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a 页 WYG0582-004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行水金鉴卷一百二十五
          江南按察使傅泽洪撰
  运河水
 万历十六年都给事中常居敬上查理沁卫二河疏
 云牌行该道看得此番行查系奉钦依事体重大驳
 行二府掌印官行令刘薛二同知及会委临河汲新
 河武等七县各掌印官勘议俱亲诣沁卫二河踏勘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b 页 WYG0582-0044b.png
 间当据汲新辉获等县社里老等告称卫河发源在
 于辉县苏门山下其水陡峻通流灌田不过些须并
 无淤阻其沁水河身宽一里有馀卫水河身宽不过
 三四丈先年曾遭沁水冲开朩栾店莲花池堤口附
 近地方俱受渰没且流入获新二县城门用土屯塞
 漂流民舍渰没民田一百二十馀里卫辉府关厢巷
 口行舟冲倒民房八千馀间压死男妇陈可立等百
 十馀口等情各具告到官会看得引沁入卫固杀黄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a 页 WYG0582-0045a.png
 河之流且济运道之便但恐沁水本大若一入卫河
 二水合流势必滔害不惟各县民居民田深有可虞
 况潞府新建方将高其堤预其防惟恐不固而敢引
 沁以贻不测之患等因到府又准本府同知刘应聘
 会同卫辉府同知薛应麟关称各亲诣卫河源头踏
 勘得卫水流清土坚原无淤阻虽有军民水田盖为
 水由地行故乘势以资其灌溉非敢阻塞以专其利
 也前此雨旸时若源泉不枯河水盈溢漕舟无滞年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b 页 WYG0582-0045b.png
 来亢旱泉源不流而漳河以下诸水亦俱浅涩因此
 卫流愈觉细微此议者不得不归咎于居民灌田至
 于引沁入卫谓于漕河有济也但查沁水原无支流
 可以通卫今欲因冲决之道而遂挽之以入卫则目
 前似足以助卫济漕而将来水缓沙停其终必致淤
 塞则既见其利而又思其害是不可不为深长虑也
 等因会关到府尤恐不的随该本府知府赵以康会
 同卫辉府知府周思宸亲诣前项河口逐一踏勘会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a 页 WYG0582-0045c.png
 看得卫水枯涩并沁于卫则卫水大而漕舟可行岂
 不曰运道有所裨益哉但卫小沁大则其势难容卫
 清沁浊则末流必淤如先年沁河一决而临清东昌
 等处遂至淤塞徵之往事窃恐不减黄河之害而又
 增运道之梗斯时归咎谁其任之且沁卫地势高下
 殊县必须创开河身沿河筑堤此其费地费工固为
 不赀而伏秋水涨横流滔天则生灵城池不可不为
 之计也此皆前人已有成说利害较然如曰姑舍是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b 页 WYG0582-0045d.png
 而轻试以建非常之功非职等之所敢擅议也至若
 引水灌田诚当禁止但末流之微细实起于源头之
 枯竭即今三年亢旱泉源几至不流有如昨岁运道
 阻涩漕院差官守视卫源尽导上流而管河道亦驻
 劄辉县亲至泉所禁之非不严也斯时田禾日槁而
 卫水不增则其故仍不系于淤阻也惟是漕运重务
 系关匪细合无以后水源有馀则从民之便而不妨
 与民同利亦可也如水源不足则禁其引灌而专以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a 页 WYG0582-0046a.png
