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a 页 WYG0582-029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行水金鉴卷一百四十七
          江南按察使傅泽洪撰
  运河水
 嘉祥县河道北自汶上县孙村交界起南至钜野县
 小长沟迤北交界止计长十六里(河防志/)
 蜀山湖周六十五里一山独峙湖心蜀者独也故名
 其帮湖运堤属嘉祥者自冯家坝至孙村二千三百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b 页 WYG0582-0297b.png
 四十四丈属汶上者自孙村至分水口南一千五百
 丈其湖堤自冯家坝起至苏鲁桥止共长三千五百
 十丈以蓄水济运历岁收蓄汶水原有南月河口林
 家村口田家楼口及胡家楼口而无子堤每水大则
 出长沟滚水坝入马场湖而石坝自明季以来久废
 现从苏鲁桥陈蔡口注之又本坝以北别有岁筑草
 坝一道两头泄泻接联湖堤其东北受水处植柳以
 禁侵佃(山东全河备考/)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a 页 WYG0582-0298a.png
 蜀山湖所以蓄水济运也故冬月挑河之时则汶河
 之水尽收入湖以备春夏之用故此湖之水较他湖
 为最𦂳要但从前湖水盛大则由冯家坝滚入马场
 湖今冯家坝已经堵筑闭塞矣盖马场湖巳受府河
 泗河之水故不必再加以此湖之水也但数年以来
 开利运闸则此湖之水多泄于南故北运每苦浅阻
 今宜将利运闸永为闭塞而此湖之水专济北运迨
 北河水小然后开田家楼邢家林河口出分水口闭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b 页 WYG0582-0298b.png
 柳林闸开十里闸使水北注则北河之水自无不足
 矣 湖地计一千八百九十馀顷除宋尚书祭田地
 十二顷并高亢地八顷五十三亩令民佃种外其馀
 一千八百六十九顷四十六亩二分蓄水有南月河
 口邢家林口田家楼口胡家楼口又长沟有滚水石
 坝一道东岸有陈蔡口每湖水大则从此出入马场
 河 十字河不可轻开盖南旺湖水原蓄以济北运
 者也若南运水小需用南旺湖水亦必待金口坝黑
卷一百四十七 第 3a 页 WYG0582-0298c.png
 风口五里营闸十里铺闸安居闸并杨家坝尽皆开
 放而水仍不足以济运然后开十字河十字河既开
 须俟重运一过南旺即将十字河堵闭盖南水之入
 海既远而中间之水如彭口大泛口徐塘口之入运
 河者又多且兼以独山湖南阳湖昭阳湖微山湖各
 处之水汇流入运河以达海运河既小宣泄不及势
 必泛溢民田此十字河之必不可开盖恐其助南行
 之水而为虐者也古人分水三分往南良有故也(十/字)
卷一百四十七 第 3b 页 WYG0582-0298d.png
 (河形如十字河在柳林寺前二闸之间盖马/场河之下流也过寺前闸之下则为通济闸) 白嘴
 宜建闸一座使马场湖水由此入运则不致一泄无
 馀盖此处宜与通济闸相照应如通济闸下板须使
 马场河水灌满运河然后送会牌到寺前铺使寺前
 启板则南旺之水不至大泄于南矣(居济一得/)
 钜野县河道北自嘉祥县大长沟迤南交界起南至
 济宁卫曹井桥迤北交界止计长二十五里内有通
 济闸一座(河防志/)
卷一百四十七 第 4a 页 WYG0582-0299a.png
 冯家坝在大长沟万历十七年建长十馀丈系蜀山
 湖之门户地卑而水易泄故筑石坝以障之水大则
 泄入马场湖不至病民水小则蓄以济运实为要区
 (山东全河备考/)
 通济闸旧例下板十二块但闸夫利于少下故闸之
 上下每有阻涩须时为稽查使板全下则运艘自可
 通行矣时船少时自当一塘灌一塘若济宁以南一
 带船多须天井闸过四塘或过五塘此闸始放一塘
