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a 页 WYG0582-014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行水金鉴卷一百三十四
          江南按察使傅泽洪撰
  运河水
世祖章皇帝顺治四年六月以久雨水涨河堤再决亦
 随就塞自后无事者十年然自明末漕规久废闸不
 时闭淮流常泄河沙岁浸洪泽湖底日高即分入运
 河者沙亦随入运河日以淤浅为漕计者唯岁益增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b 页 WYG0582-0148b.png
 堤下河仰堤高与城等而前此诸塘既废潦水别无
 所潴又归仁堤岁久不治高堰防护亦疏泗州常沈
 水底伺间决防为壑邻计扬州患伏于隐莫之省忧
 (扬州府志/)
 是年大水六月雨不止乡官孙宗彝条议上巡抚陈
 之龙檄令掘丁溪白驹二闸水即退(高邮州志/)
世祖章皇帝顺治六年北水大涨南北堤决数百丈民
 大饥(高邮州志/)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a 页 WYG0582-0148c.png
世祖章皇帝顺治七年河决荆隆口张秋一带堤岸皆
 溃由大清河入海东兖济北皆罹其害(山东通志/)
 是年荆隆朱源寨口决直趋沙湾运堤冲溃挟汶水
 由盐河东奔入海次年总河杨方兴塞之(山东全河/)
 (备考/)
 是年总河杨方兴筑姚港口石堤(高邮州志/)
世祖章皇帝顺治八年大挑漕河募民为之多雨工未
 尽善(高邮州志/)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b 页 WYG0582-0148d.png
世祖章皇帝顺治九年大王庙口决沙湾复溃冲断运
 道总河杨方兴修筑堤岸又自西岸河边起至八里
 庙河边止开引河一道长五百丈至顺治十三年工
 始告成盖张秋为黄河下流其决于明世者正统十
 三年徐有贞治之弘治五年刘大夏治之皆费极浩
 繁工极艰难然运道得以无恙者垂三百年防禦之
 法周矣至是三岁再见不重可虑哉(山东全河备考/)
世祖章皇帝顺治十三年五月日工部题总河臣宜将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a 页 WYG0582-0149a.png
 河道工程确实查勘𦂳急工程不妨加工多修其可
 稍缓者即止移缓以就急庶不掷金钱于无用其司
 道州县若有虚冒估计即当据实指参修过各处工
 程亦应年终奏销奉
旨依议行(河南管河道治河档案故开销河/道工程钱粮运河最多 置于此)
世祖章皇帝顺治十五年十一月初八日河南道监察
 御史何可化题臣先任浙江曾经淮黄地方留心体
 访颇得其槩今于邸报见总河臣朱之锡并漕臣亢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b 页 WYG0582-0149b.png
 得时等疏屡报水势堤岸突决城池浸没一方漂陷
 若是乎岌岌矣然但言一时之事而不及前后也但
 言冲决之地而不言形势也臣请以所闻奏夫淮泗
 之来自泗州入于陂射等湖北折于清口而黄水合
 流矣自邵伯而北历高邮宝应山阳安东皆受湖患
 而城低于堤者丈有四尺其西为高家堰高良涧二
 堤以障水势而水过大则浮漫而行至淮扬城外西
 堤皆沙土即岁有修补终不能固势必多为旁泻之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a 页 WYG0582-0149c.png
 路而后可则治湖之形势不可不详也又黄河自清
 口合淮迄东而至五险为堤曲折仅百里其宽者不
 过四五丈耳而河路之狭仅四五百步夫黄水在河
 南一带即狭者亦经五六里今以里馀之地收两河
 之水虽神禹不能善其后也又山阳以东有堤其来
 久远名曰太荒长亘蜒蜿仅三百里在前朝出自民
 间地头夫每岁增补高厚焉自御史秦世祯题准官
 筑以宽民力而岁修亦无定额则官民修筑之利害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b 页 WYG0582-0149d.png
