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六
卷六十六 第 1a 页 WYG0581-008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行水金鉴卷六十六
          江南按察使傅泽洪撰
  淮水
圣祖仁皇帝康熙三十五年十月十二日总河董安国
 题奏两河见在情形奉
旨著江南总督漕运总督江宁安徽巡抚公同速行会
勘确议具奏 会议得查清口为黄淮门户引清敌黄
卷六十六 第 1b 页 WYG0581-0083d.png
 所系甚大祗因烂泥浅帅家庄裴家场三道引河势
 分力弱每逢倒灌动辄淤垫应从大墩接筑长堤挑
 浚裴家场引河逼令全湖之水汇归出口并力敌黄
 又自清口历武家墩高家堰高梁涧徐坝以抵翟家
 坝除小黄庄以南新石工见在兴砌外其武家墩元
 帝庙后堤工卑窄昔为沙滩今成巨浸急应加帮高
 宽旧石工五千八百馀丈内倒卸石工八百七十八
 丈急应修砌又石工顶上排桩风浪冲击日久朽坏
卷六十六 第 2a 页 WYG0581-0084a.png
 应重修钉并于排桩之内加以木板填筑土方再于
 堰堤之上已筑子堤者普面加高未筑子堤者一律
 加筑堤里内戗霪雨淋漓亦应如式酌修茅家围等
 减水六坝应加修砌并添设矶心建置闸板淮弱则
 下板蓄水以敌黄淮涨则启板减水以宣泄翟坝一
 带堤工低窄不堪今秋异涨漫堤过水均应加帮奉
旨河工关系重大这会勘应修应筑工程俱著照该督
等所题作速兴工该部即将钱粮拨给其海口为黄水
卷六十六 第 2b 页 WYG0581-0084b.png
入海之道所关甚属紧要河道总督每年委贤能河官
耑管修理勿致壅滞该部知道(河防/志)
 总河王新命疏言禹王古河自盱眙圣人山历黑林
 桥桐城镇杨村天长县以连六合之八百桥各有河
 形溪涧山冈不等若开引入江则天长杨村桐城各
 汊涧大水发时可不入高邮邵伯诸湖湖水不致泛
 溢而下河之水可减至古河之口见与淮水不相通
 流必建立闸座水小则闭闸以济漕水涨则开闸以
卷六十六 第 3a 页 WYG0581-0084c.png
 泄水庶淮水汹涌之势可杀高堰减水坝即不便遽
 塞而水亦可少减是古河所减者乃于淮水暴涨之
 时而非时常分泄淮河之水似无不可以敌黄至天
 长杨村桐城挑河入江之后若入湖旧河一带居民
 用水灌田或建闸或建坝再行酌议等因九卿詹事
 科道会议得开复禹王古河之处无庸议奉
旨古河是否必可开浚后有无裨益河道民生著该督
抚等再行确议具奏 按李翱来南录自淮沿流至于
卷六十六 第 3b 页 WYG0581-0084d.png
 高邮乃溯至于江沈括以为淮泗固常入江此乃禹
 之旧迹也熙宁中曾遣使按图求之故道宛然(居易/录)
 禹贡沿于江汉达于淮泗自古江不通淮江之通淮
 自隋开皇大业间始阎百诗先生曰淮水入江自孟
 子一时误记朱子所谓不必曲为解说最是然郑夹
 漈已强为之说曰按左傅哀公九年吴城䢴沟通江
 淮自是江淮始相通孟子盖据哀公后吴王夫差所
 掘之道以为禹迹而忘却禹贡不知亦非然也(千百/年眼)
卷六十六 第 4a 页 WYG0581-0085a.png
 (亦有孟子盖指夫差所/掘之沟以为禹迹之说)杜注明谓于䢴江筑城穿沟
 东北通射阳湖西北至末口入淮乃引江达淮与孟
 子排淮入江者不合直至隋开皇开山阳渎大业开
 邗沟皆自山阳至扬子入江水流与前相反至是孟
 子之言始验盖古时江高淮低故江水入淮今淮为
 黄河所夺淤沙日久转而为淮高江低也先生尝谓
 孟子说错了淮入江后九百馀岁果自淮南入江若