卷一百四十七 第 4b 页 WYG0582-0299b.png
 则水不妄泄上下自无浅阻之虞若上下水势足用
 又不必尽塘灌放耽延时日须一塘约过二百只可
 满寺前闸一塘足矣予斟酌南北之宜专以此闸为
 界水第三闸盖寺前闸启板放船则此闸之板严下
 水自不至于南泄也 此闸宜下板十八块盖必多
 下板方能蓄水而闸板又不宜多启盖多启则泄水
 太甚故或三日一次启板或二日一次启板必不得
 已亦必一日一次启板断不可一日二次或三次启
卷一百四十七 第 5a 页 WYG0582-0299c.png
 板以致泄水太甚后不能继必致浅阻启板之后船
 已过完即速下板而会牌亦不可早送必俟次日方
 可送到寺前铺闸使马场湖水必由白嘴入运河将
 通济闸上一塘灌满然后启寺前铺闸则上源之水
 不致多泄而南旺上下不致浅阻矣(居济一得/)
 济宁卫河道北自曹井桥迤北钜野县交界起南至
 五里营迤东济宁州交界止计长一十七里八分(河/防)
 (志/)
卷一百四十七 第 5b 页 WYG0582-0299d.png
 济宁之西湖曰马场又名任湖在漕渠北岸周围四
 十里上受蜀山湖水北岸为减水闸三即五里营十
 里铺安居镇是也东为堤一道长一千六百馀丈湖
 之西口为冯家坝(山东全河备考/)
 蜀山湖之水由冯家滚水坝入湖故于五里营建束
 水堤一道以蓄水又建减水闸一座以泄水又于十
 里铺安居各建减水闸一座以备蓄泄此古制也自
 冯家滚水坝堵筑开五里营堤口而马场湖乃不受
卷一百四十七 第 6a 页 WYG0582-0300a.png
 蜀山之水而受府河之水矣府河即泗河也既引泗
 河之水入马场湖自应于马场湖内开河一道于长
 沟开一泗河口放水济运如南旺汶河口之制则泗
 水始为有用矣以泗水济南运以汶水济北运而北
 运之水自无不足之患矣 马场湖承受洸泗二河
 之水蓄以济运最关紧要原额七百三十馀顷载明
 济宁州志缘湖北无堤公私混杂以致滨湖居民佥
 以淹没民田屡呈放水筑堤前经详宪饬查在案而
卷一百四十七 第 6b 页 WYG0582-0300b.png
 该府辄以水内难查为词尚未清界今湖水已经开
 放殆尽地亩俱已涸出若不及时清查筑堤将来又
 蹈前辙则湖终无蓄水之日矣理合详宪迅赐委员
 及时查丈清界筑堤庶湖地原额得复民田免淹湖
 水得蓄而运道民生均有攸赖矣 十里铺闸在五
 里营闸之上五里营闸已经废坏不必修矣至十里
 铺闸亦不可轻开盖此闸界在湖心一经开放则湖
 水一泄无馀必运河水涸粮船浅阻万不得已然后
卷一百四十七 第 7a 页 WYG0582-0300c.png
 可开此闸且看后边粮船多少如粮船无多可开若
 粮船尚少必不可轻开恐后不接济也惟白嘴开放
 无妨 安居闸亦不可轻开为其泄水太甚也必俟
 白嘴不能入运方可开放此闸然开放亦当有节须
 闸上下板酌量放水使仅足济运无致太泄仍于闸
 内引河两旁开副河二道每道开导水之小渠五处
 二道共十处如用水时先开一渠如不足再开一渠
 又不足乃再开一渠渐次开放水足即止不可多开
卷一百四十七 第 7b 页 WYG0582-0300d.png
 致水尽泄十里铺闸亦宜仿此(居济一得居十里铺/平水闸安 平水闸)
 (俱在/卫境)
 牛头河西自耐牢坡口(在济宁/州境)东至鱼台之塌场口
 九十里系明初徐达所开不惟可以通运而济宁以
 南洼地之水由之泄入昭阳实济宁以南之水道也
 自谷亭淤而塌场口塞济宁南乡遂岁受水患应仍
 浚牛头河使达昭阳诸湖以通蓄泄而济宁南乡一
 带洼地倘能筑岸分圩效江南插秧种稻之法以获
卷一百四十七 第 8a 页 WYG0582-0301a.png
 水田之利即可转荒瘠而变膏腴亦存乎其人之兴
 举也昔商辂记平江伯陈锐开耐牢坡略曰前史云
 有志者事竟成此可为遇事而不为与为事而无成
 功之劝昔洪水为害禹受命治之疏三江导九河凿
 龙门排伊阙而后水顺其道人得宁居此圣人之功
 万世永赖卓乎不可及已后世若李冰疏江水以利
