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1219-030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九灵山房集卷五     元 戴良 撰
  山居稿第五
  记
   浦江县修

学记
浦江之在婺蕞尔县也而制宜有学治门之东南其学
在焉然岁久且坏比数十年虽屡加缮理而仅取苟完
无经久意今县大夫始至乃喟然兴叹谓学之所急惟
卷五 第 1b 页 WYG1219-0300b.png
田与庐今监县廉侯阿尼雅巴哈既尝归其侵疆矣顾兹
屋庐之圮压吾得辞其责哉遂与主簿刘侯师稷合谋
修治而俾教谕祝君应升宣其劳应升既受命即为礼
致治经之士张天锡吴实饬材徵工率先凡役而他有
籍于学者因皆相励而趋为之自殿庭门庑以逮泮池
论堂斋舍墙垣廪庾庖湢之属悉皆易弊为良有加于
昔始事至正辛卯之秋九月及冬十一月而成于是应
升暨学之耆硕方先生樗相与属笔于良以记其役良
卷五 第 2a 页 WYG1219-0301a.png
屡谢非其人不获命乃记之曰春秋之法凡一工役之
兴必备书以示讥盖所以重民力也若僖公之修泮宫
固亦尝用其民力矣考之于经乃不与南门诸役者并
存岂不以学校为有国之先务而僖公修之实为其所
当为哉为其所当为而不书虽谓见与于春秋可也呜
呼僖公不可作矣今县大夫之能若是不亦僖公之徒
欤然僖公之修泮宫也鲁人尝作泮水之诗以颂之先
儒孔氏发诗人之意不特谓僖公能修其宫又谓僖公
卷五 第 2b 页 WYG1219-0301b.png
能修其化是则所谓修者岂止乎栋宇之岧峣丹雘之
华鲜而已哉亦曰有政焉耳县大夫又当思所以图之
而无愧乎僖公可也泮水之诗其首章有曰思乐泮水
薄采其芹县大夫之嘉惠吾邑之士者至矣其二章有
曰载色载笑匪怒伊教吾邑之士尚于县大夫而重有
望焉县大夫大梁人名文质字彬祥姓萧氏以儒林郎
来为令官未几治三皇庙葺故所有书院月泉上寻兴
是役以嘉来学是可谓知为政者矣
卷五 第 3a 页 WYG1219-0301c.png
   黄氏归田记
诸暨东行六十里是为孝义乡为其乡之望者曰黄君
松松故儒家由科第居显宦者若干人而百年之乔木
尝盛矣及一旦衰松之孙某遂以愚騃尽废其先业至
以百金产仅易一醉饱富豪之家争为巧计图之而族
人之无赖者又从而鼓扇其间以故田凡八百馀亩屋
凡二百馀楹无一步一椽存者维扬栾侯来署州事行
视州境遂察知其弊一日召买产之家及某立庭下历
卷五 第 3b 页 WYG1219-0301d.png
以古者仁厚之化义礼之俗开陈之而且反躬念过至
于泣下众因俯伏首实告曰惟贤侯命是从至夜漏半
侯复列香炬对天誓众俾伸者右抑者左众又悦服当
右者右当左者左于是冒取者偿其业低直者益其金
金入则赎其质田之应期者曾不满一月不笞一人得
田如干亩屋如干楹归其家俾其母妻弟侄之散亡他
处者咸群居聚食如家之盛时侯犹虑其久而莫继也
益选宗亲之富而贤曰义曰镛者以掌出入之数而且
卷五 第 4a 页 WYG1219-0302a.png
经纪其家事于是义与镛及凡黄氏之族莫不德侯之
为愿得余文记之庶几永侯之德于无穷乃以张君辰
所序事介宋君时宪以请呜呼若侯者其贤于世吏远
