶几其有径庭矣惟平惟衡我字我名天之与
我者恒恐弗克奉承而蚤夜以兢兢尔名尔字罔弗与
卷二 第 11a 页 WYG1228-0550c.png
余京余将致爱助之诚夫安得不以父师之训我者为
尔之丁宁
  表文
   代翰林院劝进表伏以缵百王之正统莫大乎宅尊得万国之驩心宜先
于建极盖惟体元而居正斯足应天而顺人是以高帝
开基甫四载而即位于汜水世祖兴复仅一年而践祚
于鄗南虽远略之不遑而丕称之是讲义有攸当道在
卷二 第 11b 页 WYG1228-0550d.png
随时(中谢/)钦惟躬膺历数之归德合乾坤之大玄符颛
握江左首平黄钺再麾浔阳遄定僣伪兼收于汉孽提
封奄奠于樊襄来享来庭南交广西陇蜀于疆于理左
濠泗右河淮含齿食毛者咸怀傒戴阻兵恃险者悉就
诛擒推圣人兼爱之心委上将专征之任义旗所指郡
帅之内附肩摩仁闻所孚连城之款降踵至盖师出以
律而民遂其生斯不战而屈人故大悦而归巳今则士
诚枭首于阙下会稽通籍于域中弓矢永櫜舆图载辟
卷二 第 12a 页 WYG1228-0551a.png
此皆二仪恊赞以申保佑之休百神效灵以开混一之
运丰功盛烈之著揆诸二帝则已多大宝鸿名之膺质
诸两汉则已晚是虽圣明谦让之节夫岂幽显仰望之
情臣念眷命不可久违讴歌难以固拒辄陈愚恳冒渎
宸严伏望仰体天心俯从人欲特颁明诏俾择良辰讲
其礼而正其名以其德而居其位则郊庙社稷万灵永
有所主华夏蛮貊亿载得以承事
   国子学贺登极表
卷二 第 12b 页 WYG1228-0551b.png
宝历在躬应千龄之上圣瑶图启运得百姓之驩心临
御云初讴歌为盛(中贺/)钦惟聪明天纵刚健日新仗尺
剑以定群雄道符汉祖历一纪而成大业功迈唐宗陶
匏茧栗以藏祀而上帝时歆诗书礼乐以造士而下民
祗若风行雷动敷治象于多方春育海涵播仁声于庶
类仰正统之诞绍知景命之永延凡在生成罔不庆赖
臣等获观钜典幸际昌期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致治
恭陈于善颂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敷言愿赞于成能
卷二 第 13a 页 WYG1228-0551c.png
   代翰林院贺登极表
皇穹垂佑诞锡贞符哲后挺生丕承正统中外永赖臣
庶均驩(中贺/)钦惟匹马渡江六龙御极大明建国八綖
咸囿于照临洪武纪元九域同归于戡定于昭骏烈有
赫鸿猷臣等仰沐恩波叨居翰苑云从龙风从虎幸逢
千载之昌期河出图洛出书愿启万年之文运
   中书省贺平杭湖秀越表
伏以近悦远来率土归圣人之德南征北伐无敌为王
卷二 第 13b 页 WYG1228-0551d.png
者之师适瞻齐斧之特班遄见捷书之荐至群情胥庆
一统维期(中贺/)臣闻高帝开基载兴齐楚之役太宗启
运复加充窦之诛夫欲和众而安民则必兼弱而攻昧
事非得己兵不留行兹伏遇皇帝陛下智勇自天聪明
冠世廓清区宇番禺衣被乎恩光循抚遐荒道上供
其方物顾兹浙右尚阻华风爰致斯赫之威用副傒苏
之望收海阳以遏其冲要定秦邮以捣其腹心濠梁泗
水举若摧枯临淮寿春取如拾芥计益穷而负固地逾
卷二 第 14a 页 WYG1228-0552a.png
戚而偷生宸虑弥切于解悬戎车遂勤于再驾势成犄