 济漕等情该臣会同巡抚衷贞吉巡按王世扬议得
 古今论治水者孰不曰顺水之性行所无事哉然而
 地当中土势有重轻利害所关又非可以尝试而漫
 为者沁河发源西晋经带河内沛然东下势若建瓴
 惟至武陟城东复折而南与黄河会流以故昨秋暴
 涨束隘难行遂致溃溢直冲朩栾店决莲花口滔滔
 东注则引沁通卫其势良便也但细查卫辉府治地
 既卑下河复狭隘狂流灌注容受为难即今获嘉已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b 页 WYG0582-0046b.png
 成巨浸新乡亦若浮盂该府城垣去河不远冲决之
 患殊为可虞况今藩封新建关系尤重昔人所谓不
 与水争利者诚有不得而槩论者矣且沁水沙多善
 淤一入漕渠淤垫闸座昔有左验恐利未得而害且
 随之也既经道府勘议明悉又该臣等亲阅相同仍
 应坚筑堤坝宽辟河身务使南行无滞庶为长策至
 于漳卫上源据称天旱泉微诚有之矣但民间灌溉
 壅遏泉流致妨运道合行该道将一应私坝悉行拆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a 页 WYG0582-0046c.png
 毁如遇雨少泉微尽令导入漕渠以济粮艘河北分
 巡道仍不时周行巡察禁治如有阻挠许巡漕御史
 拿究如是则沁不得以病卫卫又得以济漕其于国
 计民生均有裨益矣(已略见实录再/书其全疏于此) 又查理河漕
 疏云照得国家定鼎燕京岁输漕粮四百万石运艘
 涉江淮经徐邳入运河抵京师济宁以北必资汶洸
 泗沂诸水而徐邳以南必资淮黄二水济之俱会淮
 安外河掠草湾历云梯关入海北高南下势若建瓴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b 页 WYG0582-0046d.png
 淮弱黄强时有冲阻弘正以前姑不必论嘉靖末年
 河道日益多故归德而下丁家等口忽然冲塞黄水
 不从小浮桥故道达徐初徙于溜沟再徙于秦沟三
 徙于浊河口于茶城相近全河逆行至嘉靖四十四
 年徐邳一望瀰漫不辨州里该先任尚书朱衡改建
 南阳新河运道复通自老黄河故道既失云梯海口
 未疏隆庆年间河决于崔镇淮决于高堰宝应兴盐
 等州县遂成巨浸水泛沙停转运甚艰至万历六年
卷一百二十五 第 6a 页 WYG0582-0047a.png
 先任右都御史潘季驯创筑遥堤尽塞诸决束水归
 海使由故道民获安堵漕得顺利巳逾八年其功昭
 昭在人耳目惟是支河既塞海沙尚高一带河身日
 渐淤垫决塞之患比岁稍多在淮安上流不分全河
 直冲范家天妃等口通济福兴诸闸岁苦冲淤王公
 堤屏蔽清浦岁遭二渎啮射随修随圯劳费不赀在
 徐州下流不分黄水倒灌古洪内华诸闸淤塞日久
 今幸极力挑通万一黄河暴涨不免复淤阻滞运道
卷一百二十五 第 6b 页 WYG0582-0047b.png
 关系不小高宝一带由淮引黄河渠日高虽有河堤
 越河足避风涛然邵伯宝应二堤尚未包砌土堤单
 薄巨浪乘风倾溃可虑善后之计不可不图谨将淮
 扬应议应举工程款列开呈等因到臣臣先同刘怀
 恕等自上而下由丰沛经徐邳以至桃清复同侍郎
 舒应龙等自下而上由清浦以至古洪梁境一带或
 舣舟阅视或登陆荒度看得丰县田刘口河势扫湾
 原有缕堤坍入河中新筑月堤一道堪以防禦郭家
卷一百二十五 第 7a 页 WYG0582-0047c.png
 湾匙头湾栲栳湾等处虽系迎溜见今修筑埽坝亦
 无大害徐邳自桃源五百馀里河身就下河岸甚高
 遥缕二堤俱无冲决归仁集高家堰范家口续修石
 工俱各坚厚宝应越河运艘甚便惟古洪河口去秋
 浊河倒灌今虽挑通尚属可虞清江浦一带运河与
 黄河仅隔丈馀王公堤二百九十丈二渎南徙冲刷
 日甚堤悬一线势甚危急至于高宝西堤邵伯石堤
 俱属要害委不容已一一查阅明白议照我国家挽
卷一百二十五 第 7b 页 WYG0582-0047d.png