 不可不讲也又险堤而外为盐城等县直达江都每岁
 盐课百四十万取给于此若五险堤岸一决则盐城
 尽被渰没且非一岁兴工可便补塞 国家几百万
 金钱不可不重为虑也况险工一决遭漂溺者七州
 县房田坟墓尽坏于洪波民命且不可测况租税耶
 则五险太荒诸堤不可不防患于未然救灾于未事
 也请
敇下河臣亲到淮扬审量形势湖水若河而蓄若何而
卷一百三十四 第 5a 页 WYG0582-0150a.png
 泄黄河东下何以收其流何以杀其势查前朝之故
 事量今日之情形不病 国不损民悉心经画以图
 久安漕储力役均有赖焉奉
旨据奏淮黄堤工关系地方盐课著详议具奏 部覆
 请
敕总河臣亲赴淮扬审度地方形势湖水应如何蓄泄
 黄水东下窄狭处所应何以收流杀势以及五险太
 荒堤工应如何修筑逐一审勘详确务求有利于
卷一百三十四 第 5b 页 WYG0582-0150b.png
 国无妨于民经久可行酌议妥确题覆以便臣部另
 议可也奉
旨依议行(河防疏略/)
世祖章皇帝顺治十六年五月初一日总河朱之锡题
 据该司道会看得淮扬之治河也较他处不同在扬
 属运道与湖水相连在淮属运道系淮黄交流淮河
 自西而来至泗州入诸湖出清口达于黄河以资利
 涉是以治河治漕必并行而不相悖方于 国计民
卷一百三十四 第 6a 页 WYG0582-0150c.png
 生两有裨益敢以淮黄之势言之夫黄强淮弱黄浊
 淮清二渎同至于清口汇合东由安东云梯关以入
 海此从来不易之势也但黄流浊河易致沙淤必藉
 淮流荡涤方不至梗运病民先年尝有分黄𨗳淮之
 议分黄者于桃源县迤南黄家觜辟一支河使其从
 旁分泄以杀强黄之势𨗳淮者𨗳引淮流归于海以
 通运道故淮水偶有暴涨于南设有高良涧周家桥
 二闸以备宣泄溢入宝应高邮诸湖相联澎湃各建
卷一百三十四 第 6b 页 WYG0582-0150d.png
 闸座挑挖河渠累筑堤岸捍禦冲决由邵伯金家湾
 入芒稻河或从瓜仪注江或通庙湾归海此蓄泄湖
 水之法外此再无庸于旁泻矣至于云梯关之灌口
 固为黄淮会流一路宽广归海之处每遇河流泛涨
 无处分杀必从清河上四十五里仍挑黄家觜经清
 河至安东五港口东流入海分杀暴涨之势不致南
 下而清口得免黄强抵淮阻运之患至新沟等五险
 工亦可稍免全河汹涌冲漫之虞诚为保运安民长
卷一百三十四 第 7a 页 WYG0582-0151a.png
 策奈河长二百四十里淤淀年久工繁费钜难以轻
 举应俟年丰物阜另议举行其太行老堤山阳境内
 延袤三百里原系民修民守自秦按院 题免乡夫
 之后数年未修又值去岁洪流冲漫处处坍塌卑薄
 不堪捍禦业蒙本部院具 题巳经司道会议查照
 旧例仍按原籍责成乡民分修另详在案再照此堤
 之内五险工下流关切淮扬高宝等七州县盐课亦
 攸系之岁岁修防势难缓怠若得有引水一支流旁
卷一百三十四 第 7b 页 WYG0582-0151b.png
 泻以减正河之势以免直射之冲诚保五险之要著
 第查苏建北岸宫家营地方旧有引水一河久经淤
 塞每有兴浚议皆未果盖缘引河必使深广同于正
 河方能借势而下况黄河谚称神河阔数百丈底深
 水溜不惟挑浚匪易借使如式宁能保其不旋挑而
 旋淤乎亦惟有广积夫料加意修防以收补偏救弊
 之功舍此无他奇也该臣看得淮扬郡属地处卑下
 汇为诸湖淮黄由之归墟江海于焉受注客水时至
卷一百三十四 第 8a 页 WYG0582-0151c.png
 一望汪洋如线之堤曾不足以禦稽天之浸则疏泄
 固所在亟亟也爰自前明挽河资运阅数百载变故
 即费数百载经营今其遗迹非不具在然旧贯固有
 可仍而时宜又有不得不审者臣请条晰而备陈之
 淮水自西南来趋东北黄水自西来横截于清口外
 淮之支流由清口折而南注通江者所谓运河也淮
 之正流会黄并驱东下入海者所谓黄河也伏秋之
 间淮黄交涨淮被黄遏周旋而不得出清口以上汇
卷一百三十四 第 8b 页 WYG0582-0151d.png
 而为洪泽等湖则高堰危故堰南有高良涧周家桥
 两闸泄水东入高宝白马等湖高宝湖东通连运河
 南从瓜仪入江而地势微昂宣泄不及则运堤危故
 运河东岸有泾河子婴金湾等闸泄水东下射阳广
 洋等湖入海有湾头闸有芒稻河泄水南入于江此
 运河及诸湖之形势也堤闸旧制今皆现存间有岁
 久圮坏者应行酌量估计以时修葺者也淮黄交会
