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卷九 第 1a 页 WYG1213-053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筠轩集卷九
             元 唐元 撰
  序
   朱克用总管诗会序
孔子论诗可以群夫合于众之谓群有所为而为之之
谓会明良之会始于虞廷诗歌亦自兹始及观古之作
者或于山水所经羁旅所留一见朋从情之所钟此唱
卷九 第 1b 页 WYG1213-0534b.png
彼和何啻千万也至正乙酉正月会诗于紫阳书堂自
克用朱侯始预盟若干人大篇短章各出所长仍用真
率遗规酒行有数诗书谋帅孰谓古然而今不然乎然
则观会通以行典礼亦可为讲习之一助岂留连光景
而已哉叙其事七十七翁唐元也
   送郑彦昭侍亲归西江序
虞廷用贤有曰敷奏以言明试以功盖奏言匪文不彰
实以开后世词章取士之原汉世策士如晁董诸公存
卷九 第 2a 页 WYG1213-0535a.png
名奏对事尤近古异时风益颓靡糊名搜挟周防百端
待士之意浸薄向使不世之豪有如荀卿扬雄庄周屈
原辈尚肯低眉俛首于其间哉同里彦昭郑君吾友称
隐汪先生外孙也其气有自来其学有自传早岁巳负
诗声力穷经术自试久矣秋场不利于是吟啸湖山间
于意似有不释然者余告之曰孟氏所谓动心忍性增
益其所不能与易言致命遂志皆有始困终亨之义今
而省亲归南安于养志之馀深据书巢拨置凡近勇猛
卷九 第 2b 页 WYG1213-0535b.png
精进淬砺旧闻他日一第溷子又何晚哉迩者宣文检
讨太朴危公奏制以三朝史事来徽过余其言彦昭材
谞常荐名于朝观光上国有在此不在彼者矣科名一
途安足以尽天下士哉
   赵学正满还四明序
海之为物天下之至钜也鹏鲲之所变化蛟鳄之所孕
育非大莫能容风帆浪舶一瞬千里人生而俶倜宽裕
由气禀胜也复之居四明东海之滨也余平生旧得三
卷九 第 3a 页 WYG1213-0535c.png
人焉初识景尹郑先生已而识继道丁君最后得复之
赵君三君子皆号能诗所造诣不同车斜竞病日倡月
和亦既多矣复之君子人也来纠正徽庠栖迟冷斋家
无应门之童读书之暇登山临水初不知岁月之我加
也乃托曲糵以陶情渊明阮籍之俦匹欤余七十致政
而归君年差先后君强健步趋而余足槃散局促如辕
下驹此不及君一君满引数十余仅沾唇急急谢客此
不及君二君将浮游江海而余粗悬山经水志于屋壁
卷九 第 3b 页 WYG1213-0535d.png
以追思平昔羁栖历落之劳此不及君三黄鹄一举寥
廓何能少挽其留耶归见景尹诸君幸一问讯读余文
其念之否耶
   洪氏端本堂序
同里洪元白彦道伯仲榜其燕居之堂曰端本濂溪周
子之旨详矣夫端者正之趋也本者基之立也古者之
教自蒙以养正教之端严始迨其长也行有戒见于履
絇身有戒见于佩环居有戒见于盘盂户牖之间长而
卷九 第 4a 页 WYG1213-0536a.png
益壮必择端人正士以资磨切而浸灌之其于人之道
庶知所往矣如构大厦必壮其柱石如筑重台必固其
基址然后可以庇风雨而临眺望由其本之素立也向
非择其工师之良而定夫绳墨之正则方圆未周而楹
杙之弗审其如本何哉君世居歙南自祖宗以来增光
饰美甚矣今伯仲之居斯堂也将以甘旨奉慈亲以友
爱结同气以谦抑礼师友顾余老悖何以承君之问而
为一得之助耶乃为之说曰举天下之物则大为本而
卷九 第 4b 页 WYG1213-0536b.png