角人效智能引翎义旗亲党之投戈恐后允怀仁䎹谋
臣之稽颡争先苕霅首平吴松继下齿钱唐于郡县登
会稽于版图昆山传檄而从距牙斯拔槜李摅诚而附
蕃屏悉空叛将就磔于藁街禁旅环攻其外郭兹虽天
眷实出庙谟歼厥渠魁伫看虞之不腊绥其士女幸睹
尧之授时臣等叨列星垣获观露布烟火万里式歌神
武之功干羽两阶永底文明之治
卷二 第 14b 页 WYG1228-0552b.png
   代秦王府官谢表
伏以诞膺景命开车书一统之基众建懿亲为宗社万
年之计兹肇开于土字遂董正于官寮(中谢/)臣历观夏
商以及周汉方其授茅土于子弟孰不任忠良为股肱
盖凡前后左右之人罔非吉士则得脩齐平治之术斯
为令王今神圣之膺图仰皇王而取则方立经陈纪之
始为宗子维城之规况秦国四封奄有关内而形势百
二在其域中府署之开傅相之设固将藩屏帝室岂惟
卷二 第 15a 页 WYG1228-0552c.png
保祐王躬宜得重臣以申器使臣等经文纬武才不及
于曹参博古通今学有惭于贾谊夫何侥倖乃辱甄收
兹盖伏遇覆载等乎乾坤将曲成于庶物高明齐乎日
月靡求备于一人斯朽钝之微踪亦叨尘于华选臣敢
不虔恭夙夜苟非唐尧虞舜之道焉敢陈祗遹训谟罔
俾河间东平之贤专其美
  谥册文
   懿祖谥册文(代陶安学士作/)
卷二 第 15b 页 WYG1228-0552d.png
维洪武元年岁次戊申正月壬申朔越四日乙亥孝曾
孙嗣皇帝臣再拜稽首上言伏以创业开基孝宜先于
追远祖功宗德礼莫大于正名盖由积善而累仁是致
以家而为国考文于古进谥在今伏惟皇曾祖考府君
性赋慈仁志存谨厚克勤克俭脩身永念于贻谋无党
无偏履道每期于垂裕昔陶唐上崇于少皞而周武追
王于古公思水木之有本源履霜露而怀惕谓多仪
备物未足尽于孝心惟显号鸿名乃克符于礼典作庙
卷二 第 16a 页 WYG1228-0553a.png
有奕镂玉惟荣谨奉册宝上尊号曰恒皇帝庙号懿祖
陟降有临神明如在继志述事敢云有道之曾孙启土
建邦永赖在天之列祖谨言
   懿祖妣谥册文
维洪武元年岁次戊申正月壬申朔越四日乙亥孝曾
孙嗣皇帝臣再拜稽首上言伏以人之大伦正始必由
于内治国之盛典报本莫大于尊亲惟今日之光华皆
重闱之积累严脩祼享敬上徽称伏惟皇曾祖妣坤道
卷二 第 16b 页 WYG1228-0553b.png
顺承壸仪雍穆俭遵浣濯德音夙著于宗姻礼备温恭
庆系远延于孙子实由中助丕显前闻惟种德于百年
之先故食报于数世之后遂令眇质获履至尊爰考茜
章式崇谥册谨奉册宝上尊号曰恒皇后诞受帝祉永
膺令名重翟袆衣莫遂生荣之愿关雎麟趾尚祈阴相
之功谨言  制诰
   代詹学士封靖西王制
卷二 第 17a 页 WYG1228-0553c.png
朕惟窦融保五郡而事汉式彰推载之忱李绩举十州
以归唐益著忠贞之节在当时之宠遇越常典以褒嘉
眷尔外藩忠于内附为绩既懋其报宜丰具位某曩在
北朝属为近戚任维城之重寄乃胙土于遐陬抚御合
宜官府各脩其职业恩威并著部落咸赖以安全兹朕
诞开鸿业之初惟尔灼知历数之在审于去就率先遣
使而来庭籍其土疆不待兴师以及境知同马援之识
真主义等箕子之归成周是用颁新命以示恩仍旧封
卷二 第 17b 页 WYG1228-0553d.png
而授任庶使守其祭祀岂惟保兹民人于戏锡爵疏封