 民范仲淹筑海堤以捍患皆足惠当时而传后世孰
 谓天下果有不可为之事有不可成之功乎若今漕
卷一百四十七 第 8b 页 WYG0582-0301b.png
 运总兵平江伯陈君锐可谓勇于有为而果于成功
 者已君故平江恭襄公曾孙年富力强才高识卓缙
 绅大夫咸推重之遂自两广总镇移董漕运期岁之
 间凡恭襄所遗良法美意悉举而行漕途坦坦人自
 以为弗劳顷至济宁见运舟上闸之难因以所闻耐
 牢坡旧河询之居民有进而告者曰是河不通舟楫
 已踰百年宣德初恭襄公尝命工疏浚未及成而公
 捐馆至今人犹惜之君乃躬诣相度果有可行之势
卷一百四十七 第 9a 页 WYG0582-0301c.png
 遂会总督漕运都宪李君裕移檄山东管河副使陈
 君善通判陈翼出公帑之积鸠工市材卜日举事自
 耐牢坡至塌场口计九十八里其间石桥土堰滩浅
 淤塞一一疏之耐牢河口旧有减水闸移进二里许
 改置大闸又增置塌场口闸以节下流之疾于是水
 势平夷舟行便利因改耐牢坡河曰永通河闸曰永
 通闸其新设塌场口闸曰广运闸闸各有厅皆三楹
 一轩翼以两厢拱以门楼卫以垣墉挽舟有具供役
卷一百四十七 第 9b 页 WYG0582-0301d.png
 有夫经始于成化乙未春二月毕工于是岁夏五月
 事闻朝廷特设闸官莅之盖是河故迹郡志载至元
 六年黄河水溢自曹县界东北流潴钜野泽从东南
 经嘉祥县莲花池抵古济州以西二十五里为耐牢
 坡南经鱼台县大塌场入会通河即今运河当时江
 南舟楫俱此经行洪武戊辰河水复溢而此河因塞
 自鲁桥以北皆舍舟从陆设为车站永乐辛卯复命
 大臣疏浚河道止从近州闸河用工而是河遂废夫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0a 页 WYG0582-0302a.png
 废于前而兴于后果谁之功乎于是漕运中都留守
 把总都指挥高兴南京各卫把总指挥徐升夏坚辈
 相率来徵予文立碑示久遂次第其始末为记翁大
 立开废渠泄积水疏略曰臣查国初洪永间开济宁
 迤西耐牢坡引曹郓黄河水经塌场出谷亭以为运
 道今上有忙生闸通南旺中有永通闸通济宁下有
 广运闸通谷亭者谓之旧黄河自旧黄河以下湖陵
 城水道尚存舟航可达惟湖陵城之下黄水既退地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0b 页 WYG0582-0302b.png
 形反高臣乃督令兖州府同知章时鸾沛县知县李
 时自留城之回回墓大开决口以达佃户屯自佃户
 屯再开淤淀以达李家口遂与鸿沟相通使谷亭湖
 陵城之水皆入昭阳湖昭阳湖之水又由鸿沟以出
 若汶泗水涨则斗门宣泄鸿沟可以纳流汶泗水消
 则斗门封闭漕河可以免涸唇齿相依之形也由忙
 生闸以至广运闸由广运以至湖陵城由湖陵城以
 出回回墓上下三百里皆与漕河相接首尾相衔之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1a 页 WYG0582-0302c.png
 势也漕河为主鸿沟为辅譬之阀阅之家傍开侧户
 艨艟之舰尾系轻舠缓急相济之意也由二公之言
 观之则耐牢坡之复开不惟可以变济宁以南之洼
 地为膏腴而漕河藉此以吐纳亦未始非蓄泄之利
 也方恒尝有濒运诸湖水田议略曰近岁承乏河干
 时履疆域相度丘原得观滕沛鱼济各被水渰之处
 益知东南之水田未尝不可立致也诚仿东南治田
 法就其被水患者中间开为支河四围筑以圩岸最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1b 页 WYG0582-0302d.png
 为便易乃为之时其耔耘以种秧苗备其桔槔以资
 车戽则水荒弃地不难变为沃壤独此国用匮乏生
 民困苦之时以牛种庐舍问之上上无馀财以升科
 告佃责之下下无馀力是以逡巡而不敢行是莫若
 仿元人虞集所言视田授官之意开力田之科有能
