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a 页 WYG0582-026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行水金鉴卷一百四十四
          江南按察使傅泽洪
  运河水
 卫河即隋之御河也源出河南辉县(荟蕞云辉县在/河南卫辉府西)
 (六十里汲县新乡县接界有三渡河源出百泉之/南流入卫河有清水源出山阳镇东南入获嘉县)
 门山之百门泉亦名搠刀泉方池二十亩许泉出其
 中不可数计南流至新乡县(荟蕞云新乡县在河南/卫辉府西南五十里与)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b 页 WYG0582-0264d.png
 (辉县汲县接界有古黄河元至元九年河/徙自原武出阳武南而新乡之流遂绝)境渐深广
 通舟楫蜿蟺而东经汲县淇县汤阴安阳(荟蕞云汲/县即卫辉)
 (府治与新乡浚县接界卫河在城北一里入大名府/浚县界南有古黄河金大定时河决徙城后渐徙而)
 (南自武陟东经原武阳武不入郡界矣淇县在卫辉/府北五十里与汲县汤阴县接界有清水源出辉县)
 (西南七十里山阳镇东南流经获嘉县界又东北入/淇县界合于淇水汤阴县在彰德府南四十五里北)
 (至安阳县界一十五里又与内黄滑县接境有羑水/源出汤阴县北八里鹤山流至羑城北成渊东会防)
 (水入汤河东南有黄河故道安阳县即彰德府治南/至汤阴县界三十里有西河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朩)
 (所游之地以魏赵多儒在鲁邹/之西故名西河非龙门西河也)直隶浚县滑县内黄
卷一百四十四 第 2a 页 WYG0582-0265a.png
 大名元城(荟蕞云浚县在直𨽻大名府西南二百里/与汲县滑县接界有沟河出内黄南自浚)
 (滑经颛顼帝喾二陵之南达东明波罗河在童山西/麓南流至龙口峡伏流值潦溢则会于长丰泊滑县)
 (在大名府南二百三十里与浚县内黄县接界有滑/河自洛以西众水会于滑唐沈亚之作魏滑分河录)
 (有灵昌湖依灵昌津阔十馀里有陈公堤州守陈尧/佐筑内黄县在大名府南一百里与滑县大名县接)
 (界有白沟水经注云恒水径内黄县北东流注于白/沟有宜师沟水经注云淇水自晋鄙城又东谓之宜)
 (师沟东北至内黄泽有永济渠隋大业中修有鸬兹/陂集贤坡有黄泽堤有鲧堤有倪公堤倪宽所筑大)
 (名县在大名府南十里与内黄元城接界有雕马河/在县北元城县即大名府治与大名馆陶县接界有)
 (屯氏河土人误呼为王莽河有沙河近沙麓地旧自/西南引漳入城灌御河复西北出城灌流沙河南北)
卷一百四十四 第 2b 页 WYG0582-0265b.png
 (长二十里东西阔二/里流常转徙不定)至山东馆陶县(荟蕞云馆陶县/在山东临清州)
 (西南一百二十里与元城县临清州接界卫河在县/西二里合漳河北流至临清州与会通河合流入海)
 (汉书河决馆陶分为屯氏河/即此隋为御河亦为永济渠)北入临清州与汶河会
 自发源至汶河会流处共计九百二十三里零其间
 水之入焉者六其他细流不与焉曰小丹河斮胫河
 淇河汤河安阳河漳河按自临清州板闸以北全赖
 卫水济运然春夏之交漕船盛行每患浅涩康熙二
 十九年原任河臣王新命议以丹河口分渠九道每
卷一百四十四 第 3a 页 WYG0582-0265c.png
 岁三月初用竹络装石横塞八河渠使水归小丹入
 卫而留涓涓之水与民间溉地至五月尽重运过毕
 则开八河渠用竹络装石塞小丹口以防山水漫溢
 奉
旨行河抚阎兴邦再议如雨水足时照河臣议倘遇亢
 旱令每三日放水济漕一日塞口灌田五月十五日
 以后听民便用中有浅阻责令各官量浚王新命又
 议卫河于辉县境内民间设立五闸蓄水灌田往例
卷一百四十四 第 3b 页 WYG0582-0265d.png
 于五月初一日封板放水济运惟是五月正当农人
 需水之时未免有妨农务应亦用竹络装石量渠口
 之高下堵塞使各渠之水常盈而所馀之水昼夜常
 流济运其万金渠出自安阳县西南六十里善应村
 山下约二十馀里至高平村昔人建闸开渠引水溉
 地其水仍由县东北五里许入安阳河亦应照五闸