小其末本不大则易摇为自修之学则以小为本而待
大以成焉曰学殖曰治心几微之所当谨戒者也理明
则心正身修而后及人古之人化行于一乡有守剑而
不去者矣况其所施之远且大乎然则端本澄源之学
吾曹之所当讲也愿与贤伯仲共勉之
   徽国文公生旦致祭诗序
天之生圣贤也不数盖将以立万世之法程为人心之
大防也是故周庚戌而生孔子宋庚戌而生文公尼丘
卷九 第 5a 页 WYG1213-0536c.png
之祷圩顶辄应与宅井之紫气上腾一生而荣也山颓
木坏与大风拔木洪水崩山一死而哀也孔子之道著
于心发于口笔于书而六经成先生足其所未尽羽翼
之而传注出其道同孔子周游天下仅为侯国司寇先
生在朝四十日丐祠补外晏如也其出处又同孟子曰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先圣后贤之泽虽千万万世不斩
可也今天下学者咸知尊紫阳而父母之邦专祠在焉
至正二年壬午九月既望为我徽国文公始生之辰书
卷九 第 5b 页 WYG1213-0536d.png
院率循旧典修舍菜礼初献则广信张公景范亚献则
番阳朱公克用终献则三衢张公仲亨祼荐有临昭荅
灵贶退而燕于明明德堂盏斝序行酬酢有仪雍雍于
于髫冠侍列笑谈交作芝兰芬袭神人欢喜于是新安
唐元赋诗以彰盛集明日属和继至克用公且命元为
引首将刻梓以传山长史君仲衡溧水人仆紫阳老诸
生也是为序
   送李生序
卷九 第 6a 页 WYG1213-0537a.png
广平李生如石景修侍其大父别驾公宦游新安从吾
儿游三载矣今将归请赠一言余谓玉石待于琢磨大
学释自脩之义备矣虽然盈天下者石也地之四象则
少阳焉高者悬嵌岩下者集坑谷与其履之卑孰若视
之岩岩所以明立志也性刚悍兼柔滑皆得以已疾有
夹持相磨砺皆得以成玉工其用于世者所以为才也
豫之六二介于石而有不终日之贞吉所以为德也吁
志也才也德也是人之效法夫石而石亦不知其得于
卷九 第 6b 页 WYG1213-0537b.png
人也然则自修之道莫切于读书余尝坐筠轩颇与生
讲诵圣贤之言生首颔心惬必知世之珠玉不足以为
贵脍炙不足以为味苟得其皮毛而未得于真实亦犹
未也况别驾公尽捐俸金买书数千卷以归生其闭閤
深居诵之毋劳阅市安有天下之书集之于公之门而
不能窥其藩翰者耶生勉之哉异时孝友根于身文懿
称于里闾咸曰生自紫阳而来者耶非前日之阿蒙矣
既为字序并以赠行云
卷九 第 7a 页 WYG1213-0537c.png
   送江信可阴阳水法序
古今论序事文章莫严于禹贡史臣其能言哉今观其
山水所治既疏于九州之下及其导山导水更述首尾
于篇末所以一经一纬之也吁禹贡天下大山水图也
惟禹知天下山川之脉络故功成而书作太史公论阴
阳家以为众忌讳使人拘而多畏恐当卫文徙楚丘周
公营洛之时未必如是之屑屑也后世书出多门而俗
尚禨鬼因以惑人亦必儒者持中正之说扫鄙俚之论
卷九 第 7b 页 WYG1213-0537d.png
俾孝子慈孙得以输情近得一人焉曰婺源信可江君
自少年脩读外致意青囊至其讲明水法要自胸中洒
然异于俗见余谓山水在九州则有九州之脉络其在
郡邑林麓间则有郡邑林麓之脉络山以静而立为福
祸迟水以动而神为福祸速大抵穿削箭射交锁织结
此其诀也信可其同耶否耶余乂闻赤松景纯一行季
通诸公有书而未之传固自视缺然也纵不能如陆鸿
渐之精到至味亦槩闻川上之风矣今而后知景韩之
卷九 第 8a 页 WYG1213-0538a.png
授受于信可既曰可矣余其可微一言哉是为序
   送方廷杰主簿临川序