 孟子预为之兆者亦属异事又按笔麈言夫差沟通
卷六十六 第 4b 页 WYG0581-0085b.png
 江淮以窥中国后人以淮水低沟水高故立堰以防
 之舟行度堰入淮谓之北神堰在楚州城北五里即
 今土坝所由始也周世宗南征以舟师自淮入江阻
 于此堰乃凿楚州西北老□河水以通其道而淮水
 之舟皆达于江其说亦有理百诗先生又于潜丘劄
 记中昌言之曰孟子错言排淮入江至隋文帝开皇
 七年将伐陈韩擒虎于扬州开山阳渎以通漕炀帝
 大业元年以䢴沟水道屈曲发民浚治自山阳至扬
卷六十六 第 5a 页 WYG0581-0085c.png
 子入江渠广四十步孟子之言始验所以唐白居易
 词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是也近河臣疏
 云孟子大贤去禹仅千馀年必不为无据之言况旧
 迹至今可考以盱眙县治东二十里有圣人山山下
 有禹王河一名古河土人咸称大禹治水导淮入江
 故道为据余考之明一统志盱眙县山川有新河在
 彭城乡宋发运使蒋之奇开浚以避淮流之险犹未
 详及读宋史蒋之奇列傅元丰六年之奇擢江淮荆
卷六十六 第 5b 页 WYG0581-0085d.png
 浙发运副使请凿龟山左肘至洪泽为新河以避淮
 险自是无覆溺之患诏增二秩升发运使河渠志元
 丰六年正月戊辰开龟山运河二月乙未告成长五
 十七里阔十五丈深一丈五尺初发运使许元自淮
 阴开新河属之洪泽避长淮之险凡四十九里久而
 浅涩熙宁四年皮公弼请复浚治起十一月壬寅尽
 明年正月丁酉而毕人便之至是发运使罗拯复欲
 自洪泽而上凿龟山里河以达于淮帝深以为然会
卷六十六 第 6a 页 WYG0581-0086a.png
 发运副使蒋之奇入对建言上有清汴下有洪泽而
 风浪之险止百里淮迩岁溺公私之载不可计凡诸
 道转输涉湖行江已数千里而覆败于此百里间良
 为可惜宜自龟山蛇浦下属洪泽凿左肘为复河取
 淮为源不置堰闸可免风涛覆溺之患帝遣都水监
 丞陈祐甫经度祐甫言往年田棐任淮南提刑尝言
 开河之利其后淮阴至洪泽竟开新河独洪泽以上
 未克兴役今既不用闸蓄水惟随淮面高下开深河
卷六十六 第 6b 页 WYG0581-0086b.png
 底引淮通流形势为便但工费浩大帝曰费虽大利
 亦博矣祐甫曰异时淮中岁失百七十艘若捐数年
 所损之费足济此役帝曰损费尚小如人命何乃调
 夫十万开治既成命之奇撰记刻石龟山后建中靖
 国初之奇同知枢密院奏淮水浸淫冲刷堤岸渐成
 垫缺请下发运使及时修筑自是岁以为常乃知疏
 所谓圣人山者即盱眙县东北龟山也下有禹王河
 即蒋之奇元丰六年所开龟山运河也一名古河又
卷六十六 第 7a 页 WYG0581-0086c.png
 即一统志所载之新河岂可以土俗无稽之言而据
 为金条玉律哉又岂可以孟子一时之误记而谓禹
 贡为不足信哉曩尝闻诸先辈言江高而淮下禹必
 自淮浦入海者正行其所无事以下为趋也今欲从
 瓜埠入江无论谢家钟家曾家冈及分水岭为所画
 断势必烧山凿道且江受淮水而地形实高淮水趋
 江而形实窊下奈何疏又云循沿河形细阅有现在
 河形淤涸成田者有溪流沟涧宽窄不一者有山冈
卷六十六 第 7b 页 WYG0581-0086d.png
 平陆高低不等者疏已自言有山冈禹时导淮入江
 不虞此山冈阻塞乎抑此山冈乃陡生于禹治水之
 后乎自相矛盾莫此为甚至淮径入江不复济淮扬
 运道不数年而国计民生交受其病有不可言者则
 人所共晓不复赘云记中所言河臣即筑拦黄坝之
 董安国也安国亦误听泗州莫之翰之言遽行入告
 不学无术一至于此(泗州志有莫之翰请开禹王古/河详文曰禹之治淮原有二道)
