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卷十一 第 130925c 页
卷十一 第 1a 页 0427-056.png
道德真经取善集卷之十一悲六
  宋饶阳居士李霖集
 江海为百谷王章第六十六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顾欢曰江海处下故百谷宗之王者居谦
 则万物归之
故能为百谷王
 唐明皇曰言江海所以能令百川朝宗而
 为王者以其善居下流之所致也故易云
 地道变盈而流谦此举喻也故地道用谦
卷十一 第 1b 页 0427-057.png
 则百川委输而归往圣人用谦则庶民子
 来而不厌尔
 直以卑下故能为百谷王王者归往之义
 能下下则民归之如水之就下
是以圣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
身后之是以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
 河上公曰欲在人之上法江海处谦虚欲
 在人之前先人而后己也圣人在民上为
 王不以尊贵虐下故民戴仰而不以为重
 圣人在民前不以光明蔽后民亲之若父
卷十一 第 2a 页 0427-058.png
 母无有欲害之心也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吕吉甫曰圣人之有天下也以言其位则
 固欲上人也然以孤寡不谷为称而受国
 之垢与不祥则以其言下之也以言其序
 则固欲先人也然迫而后动感而后应不
 得已而后起则以其身后之也夫唯以其
 言下之则处上而人不重不重则以戴之
 为轻矣以其身后之则处前而人不害不
 害则以从之为利矣不重不害此天下乐
卷十一 第 2b 页 0427-059.png
 推而不厌也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罗什曰心形既空孰能与无物者争
 吕吉甫曰夫以其言下之以其身后之则
 不争者也乐推而不厌则天下莫能与之
 争也非体玄德者其能若是乎故曰以其
 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此章以谦下为主江海善下故为百谷王
 圣人言下身后故天下乐推而不厌夫孰
 能与谦下者争哉
卷十一 第 3a 页 0427-060.png
   天下皆谓章第六十七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杜弼曰肖似也不与物同故曰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苏子由曰夫道旷然无形颓然无名充遍
 万物而与物无一相似此其所以为大也
 若似于物则亦一物矣而何足大哉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御注肖物者小为物所肖者大道覆载万
 物者也洋洋乎大哉故似不肖若肖则道
卷十一 第 3b 页 0427-061.png
 外有物岂得为大乎
 王弼曰久矣其细犹曰其细久矣肖则失
 其所以为大矣故曰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吕吉甫曰天下徒见我道之大而谓其似
 不肖而不知其所以大固似不肖也何以
 言之大道汎兮其可左右无乎不在者也
 彼其无乎不在无可疑者谓之似不肖而
 不知其无不在而似不肖乃道之所以为
 大也盖万物莫非道也则道外无物则无
 所肖者此其所以为大也若有所肖则道
卷十一 第 4a 页 0427-062.png
 外有物矣道外有物则道有所不在其尚
 得为大乎
 王元泽曰肖者有所似道为万物祖故体
 道者物当似我我岂似物乎盖有所似则
 是象彼者也象彼则彼必大而我小矣
我有三宝保而持之
 唐明皇曰我道虽大无所象似然有此三
 行甚可珍贵能常保倚执持可以治身治
 国也
 王元泽曰凡此三宝皆俗情所谓小而乃
卷十一 第 4b 页 0427-063.png
 至人之所以为大也
一曰慈
 王元泽曰慈主于爱爱物仁也而独称慈
 者仁则广德以覆下于末为盛矣老子方
 语其本故不曰仁而曰慈慈者父道仁之
 本而不假为者也
 唐耜曰慈爱也礼记曰为人父者止于慈
 兹益也慈者人之本父子之道天性也人
 之慈孝自得于所性之中无待于外矣仁