吾州方氏始以诗经领乡荐能大其家虚谷史君早岁
颖悟绝人先达秋厓方公竹坡吕公极口推许迨壮以
别院省元冠多士已而入朝为太学博士出守严陵学
既大成与江湖文章伯名埒上下尝自赞曰行路万里
读书万卷作诗万篇晚而学易无极太极先天后天其
诗宗放翁而造少陵其文其学得鹤山魏氏的传亦可
卷九 第 8b 页 WYG1213-0538b.png
谓江左豪伟之士矣余壮游钱塘以诗三十六首投谒
史君报之曰子诗以陶杜黄陈为师也其后益自奋厉
衰晚不自休冢嗣中全别驾与余交益款洽若孙若曾
孙从吾父子游今主临川簿廷杰即其曾孙也将之官请
一言以壮其行余读前史每进阀阅而诎寒畯谓其目
熟朝仪而心闲治理也吾尝见今之仕者性资周慎者
疑其迟钝好为机变者人易侧目周慎者循绳守墨以
奉公机变者侵官越公而夸诩君家世传清白宜知所
卷九 第 9a 页 WYG1213-0538c.png
适矣山木方升秋水将至其势可参天而使人望洋君
其慎之
   送知事张仲亨序
郡古侯国也有寮寀焉有从事焉从事独称以宾者所
以重其任也故凡徵赋之出入差繇之上下刑狱之重
轻案牍之情伪以至兴教育恤寡弱迎上官觞过客得
以兴利除害者莫不关听著心惟其设施有序弥缝合
宜则众口翕然誉之曰能职要任重而匪轻较然明甚
卷九 第 9b 页 WYG1213-0538d.png
郡承蛊坏之馀纲纪不振伍符尺籍辄造公庭可否时
知事张公自三衢来寔严扄钥洗濯刮磨否既倾矣居
有间会景范张先生任大府元僚二公皆自进士起
家座主门生有不期而会之喜参赞庶物若前所云云
者赖二公拔憸邪之牙距履王道之坦平不亟不徐潜
驱默化有如金石相宣水火相济用儒之效似非文吏
苛察之所能也况知事公力赞前守更新孔子庙非常
壮丽又买田土以养多士举课试以诱英髦此其为政
卷九 第 10a 页 WYG1213-0539a.png
之大者其小者可槩见也余顷岁引年归里与公接近
邻巷每相与往来获亲其粹容雅量雍雍于于如在玉
山上行使人顿消鄙吝间出其辞藻温润深厚大类其
为人也渐之上九曰鸿渐于逵其羽可用为仪释者谓
其志卓然而用不凡观象玩辞公其有焉日承公命为
序不敢固让谨书之以居群言之首
   洪存心常宁监税序
潜夫先生吾郡之望也畴昔以诗书礼乐诏其令子存
卷九 第 10b 页 WYG1213-0539b.png
心洪君君器局整暇幼学壮施是能世其家者岂寻常
任子比哉至元五年夏五月受行省丞相之命监句容
常宁税将择日治行同志之士相与葺诗以赠或疑君
枉家学之长而勉为钱谷之任者余曰不然国家之治
财犹日用之水火也民非水火不生活犹五谷之养生
也人无五谷则饥馁至凡岁时之上供百司之经费皆
繇此出是谓一日而不可缺焉者也古者富藏于民而
上无争利然摘山煮海铁冶𣙜酤尽笼天下之利自前
卷九 第 11a 页 WYG1213-0539c.png
世已然矣龙断罔利则有征商之法自孟子以来未之
改也然则什一之赋与二十取一之征岁有常数并行
不倍然后财用足而公家缓急无侵牟于细民为国之
大计有天下者便之为日久矣此汉儒议罢盐铁而卒
不可罢也况君驾轻就熟而恢恢有馀地乎孰谓征商
无取于诗书礼乐之用乎古人谓礼乐之行无处不有
同寅之恊恭与夫赋民之有艺者此其所易见也以儒
者之论为迂者非知言者也持是以求儒之通焉者可
卷九 第 11b 页 WYG1213-0539d.png
也比余游宦金陵去句容三茅近甚余乐游焉拘职守
而不能竟往闻君治所适居三茅山下非君之所独能
往而遗余之所憾者乎君其行哉为余问讯三茅君君
必曰汝故人之子来谒我犹汝来焉奚以憾为遂书为