 之法用竹络装石塞闸通渠漕民两便康熙三十年
 俱奉
卷一百四十四 第 4a 页 WYG0582-0266a.png
旨允行历岁以来漕运无阻农民乐业莫不颂
皇仁于无既矣
 辉县所管卫河自百门泉起至新乡县界止计长二
 十五里二百四十八步河宽三四五丈深四五尺不
 等旧有民建闸五座曰仁义礼智信
 新乡县所管卫河自辉县界块村营起至汲县界曲
 里村止计九十二里深至一丈七八尺不等小丹河
 西自获嘉县境至岔河尖入焉
卷一百四十四 第 4b 页 WYG0582-0266b.png
 汲县所管卫河自新乡县界曲里村起至浚县界双
 鹅头止计一百四十五里河宽至六七丈深一丈五
 六尺不等
 淇县所管卫河在汲县河之北岸自西沿村起至薛
 村口止计长一十五里河宽至十三四丈深至二丈
 一二尺不等 斮胫河北自太和泉流至西沿村入
 焉 淇河北自林县境流至薛村口入焉淇河西岸
 属淇县东岸属浚县
卷一百四十四 第 5a 页 WYG0582-0266c.png
 浚县所管卫河自汲县界双鹅头起至滑县界伍隆
 固止计一百七十五里内有石冈一道自屯子镇至
 老鹳觜十八里绵亘河底水稍落则为重艘碍河宽
 至十四五丈深一丈七八尺不等
 滑县所管卫河自浚县界泥滩口起至内黄县界韩
 西口止内有汤阴县所管河三段计共长十里滑县
 河道计九里一十三步河宽至十五六丈深一丈八
 九尺不等
卷一百四十四 第 5b 页 WYG0582-0266d.png
 内黄县所管卫河自滑县界草坡村起至大名县界
 张儿庄止内有汤阴县所管河三段计共长二十七
 里零内黄河道计九十里河宽十四五丈深一丈七
 八尺不等 汤河西自汤阴县入焉 安阳河北自
 安阳县入焉
 汤阴县所管卫河六段三段在滑县境内自南而北
 第一段长一百八十丈第二段长五百四十丈第三
 段长一千八十丈三段在内黄县境内自南而北第
卷一百四十四 第 6a 页 WYG0582-0267a.png
 一段长一千丈第二段长三千八百四十丈第三段
 长一百七十二丈九步共计长三十七里三百一十
 三步
 大名县所管卫河自内黄县界张儿庄起至元城县
 接界曹家道口止计九十六里河宽至十六七丈深
 至二丈三四尺不等
 元城县所管卫河自大名县接界赵家站起至馆陶
 县接界善乐营止计七十三里河宽十五六丈深二
卷一百四十四 第 6b 页 WYG0582-0267b.png
 丈一二尺不等
 馆陶县所管卫河自元城县接界迁堤铺起至临清
 州界尖冢集止计一百二十里河宽十六七丈深二
 丈三四尺不等漳水自北而入焉
 临清州所管卫河自馆陶县界尖冢集起至南板闸
 汶卫合流处止计六十里河宽至十七八丈深至二
 丈四五尺不等
 小丹河汉书高都县莞谷丹水所出也高都即今山
卷一百四十四 第 7a 页 WYG0582-0267c.png
 西高平县其水流至河内丹谷口自大丹河石斗门
 分流为小丹河经河内武陟修武获嘉至新乡县岔
 河尖入卫(自大丹石斗门起至新乡入/卫合流长一百九十二里零) 斮胫河以
 纣斮朝涉之胫故名发源淇县太和泉至西沿村入
 卫(自太和泉起至西沿村入卫长三/十里河宽一丈五六尺深五六尺) 淇河卫诗所
 云淇澳者是也水经淇水出河内隆虑县西大号山
 隆虑即今林县发源县南临淇集至合河口又淅水
 自西来注之至淇县薛村口入卫(自林县临淇集发/源至合河口淇淅)
卷一百四十四 第 7b 页 WYG0582-0267d.png
 (合流处计长二十里自合河口至淇县长六十里至/薛村口又四十里共长一百二十里河宽至二十二)
 (三丈深至一/丈二三尺) 汤河发源汤阴县西牟山东流至高
 汉桥又永通河自西来注之至内黄县境入卫(自牟/山发)
 (源至高汉桥永通合处长六十/五里至内黄入卫又五十里) 安阳河一名洹河
 左傅声伯梦济洹而歌注水出汲郡林虑县林虑即
 隆虑今林县也伏而瀑于安阳县西南六十里善应
 山下流二十馀里至高平村建闸疏渠引水溉田名
 曰万金渠盖始自唐刺史李景后人相继修之其水
卷一百四十四 第 8a 页 WYG0582-0268a.png
 仍由县东北五里许合于洹河流至内黄县境入卫
 (自善应山至小河口由内黄/入卫共长一百五十三里半) 漳河其源有二一出
 山西潞州长子县名浊漳一出平定州乐平县名清
 漳至林县东北涉县境合流经临漳县又分为二一