 者人也以兼爱为心去性远矣老子方明
卷十一 第 5a 页 0427-064.png
 道德之要故以慈为宝
 宣圣五常以仁为首释迦十戒以杀为先
 三圣虽殊以慈为本则一也
二曰俭
 顾欢曰宝精爱气不为奢费
 吕吉甫曰其行身也徐而不费以约为纪
 非俭乎
 俭德之共也大禹修身以克俭为费文王
 为治以节俭为化俭之为德大矣哉书曰
 恭俭惟德
卷十一 第 5b 页 0427-065.png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顾欢曰履谦居后不为物先
 吕吉甫曰未尝先人而常随人人皆取先
 己独取后非不敢为天下先乎
 王元泽曰于易则谦是也天地人神皆以
 谦为贵故圣人宝之
 孔圣以仁道为本以俭让为德亦宝此三
 者而已
夫慈故能勇
 王弼曰夫慈以陈则胜以守则固故能勇
卷十一 第 6a 页 0427-066.png

 吕吉甫曰夫慈为柔弱矣而能胜刚强是
 能勇也
 孟子曰仁者无敌帝舜性仁形为四罪之
 诛成汤克仁能胜夏桀之虐文王视民如
 伤可谓慈矣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岂非勇
 乎
俭故能广
 顾欢曰治身爱气则性命自延治国爱人
 则德化自广
卷十一 第 6b 页 0427-067.png
 俭以修身则精神不费俭以治国则财用
 有馀书曰慎乃俭德惟怀永图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御注不争而善胜者天之道道之尊故为
 器之长
 河上公曰不为天下首先成器长谓得道
 人也我能为道人之长也
 舒王曰不敢为天下先则物莫为之先故
 能成其器长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死
卷十一 第 7a 页 0427-068.png

 御注世之人知勇之足以胜人而不知慈
 乃能勇知广之足以夸众而不知俭乃能
 广知器长之足尚而不知自后之为要则
 刚强之徒而已有死之道焉
 顾欢曰弃舍慈悲且为勇敢谓负气轻死
 以不惧为勇不宝其气而舍散其精不爱
 其人而广用其力舍其后己但为人先所
 行如此动入死地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卷十一 第 7b 页 0427-069.png
 御注仁人无敌于天下故以战则胜民爱
 其上若手足之捍头目子弟之卫父兄效
 死而弗去故以守则固
 唐明皇曰用慈以战利在全众用慈以守
 利在安人各保安全故能胜固尔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御注志于仁者其衷为天所诱志于不仁
 者其鉴为天所夺则天所以救之卫之者
 以慈而已此三宝所以慈为先
 河上公曰天将救助善人必与慈仁之性
卷十一 第 8a 页 0427-070.png
 使能自营助也
 王元泽曰三宝皆以慈为心言天救卫之
 者以其慈故也
 此章言道大而为宝者三三宝之中以慈
 为本故篇终言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善为士章第六十人
善为士者不武
 卢裕曰士者将帅不武谓不以武凌人
 吕吉甫曰士之为言事道而以将人为任
 也事道则不争胜将人则用人之力何所
卷十一 第 8b 页 0427-071.png
 事武
 若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孙叔敖
 甘寝秉羽而郢人投兵
善战者不怒
 御注上兵伐谋而怒实胜思
 河上公曰善以道战者禁邪于心胸绝祸
 于未萌无所诛怒也
 舒王曰不怒则善战
 吕吉甫曰为士而无所事武则善战者不
 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固其
卷十一 第 9a 页 0427-072.png
 宜也
 战危事也善战者吊民伐罪而已岂有私
 怒以用危事而害民者哉若汤放桀武王
 伐纣是也
善胜敌者不争
 御注争逆德也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
 以战杀人盈城胜败特未定也不武所以
 成其武不怒所以济其怒不争所以弥其
 争三者皆出于德故曰善
 河上公曰善以道胜敌者附近以仁来远