送行诗序
   广孝启蒙序
天地有初乎曰鸿荒颛蒙之世吾不得而知也生人有
初乎曰孝为人道之极吾愿有考焉是故舜称大孝所
卷九 第 12a 页 WYG1213-0540a.png
以开后世事亲之源仲尼为经所以求后世事亲之实
源可浚也实可纪也圣人有望于天下后世何其至也
且四海九州上际下蟠苍苍无穷其为地广矣浩浩万
古去者不居来者不徐其为世远矣斯人寸心温柔懿
顺岂徒已存实为众有所谓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故人道莫大于孝比物连类如芬芳敷畅父母欲之乡
人好之可谓荣也巳尤莫大于不孝如臭秽污浊父母
仇之乡人恶之可谓辱也已是于一荣一辱之间而寿
卷九 第 12b 页 WYG1213-0540b.png
夭祸福吉凶随类而应鬼神旁鉴令人毛发悚惕可不
畏哉同里方君显忠摭经传子史之说以为广孝启蒙
其目有六莫不原于天有契于天序天秩者蔼然孝友
何莫非天也呜呼古之人惟任教也防民心于未然后
世惟任法也惩民恶于巳然吾观周官卿大夫党正之
属以正岁月朔读法俾民知所避就世教陵夷每俟其
罪之著暴从而刑之是亦弃其民尔安得是编摹刻盛
行家至户晓古风其有不复而人心其有不淳者乎故
卷九 第 13a 页 WYG1213-0540c.png
余序其所以而世之为孝子顺孙者愿相与勉之焉
   送花伯玉赴闽阃序
海于天地间最下最钜物也风涛掀舞一瞬目数千里
然人安土定居窥其涯涘盖寡余往年道经海宁得纵
观焉然亦未能深入其区奥也花君伯玉日从吴中来
访余筠轩因与剧谈海漕时事侧闻驾万斛之舟寄一
丝之命玩鱼龙之幽室接蛟鳄之涎口飞挽积粟达于
神州返棹南还汇诗成集伟哉伯玉之为人也夫负劳
卷九 第 13b 页 WYG1213-0540d.png
勋而受醲赏殆不为过然朝廷甲令之所该仅从阃帅
簿书之役然后授之以民社君受焉而无望容将行请
言于新安唐元元谓闽海东南大邑凡货财珠玑犀象
之所储积甲天下况当大盗横行歼夷之馀流离未归
田庐未治虽从事于大府簿书期会尤当以劳来还定
为急宽征弛禁与民休息此其时也昔人有言曰宁戚
毋忘饭牛时管仲无忘射钩时愿君毋忘浮海戒谨时
于巳何所不立于人何所不济君其勉图之
卷九 第 14a 页 WYG1213-0541a.png
   梅庭弊帚诗序
吾友潜夫洪公自总角时订笔砚交居则磨切以近于
道出则肆情山水间虽酬酢于杯觞而口未尝一出傲
慢语真乐益友也以故余得自力于困穷而气不衰者
赖公居多一时门人所可见者唯文玉眷兄嗜读书耽
于吟好覈论人物有鉴识大抵诗律尚圆熟吐辞坦然
明易无搯胸摧肾之嫌不以钩章棘句自诡近人宗长
吉怪诞绮靡刻画则过之故优柔之味减正大之情遂
卷九 第 14b 页 WYG1213-0541b.png
失论大家数者少之一日过先姊氏家出梅庭弊帚一
编请余以评余谓梅庭自号也弊帚谦辞也家有弊帚
享之千金如买马首以五百金百万买宅而千万买邻
之类明重轻不相当而意有所属然则文玉之帚未见
其弊弊焉也虽力扫陈腐可也余年四十三以少作三
百首印正吾潜夫公以晦庵古今诗分为三等之论复
命君今年四十四作诗富矣惜不迨先师一见而犹以
语我先师之言在耳顾吾学而未能吾尚何言哉虽然
卷九 第 15a 页 WYG1213-0541c.png
和平冲澹之陶韦盘摺老硬之黄杜上之为汉魏骚雅
君既已读而又复之会当庭梅舒英清香细咽梅耶诗
耶久而俱化矣昔贤谓乾坤清气散入诗脾愿分芒芴
以振刷摧颓枯瘁之陋文玉起谢曰岂其然哉今宦游