矣盖自授田之法坏而兼并之俗兴富右豪强乘民之
愚以袭取其家业者有矣然民未甚病也迨夫听讼之
吏出焉考覈之不明剖决之靡中搆辞累岁而元奸宿
猾因舞手以规民而民始病矣世吏之不贤其重病民
多如此由是而言则为侯之民者虽不幸遭家之中变
卷五 第 4b 页 WYG1219-0302b.png
其亦庶乎无憾焉昔韩延寿守左冯翊时民有讼田者
延寿为之引咎自责其民深自悔悟愿以田相移终死
不敢争史书其事至于今传之侯之此举固史臣之所
取而后世之所宜传也其可记以永久者有不在余文

   自得其乐斋记
金华朱原良以自得其乐名所居之斋礼部尚书达布
哈公尝为书之间乞余言以记之余则复于君曰君之
卷五 第 5a 页 WYG1219-0302c.png
所乐可得而闻之乎凡世之可以快耳目娱心志者其
为物至夥昆崙之玉南海之珠涪水之金蜀之文绣象
犀虎豹之齿角皮革岂君之所乐也哉君曰非也此盖
世之人之所乐也重圭累组高牙大纛以至狐貉之裘瑚
琏之器万钟千驷之奉列鼎之食岂君之所乐也哉君
曰非也此盖世之人之所乐也然则君之所乐者可得
而知矣汤之盘禹之鼎岐阳之鼓岱山邹峄会稽之石
刻师旷之琴孔子之文章与夫汉魏隋唐之桓碑彝器
卷五 第 5b 页 WYG1219-0302d.png
铭诗记序下及古文篆籀分𨽻诸家之字书皆可喜可
玩而昔人之所以深乐之者也世人之所乐者非君之
所取则昔人之所取者必君之所甚乐也然昔人之乐
亦岂易哉君惟视世人之可乐者不一动其心乃能退
而获乐于斯彼世之人能致其乐矣而其不得兼焉者
独昔人之乐耳惟世之人不得兼然后君得以取之而
自得亦岂偶然也哉虽然余尝因君之乐以求夫圣贤
之所谓乐者矣圣贤之所乐者盖乐乎其内也非以其
卷五 第 6a 页 WYG1219-0303a.png
在外者言之也乐乎其内者道也则凡在外之物孰得
而加之哉斯乐也孔子得之颜渊继之颜渊没得之
鲜矣然则君之所得者其亦有得于此否乎苟得之人
且谓之有道之士矣君曰某不敏敢不敬蚤夜求从子
之教遂书其本末以为记
   乐善堂记
秉彝王君和阳人虽累岁崎岖戎马间然雅意不忘交
友尝于所寓辟堂日乐善以延天下之善士于是一时
卷五 第 6b 页 WYG1219-0303b.png
知名之彦咸喜从之游每风晨月夕则相与坐堂上或
谈性命道德之奥或论古今人事之得失民生之利害
或雅歌投壶弹棋击筑以尽其欢忻其所与游而最密
者如刘君伯温章君三益胡君仲申皆尝获登斯堂为
文以颂君之美君犹以为未足而复乞言于余余闻之
骇且愧焉鄙人于善无所闻君之所乐者乌得而知之
纵知之又岂能出于三君所言之外哉虽然三君之文
皆以乐乎在已之善言之也予则以为君之辟斯堂也
卷五 第 7a 页 WYG1219-0303c.png
固将以延天下之士矣则君之所乐者固乐乎天下之
善也而岂一已云乎哉请得而卒言之可乎夫世之所
以快耳目娱心志者其为类众矣而君子弗好之弗好
之则弗乐之君子之所乐者惟在乎天下之善也以天
下之善为可乐古之人有行之者矣叔向之在晋乐乎
鬷蔑之善而用之也鲍叔之在齐乐乎管仲之善而举
之也乐官属丞吏之善而进之者郑当时也乐两龚两
唐之善而奖之者何武也以至孔融之闻善必荐陆傪
卷五 第 7b 页 WYG1219-0303d.png
之乐善孜孜是皆以天下之善而乐之也天下之善一