卷十一 第 9b 页 0427-073.png
 以德不与敌争而敌自服
 刘仁会曰德感物宾故曰胜敌兵刃不交
 故曰不争
 争逆德也不争而胜乃为善也兵贵伐谋
 不重交刃百战百胜非用兵之善也善用
 兵者不战而胜善之善也
善用人者为之下
 御注智虽落天地不自虑也故智者为之
 谋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故能者为之役
 辩虽彫万物不自说也故辩者为之使
卷十一 第 10a 页 0427-074.png
 河上公曰善用人自辅佐者当为人执谦
 下也
 纂微曰善用人者以谦不以力故用辅弼
 之臣则比之股肱心膂用将帅之臣则跪
 而受钺行而推毂
是谓不争之德
 吕吉甫曰体道者不争不争则天下莫能
 与之争则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
 胜敌者不争是谓不争之德也
是谓用人之力
卷十一 第 10b 页 0427-075.png
 御注聪明者竭其视听智力者尽其谋能
 而位之者无智也
 吕吉甫曰体道者能下人能下人者人乐
 为之用而不自用则善用人者为之下是
 谓用人之力
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御注无为为之之谓天不争而用人故可
 以配天则至矣不可以有加矣故曰古之
 极极至也木之至者屋极是也
 此章言善为士者不武夫不怒不争用人
卷十一 第 11a 页 0427-076.png
 之力是不武也德则不争力则用人故可
 以配天无为而无以加矣
   用兵有言章第六十九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
 御注感之者为主应之者为客迫而后动
 不得已而后起谓之应兵应兵为客者也
 顾欢曰在国先举在阵先动为主和而不
 唱迫而后动为客先举先动骄盈必危今
 欲顺天应人以自全保既不先举是不为
 主不得已而用是故为客
卷十一 第 11b 页 0427-077.png
不敢进寸而退尺
 御注不嗜杀人故难进而易退
 吕吉甫曰主逆而客顺主劳而客逸进骄
 而退卑进躁而退静以顺待逆以逸待劳
 以卑待骄以静待躁皆非所敌也
 王元泽曰不勇于杀伐
是谓行无行
 御注善为士者不武行而无迹
 唐明皇曰为客退尺不与物争虽行应敌
 与无行同矣
卷十一 第 12a 页 0427-078.png
 张君相曰兵由彼起我实不行应物而动
 虽行无行
 王元泽曰至仁之兵有征无战与无行同
攘无臂
 唐明皇曰攘臂所以表怒善战者不怒若
 无臂可攘
仍无敌
 御注善胜敌者不争
 顾欢曰仍引也人既服德则班师振旅虽
 欲引敌无敌可引
卷十一 第 12b 页 0427-079.png
执无兵
 御注用人之力故无事于执兵
 唐明皇曰执兵所以表杀今已慈和为主
 故虽执兵与无兵同
 王元泽曰虽有战之名前无敌者故与不
 战同
祸莫大于轻敌
 成玄英曰内明敌前境也轻染诸尘则致
 三涂之祸
轻敌则几丧吾宝
卷十一 第 13a 页 0427-080.png
 成玄英曰几尽也轻敌则好勇而不慈广
 贪而失俭好进而不退尽失前三宝
 吕吉甫曰苟为不能出于无为知主而不
 知客知进而不知退是之谓轻敌轻敌则
 丧吾之慈而失仁民爱物之心矣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唐明皇曰抗举也两国举兵以相加则慈
 哀于人者胜
 王元泽曰哀怜之心慈也慈故能勇所以
 胜一本作相若亦通若之言兵刃相敌也
卷十一 第 13b 页 0427-081.png
 此章言用兵出于不得已故为客退尺不
 敢轻敌恐丧其宝故举兵相加慈哀于人
 者胜
   吾言甚易知章第七十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御注道炳而易见故载之言则甚易知要
 而易守也故见之事则甚易行孟子曰道
 若大路然岂难知哉故道无难而天下无
 难不能者不知反求诸己尔
 苏子由曰道之大复性而足性之妙用见
卷十一 第 14a 页 0427-082.png
 于起居饮食之间尔圣人指此以示人岂
 不易知乎人能体此以应物岂不易行乎
 然世常患日用而不知知且不能而况行
 之乎
 易则易知近则易行以其至易也非思虑
 拟议之所能喻所谓不虑而知也以其至
 近也非步骤迟速之所能至所谓不行而
 至也用智以知之则浅矣故天下莫能知