 辟水田若干顷者予以几品冠带多者秩以递增其
 田即授为永业如是永著为令则既有閒田以酬其
 开垦之劳复有冠带以励其急公之念凡有馀力之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2a 页 WYG0582-0303a.png
 家有不踊跃趋事者乎并附载以备采择(山东全河/备考 耐)
 (牢坡复开甚得蓄泄之利漕运民生均赖至水田之/议用意深长果能行此兴西北之水利纾东南之民)
 (困国家之计孰/有大于斯者乎)
 永通闸所以泄运河之水入牛头河者也每逢水涨
 运河难容则由此闸宣泄故天井闸水不甚大粮船
 得以遄行自永通闸堵闭运河之水无处宣泄天井
 闸水势湍激粮船难行一船用数百名夫一日仅过
 数船此粮运所以迟滞也今议复建此闸水大则泄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2b 页 WYG0582-0303b.png
 之水小则蓄之(居济一得/)
 济宁州河道北自五里营东济宁卫交界起南至鱼
 台县四里湾交界止计长七十五里闸十座曰天井
 曰在城曰赵村曰石佛曰新店曰新闸曰仲家浅曰
 师家庄曰鲁桥曰枣林又月河闸三曰上新曰中新
 曰下新(河防志/)
 元改任城为济州开会通河导汶泗以会其源置闸
 以分其流南自济宁至沽头地降百十有六尺为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3a 页 WYG0582-0303c.png
 九南入于河曰分水曰天井曰在城曰赵村曰石佛
 曰新店曰师家庄曰枣林曰南阳其北至奉符为闸
 以接汶水曰冈城东北至兖州为闸以节泗水自北
 而南曰金口出鲁桥自东而西曰黑风口由府河以
 出会源闸会源即天井闸也此未开会通以前所建
 西北自安民山入于新河至临清地降九十尺为闸
 十六以达于漳河曰戴家庙曰荆门上曰荆门下曰
 阿城上曰阿城下曰七级上曰七级下曰周家店曰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3b 页 WYG0582-0303d.png
 李海务曰通济曰永通曰梁家乡曰土桥曰戴家湾
 曰新开上曰南板此既开会通以后所建皆在至元
 大德延祐之间至元中又于金口闸南建减水闸曰
 沂河引沂入泗又建一闸于兖州之西十里曰土娄
 建一闸于兖州之西三十里曰杏林节泗沂之西流
 者受阙党诸泉谓之府河亦谓之济河西流至天井
 闸又于济宁东北四十里建闸曰吴泰曰宫村以接
 汶水又于马驿北建闸曰减水以杀洸水大德间又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4a 页 WYG0582-0304a.png
 于南阳之南建一闸曰孟阳泊以通江淮至正间又
 于新店师庄二闸之间建一闸曰黄栋林新闸至顺
 间又于孟阳泊南建一闸曰谷亭汇黄良艾河等泉
 以厚水势合观所建坝闸元人之于会通一河计已
 周矣而南旺一带止于至正间建开河一闸其他未
 及讲也明初用兵梁晋大将军徐达于济宁西二十
 里耐牢坡口建一闸曰永通从牛头河以达鱼台之
 塌场口出谷亭运道迨永乐间宋礼浚会通河开袁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4b 页 WYG0582-0304b.png
 家口至沙湾之二十里用老人白英计移冈城坝于
 清川驿又筑坝于东平州之戴村横遏汶水全流南
 出汶上之南旺分水于是成化间于分水口南建一
 闸曰南旺上于分水口北建一闸曰南旺下三年大
 挑以疏其淤塞又于闸之左右各建减水闸一名曰
 斗门一通马踏湖一通蜀山湖平时则斗门尽闭中
 闸常开放水入运一遇洪水则斗门尽启中闸下板