也惟得其位则用之举之奖之进之荐之不得其位则
乐之而已今君犹未得乎其位者也以是为乐不亦宜
乎虽然君之乐乎天下之善者固将以成夫一己之善
也成夫一己之善则人之乐于君者亦多矣故君之出
入军旅非一日求其同列有陷其父母者矣有踣其妻
子者矣有锋镝其身者矣今君之父母既皆以令终而
其妻子则固自若也身之无恙则犹前日也此皆乐善
卷五 第 8a 页 WYG1219-0304a.png
之效也彼之不能以若是者盖以其所乐者富与贵耳
富贵之毒人也甚于鸩惟其乐之深也故其毒愈深猩
猩之乐于酒鱼之乐于饵彼岂知其为亡身之具哉由
是而言则君之贤于人亦远矣传曰人之彦圣其心好
之尚亦有利哉予敢以是为君庆君曰子言信矣虽然
某也不敢当不敢当则请书之壁间朝夕鉴观焉
   柳待制墓表碑阴记
先生没后之七年其友鸟伤黄公为著石表辞一通凡
卷五 第 8b 页 WYG1219-0304b.png
若干言良得而读之未尝不叹公之深于知先生也先
生家浦阳江之上自其先世颇能文而先府君以科第
显至先生遂以文擅于天下天下之士识与不识咸能
道其姓字虽武夫俗吏不通文义者亦争得先生之文
以为荣先生之见知于当世久矣然其所以知先生者
徒以其文尔而德之蕴于躬者人未必尽知之也今想
其温如春风肃如秋霜粲如云霞之卷舒凝如崖嶂之
森峭恢恢乎而有容也汪汪乎而莫测也澄澄乎而不
卷五 第 9a 页 WYG1219-0304c.png
可挠也以之正家而家齐以之莅官而官治盖将无所
施而不可然则先生之学岂直文而已哉呜呼先生已
矣其不可传之妙亦既与物而俱化矣自非石表之辞
历叙而铺张之后之人何自而知先生虽然非公之善
于形容又曷足以致是哉良故叹公之深于知先生也
世之以文求先生者视公为何如哉公少先生七岁而
其出游于耆老成人间乃皆与先生接及先生之历仕
中外也又未始不与之相先后是盖交友中之最亲且
卷五 第 9b 页 WYG1219-0304d.png
久者惟其交也久故知之深知之深故书之审公非有
私于先生也良犹记寒夕宿先生斋阁中先生拥衾语
良曰余之交友满天下然知我者莫若黄公我死必求
表其墓呜呼先生之有望于公至矣而公固有以慰先
生之望哉先生之子卣将刻公所著表辞于荆山之阡
良因书公之所以知先生者附见于碑阴世欲求先生
之为人更当有考于斯
   脩禊集后记
卷五 第 10a 页 WYG1219-0305a.png
右脩禊诗一卷予友宋先生景濂为之序呜呼景濂之
为此序不既至矣乎自晋以来序修禊者多矣其为古
今所共取莫若王右军然右军之言亦不过区区生死
之间惜时序之迭迁叹斯人之易老于以致其感慨之
情耳至于圣贤之大道则固未之有及也惟其莫及于
道也遂致晋之士习卒以不振清虚胜而礼法衰旷达
兴而名检废虽谢安之功业可尚孙绰之问学足称然
其雅好游谈耽嗜华藻亦不免于君子之所讥原其故
卷五 第 10b 页 WYG1219-0305b.png
右军岂得辞其责哉今景濂则不然惧斯道之不闻而
末俗之益媮也既以舞雩之咏勖之复以山阴之集戒
之终篇数语凛乎其可畏呜呼使晋诸人而闻此咸以
惜时叹老之心而为汲汲求道之举则当时士习宁有
不振者乎独恨景濂不生于彼时不得与之言又恨晋
诸人不生于今不及取衷景濂之论也虽然晋之诸人
亦既于道无闻矣则凡诸君之有闻于景濂者又可不
