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七 第 1a 页 WYG0581-067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行水金鉴卷一百十七
          江南按察使傅泽洪撰
  运河水
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郭贯楼淤遂决华山出飞云桥
截沛以入昭阳湖北泛湖陵城孟阳泊至榖亭南溢于
徐命官往治乃接六年所凿故迹役夫浚之为南阳新
河又疏旧河自留城至境山又堤马家桥遏河流之出
卷一百十七 第 1b 页 WYG0581-0673b.png
飞云桥者使尽归秦沟鱼沛横流始绝唯茶城时有浅
(明会典/)
 是年秋七月河尽北徙决沛之飞云桥横截逆流东
 行踰漕入昭阳湖泛滥而东平地水丈馀散漫徐邳
 沙河至二洪浩渺无际而河变极矣初漕渠左视昭
 阳湖其地沮洳去河不数十里识者危之嘉靖初盛
 应期督漕议凿渠湖左以避河患朝廷从之鸠工未
 半为异议所阻至是漕湮以吏部侍郎朱衡出督浚
卷一百十七 第 2a 页 WYG0581-0674a.png
 凿衡与佥都御史潘季驯寻应期所开故道以为运
 道之利无逾于此疏请凿之开新河自南阳达留城
 百四十一里浚旧河自留城达境山五十三里役丁
 夫九万馀八月而成而水始南趋秦沟(明纪事本末/)
 是年总河朱衡奏略臣初至沛县乘舟遍历黄水无
 处不漫独南阳河口直抵留城一带黄水少浸先年
 曾挑间𩔖河形臣于彼时窃已在念犹冀水消工毕
 再行详勘处理讵意运河漫水未消黄河又难分导
卷一百十七 第 2b 页 WYG0581-0674b.png
 则于此地应亟勘理臣即与河道都御史孙慎漕运
 都御史马森山东巡抚户部左侍郎霍冀河南巡抚
 户部右侍郎迟凤翔又委郎中程道东主事李汶吴
 善言王缵宗副使梁梦龙徐节张任胡涌参政熊桴
 佥事刘贽等前往南阳留城一带相勘随据道东等
 呈称遵依踏勘南阳闸起至留城一带新河计一百
 四十一里八十八步先年曾挑间𩔖河形须加创挑
 方可成河随委邹县知县章时鸾济宁卫指挥李肇
卷一百十七 第 3a 页 WYG0581-0674c.png
 芳等即日带领吏书及惯熟知地人等勘得上自南
 阳闸起至新庄桥六十里下自满家桥起至留城四
 十里中段新庄桥至满家桥四十里尚未成河合用
 人工挑挖方可通水又勘得三河口沙河一道每年
 山水大发应筑坝堵塞为防水患东有薛河中有赶
 牛沟上有山东滕县关桥诸泉发源水向西行出金
 沟今议于两岸筑坝二道引水入河接济共算挑土
 三十四万九百一十方该用夫六十八万一千八百
卷一百十七 第 3b 页 WYG0581-0674d.png
 二十工又勘得地形北高南下水易倾泄合于沙河
 两崖等处建闸六座修筑两崖堤岸及打坝补塞缺
 口为照国家重务莫切于漕运妨运莫重于黄水黄
 水之性湍激浩荡难以禦治即或治之而工费不赀
 况其变迁无常屡为运害如嘉靖六年决于沛县十
 三年决于鱼台县皆旋挑旋淤迄无成绩今岁黄水
 复决徐沛汎溢运河淤连百里至今水尚未消工难
 措手惊惕于中莫知为计蒙委遍历踏勘看得此地