 由清口而东浊流湍悍冲溃易告查前明万历年间
卷一百三十四 第 9a 页 WYG0582-0152a.png
 曾于桃源县黄河北岸挑黄坝新河二百四十里分
 黄一支由五港口归海以𨗳淮保运即以杀南岸河
 患但淤淀已久工役繁钜兴复实难又崇祯年间塞
 苏觜建义两决口曾挑宫家营引河十里暂杀水势
 未几仍淤盖河不两行既恐徒费况今岁淮工坌集
 亦有未易并举者姑俟民力稍裕另行酌议至于现
 今河身阔者数里狭者亦不下数百丈两堤去河尚
 有陆地水长则及堤址水落则复河渠洪流冲荡不
卷一百三十四 第 9b 页 WYG0582-0152b.png
 啻奔马岂俟人力开凿收流之议似无庸赘此黄河
 之形势也总之太行老堤实淮扬七州邑一大保障
 自前朝来原系庄民自修而中间顶冲扫湾诸险工
 亦有盐城各县出夫协济之例顺治九年间黄河北
 决淮属士民燕雀怡堂具控按臣遂为 题免沮格
 废弛去岁冬涨几成大害此台臣何可化特以力役
 为言盖实有见于往例之不当废耳除里外两河堤
 埽各工仍应照例每岁勘确详估 题修其太行五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0a 页 WYG0582-0152c.png
 险堤修筑事宜臣近于淮工夫役疏内已经会议
 题明应候部覆前疏请
旨遵行以垂永久可也部覆奉
旨是依议(河防疏略/)
 是年归仁堤决水自翟坝古沟下灌诸湖江都濒河
 田舍水深六七尺高宝则浸及城市月馀乃溃漕堤
 而东注兴化垫焉(扬州府志/)
 李昌祚汉阳人顺治壬辰进士十六年由翰林任河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0b 页 WYG0582-0152d.png
 北道参议筑堌阳堤以禦黄河浚广济渠以分沁水
 民赖其利(河南通志/)
世祖章皇帝顺治十七年三月初十日部议据总河臣
 朱之锡疏称岁修之制原以防一岁之伏秋济本年
 之运事即据一岁之中车道狼窝所在必有径寸不
 修便可成患今前人预立结状谁则敢任以后岁修
 工程相应照旧估修等因具 题前来请
敕下河臣严行司道印捕等官照旧估修工完之日各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1a 页 WYG0582-0153a.png
 官各具可保本年伏秋无虞印结同册一并奏销如
 有本年冲决即指名题参以凭从重议处可也奉
旨依议(河南管河道治河档案/)
 姜天枢馀姚人顺治中为工部郎中督视北河累年
 亢旱河渠不通山东诸泉亦竭总河束手无策天枢
 曰昔佥事江良村曾言𨗳河注卫增一运道今独不
 可借良材之议而反用之𨗳卫注于河乎总河从其
 议而运道于是添设卫河主簿著为令(浙江通志/)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1b 页 WYG0582-0153b.png
圣祖仁皇帝康熙元年开周桥淮水东下堤决自此州
 境水患不息(高邮州志/)
圣祖仁皇帝康熙二年九月十九日总河朱之锡题为
 敬陈河漕事宜以速飞挽大计事窃惟我 朝奠鼎
 燕京转漕东南上供 玉食下给百官六军之需运
 河一线悉仍明旧则凡所以利涉者自不得不一循
 旧章修明而谨守之也顺治十三年以前河道多故
 粮运率迟自十四年迄今仰赖 朝廷洪福幸渐免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2a 页 WYG0582-0153c.png
 冻阻之患矣第有一二规制或自明季相沿或有日
 久弛废尚须急为讲求者臣谨徵考故籍为我
皇上陈之 一曰闸座运河台庄以南临清以北原无
 闸座节宣每遇旱乾尤易浅阁者姑且勿论其台庄
 以北临清以南将及千里之内惟恃山东诸泉之水
 从石罅泥穴中尺疏寸𨗳会流于南旺河渠分济南
 北而南旺南距台庄高一百二十尺北距临清高九
 十尺其间或数十里置一闸或数里置一闸必上启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2b 页 WYG0582-0153d.png
 下闭互相灌输方可浮运春夏之交雨泽愆期源枯
 流细更必倍费守候以渐积水然后盈漕否则建瓴
 之势一泻无馀舟胶而不可行也查会典一款凡运