 沙泥尽随斗门入湖大挑始为省力又于济宁在城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5a 页 WYG0582-0304c.png
 天井二闸南穿月河四里许益以闸曰上新下新上
 下之间更建一闸曰中新于师庄闸北增一闸曰仲
 家浅于师庄闸南增一闸曰鲁桥鲁桥师庄之间复
 建一小闸曰埢里横遏泗水入漕自济宁北至钜野
 境筑石堤十二里自钜野北至嘉祥境亦筑石堤十
 里南旺西湖始砌石堤并建靳家口安山沙湾高口
 诸闸又修沙湾以北元人所建十六闸又于广济渠
 口筑石堤二道自大感应庙起至沙湾长一百六十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5b 页 WYG0582-0304d.png
 丈自沙湾起至荆门驿长一千九百三丈又于永通
 闸南增建三闸曰永通下曰广运曰广运上又筑济
 宁西蓬子山坝济宁赵村月河石坝又于孟阳泊闸
 南建一闸曰八里湾修天井以南诸闸又于宁阳县
 西四里洸河两涯引柳泉之水横过洸河东西立闸
 曰洸河东西水涨则闭闸以防其淤水涩则启闸以
 达其流又于冈城石堰上流建一闸曰冈城新闸自
 永乐至嘉靖初北至临清南至谷亭或坝或闸或堰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6a 页 WYG0582-0305a.png
 或堤岁有修建会通一河得以无阻而曹单黄河屡
 决南冲谷亭漕渠淤塞嘉靖四十五年自南阳至留
 城开新河以避谷亭之淤建闸八曰利建曰珠梅曰
 杨庄曰夏镇曰满家曰西柳庄曰马家桥曰留城接
 旧河自留城南至镇口又建闸五曰黄家曰梁境曰
 内华曰古洪曰镇口又减水闸二十开月河于闸之
 旁者六为土若石之坝十有二筑两涯土堤五十三
 里石堤三十里又于内华闸筑伊家林横堤于戴家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6b 页 WYG0582-0305b.png
 山筑戴家山横堤凿支河八筑夹堤六千三百四十
 馀丈又筑独山湖北岸石堤三十馀里各留口引水
 入运建减水闸十四座大者二各三洞小者十二建
 南阳坝以障独山之流开回回墓支河以引昭阳之
 水又于济宁之北建通济闸建小河口减水闸六筑
 冯家滚水坝修大长沟获麟古渡又于戴村之东筑
 坎河口石坝以遏汶水入海之路使水大则漫而西
 出漕不至溢水小则顺流而南漕不至涸又开南旺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7a 页 WYG0582-0305c.png
 上下月河各建大闸大挑之日汶河及上下二闸各
 筑土坝于此通舟又建五里铺滚水石坝以备运河
 水大泄入西湖又修南旺湖漕渠长堤筑西湖缺口
 加筑旧堤一万二千馀丈添筑东面子堤一千二百
 馀丈筑蜀山湖东堤蓄水济运筑长沟减水二闸以
 备蜀山湖水大泄入马场湖又筑马踏湖土堤三千
 二百馀丈自嘉靖末至万历中北自临清南至镇口
 或坝或闸或堰或堤亦岁有修建新旧运河仅能通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7b 页 WYG0582-0305d.png
 漕而地逼于黄每足为害万历三十四年又自季家
 港口至黄林庄开泇河以避镇口之淤并避徐吕二
 洪之险建韩庄德胜张庄万年丁庙顿庄侯迁台庄
 等八闸又建彭家口之三洞闸郗山之减水闸韩庄
 之湖口闸以备旱潦蓄泄济运又筑韩庄湖护闸石
 堤一道筑朱姬庄至韩庄纤道堤十八里以障郗山
 韩庄诸湖之水又筑彭家口坝以遏许由三山龙湾
 诸泉之由彭口出者筑拖泥沟坝以遏许池沧浪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8a 页 WYG0582-0306a.png
 泉之由大泛口出者筑满坝以遏河水之由满闸河
 泄者筑吕坝以遏河水之由李家口河泄者自元至