三茅之麓曰存心父者先师佳子也虽从事监税不废
于吟亦君所乐益友冀以吾文寄之吾儿桂芳亦在焉
文玉曰可哉
   绩邑石印诗序
卷九 第 15b 页 WYG1213-0541d.png
夫石以形不以气者也其在地之四象为少阳焉故见
于医经饵之能长生剡为矢镞坚可以禦侮人见而拜
之者不以为狂繇星而陨者不以为异大山长谷之间
穷荒远徼之奥神剜鬼剔千怪万状孰可殚纪其能以
印彰者惟绩邑最大抵符章篆刻所以示信而防民之
伪也向使示民之信而终以履信防民之伪而终以无
伪此岂俗吏能之哉是石也确而厉廉而方生于油溪
寂寞之滨每察夫邑治之得失而为之隐显焉其显也
卷九 第 16a 页 WYG1213-0542a.png
轩豁呈露若有以扬之其隐也潜深伏閟若有以抑之
谓以形拘而不以气通者众人之见也必有造物行乎
其间而与之谋者是以上下数百年间始为黄门苏公
出又为正言崔公出为参政张公出今为王令君出先
后相承协于西都大臣画一之规吾想四君子临政有
如砥之平听讼无嘉肺之枉信而无伪与吾民相安相
养久矣其出也固宜然非次翁有以启之则邑民何由
而蒙王侯之惠乎自今以往闻侯之风有能兴起者则
卷九 第 16b 页 WYG1213-0542b.png
斯石不一出其为惠不既多乎余闻泗滨浮磬昔遭乎
都俞之朝大声泰和之盛此岂特为一邑之祥上系乎
邦家之荣是可歌巳歌曰油溪油溪有石若浮惟令之
贤为民之庥油溪有石视贤而出苏公首之侯其合德
   送余志贤序
自西方之教兴而塔庙盈天下金碧晃耀虽极侈靡人
无有议之者由以祸福之说怖于人也视吾夫子之宫
墙则荒凉卑隘穿漏夷拔其悍然而不顾者亦独何心
卷九 第 17a 页 WYG1213-0542c.png
哉窃怪学校进人法屡变而弊愈深近岁以来于寒畯
之士绝不与焉由多资之子弟进则不知谦逊由素习
吏文之徒进则多怀险谲由非儒而儒进则遂昧廉隅
一署楮尾而私意鸱张危据讲席而肆无忌惮何吾道
之不古也吾儒大声疾呼訾謷二氏彼则攻苦食淡以
效其劳朝谋夕虑以成其志此则以飘风堕瓦视岁月
幸其满去而少升于梯级其势则反出于下而漫不自
知吁世岂无特立之士力振其久屈之势而一旦深思
卷九 第 17b 页 WYG1213-0542d.png
有以奋于其上者谓世无人则公道泯矣今婺源州学
正余君志贤魁然一儒者也貌瘠而道腴文多而志确
自其居职时则拓其土田饱其徒众偿其宿逋洁其祀
事庙学斋垣则焕然以新花木果蓏则植而就列尊耆
艾以厚风化行课试以勖俊茂此其学政之大者也余
备员所至凄冷亦尝揆力兴脩以贱姓名书楣壁间抵
金陵以诗谒侍御梦臣先生曰三为老文学士廪绝芬
尘夜或梦先圣庶可逃怒嗔然不逮志贤多矣公行矣
卷九 第 18a 页 WYG1213-0543a.png
由州庠而升之郡校必将大有作为俾四方官于学之
士有所矜式用儒之效其特立表见如此日读诸公赠
言纪无余美姑掇其大都以归之因推二氏之势益张
而悯吾道之不振不无望于方来也
   易氏竹圃序
沅湘之水清妙天下而灵均居焉平生滋兰树蕙江蓠
薜芷皆所纫佩比物连类以芳香自许盖欲规正于君
惜乎怀王之不寤也夫物生异汇而人之所好不可强
卷九 第 18b 页 WYG1213-0543b.png
同易君楚材之良也自其少时侃侃以功名自期殆厌
于奔走而退营肥遁乃辟地数百弓从野夫求佳竹若
干种久之而雷雨初作迸地锐出笄而植焉掎而角焉
杂而立焉参而伍焉纵疏而不旷愈附而弗狎封之以
土壤润之以雨露逮岁久而林成矣君尝语人曰太史
公取渭川千亩富比封君是以货视吾竹汉公卿下淇
园而塞瓠子是以戕视吾竹毋授长房惧以变化厚诬
