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 第 1a 页 WYG0582-033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行水金鉴卷一百五十
          江南按察使傅泽洪撰
  运河水
 里河北自清口山清外河交界甘罗城迤西起南至
 扬河交界黄浦止计水程九十六里一百一十八步
 二尺自甘罗城迤西至季家浅长一十五里五十丈
 系清河县境自季家浅至黄浦长八十一里六十八
卷一百五十 第 1b 页 WYG0582-0337d.png
 丈系山阳县境属山清里河同知管辖其汛三曰运
 口汛里河上汛里河下汛(河防志府荟蕞云山阳县/即淮安 治东至海滨界)
 (二百三十里西至清河县界三十里南至宝应县界/八十里北至安东县界三十里西北五十里有淮阴)
 (故城秦置水经注淮水东北经淮阴故城韩信/钓此节孝先生有淮阴故城序即甘罗城也)
 运口汛自甘罗城迤西起至季家浅止南岸堤长三
 千六百六十八丈北岸堤长二千九百一十三丈五
 尺又七里闸西岸太山湖周围一带堤长二千五百
 五十六丈六尺(以下俱河防志/)
卷一百五十 第 2a 页 WYG0582-0338a.png
 清口于康熙三十五年七月间唐埂六坝溃决淮水
 东注黄流倒灌诸引河一概淤塞臣鹏翮于康熙三
 十九年恭奉
圣谟开挖张福口引河一道长一千二百三十五丈次
 年正月又开张家庄引河一道长一千六百七十丈
 又裴家场烂泥浅三岔等引河俱先后挑浚深通合
 众引河之水会出清口并力敌黄而淮黄交会矣
 运口曾经屡改今仍在旧大王庙前有迎清逼黄之
卷一百五十 第 2b 页 WYG0582-0338b.png
 势旧筑大墩一座置头二三四草坝束水济运康熙
 四十年于旧大墩西接筑拦湖堤一道长一百四十
 丈内外排桩镶埽又接建新大墩一座周围三十五
 丈逼清水七分敌黄三分济运又于大墩下运河口
 门筑拦河坝南北共长二十四丈以禦湖水异涨置
 造铁犀一座于新大墩上以镇水势刻词于犀曰维
 金尅朩蛟龙藏维土制水龟蛇降铸犀作镇奠淮扬
 永除昏垫报吾
卷一百五十 第 3a 页 WYG0582-0338c.png

 南岸自旧大墩前起经七里闸至文华寺后止内除
 高阜外堤工长二千八百三十九丈康熙三十八年
 修筑(文华寺后高/阜历年未修)
 武家墩后横堤一道长一千一百三十二丈康熙四
 十年加帮临湖钉桩镶埽
 北岸自甘罗城迤西起至惠济祠旁新石工头止内
 除甘罗城东门高阜九十丈外堤工长一千八百八
卷一百五十 第 3b 页 WYG0582-0338d.png
 十九丈五尺康熙四十年补修完工
 惠济祠旁新石工一段长一百四十七丈康熙三十
 八年创砌(清河县志南祠在旧新庄闸口明正德三/年建武宗 巡止跸祠下瞻顾久之嘉靖)
 (初章圣皇太后过此赐黄香白/金礼献之物赐额曰惠济祠)
 南岸石磡于康熙四十一年 题建石闸一座相时
 启闭引三岔河之水济运
 七里闸西岸堤长二千五百五十六丈六尺
 七里闸河一道长一千五百七十三丈七尺自惠济
卷一百五十 第 4a 页 WYG0582-0339a.png
 祠后起至季家浅止运河长七百四十二丈俱康熙
 三十九年 题准挑浚深通
 里河上汛自季家浅起至南角楼止河道计长四十
 里四十四丈康熙三十九年 题准挑浚深通
 南岸堤长七千三丈七尺北岸堤长七千三百九十
 一丈九尺两岸排桩于康熙四十年改龙尾埽为丁
 头埽
 五孔桥于康熙三十五年前河臣董安国建石闸一