不忘诚服之意柔远能迩实切宠绥之心尚思对扬益
崇忠荩可授光禄大夫靖西王仍给金印俾其子孙世
世承袭   梅思礼授大都府副使制
建庶官以临万国任莫重于本兵掌邦政而统六师选
必先于硕辅具官梅思礼材资骁勇器量雄深胸襟韬
略之奇被服诗书之雅早登华贯作镇藩翰保境安民
卷二 第 18a 页 WYG1228-0554a.png
待四方之底定提疆籍户爰一旦而来归明炳几先忠
于内附盖去留灼知乎天命肆危疑克断以人谋辞项
从刘知同曲逆舍嚣去述识拟伏波凡我师徒束兵而
下淮甸暨其士女按堵有如泰山靖言思之厥功懋矣
是用擢居宥密俾赞枢机匪彰效顺之勤式示输诚之
劝于戏立非常之功则有非常之赏既肇锡以殊恩奋
国士之报以酬国士之知益图收于显效可授
   潘兴祖授飞熊卫指挥使诰
卷二 第 18b 页 WYG1228-0554b.png
环卫之司实居左右勋旧是任用表勤劳具官某直而
能容刚而不挠方渡江之伊始即杖策而来归奋前驱
而擢彼南征列中坚而保兹东土奔走禦侮盖无战而
不从艰难备尝斯有功而必录戎旃再典奖命荐膺绰
有休声既克副于望实诞加峻秩庶足展其威名督骑
士总材官任良重矣训武经申兵法尔其勉之可授
   王弼授骁骑卫同知指挥诰
社稷之守必在于爪牙拱扈之臣视之犹心膂克兹膺
卷二 第 19a 页 WYG1228-0554c.png
选实难其人具官王弼沉静可嘉果敢无敌始列右广
继长千夫属櫜鞬而率先戎行时将十载闻鼓鼙而克
勤乃事勇冠一军儋爵之恩愈隆汗马之劳益著迨兹
升擢弥切倚毗带砺山河朕不遗于故旧功铭竹帛尔
式克于钦承可授
  颂赞   节妇黄氏旌门颂(并序/)
姑苏吴县之阊门里有旌门焉朝廷所以宠褒姚节妇
卷二 第 19b 页 WYG1228-0554d.png
者也节妇姓黄氏名妙清归姚氏为讳荣之妻生男女
各一人而荣以病卒荣卒时节妇年二十有九子文聪
才二岁贫甚力纺绩以俯育或劝其更嫁节妇曰夫死
不嫁妇人之常况有子可从何为而更嫁此足一移我
则匪人不听后十二年张士诚入据姑苏乱兵掠文聪
以去数从人问消息比二年不闻问或曰异日者有子
可无更嫁也今子俘矣无论死藉令生归亦不可望不
嫁将焉恃乎节妇曰我岂以子存子亡为去留者哉终
卷二 第 20a 页 WYG1228-0555a.png
不听又四年文聪始脱身来归节妇惊喜且泣曰姚氏
有后矣我死亦无憾后八年里𦒿列其状上于县若府
监察御史为察实以闻制下旌其门为节妇之门则洪
武七年春三月也今节妇且三十四年年巳六十
有三文聪惧无以侈上赐而昭示罔极闻伯衡尝簉属
太史氏介朱恪即金华山中求书其事勒诸乐石伯衡
惟唐虞三代之世其教既明其化既成其民俗之美至
于比屋可封当是之时旌其门闾表厥宅里犹不敢缓
卷二 第 20b 页 WYG1228-0555b.png
然则所谓树之风声使民益劝于善虽唐虞三代之圣
人犹不能不以之为务也况当世降俗漓之后有天下
者不善其善以为劝奚可哉皇帝受天景命君临万邦
凡有系于风化者辄加表异盖以此也而姚荣妻黄以
贞节著闻蒙被宠褒如此是犹唐虞三代之民加唐虞
三代之令典矣远近闻之其谁不感慕而兴起此所谓
赏一而劝百者也不其休哉不其休哉夫推明圣意而
播诸声诗者史氏之职也因不辞而为之颂颂曰
卷二 第 21a 页 WYG1228-0555c.png
天眷圣神民君民师匪曰治民亦欲迪之圣神奉天式