 (禹贡之书曰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此/一道也孟子曰排淮泗而注之江又一道也子舆去)
卷六十六 第 8a 页 WYG0581-0087a.png
 (大禹治水时仅一千九百馀年使无实据必不著之/于书况其旧迹则至今可考也查盱眙县治东二十)
 (里有圣人山山下有禹王河据土人咸称为大禹治/水导淮入江之故道汴宋时尚通舟楫为东南运道)
 (迨宋南渡以迄元明日就堙塞而明初又于山麓穿/渠之处增土筑断以避祖陵风水反跳之嫌其见在)
 (河形深浅不一始盱眙历天长六合以达大江在在/皆有遗址每风雨晦冥气势蜿蜒如长河云烟雾霭)
 (中土人尝彷佛见风帆舟楫如鼓棹挽拽状其天时/晴明河身地内间作箫管声居民呼朋引𩔖相率往)
 (听不一而足大抵江淮流通之脉络不肯终秘而以/开导鸿功默启后贤也此河一开可分淮流十分之)
 (四而滨淮上下可免鱼鳖其利一也三闸之水可勺/滴不入高宝将见沮洳之民降丘宅土下河之工计)
 (日可成其利二也其洪泽湖渟滀之水不至大盈亦/不至大涸不大盈则鸿涛无所肆其号怒而遥堤巩)
卷六十六 第 8b 页 WYG0581-0087b.png
 (如磐石下流州县可无燕雀处堂之祸其利三也不/大涸则漕艘往来得以安行入河既免狂涛之险复)
 (无胶剥之烦其利四也且江淮交通樯帆络绎利在/商贾其利五也土著之民引水溉田蓄泄以时无忧)
 (旱涝其/利六也)天长县志亦有其说(志云或问孟子言排淮/泗而注之江今何以会)
 (黄而注之海也曰淮泗未尝不可以注之江也注江/之路有三今由高邮邵伯白马草子湖从瓜仪闸一)
 (也由盱眙天长六合一也今此渠变为桑田矣由邵/伯入芒稻河入江一也又问史称隋炀帝凿汴梁以)
 (通扬州看琼花阅龙舟渠成剪䌽为芰荷锦缆牙樯/美人牵拽则自汴至扬州有河无疑世傅自天长六)
 (合间以达扬州观音阁为聚舟马头今罗四桥之西/北河身犹存循而寻之径自河南分势下泄或直达)
 (扬州仪真或中出泥汊河以泄/淮泗之水可乎曰此第一义也)皆捕风捉影之语不
卷六十六 第 9a 页 WYG0581-0087c.png
 足据也(小谷口/荟蕞)
圣祖仁皇帝康熙三十八年三月初一日
圣驾巡幸高家堰阅视毕随
谕大学士伊桑阿等朕念河道国储民生攸关亲行巡
幸由运河以至高家堰运口等处留心细阅见运口太
直黄水倒灌兼之湖水淤垫以致清水不能畅流各河
与洪湖之水如何得能敌黄若将清河至惠济祠扫湾
由北岸挑引入惠济祠后入河而运河再向东斜流入
卷六十六 第 9b 页 WYG0581-0087d.png
惠济祠交汇黄水如何能得倒灌今应将清口之西坝
台加添挑水坝修筑坚固加长过于东坝台将清口安
置里边洪泽湖择其水深之处开直成河使湖水流黄
河湾曲之处直挑引河使各险处不得受冲(上谨按详/ 谕甚)
 (且悉今止录高/堰馀见黄河) 四月二十四日河道总督于成龙
 协理河道府尹徐廷玺奉
上谕高家堰速速修完下河田地不过一二年可以见
出 二十八日奉
卷六十六 第 10a 页 WYG0581-0088a.png
旨于成龙尔回去即看归仁堤高家堰其归仁堤作何
修补尔等即议明具奏清口甚属紧要 九月十三日
上谕大学士学士九卿今岁朕南巡看得黄河逼近清
口黄水每多倒灌以致淤垫洪泽湖水不出自高堰各
坝流入高宝诸湖自高宝湖流入运河以至下河田地
尽被淹没淮扬所属钱粮虽频年蠲免赈济动帑修理
堤岸群黎尚在水中朕深为轸念遂谕于成龙动帑挑
浚洪泽湖出水堤岸令其完工近差工部官员前往查
卷六十六 第 10b 页 WYG0581-0088b.png