我也毋捍之以为城剡之以为苛削之以为戈矛惧以
卷九 第 19a 页 WYG1213-0543c.png
不仁用我也皆竹之不幸也必唐之六逸以遂其高爱
如子猷以顺其性然后其为天者完而不少屈也复考
圃之义或以种蔬茹或以实果寙或以毓草木蔬果属
餍于口腹而草木就槁于芜秽惟虚中直外傲睨冰雪
以为贤傥以老圃见之訾謷吾甘心焉余家武峰之下
手种筼筜二百个常以与可石刻悬之堂上翠色寒光
日相掩映余引年归老万念可废于此君不敢少忘今
而得与君交于数千里之外竹而有知必曰幸哉幸哉
卷九 第 19b 页 WYG1213-0543d.png
谨以复吴季实之请而其文归之易氏云
   复紫阳庄基序
先庚戌而生者孔子也后庚戌而生者子朱子也道统
寔有关焉归鲁之侵疆者仲尼也归紫阳之侵疆者唐
侯也功有足纪焉嗟夫天下万变之机日过乎吾前而
吾心自有一定不可移之见以理为之准则也即事论
事则如栀言蜡貌适足以文其奸即理论事则如覆盆
之下容光必照今紫阳之庄基是也惟我书堂前代太守
卷九 第 20a 页 WYG1213-0544a.png
思轩韩公创之靖斋魏公继之靖斋之父鹤山先生与
西山真先生号南北两山皆宗文公之学克承父志故
于紫阳特加之意买田刋书惠至渥也佃甲舆台之役
也始而事主擎跽曲拳终而叛主操戈入室春秋书三
叛人与夫窃宝玉大弓事虽小大不伦叛主之恶亦无
少异宅尔宅田尔田书堂业也今乾没之以为己有天
其可欺哉虽犁其庭扫其穴亦不过也昔鲁仲连尝谓
人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释难解纷也平原君欲
卷九 第 20b 页 WYG1213-0544b.png
以千金为寿而仲连却之故有高世之知术者所以能
成不赏之功后世称诵不已然则昔人所谓天下之士
者其在公门矣惟公文足以善化廉足以厉俗仁足以
及物智足以摧奸以是施之百里之间一洗往昔临民
之陋习神鉴其衷有孚盈缶于学田仅一节耳由是以
推其馀其允合于人心兴坠而起废者何翅百千也夫
砥砺以剸犀兕者其锋不可犯仰观群流者惟金石而
为能循良志伸贪夫吐舌其举甚盛也余老矣幸忝宗
卷九 第 21a 页 WYG1213-0544c.png
盟未谐一识辄为引首以寓赞美之意焉
   通鉴发明序
至正四年冬十月江东宪佥崔公行部首见于庙语诸
监郡太守曰尹氏通鉴发明文公之忠臣也其刻梓以
诏后学可乎咸曰唯唯越明年梓工竣事命新安唐元
为之题辞元窃闻春秋史外传心之学文定深探其旨
其曰春秋有变例定哀多微辞又曰直书其事不待贬
绝而恶自见又曰史文如画笔经文如化工可谓善论
卷九 第 21b 页 WYG1213-0544d.png
圣经矣呜呼春秋托始乎隐公为平王不能自强于政
治也通鉴托始于威烈亦为三家之分晋也纲目追法
春秋固先正例然凡例间与书法不侔者用变例也画
笔之变态有限化工之变例无穷也今考纲目所书多
史迁以来不正明其罪有待文公之特笔其定名分正
国统重名节黜奸邪凛凛可畏可谓善继志于仲尼矣
虽无传义名家亦可也愚故曰善观春秋当考胡氏之
说善观纲目当考尹氏之说尹氏其亦善继志于文公
卷九 第 22a 页 WYG1213-0545a.png
者欤此姑举其梗槩言之若必曰明褒贬于一字二字
之间自有其书在愚何敢赘
   李简文序
余曩游金陵偶过太祝周君之庐出示导江先生文一
巨帙其文家数浩博亟读不忍去手人曰志行杨公其
门人也然志行文尚奇涩似不相类思欲读之不可再
得广平李简文侍其尊翁通守新安日相往来观其意
度闲雅辞吐周慎公庭无接武惟知把玩书策宛然一