 粮及解送官物并官员军民商贾等船到闸务积水
 至六七板方许开放若公差内外官员人等乘坐马
 快船或站船𦂳急公务就于所在驿分给与马驴过
 去不许违例开闸进贡𦂳要不在此例又一款凡闸
 惟进鲜船只随到随开其馀务待积水若豪强擅开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3a 页 WYG0582-0154a.png
 走泄水利及闸开不依帮次争斗者听闸官挐送管
 闸并巡河官究问因而阁坏船只损失进贡物件及
 漂流官粮并伤人者各依律例从重问罪干碍豪势
 官员参奏究治而且附搭黄马快船有禁贡鲜船只
 夹带有禁令甲森严历历可考即顺治十三年十二
 月内工部 题覆巡漕臣侯于唐申严闸座等事一
 疏内开闸座启闭原关粮运务照旧例首先粮艘次
 及官商等因亦经奉有依议严饬行之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3b 页 WYG0582-0154b.png
旨奈迩来官差船只只顾一巳速行之私罔念 朝廷
 京储之重每到闸口辄听船役喝令启板么䯢官夫
 稍有违拗则捶楚继之积水既泄闸内粮船不免浅
 阁即使泄而复蓄亦不免加倍耽延甚或有随带货
 船须水浮送则上闸应闭而不听闭下闸当开而不
 容开年来争竞之端实由于此如是而欲责粮运之
 速行无滞是何异于却步而求其前也除臣屡示禁
 饬本年四月内具有据报 题参一疏并将抢闸缘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4a 页 WYG0582-0154c.png
 由题请议饬外但往来满汉官船络绎如织河水非
 易旧典空存未免由而不察仰恳
睿鉴特赐
严旨申饬容臣衙门仍照旧例刋刻红牌通行竖立各
 闸除𦂳急兵船暂应让行外其馀官差船只一体遵
 守随漕启放如有逼勒官夫开闸抢越泄水误运者
 应挐究者照例问发应参奏者据实指参庶人心知
 警而漕法不废此所宜讲者一也 一曰船式重运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4b 页 WYG0582-0154d.png
 自过淮后经由黄运两河抵通交纳黄河逆水溜急
 运河源流细微必须船米轻便一律然后可衔尾速
 挽是以漕船名曰浅船各省漕粮共计四百万石各
 卫所浅船旧额共计一万二千馀只查会典所开浅
 船头稍底栈俱有定式龙口梁阔不过一丈深不过
 四尺内隆庆四年一款如粮船过淮验烙之时查有
 船不如式者该管官员不分军职有司一体参奏又
 一款将江北南京等积年损坏缺船行督粮道照依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5a 页 WYG0582-0155a.png
 湖广江西二省船式就于瓜仪设厂打造约载正耗
 米可五百石务要底平舱阔入水不深又漕运议单
 一款漕司及各该巡抚等官备查各总下漕船若干
 原缺若干补造若干现少若干严饬各粮储道催行
 该厂补造足额不许仍前雇觅民船及将损坏者补
 数派搭本帮以致船重难行如不足额照例参奏即
 治河书内亦有闸河运船载正米不得过四百石入
 水深不得过六捺六捺者三尺也故船力胜米力水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5b 页 WYG0582-0155b.png
 力胜船力若不务足船而徒搭运以省船河力安能
 运船而漕大困矣归罪无源之河何益哉等语此皆
 先年巳试之法有可考据者也迩来惟江南山东河
 南船式米数不异往制江西湖广浙江漕船梁头阔
 至一丈六七尺深至七八尺不等空船入水巳四五
 捺且又船数不足往往倍载票粮入水多至十捺以
 外如式船粮经过黄运两河不难相连而进而一遇
 重船在黄河则合帮人夫逐船倒纤始得过溜在运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6a 页 WYG0582-0155c.png
 河则守板蓄水集船起剥倍费日时一程间断积而
 数程相距必远在后船只固被阻压即前船之在下
 闸者缘上闸候水封闭过时无水下注亦不得不停
 桡以待两河之水势犹昨而今昔之船米迥殊虽沿
 河各官凛遵 功令百计催䟎亦岂能别有异术使