卷一百十七 第 4a 页 WYG0581-0675a.png
 两岸形高土俱坚实三十馀年黄水不侵虽今岁水
 势瀰漫亦未侵及况河路径直挽输更便成功以后
 可保无虞实天留此以贻国家亿万年通漕之利者
 也臣看得黄河上源既难分导水势散漫不能施工
 虽湖坡之水暂藉行舟然乾涸无常终不可恃来岁
 粮运实切隐忧反覆思维计无所出所据勘议开通
 新河以便转漕委宜亟处臣即与河道都御史等前
 往南阳留城一带看得此处地远黄水可免侵淤人
卷一百十七 第 4b 页 WYG0581-0675b.png
 力堪施开挑成河不惟近可以济来岁之运而又远
 可以垂无疆之休此实我皇上至德潜孚精诚昭格
 天启其机地显其灵载观人情佥谋允协臣愿督率
 群工于此效力务期一劳永逸少申微臣体国之念
 以仰答皇上知遇之恩(北河续记/)
 旧河自南越沛县上中下沽头等闸处今淤平是年
 黄河水异常郭贯楼淤平全河逆行汎滥自沙河至
 徐州全河俱入北股至曹县棠林集以下向北分二
卷一百十七 第 5a 页 WYG0581-0675c.png
 股南一股绕沛县戚山杨家集入秦沟至徐北一股
 绕丰县华山向东北由三教堂出飞云桥分十三股
 或横截或逆流汪洋入运河至湖陵城口散漫湖坡
 达徐(南河全考/)
 黄河泛徐州将溜沟以上运河淤凡一百六十馀丈
 以下淤七十馀丈又自境山至茶城五里许小闸至
 沛金沟口一十三里许俱淤其沛县黄河赤径冲鲁
 村浅西岸循谢家庄至上闸上浅仍东北冲由三教
卷一百十七 第 5b 页 WYG0581-0675d.png
 湾一带一十五里尽淤乃以朱衡为工部尚书往治
 河衡议开南阳口至留城一带新河以备运道又开
 留城口至白洋浅一带旧河以接新河费银四万有
 奇粟三万有奇功犹未就言官劾奏衡等乃浚自南
 阳口至仲家口俱厎绩可行舟但三河口至夏村口
 二十馀里微浅涩是年六月黄河水𤼵遂决长堤二
 百馀丈其所挑旧河与沽头闸数里复淤百中桥至
 留城一带新河堤又决百十馀丈及留城至白洋浅
卷一百十七 第 6a 页 WYG0581-0676a.png
 运河仍淤言官复劾奏(通漕𩔖编/)
 章时鸾号孟泉青阳人嘉靖甲午举于乡知邹县时
 河淤漕阻天子遣尚书朱公衡经理其事令沿河官
 集议公首创开南阳新河用其策厎绩论功升兖州
 同知仍管河务隆庆六年九月用给事中雒遵荐升
 河南按察司副使督筑黄河南堤往来相视不避风
 雨舟居经年遂中湿以病乞归(陈颐正撰章公墓志/)
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二月辛巳遣工科右给事中何
卷一百十七 第 6b 页 WYG0581-0676b.png
起鸣往勘河工时尚书朱衡定计开沂山一带新河筑
堤于吕孟等湖以防隤决河道都御史潘季驯独以为
新河土浅泉涌劳费不赀不如浚留城故道由是与衡
有隙衡持前疏益坚身自督工吏卒不用命者用重法
绳之时浮议籍籍有谓衡违众自用故兴难成之役以
要功者有谓衡擅用腰斩截发之刑致死万馀人者给
事中郑钦信之上疏言状工部覆非常之功怨谤易起
请遣官勘视问新河与旧河孰便然后议衡功罪报可
卷一百十七 第 7a 页 WYG0581-0676c.png
 三月己未诏开新河工科右给事中何起鸣奉诏至