民则阴握化权作新万国褒嘉节义锡以旌书风行
而表孰不奔趋非有馆辖自率规矩四维既张五伦攸
叙吴县有妇姚妻氏黄年二十九良人遽亡储无儋石
室若悬罄母子茕茕相依为命霜风凄其落月照帷间
关机杼影与形随人或怜之劝之他适胡乃茹荼有荠
如蜜慷慨自誓辞与涕俱何以人焉而犬彘如我不即
死我志靡他我下从夫我子如何子未成童掠于乱兵
卷二 第 21b 页 WYG1228-0555d.png
倚闾而望寒暑再更佥曰已矣安知非死无子焉恃不
嫁奚俟妇曰咈哉何言之卑我志可易太山可隳太山
可隳我志不易仰天一恸血泪雨集时既宁谧子亦生
还虽无甘旨志养攸全郡守御史交谓宜褒乃具封章
乃请于朝乃被纶音旌其闾里苦节之报庶其在是昔
视其门门则以席今过其门门有绰楔楔楔巍巍龙光
有耀匪尔之私俾世视效嗟臣事君犹妇从夫凡百在
位曷鉴曷图妇道不亏尚称圣意臣节殚竭有不宠异
卷二 第 22a 页 WYG1228-0556a.png
刻辞坚珉以昭鸿恩以扬清芬以诏后昆
   何遁山先生赞(并序/)
晋城何氏自唐会昌中讳晋者避兵来婺其后子孙遂
为婺人故吾婺之有何氏与安阳韩氏东莱吕氏实同
其盛衣冠奕世蔚为望宗皆所谓能世其家者也而于
我苏氏代有婚姻之好焉有若遁山先生伯衡生晚虽
不获拜其舄履然其素行清言盖尝闻之矣今观赵魏
公康里公之书读祭酒许君之文能无重老成人之思
卷二 第 22b 页 WYG1228-0556b.png
乎不揆未学辄系之以赞赞曰
退不绝俗进不同尘易之嘉遁先生其人况问学之该
博经术之精纯缵令绪于奕世备雅德于一身仕不择
禄而全委贽之义医以自诡而推及物之仁用能泽被
乎乡邻望重乎搢绅耸一郡之文献后百岁而益振慨
宰木其已拱孰仪刑之可亲此所以想高风于往日而
叹我生之不并辰也
   梦芝轩替(并序/)
卷二 第 23a 页 WYG1228-0556c.png
华川先生王祎生于至治壬戍十一月十有七日是年
先生大父南棱公年七十岁是日则公始生之旦也前
夕公梦芝产于所居之轩楣意者有异兆也祎乃生遂
告贺者佥曰先王梦祲之法不传焉请筮之遇离之贲
筮人占之曰离火也文也艮山也贲饰也岩岩者而有
蕃草木华采有耀火自下烛芝虽异卉伊草之族祎其
以文鸣乎王氏其复兴乎芝也其瑞乎故繇曰笃实而
辉光以绣于裳人文章也又曰利上行南国之祥饰为
卷二 第 23b 页 WYG1228-0556d.png
盖其门有伉家乃昌也公既得繇因名其轩曰梦芝所
以志也今天子定鼎金陵而先生遂以文学被遇由侍
礼郎三转而掌制翰林于是二百八十有八甲子矣然
则南棱公之梦岂非所谓有开必先也欤哉里生苏伯
衡追为之赞赞曰
恂恂硕人兮维德之行匪今则然兮曰自高曾有种必
穫兮无善不徵芝兆于梦兮而明发孝孙以生头角崭
然兮喤喤厥声于嗟芝兮又何必乎九茎厥既登崇兮
卷二 第 24a 页 WYG1228-0557a.png
天下文明猗与休哉兮匪家之祥维国之祯
   宗忠简公画像赞
公之力足以旋乾而转坤公之功足以却敌而安夏始
以一言能返北旆而南还后以二十四疏不能回南辕
而北驾且留钥之任方切而巧言遽入于帝聪渡河之
志未酬而大星巳殒于中夜何人之于公则知媢嫉而
天之于公则不知假借此有志之士百世之下所以想
英风而激昂拜遗像而悲吒也
卷二 第 24b 页 WYG1228-0557b.png