卷一百五十 第 4b 页 WYG0582-0339b.png
 座因地势低洼土性虚松未便开放久经堵塞
 龙汪闸一座金门宽二丈一尺二寸康熙三十八年
 加高石四层(金门上宽下/窄不能下板)月河闸金门宽二丈七尺
 六寸两岸皆砌石
 北岸檀度寺新闸一座康熙三十五年创建
 北岸版闸关口石工一段长一百二十丈康熙三十
 八年创砌康熙四十年完工
 南岸盘粮厅前石工一段长五十五丈康熙三十八
卷一百五十 第 5a 页 WYG0582-0339c.png
 年创砌康熙四十年完工
 北岸府城西门护城石工一段长三百六十丈康熙
 三十八年创砌(以上俱河防志/)
 府城北角楼一工与小坝一工同一危险盖因此二
 处水势顶冲旧堤单薄堤里地形低洼俱系深塘兼
 之城池官廨民居鳞集于此泽洪屡欲启请河宪建
 造石工庶几一劳永逸因需用钱粮浩繁未敢轻举
 今年冬冰凌水涨冲刷塌卸堤根水深至二丈有馀
卷一百五十 第 5b 页 WYG0582-0339d.png
 亟调集员弁夫役并工抢护方得平稳此处建造石
 工断不可迟(嚼梅轩偶存/)
 里河下汛自南角楼起至黄浦扬河交界止河道计
 长四十一里二十四丈二尺康熙三十九年 题准
 挑浚深通(以下俱河防志/)
 东岸堤长七千三百五十四丈五尺西岸堤长七千
 三百七丈五尺两岸排桩康熙四十年修补完固
 东岸旧有兴文闸一座闸内涧河一道至泾口入射
卷一百五十 第 6a 页 WYG0582-0340a.png
 阳湖由庙湾归海泄三城之积水通商贾之舟楫其
 利非小历年黄水内灌河身淤垫康熙三十九年复
 加挑浚(以上俱河防志/)
 本汛东岸兴文小闸一座口宽二尺八寸有涧河一
 道至泾口水入射阳湖康熙三十八年总河于成龙
 于钦奉
上谕事案内估挑后于请
旨事案内拨给捐工人员挑浚又于康熙三十九年总
卷一百五十 第 6b 页 WYG0582-0340b.png
 河张鹏翮题为黄淮交会谨陈善后一策等事案
 内动帑修砌兴文闸座以备宣泄运河水势(里河厅册/)
 兴文闸南有头石工二石工两段头石工长三百一
 十八丈北砖工三十丈中石工一百五十七丈南砖
 工一百三十一丈其二石工长一百五十丈俱系砖
 工康熙三十八年 题准加高二层(河防志/)
 泾河闸一座其河下通射阳湖计长八千二百五十
 丈面宽五丈底宽二丈五尺深六尺康熙三十九年
卷一百五十 第 7a 页 WYG0582-0340c.png
 挑浚深通又补修闸座以备蓄泄(河防志/)
 王永吉修复泾河旧闸议揭云窃照黄淮外河水势
 荡荡滔天来路甚猛逼入清口内河河身窄狭两岸
 束缚迂回四百五十里直至瓜洲才得入江出路甚
 长甚细前贤恐其震荡汹涌高宝地卑水聚中饱势
 不能容必致决裂所以于山阳县南去百里之内造
 泾河闸分水一支直趋射阳湖东北入于海此闸既
 成固疏淮安下流之壅实减高宝上流之势矣年久
卷一百五十 第 7b 页 WYG0582-0340d.png
 失修遇水崩决司水者惮于兴造遂筑土坝一道人
 马通行因循数年闸基遂废此处滴水不通则闸内
 行水之河身以及接连射阳湖一带原无主管之水
 泊尽被衙蠹土豪瓜分围占低下者取鱼斮草高阜
 者种麦插禾官河变作私田野水化成瘦地宜其百
 计阻挠牵制官府不肯造闸及奉宪檄勒限督催不
 得不造却又贿嘱经承人员将闸门改小闸底增高
 草草了事泄水无多当夏秋水涨之日即彻底全开
卷一百五十 第 8a 页 WYG0582-0341a.png
 尚恐宣泄不足乃启不数板开不数日旋筑月坝坚
 闭终年闸虽报完全无实用至于子婴双闸复以委
 官承行剋减工料桩短灰少闸底石不齐缝不敢全
 槽开放稍有渗漏损伤随即填泥下埽岁岁如此亦