 之飞渡哉除臣巳会同总漕臣檄行各省粮道备查
 该省漕船因何打造不如浅式又因何缺船倍载不
 行补造某卫某所额船若干现缺若干今应作何补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6b 页 WYG0582-0155d.png
 造议妥通详以凭覈夺外但比年以来重运回空较
 之十三年以前为期虽早而该省船只屡行体式过
 重阻碍全漕江西一省尤多违例若不从长酌议诚
 恐将来必致贻误合无请
敕该部查议饬行各省粮道遵照旧例渐次补造以备
 挽运庶旧制可复而全漕无阻此所宜讲者二也河
 漕事宜虽不止此而此二者实运事迟速之大关键
 也至于言新运者每责成于回空之早然又必自受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7a 页 WYG0582-0156a.png
 兑开帮以至过淮一一如期然后抵通上仓无所不
 早查会典开载重运抵通完粮屡经酌议初则九月
 为期嗣始移于六月即据最后一条大约自淮以北
 仍有三月水程而其间必先于冬兑冬开二月过淮
 之限预为严切者此可以见由先及后迟早相因之
 故矣况回空各船苟不至冻沮岁前自亦不难到次
 是又在该省之受兑开帮力图振作无致后时耳时
 已深秋转盼新运如果臣言可采伏乞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7b 页 WYG0582-0156b.png
敕部速议具覆施行奉
旨该部议奏 部覆奉
旨依议(河防疏略/)
圣祖仁皇帝康熙四年大水堤决七月初三日飓风大
 作湖水涨城市水涌丈馀有水怪色白长丈馀向东
 去坏漕船客船居民溺死无算(高邮州志/)
 是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总河朱之锡题臣惟运河所
 忧在浅每岁春月例应筑坝大挑而沙随水至水落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8a 页 WYG0582-0156c.png
 沙留遇有浅滞又复随时捞浚臣勘督饬催不遗馀
 力如果有怠玩从事者自不惜以白简严绳其后何
 敢少为宽假第闸河情形原与现成江河回异其间
 琐细曲折一端难竟臣始言其大略即如上自南旺
 以至临清四百馀里地势建瓴止是一脉水源历二
 十一闸层次灌输而后下接卫河惟当霪雨涨溢方
 可通漕行舟每岁之间不过数日耳此外则必须闭
 板浮送下闸闭而上闸启水微之时亦可使深下闸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8b 页 WYG0582-0156d.png
 启而上闸闭水旺之日亦不免浅故必船米一律启
 闭随漕而后船行无迟速之异又重运北上板宜常
 闭不宜轻启回空南下板宜勤启不宜久闭故必过
 淮过董如限而后无相值相妨之虑此虽神禹复出
 亦不能别有智巧出其范围也今岁三春迄于孟夏
 天旱源微臣督司道等官南北疏通设法积水终觉
 艰涩及五月得雨之后于七月十二日止南漕过济
 者共四千四百三十八只然重运少迟回空自是不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9a 页 WYG0582-0157a.png
 能甚早臣方昕夕徬徨不意尾船八百馀只五月末
 旬淮黄交涨淮郡之天妃闸水高溜涌致碍打放总
 漕臣林起龙就近驻督臣复亲驰勘视六月末旬水
 势少平多人牵挽倍费时日嗣于八月二十四日过
 董于九月初五日过济臣虑南旺以北别无支流运
 河之水原以六捺为限尾船之后又有江漕二百馀
 只船大倍载必致阻压专委标营副将谭捷元尾催
 仍谕以设法起剥幸即于九月二十三日尽数过临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9b 页 WYG0582-0157b.png
 北上较之历年自济过临之期原无迟滞但是时北
 来空艘陆续抵临重运在上闭板蓄水下闸之水已
 泄上闸之水未来回空停待自是不免若欲泄水浮
 空又致浅阻重运是欲速而反迟矣惟是时序入冬
 河冰凝结回空亦不容缓臣于十月初一日兼程至
 临幸重船出口既久而炮船兵船适已相继北去因