思所以自勉哉苟不以之而自勉则虽功业如谢安问
卷五 第 11a 页 WYG1219-0305c.png
学如孙绰亦非君子之所予况未必尔乎诸君于此惟
究心焉可也良也不敏然尝叨与斯会矣故于景濂之
言不能不有慨于其心申绎其意于末简盖所以勉诸
君而且以自勉焉尔
  序
   经筵录后序
经筵检讨郑君仲舒裒其所进劝讲之文若干篇为一
卷题之曰经筵录携归浦阳山中属良序之良以古之
卷五 第 11b 页 WYG1219-0305d.png
圣王虽有聪明敏达之资然至其成德则未尝不由学
而致是以高宗之在殷也三年弗言恭默思道其质亦
既美矣而傅说告之乃更勤勤讲学之勉载诸说命之
篇者不曰学于古训则曰惟敩学半不曰惟学逊志务
时敏则曰念终始典于学岂不以美质易得至道难闻
必也质美而学修然后所造为益深所积为益厚而圣
德之成有不期然而然矣岂惟高宗唐虞三代之君莫
不尽然故扬子曰学之为王者事久矣尧舜禹汤文武
卷五 第 12a 页 WYG1219-0306a.png
汲汲其已久矣斯言岂欺我哉然自周衰已来道术不
明为人君者莫知学先王之道以成其德为人臣者莫
知勉其君以学先王之道上下之间一皆卑近浅陋以
各趋所便其能卓然于当时者惟汉之文宣唐之太宗
耳然而此三君者亦不过以近美之质发为一代之治
至于为学则曾未之及故其所就仅有以贤于后世之
庸主若论唐虞三代之盛德则邈乎其远矣由是观之
帝王之圣否其不系于讲学之兴废哉今天子宽仁明
卷五 第 12b 页 WYG1219-0306b.png
睿天性自然践阼以来务遵节俭食菲而衣绨台卑而
囿小不溺情于便嬖不惑志于游畋可谓有不世出之
资矣然犹痛念汉唐失学之弊慨然欲上追唐虞三代
遐远之迹荐开经筵以访多士自大丞相而下及凡侍
从宰执之有与于劝讲者莫不毕趋禁近俾得推演化
原以讲求其意举六艺载籍之文而䌷绎其说至于讲
文之作则检讨职也居是职如仲舒者又极一时之选
故其所进悉皆不以卑近浅陋为言其所言者无非先
卷五 第 13a 页 WYG1219-0306c.png
王之至道然又论议详明情辞恳切有足以感动其圣
心每一劝讲间必为之首肯者数四呜呼仲舒等之尽
忠天子之受尽言何必古人此非书传所载讲学之事
乎此非唐虞三代之君臣乎昔伊川程子之在元祐讲
筵屡尝以正心之说为圣学之勉紫阳朱子之在淳熙
经幄亦尝以诚敬之言为圣学之劝然皆不能见听于
时君徒以一诵而遂罢今仲舒是录既无愧乎二子之
所陈而又因缘劝讲之臣以悟当宁之听卒使海宇之
卷五 第 13b 页 WYG1219-0306d.png
内阴被其赐而不知可谓奇逢幸会千载一时而君臣
之际何其盛哉呜呼吾党之士以其文字见知于世难
矣况得施于朝廷而又当人主讲学之时则夫后世读
仲舒之文者必将欷歔感慕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其
时为难遇而是录之传非徒表仲舒于不朽然且有以
明天子之盛德于无穷矣仲舒名涛世居浦江之白麟
溪上兄弟二人俱通籍禁中为时所称云
   送叶赞玉序
卷五 第 14a 页 WYG1219-0307a.png
昌黎韩子尝谓清淑之气蜿蜒扶舆磅礴而郁积其水
土之所生必有魁奇忠信才德之民岂不信然欤广信
为郡西连江右南控闽粤而玉山冰溪之胜又盘旋乎
