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六
卷二十六 第 1a 页 WYG1214-030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滋溪文稿卷二十六
            元 苏天爵 撰
 章疏
  经筵进讲赐坐
帝王之治典学为先开设经筵实为盛典钦惟皇帝陛
下天纵聪明励精图治嗣服伊始诏开讲筵特命宰辅
台臣及选奎章翰林儒宿十日一进讲读所以辅益圣
卷二十六 第 1b 页 WYG1214-0300b.png
德缉熙大化实宗社无疆之福中外臣民孰不忻忭窃
闻讲官所进说者祖宗之圣训圣贤之格言然则不可
不敬也自昔讲官侍坐有仪盖所以尊师重道从容降
接非第循故事而备外师也今陛下春秋鼎盛圣学方
新其于祖宗之训圣贤之言乐于听闻独于讲官尚未
赐坐夫以三代令五皆置师传之官坐论道义世祖皇
帝每召儒臣进对亦尝赐坐俾尽所言伏愿自今以始
每进进讲赐坐设几从容顾问凡古今治乱之原及民
卷二十六 第 2a 页 WYG1214-0301a.png
间情伪得失俾讲官详究敷陈薰陶感发如此则圣学
高明治化熙洽而经筵所设诚非虚文矣
  乞褒赠李延平
窃闻礼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故古者封爵
之典或以德或以功或以言盖各有等差也钦惟国家
隆儒重道褒崇之道靡间古今上自洙泗之圣哲下及
伊洛之儒先咸蒙加封公侯爵号所以尊崇斯道之传
表章风化之美诚明时之令则斯文之盛遇也然而尚
卷二十六 第 2b 页 WYG1214-0301b.png
有道德隆重为世师表爵位弗称未及褒崇卑职起自
诸生叨居言路所当敷陈伏睹延平先生李愿中当宋
氏南迁之初中国扰攘之际三纲不振九法亦隳先生
兴自南荒禀赋异识阐明圣学兴起斯文既退藏于一
时思传授于多士存孔孟传心之正学续伊洛经训之
格言独惟朱子学传其要今天下混一朝廷右文六经
之传四书之训贡举以之取士庠序以之教人所以明
圣贤之道立彝伦之序者朱子之功盖甚大也考之宋
卷二十六 第 3a 页 WYG1214-0301c.png
史方朱子之初年出入于经传泛滥于释老及见延平
洞明道要顿悟异学之非尽能掊击其失由是专精致
诚剖微穷深而道统之传始有所归由是言之虽以朱
子之高明犹赖延平之启迪矧在后世可不师其学乎
切惟近代儒先莫如伊洛之盛夫濂溪二程既已封公
张吕朱子俱列从祀而延平之学上传周程下授朱子
独未褒崇诚为阙典昔者朱子竹林精舍已尝以周程
邵张司马延平七先生从祀当时儒者咸谓合礼然则
卷二十六 第 3b 页 WYG1214-0301d.png
今之敷陈非一人之私见实国家盛德之举也如蒙奏
闻下礼官议比拟周程朱子优加封谥列诸从祀之位
既足以彰圣朝隆儒重道备脩祀典之意又使学士大
夫咸知正学之宗其于表章风厉诚非小补
  请详定朝仪班序
朝觐会同国家大礼班制仪式不可不肃夫九品分官
所以著尊卑之序四方述职所以同远近之风盖位序
尊严则观望隆重朝廷典宪莫大于斯迩年以来朝仪
卷二十六 第 4a 页 WYG1214-0302a.png
虽设版位品秩率越班行均为衣紫从五与正五杂居
共曰服绯七品与六品齐列下至八品九品盖亦莫不
皆然夫既踰越班制遂致行立不端因忘肃敬之心殊
失朝仪之礼今后朝贺行礼听读诏赦先尽省部院台
正从二品衙门次及诸司院局各验职事散官序立正
从班次济济相让与与而行如有跻躐品秩差乱位序
者同失仪论以惩不恪庶几贵贱有章仪式不紊上尊
朝廷之典礼下耸中外之观瞻
卷二十六 第 4b 页 WYG1214-0302b.png
  乞增广国学生员
国家典章兴隆庠序敦崇劝勉责在宪台夫成均实风
化之原而人材乃邦家之本是宜增广员额乐育贤能
昔者世祖皇帝既定中原肇新百度知为治必资于贤