 元迄明万历开泇工成之日建筑坝闸堰堤奚止数
 百而一举一废要必于漕运有关表而出之以见古
 人用意之周云(山东/)全河备考
 天井闸亦视南阳一带水之大小如南阳一带水大
 则将天井闸以上如南旺之十字河先行堵闭如水
 仍大则五里营闸十里铺闸及安居闸酌量堵闭务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8b 页 WYG0582-0306b.png
 使水不甚大而后已如南阳一带水小则将安居闸
 十里铺闸及五里营闸酌量开通如再不足用然后
 将南旺之十字河开通若蜀山湖之利运闸则断断
 不可开者也往年天井闸水势甚溜每过一船需夫
 四五百名一日过船不过一二十只至多不过三四
 十只以致在城闸下粮船积聚至数百只或千馀只
 皆因在城闸祗下板十二块天井闸板一启水势建
 瓴而下在城闸之泄水既多不独天井闸粮船难过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9a 页 WYG0582-0306c.png
 而曹井桥及安居一带在在浅阻又不思咎由于在
 城闸之下板甚少而反归咎于上源之来水太微则
 又开蜀山湖之利运闸以助之利运闸一开而独山
 湖南阳湖与运河一派汪洋湖河莫辨由是济宁南
 乡及鱼台沛县徐州数百万顷良田俱受淹没矣予
 在天井闸催船见水势甚溜一船需夫数百名纤挽
 呼号之声不绝而船之过也维艰且天井闸船未过
 完而曹井桥安居一带又报浅阻矣予询之咸曰非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9b 页 WYG0582-0306d.png
 开利运闸则粮船必不能前进予曰利运闸必不可
 开者也乃令在城闸增板至一二块而水势仍溜又
 增至三四块而水势稍平更增至五六块连前共十
 八块而水势悉平天井闸过一船不过需夫三五名
 而已且船未过完而曹井桥安居一带粮船俱已行
 动嗣后天井闸一日一夜过船二百八十馀只而粮
 船乃不知有天井闸之难过矣予恐日久弊将复生
 故书之以备后人之采择 此闸旧例下板十五块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0a 页 WYG0582-0307a.png
 此一定之制也板不全下则上源必致浅阻闸官宜
 常稽查闸牌同知州判亦宜常稽查闸官盖闸夫利
 于少下少下一块则少启一块此好逸而恶劳之常
 情也若闻闸上一带水浅必此闸下板未足之故急
 宜查考加板则上源永无浅阻之虞至于此闸之船
 必须随到随放不可稍迟以致济宁以南一带之船
 壅滞不行此闸放四次或五次通济闸始可放一次
 若此闸水小不能放船即令通济闸放船则此闸有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0b 页 WYG0582-0307b.png
 水矣然又不专恃通济闸上之水须马场湖水常盈
 满或开安居闸或开十里铺闸水自足用若长沟建
 闸则止开长沟闸十里铺安居闸俱可不开 在城
 闸旧例下板十八块始足蓄水盖天井闸高此闸最
 下若下板或少则水一泄无馀故此闸最关紧要其
 稽查之勤宜倍于天井闸始足以关住上源之水而
 不至于下泄此南运之一大关键也其放船之法亦
 宜随到随放则济宁以南之船自不至于壅积矣然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1a 页 WYG0582-0307c.png
 此塘之船须尽塘灌放庶水不至于多泄而上源亦
 免浅阻之患 此闸启闭视南阳一带水之大小如
 南阳一带水大则将在城闸板小启在城闸下积船
 一百二三十只足满一塘然后启板灌塘则水之所
 泄必少而南阳一带不患乎水大矣如南阳一带水
 小需水甚急则在城闸启板宜勤到一帮即过一帮
 不拘船数之多少则水之所泄必多而南阳一带不