勘清口仍然淤垫洪泽湖水仍未出口堤岸尚未告竣
等语清口甚为紧要如不将清口挑浚湖水不出高堰
堤工并运河堤工虽加高厚均属无益董安国所挑之
河再加挑浚此河如不可挑或将清口迤北远移挑浚
之处大学士九卿詹事科道会同看阅河图速行详议
具奏 会议得臣等看阅河图黄河逼近清口是以淤
 塞应作速挑浚不可不将黄河移远应请
敕下总河于成龙等将清口挑浚令其出水或将黄河
卷六十六 第 11a 页 WYG0581-0088c.png
 移远清口或即将董安国所挑之河再加挑浚详看
 趁今冬急为兴工不至水长之处速行定议具题可
 也总河题覆九卿复议得河道总督于成龙等疏称
 臣等率同道厅各官历清河县石人沟以上沿河踏
 勘逐段签探遍处尽系淤泥深有七八尺丈馀不等
 人夫无立足之地难以施工臣等再四思维窃以黄
 河大溜势若排山若远移改挑工大费繁且清口对
 过北岸一带积水淤沙畚锸难施臣等未奉
卷六十六 第 11b 页 WYG0581-0088d.png
俞旨之先已经催督降调同知常维桢见挑裴家场烂
 泥浅等引河不日可竣又委堵闭唐埂等处减坝应
 俟各坝堵塞之后使湖水不能东泄引出敌黄以免
 淤垫之患再将董安国所挑引河复加挑挖挑水坝
 再为接筑黄水由引河而趋北岸可无倒灌之虞至
 于远移改黄之处统俟湖水出后酌定形势另行奏
 请遵行董安国已经病故未完引河挑水坝二工应
 否动帑挑筑理合一并具题等因前来相应均如该
卷六十六 第 12a 页 WYG0581-0089a.png
 督等所题董安国未完引河挑水坝应准其动帑挑
 筑俟河工告成之日将用过钱粮准销等因奉
旨依议 二十日户科掌印给事中张睿题奏迩年以
 来淮南水溢下河数被奇灾
皇上恤念民生亲临阅视灼见清水不出黄水必不能
 疏黄水不除清水必不能出乃
特赐指授命前河臣董安国等将黄河湾曲处挑引水
 河一道使水直下远避清口免其倒灌此殆神灵天
卷六十六 第 12b 页 WYG0581-0089b.png
 授非臣下意计所及万姓欢呼伫看底绩但新挑引
 河必俟水汛大发始行开放则刷沙有力一举成功
 因放水太早以致复淤顷恭读
上谕清口甚为紧要如不将清口挑浚湖水不出高堰
 堤工并运河堤工虽加高厚均属无益真
圣明洞鉴全河瞭若指掌臣下所宜仰体
圣怀蚤夜以图者也臣闻居民傅说中河水从仲庄出
 口建瓴之势逼溜使南是以直射湖口不独清水难
卷六十六 第 13a 页 WYG0581-0089c.png
 出而黄水反为易入则欲挑浚清口不得不制中河
 之水以制黄河之水矣又读
上谕谓将董安国所挑之河再行挑浚或将清口迤北
 远移挑浚之处速行详议臣恭绎再四则有分黄导
 淮之法盖黄分则势强而清口不当顶冲从此疏浚
 自不难矣其分黄之策不必另辟河道工费繁多合
 无于仲庄闸以下见有不系运道之中河自清河县
 起至山阳之草湾附近地方止约长七八千丈挑宽
卷六十六 第 13b 页 WYG0581-0089d.png
 十馀丈以足二十丈之阔上口将缕堤挖通使黄水
 由此分泄至下口亦挖通缕堤仍归大河会流入海
 再于挖通缕堤之上下口仿明绍兴知府汤绍恩三
 江口遗制建立双板石闸中实以土以时蓄泄如此
 则中河之水由此而去黄河之水亦由此而分北岸
 水势既杀则南岸之水势必趋而北矣董安国所挑
 之新河有不刷深直下诚如
圣虑者乎再将清口去其淤垫引湖水畅泄不独清水
卷六十六 第 14a 页 WYG0581-0090a.png
 刷黄以济运由是清水东下而唐埂六坝过水渐少
 然后周桥翟坝易于修筑得以闭塞庶免下河昏垫
 之忧且省朝廷岁发帑金之费其于治河之道或有
 小补也如云河不两行谓分则力弱缓则沙停而独
