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卷十一 第 1a 页 WYG1228-035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清江文集卷十一     明 贝琼 撰

  两峰集

  送王瑞庵序

  余读针经而知针之要不出于八穴曰公孙内关临泣
外关后溪中脉列缺照海八穴治證凡二百一十有三
而九针补泻之用由是行焉复参太乙飞腾之术其法
有八曰迎之于前以杀其势随之于后以解其结提而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1228-0358b.png
升之以补其不足按而抑之以损其有馀左之上引以
导阳右之下引以通阴虚之于中以生其气实之于内
以散其血二家之说实相表里皆本于岐伯雷公与黄
帝问答之书考之灵枢素问可见已通其术者金季则
有全真赵魔哥皇元则有丘长生真人真人以授窦文
贞公有所著标幽指迷二赋及玉龙歌龙髓经行于世
而赵魔哥之徒则有洞玄李公高山陈公再传至于王
通甫先生霍邱李清隐然皆不若文贞公之际遇世祖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1228-0358c.png
而大显于中朝也故四方学者咸称北窦若兰溪之镜
潭王公则出入其门二十馀年得为所传之的在当时
已有道南之叹逮镜潭之子瑞庵益精于术往往治人
之疾不啻大将统六师以剪小寇殆非一时众工之所
及于是南北之明针道克继文贞者独推王氏父子焉
呜呼人之死生制于天而针能通其逆顺屈者信之危
者安之虚者充之弱者强之寒者焕之则其死生之制
于天者且制于医矣抑非洞察脉络之表而不差豪芒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1228-0358d.png
乌能求其十全之效哉宜斯术之传千百而十一也瑞
庵之术虽受于其父而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必有斲轮
之巧者不可诬也今年春自越如吴王公贵人交谒于
门者无虚日适大明刘性初病寒留槜李因迎瑞庵治
之以俄顷之功起五年之疾故一方以为神人其从而
执弟子礼者非一瑞庵亦不靳于传盖将广北窦之学
于无穷而利人之心亦及于无穷也岁云暮矣浩然言
归因序以送之而能诗者咸系于后云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1228-0359a.png
  赠星学梅生序

  天下之士成于偶而败于奇通于开而厄于塞故卫青
才不过李广拔于奴而侯公孙弘德不过扬雄去牧豕
而相始之困而终之显如此信其不系于巧愚而系于
命也代之谈命者不精于五行妄称吉凶祸福以恐人
心而徼其利以私一己甲曰某日利乙曰不利彼曰某
人贵且富此曰贫而贱牙得牙失百不一中徒滋天下
之惑己余来殳山有梅君玉者踵门而求见盖精五行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1228-0359b.png
之术者其告人吉凶祸福咸可徵焉实贤而隐于卜筮
者也余虽不执于命益知其悬于天者不得而易也故
序而送之系之以诗曰

  我生之辰斗直于卯日直于己太白一星独守垣荧惑
南流会鹑尾利不及升斗位不登三公惟有文章吐奇
怪镂冰琢雪惭无功结柳谩为车何以送汝穷请君推
行年祝鸡愿学尸乡翁

  送嘉兴知事雨斋徐公上淮安推官府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1228-0359c.png
  治天下之事非一而事莫重于司刑唐胡元礼为少卿
欲杀一囚司丞李日知以为不可元礼曰吾不离刑曹
此囚必无生理日知曰吾不离刑曹此囚必无死法当
是时其事之曲真固不可辨而君子以为元礼之严不
如日知之恕焉吾从而考之舜典自象刑至于流赎各
有一定之法而继之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则司刑者
当以恕为本不可以严为事盖恕者德恒胜法严者法
恒胜德德恒胜法则无心于用刑庑心于用刑者惟听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1228-0359d.png
人之所犯法从而轻重之虽杀之而无怨法恒胜德则
有心于用刑有心于用刑者必以刑加人而不得其当
者众矣此胡李二公皆以至公行之而优劣之判不啻
霄壤如此世之刑官宜有所择而处之乎洪武四年春
正月三衢徐公雨斋由嘉兴府知事升淮安推官实材
选也余闻之喜而不寐盖雨斋读书而通律其掌簿书
四年上下称其文而无害则今专用刑之寄必能有日
知之恕而无元礼之严可以上副明天子恤刑之意而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1228-0360a.png
淮安小大之狱知其无冤矣其行也邑之大夫士咸赋
诗以饯之属余为之序于是乎书

  送才上人序

  天下之道无穷而欲穷无穷者贵乎积而已水积而深
山积而高人积而至于化是知学之不可苟也知学之
不可苟斯又不足乎已不足乎已则愈至而愈未至愈
精而愈未精闇者未睹一室之内泰然以为人之莫己
若也画而不复进盈而不复受其积小矣求至于道不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1228-0360b.png
亦远乎此吾所以为学者之大病窃欲勉焉而气质庸
下方其盛时不能有为以至老而无及已悲夫材公大
用学佛者也坚强而不倦纯一而不二初受易于宛平
荣先生后去而从紫微山之忠公本心本心悉以所得
于东湖定公者授之大用其所积于日月之久以穷性
海之穾者何如哉后紫山齐公主杭之兴福教寺即
举之俾主四方之宾客遂得汎交而博求凡贤于已者
必慕而师之而又欿然若不足将往参道公竺隐于苕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1228-0360c.png
霅之上来求一言以行乌得不重余之所感也乎抑尝
闻大雄氏之兴其法广被于中国而隋智者大师又阐
四教以法华为宗于是其入有门其趋有径所谓行必
先于知者盖儒佛道殊而功一如此反视坐而蕲悟如
瞽之于黑白聋之于清浊岂不易耶克知而行若吾竺
隐者隐然东南之秀五山称之诚百一而为收耳大用
幸与之同时就而正其是非毋盈毋画吾见其积知日
明积行日成不极于化不止也而浅之为儒足乎已而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1228-0360d.png
挟乎人者尚亦因彼而有所励也夫洪武四年秋八月
既望槜李贝琼序