 北流入滹沱河一东流至馆陶入卫明弘治至隆庆
 间出没不常万历中北徙入曲州滏阳河迩复归入
 卫盖自丹卫淇洹而北实资漳以济漕久湮而复通
 休徵之至非偶然也(以上并河防志/)
卷一百四十四 第 8b 页 WYG0582-0268b.png
 卫河会洪漳诸水过临漳分流为二其一北出经大
 名至武邑以入滹沱其一东流经大名东北出临清
 合会通河至直沽会白河入海愚按临清以北运河
 每有浅阻此河既至临漳分流为二若遇临清迤北
 水小之时将临漳分流处其北出入滹沱者堵闭则
 东流出临清合会通河者水自大矣再将武城蔡河
 开通又何水小之足患乎 外河水大则板闸之船
 易于出口若外河水小板闸之船出口甚难须于魏
卷一百四十四 第 9a 页 WYG0582-0268c.png
 河漳河筑坝使水由支河经元城馆陶而入卫河则
 外河之水自然有馀而无浅阻之患矣但魏县元城
 系大名府辖非山东之官所可专行须预先详明河
 宪使行文大名道则事无不济矣但漳河之水小时
 固足为运河之利而一经涨发又恐为元城馆陶之
 害须于重运到临清时将漳河筑坝引水入卫济运
 至重运过完仍将漳河坝开通将入卫支河堵塞则
 元城馆陶俱不受害矣(居济一得/)
卷一百四十四 第 9b 页 WYG0582-0268d.png
 清平县河道北自临清州界二十里铺起南至博平
 县界魏家湾迤南田家口止计长三十九里内有戴
 家湾闸一座(河防志/)
 清平县魏家湾迤南大坝下引河一道水势情形应
 行挑浚有利运道民生 戴家湾闸上离土桥三十
 里下离砖板闸四十里乃运河一大关键也此处最
 宜斟酌得宜蓄积有方必先计算船数之多寡水势
 之大小或土桥放两塘此闸放一塘或土桥放一塘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0a 页 WYG0582-0269a.png
 此闸放一塘或土桥放一塘半此闸放一塘则土桥
 三塘可分为此闸二塘要使水势足用运行无阻乃
 为尽善然此处放船必酌量砖板闸之水使不大不
 小盖水大则恐漫溢水小则恐其浅阻必审度至当
 使之得宜则既无浅阻之虞亦无漫溢之患矣此闸
 宜多备板块若水势太大则此闸可蓄积倘一放至
 砖板闸势不能留矣然此闸放船尤宜多无论砖板
 闸能出不能出皆宜多放盖外河水小则船难出口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0b 页 WYG0582-0269b.png
 而砖板闸以上不可不多存船只者则以船蓄既多
 外河水一长即可俱出矣若不先存船数百只恐外
 河水一涨即欲放而无船矣故戴家湾闸放船宜多
 也(居济一得/)
 德州卫收并左卫南河河道计长六里二百六十一
 步零在清平县河道境内(河防志/)
 博平县河道北自清平县界魏家湾迤南田家口起
 南至聊城县界吕家湾铺止计长三十五里系东岸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1a 页 WYG0582-0269c.png
 一边与堂邑县对岸其河道截分一十七里半东岸
 有减水闸五座如遇河水涨发则开此泄水东流入
 海(河防志/)
 博平县减水闸五座自南而北其北界河岸名逃户
 口者为第五闸遇河水稍长则由此闸泄出以杀其
 势再长则四三二闸渐次开泄由古漯河入海以保
 河岸以护民田后因年久闸废出水之河亦淤塞不
 通每遇河水涨发必至漫溢堤岸淹没民田所当急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1b 页 WYG0582-0269d.png
 为修浚(居济一得/)
 堂邑县河道北自清平县界函谷洞起南至聊城县
 界梭堤止计长三十五里系西岸一边与博平县对
 岸其河道截分一十七里半内建二闸曰土桥曰梁
 家乡西岸有进水闸三座如遇伏秋霖潦坡水积聚
 则开此引水入河以利漕运(河防志/)
 土桥至梁家乡止十二里至戴家湾乃三十五里故
 十二里之水每不足三十五里之用必须土桥放两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2a 页 WYG0582-0270a.png
 闸戴家湾始可放一闸则上下之水俱足而无浅阻