者而养贤必本于学官至元七年初命中书左丞许衡
为国子祭酒以教公卿大夫之子孙是时学徒未有定
额其后政教既修学者寖广迨至仁宗皇帝增多至四
百员然而近岁以来员额已满至使胄子无从进学殊
卷二十六 第 5a 页 WYG1214-0302c.png
非祖宗开设学校广育群材之美意也盖自昔国家未
有不由作兴英贤而能为治者也故汉室中兴圜桥门
者亿万计李唐受命游成均者三千员人材之多近古
未有洪惟国家海宇之广庠序之盛又岂汉唐所可比
拟独于学徒员额犹少方今朝廷治化更新嘉惠儒术
至于学校长育人材尤为先务宜从都省闻奏量拟增
添生员一百名内蒙古色目五十员汉人五十员应入
学者并如旧制钱谷所费岁支几何人材所关实为至
卷二十六 第 5b 页 WYG1214-0302d.png
重如此则贤能益盛俗化益隆其于治道实为有补
  建白时政五事
钦惟国家建置台宪务求贤哲克广聪明若或缄默而
不言有负朝廷之任使卑职猥以菲才备员六察粗有
闻见谨用敷陈盖畏天变者所以尽事天之诚享宗庙
者所以隆孝治之道辅圣德者所以建太平之基敬大
臣者所以求赞襄之益恤黎民者所以固邦家之本匪
欲徒为空言惟务切于时政尚凭采择伏希奏闻
卷二十六 第 6a 页 WYG1214-0303a.png
一自昔人君之居天位兢兢业业不敢暇逸所祇畏者
 惟天而已然而国家之政既脩则天地之容斯隐否
 则天出灾异以警惧之甚矣天心仁爱人君之至也
 可不夙夜脩省克谨天戒乎钦惟圣天子躬膺眷命
 丕缵皇图上应天心下孚民志将见治化方臻祯祥
 叠至迩者太史上言三月癸卯望月食之既四月戊
 午朔日有食之夫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今焉薄食
 得非刑政之失而致然欤且月食之既为异已甚日
卷二十六 第 6b 页 WYG1214-0303b.png
 食纯阳之月古尤忌之盖阴盛阳微君子之所惧也
 有天下者其可忽诸今天子聪明仁孝天下化服宜
 奋乾刚聿脩刑政疏远邪佞专任忠良庶可消弭灾
 变转为祯祥日月贞明宗社蒙佑若曰日月薄食自
 有常度天道悠远人不可知是乃奸邪误国之言非
 圣人畏天之意也
一郊社宗庙国之大祀尊亲兼著庙享尤隆是以古之
 王者必行亲祠之礼所以报德祖宗广孝治也洪惟
卷二十六 第 7a 页 WYG1214-0303c.png
 国家隆兴百年礼乐文物光昭简册世祖皇帝肇建
 太宫武宗皇帝亲行大礼列圣相承典章具在文皇
 帝拨乱反正以定天下临御五载治化休明爰自宾
 天臣民思服载涓吉日班祔有经钦惟圣天子祇承
 遗诏入奉宗祧夙夜寅畏图新政治恭事东朝既尽
 于奉养顾瞻清庙宜展其孝思伏愿率遵旧章躬行
 祀礼则祖宗歆享降福于万年圣德孝恭有光于四
 海矣
卷二十六 第 7b 页 WYG1214-0303d.png
一古者天子虽有聪明睿圣之资必待左右之臣匡直
 辅导然后德化可成也周成王即位之初春秋方富
 于时周公为师召公为保辅养保护克尽其道以至
 侍御仆从亦皆正人故成王所见皆正事所闻皆正
 言卒能养成德器致治隆平享国久长为周贤君钦
 惟圣天子春秋鼎盛临御九有睿圣之德度越百王
 然犹开设讲筵鉴观古训盖所以辅益圣德缉熙元
 化者也夫以儒臣宰辅进见有时惟朝夕与居薰陶
卷二十六 第 8a 页 WYG1214-0304a.png
 德器正赖侍从承弼之得人也伏愿博选勋旧世臣
 之子端谨正直之臣前后辅导使嬉戏之事不接于
 目俚俗之言不及于耳左右交脩内外相养则圣德
 日新治化日隆矣
一帝王之职在任宰相宰相者所以辅佐天子抚绥兆
 民燮和阴阳赞襄政治而已故人主躬亲庶政礼貌
 大臣常于进见之间俾尽论思之道洪惟天朝富有
 四海列圣临御保守治平遇臣下者既尽其礼大臣
卷二十六 第 8b 页 WYG1214-0304b.png
 硕辅献纳谋猷事君上者亦尽其忠君明臣良千载