沛县勘河工还上言旧河之难复有五黄河全徙必杀
上流如新集庞家屯赵家圈等处然以不赀之财而投
之于河流已弃之故道势必不能一也自留城至沛莽
为巨浸无所施工二也横亘数十馀里褰裳无路十万
之众何所栖身三也挑浚则淖陷筑岸则无土且南塞
则北渀四也夏秋溃潦大降浚后难保不淤五也新河
内多旧堤高埠黄水难侵开凿之费视旧河为省且可
卷一百十七 第 7b 页 WYG0581-0676d.png
远将来溃决之患故尚书朱衡任其必可开开成运道
必利而议者见谓难成亦有三焉一以夏村迤北十六
七里地高恐难接水然地势北高南低大约止深二丈
一照水平加深夫何患水浅一以三河口积沙深厚水
势湍急不无滞阻然既建坝拦截或用石包砌每岁挑
浅如例夫何患沙壅一以马家桥两岸筑堤五里微山
取土不便又水口投埽势必不坚恐难经久然此亦在
委任得人培筑高厚无必不可措力之理臣又观居民
卷一百十七 第 8a 页 WYG0581-0677a.png
之情在新河者则称新河可开在旧河者则执旧河可
复皆为市廛之私非为国家运道计也夫天下之事势
穷则变变则通沛县河患至此极矣往时旧河淤塞未
深都御史盛应期开新河垂成而废至今惜之今黄水
异常伏漕无日尚可溺于人情安土而不为通变之谋
哉故臣断以为开新河便宜如衡言开新河而不全弃
旧河宜如季驯言疏入下工部会廷臣议俱合上意乃
决诏勒限开新河仍不得藉口速成苟且完事 七月
卷一百十七 第 8b 页 WYG0581-0677b.png
戊午始通天津海运转漕永平诸军永平自庚戍边患
后燕河石门二路所增主客兵饷岁计三十万石有馀
而该郡土硗岁收不给稍稍水旱水陆绝无商贩全恃
挖运前巡抚都御史温景葵遂倡通漕之议会以疾去
诏继任都御史耿随朝勘奏及是勘上该郡有青滦二
河青河为工钜不可开滦河自永平西门外经流一百
五十四里至纪各庄入海自纪各庄至天津卫四百二
十六里悉并岸行舟中间开洋仅一百二十里沿途有
卷一百十七 第 9a 页 WYG0581-0677c.png
建河粮河小沽大沽河流遇风可以引避宜于纪各庄
修建仓廒自天津漕粟于此卸囤转载小舟由滦河达
之永平永丰仓力半功倍可为左辅永利部覆报可自
是每岁通漕省国帑十二滦东诸邑渐称饶阜云 九
月庚戌新河工成工科都给事中王元春以新河未通
劾奏总理河道工部尚书朱衡倖功欲速无为国计长
久意宜罢黜因请访求元人海运故道初衡议开新河
自南阳至留城凡一百九十四里有奇八月间工垂成
卷一百十七 第 9b 页 WYG0581-0677d.png
矣祗馀十馀里未通值黄河暴涨堤岸有溃决者于是
朝议纷纷谓新河必不可成元春及给事中何起鸣御
史黄襄等咸请亟罢衡起鸣初主新河之议者至是亦
自变其说疏俱下部覆而衡与河道都御史潘季驯以
新河工告成言大帮运由境山进河过薛河至南阳出
口随处河水通满堤岸坦平并无阂阻于是群嚣寂然
吏工二部乃覆诸臣疏谓河工既有成绩衡宜留用令
会同季驯悉心料理以图永久从之 十月己未诏浚
卷一百十七 第 10a 页 WYG0581-0678a.png
丰润县环香河转运太平等寨军饷从顺天巡按御史
鲍承荫奏也河浚自成化间设丰盈仓于该县舟运粟
十万馀石贮之以便东路官军支给仓廒及所设官攒
具存乃河道堙废舟楫不通久矣近岁蓟镇警报日棘