 之虞矣若照常例一塘灌一塘则土桥以上必致浅
 阻而难行若土桥放两次而戴家湾水势仍小即再
 放一塘是土桥放三塘而戴家湾始放一塘合三塘
 之水以为一塘之水合三塘之船以为一塘之船而
 水焉有不足者乎而船又焉有浅阻者乎 土桥放
 船法宜戴家湾闸上常存船数十只或百馀只则此
 塘之水可以接济土桥之水土桥放船自无浅阻之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2b 页 WYG0582-0270b.png
 患土桥放完然后戴家湾闸启板将前数十只或百
 馀只尽行放出却将土桥新放下之船存在塘内使
 土桥再放一漕然后启板将此船放出又将再放之
 船存入塘内以济接后船如此节节放去则浅阻之
 患庶可免矣(居济一得/)
 东昌卫收并平山卫河道在东昌府东南隅地名南
 龙湾北自本营界牌起南至邓家楼界碑止西岸一
 边长三里(河防志/)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3a 页 WYG0582-0270c.png
 聊城县河道北自堂邑县界西岸梭堤博平县界东
 岸吕家湾铺起南至兖州府阳谷县界官窑口铺止
 计长六十三里闸四座曰永通曰通济桥曰李海务
 曰周家店西岸有进水闸二座如遇伏秋霖潦坡水
 积聚则开此引水入河以利漕民田不致淹没东岸
 有出水闸四座如遇河水涨发则开此泄水东流入
 海堤岸不致冲决本县河道内有平山卫河道一段
 仅长三里系西岸一边(河防志/)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3b 页 WYG0582-0270d.png
 聊城县有七里河一道凡遇漕河水涨以备泄水之
 河相应挑浚深广分泄水势流至博平归海 东昌
 府第一闸为周家店其上闸为七级下闸七级既放
 两次周家店始放一次七级二里之塘所容不过四
 五十只船是七级放二塘其船不过百只若七级放
 二塘周家店水仍不足用不妨再放一塘是七级放
 三次周家店始放一次约周家店之船少不过百只
 多不过百五十只其以下各闸之水谅无不足用者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4a 页 WYG0582-0271a.png
 倘或再不足用须两塘并一塘如此塘水小船不可
 过闸即将上塘之船合并此一塘内再无不足之理
 或疑船多一塘不能尽放不知船愈多则水愈高四
 月初间催民船进京各闸水小乃将五塘归并一塘
 民船六百二十五只 皇朩筏十七吊粮船二十四
 只各闸俱过并无浅阻用此道也盖船少则用水多
 船多则用水少此至当不易之理也 治水者使水
 有所归而已孟子曰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之海即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4b 页 WYG0582-0271b.png
 今山东之河是也数年以来迭被水患皆因入海之
 路淤塞不通故泛溢平野而民田悉受其害查东昌
 府旧有减水闸九座皆泄运河有馀之水以入海者
 今闸座废坏河底垫高水不能出故常盈溢甚则冲
 决此必至之势也(居济一得/)
 张秋河北自阳谷县官窑口接东昌府聊城县河道
 南界起南至东平州靳家口上接汶上县河道北界
 止计程一百五十五里设石闸九座属兖州府捕河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5a 页 WYG0582-0271c.png
 通判管辖 临河阳谷县东阿县寿张县东平州东
 平所(河防志县荟蕞云阳谷县在东平州西北一百/二十里 治在运河西四十里谷山在县治东)
 (北四街之中东有沙河由范县寿张入雨潦则汇群/川北流至东昌龙湾入运河盖黄河故道南有清水)
 (河亦自寿张入经张秋南减水坝入运河东有阿泽/西有西河陂亦名黑龙潭长三十馀里东西阔八九)
 (里雨潦则渰稼西北有鹅鸭陂长二十馀里东西阔/六七里东阿城镇有阿井巨若轮深七八尺盖济水)
 (所经试搅浊水则清今水不盈数尺水色正绿而重/周于垣掌之于官岁取井水煮胶入贡 东阿县在)