 非所论于清口以清刷黄原取其弱以水攻沙不患
 其停况建闸又可以蓄泄也臣生长淮土素闻土人
 之言无所折衷不敢漫信因奉
上谕所及谨择其稍合者具疏上闻以备采择奉
卷六十六 第 14b 页 WYG0581-0090b.png
旨这本说得是著河道总督速议具奏总河题覆分黄
 导淮之法未尝不得河防机宜但黄河之水势大力
 强难以轻议分泄何也挖堤挑河而水势不趋或趋
 之而溜行不急开放之后立见沙淤董安国所挑之
 引河坐于河身之中对河又筑挑水大坝历过伏秋
 二汛水势大涨犹不能挑之北行奚能强之入于双
 金门闸下之中河乎若开挖缕堤而溜趋引河则排
 山之势难于止遏从前漫缺皆系罅隙之间即成缺
卷六十六 第 15a 页 WYG0581-0090c.png
 口安能必之循轨而行由二十丈宽之中河达之草
 湾仍复纡回使之入于黄河而不他溢乎且清口对
 过北岸皆系淤沙人夫无立足之地畚锸难施臣等
 鳃鳃过计而不敢遽议改迁也前奉
上谕将清口迤北远移挑浚臣等已将见挑裴家场等
 处引河堵闭唐埂等减坝加挑陶家庄引河接筑南
 岸挑水大坝具题在案今蒙
皇上拨发帑银臣等见在分檄提催俟银两解到惟将
卷六十六 第 15b 页 WYG0581-0090d.png
 周桥以南一带堤工签钉排桩修筑坚固唐埂等减
 坝一槩堵塞湖水涓滴不令东泄尽由裴家场烂泥
 浅等处引河畅流外注敌抵黄流将陶家庄引河再
 加挑挖南岸挑水坝再加接筑俟水势大溜挑近引
 河然后相机开放加以清口引出之水敌黄冲刷黄
 河由引河而趋北岸似可无倒灌之虞至于三江口
 双板石闸止可行之清水而不可行之黄水今既不
 议改挖缕堤则双板闸之式亦无容更议矣至于远
卷六十六 第 16a 页 WYG0581-0091a.png
 移改黄之处统俟湖水出后相度形势另行奏请遵
 行奉
旨九卿詹事科道一并会议具奏会议得河道总督于
 成龙等疏称户科给事中张睿条奏称中河水从仲
 庄闸出口建瓴之势逼溜使南是以直射湖口不独
 清水难出而黄水反为易入等语诚为有理相应行
 令总河于成龙等将清河县以下所有陶庄闸开放
 挑浚出水或将董安国所挑引河以下酌量挑挖建
卷六十六 第 16b 页 WYG0581-0091b.png
 闸之处亲身详看速行具题可也奉
旨依议 十月二十日总河于成龙等题奏为敬陈两
 河堤岸修治情形窃照臣一介庸愚荷蒙
圣恩畀以督河重任臣虽衰老病躯敢不刻夜图维欲
 求久安长治之策以祈仰报
高深于万一臣查淮扬徐三府州属黄运湖河(详见/黄河)
 查高堰堤工为淮扬保障运道民生实系于此所当
 急为整理难容刻缓贻误者不谓从前膜视承修五
卷六十六 第 17a 页 WYG0581-0091c.png
 年迄今尚未成功节年水发之时湖内不能容蓄以
 致东泄淹没民田水势既分而黄流倒灌清口淤塞
 遂致运河一带河身垫高皆由堰工未完湖水不出
 之故久在
皇上洞鉴之中臣故于今岁履任之后即首先挑挖烂
 泥浅等处引水敌黄以济运行一面严饬原修各官
 上紧攒砌其如原拨堰工银两被原任河臣及道厅
 各官那为别工用去故虽日事严催或以料物不齐
卷六十六 第 17b 页 WYG0581-0091d.png
 为诿除分委监工各员修砌已经修完者不议外其
 未经兴砌完工者见在另疏 题参追帑将未完工
 段委令候补道程兆麟等领帑办料乘时攒运前经
 具准题部议不准动帑驳令仍责原委之官修砌势
 必不能骤告成功也况凡赔修紧急工程动帑修理
 臣于去冬
陛辞之时业曾预为奏明以期早告成功似此部驳往
 返岂不有误臣今见在调齐贤能官员签钉排桩下
卷六十六 第 18a 页 WYG0581-0092a.png