 漕东南全赖河渠古洪以北必资汶泗诸水徐邳以
 南悉藉淮黄二渎河虽不同利害相因故理漕必先
 于理河治黄即所以治漕诚不可一日不讲也然徐
 州以上之河恐其溃而入有冲决之患徐州以下之
 河恐其溃而出有漫散之虞审水性之顺逆酌时势
 之缓急要非可以执一而论者往无论矣嘉靖初年
 河渐北徙济宁鲁桥以下河道淤填至嘉靖十三年
 该副都御史刘天和挑浚河身复修闸座四十四年
卷一百二十五 第 8a 页 WYG0582-0048a.png
 河决沛县旧河淤塞该工部尚书朱衡开通南阳至
 留城新河徐邳以上河道赖之隆庆以来黄河决崔
 镇等口淮河决高堰等处二渎漫流水缓沙淤运道
 艰阻该右都御史潘季驯创筑遥堤尽塞诸决两河
 复合沙刷水深运道民生均有裨益徐邳以下河道
 赖之虽先后河臣经略良画尚不止此此其功之最
 著者也惟自万历十四年以来清河以下一决范家
 口而全河几夺一决天妃坝而福兴渐淤徐州以上
卷一百二十五 第 8b 页 WYG0582-0048b.png
 浊河灌注古洪阻塞要害之地委属可虞然则有思
 患预防之心者安得不为补偏救弊之谋哉但据称
 上源小浮桥之路久塞故道当复也支河当开也下
 流之老黄河难复三坝当拆也草湾当浚也此其计
 虑甚周而用心良勤矣臣等随处查勘虚心商度故
 不敢曲徇以苟同亦岂敢有心以求异然而势当酌
 其所急功必期其可成苟或心思虽竭而经理实乖
 议论虽多而治效则鲜于河道终无补也今据司道
卷一百二十五 第 9a 页 WYG0582-0048c.png
 会详臣等复加酌议谨将应举应停工程事宜款列
 分别上请其当行者虽无新奇之见而实切于事机
 其当止者虽嫌意见之殊而实采之舆论河漕重务
 彼此何心要皆求以便国计谨题请旨(条上一十四/款略见实录)
  又疏云照得国计莫重于漕河漕河必资乎水利
 我成祖文皇帝定鼎燕蓟挽漕东南自徐邳以北临
 清以南千有馀里全赖汶泗沂洸诸泉之水以济运
 道虽祖元人会通遗意然坝戴村遏汶流分济南北
卷一百二十五 第 9b 页 WYG0582-0048d.png
 则尚书宋礼用老人白英之议也其间设官立法建
 闸筑坝至精至备二百年来运道其永赖矣第泉源
 杂于沙砾则湮塞甚易湖地侵于豪右则清复为难
 至于事权间多牵制法制废于因循兼之天时久旱
 地脉渐微运艘经行不无迟滞乘时经理委不容缓
 兹者上廑圣怀特申圣旨臣等周行河上逐一查勘
 博采群策列为八事虽率循不外于旧章而经画似
 关乎要务谨题请旨 一浚泉源以资灌注查得会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0a 页 WYG0582-0049a.png
 通河南北千里尽赖十八州县百八十馀泉之流分
 为五派至于新泰莱芜平阴汶上蒙阴宁阳等九州
 县入南旺者为分水派泗水曲阜等四县入济宁者
 为天井派其功最大其所需尤甚切也夫藉泉以资
 运则涓滴当惜必使源流充溢庶于漕渠有济若养
 身者气血周流无滞始无壅阏之患也乃平昔之疏
 浚既疏天时之亢旱又久是以泉政多弛通流无几
 近据管济宁道按察使曹子朝分守济南道参政吕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0b 页 WYG0582-0049b.png
 坤新浚出泰安州谢过城等六泉新泰县刘官庄等
 五泉莱芜县韩家庄等五泉东平州源头泉一处曲
 阜县新跑泉一处发源颇盛导入汶河堪以接济则
 自此之外安知无湮没于沙砾而散漫于草莽者乎
 但浚泉虽易治汶实难盖河广沙深屈曲之流不足
 以润久渴之吻臣等亲见龙湾等泉源源而来至汶
 则一吸而尽犹无泉也又必督令捞浅等夫择其积
 沙淤漫者浚为河泓俾深五尺阔一丈则水得所归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1a 页 WYG0582-0049c.png