 一时也钦惟圣天子圣德宽仁临乎臣民之上天下
 之大万机之繁朝夕都俞共图为治者二三大臣而
 已然而古昔人君待遇其臣亦未尝不至也故燕飨
 所以通上下之情蒐田所以习武备之礼命之爵禄
 以求其用赐之居第以安其身盖皆昭俭而合礼未
 始踰制以厉民今朝廷政化更新中外望治枢机之
 臣固宜尊宠是以爵禄之贵居室之盛宴享田猎之
卷二十六 第 9a 页 WYG1214-0304c.png
 乐可为至矣伏惟二三大臣同心一德勉图报称雍
 容廊庙夙夜赞襄俾公卿得人风雨时若纪纲正而
 朝廷尊赏罚公而民心服不亦至盛矣乎
一天下之事当谨于微民惟邦本尤不可忽国家自太
 祖皇帝戡定中原世祖皇帝混一海宇黎元休息百
 年于兹爰自近岁以来云南土人作乱海南黎蛮为
 梗有司视为故常不加安辑迩者猺贼大肆猖獗攻
 陷道州杀虏官吏民庶夫道州湖南一郡也先此广
卷二十六 第 9b 页 WYG1214-0304d.png
 西之民已被其害今复转入内地此其为患不细方
 今天下虽号治平然山东实股肱郡去年河水为灾
 五谷不登黎民流冗者众朝廷间尝赈给犹未克赡
 江淮之南民复告饥河北诸郡盗贼已未获者三千
 馀起夫民穷为盗盖岂得已为民父母顾将何如岂
 可优游燕安视若无事伏惟朝廷宜急讲求弭安盗
 贼方略赈救饥民长策使海宇清谧黎民富足实为
 宗社之至计也
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1214-0305a.png
  乞续编通制
法者天下之公所以辅乎治也律者历代之典所以行
乎法也故自昔国家为治者必立一代之法立法者必
制一定之例盖礼乐教化固为治之本而法制禁令实
辅治之具故设律学以教人置律科以试吏其所以辅
乎治者岂不详且密欤我国家自太祖皇帝戡定中夏
法尚宽简世祖皇帝混一海宇肇立制度列圣相承日
图政治虽律令之未行皆因事以立法岁月既久条例
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1214-0305b.png
滋多英宗皇帝始命中书定为通制颁行多方官吏遵
守然自延祐至今又几二十年矣夫人情有万状岂一
例之能拘加以一时官曹材识有高下之异以致诸人
罪状拟议有轻重之殊是以烦条碎目与日俱增每罚
一辜或断一事有司引用不能遍举若不类编颁示中
外诚恐远方之民或不识而误犯奸贪之吏独习知而
舞文事至于斯深为未便宜从都省早为奏闻精选文
臣学通经术明于治体练达民政者圆坐听读定拟去
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1214-0305c.png
取续为通制刻板颁行中间或有与先行通制参差牴
牾本末不应悉当会同讲若画一要在详书情犯显言
法意通融不滞于一偏明白可行于久远庶几列圣之
制度合为一代之宪章民知所避吏有所守刑政肃清
治化熙洽矣
  论不可数赦
自昔国家务明刑政苟或赦宥之数行必致纪纲之多
紊是以先王既兴礼乐以教民又严法制以惩恶盖礼
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1214-0305d.png
乐兴则教化洽法制严则奸贪惧未尝数赦以病民也
唐太宗贞观二年谓侍臣曰凡赦惟及不轨之辈古语
有云君子不幸小人之幸一岁冉赦善人喑哑夫养稂
莠者伤禾稼惠奸凶者贼良人朕有天下以来尝须慎
赦盖数赦则愚人尝冀侥倖唯欲犯法不复能改过矣
诚哉太宗之斯言也昔我世祖皇帝即位之初未尝肆
赦临御既久圣德深仁丕冒天下是以刑政肃清礼乐
脩举奸贪知惧善良获伸故中统至元之治比隆前古
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1214-0306a.png