 钉头苇埽勒限报竣如高堰一带工程告成则清水
 自出淤沙可刷矣伏乞
皇上睿裁乾断允臣所请之后容当逐疏题估蚤收实
 效庶可仰副
圣怀其拦黄坝虽经拆毁尚须开挖宽深以引大溜时
 家马头一工已经委员办运料物一俟齐集即兴工
 堵筑相应一并奏明伏乞
皇上睿鉴施行奉
卷六十六 第 18b 页 WYG0581-0092b.png
旨朕抚御寰区爱养兆民视同赤子务期无一人不获
其所比年淮扬所属地方罹于水患百姓田庐俱被淹
没生业荡然朕怀深切轸念屡经蠲租赈济乃黄河垫
高清口底下淮水不能流出百姓仍被水灾弗获宁处
念此淮扬数州县生灵岂可不急为拯救乎今海内无
事惟河工最为紧要水患未平民生失所朕用是时廑
于怀若何修理河道以济生民尔等九卿詹事科道各
官亦宜念切顷问南省来人云黄水比淮水高一尺有
卷六十六 第 19a 页 WYG0581-0092c.png
馀若将高堰堤岸增加坚筑以束淮水使刷黄而行亦
似有益但淮水潴聚而黄河桃汛又至则高堰危险亦
未可定今或坚修高堰堤岸以束淮水使之刷黄或移
清口于清江之左右或另浚河道以通舟楫俱宜一一
讲求此事关系甚钜尔等会同九卿詹事科道等官细
阅河图详议再将二本一并议奏 会议得臣等恭聆
上谕仰见我
皇上轸念淮扬地方百姓必欲拯除水患底于安全河
卷六十六 第 19b 页 WYG0581-0092d.png
 务关系运道民生甚属紧要难以悬议总河于成龙
 徐廷玺见在地方应令率同贤能道厅等官亲身前
 往将作何兴工之处详勘速行定议具题到日臣等
 再行会同请
旨可也奉
旨河工关系重大岂惟另寻河道不可得从新创作亦
属繁难高堰堤岸纵多方坚筑清水亦不能出今惟当
议移清口于他处两岸俱用石工坚砌使清水流通朕
卷六十六 第 20a 页 WYG0581-0093a.png
南巡时曾以另开清口面谕于成龙于成龙亦奏称淮
水可从武家墩向清江浦移改此事著总河于成龙及
府尹徐廷玺会同河道各官详看清口当移于何处所
用石工等项作速行办备著即详议于岁前具奏馀依
议 十二月十七日工部等衙门会覆侍郎常绶等疏
 奉
旨若将高堰减水坝堵闭建造滚水坝土堤加帮高厚
则湖水必高黄水又大湖水不出之时高堰堤工危险
卷六十六 第 20b 页 WYG0581-0093b.png
而泗州等处必至水淹著大学士九卿詹事掌印不掌
印科道会同确议具奏 会议得侍郎常绶等既称武
 家墩村北元帝庙稍远之处应行开口又将高堰加
 筑高厚减坝尽行堵塞临湖汕刷之处亦应修补不
 许堤根取土应添挑引河二道等语查武家墩开口
 改移清口甚好但见今物料未备恐明年雨水之前
 不能完工漕运甚属紧要虽改移清口其高堰亦必
 须加帮相应将高堰照侍郎常绶等所奏速行加帮
卷六十六 第 21a 页 WYG0581-0093c.png
 高厚不致迟误明年漕运所需约估银一百二十八
 万五千零令户部就近拨给再先前各工拨给银一
 百八十万两分给各官至今工程尚未完竣此加帮
 高堰挑挖引河等工若又交与伊等必致迟误修此
 工程应差部院堂官一员督催并简贤能堂司官员
 分给段落令其节省钱粮坚固作速修造至邵伯更
 楼高邮九里等处决口至今尚未堵塞完工此亦关
 系运道亦应差部院堂官一员督催作速完工应差
卷六十六 第 21b 页 WYG0581-0093d.png
 堂官并分段修工堂司官员恭请
钦点 二十二日
旨依议这督催工程著范承勋王鸿绪王掞田雯布雅
努喻成龙顾藻寿鼐王绅高裔去分修工程著董讷王
梁朱弘祚江有良王启元宫梦仁线一信陈汝器王日
藻卫既齐李应廌马世济高承爵金鋐杨雍建去(张文/端治)
 (河/书)
 行水金鉴卷六十六