 而趋壑亦易矣然各泉坐落各府州县近者四五十
 里远者三四百里管泉分司岂能遍历近奉圣旨各
 分守道兼管巳为得策矣臣以为仍当责成各州县
 掌印官督率夫老不时疏浚每年终分守道会同管
 泉分司将各官新泉搜出若干旧泉废弃若干𩔖报
 总河衙门分别奖戒庶人心有所警惕而泉流足济
 运道矣 一复湖地以预潴蓄查得山东泉源有时
 微细故设诸湖积水以济飞挽盗决有禁占种有禁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1b 页 WYG0582-0049d.png
 诚重之也乃今则不然南旺安山蜀山马场等湖始
 因岁旱水涸地属闲旷当事者召人佃种徵租取息
 以补鱼滕两县之赋于是诸河之地平为禾黍之场
 甚至奸民壅水自利私塞斗门复倡为湖低河高之
 说申禁非不严而占吝若故矣除安山湖批查未报
 外今勘得南旺湖周围九十三里计地二千七百顷
 原有斗门一十四座止存关家大闸常明口二处其
 馀邢通口孙强口等十二处俱巳湮塞合行修复本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2a 页 WYG0582-0050a.png
 湖东边高阜地量留护岸一里共计一百六十二顷
 南北留护岸地半里共计一百一十六顷一十亩令
 原主佃种纳课其馀专备蓄水仍筑子堤一道以为
 封界湖内北高南低应于中亘筑长堤一道自吴家
 巷天字号起至黄家寺止长一十四里根阔一丈五
 尺顶阔八尺高八尺界为二区寺前铺张住口建斗
 门一座以便上下接济马踏湖周围三十四里零二
 百八十步计地四百一十馀顷俱应退出还官其东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2b 页 WYG0582-0050b.png
 北空缺处长十里零二百四十步应筑土堤一道约
 束湖水不使泄漏西岸原有王岩口滚水石坝年久
 渰没合行修复蜀山湖周围六十五里零一百二十
 步计地一千八百九十馀顷除宋尚书香火地六顷
 并高亢地八顷五十三亩照旧令民佃种纳租外其
 馀地一千八百七十五顷四十六亩二分俱筑堤蓄
 水东岸季泰口闸以下十五里原有冯家滚水大坝
 相应修复马场湖周围四十里零三分内高阜地九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3a 页 WYG0582-0050c.png
 十三顷二亩先年召种纳课抵补鱼滕县粮今查前
 项补足责令退业还官并低洼地六百四十顷四十
 二亩九分俱筑堤蓄水内有安居斗门三座合行修
 复至各湖占种麦田法应追夺但念年荒民贫且成
 业已久收成将近候麦熟之日令其芟刈照地退还
 以上各湖应修复斗门闸坝堤岸工料人夫等项细
 数册报外通共该银四千七百一十七两七钱于兖
 州府库河道银内动支修完于湖口竖立大石明注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3b 页 WYG0582-0050d.png
 界址斗门以杜侵占如是庶法纪明而漕河永有赖
 矣 一筑坎河以防渗漏查得汶合诸泉之水西流
 抵南旺分注南北以成漕而济运故汶蓄则漕盈汶
 泄则漕涸夏秋之间水固有馀冬春之后不可使有
 涓滴他适明矣乃戴村以上有坎河口西趋盐河为
 入海故道沛然就下势若建瓴先年总河侍郎万恭
 堆集石滩盖谓溢则纵之平则留之意甚善也但时
 久滩废非不岁有修筑而沙堤一线乱石数堆其走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4a 页 WYG0582-0051a.png
 泄甚易矣万一泉河尽趋则运道之涸可立而待岂
 得为完计哉臣等督同管河同知陈昌言东平州判
 官张汝荣等会估得本口应修滚水石坝一座计长