 用力以行之则莫能至故天下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卷十一 第 14b 页 0427-083.png
 御注言不胜穷也而理为之本事不胜应
 也而道为之主顺理而索循道而行天下
 无难矣
 言以无言为宗事以无事为君得其宗而
 易知识其君而易行天下不能知不能行
 者不知其宗与君而已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苏子由曰言者道之筌也事者道之迹也
 使道可以言尽则听言而足矣可以事见
 则考事而足矣惟言不能尽事不能见非
卷十一 第 15a 页 0427-084.png
 舍言而求其宗遗事而求其君不可得也
 盖古之圣人无思无为而有漠然不自知
 者存焉此则思虑之所不及是以终莫吾
 知也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河上公曰希少也唯达道者乃能知我故
 为贵也
 纂微曰至道之言有宗有君惟明者知之
 故希少矣
 惟知者少此所以为贵也使浅识以知圣
卷十一 第 15b 页 0427-085.png
 人则岂足贵邪
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河上公曰被褐者薄外怀玉者厚内匿宝
 藏德不以示人也
 王弼曰被褐者同其尘怀玉者宝其真也
 圣人之所以难知以其同尘而不殊怀玉
 而不显故难知而为贵也
 褐者粗浅之服玉者精贵之宝被褐者显
 粗于外和光同尘若愚若昏不殊于俗怀
 玉者藏宝于内怀道抱德匿名藏誉不示
卷十一 第 16a 页 0427-086.png
 于人与珉中玉表者异矣庄子曰圣人怀
 之众人辩以相示也此章言道易知易行
 然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者以言有宗事有
 君也夫惟有宗与君是以知者少也圣人
 所以难知者宝此道而被褐故尔
   知不知上章第七十一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吕吉甫曰道之为体不知而能知者也知
 其不知而以不知知之至者也故曰知不
 知上矣虽知其不知而以知知之则其心
卷十一 第 16b 页 0427-087.png
 庸讵而宁乎故曰不知知病矣
 温公曰知之如不知则远怨不知而强知
 则招患
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唐明皇曰夫惟能病强知之病是以不为
 强知所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吕吉甫曰夫惟知知之为病而病之则反
 乎无知而知不足以病之矣故曰夫惟病
 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此而已故曰以
卷十一 第 17a 页 0427-088.png
 其病病是以不病南伯子綦曰我悲人之
 自丧者吾又悲夫悲人者吾又悲夫悲人
 之悲者其后而日远矣若子綦者可谓病
 病者乎
 王元泽曰病而不自知病者终莫悟矣
 此章言道本无知知其不知为上不知而
 用知以知之则为病圣人之不病者知知
 之为病而反乎无知是以不病
   民不畏威章第七十二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卷十一 第 17b 页 0427-089.png
 河上公曰威害也人不畏小害则大害至
 谓死亡也畏之者当爱精养神承天顺地
 也
 成玄英曰内明威刑也所谓经戒科律大
 威即三涂恶趣北都罗酆之刑法也言一
 切众生未解真理爱乐世法轻而行之则
 𡨋中大刑必将至矣
 刘仲平曰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盖众
 人不知畏天之威故大威至矣
 有威可畏谓之威众人不知畏天之威则
卷十一 第 18a 页 0427-090.png
 无所不为此天之大降其威虐而祸罚所
 加也故曰大威至矣书曰罔不惟畏弗畏
 入畏
无狭其所居
 御注居者性之宅人之性至大不可围而
 曲士不以语于道者狭其所居故也扩而
 充之则充满天地包裹六极无自而不可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