 (东平州西北七十里县治在运河东六十里西有大/清河西岸有鱼山即汉武帝瓠子歌所谓吾山也河)
 (水自东北入平阴县界北有古黄河盖古瓠子河也/北有赤河亦黄河决后支流也入州界东南有狼溪)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5b 页 WYG0582-0271d.png
 (河源出本境狼山入大清河西有马颊河西南有小/盐河即运河泄出之汶水支流也由东平入经马颊)
 (河故道入大清河西南有安平镇运河所经与寿张/阳榖接界明正统间河决荥阳东冲张秋溃沙湾遣)
 (使修塞景泰中沙湾复决徐有贞为广济渠于张秋/西又于张秋建通源闸而会通复治弘治初河徙汴)
 (北分为二支其一东下张秋入漕河与汶合而北行/弘治六年又决张秋东岸截流夺汶入海而漕河中)
 (绝刘大夏等于上流西岸疏为月河三里许塞决口/九十馀丈而漕复通又疏塞其上流数处于两岸筑)
 (堤减水南下由徐淮故道又于旧决口南一里筑滚/水石坝以防之亦谓之减水坝功成赐名安平镇抱)
 (河为城周八里北河都水分司治焉镇南有金堤参/差隆起延亘郓濮汉文帝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处)
 (十寿张县在东平州西北九十里县治在运河西三/ 里东南有黄河故道一名范城河今湮西南有清)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6a 页 WYG0582-0272a.png
 (水河今淤东有梁山泺今州境积水诸湖即其馀流/东北有沙湾明会通皆元故道唯于开河闸至沙湾)
 (北故河道北徙几二十里又引黄河支流自河南封/丘县荆隆口东至沙湾以达临清之卫河弘治中河)
 (决于此自是筑塞黄陵冈而沙湾之流渐涸西有广/济渠明徐有贞塞决河先于上流为渠起张秋金堤)
 (通寿张沙河至于范濮以达河沁名曰广济渠即通/源闸也又有金堤上接郓濮南有野猪脑堰萦纡三)
 (十里周土石修筑以潴河水使不得冲决沙河堤岸/今堙塞 东平州在兖州府西北一百五十里州治)
 (在运河东北十二里西南五十里有梁山周二十馀/里上有虎头崖下有黑风洞下即梁山泊五代宋金)
 (黄河屡决注梁山泊后河移故道退地甚广安置屯/田自是遂为平陆西南有安山亦名安民山山下有)
 (湖潆洄数十里四面筑堤置闸以时蓄泄名曰水匮/西南即会通河汶济合流处西有旧黄河明弘治间)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6b 页 WYG0582-0272b.png
 (河决于下流十里许改作戴村庙金线闸以泄其流/由盐河入海后筑堤黄陵冈障河流尽出于南而旧)
 (河尽湮废南有汶水自宁阳县入至州东戴村又西/经州城南至安山湖合济明永乐时筑戴村坝遏其)
 (入济之道遂西南流八十里至汶上为分水河今导/为运河又有沙河其源有二南沙河即汶水故道由)
 (戴村西出至州城东名银河潦则汇为巨浸民不得/田又西转州城南循堤而西绕城北至城西北与北)
 (沙河会北沙河亦名盐河会南沙河至东阿入大清/河西有古济水元开会通引汶绝济使不得东而清)
 (济不入汶矣东北有古坎河即汶水下流泄入盐河/处盐河即济河别名自戴村坝筑而汶水不复由此)
 (入/济)
 阳谷县河道北自官窑口铺接东昌府聊城县南界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7a 页 WYG0582-0272c.png
 起南至五里铺接东阿县北界止计长六十里内石
 闸六座曰七级下闸曰七级上闸曰阿城下闸曰阿
 城上闸曰荆门下闸曰荆门上闸(河防志/)
 七级塘河亦系上启下闭下启上闭者也但七级塘
 河止二里许而至周家店则有十二里二里塘河之
 水焉能足十二里河之用此周家店所以每有浅阻
 而七级放船必两闸并启也夫两闸并启既虑泄上
 源之水而下启上闭二里塘河又不足十二里之用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7b 页 WYG0582-0272d.png
 为之奈何则惟有并塘之法焉七级放两塘周家店
 始放一塘若仍不足七级放三塘周家店始放一塘
 再无不足之理船愈多则水愈高至船尽归下塘而