 六十丈面阔一丈厎阔一丈五尺深入土四尺出土
 三尺并雁翅细石及桩朩铁灰工食等项除细数册
 报外通共计银八千一百六十七两四钱一面办料
 兴工水溢则由顶以上任其宣泄水落则由坝以内
 尽资实用且以免盐徒盗决之弊也汶其有全利乎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4b 页 WYG0582-0051b.png
 或者以地多沙碛恐筑之不坚不知石滩之外原有
 老土石坝不高入土巳深其势自固且汶河随涨随
 消终非黄河比也又何冲决之患耶如是则一劳永
 逸而岁岁补石之费亦可免矣 一建闸座以便节
 宣夫漕河之水名曰无源盖谓其出有限而其流无
 穷所以撙节积蓄俾盈科而进全有赖于诸闸也故
 地有高下则闸有疏密要之势相联络庶几便于启
 闭惟济宁寺前铺闸至天井闸则延长七十里东昌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5a 页 WYG0582-0051c.png
 通济桥闸至梁家乡闸则延长五十里闸启水泄积
 蓄为难司河者每当粮运盛行之时排朩堵水名为
 活闸苟且一时终非久计甚至各帮运军船一经过
 捧土筑坝流入河中愈成滩浅运艘正行不便挑浚
 无惑乎舟行之艰也合于二处适中之所南则钜野
 县火头湾地方建闸一座名曰通济北则博平县梭
 堤集地方建闸一座名曰永通俱照各闸事规启闭
 济运除各匠役工食候工完扣算外每闸估计粗细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5b 页 WYG0582-0051d.png
 石料并木桩铁麻船只等项各该银三千九十五两
 八钱九分五釐于东兖二府河道银内动支每闸闸
 夫三十名溜夫五十名即于各县停役夫内拨用如
 是则关束有具节宣得宜水利有所停蓄而运艘不
 致浅阁矣 一设闸官以肃漕规国家之设官也有
 似大而实冗者裁之为宜有似小而实切者增之为
 便查得运河一带闸座每闸设官一员统领夫役盖
 启闭有人责成良便顷缘新河告成枣林上下水平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6a 页 WYG0582-0052a.png
 闸面不行启闭遂将枣林闸官裁而不设间付之南
 阳闸官兼理之迩来天时久旱河流细微木闸水浅
 启闭为急尚可以南阳之官摄之乎夫一启南阳一
 闭枣林互相阖辟势如呼吸一不得人直泻而尽矣
 近且无官付之一二闸夫之手在官船则莫敢谁何
 在民船则大为簸弄既以病商复以弊运以故漕舟
 至此殊费牵挽而往来者亦称不便也不知闸官虽
 卑职掌犹在且廪俸无多国家亦何惜此五斗而令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6b 页 WYG0582-0052b.png
 河道要害之地为无人之境哉合于枣林并新添二
 闸各设官一员俾司闸务庶职守得人而漕规不废
 矣 一给关防以重事权国家之事莫重于河漕故
 于泉闸特设部臣经理之所以重委任而专责成也
 各管河郎中俱奉有敕印是以文移称便惟南旺管
 泉主事其设巳久关防未给因循至今夫管泉管闸
 先年曾以二人理之今并责之一官其任亦重矣督
 理乎十六州县之泉而相隔数百里之远止以空白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7a 页 WYG0582-0052c.png
 文移临之即旁午载道鲜不以弁髦视河臣欲其昭
 法守而一众志也难矣且粮船过闸例应十日一报
 漕抚衙门相隔千里无关防则驿递不行事多掣肘
 殊非一端夫以一闸官之微尚有条记关防何独于
 部臣而反靳之也至于漕河黄河二同知职守既专
 责任亦重凡工程之勤惰钱粮之出入咸赖稽察事