 唐明皇曰神所居者心也无狭者除情去
 欲使虚而生白
卷十一 第 18b 页 0427-091.png
无厌其所生
 御注生者气之聚人之生通乎物之所造
 而厌其所生者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
 梏之反复则夜气不足以存彼保合大和
 而无中道夭者无厌其所生故也
 河上公曰人所以生者以有精神精神托
 空虚喜清静饮食不节忽道念色邪辟满
 腹为伐命散神也
 刘仲平曰无狭其所居德之地也无厌其
 所生德之本也德之地尽性也德之本至
卷十一 第 19a 页 0427-092.png
 命也故圣人不以人灭天不以故灭命
 王元泽曰民性本自广大流通而世教下
 衰不能使之复朴乃蹙其居之广而使狭
 厌其生之通而使塞夫唯狭其居故民不
 淳而伪唯厌其生故民不厚而薄彼圣人
 不然使民逍遥乎天下之广居而各遂其
 浩然之性则其有干威者乎庄子曰狶韦
 氏之圃黄帝之囿尧舜之宫汤武之室此
 明世世下衰渐狭其居也彼圣人岂有优
 劣乎而居乃渐狭者所遭之时则然也
卷十一 第 19b 页 0427-093.png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河上公曰夫唯独不厌精神之人洗心垢
 浊恬淡无欲则精神居之而不厌也
 顾欢曰人不厌生生不厌人人不弃道道
 不弃人故曰生与人相保人与道相得
 西升经曰神常爱人人不爱神若人不厌
 其精神则精神居之而不去也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河上公曰自知己之得失不自显见德美
 于外而藏之于内自爱其身以保精气不
卷十一 第 20a 页 0427-094.png
 自贵高荣名于世
 吕吉甫曰圣人自知以常而不自见以外
 其身知常而外其身乃所以不狭其所居
 也自爱以啬而不自贵以遗其生啬而遗
 生乃所以不厌其所生也
 刘进喜曰保养真性不轻染欲自爱也谦
 卑静退先物后己不自贵也
 明以自知而不自见以矜能则其性广而
 物不能蔽所谓无狭其所居也仁以自爱
 而不自贵以贱物则其生全而物莫能伤
卷十一 第 20b 页 0427-095.png
 所谓无厌其所生也夫然则岂至于干天
 之威乎
故去彼取此
 顾欢曰去彼见贵则威罚外消取此知爱
 则生道内足
 此章言上失其大道之化民亡其性命之
 真故虽有可畏之威而弗畏也唯无狭其
 居以尽性无厌其生以至命岂有干威者
 乎是以去彼见贵取此知爱亦使民广其
 居而不狭保其生而不厌也圣人去取灼
卷十一 第 21a 页 0427-096.png
 可见矣
   勇于敢章第七十三
勇于敢则杀
 顾欢曰不惧曰勇必果曰敢谓见威不惧
 必果无回强梁使气杀身之术
 成玄英曰勇谓猛进也敢谓果决也杀谓
 死灭也言进必果决贪于世事则死灭也
 罗什曰心定所行果而望得真去邪来遂
 获其罪故言杀
勇于不敢则活
卷十一 第 21b 页 0427-097.png
 罗什曰行柔弱唯善是与则获其利言活
 活长生也若进心虚淡不敢贪染则长生
 顾欢曰谓独立不惧不敢有为守柔尽顺
 活身之道
 舒王曰庄子曰圣人以必不必故无兵众
 人以不必必之故多兵勇于敢以不必必
 之故多兵而杀勇于不敢以必不必故无
 兵而活
 吕吉甫曰用其刚强而必于外物者勇于
 敢者也则死之徒是也故曰勇于敢则杀
卷十一 第 22a 页 0427-098.png
 致其柔弱而无所必者勇于不敢者也则
 生之徒是已故曰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
 河上公曰两者谓敢与不敢也活身为利
 杀身为害
 王弼曰俱勇而所施者异利害不同故曰
 或利或害也
 吕吉甫曰勇于敢者人以为利而害或在
 其中矣勇于不敢者人以为害而利或在
 其中矣
卷十一 第 22b 页 0427-099.png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御注畸于人者侔于天人之所利天之所
 恶孰从而知之
是以圣人犹难之
 御注顺天者存逆天者亡虽圣人不敢易
 也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御注万物之出与之出而不辞万物之归
 与之归而不迕是谓不争消息满虚物之
 与俱而万物之多皆所受命是谓不争而
卷十一 第 23a 页 0427-100.png
 善胜
