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七
卷二十七 第 1a 页 WYG1228-047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清江文集卷二十七    明 贝琼 撰

  中都集

  东白轩记

  昔余侨居海昌之黄湾尝游百丈山将循龙湫而归天
黑失道宛转深林乱石间逐萤光而前足为之兀目为
之瞽遂抵野人之庐宿焉既而天鸡三号日车自海涛
中出起而览之六合之内可见毫发盖旦而东夕而西
卷二十七 第 1b 页 WYG1228-0472b.png
西则沦于地而万象俱晦既东则白矣古人从时作止
则向之所苦委身无人之境以触虎豹盍俟天之方旦
邪于是与客酌酒相庆且论世之否泰亦日之夜旦宜
即一日之近以求一世之远乎自周之迁历春秋战国
则既昏而白于汉自汉之亡历南北六朝则既昏而白
于唐五季大乱已极至宋始白而礼乐文物为近于古
宋自靖康而降偏安江左君子于此盖深伤之必有继
宋之白于既衰之后者越二百馀年大明肇兴四方万
卷二十七 第 2a 页 WYG1228-0472c.png
里莫不瞻其景气之新农夫野老相与讴歌田里以为
一时之快焉余既喜其言之符尝欲为说以著其无往
不复之理有不能已者属病未果而姚江虞玄佐氏有
读书之所题曰东白命其从子今监察御史鲁瞻来谒
记乃书以复之异时尚当相从江上观瀚海扶桑之胜
犹能为东白之赋是为记

  复古堂记

  梅川为馀姚之胜处士虞玄佐氏居焉凡自邑而往者
卷二十七 第 2b 页 WYG1228-0472d.png
逆折行数十里而山石林木皆古人民棋布星错务本
而不争多至百岁朝莫往来东阡西陌间熙熙然如无
怀葛天氏之徒则风俗古矣玄佐繇远祖永兴公以来
历三十七世而屿山之南犹号虞家域其室庐古衣服
古器皆古鼎匜无新制客有过其门者病其习之过于
野居之过于常窃非笑之以为不合于时也独乐之不
厌且名其堂曰复古日读古书其中鸿生硕士咸为赋
咏而又徵记于余乃告之曰孔子生春秋时往往伤今
卷二十七 第 3a 页 WYG1228-0473a.png
之不如古则春秋已非古矣矧距孔子二千馀年中国
胥沦于夷至变其嗜好变其语言贱朴素而尚奢靡先
王之法荡然无复存者可胜叹哉有能以复古为事岂
非性之独异乎人出于气习薰陶之外也然古今人不
相远以今观之则古之为古矣乌知古之不为今乎以
古观之则今之为今矣乌知今之不为古乎吾将通古
今而一之非有古也亦非有今也求其道而己矣道越
万古犹一日使吾之所言皆古人之言使吾之所行皆
卷二十七 第 3b 页 WYG1228-0473b.png
古人之行衣不必逢掖也冠不必章甫也其人犹古也
徒泥其往而诡于今忘其内而饰乎外曰是能好古而
不徇时者也余未之信焉呜呼方俗之益偷益伪尚幸
见若人于所不获见是知古之可复誓将往而从之以
咏有虞之音其为适何如耶姚江之上必有和余者于
是乎书洪武十年岁在丁已冬十月初吉欈李贝琼在
东轩写

  学古斋记

卷二十七 第 4a 页 WYG1228-0473c.png
  国子生桐川郭审言分教临淮也颜其读书之所曰学
古间过中都见余求文以记之余时承乏助教义不获
辞乃复之曰时非古而必学于古岂非有可因而不可
变欤周官曰学古入官是周不自为古也说命曰学于
古训是商不自为古也以今观之商周非不古盖创于
前者有尧舜焉有伏羲神农黄帝焉所谓开物成务者
也降于秦汉及唐恒以古之为固而病其难行繇是日
趋于便亦势之使然耳苟求其中正无弊恶可不以古
卷二十七 第 4b 页 WYG1228-0473d.png
人为法哉呜呼古之人吾不得而见矣其道则备于六
经故知几莫过于易辨事莫过于书理性莫过于诗正
行莫过于礼褒善贬恶莫过于春秋此皆发于古人之
蕴孔子定之为万世法炳焉与二曜齐明则学古者尽
力于此非无庄周虚无之宗申韩刻削之习苏张纵衡
之辨孙吴权变之术司马迁扬雄瑰丽之辞举不足以
为学者也余之昏愚怠惰既失于早岁今虽欲进则既
老而莫能及焉审言入官有日将以成诸已而施之人
卷二十七 第 5a 页 WYG1228-0474a.png
必习于一出一入之间上溯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之相
传无汨于诸说之烂熳庶几不坏其心术而徇乎一时
之好焉虽然圣人之学古也必本于信而敏以求之信
之不深求之不敏又何以知古之可学而极其所至乎
故反覆论之终举其要如此尚勖之哉是为记审言生
九岁丧父大父仲铭鞠之既长好学克自树立为能守
其业云洪武十年岁在丁己秋九月既望欈李贝琼记