 绪孔棘弊窦易生使少失于防闲未免稽违河务近
 见邸报杨村管河通判巳奉明旨给与关防则兖州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7b 页 WYG0582-0052d.png
 府管河同知事体相同合无将管河主事并两河同
 知均赐铸给庶文移便而事权重矣 一严筑坝以
 便挑浚照得汶水入湖接济运道每岁寒冱之时遂
 将河口筑坝合流分泄蜀山马踏等湖候来春冰泮
 之日开坝受水是冬则以河之水汇于湖春则以湖
 之水济于河故南旺临清一带因得乘时挑浚不致
 淤浅法至善也除隔岁大挑巳奉有钦定期限外其
 馀每年当天气渐寒正宜筑坝绝流也而往来船只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8a 页 WYG0582-0053a.png
 力以缓筑为请多方阻挠甚至十一月中尚不得筑
 者不知天寒冰合乃驱荷锸之夫裸体跣足凿冰施
 工其将能乎及寒冰初解正宜固封蓄水也则又以
 速启为请百计催促至有正月初旬放水行舟者不
 知隔岁之水所蓄无几三春无雨则运艘方至又将
 何以济之乎法制未明事体掣肘管河官徒茹苦而
 不敢言也合无请赐明旨除大挑年分外每年定以
 十月十五日筑坝绝流至次年二月初一日开坝行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8b 页 WYG0582-0053b.png
 舟势豪船只不得横扰该管官员不计阿徇违者听
 督抚衙门参究大书刊石于南旺板闸二处以便观
 览如是则明旨森严人心惕怵不但便于挑河亦且
 足以蓄水一举而两得之矣 一复夫役以备修防
 山东河道浅深不一而汶河冲发淤塞为多各项夫
 役俱不可缺查得兖州府属如汶上钜野嘉祥济宁
 鱼台南阳利建等处原额设捞浅浅铺堤夫名数不
 等共计二千四百五十二名后因河流稍顺遂裁减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9a 页 WYG0582-0053c.png
 一千一百三十三名扣银入官以备支用止存见役
 夫一千三百一十九名不知扣存有节省之名而雇
 募起无穷之弊一时河道淤浅调度徵发为难工之
 弛废久矣今议于汶上县量复捞浅夫七十四名浅
 铺夫三十名钜野嘉祥二县量复捞浅夫三十八名
 浅铺夫五名济宁卫量复捞浅夫一十一名济宁州
 量复捞浅夫三十二名浅铺夫十二名鱼台县量复
 捞浅夫十名浅铺夫二十名南阳利建量复堤夫八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9b 页 WYG0582-0053d.png
 名东平州量复泉夫二十名东昌府通济桥闸量添
 闸夫十名庶挑河浚泉不致乏人矣然猾民之包揽
 肆意安闲管工之代替任情隐射甚至逃故不报占
 吝私意种种情弊虽增犹弗增也合行管河同知陈
 昌言通判王心逐一汰选严加稽覈庶工役得有实
 济而河防不致稽违矣部覆奉旨依议行(实录止载/款目故于)
 (此备/录之) 又清复湖地疏云查得安山一湖周围共一
 百里其间东北自通湖闸起至西北焦天禄庄止计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0a 页 WYG0582-0054a.png
 长十三里自焦天禄庄起至西南王禹庄止计长七
 里零自王禹庄起至东南青孤堆止计长九里零自
 青孤堆起至通湖闸止计长七里零周围共计三十
 八里此系水匮堪以积水者也但湖形如盆碟高下
 不甚相悬水积于中原无堤岸东南风急则流入西
 北燥地西北风急则流入东南燥地未及济运消耗
 过半且自许民佃种以来百里湖地尽成麦田先年