  送刘性初归云间序

  宋苏文忠公序佛者惠勤诗且言欧阳子好士为天下
第一而一时庸人拔而显于世者或负于旦夕之顷不
待贵贱死生而然勤独始终不忘欧阳子没与人语及
辄泣下故书以传之呜呼知人之难古今所同岂惟欧
阳子哉而文忠公拳拳于勤言之者深著欧阳子所以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1228-0361a.png
待天下之士如此其厚而天下之士所以报之者如此
其薄特表勤之异于人人也今铁崖先生杨公位虽不
及欧阳子其好士之风则同尝言方今人物宜拔十而
得一由是不择其类苟有一才一艺者称之不置士以
此多出其门而忌前好胜之徒以怨报德者亦有之矣
最后识刘性初于羁旅中即以远器许之及其终也性
初哭之甚哀既与诸生葬之复自松江走二百里求余
为之传以备太史氏所录焉夫先生以文雄一代固不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1228-0361b.png
待传而知余尝先性初从于杭以觚墨相周旋者三十
年义不可辞且嘉性初亦欧阳子之惠勤也视彼负公
而变于未没之前者何如哉故历叙先生出处行事及
所著关于世教者悉书以贻之将来于性初之别也复
张之以序盖亦表其为人勇于义者如此犹文忠公称
勤之意也性初大名人父兄尝仕于元而能刮磨豪习
从师读书又事玉泉王公瑞庵学九针补泻法后遇神
师于海上尽授以丘长生所传之密语其术益精治人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1228-0361c.png
往往有十全之效三吴咸称之云洪武五年岁在壬子
冬十有一月初吉槜李贝琼序

  高丽宗主尚希古塔铭

  呜呼大雄氏之论性莫精于华严经八十一卷自晋叉
那尊者译之至唐武后时再译于贤首国师德宗龙飞
三译于清凉国师华严之教遂广被中国然代之信而
住住而行以至于悟者鲜矣凡大地有生咸具是性谓
之有而不囿于知觉谓之无而不沦于空虚其妙孰得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1228-0361d.png
以为喻哉由信而悟者吾慈峰妙辨大师高丽宗主希
古尚公其人焉按状师族姓浦尚其名希古其字槜李
人母尝梦僧乘白马入门遂娠师生有异质甫七岁母
授孝经一过即成诵不忘十岁好佛书十二岁见紫微
山惠力僧觉海白父母愿从受业父母听之祝发为沙
弥既长闻景岩福公住崇德之常乐因往参焉昼夜究
华严观福公悦其颖悟曰异日树教东南者必尚也及
侍福公于杭之高丽五年升座说经吐音如雷龙象大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1228-0362a.png
骇佥举为都讲天历戊辰领宣政院劄住常乐常乐自
福公之去寺废已久遂葺而新之学徒不远数百里而
至至元戊寅迁皋亭之崇先益阐其秘名闻于朝有旨
赐号慈峰妙辩大师阅七年退处禦溪别峰兰若至正
十年江浙行省太尉丞相尊其道遣使延之高丽特授
御制金襕袈裟及张士诚据姑苏累聘不应疾亟起索
笔书偈曰七十三年住世只为佛祖出气今朝打个散
场惊得虚空落地掷笔而逝二十二年秋九月乙卯也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1228-0362b.png
五山震悼冬十有一月辛酉荼毗于长平乡之石头里
异香载道会者二万馀人既而拾舍利千数颅齿舌本
洎所持珠百有二十坚踰金石悉不能燃石头里地三
夕有神光射天人以为师淳行之符云师一号杂花道
人嗣其法者曰学字古海住崇先曰滋字泽翁住西湖
之妙心曰慰字安谷住秀之招提曰灯字无传住青镇
之莲堂曰谨字节庵住魏镇之华严曰明字月江住南
山之法兴曰泽字云海住西湖之精进曰仁字静云住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1228-0362c.png
澉川之禅悦曰相字无见住常乐孙曰辙字万里住范
镇之常乐曰梓字南山住嘉禾之楞严南山一日持状
传太尉丞相命来乞铭诸塔故为次第其略如此师状
伟器宏勇于进道日转弥陀千声客至剧谈抵暮无倦
色探深抉閟非得于言语文字之浅陋者铭曰

  于维华严经传西国毗卢性海孰臻其极如云弥空如
月照川菩萨脩罗声闻人天一念内萌十界寻见不索
窈冥近而匪远匪远曷求惟性为门克信而行悟道之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1228-0362d.png
原伟哉尚公七龄有识长参景岩譬枵斯食升堂说经
吐音雷震龙象大骇济彼方沦十霜常乐栋宇轮奂继
迁皋亭卓锡箨涧帝赐嘉号厥闻日升毒龙在钵魔女
分灯特立物表王侯莫致七帙星流一夕云逝玉岑无
色兽号鸟悲公教不泯视吾铭诗



  清江文集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