  崇志斋记

卷二十七 第 5b 页 WYG1228-0474b.png
  王公之尊贲育之猛季孙之富举不足以挠吾中者盖
有不随气而衰不与时而变远则行而利乎物穷则晦
而乐其天此志之为大与天地相配欤孟子曰持其志易
曰高尚其志孔子曰匹夫不可夺志也而世之有志者
恒鲜所见者小而不见乎大所务者近而不务乎远奚
翅蛭螾自足于蹄涔孰知鲲鲸之纵于海鸴斯不出于
蓬蒿恶睹鸿鹄之翔乎天哉惟豪杰之士立乎万物之
表而本之以诚其进德也必果其成功也必锐圣贤事
卷二十七 第 6a 页 WYG1228-0474c.png
业莫不在我矣由是观之人品不同而所志亦异如此
然学者亦可甘心卑污苟贱之域而忽于高且远邪志
伊尹之所志则耻其君不为尧舜一夫不获若挞于市
亦伊尹也学颜子之所学则无伐善无施劳亦颜子也
君子岂强人之不能乎亦在为之而已余尝以是告人
特未见其能自厉者至一时好高而行或违之又无足
称焉今兵部尚书陈公彦铭颜其读书之所曰崇志不
远三百里求余记故举其说以复之且公由幕府一蹴
卷二十七 第 6b 页 WYG1228-0474d.png
至夏官其位既崇矣位之崇者实由崇志而致若余之
所以告公者不在于位而在于道德焉苟志于道德推
之所为将见事业无穷非显于一时而及乎百世非荣
乎一乡而施之天下此盖公之素志亦人之所深望也
于是乎书

  望云轩记

  唐司空狄公仁杰方为并州法曹也北登太行回望白
云孤飞曰吾亲舍其下徘徊久之而去国史遂书之以
卷二十七 第 7a 页 WYG1228-0475a.png
传于今余尝论之云之为物或往或来固无方也或起
或灭固无时也又奚待托之以寓吾思亲之意邪盖以
去亲数千里外欲见之而不得见者云耳云之所在亲
之所在乎是其眷眷不忘于旦莫即所见而发之殆非
因云而思也求之于诗见于风曰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又曰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此人子劳于行役而思其父
母也见于雅曰王事靡盬不遑将父又曰王事靡盬不
遑将母此先王遣使于外闵其情而代言之也由是观
卷二十七 第 7b 页 WYG1228-0475b.png
之有事君之公义有在己之私恩无公义非忠臣无私
恩非孝子二者虽不能兼而不可以相废者此狄公望
云之感实同于陟岵之诗人抑在上者亦能闵之也乎
后多兴起而慕效者又足以见千万人同一心千万世
同一时也永嘉鲍佑彦佶洪武八年繇国子生分教河
南之汤阴者三年而远离色养之久遂题其所寓之室
曰望云比过中都求余记以申其志故为之说如此虽
然彦信方奉诏回京师将见其为天子使持节玉门之
卷二十七 第 8a 页 WYG1228-0475c.png
西天山之北乘时树功如狄公之显于天下后世庶几
尽乎公义私恩忠孝于是而著矣余当一书再书非止
于如此而已尚勖之哉

  具庆堂记

  国子生四明之定海戴习者宋朝奉大夫埴之六世孙
也见余中都而告曰吾父年今四十有九母亦五十矣
耳聪目明过于少壮者而吾兄弟二人又同室而居如
春之和其心乐焉因名其堂曰具庆取楚茨诗人之语
卷二十七 第 8b 页 WYG1228-0475d.png
也敢以记请余尝论天下之乐系乎人者可必而出于
天者不可必可必者世之所恒有不可必者世之所不
恒有也孟子曰父母俱存兄弟无故非乐之出于天而
不可必者乎当四方无事之时求之于人而能有之者
已鲜况乎兵变之后方数千里或陨于矢石或夭于疾
疫饥饿父母俱存而无故益又鲜也习之处山海斗绝
之地不为矢石之所陨不为疾疫饥饿之所厄一门克
享耆艾以睹洪武太平之盛是符诗人之所谓具庆者
卷二十七 第 9a 页 WYG1228-0476a.png
矣呜呼君子三乐之一尤人情之同欲使有父而不及
事其母有母而不及事其父有父母在兄弟或离散分
处是皆不足于心又乌得而为乐也若习之具庆则既
足于心矣今分教相台三年将上京师受官而归也春
朝月夕奉其二亲帣韝鞠𦜕称觞为寿其乐又何如哉
此天也非人之所能致也余因而推其本矣易曰积善
之家必有馀庆初埴之事理宗也为将有仁义之称而
无虎暴狼残之惨好读书尝著六经讲义而鼠璞论深
卷二十七 第 9b 页 WYG1228-0476b.png
刺时之不辨名实者后忤丞相贾似道意遂斥之于外
以终然其所积者己厚而天之报之也亦必厚矣故习
有人所不可必之福岂不知其所自哉尚益绵延其庆
于无穷而大朝奉之世可也于是乎书习字原学通敏
好学早从吾友桂公彦良胡公舜咨游而人多推许云

  旅轩记

  余尝观乎逆旅之舍矣朝而至者夕往而更其次夕而
至者朝往而更其次以其奔走东西南北之途求庇于
卷二十七 第 10a 页 WYG1228-0476c.png
信宿之顷虽毁而莫之完缺而莫之补其势然也及观
巨家右族治第相高至废千金而风台月榭各据形势
宜若可久而不易者越数十年间或死或徙已非一姓
孰非逆旅耶凡居于是者奚翅朝夕之忽来忽往耶不
独是也天地亦大逆旅也万物之托于中其生也必有
尽其成也必有败或近而一时焉或远而一岁焉又其
远而一世焉由是论之皆旅而已有通其道者其几于
达欤友人陈生原秉谪居临淮五年以旅名其室且求
卷二十七 第 10b 页 WYG1228-0476d.png
余为记遂进而告之果以今为旅耶乌知向之非旅也
苟知向亦旅也则今可以忘吾旅矣其在楚也楚吾乡
也其在越也越吾乡也焉往而非主亦焉往而非旅虽
然原秉生于云间长于云间有恋恋不能忘者是固天
下之同情盍视古今之星驰飙逝暂而不常如此则视
临淮犹云间耳又焉能必于一方而不为旅哉尚因吾
言以广其志是为记

  清江文集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