   殿撰王公画像赞(并序/)
公姓王氏其先浮光人自浮光徙闽自闽徙温至公九
世矣公宋皇祐贤良儒志先生六世孙也讳益大字居
安累举进士不合于有司开庆中献平戎十二策擢国
史编校历三省枢密院主事中书门下省录事判大医
院主管崇道观丞相陈宜中荐授右文殿脩撰德祐失
国执节不仕以寿终于家其子与仕元以乐清县尹致
仕推恩赠公(阙/) 郎同知瑞安州事江浙提举陈先生
卷二 第 25a 页 WYG1228-0557c.png
旅实铭公墓额则太常博士柳先生贯篆焉伯衡获从
乐清君之孙渊瞻拜遗像而诵铭文谨摭其槩而述赞

有卓其识有壮其猷志欲吞乎戎狄策爰献于冕旒无
适不宜无试不效章交荐于广堂位历践乎华要宋鼎
既移拂袖来归酌东海以乐饮慕西山之采生气凛
然遗像斯在虽去今已邈悠可想见其风采
   虞文靖公真赞(并序/)
卷二 第 25b 页 WYG1228-0557d.png
故蜀国文靖虞公以硕学雄文际遇文皇帝师表海内
伯衡每诵其文未尝不想见其人兹幸从危翰林素得
公遗像而拜焉既命工摹写遂为之替夫以公之盛德
岂后生小子所能形容而伯衡尤区区如此者盖不胜
夫仰止之私焉耳赞曰
生乎阀阅之门奋乎熙洽之辰接群儒之统绪焕一代
之人文终之消摇丘壑时止则止始之雍容台阁道信
乃信故能使人敬之若蓍蔡而于时仰之犹凤麟想闻
卷二 第 26a 页 WYG1228-0558a.png
其议论风采外至四夷退享乎荣名富贵十有八春曷
不观此褐衣角巾委蛇如山潇洒绝尘百世之士全德
之人虽仪刑其已远凛生气之如存九原傥可作也吾
敢辞执鞭之勤哉   太师韩国公画像赞
堂堂韩公秉国之成鸿业以定经费以盈群贤以进百
度以贞四夷以服品物以亨公初无作孰得而名天实
生之光辅大明天下之士睹其仪刑想其风采不谋同
卷二 第 26b 页 WYG1228-0558b.png
声曰汉萧何唐之玄龄功成而退不伐不矜衮衣朱舄
安享尊荣苍颜白发时游大廷其德日新其福日增天
子万寿共享太平
   谭君小像赞
堂堂乎果毅之姿卓卓乎雄深之略其材之奇由生长
湘潭衡岳其功之高以战斗瓯闽朔漠蔼轻裘缓带之
誉尝赋诗而横槊躬好贤下士之风每哺吐而发握时
方际乎盛明年未及乎矍铄吾将求之云台麟阁君安
卷二 第 27a 页 WYG1228-0558c.png
得抚松于丘壑也
   郑氏三老图赞(并序/)曩余见睢阳五老图于朱泽民所又从故相吴履斋之
孙琳见𦒿英图其人虽不出于一家其生虽不同于一
气想其以盛德高年参会于一时风采足以竦动朝野
雅望足以敦厚风俗可谓一代之盛美矣未尝不咨嗟
歆羡而慨夫生不并时以为恨也今郑氏兄弟三人伯
阳仲德高蹈远引于山林之中仲舒名成身退于倦游
卷二 第 27b 页 WYG1228-0558d.png
之日而并为一乡之达尊且其人出于一家其生同于
一气慈爱良悌蔼如也视睢阳洛社诸贤名位固不侔
而其为一代之盛美殆且过之矣而余也辱与之生同
时居同郡且尝获望其闾登其堂挹其光仪聆其绪论
此余观此图类曩时咨嗟歆羡有加焉而又自以为幸
焉抑闻之隆古盛时上有圣贤之君则习俗淳厚民多
寿考或上寿或中寿而夭阏者无之今伯阳兄弟以垂
白之年集处于麟溪之上虽天也亦惟国家仁厚之德
卷二 第 28a 页 WYG1228-0559a.png