钦惟圣天子承顺天心子爱百姓发号施令必先至仁
践祚伊始已降宽恩然自近岁以来赦宥太数诚恐奸
人贪吏各怀侥倖大为奸利非国之福也夫以世祖皇
帝在位三十五年肆赦者八近自天历改元至元统初
岁六年之中肆赦者九盖敷恩宣泽虽出于朝廷之美
意然长奸惠恶诚为政者所当慎也伏愿自今以始近
法世祖皇帝之所行远鉴唐太宗之所言使中外臣民
洗心革虑守法奉公知非常之恩不可复觊不胜幸甚
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1214-0306b.png
  灾异告白十事
盖闻应天以实不以文动人以行不以言此自昔国家
消弭天变感格人心之至计也洪惟天朝列圣临御深
仁厚泽涵育群生或遇灾异犹思脩省诞布德音务施
实惠是则祖宗畏天爱民之盛德也迩者日月薄食星
文示变河北山东旱蝗为灾辽东江淮黎民乏食方此
春夏之始农人播植之时灾异若此岁事何望夫天之
变异盖不虚生将恐人事有乖和气当是之时国家正
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1214-0306c.png
宜访求直言指切时政矧在卑职忝居言官岂容缄默
伏愿朝廷哀矜黎民诞敷实惠更新庶政勿示虚文庶
几消弭天灾感召和气宗社臣民不胜幸甚
一赏罚者国之大柄朝廷纪纲系焉故赏不失有功则
 劳臣劝刑不失有罪则奸人惧二者或失纲纪必隳
 故古者爵人于朝与士共之刑人于市与众弃之虽
 人君不得而私也况左右臣邻敢擅威福而为之乎
 窃闻近日以来倖门渐启刑罚渐差无功者觊觎以
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1214-0306d.png
 希赏有罪者侥倖以求免中外闻之窃议伤叹诚恐
 刑政从此渐隳纪纲自此日紊劳臣何以示劝奸人
 无所警惧矣伏愿自今以始凡官员刑狱敢有交结
 近侍互相请托恣为罔欺紊乱政治者严行禁治中
 书左右两司及六部等官所以参赞宰臣决理政务
 者有不思奉公守法阿容苟从并许究问庶几刑罚
 有当刑政肃清雍熙之化可坐而致矣
一节用爱民有国之常经今朝廷用度不足弊在于浮
卷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1214-0307a.png
 费不节所入者有限而所出者无涯遂令内外帑廪
 皆未充赡夫天下之财皆出于民既伤其财民必罹
 害故爱民必谨于节用也盖国家财用责之户部户
 部责之运司州郡州责之县县责之民至民而止民
 竭其力以佐公上而用犹未足则嗟怨之气上干天
 地阴阳之和此水旱灾变所由作也宜从朝廷专命
 中书省官二员督户部详定减省罢不急之工役止
 无名之赏赐裁官吏之冗员减僧道之好事凡百用
卷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1214-0307b.png
 度务令撙节庶几国用既充民无横敛感召和气莫
 急于此
一遇灾知惧圣贤之明训昔之有国家者凡值凶荒灾
 异必减膳彻乐侧身警畏忧恤元元惟恐其不至也
 盖天灾方作民食未充在位者于此时何忍相与饮
 食燕乐而不恤其民乎近年以来朝廷无事待遇勋
 臣固为优厚然而宴享太频财用不能无费夫珠玑
 国之重宝马政国之大事今宴享必以杀马为馔珠
卷二十六 第 15a 页 WYG1214-0307c.png
 玑为花诚恐习俗成风奢侈日甚费财扰民有损国
 治矧当灾异荐臻尤宜警惧以答天意今后内外百
 司凡有必合筵宴一切浮费奢靡之物并宜裁节禁
 治是亦恐惧脩省之一事也
一在古有训作善降祥不善降殃盖言人之为善为恶
 殃庆各以其类应也后世佛教既入中国始言人能
 脩奉佛事辄获福利小民信之或不能悟甚至有国
 家者倾其府库舍施金帛供佛饭僧惟恐不至然其
卷二十六 第 15b 页 WYG1214-0307d.png