左右故其清淑之气每钟而为人西京而下唐宋为盛
唐姑不论宋渡江后如陈公康伯以中兴事业著见一
时谢公叠山以风节行义照耀千古他若俞公大雅则
以紫阳高弟为后学所宗师而傅公季鲁又以象山门
人为当世所贵重呜呼是果何以致是哉盖山川之所
卷五 第 14b 页 WYG1219-0307b.png
钟往往见之于是郡故也我国家混一以来是郡人物
之众固未易一二数余所托交者则有叶君赞玉叶君
才高而学广上而群经丛史下而廋辞僻句靡不悉该
善议论能文辞甲申间尝以礼记高选贡于乡有司用
新例授婺之月泉山长到官未几新祭器之朽弊者复
土田之侵夺者屏学徒之贪蠹者于是会集侪流招徕
学子为之敷扬先圣人之道三年政成受代而归邦之
人士咸相率赋诗以惜其去不以良之固陋俾为之序
卷五 第 15a 页 WYG1219-0307c.png
呜呼若叶君者殆向所谓魁奇忠信才德之民非耶则
夫广信之地灵人杰固非陈谢辈所能独当也余犹恨
叶君居陈谢二公之乡其才与学又不在陈谢二公下乃不能如二公之得位行道以自见于时顾独抱其遗
经而于朱陆之门弟子有志焉不亦重可惜乎虽然海
内宁谧日久皇上锐意儒术日与二三学士大夫讲议
经帷以复二帝三王之治叶君固将自是登名吏部进
之馆阁以共图太平他日见诸行事亦岂在陈谢二公
卷五 第 15b 页 WYG1219-0307d.png
后哉崧高之诗曰维岳降神生甫及申山川之钟秀于
叶君厚矣又曰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叶君尚奋乃志以
无负山川之所钟可也余既喜广信之代不乏人而又
嘉叶君之克继前武故因序诗而并致其期望之私若
此云
   喜雨诗序
至正辛卯夏六月大梁萧君来治婺之浦江时境内已
弥月不雨民心弗宁君愀然忧形于色视事之日即斋
卷五 第 16a 页 WYG1219-0308a.png
沐率僚佐遍祷诸神越翌日癸卯乃雨甲辰又雨既而
不雨者复弥月公闻县南有白石湫为龙神所宅遂赤
日走大泽中以祈其应乃七月乙亥雨至八月戊寅而
止君犹以为未足因与龙约三日内雨足次日癸未辄
大雨竟夕甲申雨乙酉雨自是泉之竭者悉已溢禾之
槁者悉已苏民之病者悉已愈而我君之忧亦释而为
喜矣邑之大夫士因交相告语曰吾属作于是息于是
以克享有丰年于是者皆我君之赐也其可无情乎哉
卷五 第 16b 页 WYG1219-0308b.png
爰相率赋诗以歌美之以良受知于君为特深俾执笔
序其首良惟春秋记鲁十二公之行事独僖公三年书
夏四月不雨以志其闵雨书六月雨以志其喜雨自馀
群公则固未之闻也然观僖公之在鲁不过曰有志乎
民与之以同其忧乐耳而孔子之取之者正以当时诸
侯罕能如是也夫以三代之季人材犹盛求其有爱民
之心者已罕见之若是去三代远矣民情日以涣散吏
治日以偷惰有能如我君之用心者岂易得哉惜世无
卷五 第 17a 页 WYG1219-0308c.png
孔子不得取之简册使与僖之名并传于天壤间也乃
今明良相逢进贤用能如不及他日君以政成而去必
将畴其民庸而图任之则位当益崇利泽之及人当益
厚宜有史氏之笔大书特书以见诸词翰垂之汗青者
僖公固不得而专美之也是用弗让而志其岁月于篇
端以俟
   送浦江主簿刘君满归序
大梁多宦家而传世之久称刘氏刘氏之先有累官河