 仅存有闸之名耳夫昔人造芒稻河闸导水入江造
 泾河子婴闸导水入海今芒稻河既被棍徒占塞泾
 河复被豪蠹官胥把持水不出头激之愈怒以致八
 年之内年年溃决漕堤耗费官帑民财数十万筑塞
卷一百五十 第 8b 页 WYG0582-0341b.png
 殆无虚日糜 朝廷之金钱竭小民之膏血徒作棍
 徒豪蠹官胥人等肥家润橐之资漏卮不塞长此安
 穷伏望老公祖台台移文会勘遴委廉能风力职官
 监造坚厚阔大石闸一座其闸底须与下河河底相
 平庶无高昂吊口之弊朩桩务要长大粗壮挨紧密
 钉底石务要二层细凿套笋块块勾连层层合缝然
 后多将糯米熬汁打灰灌浆才可支持几年不致旋
 砌旋崩泛水而冲石也闸门两旁衬石纵不能多数
卷一百五十 第 9a 页 WYG0582-0341c.png
 层断不可少若一二层之外便是泥土水钻石缝土
 必虚松安能壁立而不仆哉凡不利于有此闸者必
 曰闸底太低则水头甚高诚恐民田渰没殊不知此
 闸与子婴闸同是一般闸内河南河北两条大堤较
 之运河更高更阔只是单行水道直通射阳湖汇合
 下海原与民间田地绝不相通倘或此堤小有残缺
 修补不难如果堤岸全无多年闸水不行内堤因何
 坍塌必是附近有田豪强耕摊挖毁占踞河身浑成
卷一百五十 第 9b 页 WYG0582-0341d.png
 一片令人莫可查考此等奸徒不追从前花利宽贷
 实多责令培补原堤亦情法之允协者耳又或有不
 知淮扬水利者必曰沿堤减水闸洞多矣何必争此
 泾河一闸殊不知高宝之南惟有芒稻河泄水极大
 直捷入江高宝之北惟有子婴泾河泄水极大转折
 入海全不侵灌民田既可泄水又不伤稼故为甚利
 而无害也若沿堤小闸名曰斗门所泄之水不及大
 闸五之一况当上河水满之时下河沟港俱已泛涨
卷一百五十 第 10a 页 WYG0582-0342a.png
 田地将沉再加各闸齐放既不通江又难到海一望
 汪洋庐舍尽没东风一起巨浪拍天直捲堤根一线
 漕堤内外洗刷所以崩决最易繇此观之欲保堤利
 运导水安民舍修复泾河之外固无他法也事关利
 害故不避嫌怨详切尽言之仰希采择立赐施行河
 漕幸甚(王铁山集/)
 本汛东岸泾河闸一座口宽一丈下有泾河一道通
 塔儿头金吾庄水下射阳湖康熙三十八年总河于
卷一百五十 第 10b 页 WYG0582-0342b.png
 成龙于钦奉
上谕事案内估挑后于请
旨事案内拨给捐工人员挑浚又于康熙三十九年总
 河张鹏翮 题为黄淮交会谨陈善后一策等事案
 内动帑修砌泾河闸座以备宣泄运河水势(里河厅册/)
 东岸旧有头浅涵洞六座二浅涵洞二座三浅涵洞
 五座又风水涵洞二座西岸涵洞四座(河防志/)
 西岸杨家庙新河一道康熙二十五年挑浚(河防志/)
卷一百五十 第 11a 页 WYG0582-0342c.png
 运河古山阳渎也隋开皇六年凿然吴王城䢴沟出
 于末口即新城北辰坊之北闸也三国以无运而塞
 隋因平陈而广之五代亦以不运而湮周以平吴而
 浚之元以兵阻而废明初以漕运而复之时巳筑新
 城则又仿宋转运使乔维岳之制自郡城西北逶迤
 转西南建闸通清河口皆陈恭襄公力也(以下俱淮/)
 (安府志/)
 永济故沙河即乌沙河在治西北一带三十里古运
卷一百五十 第 11b 页 WYG0582-0342d.png
 自淮城艮隅入淮不免湾山阳六十里风涛之险宋
 转运使乔维岳开此直达清口后蒋之奇又开浚洪
 泽岁久俱淤永乐初平江伯陈因旧渠开通置闸蓄
 泄更名清江浦复置常盈仓于旁积粮以备转兑为
 公私便共置五闸以备蓄泄
 永济河治西南自杨家庙上达清河口万历九年总