 患乎水小矣总之下用水则宜泄于下下不用水则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1b 页 WYG0582-0307d.png
 蓄于上务斟酌得宜蓄泄有方乃为尽善 在城闸
 地势甚低而其闸背亦低故不能多下板块不能多
 下板块即不能关上源之水故宜将此闸背再接高
 五尺则板可以多下或下二十块或下二十二块则
 上源之水有所关而不至于过泄矣盖前言下板十
 八块者以闸背太低不能多下故也非谓十八块足
 以关水也(赵村西北三里曰在城元大德中建又西/北一里曰天井其西南即分水矣诸闸毗)
 (连不过一二三里何/在城地势之低若此)赵村闸闸背亦低在城闸背既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2a 页 WYG0582-0308a.png
 接高五尺赵村闸背亦宜接高四尺闸板宜下十六
 块始足蓄水而粮船不至浅阻 石佛闸闸背亦低
 赵村闸背既接高四尺石佛闸背亦宜接高三尺闸
 板宜下十四块则上源有蓄不至过泄 此闸宜酌
 量上下水势上下水势俱足则此闸宜下板蓄水粮
 船既过枣林闸枣林闸闭板即启师庄闸板如仍浅
 阻即并启仲家浅闸则船自易行矣 枣林闸上下
 俱不深通故每遇天旱之年辄有浅阻而以上师家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2b 页 WYG0582-0308b.png
 庄仲家浅新闸并无浅阻之患乙酉初夏又遇浅阻
 船不得行予设一法令启师家庄闸板而船仍不行
 又启仲家浅闸板而船遂通行直过上两闸上下俱
 无浅阻此已试之一法也然又须南阳利建邢庄多
 下闸板草塞席贴不使过水则水不妄泄而船可通
 行 济宁以南不患水少故宜随到随过到一帮即
 过一帮到两帮即过两帮到三帮即过三帮切不可
 一塘止灌一帮令一帮占一塘则山东四十八闸四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3a 页 WYG0582-0308c.png
 十八帮船占住而船遂无可行之理矣故宜随到随
 过不论帮之多少总不使船有留滞也(居济一得/)
 杨家坝在济宁城东泗河之水贯兖府西流合洸水
 同经此口南入运道原未尝设坝正德间因刘宠之
 乱筑坝引水西绕以为济城外护始有坝基然事平
 即开仍得通运自崇祯十七年流寇猖獗东省震动
 于是复筑此坝障水护城此特一时固圉之计至今
 未改每遇伏秋水涨不能泄泻归湖两岸民田大受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3b 页 WYG0582-0308d.png
 淹没之害且泗洸之水为此坝所遏由夏家桥入马
 场湖而后济运其道反迂不若改坝为闸时启时闭
 急则借以济运缓则储以待用民田可无淹没之虞
 矣(山东全河备考/)
 杨家坝自总河杨方兴已经奉
旨堵筑济宁绅衿士民旋谋马场湖地肥美尽皆佔种
 故杨家坝时常盗开杨家坝一开而西湖之水涸矣
 故杨家坝必不可开今议必为严禁如有盗开者即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4a 页 WYG0582-0309a.png
 以盗决河防论然禁止者官而贿赂之说行官亦不
 肯认真矣非极有操守而不顾情面者万不能禁也
 (居济一得涸荟蕞云坝则两岸民田受害不坝则西/湖之水又 然则如何唯有改坝为闸相机启闭之)
 (法得/矣)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4b 页 WYG0582-0309b.png
 
 
 
 
 
 
 
 行水金鉴卷一百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