卷五 第 17b 页 WYG1219-0308d.png
南路二十八军州军民都总管者与其弟怀安阳门马
步都元帅从太祖皇帝定地有功其所至又皆以不杀
为务当攻破金汴时所赖以全活者甚多总管公兄弟
亦既以功拜官而其长子遂皆继袭父职圭组相传者
五人已而元帅之仲子亦以武功起家为河南路转运
使其后有为州郡牧守者有为县令及转运同知者有
为理官及主簿司者刘氏传世之久如是哉良生也后
不及拜总管公兄弟于马前以睹夫衣冠之盛而幸获
卷五 第 18a 页 WYG1219-0309a.png
识其诸孙之佐遂有以询其家世之一二之佐主吾婺
之浦江簿能以简易为治用法匪峻而豪右自服遇人
有恩而请托不行亦刘氏之佳公子也今既满三载而
去邑之人士咸为赋诗以道其去思良于之佐为最故
又更为之序窃考汉史所载两汉之将相如陈平邓禹
者皆其有功于当时者也然陈氏既卒其子即以有罪
国除后竟无显者而邓氏之后乃累世贵宠为公侯及
大将军牧守侍中者凡若干人此其故何如哉平之言
卷五 第 18b 页 WYG1219-0309b.png
曰吾世多阴祸吾世即废终不能复兴而禹则曰吾将
百万之众未尝妄杀一人后世必有兴者由是观之则
邓氏之后所以异于陈氏者岂非其所积有不同耶呜
呼二氏之事既已考诸史而有见乃若刘氏之传世独
久亦岂难知哉必也总管公兄弟能以不杀为务故其
后嗣得以世食其报庶几乎邓氏之代不乏人向使其
所积者一有所不然吾恐故家乔木荣悴之不常虽欲
自异于陈氏之后不可得矣兴废之来夫岂偶然哉之
卷五 第 19a 页 WYG1219-0309c.png
佐于此其尚思自奋激以保有乎先泽可也虽然之佐
之治县既不以苛政而杀人而其冢嗣又方由祖荫入
官不久且调自馀诸子亦皆力学好修有仕资则夫积
善之报又复自之佐始岂直保有先泽而已哉良于是
益有以卜刘氏之后为邓而不为陈也大梁宦家宁复
有出其右者乎之佐行有日凡颂美之辞惜别之赋已
见于群公之篇什良故特为论次其传世之久者题诸
首简云
卷五 第 19b 页 WYG1219-0309d.png
   甘棠集序
北庭廉侯来长婺之浦江浦江之民咸爱戴之如父母
畏敬之如神明倚赖之如山岳三年政成治任将归而
黄童白叟涕泣以遮留者动千百计已而侯之去志浩
不可挽又皆退而悲思商贾相与叹于市行旅相与叹
于涂耕农相与叹于野低徊顾盻不知所图则推夫吾
党之工乎诗者作为声诗以咏歌之一县之士咏歌之
不足则五县一州又从而咏歌之五县一州咏歌之不
卷五 第 20a 页 WYG1219-0310a.png
足则旁近他郡又从而咏歌之于是篇章之富合若干
首县之好事君子遂择取其尤者编而为集以我民之
思侯无异于召南之思召公故名其集曰甘棠集且俾
良序而刻诸梓良尝读诗至甘棠之篇盖深有取夫召
南之思召公者矣召南之思召公固无往而不在然乃
必于甘棠而见之者岂不以召公之在当时尝布文王
之化且或舍于是树之下故国人之被其化者因皆思
其人而惜其物惜其物则欲其勿剪之矣欲其勿伐之
卷五 第 20b 页 WYG1219-0310b.png
矣既欲其勿剪伐之又欲其勿败之又欲其勿拜之噫
何其思之至者欤今我民之思侯固亦无所不用其至
矣然其所以见之于思者乃不能如召南之托之于其
物顾徒有以托之于其诗岂我侯之宣化于是地曾无