其太平寨一路主客兵饷俱赴蓟州关领如喜峰三屯
等处远者至四五百里公私俱称不便承荫乃查复旧
河运道仍于北徐庄张官屯鸦鸿桥设三闸以潴水云
(明世宗实录/)
卷一百十七 第 10b 页 WYG0581-0678b.png
 公念新渠在昭阳湖之东河即横决得湖而止势必
 不来规以为渠宜无河患乃决策奏请有诏从尚书
 画公庐于河旁昼夜调度目不交睫手不停书六月
 正午去盖立堤上汗流被面或深夜风雨单车小舸
 出入波涛衣帷湿裂又其时役夫多疾公亲行其中
 问疾施药与同甘苦吏人戴其恩义有流涕者聚众
 十馀万竟无他虞其明年丙寅功且就绪诸故河堤
 市人以渠他徙贾贩不通流言新渠不便上命都諌
卷一百十七 第 11a 页 WYG0581-0678c.png
 何公起鸣往视还奏故渠难复者五诏如初议明年
 渠成万艘流通颂声大著上嘉其功赋诗四章志喜
 以示在直诸臣方议爵公而龙驭上升矣穆庙登极
 晋太子少保加一品秩留经理漕河事宜又阅岁河
 渠大备属大司空缺召还掌部事(于慎行撰镇山朱/公行状 衡字士)
 (平万安人嘉/靖壬辰进士)
明穆宗隆庆元年正月辛未吏科给事中何起鸣言按
会典沿河闸坝每三处设御史一员主攒运今宜复国
卷一百十七 第 11b 页 WYG0581-0678d.png
初之旧于南直隶浙江杭嘉湖添差御史一员给之敕
书令其专理漕运其济宁以南河道旧属两淮巡盐御
史带管者并以委之盐兑时则巡历淮安以南水盛时
则巡历徐州以北此河道漕运可兼摄而并举者也户
部覆奏从之 四月丁未工部覆御史李惟观奏言城
河闸坝工程宜定为规制三岁一举用省积久浩大之
费广源青龙二闸相去密迩宜令闸官兼摄并太原派
闸夫之一从之 五月己未河工成先是黄河决新集
卷一百十七 第 12a 页 WYG0581-0679a.png
庞家屯等处汎滥徐沛间故道沮洳不可复浚尚书朱
衡议从南阳以南东至夏村及东南至留城凡一百四
十一里故都御史盛应期所凿河形在焉又其地高阜
黄河即至昭阳湖不能复东乃凿旧渠因深广之引鲇
鱼诸泉薛沙诸河注其中坝三河口疏旧河筑马家桥
堤遏河之出飞云桥者使尽入秦沟自留城至赤龙潭
又五十三里凡为闸八减水闸二十为坝十有二为堤
三万五千二百八十丈有奇石堤三十里已而凿黄家
卷一百十七 第 12b 页 WYG0581-0679b.png
口导薛河入赤山湖凿黄甫导沙河入独山湖凡为支
河八旱则资以济漕潦则泄之昭阳湖由是运道遂通
 癸亥总河尚书朱衡言河工告成宜分官督理黄河
上自曹县直抵丰县堤界新河自南阳起至宋家口可
属之山东驿传道自宋家口而南及黄河自丰县堤界
而南可属之徐州兵备道其预防黄河缮理新河事宜
皆听计画合用夫力黄河得调闸溜浅夫新河得调曹
单等县堤夫互相协助其扣贮山东漕河徭夫工食及
卷一百十七 第 13a 页 WYG0581-0679c.png
河道银两有事许呈请支费诸管河官员悉听二道委
用又请于曹县上下筑缕水坝修埽台以防秋水冲决
之患其工费于两淮工本银及山东河南料价支给上
皆从之 诏运船过临清免其带砖以漕军重困也
甲子总理河道尚书朱衡条议新河应举事宜一改移
官夫议以旧河谢沟等八闸官夫改拨新河留城马家
桥满家桥夏村宋家口杨庄西柳庄西马家口八闸应