涵煦之泽发祥隤祉其民无异隆古是以郑氏一门而
三老出焉然则三人者优游佚道之中安享子孙之养
而为太平之民奚必引年复尸之令行袒割馈酳之礼
加斯为蒙上之赐哉矧强健聪明三人者如一饮食起
居略不见衰惫态其福沛乎未艾也乡人士君子岁时
陈五豆六豆尊之长之于庠序之间观一家之庆而圣
朝之昌见焉则三老乃邦家之光岂止郑氏之人瑞云
尔哉其图之也固宜咨嗟歆美之不足赞以一辞以配
卷二 第 28b 页 WYG1228-0559b.png
寿朋之什区区之情有不容已者矣而况仲舒重有请
乎赞曰
番番三老惟郑之良既多受祉既寿且康亦既竞爽望
于一乡以我𦒿年际今盛世时和家给风清日美式相
告语无远具迩仰有松竹俯有泉流可以休息可以咏
游今我不乐亦又何求伯氏攸居仲氏来趋季从而后
襜如翼如左图右书其乐愉愉人孰无兄人孰无弟食
则同焬处则同宇老而益亲畴若郑氏此令兄弟岿然
卷二 第 29a 页 WYG1228-0559c.png
鼎立自天厚之扶我人极天既厚之又寿考之维国之
华匪宗之老曷不观此雪鬓霜髯威仪秩秩七县具瞻
岂惟七县一人其宪之
  策题
   国学公试策题八首
问为人君者莫贵于勤莫大于断莫难于信其臣周文
之日昃汉宣之励精秦皇之程书隋文之传餐同为能
勤也而或治或乱不同焉晋武之平吴宪宗之取蔡符
卷二 第 29b 页 WYG1228-0559d.png
坚之南伐宋文之北讨同为能断也而或兴或亡不同
焉秦穆之于孟明汉昭之于霍光燕哙之于子之德宗
之于卢杞同为能信其臣也而或安或危不同焉学者
之论事推其未至之理难为说而抵其巳往之迹易为
言请陈此十二君者其始何得何失而其后效相反以
备清问之及袭其所以成而改其所以败庶有取也
问能稼而能穑斯谓之良农能获而能烹斯谓之善猎
能开边而能安边斯谓之优于为国故汉收河北兵不
卷二 第 30a 页 WYG1228-0560a.png
再兴唐复河陇未尝出师今西蕃朔漠之地秦汉唐宋
之所不能有者我国家谈笑而悉取之矣伊欲使边鄙
宾服不敢南向而牧马洮陇幽蓟之民目不睹旗旐耳
不闻钲鼓而安于耕凿必有良策二三子其悉陈之
问井田也学校也礼乐也此王政之大者也为法虽不
同而先后尝相资颜渊问为邦而孔子则以四代之礼
乐语之滕文问为国而孟子则以三代之井田学校告
之然则此数者果可偏废欤夫为治未有不本于古而
卷二 第 30b 页 WYG1228-0560b.png
可行于今者也孔孟所言具在方册其设施之次第愿
推言之以闻于上
问羲和之典历后夔之典乐皋陶之典刑益之典鸟兽
弃之典稼穑皆守一职终其身焉近世仕者一人之身
而兼数官者有之一岁之内而历诸司者有之岂其人
皆贤于古人而措诸事业者无施不可欤将徒知计班
资之崇庳而耻于效一官欤抑拘于数易之制而材有
不得尽欤夫唐虞之时洪水方去天下可谓多事而当
卷二 第 31a 页 WYG1228-0560c.png
其时事无不治今四方大定非有难治之政而当世之
务往往废滞夫安其分而专其智能于一职与夫急于
进取而无常职其得失亦可见矣居今之势而欲复古
之道如之何其可也
问常衮之居相位也选举不自专一命已上皆付之定
法可谓尽公无私矣而贤愚有同滞之讥崔贻孙之居
相位也未一年除吏八百多其亲旧可谓出乎法制之
外矣而当时有得人之称后之宰相以常为法乎则涉
卷二 第 31b 页 WYG1228-0560d.png