 唐明皇曰此下言天道谦虚以戒人事勇
 敢天不与物争四时盈虚物无违者故善
 于胜
不言而善应
 王元泽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福善祸淫酬酢万变无一不生
 刘仁会曰寂寞无声故曰不言有感则报
 故言善应
不召而自来
卷十一 第 23b 页 0427-101.png
 御注有所受命则出命者能召之矣万物
 之纷错而天有以制其命孰得而召之健
 行不息任一气之自运而己
繟然而善谋
 蔡子晃曰虽坦荡平夷善能谋图善恶毫
 分不差
 王元泽曰常易故坦然知险故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御注密而有间人所为也天则虽疏而无
 间积善积恶殃庆各以其类至所以为不
卷十一 第 24a 页 0427-102.png
 失且争而后胜言而后应者人也天则不
 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召之则至难于知
 天者人也天则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
 惟圣人为能体此故不就利不违害常利
 而无害所以与天合德异夫勇于敢者
 曹道冲曰物不能逃者天网也恢大疏略
 物无漏者
 包罗上下六合万物不能逃其内者天网
 也恢恢甚大虽则疏略赏善祸淫毫分不
 失此章言勇于敢与不敢夫勇敢者天之
卷十一 第 24b 页 0427-103.png
 所恶虽圣人犹难于勇敢下文言天道谦
 虚当视以为法
   民常不畏死章第七十四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顾欢曰奈何犹如何也道德陵夷刑罚深
 酷则生不足怀死不足畏人不畏死本由
 刑政之苛如不慕大德以生人更设严刑
 以惧物民将抵冒而终不化修已奢淫则
 精穷气竭万神交落动之死地不能制情
 遣欲更为险行惊神
卷十一 第 25a 页 0427-104.png
 上失其道民无常心以抵冒法禁何死之
 畏上犹以死惧之釿锯制焉绳墨杀焉而
 乱终不止则秦以下是也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

 御注天下乐其生而重犯法矣然后奇言
 者有诛异行者有禁荀卿所谓犯治之罪
 固重也
 河上公曰以道教化而民不从反为奇巧
 乃应以王法执而杀之谁敢有犯者老子
卷十一 第 25b 页 0427-105.png
 伤时王不先以道德化人而先刑罚
 王弼曰诡异乱真谓之奇也
常有司杀者杀
 唐明皇曰如此奇诈之人天网不失是常
 有司杀者杀之
 杜光庭曰司主也天之养人也厚矣爱人
 也至矣南宫丹箓赏善而司生北宫黑簿
 纪过而主死天地万神司察善恶以惩以
 劝俾其革恶而迁善也故有功者延年有
 罪者夺算毫分无失如阳宫之考较焉天
卷十一 第 26a 页 0427-106.png
 有司命四司之星在虚危之间人星之侧
 以司于人此四司星者三元经所谓天之
 司杀也
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
 河上公曰人君欲代杀之是犹拙夫代大
 匠斲木乃劳而无功也
夫代大匠斲希有不伤其手矣
 河上公曰人君行刑罚犹拙夫代大匠斲
 木也必方圆不得其理还自伤其手代天
 杀者失其纪纲不得其纪纲则反受其殃
卷十一 第 26b 页 0427-107.png
 也
 吕吉甫曰圣人以道治天下者宜如何哉
 常有司杀者杀勿代之而已矣何谓常有
 司杀者杀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讨有罪
 五刑五用则司杀者天之谓也刑戮者有
 出于好恶而不用于天讨则是代司杀者
 杀也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斲希有不伤
 其手者则代司杀者杀其伤可知
 此章言民无常心而不畏死当先化之以
 道不可威之以刑若民畏死而为奇者诛
卷十一 第 27a 页 0427-108.png
 之孰敢有犯然不可以自杀而有天之司
 杀者若代杀之是犹代大匠斲未有不伤
 其手矣


道德真经取善集卷之十一




卷十一 第 27b 页 0427-10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