 水仍留上塘此法之至善者也查七级塘河可灌六
 七十只两塘则有百馀只三塘则有二百只即发会
 牌于周家店令周家店启板放船此一定不易之理
 若一塘灌二三十只两塘止灌四五十只而周家店
 即行启板则水仍多泄矣故七级必尽塘灌放乃为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8a 页 WYG0582-0273a.png
 得法也若闸上积船太多亦宜上下两闸齐启放船
 更为便捷 阿城两闸其上启下闭下启上闭亦与
 荆门闸等其在荆门之下犹天井在城之有赵村石
 佛也盖其斟酌得宜古人不知几经筹画而始建此
 良规年来齐启齐闭以致水势大泄每逄水小之年
 北运辄有浅阻今悉遵古制一启一闭则水势有馀
 而粮运无阻矣若闸上积船太多亦宜上下两闸齐
 启放船又不可执定一启一闭反致船行迟滞也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8b 页 WYG0582-0273b.png
 阿城上下闸皆阳榖主簿所管主簿衙门现在张秋
 今宜移于阿城亦管二闸之锁钥盖此二闸与赵村
 石佛相对故宜如赵村石佛之例一启一闭递为开
 放以蓄水势庶粮运不至于浅阻亦如荆门闭缴上
 闸钥匙则领下闸钥匙缴下闸钥匙则领上闸钥匙
 则水有所蓄而不至大泄矣 荆门闸塘河与磗板
 闸天井在城均为水门关盖不使水之下泄也自司
 闸者不详察古人建闸之义往往两闸齐启齐闭以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9a 页 WYG0582-0273c.png
 致上源之水一泄无馀湖水甚大船犹可行天旱水
 小东昌一带在在浅阻故宜仿砖板闸天井在城闸
 例上启下闭下启上闭务使船皆可出而水不大泄
 此诚运河之一大关键也如闸上积船太多又不可
 拘此例须两闸齐启板则放船更快但船少之时须
 一启一闭决不可两闸齐启致泄水势上下两闸板
 俱要各下二十块少则不足以蓄水矣 荆门上闸
 所以关南旺以北运河之水也其闸与天井闸相对
卷一百四十四 第 19b 页 WYG0582-0273d.png
 故宜设锁如天井闸之制而其钥匙宜掌之捕河厅
 一启一闭缴上闸钥匙使领下闸钥匙缴下闸钥匙
 使领上闸钥匙不得混行开放以泄水势 荆门下
 闸亦宜设锁其钥匙亦宜掌之捕河厅盖此闸与在
 城闸相对故亦宜照在城闸之例与上闸之一启一
 闭庶乎蓄泄得宜而水势常足矣 阳谷县有西湖
 在城西离城八里地处洼下南接濮州范县朝城寿
 张四州县之水俱入阳邑由孔家桥灌入西湖境内
卷一百四十四 第 20a 页 WYG0582-0274a.png
 尚有戴家故庄水渠一道因年远淤塞久成民间熟
 地以致积水难于下流淹没民田此沟应行挑浚开
 掘疏通使其水分泄于朱家河刘家口乌龙潭等处
 入莘县境盛家河黄家河仍入阳邑莲花横鹅鸭坡
 统入聊城县境龙洼归入运河俾水既可济运而民
 又免淹涝之患 曹州有贾鲁河一道自桃园集入
 州境迤东九十八里折北而至阎什口出州境共长
 一百八十里州东南二方之水俱入此河自元季为
卷一百四十四 第 20b 页 WYG0582-0274b.png
 分泄黄河之别渠及塞黄陵冈决口河归故道而贾
 鲁随成废河前经绅衿耆庶会议止将久淤河心挑
 掘一沟自通堌集至黄家口共计三十二里便可承
 受夏秋雨涨之水顺流而下不至淹没田禾矣按河
 两旁地土有主者令其照河身自挑无主者官捐募
 夫亦易为力并不滋扰民间其馀新挑河天家河等
 处俱照此插工但通堌等处于东明县壤地相连然
 实工小费省应径移知令彼处业户协力疏通而贾
卷一百四十四 第 21a 页 WYG0582-0275a.png
 鲁河天家河新挑河等处皆入濮州境内亦行知一
 体开浚归入张秋运河其清浪集于钜野县之龙堌
 集田家桥相接亦听行知齐力开导彼此无妨再按
 贾鲁河形势曲折时盈时涸决其淤塞一往无阻即
 水达运河并无有碍运河之处(居济一得/)
 
 
 
卷一百四十四 第 21b 页 WYG0582-0275b.png
 
 
 
 
 
 
 
 行水金鉴卷一百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