于避嫌以崔为法乎则近于专权专权致威福下移之
谤避嫌失竭诚徇国之义而谓贤相为之乎夫古之贤
相孰有加于伊尹傅说周公召公者乎伊尹则敷求哲
人傅说则旁招俊乂周召则明扬俊民既不自以为嫌
而其君亦不以为疑是果何道欤为相不师伊傅周召
顾自处于常崔之间抑可不可欤请为之说
问在朝言朝在野言野在学校而言学校可乎有虞胄
子之教专之于后夔成周国子之教总之于乐正则乐
卷二 第 32a 页 WYG1228-0561a.png
岂非尤学士之所当重欤后世何以希阔而弗讲欤古
者兴师其出也受成于学其反也献俘献馘于学则兵
岂非亦学士之所当知欤后世何以忌讳而弗谈欤所
言者无非天人性命之理而指六艺为器之末所习者
无过记诵词章之间而视六德六行为空言后世之学
校果三代之学校欤夫何佻达城阙则其习至于今而
尚存成材就实则其人质诸古而有愧岂非学校仅以
著令而存其教养之法已疏欤然六馆三学之士或叩
卷二 第 32b 页 WYG1228-0561b.png
阍上书而挽留先生或倡明大义而不污僣伪或指斥
权臣而窜责不恤亦尝见之而君子以为盛事果何以
致之欤其岂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欤国家建首善之
地于京师二三子游焉息焉岂惟稽往行以自鉴择善
者以自从而已凡古法之当施于今与今日之所当务
者极陈之以脩举缺陋使教道兴而人材盛亦有司之
望也
问榖为六府之一农居八政之首是故为国先务未有
卷二 第 33a 页 WYG1228-0561c.png
或先于训农者也今天子每岁孟春躬耕籍田以率天
下之民郡县之长吏皆兼劝农之职重农亦云至矣是
宜事本业之徒什伯于逐末作之辈也而田地之间地
有遗力而民多游手何欤将尽驱之缘南亩欤则井地
之法未易复限田之制不可行何以给之不为之禁欤
则国家之调度一切取赡于有田之家不能无朘削之
病而操奇赢者顾安享厚利将见背本而趋末者滋众
品调消息之使农民无所伤而游民无所利其道何由
卷二 第 33b 页 WYG1228-0561d.png
可得而闻之乎
问商书曰事不师古匪说攸闻周书曰不于古训于何
其训是以夏商周之有天下其损益者有之而所因者
犹一曰董仲舒以谓质文有改制之名而无变道之实
者是也自秦人废古而先王维持天下之大经大法荡
然无复存焉者矣汉兴掇拾于煨烬之馀其岂无一二
为先王之旧然自秦迄今千五六百年时君世主初未
尝谆谆然取法之为务也而不害其为有天下有天下
卷二 第 34a 页 WYG1228-0562a.png
而最盛者莫过汉唐汉之法大抵袭秦唐之政一切因
隋而其治则皆几乎三王乃若新莽之复井田宇文周
之复六官可谓笃于师古者矣而无救于其昏乱败亡
何秦隋之制可以传远而先王之法度顾不可以垂宪
欤夫岂高帝之大度文帝之仁厚宣帝之励精太宗之
英武乃致治之资而莽之恶宇文之庸固自有取亡之
道欤将善复古者贵求其实而不贵慕其名在得其意
而不在泥其迹欤不然岂所谓世殊事异不相沿袭者
卷二 第 34b 页 WYG1228-0562b.png
不诬而商周之书乃虚言欤幸推明其故
 
 
 
 
 
 
 苏平仲文集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