役其沛县宋家口北入山东界中宜割属济宁主事滕
卷一百十七 第 13b 页 WYG0581-0679d.png
县西柳庄南入直𨽻界中宜割属沽头主事各提调兑
管以便约束一建设堤夫议以新河南自留城至佃户
屯北自南阳至新庄桥新筑堤岸及三河口坝堰俱建
铺设夫防护修理即以旧河堤夫充役一查复浅夫议
以三河口及留城以南至梁山皆有沙浅其浅夫除防
守堤坝外俱应留用仍如南旺事例三年两挑与南河
徭夫并力开浚一改移驿递议移沛县泗亭驿递运所
于三河口山东河桥驿谷亭递运所于南阳沛县夫厂
卷一百十七 第 14a 页 WYG0581-0680a.png
于河口令丰萧等县协济如故一分定职掌议自宋家
口以南至白洋浅属南河郎中督理自宋家口以北属
北河郎中督理各州县掌印管河等官悉听察举其沽
头分司移建夏村徐州沛县鱼台管河官移驻濒河以
便巡视一申明漕规议令徐淮临德管仓主事严限催
督运船查革私载迁延希图寄囤等弊一蠲免税粮议
新河独山等处水占地土免其租税及南阳一带积水
之地立法潴水以济运道上皆从之 癸未修理普济
卷一百十七 第 14b 页 WYG0581-0680b.png
闸以河水冲溢也 六月乙酉新河鲇鱼口等处山水
暴决漂没运船数百只人民溺死无算 乙未修理河
西务马营道口等处堤岸以水灾冲决也 丙申叙治
河功加工部尚书朱衡太子少保仍升俸一级升都察
院右佥都御史潘季驯为右副都御史礼科都给事中
何起鸣候四品京堂缺推用先后经理河道漕运都御
史马森霍冀迟凤翔张瀚孙慎冀练洪朝选孟养性先
后巡按御史尚德恒苏朝宗韩君恩孙丕扬孙以仁李
卷一百十七 第 15a 页 WYG0581-0680c.png
文续管河郎中程道东员外郎游季勋主事陈楠李承
绪吴善言副使徐节原任参政熊桴副使梁梦龙胡涌
郎中李汶等主事唐练等各赉银币有差 丙午御史
刘翾奏北直隶武清县等处山东汶上县等处水灾异
常坏漕河堤岸桥闸及民间庐舍田禾甚众请下抚按
官查勘蠲赈章下所司 八月癸未朔工科左给事中
吴时来言臣属者从漕河来睹记治河之事弊在议论
繁而要实未审也其甚者惟新河三难之说臣请得而
卷一百十七 第 15b 页 WYG0581-0680d.png
解之夫黄河运河故道难复无论已乃今新河以三难
称者岂不以马家桥易浅沙河易淤薛河易冲为患哉
臣以为此患在委耳源之不通委将安属故治源者急
也夫新河与青原山至近也而东兖以南费峄邹滕之
水注焉以一堤而捍群流又当大山泻下之势与素号
潴水之区能保其不溃乎故疏浚分杀之谋宜豫也夏
村迤逦数十里地势居高必导水于薛河非开支河引
薛河上流以分其派及三河口鲇鱼泉诸地凿口筑堤
卷一百十七 第 16a 页 WYG0581-0681a.png
益以启闭之闸能免冲决淤塞之虞乎故蓄泄之计宜
慎也愿自今以河渠事命宪臣一人与藩臬之佐一人
专之罢济沽南旺部臣之分理者上然其言命尚书朱
衡计处以闻 甲申南京工科给事中张应治等言近
日三河口之决以新渠地高不能受汶泗滕薛诸水故
一遇霖雨至于溃溢而工部尚书朱衡故多大言功不
补患昔既弃彼三河而为大河波及之区今又穴此一
沟而萃全兖合流之水咎有所归宜加罚治得旨降衡
卷一百十七 第 16b 页 WYG0581-0681b.png
俸一级仍令悉心经理以图后效 十月总河尚书朱