卷九 第 22b 页 WYG1213-0545b.png
儒者气象也问所从游则曰济宁尚圣功吾师也圣功
学于导江导江学于鲁斋鲁斋学于仁山仁山学于北
山北山则勉斋先生高弟也紫阳一脉上贯洙泗君其
有所受哉尊翁在郡三年杜门却扫自处晏如同僚临
事群疑满腹取决于公之一言如车指南如矢破的议
者多之公年将致政即拂衣而去归装萧然惟载书满
车而已古称黄金满籯不如教子一经公之志也简文
勉旃
卷九 第 23a 页 WYG1213-0545c.png
   李氏族谱序
天地有初乎曰函三为一是已生民有初乎曰气化而
孩是已由气化而形禅前乎千万世其孰知为吾祖耶
后乎千万世其孰知为吾子吾孙耶然其初一本而已
知其一本则知吾所自出推之为吾同出可不敬欤吁
因生赐姓皆出神明之后晋太康中㑭臣僚共订家谱
而唐贞观因之前代为重事何后世视之为寥阔耶然
盛衰相承如寒暑代谢或由田舍而为公卿或由公卿
卷九 第 23b 页 WYG1213-0545d.png
大夫降为皂𨽻论者以数存焉以自诡天其可欺乎哉
世之欲吾子吾孙无穷之传实自不欺心始不欺心斯
不欺天矣此所谓不谱之谱也可谱之谱人所同见不
谱之谱吾所独知甚矣乎心之难养也元幼读程文简
家谱言其族出黄墩朱文公亦自黄墩出今李氏亦自
黄墩东迁文简谓黄墩地本惬隘众不能容特巢贼重
巳姓不施杀戮以故衣冠之家多依之非土著也吾祖
兄弟三人卜其所迁俱以从田讳德鹏迁祁门之里田
卷九 第 24a 页 WYG1213-0546a.png
德鸿迁浮梁之界田德鸾迁婺源之严田此吾始祖也
六世至相三子鹏举下宅祖也次将上宅祖也绍兴初
释褐筠州教授讳炳登进士第尚书都官郎中讳知巳
奎晚进士知上元县讳桃其迁祖所出刑部尚书讳珏
冠盖相望代不乏人岁时序贺填衢塞街或车或徒亹
亹文雅斯一时之盛也山泉先生既谱族仲氏又谱之
表兄深谷老人书来曰族谱之不讲久矣吾恻然以相
视如涂人是忧然前修之文𢇮藏尚可考也用是佣书
卷九 第 24b 页 WYG1213-0546b.png
凡若干本以遍告于同族之人有子孙者则书之粲然
如南箕北斗之相向也夫然后知天伦之重则知礼义
之所当先盖不谱则亲尽易以忘本不辨则传久而易
以庬此老人修族谱之意也虽然为父兄者能以不欺
心以培子孙之厚禄为子孙者又能读诗书以不坠清
白之传是不肖拳拳所仰望也生祖小十贡元讳玘字
子器以书经冠乡试与丞相程讷斋同榜先君子梅癯
先生讳虞字常道出继郡城唐百六登仕后屡领乡荐
卷九 第 25a 页 WYG1213-0546c.png
登仕版先君子与伯父直轩公讳洪同受荐隐德不仕
两子诜诜表兄讳龙字仲良授祈门县儒学教谕即深
谷也元授徽州路儒学教授第五儿桂芳授建宁路崇
安县儒学教谕侄孙李宗奕海南北道肃政廉访司掌
书仲氏唐煇尝历广东西宪府书吏表兄今年八十二
元年七十七俱抱曾孙祖宗福我厚矣深谷为族长命
元为引首继山泉公之文观者毋以为僣云
   孔世潜北归诗序
卷九 第 25b 页 WYG1213-0546d.png
自古帝王名位极乎崇高而膏泽之被于天下者未尝
不广且大也然有位必有势势尽而膏泽亦尽后有圣
人者出无势无位而其膏泽之施于天下虽更千万世
而无穷其故何也以其道之有在也夫所谓道者三其
纲而五其常也三不纲则人伦熄五不常则人心死伦
熄而心死国其能治乎呜呼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诵
其诗读其书斯可矣呜呼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