 总理河道傅都御史履亩分析除徵租银二千六百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0b 页 WYG0582-0054b.png
 五十三两岁抵鱼滕二县秋粮外其低洼处所封为
 水匮法非不善但统笼无界禁例不严民情无厌渐
 至今日殆无旷土矣为今之计应将水匮三十八里
 筑一高堤堤以外照旧佃种徵银堤以内挑深蓄水
 管河通判等官不时巡历庶堤界既明人无盗种之
 弊矣至于安山闸边原无通济积水二闸不便出水
 访得万历九年有金把总曾于八里湾掘沟放水人
 甚称便至今形迹犹存应于此处建闸一座又西北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1a 页 WYG0582-0054c.png
 地名似蛇沟其地更低水势散漫应于此处亦建闸
 一座庶于旧闸入者于新闸出蓄泄得宜漕河有赖
 矣等因臣等会议得设湖蓄水本漕政之良规清湖
 济漕实治河之要务自南旺而下四百馀里始达卫
 河其间全赖安山一湖积水济运所系之重何如也
 惟自召佃之弊政一行而豪民之侵占无巳变沮洳
 为膏腴视官湖为已业日侵月削久假不归寸土无
 遗殊可痛恨即今久旱河浅百计疏浚如抱漏卮沃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1b 页 WYG0582-0054d.png
 焦釜傍徨无策皆缘水匮未复之故也及今则清湖
 蓄水真若蓄艾岂非第一义哉侵盗奸民本应尽法
 重究槩夺还官亦不为过但私相授受其来巳久展
 转耕佃巳非一人且四外高亢之地不便潴蓄终成
 旷废据勘将少洼之地三十八里周围筑堤封为水
 匮既可以免渗漏易竭之患又可以杜强梁无厌之
 谋似亦计之得也外八里湾似蛇沟二处便于放水
 委应建立闸座其筑堤建闸之费初据各官议将盗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2a 页 WYG0582-0055a.png
 种湖麦刈半入官以为工料之需但恐饥民乘机起
 衅且非大公之体仍听本主收割前项经费相应动
 支河道银两应用清理之后大竖石碑明立文册又
 必严盗决之禁定巡视之法如是则一劳永逸而国
 朝水匮之良规庶几可复矣济运通漕岂曰小补之
 哉谨题请旨发部议覆奉旨这湖地依议筑堤仍画
 定界限永远遵守如有侵占盗决等弊照前旨着实
 参治其各处泉湖蓄水济运的都着一体查清整理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2b 页 WYG0582-0055b.png
 (河防一览/)
 是年都给事中常居敬题准增修镇口闸一座先是
 山东汶泗清流势必假道茶城出口会黄自隆庆四
 年至万历十一年每为黄流倒灌稽阻重运漕抚尚
 书凌云翼议改漕河于古洪出口建内华古洪二闸
 递为启闭以避黄淤前年黄水大发河与闸平淤塞
 甚远挑浚称难至是居敬请建前闸去河仅八十丈
 以行粮运自开泇后预行挑浚专备回空(南河全考/)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3a 页 WYG0582-0055c.png
 是年开诸闸月河板闸清江福兴通济新庄各闸上
 隔黄河倒灌之患下便节宣之势近来黄强淮弱五
 坝不通闸座不闭以致泥沙内侵伏秋水溜漕舟上
 闸难若登天每舟用纤夫三四百人犹不能过用力
 急则断缆沈舟故是年于各闸旁俱开月河一道避
 险就平以便漕挽(淮安府志/)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3b 页 WYG0582-0055d.png
 
 
 
 
 
 
 
 行水金鉴卷一百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