 徵验盖可睹矣是以中外之臣言其可罢者十常八
 九而国家崇信方笃不忍遽已迩者徽政院臣以府
 库不充金帛不给启奉懿旨凡在兴圣宫常例好事
 一切罢止今朝廷政教惟新方图孝治宜体东朝之
 意凡大内常例好事宜权停止岂惟制节浮费有裕
 于国家庶几不惑异端有关于政化也
一建官分职本以为民官冗事繁适足害治盖古者爵
 禄所以待贤才熙庶绩非以供人之欲给人之求者
卷二十六 第 16a 页 WYG1214-0308a.png
 也是以上自公卿大夫下及抱关击柝皆有定员而
 无旷职故官无苟得人无倖心洪惟世祖皇帝在位
 三十五年建官之制详酌古今之宜故治化成而事
 功立爰自近岁以来官府日增选法愈弊俸禄既广
 事功益隳夫文翰之职既同何为复列数职造作所
 司既一不应又置数司掌军政者亦既俱分奉祭祀
 者似太重复至于属官辟吏员额杂冗支俸食米内
 外繁多若不早为裁减日久愈难沙汰夫科场取士
卷二十六 第 16b 页 WYG1214-0308b.png
 三年止得百人今吏属出身一日不知其几即自中
 书类选已有积年不调之苦孰思数年之后吏部选
 又将奈何宜从都省早为闻奏照依至元定制合并
 裁减不惟省去冗员清选举之方亦以节制浮用为
 裕财之道
一命郡县之官唯欲图治班田禄之制所以养廉今国
 家设官固有高下之列颁禄当无厚薄之分然而朝
 廷卿士俸廪既均郡县公田多寡不一亦有创设员
卷二十六 第 17a 页 WYG1214-0308c.png
 阙逐月止请俸钱故廉者奉公冻馁其妻子贪者受
 贿辱及其宗亲各处虽尝申明其事主者但言设置
 已久廉吏嗟叹无可奈何宜从户部行移取勘各处
 所阙公田于系官田内均行摽拨岂惟廪禄惠及官
 吏之一家庶责贤能洽治郡县之兆姓
一钱币之制在古所以惠民钞法之行岁久不能无弊
 盖米粟布帛养兆民之本钱币钞法权一时之宜故
 法久必更理当然也昔者世祖皇帝始立法制遂行
卷二十六 第 17b 页 WYG1214-0308d.png
 中统交钞其后又行至元宝钞夫行之既久真伪不
 无坐罪虽曰匪轻获利自是甚重爰稽造钞以来元
 额已踰数倍以致钞日益虚物日益贵民庶有倒钞
 捡钞之扰官吏有监钞烧钞之害欲救其弊理宜更
 张洪惟武宗皇帝即位之初始命尚书省更行铜钱
 本欲复古以便民未闻有妨于国计盖因至大已后
 一切矫枉太过因并铜钱遂亦不用夫行封赠所以
 劝忠增俸禄所以养廉禁干名犯义者厚风化之原
卷二十六 第 18a 页 WYG1214-0309a.png
 减吏员日月者奖奉公之吏是皆尚书省所行未闻
 人以为非何于铜钱独为不可况远自唐虞近及宋
 金明君贤臣阜民之制皆本乎此矧今国家疆宇万里
 钱币之制祖宗已尝举行宜从都省明白奏闻令户部
 官讲究历代鼓铸之方用钱之制远近便宜断然行之
 岂惟救钞法一时之宜实所以遂民生无穷之利也
一治平既久民获奠居版籍既定田无馀亩盖山东益
 都之境自昔号称广斥书所谓莱夷作牧是也今国
卷二十六 第 18b 页 WYG1214-0309b.png
 家平定盖已百年户数土田悉有定籍迩者奸人妄
 行呈献凡民之田宅坟墓悉指以为荒闲朝廷虽尝
 差官覆实辄与符同不复考察夫既设置官吏遂为
 会敛钱粮幸因水旱为由不克收满元额民既无所
 控诉官亦无可奈何验其一岁所入之税粮仅足诸
 人所支之俸给不能裕财富国徒足以害众扰民矧
 今山东黎民阻饥盗贼多有诚恐因之别生利害钦
 睹天历元年诏书节文有曰国家租税自有常例今
卷二十六 第 19a 页 WYG1214-0309c.png
 后诸人毋得妄献田土违者治罪拟合钦依明诏将
 山东田赋总管府等衙门革去其百姓合纳租赋并
 依旧制庶使一方之民咸获有生之乐仰称文宗皇
 帝发政施仁之盛德
一薄赋税者治国之大经广聚敛者蠹民之弊法夫以
 河南之地方数千里所税输粮已有定数先之以刘
 亦马罕妄献地土既已长流海南是无闲田亦已明