其子孙论金石丝竹之遗音古经之在壁其尚无恙斯
卷九 第 26a 页 WYG1213-0547a.png
可矣顷以冷官留金陵方引年告归俄有孔氏闻孙翩
翩入精庐即延之坐东向问其字曰世衡十年前来游
曰世潜教授孔颜孟子孙二生隅坐甚恭肃其称孔氏之
家儿者耶出沿牒则知来江南营制竹笾若干事以归奉
祀孔子曰俎豆之事吾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乃
今南方用兵小丑猖獗自古文武兼资是为久长策武科
举则勇智出文科复则忠义兴况文事武备圣人已见之
行事矣君今北还试以余言质之洙泗诸老焉何如哉
卷九 第 26b 页 WYG1213-0547b.png
   送沈晋可序
三代之士养于学战国之士养于客此游士所由始也
通都大邑登高望远士之游多矣有如马周悠然独酌
于新丰固为伟人然栖迟逆旅授以客枕释其忧懑亦
自咄咄可念余老来正苦行役每顾影寂寥时一发浩
叹近自金陵归番阳沈晋可来谒曰某好游者也将之
吴之越而欲观黄河泰华之大冀即其人之贤以启沃
吾之志意愿请一言以行余谓君番人也忠宣之伟节
卷九 第 27a 页 WYG1213-0547c.png
龙溪之词章双峰之理学今合三先生之长虽闭户以
求之可也何以游为君曰昔太白求见荆州愿得盈尺
之地以吐胸中之奇老泉区区涉蜀道至京师荐其二
子岂乡曲果无其人哉视钜人元夫之门固有间耳公
独不见夫井底之蛙乎终日跳梁不过寻尺之间及夫
背负青天之翼动以六月一息故善用大者不知其小
安于小者岂知其大此小大之异也吾之计决矣余乃
壮其言而应之曰子行哉行哉不知长安道上犹有昔
卷九 第 27b 页 WYG1213-0547d.png
日所谓饼媪者乎遂相与大笑抗手而别
   送张廷玉教谕太平序
昔明善张先生隐居城东上路以行谊卓冠乡邦文气
尚深厚削去崖异浮靡一时门人高弟与其二子咸以
礼经领乡荐郡守知名诣谒礼与钧闻欲廪于两学以
助不给则却而不受平生希荣倖宠一不挂念箪瓢枢
瓮意泊如也诗书之泽再传而为仲文公公自弱冠从
郡博弗斋陈先生游先生爱其通敏颇授以剧务时值
卷九 第 28a 页 WYG1213-0548a.png
革命多艰吾道不绝如带兵卒蹂践柱础露立先生夙
夜经营兴复赖公力居多其后从祀易像以木论堂宏
壮完好皆仲文为之其长紫阳也山水暴至荡为污淖
公批亢捣虚翔材驱石殆若神助为屋百馀楹论者伟
之比岁郡太守嘉议公一日坐明伦堂上谂于众曰吾
欲大新孔子庙惟尔多士其谁可属筹画者咸以太平
邑教廷玉对君念其世勋负勤锐然有终亩之志乃犯
炎暑历深峻躬督斧斤绳曳克底成绩郡侯濡注尊礼
卷九 第 28b 页 WYG1213-0548b.png
愈至俄而迓吏蹐门矣余窃谓明善先生潜深伏奥无
资用世而天锡善类每加畀于子孙故其父子接迹儒
林于吾夫子独加之意非信道笃而若见圣人于羹墙
者则伥伥外慕邀觊福利非俗则佞而为士者羞太平
为古宣附庸榱桷栋梁待子久矣由是而施教循规顺
序宜无难者若间架齐一无少罅漏亦作文法也庄生
曰用志不分而凝于神廷玉其能兼收并蓄哉故于其
行始终言之
卷九 第 29a 页 WYG1213-0548c.png
 
 
 
 
 
 
 
 
卷九 第 29b 页 WYG1213-0548d.png
 
 
 
 
 
 
 
 筠轩集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