衡请于东邵开支河三道以泄河流又于东邵之上别
开支河历东仓桥以达百中桥凿豸里浦诸处为渠使
水入赤山湖繇之以归吕孟湖下景山而去至沙河水
筑坝于支河之下令水繇此以出鲇鱼泉而于泉之对
河开塘筑堤以纳其流而杀其势因言杨庄南阳佃户
屯留城诸闸或宜改建或宜修理俱必不可巳之工而
有司多不得人如徐州守邹臣督建为马家桥闸旋就
卷一百十七 第 17a 页 WYG0581-0681c.png
倾圯宜重惩之上从其言下抚臣巡按御史按问且诫
治河官以实心干理毋蹈前辙 已丑工科都给事中
马成能言臣从新河所来相度南北地势可虑者有三
一新河自南阳而下至鲇鱼口与三河口地形俱高水
以平流积滞之故漫溢四野致夺树艺之地又诸闸半
就淹没而长堤崩溃未已此上流之患可虑者也一三
河汇万流以西注既湍悍难制而其下达新河犹高屋
建瓴冲击弥甚故泥沙填壅之区涝则惧冲旱则惧浅
卷一百十七 第 17b 页 WYG0581-0681d.png
此中流之患可虑者也一夏村以南诸闸水势高下相
悬几及一丈启闭之节蓄泄为难此下流之患可虑者
也以上三患皆繇三河上下地既居高水复平衍虽目
前告成宜逆为未然之备上以其疏示尚书朱衡令熟
计以闻(明穆宗实录/)
 按三河口在滕县西南五十里以上源薛河沙河赶
 牛沟三处之水俱由此会故谓之三河口本年三河
 口复淤乃于薛河则筑王家口坝豸里沟等坝开支
卷一百十七 第 18a 页 WYG0581-0682a.png
 河引水由吕孟湖出地浜沟于沙河则筑皇辅等坝
 开支河引水会赵沟等泉出满家湖坡入南阳湖建
 闸九座一名利建属北河其珠梅以南八闸属夏镇
 坝十三处又薛河口石坝一座南阳湖石堤三十馀
 里减水闸一十四座(南河全考/)
明穆宗隆庆二年十月庚辰总河尚书朱衡奏言黄甫
东邵宋家口王家口至豸里沟续挑支河四处皆系纳
粮民地乞行履亩除豁或将昭阳湖官地及淤平旧渠
卷一百十七 第 18b 页 WYG0581-0682b.png
偿之人夫量免杂差一年又近河州县劳役三载如山
东之济宁滕峄鱼台滋阳邹平阴钜野宜分派静德等
州阔布东平等州存留米一二年而南直𨽻之徐邳沛
三州县亦宜宽惜部覆从之 癸巳巡按浙江监察御
史蒙诏条议四事一河工既成请悉按民田受患者独
山以南自湖陵城至回回墓薛河新改支河自王家口
至吕孟湖宜设法开导使水有所归不重为民害其三
河坝堰功绪初成当倍加葺浚预为久远之谋一宝应
卷一百十七 第 19a 页 WYG0581-0682c.png
湖风涛叵测往往有沉覆之虞宜如高邮康济河故事
别凿一河以近堤民田为之使之计亩受值免其征税
一高邮康济河故有木匣涵洞相旱涝为启闭之节今
岁久浸废加之节年大水冲齧内外堤仅如一线宜及
其未败以次经理一徐吕二洪相距二舍事务可以兼
摄宜罢徐州部使令吕梁分司总之且汰各闸官夫之
虚设者工部覆奏诏如议行巳而工科都给事中孙枝
言比来江淮诸郡萧然烦费不任兴作即欲如诏议开
卷一百十七 第 19b 页 WYG0581-0682d.png
宝应越河以避险阻亦当俟国用少裕徐为之图上是
(明穆宗实录/)
 
 
 
 
 
 行水金鉴卷一百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