 矣爰自延祐以来奸人窃取相位欲兴功利以固权
卷二十六 第 19b 页 WYG1214-0309d.png
 宠辄以经理为名惟欲扰害其众名曰自实粮田实
 是强行科敛朝廷深知其弊累降诏书免除有司失
 于奉行至今令民包纳夫以堂堂天朝富有四海差
 税之入悉有定制乃因兴利之徒遂遗斯民之害拟
 合钦依累朝诏旨其经理虚桩之数并行革拨岂惟
 彰朝廷薄敛惠民之厚泽亦以植斯民本固邦宁之
 远图
一国家之治当视一而同仁夫以高丽为国僻居海隅
卷二十六 第 20a 页 WYG1214-0310a.png
 圣朝肇兴首效臣节世祖皇帝嘉其勤劳釐降公主
 盖所以怀柔小邦恩至渥也比年以来朝廷屡遣使
 者至于其国选取子女求娶妾媵需索百端不胜其
 扰至使高丽之民生女或不欲举年长者不敢适人
 愤怨感伤无所伸诉方今辽东岁歉民适告饥和气
 之伤或亦由此今后除内廷必合取索外其馀官员
 敢有不经中书擅自奏请取索高丽女子及因使其
 国娶妻妾者拟合禁治庶几彰国家同仁之治慰小
卷二十六 第 20b 页 WYG1214-0310b.png
 邦向化之心
  乞免饥民夏税
天生蒸民为国之本地生百谷为民之财国非民罔兴
民非财罔聚故书有本固邦宁之旨易有聚人曰财之
文我国家兴隆百年子育兆姓虽赋税专征于郡县而
恩泽常出于朝廷爰自去岁以来不幸天灾时见或值
乾旱或遇霖雨河水泛溢年谷不登以致江浙辽阳行
省山东河北诸郡元元之民饥寒日甚始则质屋典田
卷二十六 第 21a 页 WYG1214-0310c.png
既不能济甚则鬻妻卖子价直几何朝廷虽尝赈恤数
日又复一空朝食树皮暮食野菜饥肠暂充形容已槁
父子不能相顾弟兄宁得同居壮者散为盗贼弱者死
于途路闻之亦为寒心见者孰不陨涕殆兹春夏之交
将谓蚕麦可望虫已损其桑柘蝗又食其青苗夏麦既
已不收秋田犹未下种天灾若此民穷奈何衣食尚且
不充赋税何由而出诚恐州县官吏但知依期征索箠
楚既施疮痍益盛夫民国之赤子财者本以养民宜从
卷二十六 第 21b 页 WYG1214-0310d.png
朝廷早赐闻奏验彼灾伤去所曾经赈济之家合纳夏
税量与蠲免庶几实惠普洽困穷销愁怨之苦为欢悦
之心和气既充阴阳自顺四时协序百榖用成黎民雍
熙天下幸甚
  请保养圣躬
天下安危系乎人君之一身人君身安则天下安矣是
以古之王者慎起居以节嗜欲亲忠良以稽古训盖所
以调护身体安定黎民实惟宗社之至计也钦惟皇帝
卷二十六 第 22a 页 WYG1214-0311a.png
陛下缵承正统端拱渊默开设经筵怡神图史而祖宗
基业之隆天下安危之计不可不深虑也昔者太祖皇
帝龙奋朔方肇基王迹身属櫜鞬栉风沐雨削平诸国
以立子孙万世之基世祖皇帝既臣宋人遂大一统选
士求材作新百度深仁原泽普洽群生列圣相继保守
治平至我明宗皇帝文宗皇帝遭时多难播越南北拨
乱反正中兴帝业临御未久传之嗣圣洪惟陛下春秋
鼎盛圣质日长当祇畏以事天地诚孝以奉宗庙思祖
卷二十六 第 22b 页 WYG1214-0311b.png
宗之勤劳念基业之艰难四方之人亦皆延颈企踵注
目倾耳观听陛下德业之光想见太平治化之盛近闻
起居稍建安适旋即和平圣躬万福然而不可不慎也
夫以陛下承天地宗庙社稷之重守祖宗百年之业为
亿兆之人父母固当夙夜寅畏调护圣体以慰臣民之
望今闻銮舆将出北幸上都庐帐服御供奉惟谨而道
路之间寒暑雾露尤宜调摄盖人君所爱莫切于身忠
臣事君亦莫切于爱君之身尝闻殷书曰惟王不迩声
卷二十六 第 23a 页 WYG1214-0311c.png
色夫成汤清净寡欲纯乎天德故能享国长久为殷盛
王孔子亦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言人少时血
气未定而伤伐本根或损寿考之福故君子戒之伏惟
陛下思天下安危之本监殷书孔子之言节嗜欲以调