 漕尚书凌云翼开挑通漕避清江浦黄河啮堤之虞
 及清江筑堤运艘仍旧由城西故沙河以出清口而
卷一百五十 第 12a 页 WYG0582-0343a.png
 此河并存今资以灌溉民田中有涵洞十馀处
 泾河治南五十里西通运河河口有闸水涨则启泄
 入射阳湖嘉隆间浚修万历丁已南河郎中李之藻
 重修乡官胡效谟为记
 涧河治东南上泄三城潴水下通滨海舟楫岁久湮
 淤钜工不易举黄流一泛沙漫平陆督抚王公宗沐
 乃环城筑堤长数十里黄流不复入而三城内涝水
 不可泄乃浚涧河长三十里东通射阳建闸河澨备
卷一百五十 第 12b 页 WYG0582-0343b.png
 蓄泄及委人守之岁各饩金二锾岁取府𣙜金二百
 两为缮修之费先后莅土者加意深浚各有碑记在
 乃食货大通之区也河两旁沟洞灌田岁久积淤天
 启四年知府宋祖舜挑深利民
 故城河又名寿河治东南五十里东入射阳湖上接
 黄浦涧河考之知府邵元哲及给事中朱维籓二碑
 记则故城河是涧河之支河自射阳湖淤塞直至车
 家桥水遂下趋于故城河而涧河水道不济则东南
卷一百五十 第 13a 页 WYG0582-0343c.png
 三十馀里民田呼癸不应河原有坝为界坝存则涧
 河之田灌溉有馀坝去则故城河之民田收成亦足
 是坝之去留关二河民田之利害甲子秋月
皇上东巡议开海口以苏民瘼二十四年按察使于成
 龙踏勘海口一带经此议开射阳湖并涧河涧河浚
 不但民田便利淮城积水亦得消退矣
 草湾河先年海口横沙黄淮下流势缓尝苦浅涸每
 水发则有逼城之患万历四年兵备副使舒应龙议
卷一百五十 第 13b 页 WYG0582-0343d.png
 开此河直达安东于是郡城水患稍纾
 射阳湖府治东南七十里东通宝应山阳盐城三县
 分湖为界其阔约三十里周回三百里明嘉靖隆庆
 间黄淮交涨溃高宝堤防并注于湖日见浅淤因盈
 溢浸诸州县万历九年总漕凌云翼请帑金三千委
 盐城知县杨瑞云督开由庙湾新丰市入海其害乃
 止
 管家湖望云门外明永乐初平江伯于湖东北畔界
卷一百五十 第 14a 页 WYG0582-0344a.png
 水筑堤砌石自西门抵板闸以便漕运名谓新路又
 谓西湖即仁济桥之北湖也(以上俱淮安府志/)
 洪泽在府治西南九十里旧有闸宋魏胜运粮至洪
 泽出闸入淮即此(江南/通志)清河县治东南六十里有洪
 泽镇滨淮河古南北大道设洪泽驿及巡检司盖剧
 镇也有桥后汉书载陈登庙祀于泗之洪泽桥即此
 自高堰筑后黄河复屡决入淮湖水泛溢全镇俱没
 水中所馀高阜数家寄生浮梗非舟筏不行(清河县志/)
卷一百五十 第 14b 页 WYG0582-0344b.png
 王永吉重浚射阳湖议揭云窃照淮扬两府之民岁
 苦水灾而淮之盐城山阳扬之兴化高邮宝应江都
 泰州为尤甚二十年中无岁不受水灾而六七年来
 为尤甚盖黄河水溢则势重南徙淮既避黄以直下
 若淮泗水溢则力猛东注淮复引黄而合趋以高宝
 一线漕河容纳南北两河滔天浴日之水而下流壅
 淤无所宣泄水聚中饱安得不奔溃决堤病漕而害
 民哉士民苦于水患因下流不通辄纷纷陈控求开
卷一百五十 第 15a 页 WYG0582-0344c.png
 海口殊不知海口之在泰州兴化盐城界内者如丁
 溪场白驹场刘庄场神台场四口现开原无阻塞若
 泰州河垛场一口万历十三年本州乡官林海楼议
 开地方抗阻盐城城东之天妃口天启六年兴化乡
 官李碧海议开地方抗阻凡事有碍于地方知其不
 可为而强为之者终画饼耳至于山阳境内之庙湾
 海口此口空阔实为七州县之尾闾更无一毫阻塞
 之处夫各处海口既无阻塞何以水不趋下反泛滥
卷一百五十 第 15b 页 WYG0582-0344d.png