一物之可指耶意者是物之在天地间风雨之所飘摇
霜露之所剥蚀虽其惜之之深保之之至或不能不免
乎异日之必衰讵如是诗之作播之于一时传之于百
世无风雨霜露之虞有深长悠久之意是则托之于其
卷五 第 21a 页 WYG1219-0310c.png
物固不若托之于其诗矣又况彼之有思于召公者仅
著乎召南之一国至于他国则曾未之及若我侯之见
思不惟著之于一县抑且形之于他县不惟形之于他
县又且溢之于他郡然则我民之思侯岂果在召南下
哉我民之思侯既不在召南下则是集之命名舍甘棠
而谁宜序而刻之良盖不得而辞也集凡二卷他文字
之有纪于侯者具见集中侯名阿尼雅巴哈字景渊云
   送祝彦明诗后序
卷五 第 21b 页 WYG1219-0310d.png
三衢祝君彦明以儒入官为浦江文学三年政成受代
而归义门郑彦贞氏命诸子姓作为诗歌以道其惜别
之怀而吾友宋先生景濂实为之序良虽不敏窃尝纳
交于彦明又且受知为特厚独能已于言乎三衢古称
太末其地四通五达而士之生于其间者往往文武忠
义沛乎非他郡所能及自今观之清献赵公则以淳德
高节师表天下屯田刘公则以易学蕴奥开悟后来彦
猷宅卿二徐公叔缜毛公则以守死善道感奋当世其
卷五 第 22a 页 WYG1219-0311a.png
他自北而南以徙居其土者亦皆卓荦一时有足称道
赵丞相范侍读马谏议其人也衣冠文物之懿诗书礼
乐之传彬彬然郁郁然其杞梓之茂林凤麟之灵囿欤
既而故国沦亡文献残缺而士友之来自三衢者每从
而叩之则遗言逸行已皆失所考徵盖至是而百年之
耆旧邈乎远矣比岁以来一二俊杰虽稍稍拔起而良
之寡陋又不足有所接识以观其为学之所至良之所
接识者彦明一人而巳彦明生当诸老告谢之馀独能
卷五 第 22b 页 WYG1219-0311b.png
集其旧书诵而传之以时时称说其履历之所自庶几
夫流风馀韵之可见者乎至正初尝以宪府之荐调官
吾学需次几十年始克领其教事然其识趣恬退曾不
以閒曹冷局为嫌每旦深衣幅巾巍然高坐以发明圣
经贤传之指归诸生列处斋庑手披口诵自晨兴至夜
分不得休以为常由是士习之陋日以除俗学之靡日
以变而吾乡学校之设不为具文矣至如复土田之侵
夺新屋庐之朽败先达之未祠则祠之文会之未举则
卷五 第 23a 页 WYG1219-0311c.png
举之此在时人以为能而于吾彦明直其馀事耳呜呼
彦明之成就如此其殆有所自来哉溯乡学之渊源景
前人之风裁以其得诸已者淑诸人譬犹有源之泉愈
出而愈不竭苟被其灌溉沾其润泽初不待于时雨之
滋而条达畅茂自不期然而然矣传曰鲁无君子斯焉
取斯何其言之甚似欤虽然彦明之在浦江筮仕之始
也职下而事拘曾未及从容政治之场以行其所志他
日位益显年益增道益懋其所设施当必大过于人虽
卷五 第 23b 页 WYG1219-0311d.png
赵公之师表天下刘公之开悟后来徐公毛公之感奋
当世赵马范三公之卓荦一时无难到者又可以今之
所就为己足哉彦明于此尚有以勉之可也良也块处
穷乡邈焉寡侣昼耕夜读质问无从其于彦明之去宁
不䀌然有动顾惟祸患馀生笔砚久弃莫摅情素以写
别怀徒以三衢人物之盛序之末简庶乎期望之私少
寓一二云
 九灵山房集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