养圣躬亲忠良以日新德业则宗社奠安生灵幸甚卑
职备员台谏思图报效辄陈狂瞽之言无任惶惧之至
  修功臣列传
古者史官所以论著君臣善恶得失以为监戒者也钦
卷二十六 第 23b 页 WYG1214-0311d.png
惟圣朝龙兴朔方灭金平宋遂一华夏而阀阅勋旧之
臣谋猷才能之士苟不载之简策何以垂示方来夫祖
宗大典既严金匮石室之藏而功臣列传独无片简只
字之纪诚为阙典然自大德以来史臣屡请采辑有司
视为泛常迄今未尽送官当职昔尝备员史官谨具四
事以备采择
一史有二体编年始于左氏纪传始于太史公考一时
 之得失则编年为优论一人之始终则纪传为备要
卷二十六 第 24a 页 WYG1214-0312a.png
 之二者皆不可阙近代作为实录大抵类乎编年又
 于诸臣薨卒之下复为传以系之所以备二者之体
 也我国家至元间初撰祖宗实录于时诸臣多在及
 元贞初诏脩世祖实录命中外百司大小臣僚各具
 事迹录送史馆更欲纪述一代之事寓脩诸臣列传
 然以进史日期太迫诸臣事实不完迁延至今竟不
 果作向脩经世大典臣事之见于简册者十居二三
 矧今翰林职专笔削若复旷日引年不复纪载将见
卷二十六 第 24b 页 WYG1214-0312b.png
 勋旧盛烈泯没无闻为史官者无所逃其责矣此列
 传之所当脩也
一昔司马迁为太史令网罗天下放失旧闻遗文古事
 靡不毕集于是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
 春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宣布于
 世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焉夫
 史固欲其核实事尤贵于网罗今史馆脩书不过行
 之有司俾之采录或功臣子孙衰替而无人供报或
卷二十六 第 25a 页 WYG1214-0312c.png
 有司惮烦而不尽施行事之卒不能具者此也今史
 官先当取国初以来至于某年中间功臣当立传者
 若干人各具姓名或即其子孙宗族或即其亲旧故
 吏或即其居官之所指名取索其人自当具报不许
 有司因而烦扰又诸公遗文各处或已刋行开具模
 印未刋板者令有司即其家抄录校雠无讹申达史
 馆严立程限违者罪及提调官吏庶几事无所遗汗
 青有日矣
卷二十六 第 25b 页 WYG1214-0312d.png
一官品固有高低人材则无贵贱且作史者本欲纪载
 贤能以为后世之法初岂别其贵贱而辄以为等差
 故赵周既贵姓名止见于当时黄宪虽微善行永传
 于后世近自金源以来始以官至三品者行事得登
 于史是使忠烈隐逸之士凡在下位者皆不得文书
 何以劝善乎其法之谬以至如此今二品以上虽有
 官爵别无事迹自可削去三品以下或守令之贤政
 绩可纪或隐逸之善著述可传或人子之事亲若王
卷二十六 第 26a 页 WYG1214-0313a.png
 祥之孝感或义士之赴难若南霁云之杀身并宜登
 载于编以为将来之劝
一史之为书善恶并载盖善者所以为劝恶者所以为
 戒也故春秋成而乱臣贼子惧后世史臣亦云诛奸
 谀于既死发潜德之幽光今修史条例止见采取嘉
 言善行则奸臣贼子之事将不复登于书欤彼奸臣
 者固不恤其书与否也今从而泯灭之是使奸计暴
 行得快于一时无所垂戒于后世彼又何惮而不为
卷二十六 第 26b 页 WYG1214-0313b.png
 恶乎且如阿合马桑哥帖失倒刺沙之流皆当明著
 其欺罔之罪弑逆之谋庶几奸邪之徒有所警畏然
 诸家所具事迹多出于孝子慈孙之言门人故吏之
 手恐有不实又当参以刑曹之过簿吏部之行止如
 此则善恶备书而无虚美隐恶之讥矣
 
 
 滋溪文稿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