 而横行乎永吉蒿目心伤考之传记询之土人乃知
 射阳一湖全然淤垫中间隔断上下不通虽有海口
 水不东注病漕害民根原在此为今之计重浚射阳
 湖真有一日不可再缓者查得盐城县志书内载射
 阳湖在城西一百四十里西接宝应县界西北接山
 阳县中流为界溁回约三百里南北浅狭自故晋地
 方至喻口北流入海东属盐城西北属山阳县故晋
 而上至射阳属宝应嘉隆以来湖乃大淤万历七年
卷一百五十 第 16a 页 WYG0582-0345a.png
 民李雯等建议开浚万历九年春知县杨瑞云申详
 具题请发帑金重浚水繇庙湾新丰市入海水患稍
 息民赖以安至崇祯四年淮北苏家嘴柳铺湾新沟
 建义口并决筑塞久无成功黄流灌注三年水退沙
 停支河小港大半壅淤而射阳湖几化为平陆矣然
 湖形现在疏凿不难有硬沙垫高者亦有泥水夹杂
 深浅不等者里数不多若合七州县之力认真实做
 成功何难约算大槩分为三段其上一段自宝应盐
卷一百五十 第 16b 页 WYG0582-0345b.png
 城界上射阳镇起至安丰镇止约长二十五里自安
 丰镇至山阳县东作地方止约长十六七里自东作
 至泾口止约长五里以上系泥水相杂之工自东作
 至山阳盐城界上清沟止约长二十里系泥沙旱工
 此处接连湖面查湖面旧制三十六丈阔今止存三
 四丈极阔者七八丈耳湖面尽淤安能受水宜裁阔
 如旧自清沟至南马骆一林地方约十五六里长此
 处亦甚逼窄凿之使宽则下流通畅繇此入山阳之
卷一百五十 第 17a 页 WYG0582-0345c.png
 轧东沟繇沟入濛泷喻口繇喻口入庙湾则入于海
 矣中一段自盐城夺基庙起至林上止约十二里长
 自林上繇旧浦河(此河泄江都泰州高邮宝应/兴化五州县之水今淤塞)至马
 家荡止约三十里长自马家荡至陶家林止约十里
 长以上亦系泥水相杂之工应用铁口罱子捞浚其
 泥用船装载去湖稍远庶不再淤此处旧名虾沟从
 此至东尤庄约二十里长则入须沟而水直达于射
 阳湖矣其西一段则单在盐城县境内旧名东塘河
卷一百五十 第 17b 页 WYG0582-0345d.png
 西塘河西塘河自黄土沟起至许家湾止约二十里
 长只此淤浅急宜挑浚从此入于楼下庄唐桥镇则
 一路阔深直达射阳出庙湾入海通行无碍也东塘
 河自唐子镇起至安丰王庄约三十里长自王庄过
 界河至大港镇约二十里长自大港至九曲河庙止
 约三十里长从此二十里至古吉寺又二十里至院
 道港入濛泷喻口达射阳入庙湾则入于海矣此与
 盐城县近河生员周国显梁卓徐行等面相考订明
卷一百五十 第 18a 页 WYG0582-0346a.png
 白者虽未尽确或亦不远大约黄自北来淮从西下
 如人身喉项庙湾各口如人身尾闾而射阳湖则如
 人身之胸膈肠腹也若人身日进饮食而胸膈不得
 通肠腹不能纳纵有尾闾无从消导安得不郁而病
 病而至死哉全湖形势了然疏瀹决排原无难事而
 坐视沦胥无人肯救者何也各州县有司画于封域
 未必周知即或知之而彼疆此界观望推诿不肯担
 当殊不知所渰没者本州县之田禾所漂淌者本州
卷一百五十 第 18b 页 WYG0582-0346b.png
 县之庐舍筑塞漕堤决口所起派者本州县之人夫
 利害相关剥肤切骨孰大于此又或精神疲于催徵
 工夫分于狱讼视此畚插之劳反为不急之务殊不
 知湖淤河决水满岁荒死亡流窜十室九空钱粮从
 何出漕米从何完差徭从何供赎锾从何纳老幼男
 女粗衣粝食从何来 国课根本万民性命舍此别
 无活路州县正官急务亦孰有急于此者奈何不深
 思也至于治水衙门不肯著力必谓此系下河不是上