 思河内既无别船回空用水有限臣复申明
上谕严禁阻扰通行各闸勤启少闭接济下流幸而仰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0a 页 WYG0582-0157c.png
 赖 国家洪福重运过东临而北今巳卸完回空过
 东临而南今尽过济此可见因重运而积水因倍载
 而起剥皆运河不得不然之势而五月内 题报过
 淮各船究获于万难拮据之中挽迟为速则河之未
 尝浅阻固有不待繁词而灼然易见者矣臣身亲阅
 历彼时情形实实如此职掌所关不得不具疏 题
 明仰祈
睿鉴奉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0b 页 WYG0582-0157d.png
旨该部知道(河防疏略/)
圣祖仁皇帝康熙五年运河自仪真至淮多有淤浅冬
 月春初般驳甚艰总河按地亲勘仪真界内朴树湾
 西方寺五里铺三处急需挑浚工费浩繁非浅夫所
 能胜任知县何崇伦奉文不支官钱不行私派多方
 劝募人皆乐从浚之深通如故(仪真县志/)
圣祖仁皇帝康熙六年决江都运河之露筋庙堤次年
 堵塞(淮安府志/)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1a 页 WYG0582-0158a.png
圣祖仁皇帝康熙七年六月飘风骤雨十日不止环城
 水高二丈城门堵塞乡村飘淌死人民数万城中号
 哭震地墙宇多倾上闻遣官蠲赈冬遣大臣明珠等
 相视海口开天妃石䃮白驹等闸毁白驹奸民闭闸
 碑 旧制东下河属南河统辖为闸水东去必入海
 口关系漕河宣泄非轻也近各场海口多废不修其
 港口或为势家所占而奸民营种堤外草场为稻田
 不利开闸过水是以各闸俱废间有闸口尚存闸板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1b 页 WYG0582-0158b.png
 无有唯用土实填待下河水聚高兴田亩尽行渰没
 水漫范公堤然后挖闸放水且河身间有淤浅则潴
 而不流是以下河穷民昏垫特甚今虽奉
旨开放白驹诸闸而弊未尽除开不彻底时开时塞议
 于白驹场等处设河厅一员专司之上河水盛放闸
 即彻底开放各场闸河始与漕河有济(闸河旧名运/河亦名东河)
 (亦名下河东抵兴化县由县直东入白驹刘庄二闸/下海南入草堰小海丁溪等闸入海北入石䃮天妃)
 (庙湾等闸入海白驹刘王小海草堰丁溪五场俱属/兴化石䃮天妃庙湾属盐城三十盐场俱有海口泄)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2a 页 WYG0582-0159a.png
 (运盐河之水/ 高邮州志)
 是年决江都运河之崇湾堤(淮安府志/)
圣祖仁皇帝康熙八年周桥未闭清水潭决民田仍被
 淹没(高邮州志/)
圣祖仁皇帝康熙九年闰二月十九日部覆总督河道
 罗多疏称黄运两河冲决之处势必用柳应如该督
 所请委官名色专管裁种若于栽柳之人三年后应
 授何项杂职应请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2b 页 WYG0582-0159b.png
敕下吏部议覆等语查黄运两河所裁之柳每岁果能
 如该督疏内所定之数成活者其栽柳之人三年后
 该督造册咨部俟工部查明过臣部授以巡检录用
 可也奉
旨依议(河南管河道治河档案蔽运河堤岸最宜栽柳/一则取材埽料一则荫 挽运故鼓励栽柳尤)
 (当于运/河著力)
 是年决清河县运河之窑湾文华寺高邮州运河之
 茶庵清水潭江都县运河之东堤四浅(淮安府志/)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3a 页 WYG0582-0159c.png
 是年淮水大涨由翟坝入高邮湖民田淹没殆尽(高/)
 (邮州志/)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3b 页 WYG0582-0159d.png
 
 
 
 
 
 
 
 行水金鉴卷一百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