卷一百五十 第 19a 页 WYG0582-0346c.png
 河殊不知下河之水不通则上河之堤必决治湖正
 以治河表里原是一事又必谓河帑不敢轻动日后
 难于开销殊不知所渰者下河之民田所决者上河
 之漕堤堤决年年筑塞筑堤月月起夫民间每岁起
 派人夫或百万或数十万固可怜 朝廷每岁销算
 钱粮或数万或数千亦可惜公私交困何不急图一
 举两便之策乎欲兴大工事关题 奏务求详确未
 敢草草敷陈管见大约有五一曰先估勘揭中所开
卷一百五十 第 19b 页 WYG0582-0346d.png
 淤塞村落地名及道里长短原系采访未曾亲到必
 得真心为民实心做事宪司公祖不辞辛苦督率山
 阳盐城高邮宝应兴化江都泰州正印父母各带乡
 导乘驾小舟同到射阳湖上下各处淤浅地方逐节
 逐段从长打算商量务要直捷钞近不得迁就迂回
 恐有奸民假公济私避害趋利希图本村本镇便宜
 其应开浚处所要见得自某处起至某处止该挑若
 干里数长若干丈尺深若干丈尺阔一一详悉开写
卷一百五十 第 20a 页 WYG0582-0347a.png
 如有与揭开不合者即行改正估勘既有清册则工
 程难易人人共知酌远近浅深阔狭品搭派工庶无
 多寡不均之叹一曰专责成各州县印官分定工程
 则一切人夫器用船只稽察督催等事自应逐项料
 理但印务烦杂未能尝驻工所除淮扬两府各有提
 调宪司公祖及分委府佐公祖监督外每湖滩十里
 须于两府各州县中选委能干职官一员义官数员
 分头催趱庶无照管不到之虞一曰派人夫湖水无
卷一百五十 第 20b 页 WYG0582-0347b.png
 阻则漕堤坚固运道通行可省年年塞决帮堤之费
 似当量动官银以襄大役然河帑空虚难以轻议止
 可酌估犒赏或官备竹铁罱子合掀等项以省民间
 扰累亦无不可各州县欲图永利合派民夫如东塘
 河西塘河若果单泄盐城一县之水者俟查确另议
 外其馀关系山盐江泰高宝兴七州县利害者自当
 匀均酌派庶无偏私不平之鸣一曰严功罪先年亦
 曾兴工开浚上司正官足迹未到湖边提调诿之各
卷一百五十 第 21a 页 WYG0582-0347c.png
 州县各州县诿之佐贰佐贰诿之义官义官与夫头
 通同折夫无人实做遇水泊无载泥之船遇淤泥无
 捞浅之具朦胧报完徒费民财毫无成效似当预先
  题准若有急公勤事者纪录优升倘或苟且塞责
 工完不合式报完不及期人夫迟误器具缺少摘参
 重处至于包夫折夫误事殃民情法难恕但有犯者
 不论有职无职立置重典则积弊可除不难事平而
 功倍也一曰定期限霜降前后水势泛涨虽极淤浅
卷一百五十 第 21b 页 WYG0582-0347d.png
 亦沉水底难以相度目前牌行会勘须限十一月上
 旬估完详报以便仲冬具 题如此大工既不多动
 河帑部覆必无留滞似当一面入
告一面择日部署开工若以九年正月为始定限一百
 日报竣断无不完之工程不通之水利矣此湖僻在
 东北一方非若上河为南北咽喉秋冬有回空春夏
 有重运筑坝开坝甚费掣肘议早定则今冬亦可举
 行工难成则来冬亦可补足两府士民异地心同虽劳
卷一百五十 第 22a 页 WYG0582-0348a.png
 不怨七省漕船波恬浪静飞渡无忧 国计民生漕
 堤运道关系重大如此永吉生长淮扬闻见最确不
 揣庸愚敷陈管见如果所言非妄伏乞老公祖台台
 俯垂采纳再加访察立赐施行谨揭(王铁山集/)
 
 
 
 
卷一百五十 第 22b 页 WYG0582-0348b.png
 
 
 
 
 
 
 
 行水金鉴卷一百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